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法学本科教学的几点思考

合集下载

对我国法学本科教育的几点思考

对我国法学本科教育的几点思考

Ch na Un r r dua e Edu a i n n La i de g a t c to i w
LUO a —s e H i h ng
( c ol f a n ot sX eagU i r t, uhn , n n4 10 , h a Sho o w adP li , u hn nv s y X cag Hea 6 0 0 C i ) L ic ei n
但 却因其特殊使命——法 治启 蒙而不可或缺 , 因其 本身对法 学职 业教育 重任 的无法 承受 和高等教 育大众 化阶段 的必然 要求 而定位为素质教育 , 因而在实施教育 中 , 应该兼顾理论学 习与实践能力训练相 结合 , 出法 学基础理 论 、 门知识 和基本技能 突 专 培养 。 关键词 : 法学本科教育 ; 素质教育 ; 职业教 育
鉴。
^ . E^ ' 且 , ‘^ 丁 。 r ’ ●’^ l ,_ r, _
律 专业 素养 的 高素 质 人 才 , 已成 为 推 进 我 国向 现 业 代 法治 国家 迈 进 的最 重 要 的力 量 之 一 。然 而 , 随着
近 年法 学 本 科 毕 业 生 “ 销 ” 以致 许 多 法 学 学 生 滞 , “ 业 即失业 , 毕 毕业 即转 行 ” 的现 象 开始 出现 并 有 加 剧 之势 , 国法 学本 科 教 育 再 度 成 为 社 会 各 界 广 泛 我 争 议 的焦点 。所 争议 的问题层 次 多 、 围广 , 范 既有关 于 法学 本科 教 育教学 内容和 方法 究竟 应该 偏重 理论
i h u e o a i mu tb u l y e u ain i e f e a s ft e b r e fv c t n l d c t n i c n’ f r n e u r me t o n t e r l flw。t s e q ai d c t t l b c u e o u d n o o ai a u ai t a taf d a d r q i t o s h o e o o e ns f p p lrz t n o i h re u ai n Th rf r n te i l me tt n o d c t n we s o l a e i t c o n h b l y o e r t a o ua ia i fh g e d c t . e eo e i h mp e n ai fe u ai , h ud t k n o a c u tt e a i t ft o ei l o o o o i h c su y a d p a t e o o i e r ii g h g l hi g t e b sc te r flw, p ca ie n w e g n a i s i s t i i g t d n r ci fc mb n d t n n , ih i t h a i h o y o c a g n a s e il d k o ld e a d b sc kl r n n ・ z l a Ke r s L w E u ain; u i d c t n; o ain l d c t n y wo d : a d c t o q a t e u a i v c t a u ai l y o o e o来自2 l 0 1年 第 4

法学本科教学内容深化和更新的几点思考与做法

法学本科教学内容深化和更新的几点思考与做法

法学本科教学内容深化和更新的几点思考与做法
随着我国法学教学的发展,法学本科教学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迎来新的法学本科教学内容,深化和更新的过程中,理论思考和实践做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法学本科教学内容深化和更新的几点思考与做法。

首先,需要重视理论思考。

在深化和更新法学本科教学内容时,要做到理论思考和实践做法相结合,注重理论思考,引导教师和学生进行基础理论的学习,帮助他们分析法律的根源和发展过程,以便深化和更新法学本科教学内容。

其次,加强实践做法。

深化和更新法学本科教学内容应积极探索实践做法,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法律理论知识,以及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实践活动,帮助他们了解法律的实践应用,从而掌握更丰富的法律知识,来深化和更新法学本科教学内容。

此外,有必要完善课程体系。

深化和更新法学本科教学内容,应以提升学生的法律专业实践能力为目标,并以法学本科教学实践能力建设为基础,全面规划法学本科教学课程体系,注重在理论性专业课程和实践性课程之间进行协调,以此深化和更新法学本科教学内容。

最后,加强法学教学质量监控。

要加强对法学教学质量的监控,建立一个完善的法学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对法学教学的质量进行分析和审查,检查教师的授课质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以确保深化和更新法学本科教学内容的效果。

综上所述,要实现法学本科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更新,应重视理论思考,加强实践做法,完善课程体系,加强法学教学质量监控,以此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浅谈法学本科教学内容深化和更新的几点思考与做法论文

浅谈法学本科教学内容深化和更新的几点思考与做法论文

浅谈法学本科教学内容深化和更新的几点思考与做法论文浅谈法学本科教学内容深化和更新的几点思考与做法论文摘要:有关法学本科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更新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法学教育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法学作为上层建筑必然随着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不断更新、变化和发展。

