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城市道路主干路综合设计设计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2
目次目录2基本规定 (4)2.1道路分级 (4)3.2设计速度 (4)3.3设计车辆 (5)3.4 道路建筑限界 (7)3.5 设计年限 (9)3.6 荷载标准 (10)3.7 防灾标准 (10)4 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12)4.1 一般规定 (12)4.2 快速路 (12)4.4 自行车道 (16)4.5 人行设施 (18)5 横断面 (20)5.1 一般规定 (20)5.2 横断面布置 (20)5.3 横断面组成及宽度 (22)5.4 路拱与横坡 (27)5.5 缘石 (27)6 平面和纵断面 (29)6.1 一般规定 (29)6.2 平面设计 (29)6.3 纵断面设计 (32)6.4 线形组合设计 (35)7 道路与道路交叉 (36)7.1 一般规定 (36)7.2 平面交叉 (36)7.3 立体交叉 (38)8 道路与轨道交通线路交叉 (43)8.1 一般规定 (43)8.2 立体交叉 (43)8.3 平面交叉 (44)9 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 (48)9.1 一般规定 (48)9.2 行人交通 (48)9.3 非机动车交通 (50)10 公共交通设施 (51)10.1 一般规定 (51)10.2 公共交通专用车道 (51)10.3 公共交通车站 (52)11 公共停车场和城市广场 (54)11.1 一般规定 (54)11.2 公共停车场 (54)11.3 城市广场 (56)12 路基和路面 (57)12.1 一般规定 (57)12.2路基 (57)12.3 路面 (60)12.4 旧路面补强和改建 (63)13 桥梁和隧道 (66)13.1 一般规定 (66)13.2桥梁 (66)13.3隧道 (68)14 交通安全和管理设施 (72)14.1 一般规定 (72)14.2 交通安全设施 (72)14.3 交通管理设施 (74)14.4 配套管网 (75)15 管线、排水和照明 (77)15.1 一般规定 (77)15.2 管线 (77)15.3 排水 (78)15.4 照明 (79)16 绿化和景观 (81)16.1 一般规定 (81)16.2 绿化 (81)16.3 景观 (82)本规范用词说明 (84)引用标准名录 (8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86)2基本规定2.1道路分级3.1.1城市道路应按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的服务功能等,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个等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快速路应中央分隔、全部控制出入、控制出入口间距及形式,应实现交通连续通行,单向设置不应少于两条车道,并应设有配套的交通安全与管理设施。
(整理)城市道路交通状态评价指标体系.
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1.1.1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交通拥挤问题也逐渐产生并日益严重。
近20年,内地民用汽车年平均增长率为13.3%,私人汽车年平均增长率高达23.7% 。
其中,北京作为人口超过2000万人、机动车500万辆的特大城市,交通拥堵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主要问题,2010年10月的美国《外交政策》一书更是将北京列为世界五大拥堵城市之首。
城市交通拥挤已严重阻碍中国城市经济及空间布局结构的良性发展,在社会各个方面造成负面效应,具体表征为时间延误、能源浪费、大气污染及情绪影响等。
这些负面效应使得社会外部成本增高,危害了人类的经济利益和健康安全,更不符合建设和谐交通的目的。
因此,从科学的角度对城市道路拥挤的根本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显得格外重要。
这不是单纯地统一增加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路网规模来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量,而是通过拥挤识别确定城市不同道路的拥挤度来实施不同的解决措施。
建立完善的、符合我国国情的交通拥挤识别体系并合理运用成为当务之急。
1.1.2 研究意义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
自1991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持续超过10%,而持续的经济增长使得人民对交通的需求扩大。
汽车产量增大,人民的购买力上升,人民的配车率提高,私人小汽车的数量快速增长,城市的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出现了不平衡状况,导致了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严峻的交通拥挤问题。
因此,此次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分析交通指挥中心的固定检测器采集和实地考察的交通数据,在交通拥挤识别体系下,计算出有效的道路实时动态交通信息,根据获取的数据信息实时、准确地为管理者制定合理有效的交通拥挤疏导策略。
1.2国内外研究现状1.2.1拥挤识别研究现状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很多学者研究开发了许多的 ACI 算法。
加利福尼亚算法。
通过比较邻近检测站之间的交通参数数据,对可能存在的突发交通事件进行判别,由此确定交通拥挤的发生。
最新CJJ37-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总结
学习-----好资料1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322快速路和主干路的辅路设计速度宜为主路的0.4倍〜0.6倍。
323在立体交叉范禺内,主路设计速度应与路段一致,匝道及集散车道设计速度宜为主路的0.4倍〜0.7倍.3丄4平面交叉口内的设计速度宜为路段的0产倍-0.7倍。
