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政政策及其在宏观调控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美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新动向

美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新动向

为美国第二号实权人物,这反映出目前美联储 美联储的独立性给它实行诸如反通货膨胀 这样的得不到广泛支持的政策留出了空间。而 靠选举才能得到职位的官员并不总会为了长期 的经济发展而牺牲他们的官职。总之,实践表 明, 不受政治干扰的、 具有一定独立性的美联储 在有必要采用货币政策以抑制通货膨胀时, 它 可以承受较大压力。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说,在稳定经 济的政策中,货币政策是目前唯一被看好的工 具,几乎没有人怀疑货币政策在决定总需求方 面的有效性。 三、 设定通货膨胀目标 近年来, 许多发达国家, 包括加拿大、 英国、 澳大利亚、新西兰等都有设定通货膨胀目标的 趋势。其含义是宣布通货膨胀率变动范围的官 方目标,并明确表示较低且稳定的通货膨胀率 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 鉴于此, 美国的许多经 济学家和立法者提议美国也应实行该项措施。 设定通货膨胀目标的具体内容包括: ( 政府或中央银行采取货币政策, 将努力 %) 使通货膨胀率接近在某一数量目标上。 ( 该目标通常是一个通货膨胀率的区间, #) 如每年 % —.-, 而非绝对的价格稳定。 ( 抑制通货膨胀是中期和长期内首要的 .) 或压倒一切的目标。但通常会为短期稳定目标 留有余地, 特别是有关产出、 失业率、 金融稳定 及汇率的短期目标,这些短期目标承认供给冲 击会影响产出和失业率,因此为避免过度的失 业损失和产出损失而暂时地偏离通货膨胀目 标, 也被认为是可取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设定通货膨胀目标的做 法, 是一种以规则为基础的灵活的机制, 即制定 一个中期的通胀目标。而当经济冲击使得实现 严格的通货膨胀目标需付出高昂代价时,又允 许短期灵活性的存在。 几点评论: ( 西方一些经济学家认为, 政治选举过程 %) 和经济波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这就是所
%&&’ 年第 %

美国政府宏观调控的案例分析

美国政府宏观调控的案例分析

美国政府宏观调控的案例分析【导言】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宏观调控在其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美国政府不断对其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以保持经济稳健发展。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宏观调控手段、调控效果等多方面分析美国政府宏观调控的案例,并探讨其对当今全球经济的启示。

【历史背景】美国宏观调控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1929年的经济危机后,美国政府逐渐开始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措施。

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颁布了《新政》方案,采用了多项政策措施,如规范银行业、增加税收、制定民生计划等,从而促进了其国内经济的稳定。

1950年代至1970年代,美国实施了“肯尼迪-约翰逊新政”、“里根-撒切尔新自由主义”等一系列经济政策,旨在为美国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宏观调控手段】美国政府宏观调控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个方面。

1.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国家财政收支的调整,影响国内总需求和总供给,从而达到宏观调控的效果。

常见的财政政策措施包括减税、增加政府支出、借贷等。

1954年,美国政府为了刺激企业进行投资,推出了租赁法案,允许企业将设备租赁成本当作扣减税款的支出。

这一政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企业进行投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008年至2009年间,美国爆发了金融危机,美国政府采取了大规模减税、增加财政支出等一系列财政政策措施,力图在经济低迷时期稳定经济。

这些措施虽有所帮助,但也带来了政府债务的规模增加和财政短缺等问题。

2.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通过调控货币供给等方式,对经济周期进行干预。

具体措施包括调整利率、购买国债、调整货币储备等。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经济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危机。

此时,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采取了紧缩性货币政策,通过降低货币供给和提高利率等方式,控制通货膨胀。

在短期内,这一政策使经济出现萎缩,但大幅下降的通货膨胀率也使得美国经济走出了通货膨胀危机。

中美应对金融危机的宏观调控政策比较

中美应对金融危机的宏观调控政策比较

Finance金融视线 2014年6月129中美应对金融危机的宏观调控政策比较北京物资学院 孟静静摘 要: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各国纷纷采取宏观调控政策应对危机,中国在实施宏观调控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通过对比中美应对金融危机的宏观调控政策,从宏观调控的手段、宏观调控政策频繁程度、宏观调控效果三方面比较了中美宏观政策的不同,最终得出了中国宏观调控政策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关键词:金融危机 宏观调控政策比较 调控频繁中图分类号:F01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4)06(b)-129-021 背景2008年,伴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全面爆发,全球金融市场发生了剧烈动荡,各国实体经济受到了猛烈冲击,以美国和欧盟两大经济体为代表的国际市场消费能力迅速下降,直接造成了世界经济出现萧条甚至衰退。

2010年欧债危机的爆发给世界经济复苏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和压力。

为应对金融危机,以求稳定金融市场、经济增长与就业市场,各国政府纷纷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这些政策对于成功缓解各国经济压力及世界经济复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和美国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体中的两大经济体,为摆脱经济危机,均采取了相应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全球经济的未来走势产生了重要作用。

