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而无不为 《道德经》读后感1000字

合集下载

读《老子》心得体会

读《老子》心得体会

读《老子》心得体会读《老子》心得体会「篇一」“无为”是老子的核心思想。

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真正的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

有人认为“无为”就是毫无作为、消极等待,只是听从命运的摆布,这实在是误解了老子的本意。

老子说过:“无为而无不为”,意思是说:“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作不成了。

”这里,“无为”乃是一种立身处世的态度和方法,“无不为”是指不妄为所产生的效果。

万事万物均有自身的规律,我们只能顺应规律,顺应时代的潮流,促其前进。

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是“有为”——乱为、妄为。

通过阅读,我不仅理解了老子的“无为”思想,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了老子思想中的辩证法的意味。

我特别欣赏老子的“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

”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不与人相争,所以天下没有谁能争过他。

我在想,非要争什么呢?如果你出色,如果你获得大家的认可,你就不算不与人争,你也照样是出类拔萃的。

这不是不思进取,而是对生活,对人与对事的一种豁达的态度。

你不争了,倒是胜者,如果争了,有时反而会是两败俱伤。

人人都知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

针锋相对的后果,往往便是鱼死网破。

“不争”不是没有能力争,而是气定神闲,豁达处事的不想争。

同样的,“宠辱无惊”也给了我类似的启发。

在《汉语词典》收录的“宠辱无惊”的解释就是不要计较个人得失。

这不跟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吗?“宠”指“受宠”,“辱”指“受辱”,无论受宠或受辱都不在乎,指的就是不计较个人的得失。

这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境界。

在生活中,我们要做到宠辱无惊。

比如,当你来到一个新的工作单位,你的能力很强,工作很出色,得到了领导的赏识,被委以重任。

这个时候算是得“宠”了吧。

通常,在这个时候,心里难免会滋生出一些“骄”气,甚至还会表现在行动上,读后感《老子十八讲读后感》。

但事实上,这样的做法并不可取,你不该更不能对别人颐指气使。

2022《道德经》读后感1000字5篇

2022《道德经》读后感1000字5篇

2022《道德经》读后感1000字5篇2022《道德经》读后感1000字篇1近几日心中烦闷,搬出来一堆旧书,还不够就从网上读,一不小心读到了一本书,一本让我受益终生的书,一本让我可以有自己的理想基石去观望世界的书,一本给了我一个可以享受生活后去回馈生命的书……他是《道德经》,他诠释了人格的标杆和人生的尺度。

众所周知,这本书包罗万象,就像天地一样无不覆盖无不承载,加之我是初读收获肯定又少又浅。

但是有一章让我感触颇深,记得书中原文第三十三章是这样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记得当我读到这儿的时候,愣了一下,第一次感到很多大家说的一句话:道不远人!确实这其中的话多少次被多少人引用过啊。

这篇,老子在人与己之间进行相对,以更好的阐明无需溢言的人生大智慧。

并不是说他要告诉你非要做到知人或者是自知,这篇无非是告诉世人知人和自知的好处,然后让人自由的去选择,这就是简朴,是圣人的伟大之处。

“知人”就是能看明白自身以外的所有东西,除了别人啊环境啊,还应该包括脱离物象的东西,比如一些微妙的变化和发展的趋势,才能称得上是智慧。

其实我们经常听到“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这无非是后人对智与明的选择和补充,很显然大家都需要自知,所以我们时刻要竖起一面镜子,真正的可以把自己如实的反射给内心,然后自己有清醒的认知和对自己有一个明朗的定位,才可以称得上有所贤明。

一个人可以战胜别人可以称得上是力大无穷勇猛彪悍,这也无非是在说出了另一个事实,力量大并非是强者,一个能战胜自己的人才可以称得上是坚毅、强大,因为人内心的疲软和惰性往往最难战胜,一个有了社会感官的人很难做到不去贪婪,东晋陶渊明就有过“既自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的感慨。

无论一个人多么的富有,与大自然相比都渺小到不堪贫瘠,所以只有一个人对自己的物质水准认可而不用过多的眼神去关注别人的财富,才可以使自己舒适的活在富裕的状态中,所以是知足者富。

道德经心得体会1000字(优秀9篇)

道德经心得体会1000字(优秀9篇)

道德经心得体会1000字(优秀9篇)道德经心得体会1000字篇1《道德经》是有老子所著,故又成为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谥曰聃,字伯阳,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

约生活于公元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

老子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

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德经》分为八十一章,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三十七章,起首为“道可道,十分道。

名可名,十分名”,人称《道经》;下篇四十四章,起首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人称《德经》。

《道经》讲述了宇宙的根本,到处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讲述了阴阳变幻的微妙;《德经》讲述处世的方略,到处了人事的进退之术,包含了长生久世之道。

