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第一章

合集下载

中国美术简史第一章

中国美术简史第一章

二、玉雕
玉雕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对自然硬质材料工 艺加工的自觉。原始于雕造型匀称,种类繁 多,制造精细巧密,并结合了使实用和审美 的双向价值。代表作品有:山东日照龙山文 化墓葬遗址出土的碧玉斧、玉刀和玉铲;内 蒙古翁牛特旗出土的一件玉龙;辽宁阜新红 山文化墓葬出土的玉龟、玉鸟等。
小结
中国史前艺术的特色集中体现于七千年至 四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和玉器上。从这 些出土文物来看,尽管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写 实能力,但是,单纯的视觉审美享受并不自 觉。史前美术与同样产生于原始思维平台之 上的原始宗教之间有很强的相互依赖关系。
马家窑文化彩陶器上则发现用黑色颜料画的符号, 仅柳湾墓地就有一百三十余种。
在山东莒县的陵阳河、诸城前寨等大汶口文化遗
址中发现的陶器刻划符号,则具有浓重的图画色彩,
如陵阳河出土的刻符陶尊上的符号,好象太阳在云 气之上,云气下面有五峰耸立——这已经是一种通 过形象组合表示较抽象含义的表意符号。
1974年在江苏吴县澄湖遗址出土的一个陶罐上也 有数个刻划符号其中一个八角形符号似受大汶口文 化影响。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人文化遗址,距今 1.8万年等等,均发现有石器工具、骨角器、 装饰品和动物化石。
中国的新石器时代大约起始于公元前8000年, 一直延续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已发现的新 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达7000多处,它们的文化 面貌多样,内涵丰富,各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4个区域:
黑陶以造型见长,精细俊巧,样式繁多,独具风格。其工艺 技术有黑、光、薄、棱、鼻五个特征:色调乌黑;器物表面 光亮如有釉;胎质细腻致密而坚硬,有的厚度仅是0.1~0.2 厘米,被称为“蛋壳陶”;黑陶的转折关系棱角清楚分明, 有的黑陶上刻有凹凸的弦纹;有的器物有盖、把手或穿绳的 钮鼻。

中国美术史1

中国美术史1

第一章史前及先秦绘画一.史前岩画、地画1、岩画的概念。

2、岩画的区域分布及其特点。

3、地画。

岩画:是古代描绘或摩刻在崖壁石块上的图画,被称为是古代先民们记录在石头上形象的史书。

大多数岩画分布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具有原始美术的特点和稚拙、率真的艺术魅力。

画像石(砖):是指汉代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阙、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

二.彩陶(重点)P9—P111、新石器时代彩陶装饰艺术的题材、风格、形式法则与涵义;2、不同文化遗址具代表性的陶器彩绘作品。

彩陶:指在橙红色的器壁上用赤铁矿与氧化锰颜料绘制图案,烧成呈黑色或褐色,具有热烈明快的格调的陶器。

它距今已有七千年的历史,是新石器时代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1.半坡类型彩陶:西安半坡村,距今6000年左右,鱼纹、鹿纹、蛙纹,以鱼纹为主,圆底或平底盆,朴实厚重。

《人面鱼纹盆》《鱼纹盆》《鹿纹盆》。

2.庙底沟类型彩陶:河南陕县庙底沟距今5000年左右,二方连续,挺秀饱满,新颖稳重。

《大口小底曲腹盆》3.马家窑类型彩陶:甘肃临洮马家窑,距今4500年左右,波纹、漩涡纹,千回百转往复无穷。

《旋纹尖底瓶》《漩涡纹蓊》4.半山类型彩陶:甘肃和政县半山遗址,距今4000年左右,线纹锯齿纹,装饰精致富丽,《长颈小口宽肩大腹双耳罐》5.马厂类型彩陶:青海民和县马厂遗址,距今4000年左右,直线,粗犷质朴2.作品题1.《人面鱼纹盆》:在圆形的盆内以对称的结构画出人面和鱼的形象,其人面是概括的绘画形象,在圆圆的脸庞上画着三角形的鼻子,修长的眉毛,眯成一线的双眼。

头上戴着尖顶饰物,耳边画出双鱼,嘴里还衔着鱼,考古学者认为这种人面与半坡氏族的某种原始信仰有关,具体含义的解释有:图腾,企求捕鱼丰收,生殖繁盛的祝福等说法。

2.《舞蹈纹彩盆》:新石器时代一幅重要的绘画性作品,氏青海大通县出土的《舞蹈纹彩盆》,在陶盆内壁描绘着三幅相同五人一组,手拉着手的舞蹈画面,它不仅是彩陶图案装饰别具一格的创造。

第一章史前美术(中国美术史)

第一章史前美术(中国美术史)

鸮(xiao)形陶塑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
彩 塑 女 神 头 像 红 山 文 化
泥塑裸体残躯 残 高5.8厘米。辽宁 省喀左县东山嘴 红山文化遗址出 土。距今已由五 千年,号称“东 方维纳斯” 。
玉龙 红山文化
玉琮 良渚文化
双凤朝阳牙雕 河姆渡文化
2、绘画 结构图4 彩陶的主要类型和纹样风格的演变
旧石 器时 代的 美术
旧石器 的造型 和发展
初期
四川巫山人、云南元谋人、种类增多,形制日趋规 陕西蓝田人、北京猿人等 整,单向到多向打击
中期 晚期
山西襄汾丁村人、山西阳 类型分化,讲求对称和
高许家窑人、陕西大荔枝 色质,加工精致,逐渐
人等
脱离实用
宁夏灵武水洞沟、河北阳 间接打击法,类型更为
原虎头梁、山西朔县峙峪 丰富,对称精致,讲求
彩陶双耳旋纹瓶 甘肃仰韶文化 马家窑类型 甘肃省 兰州市杏核台出土 甘肃省博物馆藏
彩陶双耳涡纹瓮 甘肃仰韶文化 马家窑类型 甘肃省 永靖县三坪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彩 陶 漩 涡 纹 尖 底 瓶 马 家 窑 类 型
变体蛙纹纹瓮,马厂类型
猪纹猪纹黑陶钵 河姆渡文化 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 浙江省博物馆藏
结构图3 新时期时代的文化序列
1、拟形陶器与原始雕塑
陶塑是新石器最主要的雕 塑艺术形式,目前发现的 陶塑多为工艺装饰性雕塑、 拟形器和器物局部的立体 装饰,作品的题材主要是 人物和动物。 拟形陶器是指有动物或者 人物外形的陶制容器。
右图: 人头型器口彩陶瓶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 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出土 甘肃省博物馆收藏
黑陶:出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屈家岭文化和良 渚文化等遗址中。黑陶的烧成温度达1000度左右,黑陶有细泥、泥质和 夹砂三种,其中以细泥薄壁黑陶制作水平最高,有“黑如漆、薄如纸” 的美称。这种黑陶的陶土经过淘洗 ,轮制,胎壁厚仅0.5-1毫米,再经打 磨,烧成漆黑光亮,有“蛋壳陶”之称,表现出惊人的技巧,饮誉中外。 这时期的黑陶以素面磨光的最多,带纹饰的较少,有弦纹、划纹、镂孔 等几种。黑陶采用轮制,器形浑圆工整,造型优美,装饰精巧,具有"黑,薄,光, 纽"的艺术特点。