对中美宏观调控政策进行有意义的考察和比较,有利于增强中国对当前经济形势的了解与对宏观调控政策的把握,进而为中国财政、货币政策的运用提供借鉴。

2 中美宏观调控政策比较2.1 中美宏观调控概述2.1.1 美国宏观调控2008年,次贷危机持续恶化,美国作为次贷危机的发源地首先受到严重冲击。

美国金融机构面临停业、倒闭甚至是破产危机,相继向政府寻求救济措施,可以说,此次金融危机给美国实体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自2008年第3季度开始,美国GDP 连续6个季度内出现负增长现象,金融动荡加剧,房地产市场也陷入困境。

为应对危机,美国政府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

上世纪资本主义国家宏观调控具体案例

上世纪资本主义国家宏观调控具体案例

上世纪资本主义国家宏观调控具体案例
上世纪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具体案例有很多,以下列举其中几个重要的案例:1. 新政:在美国的大萧条时期,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推出了一系列的新政政策,旨在扩大公共支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税收和监管金融机构等,以刺激经济复苏。

这些政策帮助了大批失业者,并为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机会。

2. 布雷顿森林体系:二战后,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同时制定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作为全球经济秩序的规范。

该体系建立了固定汇率制度,限制了资本流动,以便稳定世界金融市场。

3. 经济计划:在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政府实行了集中计划经济体制,通过对生产要素的统一配置和国家经济发展方向的统一规划,来实现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例如,苏联的五年计划就是一个重要的经济规划案例。

4. 紧缩政策:在20世纪80年代,许多西方国家面临高通胀和经济衰退的问题,政府采取紧缩政策来控制通胀和调整经济。

这些政策包括加息、削减公共支出和财政紧缩等,旨在稳定物价和恢复经济增长。

以美国为例,当时的总统罗纳德·里根推行了一系列减税和削减政府开支的政策,被称为里根经济学。

这些案例展示了上世纪资本主义国家在宏观调控方面采取的不同政策和措施,旨在应对经济危机、稳定通胀、推动经济增长等挑战。

虽然每个国家和时期的具体情况有所不同,但宏观调控一直是政府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手段之一。

美国财政政策对股市的影响

美国财政政策对股市的影响

美国财政政策对股市的影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股市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无论是投资者还是政府官员都十分关注它的表现。

财政政策是股市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它可以对股市产生强烈的影响,而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它的财政政策对世界各地的股市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在稳定经济、促进发展和实行公共政策方面采取的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支出、税收和债务政策。

这些政策的调整可以影响国家的经济增长、就业率、通货膨胀率和债务负担等数据。

对于股市而言,财政政策对经济状况的影响可以导致股价上涨或下跌。

其次,让我们来看看美国财政政策对股市的影响。

美国政府的财政政策十分重要,尤其是在经济危机期间。

政府通过增加财政支出、降低税收来刺激经济,这会导致股市上涨。

例如,2008年美国经历了次贷危机,政府当时采取了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措施,这提振了市场信心,推动了股市的反弹。

此外,政府债券收益率的变化也对股市产生影响。

政府债券收益率上升会把投资者的资金从股市转移到债券市场,这会导致股票下跌。

而政府降低债券收益率会减少债券收益率的吸引力,这会鼓励投资者将资金流向股票市场,股市会得到提振。

此外,财政政策还会影响货币政策,特别是美联储的政策。

在美国,美联储是负责货币政策的机构,它通过调整利率和购买债券等手段来影响经济。

政府的财政政策可以影响美联储的决策。

如果政府提高财政支出并减税,这会导致通货膨胀率上升,可能迫使美联储加息以抑制通胀,这会让股市下跌。

然而,如果政府降低财政支出并提高税收,这会减少通货膨胀的压力,使美联储有可能放松货币政策,促使股市上涨。

最后,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财政政策对股市的影响是复杂多变的。

除了上述因素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因素会干扰股市。

例如,利率、企业盈利、国际贸易和地缘政治等都会对股价产生影响。

因此,不能过度依赖财政政策来决定投资策略。

投资者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进行决策,以规避风险和获得回报。

一般禁止式的宏观调控案例

一般禁止式的宏观调控案例

一般禁止式的宏观调控案例宏观调控是指国家通过对经济运行进行计划、指导和管理,来调整经济运行的总量和结构,以达到稳定经济增长、保持物价稳定、调整收入分配、促进就业等目标的一种经济政策。

下面列举了十个宏观调控案例。

1. 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中国政府通过限制购房贷款、提高房屋买卖税费、加大土地供应等手段,来控制房地产市场的泡沫,防止房价出现大幅度上涨,维护市场平稳发展。

2. 美国金融危机后的经济刺激计划: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措施,如降低利率、增加政府支出、减税等,以促进经济复苏和就业增长。

3. 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控:欧洲央行通过调整利率、购买债券等手段,来控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维护欧元区的经济稳定。

4. 日本的量化宽松政策:日本政府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购买国债等手段,来刺激经济增长,解决长期低通胀和经济停滞问题。

5. 韩国的外汇干预:韩国政府通过购买和出售外汇市场上的货币,来影响汇率水平,维护国内经济的竞争力和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发展。

6. 印度的财政政策调控:印度政府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增加公共支出、改革金融市场等手段,来促进经济增长、吸引外资和提高就业率。

