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典型例题解析
【物理】必备物理物态变化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物理】必备物理物态变化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初中物理物态变化1.央视新闻“大数据”播报让我们看到了数据的价值.下列估测数据符合生活实际的是()A. 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600g B.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20m/sC. 人体正常温度为40℃D. 人的平均密度约为1.0×103kg/m3【答案】 D【解析】【解答】A、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60kg,A不符合题意;B、人正常步行速度1m/s,B不符合题意;C、人体的正常温度为37℃,C不符合题意;D、人的平均密度与水相差不大,约为1.0×103kg/m3, 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数据的了解和掌握.2.下列估测符合事实的是()A. 家用电视机的电功率约为10WB. 人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为5km/hC. 人感觉比较舒适的温度是37℃D. 成年人的体积约为0.06m3。
【答案】 D【解析】【解答】A、家用电视机的电功率约为130W,10W不符合实际;B、人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为5m/s=18km/h,5km/h不符合实际;C、人感觉比较舒适的温度是25℃,37℃不符合实际;D、成年人的体积约为0.06m3,符合实际;故选D.【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及对生活常识的了解,逐一分析各选项并作出判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需要凭借生活经验、需要简单的计算;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3.干旱的沙漠中,甲壳虫掌握了一种独特的获取水的方法.日落以后的几个小时, 甲壳虫的体温降低到周围的气温以下,它们将头插进沙里,然后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如图所示),当水珠越聚越多时,这些水珠就会沿着弓形背滚落入甲壳虫的嘴中.水珠的形成属于下列物态变化中的哪一种?()A. 熔化B. 液化C. 汽化D. 凝华【答案】B【解析】【解答】由题知甲壳虫的体温降低到周围的气温以下,它们将头插进沙里,然后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液滴,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水珠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液化是指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水珠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分析.4.下列估测符合生活实际的是()A. 两个鸡蛋重约1NB. 人感觉舒适的温度是40℃C. 人脉搏ls跳动约70次D. 教室的高度约为1.5m【答案】 A【解析】【解答】A、两个鸡蛋重约1N,A符合题意;B、人感觉舒适的温度是23~27℃,B不合题意;C、人脉搏1min跳动约70次,而不是1s,C不合题意;D、教室的高度约为3m,D不合题意 .【分析】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和对力、时间、温度、长度单位的认识分析解答本题 .5.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在水循环中,不断地在大气和地表之间运动,如图表示水循环的一部分,图中标着X、Y和Z的地方表示水循环中的三个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X阶段是蒸发,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B. X阶段是蒸腾,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C. X阶段是凝结,Y阶段是蒸发,Z阶段是凝固D. X阶段是降水,Y阶段是蒸腾,Z阶段是凝结【答案】 A【解析】【解答】在太阳的照射下,水升温会发生汽化现象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时遇冷会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珠,小水珠在飘动过程形成大的水滴变成雨下落到地面;即图中x为蒸发过程,y为凝结过程,z为降水过程.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的进行着物态之间的变化.6.即将告别母校的你,认为校园生活中的物理量最符合实际的是()A. 运动会比赛中100m冠军的成绩约为8sB. 通过教室电脑的电流大约为1AC. 教室门高约为300cmD. 上课时教室内的温度一般在45℃左右【答案】 B【解析】【解答】A.百米赛跑的最短时间不少于10s,A不符合题意;B.电脑的电功率200W,电流接近1A,B符合题意;C.教室的门高约2m=200cm,C不符合题意;D.夏季的最高温度不到40℃,所以一般情况下更不到45℃,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生活中常见的时间、温度、长度等常见数据解答。
中考物理 物态变化(真题训练)解析版)
专题03 物态变化一、选择题1.(2022·上海·统考中考真题)人体的正常体温为()A.0℃B.20℃C.37℃D.45℃【答案】C【详解】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7℃,若高于37.3℃,则视为发烧,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2.(2023·西藏·统考中考真题)自然界中的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转化情况如图所示。
根据图中知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霜的形成是熔化现象B.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C.雪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雾的形成是凝华现象【答案】B【详解】A.霜是固态的小冰晶,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故A错误;B.露是液态的小水滴集合而成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正确;C.雪是固态的小冰晶,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故C错误;D.雾是液态的小水滴,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3.(2023·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卫星发射时,火箭点火升空刹那间,可看到发射平台升腾起大量白雾,这是喷水系统前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仅液化B.仅汽化C.先液化后汽化D.先汽化后液化【答案】D【详解】水池中的水先吸热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冷放热成水珠,产生白气,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4.(2023·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水的物态变化使自然界有了雨、露、雾、霜、雪等千姿百态的奇观。
关于图中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小草上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B.图乙中,树叶上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图丙中,河面上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图丁中,群山间雾的形成是升华现象【答案】A【详解】A.小草上露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正确;B.树叶上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故B错误;C.河面上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C错误;D.群山间雾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
初中必备物理物态变化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初中必备物理物态变化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一、初中物理物态变化1.下列关于图象的表述,正确的是()A. 如图,表示在晶体熔化成液体过程中,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B. 如图,表示在液体凝固成晶体过程中,温度与放热时间的关系C. 如图,表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D. 如图,表示匀速直线运动路程与时间的关系【答案】 A【解析】【解答】解:A、在晶体熔化的过程中,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图象中温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且有一段时间内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晶体熔化的特点,是晶体熔化的图象,A符合题意;B、在液体凝固成晶体的过程中,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图象中温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应有一段时间内温度保持不变,但图象中一直呈下降趋势,这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B不符合题意;C、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图象应为倾斜的直线,C不符合题意;D、由图象知,随着时间的增加,路程不变,说明物体保持静止状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分析】分析图象问题时,首先要明确横轴和纵轴代表的物理量,然后分析图象变化规律,从图象中正确、迅速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然后根据对有关物理规律的掌握,判断图象能否正确反映物理规律.2.小闵取过一支示数为39.5℃的体温计,直接用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体温正常,则测量出来的温度为()A.37.0℃B.39.5℃C.42℃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答案】B【解析】【解答】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9.5℃,直接用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自己的体温高于39.5℃,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自己的体温不高于39.5℃,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9.5℃,人的正常体温是37.0℃,所以测量的结果是39.5℃,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体温计中水银柱不会自己回流,使用时必须甩几下.3.