“道”是人类的自然观和世界观,必须要顺应宇宙的客观条件,合乎自然规律地生存。

只有爱护宇宙并且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人类才能健康地生存下去。

一旦我们破坏了大自然,违背了大自然的规律,那么我们必须会遭到残酷的报应和惩罚,甚至会带来灭顶之灾。

“德”是人类的人生观和社会观,还是要求人类顺其自然地与人共处,合乎社会规律地生存。

只有返璞归真地复归于婴儿般的自然纯真状态,统治者卑谦若谷,民众为而不争,然后社会才能正常发展。

《道德经》一书中的智慧,源于老子对事态人情的深彻洞察和深刻思索。

战争频仍、社会动荡、生命无常,点点滴滴积淀成老子的关于人性修养、处世哲学、治国之道、军事哲学、养生之道等的智慧之学。

那《道德经》究竟和好处何在呢?下面是我们组对《道德经》的一些理解和人生感悟!我们把它概括为两点,一是“心存善念悟大道”二是“处下无为成大德”。

什么是“心存善念悟大道呢?”首先来看看什么是大道?道德经里面说“道可道,十分道”意思是说能够用语言表达的大道就不是永恒普遍的大道了,为什么呢?因为第一语言具有其局限性,有些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第二道是运动变化的,不断展开的,而说明他的语言是固定的,不能随时运动变化的!举个例子,有一首歌唱得好啊:你问我到底爱你有多深,月亮代表我的心“为什么不直接形容证明到底有多爱,而是说月亮代表我的心呢?正是因为这种爱太深沉,太永恒。

《道德经》高中读后感1000字5篇

《道德经》高中读后感1000字5篇

《道德经》高中读后感1000字5篇《道德经》高中读后感1000字篇1《老子》,又称《道德经》,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千百年来,从东方走到了西方,鲁迅先生更是高度评价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读《老子》,只觉意蕴深远,令人自然而然地融入那个无欲无求的世界,下面便是我读完《道德经》后的一些感受。

《老子》一书,分为道、德两篇,虽只五千余字,却系统阐述了以“道”为核心范畴的思想体系,形成了极具象征性的文化特色。

初读前,我对其还仅停留在“无为而治,消极避世”的印象上,直至认真品读后,才深觉这更是一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境界,收益匪浅。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的确,最善的人就好像水一样,水滋润万物而不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千百年来中华儿女正是深受其影响,以这样的从容姿态、包容性品格、和谐相处的深厚情怀,共同推进社会文明的互补互融,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在生活或工作中,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而了解自己的人是更加明智的。

别人是有力量的,而战胜自己才叫强大。

知足常乐,有积极行动力的人能更加长久。

确实,一直以来我们总对别人要求太多,却忽略了对自我的反省与审视。

人贵有自知之明,只有充分了解自我,才能取长补短,更好的完善自我。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以相反相成的辩证观点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道法自然,揭示了宇宙中万事万物对立统一的关系,这也是我们追求天人合一需遵循的原则。

无为思想并不是说消极无所作为,而是教人遵道而行,不妄为,不好大喜功,那样便会有更大的作为,联系当前我们所倡导的和谐社会,一定程度上正是吸收借鉴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于弘扬民族精神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时代在发展,社会也在进步,人的追求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对于理想的选择也是各有异同。

道德经无为而无不为感悟心得分享

道德经无为而无不为感悟心得分享

道德经无为而无不为感悟心得分享曾经啊,我一头扎进的世界里,尤其是那句“无为而无不为”,就像一道神秘的光,照亮了我生活中的许多角落,让我有了不少独特的感悟。

“无为而无不为”,乍一听,这简直就像绕口令,让人摸不着头脑。

啥叫“无为”?难道是啥也不干,整天躺着睡大觉?那又怎么能“无不为”呢?一开始,我也是满脑子问号。

为了弄明白这其中的深意,我可是费了不少心思。

有一回,我去了一个农家乐度假。

那地方,山清水秀,美得就像画儿一样。

我住在一个小木屋,周围是大片大片的果园和菜地。

每天早上,我被鸟儿的歌声叫醒,推开窗户,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那感觉,就像是给心肺做了一次深度按摩。

在那里,我认识了一位老农,他姓王,大家都叫他王大爷。

王大爷一辈子都在这片土地上劳作,虽然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但眼神里却透着一股坚定和满足。

我好奇地问王大爷:“您每天这么辛苦种地,不累吗?”王大爷呵呵一笑,说:“孩子,我这可不是辛苦,这是顺应自然。

该播种的时候播种,该浇水的时候浇水,该收获的时候收获,不强求,不刻意,这就是‘无为’。

”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有一天,我跟着王大爷去果园里干活。

他不慌不忙地修剪着树枝,动作熟练而轻柔,就像是在呵护自己的孩子。

我看着着急,说:“王大爷,咱能不能快点,多剪点,这样果子才能长得更好啊。

”王大爷停下手中的活儿,耐心地对我说:“孩子,你不懂。

这树枝啊,不能乱剪,得看它的长势,该留的留,该去的去。

要是剪多了,反而会影响果子的收成。

这就是要‘无为’,不能过度干预。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仔细观察着王大爷的一举一动。

他种地、施肥、除虫,每一个动作都恰到好处,没有一丝多余。

果园里的果子一天比一天饱满,菜地里的蔬菜也是绿油油的一片。

我渐渐明白了,王大爷的“无为”并不是真的什么都不做,而是不违背自然规律,不强行去改变。

他顺应着季节的变化,尊重每一株植物的生长节奏,看似没有刻意去做什么,却收获了满满的果实和蔬菜,这不就是“无不为”吗?从那以后,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