这使得法学教师必须适时地更新和深化真正符合法治精神与普世价值的精神资源,并将之作为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

备课是更新和深化教学内容的根本保证,从备教材、备自己和备学生三个层面进行备课,对实现法学教学内容深化和更新的目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法学教育教学内容备课任何学科知识都是相对真理的体系,都必然随着社会实践的深入与发展而不断更新、丰富和发展着。

法律作为一种政治上层建筑,全面反映并调节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法学作为法律的理论知识体系必然随着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不断更新、变化和发展着。

新的法律被源源不断的制定出来,旧的法律则不断地被修改、废止和清理,有关法律的知识在日益增加和改变,这种情况使得法学教师必须对法律发展的历程与现存形态,对已有的法律规范体系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及社会本身做不断的认识与反思,适时地更新和深化真正符合法治精神与普世价值的精神资源,并将之作为法学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通过各种表达方式传递给学生。

所有这些都要求教师不断深化和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是教学内容深化和更新的基本前提首先,法学学科的实践性要求教学内容不断地更新和深化。

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变化,日趋复杂的社会关系与日益增多的社会问题势必会对现有法律提出质疑,如实施安乐死的医疗行为和见死不救的行为有没有必要用刑法来规制,这些新生的社会问题不断的提出和丰富着法律研究的课题。

作为法学教师,必须时刻结合社会的新动态不断地深化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

其次,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以及法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决定教学理念必须更新。

大学生和非大学生最主要的区别不在于是否掌握了一些专业知识,而是使受教育者获得智慧、精神、人格等全面涵养和促进,获得主动求知、自我发展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浅析法学教学中的问题及思考的

浅析法学教学中的问题及思考的

浅析法学教学中的问题及思考的法学是一门性很强的科学.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法学教育有了很大,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但高校法学教学现状并不令人满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盲目性和经验性[1],不能满足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法律人才的需要,必须进一步。

1法学教学中的主要问题1。

1忽视法学教学的地位与作用ﻭ我国现阶段的法学教育仍然是以课堂讲授为主,其他方式为辅[2],重理论教学,轻教学。

由于传统认识的局限,学校一直将法学当作一门知识在进行传授,特别注重法律概念的讲解与法学理论的阐述,忽视法学教学的开展,没有充分认识到教学对法律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

大多数高校法学教学安排的时间严重偏少,加之受到经费、场地等条件的限制,教学往往流于形式,其地位没有得到保障.正如著名霍尔姆斯所言“法律不是逻辑的结果,而是经验的积累。

"我们必须改变重理论、轻的法学教育模式,摒弃法学教学可有可无的错误认识,构建新的法学教学模式,重视教学环节,强化育人,凸显法学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1。

2缺乏科学规范的教学课程体系由于认识出现偏差,法学教学缺乏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

教学在课程内容设置、时间的安排、课程的性质及学分的安排等方面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教学的环节、内容与学生所处的年级和开设的专业课程有脱节的现象[3],甚至个别教学环节的安排违反了教育认知规律,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培养.1。

3教学评价与激励机制不完善许多高校比较注重课堂教学工作量的评价与计算,注重学术的发表及奖励,往往忽视对法学教学的评价与激励。

不少教师认为教学对评职称,发表科研没有什么作用,还要占用搞科研的时间与精力,费力不讨好。

甚至认为教学是一种额外负担,不愿承担教学任务。

要想改变现状,必须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与激励机制,从制度层面激励教师积极从事法律教学。

1.4教学师资力量薄弱ﻭ近些年来,我国法律院系教师队伍的职称、学历有了很大提高,新进教师基本上都是硕士或博士。

法学专业本科阶段的教学方法优化

法学专业本科阶段的教学方法优化

法学专业本科阶段的教学方法优化随着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的进一步深化,法学专业作为培养法律人才的主要学科之一,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在法学专业本科阶段的教学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不影响阅读体验,我们应该对法学专业本科阶段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

一、拓宽教学思路,提供多元化学习资源教师在传授法学知识的同时,应该拓宽教学思路,提供多元化学习资源。

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引入案例分析、团队合作和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法学相关的杂志、论文以及案例库等资源也应该充分利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法学专业本科阶段,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法学专业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法律工作。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可以通过组织模拟法庭、实地考察、实习实训等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建立与司法机关、法律机构以及律师事务所等单位的合作关系,也是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三、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法学专业本科阶段,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得到充分的重视。

教师应该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置有趣的案例或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解答,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学术研讨会、模拟法庭辩论等活动,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与同行进行交流和互动,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方面,学校应该注重选拔和培养优秀的法学教师,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

