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导学案
(完整版)《致橡树》导学案
致橡树一、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学习目标】1、理解含蓄朦胧的意象。
2、体会意象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3、把握诗中的比喻、象征等艺术手法的表达作用。
4、理解诗中所倡导的新型爱情观。
【知识准备】(一)朦胧诗“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酝酿于文革期间,是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出现于文坛的一种文学思潮。
因其在艺术形式上用总体象征手法,具有多义性和不透明性以及朦胧美,所以称“朦胧诗”。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人本主义对长期文化专制的反抗。
(二)介绍作者有关情况舒婷,当代有才华的女诗人之一。
1952年生于福建省泉州市。
她从小就喜欢朗读诗歌,可是少女时代刚刚结束,十年动乱就将她推进了风雨之中。
1976年她到福建西部山区插队落户,接受“再教育”。
家庭的变故和她个人的遭遇使她倍受痛苦和磨练,也为她后来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
她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获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诗集《双桅船》获全国新诗优秀奖,而她的《致橡树》则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品。
《致橡树》写于1977年,一般把它看作是一首爱情诗,在诗中,诗人没有流于狭小的爱情圈子,而是以新颖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观。
为当时新诗中的爱情描写吹进了一股新风。
【检查预习】(一)正音慰藉()痴()情雾霭()流岚()虹霓()(二)辨音辨形泫()然炫()目眩()晕凌()厉绫()子棱()角慰藉()户籍()雾霭()和蔼()二、合作释疑,互相研讨1、列举诗中出现的意象。
2、分析以下意象所寄托的爱情观,诗人对这些爱情观所持的态度是什么?它让你想起了生活中哪一类人?(1)凌霄花(2)痴情鸟儿(3)泉源、险峰、日光、春雨又比喻怎样的爱情观?抓住关键词,谈谈你的看法。
3、诗人笔下的橡树和木棉这两个意象具有什么特点?4、诗人认为木棉有“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这一句让你想到了什么?5、诗人认为具有阳刚之气的橡树和具有阴柔之美的木棉应该保持着一种特殊的关系,作品中哪些诗句说明了这一点?你又怎么理解这些句子?(1)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致橡树》导学案
《致橡树》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诗文中意象的象征意义;2、能够准确把握作者所追求的爱情观。
【学习重点】准确把握作者所追求的爱情观,背诵诗文。
【学习难点】意象含义的准确解读。
【学法指导】自主先学、小组讨论【导学过程】(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程序、问题)【个案补充】【自主学习】一、文学知识请你仔细阅读下面文字,适当勾画,初步感悟作者和朦胧诗1.舒婷:原名龚佩瑜,她是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
主要著作诗集《双桅船》,诗作《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致橡树》等。
舒婷诗歌特有女性的细腻和敏感,她的诗擅长运用比喻、象征、联想等艺术手法表达内心感受,在朦胧的氛围中流露出理性的思考。
《致橡树》是舒婷的成名作,也是她爱情诗的代表,朦胧诗派的代表。
此诗,在中国当代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朦胧诗,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
朦胧诗形式虚实相生,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
注重诗的观念省略和诗的主题暗示,使朦胧诗作品的主题具隐约性和多义性。
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等。
二、字词梳理。
借助工具书,读准加点的词:炫耀()慰藉()流岚()虹霓()戟()三、你觉得这是一首什么诗?请你找出诗文中的主要意象并说说作者对它的态度,初步把握作品的主题。
【合作探究】1、意象解读,请你结合诗文中的意象,分析作者的态度,探讨作者融入在意象中的观点。
意象与橡树的关系作者的观点(赞成、反对)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2、作者借助这些意象,表达自己什么样的观点呢?她理想的层面是什么样子的呢?(她赞扬什么?)3、橡树和木棉象征了什么?(请你结合诗文,概括橡树和木棉的形象特点。
)【检测反馈】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痴(chī)情慰藉(jiè)皎(jiǎo)洁标识(zhì) B.霹雳(pī)虹霓(ní)戏谑(xuè)诗行(háng)C.雾霭(ǎi)眷(juàn)属累(lěi)赘红硕(shuò)D.流岚(lán)粗犷(guǎng)濒危(pín)绮丽(qǐ)2、按照“你只知道______,却忘了_______”的格式,仿写。
(完整版)致橡树(教师版)导学案
子洲三中“双主”高效课堂导学案(教师版)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姓名:组名:使用时间2016 年11 月11 日年级科目课题主备人备课方式负责人(签字)审核领导(签字)序号高一语文致橡树王娟集体备课【学习目标】1.通过诵读和品味,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学会用“意象分析法”解读诗歌。
