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物态变化中考题型经典例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必考题)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答案解析)精选全文完整版

(必考题)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答案解析)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CB.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60CC.甲物质在4-6min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D.乙物质在6-10min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2.王老师上课带来一把金属勺放在了讲桌上,把刚烧开的开水倒入杯中,将金属勺放在杯里,一会儿金属勺熔化了;当杯中的水温降为室温(约20℃)后,杯中凝固出一金属块。

关于这种金属,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金属熔点不低于20℃B.该金属熔点低于20℃C.该金属凝固点高于100℃D.该金属是非晶体3.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A.树叶上的霜B.护目镜上的“水雾”C.湿衣服晾干D.冰雪消融4.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两次实验时大气压都低于标准大气压B.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之比是4:5C.实验中烧杯上的盖子留个小孔是为了使烧杯内外气压平衡D.两次实验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5.在注射器中吸入少量液态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醚会消失,以下四幅图中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与其相同的是()A.甲乙B.甲丁C.乙丙D.丙丁6.如图所示,加热-40℃的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段表示当前物体的状态仍是固体B.在0℃时,物体的状态为固、液共存C.冰在熔化过程中,冰的质量在减少,温度不变,内能在减少D.水的沸腾过程温度不变,说明沸腾不需要吸热7.如图所示,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操作中,正确的是()A.B.C.D.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20℃是人体感觉比较适宜的环境温度B.家庭使用的寒暑表测量范围是-30℃~100℃C.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8℃D.在1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都是0℃9.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2)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树上出现的美丽的雾凇A.(1)(2)B.(2)(4)C.(1)(3)D.(3)(4)10.在观察碘的升华现象时,将少量熔点为113.7°C的碘颗粒装入如图的密封锤形玻璃泡内。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三章 物态变化【考点清单】(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三章 物态变化【考点清单】(及答案

专题03 物态变化清单01温度知识点一温度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的物理量2、摄氏温度:(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20℃”读作“”或“负20摄氏度”3.常见的温度(1)沸水的温度为℃。

(2)人的正常体温是℃左右。

(3)人体感觉舒服的环境温度为18~25 ℃。

(4)洗澡时适合的水温约为℃。

知识点二温度计1.温度计(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的原理制造的;(2)温度计的使用:(测量液体温度)①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否则会损坏温度计)②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和容器部;③读数时,玻璃泡不能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2.体温计(1)专门用来测量人的温度计;(2)测量范围:℃~℃;体温计读数时可以人体;(3)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即时练习1.下列对生活中温度的估测,最接近客观事实的是()A.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为37℃B.近日,西安昼夜温差可达30℃C.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42℃D.常见冰箱冷藏室的温度为-5℃2.测量液体温度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B.C.D.3.关于如图所示的体温计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的区别,下列论述正确的是()A.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和体温计都能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B.体温计示数的准确程度比实验室常用温度计高C.体温计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都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D.体温计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使用前必须拿着上部分用力下甩4.(2023湖南常德中考)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5.体温计是根据的原理制成的。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与习题解析一.教学内容:物态变化及物态变化中的吸热与放热二.知识框架与知识串线(一)知识框架(1)六个物态变化过程。

固态=液态液态=气态固态=气态(2)六个物态变化现象。

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3)箭头向上的线表示:①物体放出热量;②物体温度降低;③物质密度逐渐增大。

箭头向下的线表示:①物体吸收热量;②物体温度升高;③物质密度逐渐减小。

(强调:汽化的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4)六个三:三种状态:①固态,②液态,③气态三个吸热过程:①熔化,②汽化,③升华三个放热过程:①凝固,②液化,③凝华三个互逆过程:①溶解与凝固,②汽化与液化,③升华与凝华三个特殊(温度)点:①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②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③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三个不变温度:①晶体溶解时温度;②晶体凝固时温度;③液体沸腾时温度。

(5)两个条件①晶体熔化时的充分必要条件:A、达到熔点;B、继续吸热。

②液体沸腾时的充分必要条件:A、达到沸点;B、继续吸热。

(一)物质的三态1、物质的状态:物质通常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2、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冰、雪、霜、雹是固态;水、露、雾是液态,烧水做饭时见到的“白汽”也是液态;水蒸气是气态。

(二)温度的测量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通常情况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0度,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作为100度,0 度到100度之间等分成100份,每一份叫1摄氏度或(1℃)。

