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竞争优势与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研究报告
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研究报告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研究报告一、引言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是指一个地区相对于其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竞争优势。
核心竞争力不仅仅是一个地区的经济绩效,还包括其创新能力、产业发展水平、人力资源素质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指标。
本报告将对某区域的核心竞争力进行研究和分析,以了解这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和竞争优势。
二、区域经济基本情况某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一个重要的经济中心。
该区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毗邻国际贸易港口和重要的交通枢纽,具备了较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优势。
近年来,该区经济保持稳定增长,GDP增速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工业和服务业发展较快,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
三、区域核心竞争力要素分析1. 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指标,包括科研投入、专利数量、高等教育水平等。
该区的科研机构数量较多,高等教育水平较高,科研投入占比也较高。
然而,该区在科技成果转化和商业化方面仍有待改善,创新能力还有提升空间。
2. 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方向包括产业结构的多样性、产业链的完整性和产业升级的能力。
该区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为多元化,涵盖了制造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
然而,该区仍需要进一步发展创新型产业,提升产业链的完整性和附加值。
3. 人力资源素质人力资源是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包括企业员工的教育背景、专业技能和创新意识等。
该区的高等教育水平较高,拥有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然而,该区的人才流失问题较为突出,需要采取措施留住和吸引更多的人才。
4. 基础设施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保障,包括交通、通信、能源等。
该区的交通网络较为发达,拥有多个港口、机场和高速公路。
然而,通信和能源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善。
四、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针对以上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1. 加强创新能力培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加大科研经费投入,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商业化。
区域协同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区域协同发展的经济学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各国之间的联系不断增强,区域合作越来越成为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区域协同发展也成为了越来越多政策制定者和学者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区域协同发展的优点、必要性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一、区域协同发展的优点1.提高地区经济效益通过区域协同发展,不同地区间的资源得到优化、整合、共享,产生了新的经济效益。
例如,上海与周边地区形成了一个较为稳定的经济区域,上海打造了世界级港口和金融中心,与周边地区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了协同作用,从而推动了整个区域的经济快速发展。
2.增强地区竞争优势区域协同发展可以让不同地区之间共享优势、弥补劣势,形成互补性,提高整个区域的竞争优势。
例如,长江三角洲的协同发展,可以将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的优势互相补充,形成长三角经济区的协同效应,提高整个地区的竞争力。
3.促进资源合理分配区域协同发展可以通过资源融合、迁移和共享,使不同地区的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
例如,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广东的实力在制造业、服务业等方面很强,而香港则拥有先进的金融和商业环境,两者合作可以形成优势互补,推动整个地区更好地发展。
二、区域协同发展的必要性1.促进全球化背景下的地区经济发展全球化的加速带来了市场化需求和跨国企业的竞争,而区域协同发展可以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资源共享、协作发展。
同时,在全球化的同时,国际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也提高了区域合作的必要性。
2.迎接全球性挑战全球化和国际化的背景下,面对一些全球性的挑战如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经济危机等问题,区域合作也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例如,全球气候变化问题需要国际合作,而区域合作也是提高某个地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抵御自然灾害的风险等的重要手段之一。
3.实现基础设施互联区域协同发展也可以促进不同地区之间基础设施的互联,为更好地实现生产、物流等要素的迁移提供便利。
各省发展经济的优劣势