高校法律教学反思

高校法律教学反思

高校法律教学反思引言:高校法律教学是培养法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当前的高校法律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改革。

本文将从学科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体系四个方面来论述高校法律教学的反思,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一、学科设置:1. 现状分析目前,我国高校法律学科设置繁多,涵盖面广,但由于缺乏明确的专业定位和特色,导致一些学校开设法律专业成为摆设,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2. 改进方案(1)明确专业定位:各高校应根据地区发展需求和学科优势,明确自身法律专业的定位,避免重复竞争。

(2)加强专业特色建设:每个高校法律专业应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开展与市场需求接轨的特色课程设置。

二、课程内容:1. 现状分析现阶段,高校法律教学普遍存在理论脱节实践的问题,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与社会实践脱节,学生缺乏实际能力。

2. 改进方案(1)注重实践:引入案例教学、实践操作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注重专业知识与职业素养的结合:法律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同时注重学生的法律职业素养,提高其综合素质。

三、教学方法:1. 现状分析当前,高校法学教学方法大多为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缺乏灵活性和互动性,学生的参与度不高。

2. 改进方案(1)引入互动式教学: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度。

(2)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技术手段,优化教学效果。

四、评价体系:1. 现状分析目前,高校法律教学评价体系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评价结果单一,学生缺乏全面发展机会。

2. 改进方案(1)多元评价:除了考试成绩外,可引入论文写作、案例分析、实践报告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2)注重综合素质:评价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包括思维能力、沟通能力等。

结语:高校法律教学的反思是促使其不断进步的关键。

通过对学科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反思,可以更好地提高法律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合格的法律人才。

法学专业本科阶段教学方法优化培养学生法律思维与实践操作能力

法学专业本科阶段教学方法优化培养学生法律思维与实践操作能力

法学专业本科阶段教学方法优化培养学生法律思维与实践操作能力法学专业在本科阶段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法律思维与实践操作能力的关键阶段。

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必须优化教学方法。

本文将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探讨如何优化法学专业本科阶段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法律思维与实践操作能力。

首先,优化法学专业的教学方法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

法学是一门注重逻辑推理和思辨能力的学科,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是教学的关键。

教师应该通过案例分析、问题引导、辩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从法律角度思考问题,并培养他们的法律分析和判断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提供真实案例,让学生模拟法律实践,进一步锻炼他们的法律思维。

同时,通过阅读大量的法律文献和判决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法律的精髓,提高其法律素养。

其次,优化法学专业的教学方法需要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只有在实际操作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

因此,教学方法应注重实践性的训练。

可以通过模拟法庭、法律实习、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法律实践活动,锻炼其实际操作能力。

另外,引入案例解决教学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分析和解决实际案例,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优化法学专业的教学方法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法学实践中,往往需要学生与其他人进行合作和讨论。

因此,教学方法应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并注重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

可以通过分组讨论、小组项目等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沟通技巧。

在教学中,教师应扮演着引导者和监督者的角色,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反馈,激发他们的合作潜力和激情。

最后,教师在优化法学专业本科阶段的教学方法时,还应注重个性化教学。

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都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可以通过开展个别辅导、精准的评价和反馈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他们的法律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

法学本科教学内容深化和更新的几点思考与做法

法学本科教学内容深化和更新的几点思考与做法

法学本科教学内容深化和更新的几点思考与做法1.法学本科教学内容深化的探索针对法学本科教学内容深化和更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首先,加强理论基础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使其具备较强的法律思维能力。

其次,注重实践性教学,让学生掌握实际操作能力,并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能力。

此外,要紧跟时代发展,结合当前社会热点,引入新兴法律问题,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法律发展趋势。

最后,要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深入性和持久性。

2.法学本科教学内容更新的实践一、以学生为中心,提高教学质量。

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律,可以采取案例教学、模拟实践、小组讨论等方式,以及增加实践性的课程,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网络教学。

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网络教学,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重视学术研究,推动教学改革。

要加强学术研究,及时发现法律变化,推动教学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保持法学本科教学内容的鲜活性和时代性。

内容,并且要求在200字以内。

3.法学本科教学内容深化和更新的有效措施一、引入新的教学内容,深入研究当代法学发展的新动态,更新法学本科教学内容,使之与时俱进。

二、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法律,更好地应用法律。

三、丰富教学方式,推行多媒体教学,利用网络等新媒体,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结合实践教学,开展模拟法庭、模拟案件等实践活动,更好地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

:4.法学本科教学内容深化和更新的实施方法1.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比如案例教学、游戏教学等,推动课堂教学的深入和更新。