关于《道德经》读后感1000字5篇

关于《道德经》读后感1000字5篇

关于《道德经》读后感1000字5篇关于《道德经》读后感1000字篇1轻轻翻开《道德经》的扉页,我彷如梦回春秋……函谷忽见骑牛像,心中方明是老聃。

若无一部一言道德天荒破,世事几多尽浑沌?那令人惊叹的五千言,是一位智者思考的结晶;是一位隐士对后世的嘱托;亦是历史沉淀下来的哲学的成果!说到《道德经》,中外很多人都曾给其写过书评。

譬如鲁迅曾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再比如说卢川芳郎,他认为此书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它给世俗世界压迫下疲惫的人们一种神奇的力量。

而作为读者的我,更加切身的感受到,八十一章、五千字的《道德经》,是章章锦绣,字字珠玑。

可以说,它是一部旷世奇书!它森罗万象,涵盖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辩证方法,包括治国之道、处世哲学、人性修养、军事哲学、养生之道的智慧。

但是,其中给我思考最多的,还是“上善若水”。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说:“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致坚。

”“上善若水”,仅此一句话,便叫人体会到了水的意境、善与德的境界。

的确,“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历来是中华美德的一种概括。

低调,不争,适应,柔韧,恰似水之大智慧,水之高品性。

因此,何谓“道”?“水”即是!水,乃生命之源,宇宙之本。

万物生长,皆赖于水。

水有如此之功,却并不邀功;有如此之德,然不求回馈。

她,恩泽万物而不事张扬,惠及众生而德行谦卑。

水,不与万物争,不与事事计。

人进我退,彼挤我溢,能屈能伸。

她,看开、大气、超脱、逍遥,故无诟病,少非议。

水,形易变而性难变。

倒杯里而成杯之形状,倒碗里而成碗之形状,倒锅里而成锅之形状,外形虽成了别人的外形,品性仍然是自己的品性,放弃该放弃的,坚守该坚守的,外圆内方,灵活自如。

水,看似无力,实则有力,表面软弱,内心坚强。

坚硬易折,柔软耐久。

道德经读后感1000字五篇范文

道德经读后感1000字五篇范文

道德经读后感1000字五篇范文人的一生有得意和失意的时候,有时候人们不能再其中好好的把握自己,以至于身败名裂,下面是为大家准备以下的内容道德经读后感1000字,仅供参考。

道德经读后感1000一人在得意的时候,官运亨通、财源滚滚,可谓家庭、事业顺风顺水。

此时的人们容易目空一切,不可一世。

这样做的后果往往是招人嫉妒、树敌太多,不给自己留后路,以致招来杀身之祸。

在老子看来,我们此时应该怎么做呢?“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福气来的时候,要提醒自己可能埋藏着祸根,让自己不那么盛气凌人,要懂得谦恭,否则等到失意的时候就无路可退、众叛亲离了。

还有“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要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争强好胜,天下无敌,须知“强中自有强中手,一山更比一山高。

”同时,“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因为“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达到目的不能夸耀,不能自负,不能骄傲,达到目的是出于不得已,不能逞强,要保持谦逊之心。

因为富贵加骄傲,使自己招来祸患,功成身退才属于天道。

自古以来,能够做到的只有少数人。

像范蠡在越国打败吴国之后,就带着西施隐居。

李斯官至宰相,富贵加身却不肯下来,继续做到秦始皇死,就一命难保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像刘邦一样,有多少功臣上来之后,还愿意功成身退?每个人都要封王,封到底全都封死了。

还有明代开国的徐达、常遇春这些名将,踢朱家打下大明江山,后来几乎也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了。

因此,我们要懂得物极必反,适可而止的道理。

要真正做到“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耻”,大智若愚,韬光养晦,明哲保身。

有得就有失,这是世间的不二法则。

那么面对失意,面对挫折,道家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老子告诉我们,变化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因此,失意只是暂时的,事物处于变化发展之中,境遇会有好变坏或有坏变好,所以失意之后就会通达。

道德经读后感无为而治不为而成

道德经读后感无为而治不为而成

道德经读后感无为而治不为而成道德经读后感无为而治,不为而成《道德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被誉为“中国思想文化的原典”。

作为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化名著,它引导人们在生活和社会实践中追求无为而治、不为而成的道德境界。

我在阅读《道德经》之后,深受启发和感悟。

首先,《道德经》关于无为而治的理念给我很大的触动。

在繁忙的现代社会,人们往往忙于忙碌而忽略了心灵的宁静。

《道德经》告诉我们,宇宙自然的运行并不需要过多的干预与干扰,因为这样只会破坏了自然的平衡与和谐。

同样,人类社会也需要顺应自然法则,用无为而治的智慧应对复杂的挑战和问题。

放下执念,顺其自然,才能体验到生活的真谛与意义。

其次,我被《道德经》中的“不为而成”理念所震撼。

现代社会对于成功的追求往往伴随着焦虑和竞争。

然而,《道德经》告诉我们,通过无欲无求的境界,我们能够达到事事顺利的境地。

“不为而成”并不意味着不做事情,而是通过顺势而为,随缘而动,不执着于结果,自然而然地实现事物的发展和完善。

这种宽松而包容的态度,在当今个人与社会发展的道路上,给予了我们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