7. 巴西的工业政策调控:巴西政府通过制定工业政策,提供贷款支持、减税等措施,来促进工业发展,提高国内产业的竞争力。

8. 阿根廷的外债违约与重组:阿根廷政府通过与债权人进行谈判和债务重组,来解决外债问题,恢复经济稳定和信心。

9. 埃及的货币贬值调控:埃及政府通过降低货币汇率,促进出口,吸引外资,提高国内经济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10. 塞浦路斯的金融危机处理:塞浦路斯政府通过实施财政紧缩政策、进行银行业重组等措施,来应对金融危机,恢复经济稳定。

美国自由市场经济模式下的宏观调控

美国自由市场经济模式下的宏观调控

学习目标
➢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财政政策的变动情况。 ➢不同时期美国财政政策的理论依据。 ➢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货币政策的变动情况。 ➢不同时期美国货币政策的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
本章内容
➢美国的财政政策 ➢美国的货币政策
第一节 美国的财政政策
20世纪30年代至90年代,美国的财政政策演变可分为三个 时期:
➢大规模地扩大政府开支和减税计划的实施不仅降低了失业率 (从5.7%降到4.5%),基本上克服了“艾森豪威尔停滞”, GDP年均增长率达到5.6%;而且创造了美国第一次在非衰退
➢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继续采用补偿性财政政 策,其结果:
➢一方面经济缓慢增长,艾森豪威尔1953-1960年)执政 时期发生了三次经济危机,这一时期被称为“艾森豪威 尔停滞”;
➢另一方面由于艾森豪威尔政府实行了补偿性财政政策, 美国还算平稳地度过了三次经济危机,而且财政上并未 出现大的赤字,也未发生通货膨胀。
➢扩大政府开支
➢针对20世纪30年代美国严重的经济衰退, 罗斯福政府 (1933-1945年)推出新政,采用了诸如扩大财政支出用作 福利救济目的、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兴办公共工程、解 决就业问题等多项扩张性财政政策。
➢实行赤字财政政策
➢这一时期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实践向人们表明了财政政策对 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
➢潜在生产能力与实际生产能力之间已形成越来越宽的“鸿 沟”,这是长期奉行补偿性财政政策的恶果。因为补偿性财 政政策要求政府在经济危机之后增加税收和削减开支,以便 弥补政府财政预算在采取反危机行动时所产生的赤字。而这 种为弥补财政赤字所采取的增税减支政策,恰恰紧缩了经济 中的总需求水平,从而对经济增长造成了一种“财政阻力”。

最新整理西方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模式及其意义范文.docx

最新整理西方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模式及其意义范文.docx

最新整理西⽅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模式及其意义范⽂.docx 最新整理西⽅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模式及其意义西⽅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模式及其意义1 美国宏观经济调控以间接形式为主1.1 政府对经济的⼲预范围⼩、⼒度弱美国政府⼲预的领域主要集中在三个⽅⾯:农业、科技和对外贸易等。

据统计,美国通过各种形式给予美国农民的补贴占美国农民收⼊的25%。

近年来,美国⼜制定了新的农业法,对农民的补贴⼒度进⼀步加⼤。

另外,美国政府还帮助农民开拓市场。

美国政府对于经济直接⼲预的领域在科技⽅⾯表现得很突出。

近年来,对于科技的发展,政府⾮常重视。

美国政府直接⼲预的第三个领域是对外贸易。

美国政府通过外交渠道来⼀⽅⾯为本国产品开辟国外市场,制定很多政策和规定限制外国产品的⼤规模进⼊。

1.2 政府宏观调控需求管理为侧重点罗斯福1933年上台构建了美国宏观调控体系,对总需求进⾏主动调节,将结构的平衡交给市场,通过价格机制来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

近年来,特别是⾼新技术发展起来以后,美国对结构问题也进⾏了⼀些调整,但是美国的传统是对结构问题不必⼲预,它依据凯恩斯的主张来实施宏观管理,对总供求调控着眼于需求总量。

要解决⽣产过剩问题,必须扩⼤需求,需求难以扩⼤时,政府就扩⼤⽀出来求得总供求的平衡,为⽣产的发展提供需求的空间。

1.3 美国宏观调控相对重视财政政策的运⽤虽然美国频繁地运⽤货币政策⼿段稳定经济,其货币政策的效果也⾮常明显,但从美国传统看,与其它国家相⽐,相对重视财政政策。

从⽬前来看,美国财政政策⼿段主要有三个。

⼀个是税收,美国通过税率的改变来调整经济运⾏。

布什上台以后,主要政策就是减税,通过减税来刺激经济的发展,效果也体现出来了。

另外⼀个⼿段就是折旧,这也是美国政府影响经济的重要财政政策,通过加速折旧促进企业更快地更新机器设备,开拓国际市场。

第三个措施就是政府采购,美国军费开⽀⾮常庞⼤。

2 ⽇本宏观经济调控突出政府主导2.1 突出政府调控的主导作⽤,强调计划管理⽇本宏观经济管理更多地强调计划管理,其计划形式完备、机构健全。

2013年美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及走向

2013年美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及走向

2013年美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及走向作者:郝洁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3年第22期2013年美国宏观经济政策出现较大调整,主要涉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一、美国财政政策的调整与趋势(一)美国财政政策的调整今年以来,在债务上限的约束下美国财政政策发生较大调整,主要包括增税和减支两方面。