2.增加法学本科的实践教学,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实际的法律案例中,加深对法律的理解。

3.结合社会实践,让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法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加强教材的更新,结合社会实践,深入研究社会发展的新趋势,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关于法学专业教学方法的思考

关于法学专业教学方法的思考

关于法学专业教学方法的思考法学专业是一门涉及到法律理论,法律实践和法律应用的学科。

在法学专业的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于法学专业的教学方法进行思考,并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传统的讲授法仍然是法学专业教学的重要手段。

通过讲授法,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法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然而,仅仅依靠讲授法进行教学往往会导致学生的被动学习,且难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在传统的讲授法基础上,引入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其中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是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通过引入真实的案例分析,可以使学生更加贴近法律实践,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析案例,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法律规定是如何运用和解释的,学习到不同法律条文的具体适用。

此外,案例教学法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生可以在案例分析过程中进行小组讨论,并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教师可以担任指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分析案件,并提供评判和反馈。

通过案例教学法,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法律知识和技能,更能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另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是问题导向学习法。

问题导向学习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模式。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法学专业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法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和研究。

通过自主思考和探索,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法律知识。

此外,问题导向学习法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求知欲望。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教学方法可以结合运用在法学专业的教学中。

例如,小组讨论法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沟通,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丰富教学资源,提供多媒体教学材料,并通过在线论坛和邮件等方式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需要注意的是,合适的教学方法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来选择和运用。

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判断。

中国法制史本科教学的困境及改进之思考

中国法制史本科教学的困境及改进之思考

中国法制史本科教学的困境及改进之思考中国法制史是法学专业的重要理论基础课程之一,通过对中国法制发展过程的研究,可以对中国法律体系的形成和演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然而,目前中国法制史本科教学存在一些困境,包括教材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过于抽象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进行改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首先,当前使用的教材比较陈旧,不符合时代要求和学生的需求。

虽然中国法制史是一门基础课程,但我们可以通过选择和引进一些更新的教材,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现实和实际。

在选择教材时,也可以考虑使用一些案例分析和实践探讨的教材,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研究兴趣。

其次,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

我们可以引入一些互动式的学习方式,例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使学生参与其中,积极思考和交流。

同时,我们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网络课程、在线学习平台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资源和互动交流的机会。

此外,教学内容过于抽象、理论化,缺乏与实际案例的结合。

我们可以加强对具体法律事件和案例的讲解和分析,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并通过实际案例与法律规定进行对比研究,以深化学生对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的理解。

另外,我们还可以将中国法制史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的融合教学。

例如,可以与政治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进行交叉探讨,探讨法制背后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考察和理解中国法制的形成和发展。

最后,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法律实习、实地考察等,以加深学生对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的认识。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法律制度的运行和作用,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法律职业素养。

总之,中国法制史本科教学面临多样化、实践性和跨学科的挑战,在改进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更新教材、引入互动式学习、加强与实际案例的结合等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使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国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

关于法学本科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法学本科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1998年 第2期中山大学学报论丛SUPP LEM EN T TO T HE JOU RN ALOF SUN YATSEN UNIV ERSI TY No.2 1998 关于法学本科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⒇柯 卫(中山大学法律学系,广州51027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以社会主义法治为目标,加快了法制建设的步伐,法学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

如何培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质量法律专业人才,适应21世纪的需要,已成为各院校法律专业教学改革工作的重心之一,而人才的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笔者根据法学教育的基本特点,结合自己教学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和启示,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思考。

1 法学本科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我国的经济体制正在转轨,市场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对人才的知识面和实际工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目前高校本科教育普遍存在着专业越分越细的倾向,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在实践中开始显露出来。

由于专业范围狭窄,造成毕业生的知识结构、所具有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难以适应工作的需要。

而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上,受专业面过窄的影响,课程内容偏窄,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的通病,使学科间交叉、渗透、结合很难实现,也难以培养出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

这种状况在法学本科教育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目前法律学系本科教育共招收3个专业:法学专业、经济法专业、国际经济法专业。

众所周知,法律本科毕业生的去向大都是公、检、法机关,他们所需要的毕业生是具有宽广的知识面、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能熟练运用法律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通用型人才,故法学专业的学生较受欢迎。

而经济法和国际经济法专业的学生,虽然大学期间所学的课程与法学专业基本相同,但在择业时可选择的范围、机会显得较少。

另外,从本科教育的要求看,本科阶段所必须掌握的应该是基础理论知识,只有在掌握好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触类旁通,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而在本科阶段便人为地为学生设定一个较窄的专业范围,影响了学生知识面的扩展,甚至给学生带来误导。