正常人的体温为37℃,读作37摄氏度;-4.7℃读作负4.7摄氏度或零下4.7摄氏度。

3、温度的测量(1)家庭和物理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它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a、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b、使用前认清温度计最小刻度值。

c、使用时要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壁。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讲《物态变化 温度》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讲《物态变化 温度》知识点梳理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 1 讲《物态变化温度》知识点梳理【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能描述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2.理解温度的概念,摄氏温度的标度方法;3.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温度值;4.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5.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会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要点梳理】要点一、物态及其变化物质的三种状态:(1)固态:像铁钉、冰块这类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

(2)液态:像水和牛奶这类没有固定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的物质。

(3)气态:像空气这类既没有固定形状,也没有一定的体积的物质。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物态变化。

要点诠释:(1)固态、液态、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在常温下呈现固态的物体一般称固体,如:钢铁、食盐等;在常温下呈现液态的物质,一般称为液体,如:水、酒精等;在常温下呈现气态的物质,一般称为气体,如:氧气、二氧化碳等。

(2)自然界中的物质通常情况下都有三种状态,如:常温下铁是固态,加热至1535℃时变成液态;加热至2750℃时,变成气态。

(3)固、液、气特征表:状态形状体积固态有一定形状有一定体积液态没有固定形状有一定体积气态没有固定形状没有一定体积(4)温度的变化,导致了物态的变化。

(5)通常说的水是液态的;冰是固态的;水蒸气是气态的。

要点二、温度及其测量1.温度: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或环境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摄氏温度:(1)单位:摄氏度,符号℃,读作摄氏度。

(2)摄氏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摄氏度,沸水的温度是100 摄氏度,0℃和100℃之间分成100 等份,每等份代表1℃。

3.温度计:(1)用途: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2)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构造:玻璃外壳、玻璃泡、玻璃管、液体、刻度等。

(4)特点: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内径是粗细均匀的,温度计的分度值设计的越小,温度计的灵敏度越高。

人教版物理 初二 第三章 物态变化

人教版物理  初二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知识点一:温度1.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__________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______,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______,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也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往往是____________,所以我们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2.摄氏温度①温度常用的单位是____________,用符号______表示;②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______;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______;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______。

③摄氏温度的读数:如:“5℃”读作____________;“-20℃”读作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温度计3.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造的;4.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液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内总装有适量的液体(如: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5.温度计的使用:①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________、________(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________,否则会________________;②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要碰到__________或__________。

③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要待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后再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________。

6.常见的温度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酒精、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不能用来测______(填“高”或“低”)温物体,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水银温度计不能用来测______(填“高”或“低”)温物体,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液态酒精凝固点是-117℃,沸点是78℃;水银凝固点是-39℃,沸点是357℃)知识点三:体温计7.用途:体温计用于测量________________;8.测量范围:________________;分度值为________________;9.体温计读数时__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

初二物理温度和物态变化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物理温度和物态变化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物理温度和物态变化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固体熔化成液体时要吸热,但温度不变B.某种物质的温度在熔点时,该物质可能是固态,还可能是液态C.固体升华、液态蒸发要受温度条件限制D.汽化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才能发生【答案】B【解析】A.非晶体熔化成液体时要吸热,温度改变,所以A不符合题意;B. 某种物质的温度在熔点时,可能刚开始熔化,也可能刚熔化结束所以该物质可能是固态,还可能是液态,B符合题意;C.液态汽化(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物态变化中的吸放热2.在下列几种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固的是;属于升华的是;其中②③⑤是(填“放热”或“吸热”)过程。

①晾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

②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③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冰④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⑤严冬的深夜,教室窗玻璃的内表面上有一层冰花⑥铺柏油马路时,将沥青块放在铁锅中加热【答案】③、④、放热【解析】①晾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水变成了水蒸气属于汽化,是吸热过程。

②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是放热过程。

③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冰,是水的凝固,凝固放热。

④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属于吸热过程。

⑤严冬的深夜,教室窗玻璃的内表面上有一层冰花,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凝华成的小冰晶,是放热过程。

⑥铺柏油马路时,将沥青块放在铁锅中加热,沥青熔化,是吸热过程。

【考点】物态变化的吸放热3.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其物态变化过程需要吸热的是()【答案】B【解析】在六种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

