《陈太丘与友期行》优秀实用公开课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8课《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共41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8课《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共41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用现代汉语翻译这篇文章: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一同出行,约定在中午碰头。过了中 午(朋友)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 才到。元方那年七岁,正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 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 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 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了。”元方说:“您与我 父亲约在正午。您中午却没到,这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 孩子骂他父亲,这是失礼。”朋友感到惭愧,下车去拉元方, 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方法点拨
文言文的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直译:即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的对应翻 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 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
意译:即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 的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 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 ( )去,( )去后( )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 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 ) 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 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 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读准字音和节奏
陈太丘与友期行 shě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fǒu
“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
zāi
wěi
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

第8课 《世说新语》二则《 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共24张PPT)

第8课 《世说新语》二则《 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共24张PPT)

课堂小结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学习了本篇古文, 我们应当明白诚信的重要性,同时,在我们的日常交际中, 我们也要学会待人礼貌、真诚。
今天学习了《陈太丘与友期》让我们学会了,为人要懂礼 貌、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希望同学们
今后能牢固树立讲诚信的观念。努力践行。
1.你认为在“友人惭,下车引之” 时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1)失礼: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友人虽无信无 礼,却已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也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该以礼 相待。 (2)不失礼:友人失信又失礼,行事不端,态度恶劣,元方用“入门 不顾”的态度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是坚持原则的表现,至于有人说 友人既已知错,元方不该如此对待父亲的朋友,可以考虑元方年仅七 岁,只是个小孩子,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
合作探究
2.思考:作者写此文,意图是什么?
①赞扬元方的聪敏,懂礼识义、正直不阿。 ②批判友人的无信无礼的行为,同时肯定他的知错能改。 ③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做人应当诚信、有礼。
拓展延伸
谈谈你从故事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①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诚实守信,做言而有信的人。 ②我们要懂礼仪,语言文明,学会尊重他人。 ③要知错能改,善于反思自已的缺点错误。 ④我们要学会宽容,得饶人处且饶人。 ⑤为人要方正,办事光明磊落,敢于坚持原则。
拓展延伸
范式守信
范式,字巨卿,山阳郡金乡县(今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人。别名汜。范式年轻的 时候在太学游学,成为儒生,和汝南郡人张劭是好朋友。张劭,字元伯。后来两人 一起告假回乡,范式对元伯说:"两年后我要回京城,我会去拜见您的父母,看看您 的孩子。"然后就共同约定了日期。后来约定的日期快到了,元伯把事情全都告诉了 母亲,让她布置好酒食恭候范式。母亲说:"都分别两年了,千里之外约定的事情, 你怎么就这么相信他呢?"元伯回答说:"巨卿是讲信用的人,一定不会违背诺言。"母 亲说:"如果真是这样就该为你们酿酒。"到了那天,巨卿果然来了,二人升堂互拜对 饮,喝得十分畅快后才相互告别。

《陈太丘与友期行》优秀实用课件

《陈太丘与友期行》优秀实用课件
你这个孩子太不懂礼貌了!
课堂检测
(2)如果你是小林,你打算怎样向老大 爷问路?
“老大爷,请问到毕升公园怎么走? 还有多远啊?”(有礼貌即可)
合作探究
主旨
本文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 事,表现出陈元方小小年纪就明白事 理、聪敏过人,同时也从侧面告诫人 们为人处世要懂礼知信。
写作特色
(1)通过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形象。 只有七岁的元方,在面对客人的问询
时,回答彬彬有礼;面对客人对子骂父, 元方进行了据理驳斥。通过语言描写,一 个彬彬有礼、明白事理的儿童形象跃然纸 上。而“元方人门不顾”的动作更是很好 地突出了“无信”、“无礼”的行为连小 孩都不齿的道理。
课堂检测
2、在括号里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友 ) 过中不至,太丘舍( 友 )去,(陈太丘) 去后( 友 )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 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 答曰:“( 家君 )待君久不至,已去。”
课堂检测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C ) A.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出行,结果不 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 B.陈元方小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 中无人。 C.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 中不至”是“无信”, “对子骂父”是“无 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D.“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想哄陈元 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
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行
对话背景:客人无信
对话内容 客人:无信无礼 元方:据理反驳
对话结果:客认错,元方入门不顾
聪敏过人 懂礼知信
拓展延伸
在人际交往中,课文给我们什么启示?
(1)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诚实守信、尊 重他人。 (2)我们要学会聪明应对他人。