北京市优势:所在地,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中心、信息中心、对外交往的中心;其航空和铁路客货流量全国第一;劣势:周边各省市经济欠发达,缺少明显的分工合作,制造业类的跨国公司缺乏条;天津市优势:区位和交通、资源、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优势;滨海新区的制造业、基础设施、产业服务、区域功能和技术等方面优势;劣势:环境和资源问题突出,基础设施与国内大城市比尚有差距,国企资金占用大、效率低,民营经济发展不足;河北省优势:河北省位于渤海地区的中心地带,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水产品基地,同时又是矿产资源大省;劣势:河北省能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但农业生产力偏弱,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科技经费不足,技术创新薄弱;山西省优势:首先,山西有较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能源优势;其次具备劳动力价格比较优势,且有一定的人力资本素质;劣势:山西资本相对稀缺;传统落后部门或地区和先进部门或地区并存;技术创新水平上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内蒙古自治区优势: 自然资源种类多,储量大;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在优势大;劣势:在自然资源的组合匹配条件不理想,水资源相对短缺,自治区是全国自然资源组合条件最差的省区之一;辽宁省优势:港址资源众多、鱼业资源丰富、矿产资源较多;工业科技及人才优势;劣势:产业结构不合理,大型国有工业企业市场竞争力和生产效率低,后备资源不足,环境与生态的脆弱,大批企业职工下岗待业;吉林省优势:具有鲜明的汽车产业优势;生态环境十分优美,有重要资源的天文优势;商品粮基地和畜牧业产业基地;劣势:自然地理条件的诸多限制性因素、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不明显、市场体系不完善;黑龙江省优势:农业发达,粮食商品量、专储量均居全国第一;工业基础雄厚,门类比较齐全,是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劣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三大需求对经济拉动力不协调、经济发展活力不足;上海市优势:金融业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一;服务业高度发达;工业发达,工业总产值占中国的十分之一;拥有雄厚的人才实力;周边拥有江浙这样经济发达的省份,制造能力强,产业链完整,企业群密集;劣势:原料、匮乏;江苏省优势:产业结构优化、高新技术产业较快发展、服务业水平较高、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劣势:能源资源匮乏、人均环境容量全国最小,资源环境条件先天不足;浙江省优势:一,相对均衡的城乡区域经济;优势二,强劲的企业家创业精神优势;优势三,雄厚的民间资本积累;劣势:一是相对较高的商务成本、二是有待增强的技术创新能力,三是偏于稳健的民营企业投资心态;安徽省优势:拥有充足的,丰富,的传承和影响,黄山为主的丰富;劣势:经济总量小、“三农”问题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城市总体实力不强、人才需求与人才流失矛盾突出,区域发展不平衡;福建省优势:一是对台优势;二是港口优势;三是生态优势;劣势:生产服务、专业技术服务以及人口受教育水平低,人均拥有的科学家与工程师以及专利数量少;江西省优势:矿产资源居全国前列;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好;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相对宽裕;经济成本梯度差的优势;劣势:江西经济基础薄弱、总量偏小;三农问题严重;宏观调控对经济弱省的制约;环境改善差距较大;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山东省优势:资源与环境优势;基础设施优势;经济建设领域有比较优势;劣势:产业构成不合理,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不,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和劳动力素质不高;对自然资源的开发超强度;六是水资源严重短缺;河南省优势:首先是区位优势,它位于中国之中,也是中部之中;其次,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第三是全国重要的原材料基地;第四,有人力资源优势;第五,还有文化优势;劣势:人口众多;开放度不,思想观念相对比较传统;经济的底子还比较薄;湖北省优势:基础设施优势湖北历来为中国水陆交通枢纽;人才技术优势湖北是一个融科技与教育基础优势的科教大省;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商品聚散中心;劣势:非国有经济发展不足、经济外向度低、品牌经济实力较弱;湖南省优势:相对区位交通优势;科技教育和人才优势突出;在工业领域有竞争优势;有极强的“码头优势”;深厚的湖湘文化底蕴;劣势:区位方面竞争力不强;缺乏具有国家开发价值的大型战略资源;科学教育与周边省份存在差距;铁路运力有限;广东省优势: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丘陵及河口三角洲;有丰富的水热条件;珠江下游水源丰富;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农产品丰富;交通发达;劣势:部分新兴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不强;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软环境有待改善;新兴产业竞争力还有待提升;广西壮族自治区优势:拥有沿海又与东南亚国家接壤;资源相对污染较轻;旅游资源丰富;城市干净环境优美,空气质量更是全国最前列;劣势:经济基础差、城市基础差、人口素质不均衡、交通基础差;海南省优势:;深海捕捞;;东南亚外贸;是比较早的特区;繁多;劣势:与大陆的交通还不便利,阻碍经济发展;没有大型工业;较高;重庆市优势:有国家各项优惠政策;是内陆城市中唯一有保税港区的城市;有两江新区,长江黄金水道等;劣势:地处中国内陆,经济欠发达;交通也不发达;人口众多、面积广大,比较贫困;城市二元化突出,各方面矛盾尖锐;四川省优势:政策优势西部大开发、区位优势相对西部地区有"增长极"的区位优势、资源及市场优势、良好的发展基础优势、劳动力和人才优势;劣势:地理区位欠佳、经济实力不强、制度安排与政策上的差距、市场化程度较低;贵州省优势:能源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