1、财政收入政策美国年初开始实行增税法案,内容主要包括上调富裕家庭的所得税、拒绝延长实施两年的工资减税计划、增加房产遗产税等。

根据国会批准的法案,富裕家庭在年收入超过45万美元的情况下需要按照39.6%的新税率纳税;高于500万美元的房产遗产须按照40%的税率来缴纳税收,而不是按此前35%的税率纳税。

另外,国会没有批准对实施两年的工资减税计划进行延期,意味着减税的终止。

据预计,今年美国家庭的全部劳动所得平均值最高可达11.37万美元,这些所得需按6.2%的税率纳税,比2012年的4.2%高出两个百分点。

以上措施在增加财政收入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从国会预算办公室公布的数据看,美国2013财年前8个月的财政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2360亿美元,其中居民收入税收增长1440亿美元,占增长额的61%,主体部分是取消税收减免后增加的1180亿美元工薪税。

企业所得税增长240亿美元,反映了企业可计税利润的增长。

社会保险增长620亿美元。

2、财政支出政策减支政策主要包括国防部门支出的下降、对房利美与房地美的净支出下降、能源计划支出以及紧急失业救济(EUC)计划付款的减少等。

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数据,与去年同期相比2013财年前8个月的财政支出下降了1.9%,即460亿美元。

其中国防支出下降了280亿美元,失业保险支出下降25%,即170亿美元。

对于房利美和房地美的财政净支出下降了250亿美元。

对于能源计划的支出下降了26%,即60亿美元。

然而在部分领域,财政支出仍保持了增长。

社会保险支出增长了6%,即280亿美元。

养老保险支出增长4%,即130亿美元,医疗补助增长7%,即120亿美元。

克林顿时期美国财政、货币政策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克林顿时期美国财政、货币政策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克林顿经济学与美国“新经济”在克林顿任职期间,美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1997年经济增长率为3.9%;失业率由1992年的7.3%降至1997年的4.7%,为近24 年来最低水平;通货膨胀率由1992年的2.9%降为1997年的1.7%;财政赤字在1992年达到2900亿美元,1997年仅为220亿美元;美国股市道·琼斯平均指数由1992年底的3242点开始一路狂升,到1998年初已突破9000点大关。

美国经济近年来低通胀与高增长并存的局面,与80年代初期的滞胀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种较好的经济形势与克林顿执政以来所主张和实施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密不可分,而克林顿经济学也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中心。

一、克林顿经济学及其政策主张克林顿上台伊始即面临如何解决巨额的财政赤字问题,因此财政政策成为克林顿经济政策的核心问题。

平衡预算可以视为克林顿经济政策的一个突出特征。

但庞大的财政赤字以及平衡财政的首要财政目标限制了财政政策在刺激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经济增长的责任事实上落到了货币政策肩上。

克林顿政府通过对联储施加影响促其调整货币政策松紧程度,引导经济实现低通胀代价的增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克林顿在制定贸易政策和其它社会经济政策方面也有特色。

1.财政政策:大力削减财政赤字,实施有增有减的财政政策。

财政赤字是80年代至90年代初一直困扰美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顽症,它曾被视为美国经济其它问题的总根源。

克林顿上台后与国会达成协议,要在2002年消灭赤字。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不是采取减少支出的简单办法,而是通过增加投资、推动经济转型和实施增长战略来增加财政收入,削减国防经费和联邦行政开支,取消非生产性开支,鼓励私人投资。

有增有减的财政政策使美国的财政赤字从1992年的2900亿美元减少到1996年1073亿美元,直至1997年的220亿美元。

财政赤字大减使美国企业投资和生产扩大,并大大增加了美联储运用货币政策进行调控的能力。

美国联邦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政策

美国联邦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政策

美国联邦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政策在当今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国家政府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联邦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政策备受瞩目。

本文将重点探讨美国联邦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分析其相关政策。

一、经济发展中的政府作用1. 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美国联邦政府负责提供一系列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保健、安全防卫等。

这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有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为市场经济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2. 维持市场秩序联邦政府在经济发展中还扮演着维持市场秩序的角色。

通过监管机构和法律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持市场竞争、防止不正当竞争和垄断行为等,确保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并促进公平竞争和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3. 调节经济波动美国联邦政府在经济发展中还具有调节经济波动的作用。

面对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和衰退,政府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手段来刺激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维护物价稳定等,以应对经济困境和保持经济的稳定。

4. 促进创新和科技发展联邦政府在经济发展中也积极促进创新和科技发展。

通过科研经费投入、知识产权保护和税收激励等手段,鼓励企业和个人投入研发活动,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从而提高经济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二、经济发展中的政府政策1.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等手段,影响经济的总需求和总供给,以达到宏观经济调节的目的。

美国联邦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经常运用财政政策,比如通过增加公共投资、减税等措施刺激经济增长,或者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来应对经济衰退。

2.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通过调整货币供给和利率等手段,影响经济的货币总量和利率水平,以达到宏观经济调节的目的。

美国联邦政府通过美联储等机构来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以维持物价的稳定、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

3. 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指通过政府干预和支持特定产业的发展,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经济竞争力。

