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劳资纠纷的建议与对策
关于正确处理劳资纠纷的建议与对策调研报告供借鉴
关于正确处理劳资纠纷的建议与对策调研报告供借鉴标题:关于正确处理劳资纠纷的建议与对策调研报告摘要:劳资纠纷是工作场所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资关系的和谐发展,本报告调研了正确处理劳资纠纷的建议与对策。
通过分析现有法律法规和实践案例,提出了加强法律宣导、构建和谐劳资关系、完善纠纷解决机制等建议。
一、引言劳资纠纷是工作场所中常见的问题,如果不得当处理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因此,正确处理劳资纠纷对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和谐劳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现状分析目前,我国相关劳动法律法规已经比较完善,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劳动者对法律法规的了解不足,缺乏对自身权益的保护意识;二是用人单位在履行劳动合同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违法解雇、延迟支付工资等;三是纠纷解决机制不够完善,导致纠纷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
三、建议与对策为正确处理劳资纠纷提供可行性方案,本报告提出以下建议与对策:1.加强法律宣导提高劳动者对劳动法律法规的了解,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可以通过开设法律知识讲座、制作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劳动者普及劳动法律法规,并且加强对用人单位的法律法规培训,提高其合规水平。
2.构建和谐劳资关系重视劳资沟通和协商,建立和完善劳资双方的沟通机制,通过建立员工代表大会或职工代表制度,让劳动者有更多参与管理和决策的机会,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参与感。
3.完善纠纷解决机制建立健全劳资纠纷解决机制,提供多样化的纠纷解决途径,包括劳动争议仲裁、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
同时,加强对仲裁机构和劳动监察部门的监管,确保纠纷解决过程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4.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对用人单位进行严格的法律监督,确保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履行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对于用人单位不按合同兑现权益的行为,加强执法力度,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5.推行劳动保障制度加强对劳动保障制度的宣传与推广,包括社会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等。
鼓励用人单位加入相关保险,提高劳动者的保障水平。
劳资纠纷之防范及应对策略
劳资纠纷之防范及应对策略一、预防劳资纠纷的策略1.建立健全的劳动关系管理制度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的劳动关系管理制度,明确规定了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并在实践中严格执行。
制度的建立需要充分考虑到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与劳动者共同商讨,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和合法性。
2.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用人单位应当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让劳动者们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在劳动关系中要注意的法律问题。
通过法律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减少因为不了解法律而发生的纠纷。
3.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是预防劳资纠纷的重要手段。
用人单位应当加强对劳动者的沟通和交流,让劳动者能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要在工作中给予劳动者应有的尊重和关怀。
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可以有效地缓解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的不满情绪,减少纠纷的发生。
4.建立健全的劳动合同制度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保证合同的签订和执行。
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双方要明确约定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资标准等,以免因为合同内容的不清晰或者不合理而引发纠纷。
二、应对劳资纠纷的策略1.建立专门的劳资纠纷处理机制用人单位应当建立专门的劳资纠纷处理机制,明确规定了劳资纠纷的处理程序和途径,以及责任人员。
一旦发生了劳资纠纷,用人单位要及时进行调解和处理,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2.尊重法律,依法处理劳资纠纷在处理劳资纠纷时,用人单位要尊重法律,依法处理纠纷,确保处理的公正和合法。
同时要严格执行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要求,保障纠纷的处理不受偏袒和特殊利益的影响。
3.加强对员工的心理疏导在处理劳资纠纷时,用人单位要加强对员工的心理疏导,让员工在纠纷得到解决的过程中保持理性和平静,避免因为情绪的激动而造成更大的纠纷。
4.建立纠纷案例的借鉴和总结机制用人单位应当建立纠纷案例的借鉴和总结机制,对解决过的纠纷案例进行总结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措施。
劳资纠纷的九大处理方式
劳资纠纷的九大处理方式正确处理好劳资纠纷,不仅关系到社会的稳定,而且对于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天就给大家带来劳资纠纷的处理方法介绍,欢迎大家参考。
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遵规守法意识。
在全社会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促使雇员摒弃只有正规就业或端“铁饭碗”才算就业的传统观念,树立从事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等灵活形式工作也是就业的观念,树立职业平等和劳动光荣的观念,使雇员的个人观念和意识与时代进步的步伐保持一致。
充分运用各种舆论工具和宣传载体广泛开展劳动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促进劳资双方依法履行权利义务,促进用人单位自觉规范用工行为。
通过法律意识的增强,使双方用工时能自觉签订劳动合同,约定各自的权利义务,明确工资报酬数额或计算方法,避免产生劳资纠纷。
同时,通过正反面案件的宣传教育,使劳动者认识其采取堵路等极端手段的违法性和社会危害性,消除一些劳动者“打官司跑断腿,不如集体上访、上路拦车讨钱快”的错误认识。
注意发挥新闻舆论和人大、政协的监督作用,对违反劳动法、用工严重不规范和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等方面的典型案件进行曝光和批评。
2、关口前移,健全完善协调机制。