中国美术史学习笔记整理(完整版)

中国美术史学习笔记整理(完整版)

中国美术史第一章:原始美术名词解释:彩陶:繁荣于新石器时代中期。

多为以矿物颜料绘画的泥质红陶,装饰绘画于烧造之前,题材以各种几何形为主。

黄河中上游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最为发达,其著名彩陶类型有半坡、庙底沟、马家窑、半山、马厂等。

黑陶:黑陶工艺是我国工艺美术取得的杰出代表成就之一,其烧制工艺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透而成,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

其中,山东龙山文化黑陶中的蛋壳陶以黑,光,亮,薄而著称于作品:人面鱼纹彩陶盆半坡遗址是中国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村落遗址典型代表。

其中最代表的是人面鱼纹彩陶。

此盆由细泥红陶制成,敞口卷唇,盆内壁用黑彩绘出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

人面概括成圆形,额的左半部涂成黑色,右半部为黑色半弧形,可能是当时的文面习俗。

人面鱼纹彩陶盆上的人与鱼题材,可能与古代半坡人的图腾崇拜和经济生活有关。

这种鱼纹装饰正是他们生活的写照,也象征着人们期盼富足的美好愿望。

人头上奇特的装饰,大概是在进行某种宗教活动时的化妆形象。

而稍作变形的鱼纹很可能代表了"鱼神"的形象,表达出人们以鱼为图腾的崇拜主题。

C型玉龙1971年,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属于红山文化玉器的杰出代表。

玉龙为墨绿色软玉制成,龙身光泽,蜷曲如沟,;龙首作猪嘴形。

长吻修目。

是目前发现体型最大,制作最精,形态最为逼真,年代也最为久远的碧玉龙形象。

舞蹈彩陶盆中国原始美术马家窑文化彩陶文化的杰作。

青海大通出土以极强烈的绘画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成为举世公认的原始时代最有代表的艺术作品。

陶盆内壁口沿下绘出每组五人的三组人物,他们手拉手随着原始乐器的节拍,侧着头,伸着腿,步调一致地跳舞,如同将野兽赶入圈内,有强烈的节奏感和欢快的气氛,生动地再现了涉猎舞蹈的场面。

第二章先秦美术名词解释:青铜礼器青铜礼器是奴隶主贵族用于祭祀、宴飨、朝聘、征伐及丧葬等礼仪活动的用器,用以代表使用者的身份等级和权力,是立国传家的宝器。

第一章中国美术史

第一章中国美术史

作品
3.骨牙器与漆器 作品
返回目录
人面网纹盆(彩陶) 仰韶文化半坡型
船型彩陶壶 半坡型
返回目录
彩陶盆 高22.6厘米
仰韶文化的庙底沟型中,陶器的90%为红陶,以曲腹碗、曲腹盆、小口
尖底瓶、斜沿罐、釜、灶等为代表,纹饰包括绳纹和彩纹。彩纹大部分以圆
点、曲线、涡纹、弧线、三角涡纹、方格纹组成,图案富于变化。这是一件
马家窑类型旋涡纹尖底瓶 陕西出土 这种尖底瓶是用来打水用的,实用而美观。
返回目录
舞蹈纹盆 高14.1厘米 马家窑型
与大量作品上的装饰性纹样和图案相比这件作品上的绘
画特征更为突出,是马家窑文化彩陶中的一件杰作。
返回目录
半山类型锯齿纹壶
装饰与造型浑然一体,图案为二方连续,可旋转欣 赏。此壶出土于兰州,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半山类型旋纹罐
半山类型彩陶主要以黑、红两色装饰,图案严 密紧凑,多绘于背、腹部分,视觉上很醒目。
26 1971
高玉

年 内
厘 米( 红蒙剖山 Nhomakorabea古面文
自直化
治径)

2.3 2.9
翁 牛

特 旗厘 三米








返回目录
孕妇像(陶塑)残高5.8厘米 红山文化
这种圆雕裸体塑像在我国极其罕见,距今已有五千年,号 称“东方维纳斯”,用于原始祭祀活动。其风格写实而稚拙。 返回目录
斧 , 以 粗 重 结

的 黑 线 勾 出 鹳 的 眼 睛 、 鱼 身 和
作 者 用 白 色 在 夹 砂 红 陶 的 缸 外 壁 绘 出 鹳 、 鱼 、
47

中国美术史课件 ppt课件

中国美术史课件 ppt课件
旧时代(5~1万年前),审美意 识逐步形成。磨光钻孔技术对石、 骨器进行加工。
二、原始陶器艺术新石器时代
典型风格分为: 黄河中上游(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的彩陶 黄河下游(大汶口—龙山文化)的素面陶。
彩陶: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
彩陶底色均成红色,图样有鱼纹、鹿纹、蛙纹、鸟纹以及人面纹等。
漩涡彩纹陶瓮 马家窑文化
素面陶:
大汶口文化:
1、色泽多样化,有红、褐灰、青灰、黑、黄、白等。 2、黑陶制作代表这一时期工艺最出色的成就。 3、由于雕刻技术的发达,陶器镂孔也随之普遍起来。
龙山文化:
以黑陶和灰陶等素面陶为多数,以磨光的泥质黑陶为突出的典型风格。黑陶与白 陶代表了这一时期陶器美术的光辉成就。
第一章 原始美术
01
第一章 原始美术
史前时期的绘画艺术主要表现在彩陶装饰、殿堂地画、 岩画以及一些实用器物上的纹饰刻画方面。
审美艺术的萌生 原始陶器艺术 原始绘画 原始雕塑
一、审美意识的萌芽
在旧时代中期(20~5万年前), 出现了较为均衡堆成的三棱尖状 器和橄榄形,四边形,以及圆形 的刮削器和圆球等石器,审美意 识渐显萌芽。
动物形陶鬹 大汶口文化 陶人头 仰韶文化 玉龙猪 红山文化 玉兽面文综 良渚文化
第二章 先秦美术
02
第二章 先秦美术
夏、商、周是我国的奴隶制社会。伴随社会分工的扩大,手工业技巧日益精湛。这 一时期的青铜器艺术成就最为突出,故有青铜时代之称。
先秦青铜艺术 先秦雕塑艺术 先秦绘画
一、青铜艺术
马家窑文化(马岭下类型、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马厂类型):
陶色大都呈橙红色,纹饰除彩绘外还有绳纹、弦纹、划纹、附加堆纹等。 彩绘的花纹有几何纹(平行条纹、波浪纹、重弧纹、锯齿纹、叶型纹、圆圈间网纹 等)、动物纹(鲵鱼纹、各种姿态的鸟型纹)。 马家窑类型的彩陶以黑色彩绘为主流。