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白气”是液化现象,要放热;湿裤子晾干是汽化现象,要吸热;冬天窗玻璃上有冰花是凝华现象,要放热;钢水浇铸到钢件是凝固现象,要放热。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含习题(精华版)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含习题(精华版)

温度与物态变化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1)摄氏温度: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表示的是摄氏温度。

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等份代表1℃(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

①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②常用温度计种类:a. 实验用温度计:量程一般为-20℃—110℃,分度值为1℃,所装液体一般为水银或酒精。

b. 寒暑表:量程一般为-30℃—50℃,分度值为1℃,所装液体一般为煤油或酒精。

c. 体温计:量程为35℃—42℃,分度值为0.1℃,所装液体为水银。

体温计结构特点: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

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缩口处的水银断开,直玻璃管内的水银不会退回玻璃泡内,这样体温计离开人体后仍然表示人体的温度。

但是每次使用之前,应当把体温计中的水银甩下去(其他温度计不用甩)。

刻度部分制成三棱柱形是利用放大镜原理。

③温度计的使用方法:a. 使用之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b.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c.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d.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液体内,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要吸热。

(1)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①晶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

常见的晶体: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

②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

常见的非晶体:松香、玻璃、蜂蜡、沥青等。

(2)晶体的熔化: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熔点。

②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③晶体熔化的特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3)非晶体的熔化:①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没有一定的温度,温度会一直升高。

(带答案)初二物理物态变化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

(带答案)初二物理物态变化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

(带答案)初二物理物态变化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单选题1、下列物体中属于晶体的是()A.橡胶B.沥青C.冰块D.石蜡2、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快的是()A.给盛有水的杯子盖好杯盖B.用电热吹风机吹湿头发C.把蔬菜放入塑料袋内保存D.把水果放入冰箱冷藏室内保存3、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成是因为钨的沸点高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是汽化现象C.水在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D.深秋的早晨,地面上经常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液化现象4、如图所示是粤北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A.雪的形成过程中放出热量B.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雨夹雪时气温一定是0℃以下D.当天夜里的温度最高可达5℃5、如图所示是粤北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A.雪的形成过程中放出热量B.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雨夹雪时气温一定是0℃以下D.当天夜里的温度最高可达5℃6、在“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和“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两个活动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A.都是为了受热均匀B.都是为了控制温度C.前者是为了受热均匀,后者是为了控制温度D.前者是为了控制温度,后者是为了受热均匀7、下图中,正确描述巴中铁路铁轨的铸造过程中凝固阶段温度变化的是()A.B.C.D.8、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15℃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9、“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

下列对诗句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B.“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C.“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10、在烧瓶中注入刚刚沸腾的水,塞紧瓶塞,将烧瓶倒置,再用冷水浇烧瓶的底部,可以看到水又重新沸腾起来。

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梳理与训练—物态变化(含解析)

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梳理与训练—物态变化(含解析)

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梳理与训练—物态变化(含解析)知识点1:温度与温度计1.温度(1)概念:表示物体_________的物理量叫做温度;(2)常用单位:摄氏度(℃)在标准大气压下___________的温度为0℃,_________的温度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1等份就是℃。

(3)读数:4℃读作__________,-4℃读作__________或___________;(4)估测:人的正常体温是37℃;2.温度计(1)原理:液体的_____________;(2)使用方法①使用前:观察温度计的_______和________,认清温度计的__________;②使用时:a.放——温度计的玻璃泡要_________被测液体中,不能接触;b.看——不能在温度计的玻璃泡离开_________时读数,且要等示数______后再读数,视线应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________;【提示】体温计与温度计使用不同之处:(1)______离开人体读数.(2)使用前应用力将细管中水银柱______回玻璃泡.知识点2:熔化和凝固1.2.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熔化和凝固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提示】(1)图像中若有一段线段与“时间轴”平行,则该物体是晶体,否则是非晶体;(2)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_________.知识点3:汽化与液化1.汽化和液化2.蒸发和沸腾【提示】“白雾”“白气”,都是小水滴,它们是液化形成的.知识点4:升华与凝华【提示】物态变化与热量的关系图:【答案】知识点11.冷热程度冰水混合物沸水4摄氏度负4摄氏度零下4摄氏度2.热胀冷缩零刻线量程分度值全部浸入容器壁和容器底被测液体稳定相平可以甩知识点22.有没有吸热放热相同知识点31.液态吸蒸发沸腾液态放加压降温温度计秒表防止热量的散失下上小升高大水蒸气不变沸点吸热高低2.表面内部表面缓慢剧烈温度表面积空气流速气压不变汽化吸知识点4固态气态吸气态固态放考点一温度和温度计【典例1】(2023·呼和浩特·中考真题)笑笑同学在做“探究水在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当水温超过80℃时每隔2min记录一次温度,如下表所示:时间/min0246810水的温度/℃808692989898(1)水沸腾前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该时刻温度是℃;(2)水在持续沸腾过程中(选填“质量”或“温度”或“内能”)保持不变;(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乙的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带答案)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经典大题例题

