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黄金易错点专题汇编专题 人口区位因素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 专题四 影响人类活动的区位因素 必考点14 城市区位因素

高考地理 专题四 影响人类活动的区位因素 必考点14 城市区位因素

般规律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易出现城市(工矿业城市)
城市分布趋向于交通方便的位置;沿海、沿江、沿铁路干线、
交通
沿高速公路可形成城市轴线;不同交通运输时代的城市产生 的区位因素不同,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会对该区
城市的分布和发展带来很大影响(如扬州和济宁的兴衰)
古今中外,城市多为政治中心;有些城市是由军事中心发展 政治、军事、
易错点 (1)自然因素往往是通过影响人口分布来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 (2)平原是城市发育最理想的环境,但并不是所有的平原上都分布有密集 的城市,如亚马孙平原。 (3)一般情况下,河流交汇处有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但在山高谷深的 山区,河流交汇处不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4)每个城市的形成与发展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在其发展历 程中区位因素也是不断变化的,即城市诞生、发展、衰落的主导因素可 能是不同的因素。
√D.港口
12
解析
(3)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 优势条件是( ) A.位置适中 B.资源丰富 C.气候宜人
√D.经济中心
12
解析
12
2.读“某城市用地变化示意图”,回答(1)~(2)题。
(1)关于交通条件对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
12
叙述正确的是( )
①城市空间形态沿交通干线扩展,这些
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返回
析考点
1.城市区位因素及其影响
区位因素
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地形
城市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热带城市主要分布在高原上;山 区城市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
气候 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降水适度的中低纬度地带
河流的供水、运输和军事防卫功能,对城市特别是古代城市

专题07 人口与城市易错突破(6大易错)-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考试易错题(全国通用) (解析版)

专题07 人口与城市易错突破(6大易错)-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考试易错题(全国通用) (解析版)

专题07 人口与城市提分突破人口与城市是历年高考的考查重点,通常综合在一起进行考查,多以图表的形式出现,在解答此类问题时,除了要掌握人口与城市基本的概念和知识点外,还要结合时政常识以及图表的阅读能力。

易错点01 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及其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辨析易错点02 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易错点03 人口三角坐标图的判读易错点04 人口示意图的判读易错点05 城镇乡村的区位因素及形态特征易错点06 城镇化的形成、表现及其动力易错点01 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及其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辨析(2023·山东·统考高考真题)我国地级市一般由市辖区和其他县级行政区组成。

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10年和2020年的常住人口数量。

该市的常住人口变化状况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意四种人口流动情况,与该市2010~2020年情况相符的是()A.①B.①C.①D.①2.与该市的其他县级行政区相比,市辖区()A.老年人口比重大B.老年人口数量大C.劳动人口比重大D.劳动人口平均年龄大3.具有类似常住人口变化状况的地级市,一般具有相似的()A.经济规模B.经济发展趋势C.人口规模D.人口职业构成【解析】1.读图对比2020年和2010年的市辖区人口和其他县级行政区常住人口数量,可知市辖区人口增加,但增幅较小,其他县级行政区人口减少,减幅较大,总人口明显减少。

因此人口流动情况为其他县级行政区人口少部分流向市辖区,较多人口人口流出该地级市。

而市辖区流出地级市的人口应少于其他县级行政区流入市辖区的人口,图中箭头粗细可以表示人口流动量的大小,①图符合题意,A正确;①图市辖区流出地级市的人口多于其他县级行政区流入市辖区的人口,会造成市辖区人口减少,不符题意,B错误;①和①其他县级行政区人口流入市辖区的人口远高于流出地级市的人口,不符题意,CD错误。

故选A。

2.我国人口迁移以青壮年人口迁移为主。

市辖区流出地级市的人口少于其他县级行政区流入市辖区的人口,为人口净迁入区,青壮年人口的迁入会降低老年人口比重和劳动人口的平均年龄,增加劳动人口比重,AD 错误,C正确;其他县级行政区总人口远大于市辖区人口,市辖区老年人口数量应小于其他县级行政区,B 错误。

高考地理重难点:人口(附:典题探究及备考秘籍)

高考地理重难点:人口(附:典题探究及备考秘籍)

高考地理重难点:人口(附:典题探究及备考秘籍)★★重难点解读★★人口部分的考查重难点主要有两个:一是人口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一是人口迁移及其产生的原因、影响等。

我国人口发展已进入新的时期,无论是人口数量、人口增长,还是性别结构、知识结构等,又或者人口迁移等都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立足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知识结构、人口迁移量、人口变化等数据资料,继续考查人口变化特点和人口问题,仍是命题热点趋势。

这部分题目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均以数据图表为载体,重点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以及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地理数据与地理图表间的转化能力。