中国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

第一章史前及先秦美术(18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1史前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打制磨制)2旧石器时代晚期的装饰品制作饰品(贝壳)使用染料鸵鸟蛋壳和鸟骨管做成的佩饰物3新石器时代发明了陶器黄河流域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大地湾下层文化下层文化中期仰韶文化(前段称为半坡,后段称为庙底沟文化)晚期马家窑文化龙山文化齐家文化长江流域早期河姆渡文化晚期良渚文化北方地区中期红山文化第四节——新石器时代的工艺陶器1饮食器盆钵碗豆杯勺(敞口)2炊煮器鼎鬲li 鬶gui 甑zeng 斝jia 斧fu 灶(三足)3储藏器壶罐瓶瓮(球形半球行)陶质来分红陶黑陶白陶灰陶器表装饰素陶彩陶印纹陶拟形陶器山东龙山文化黑陶{大汶口中晚期就有}——蛋壳黑陶陶盘(黑光亮薄轻)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最为突出彩陶定义:指砖红色的器壁上用赭石和氧化锰作为呈色元素,所绘图案烧成后呈赭红和黑色马家窑文化的彩陶造型优美,花纹绚丽多姿,色彩厚重浓烈,色调单纯明快,用笔生动流畅,构图细密严谨,器形丰富多样,技巧精湛熟练(距今7800年前的秦安大地湾一期文化出现的彩陶,为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彩陶文化之一)花纹陶器代表器物1三鱼纹盆2人面鱼纹盆(半坡)3鹳鱼石斧图(庙底沟)马家窑文化——人头形的陶器盖红山文化——东方维纳斯玉龙余杭良渚文化——玉琮玉璧地画壁画岩画中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壁画遗址: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遗址第七节新石器时代的建筑黄河流域及北方地区:流行穴居,半穴居及地面建筑长江流域和南方地区:地面建筑(干栏式建筑)第二章第一节——青铜器的造型与发展发源于黄河流域青铜器:红铜加锡的合金,熔点低硬度大分类:1礼器(区分尊卑的)2炊煮器:鼎鬲(Li)甑(Zeng)3食器:簋(gui)盂(yu) 簠( fu) 豆4酒器:觥(gong)罍(lei) 盉(he) 瓿(bu) 方彝(fang yi )5水器:盘匜鉴(镜子)6乐器:铃铙(nao)鼓钟。

中国美术史第1章:原始美术

中国美术史第1章:原始美术

总结
• 原始社会的美术包括:彩陶、装饰画和图 案、岩刻画,泥塑、陶塑、雕像、玉石雕 刻。此外还有丝制品、骨器、象牙饰品等。 • 绘画、彩陶、雕塑对以后的艺术发展产生 较大的影响。原始艺术是中华艺术的历史 源头。
思考题
1.简述原始彩陶的造型和装饰特点。 2.谈谈原始雕塑的形象特征。
1仰韶文化彩陶
• 分布于黄河流域的山西、河南、陕西等地,时间 为公元前5500年-前3000年左右。 • 仰韶文化彩陶的类型分为: A 半坡型 西安半坡村 临潼姜寨 半坡彩陶的形制以圆底和平底为主,有小口长 颈、大腹壶、圆唇鼓腹罐等。造型风格朴实厚重。 纹样有几何纹、人面纹、鱼、鹿等形象。 B庙底沟型 河南陕县庙底沟和陕西华县 器形有大口小底曲腹盆和碗,口部有折沿,纹 样有弧线组成的新月形、叶形、花瓣形、三角形 等。
第一章:中国原始美术

第一节:关于艺术起源的理论
1艺术起源于摹仿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起源于摹仿。 2艺术起源于游戏 德国古典哲学家席勒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 3艺术起源于巫术 英国的文化学家爱德华· 泰勒认为艺术的起源和巫术有关。 4艺术起源于传达情感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的情感交流活动。 5艺术起源于劳动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艺术起源于劳动。
大地湾地画双人图 新石器时代 地面碳绘 纵110cm横120cm
二、岩画(彩绘和刻线画)
• 内蒙古白岔河、阿拉善、阴山、宁夏贺兰 口、甘肃嘉峪关、云南沧源、广西宁明、 新疆、西藏、山东等地均发现大量岩画。 • 内容有狩猎、牧放、战争、舞蹈、祭祀、 天象、巫术等内容。这些岩画构思和造型 具有天真纯朴的特点,有的善于抓住动物 的特征,有的则富有大胆而奇特的想象, 反映了原始时代人们的思想、情感、愿望 和信仰。

中国美术史纲要

中国美术史纲要
中国美术史纲要
第一章 战国秦汉时代中国美术
战国美术: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文化(中原黄河流域文化和长江流域的楚文化)-绘画、雕塑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青铜画像、漆画、帛画-壁画-俑)
秦代美术:建筑(秦都咸阳与阿房前殿、秦瓦当)-工艺性绘画(湖北江陵漆器)-壁画(咸阳秦宫遗址壁画)-秦兵马俑雕塑
众的意愿,从而受到民众的称颂。
武氏祠画像石描绘历史故事,注重选取具有代表的情节、戏剧性的场景,突出故事发展高潮进行艺术处理。“王陵母”一图表现王陵母拔刀自刎,舍生取义的关键性时刻,刻画出了大义凛然的妇女身影。“狗咬赵盾”图刻画赵盾部下祁弥明产力举足踢向晋灵公放出的獒犬,表现双方紧张而尖锐的矛盾;“荆轲刺秦王”抓住了冲突发展的高潮,荆轲被人抱住不能脱身,秦舞阳匍匐战栗,秦王仓皇逃避。刻画荆轲头发直立,两手用力扬起和匕首刺穿木柱的怵目惊心细节,既寓示荆轲刺杀没有成功,又鲜明地表现了这位壮士勇敢无畏、孤注一掷的献身精神。
山东临沂金雀山汉墓时代与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相近,出土帛画与马王堆汉墓帛画既有相同之处,亦具有特点。金雀山汉墓帛画呈长条形,采用分列式构图表现天上、人间和地下的场景,更多描绘现实生活,较少神话浪漫色彩。帛画使用了晕染技法。山东临沂金雀山汉墓帛画与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具有的相同和不同面貌,反映汉王朝统一中国南北文化艺术的交流和汇合,反映中原黄河流域文化和南方长江流域文化的不同特色。
陶俑形象多种多样,不仅真实地刻画了人物的外貌,精神气质也有成功的表现。将军俑头戴双卷尾长冠,穿战袍著铠甲,手按宝剑,面相刻画生动传神,脸盘饱满,剑眉隆鼻,双唇紧闭,神态威武刚毅;武官俑头戴单卷长冠,披铠甲,有的一手握武器,一手作指挥状,神态风度与将军俑类似;骑士俑戴圆形介帻,穿窄袖短袍,着齐腰铠甲,精神抖擞立于战马旁边;武士俑或戴帽,或挽髻,或披甲,或仅穿褐袍,或握弓执箭,身材魁梧,振奋昂扬,从外形可推想他们的不同年龄、性格和经历,不同人物、不同身份有着不同的装束打扮,少有雷同。战马昂首直立,竖耳,张口,双目圆睁,仿佛正待命出击,寓动于静,展现雄健的风貌。