(带答案)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经典大题例题

(带答案)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经典大题例题单选题1、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分析正确的是()A.撒盐可以促使雪熔化,说明盐可以提高雪的熔点B.严冬,窗户上的“冰花”结在玻璃的外侧C.热水瓶口的“白汽”是瓶外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液化石油气是常温下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液化后储存在钢罐中的2、“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该过程需吸热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该过程需吸热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需放热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该过程需吸热3、下图中,正确描述巴中铁路铁轨的铸造过程中凝固阶段温度变化的是()A.B.C.D.4、“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对于摩托车驾驶人来说,头盔就是“救命盔”。

天气变冷后,妈妈骑电动时头盔面罩会起雾变模糊影响视线如图,于是小丽查阅资料将洗洁精涂抹到头盔面罩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关于面罩起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妈妈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汽化形成的B.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C.空气中的水蒸发形成的D.水雾的形成需要放热5、下面四个有关生活实例的分析正确的是()A.北方寒冷的冬季玻璃窗上会产生冰花,是凝固现象B.晾晒在太阳光下的湿衣服不久会变干,是沸腾现象C.炒菜前滴入热锅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是升华现象D.医务工作者戴的护目镜内侧产生水珠,是液化现象6、下面四个有关生活实例的分析正确的是()A.北方寒冷的冬季玻璃窗上会产生冰花,是凝固现象B.晾晒在太阳光下的湿衣服不久会变干,是沸腾现象C.炒菜前滴入热锅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是升华现象D.医务工作者戴的护目镜内侧产生水珠,是液化现象7、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 m/sB.人讲话时声音的响度约为200dB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50℃D.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1cm8、下列现象叙述正确的是()A.汽车夏天开冷气,冬天开暖气,夏天车窗玻璃外侧起雾,冬天内侧起雾B.小明从电冰箱的冷冻室拿出一块雪糕,—会儿,小明发现包装袋上有—些小冰晶,这是凝固现象C.加油站要求“熄火加油”,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发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升华D.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9、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板上小水滴不见了,是发生了液化现象B.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C.干冰能够降温是由于干冰升华吸热D.正在熔化的蜡,吸收热量,温度不变10、“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带答案)初二物理物态变化重点归纳笔记

(带答案)初二物理物态变化重点归纳笔记

(带答案)初二物理物态变化重点归纳笔记单选题1、冷链储运中常用一种装有制冷装置的冷藏车,用于运输冷冻食品和疫苗药品等,制冷装置通过液态制冷剂汽化将车的“热”搬运到外面,实现制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冷藏车厢体应选用导热性好的材料做成B.液态制冷剂在车厢内汽化吸热C.车厢内物品表面会有一层白霜,是凝固现象D.放入车厢内的水在凝固过程中吸热2、关于“观察水蒸气液化”的实验.下列几个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烧瓶内水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水的沸腾B.金属盘中放冰块可使液化现象更明显C.瓶口上方的“白气”是大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根据金属盘温度升高这一现象不能得出气体液化会放热的结论3、在“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和“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两个活动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A.都是为了受热均匀B.都是为了控制温度C.前者是为了受热均匀,后者是为了控制温度D.前者是为了控制温度,后者是为了受热均匀4、关于“观察水蒸气液化”的实验.下列几个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烧瓶内水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水的沸腾B.金属盘中放冰块可使液化现象更明显C.瓶口上方的“白气”是大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根据金属盘温度升高这一现象不能得出气体液化会放热的结论5、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段表示熔化过程,其特点是吸热温度不变B.在第6min时该物质已全部熔化C.该曲线可能是松香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D.该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不同6、以下描述中“变多”、“变少”的过程,吸热的是()① 金属盘下水滴变多②烧杯中冰变少③推动活塞液态乙醚变多④碘锤中碘颗粒变少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关于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的铁管比0℃的木头更冷B.体温计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C.温度计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D.为方便读数,需要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拿出来与视线相平8、水是生命之源,其存在的方式与状态随环境和气候经常发生变化,且循环往复,以下关于水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解释正确的是()A.阳光普照海洋,海水吸热升华形成水蒸气B.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接触,液化形成小水滴悬浮在高空形成云C.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凝华形成小冰珠,最后可能形成冰雹降落地面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以雪花形式落回地面9、在炎热夏季无风的环境中,剥出冰棒后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会冒“白气”。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专题3物态变化(知识梳理专题过关人教版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专题3物态变化(知识梳理专题过关人教版解析版)