对大学法学教育的几点思考

对大学法学教育的几点思考

对大学法学教育的几点思考[摘要]大学法学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各行各业培养法律人才的重任。

随着中国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合格法律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文章对我国大学法律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切实加强法律人才思想道德建设、专业技能培养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法学教育职业道德专业技能。

1999年,我国庄严地将“依法治国”写入了宪法。

这标志着中国法制化建设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依法治国成为新的历史时期的治国基本方略。

法治国家的建成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的,它是一个长期且艰苦的过程。

其中,切实加强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教育,尤其以加强大学法学教育为突破,培养合格的法律人才尤为重要。

笔者将从高校法学教学的实践出发,对中国大学法学教育的目标设立及方法改革,作几个方面的探讨。

一、高尚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目前,我国各高校的法律院系,在法学教学及法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基于教学大纲等原因,缺乏司法职业道德方面的教学内容。

而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相对薄弱,这和依法治国的方略对高素质法律人才的需求极不适应。

高素质法律人才的首要品质应当是具有高尚的法律职业道德。

而法律人才高尚的职业道德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尚法的精神法律人才应视国家法律为生命,把法律转化为自己内在的精神与灵魂。

①以维护法律为荣,以亵渎法律为耻,尚法的精神应当是法律人才最基础、最根本的品质。

如果没有这一品质作为保证,法律本质、公民利益就有可能因法律人才道德的缺失而被践踏。

尚法精神对法律的忠诚是千百年来人类对法律人才的共同认识和要求,也是对法律人进行道德评价的根本标准。

在我国,无论是法官、检察官、律师,还是服务于其他公共管理部门的法律官员,按此精神要求,他们都只有坚决服从法律、坚决执行法律的义务。

(二)正义的信念在本质上,正义和法律是一致的。

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基本不存在法律与正义的矛盾问题。

作为法律工作者,维护法律也就是维护了正义,但是当法律与正义出现冲突或矛盾的时候,法律人首先应当思索的是他们的正义观念本身是否正确。

法学本科教育的反思与创新

法学本科教育的反思与创新

法学本科教育的反思与创新[ 文献标识码]A一、法学本科教育面临的两大问题(一) 知识传授的误区从当前法学本科教育的课程内容来看,存在着专业知识与通才知识、国内法知识与非国内法知识、方法知识与规范知识等分别。

传统上,知识传授一直被认为是我国法学本科教育的核心任务。

中国的法学本科教育在这一制度的具体落实下也确实受益匪浅,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法律学子。

然而,理性地分析我国法学教育中的知识传授,显然还存在着一些亟需改善的问题。

(1) 专业知识与通才知识的矛盾。

通才知识教育薄弱与法学专业相关的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伦理学等课程设置不足;各专业课程的教学也大都是围绕现行颁布的法律进行条文解说。

(2) 重规范知识轻方法知识。

其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以法律规范为核心的部门法不仅占据课程体系的绝对优势,而且部门法的教学内容集中于对现行法律规则的注释,而对本学科的基本法律原理很少有人问津。

这种教学方法,有可能使法学本科教育变成律师职业培训,法律理论研究后备力量的承继也将成为一个大问题。

(3) 国内法知识与外国法、比较法知识配置不尽合理。

法学教育重视对本国法律条文的阐释,忽视与国外类似法条的理论比较,学生的视野势必受到很大的限制。

(二)技能教育的缺失目前,在我国的各大法学院中,法学本科教育采取的一般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导,兼采校外实习的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对于学生法律技能的训练来说存在明显的不足,在实践中也多有诟病。

首先,它忽视了对法律技能理论基础和方法的教育与训练;其次,是缺失了注重法律技能训练的教育理念与机制,忽视了对法律技能的有效训练。

从我国法学教育实际状况来看,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长期脱节,造成了法律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上有关技能训练环节的缺漏。

尽管我国法学本科教育中也有实习的环节,但实践证明,几个月的实习对于法律技能的形成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而且有流于形式的特点。

二、国家司法考试:法学本科教育改革中不能回避的问题纵观法律职业和法学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从一开始就有着不解之缘。

我国法学本科实践性教学的反思

我国法学本科实践性教学的反思

我国法学本科实践性教学的反思我国法学本科实践性教学的反思近年来,我国法学本科实践性教学在高等教育领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反思。

实践性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重要手段,对于培养高质量的法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践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探索。

首先,我国法学本科实践性教学过于依赖传统的方式和方法,缺乏创新和多样性。

在很多高校,实践性教学仍然聚焦于课堂外的实习和实训,忽视了以案例分析、模拟法庭、角色扮演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这种传统方式的实践教学往往过于片面和单调,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创新思维。