另外,无为而治和不为而成的理念也让我思考到领导和管理的问题。

现代社会中,许多管理者追求权力和控制,忽视了团队的自主性和发展潜力。

然而,《道德经》强调领导者应该具备谦逊和包容的品质,与团队保持和谐的关系,以无为而治的态度引导团队的发展。

同时,不为而成的理念也提醒领导者要给予员工更多的空间和信任,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

只有通过合作和团结,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最后,道德经中提倡的无为而治和不为而成的理念也给我个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启示。

在现代社会的浮躁和焦虑之中,我们常常追逐名利和物质成功,忽视了内心的平静和精神的富足。

通过阅读《道德经》,我明白了放下执念,顺其自然的重要性。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接受自然的变化与选择,以宽容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挫折,并且发现其中的乐趣和启示。

总之,道德经中关于无为而治,不为而成的理念给予了我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读道德经有感1000字,道德经读后感1000字

读道德经有感1000字,道德经读后感1000字

读道德经有感1000字,道德经读后感1000字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意思是说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它们不为自己而生息,自然而然的存在,所以才能长久。

所以说圣人把自己置于后,反而受到推崇,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保全了自身。

这不正是由于圣人不自私吗?所以才能构成就了他自己。

无为是一种心境、一种修养,是辩证的。

站在老的角度,向社会推广无为,有助于国家的稳定,但如果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片面的无为是无助于人类的进步的,所以对于当代的青年人理解古代老的无为论应该以辩证的方法,一分为二的看待,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对待竞争,我们要敢于去迎接挑战,对待失败和不平等我们要报以一种平常心,用合适的方法去改变或适应,而不去盲目的争鱼死网破。

这样有助于保全自己和取得最终的成功,只有厚积才会勃发。

同样,无为用在当代待人处世上就是要对人宽容。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欲则刚。

《道德经》是一部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的启蒙巨著,拉开了从古至今几千年来人类对自然规律进行探索的序幕。

辩证的去看待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我们人生的指导是大有裨益的。

【读道德经有感1000字(三)】老子《道德经》是一部灰常好的中华珍宝,包含了丰厚的人生哲理。

还记得小时分跟着他们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那时分还不晓得这是出自何处,更别说是什么意义了。

时过几载,再次看这部道家代表巨作,固然还是不能完整了解,但是至少有一些些本人的感受。

《道德经》倡导欲壑难填、无为而治。

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从这部人类文化史上的聪慧宝典中吸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华。

当今社会科学兴旺,社会经济高速开展,人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殷实,而肉体财富却越来越贫乏,道德沦丧的现象日益严重,我想我们更应该从老子的《道德经》里面找到本人的人生原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静心是安心工作之本。

人们的心境到达虚静的状态,才会时辰坚持狂妄自大、不骄不躁的作风,才会在社会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

读《道德经》有感1000字(精选20篇)

读《道德经》有感1000字(精选20篇)

读《道德经》有感读《道德经》有感1000字(精选20篇)读《道德经》有感篇1“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天长地久”、“上善若水”,很早之前就对《道德经》中这些句子耳熟能详,但是一直对这些话“不求甚解”,困惑不已。

对《道德经》总是望而却步,只在不同的场合读过一丁点片段,只能算是惊鸿一瞥,管中窥豹,难以谈得上有什么深刻体会。

上《政治学》时,楚老师为我们列的13本必读书目中,中国的经典读物有三本:《论语》、《孟子》《道德经》,这些文章是流传千古的经典之作,治国教材,不得不认真拜读。

“明德人生导航计划”启动后,我们与人生导师张学长达成共识---集体阅读《道德经》,并将其思想和公共管理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思考。

这对我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因为《道德经》内容艰深晦涩,语言精练而思想深刻,本人文言文水平不高,因此阅读过程中经常感觉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道德经》流传千年,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解读,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处境,到现在,在国学热的大潮中,对《道德经》的研究如火如荼。

文章版本可谓千奇百怪,多种多样。

我看的是北京燕山出版社版的,是在北大的周末书市上买的,和《论语》、《孟子》三本十元,买来之后,认真的看了两遍《论语》,正在看《孟子》和《道德经》。

目前看到第十九章,还不到四分之一,都好像似乎没有真正看懂。

下面就简单说一下似懂非懂的感受。

第九章中,老子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拿的多了装不下,差不多够了就行了;揣的东西太多凸起来,不可能长久,大家都会发现。

满堂的金银玉石,是守不住的,富有高贵但却骄奢淫逸,就是自己惹祸上身,咎由自取。

大功告成,全身而退,这才是天道。

启示我们对待物质享受时要适可而止,秉持“中庸之道”,要懂得进退自如。

这使我想起了我国政界的“59岁现象”,有一些有作为有追求的好干部,在光荣隐退之际,经不起物质诱惑,抵挡不知内心不良思想的蛊惑,廉洁一生,糊涂一时。

对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美学思想的感悟

对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美学思想的感悟

对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美学思想的感悟老子的无为思想老子的无为思想被认为是中国道家哲学的代表,其核心概念就是“无为而无不为”,也被称为“顺势而为”。