专题03 物态变化考点1 温度和温度计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2、摄氏温度:(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3.温度计(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2)温度计的使用:(测量液体温度)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温度计;(1)测量范围:35℃~42℃;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2)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考点2 物态变化1.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2. 熔化和凝固(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熔化和凝固是互为可逆过程;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3)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例如冰、海波、各种金属);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例如蜡、松香、玻璃、沥青)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4)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5)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3.汽化和液化(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2)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3)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

2022年中考物理复习-第3章 物态变化【有答案】

2022年中考物理复习-第3章 物态变化【有答案】

中考一轮复习知识点梳理与针对性分层训练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1、温度】一、温度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1)温度的物理量符号是 t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单位的符号是℃ 。

(2)摄氏温度的规定:摄氏度是这样规定的:在 1个标准大气压下,将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 ℃,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 ℃。

(3)注意:“摄氏度”是摄氏温度的单位,“摄氏度”三个字是一个整体,不可省略读成度,也不可分开读,例如37 ℃不可读成37度,也不可读成摄氏37度。

(4)温度的国际单位制: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物理量的符号是 K ,温度的国际单位制又叫做热力学温度,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是T=t+273 ℃。

二、温度计1.温度计(1)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温度计的标度方法: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 ℃,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在0 ℃和100 ℃之间,平均分成100等分,每等分代表1 ℃。

2.温度计的使用(1)一看一清”: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分度值。

(2)“三要”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底;②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体温计用来测量人体温度,能离开人体读数。

(1)体温计的量程:35 ℃--42 ℃,与人体体温变化范围相同,分度值为0.1 ℃。

(2)体温计的构造原理: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很细的细弯管,当玻璃泡接触人体时,里面的水银受热膨胀挤过细弯管到达直管中,待稳定后离开人体时,水银遇冷收缩,在细弯管处断开,直管中水银不能回流,所以离开人体后的体温计示数仍代表人体温度。

(3)体温计的使用方法:体温计使用前要用力将水银甩回到玻璃泡内,确保每次测量结果能准确地反映当时的温度而不是原来的温度。

【经典例题考查】1.在本次疫情中,体温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估计值最接近实际的是()A.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60℃B.中学生百米赛跑的速度是10m/sC.吃饭用的筷子长度约为2.2dm D.我国国歌演奏的时间是4分06秒2.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将湿手伸到干手器下方吹B.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C.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盒D.用地膜覆盖农田3.冻豆腐内部有许多小孔,做菜时这些小孔饱含汤和佐料因而味道鲜美这些小孔的成因是()A.豆腐自身冻缩而成B.外界的冰雪扎进豆腐里而成C.豆腐里的水先凝固成冰,再熔化成水形成的D.豆腐自身膨胀而成4.夏天妈妈从冰箱冷冻室取出一块牛排,刚取出时牛排表面①冒着“白气”,放在空气中解冻一会儿,塑料包装表面出现②密密的小水珠,等到牛排③变软之后,妈妈就知道牛排解冻好了。

上面描述的三个现象中,物态变化相同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5.科学家研制出一种纯度极高的碳化硅晶体,该晶体制成的半导体将大大提高电子设备的效率。