最新整理西方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模式及其意义范文.docx

最新整理西方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模式及其意义范文.docx

最新整理西方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模式及其意义西方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模式及其意义1 美国宏观经济调控以间接形式为主1.1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范围小、力度弱美国政府干预的领域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农业、科技和对外贸易等。

据统计,美国通过各种形式给予美国农民的补贴占美国农民收入的25%。

近年来,美国又制定了新的农业法,对农民的补贴力度进一步加大。

另外,美国政府还帮助农民开拓市场。

美国政府对于经济直接干预的领域在科技方面表现得很突出。

近年来,对于科技的发展,政府非常重视。

美国政府直接干预的第三个领域是对外贸易。

美国政府通过外交渠道来一方面为本国产品开辟国外市场,制定很多政策和规定限制外国产品的大规模进入。

1.2 政府宏观调控需求管理为侧重点罗斯福1933年上台构建了美国宏观调控体系,对总需求进行主动调节,将结构的平衡交给市场,通过价格机制来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

近年来,特别是高新技术发展起来以后,美国对结构问题也进行了一些调整,但是美国的传统是对结构问题不必干预,它依据凯恩斯的主张来实施宏观管理,对总供求调控着眼于需求总量。

要解决生产过剩问题,必须扩大需求,需求难以扩大时,政府就扩大支出来求得总供求的平衡,为生产的发展提供需求的空间。

1.3 美国宏观调控相对重视财政政策的运用虽然美国频繁地运用货币政策手段稳定经济,其货币政策的效果也非常明显,但从美国传统看,与其它国家相比,相对重视财政政策。

从目前来看,美国财政政策手段主要有三个。

一个是税收,美国通过税率的改变来调整经济运行。

布什上台以后,主要政策就是减税,通过减税来刺激经济的发展,效果也体现出来了。

另外一个手段就是折旧,这也是美国政府影响经济的重要财政政策,通过加速折旧促进企业更快地更新机器设备,开拓国际市场。

第三个措施就是政府采购,美国军费开支非常庞大。

2 日本宏观经济调控突出政府主导2.1 突出政府调控的主导作用,强调计划管理日本宏观经济管理更多地强调计划管理,其计划形式完备、机构健全。

2-美国自由市场经济模式下的宏观调控.ppt

2-美国自由市场经济模式下的宏观调控.ppt

一、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末美国的财政政

➢ 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开创了美国政府大规 模干预经济活动的先河,此后美国的财政政策几经变 化,逐渐形成财政赤字长期化的特征。
(一)扩张性财政政策(1933-1945年)
1.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理论基础:凯恩斯主义 ➢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针对20世纪30年代西方
➢ 潜在生产能力与实际生产能力之间已形成越来越宽的“鸿沟”, 这是长期奉行补偿性财政政策的恶果。因为补偿性财政政策要求 政府在经济危机之后增加税收和削减开支,以便弥补政府财政预 算在采取反危机行动时所产生的赤字。而这种为弥补财政赤字所 采取的增税减支政策,恰恰紧缩了经济中的总需求水平,从而对 经济增长造成了一种“财政阻力”。
➢ 但这一时期增长性财政政策的实践效应并不明显,经济增长更 加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快速上升;财 政赤字到达高位。这种“滞胀”局面是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理 论无法解释和解决的。
➢ 美国经济70年代末期严重的“滞胀”局面,从事实上终结了单 独长期过度使用凯恩斯主义扩张性财政政策能有效刺激经济持 续增长的理论。
学习目标
➢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财政政策的变动情况。 ➢不同时期美国财政政策的理论依据。 ➢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货币政策的变动情况。 ➢不同时期美国货币政策的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
本章内容
➢美国的财政政策 ➢美国的货币政策
第一节 美国的财政政策
20世纪30年代至90年代,美国的财政政策演变可分为三个 时期:
大的生命力。
三、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 策实践与财政政策
➢ 汉森认为,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并不只是经济危机到来后才 运用的政策,它应该是一个彻底消灭经济危机的全面性方案。

应用文-浅析财政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应用文-浅析财政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浅析财政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浅析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财政政策是一联盟国进行干预的重要手段,早在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大萧条时,经济学家开始意识到自由放任的经济运行体制存在的缺陷,导致经济的大衰退,并在凯恩斯学派的倡导下施行政府体制下的自由经济体制,在世界各国得到推广。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逐渐由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对推动我国的经济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且政府依靠财政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参与也为稳定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西方国家治理通货膨胀的启示西方经济学家尝试了多种方法治理通胀问题。

凯恩斯学派在治理通胀过程中采取降低有效需求的理论,认为可以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减少投资和消费,降低需求对经济产出的影响,控制通胀压力。

新古典学派认为要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前提下,配合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保证经济平稳发展。

西方国家在治理通胀的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上世纪经济波动时期普遍采用压缩总需求的方法来治理通胀,一方面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另一方面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抑制总需求,取得了较为积极的效果。

其中运行效果较好的是美国政府采取的一系列灵活的“松紧”搭配的政策取得较为有效的成果,特别是在滞涨时期,美国政府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控制政府支出、消减赤字等,重视通过技术革新提高劳动生产率来抑制通胀。

2.我国采用财政政策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我国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来应对通胀压力,对缓解国内通胀压力导致的经济下滑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为维持经济的平稳发展,适当合理的运用财政政策对解决当前的经济问题具有相当大的优势。