《陈太丘与友期行》ppt课件

《陈太丘与友期行》ppt课件

6、特殊句式 省略句: 期日中,过中(友)不至
我来设计板书
等待
“尊 君在 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令尊在不在?”元方答道:“等了你好久
你不来,他已经离开了。”
不是
丢下,舍弃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那人便生气的说:“(你父亲)真不是人, 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人丢下自己走 了。”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元方说: “你跟我父亲约好正午。你正午
⑼未若:比不上。
(10)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
(11)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日中,正午 时分。
3、重点实词
(12)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舍,放弃。去, 离开。
(13) 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14)时年:当时的年龄
(15) 相委而去:丢下我离开了。 委,丢下、 舍弃。 去,离开。
3、重点实词 (16)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17)尊君:敬词,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18)顾:回头看。
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门外玩。客人问元方: “你的父亲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没来,(他)已经离开 了。”客人便发怒道:“(真)不是人啊!和人家约好出行,(却)丢 下人家而离去。”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一同出发),中午(到了) (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 (这)便是没有礼貌。” 客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元方 径直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
《世说新语》二则
1、常识
《世说新语》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

)集,是南朝宋( )组织一批
文人编写的。书中记述了( )至( )

《世说新语》二则之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17张PPt)19页PPT

《世说新语》二则之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17张PPt)19页PPT
t)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陈太丘与友期优秀课件ppt精编版.ppt

陈太丘与友期优秀课件ppt精编版.ppt
抢答下列红体字的意思:
7.待君久不至 8.相委而去 9.则是无信 10.下车引之 11.元方入门不顾
等待 丢下,舍弃 信用 拉 回头看
离开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你翻我译:
对照注释,结合已讲解的重点 字词,适当地参考工具书翻译课 文。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全文翻译对照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和朋友约定正中午时见面,一同外出。 过了约定的时间,朋友仍然不来,陈太丘便径自走 了。他走后朋友才来。他的儿子陈元方当时才七岁, 正在大门外玩耍,朋友便问元方:“你父亲在家 吗?”元方回答说:“等您很长时间不见您来,已 经走了。”这位朋友便发火骂道:“真不是人!和 朋友约好一同外出,却扔下朋友自己走了。”元方 便说道:“您和家父约定正中午见面,到了时间您 却不来,这是不守信用;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这 是没有礼貌。”朋友听后感到惭愧,便从车上下来 向陈元方引咎道歉,元方进入大门不再理他。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通假字: 尊君在不 “不”通”否”
古今异义: 1.陈太丘与友期 2.太丘舍去 3.下车引之 4.元方入门不顾
古: 约定 今: 日期 古: 去,离开 今: 前去,前往 古: 拉 今: 引用 古: 回头看 今: 照顾或顾客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陈太丘与友期行》优秀实用公开课课件