表3. 4 3道路最小净高421Q学习-----好资料表3.5.3桥梁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5快速路两侧设置辅路时,应用四幅路,不设置辅路时用两幅路主干路米用四幅路或二幅路,次干路米用单幅路或两幅路,支路米用单幅路。
表5.3.2 一条机动车车道最小宽度表5.3.3 一条非机动车道宽度更多精品文档表5,3.4人行道最小宽度项R人行道最小宽度(m)般值最小值各级道路3,02,0商业或公共场所集中路段 5.0 4.0火车站.码头附近路段 5.0 4.0长途汽车站 4.0 3.0m 53.5分车带带宽度之和。
分隔带采用立缘石围砌,考虑防撞要求应采用相应等级的防撞护栏表5. 3.5分车带星小宽度类别中阊带两侧带设计連度(kmh)^60<60^60<60 W)wf 一W1WscWsc '卜分车带由分隔带及两侧路缘带做成侧向净宽为路缘带宽度与安全a)屮何带b)两侧带8当快速路单向机动车道数小于3条时,应设置不小于3米应急车道。
连续设置有困难时设置应急停车港湾,间距不大于500米,宽度不小于3米。
95.17路肩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边沟排水的道路应在路面外侧i殳置保护性路启”中间讹置排水沟的道路应设置左侧保护性路肩。
2保护性路肩宽度自路缘带外侧算起,快速路不应小F 0.75m:«他道路不应小F 0.50m:当有少量行人时,不应小于1 50ino当需设置护栏、杆柱、交通标志时”应满足其设置要求。
10道路横坡是由路面宽度、类型、纵坡及气候特征决定的,宜采用1%~2%。
快速路及降雨量大的用 1.5%~2%,严寒积雪地和透水性路面用1%~1.5%,保护性路肩横坡度可以比路面横坡度大1%。
201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urban road alignmentCJJ 193-2012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 0 1 3 年 3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506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CJJ 193-2012,自2013年3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6.6.1、10.2.1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前言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8]102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吸取有关科研成果,参考国外现行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规范。
本规范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总体设计;5.横断面设计;6.平面设计;7.纵断面设计;8.线形组合设计;9.道路与道路交叉;10.道路与轨道交通线路交叉。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地址:上海市中山北二路901号,邮政编码:200092)。
本规范主编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本规范参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王士林赵建新和坤玲王晓华方守恩孔庆伟赵广福张慧敏朱兆芳秦健张兰芳崔新书邢锦陈雨人欧阳全裕汪凌志张琦张欣红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崔健球徐波张汎杨斌袁韬吴瑞麟魏立新马国纲徐一峰裴玉龙11 总则1.0.1 为规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合理确定路线设计技术指标,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与城市环境相协调,制定本规范。
(整理)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3.1道路交叉的分类及其选择3.1.1城市道路交叉宜分为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两类。
应根据道路交通网规划、相交道路等级及有关技术、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分析合理确定。
3.1.2平面交叉口应按交通组织方式分类,并应符合满足下列要求:1 A类:信号控制交叉口平A1类:交通信号控制,进口道展宽交叉口。
平A2类:交通信号控制,进口道不展宽交叉口。
2 B类:无信号控制交叉口平B1类:干路中心隔离封闭、支路只准右转通行的交叉口(简称右转交叉口)。
平B2类:减速让行或停车让行标志管制交叉口(简称让行交叉口)。
平B3类:全无管制交叉口。
3 C类:环形交叉口平C类:环形交叉口。
3.1.3平面交叉口的选用类型,应符合表3.1.3的规定。
注: 1 人口在50万以上的大城市,主干路与主干路相交,经交通预测分析,需要设置立体交叉时,宜按本规程表3.1.4选用;2人口在50万以上的大城市,次干路与次干路相交,因景观需要,采用环形交叉口时,应充分论证。
4.2.9平面交叉口一条进口车道的宽度宜为3.25m,困难情况下的最小宽度可取3.0m;当改建交叉口用地受到限制时,一条进口车道的最小宽度可取2.80m。
转角导流交通岛右侧右转专用车道应按设计速度及转弯半径大小设置车道加宽。
4.2.10当高峰15min内每信号周期左转车平均流量达2辆时,宜设左转专用车道;当每信号周期左转车平均流量达10辆时,或需要的左转专用车道长度达90m时,宜设两条左转专用车道。
左转交通量特别大且进口道上游路段车道数为4条或者和4条以上时,可设3条左转专用车道。
4.2.11进口道左转专用车道设置可采用下列方法:1展宽进口道,以便新增左转专用车道。
2压缩较宽的中央分隔带,新辟左转专用车道,但压缩后的中央分隔带宽度对于新建交叉口至少应为2m,对改建交叉口至少应为1.5m,其端部宜为半圆形[图4.2.11(a)]。
3道路中线偏移,以便新增左转专用车道[图4.2.11(b)]。
(整理)控规交通部分技术导则