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便捷、高效优势的主渠道作用,对于符合条件而又没有建立调委会的非公有制企业,要在各镇有关部门的协助下,采取有力措施,督促这些企业尽快组建调委会。
对于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小企业,可设立调解小组和调解员,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可由当地调委会向企业派驻专业调委会干部,开展人民调解工作。
要把协调劳动关系的支点放在村企,充分发挥村企“近”(离企业近)、“明”(对企业情况明)、“快”(就地解决问题快)的特点,及时就近妥善处理劳资纠纷。
3、建立欠薪保障制度。
针对一些中小型企业拖欠职工工资的状况,特别在劳动密集型企业拖欠职工工资问题比较突出的地方建立职工欠薪保障制度。
由相关部门制定实施办法,要求企业每月按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所属的就业服务管理机构缴纳欠薪保障金,缴费比例标准应与企业支付职工工资的有关指标挂钩。
劳资工作意见和建议3篇
劳资工作意见和建议3篇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之前相对平稳的劳资关系被日益扩大的经济问题所诱发,导致劳资关系正处于相对不稳定状态。
笔者撰写本文试图通过对劳动争议案件收案类型的实证分析,对劳动争议案件的各种类型等变量的分析,找出一般特点,从一般特点入手,结合当前劳资关系的纠纷根源,定性分析出优化劳资关系的法律保障,从而为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劳资关系的概述(一)劳资关系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这种关系通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所签订的劳动合同而成立。
(二)劳资关系的表现形式1、劳动合同的订立是其基本表现形式。
2、平等性是劳资关系的根本表现形式。
用人单位的经营活动系货币资本与劳动力资本相互运作得出的经济效益最大化,通过“活劳动”实现了“物化劳动”的再次创造。
3、等价交换是劳资关系运行的表现形式。
(三)特点1、追索劳动报酬纠纷、经济补偿金纠纷在劳动争议案件类型中均占很大比重并逐年以较大幅度增长,表明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这两类矛盾表现得尤为突出。
2、追索劳动报酬纠纷、经济补偿金纠纷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相关性为负相关,经济增长率降低,劳动争议纠纷案件增多。
3、地区生产总值越大,用人单位起诉与劳动者起诉的案件量增大。
二、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必要性积极推进劳资关系的法治化进程,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我国当前的劳资关系总体上处于低水平稳定状态。
一方面,劳资关系表现为基本稳定的发展态势。
劳资关系的重大变化,基于所有制结构的变革,总体呈现市场化特征;基于对外开放的扩大,越来越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低劳动成本也一直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另一方面,低劳动成本向来是一把双刃剑。
劳资关系虽然基本稳定,但还突出地存在着诸多问题,故而同时表现出低水平的特点。
在外向型经济对劳资关系的影响日益加深,尤其是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基本面下,劳资关系市场化虽然基本完成,但不够规范。
劳资矛盾与冲突在一定时期呈加剧之势,劳资冲突等问题都较大程度地存在。
解决劳动纠纷的建议书
解决劳动纠纷的建议书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我是XXX公司的员工XXX。
今天,我来到这里,为了解决我们公司存在的劳动纠纷问题,我谨提出以下建议,希望能够得到各位的重视和支持。
一、建立健全的沟通机制劳动纠纷的产生往往源于信息不对称或者沟通不畅。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建议公司建立健全的沟通机制:1. 频繁开展员工座谈会:定期组织员工代表会面,充分了解员工的需求和心声,及时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
2. 建立员工反馈渠道:设立匿名反馈信箱或者建立在线平台,让员工能够自由地表达意见和建议,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
二、加强法律意识教育和培训许多劳动纠纷的发生是因为双方对法律法规的认知不足。
为了有效预防和解决劳动纠纷,我们建议公司加强法律意识的教育和培训:1. 定期开展劳动法律法规培训:邀请专业律师或法律顾问,为员工讲解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解决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员工的法律意识。
2. 发放法律手册:为员工发放简明易懂的法律手册,明确员工的权益和义务,让员工了解自己的权益,遵守公司规章制度。
三、建立公正的劳动纠纷调解机制解决劳动纠纷最有效的途径是通过公正、中立的调解机构进行。
为了确保劳动纠纷调解的公正性,我们建议以下措施:1. 设立公司劳动纠纷调解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公司和工会共同选任,成员应具备中立、公正的原则,有丰富的法律和人事管理经验,以确保调解结果的公正。
2. 制定明确的调解程序和标准:公司劳动纠纷调解委员会应制定明确的调解程序和标准,确保每起劳动纠纷都能得到公正的处理。
四、加强对员工权益的维护和保障员工权益的维护和保障对于预防和解决劳动纠纷至关重要。
为了加强员工权益的保护,我们建议以下措施:1. 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设立职工代表大会,由选举产生,代表员工参与讨论公司事务,维护员工权益。
2. 完善劳动合同管理:明确劳动合同的内容和约定,同时加强对其执行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员工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劳资纠纷解决措施
劳资纠纷解决措施劳资纠纷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劳动保护等方面发生分歧而引发的争议。
劳资纠纷的存在不仅会影响企业的稳定运营,还会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团队合作氛围,因此及时有效地解决劳资纠纷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劳资纠纷解决措施:一、建立健全的劳资关系框架为了避免产生劳资纠纷,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劳资关系框架,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用工合同并严格执行,明确双方的权责,规范劳动关系。
同时,建立劳动纠纷预防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矛盾和分歧,防患于未然。
二、加强沟通与协商在劳资纠纷发生时,双方应当通过充分的沟通与协商来解决问题。
企业应当主动接触员工,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尽可能满足员工的合理需求。
同时,也要积极倾听员工的抱怨和不满,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避免情绪激化。
三、建立有效的投诉处理机制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投诉处理机制,确保员工能够公正、合理地反映自己的诉求。
建立专门的劳动纠纷处理机构,为员工提供独立公正的投诉处理渠道。