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在水循环中,不断地在大气和地表之间运动,如图表示水循环的一部分,图中标着X、Y和Z的地方表示水循环中的三个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X阶段是蒸发,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B. X阶段是蒸腾,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C. X阶段是凝结,Y阶段是蒸发,Z阶段是凝固D. X阶段是降水,Y阶段是蒸腾,Z阶段是凝结【答案】 A【解析】【解答】在太阳的照射下,水升温会发生汽化现象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时遇冷会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珠,小水珠在飘动过程形成大的水滴变成雨下落到地面;即图中x为蒸发过程,y为凝结过程,z为降水过程.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的进行着物态之间的变化.4.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 冬天湖面结冰B. 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C. 白炽灯用久了灯丝会变细D. 冰箱冷冻室里的“白霜”【答案】 B【解析】【解答】冬天湖面结冰,水由液态变成了固态,发生了凝固现象,A不符合题意;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壶嘴里冒出来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周围温度较低的空气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B符合题意;白炽灯用久了灯丝会变细,钨丝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发生了升华现象,C不符合题意;冰箱冷冻室里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的方式有遇冷或压缩体积.5.在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 你考试正在使用的新2B铅笔的长度约为30cmB. 你正在考试的考场内气温约为36.5℃C. 你走进考场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约为100PaD. 你所在考场的日光灯正常工作时通过的电流约为200mA【答案】D【解析】【解答】解:A、新2B铅笔的长度约20cm,不会达到30cm,故A不符合实际;B、考试的考场内气温约为30℃,故B不符合实际;C、中学生的重力为G=500N,单脚的受力面积为0.02m2,故走进考场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约为p= = = =2.5×104Pa,故C不符合实际;D、考场的日光灯的额定电压为40W,正常工作时通过的电流约为:I= =≈0.2A=200mA,故D符合实际.故选D.【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6.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的良好习惯,物理老师倡导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是他们交流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估测数据中符合实际的是()A. 25 寸彩电的功率约 25WB. 正常人的步行速度约 4 km/hC. 洗澡水的温度约60℃D.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凸透镜的焦距约50cm【答案】B【解析】【解答】解:A、25寸彩电的功率在100W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1.3m/s,4km/h=4× m/s≈1.1m/s,故B符合实际;C、洗澡水的温度稍高于人的正常体温37℃,而60℃水的温度太高了,故C不符合实际;D、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选用的是薄透镜,焦距为5cm或10cm,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B.【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及对生活常识的了解,逐一分析各选项并作出判断.7.如图所示的测量结果记录正确的是()A. 物体长度为1.45cmB. 物体质量为6.6gC. 温度计示数为16℃D. 电流表示数为0.32A【答案】 A【解析】【解答】A.物体长度为 1.45cm,正确,长度的测量的结果记录包括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三部分。
(物理)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很有用)及练习题含解析
(物理)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很有用)及练习题含解析一、初中物理物态变化1.下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A. 冰雪遇暖消融B. 水烧开时冒出“白气”C. 草叶上形成“白霜”D. 用干手器将手烘干【答案】 B【解析】【解答】A.冰雪的消融是熔化现象,A不符合题意;B.水烧开时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符合题意;C.草叶上的“白霜”是水蒸气形成的固体,C不符合题意;D.干手器烘干时,加快了汽化过程,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分析】液化是水蒸气变化为液体的过程。
2.生活中经常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 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cmB. 人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约为1m/sC. 人沐浴时水的温度约为60℃D. 电视机正常工作的电功率约为1000W 【答案】A【解析】【解答】A.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cm,A符合题意;B.人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约为1m/s,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约为5m/s,B不符合题意;C、人沐浴时水的温度比人的体温稍高即可,一般在40℃左右,C不符合题意;D.电视机正常工作的电功率约为100W~200W,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估测题目,注意掌握常见的物理量,例如长度、速度、温度、电功率、质量等等,并要善于观察和积累.3.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的良好习惯,物理老师倡导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是他们交流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估测数据中符合实际的是()A. 25 寸彩电的功率约 25WB. 正常人的步行速度约 4 km/hC. 洗澡水的温度约60℃D.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凸透镜的焦距约50cm【答案】B【解析】【解答】解:A、25寸彩电的功率在100W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1.3m/s,4km/h=4× m/s≈1.1m/s,故B符合实际;C、洗澡水的温度稍高于人的正常体温37℃,而60℃水的温度太高了,故C不符合实际;D、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选用的是薄透镜,焦距为5cm或10cm,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B.【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及对生活常识的了解,逐一分析各选项并作出判断.4.如图所示的测量结果记录正确的是()A. 物体长度为1.45cmB. 物体质量为6.6gC. 温度计示数为16℃D. 电流表示数为0.32A【答案】 A【解析】【解答】A.物体长度为 1.45cm,正确,长度的测量的结果记录包括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三部分。
专题02 物态变化(解析版)
二、物态变化2020年题组1.(2020鄂州)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湿衣服晾干B.冰棒周围冒白气C.冰雪消融D.用久的灯泡内壁发黑【答案】B【解析】A.湿衣服晾干是水汽化成了水蒸气,故A错误;B.冰棒周围冒白气是冰棒周围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故B正确;C.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故C错误;D.灯泡内壁发黑是灯的钨丝先升华再凝华造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2.(2020黄冈)下列现象由液化产生的是A.吉林雾淞B.草上露珠C.浓雾消散D.冰雪融化【答案】B【解析】A.雾淞是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草叶上有露珠,是水蒸气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故B符合题意;C.浓雾消散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冰雪融化冰由固态变成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020武汉)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并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线①。
现将烧杯中的水冷却至室温,倒掉约三分之一的水,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重做上述实验并绘制了图线,此图线是()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D【解析】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说明气压、液体都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不变,当水的质量减小时,由Q吸=cm△t 可知,水升温较快,水达到沸点的时间缩短,故图线④符合题意。
4.(2020宜昌)如图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霜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B.水蒸气形成白霜时吸收了热量C.冰中加盐提高了冰的熔点D.如果不加盐,则罐底出现小水珠而不是白霜【答案】D【解析】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盐会让冰的熔点降低,所以会有大量的冰融化成水,冰融化成水是一个吸热反应,因此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温度也会变低,会让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凝华成为固态的霜,同时放出热量;如果不加盐,则罐底附近的空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
九年级第一章物态变化典型例题(含解析)