(1)财政政策的运用有利于在短期内调整我国经济结构。

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改变对国内商品的需求状态来调节经济发展效果。

对于国内出现的较高通胀压力,政府可以采用加快产业结构转型的结构性调整,在短期内有效的改变商品市场供应,淘汰一部分落后产业,积极推动前沿产业的发展,对加快经济合理化调整和持续稳定长期发展具有较高的影响作用。

财政政策与宏观经济

财政政策与宏观经济

财政政策与宏观经济财政政策在宏观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调控国家财政收支,政府能够对经济进行干预和调整,以达到维持经济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本文将探讨财政政策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和影响。

一、财政政策的定义和原则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收支和利用各种经济手段来调节和控制经济运行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的核心原则是稳定与发展并重,即在保持经济稳定的前提下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具体原则包括:稳定原则、需求平衡原则、公平原则和灵活原则。

稳定原则要求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持物价稳定、就业稳定和收入分配的稳定。

需求平衡原则要求政府通过调节各项财政政策工具,使经济总需求和总供给保持平衡。

公平原则要求财政政策在调节经济的同时考虑公平和社会正义。

灵活原则要求政府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灵活运用财政政策工具,以适应各种经济挑战和变化。

二、财政政策的工具和措施财政政策主要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来影响经济运行。

财政政策的具体工具和措施包括财政收入调节、财政支出调节、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

1. 财政收入调节财政收入调节是指通过调整税收政策,改变税收的税率、基数和应纳税所得范围等来调节财政收入。

政府可以通过减税来刺激经济增长,通过增税来调节经济过热或资源配置不足的问题。

2. 财政支出调节财政支出调节是指通过调整政府支出的规模和结构,来影响经济增长和调整产业结构。

政府可以增加公共投资和社会福利支出来促进经济增长,也可以增加农业、教育等重点领域的支出来满足民生需求。

3. 税收政策税收政策是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整各类税收的征收方式和税率等来影响经济运行。

政府可以通过降低税率和增加税收优惠来刺激消费和投资,提高税收收入。

4. 财政补贴财政补贴是指政府向某些部门或行业提供资金支持,以促进其发展和调整产业结构。

政府可以通过补贴政策来鼓励新兴产业的发展,扶持困难行业和地区等。

三、财政政策的影响和作用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财政政策在实现宏观经济目标中的作用

财政政策在实现宏观经济目标中的作用

财政政策在实现宏观经济目标中的作用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的体现,实现经济增长对于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就业率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然而,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多种问题,包括通货膨胀、失业等问题,因此,宏观经济调控成为了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

而财政政策是宏观经济调控中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对于实现宏观经济目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调整收支结构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功能主要通过调整国家财政收支结构来实现。

通过调整政府支出、税收和借贷等方面的政策,来实现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平衡。

在通过财政政策调整收支结构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影响与平衡,调整政策时需要权衡利弊,使得应用的政策更加有效。

二、维护社会经济稳定财政政策也可以通过调整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等方面的政策来维护社会经济的稳定。

例如,当发生经济危机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提高社会经济稳定性;而在经济过热时,则可以通过减少财政支出来避免经济过热。

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一系列刺激性政策来从财经层面积极应对危机,如减税降费、扩大社会保障和贷款政策等。

三、促进产业升级实施财政政策还可以推动产业升级。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的引导作用,在重要的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等领域中加大财政支持,提高产业发展的水平和竞争力。

在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政府提出了“ supply-side reform”,即通过减少不必要的产能、加强环保、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等因素来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政府在财政方面相应的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结合促产业结构升级的各种政策,更好地发挥国家经济增长的潜能。

四、提高民生水平最后,财政政策还可以通过扶持社会弱势群体,减轻社会负担,促进民生发展。

实施同样的政策时,应注重国内的平衡和连续性,避免运用政策的科学性和操作性问题。

综上所述,财政政策在实现宏观经济目标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政府通过财政政策调整社会经济发展结构,提高经济稳定性,促进产业升级,提高民生水平等方面影响,从而实现经济发展的全面平衡。

美国不同时期的财政政策对于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启示

美国不同时期的财政政策对于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启示

美国不同时期的财政政策对于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启示作者:郭炤廷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12期摘要:我国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

财政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本国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的头号强国,从20世纪30年代起至今实施过不同的财政政策,都对当时美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研究美国不同时期财政政策的演变也能对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美国财政政策;财政赤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20世纪30年代起,美国不同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状况采取了不同的财政政策,既有偏向从需求端出发,刺激消费和投资,实现短期经济平衡,也有偏向从供给端出发,改善供给条件,提高供给能力和水平,从而刺激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进入新常态时期的中国急需解决经济中存在的供需失衡问题,而美国不同时期的财政政策或许能够为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借鉴。

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胡佛政府的保守措施无法挽救美国经济颓势反而恶化了美国经济危机。

罗斯福上台后提出扩大公共投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等财政措施促进了就业和经济增长,但与此同时,美国财政赤字规模上升并影响到美国后续发展。

二战后,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两届政府采取谨慎的财政政策,以实现“充分就业”为目标,这期间美国虽未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与财政赤字,但经济增长的速度非常缓慢。