对于劳资纠纷,企业应当及时调查核实,合理处理,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四、搭建和谐的劳资关系平台在企业内部搭建和谐的劳资关系平台,促进员工与企业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可以通过举办员工座谈会、乐队演出、运动会等形式,增进员工之间的彼此了解和信任,减少劳资矛盾的发生。
五、依法解决劳资纠纷在劳资纠纷无法通过协商和调解解决时,双方可以依法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劳动争议法院申请解决。
在提起仲裁或诉讼时,双方应当准备充分的证据,坚持合法权益。
六、加强职业培训和教育通过加强员工职业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增强员工的自我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降低发生劳资纠纷的可能性。
总之,劳资纠纷的解决应当从预防为主,及时化解为辅的原则出发,通过建立健全的劳资关系框架、加强沟通与协商、建立有效的投诉处理机制、搭建和谐的劳资关系平台、依法解决劳资纠纷、加强职业培训和教育等措施,有效处理和解决劳资纠纷,维护企业稳定和员工权益,促进和谐劳资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劳动纠纷的处理方法与技巧
劳动纠纷的处理方法与技巧劳动纠纷是指劳动关系中因利益分配、劳动条件、劳动报酬等方面的争议,导致双方无法达成共识而产生的矛盾。
劳动纠纷对企业和员工都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因此,有效地处理劳动纠纷对于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处理劳动纠纷的方法与技巧,旨在帮助大家摆脱冲突并达成双赢。
一、沟通与协商沟通是解决劳动纠纷的第一步和基础。
双方应该以开放的心态,积极主动地进行有效的沟通,并尽量达成共识。
在沟通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冷静:尽量避免情绪失控,客观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
2.倾听和理解:虚心听取对方的观点和意见,并尝试理解对方的立场和需求。
3.提出建设性建议:在沟通过程中,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尽量避免抱怨和批评。
4.寻求妥协:协商是双方达成共识的关键,双方都应主动作出一定的让步,以争取双赢的结果。
二、依法维权在劳动纠纷中,员工有权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如果沟通和协商无法解决纠纷,员工可以采取以下合法手段:1.咨询权威:咨询专业律师或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和维权途径。
2.提起申诉: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劳动监察部门提出申诉,要求官方介入处理。
3.调解和仲裁:参与调解或仲裁程序,接受独立第三方的公正裁决,遵守相应的决定。
4.诉讼:如果其他手段无法解决问题,员工可以依法提起诉讼,寻求司法救济。
三、注重预防与管理预防劳动纠纷是最有效的办法。
企业和员工可以通过以下措施降低潜在的纠纷冲突:1.建立明确的劳动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劳动条件、工资待遇、绩效考核等事项,以避免因为规则不清晰而产生争议。
2.加强沟通和培训:通过定期的沟通和培训,加强员工对企业政策和规定的理解,提高双方对待问题的正确态度。
3.及时解决矛盾:发现问题和矛盾时应及时解决,不要让问题扩大化和积累化。
4.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企业应建立多种沟通渠道,包括但不限于员工代表会议、员工咨询平台等,方便员工表达意见。
劳资纠纷解决措施方案
劳资纠纷解决措施方案
劳资纠纷的解决措施方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内部调解:如果劳资纠纷是小规模的,可以通过内部调解来解决。
这需要工会或者企业内部的相关部门来组织和协调,代表或帮助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反映劳动者的意见和要求并提出解决方案,支持和协助劳动者依法维权。
2. 法律途径:如果劳资纠纷涉及到法律问题,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
这需要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通过法律程序来解决争议,例如通过仲裁或者法院诉讼等方式。
3. 政府介入:如果劳资纠纷涉及到公共利益或者社会稳定,政府可以介入来解决争议。
政府可以通过调解、仲裁、行政裁决等方式来解决争议,同时也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预防和解决劳资纠纷。
4. 预防措施:为了避免劳资纠纷的发生,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例如,加强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建立健全劳动关系管理制度,规范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防止违法违规行为等。
总之,劳资纠纷的解决措施方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制定,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来解决争议,以达到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企业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
引发劳资纠纷的原因及其处理办法
引发劳资纠纷的原因及其处理办法第一篇:引发劳资纠纷的原因及其处理办法引发劳资纠纷的原因及其处理办法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竞争过程中,往往用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优势与发达国家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抗衡。
保持这种优势,以对应这种激烈的国际竞争,一些企业,特别是经济效益较差的企业和私营企业压低工人工资、超时加班、不注意劳动环境和劳动者安全的情况将会增多,而工人很难提出自己的民主诉求,更不用说什么保障了。
没有统一的劳动生产安全保障制度、有效的联合执法机制、得力的工会组织,甚至连签订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都难以得到彻底保证,它将会如何持续有效地解决企业工伤问题。
如果不能给劳动者保护,就不能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可能反而成为爆发劳资纠纷的导火索。
除了企业自身的原因,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政府管理部门也难推其咎。
很多地方政府对企业守法行为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没有要求或监督力度不够。
政府官员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利害了解甚少,或者根本没了解,更谈不上清醒的认识,他们片面注重企业的利润和税收,并以此作为衡量当地经济发展和政绩的标准。
所以一定要培养劳资合作的氛围,政府和企业都有很重要的社会责任,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中国必须和谐社会,协调发展,因此必须重新重视这个问题、认识这个问题。
引发纠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部分非公有制企业片面追逐利润,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导致劳资纠纷乃至劳资冲突的发生。