主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交通部分)技术导则研究(征求意见稿)1 城市道路1.1 城市道路网络结构应与用地功能布局相协调,路网密度合理,道路功能明确,充分考虑人行过街的便利性、舒适性,体现城市道路交通对用地开发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1.2 道路分级城市道路按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等划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和特殊道路五类。
快速路:快速路应为大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
快速路对向车行道之间应设中间分隔带,其进出口应采用全部控制或部分控制。
两侧建筑物的进出口应加以控制。
主干路:主干路应为连接城市各主要组团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
对向车行道之间宜设中间分隔带。
主干路两侧不宜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
次干路:次干路应与主干路结合组成道路网,起集散交通的作用,兼有服务功能。
支路:支路应为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
特殊道路:一般指城市支路和次干道的特殊连接线、小区路、厂区路等,解决局部区域或特定环境的服务交通。
各等级道路设计车速1.3道路网密度路网密度应保证道路通行能力与用地性质及开发强度相协调。
在根据上位专业规划确定快速路和重要干道布局基础上,对特定功能地区的次干路、支路路网密度提出设计要求如下表规定。
道路网密度指标(千米/平方千米)(一)对于工业用地等路网密度较低的区域,如需调整用地性质,路网密度应按调整后的用地性质匹配设置。
(二)由城市道路围合的居住用地地块面积一般不宜超过3公顷,最大不应超过5公顷;由城市道路围合的商业用地地块面积一般不宜超过2公顷,最大不应超过3公顷。
(三)规划道路不得随意取消,确需取消的,应进行专题论证。
1.4 道路红线宽度(一)红线宽度城市快速路红线宽度为54米、64米、132米(高速公路转换为快速路),双向6-10车道;主干路红线宽度采用40米、44米,双向6-8车道;次干路红线宽度为26米、32米、36米,双向4-6车道;支路红线宽度为16米,22米,双向2车道。
(整理)道路等规范强条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强制性条文第3.4.1:交叉口范围内的最小净高应符合表3.4.1的规定,顶角抹角宽度应与机动车道侧向净宽一致。
表3.4.1 最小净高第4.3.3:平面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不得有任何高出1.2m的妨碍驾驶员视线的障碍物。
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要求的停车视距应符合表4.3.3的规定。
表4.3.3 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要求的停车视距第5.5.1:在互通式立交匝道出入口处,应设置车道变速车道。
第6.2.9:无人看守或未设置自动信号的铁路道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图6.2.9)严禁有任何妨碍机动车驾驶员视线的障碍物,机动车驾驶员要求的最小瞭望视距(Sc)应符合表6.2.9的规定。
表6.2.9 道口最小瞭望视距《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强制性条文第3.4.2 :新建、改建交通工程规划中的平面交叉口规划,必须对交叉口规划范围内规划道路及相交道路的进口道、出口道各组成部分作整体规划。
第3.4.2-5:改建、整理规划,检验实际安全视距三角形限界不符合要求时,应按实有限界所能提供的停车视距允许车速,在交叉口上游布设限速标志。
第3.5.2-3:平面交叉口红线规划必须满足安全停车视距三角形限界的要求,安全停车视距不得小于表3.5.2-1的规定。
视距三角形限界内,不得规划布设任何高出道路平面标高1.0m且影响驾驶员视线的物体。
表3.5.2-1 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要求的安全停车视距第3.5.5:城市道路交叉口范围内的规划最小净高应与道路规划最小净高一致,并应根据规划道路通行车辆类型,按下列规定确定:1 通行一般及机动车的道路,规划最小净高应为4.5-5.0m,主干道应为5m;通行无轨电车的道路,应为5.0m;通行有轨电车的道路,应为5.0m2 通行超高车辆的道路,规划最小净高应根据通行的超高车辆类型确定。
3 通行行人和自行车的道路,规划最小净高应为2.5m。
4 当地形条件受到限制时,支路降低规划最小净高应经技术、经济论证,但不得小于2.5m;当通行公交车辆时,不得小于3.5m。
(最新整理)《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局部修订CJJ37-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局部修订CJJ37-201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局部修订CJJ37-201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局部修订CJJ37-2012的全部内容。
UD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CJJ P CJJ37 — 201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urban road engineering(2016年版)2012-01-11发布 2012-05-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修订说明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5]274号)的要求,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进行修订而成。
本次局部修订依据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道路提出的相关要求,对原有条文中道路分隔带及绿化带宽度、道路横坡坡向、路缘石形式、道路路面以及绿化带入渗及调蓄要求、道路雨水排除原则等相应修改或补充规定。