(重点)2.感悟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难点)3.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自主学习】1.了解“意象”的相关知识:意象,就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
即诗歌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意”是指诗人的感知,“意”是“象”的触发,“象”是“意”的载体,二者水乳交融,互为依托。
【课堂导学】一、导入:欣赏着唯美而感人的画面,聆听着优美而熟悉的音乐,我想你的思绪大概已经飞了,或许你早已飞到了那遥远的西晋,想起了那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想起了那个敢于挑战“门当户对”的观念,为自己争取婚姻自由的女子。
是的,她――祝英台,为了爱情,宁可以死抗争。
我不禁发问:问世间情为何物?下面让我们来听听新时代女性舒婷发出的爱情宣言――《致橡树》二、听读1.听。
聆听名家范读,可以多个录音范读对比,让学生整体体会。
2.读。
学习朗读技巧,体会诗歌意蕴。
诵读教学中注意方法的指导,可以分成三步走:A 读准字音(自由读)。
B 读出韵味(男女生分合式读)。
C 读出感情(合读、代表读)。
三、品味1.找出诗中出现的意象,思考诗人重点分析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何特点?寄托了怎样的爱情观?明确: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木棉、橡树。
一方攀附:A.先显示“凌霄花”图,问:“好看吗?”(好看)B.于是它也很骄傲,炫耀自己。
那么在作者看来,它有没有资格骄傲、炫耀?(没有,因为它的生存方式是“攀援”,它没有自己的主干,它是靠别人的力量上去的。
)C.这让你想起怎样的女性或婚姻关系?(“夫贵妻荣”、“攀龙附凤”的依附关系。
《致橡树》导学案 共2课时
第一单元第四课《致橡树》导学案制作人岳建华审核人岳建华使用时间 2017年 9月15 日【学习目标】1.通过诵读和品味,理解诗中橡树和木棉意象的丰富内涵。
2.感悟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3.进一步了解朦胧诗的特点,多元化品味本诗。
第一课时【预习导航】1.作者简介舒婷,中国现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
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龙海市石码镇,祖籍福建省泉州市,居住于厦门鼓浪屿。
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
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崛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人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作品《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
2.朦胧诗简介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其代表人物有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
作为一个创作群体,“朦胧诗”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
关于朦胧诗,曾在当时文坛引起论争。
“朦胧诗”精神内涵的三个层面是:一是揭露黑暗与社会批判,二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具有反思与探求意识以及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三是在人道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人”的特别关注。
“朦胧诗”改写了以往诗歌单纯描摹“现实”与图解政策的传统模式,把诗歌作为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在哲学意义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从某种意义上讲,“朦胧诗”的崛起,也是中国文学生命之树的崛起。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攀援.(yuán) 凌霄.花(xīāo) 绿荫.(yīn)慰藉.(jiè)霹雳.(lì)雾霭.(ǎi)流岚.(lán)虹霓.(ní)【问题探究】1、《致橡树》一诗中出现了三个人称代词,请同学们找出来并指出它们各指代什么?2、《致橡树》阐述的是一种新型的爱情观,诗歌从什么地方开始阐述的?作用是?3、“不”是个否定词,它否定什么?4、全诗可以分为几个层次?请概括各层次的大意。
《致橡树》优秀教案(精选7篇)
《致橡树》优秀教案《致橡树》优秀教案(精选7篇)《致橡树》优秀教案篇1一、导语:爱情是人生中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尽情歌颂的事物,“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理枝”、“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便是古人留下的表达爱情的千古绝唱。
虽然爱情这一主题亘古不变的,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爱情观是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当代著名女诗人舒婷的代表作《致橡树》,看看她在这里表达的是怎样的爱情观。