其次,我国法学本科实践性教学存在与职业需求不匹配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学职业的多元化,法学人才需要具备更加全面和多样化的素质和能力。

然而,目前很多高校的实践性教学还停留在简单的操作层面,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这导致学生在毕业后面临职业问题时,无法适应复杂的法律实践环境,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思维方式。

再次,我国法学本科实践性教学缺乏与实际需求相契合的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

实践性教学应当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形成有机的教学体系。

然而,目前很多高校的实践性教学仍然分散、片段化,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有限,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

这种情况不仅使得学生无法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也使得学生对法学实践的认识和了解不够全面和深入。

针对上述问题和挑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改革与提升。

首先,高校需要重视实践性教学的创新和多样性。

通过引入案例分析、模拟法庭、角色扮演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高校可以与法律机构和律师事务所等实践单位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实践项目,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法律实践的各个领域与环节。

其次,高校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实践性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实践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对法学本科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

对法学本科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

对法学本科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我国加入WTO,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经济贸易组织的一员,这必将对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深化各行各业的改革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特别是对我国法律和法学教育改革尤为重要和迫切。

一、我国法学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加入WTO将对法律,法律人才和法学教育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首先是对我国现行法律、法律制度的挑战。

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许多法律、法规仍然是为适应计划经济而制定的,没有体现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市场调节和竞争机制,与规则相悖;已有的有关市场经济的立法也不够完善。

据我国对外经济贸易部公布的资料,我国现在有2000余条法律、法规与WTO不相适应,应该予以废除或修改。

与此同时,还需要制定、颁布一批与 WTO 相配套的新的法律、法规。

WTO 对我国法律制度的挑战,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法制建设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的法律,法规日臻完善。

其次,对我国法律人才培养产生重大影响。

入世后,需要一大批能够熟悉 WTO 规则,参与对外谈判,签约和处理涉外经济贸易纠纷的律师、法律顾问和法律专家型的政府官员。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能够适应WTO 需要的法律专业人才还相当缺乏。

同时,按照我国在加入 WTO 议定书中已作出承诺,开放我国的法律服务市场,准许外国的律师事务所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海口等城市设立代表处,从事营利性的活动。

中国律师及律师的后备人才必须以迅速提高自己的国际法律水平去迎战。

但是,目前具有这样资历和水平的律师专业人才十分匮乏。

加速外向型法律人才的培养,是我国法学教育面临的一种新的机遇与挑战。

第三,对我国法学教育扩展和制度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在加入 WTO 的协议书中承诺对教育市场开放,允许成员国的教育机构来我国从事中外合作办学,允许外方在合作办学中拥有控股权,允许外国的专家来中国从事教育,担任教师。

对于我国高等法学教育市场,外国人一向十分关注,早在三、四年前,就有一些外国法学院来中国与我们的法学院校联合举办中国法律讲习班、法律硕士班等。

对我国法学本科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对我国法学本科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对我国法学本科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摘要:依法治国需要法律专业人才,而法学本科教学是培养法律专业人才的根源,但我国目前各大专院校的法学本科教学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对法学人才的要求,究其原因,我国的法学教学迫切需要改革和完善。

作者从法学教育者的角度,对我国法学本科教学改革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法学本科教学改革思考近年来,我国的法学教育在规模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全国大多数不同类别、层次的院校均设置了法学专业,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全国的法律院校有七百多所,在校学生七十多万人,但是办学规模的扩大同时也产生了很多新的问题,比如教学观念非常落后,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严重脱节,专业设置不合理造成教学资源浪费,实务能力培养的缺乏造成教学质量较低等,这些现象的产生都值得我们反思。

法律职业是一门非常特殊的职业,法律职业要求从业人员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对相关学科有所涉猎、具备出众的口才、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然而这些恰恰都是法学本科毕业生所缺乏的,同时也是中国法学教育教学工作中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而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就是我国现阶段的法学本科教育教学观念落后,教学内容往往与实际脱节,长期以来都只是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实务能力的培训,这样的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法律实务操作能力差。

因此我们必须革新以前的法学教育方式,适当减少理论知识的讲授,增加实务性、应用性的课程,注意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针对我国现阶段法学本科教育的状况,本文认为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开展法学教学方式的改革:一、合理优化课程设置传统的法学本科教育的课程内容只是对于法律法规的注释和讲解,并不注重法律法规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运用。