本次局部修订条文合计9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补充了需要在道路绿化带或分隔带中设置低影响开发设施时,绿化带或分隔带的宽度要求,以及各种设施间的设计要求.2.增加立缘石的类型和布置型式.3.细化了道路横坡的坡向规定。
4.按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补充道路雨水低影响开发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5.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修订的内容,调整了道路排水采用的暴雨强度的重现期规定。
(完整版)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前言一、毕业实习的目的毕业实习是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社会性、综合性,是学生毕业前广泛接触社会、认识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为毕业后参加工作,能更好地完成各项实际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通过毕业实习,使学生对所学专业进行全面锻炼,进一步获得生产实际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结合实际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工程技术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的综合训练。
二、毕业实习的基本要求l、实习期间,要听生产单位技术人员的按排,不得任意行动。
2、实习期间回家天数一月不得超过两天,严格按要求完成实习任务。
3、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一切规章制度和要求。
4、注意安全、杜绝事故,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技术安全规定。
5、尊重实习单位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
6、爱护国家财产,爱护公共设施,损坏东西照价赔偿。
三、实习感受通过实习,增强了我的工作积极性,增加了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是自己的专业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档次!第一章总则公共活动广场的集中成片绿地不宜少于广场总面积的25%。
交通广场绿化必须服从交通组织的要求,不得妨碍驾驶员的视线,可用矮生常绿植物点缀交通岛。
第1.0.1条为使城市道路设计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保证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大、中、小城市以及大城市的卫星城等规划区内的道路、广场、停车场设计。
街坊内部道路与县镇道路不属本规范范围。
新建道路必须按照本规范进行设计。
在旧城市道路改建设计中,个别指标受特殊条件限制,达不到本规范规定标准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近期工程可做合理变动,待逐步改造后达到规范要求。
城市道路与公路以城市规划区的边线分界。
城市与卫星城等规划区以外的进出口道路可参照本规范与公路等有关规范选用适当标准进行设计。
进出口道路以外部分应按公路等有关规范执行。
第1.0.3条应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道路类别、级别、红线宽度、横断面类型、地面控制标高、地下杆线与地下管线布置等进行道路设计。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第一章1、四类十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其中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分别分为不同三级,加上快速路共十级)2、设计车速:汽车在其后条件正常,交通密度小,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的影响时,一般驾驶员能保持安全舒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3、道路红线:指城市道路用地分界控制线,红线之间即道路用地范围,亦可称为道路的总宽度或规划路幅第二章1、城市道路网结构形式:方格网式道路系统、环形放射式道路网、自由式道路网、混合式道路网、线形或带形道路网、组团式2、方格网式和环形放射式各自的优缺点:方格网式(又称棋盘式):优点:布局整齐、便于建筑布置和方向识别;交通组织简单方便、机动灵活,不会形成复杂的交叉口,不会造成城市中心交通压力过重;道路定线比较方便等‘缺点:道路功能不易明确,交叉口多,对角线方向的交通不便,非直线系数大,一般为1.27~1.41适用条件:地形平坦的中小城市环形放射式:优点:有利于中心通外围市区和郊区的联系,有利于中心城区外的市区及郊区的相互联系,非直线系数平均值小,一般在1.10左右;容易引起城市沿环道发展,促使城市呈同心圆式不断向外扩张。
缺点:容易把外围的交通迅速引入中心地区而造成市中心交通压力过重;交通灵活性不如方格网道路系统;容易出现许多不规则的街坊适用条件:一般对大城市或特大城市比较适宜3、非直线系数:指道路起讫点间的实际长度与此两点间的空间直线距离之比第三章1、第三十位小时交通量:将一年内的8760小时的交通量按照从大到小的次序排列,其中从大到小序号第30位的那个小时的交通量。
2、安全车头间距:L=停S l '3、影响路段通行能力的因素:交叉口、多车道、行人过街、车道宽度、快车超车4、路拱的基本形式:抛物线形路拱,优点:路拱形式比较圆顺,,没有路中尖峰,车行道中间部分坡度较小,越到路的两旁坡度越大,排除雨水十分有利;从形式上看,也比较美观。
缺点:车行道中间部分坡度过于平缓,使行车易于集中中央,这样使中央部分的路面损坏也比较快,车行道横断面上各部分的横坡度不同,增加施工难度。
城市主干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包括道路、给水、排水、电力、道路照明、交通及绿化工程等)