★★典例探究★★(2019·新课标全国卷Ⅰ)下图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

据此完成4—5题。

4.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5.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A.人均消费剧增B.老龄化进程趋缓C.人均收入剧降D.劳动力供给过剩【答案】4.C 4.B【解析】4.图中给的信息是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不同年龄人口占各自总人口的比例,没有欧盟籍和非欧盟籍各自的总人口数量信息,因此无法比较二者男性人口数量多少,A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非欧盟籍25—50岁女性比例约为欧盟籍女性比例的2倍,因此非欧盟籍25—50岁女性比例较大,B错误;欧盟境内非欧盟籍人口年龄主要集中在25—50岁,属于劳动力人口,因此劳动人口比例较大,C正确;欧盟籍50岁以上人口比例大于非欧盟籍,D错误。

故选C。

5.欧盟地区是世界发达地区,人均收入高,消费水平高,非欧盟籍人口经济比欧盟落后,欧盟地区内非欧盟籍人口占比持续增加,会降低人均消费水平,A错误;从图中看非欧盟籍年龄集中在25—50岁,属于劳动力,年龄较轻,由于欧盟地区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严重,大量非欧盟籍劳动力迁入,可以降低欧盟地区平均年龄,减缓欧盟地区老龄化进程,B正确;欧盟地区每年GDP总量缓慢增长,非欧盟籍人口大量迁入,可导致欧盟地区人均收入降低,但不会剧降,C错误;欧盟地区是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机会多,而且欧盟籍人口老龄化严重,需要大量劳动力,不会出现劳动力过剩现象,D错误。

高中地理区位因素答题模板汇总

高中地理区位因素答题模板汇总

高中地理区位因素答题模板汇总区位因素是指促使区位地理特性、功能的形成、变化的原因或条件,根据区位因素本身的性质和状态,可分为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地理位置、区位形状、地形、地貌、地质、太阳辐射、气候、水源、土壤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人口、民族、宗教、政策、资金、土地价格、市场等;技术因素包括科技水平、育种、化肥、农药、机械化、智能化等。

一、人口分布的区位因素人口分布与城市分布、生产力水平分布具有一致性,故影响人口分布的区位因素与影响城市分布的区位因素具有相似性。

1.自然因素(1)地理位置:通常,中纬度、地势低平和沿海位置对人口有明显的吸引作用。

(2)气候因素:气温、降水适中,居住适宜。

(3)地形因素:地形平坦开阔(温带、寒带的人口分布在平原;热带城市分布在高原)(4)水源因素:靠近河流,饮水、灌溉便利。

2.社会经济因素(1)交通:临近铁路、公路或高速公路、港口或码头、以及多种交通方式的交汇处,交通便利。

(2)开发历史:开发历史悠久。

(3)工农业基础(即经济状况):工农业基础好。

人口分布的总体特征大致不变,但在局部地区,人口分布受某些因素的影响,也会产生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如下图所示。

二、城市区位因素分析(一)自然因素1.地形、土壤: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出:①平原区位: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有利农耕,交通便利,节省建筑投资。

②高原区位:热带的高原气候凉爽,便于居住。

③河谷、低地区位:山区的河谷、低地较开阔,气候温和,水源充足。

2.气候:由题中所给信息判读出是什么气候类型,总结出:气候条件优越,降水适度,气温适中。

3.河流:由地图判读出该城市临河:①运输功能:河流汇合处、河运的起点或终点,便于大量人流、物流在此集聚、中转;河口(入海口),便于江海联运,往往发展成大城市;过河点位置,水陆交通便利,便于人流、物流集散;②供水功能:临近河流,水源充足或丰富,能为城市提供大量的生产和生活用水;③防卫功能:河流弯曲度较大处,河心岛等利于安全防卫,如伯尔尼、巴黎等;④生态功能:河网水系是城市生态系统和景观体系的稀缺资源,同时又是城市的生命之源、活力之源。

【高考专题】高中地理城市区位要素答题要点总结

【高考专题】高中地理城市区位要素答题要点总结

【高考专题】高中地理城市区位要素答题要点1.聚落的分布与影响因素(1)河流众多,河网密布,靠近河流,交通便利。

取水方便,水资源丰富,因此聚落大多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

(2)山区地区,地形崎岖,坡度大。

聚落分布呈明显的条带状,主要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发育,这些地区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适合聚落的分布。

(3)如雅鲁藏布江谷底的聚落多分布在主要分布在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

主要原因是海拔高、气温低,河谷地带地势低平、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适合聚落的分布。

2.城市的区位因素(1)自然区位因素①地形与城市区位:城市主要分布在平原,热带城市分布在高原,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如汾河、渭河谷地城市的分布②气候与城市区位:城市分布在气温和降水适中的中低纬度沿海地区。