(板书课题、作者)二、教师简介作者:舒婷:原名龚佩瑜,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有:《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烟》,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一九七九至一九八○年全国优秀诗歌奖,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她与同时代的北岛、顾城都是朦胧诗派的代表。
《致橡树》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是诗人用一种内心独白方式表达新型爱情观的诗歌。
三、教师解题:致:向对方表示礼节或情意,有倾诉、表白之意。
四、让我们静听来自诗人心灵深处的真实表白吧。
1.师范读。
(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语气、语调和重点字词的读音及诗的写法)2.指名读。
(教师作诵读评价、指导)3.齐读。
(教师板书重点字词)五、教师提问:此诗中出现了三个人称代词,请同学们找出来并指出各指代什么?生齐答:“我”指木棉,“你”指橡树,”我们”指木棉和橡树在一起。
六、分析诗歌:1.师问:此诗阐述的是一种新型的爱情观,诗歌从什么地方开始阐述的?生答:不这些都还不够。
2.师问:“不”,是个否定词,它否定什么?明确:否定旧的、传统的爱情观,有否定就得提出肯定的东西,从这里引入崭新的爱情观。
3.解读第一层:(1)集体朗读第一层。
(2)师问:诗人在这一层中运用了哪些意象来否定传统的爱情观?请同学们在书上划出。
明确: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①攀援的凌霄花它是一种藤本植物,没有直立的茎,但它为追求高贵的地位,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顾一切向上爬,完全置身的人格尊严不顾,借橡树来证明自己价值的存在,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是一种“极力攀附”(板书)的爱,夫贵妻荣。
致橡树学案(课前用)5篇
致橡树学案(课前用)5篇第一篇:致橡树学案(课前用)《致橡树》学案学习目标1、意象之美:学会通过意象分析情感2、主题之美:树立独立平等的爱情观3、内蕴之美:赏析诗的语言美学习时数:一课时作者及朦胧诗简介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于福建泉州,当代女诗人,朦胧诗代表作家之一1967年初中毕业,1969年(17岁)顺应当时潮流到农村插队,这期间开始了诗歌写作,1972年以独生子女身份被照顾回城工作,1979年开始,其诗歌陆续在各大刊物上发表,代表作《双桅船》、《神女峰》、《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年度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致橡树》(朦胧诗代表作之一)等“朦胧诗”,又称为新潮诗歌,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采用象征手法,内涵上意蕴浓厚,主旨有不透明性和多样性,所以被称为朦胧诗教学内容:一、基础知识: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慰藉()戟()霹()雳()雾霭()流岚()虹霓()二、文本感知全诗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从开始到“不,这些都还不够!”第二层从“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到最后”。
1.第一层中诗人选择了哪些意象?它们象征着怎样的爱情观?作者对这些意象的态度是怎样的?2.结合诗句分析第二部分,思考真挚的爱情有哪些特点?三、重点探究1.诗人为什么特别强调“必须”“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呢?2.“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该怎样理解?3.“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说明什么?4、“每一阵风过我们都相互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为什么?5、“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应怎样理解?6、“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两句话是不是矛盾?为什么?四、练习既然木棉向橡树表达了自己的心声,那么,橡树听了这些,会有何感想呢?假如你是那棵橡树,你又会向木棉说些什么?请以《致木棉》为题,写一首诗偶然徐志摩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致橡树教案【优秀9篇】
致橡树教案【优秀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致橡树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致橡树导学案
《致橡树》导学案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慰藉()戟()霹()雳()雾霭()流岚()虹霓()
2.《致橡树》的“致”如何理解?谁在致橡树?
3.关于舒婷与朦胧诗。
二、文本感知
1.朗读全诗注意节奏和停顿。
2.全诗可以分为几层?
3.第一层中诗人选择了哪些意象?它们象征着怎样的爱情观?作者对这些爱情观的态度是否一致?
4.第二层中诗人选择了哪两个意象?它们各有怎样的特点?从两者的关系上你可以看出诗人的爱情观吗?