下图是该晶体的熔化图像,a、b、c、d四点中,表示该晶体正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的是()A.a B.b C.c D.d6.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两次实验时大气压都低于标准大气压B.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之比是4:5C.实验中烧杯上的盖子留个小孔是为了使烧杯内外气压平衡D.两次实验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7.下列措施中使蒸发减慢的是()A.用扫帚把洒在地上的水向周围散开B.把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处C.用塑料袋包装蔬菜并放入冰箱冷藏室内D.夏天,人们使用电风扇吹风8.下列关于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9.由于疫情的影响,寒假期间出行的人们优先选择自驾出行,小明发现车载空调温度设置过高,前挡风玻璃容易出现水雾,打开除雾开关对着前挡风玻璃不断吹热风,不一会儿水雾消失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雾出现在前挡风玻璃的内侧B.水雾消失了是发生了液化现象C.对玻璃吹热风,只用了升高液体的温度方法来加快蒸发D.空调制冷时通过压缩体积的方式使制冷剂汽化10.如图所示,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操作中,正确的是()A.B.C.D.11.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温度知识点及课后测试含答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温度知识点及课后测试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温度知识点及课后测试(含答案)知识点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2、温度计工作原理:是利用了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1)单位符号:摄氏度用符号℃来表示。

(2)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规定为100度;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摄氏度;(3)读法:-6℃读作负6摄氏度或零下6摄氏度。

4、温度计的使用【重点】(1)使用温度计之前应: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最小刻度。

(2)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5、温度计的分类(1)实验室用的温度计量程:-10℃~110℃,分度值:1℃(2)体温计量程:35℃~42℃,分度值:0.1℃,特殊结构:细管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7.8℃ ,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7.8℃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B .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C .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D .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2、两支内径粗细不同,下端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示数分别是()A .上升高度一样,示数相等B .内径细的升得高,示数亦大C .内径粗的升得低,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D .内径粗的升得低,示数也小3、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合理的是()A .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B .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C .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D .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温度约为 -5℃4、某地区一月份的平均气温是“ -5℃ ”,读做()A .零下 5 度B .摄氏负 5 度C .零下 5 摄氏度D .摄氏零下 5 度5、 0 的水和 0 的冰,两者温度是()A . 0 的冰温度低一些B . 0 的水温度低一些C .两者温度相同D .两者状态不同,无法比较6、如图所示,关于温度计的使用错误的是()A .测液体温度时,温度计要紧靠烧杯侧壁B .温度计读数时,视线应该沿乙的方向C .体温计使用之前应该稍用力向下甩几下D .温度计的示数约为38.5℃7、一个标准大气压下,一刻度均匀的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10℃ ;用它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是90℃ 。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单选题1、某体温计示数为38℃,若护士仅消毒后就直接用它去测量37℃和38.5℃的病人的体温,则该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是()A.37℃、38.5℃B.38℃、38.5o CC.37℃、38℃D.37℃、37℃答案:B体温计的缩口使水银不可能自动回到液泡中,因此只能升高,不会自动下降。

所以使用前要甩动几下,使水银回到35℃以下。

不甩直接,用这支体温计测37℃的病人时,其示数仍为38℃,用它测38.5℃的病人时,则可以升温到38.5℃,故ACD不符合题意;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2、为确保2022年北京冬奥会顺利举行,需要进行人工造雪。

造雪机在工作时,不断将水吸入,并持续从前方喷出“白雾”,在“白雾”下方沉积成一层“白雪”,如图所示。

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发生的最主要物态变化是()A.凝华B.凝固C.升华D.液化答案:B造雪机在工作时,将液态的水以小水滴的形式喷出形成“白雾”,这些小水滴由液态的“白雾”变成固态“白雪”的过程叫凝固,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3、疫情期间,如图所示的体温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关于该体温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每次使用后必须用沸水消毒B.读数时不能离开人体C.分度值是 1℃D.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答案:DA.因为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超过了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所以体温计不能用沸水消毒,故A错误;B.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有很细的缩口),它是能离开人体读数,故B错误;C.体温计分度值可以从35~36℃之间有10个小格得出,每个小格为0.1℃,分度值为0.1℃,故C错误;D.体温计的工作原理是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故D正确。

故选D。

4、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①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②盛夏,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会“冒汗”③金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④初冬,清晨草地上出现霜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答案:C①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是冰雪熔化过程,需要吸热;②盛夏,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会“冒汗”,是水蒸气在鸡蛋表面液化为小水滴,液化需要放热;③金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是雾发生汽化现象,汽化需要吸热;④初冬,清晨草地上出现霜,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凝华过程需要放热。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汇总(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汇总(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汇总单选题1、物质存在的状态不仅与物质所处的温度有关,还与其所处的压强有关,如图是碘物质的状态与压强、温度的关系图像。