③河流与城市区位:原因: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古代更明显,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沿河城市区位:河运的起点或终点如江西赣州;河流汇合处如宜宾、武汉、重庆分别位于岷江、嘉陵江、汉水与长江干流汇合处;河口处如上海等;军事防卫:河流弯曲度最大处、河心岛等处。

如伯尔尼、波士顿。

(2)社会经济区位因素①自然资源与城市区位:资源丰富地区随着资源的开发易形成城市。

②交通与城市区位:不同交通运输时代城市产生的区位因素不同:古代城市:南方多位于河流汇合处,北方多位于大道汇合处;现代城市:铁路公路沿线形成城市。

交通线变化对城市发展分布的影响:京杭运河的开凿通航和南北方贸易的日渐频繁,扬州、济宁得到发展,大运河的淤塞、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的建成,扬州、济宁发展缓慢③政治、军事、宗教与城市区位:政治:古代的雅典、罗马、西安、洛阳、杭州,现代的省级行政中心城市较大;巴西巴西利亚、美国华盛顿、澳大利亚堪培拉、巴基斯坦伊斯兰堡为政治中心兴建。

宗教:麦加、麦利那、梵蒂冈、拉萨最早由宗教中心发展而来3.城市的空间结构指构成城市的具有各种功能及其相应的物质外貌的功能分区,它由不同功能区的组合和分布构成。

高考地理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5):人口与城市

高考地理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5):人口与城市

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之五人口与城市【考点分布】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高考脉搏】人口问题,特别是贫苦人口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而人口问题的考查多以人口为切入点,结合历史、政治等知识多角度的进行综合考查。

人口与城市的关系问题也是考试的切入点。

注意分析人口年龄和性别构成等问题和人口迁移知识,关于人口迁移,结合有关史实,考查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表现及对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等的影响。

城市的合理规划是高考热点,重点是对城市的总体方案设计【关键考点真题再现】(08,江苏)下图为“200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迁移示意图”。

人口净迁入区是指迁入人口数大于迁出人口数的区域;反之,为人口净迁出区。

读图回答:1.关于我国不同地区人口迁移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西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B.西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C.东南沿海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入区D.东北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出区2.主要因资源开发而引起人口净迁入的省级行政区有:A. 山西B. 江苏C. 新疆D. 黑龙江【答案】1.AC 2.AC【解析】1.由图可知,西南各省中,除了云南人口净迁入外,其他各省市均为净迁出,迁出量远大于迁入量,因而,西南地区是我国的人口净迁出区。

看图可知,广东、福建、浙江、上海、江苏等是人口的主要迁入地区,C答案正确。

2.读图易知,黑龙江为人口净迁出地区,江苏人口净迁入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较快,经济水平较高,吸引了人口迁入。

山西因为煤炭的开采,新疆因油气资源的开发成为人口净迁入地区【重点方向规律提升训练】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

据此回答:1.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A.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B.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C.以青壮年人口为主D.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2.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A.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B.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C.增加了该市的被抚养人口D.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答案】1. BC 2. CD【解析】本组题以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为信息,考查考生对图表的分析能力。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人口易错知识点总结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人口易错知识点总结

(每日一练)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人口易错知识点总结选择题1、“大国点名,没你不行。

”2020年11月11日零时,我国开始进行第七次人口普查。

本次人口普查以入户调查统计为主,并结合智能手机自主申报等方式辅助“查人”,同时还进行“查房”,结合大数据分析,精准查找在中国长期居住及具有中国国籍的自然人。

此次人口普查是新时代对中国国情国力的摸底,意义重大。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不属于我国人口普查对象的是()A.获得在中国长期居住"绿卡"的篮球人马布里B.留学英国的中国学生张某某C.美国访华外交团成员D.中国驻美国大使崔某某(2)人口普查增加“查房”项目的主要目的是()A.人口普查的精准化B.调研房地产开发C.改善人居环境D.为房产税征收作铺垫(3)人口普查的积极意义是()①指导人口生育政策,改善人口性别比②摸排人力资源,为国家制定可行的人口及发展政策③精准施策,迅速提高国民受教育水平④为布局医疗、健身、教育设施提供理论支撑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CAD【提示】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由所学知识可知,人口普查对象是指普查标准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由上述所知,获得在中国长期居住“绿卡”的篮球人马布里、留学英国的中国学生张某某、中国驻美国大使崔某某都是我国人口普查对象,A、B、D正确。

美国访华外交团成员不是我国人口普查对象,C错误。

依题意,故选C。

(2)由材料信息“本次人口普查以入户调查统计为主,并结合智能手机自主申报等方式辅助“查人”,同时还进行“查房”,结合大数据分析,精准查找在中国长期居住及具有中国国籍的自然人”可知,“查房”项目的主要目的是人口普查的精准化,A正确。