中国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
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13年——公元前4000年
(陶器的发明和磨制石器的应用,是新石器时代的两大标志)
中国四个淘文化时代及代表作品:
1、【仰韶文化】 彩陶 人面鱼纹盆 半坡、庙底沟类型
2、【马家窑】 旋涡纹彩陶翁 抽象的花纹、现代感、运动感
3、【山东龙山】 黑陶 没有图纹
4、【陶雕】 陶雕人面 卡通
·小篆又称秦篆,是秦统一后经过丞相李斯整理的一种统用书体。
·隶书是秦汉时代的书体。
第二编 秦汉美术(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绘画艺术
秦汉时代的绘画艺术,大致包括宫殿寺观壁画、墓室壁画、帛画、工艺装饰画等门类
帛画:是在素绢上绘制的图画,现在最早的帛画是战国时代楚国的作品,到汉代后期发展成卷轴形式,成为独立欣赏的画幅形式。
一. 形成期:距今4500—4000
二. 鼎盛期,夏商 西周 春秋 早期(延续了1600余年)礼乐器
三. 转变时期,战国末年(中央集权封建制的确立) 铁
礼器:1.祭祀礼仪之器。
2.等级、权利的象征
形式:鼎 、尊 、爵 、觚
书法
·文人画兴盛(宋元)
·人物风格画流行
·瓷艺巅峰
宋徽宗与徽宗画院 宋徽宗个人自成寿经体
宋朝宫廷绘画的特点:工整细致、富丽堂皇、构图严谨、
色彩灿烂,有的有较强的装饰性。
代表作:《柳鸭图》《芙蓉锦鸡图》《瑞鹤图》《祥龙石图》
中国玉器的发展脉络
玉器的孕育(发展)
·内蒙红山文化.公元前5000-——前6000年,以内蒙古赤峰市而得名,面积二十平方公里。出图代表玉器玉龙、玉猪。
·良渚文化 公元前5000年——前4000年 出图玉琮、三叉形器、玉璧

中国美术史 知识点(总)

中国美术史 知识点(总)

第一章原始美术一、原始陶器艺术(陶器得出现标志着新石器时代得到来)1、陶器得制作特点及装饰手段早期:以实用为目得,简单粗劣、种类少,第二个时期:既有实用价值又有作为艺术品存在得价值,采用了彩绘、纹饰等装饰手段。

第三个时期:种类繁多,造型丰富,镂孔、印纹等手法得应用。

制陶工艺就是新石器时代最突出最丰富得艺术创造,主要代表有:仰韶文化得红陶与彩陶,马家窑文化得彩陶,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得黑陶等。

按陶器得用途可分:饮食器、炊煮器、储藏器.2、我国新石器时代出土陶器得著名文化遗址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中游:仰韶文化;中下游:龙山文化;下游:大汶口长江中游:大溪文化与屈家岭文化下游:河姆渡文化与良渚文化北方地区:红山文化3、新石器时代陶器得主要类型及风格特征(风格上分黄河上游彩陶[仰韶、马家窑]、下游素面陶[大汶口、龙山]) 1)仰韶陶器:(新石器时代早期,今陕西、山西、河南一代):分半坡类型(鱼纹就是装饰纹样得典型母题,图案多画在盆内侧)《人面鱼纹盆》属于什么文化?其装饰纹样得涵义有哪些?出土于西安半坡。

其图案装饰于陶盆内壁,展现人面与鱼得简练造型与生动组合:人面为圆形,画有鼻眼,头上有饰物,两耳左右各有一条小鱼,口内又衔两条小鱼;人面图案与鱼或网并列相伴。

这种图案有一定神秘色彩,被认为与半坡氏族公社得原始信仰有关。

最早得原始绘画遗迹(距今已有6000多年得历史)其具体涵义主要有崇拜鱼图腾说、祈求捕鱼丰收说、祈求生殖繁衍得祝福说等.该作品耐人寻味,就是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得绘画杰作与典型器物。

庙底沟类型(图案多画在器物得腹部外壁,以花瓣纹为多,多采用二方连续得方式)《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受实用性得约束,形体变化不大。

Ps,青铜器《鹰鼎》主要通过尖嘴、勾喙、利爪三方面体现鹰得凶猛。

2)马家窑文化:(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今甘肃、青海一代)分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半山类型陶器代表新石器彩陶艺术得最高水平)纹样以自然物象演变得几何形图案最多,有较浓得生活气息.《舞蹈纹彩陶盆》马家窑类型3)龙山文化:表面装饰相对简单,但造型变化丰富.许多器皿已摈弃了实用目得。

中国美术史第1章

中国美术史第1章

中国美术史
二、仰韶文化彩陶分期 仰韶文化因1921年首先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 仰韶村而得名。大致可以把半坡类型、庙底沟类 型、马家窑类型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仰韶文化遗址
中国美术史
(一)仰韶文化早期:半坡类型 半坡遗址的测定年代数, 最早的距今6000 多年。典型造 型有圆底钵、圆底盆、折腹盆、 细颈壶、直口尖底瓶及大口小 底盆等,造型风格朴实厚重。 彩绘纹样除几何纹以外,以人 面、鱼、鹿等形象最引人注意。 代表作品有《人面鱼纹盆》 《鱼纹盆》《鹿纹盆》等。
人面鱼纹盆
中国美术史
(二)仰韶文化中期:庙地沟类型 首先发现于河南陕县庙底沟遗址。 年代测定距今5000多年。与此同类型 的还有陕西扶风和华县等处。代表器 形有大口小底曲腹盆和碗。盆较大, 口部有折沿。碗较小,直口。盆的造 型挺秀饱满,轻盈而稳重。装饰风格 由半坡的写实向变形发展,几何花纹 较多,通常由圆点、勾叶、弧线以及 曲线等组成单一的黑色的二方连续花 纹,动物纹以鸟纹、蛙纹为主。
旧石器时代细石铲
中国美术史
(二)新石器时代 使用磨制石器的阶段叫做新石 器时代,包括了氏族公社的发展、 繁荣时期,直到青铜时代开始。 早期:磨制石器开始出现。陶器处 于发明阶段,制作原始,工艺低。 有原始农业,饲养家畜。 中期:陶器制作有比较明显的进步, 手制,已开始修整。彩陶发达。除 农业外,纺织业也有很大发展。 晚期:向青铜时代的过渡时期,最 具代表性的是龙山文化。
中国美术史
(三)仰韶文化晚期:马家窑类型 马家窑类型可分为三种类 型: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和 马厂类型。这时期彩陶类型主 要有盆、钵、瓶、瓮等。纹饰 全用黑色,用粗细相等、排列 均匀的线条组成同心圆,涡状 纹、垂幛纹、水波纹等装饰面 积较大,往往遍布器物内外, 有满、平、均的装饰特点。代 表性器物如《舞蹈纹彩陶盆》。