有的企业主以尽可能少的劳动力成本,驱动劳动者尽可能多地创造剩余价值,以获取丰厚利润,甚至减少劳动者正常的社会保障支出,不配备必要的劳动保护设施,恶意拖欠克扣工人工资,任意延长劳动时间,尽量节省企业支出。
(二)劳动者的弱势地位是其合法权益受侵害的主要原因。
一是劳资双方的社会地位不同。
广大的农民工和外来工,文化层次较低,社会地位不高,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对社会政策制定的影响力很小。
二是劳资双方在企业中的地位不同。
非公有制企业拥有生产资料所有权和企业经营管理权,虽然一些企业建立了党支部、工会、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但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影响甚小。
解决劳资纠纷建议
解决劳资纠纷建议
解决劳资纠纷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以下是一些建议,旨在帮助解决劳资纠纷:
1. 加强沟通和协商:劳资双方应该加强沟通和协商,以理解和尊重彼此的需求和权益。
通过开放、透明和公正的对话,可以增进双方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从而避免误解和冲突。
2. 建立有效的调解机制:当劳资纠纷发生时,应该建立有效的调解机制,以便双方能够通过协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调解机制应该公正、透明和高效,能够确保双方的权益得到保障。
3. 加强法律监管:政府应该加强对劳动法的监管和执行力度,确保企业的用工行为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检查,防止企业出现违法行为。
4. 提高劳动者素质:劳动者应该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同时,劳动者还应该了解和维护自己的权益,避免在劳资纠纷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5. 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企业应该注重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尊重劳动者的权益和尊严。
企业应该提供合理的薪酬待遇和福利保障,为劳动者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
会。
总之,解决劳资纠纷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配合。
政府、企业、劳动者和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推动劳资关系的和谐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劳资纠纷处理与风险防控完整版
劳资纠纷处理与风险防控完整版劳资纠纷是指劳动者与雇主之间因工资支付、劳动时长、工作条件或其他劳动权益而发生的争议。
劳资纠纷对企业和劳动者都带来了不良影响,因此合理处理劳资纠纷,并进行风险防控,对于保持劳资关系的稳定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劳资纠纷处理1. 合法合规:雇主应在劳动合同中明确规定工资、工作时间、福利待遇等劳动权益,并严格遵守国家劳动法律法规,确保员工权益得到合理保护。
同时,员工也应遵守拟定的合同条款。
2. 争议解决机制:企业应建立健全劳资纠纷解决机制,包括设立内部申诉渠道、组织协调会议、引入第三方调解等方式。
员工可以通过申诉渠道表达自己的不满和需求,企业应及时处理并与员工协商解决纠纷。
3. 公平公正:处理劳资纠纷时,企业应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偏不倚地对待各方。
要充分听取双方意见,进行调查核实,确保决策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二、风险防控1. 建立规范制度: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劳动管理制度,明确员工的权利和义务,规范企业运营。
劳动合同、员工手册等文件应清晰、具体地约定双方责任和权益,以降低劳资纠纷的风险。
2. 加强沟通:企业应与员工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员工的需求和不满,避免潜在的矛盾升级。
通过召开企业大会、工会会议等形式,促进双方沟通,增进相互了解,改善劳资关系。
3. 提供培训:企业应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使员工了解自身权益和责任。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劳动法规、劳资关系管理、纠纷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员工正确维护自身权益。
4. 风险预警:企业应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预警,及时发现劳资关系中的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
在合同履行、薪资支付、工作时间等方面要保持高度关注,做到防患于未然。
5. 第三方监管:企业可以引入第三方监管或评估机构,对劳资关系进行审核和评估,确保企业运营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第三方监管可以提供独立公正的意见,减少双方之间的矛盾和纠纷。
劳资纠纷的处理与风险防控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声誉和员工的权益。
工伤争议与劳资冲突的解决方案
工伤争议与劳资冲突的解决方案
背景
在工作场所中,工伤争议和劳资冲突是一种常见的问题。
当员工在工作中遭受伤害或发生争议时,需要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以确保公正和和谐的工作环境。
解决方案
以下是一些解决工伤争议和劳资冲突的简单策略,旨在确保独立决策和避免法律复杂性。
1. 良好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是解决工伤争议和劳资冲突的关键。
雇主和员工应当保持积极、透明和及时的沟通,以便及早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
2. 内部协商:在发生工伤争议或劳资冲突时,首先应尝试通过内部协商解决问题。
双方可以通过对话、协商和妥协来达成共识,并寻找双赢的解决方案。
3. 第三方调解:如果内部协商无法解决争议,可以考虑寻求第三方调解。
这可以是一个独立的中介机构或专业调解人,帮助双方就争议进行调解并达成一致。
5. 仲裁和诉讼:作为最后的手段,雇主和员工可以选择将工伤争议和劳资冲突提交仲裁或诉讼程序。
这需要通过法律渠道解决争议,并依靠法庭或仲裁机构作出决策。
结论
解决工伤争议和劳资冲突需要采取简单的策略,并确保独立决策,避免法律复杂性。
良好的沟通、内部协商、第三方调解、法律咨询以及仲裁和诉讼是解决争议的常见方法。
请注意,这些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解决方案应根据具体情况和相关法律进行调整。
调研报告 正确处理劳资纠纷的建议与对策
正确处理劳资纠纷的建议与对策处理好劳资纠纷,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就当前劳资纠纷的主要特点、表现形式、产生原因和建议对策作一粗浅分析探讨。
一、当前劳资纠纷的主要特点和表现形式由于我市非公有制企业“多、孝散、杂”的特点,一些中小企业、特别是家庭作坊式企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用工制度不规范,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引发的劳资纠纷仍不容忽视。
当前我市劳资纠纷的主要特点和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要特点:1、劳资纠纷案件总量居高不下。
随着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法律意识逐步提高,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和网络不断健全,劳动争议呈显性化,使近几年来我市劳资纠纷数量明显上升。