主干道道路工程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目录1 施工方案 (6)1.1项目总体说明 (6)1.1.1工程概况 (6)1.1.2 设计概况 (6)1.1.3现场施工条件 (7)1.2总体安排及工作面划分 (8)1.2.1工程施工管理目标 (8)1.2.2施工总程序安排 (8)1.2.3工作面划分 (9)1.3主要施工方案 (10)1.3.1路基施工 (10)1.3.2路面施工 (12)1.3.3路缘石、人行道、长城垛及树穴卡边石施工 (18)1.3.4排水施工 (22)1.3.5给水工程施工 (26)1.3.6强电管道工程施工 (30)1.3.7道路照明工程施工 (33)1.3.8道路绿化工程施工 (35)1.3.9交通工程施工 (38)1.3.10雨期施工方案 (43)1.3.11冬期施工方案 (46)2 施工总平面图 (49)2.1施工总平面布置原则 (49)2.2施工便道 (49)2.3项目驻地建设 (49)2.4工地试验室 (50)2.5临时生产设施建设 (50)2.6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51)3 项目班子机构、人员配备及劳动力安排 (52)3.1项目组织机构设置 (52)3.2管理人员配备及职责分工 (52)3.3劳动力安排 (54)3.3.1劳动力投入计划、工人持证上岗 (54)3.3.2劳动力保证措施 (54)4 材料供应安排 (57)4.1主要工程材料、料具投入保证措施 (57)5 关键部位施工方法 (60)5.1给水管道与强电过路管交叉位置施工 (60)6 质量安全管理及保证措施 (61)6.1质量管理及保证措施 (61)6.1.1质量保证体系 (61)6.1.2质量管理程序 (63)6.1.3质量管理制度 (64)6.1.4分部分项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65)6.2安全管理及保证措施 (71)6.2.1建立安全保证体系 (71)6.2.2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73)7 机械设备配置 (78)7.1机械设备选择 (78)7.2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 (78)7.3拟投入的主要检测设备 (78)7.4机械设备投入及使用的保障措施 (78)8 工期计划及保证措施 (80)8.1工期计划安排 (80)8.1.1工期计划安排原则 (80)8.1.2总工期安排 (80)8.1.3主要节点计划安排 (80)8.1.4总体施工进度横道图 (81)8.2工期保证措施 (81)8.2.1保证工期的组织措施 (81)8.2.2保证工期的技术措施 (81)8.2.3保证工期的管理措施 (82)8.2.4保证工期的经济措施 (85)9 提高工程质量、保证工期、降低造价的合理化建议 (86)9.1提高工程质量方面的建议 (86)9.2保证工期方面的建议 (86)9.3降低造价方便的建议 (86)10 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应用 (88)10.1绿色施工技术 (88)10.1.1节材技术及措施 (88)10.21.2节能技术及措施 (88)10.1.3节水技术及措施 (88)10.1.4节地技术及措施 (89)11 环保、消防、降噪声、文明等施工技术措施 (90)11.1环保施工技术措施 (90)11.1.1环保措施的规划 (90)11.1.2避免废水排放的措施 (90)11.1.3避免施工生活垃圾等废物排放的措施 (91)11.1.4避免废油排放的措施 (91)11.1.5避免扬尘及有害气体的措施 (91)11.2消防施工技术措施 (92)11.2.1现场总体消防措施 (92)11.2.2各专业系统防火措施 (93)11.3降噪技术措施 (94)11.4文明施工技术措施 (95)附表一: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99)附表二:拟配备本工程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101)附表三:劳动力计划表 (103)附表四:计划开工、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横道图 (104)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图 (106)附表六:临时用地表 (107)1 施工方案1.1项目总体说明1.1.1工程概况项目北起恒富西街,南至飞虹西街;拟建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道,道路长3350.68m,规划道路红线宽50m,横断面形式为:5m(人行道)+5m(非机动车道)+4.5m(绿化分隔带)+21m(机动车道)+4.5m(绿化分隔带)+5m(非机动车道)+5m(人行道)。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四、粒料路面为5a。
2.8.1?地震区的道路工程及重要的附属构筑物应按国家规定工程所在地区的设防烈度,进行抗震设防。
4.3.2?快速路应设中间分车带,不得采用双黄线。
4.5.2?路侧带各组成部分的宽度确定如下:
一、人行道宽度必须满足行人通行的安全和顺畅。
2.1.2?除快速路外,每类道路按照所在城市的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分为I、II、III。大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的I级标准;中等城市应采用II级标准;小城市应采用III级标准。有特殊情况需变更级别时,应做技术经济论证,报规划审批部门批准。
2.2.1?计算行车速度的规定见表2.2.1。当旧路改建有特殊困难,如商业街、文化街等。经技术经济比较认为合理时,可适当降低计算行车速度,但应考虑夜间行车安全。 2.4.1?城市道路建筑限界见图2.4.1。顶角抹角宽度应与机动车道侧向净宽一致。最小净高见表2.4.1。建筑限界内不得有任何物体侵入。
8.4.1?土质路基压实应采用重型击实标准控制。确有困难时,可采用轻型击实标准控制。土质路基的压实度不应低于表8.4.1的规定。 8.4.2?由于土质湿度等条件限制,路基压实度达不到表8.4.1的要求时,应采取加固与稳定处理措施。
8.4.3?路基范围内管道沟槽回填土的压实度不应低于表8.4.1所列填方要求。沟槽回填土的压实度达不到上述要求,近期铺筑路面时,必须采取防止沉陷的措施。
10.9.4?混凝土路面与桥台相接时,应设桥头搭板。 1.3?广场,停车场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11.1.4?在广场通道与道路衔接的出入口处,应满足行车视距要求。