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而不在于逻辑,已经成为法律人的共识。

在我国很多法学院的教学体系中,理论知识占了极大的比重,实践课程相对次要,这样的教学明显不利于法学专业人才的培养。

只有在课程设置中确立实践课程的地位,安排专门的实践课程教师,实践课程才能真正发展起来。

大学法学教学反思与改进

大学法学教学反思与改进

大学法学教学反思与改进引言大学法学教学作为培养法律专业人才的重要一环,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育体制的局限,大学法学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提高法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必须进行深入的反思,并进行相应的改进。

本文将从各个方面对大学法学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教学目标的明确性与科学性1.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是教学的基础。

现行的大学法学教学中,教学目标往往模糊不清,过于宽泛。

因此,教师应当明确教学目标,确定学生需要达到的能力和水平。

2.教学目标的科学性现实中,很多大学法学课程的教学目标过于理论化,脱离实际。

因此,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学目标应该与社会需求和时代发展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

二、教学内容的现代性与多样性1.教材的选择与更新不少大学法学课程的教材陈旧,没有及时更新。

因此,应该选择与时俱进的教材,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并将最新的法学成果融入教学内容中。

同时,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等手段,丰富教学资源。

2.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大学法学教学中,注重纸上谈兵,缺乏多样的教学形式和内容。

因此,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模拟法庭等,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同时,引入跨学科和综合实践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法学知识。

三、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与互动性1.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现行的大学法学教学中,往往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

因此,应该注重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积极营造互动式教学环境大学法学教学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与全面性1.科学评价的方式大学法学教学中,评价方式往往过于依赖考试和论文,忽略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

高校法学教学总结

高校法学教学总结

高校法学教学总结引言:在高校法学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授课方法和教学内容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通过总结过去的教学经验和实践,可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指导学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将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和相关研究,对高校法学教学进行总结和探讨。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达成在进行高校法学教学时,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对于提高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合理的教学目标能够指导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1.1 培养法学思维能力法学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法学思维能力。

这包括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可以采用案例分析、论证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1.2 培养综合运用能力在现实生活中,法律与其他学科及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因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也是高校法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交叉学科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将法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结合,将法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3 培养创新意识法学领域的知识和理论不断发展,需要具备创新意识的法学人才。

因此,在高校法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是一个重要目标。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学术研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的研究和实际应用。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变革高校法学教学的内容需要与时俱进,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紧跟法学领域的新发展。

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2.1 多样化的教材选择教材是法学教学的基础,选择合适的教材对于提高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在选择教材时,可以考虑综合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的原则,结合最新的法律发展动态,选择与教学目标相符合的教材。

2.2 实例教学的运用在高校法学教学中,通过实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法律知识。

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案例,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从而提高学生对法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高校法学本科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高等法学院校是培养法律人才的摇篮,高等法学教育开展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法学人才的培养。

文章围绕高校本科法学课程的设置及教学安排,教师队伍的建设以及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与方法改革等方面对高等法学教育展开了思考。

[关键词]高校本科教学法学教学法学实训基地
高校法学本科教育不仅是要传播与普及法律知识,培养法律实务方面的人才,更是要塑造法律人的公正与正义的法律信念。

从某种程度上讲,高校法学教育开展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国家法制化的进程。

因此,探索高校法学本科教学的规律,改革僵化的教学模式,寻找高效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是我们每一位法律教师神圣而又艰巨的使命。

一、法学学科课程的教学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纵观高校法学本科专业纯法学课程的设置,我们可以看到:从课程性质上说,一般设置了必修课、考查课、选修课;从学科种类来说,一般设置了宪法、法理学、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民事执行法、合同法、物权法、婚姻法与继承法、公司法与证券法、保险法、仲裁法、商法、经济法、法学概论、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金融法、国际贸易法、票据法、财税法、劳动法、环境保护法、证据法、知识产权法等。

这些课程的设置,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法学学习的链条。

但是在法学教学当中我们发现了这样的一些问题:
1.学科设置不科学,内容有重复现象。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一是有些高校的法学院或法律系的领导不是法律科班出身,不懂得法律教学。

二是有些法律系的教师多、学生少。

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教师为了有课上,只能开新课,而新开课的内容往往又与已设置课程的内容重合,这就使新开的课成了学生的复习课,引起学生极大的反感。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这种局面,科学合理地进行学科设置。

2.学科交叉部分重复讲授,教师之间缺少沟通。

法律课程本身是相通的,这就需要学院领导在开学前要组织教师召开教学沟通会议,指出各学科的交叉部分,然后按照学科设置的特点,合理分配教学任务,以免出现重复讲授的情况,
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