●典型例题解析(第二章物态变化)例1 有一支不准确的温度计(刻度均匀),将它插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稳定时为5 ℃;将它插入沸水中(1标准大气压下),示数稳定时为95 ℃.若将它插入某温水中,示数稳定时为32 ℃,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_______ ℃.思路导航:如图2—14所示,这支温度计的5 ℃刻度线,即它的零刻度线以上第5条刻线,实际表示的是0 ℃;它的95 ℃刻线,即它的零刻线以上第95条刻线,实际表示的是100 ℃.可见,它的90格代表了0~100 ℃,每格代表的温度值为:91090100=格℃ ℃/格. (这是解题的关键)它的32 ℃刻线在实际0 ℃以上第27条刻线,这之间有27格,求出这27格实际代表的温度就是温水的温度: t= 910 ℃/格⨯27格=30℃ 所以,该题的答案是30 ℃.例 2 假如我们要生产这样三种温度计:实验室用的,能测出铅、锡熔点的温度计,便宜的测室温用的寒暑表,便宜的能测开水温度的温度计.假如我们手边可以利用的液体有:比较昂贵的水银、很便宜的甲苯和酒精.那么,制造每种温度计应该用哪种液体呢?说明理由.思路导航: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温度计在使用时液泡中的物质必须处在液态,这就要求被测物的温度应该在温度计液泡中液体的熔点和沸点之间.铅、锡的熔点分别为327 ℃与232 ℃,固态水银的熔点为-38.8 ℃,沸点为357 ℃,要用水银做测铅、锡熔点的温度计,寒暑表的温度范围为-30 ℃~50 ℃,固态酒精的熔点为-117 ℃,酒精的沸点为78 ℃,所以可用酒精温度计做寒暑表.甲苯的沸点为110 ℃,固态甲苯的熔点为-102 ℃,水的沸点为100 ℃,测开水的温度可用甲苯制作的温度计.例3 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2—15所示.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A.也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C.一点都没熔化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 图2—15 思路导航:因冰是晶体,所以冰全部熔化之前,温度保持恒定(熔点).试管中冰的温度达到熔点后,由于试管内外温度相同,试管中的冰不能吸热.所以试管中的冰不会熔化.本题的答案为选项C.例4 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A.水的沸点低于或高于100 ℃B.把湿衣服放在温度低的地方比放在温度高的地方干得快C.-5 ℃的冰块在0 ℃的水中熔化D.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保持不变思路导航:因水的沸点随压强而改变,只有在一个标准大气压的情况下,水的沸点才是100 ℃,选项A是有可能发生的;湿衣服变干属于蒸发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体周围空气流动的快慢.若温度低的地方空气流动很快,温度高的地方空气流动很慢,就有可能是低温处的衣服干得快,选项B是有可能发生的;晶体熔化与液体沸腾时,虽然不断吸热,且温度都保持不变,选项D也是有可能发生的;当把-5 ℃的冰放在0 ℃的水中时,冰要从水中吸热,若水量足够多,冰的温度将有可能上升到其熔点0 ℃.此时,因冰与水的温度相同,故0 ℃的水就不能为冰的熔化提供所需的热量,所以冰不可能熔化,相反,在冰升温过程中,由于0 ℃的水放热而结冰,使冰块的体积增大.故选项C是不可能发生的.本题答案为选项C.例5 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16中a图线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图2—16A.aB.bC.cD.d思路导航:由于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只是延长了达到沸腾的时间,沸点既不能升高,也不能降低,而是保持不变,故正确的答案是选项C.(此题的关键是抓住液体沸腾的特点和条件进行分析)方法指导:图象法是物理学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对问题表达直观、简捷.灵活运用图象法解题能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例 6 保留水分是蔬菜和水果保鲜的一个方面,为了研究影响蔬菜和水果水分散失快慢的因素,有A、B、C三组同学各自做了研究实验,图2—17是他们所做实验的部分情景示意图(实验材料是均匀剖开的胡萝卜)图2—17观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这三组实验中,研究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组(填组别字母).(2)研究方法正确的小组是依据什么物理知识来设计实验的?思路导航:(1)AC(2)依据温度的高低、空气流动的快慢对蒸发快慢的影响设计的.方法指导:本题考查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密切联系生活实践,实际应用性强.把生活中常见、但读者不易注意的现象与物理知识联系在一起,考查了学生运用物理规律、知识解释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对生活中常见现象的观察、分析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方法.例7 下列各现象是属于哪种物态变化:(1)衣橱里的卫生球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或消失,是_______.(2)装有酒精的容器,未加盖子,过一段时间容器内的酒精会少一些,是_______.(3)冬天可以看到嘴里呼出的“白气”,是_______.(4)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会结有冰花,是_______.思路导航:(1)卫生球过一段时间变小或消失,是由于固态的卫生球变为萘的蒸气,这是固体的升华现象.(2)敞口容器中的酒精蒸发变成了气体,是液体的汽化现象.(3)冬天在室外的人呼吸时,呼出的气体遇到较冷的空气,则气体中的水蒸气遇冷突然液化,变成了小水珠,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4)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的玻璃的温度很低,当室内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时,温度突然降低,使得水蒸气直接变成了固态的小冰晶.这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例8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对0 ℃的冰持续加热到全部变成100 ℃的水蒸气,图2—18的四个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中,哪个图是正确的()图2—18思路导航:这类问题要求看清楚横纵坐标各表示什么物理量,图中线段的出发点和终止点分别在哪儿,各表示什么物理意义.(这是解题的关键)本题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温度,冰在熔解时温度保持0 ℃不变,水在100 ℃时吸热沸腾也保持温度不变.那么易知正确答案应为A.例9 海南岛夏日的天气真奇妙:每当烈日当空,导致地表温度急剧上升,人们普遍感到酷热难忍;傍晚前后,常会有一场不小的阵雨,下雨时以及雨停后的一段时间,人们感觉空气湿热;但过一阵子,特别是一阵风刮过之后,大地和空气便清凉了.人们也感到凉爽了.请根据你学过的物理知识指出其中包含的至少两种物理现象.思路导航:学习物理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本题涉及的天气现象,要求能从题中现象分析其理论,是中考能力测试的趋势,找出关键词:(这是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烈日、地表温度上升,人热,涉及知识:热传递,温度升高;下雨、雨停、湿热,涉及知识:水蒸发快,空气湿度大;风刮过、人凉爽,涉及知识:水蒸发快、温度降低.包含的物理知识有:(1)烈日当空,地表温度急剧上升——热传递使大地内能增大,温度升高.人体内汗液难蒸发,人感到酷热.(2)下了阵雨,雨停后,傍晚——下雨时,雨水与大地之间发生热传递,使大地温度降低,雨水温度升高,加快了水的蒸发,热传递使空气温度升高,同时空气中湿度大,影响人体汗液蒸发,人们感到湿热.(3)一阵风刮过后——刮风加快水蒸发,蒸发吸热,温度降低.刮风使空气的湿度减小,空气的内能减小,空气温度降低,也加快了人体皮肤表面的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具有致冷的作用,人就感到凉爽.例10 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与人类及生物生存、工业生产等息息相关,对以下有关水的认识或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A.水分子可通过高倍光学显微镜观察到B.天然降水洁净、清澈,应提倡将其直接作为饮用水C.在淡水资源缺乏的海岛上,可考虑用蒸馏法从海水中提取淡水D.白天,植物吸收大量的水,主要用来满足光合作用思路导航:A.分子直径用10-10m量度.这是一个极小的长度,即使用高倍的光学显微镜也无法观察到水分子,使用先进的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水分子.B.天然降水看似洁净、清澈,其实不然.经化验可知,天然降水中含有多种微生物和杂质,不能直接做为饮用水.C.蒸馏海水能把水和盐分离,在淡水资源缺乏的海岛上,是可考虑用蒸馏法从海水中提取淡水的.D.白天在太阳的照射下,植物吸收的水会蒸发掉很大的一部分,光合作用需要的水只是极少的一部分.所以选项C正确.方法指导:这是一道物理、生物、地理等学科相互渗透的试题,以生活中常见的水做载体,将各种知识融于一体考查学生多学科基本知识、基本概念,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第07讲物态变化(解析版) - 副本
第07讲物态变化(解析版)一、单选题1.(2022秋·陕西渭南·八年级校考竞赛)装水的密闭小瓶放在大烧杯里的水中间,把烧杯放在电冰箱的冷冻室内,过一段时间取出烧杯,发现烧杯中有一大半的水结成了冰,此时小瓶中的水()A.只有表面的水结冰B.都没结冰C.都已结冰D.有一半的水结成冰【答案】B【详解】烧杯里有一半的水结成了冰是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
要让小瓶里的水结冰,小瓶里的水在达到零度后还必须能放出热量,由于小瓶外面的水也是0℃,小瓶中的水不能放热,所以不结冰,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2023·湖南衡阳·九年级湖南省衡南县第一中学校考竞赛)许多房间都有如图所示的玻璃窗。
在闷热的夏天开着空调的甲房间和寒冷的冬天开着暖气的乙房间,玻璃窗上都会出现“水雾”。
下列关于“水雾”是在玻璃窗的哪一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两房间的“水雾”都在内表面B.甲、乙两房间的“水雾”都在外表面C.甲房间的“水雾”在外表面,乙房间的“水雾”在内表面D.甲房间的“水雾”在内表面,乙房间的“水雾”在外表面【答案】C【详解】“水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的小水珠附着在玻璃上形成的。
夏天开着空调的甲房间温度低,屋外的水蒸气遇冷的玻璃液化而形成,所以在玻璃外面;寒冷的冬天开着暖气的乙房间温度高,是屋内的水蒸气遇冷的玻璃液化而形成,所以在玻璃内表面,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3.(2023春·湖南衡阳·八年级湖南省衡南县第一中学校联考竞赛)在标准大气压下,把温度为-8℃的冰块投入盛有0℃水的密闭隔热容器中,最先出现的现象是()A.冰块的温度升高且冰变多B.水的温度降低且水变多C.冰块的温度升高且冰变少D.水的温度不变且水量不变【答案】A【详解】把温度为-8℃的冰块投入盛有0℃水的密闭隔热容器中,此时冰与水之间存在温度差,水释放热量,冰吸收热量,水释放热量会凝固成冰,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为0℃,所以在水完全凝固为冰之前,水的温度不变,而冰吸收热量,冰块的温度升高,由于水的凝固,所以冰变多,水量变少,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初中必备物理物态变化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初中必备物理物态变化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初中物理物态变化1.下列物态变化中不属于放热的是()A. 春天,河流解冻B. 夏天,冰雹直下C. 秋天,雾气漫天D. 冬天,雨雪纷飞【答案】 A【解析】【解答】A.河水解冻是熔化现象,是吸热过程,A符合题意;B.冰雹是凝固现象,是放热过程,B不符合题意;C.雾的形成是液化过程,放热,C不符合题意;D.雪是凝华现象,是放热过程,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分析】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