老子认为,宇宙、自然和人类社会都有自己的运行规律,我们应该顺应自然,不要过度干涉,也不要过度追求功利,而是尊重事物本来的面貌。

他认为无为不是不做事,而是以“无心”的态度去做事,顺从事物的自然发展,而不是人为地干预。

老子的无为思想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它告诉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应该抱着一种放松、闲适的心态,不要过于紧张,不要过于执着,不要强求结果,而是顺着事物的本来面貌去做事,发挥出自己最好的一面。

老子的美学思想老子的美学思想是无为思想的体现,他认为美是一种自然的、无心的状态,也是一种顺应自然规律的状态。

他认为美不是人为地追求,而是自在地存在,不是一种形而上的东西,而是一种实在的存在。

在老子看来,自然和人类社会都有其美的存在和表现,我们只需要做到顺应其本来面貌,就能够感知到其中的美。

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个道,就是自然之道,万物都是从它而来的,万物都有其本来的面貌,我们只需要抱着一种超然的、无心的态度去看待,就能够领略其中的美。

老子更加强调“道法自然”的思想,他认为世界是一个自发自然的存在,而非由人类主宰。

在这样的前提下,老子主张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发挥事物的本来面貌,达到一种自然、无心的状态,这就是真正的美。

我的感悟在我看来,老子的无为概念和美学思想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快节奏、高压力、功利主义泛滥的现象比比皆是,让我们很难真正体会到生活中的美好。

而老子提出的无为思想,则可以成为我们面对种种困难时的一种指导思想。

以无为的心态去做事,不仅可以减轻自己的压力,还可以让我们更加聆听自然的声音,感知生活中的美好。

而且,它还对我们的精神健康有很大的好处,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一种平静、宁静和自由。

当然,我们也要承认,无为并不是人类社会的全部,有时候我们需要付出我们的努力,去改变事物的发展规律,去创造新的美的存在。

最新老子道德经读后感1000(模板15篇)

最新老子道德经读后感1000(模板15篇)

最新老子道德经读后感1000(模板1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合同协议、学习总结、生活总结、工作总结、企划书、教案大全、演讲稿、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e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information,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 learning summary, life summary, work summary, plan, teaching plan, speech, composition, work plan, other information, etc.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最新老子道德经读后感1000(模板15篇)读后感是通过文字将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传达给他人,并能够引发深入研究和交流的文体形式。

《道德经》读后感

《道德经》读后感

(一)《道德经》读后感1000字范文“无为”就是合道之为。

通行本《道德经》第一章,老子就把天地未分之前的混沌状态称作“无”(无,名天地之始)。

天地未分之前,世上什么也没有,只有“先天地生”的道在“周行而不殆”地运行,布生天地和万物。

可见“道”就是世界产生、发展、变化的本原,是天地万物的母体,也就是现在所称的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无”是道的根本属性。

“无为”即是根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采取的管理对策,是在对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有透彻理解后而采取的最简单而又最有效的管理手段。

“无为”是一种管理理念,更是一种境界。

那么怎样才算是“无为”?怎样实施和推行“无为”?由于现阶段对世间万物及其客观规律的认识还很有限,对这些问题也许还没有准确一致的答案。

但个人认为“无为”必有以下特点:一、“无为”以平等为基础。

虽然用现代科学的眼光看,天下万物因进化程度或组成的不同,有高等和低等、植物和动物、有机物和无机物等的分别,但在老子看来,天下万物都是由道产生的,它们既没有高低之分也没有贵践之别。

在天地和圣人的眼里它们都是草狗(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都是一样的、平等的。

从人类社会的角度看,天下万物有些是我们生活所必须的,有些是不直接需要的,有些从某种角度看是有害的甚至是致命的,但它们都是道安排给我们的朋友,它们有各自存在的理由,作为天地万物一员的人,不能也不应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其它万物的生死。

比如细菌会使人类致病,许多人都讨厌它,但现代科学已证明如果地球上没有细菌,动植物的殘体将无法分解,绿色植物将因缺乏养分而死亡,人类将无法从食物中得到营养,最后地球上的生命将会全部消亡。

又比如,若地球上没有土壤等无机物,植物就没了食物来源无法继续生存,若没了植物,食草动物就没了食物,也不能存活,没了食草动物,食肉动物也无法继续存在。

由此可见地球上的万物是一个生命链条,每一个都是同等重要,不可替代的。

所以人们只能按道的要求与万物平等共处。

对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美学思想的感悟

对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美学思想的感悟

对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美学思想的感悟老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之一,其哲学思想体系涵盖了道家、政治学、伦理学、心灵哲学等多个领域。

而其最为人熟知的思想便是“无为而无不为”。

这一思想不仅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当代仍然对人们的思考和行为方式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就对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美学思想进行探讨和感悟。

一、什么是“无为而无不为”?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的“无为而无不为”是指,让事物自然而然地发展,将其归于自身的本性,而不是强行干预,并让自己处于藏而不露的状态。