调研房地产开发、改善人居环境、为房产税征收作铺垫并不是“查房”的主要目的,B、C、D错误。

高中地理“区位因素”专项复习归纳和答题指导

高中地理“区位因素”专项复习归纳和答题指导

高中地理“区位因素”专项复习归纳和答题指导高中地理“区位因素”专题复习归纳和答题指导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气候:由地图判读出:是×气候,(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水源:临近水源(河流或冰川融水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土壤:是×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地势:由地图判读出:地势为平原或三角洲,或地势低平或地势平坦开阔数量:地广人稀土地宽敞,土地租金低2.人文因素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市场:该地区人口稠密或工矿业发达或都市较多,市场宽敞(对商品农业阻碍大)交通:临近河或湖,水陆(海陆)交通便利或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阻碍大)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舞)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洪涝、洪涝、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难;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典例】⑴、东北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区位因素是:①平原宽敞,耕地连片,利于大型机械化操作;②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或有肥沃的黑土);③温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热同期;④山环水绕,灌溉水源充足。

⑤人少地多,土地增产潜力大;⑥交通发达,铁路公路网稠密;⑦中国人口众多,对粮食需求量大,国内市场宽敞;⑧国家政策扶持;⑨有辽中南重工业基地提供机械化设备等。

⑵、秦淮一线以南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①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降水丰沛(四川盆地水热充足);②河流众多,灌溉水源充足;③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深厚(长江中下游有水稻土,四川盆地有紫色土);④交通便利,市场宽敞;⑤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⑥栽培历史悠久,传统体会丰富。

【摸索】两广丘陵的农业地域类型要紧是哪一种?该区域进展此农业类型的区位优势有哪些?从土地利用的潜力看,该区域能够进展什么?二、工业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原料:临近某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能源:临近某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2.经济因素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市场宽敞(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交通: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便利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养高──技术密集型农业基础:临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雄厚或农业发达3.社会因素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舞,国家政策变化(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国防安全:某时期国防需要个人行为(或偏好):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工业惯性: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阻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4.环境因素风向:严峻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该在都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口地带,或者在主导风向的垂直两侧选择厂址,季风区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地带水源: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远离河流上游区;自来水厂布局在居民区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区距离居民区、农田的远近:占地面积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较大、污染较轻的工业可布局在都市的边缘或近郊地区;严峻污染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市区的远郊或郊外生态环境:工业布局应远离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典例】⑴、武汉进展钢铁工业的区位条件①距铁矿区近:有大冶铁矿;②能源充足:有葛州坝和三峡的水电,距华北能源基地也不远;③水源充沛:有长江和汉江;④地势平坦;⑤工业基础好;⑥水陆交通发达:有长江及汉江水运,京广线纵贯南北,高速公路四通八达;⑦地理区位优越:中部经济区的中心,区域协作条件好,市场专门宽敞;⑧科技文化较发达,劳动者素养较高。

高考地理人口易错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人口易错知识点总结

(每日一练)高考地理人口易错知识点总结选择题1、读某地区人口分布与海拔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示现象可能出现的地区是()A.德干高原B.亚马孙平原C.长江流域D.非洲东部(2)下列影响图示现象的因素中,最主要的是()A.矿产B.水源C.交通D.气候答案:DD【提示】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和人口分布。

(2)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解答】(1)德干高原的平均海拔高度为500-600米,A不符合题意。

亚马孙平原为热带雨林气候,过于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B不符合题意。

长江流域人口主要集中在地势低平的中下游地区,图中人口主要在海拔高度1000米附近,C不符合题意。

非洲东部为东非高原,平均海拔高度为1200米左右,为热带草原气候,气候温和,适合人类居住。

D符合题意。

故选D。

(2)根据上题的分析,东非高原由于地势高,受地形抬升作用,空气对流减弱,没有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气候温和,适宜人口居住,因此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而不是河流、矿产和交通等因素。

D符合题意。

故选D。

2、“城归”类似于“海归”,指从城里返回乡下的创业人员。

在国家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下,一些已然跳出“农门”的农民工带着新的见识、资金和梦想踏上返乡路,开始逆向流动。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措施有利于我国“城归”规模扩大的是()A.放开城市户籍人口政策B.加大城市住房补贴力度C.完善城乡交通设施建设D.加强个人创业政策支持(2)“城归”规模扩大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农村劳动力更加短缺B.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C.农村户籍人口年轻化D.农村土地撂荒情况加重答案:DB【提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解析:(1)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

【解答】(1)“城归”规模扩大是指从农村流向城市的农民工返回农村的数量增多,加强个人创业政策支持有利于“城归”回乡创业,可以扩大该规模;放开城市户籍人口政策和加大城市住房补贴力度会增加城市对农民工的吸引力,缩小“城归”规模;完善城乡交通设施建设对该现象影响较小。