中国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

第一章原始美术中国原始美术具有混沌性特征。

中国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模仿说”、“巫术说”、“游戏说”、“心灵表现说”、“季节变化的符号说”、“投射说”等。

原始时代美术类别石器陶器雕塑(陶塑石雕玉雕)绘画(岩画壁画地画和器物装饰画)建筑和编织工艺自觉审美时代到来的标志是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其优美的造型和形式多样的装饰图案纹样的结合。

(一)原始陶器艺术名词解释——彩陶:中国古代带有彩绘花纹的陶器。

彩绘颜料以赤铁矿为主,多饰以几何图案和动植物花纹。

在造型装饰、图案纹样的处理上,体现了当时审美能力和工艺制作已达到可观水平。

1、陶器及陶器的装饰手段早期:以实用为目的,简单粗劣、种类少,中期:既有实用价值又有作为艺术品存在的价值,采用了彩绘、纹饰等装饰手段后期:种类繁多,造型丰富,镂孔、印纹等手法的应用。

2、我国新石器时代出土陶器的著名文化遗址仰韶文化(彩陶代表,公元前4100-前2500左右)。

马家窑(前3300-前1800,分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半山类型陶器代表新石器彩陶艺术的最高水平。

大汶口、龙山(素面陶突出代表);大汶口文化三大显著特点:1、色泽多样化,2、黑陶制作成熟,3、雕刻技术发达镂孔随之发展、纹饰多样。

龙山文化使用了快轮制陶术。

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马家浜文化等。

3、新石器时代陶器的主要类型及风格特征(风格上分黄河上游彩陶[仰韶、马家窑]、下游素面陶[大汶口、龙山])仰韶陶器:在彩绘上表达美的意识和愿望,但受实用性的约束,形体变化不大。

龙山文化:表面装饰相对简单,但造型变化丰富。

许多器皿已摈弃了实用目的。

4、何为仰韶彩陶?简述仰韶彩陶各期的造型和纹饰特征。

仰韶文化距今大约七千年左右,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彩陶最丰盛繁华的时期。

它位于黄河中游地区,以黄土高原为中心,遍及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地。

仰韶文化的制陶工艺相当成熟,器物规整精美,多为细泥红陶和夹砂红陶,灰陶和黑陶较为少见。

中国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

第一章先秦两汉时期民族绘画风格的初步形成中国绘画的萌芽、发展到成熟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他的源头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史前时代。

起初表现的仅是原始先的朴素的理想和生活,以及为上层社会政教服务,同时也反映各时代跌宕的社会风貌与世俗的生活图景。

在这漫长的历程中,直到人类在劳动过程中创造了实用器物和建筑物,并在上面作装饰布置的时候,才注意到对于画面的利用,人们在上面所绘制的装饰图象,便开创了最初具有画面构图意识的先河。

原始的中国绘画——岩画古代先民创造的原始岩画是中国绘画最早的遗存,它们大多分布在西北与西南,据说是游牧或少数民族部落所为。

也许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北人食肉勇悍,南人食蔬文雅,故而西北与西南的岩画各有特色。

西北岩画以刻凿为多,图案以动物为主,新疆天山岩画、内蒙古阴山岩画、甘肃黑山岩画等为其代表。

除动物之外,还有狩猎、生殖崇拜、放牧等内容,粗犷雄浑。

西南岩画以涂饰为多,图案以人物为主,云南沧源岩画、广西花山岩画等为其代表。

除人物之外,还有房屋、树木、神灵祭器等内容,朴拙神秘。

然而无论南北岩画,其以线条为构图,或斫凿,或涂饰,以线成面,大多形成阴面造型,富有幼稚夸张的特点,充满写实装饰之美,则是相互一致的。

[原始]黑山岩画《狩猎图》[原始]花山岩画《战争庆典牧放图》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距今4-7千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的生活由游牧、游耕而转入定居为主,陶器在农业、渔猎及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彩陶乃成为这一时期的文化象征。

其彩绘大致可分为图案、图画两类。

彩绘是陶器装饰中最卓越的手法,朴实明快,绚丽多彩的彩陶,由于地域、时间的差异,宗教习俗的不同,描绘形式的各异,在造型和风格上也各不相同。

有些条纹象征着起伏的波浪、同心扩散的水纹、绳革、丝网等。

红黑相同,朴素而匀称,流畅而简洁。

河南渑池的仰韶村、西安附近的半坡、甘肃的永靖,皆有大量的遗存。

图画有穿衣的人物、野禽、奔鹿、游鱼、伏龟等,形状生动,明快活泼。

中国美术史各章节重点整理后完整版

中国美术史各章节重点整理后完整版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美术1.我国原始时代美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混沌性特征:实用与审美的结合物;各门类浑然一体,相互依存2.从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石器制造看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艺术逐渐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而成为一种独立的精神现象的趋势,也为后世美术的分化和发展奠定了技术的和精神的基础。

3.何为仰韶彩陶?简述仰韶彩陶各期的造型和纹饰特征所谓彩陶,是指在橙红色的器壁上用赤铁矿与氧化锰颜料绘制的图案,烧成呈黑色或褐色,具有热烈明快的格调的陶器。

早半坡类型以西安半坡村遗址出土彩陶为代表《人面鱼纹盆》、《鱼纹盆》、《鹿纹盆》:形象生动,手法简练、笔触粗矿,变化单纯而特征鲜明中庙底沟类型以庙底沟类型为代表盆的造型挺秀饱满,轻颖而稳重,大和小底曲腹盆和碗;装饰风格有半坡的写实向变型发展,几何花纹较多晚马家窑类型造型完美,纹饰严谨,具有鲜明特色代表着整个新石器时代彩陶艺术的最高水平满、平、均的装饰特点《舞蹈纹彩陶盆》4.怎么认识彩陶的艺术成就优美的造型和形式多样的装饰图案纹样的结合成为原始文化最发达最杰出和最光彩的成就。

彩陶造型的最大特点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相统一。

彩陶的造型简洁凝重、气魄浑厚,体现出朴素、单纯、健康、饱满的艺术。

5.《舞蹈纹彩陶盆》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体现在那些方面?舞蹈是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现人的生活思想和感情的艺术形式,一般用音乐伴奏。

舞蹈在原始社会已经产生,先民们用舞蹈来庆祝丰收欢庆胜利祈求上苍或祭祀祖先,这件彩陶盆就表达了欢乐的主题,集中反映了五六千年前人们的智慧和生活情趣。

彩陶盆的设计制作,还体现了当时制陶工艺的熟练和审美思想的进步。

舞蹈者的形象以单色平涂的手法绘成,造型简练明快,三列舞人绕盆沿形成圆圈,下有四道平行道纹,代表地面。

盆中盛水时,舞人可与池中倒影相映成趣。

小小水盆成了平静的池塘,池边欢乐的人群映在池水之上,舞蹈的韵味让人心醉。

6.简述原始时代雕塑的主要内容和代表性作品的艺术特点原始时代的雕塑作品所表现的题材内容,除了与人类的物质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动物形象外,就是人们所崇敬或喜爱的氏族成员形象,体现着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形体、面貌、力量的初步认识和艺术的再现能力。