OA、OB、OC分别是三种状态的临界曲线,O点称为三相点。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t>114 ℃时,碘物质一定处于气态B.当t<114 ℃时,碘物质可能处于液态C.1个标准大气压(101.3kPa)下,将室温(25 ℃)下碘物质缓慢热到100℃时,碘先熔化再汽化D.1个标准大气压(101.3kPa)下,将100 ℃的碘蒸气冷却至室温(25 ℃),碘蒸气凝华并对外放热答案:DA.当t>114 ℃时,碘物质可能是固态、液态或气态,故A错误;B.由图像可知,碘物质可能处于液体碘的最低温度为114 ℃,当t<114 ℃时,碘物质可能处于固态或者气态,故B错误;C.1个标准大气压(101.3kPa)下,将室温(25 ℃)下碘物质缓慢热到100℃时,碘不会出现液态,而是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即升华,故C错误;D.1个标准大气压(101.3kPa)下,将100 ℃的碘蒸气冷却至室温(25 ℃)时,点碘不会出现液体,而是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即凝华,凝华需要放热,故D正确。

故选D。

2、如图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t时=4min时,水开始沸腾B.在t时=6min后停止加热,水温仍会保持100℃C.在实验中,水的沸点是100℃D.实验时,气压值低于1标准大气压答案:DA.水沸腾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从图像中可以看出,在第3min时开始吸热温度不再变化,所以第3min 开始水沸腾,故A错误;B.在第3min和第6min之间,水保持沸腾状态,水不断吸收热量,由图像可知,温度没有达到100℃,在t 时=6min后停止加热,水的温度将降低,水温不会保持100℃不变。

故B错误;C.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不变的温度即为沸点,从图像中可以看出,温度没有达到100℃,所以水的沸点不是100℃,故C错误;D.由图像中的数据知,水的沸点低于100℃,根据气压与沸点的关系:气压越低,沸点越低可知,实验时的气压值低于1标准大气压,故D正确。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考点总结(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考点总结(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考点总结单选题1、在烧瓶中注入刚刚沸腾的水,塞紧瓶塞,将烧瓶倒置,再用冷水浇烧瓶的底部,可以看到水又重新沸腾起来。

该实验现象说明了()A.沸腾过程需要吸热B.沸腾过程需要放热C.水的沸点与环境温度有关D.水的沸点与水面上方气压有关答案:D在烧瓶中注入刚沸腾的水,塞紧瓶塞,将烧瓶倒置,再用冷水浇时,烧瓶中的水蒸气受冷液化,瓶内气压降低,水的沸点降低,所以会看到水又重新沸腾,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下表为几种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将氮和氧放在﹣200℃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慢慢提高环境的温度,氮气会比氧气更快分离出来C.在标准大气压下,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D.将液态氮置于25℃的环境中,液态氮会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答案:BA.氮的熔点是﹣210℃,沸点是﹣196℃,﹣190℃高于氮的沸点,所以是气体,故A错误;B.氮的沸点是﹣196℃,氧的沸点是是﹣183℃,随着升温,氮会先沸腾,变成气体分离出来,剩下液态的氧,故B正确;C.酒精的沸点是78℃,水的沸点是100℃,高于酒精的沸点,水在沸腾时,酒精会变成气体,所以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故C错误;D.液态氮置于25℃的环境中,液态氮会不断吸热,并沸腾,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3、一种合金魔术道具,久握在34℃的手中不熔化,放在60℃的水中会熔化,则该合金的熔点可能是()A.16°CB.30°CC.47°CD.70°C答案:C一种合金魔术道具,久提在34℃的手中不熔化,放在60℃的水中会熔化,则该合金的熔点可能是大于34℃小于60℃,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图甲是观察物质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应按ABC 的先后顺序进行安装B.实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状态,并记录温度和加热时间C.由图乙可知,该物质的熔点为90℃D.该物质属于非晶体答案:BA.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应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来组装,即按照CBA的先后顺序进行安装,故A错误;B.实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状态,同时并记录物质的温度和加热时间,符合实验步骤,故B正确;C.由图乙可知,该物质固定不变的温度为为80℃,即物质的熔点为80℃,故C错误;D.该物质有固定的熔点,属于晶体,故D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