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辩证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人文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摘要:文章立足于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针对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出现的功倾向,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论述了“人文精神”与“全面发展”的含义、人文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明确了人文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了加强人文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高等教育; 人文科学; 人文教育; 全面发展; 办学理念

前言

只有在品德上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学识上既要有书本知识,又要有社会知识;在能力上要具备思维、学习、研究、实践、创新、表达、信息处理等综合智能;在体质上要有健全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而这一切,都包含和渗透着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这一切的灵魂。所以,所谓全面发展的人才,也就是以人文精神为灵魂和导向的品德好、能力强、学识广、体质好、富有人文关怀品格的多向型、复合型人才。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高等教育的对象是人不是物,人是感情动物、社会动物,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的统一体。就社会性而言,“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人之为人,必须正确对待自然、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社会、正确对待自己,亦即必须具有正确的自然观、道德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高尚的人格。这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灵魂,这就是今天我们必须倡导的人文精神。

二、要实现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就是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以人文精神为灵魂和导向,以高尚的人格、美好的道德情操、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首位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我们正在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是以人为本的时代,做什么样的人,如何做人,这是新世纪给每一个人提出的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我们当前的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小康社会是物质、精神、政治全面走向文明的社会。社会的文明归根到底是人的文明,人的文明要靠教育来实现。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谈到教育问题时指出:“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他不仅指明了两种科学并重的教育理念,而且强调了人文科学和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还指出:“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种“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是人文精神和人文品格。

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最终走向成功,实现学生的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那种只授之以鱼、不授之以渔的教育方式,如同釜底抽薪,是抹杀学生发展潜力的短期行为。高等教育需要的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大胸怀、大气魄和长远眼光,搞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不是高等教育应有的品格。从长远看,那是对教育对象的不负责任,说重了是对教育对象的“好心”的坑害。

在有些人看来,自然科学是有用的,人文和社会科学是无用的。他们曲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抽去了作为灵魂和根本的“人”的要素,不知道科技是由人发明、创造和使用的,是为人服务的。这一曲解直接导致了高等教育教学理念的偏颇和资源配置、专业设置等方面的失衡。要么削弱人文和社会科学的教学比重,一手硬,一手软;要么过分强调学科分类、专业技术,壁垒分明,不相往来,结果学文科的不懂科学技术,学理工的缺乏人文素养,使学生片面发展,知识面狭窄,能力单一,缺乏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对事业的创新精神。这种高等教育误区的大门已经打开,面对那些被时尚和潮流所驱使而已经和正在走进误区的人们,我们不能不呼唤人文教育的回归。何谓“有用”?何谓“无用”?看得见、摸得着的眼前利益,从长远看未必有用;潜在的、根本的长远利益无论对于现实还是未来绝非无用。人文教育的作用,对个人来说是培养气质、陶冶情操、净化灵魂、高尚人格、学会做人;对社会来说是转移风气、打造文明、和谐关系、促进发展。它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无形的、长期的、强大的,它成就人的事业,实现人的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综观那些建树一

世、流芳百代的大学者,哪一个不是文理兼通、学贯中西,令人景行行止,高山仰止?正所谓“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以人文精神为导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知识经济时代赋予我国高等教育的神圣使命,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迫切要求。大学作为造就和输送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必须坚持人文教育和自然科学教育并重、通识教育和专门教育并重,使学自然科学的人具有人文素养,学人文科学的人懂得自然科学知识,成为能用两条腿走路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在课程设置和师资、投入的配置上,要加强语言、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素质教育课程,一轰而上去搞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对口教育而削弱人文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是不可取的。上世纪50年代,美国曾大力发展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的地区学院,然而许多如“哈佛”这样的著名大学却从未放松人文教育。80年代,面对人文精神失落和诸多政治、经济等社会问题,美国人文科学基金会呼吁,要“以历史、哲学、语文和文学的学习为基础,重新布局大学生必修的课程”。前车可鉴,我们没有必要重走别人已经走过的弯路。

四、在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上,对无论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门专业的教学,都要渗透人文教育,体现人文精神。任何学科,包括自然的、社会的、物质的、精神的,其研究的主体是人,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人。没有惟科学的为研究而研究,也没有无人参与其中的惟科学。人要全面发展,就要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研究,学会创新,学会应付各种挑战的本领,培养自我生存与自我发展的能力,而最首要的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善待自己,关爱他人,关心社会,关怀人类的命运和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自然环境。

因此,加强人文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既快又多地培养高素质人才,既是对我国高等教育的紧迫要求,也是对我国高等教育的严峻考验,可谓任重道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当务之急,是端正教育理念,正视教育误区,立足全面发展,加大改革力度,走向高等教育更加辉煌的明天。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妥之处,还望老师指正。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