3.课程教学顺序安排不合理,影响了教学效果。

大一的学生一入学就学习宪法和法理学这两门重课,这对刚刚高中毕业的学生来说难度极大。

系统学习法律的人都知道,要想彻底理解、明白法理学的基本法理,必须在学好民事、刑事、行政法律的基础上才可以掌握,但这些基础针对大一的学生来说皆为空白。

而宪法知识更为宏观、抽象,所以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给予必要的指导,有的学生往往会产生焦虑或者厌倦的情绪,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这会给以后法律教学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

因此,笔者认为,应当在大一的上学期开设宪法,在大四的上学期开设法理学。

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其他法律的制定都必须依据宪法,所以应先让学生接触宪法,了解其法律的灵魂所在。

而法理学在学生学习了众多的法律基础课之后,再回头来理解它,就比较容易。

这样既能减少学生的心理负担,又符合教学规律。

二、打造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法律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进入法律之门的向导。

教师本身法律素养的高低、能力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法理的理解。

因此,必须打造高素质、高水平的法律教师队伍。

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努力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培养教师的团队精神。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不应该只具有传道、授业、解惑的本领,还应该具有博爱、博学、宽容、理解、谦让、平易近人的高尚品质以及团队精神。

教师之间也应该像企业的员工那样精诚团结,以学校教学利益为中心,以培养优秀学生为己任,放弃个人的私益,为打造品牌专业、品牌学校而奋斗。

2.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

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果。

因此,各高校都非常重视教师的教学科研情况。

笔者认为,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学历要求。

青年教师必须经历脱产式的研究生教育,获得硕士学位。

因为经过了系统的研究生教育,不仅眼界打开了,而且研究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促进教学。

二是竞争上岗,优胜劣汰,绝不姑息;奖惩分明,消除大锅饭思想,彻底割掉大学的人情链。

三是尽可能地为教师提供进修、培训、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

3.防止教师队伍的近亲繁殖。

目前,在很多高校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教师队伍近亲繁殖的现象。

比如笔者所在学院的本科生毕业后考上了本院的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直接留校任教本科,或本院博士生毕业后留校任教研究生院,这种现象不但导致了学术的闭塞,也影响了学术的交流。

所以,笔者建议以后高校在引进人才的时候,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多吸收一些新鲜血液,以便更好地促进法律的教学。

三、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与方法
1.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法律教学。

近年来,许多高校的法律教师都采用了这种多媒体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我们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常常会出现许多的问题,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比如多媒体教室紧张,教师往往申请不到教室;学校缺少对多媒体教室教学设备的定期维护与更新,电脑病毒常常干扰课件的使用;多媒体教室的上网功能没有开通等。

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以更好地体现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2.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传统的高校法学教学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轻视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迫使高校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育人模式,而走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如采用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诊所式教学法等就能很好地达到这一目的。

当然,目前许多高校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如中国政法大学的诊所式教学,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扎实地掌握了理论知识,而且又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为日后从事法律职业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但是这种好的教学方式还没有推广到全国,我们希望有更多的高校能够采用更丰富多彩的诊所式教学。

3.进一步抓好法学实训基地的建设。

抓好法学实训基地的建设,一方面弥补了学校法学教学的不足,另一方面又很好地促进了法学教学的改革。

笔者认为,法学院或法律系要办好办强,必须要有自己的法学实训基地,如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等。

目前许多高校都在积极地寻找自己的实训基地,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工商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等多所高校与北京丰台区法院建立了法学研究与实践合作关系,丰台区法院成了这些高校的法学学科实践基地。

作为法学学科实践基地,法院认真安排高校法学本科生和研究生到该院实习、旁听,利用法院的审判实践活动为在校学生参加法学实践提供方便,强化了学生对法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选取典型案件到高校开庭,使教师和学生对审理程序有直观、清晰的认识。

例如,2003年12月3日下午,该院刑事审判庭在首都经贸大学开庭审理了一起抢劫案件。

该校两百余名法律师生旁听了案件的审理,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

此外,还指导高校同学组织模拟法庭。

在事先安排同学们旁听实际案件审理的基础上,丰台法院指派相关庭室的法官认真参与包括挑选案例、准备卷宗、设计和布置法台等在内的大量模拟法庭准备工作,还在“庭审”活动结束后,对整个模拟庭审进行细致的点评并回答同学们就案件提出的问题。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法学实训基地建设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法学教学的效果,关系到法律人才质量的培养,所以我们必须加强法学实训基地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李巧毅.“总论在后”的法学教育方法改革探讨——读史尚宽先生的“民法全书”有感[J].中国律师,2006(3).
[2]李文发.浅论法学教育改革的若干问题[J].教育与职业,2006(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