民族旅游文化资源;西南陆路交通的大通道;劣势:一是小,人均水平低,发展速度不快;二是投资仍然相对不足;云南省优势:土地资源优势;对外交往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蕴藏丰富的水资源;生物资源的多样性;蕴藏丰富的矿产;多姿多彩的风景名胜;独具优势的特色产业;劣势:发展上自我设限;工业化进程缓慢;对外开放程度不高竞争优势不明显;西藏自治区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以及日趋完善的基础设施优势;劣势: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外向度低、人才匮乏、投资效率不高;陕西省优势:区位优势;能源资源丰富;科教实力较强;文物旅游资源等得天独厚;工业基础较好;文化资源多样;劣势:经济效益差、发展水平低、亏损严重、增长速度慢、产业结构水平低;甘肃省优势:丰富;较为丰富;潜力巨大;全国药材主要产区之一;广阔;价格低廉;劣势:恶劣;发展缓慢;结构不合理,过程中低效率;薄弱;青海省优势:独特的“冷凉性”气候,有丰富的土地草场资源、丰富独特的动植物资源、储量丰富的矿产资源、储量巨大的能源宝库、旅游资源也丰富;劣势:但高寒的自然环境与脆弱的生态条件,封闭的地理环境与较差的区位条件,对青海县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巨大;宁夏回族自治区优势:有农业、能源、旅游、内陆开放四个方面的优势,发展前景广阔;劣势:观念陈旧,视野狭窄;环境险恶,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人口增长过速,劳动力素质低下;传统产业占主导,结构调整举步维艰;生态破坏严重,投资环境弱化;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实力薄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势:新疆是瓜果之乡,又是全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也是全国很重要的畜牧基地,新疆的丰富;劣势: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失业十分严重;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问题严峻;城市化水平较低;香港特别行政区优势:地理优势优越,第三产业很发达,属国际化的城市,自由贸易,资讯流通,竞争公平开放; “一国两制”政策;劣势:产业结构转型与相应的资源支撑不足、“积极不干预主义”政策尚未找到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要求的“支点”;澳门特别行政区优势:地理优势;人文文化优势;政治形象;制度优势;劣势:地域狭小,资源短缺,人口不多,内部市场有限,这就决定了澳门经济的对外依赖性;经济结构单一;居民受教育程度偏低,人才结构问题突出;国际规则利用程度偏低;台湾省优势:有优势;优势;电子行业优势;拥有传统较久;和服务业优势;以及相关的优势;劣势:代工生产模式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两岸关系问题;政局不稳定常使岛内经济环境受到波动;。
城市竞争与经济发展的地域优势
城市竞争与经济发展的地域优势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城市竞争愈发激烈,城市的地域优势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地域优势是指城市所特有的资源、人口、地理位置等因素所带来的竞争优势。
地域优势的合理利用不仅可以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还可以增加城市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竞争力。
一、资源优势城市的地域资源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不同城市具备的资源类型和数量各异,决定了它们在经济竞争中的定位和优势。
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文化资源等。
自然资源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座城市是否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矿产、水资源等,直接影响着其经济发展的潜力。
以中国的铁岭市为例,该市位于东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铁矿石资源,使得该市具备了冶金产业的发展优势,成为全国著名的钢铁基地。
人力资源也是城市地域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力资源是各种经济活动的重要要素,城市所拥有的人力资源数量、水平和结构都将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硅谷地区凭借世界一流的科技人才聚集,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中心。
而人口众多的大城市如上海、北京也因拥有庞大的劳动力市场而成为经济繁荣的城市。
另外,城市的文化资源也是地域优势的体现。
每座城市都有独特的文化特色和历史积淀,这些文化资源可以成为城市在经济发展中的独特优势。
例如,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市因为具备众多的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作品和建筑,成为了全球艺术爱好者的朝圣之地,也为城市带来了丰厚的文化旅游收益。
二、地理位置优势地理位置是城市地域优势的重要方面之一。
地理位置决定了城市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和辐射能力,直接影响着城市的经济发展潜力。
城市位于交通枢纽地带或者靠近重要的运输通道,可以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商业活动。
例如,香港作为中国南方的国际金融中心,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连接了内地与世界各地,成为中国通往国际市场的桥梁。
此外,城市的地理位置还与自然灾害的风险有关。
一些位于地震带、台风带等灾害多发地区的城市,往往会因为频繁的自然灾害而受到经济发展的制约。
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探讨为何一些地区经济发展更快
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探讨为何一些地区经济发展更快在中国的经济发展进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比其他地区更快。