高三地理 人口和城市易错点总结素材

高三地理 人口和城市易错点总结素材

高三地理人口和城市易错点总结素材易错点1人口问题曲线图判读不清典例读我国上海市人口增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示意图,完成(1)~(3)题。

(1)2002—2003年上海市的人口增长率是A.5.99‰B.5.96‰C.-5.8‰D.-3.2‰(2)从1993年开始,上海市人口自然增长呈负增长而总人口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出生率高B.人口死亡率低C.大量人口迁入D.原有人口基数小(3)上海市人口不断增氏,近期可能导致的主要问题是A.人口老龄化突出B.城市经济缺乏活力C.社会劳动力不足D.城市用地压力增大【错因分析】审题不细,不能挖掘图中的信息,不能正确理解人口增长率的概念、计算能力差是出错的主要原因;不了解大城市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和背景,第(2)题易误选B;忽略问题设计的时间性,也是容易出错的重要原因。

第(1)题,2002年人口数为1334万人,2003年人口数为1342万人,增加了8万人,人口增长率=增长人数/初期人口总数,故选A。

第(2)题,此段时间我国出现大规模的人口迁移现象,主要是从农村迁往域市、从内地省区迁往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故选C。

第(3)题。

城市人口不断增长。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可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城市用地压力增大、失业人口增多等问题;人口迁入城市也可为城市提供劳动力,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故选【纠错心得】人口问题的考查会以图表形式给出相关资料,如本题要求根据有关数据判新人口迁移的特征和影响,这方面的知识也是人口问题中的重点内容,复习时要多加注意,多将课本上的相关信息转化为图表的形式,加强判读图表能力的训练。

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掌握人口城市化的相关知识:由于城市人口迅速膨胀,特别是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造成许多社会问题,如就业困难,失业队伍扩大;住房紧缺,居住困难;社会治安问题严重;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环境被破坏等。

【纠错体验】下图为M、N 两国一定时期内出生率和死亡率曲线图,据图回答1~2 题。

高三地理人口高考易错题分析

高三地理人口高考易错题分析

高三地理人口高考易错题分析【技能方法练一练】1.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1)从时空分布规律判断①根据所处历史发展阶段(时间):一般地,农业社会及其以前属于原始型;工业化初期属于传统型;后工业化时期属于现代型。

②根据国家类型(空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传统型,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已经属于现代型;发达国家则全部属于现代型。

(2)从人口增长特征判断①定性描述:原始型是“高—高—低”型;传统型是“高—低—高”型;现代型是“低—低—低”型。

人口增长特征很重要,切实要记牢。

②定量描述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原始型高(>2.5%) 高(>2.5%) 低(<1.0%)传统型高(>2.5%) 低(<1.5%) 高(>1.0%)现代型低(<2.0%) 低(<1.5%) 低(<1.0%)(3)从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形特征判断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把人口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结合起来,它所体现出的人口增长特点和增长趋势可判断人口增长模式,具体如下所示:比较项目扩张型(原始型或传统型) 静止型(现代型) 收缩型(现代型)示意图2.人口变化曲线图是常见人口统计图,该类图的总体判读方法是:①读图名→②读坐标(或图例)→③读数据(大小及变化趋势)→④分析数据→⑤用文字概括联系或规律→⑥进行图表转换(或图图转换)。

人口变化曲线在判读时,主要依据线状统计符号的大体走向来分析统计对象的量值随时间或空间的连续变化的规律,要特别注意曲线统计图中的高峰或低谷以及折线图中明显转折点。

如3~5题,图示老年抚养比呈不断上升趋势,且2025年后曲线斜率明显加大,说明老年人口比重增加,人口老龄化加重。

【例1】下图显示某国1951~2000年每10年的人口变化。

读图完成(1)~(2)题。

(1)1951~2000年,该国 ( )A.是人口净迁入国 B.人口迁入是维持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C.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 D.人口增长了15.1%(2)据图示资料推测,该国 ( )A.自20世纪70年代,人口再生产进入现代型 B.可能位于欧洲C.1990年人口达到900万 D.20世纪末青壮年人口比重偏大【解析】(1)据图可知,该国50~60年代人口的增长主要是自然增长;70年代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这一阶段人口的死亡率高于出生率;从1951~2000年来看,该国净迁入人口较多,因此是人口的净迁入国。

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带答案重点易错题

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带答案重点易错题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带答案重点易错题综合题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四川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但人口分布不均,以平武至盐源一线为界,东西人口差异悬殊。