11.2.5?停车场平面设计应有效地利用场地,合理安排停车区及通道,便于车辆进出,满足防火安全要求,并留出布设附属设施的位置。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建标[1994]808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五年九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上海同济大学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一九九五年一月十四日1总则1.0.1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1.0.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以市区内的交通规划为主,处理好市际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市域范围内的城镇与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
1.0.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发挥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1.0.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两个组成部分。
1.0.6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1.0.6.1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1.0.6.2确定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1.0.6.3确定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1.0.6.4提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经济对策;1.0.6.5提出有关交通发展政策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
1.0.7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1.0.7.1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公共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分布和用地范围;1.0.7.2确定各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主要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以及广场、公共停车场、桥梁、渡口的位置和用地范围;1.0.7.3平衡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能力和运量;1.0.7.4对网络规划方案作技术经济评估;1.0.7.5提出分期建设与交通建设项目排序的建议。
(整理)城市道路设计简答题汇总.
(整理)城市道路设计简答题汇总.1.城市道路有哪些不同功能组成部分。
车⾏道、路侧带、分隔带、交叉⼝和交通⼴场、停车场和公交停靠站台、道路⾬⽔排⽔系统、其他设施如渠化交通岛等。
2. 2.城市道路⽹规划有哪些要求。
1)满⾜城市道路交通运输要求;2)满⾜城市⽤地布局要求;3)满⾜各种市政⼯程管线布置的要求。
3. 3.城市道路有哪些功能?1)交通设施功能;2)公⽤空间功能;3)防灾救灾功能;4)形成城市平⾯结构功能。
4. 4.中间带有何作⽤?1)将上、下⾏机动车流分开,减少交通阻⼒,提⾼⾏车安全及通⾏能⼒;2)作为设置交通标志牌及其它交通管理设施的场所;3)种植花草灌⽊或设置防眩⽹,可防⽌对向车辆灯光炫⽬,还起到美化环境的作⽤;4)设于分隔带两侧的路缘带,可引导驾驶员视线,提⾼⾏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5. 5.⾏⼈安全设施有哪⼏种?⼈⾏过街地道、⼈⾏天桥、交叉⼝护栏与⼈⾏道护栏、⼈⾏横道。
6. 6.⾬⽔管渠系统布置的原则。
1)充分利⽤地形,就近排⼊天然⽔体2)尽量避免设置⾬⽔泵站3)结合城市规划布置⾬⽔管道4)合理布置出⽔⼝5)城市中靠近⼭麓建设的中⼼区、居住区、⼯业区,除了应设⾬⽔管道外,尚应考虑在设计地区周围或设计区以外适当距离设置排洪沟,以拦截汇⽔区以内排泄下来的洪⽔,使之排⼊天然⽔体,避免洪⽔的损害7.7.平⾯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1)道路平⾯位置应按城市总体规划⽹布设; 2)道路平⾯线形设计应与地形、地质、⽔⽂等结合起来进⾏,并符合各类各级道路的技术指标; 3)道路平⾯设计应处理好直线与平曲线的衔接,合理地设置缓和曲线、超⾼、加宽等,合理地确定⾏车视距并予以适当的保证措施; 4)应根据道路类别、等级,合理地设置交叉⼝等; 5)平⾯线性标准需分期实施时,应满⾜近期使⽤要求,兼顾远期发展,使远期⼯程尽可能减少对前期⼯程的废弃。
8.8.试述⼈⾏横道的设置应考虑哪⼏个⽅⾯的要求。
1)⼈⾏横道应与⾏⼈⾃然流向⼀致,否则将导致⾏⼈在⼈⾏横道以外的地⽅横过车⾏道,不利于交通安全。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
步行交通设施应符合无障碍交通的要求
人行道 人行横道 人行天桥 人行地道
沿人行道设置行道树 公共交通停靠站和候车亭 公用电
公共汽车大站快车
中运量快速轨道交通
大运量快速轨道交通
公共交通车站服务面积 以
半径计算 不得小于城
市用地面积的
以
半径计算 不得小于
无轨电车终点站与快速轨道交通折返站的折返能力 应同一对
架空触线的路段 应使其发车频率与车站通过能力 交叉口架空触
线的通过能力相协调
线长度 单位为
公共交通线路重复系数
公共交通线路总长度与线路网长度之比
公共交通标准车
以车身长度
的 型单节公共汽车为标准车 其它
各种型号的车辆 按其不同的车身长度 分别乘以相应的换算系
数 折算成标准车数 换算系数宜按附录
取值
公共停车场
为社会公众存放车辆而设置的免费或收费的停车场地 也称
社会停车场