2.飞船绕地球飞行时,如果在舱内进行下列实验,其中不能完成的是A. 用天平测矿石的质量B. 用弹簧测力计测力C. 用温度计测温度D.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答案】A【解析】【解答】A、天平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测质量依靠的是物体对托盘的压力,如果没有重力,此时它就不会对托盘有压力,故该实验不能完成;B、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因为测的是拉力不是重力,故该实验能够完成;C、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和物体失重与否没有关系,故该实验能够完成;D、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实验,和物体失重与否没有关系,所以该实验能够完成.故选A.3.干旱的沙漠中,甲壳虫掌握了一种独特的获取水的方法.日落以后的几个小时, 甲壳虫的体温降低到周围的气温以下,它们将头插进沙里,然后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如图所示),当水珠越聚越多时,这些水珠就会沿着弓形背滚落入甲壳虫的嘴中.水珠的形成属于下列物态变化中的哪一种?()A. 熔化B. 液化C. 汽化D. 凝华【答案】B【解析】【解答】由题知甲壳虫的体温降低到周围的气温以下,它们将头插进沙里,然后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液滴,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水珠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液化是指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水珠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分析.4.下列估测符合生活实际的是()A. 两个鸡蛋重约1NB. 人感觉舒适的温度是40℃C. 人脉搏ls跳动约70次D. 教室的高度约为1.5m【答案】 A【解析】【解答】A、两个鸡蛋重约1N,A符合题意;B、人感觉舒适的温度是23~27℃,B不合题意;C、人脉搏1min跳动约70次,而不是1s,C不合题意;D、教室的高度约为3m,D不合题意 .【分析】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和对力、时间、温度、长度单位的认识分析解答本题 .5.小闵取过一支示数为39.5℃的体温计,直接用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体温正常,则测量出来的温度为()A.37.0℃B.39.5℃C.42℃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答案】B【解析】【解答】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9.5℃,直接用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自己的体温高于39.5℃,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自己的体温不高于39.5℃,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9.5℃,人的正常体温是37.0℃,所以测量的结果是39.5℃,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体温计中水银柱不会自己回流,使用时必须甩几下.6.即将告别母校的你,认为校园生活中的物理量最符合实际的是()A. 运动会比赛中100m冠军的成绩约为8sB. 通过教室电脑的电流大约为1AC. 教室门高约为300cmD. 上课时教室内的温度一般在45℃左右【答案】 B【解析】【解答】A.百米赛跑的最短时间不少于10s,A不符合题意;B.电脑的电功率200W,电流接近1A,B符合题意;C.教室的门高约2m=200cm,C不符合题意;D.夏季的最高温度不到40℃,所以一般情况下更不到45℃,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生活中常见的时间、温度、长度等常见数据解答。
专题36 物态变化(解析版)
专题36 物态变化考点透视物态变化是物理热学中常考的一个考点,难度不是很大,但学生往往容易混淆。
由于物体变化在生活中很常见,所以中考试题角度广、立意新颖,常常让学生摸不着头脑,造成失分。
另外,本章实验较多,尤其用图像处理数据、分析图像容易出错。
中考中,物态变化分值大约2 4分。
迷津点拨与点对点讲练一、物体变化辨析:物态变化定义实例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冰、雪化成水;炼钢;蜡烛的燃烧;沥青被晒化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冰的形成;冰雹的形成;铁水铸造成铁器;房檐下的冰棱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湿衣服晒干;水沸腾;酒精蒸发;雾水散去;地上的水不见了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露、雾气、雨的形成;“白气”;杯子、水管、地板“冒汗”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樟脑球不见了;冰冻的衣服变干;雪人变小了;灯丝变细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霜、雪的形成;冰花;雾凇;冰棒包装纸粘有白粉例题1 (2021辽宁锦州)周末下午烈日炎炎,小明从冰箱的冷藏室中取出一罐可乐,放在餐桌上,不一会儿这罐可乐“大汗淋漓”。
下列现象与此物态变化相同的是()A.水烧开后壶嘴附近冒“白气”B.衣箱里的樟脑球逐渐变小C.阳光下的湿衣服逐渐变干D.燃烧的蜡烛在“流泪”【答案】A。
【解析】夏天,从冰箱里取出一瓶矿泉水,一会儿瓶的外壁上出现了许多“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水烧开时,壶嘴出现了“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A正确;衣箱里的樟脑球逐渐变小,是樟脑球升华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B错误;阳光下的湿衣服逐渐变干,是水蒸发形成了水蒸汽,是汽化现象,C错误;燃烧的蜡烛在“流泪”,是蜡烛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D错误。
故选A。
【点拨】判断属于哪一种物态变化,只需要判断物质的“初态”和“末态”,然后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即可判断。
对点练:(2021内蒙古呼和浩特)水是生命之源,其存在的方式与状态随环境和气候经常发生变化,且循环往复,以下关于水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解释正确的是()A.阳光普照海洋,海水吸热升华形成水蒸气B.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接触,液化形成小水滴悬浮在高空形成云C.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凝华形成小冰珠,最后可能形成冰雹降落地面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以雪花形式落回地面【答案】B。
【物理】初中必备物理物态变化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物理】初中必备物理物态变化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初中物理物态变化1.请看下面这些物理现象:①夏天打开冰箱门,马上“跑出”一团“白汽”;②冬天窗户玻璃上结出冰花;③地面上的水慢慢消失;④结了冰的衣服在室外凉干;⑤春天来了,冰雪消融;⑥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
他们分别属于()A. 液化、凝华、汽化、升华、熔化、凝固B. 气化、凝华、汽化、升华、熔化、熔化C. 液化、凝华、汽化、升华、熔化、熔化D. 液化、凝华、升华、熔化、汽化、熔化【答案】 A【解析】【解答】解:①夏天打开冰箱门,马上“跑出”一团“白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②严冬的深夜,教室窗户玻璃上有一层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③地面上的水慢慢消失,是水汽化形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④结了冰的衣服也会干,即冰变成水蒸气,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⑤冰雪消融是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⑥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
故答案为:A。
【分析】关于物态变化的题目,关键要分析出物质原来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然后利用物物态变化的定义确定答案.2.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 中学生的体积大约是0.05m3B. 教室楼层之间的高度约为5米C. 洗澡水的温度大约为60℃D. 空调电流约1A【答案】A【解析】【解答】解:A、水的密度是1.0×103kg/m3,人体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在1.0×103kg/m3左右.中学生的质量在60kg左右,体积在V= = =0.06m3左右.故A符合实际;B、学校广场上的国旗旗杆高度在6m左右,教室楼层高度大约是此数值的一半,在3m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在40℃左右,不可能达到60℃.故C不符合实际;D、家用空调的额定功率在1100W左右,正常工作的电流在I= = =5A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A.【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3.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 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B.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C. 人感觉舒适的气温约为45℃D. 初中物理教科书的长度约26cm【答案】D【解析】【解答】解: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故A错误;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故B错误;C、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C错误;D、初中物理教科书的长度约25﹣28cm,故D正确.故选:D.【分析】做这种题目,要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要有一定的估测能力,根据生活常识去判断题目的对错.4.我国每年的3月12日为植树节,植树造林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如图所示是我市某公园植树的一个场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植树中,把土扬起来的铁锹属于省力杠杆B. 扬起来的土最终要落向地面是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C. 劳动中出汗的头顶经风一吹感觉凉爽,这是汗液蒸发吸热的缘故D. 人们能闻到附近一棵早开花的桃树的花香,这是扩散现象【答案】A【解析】【解答】解:A、铁锹在使用的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为费力杠杆,故A错误;B、土被抛出后,受重力作用,重力使土向下运动,落向地面,故B正确;C、出汗的头顶经风一吹感觉凉爽,这是因为风加快了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故C正确;D、由于分子是不停地运动着的,花香中含有的分子通过运动,向四周扩散,接触到我们的嗅觉细胞,所以我们可以闻到花香,故D正确.故选A.【分析】(1)结合生活经验,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2)地球表面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由于重力作用,抛出的物体都要落向地面.(3)加快空气流动可加快蒸发,蒸发吸热;(4)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5.下列估测符合事实的是()A. 家用电视机的电功率约为10WB. 人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为5km/hC. 人感觉比较舒适的温度是37℃D. 成年人的体积约为0.06m3。