2、非公有制企业劳资纠纷数量占绝大多数,且多以用人单位败诉为主。
从劳动争议发生的用人单位类型看,自1993年xx颁布实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以来,国有企业劳动争议案件所占比例直线下降,非公有制企业案件明显上升。
主要是私营、三资、乡镇企业和个体户侵害职工合法权益引发劳资纠纷。
3、集体劳动争议上升幅度较大,主要集中在建筑施工单位和非公有制企业。
集体争议呈现突发性强、人数增多、处理难度大的特点。
4、劳动争议案件发生量地域差异大,且更加集中。
大量的劳动争议案件集中在沿海县(市、区),山区县劳动争议数量较少。
5、无证无照的家庭作坊与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劳资纠纷增多且处理难度大。
我市目前尚存在着大量无证无照的家庭作坊,雇工人数少的几人,多则100多人,劳动用工极为混乱,是劳动争议产生和激化矛盾的源头之一。
6、因追索劳动报酬、保险福利、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等经济利益争议居主导地位。
劳动关系双方对经济利益的重视程度高于对权利的重视程度,由于劳动者处于劳动关系的弱者地位,个人很难为权利与用人单位抗衡,因此多从经济利益方面找回损失,而用人单位对违约出走的劳动者,也大多以经济赔偿为由提出申诉。
(二)表现形式:1、因用人单位拖欠、克扣、截留劳动者工资,压低计件工价引发劳动争议。
劳资矛盾的整改措施
劳资矛盾的整改措施劳资矛盾是指劳动者和资方之间由于利益分配和权益保障等问题引发的矛盾和冲突。
面对劳资矛盾,需要采取一系列整改措施,以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
首先,建立健全的劳动法律法规体系。
完善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具体要求和程序。
同时,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提高劳动者对自身权益的认识和维护能力。
其次,加强劳动力市场监管。
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监管机制,加强对用人单位用工行为的监督检查,防止用人单位侵害劳动者利益的行为。
对违法用工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提高违法成本,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三,加强劳动力培训和提升。
通过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使其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同时,加强对劳动者工作环境的改善,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条件和待遇,鼓励创新创业,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幸福感。
第四,加强劳资协商和沟通机制。
建立劳资协商机制,加强双方的沟通与协商,解决劳动关系中的矛盾和问题。
用人单位应积极听取和尊重劳动者的意见和建议,从员工的角度考虑问题,妥善处理劳资纠纷,维护良好的劳动关系。
第五,加大对低收入劳动者的帮扶力度。
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保障低收入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权益。
同时,通过减税等经济手段,鼓励企业增加职工收入,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
最后,加强劳动关系的监测和评估。
建立劳动关系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对劳资矛盾的存在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评估。
通过及时了解劳动关系的状况,及时提出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和稳定发展。
总之,劳资矛盾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
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监管和培训机制,强化劳资协商和沟通,加大对低收入劳动者的帮扶力度,以及加强劳动关系的监测和评估等措施,有望推动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实现共赢局面。
人力资源劳动劳资纠纷如何处理
人力资源劳动劳资纠纷如何处理人力资源劳动劳资纠纷是在职场中常见的问题,涉及到劳动者与雇主之间的权益与利益关系。
合理有效地处理劳资纠纷对于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提高劳动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介绍人力资源劳动劳资纠纷的处理方法和应注意的事项。
一、积极预防劳资纠纷的发生劳资纠纷的预防十分重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措施来降低发生纠纷的风险:1. 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雇主应建立公正、公平的劳动制度和机制,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加强沟通与交流,提高员工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2.明确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依据,雇主应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明确职责、权益以及纠纷解决机制等。
3.加强培训和沟通:提供全面的培训,使员工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加强与员工的沟通,解答疑问,及时反馈和处理问题。
二、合法合规纠纷处理程序当劳资纠纷发生时,及时采取合法合规的纠纷处理程序非常关键,以下是常用的处理步骤:1.协商解决纠纷:双方可以首先尝试进行友好协商,寻求共赢解决方案。
劳资纠纷调解委员会或者人力资源部门可以提供专业的调解服务,促进双方协商达成一致。
2.调解和仲裁:如果协商不成功,可以寻求第三方的调解和仲裁机构帮助解决纠纷。
人力资源部门可以提供相关的法律咨询和指导,协助处理纠纷。
3.法律诉讼:如果协商和调解都不成功,劳动者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寻求维权。
需要咨询律师并准备相关证据材料,确保自身合法权益。
三、应注意的事项1.信息准确性:在处理劳资纠纷时,双方应确保提供的信息准确真实,以免给纠纷解决带来困难。
2.保留证据:处理劳资纠纷过程中,双方应妥善保留相关的证据材料,包括合同、工资单、通信记录等,以便在需要时进行证明。
3.合理沟通:双方在处理纠纷时应保持冷静,理性沟通,并尽量避免情绪化和激烈的言辞,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
4.遵守法律法规:在处理纠纷时,双方应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定,确保自身行为合法合规。
5.学习借鉴:无论处理结果如何,双方都应从纠纷中吸取教训,改进制度和管理方式,预防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劳资纠纷防范和对策
劳资纠纷防范和对策劳资纠纷是指雇员和雇主之间因工作中的权益或合同问题而引起的纠纷。
劳资纠纷一旦发生,不仅会影响到雇员和雇主双方的利益,还可能对企业的形象和声誉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为了避免和解决劳资纠纷,企业需要采取相应的防范和对策。
一、劳资纠纷的防范1. 加强管理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管理,从人员招聘、员工培训、考勤管理、绩效评估等方面进行管理。