三、重点探究
1.诗人为什么特别强调“必须”“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呢?
2.“每一阵风过我们都相互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为什么?
3.“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该怎样理解?
4.全诗的最后一句“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怎样理解?
5.本诗是一首朦胧诗,除了可以看作爱情诗外,是否还有其他的解读方式?
四、思想提升
1.一首《致橡树》,让舒婷成为上世纪80年代年轻人心目中的文学偶像。
在现实生活中怎样才能“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请谈谈你的看法。
2.象征是诗歌和散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致橡树》导学案
《致橡树》导学案一、导学案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爱情观。
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掌握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赏析,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追求独立、平等、相互尊重的爱情。
培养学生对美好情感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中橡树和木棉的象征意义。
体会诗人独特的爱情观在诗歌中的体现。
2、难点对诗歌中意象和语言的深入分析。
如何引导学生将诗歌中的爱情观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三、学习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人的情感。
2、分析法对诗歌的意象、语言、结构进行分析,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3、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拓展思维。
四、学习过程1、导入介绍爱情这一主题在文学作品中的常见表现形式。
引发学生对爱情的思考和讨论。
11 提问:你心目中理想的爱情是什么样的?1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2、作者及背景介绍简要介绍诗人舒婷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阐述《致橡树》的创作背景。
3、初读诗歌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教师范读,强调朗读的节奏和语调。
4、诗歌解读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橡树、木棉等,探讨其象征意义。
解读诗歌的语言,体会其生动、形象的表达。
11 找出诗歌中你认为最精彩的语句,并说明原因。
探讨诗歌所表达的爱情观,与传统爱情观进行对比。
5、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1 诗歌中的爱情观对你有什么启示?12 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实现像诗歌中所描述的平等、独立的爱情?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6、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爱情与人生、社会的关系。
推荐相关的爱情主题文学作品,鼓励学生进一步阅读和探究。
7、总结归纳回顾诗歌的主要内容和学习重点。
强调正确爱情观的重要性。
8、作业布置写一篇关于《致橡树》的读后感。
背诵诗歌中的精彩段落。
《致橡树》导学案
《致橡树》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诗歌含蓄朦胧的意象。
2.把握诗人提倡的正确的爱情观。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欣赏、感悟诗歌语言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爱情观。
【学习重难点】重点:理解含蓄朦胧的意象。
难点:把握诗歌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一、课前预习1.走近作者舒婷,当代女诗人。
1952年生。
代表作品有《祖国,我亲爱的祖国》、《会唱歌的鸢尾花》、《双桅船》,《致橡树》则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品。
2.“朦胧诗”酝酿于文革期间,是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出现于文坛的一种文学思潮。
因其在艺术形式上用总体象征手法,具有多义性和不透明性以及朦胧美,所以称“朦胧诗”。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人本主义对长期文化专制的反抗。