《陈太丘与友期行》优秀实用公开课课件
敬词有③④⑥⑦⑨ 谦词有①②⑤⑧
问题研究:
“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
是个不守信用,没有时间观念的人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元方指出了父亲友人的哪两个错误?
言而无信,失了约不自省,反而怒骂别人 不是个“方正”的人。
4、友人见陈太丘“舍去”,失约而不知自省,反而“怒”对元方,可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陈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实例一:元方确实有失礼仪。 元方批评友人无礼,自己更应该做到有礼,何况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以礼待之
《陈太丘与友期》出自《方正》篇, “方”的含义是什么?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
“方正”,指人的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
陈元方的“方正”体现在:
他懂得“信”的重要;
他懂得“礼”的重要;
他的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
他以“入门不顾”的态度既维护了自己和父
亲的尊严,又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
作者写此文,意图是什么?
借元方责客之语,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 也赞扬元方的聪敏。
01
学习目标
CONTENTS
2
知:感知课文内容。
1
读:多形式朗读课文。
3
悟:领悟人物品质。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CONTENTS
5
友人惭 cán
2
太丘舍去 shě
1
与友期行 qī
4
相委而去 Wěi 非人哉 zāi
3
尊君在不 fǒu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年时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ppt课件16张

《陈太丘与友期行》ppt课件16张
我的父 亲(对 人谦称 自己的 父亲)
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
古人称呼上的原则:称人时尊重对方,对外人称呼自 己人时谦逊有礼。
父母
敬辞类
儿女
(别人的) 妻子
尊君、令尊 令堂、令母 令郎 令爱 尊夫人、贤内助
称呼 (亲属)
父母 谦辞类 儿女 (自己的)妻子
家父 家母 犬子 小女 拙荆、内人
学以致用
小组合作探究:
1.结合校园生活实际说说,“守诚信”“懂礼 貌”有什么好处?
2.不“守诚信”不“懂礼貌”会产生什么不良 后果?
中心思想
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 了他小小年纪就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同时也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 方正,否则会丧失朋友,失去友谊。
知识拓展 找找错误在哪里?怎么改?
主持人说:“不久前,你父亲去世了。首先, 向家父的过世表示哀悼。”
提示:把“家父”改为“令尊”
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
古人称呼上的原则:称人时尊重对方,对外人称呼自己 人时谦逊有礼。
课文中“君” “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尊君在不
令尊(对 别人父亲 的尊称)
君与
您(有 礼貌地 称呼对 方)
家君
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陈太丘,元方,友):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 )不至,太 丘舍去,去后( )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 )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 答曰:“( )待君久( )不至,( )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 )而 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 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疏通文意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正中午时分。过了正 午(朋友)仍然没到,陈太丘(便)丢下(他)而离开。 (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 时才七岁,正在大门外玩耍,朋友便问元方:“令尊在 不在?”元方回答说:“等您很久没有来,已经离开 了。”这位朋友便发火骂道:“真不是人!和朋友相约 同行,(却)丢下我走了。”元方说道:“您和家父约 定正午时分,到了正午您却不来,这是不守信用;对着 孩子骂他的父亲,这是没有礼貌。”朋友听后感到惭愧, 便从车上下来牵拉陈元方(道歉),元方进入大门不回 头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
对比阅读,拓展延伸
作业:
1、将文中重点字词的 翻译总结到笔记本上。
2、熟读基础上背诵两 篇短文。
课后作业:
▪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俄”,又常与“而”“顷”诸字连用,皆片刻义。 “欣然”,高兴地。然,语助,无义;或作“……的 样子”。
▪ 2.撒盐空中差可拟 “拟”,比、比拟。这是古义。唐以后才有准备、打 算义,如“比拟好心来送喜”(唐代民歌),“也拟泛 轻舟”(宋李清照词《武陵春》)。
▪ 3.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比不上。
▪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乃”,这里是“才”的意思。
▪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期”,约会、约定。“委”,舍弃。
《世说新语》两则
2、解释下列红色的词语。 俄而:不久,一会儿 未若: 比不上 去后乃至: 才 下车引之:拉 柳絮因风起:凭借,乘 入门不顾:回头看 相委而去:丢下,舍弃 内集: 家庭聚会 公欣然曰: 高兴的样子 差可拟: 差不多 太丘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讲论文义: 讲解诗文
▪ “方正”,指人的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
▪ 陈元方的“方正”体现在:
▪ 第一、他懂得“信”的重要;
▪ 第二、他懂得“礼”的重要;
▪ 第三、他的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
▪ 第四、他以“入门不顾”的态度既维护了自己和父