建立完善的员工管理制度,明确员工权利和义务,从而有效地防范劳资纠纷的发生。
2. 合法合规企业在雇佣员工时,应强调合法合规的原则。
确保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合理使用人力资源,保障员工的基本权益,避免因违法违规导致的纠纷和舆论压力。
3. 建立有效的通讯机制企业应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让员工和管理人员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
员工可以进行匿名举报,也可以通过直接沟通的方式来解决争议。
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纠纷的发生。
4. 及时解决问题企业在处理员工关于工资、晋升、福利、合同等的问题时,应及时回复并与员工协商解决问题。
一个迅速而且合理的处理方法,可以有效防止问题激化,导致与员工产生更严重的纠纷。
二、劳资纠纷的对策1. 协商解决对于发生的劳资纠纷,首先应当采取协商解决的方式。
通过协商,双方可以达成共识,并在各自的利益范围内得到妥善解决。
协商解决不仅能够维护企业声誉,还能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2. 寻求第三方机构调解当协商不利时,企业可以寻求外部调解机构的帮助。
采取第三方调解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减轻企业的工作负担,还能保证公正、中立、独立的处理方式,从而得到公正的结果。
3. 走法律程序作为最后手段,当双方无法通过协商解决和第三方调解达成共识时,企业可以通过法律程序解决问题。
企业应积极配合律师进行法律程序,但是企业在进行法律程序前应审慎考虑,同时企业也应该尽力避免与员工发生法律冲突和纠纷。
总之,防范和解决劳资纠纷的过程需要合法合规,管理有效,双方协商,第三方机构调解以及法律程序等多种方式的综合应用。
劳动争议处理方案及措施
劳动争议处理方案及措施引言劳动争议是在劳动关系中由于工资、工时、福利待遇、工作环境等问题而引起的分歧和冲突。
劳动争议的存在不仅会对雇主和雇员的利益造成损失,还会破坏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因此,建立有效的劳动争议处理方案及措施至关重要,本文将提出一些有效的劳动争议处理方案及措施。
劳动争议处理方案1. 法律调解劳动争议处理的第一步是法律调解。
各国家和地区都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劳动争议进行调整和处理。
当劳动争议发生时,雇主和雇员可以委托专业的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或律师进行调解,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争议。
法律调解的好处是能够依法公正地进行处理,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并避免争议升级。
2. 内外调解结合除了法律调解外,建立内外调解机制也是一种有效的劳动争议处理方案。
内部调解主要通过与劳动者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倾听他们的诉求,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外部调解可以借助于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如劳资磋商委员会、调解委员会等,通过中立的角色进行调解。
内外调解的结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争议的实质,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3. 公开透明为了建立一个公正、公平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保证处理结果的公正性和合法性,应该向公众公开争议调解的过程和结果。
公开透明能够有效减少舆论压力和误解,维护外界对于劳动争议处理机构的信任,提高调解结果的可接受性。
同时,公开透明也可以起到警示作用,促使雇主和雇员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有效预防劳动争议的发生。
4. 教育培训劳动争议的发生往往与双方对法律法规的认识不清晰、沟通能力差等因素有关。
为了避免劳动争议的发生,可以加强劳动者和管理者的培训教育,使他们充分了解劳动法规的内容和要求,增强双方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培训教育可以提高员工对权益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也可以提高管理者的法律意识和公平处理争议的能力。
劳动争议处理措施1. 快速响应劳动争议一旦发生,应该立即对其进行处理。
及时响应可以有效遏制争议的升级,防止争议对劳动关系和生产经营造成更大的损失。
劳资纠纷解决方案
劳资纠纷解决方案劳资纠纷是指劳动关系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权益分配、劳动条件、劳动报酬等方面发生矛盾,无法通过协商解决而导致的纠纷。
在现代社会中,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都存在着劳资纠纷的情况,如何妥善解决劳资纠纷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法律、协商、调解和仲裁等方面介绍一些解决劳资纠纷的方案。
一、法律解决1.法律途径在我国,劳动法律是最基本的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法规,劳资纠纷的解决可以通过法律途径。
当纠纷发生时,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等机构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通过法律程序解决劳资纠纷。
如果一方不服仲裁决定,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院审理解决纠纷。
2.规章制度劳资纠纷的解决还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
企业可以建立健全的劳动纠纷处理机制和规章制度,规定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责义务,明确了解决纠纷的程序和方式,通过内部调解、协商等方式化解纠纷,避免将事情升级到法律程序。
二、协商解决1.多方协商2.建立协商机制企业可以建立协商机制,设立专门的协商小组或工会组织,负责处理劳资纠纷。
通过协商小组的中立公正性,有助于提高纠纷解决的效率和质量,避免一方压制另一方,协商机制可以有效地化解纠纷,维护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
三、调解解决1.第三方调解2.专业调解员企业可以聘请专业的调解员或律师进行调解。
调解员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可以客观地处理矛盾和纠纷,帮助双方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达成和解,避免事态扩大化。
四、仲裁解决1.劳动仲裁劳动仲裁是一种快速、简便的解决劳资纠纷的方式。
双方可以自愿选择仲裁机构或仲裁员进行仲裁,仲裁员根据法律规定和事实情况作出裁决,双方必须遵守仲裁裁决。
2.职业仲裁员企业可以聘请具有专业背景和资格的职业仲裁员进行纠纷调解。
职业仲裁员经过专业培训和资质认证,具有双方信任和权威性,可以有效地解决劳资纠纷,维护合法权益。
总结:劳资纠纷是劳动关系中常见的问题,解决劳资纠纷对企业稳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劳资工作问题及建议
劳资工作问题及建议
劳资工作问题涉及劳动力和雇主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问题。
以下列举一些常见的劳资工作问题以及相应的建议:
1. 薪资问题:
- 如何确保公正的薪资待遇:雇主应提供透明的薪酬,并确保根据员工的技能、经验和工作表现来确定薪资待遇。