3.写作背景《致橡树》写于1977年,一般把它看作是一首爱情诗,在诗中,诗人没有流于狭小的爱情圈子,而是以新颖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观,为当时新诗中的爱情描写吹进了一股新风。
三、课中合作探究探究一:抓意象,悟感情,挖主题。
1.列举诗中出现的意象。
2.(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以下意象所寄托的爱情观,诗人对这些爱情观所持的态度是什么?它让你想起了生活中哪一类人?①凌霄花②痴情鸟儿③泉源、险峰、日光、春雨小结:至此,诗人用了一系列的______(修辞),否定、批判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爱情观,深刻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观、爱情观,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3.诗人笔下的橡树和木棉这两个意象具有什么特点?4.诗人认为木棉有“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这一句让你想到了什么?探究三:5.诗人认为具有阳刚之气的橡树和具有阴柔之美的木棉应该保持着一种特殊的关系,作品中哪些诗句说明了这一点?你又怎么理解这些句子?(1)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致橡树》教案
《致橡树》教案第一篇:《致橡树》教案《致橡树》教案教学目标:1、能流畅而有感情地诵读本诗;2、通过诵读和品味,能说出诗中新颖丰富的意象内涵;3、感悟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和品味,说出诗中新颖丰富的意象内涵。
教学难点:品味意象内涵,理解象征作用。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和过程:一、导入:二、作者介绍三、整体感知1、教师配乐范读。
2、学生朗读。
3、题目中“致”是什么意思?其主语是什么?可见本诗主要意象是什么?其中橡树象征什么?木棉象征什么?明确:“致”是给的意思。
主语是木棉。
题目应是,木棉致橡树的诗。
本诗的主要意象是木棉、橡树。
其中橡树象征着男性,木棉象征着女性。
4.如果说把这首诗分为两个部分,应该从哪里断开?各写了什么内容四、研读诗歌第一部分1、齐读第一节,然后思考:诗人选择了哪些意象来表情达意?明确: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2、凌霄花有什么特点?诗人对他的态度怎么样?明确:凌霄花是一味的攀附,完全的依靠橡树。
诗人对他是鄙夷的,从“决不学”可以看出来,读的时候要重读。
生活中的“凌霄花”要找对象,她要找哪些人? 生:(齐声)有钱的、有权有势的,可以供她享乐的……3“痴情的鸟儿”有什么特点?诗人对她持什么态度?明确:单相思、一厢情愿、单方痴恋;“绝不学”----完全否定,瞧不起。
4、“泉源”和“险峰”有什么特点,诗人又怎么看?明确:“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是一味的奉献,不求索取;“险峰”增加“橡树”的高度,衬托“橡树”的威仪,是把自己作为“橡树”的陪衬,二者并不平等。
5、如果说“泉源”、“险峰”象征生活中一味奉献的女性,那么,“日光”、“春雨”又象征哪类女人呢?诗人又持什么态度?明确:“日光”慷慨地燃烧自己,献出无尽的光和热;“春雨”也用无声的甘露滋润橡树,她们甘愿牺牲自己而成就他人。
诗人认为这种单向的奉献乃至牺牲都还不够好!总结:诗人连用六个否定句,无论是“凌霄花”的攀援、“痴情鸟儿”的单向痴恋,还是“泉源”、“险峰”的无私奉献、甘愿陪衬,甚至“日光”、“春雨”的自我牺牲而成就他人,在情感的天平上,她们与“橡树”的关系怎样?(缺乏独立、平等、自强的精神)五、那么,诗人心中真正的爱情又是怎样的呢?抓住意象,品读第二层:1、指名朗读第二部分作者对这部分的爱情是肯定的,所以要读出坚定。
(完整版)《致橡树》导学案
拓展延伸
既然木棉向橡树表达了自己的心声,那么,橡树听了这些,会有何感想呢?假如你是那棵橡树,你又会向木棉说些什么? 请以《致木棉》为题,写一首诗或一篇文章。
当堂测试
阅读舒婷的《神女峰》一诗,完成后面题目。
2.诗人为什么没有直接表达那爱的宣言,而要借树来说呢?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3.诗人认为具有阳刚之气的橡树和具有阴柔之美的木棉应该保持着一种特殊的关系,作品中哪些诗句说明了这一点?你又怎么理解这些句子?
答案:1.不是。作者把橡树当作了男子的象征,把木棉当作了女子的象征;橡树具有男子那种阳刚之气,木棉具有女子的柔韧气质。
4.“根”紧握;“叶”相触——双方必须平等独立;每一阵风——互相致意,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相互成为知己;铜枝铁干——伟岸挺拔,刚强不屈,具有阳刚气概;红硕的花朵——坚韧不屈,具有柔韧气质;“分担寒潮、风雷、霹雳,共享雾霭、流岚、虹霓”——祸福与共,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至死不渝。
拓展延伸
比较分析李商隐《无题》、白居易《长歌行》对爱情的评说?