中国美术史第一章

中国美术史第一章

中国美术史 |第 一 章
原始社会时期的美术
新石器时代区域划分 陶鹰鼎(鸮形陶鼎)为新石器时代后期仰韶文 化时期文物,1958年出土于陕西省华县太平庄 一座成年女性墓葬,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该鼎高35.8厘米,口径23.3厘米。陶鹰鼎采用 伫足站立的雄鹰造型。鹰体健硕,双腿粗壮, 两翼贴于身体两侧,尾部下垂至地,与两只鹰 腿构成三个稳定的支点。陶鹰鼎的主要优点并 不在于通常所谓的“写实”和“逼真”,而在 于经过作者艺术加工后获得的夸张和变形,既 保持并强化了它们各自所固有的形神特征,又 与陶器的工艺造型取得了和谐的统一,从而成 为原始时代雕刻艺术不可多得的珍品,为其后 盛行于商周时期的青铜鸟兽形器奠定了很高的 起点。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 录。
红陶
灰陶
白陶
黑陶
中国美术史 |第 一 章
原始社会时期的美术
2
第二节 陶器和彩陶
仰韶文化彩陶
仰韶文化因首次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的仰 韶村而得名,其年代为公元前5500年到公 元前3000年。考古学界根据时间和地区的 差异将陶器分为不同的类型,有半坡类型 和庙地沟类型。
仰韶文化彩陶双耳罐
中国美术史 |第 一 章
旋纹壶 马家窑类型
中国美术史 |第 一 章
原始社会时期的美术
2
马家窑文化彩陶 石岭下类型石岭下类型是仰韶文化庙
底沟类型到马家窑类型的过渡期,距今 约5500--6000年,因首次在甘肃武山 石岭下遗址发现而命名.石岭下类型彩 陶的陶质以橙黄色陶为多,橙红色陶只 占少数,器形以喇叭口圆腹平底罐和平 底瓶为主要特色.多用黑色绘制花纹,也 有用少量白色的.彩陶花纹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中心为圆形,两边为斜向弧形三 角形的简化了的变体鱼纹;另一种是中 为旋心圆而上下为相对弧边三角纹构成 的变体鸟纹.陶器以彩陶为突出,多见 黑彩,构图疏朗,保留了庙底沟类型的 特色。 石岭下类型是仰韶文化到马家窑文 化的转折期,它将马家窑文化引入了一 个新的繁荣期,是马家窑文化的初期阶 段。

《中国美术史》118页精品

《中国美术史》118页精品

精选2021版课件
26
这两幅帛画,在艺术处理手法上具有鲜明特 色: 首先,在构图上,通过穿壁的蛟龙将人间、 地下两部分联成一体,又通过昂扬的龙首与 迎候在天门的司阍,构成升天的气氛,使画 面三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其次,将墓主人 画在旌幡中心部位,并且通过跪应与随从的 衬托显示出墓主人的身份高贵;墓主人形象 画成正侧面或画成四分之三的半侧面,形貌 服饰皆刻画得惟妙惟肖;各种神禽异兽,姿 态矫健活泼,勾线流畅挺拔,设色庄重典雅, 展现了西汉绘画卓越的艺术水平。
7
雕塑
就目前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雕塑作品
是在新石器时代。从其材质来分,可分为陶 雕、石雕、玉雕、骨雕;从题材内容来分, 主要有人物、动物以及少量植物。代表作品 有: 山东日照龙山文化墓葬遗址出土的碧玉斧、 玉刀和玉铲;内蒙古翁牛特旗出土的一件玉 龙;辽宁阜新红山文化墓葬出土的玉龟、玉 鸟等。
是用来“辨神奸”的图腾符号。到春秋时就
基本消失
精选2021版课件
22
第三章 战国、秦、汉 美术
精选2021版课件
23
帛画
一、战国帛画
《人物龙凤帛画》, 1949年长沙陈家大山楚 墓出土, 高31厘米, 宽22.5厘米, 画一贵妇着宽 袖细腰长裙, 侧身向左, 合掌而立, 在腾龙舞凤
的接应下向天国飞升的景象;《人物御龙帛
精选2021版课件
32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美 术
精选2021版课件
33
绘画艺术
著名画家
曹不兴,三国吴人,是最早享有盛誉的一位 画家。传说他画屏风是落墨为蝇,使孙权误 以为真,说明他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和能力。
卫协,西晋画家,他的创作多是人物、故事 以及道释题材的作品。谢赫评价称: “古画皆 略,至协始精。六法颇为兼善,虽不备该形 似,而秒有气韵。凌跨群雄,旷代绝笔。” 卫协对六朝重气韵画风的形成最有影响。

中国美术史(原始至隋唐部分)

中国美术史(原始至隋唐部分)

中国美术史(原始至隋唐部分)第一章原始社会的美术一概述探讨艺术起源的基本途径,大约有三条:1)考古学,包括文献学2)社会人类学3)儿童心理学所以,提出艺术起源的不可知论原始艺术的本质——巫术巫术观念:最早由英国泰勒提出“万物有灵论”英国弗雷泽的交感巫术理论最有影响图腾说二彩陶彩陶艺术中一仰韶文化的作品最具特色所谓仰韶文化,是指中国原始社会颓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时期黄河上中游地区的一种文化形态。

因1921年首次发现于河南汲池县仰韶村而得名。

以绘有黑红色的彩陶为代表。

所以又称彩陶文化,距今约4000—8000年。

其主要遗址有河南三门峡的庙底沟类型、陕西临潼的姜寨类型、西安的半坡类型、青海甘肃地区的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至于其他一些地区,虽然也有彩陶出土,但数量极少,质量也不高,我们不作讨论1制陶术的发明并不是从制作物质生活的容器开始,而是从制作巫术礼仪的偶像开始的发明制陶术的三个基本条件:水、土、火恩格斯: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底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

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

一种是生活资料即衣食住以及为此所必须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2陶器的发明葫芦说闻一多先生考证《诗经》“瓜瓞绵绵,民之初生”《礼祭》“瓜祭上环”基本器形:壶,钵,罐,瓶,瓮,盆等早期彩陶几何纹中最普遍最基本的一种构成方式——口沿或颈部绕器一周,平行于口沿的环形圈带纹3彩陶纹饰的含义制陶术的发明和陶器的发明,都与生殖崇拜有关,彩陶作为丰产祭祀活动中一种近乎奢侈的礼器,其纹样装饰,同样与生殖崇拜有关“包”篆文写作“”——葫芦形包孕了一个“巳”字;巳字作为人首蛇身,尾交首上,其含义有二:1)未成形的婴儿2)蛇据段玉载《说文解字注》释包字,完全作为生殖繁衍的一个符号男自子左数,次丑次寅次卯,为左行顺行凡三十得巳;女自子右数,次亥次戌次酉,为右行逆行二十得巳,至此会合故《周礼》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是为夫妇也而包字,正成为夫妇结合的结晶彩陶内壁或外壁的纹饰解释成“未成形的婴儿”、“蛇”或与之相关的图像★根据研究,彩陶的纹样约可分为八类:1蛇纹和人首蛇身纹——典型作品(1)龙山文化(2)秦王察遗址(3)马厂遗址以双勾填彩的画法(4)庙底沟遗址彩陶瓶,用墨色画有一个人首蛇身、尾交首上的形象,以往研究中解释为蜥蜴。