- 解决薪资不平等问题:劳资双方应进行公正而开放的讨论,以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
雇主应尽可能提供平等的薪资机会,员工则应提供相关的证据和数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
2. 工作环境问题:
- 安全和卫生:雇主应提供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境,包括合理的办公设施和必要的防护设备。
员工也应遵守相关安全规定和程序。
- 工作压力和平衡:雇主应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和时间表,以减少员工的工作压力。
员工也应学会有效管理时间和寻求适当的支持和帮助。
3. 劳动权益问题:
- 合理工作时间和休假:雇主应遵守劳动法规定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确保员工的休息和休闲时间。
- 职业发展和晋升机会:雇主应提供适当的培训和发展机会,帮助员工提升技能并实现职业目标。
员工也应积极参与培训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4. 沟通和解决冲突:
- 沟通渠道和反馈机制:雇主应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以便员工可以提供反馈和表达意见。
员工也应通过适当的方式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
- 解决冲突和矛盾:当出现劳资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时,双方应尽量通过和平谈判和调解来解决问题。
总的来说,劳资双方应建立基于互信和互相尊重的合作关系,充分沟通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处理劳资纠纷的建议与对策正确处理劳资纠纷的建议与对策正确处理劳资纠纷的建议与对策处理好劳资纠纷,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就当前劳资纠纷的主要特点、表现形式、产生原因和建议对策作一粗浅分析探讨。
一、当前劳资纠纷的主要特点和表现形式由于我市非公有制企业“多、小、散、杂”的特点,一些中小企业、特别是家庭作坊式企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用工制度不规范,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引发的劳资纠纷仍不容忽视。
当前我市劳资纠纷的主要特点和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要特点:1、劳资纠纷案件总量居高不下。
随着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法律意识逐步提高,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和网络不断健全,劳动争议呈显性化,使近几年来我市劳资纠纷数量明显上升。
2、非公有制企业劳资纠纷数量占绝大多数,且多以用人单位败诉为主。
从劳动争议发生的用人单位类型看,自1993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以来,国有企业劳动争议案件所占比例直线下降,非公有制企业案件明显上升。
主要是私营、三资、乡镇企业和个体户侵害职工合法权益引发劳资纠纷。
3、集体劳动争议上升幅度较大,主要集中在建筑施工单位和非公有制企业。
集体争议呈现突发性强、人数增多、处理难度大的特点。
4、劳动争议案件发生量地域差异大,且更加集中。
大量的劳动争议案件集中在沿海县(市、区),山区县劳动争议数量较少。
5、无证无照的家庭作坊与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劳资纠纷增多且处理难度大。
我市目前尚存在着大量无证无照的家庭作坊,雇工人数少的几人,多则100多人,劳动用工极为混乱,是劳动争议产生和激化矛盾的源头之一。
6、因追索劳动报酬、保险福利、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等经济利益争议居主导地位。
劳动关系双方对经济利益的重视程度高于对权利的重视程度,由于劳动者处于劳动关系的弱者地位,个人很难为权利与用人单位抗衡,因此多从经济利益方面找回损失,而用人单位对违约出走的劳动者,也大多以经济赔偿为由提出申诉。
(二)表现形式:1、因用人单位拖欠、克扣、截留劳动者工资,压低计件工价引发劳动争议。
一些用人单位未依法按月以货币的形式发放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每月只预借生活费甚至只发给餐菜票代生活费;有的用人单位接到生产订单后未公布计价单价就立即安排生产,在完成订单生产任务后也不公布计价单价,而在年终结算工资时压低计件工资;有的用人单位在春节期间截留一个月工资待春节过后劳动者回来工作才发放,以维持企业的正常生产;部分建筑企业因工程款不到位拖欠农民工工资或劳动用工不规范,工程劳务层层转包分包,导致班组长侵吞工人工资后携款外逃,引发劳动者集体上访,造成恶劣影响;有的用人单位生产经营不景气,亏损严重,本文来自.gongwen123.时常拖欠职工工资,个别企业主则采取携款逃匿的做法逃避支付职工工资。
2、因履行劳动合同而引发大量的劳动争议。
《劳动法》颁布实施后建立了以签订劳动合同为主的新型劳动用工制度。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履行劳动合同中,用人单位无故辞退职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劳动者擅自“跳槽”不支付违约金等情况屡有发生。
3、因工伤事故或职业病的医疗、理赔而发生的争议案件也是目前劳动争议的焦点之一。
企业不重视安全生产,劳动条件恶劣,缺乏必要劳动保护设施,直接导致了职工工伤事故时有发生。
死者亲属或伤者为补偿问题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
4、企业超时加班加点不按规定发放加班工资。
劳动密集型企业中职工超时加班加点现象较多,有的每天加班少则2、3小时,多则6、7小时,一些企业一个月只让工人休息1、2天。
不少企业没有按《劳动法》规定的标准支付加班工资。
很多企业加班,事先没有征求工会和工人的意见,带有强制性要求,如不愿意加班就罚款、扣发工资和奖金,有的甚至按旷工处理导致矛盾激化。
5、企业不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
目前很多企业不按规定为职工办理社会保险,少报、瞒报、漏报或逃避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法定义务。
有的企业从工人工资中扣取本应由企业承担的保费。
部分企业则是经营困难的局面长期没有改观,无力缴纳社会保险费。
二、劳资纠纷产生的原因及对社会稳定产生的影响引发纠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部分非公有制企业片面追逐利润,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导致劳资纠纷乃至劳资冲突的发生。
有的企业主以尽可能少的劳动力成本,驱动劳动者尽可能多地创造剩余价值,以获取丰厚利润,甚至减少劳动者正常的社会保障支出,不配备必要的劳动保护设施,恶意拖欠克扣工人工资,任意延长劳动时间,尽量节省企业支出。
(二)劳动者的弱势地位是其合法权益受侵害的主要原因。
一是劳资双方的社会地位不同。
广大的农民工和外来工,文化层次较低,社会地位不高,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对社会政策制定的影响力很小。
二是劳资双方在企业中的地位不同。
非公有制企业拥有生产资料所有权和企业经营管理权,虽然一些企业建立了党支部、工会、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但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影响甚小。
目前仍有相当数量的中小非公有制企业尚未建立工会、党支部等组织,企业内尚未建立完善的劳资关系调整机制。
此外,大部分非公有制企业实行家族制管理,许多重要岗位由企业主的亲友担任,滤布一般劳动者在企业中处于弱势地位。
(三)劳动关系双方法律意识淡薄引发劳动争议。