பைடு நூலகம்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作者____________当代著名女诗人,代表诗作有《致橡树》《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
答案:1.xuàn jiè pī lì lán ǎi ní
2. 安慰。 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庄重举止。 山里的雾气。
1981年6月于长江
1.“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指代:_____________。
舒婷《致橡树》(教案)
舒婷《致橡树》(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舒婷及其作品《致橡树》的背景和意义。
1.2 分析《致橡树》的文学特点,如诗歌的结构、韵律、意象等。
1.3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第二章:诗歌解析2.1 逐句解析诗歌的意象和含义。
2.2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3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第三章:诗歌欣赏3.1 教师朗读诗歌,学生跟读。
3.2 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3 学生分享对诗歌的欣赏和感悟。
第四章:诗歌创作4.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4.2 学生尝试创作以“橡树”为主题的诗歌。
4.3 学生互相交流并评价彼此的创作。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致橡树》的主题和情感。
5.2 学生提出对诗歌的疑问或进一步的思考。
5.3 教师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文学知识。
第六章:课堂讨论6.1 教师引导学生就诗歌中的意象、主题和情感展开讨论。
6.2 学生分享对诗歌的个人理解和感悟。
6.3 教师总结讨论成果,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第七章:文学作品比较7.1 教师介绍与《致橡树》主题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
7.2 学生阅读并比较这些作品与《致橡树》的异同。
7.3 学生分享比较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八章:文学作品鉴赏8.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优秀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8.2 学生自主欣赏并分析这些诗歌的艺术特色。
8.3 学生分享欣赏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九章:课堂作业9.1 教师布置与《致橡树》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诗歌主题的短文。
9.2 学生完成作业,教师进行批改和反馈。
9.3 学生根据教师的反馈进行修改和完善。
第十章:课程总结10.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的学习成果。
10.2 学生分享对《致橡树》的深入理解和感悟。
10.3 教师布置课后阅读和作业,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诗歌提供指导。
致橡树导学案
致橡树教学目标:1、把握诗中的意象所蕴含的感情和意义。
2、体味象征手法的运用及诗歌以比喻为抒情的的主要手段。
3、感悟诗人渴求提倡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1、把握诗中的意象所蕴含的感情和意义。
2、体味象征手法的运用及诗歌以比喻为抒情的的主要手段。
知识链接:作者及背景1、舒婷,原名龚佩瑜。
当代女诗人。
1972年开始写诗,1979年发表诗歌。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福建分会理事。
主要作品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
舒婷崛起于70年代末中国的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辈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
他们的诗一改新诗明白如话、几近分行散文式的传统特点,意蕴浓厚而不求显露,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阐释余地,使许多诗失却传统的明朗色彩,蒙上了一层朦朦胧胧的氛围。
他们是一群在十年动乱中成长起来的青年,带着被伤害后的浓重的愤恨和茫然的失落感,带着从生活底层而来的严峻的深思和对于追求的深沉渴望,表达了这一代人对国家命运的反思,对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审慎思索和批判。
2、朦胧诗:产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
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
代表诗人还有顾城、北岛等。
自主学习:1、请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炫耀()痴情()慰藉()戟()红硕()霹雳()雾霭()流岚()虹霓()2、辨别下列各组的字形并组词。
霄藉霭宵籍蔼一、整体感知:1、诗中出现了三个人称代词,请同学们找出来并指出各指代什么?2、此诗阐述的是一种新型的爱情观,诗歌从什么地方开始阐述的?二、合作探究探究一1、朗读诗歌思考: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来否定传统的爱情观?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2、思考诗中的“木棉”和“橡树”有何深刻含义?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爱情观?探究二诗歌前后两层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诗人的感情有什么变化?课堂小结三、拓展延伸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2023最新-致橡树教案5篇