货物流通中心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以市区内的交通规划为主 处理好市 际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 市域范围内的城镇与中心城市的交通 联系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 满足土地 使用对交通运输的需求 发挥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 进和制约作用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 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两个组成部分 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在市中心区规划的公共交通线路网的密度 应达到 在城市边缘地区应达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毕业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是分析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我们受到工程技术和科学技术的基本训练以及工程技术人员所必需的综合训练,并相应地提高各种能力,如调查研、理论分析、设计计算、绘图、试验、技术经济分析、撰写论文和说明书等,通过毕业设计使我们初步形成经济、环境、市场、管理等大工程意识,培养我们实事求是、谦虚谨慎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本次毕业设计要求我们能够熟练地掌握本专业所学的知识,并能够综合应用所学内容,能够熟练运用专业的设计软件,本次毕业设计运用的专业软件是鸿业市政道路和鸿业市政管线。
通过本次设计使我对本专业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对专业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能够运用鸿业市政道路系列软件和word 和excel简单的运用。
摘要本路线是湖北省宜昌市的一条城市主干道道路,路线设计技术指标为:路基宽度为50米,其中机动车道22米,中央分隔带6米,两侧各设3米的分隔带,非机动车道5米,人行道3米。
设计速度为50Km/h,路线总长2000米,起点桩号K0+000.00,终点桩号为K2+000。
本次设计主要进行了道路的平、纵、横及其组合设计;交叉口竖向及渠化设计;路基设计;路面结构设计;道路的雨水排水设计。
在设计中以交叉口的设计,路面结构设计与道路的雨水排水设计为重点。
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运用了鸿业市政道路设计软件、鸿业市政管线设计软件及Auto CAD进行辅助设计。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叉口,路面结构,排水,计算机辅助设计。
设计:于审核:AbstractIn yichang of hubei, this route is a main road, route design specifications for: roadbed width of 50 meters, of which the lanes 22 meters, 6 meters, the median is set 3 meters on both sides of the separation zone, non-motor vehicle driveways 5 meters, sidewalk 3 meters. Design speed of 50 km/h, route length 2000 meter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pile number K0 + 000.00, the finish pile number for K2 + 000.This design mainly has carried on the roads of flat,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combination and design; Vertical and channelized intersection design; Roadbed design; Pavement structure design; The road of rainwater drainage design. In the design to the design of the intersection, pavement structure design and road rainwater drainage design as the key point. Throughout the design process, the municipal road design software, using the hongye hongye municipal pipeline design software and Auto CAD auxiliary designKeywords:Urban road,intersection,Pavement structure,drainage,Computer aided designDesign: Yu Review:绪论毕业设计是大学教学计划中最后和最重要的环节,是为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进行道路设计的能力。
通过毕业设计,可以巩固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熟悉道路设计的具体过程,以及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培养大学毕业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发挥大学生独立创新的精神,进一步提高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我国道路工程建设达到了一个新的顶峰,道路总里程位居世界前列。
但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概括为如下几方面:其一、城市道路规划不到位,部分城市仍有严重的交通堵塞问题;其二、城市道路施工质量差,导致部分道路提前发生破坏,给城市交通带来不便;其三、道路养护工作需加强。
本设为湖北宜昌市主干道八一路(k0+000——k2+000)道路综合设计。
宜昌位于湖北省西部,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是渝鄂湘三省交汇地,上控巴蜀,下引荆襄,以“三峡门户”、“川鄂咽喉”著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宜昌位于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有四季分明,水热同季,寒旱同季的气候特征。