中国美术史知识点(总)

中国美术史知识点(总)

中国美术史知识点(总)第一章原始美术一、原始陶器艺术(陶器的出现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到来)1、陶器的制作特点及装饰手段早期:以实用为目的,简单粗劣、种类少,第二个时期:既有实用价值又有作为艺术品存在的价值,采用了彩绘、纹饰等装饰手段。

第三个时期:种类繁多,造型丰富,镂孔、印纹等手法的应用。

制陶工艺是新石器时代最突出最丰富的艺术创造,主要代表有:仰韶文化的红陶和彩陶,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的黑陶等。

按陶器的用途可分:饮食器、炊煮器、储藏器。

2、我国新石器时代出土陶器的著名文化遗址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中游:仰韶文化;中下游:龙山文化;下游:大汶口长江中游:大溪文化和屈家岭文化下游: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北方地区:红山文化3、新石器时代陶器的主要类型及风格特征(风格上分黄河上游彩陶[仰韶、马家窑]、下游素面陶[大汶口、龙山])1)仰韶陶器:(新石器时代早期,今陕西、山西、河南一代):分半坡类型(鱼纹是装饰纹样的典型母题,图案多画在盆内侧)《人面鱼纹盆》属于什么文化?其装饰纹样的涵义有哪些?出土于西安半坡。

其图案装饰于陶盆内壁,展现人面与鱼的简练造型和生动组合:人面为圆形,画有鼻眼,头上有饰物,两耳左右各有一条小鱼,口内又衔两条小鱼;人面图案与鱼或网并列相伴。

这种图案有一定神秘色彩,被认为与半坡氏族公社的原始信仰有关。

最早的原始绘画遗迹(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其具体涵义主要有崇拜鱼图腾说、祈求捕鱼丰收说、祈求生殖繁衍的祝福说等。

该作品耐人寻味,是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绘画杰作和典型器物。

庙底沟类型(图案多画在器物的腹部外壁,以花瓣纹为多,多采用二方连续的方式)《人头形器口彩陶瓶》《鹳鱼石斧缸》在彩绘上表达美的意识和愿望,但受实用性的约束,形体变化不大。