四川省每年都有大量农民工流出,导致小城镇和农村出现“留守儿童”和“留守家庭”等现象。

左图为四川人口平武至盐源一线示意图,右图为四川地势图(颜色深代表地势陡)。

(1)川东和川西的人口分布状况,川东地区人口____(稀疏或稠密),且主要分布在____(地形类型)。

(2)四川省农民工外出,主要的流入地是____,并分析流入地吸引四川省农民工的主要原因。

____(3)人口流动对流出地产生的影响____(4)近年来,很多农民工从沿海地区返回家乡,当地为吸纳这部分劳动力应采取的措施。

____2、阅读“A 、B 两地区基本情况比较表”,完成下列问题。

(2)A 、B 之间的人口流动方向主要是A→B ,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A.自然环境 B.经济 C.家庭婚姻 D.求学(3)简述人口迁移可能对迁入地带来的影响。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日本北海道上士幌町("町"是日本行政区划名称,相当于我国的"镇")以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

其第一产业2010年占比34.4%,包括粮食、食品产业、农民畜牧业,机械化程度高;其第三产业2010年占比52.9%,包括观光疗养业、福利事业。

曾经随着日本城市化的发展,上士幌町人口流失居住分散.并出现大量分散的空房、空地,城镇运营成本高、活力不足。

下图为上士幌町人口年际变化(含预测)和1995年以来上士幌町人口增减数量统计。

(1)指出1965年以来上士幌町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很多乡镇通过招商引资、工业化转型升级而得到振兴,解释上士幌町没有采取此种方式的原因。

(3)请提出上士幌町为降低城镇运营成本、提高城镇生活的便利度可采取的措施。

4、根据材料一、二:①②两城市人口变化图和甲乙两省人口变动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易错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易错知识点总结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易错知识点总结综合题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人口净迁移率是一定地区、一定时期迁入和迁出人口数量的差值与平均人口数之比,其中正值反映人口净迁入,负值反映人口净迁出。

材料二:如图为“中国2005-2010年省域人口净迁移率分布图”。

(1)甲乙丙三地,属于人口净迁入地区的是______,属于人口净迁出地区的是______,影响甲、乙两省区人口净迁移的主要因素分别是______、______。

(2)试分析甲省环境人口容量较大的原因。

答案:(1) 甲和乙丙经济因素经济因素(2)该省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水资源等资源丰富;人口受教育水平高,所以环境人口容量较大。

解析:本题以我国人口净迁移率分布图为载体,涉及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

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结合图文材料信息以及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即可。

(1)注意材料信息“正值反映人口净迁入,负值反映人口净迁出”。

甲乙丙三地,甲、乙为正值,属于人口净迁入地区,丙为负值,属于人口净迁出地区。

甲为广东省,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多,吸引人口迁入,其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

乙为新疆,资源丰富,人口迁入从事资源开发而获得收入,其影响因素也是经济因素。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资源、科技水平、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等。

甲为广东省,位于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充足,水资源丰富。

该省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对外开放时间早,对外开放水平高,且人口素质高,人口受教育水平高,故而环境人口容量大。

2、我国人口分布的主要特点?答案: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东南多,西北少解析:略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自2001年实施以来,历经十多年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

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流域水利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有力促进了流域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2021年高考地理备考学易黄金易错点 专题10 人口区位因素(解析版) Word版

2021年高考地理备考学易黄金易错点 专题10 人口区位因素(解析版) Word版

【易错雷区,步步为赢】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信息反映出()A.1982~2009年人口诞生率呈上升趋势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多2.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D.表明25~2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答案】 1.B 2.B 读“某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的转变表”,完成3~5题。

阶段诞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① 3.8 2.4 1.4② 2.9 1.7 1.2③ 3.8 3.2 0.6④ 1.3 1.0 0.33.下列排序,能正确反映该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④②③D.③①②④4.该国人口增长具有高诞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特点的阶段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影响该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主要因素有()①国家政策②自然环境③社会福利④文化观念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3.D 4.A 5.C下表为我国某省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表(“-”表示人口削减,“+”表示人口增加)。

据此完成6~8题。

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 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增减幅度全省常住人口(万人)5986.0 5950.1 -35.9 全省户籍人口(万人)6245.3 6862.0 +616.7 6.该省常住人口削减的主要缘由是()A.城市化水平提高B.人口自然增长率毁灭负值C.人口的流淌速度加快D.老龄化进程加快7.由表中数据推断,目前该省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A.原始型B.传统型C.过渡型D.现代型8.目前该省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可能是()A.性别比失调B.人口老龄化C.人口素养下降D.城乡人口融合【答案】 6.C7.D8.B9.依据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学问回答下列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高考地理黄金易错点专题汇编专题10 人口区位因素左、右两图分别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区人口总数、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统计图。