为改变近乎停滞的经济增长状况,肯尼迪政府实行了扩张的财政政策刺激美国经济发展。

约翰逊继承了肯尼迪的做法,进一步扩大了政府干预力度。

在这期间,美国经济进入了战后黄金时期,失业率不断下降,经济增长率不断升高。

然而,经济繁荣的背后是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支撑,尼克松、福特和卡特政府延续推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美国财政赤字规模不断扩大,在一系列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美国最终进入了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佳答案、美国财政政策及其在宏观调控中的应用美国的联邦政府财政政策主要由财政部起草,总统府的管理与预算办公室(OMB)也参与制定预算、税收和财政等政策。

美国运用财政政策调控的经验:1、主要运用税收手段进行调节。

每当经济萧条时,为了刺激经济发展,美国政府就实施减税政策,减税的手段包括降低税率和缩小税基(如提高起征点、增加免税额等)。

里根执政的20世纪80年代,为了刺激经济发展,实施了大幅度减税措施;小布什执政以来,先后在2001年和2003年两次提出了以减税为核心的经济刺激计划,按照该计划,美国10年内的减税总额高达15000亿美元。

每当经济增长过快出现过热苗头时,为了抑制经济过热或减少财政赤字,政府就实施增税政策,增税的手段包括提高税率或扩大税基(如降低税收起征点、减少或取消免税额)。

克林顿执政时期,为减少政府财政赤字,保证美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曾将应纳税收入在14万美元以上的夫妻联合申报家庭(单身纳税人应税收入在11.5万美元以上)的边际税率从31%提高到36%,同时规定应税收入超过25万美元以上的部分适用39.6%的最高边际税率。

此外,为了支持某个产业发展,美国也会制定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但是美国政府通常不用税收优惠来招商引资。

2、严格依法管理财政预算。

美国的联邦财政预算由总统府的管理与预算办公室负责编制,报经国会批准。

财政预算经国会批准后,财政部可根据经济情况进行微调,但是财政预算支出结构的任何调整都由国会决定,无权变更。

3、政府对发行国债持审慎态度。

美国政府对发债很审慎,主要根据财政收支预期进行,每年三月份公布政府的发债情况。

美国决定发债是自动形成的,经济好时政府就少发债;经济不好时政府就多发债。

不管政策制定者的意图如何,当政府财政紧张时,总统必然要求发债,国会只要求财政部为满足一定支出而融资,而不管采用什么手段。

4、财政政策长期发挥作用。

在美国,不管是增税、减税还是调整预算收支的规模和结构,都要启动繁琐、严格的司法程序,必须经国会审批。

因此,美国财政政策是长期的供给型政策。

5、面向全球发行国债,靠外国资本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和维持美元的世界霸主地位。

多数年份美国都有财政赤字,美国弥补财政赤字的主要手段就是面向全球发行国债。

目前美国40%的国债由外国投资者购买,日本和中国是主要的购买国。

面向世界发行国债,美国不仅弥补了巨额的财政亦字,还通过资本项目的盈余来弥补经常项目的逆差,保持国际收支的平衡。

二、美国货币政策及其在宏观调控中的运用美国货币政策由美国中央银行——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简称“美联储”)独立制定和执行,美联储的决策机构是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它每年召开8次会议,研究通过货币政策调节需求,保持物价稳定。

美国运用货币政策调控的经验:1、货币政策目标明确。

虽然从理论上讲,美国货币政策目标有充分就业、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保持金融市场稳定等五个方面。

但在实际宏观调控中,美国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就是预防通货膨胀,保持价格稳定。

2、主要使用利率杠杆进行调节。

美国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就是调息。

经济过热就加息,经济疲软就减息。

比如,1994年当美国经济出现过热苗头时,美联储在一年内连续7次提高利率,把联邦利率从3%提高到6%,迫使当时的美国经济降温。

1998年为防止世界金融动荡造成对美国经济的冲击,美联储分别在1998年9月、10月、11月连续三次降低利率。

2001年至2004年6月,美联储为了刺激经济尽快恢复增长,连续10次调低联邦基金利率,将其调至美国46年来的历史最低点(1%)。

正如美国经济学家、斯坦福大学约翰·泰勒教授所说的:“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是近年来美国情况特别好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带来的价格稳定本身大概就使生产率得到提高……”。

3、建立灵敏高效完善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美国的利率调节之所以有效,首先是因为美国市场经济高度发达、市场机制健全有效,利率的升降直接影响到企业和个人的利益;其次是美国信贷市场健全有效,金融机构向居民家庭发放了大量的消费信贷和住房抵押贷款。

降低利率居民和公司直接受益,还可以通过“借新还旧”维持高消费;提高利率居民和公司直接受损,消费需求马上下降。

4、实行信贷资产证券化。

1968年美国推出了最早的抵押贷款债券。

1983,年又设计发行了抵押保证债券。

1990年美国3万多亿美元末偿还的住宅抵押贷款中,50%以上实现了证券化。

信贷资产特别是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券化,不仅沟通了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疏通了货币政策传导途径,还有效解决了银行“短存长贷”的矛盾,分散了房地产市场和银行信贷风险,维护了金融稳定。

三、美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协调配合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需要协调配合。