Ps:蒸煮食物的炊具——鼎,青铜器《鹰鼎》主要通过尖嘴、勾喙、利爪三方面体现鹰的凶猛。

2)马家窑文化:(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今甘肃、青海一代)分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半山类型陶器代表新石器彩陶艺术的最高水平)纹样以自然物象演变的几何形图案最多,有较浓的生活气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美术史 |第 一 章
原始社会时期的美术
新石器时代区域划分 陶鹰鼎(鸮形陶鼎)为新石器时代后期仰韶文 化时期文物,1958年出土于陕西省华县太平庄 一座成年女性墓葬,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该鼎高35.8厘米,口径23.3厘米。陶鹰鼎采用 伫足站立的雄鹰造型。鹰体健硕,双腿粗壮, 两翼贴于身体两侧,尾部下垂至地,与两只鹰 腿构成三个稳定的支点。陶鹰鼎的主要优点并 不在于通常所谓的“写实”和“逼真”,而在 于经过作者艺术加工后获得的夸张和变形,既 保持并强化了它们各自所固有的形神特征,又 与陶器的工艺造型取得了和谐的统一,从而成 为原始时代雕刻艺术不可多得的珍品,为其后 盛行于商周时期的青铜鸟兽形器奠定了很高的 起点。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 录。
龙山文化 黑陶 蛋壳陶高柄杯
中国美术史 |第 一 章
原始社会时期的美术
2
彩陶上的绘画
第二节 陶器和彩陶
史前彩陶上的绘画,严格来讲还是一种 “宽泛”意义上的绘画,它们仅仅是人类 早期对器物的“美饰”。彩陶上的几何纹 饰和具有一定写实风格的鱼、蛙、鸟、虫、 兽的动物纹饰,以及枝叶花朵的植物纹饰 等这些装饰性绘画,都说明原始人类具备 了对美的初步体验与艺术表现的基本能力。 陶器上的这些装饰性绘画,不但反映了当 时人类的生存活动,而且充满了浓郁的原 始巫术礼仪的宗教观念。
第三节 其他形式的美术活动
陶雕人物一般是原始人所喜欢的氏族成员 的形象,从现有的陶雕作品来看,多是妇 女儿童的头像,人面五官是陶雕的主要部 分。陶雕除了人物外,还有大量的动物雕 塑作品,造型颇具匠心,生动简练。
人头型器口陶壶,仰韶文 化半坡类型,陕西洛南出 土
中国美术史 |第 一 章
原始社会时期的美术
红陶
灰陶
白陶
黑陶
中国美术史 |第 一 章
原始社会时期的美术
2
第二节 陶器和彩陶
仰韶文化彩陶
仰韶文化因首次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的仰 韶村而得名,其年代为公元前5500年到公 元前3000年。考古学界根据时间和地区的 差异将陶器分为不同的类型,有半坡类型 和庙地沟类型。
仰韶文化彩陶双耳罐
中国美术史 |第 一 章
原始社会时期的美术
2
马家窑文化彩陶
第二节 陶器和彩陶
3.马厂类型 以青海和县马厂遗址出土的 彩陶为代表,基本上沿袭半山类型的器物。 马厂彩陶装饰纹样略显粗犷简率,最具特 色的纹饰是大圆圈纹,卷曲纹,蛙形纹和 勾连纹。处理方法上是在二连纹饰的单位 中,填以不同的纹饰。同时首次出现雷纹, 它与勾连纹为后来的回纹形成奠定了基础。
中 国 美 术 史
第 一 章 原始社会时期的美术
直 立 的 恐 惧
中 国 美 术 史
第 一 章 原始社会时期的美术
人最初不愿意做人
《史记·周本纪》记载:“姜嫄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 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 ji 《史记·殷本纪》记载:“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 为帝喾ku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 孕生契。” 黄帝——有熊氏 炎帝——牛首人身 埃及法老王——鹰头人身
旋纹壶 马家窑类型
中国美术史 |第 一 章
原始社会时期的美术
2
马家窑文化彩陶 石岭下类型石岭下类型是仰韶文化庙
底沟类型到马家窑类型的过渡期,距今 约5500--6000年,因首次在甘肃武山 石岭下遗址发现而命名.石岭下类型彩 陶的陶质以橙黄色陶为多,橙红色陶只 占少数,器形以喇叭口圆腹平底罐和平 底瓶为主要特色.多用黑色绘制花纹,也 有用少量白色的.彩陶花纹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中心为圆形,两边为斜向弧形三 角形的简化了的变体鱼纹;另一种是中 为旋心圆而上下为相对弧边三角纹构成 的变体鸟纹.陶器以彩陶为突出,多见 黑彩,构图疏朗,保留了庙底沟类型的 特色。 石岭下类型是仰韶文化到马家窑文 化的转折期,它将马家窑文化引入了一 个新的繁荣期,是马家窑文化的初期阶 段。
舞蹈纹彩陶盆
中国美术史 |第 一 章
原始社会时期的美术
2
陶器上的刻划符号
第二节 陶器和彩陶
在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彩陶器中,有的 在口沿上刻有符号,约有二百七十多例、 五十多种不同的符号,有的重复出现几次, 有的集中发现与某一遗址,有的相同符号 出现在不同遗址。
目前仅知最早的原始刻纹艺术 品是分别发现于山西峙峪遗址 的刻纹兽骨和河北兴隆洼遗址 的鹿角。
中国美术史 |第 一 章
原始社会时期的美术
4
名词解释
小结
原始思维——是相对于文明思维的一种思想认识方法,受自然泛神论影响,不分物 我,长于整体地把握事物。其逻辑前提是感觉而不是论证。 陶器——是用陶土作坯胎,用火烧制而成的器物。窑温一般在摄氏600到1000度之 间。 彩陶——在打磨过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赫石和氧 化锰作成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赫红、黑、白诸种颜色 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是制陶工艺中最 成功的一种装饰艺术手法。 弦纹——是指在轮制成型时用工具接触器物,使得器物表面出现粗细宽窄不同的平 行纹线,起到很好的装饰效果。
陶器上的刻划符号
中国美术史 |第 一 章
原始社会时期的美术
3
雕塑
第三节 其他形式的美术活动
就目前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雕塑作品 是在新石器时代。从其材质来分,可分为 陶雕、石雕、玉雕、骨雕;从题材内容来 分,主要有人物、动物以及少量植物。
中国原始雕塑
中国美术史 |第 一 章
原始社会时期的美术
3
陶雕
马厂类型折带环绕符号壶
中国美术史 |第 一 章
原始社会时期的美术
2
龙山文化的黑陶
第二节 陶器和彩陶
在整个龙山文化系统中,又以山东龙山文 化的氏族部落制黑陶器最为发达,其年代 大约为公元前2010到公元前1530年。由于 陶坯经过磨光,加上封窑严密,又有意识 地让烟熏黑,表面光亮如漆。形制类型较 彩陶明显增多,如盆、碗、豆、杯、鬲、 鼎、罐等。 黑陶以造型见长,精细俊巧,样式繁多, 独具风格。其工艺技术有黑、光、薄、棱、 鼻五个特征 。
3
玉雕
第三节 其他形式的美术活动
玉雕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对自然硬质材料 工艺加工的自觉。原始于雕造型匀称,种 类繁多,制造精细巧密,并结合了使实用 和审美的双向价值。 红山碧玉龙也被称为中华第一龙,通体 呈墨绿色,高26厘米重1000克,身体呈英 文字母C的形状,因此被命名为C形玉雕 龙。红山文化玉龙,是目前国内时代最早、 体积最大的龙形玉器,它的出土标志着早 在5000多年前西辽河上游便已形成了对龙 的图腾崇拜,表现了红山文化深邃悠远的 历史内涵。
1930年,闻一多《神话与诗》,复合图腾。氏 族的兼并,“龙”、“凤”的产生。
神 的 转 化
中国美术史 |第 一 章
பைடு நூலகம்
原始社会时期的美术
1
第一节 时代分期和主要遗址
传统的观点将制陶业、农业、家畜饲养业和磨制石器制造业的出现作为 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四要素和新石器时代开端的标志。 中国及西亚近几 十年来的考古资料证明,上述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四要素不一定是同时产生 的。 早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主要集中于湖南省道县玉蟾岩(蛤蟆洞), 甘肃省庆阳县教子川十里坡等数个地点,河北省阳原县于家沟下部文化层 的第2层华北地区有河北省徐水县南庄头、阳原县于家沟(下部文化堆积的 第1层),华南地区有江西省万年县仙人洞和吊桶环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遗存,广西自治区柳州大龙潭鲤鱼嘴(第1期文化),广东省英德市牛栏洞 (第3期文化)等遗址。广东省阳春县独石仔(上文化层)、封开县黄岩洞, 广西自治区柳州白莲洞(第2期文化)等。 中期主要有河南中部的裴李岗文化;河南北部的磁山文化,甘肃秦安的 大地湾文化。 晚期的有良渚文化。良渚文化存续之间约为5300BC至4200BC。仰韶 文化(约公元前5000~前3000年,分为半坡类型和庙地沟类型)为主,还有 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月公元前4300~前2500年)。 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约公元前3000~前2050年,按其发展顺序可分为石 岭下、马家窑、半山和马厂4个类型。它与仰韶文化有一脉相承的继承发展 关系。
原始社会时期的美术
2
仰韶文化彩陶 1.半坡类型 以西安半坡村和临潼姜寨遗 址出土的彩陶为代表。其造型以圆底钵、 圆底盆和平底盆较多,还有折腹盆、细颈 壶、直口尖顶瓶以及大口小底盆等,造型 风格厚重朴实。
第二节 陶器和彩陶
人面鱼纹彩陶盆 彩 陶 鱼 纹 盆 类 型
三鱼纹彩陶盆,盆沿饰一周宽带纹, 器腹外壁绘三条张嘴露齿的鱼,唇部 翘起,虽未画水,却给人以鱼在水中 吸水吐气、向前游动的印象,鱼纹异 常简洁生动。
中 国 美 术 史
中 国 美 术 史
第 一 章 原始社会时期的美术
中 国 美 术 史
第 一 章 原始社会时期的美术
“ 史” 字 的 象 形
中 国 美 术 史
第 一 章 原始社会时期的美术
人是坚持脊椎直 立的高等动物
中 国 美 术 史
第 一 章 原始社会时期的美术
原始人打 砸石器, 动物的前 肢分裂出 纤细的手 指,“触 须”,人 类的“手” 是一个惊 人的进化。
(
中国美术史 |第 一 章
原始社会时期的美术
2
仰韶文化彩陶
第二节 陶器和彩陶 庙 底 沟 类 型 曲 腹 盆
2.庙底沟类型 以河南陕县庙底 沟和陕西华县泉护村遗址出土的 彩陶为代表,距今有5000多年。 陶器有大口小底曲腹盆和碗。曲 腹盆盆口较大,口部有折沿;碗 型较小,并且是直口。盆的造型 挺秀饱满,轻盈但很稳重。纹饰 的色彩大多是黑色,一切都饰于 器物外壁的上半部分。装饰风格 由半坡的写实转向变形,而且是 几何花纹居多,通常用圆点、弧 型线构成的新月型、叶形、花瓣 形等纹饰,以及弧线与直线相交 而成三角形纹饰图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