致橡树教案5篇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致橡树教案5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教学课时:篇一1个课时教学方法:篇二点拨法、讨论分析法教学重点:篇三1、理解诗的主题2、理解诗人的爱情观3、理解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致橡树教案篇四教学目的:1.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2.了解朦胧诗的特点3.掌握《致像树》的象征手法教学重点:1.理解诗的主题2.理解诗人的爱情观3.理解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教学课时:1个课时教学方法:点拨法、讨论分析法教学过程:一、导语(课前播放钢琴曲《梁祝》,上课后停止)同学们,刚才一曲《粱祝》奏响了爱的永恒,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可以看到多少热血的青年男女为了追求真正的爱情,为之而歌,为之而舞,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爱情诗,看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爱情图画。
二、读一读,感知课文1.欣赏《致橡树》Flash动画朗读,听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从诗中选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简单地说一下自己喜欢它的原因。
2.学生大声地朗读课文。
3.学生挑选自己喜爱的段落或句子朗读,并简要地说明自己喜欢这些段落或句子的原因。
4.分角色朗读课文(男生一句,女生一句,轮流朗读)5.学生齐读课文三、说一说,讨论分析诗的内容,主要讨论下面几个问题1.诗中的意象很多,请你从中找出作者反对、批评的意象有哪些?并说说作者为什么反对、批评它们呢?提示:首先,攀援的凌霄花。
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只知“攀援、依附”不独立。
其次,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
因为这种鸟儿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了用自己的歌喉为自己歌唱。
她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不知道在爱对方的同时“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树的阴影之中,却不愿飞出橡树的庇护,不愿飞向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单相思。
舒婷《致橡树》(教案)
舒婷《致橡树》(教案)第一章: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1.1 诗歌背景介绍:了解舒婷创作《致橡树》的背景,包括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
探讨诗歌中所表达的对于坚定、独立的追求和对于爱情的向往。
1.2 作者简介:介绍舒婷的生平背景、创作风格和诗歌特点。
强调舒婷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第二章:诗歌结构与形式分析2.1 诗歌结构分析:分析诗歌的整体结构,包括诗节、行数和韵律。
探讨诗歌中的起承转合,以及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和过渡。
2.2 诗歌形式特点: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象征和修辞手法。
探讨诗歌的语言特色,如词语的选择、句式的运用等。
第三章:诗歌主题与情感表达3.1 诗歌主题探讨:分析诗歌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如独立、坚强、爱情等。
探讨诗歌对于个人与社会、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思考。
3.2 情感表达分析:分析诗歌中的情感色彩,如热爱、渴望、坚定等。
探讨诗人如何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第四章:诗歌解读与赏析4.1 诗歌解读: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字面意义,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以及其表达效果。
4.2 诗歌赏析: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艺术美,如语言、形象、情感等。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体验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第五章:写作技巧与创作实践5.1 写作技巧探讨:分析诗歌中的写作技巧,如象征、隐喻、对比等。
探讨如何运用这些技巧来丰富诗歌的表达和创作。
5.2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实践,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
引导学生反思和评价自己的创作,提高写作能力。
第六章:诗歌与文化价值6.1 诗歌与文化背景:探讨《致橡树》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分析诗歌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如崇尚自然、追求真实等。
6.2 诗歌的价值探讨: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意义。
探讨诗歌如何激发人们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第七章:诗歌教学活动设计7.1 教学目标设定:明确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目标 自主突破
第 2 课 《致橡树》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元好问《雁邱词》 1.朗读诗歌,理解内容。 2.理解诗中新颖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细腻的感情。 3.感悟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的爱情观,树立自尊的人格,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品读诗歌中鲜明又独特的意象,掌握意象的意义和象征作用。 准确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诗歌的情感、主题。