财政政策实施作用大、速度快和预测性强,但决策时间比较长,必须经过立法和国会审批等程序,有时候其决策的时滞会使政策实施赶不上经济形势的变化;而货币政策决策快、独立性强,受政治干扰小。

财政政策作用的主要对象是消费支出,特别是税收政策主要影响消费;而货币政策作用的主要对象则是资本支出,影响主要体现在投资方面。

所以,只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互相搭配、协调配合,才能取长补短,实现预期的宏观调控目标。

美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比较好,二者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财政政策主要解决经济长期增长问题,货币政策主要调节短期经济波动。

解决经济萧条问题,通常以财政减税政策为主;解决通货膨胀问题,通常以紧缩的货币政策为主。

美国财政部、美联储和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之间建立有协调机制,财政部长和美联储主席经常会面共商经济大计,财长提出货币政策建议很慎重,以使中央银行保持独立性;美联储尽管独立性很强,在决策时也要考虑对财政政策的影响。

2、美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同向搭配,包括“双松”搭配和“双紧”搭配。

另一种是逆向搭配,包括“松紧”搭配(即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的配合)和“紧松”搭配(即紧缩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搭配)。

在美国宏观经济调控中,“松紧”搭配的政策是经常被采用的。

四、美国宏观调控对我国的启示1、根据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制定宏观调控目标。

美国在不同时期实施不同的财政货币政策组合的核心依据是经济运行中主要矛盾的转移。

如在1945年至1968年,针对国内失业率居高不下,美国政府把充分就业定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1969年至1980年,针对当时主要由于石油危机引发的物价攀升,美国政府把抑制通货膨胀定为当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采取了紧缩银根等金融货币政策和法律措施;20世纪90年代,针对财政赤字严重,物价上涨较快的现实,美国把消灭财政赤字、抑制通货膨胀和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确定为宏观调控目标。

2001年以来,针对经济增长缓慢,美国小布什政府制定了以减税为主要手段,以促进经济尽快恢复增长为主的宏观调控目标。

借鉴美国宏观调控经验,首先应该根据我国各个时期经济运行中主要矛盾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要求,相机制定宏观调控目标。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制定宏观调控目标,既要考虑当前经济调控的需要,更要考虑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要求。

2、适当把握国债发行政策。

不仅是美国,世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都表明,财政政策是政府克服经济衰退,启动经济增长的长期有效手段之一。

但是,发行长期国债并不是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税收才是克服经济衰退,扩大内需,启动经济增长的最有效、最长期的财政政策手段。

每当经济增长缺乏动力,经济增长速度减慢时,美国历届政府首先采用的财政政策手段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减税。

反观我国自1998年开始,已经实施了6年的积极财政政策,主要以发行长期建设国债,拉动政府投资为主要政策工具。

在当时扩大内需、启动经济增长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当前我国投资需求特别是民间投资已经启动,还出现了钢铁、汽车、电解铝、房地产等行业投资过热现象;而且连续6年发行长期建设国债,已使我国财政风险有所聚集。

在这种情况下,可考虑减少发行长期建设国债。

3、宏观调控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税收的作用。

搞好宏观调控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税收的宏观调控作用。

当务之急是要深入研究税收理论与国外实践,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和搞好宏观调控的要求,深化我国税收体制改革。

一是要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稳步推进税收改革。

二是要统一各类企业税收制度,特别是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税收制度。

三是要改革增值税。

由生产型改为消费型,将设备投资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

四是要改进个人所得税,实行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

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简化税率级次。

五是要在统一税政前提下,赋予地方适当的税政管理权。

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城乡税制统一。

4、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有利于增加技术开发和促进社会发展的财政支出机制。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注重研究与开发、技术转化和教育的投资,增加对新生产能力的投资,并运用竞争机制改善国家创新机制,取得了全球竞争优势。

日本由于忽视进入世界技术领先国家行列后的体制和结构调整,丧失了利用新技术创新成果推动经济增长的机遇,使经济陷入了长期衰退和停滞不前。

因此,借鉴美国、日本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我国宏观调控要特别重视发挥财政支出政策对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重要作用。

当前,一要加强财政对高技术产业、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投入。

二要增加农村地区的公共支出,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修路、治理环境等。

三要增加有利于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支出,缓解目前的就业压力。

四要增加扩大城乡居民消费,促进经济良性循环。

5、进一步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我国应该在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同时,着重完善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为此,一要加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权威性。

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后,我国分设了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中央银行不再直接监督管理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经营。

由于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都是国务院直属的正部级单位,中央银行协调难度较大。

因此要明确中央银行对商业性金融机构的业务领导地位,金融监管机构也要考虑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二是要深化金融改革。

加快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改革,使其真正成为现代金融企业。

加快银行业务创新改革,减少业务收入中的利差收入比例,提高利率调控的敏感度。

改善清算支付体系,提高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水平。

加快发展可交易金融工具品种,从总体上增强债券市场对信贷市场的传递性。

发展货币市场基金账户,减轻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压力。

三是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重点是存款利率市场化,发展利率套期业务,以减轻利率市场化后的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压力。

四是按照市场原则,相机抉择,扎扎实实推进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政策。

五是深入研究我国当前条件下,利率、汇率和准备金手段的优点缺点,取长补短,搞好三者的协调配合,共同搞好宏观调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