第三章 物态变化(解析版)
专题03 物态变化1.关于温度说法正确的是()A.洗澡水的温度约50℃B.0℃的冰和0℃的水一样冷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一定是0℃D.-25℃读作零下25度【答案】B【解析】洗澡水的温度约40℃,故A错误;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0℃的冰和0℃的水温度相同,所以冰和水一样冷,故B正确;只有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才是0℃,故C错误;-25℃读作零下25摄氏度,故D错误。
故选B。
2.如图是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四种方法,其中正确的是()A.B.C.D.【答案】D【解析】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不相平,故A错误;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不相平,温度计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故B错误;温度计玻璃泡没有全部浸入液体中,故C错误;温度计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D正确。
故选D。
3.如图所示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温度计。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B.甲、乙温度计的分度值相同C.甲、乙温度计都可以脱离被测物体来读数D.甲是体温计,使用前应该用沸水消毒【答案】A【解析】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温度计,虽然温度计中所装液体不同,但都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故A正确;甲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乙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故B错误;甲是体温计,可以脱离人体来读数,乙不能,故C错误;甲是体温计,量程为35~42℃,沸水的温度在100℃左右,使用前不能用沸水消毒,故D错误。
故选A。
4.用体温计分别测甲、乙、丙三人的体温,测得甲的体温是38℃,在没有甩体温计的情况下,用酒精消毒后又用它去测乙和丙的温度,已知乙的实际体温是37℃,丙的实际体温是40℃,那么测乙、丙后温度计的读数分别是()A.38℃和40℃B.37℃和40℃C.都是38℃D.37℃和38℃【答案】A【解析】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一缩口,在离开人体后,液柱不下降,使体温计能离开人体读数。
但是体温计在使用前必须用力甩,如果用没甩的体温计测他人的体温,若被测人的体温不低于原来的人的体温,则准确,如果低于原来的人的体温,则显示原来的示数。
中考物理复习经典例题解析《物态变化》
2019届中考物理复习经典例题解析物态变化1.(2018•宿迁)图甲是“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冰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1)实验中,用烧杯中的热水加热试管中的冰,除了使冰受热缓慢外的好处是;(2)由图乙可知,冰的熔点是℃;(3)重复实验,当试管中的冰开始熔化时,立即将试管浸入到另一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发现冰不再熔化,该现象(选填“能”或“不能”)说明冰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答案】:(1)使冰受热均匀(2)0 (3)能【解析】:(1)实验中,用烧杯中的热水加热试管中的冰,这种方法叫做水浴法,好处是:使被加热物体受热均匀;(2)由图乙可知,冰的熔点是0℃;(3)当试管中的冰开始熔化时,立即将试管浸入到另一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发现冰不再熔化,原因是:正在熔化的冰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相同,都是0℃,试管中的冰不能从烧杯内的冰水混合物中吸收热量,所以不再熔化,该现象说明冰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热。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以及熔化需要具备的两个条件。
2.(2018•泰州)某小组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1)图(a)中甲、乙、丙三种读温度计的方式正确的是;(2)图(b)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3)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由此可以判断此时大气压(小于/大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为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4)小明和小红分别利用质量相等的水按图(b)装置同时进行实验,正确操作,却得出了如图(c)所示的两个不同的图线,原因可能是。
【答案】:(1)乙;(2)自下而上;(3)99℃;小;移去酒精灯;(4)酒精灯火焰大小不同。
【解析】(1)读取温度计示数时,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不能仰视或俯视,所以正确的是乙;(2)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顺序进行;(3)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由表格中数据知,水从第4min开始,水温达到99℃后吸热,温度不再升高,说明已经沸腾,沸点为99℃;如果水的沸点低于100℃是由于当地的大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造成的;撤去酒精灯后,水不能吸热,所以水停止沸腾,这说明水沸腾时要吸收热量;(4)小明和小红分别利用质量相等的水按图(b)装置同时进行实验,正确操作,却得出了如图(c)所示的两个不同的图线,原因可能是酒精灯火焰大小不同。
物理物态变化(很有用)及练习题及解析
物理物态变化(很有用)及练习题及解析一、初中物理物态变化1.下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A. 冰雪遇暖消融B. 水烧开时冒出“白气”C. 草叶上形成“白霜”D. 用干手器将手烘干【答案】 B【解析】【解答】A.冰雪的消融是熔化现象,A不符合题意;B.水烧开时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符合题意;C.草叶上的“白霜”是水蒸气形成的固体,C不符合题意;D.干手器烘干时,加快了汽化过程,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分析】液化是水蒸气变化为液体的过程。
2.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 中学生的体积大约是0.05m3B. 教室楼层之间的高度约为5米C. 洗澡水的温度大约为60℃D. 空调电流约1A【答案】A【解析】【解答】解:A、水的密度是1.0×103kg/m3,人体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在1.0×103kg/m3左右.中学生的质量在60kg左右,体积在V= = =0.06m3左右.故A符合实际;B、学校广场上的国旗旗杆高度在6m左右,教室楼层高度大约是此数值的一半,在3m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在40℃左右,不可能达到60℃.故C不符合实际;D、家用空调的额定功率在1100W左右,正常工作的电流在I= = =5A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A.【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3.我国每年的3月12日为植树节,植树造林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如图所示是我市某公园植树的一个场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植树中,把土扬起来的铁锹属于省力杠杆B. 扬起来的土最终要落向地面是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C. 劳动中出汗的头顶经风一吹感觉凉爽,这是汗液蒸发吸热的缘故D. 人们能闻到附近一棵早开花的桃树的花香,这是扩散现象【答案】A【解析】【解答】解:A、铁锹在使用的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为费力杠杆,故A错误;B、土被抛出后,受重力作用,重力使土向下运动,落向地面,故B正确;C、出汗的头顶经风一吹感觉凉爽,这是因为风加快了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故C正确;D、由于分子是不停地运动着的,花香中含有的分子通过运动,向四周扩散,接触到我们的嗅觉细胞,所以我们可以闻到花香,故D正确.故选A.【分析】(1)结合生活经验,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2)地球表面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由于重力作用,抛出的物体都要落向地面.(3)加快空气流动可加快蒸发,蒸发吸热;(4)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4.下列数据中不符合实际的是()A. 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70℃B. 普通居民楼一层的高度约为3mC. 公交车在市区行驶速度约为3km/hD. 家用电饭煲的额定功率约为800W【答案】B【解析】【解答】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人洗澡时合适的水温略高于正常体温,约为40℃,A符合实际;B、普通居民楼一层的高度约为3m,B符合实际;C、公交车在市区行驶的速度较慢,不超过30km/h.C不符合实际;D、家用电饭煲正常工作的电流在4A左右,所以额定功率在P=UI=220V×4A=880W,接近800W.D符合实际.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和对温度、长度、速度、功率单位的认识选择合适的选项 . 5.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在水循环中,不断地在大气和地表之间运动,如图表示水循环的一部分,图中标着X、Y和Z的地方表示水循环中的三个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X阶段是蒸发,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B. X阶段是蒸腾,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C. X阶段是凝结,Y阶段是蒸发,Z阶段是凝固D. X阶段是降水,Y阶段是蒸腾,Z阶段是凝结【答案】 A【解析】【解答】在太阳的照射下,水升温会发生汽化现象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时遇冷会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珠,小水珠在飘动过程形成大的水滴变成雨下落到地面;即图中x为蒸发过程,y为凝结过程,z为降水过程.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的进行着物态之间的变化.6.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 冬天湖面结冰B. 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C. 