一方面,有的用人单位忽视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一些违反国家劳动法律、法规、政策的管理制度,并付诸实施;有的用人单位在订立劳动合同时条款显失公平,导致劳动争议的发生。
另一方面,一些劳动者守法意识差,不认真履行合同,擅自离职违约“跳槽”。
有的外来员工缺乏长期就业的准备,抱着临时就业和流动就业的思想,劳动纪律观念差,在其权益受侵犯时,不能有效地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个别人甚至采取过激的行为,引发治安刑事案件。
(四)企业内部劳动纠纷处理的调解机制不完善。
由于企业内部的协商调解机制未建立完善起来,劳动纠纷处理和沟通渠道较为不畅。
而有些企业内部虽然成立了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但由于企业职工对该组织不了解不信任、企业领导不重视、调解员素质不高等原因,企业调委会作用没能得到发挥,劳资纠纷不能在萌芽状态得到化解。
劳资纠纷如果得不到及时预防和有效处理,将对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拖欠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工工资引发各类刑事案件。
从发案环节看,该类犯罪集中发生在建筑、装修、工艺、针织等劳动力密集、管理制度相对落后的私营企业、个体经营户或承包单位;从案件类型看,主要是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等严重暴力犯罪;从作案形式看,犯罪一般是在追讨未果的情况下,引发纷争,冲动之下实施的犯罪行为,具有突发性。
其他如怠工罢工、毁坏劳动设备等行为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如涉及范围较大则会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投资环境。
对企业主进行人身攻击、.freekan.群体性暴力事件、游行示威、阻碍公共交通等行为会引起一定范围的社会恐慌或社会波动,如果处理不好,不仅影响正常的生活生产秩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社会秩序,从而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影响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三、建议与对策正确处理好劳资纠纷,不仅关系到社会的稳定,而且对于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政法机关和劳动监督维权部门必须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发挥职能作用,正确处理好因劳资矛盾引发的纠纷和群体性事件,真正做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促进平安泉州建设的深入开展。
(一)党政领导重视,健全完善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要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广大职工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新时期劳动纠纷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进一步认清形势,把这项事关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摆上重要位置,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抓出成效。
各级政府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职能部门既要落实责任、各司其职,又要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共同为营造良好用工环境提供保障。
劳动保障及各行业主管部门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对特殊工种全面实行持证上岗制度,责令企业完善职工的岗前培训教育制度。
消防、工商部门应及时清理“三合一”厂房,卫生、安监、劳动保障、工商、公安、工会、妇联等部门应密切配合,责令企业切实改善职工的工作生活环境,加强对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建立完善的劳动保护、职业病防治措施。
要充分发挥各级工会、压滤机滤布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组织的优势,依法维护用人单位和职工合法权益。
(二)关口前移,健全和完善处理劳资纠纷的四级工作网络。
要把协调劳动关系的支点放在乡镇,以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为基础组建由综治、司法、企业综合管理部门以及工会、商会等有关单位组成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并向村(居)委会延伸,构筑城乡一体的市、县、乡镇、村居四级劳动用工管理网络,充分发挥其“近”(离企业近)、“明”(对企业情况明)、“快”(就地解决问题快)的特点,及时就近妥善处理劳资纠纷。
要建立完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制度,将其延伸到乡镇和街道,坚持定期召开会议,有效解决劳动关系中的重大复杂问题。
健全覆盖城乡的劳动争议处理网络,支持和指导其履行职能,使大量的劳动争议和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突出重点,精心组织,开展劳动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要坚持“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坚持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制度,把责任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特别是对已发生的群体性劳动纠纷要区别不同情况,属劳动争议的要引导当事人通过法律程序解决,不属劳动争议的也要尽量通过行政执法程序处理,遇到矛盾不得推诿,不得草率从事,更不得把应该由本级解决的问题推给上级。
要坚持重在源头、重在基层的工作原则,实行定期排查,重点排查,努力把劳资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要针对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逐个企业进行排查。
对排查出来的问题要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并提出工作建议,对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劳动纠纷,要坚持“工作在前,预防为主”的工作原则,主管部门要及时化解,避免酿成事端。
(四)加大司法救助力度,依法惩处用工者的违法行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多数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有的纠纷发生时,劳动者经济十分困难,个别的甚至连衣食都难以保证,如不能及时处理,可能引起矛盾激化,从而影响社会安定。
因此,法律援助中心要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工作,法院要积级开展司法救助活动,对经济困难无力缴纳诉讼费并申请缓减免的劳动者,经审查符合条件的,依法及时办理诉讼费的缓交、减交、免交手续费,保证有理有据无钱的人打得起官司。
要坚持公正裁判,强化效率意识,充分运用诉前保全、诉讼保全和先予执行等法律手段,及时解决劳动者的生活困难和后顾之忧,确保劳动争议纠纷案件快立、快审、快结。
对群体性劳资纠纷案件法院要提前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协调工作,受理后尽快判决,判决后及时移送执行,执行庭采取拍卖等措施筹集资金,并优先发放工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