读图,完成1~2题。

1.根据图中数据,可知A.北京新增人口最多B.西藏出生率、死亡率均最高C.宁夏的迁入人口高于江苏D.江苏死亡率特征与人口老龄化有关2.江苏承载人口远远高于西藏,主要原因是江苏比西藏A.资源条件优越 B.生活消费水平高C.国土面积辽阔 D.对外开放程度高下图为我国省级行政区1995~2003年各地区净迁移人口(停留期90天以上的迁入和迁出人口差值)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图(未包括港、澳、台统计资料)。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各省级行政区A.人口迁入量由东至西递减B.人口迁出量从内陆向沿海递减C.直辖市以人口迁入为主D.少数民族自治区以人口迁出为主4.以下省区人口迁移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江西人口迁出的主要原因是红壤贫瘠B.四川人口迁出的主要原因是交通不便C.新疆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资源开发和经济建设的需要D.北京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政策鼓励下图为“世界某国家移民接纳标准变化图”,读图,完成5~6题。

5.按百分比由多到少,该国家移民接纳标准的排列顺序是A.经济—家庭—人道主义B.家庭—人道主义—经济C.人道主义—家庭—经济D.人道主义—经济—家庭6.该国家可能是A.尼日利亚 B.印度C.巴西 D.加拿大2012年是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重点治理年。

人口性别比,通常是指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数。

下图为1998~2000年我国迁移人口和未迁移人口的性别比。

读图回答7~8题。

7.1998~2000年期间,迁移人口中女性多于男性的年龄段大约是A.0~13岁 B.13~23岁C.23~40岁 D.40~65岁8.河南省是劳务输出大省,人口外迁将使该省A.城市化水平降低B.粮食商品率降低C.生态环境恶化D.农村男性青壮年劳动力减少联合国指定2011年10月31日为“世界70亿人口日”,向全世界敲响了人口警钟,引起了各国关于人口问题的忧虑。

阅读下表,回答9~11题。

续表9.以下国家中,对于人口问题的忧虑内容明显不同的是A.中国 B.俄罗斯C.印度 D.巴西10.2000~2010年间,关于中、美两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国人口增长率高于美国B.鼓励中国男性移民美国是解决两国性别构成不合理的可行措施C.中国的老龄化速度快于美国D.中、美两国15~64岁年龄段的人口比重都很高,劳动力都很富余11.老龄化是中、美两国共同面临的问题,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老龄化是社会进步、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B.中、美两国老龄化产生的原因相同C.相对于美国,我国老龄化水平还很低,老龄化的压力还不大D.由于我国“未富先老”,应提高青少年的比重,从而降低老年人的比重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日本,大到内阁官员,小到平民百姓,上上下下都充满了危机感。

有分析人士称,这种危机感与大多数日本人有着复杂且敏感的“岛国情结”密切相关。

材料二随着日本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现象的日益严重,日本务农人口更是呈现出快速老化的趋势。

有统计资料显示,如今在日本的农民中,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七成,70岁以上的老人也占据半壁江山,只有8.5%的农民在39岁以下。

(1)从自然地理角度分析日本人存在着严重危机感的原因。

(2)日本农民老龄化特征明显的原因有哪些?(3)农民老龄化给日本农业发展带来的影响有哪些?13.根据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真实的省级行政区城市化贡献率(R率)只与农村人口迁入本省城市的数量成正比。

受统计技术、手段、实施难度等因素的限制,R率目前以城市人口比重为依据进行计算,且与城市人口比重成正比。

这就导致统计出来的R率(%)与真实的R率(%)之间存在偏差。

当统计出来的R率(%)高于真实的R率(%),为虚高;否则,为低估。

(1)简述河北省因吸纳外省迁入人口导致R率被低估的原因。

(2)选择一个R率存在虚高的省级行政区,简述其R率虚高的原因。

(3)分别判断①、②两省R率今后的升降趋势;并任选其一阐释判断的理由。

答出其中3个方面即可。

)例1.人口问题是全世界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

(1)读图,分两个阶段概括世界人口数量的阶段性变化特征。

(2)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许多专家认为目前世界人口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地球环境承载力。

请表明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1.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2.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使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并不具有同步性,各自有不同的特点。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异发达国家除南非、冰岛等国家或地区外,都已经完成了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即人口增长模式已经处于现代型;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属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由于发展中国家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0%,因此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也处在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阶段。

(2)发达国家之间的差异德国、匈牙利等国人口已连续多年出现负增长,整个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也为负值;北美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也较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稍高;日本等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

(3)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异亚、非、拉、大洋洲(除澳大利亚、新西兰外)的人口增长模式大多处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但各个国家之间差别很大。

非洲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很高;亚洲的韩国、新加坡等国,拉丁美洲的古巴、乌拉圭等国,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现代型阶段;中国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转变速度较快,目前已基本进入现代型阶段。