亲的尊严,又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
作者写此文,意图是什么?
1. 借元方责客之语,说明“信”和 “礼”的重要性。
正午后(友人)仍没有到达,陈太丘丢下(他)而
离开了,

这年
玩耍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离开后(友人)才到。(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 这年才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耍,客人问元方:
通“否”,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表否定
等待
已经 离开
“尊 君在 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 去。
“令尊在不在?”(元方)回答说:“(父亲) 等您很久(您)都不到,已经离开了。”
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这就是没有礼貌。”友 人感到惭愧,走下车来拉他,
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 元方(径直)走入家门,连头也不回。
理清思路,讲述故事
一、通假字
尊 君在不 “不” 通“否” 表否定
二、古今异义
太丘舍去
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
找出本文的古今异义字
儿女 文义 因 去 委 不顾
古义 家中子 诗文 借
侄辈
丢下
离开
不回头
舍弃今义 子女 文章意思 因为 ……去委托 不理睬
一词多义
尊 君在不 “不” 通“否” 表否定

待君久不至, 副词 表示否定 已去。
问题研究:
▪ “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 “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其他敬称和谦称,参考词语手册P141 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①敝人 ②卑职 ③陛下 ④令尊 ⑤寡人 ⑥足下 ⑦令郎 ⑧老朽 ⑨麾下
的虚词.
陈纪(128-199),字元方。以道德知名于
世。兄弟友爱,孝养父亲,家中和睦亲善,其 家风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陈纪也曾遭到党锢, 他在家发奋著作,写成《陈子》一书。
走进角色,比读课文
陈太丘与友期
相约同行。期,约定 正午时分
到达
舍弃 离开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过了
不是个“方正”的人。
陈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却“入门不 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实例一:元方确实有失礼仪。
元方批评友人无礼,自己更应该做到 有礼,何况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 的朋友,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以 礼待之
《陈太丘与友期》出自《方正》篇, “方”的含义是什么?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 现出陈元方的“方正”?
敬词有③④⑥⑦⑨ 谦词有①②⑤⑧
2、“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 是个怎样的人?
是个不守信用,没有时间观念的人
3、元方指出了父亲友人的哪两个错误?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友人见陈太丘“舍去”,失约而不知自省, 反而“怒”对元方,可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言而无信,失了约不自省,反而怒骂别人
不是
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舍弃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友人(听了)便大怒说:“简直不是人啊!和 人约定同行,丢下我走了。”
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就 信用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元方说:“你和父亲约定正午。到了正午还不到,
这就是不讲信用。”
惭愧 拉,牵拉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学习 目标
1.读:多形式朗读课文。 2.知:感知课文内容。 3.悟:领悟人物品质。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与友期行 qī 太丘舍去 shě 尊君在不 fǒu
相委而去 Wěi 非人哉 zāi 友人惭 cán
朗读课文,读准节奏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年时七岁,门 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 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 之,元方/入门不顾。
默读课文,掌握词义
期:约定 乃至:才到 委:丢下 引:拉牵引
日中:正午时分 尊君在不:同“否” 去:离开 顾:回头看
文言文翻译五字法:
留:文言文中沿用至今意义不变的词语,以及人 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予以保留; 换:把古今异义词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词语; 调:特殊句式翻译时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调 整语序; 补:文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等翻译时必须补出; 删:删去文中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又不影响原义
2. 也赞扬元方的聪敏。
你从《陈太丘与友期》中得到 什么启示?
做人要讲信用。
全文以寥寥数笔,就将当时的 环境和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在 我们面前。作者能做到这一点,关 键在于他使用一些非常形象地比喻, 凝练生动的语言,点出了人物与环 境的特点,使之跃然纸上。
王戎识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 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 动。人问之,答曰:“树 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 李。”取之信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