白炽灯用久了灯丝会变细D. 冰箱冷冻室里的“白霜”【答案】 B【解析】【解答】冬天湖面结冰,水由液态变成了固态,发生了凝固现象,A不符合题意;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壶嘴里冒出来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周围温度较低的空气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B符合题意;白炽灯用久了灯丝会变细,钨丝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发生了升华现象,C不符合题意;冰箱冷冻室里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的方式有遇冷或压缩体积.7.在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 你考试正在使用的新2B铅笔的长度约为30cmB. 你正在考试的考场内气温约为36.5℃C. 你走进考场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约为100PaD. 你所在考场的日光灯正常工作时通过的电流约为200mA【答案】D【解析】【解答】解:A、新2B铅笔的长度约20cm,不会达到30cm,故A不符合实际;B、考试的考场内气温约为30℃,故B不符合实际;C、中学生的重力为G=500N,单脚的受力面积为0.02m2,故走进考场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约为p= = = =2.5×104Pa,故C不符合实际;D、考场的日光灯的额定电压为40W,正常工作时通过的电流约为:I= =≈0.2A=200mA,故D符合实际.故选D.【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8.下列估测数据明显错误的是()A. 人居住环境的适宜温度约为25℃B. 一台壁挂空调的功率约为100WC. 将一本物理课本从地上捡起放到课桌上做的功大约为1.5JD. 中学生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答案】B【解析】【解答】解: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接近25℃.故A符合实际; B、一台壁挂空调的功率约为1000W,故B不符合实际;C、物理课本的重力在2N左右,课桌的高度在1m左右,小明同学将一本物理课本从地上捡起放到课桌上,此过程中他对课本所做的功大约是W=Gh=2N×1m=2J左右.故C符合实际;D、中学生的体重在500N左右,站立时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大约400cm2=0.04m2,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 = =1.25×104Pa,接近1.5×104Pa,故D符合实际.故选B.【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9.关于图中所示四幅图的分析,正确的是()A. 表示ρ甲>ρ乙B. 表示晶体熔化的图象C. 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D. 表示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答案】 A【解析】【解答】解:A、由图看出,同样体积的甲、乙两种物质,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由ρ= 可知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A符合题意;B、由图看出,液体凝固时温度不变,表示晶体液体的凝固图象,B不合题意;C、如图表示物体速度不随时间变化,路程随时间均匀变化.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但不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C不合题意;D、由p=ρgh可知,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应当是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如图表示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恰好相反,D不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A、根据密度公式,比较两种物质同体积时的质量或同质量时的体积,可以判断两种物质密度的大小;B、温度有下降的趋势的图像是凝固图像,温度有上升趋势的图像是熔化图像;C、从图中可以看出,物体运动的速度不变,即物体做匀速运动,不能确定它运动的路线是否是直线;D、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10.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A. 初春,早晨河面结有薄冰B. 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C. 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D. 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答案】 B【解析】【解答】A、初春,早晨河面结有薄冰,是由水凝固而成的,凝固放热,A不符合题意;B、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B符合题意;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是水蒸气遇冷发生的凝华现象,凝华放热,C不符合题意;D、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棍液化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热,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结冰是凝固,放热,霜是凝华现象,放热,白气是液化现象,放热,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升华现象,吸热.11.刻度尺、温度计、弹簧秤、电压表是我们实验中常用的基本测量仪器.下面四幅图表示的是一些同学对这四种仪器的操作和使用情况.其中错误的是()A. 观察被测物体的长度B. 测量水的温度C. 直接用此弹簧秤测力的大小D. 测蓄电池两极间的电压【答案】C【解析】【解答】解:A、刻度尺测量长度方法和读数方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方法和读数方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弹簧测力计使用之前,指针没有在0刻线处,直接使用是错误的,符合题意;D、电压表使用方法和量程选择、电流方向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分析】①读取测量结果时,视线要与被测物体末端所对的测量工具的刻线相垂直;②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和弹簧测力计测量电流、电压和力时,要注意测量之前指针是否在0刻线处;③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电路电流或电压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量程,并且使电流“+”进“﹣”出.12.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A. 两个鸡蛋的重约为1NB. 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35℃C. 初中生跑50m所需时间约为4sD. 一支新的中华牌2B铅笔的长度约为30cm【答案】A【解析】【解答】A、两个鸡蛋的质量m=100g=0.1kg,重约为G=mg=0.1kg×10N/kg=1N,A 符合题意;B、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7℃,B不符合题意;C、初中生跑50m所需时间约为7s,C不符合题意;D、一支新的中华牌2B铅笔的长度约为20cm,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两个鸡蛋的重力约1N,根据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参数的了解解答.13.请看下面这些物理现象:①夏天打开冰箱门,马上“跑出”一团“白汽”;②冬天窗户玻璃上结出冰花;③地面上的水慢慢消失;④结了冰的衣服在室外凉干;⑤春天来了,冰雪消融;⑥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
专题02 物态变化 (解析版)
5.(2022·山西省)夏天,刚从冰箱中拿出的雪糕周围会冒“白气”。“白气”的成因与下列谚语中加点字涉及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A.霜前冷,雪后寒B. 水缸出汗,不用挑担
C.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D.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答案】B。
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的形成过程是凝华现象;
B.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唏”露的形成过程是汽化现象;
C. “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雨的形成过程是升华现象;
D.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雪的形成过程是凝固现象
【答案】A。
【解析】A.霜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A正确;
B.露的形成过程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
A. 初春,冰雪消融——熔化B. 夏天,大雾弥漫——汽化
C. 深秋,霜打枝头——凝固D. 冬天,冰封江面——凝华
【答案】A。
【解析】A.冰雪消融是固态的冰雪变为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故A正确;
B.雾是液态的小水滴,是水蒸气遇冷变成的,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
C.霜是固态的小冰晶,是水蒸气遇冷变成的,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
【答案】D。
【解析】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8dm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成年人的质量在65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50kg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C.人体感觉舒适的气温约为23℃,故C不符合题意;
D.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一旦高于这个限定值,对人体会有危害,故D符合题意。故选D。
【解析】A.雪糕周围会冒“白气”, “白气”的本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而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与“白气”的成因不相同,故A不符合题意;
物态变化典型例题
【物态变化典型例题】例1. 请你解释一下俗语“下雪不冷,化雪冷”。
解析:下雪是一种自然现象,雪的形成是凝华过程,此过程放热,而化雪是熔化过程,此过程吸热。
正确答案:下雪时,水蒸气不断向空气放热凝华成小冰晶,因此下雪不冷,化雪时,雪从空气中吸收热量熔化成雪水,因此化雪冷。
考点分析:考查熔化和凝华的特点例2. 现在给你一杯很烫的开水和一只空杯子,你能尽快将水冷却下来吗?为什么要这样做?解析:这个问题实际上我们经常来完成:只需反复在两个杯子中倒水就可以迅速将水冷却。
将水来回倒时,扩大了水的表面积,并且使水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相对变快,这些都可以加快水蒸发速度,使蒸发带走更多热量,使水尽快凉下来。
正确答案:只要将水在两个杯子中来回倒就可以了。
水来回倒可以加快水的蒸发,使蒸发带走更多的热量,使水尽快凉下来。