第一课时
1.朗读诗歌,理解内容。 2.理解诗中新颖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细腻的感情。 1.给加点字注音。
炫耀( ) 慰藉( ) 霹雳( )( ) 流岚( ) 雾霭( ) 虹霓( ) 2.重要词语 ①慰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威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作者____________当代著名女诗人,代表诗作有《致橡树》《双桅船》《会唱歌 的鸢尾花》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
2. 可以把那种无形的爱有形化、具体化、形象化;更便于表达内心的各种感觉,给人更 大的想像空间;增加了一种含蓄的美,给人无尽的想像。
答案: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为泪始干) 忠贞不渝
当堂测试
白居易《长歌行》(在地愿为连理枝,在天愿做比翼鸟) 比翼双飞、相依相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痴情(chī) 慰藉(jiè) B.霹雳(pī ) 虹霓(ní) C.雾霭(ǎi) 红硕(shuò) D.流岚(láng) 粗犷(guǎng )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A. 威仪 绿荫 B.炫耀 慰籍 C.痴情 火炬 D. 霹雳 险峰 答案:1.D 解析:流岚(lán)2.B 解析:“慰籍”改为“慰藉”。 课内阅读:读这首诗完成下列问题。 3.诗中的橡树、凌霄花和痴情的鸟儿各暗指什么? 4.诗中在写到“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时,用的是“绝不”,而写到“泉源” “险峰”“日光”“春雨”时则用的是“不止”。试分析作者的感情变化。 5.下面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两项是( )( ) A、橡树、木棉等植物在诗中就是自然界中的树木,没有别的意义。 B.《致橡树》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写给橡树”,而是写给自己心目中的恋人的。 C.诗歌中的木棉树很美,但也只是高大的橡树的一个陪衬。 D.诗歌中所歌颂的爱应该是互相尊重、心心相印,而又各自保持着独立的个性。 E.《致橡树》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 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 答案: 3.橡树指男子汉,凌霄花和痴情的鸟儿是指那些缺乏独立人格的女性。 4.用“绝不”表示作者坚决的否定,用“不止”,因为泉源、险峰等,尽管可以给 情侣带来温暖、慰藉,但如果仅止于些的话,女性还是处于陪衬位置,女性的独立人格 仍未显现出来,肯定中有否定。
4. “根”紧握;“叶”相触——双方必须平等独立;每一阵风——互相致意,心 心相印,息息相通,相互成为知己;铜枝铁干——伟岸挺拔,刚强不屈,具有阳刚气 概;红硕的花朵——坚韧不屈,具有柔韧气质;“分担寒潮、风雷、霹雳,共享雾霭、流 岚、虹霓”——祸福与共,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至死不渝。
拓展延伸
比较分析李商隐《无题》、白居易《长歌行》对爱情的评说?
第三,泉源、险峰、日光和春雨。这些事物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大多属被赞美的对象, 诗人在这里虽然不象前两种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不认同。因为泉源只知道“送 去慰藉”,险峰只是做了“陪衬”,而“日光和春雨”却只知道爱抚。这是一种“一味 奉献”的爱情,这样的爱情好像忽略了“被对方爱”的权力。
3.“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前边的那些意象给人的感觉是不平等的,而只 有作为一棵和橡树一样的木棉树,同它一样的站立,才能显示自己的地位和尊严。
合作探究
答案:1.xuàn jiè pī lì lán ǎi ní 2. ①安慰。②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庄重举止。③山里的雾气。 3. 舒婷 1.全诗可分为几部分? 2.诗中的意象很多,请你从中找出作者反对、批评的意象有哪些?并说说作者为什么反 对、批评它们呢?
3.作者不作凌霄花,不作痴情的鸟儿,不作泉源、险峰,也不作日光和春雨,却要作 一 株木棉树,这是.喜欢、赞美的意象又是什么?其原因又是什么呢?
答案:
1.第一部分是否定传统的爱情观。诗的第二部分抒写诗人的独立、平等的爱情观。
2..首先,攀援的凌霄花。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 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只知“攀援、依附”不独立。
其次,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因为这种鸟儿只知为对方歌唱, 却忘了用自己的歌喉为自己歌唱。她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不知道在爱对方的同时 “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树的阴影之中,却不愿飞出橡树的庇护,不愿飞向属 于自己的自由天空——单相思。
总结反思
5. ( A )( C)
学习目标 自主突破
合作探究
第二课时
准确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诗歌的情感、主题。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攀 yuán( ) 凌 xīāo( )花 绿 yīn( ) 慰 jiè( ) 霹 lì( ) 雾ǎi( ) 流 lán( ) 虹 ní( )
答案:援 霄 荫 藉 雳 霭 岚 霓 1.诗中的“橡树”和“木棉”只是现实中普通的树木吗?请简要分析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2.诗人为什么没有直接表达那爱的宣言,而要借树来说呢?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3.诗人认为具有阳刚之气的橡树和具有阴柔之美的木棉应该保持着一种特殊的关系,作 品中哪些诗句说明了这一点?你又怎么理解这些句子?
答案:1. 不是。作者把橡树当作了男子的象征,把木棉当作了女子的象征;橡树具有男 子那种阳刚之气,木棉具有女子的柔韧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