多年平均降水量1215.6毫米。
平均气温16.9摄氏度,极端最高温度41.4摄氏度(7月),极端最低温度零下9.8摄氏度(元月)。
年平均大于10度的活动积温5200摄氏度以上,持续天数达250天。
无霜期250~300天,年平均辐射量100.7千卡每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538~1883小时,日照率40%。
该区属于长江中游平原中湿区(Ⅳ3)。
本设计路段起于K0+000.00,终于K2+000。
全线长2000米,全线按城市主干道Ⅱ级道路设计修建,设计车速为50km/h,道路宽度为50米,其中机动车道22米,中央分隔带6米,两侧各设3米的分隔带,非机动车道5米,人行道3米。
设计涉及到道路的线形(平、纵、横设计)、交叉口、排水、路基路面等内容,并对道路的排水系统做了详细设计。
本设计主要资料有:毕业设计任务书、毕业设计指导书、湖北宜昌市地形图、湖北宜昌市地质资料以及城市道路设计相关规范和手册。
本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道路平、纵、横设计,土石方数量调配与计算、路基设计、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水泥路面结构设计、交叉口竖向设计、交叉口渠化设计、城市管线布置与设计、排水设计、中英文摘要、本专业文章中英文翻译以及编写计算书等等。
本设计使用AutoCAD、鸿业市政道路软件、鸿业市政管线软件进行绘图与核算。
毕业设计的三个月中,在张澍扬老师的帮助下,经过查阅资料、设计计算、论文撰写以及英语翻译,加深了所学知识以及规范和手册等内容的理解。
巩固了专业知识、提高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个设计过程中我严格按照指导老师制定的任务计划,较好的完成了本次设计内容,但此次设计是我第一次较为系统的设计,不足之处,望老师批评指正,谢谢!第二章路线设计2.1设计说明2.1.1城市道路整体设计一般原则城市道路设计应该满足一下原则:(1)整体协调,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2)城乡融合,力求系统综合,时空发展有序(3)增强区域城市观念,重在区域整体发展(4)设计应满足道路用地范围的要求(5)符合各项规范要求,达到规范要求的各项指标(6)在满足道路交通要求的前提下尽量节约投资,减少工程量,缩短工期。
(7)道路平、纵断面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及工程地质情况。
(8)道路的设计应尽量使平、纵、横三方面协调,线形顺适连续,视觉良好,工程经济合理。
(9)路面结构的选择做到节省工程费用,路面材料应结合地方材料的特点,便于施工,减少道路的后期养护费用。
(10)横断面形式应满足道路交通需要,同时便于分布各种城市管线。
(11)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12)重视环境保护,防止水土流失,并且加强道路绿化设计。
2.1.2城市道路选线原则及依据选线是根据路线基本走向和技术标准,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和施工条件等因素,通过全面比较,选择路线的全过程。
在符合国家建设发展的需要下,结合自然条件选定合理路线,使筑路费用与使用质量得到正确的统一,达到行车迅速安全舒适,经济稳定及构造物耐久、易于养护的目的。
选线人员必须认真贯彻国家规定的方针政策,深入实际,综合考虑路线、路基、路面、桥涵等,最后选出合适的路线。
城市道路的选线与城市道路网的规划是分不开的。
城市道路网是编制城市规划时拟定的,它从总体上对每条道路提出了明确的目的与任务。
新建或改建一条城市道路时,首先必须了解该路在城市道路网中的地位、意义及其与相邻道路的关系,然后才能做出技术经济合理的设计。
对城市道路网的基本要求是必须满足交通方便、安全、快捷和经济,满足城市环境宁静、清洁、朴实和美观。
城市道路网的主要功能是:满足交通需求;注重环境保护;为市政工程提供场地;保证建筑艺术上的要求。
城市道路网是城市范围内由不同功能、等级、区位的道路,以一定的密度和适当的形式组成的网络结构。
城市道路网的格局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现状条件和当地建设条件下,为满足城市交通及其他各种要求而形成的。
因此,没有什么统一的格局,实际工作中更不能机械套用某一种形式,而必须格局各地的具体条件,按道路网规划的基本要求进行合理组织。
按已形成的城市道路网格局,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基本类型:方格式、放射式、环形放射式、方格----环形----放射混合式、自由式。
1、方格式:又称棋盘式。
其优点是设计简单,房屋朝向易于处理,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城市交通拥挤。
2、其特点是城市有明显的市中心或广场,各条街道均通向这里。
单纯的放射式只有在小城镇才能适用,因为从城市的任一点到另一点,都要绕经中心。
3、既保持放射街道,又加上与市中心成同心圆的环状街道,以避免单纯放射式的缺点。
4、其特点是城市主体地区采用方格式布局,以外设方形或多边形环路,加放射对角线式直通道路。
5、这种城市道路网没有一定的格式。
这是由于城镇地区所处地形复杂,考虑了道路功能,又结合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加以组织而形成的道路网形式。
其缺点为占地多,城市内任何两点间道路的非直线系数都较大。
2.1.3地质资料(1)、气候环境宜昌位于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有四季分明,水热同季,寒旱同季的气候特征。
多年平均降水量1215.6毫米。
平均气温16.9摄氏度,极端最高温度41.4摄氏度(7月),极端最低温度零下9.8摄氏度(元月)。
年平均大于10度的活动积温5200摄氏度以上,持续天数达250天。
无霜期250~300天,年平均辐射量100.7千卡每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538~1883小时,日照率40%。
根据我国《公路自然区划标准》,该区属于长江中游平原中湿区(Ⅳ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