3.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1)从特征上区分:现代型是“三低”,传统型是“高低高”,原始型是“高高低”。

一般来说,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的。

但就某一特定阶段,总会有一些国家或地区表现为“高”或“低”。

现阶段,判断“高”或“低”的参考数值如下:(2)根据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判断原始型:个别发展中国家的个别地区——原始部落等;传统型: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尼日利亚等;过渡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巴基斯坦、埃及等;现代型:发达国家——美国、日本、德国等;少数发展中国家——韩国、古巴。

4.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影响因素(1)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归根结底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而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形成人口增长模式差异的根本原因。

(2)年龄构成因素。

人口年龄构成对人口增长模式影响很大,现在人口年龄结构是过去出生率和死亡率的状况形成的,而现在人口年龄结构又将影响以后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

因此,从人口的年龄结构分析人口增长模式状况至关重要。

(3)社会因素。

影响出生率、死亡率的社会因素也是影响人口增长模式的因素。

如家庭文化、生育观念等。

描述统计图表的规范用语1.描述地理事物变化趋势:副词:一直、持续、大致、总体、波动等动词:上升、下降、增多、稳定、不变等2.描述地理事物变化速度:快、慢、变化率、变化幅度、增长速度等3.描述地理事物变化规律:周期性、季节性等4.描述地理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正相关、负相关、正比、反比。

易错起源2、人口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图的判读例2. 201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开展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合下表(人口普查资料)完成(1)~(2)题。

(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最接近下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2)与第五次人口普查比较,我国人口老龄化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解决这一问题的合理措施是( ) A.计划生育B.鼓励生育C.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D.吸纳海外移民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单位:岁)是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年龄、性别构成的统计图,图形似金字塔而得名。

一般表示方法是将总人口按性别分成两栏,再按一定的年龄段分组,以图中的纵轴表示各年龄组,横轴分别表示各年龄组中男、女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人口学家常常把人口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最常用的表示方法是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此种图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见上面的示意图和实例图。

迅速判读金字塔图的技巧金字塔图以各种事物所占面积大小来表示地理数据,当横坐标单位、尺度一致时,可将要读年龄段所占的面积涂黑,直接比较面积大小。

判读时特别注意0~14岁、15~64岁、65岁以上各年龄段面积大小,因为其分别代表少儿、劳动力、老人。

易错起源3、 人口迁移分析例3. 读我国某地农村劳动力不同年龄段的迁移率(迁移率是指一定地区一定时期迁入迁出人口之和占该时期平均人口的百分比)柱状图,完成(1)~(2)题。

(1)图中数据显示1990年至2010年间该地( ) A .农村劳动力的迁移率先下降后上升B .农村劳动力迁移人口以30~39岁年龄段为主C .农村女性劳动力迁移率高于农村男性劳动力D .农村劳动力各年龄段人口迁移率均呈上升趋势(2)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迁移率变化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 A .收入 B .交通 C .宗教 D .通信1.人口迁移的判定标准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表现,与人口流动不同的是,人口流动是暂时或短期内改变其居住地。

因而判定人口迁移时一般具备三个条件,具体分析如下所示:2.我国人口迁移的变化及意义3.人口迁移方向及对环境的影响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当前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由农村迁往城市。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人口迁移方向主要是由西部内地迁往东部沿海,由经济较落后地区迁往较发达地区。

人口迁移易混特例总结1.发达国家的老年人因自身经济条件较好,其迁移主要是选择良好的生活环境;发展中国家的老年人因自身经济条件较差,其迁移主要是去投靠子女。

2.青壮年的迁移主要是为了寻求更高的经济收入,但如果迁移人口以20岁左右的青年为主体,则是为了接受更高的教育。

“人口老龄化指数”是指同一人口总体中,老年人口数(65岁及以上)与少儿人口数(0~14岁)的相对比值。

指数越高说明老龄化程度越深。

读2015~203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指数预测表,回答1~2题。

1.有关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乡人口老龄化指数增高与城市化引起的人口迁移有关 B .乡人口老龄化加快,促进了乡新一轮生育高峰C .2015至2030年,人口老龄化平均速度由大到小依次是乡、镇、市D .老龄化程度提高,加大了教育负担 2.应对乡人口老龄化的主要措施有( ) A .鼓励生育,提高青少年人群比例 B .建立健全养老保障体系 C .限制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迁移 D .加快乡村城镇化建设速度下图为东部城市某社区2010年的人口流动数量统计图。

读图,完成3~4题。

3.根据人口流动的年龄结构判断,该社区最需增加的职业人员是( )A. 医生B. 网络人才C. 教师D. 建筑工人4.根据人口流动状况判断,该社区最可能位于( )A. 近郊区B. 工业区C. 行政区D. 中心商业区木桶效应原理即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木桶的盛水量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