这里的“无为”不是指不做事,而是指不强行干涉自然规律,让自然的力量自行发挥。

以此来达到“无不为”的境界,即使不做事也能完成事。

二、对“无为而无不为”美学思想的感悟1. 追求自然之美“无为而无不为”反映了老子对自然之美的追求,认为自然本身就是美的,一切违背自然的行为都是不美的。

这使我想到了人类追求美的本性,人们所赞美的事物,总是具有某种自然或真实的美感。

而通过“无为而无不为”的态度来处理自己的活动,我们也可以追求这种自然之美。

2. 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无为而无不为”美学思想告诉我们,在做任何事情时,我们应该要先认真对待,利用自身的能力和技能去克服困难。

追求做到“无为而无不为”也需要我们经过不断地积累和实践,逐渐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更好地引导、发挥自身的潜能。

3. 追求心灵上的平静在现代社会,人们总是忙于工作和生活,烦恼不断,而“无为而无不为”却告诉我们,要追求心灵上的平静。

在事物本身的自然规律下工作和进行自身的活动,这样能够让人们的心态更加平和,有利于整体思考和判断,也有利于人们的自然成长和发展。

4. 意识形态的拒绝在现代社会,人们总是追求更高效率和更高价值的生产过程,但这种追求往往是建立在意识形态的垄断和权力的集中上的。

而“无为而无不为”却告诉我们,过多的干涉反而会引发该事物的反弹,造成一定的损失。

因此,这一美学思想的思考,最终是拒绝意识形态的独断式解释,避免人们的优越性和失误。

道德经1000字读书心得体会3篇

道德经1000字读书心得体会3篇

道德经1000字读书心得体会3篇《道德经》揭示宇宙万物、自然天地、社会与人等及其运动规律,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道德经1000字读书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道德经1000字读书心得体会求而得之,必有失焉;为而成之,必有败焉。

爱无偏私,亦有不济;名虽美甚,伪亦必生。

仁德之厚,行义之正,礼敬之清,皆载之以道。

弃其本而适其末,虽盛其美,必有患忧,岂足处也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是故,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因物而全物之真,柔弱所以克胜刚强也。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为无为,事无事,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知人者智,未若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未若自胜者强。

强行者有志,用志于内,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是故,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其无正正亦为奇。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守强不强,守弱则强,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禅然而善谋。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代天施杀者,希有不伤手矣。

夫燕雀有匹,鸠鸽有仇,自然以足,益之则忧。

续凫之足,何异于截鹤之胫畏誉而进,何异畏邢是非同门,美恶同根,不可得而偏举也。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

《道德经》读后感读书笔记1000字10篇

《道德经》读后感读书笔记1000字10篇

《道德经》读后感读书笔记1000字10篇《道德经》读后感读书笔记1000字【篇1】《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它是由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老子所著作。

在读道德经之前,就已经阅读及听闻许多从此书中所流传出的脍炙人口的箴言精句。

而不久前的深入拜读与用心体会,更是让我收获颇多,受益匪浅。

我也由衷地感知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博大与精湛。

《道德经》顾名思义以“道德”为其纲宗,论述治国、用兵、养生、修身之道。

它简略深刻的辞藻、广博细致的内涵,被华夏先辈们美誉为“万经之王”“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这是道德经的首篇。

我的理解,或书或文放在开头和结尾的一定是其精华所在,而这被广为流传的一句,也自然流进我的心中,令我思迅良久。

这句话的字面意义是说:道是可遵照的笼统的运动规律,但又不是一种恒定不变的笼统运动规律。

依据事物的特性来冠以称号,是事物相貌的反映,但这种相貌不是原封不动的。

而道的转义是道路,也能够引申为人生道路。

人生之道无非是追求自由、幸福、健康、长寿之道。

而同在一条人生路上却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走法,一种是圣人之道,它所追求的是淡泊名利、返璞归真、顺其自然之道,活的豁达而无私。

而另外一种是走大多数人选择的常人之道,追求的是身外的名利,或是大富大贵,或是泯然众人矣。

不同的道路走法自然不同,但都不能判定其本质的对与错。

人的终身都在属于本人的道路上行走,道是人走出来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这地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因而所谓“道”,就是一条人人都能够走得通的路。

老子提出的“常道”就是这个道理。

但我们大多都是走在能够通行的道路上,而不是走得通的道路上,因而有的人走到半途就停下了,有的人走进了歧路,有的人走得很辛劳。

同样,“名”也不用专指称谓,他能够是功名,名分或是人世的一切价值。

当我们自以为完成了许多人生价值时,老子却说你所完成的价值是真的完成了吗?这就是所谓的名可名,十分名。

老子并不是要否认我们所做的一切活动,而是要让世人有所警醒:一切可道可名都不是真正恒久存在的。

1000字道德经读书心得体会3篇

1000字道德经读书心得体会3篇

1000字道德经读书心得体会3篇《道德经》是道家经典著作,它是格言及注疏的集合,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青睐,你有看过这本书吗?你的心得体会又是什么呢?希望大家喜欢。

老子的道,其实并不像很多人说的那么玄乎,它是指:物质世界及精神世界变化的原因和规律自然规律。

关于道是物质还是精神之争,是肤浅的,属于表象范畴。

所谓自然规律:它是自然界的运行法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运动形式。

人们只能通过实践认识它,利用它,却无法改变它,否则,就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

如: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规律。

医生只能看病,不能救命,若能救命,普天下的医生岂不都成神仙了?但有很多人并不明白这一点,或不愿相信这个简单道理。

特别是很多古代帝王,迷信江湖术士,服用什么灵丹妙药,妄图长生不老,结果中毒身亡,反而枉送性命。

对立统一,是事物存在的自然规律,也是老子反复强调和证明的观点之一。

所谓对立统一,不是单个事物的对立与统一,也不是事物简单的一分为二,而是无数对立的事物交织在一起而相互依存、影响、变化、转换,构成了动态的、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