考点分析:对影响蒸发的因素方面进行考查的。
例 3. 开启啤酒瓶盖瞬间伴有“嘭”的一声,瓶口有股“白烟”,对此有两种说法:(1)“白烟”是瓶内CO2液化形成的;(2)“白烟”是瓶口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你赞成哪种说法?解析:为了在喝啤酒时让其中的麦液能起泡沫,需用加压的方法把CO2气体液化而溶入其中。
CO2在常温下是以气体形态存在的,开启啤酒瓶盖时,CO2液体变成气体而喷出,因此CO2液体需吸收热。
而瓶口有的那股“白烟”是液体形成的雾状,并不是气体。
CO2液体吸收的这些热只可能是由空气提供,其中水蒸气会放出热后而液化成了小水珠,出现了“白烟”。
正确答案:赞成第二种说法。
考点分析:考查利用液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物质名称金铜钢铝钨铅铁熔点/℃1064 1083 1515 660 3410 328 1535解析:人们用电饭锅烹饭或用手接触通电较长时间的灯时,都知道它们是热的。
电灯就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热能,再转化为光能的。
而电灯丝只有用固体物质才既能保持灯丝原状,又便于运输,因此,作为发光体的灯丝就必须长时间承受高温,而不易因吸热后达到熔点熔化成液体。
专题02 物态变化(解析版)
三年(2022-2024)中考物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2 物态变化1.【物理观念·生活情境】(2024·湖南·中考真题)2024年初,几场寒流来袭,让湖南人在家门口也能看到北方常见的冰挂(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挂熔化时,需要吸热B.冰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冰是非晶体,有固定的熔点D.一定质量的水结冰时,体积变小【答案】A【解析】A.冰挂熔化时,由固态变为液态,需要吸热,故A正确;B.固态的冰是液态的水凝固形成的,故B错误;C.冰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故C错误;D.一定质量的水结冰时,密度减小,体积变大,故D错误。
故选A。
2.【科技创新·古代科技】(2024·安徽·中考真题)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里记载了铸造“万钧钟”和“鼎”的方法,先后用泥土制作“模骨”,“干燥之后以牛油、黄蜡附其上数寸”,在油蜡上刻上各种图案(如图),然后在油蜡的外面用泥土制成外壳。
干燥之后,“外施火力炙化其中油蜡”,油蜡流出形成空腔,在空腔中倒入铜液,待铜液冷却后,“钟鼎成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炙化其中油蜡”是升华过程B.“炙化其中油蜡”是液化过程C.铜液冷却成钟鼎是凝固过程D.铜液冷却成钟鼎是凝华过程【答案】C【解析】AB.“炙化其中油蜡”是固态的油蜡变成液态的蜡水,因此是熔化的过程,故AB错误;CD.铜液冷却成钟鼎是液态的铜液变成固态的铜,因此是凝固的过程,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3.【新中考·生活实践】(2024·四川泸州·中考真题)蒸馏法在酿酒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图所示为蒸馏过程中的原理图,烧瓶内装有含酒精和水的酒糟,在蒸馏的过程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在烧瓶内,酒精沸腾,瓶中的酒精升华需要吸热B.在烧瓶内,仅酒精沸腾,瓶中的水不会发生汽化C.在冷凝器处,管内酒精蒸汽遇冷液化,需要放热D.在冷凝器处,管外的冷却水吸收热量,内能不变【答案】C【解析】A.在烧瓶内,酒精沸腾,瓶中的酒精汽化吸热,故A错误;B.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吸收,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故B错误;C.在冷凝器处,管内酒精蒸汽遇冷液化放热,故C正确;D.在冷凝器处,管外的冷却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故D错误。
必备物理物态变化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必备物理物态变化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初中物理物态变化1.长期以来,呼风唤雨一直是神话中“龙王爷”的权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开始成功的干预天气,如图所示,在利用飞机播撒“干冰”(固态的CO2)人工增雨的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A. 飞机在播撒“干冰”过程中相对地面是静止的B. “干冰”播撒到空气中后会熔化吸收大量热量C. 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后会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为小冰晶D. 飞机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小于下方.所以机翼上方的压强大于机翼下方的压强【答案】 C【解析】【解答】解:A、飞机在播撒“干冰”的过程中,飞机与地面之间有位置的变化,因此飞机相对地面是运动的.故A错误;BC、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就可以迅速的变为气态,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升华要吸热;干冰升华时要从空气中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冷就会液化为小水滴或凝华为小冰晶,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熔化成小水滴,形成雨.“干冰”播撒到空气中后会升华,吸收大量热量.故B错误,C正确;D、由于机翼都做成上凸下平的形状,空气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机翼上表面的路程大,所以空气通过机翼上表面的流速大、压强小,通过下表面的流速较小、压强大,所以机翼受到一个向上的压强差使飞机获得向上的升力.故D错误.故选C.【分析】(1)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2)(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4)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2.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 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B.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C. 人感觉舒适的气温约为45℃D. 初中物理教科书的长度约26cm【答案】D【解析】【解答】解: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故A错误;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故B错误;C、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C错误;D、初中物理教科书的长度约25﹣28cm,故D正确.故选:D.【分析】做这种题目,要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要有一定的估测能力,根据生活常识去判断题目的对错.3.下列估测符合事实的是()A. 家用电视机的电功率约为10WB. 人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为5km/hC. 人感觉比较舒适的温度是37℃D. 成年人的体积约为0.06m3。
物态变化考试题型有答案解析
一、生活现象中的物态变化1.对下列现象的成因及吸、放热解释正确的是A .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熔化吸热B .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汽化吸热C .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放热D .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凝固放热2.水无常形,变化万千。
如图所示的各自然现象,在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3.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打开电冰箱能看到“白雾”的季节是夏天,看到口中呼出白气的季节是冬季。
下面所述产生这些现象的条件中,错误的是( )A .夏天潮湿,空气中含有大量水蒸汽,是产生前者的条件之一B .夏季干旱,燥热是产生前者的条件之一C .口中呼出的气体含有大量水蒸汽是产生后者的条件之一D .冬季干燥、寒冷是产生后者的条件之一4. 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2中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固体 液体 气体升华(吸热)熔化(吸热) 汽化(吸热)液化(吸热) 凝固(吸热) 凝华(吸热)5. 冬天在户外的人呼出的“白气”是( )A 、人呼出的水蒸气B 、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细小水珠。
C 、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细小水珠D 、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6. 用质地密实的薄纸做成一个纸锅,在纸锅中盛有适量的水,放在火上加热,过一会儿水沸腾了,而纸锅却不会燃烧,这主要是因为( )A 纸的着火点低于火焰的温度B 纸的散热性能很好C 水的沸点不变且低于纸的着火带点D 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7.寒冷的冬天,教室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B .“汗”出在玻璃窗的外表面C .玻璃窗上的“冰花”是室外水蒸气凝华生成的D .玻璃窗上的“汗”是室外水蒸气液化生成的8.流行歌曲《青花瓷》因其浓浓的复古中国风而颇受广大歌迷喜爱。
晓婷同学从物理角度解读歌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天青色等烟雨”,雨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B .“炊烟袅袅升起”,炊烟随风飘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 .“月色被打捞起”,水中月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D .“冉冉檀香透过窗”,闻到檀香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二、物态变化与温度的关系1.小明和小华分别用相同的灶具和锅来煮鸡蛋,两人的锅中都加入同样多且足够的水、同样多的鸡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物态变化典型例题
【例题1】温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_的物理量.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性质来测量温度的.温度计上的符号℃表示采用的是__________温度,它把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例题2】观察下图完成下列填空:
(1)名称:甲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_;
(2)用途:甲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_;
(3)所用液体:甲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_;
(4)刻度范围:甲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_;
(5)最小刻度值:甲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_.