因势利导,顺其自然,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基础。

物极必反,是事物运动的自然规律。

是老子反复强调和证明的又一观点。

如:钟摆,您说它是在左边?右边?中间?不好说?这是因为我们所看到的钟摆,只是它在某一时段的位置而已。

事物如钟摆,人们所看到的事物,只是它在某一时段运动中的表象。

由于事物受自身及相关因素的制约,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运行,所以,物极必反。

人们由此误以为,不偏不倚,中庸之道才是至理,殊不知中庸只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某一时段的短暂现象。

试问古往今来,有何人、何事、何物,能永远保持或停留在中庸之上呢?没有!也决不可能有!失衡而动是事物动因的自然规律,是宇宙的原动力。

大家知道:事物都是运动的,但为什么要动?恐怕就很少有人知道其中原因了。

近代科学研究发现:物质是无限可分的,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物质,事实上是无数物质的复合体,从某一个体,到相近物体,乃至整个宇宙,它们相互依存、制约、影响、变化,小到元素周期,大到天体运行,甚至鸟儿飞翔,人类行走,汽车行驶等等,莫不如此:失衡平衡,再失衡再平衡,循环往复,构成了对立统一、五彩缤纷的美丽世界。

读道德经的心得体会1000字

读道德经的心得体会1000字

读道德经的心得体会1000字读道德经的心得体会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被誉为“道家之宝”。

通过阅读和研究道德经,我深刻体会到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真理。

下面是我对道德经的心得体会。

一、道可道,非常道道德经的开篇就告诉我们,“道可道,非常道”,道是无法准确言说和表达的,它超越了语言和概念。

这让我想起了人类对宇宙和生命的研究,我们用科学和哲学来试图解释一切,却常常陷入了思维的局限和表达的困境。

道德经提醒我们要谦逊,要敬畏宇宙的伟大和深邃,不要过于自以为是地以为我们已经掌握了一切。

二、无为而治道德经强调“无为而治”,即在治理社会和处理事务时要遵循自然的规律,顺其自然,不要过度干预和操纵。

这与现代社会中追求高效和结果的思维截然不同。

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和生态系统的运行,我们可以发现一切都遵循一定的规律,人类应该学会适应和顺应这些规律,并与之和谐共处。

三、柔弱胜刚强道德经中有许多关于柔弱胜刚强的论述,比如“不尚贤,使民不争”,“柔弱胜刚强”等。

这让我想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以柔克刚”的思想。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强者欺凌弱者,但实际上,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通过压迫和控制获得的,而是通过自身的修养和内在的力量展示出来的。

四、顺势而为道德经中有一句话:“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善于顺势而为,抓住机会,随遇而安。

人生中有许多事情是我们无法控制和预测的,当情况变化时,我们要灵活应对,不要固执地坚持自己的计划和想法。

只有顺应时势,我们才能够取得更好的结果。

五、内省与修身道德经强调内省和修身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忙于追逐物质和外在的成功,却忽略了对内心的反思和修养。

只有通过内省和修身,我们才能够真正了解自己,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同时,只有修身养性,才能够做到宽容、谦逊、正直,为他人和社会做出真正的贡献。

结语:通过读道德经,我对生活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道德经中的智慧和真理是深不可测的,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瑰宝,也是当代人们心灵的滋养和指引。

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读后感1000字

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读后感1000字

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读后有感1000字念书笔录,希望对您有帮助!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读后有感1000字导读:念书笔录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读后有感1000字,仅供参考,假如感觉很不错,欢迎评论和分享。

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读后有感1000 字:文:徐世庆;此前我对于老子的思想有些错误的认识,近期,读了总厂介绍的对于“无为而无不为真的不作为吗? ”以及“当官岂能不作为”两篇文章以后,我深感愧疚。

于是,静下心来,打开《道德经》阅读起来,此次我真实地认识了老子,认识了道家思想,认识了“无为”不是不作为。

“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要依据客观规律做事,依据标准作业履行,扔掉妄自作为,忘却富贵荣华,作为最基层的一名管理者,我终究要做些什么呢?学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就是要管理好人员。

俗语说: “人员管理是最难啃的骨头”,其实我们只需牵住牛鼻子,懂得人性,把握好尺寸,利用好制度,这全部就水到渠成。

作业区的人员差别很大,用同一方法对待,可能会产生小矛盾。

我们要以一颗坦诚的心聆听他们的诉求,认识他们的困难,对待问题我们要以制服人、以情暖人、公正待人,充足利用赏罚制度,做到奖赏先进,鼓励后进,提升作业区全员的踊跃性和凝集力,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展开。