【例题3】- 8.6℃读作_________,它比- 16.8℃高_________.
【例题4】一支体温计的示数为39.5℃,一位同学没有甩过就给体温正常的自己测量,这时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_____.
【例题5】如图所示,甲图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_,乙图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
【例题6】体温计测人体温时,离开人体后_________表示人体温度,普通温度计离开被测物体后_________表示该物体温度.
【例题7】把一支无刻度的温度计插入冰水温合物中时,水银柱长 20cm,把它插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里,水银柱长为 40cm,将它插入某液体中时,水银柱长 25cm,此液体的温度是_________℃.
【例题8】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是 37.7℃,用两支这样的体温计给两个病人测体温,如果病人的体温分别是 37.5℃和 38.4℃,则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将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
【例题9】某温度计上标有的测量范围是- 10℃~ 150℃,但将该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 4℃,放入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为 98℃,则这支温度计实际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___.
【例题10】甲、乙两支温度计,玻璃泡里装等量的水银,甲温度计的玻璃管的内径比乙粗,若两支温度计的分度值相同,则________的刻度更密一些.用它们测同一液体的温度,则_________测得更准确些。
【例题11】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_有一定的熔点,________没有一定的熔点.
【例题12】如图所示,为某晶体的凝固曲线,从A到D整个过程是________的(选填“吸热”或“放热”),在AB段物质处于_________状态,BC段是个________过程,物质处于_______状态,其对应的温度 48℃代表此晶体熔液的_________,CD段物质处于__________状态.
【例题13】如图所示的非晶体凝固曲线,说明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_(填“上升”、“下降”
或“不变”)没有固定的凝固点;在此过程中,非晶体_________(填“吸热”、“放热”或“不吸热也不放热”)
.
【例题14】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观察海波和松香的熔化过程,并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直到全
部熔化后再过几分钟为止.该同学根据记录的数据分别绘制了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如图乙、丙所示
,其中图_________为松香的熔化图象,海波与松香在熔化过程中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
【例题15】晶体在熔化时的温度叫做____________.晶体熔化的过程中,虽然大量吸热,但温度_______ ______.
【例题16】人们通常用钨这种金属制造电灯的灯丝,是因为钨的__________高.
【例题17】北方建筑工人在秋冬季节和泥时,常用食盐水代替自来水,这是因为食盐水的凝固点_______ ______.
【例题18】如图是从实验得到的海波熔化图象,下列有关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象中的AB段表示熔化过程
B.图象的CD段表示熔化过程
C.在BC段所表示的过程中,海波继续吸热
D.在BC段所表示的过程中,海波不吸热也不放热
【例题19】下列固体属于晶体的是()
A.石蜡B.固态酒精C.玻璃D.松香
【例题20】海波的熔点是 48℃,那么 48℃的海波是()
A.固态B.液态C.固液共存D.以上三种状态都有可能
【例题21】在 0℃的房间里,把正在熔化的冰块投入到
0℃的水中,过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质量增多B.冰质量增多C.水和冰质量不变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22沥青在加热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持续上升B.温度保持熔点不变
C.先上升,后来保持不变,最后又上升D.先下降后上升
【例题23】冬天,在东北地区汽车司机常用水和酒精的混合液体作为发动机的冷却液,这是因为这种混合液具有()
A.较低的沸点B.较低的凝固点
C.蒸发性能强D.较易流动
【例题24】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的原因是()
A.没有吸收热量
B.吸收的热量等于放出的热量
C.吸收的热量用来使晶体熔化
D.吸收的热量用来使晶体汽化
【例题25】在北方寒冷的冬季,把室外冻得冰冷的一些冻梨拿到屋子里,浸没在冷水盆中,则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盆中一部分水结冰,梨的温度不变
B.盆中有水结冰,梨的温度不变
C.盆中的水都结成冰,梨的温度降低
D.盆中的水都结成冰,梨的温度不变
【例题26】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酒精中,然后取出,发现短时间内示数下降,这是因为液体在蒸发过程中( )
A.吸热 B.放热 C.不吸热不放热 D.以上说法都不对
【例题27】如图所示,正确描述水沸腾的是()。
【例题28】下列能使蒸发变慢的措施是()。
A.用瓶子装酒精时一定要加盖
B.夏天,人们使用电风扇扇风
C.把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处
D. 把湿衣服展开晾在向阳处
【例题29】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B.蒸发是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
C.水沸腾时,汽泡中都充满了水蒸气
【例题30】烧开水时,从开水壶嘴中冒出的“白气”是()。
A.水蒸气B.小水珠C.热空气D.以上说法都不对
【例题31】物质从______态变为______态的过程叫汽化。
汽化有______和______两种方式。
【例题32】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不断______热,但温度保持______,这一温度叫沸点,不同物质的沸点是______的(选填“相同”、“不同”)。
【例题33】液体蒸发时温度______,说明它从周围的物体吸收热量,因此液体蒸发有______作用。
要使液体沸腾,须使液体温度达到______点。
【例题34】蒸发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 )
【例题35】液体在任何温度时都能蒸发。
( )
【例题36】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A.早晨有浓雾
B.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C.屋顶上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水结成了冰
【例题37】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A.铁水被浇铸成工件
B.冰冻的衣服也会干
C.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
D.冬天用湿手摸室外的铁器时,觉得粘手
【例题38】寒冷的冬天,在窗玻璃上常会出现“窗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是升华现象
B.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是凝华现象
C.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升华现象
D.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凝华现象
【例题39】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CO2)可以产生白雾,形成所需的效果,这种雾气是:()。
A.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而形成的小液滴
B.干冰迅速熔化后再蒸发形成的气体
C.干冰迅速升华变成的气体
D.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及凝固形成的小冰晶
【例题40】用久的灯泡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发生了下列哪种现象:()。
A.凝固
B.升华
C.凝华
D.先升华后凝华
【例题41】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A.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变小
B.花盆里的潮湿泥土变干
C.夏天,冷饮杯子的外壁有小水珠
D.秋天,屋顶瓦上结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