学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就是要管理好生产。

生产稳固是公司生计的根本,是公司效益产生的源泉。

生产顺行时辰牵动着我们最1 / 2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读后有感1000字2 / 2 念书笔录,希望对您有帮助!基层管理者的心,作为联系酸轧、酸洗、镀锌、连退的纽带,保障 5 条生产线的稳固运转是我们物流人的首要任务,产线的每次分秒必争的抢修,冲锋前线是我们当仁不让的责任,家电板、汽车板对外发出的第一个窗口,保证物流通畅也是我们工作的一项内容。

怎样保障每一个环节的流利,需要我们对产线的产能有熟习的认识,需要我们对上卷的质量做苛刻的把关,需要我们对各个流程有精确的掌控,只有对这些业务如数家珍,才能对生产做到应付自如。

《道德经》读后感心得1000字

《道德经》读后感心得1000字

《道德经》读后感心得1000字导读:读书笔记《道德经》读后感心得10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道德经》读后感心得1000字:优秀古典文学,值得我们参悟。

老子真是我国辩论哲学的鼻祖,他的《道德经》充满了辩证法。

世人认为《道德经》提倡无为之学,实际上他是为了有为而提出无为。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他认为,君不为,民才有所为。

汉文帝与汉景帝尊黄老之学,实施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的政策,老百姓安居乐业,财富迅速积累起来,才有文景之治的盛世。

汉武帝则南征北战,把财富都耗尽。

可见无为并非不为,而是君不为,老百姓就能多为。

《道德经》强调要尊重自然法则,顺势而行。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就是规律,规律从自然而来,只有遵循自然法则,人才能有所为。

违背了自然规律,必然会受到惩罚。

工业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到今天才被大家认识。

教育也是这样,只有遵循教育规律,遵循儿童成长的规律,顺其天性,因材施教,才有成效。

《道德经》说:“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教育不是教师更多地施教于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体会,收益会更大。

《道德经》以朴素的辩证方法论来审视世界,审视人生,多次强调“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而不居”。

一个人要踏踏实实做事,不求华丽的辞藻;做了一点事,不能居功自恃,应该谦虚谨慎,正确对待自己。

正确对待自己是最不容易的事,所以说“知人者智,知己者明”。

许多人犯错误,往往是因为缺乏自知之明,有了一点成绩就忘乎所以;遇到一点挫折就失去信心。

《道德经》以辩证思维来审视人生的祸与福,所谓“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

所以人要居安思危,顺利的时候要想到会遇到的各种挑战,读后感遇到困难的时候要想到前途的光明。

《道德经》还告诉人们,有一点是可以避免因犯错误而招至祸害的,就是我们常常讲的“知足常乐”。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

”祸往往出于贪婪,现在落马的高官也好,小官也好,不都是因为贪婪吗?《道德经》最后一章讲:“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读后感1000字
导读:读书笔记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读后感10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读后感1000字:
文:徐世庆;此前我对于老子的思想有些错误的认识,近日,读了总厂推荐的关于“无为而无不为真的不作为吗?”以及“当官岂能不作为”两篇文章之后,我深感惭愧。

于是,静下心来,翻开《道德经》阅读起来,这次我真正地认识了老子,认识了道家思想,认识了“无为”不是不作为。

“无为”不是无所事事,而是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按照标准作业执行,抛弃妄自作为,淡忘功名利禄,作为最基层的一名管理者,我究竟要做些什么呢?
学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就是要管理好人员。

俗话说:“人员管理是最难啃的骨头”,其实我们只要牵住牛鼻子,懂得人性,把握好尺寸,利用好制度,这一切就迎刃而解。

作业区的人员差异很大,用同一方法对待,可能会产生小矛盾。

我们要以一颗坦诚的心倾听他们的诉求,了解他们的困难,对待问题我们要以礼服人、以情暖人、公平待人,充分利用奖惩制度,做到奖励先进,鞭策后进,提高作业区全员的积极性和凝聚力,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学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就是要管理好生产。

生产稳定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是企业效益产生的源泉。

生产顺行时刻牵动着我们最
基层管理者的心,作为联系酸轧、酸洗、镀锌、连退的纽带,保障5条生产线的稳定运行是我们物流人的首要任务,产线的每次争分夺秒的抢修,冲锋前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家电板、汽车板对外发出的第一个窗口,保证物流畅通也是我们工作的一项内容。

如何保障每一个环节的流畅,需要我们对产线的产能有熟悉的了解,需要我们对上卷的质量做苛刻的把关,需要我们对各个流程有精准的掌控,只有对这些业务了如指掌,才能对生产做到游刃有余。

学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就是要懂得管理好设备。

设备的正常运行是保证产线正常运行的前提,冷轧北区共有生产行车22台,检修行车16台,每台行车钢丝绳的报废标准,每台生产行车夹具护板的良好情况,每台车电气室的温度标准,我们都应该耳熟能详,因为只有做好这些,我们才能发现危险源,做到提前预判,提前整改,杜绝带病作业,降低突然出现设备故障的几率,尽力做到服务产线,保证产线正常运行。

作为最基层的管理者,我不能做歪曲老子思想的“无为”人,不能做《人民的名义》里的孙连城,不能做遇到困难的“踢球人”,我们要在岗一日,尽责一天,敢于担当,脚踏实地,为冷轧总厂“精益打造冷轧品牌,全面满足客户需求”,献出物流人的微薄力量。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