这种区域差异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其中包括地理条件、政策优势、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影响。
下面将就这些因素分别进行探讨。
一、地理条件地理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地区的发展潜力和经济基础。
比如,地处沿海地带的地区由于具备港口优势和便捷的海陆交通条件,更容易吸引外资和拓展对外贸易;而内陆地区由于缺乏海运优势,发展受到一定限制。
此外,气候条件也是地理因素中的重要一环。
例如,气候温暖多雨的地区更适宜农业发展,这就为当地农产品的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进而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二、政策优势政策优势是导致区域经济差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一直采取了区域差异化的政策措施,以促进不同地区的经济增长。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地区通过先行先试的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技术引进,从而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优势。
例如,中国设立了一系列的经济特区,如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等,这些地区享有特殊的政策支持和灵活的经济管理体制,吸引了大批国内外的投资和企业落户,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此外,政府还通过财税、金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对一些欠发达地区进行扶持,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地区间的经济差距。
三、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差异的重要因素。
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差异较大,导致了发展速度上的差异。
一些地区拥有发达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具备了较高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因此其经济发展速度较快。
而另一些地区则以农业和传统制造业为主导,这种产业结构相对落后,导致了经济发展速度较慢。
此外,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也影响着产业结构的形成。
一些地区由于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炭、石油、铁矿等,使其能够发展相应的资源型产业,进而带动经济的快速增长。
综上所述,地理条件、政策优势和产业结构是导致区域经济差异的重要因素。
当地区在这些方面有着较为有利的条件和因素时,其经济发展往往会更快。
区域经济发展与竞争力
浙江省温州市,尊重和发挥人民首创精神, 以市场取向改革激活开展动力,以促进就业 推动全民创业,以商贸兴盛带开工业繁荣, 以产业集聚支撑 城镇崛起,以构建营销网 络创新经济业态,以差异化经营打造品牌经 济,以文化创新推动实践创新,从贫穷落后 的海港小城开展成为富裕兴旺的沿海大市, 形成了独 特的温州开展模式。
主要特点: 〔一〕善于在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中抓住开展机
遇。 〔二〕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三〕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 〔四〕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开展。 〔五〕尊重人民首创精神。 〔六〕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执行力。 〔七〕以经济开展促进社会和谐。 〔八〕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我国各地经济开展实践的经历
厂带来更多效益和节省更多本钱,所以工厂有集聚的愿望〕 集聚效应:集聚产生的经济效益大于工业区位转移后所追
加的费用
2.2 循环累积因果理论〔缪尔达尔〕
开展快的区域,竞争优势的循环累积,因而 开展得更快。
开展慢的区域,竞争劣势的循环累积,因而 开展得更慢。
发挥兴旺地区带头作用,刺激落后地区开展 “回流效应〞、“扩散效应〞。
江苏省江阴市,从开展乡镇企业起步,因具 有民族特色的大企业集团迅猛开展和成批上 市而被誉为“华夏A股第一县〞,以“天下 第一村〞华西为样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 闻名全国,是“苏南模式〞的发源地之一。
江苏省昆山市,利用东依上海的地缘优势, 大力实施外向型开展战略,高起点引进先进 技术,以国际化带开工业化,以工业化推动 城市化,实现了由单一农业向全面现代化的 跨越式开展,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百强县 〔市〕之首,走出了共同富裕、和谐开展的 “昆山之路〞。
区域发展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基于江苏、广东、山东、浙江的分析
人 口密度 最大 的省份 。 每公 顷土 地上 人 口数最 多 。其人均 要 素配 置效 率较 高 的基 础上 . 加 R 增 &D投入 和加强 技术
资本最高 , 禀赋也 较 为丰裕 。 表 1 资本 从 来看 , 苏的各项 进步 在经 济增长 中的作用 : 江 山东则 更应 当把 丰裕 的资源禀
表 2是 几个 反映 经济 可持续 、 内生性增 长能力 和国际 增 速 却 最 快 , R D 投 入 占 G P 比重 也 最 高 ,0 6年 其 & D 20
( P/ D , 代 表 某一 要 素 的地 区量 , 表 此 要 素 化 水平 的指标 。江苏 虽然 在企 业利润 率方 面最 低 , GD 。 P)V。 G v代 但利润 的国 内生产 总值 。 分别用从 业人 员数 、 本形成 总额 、 并 资 可 R &D投入达 30亿元 为四 省之最 , 3 这也是作 为教育大省和 耕 地面积计算 劳动 力 、 资本 和土地 投入 。 人才强 省所 具有最 为 突出 的特 征 , 时近 5年 引进外资总 同 从表 1可看 出 . 广东省 的资本禀 赋 系数 不到 06 与其 量 虽不 及广 东但 20 .. 0 6年 的增 速最 大 , 因此 , 以预 见未来 可
表 1 20 年四省要素禀赋的物理量比率舜禀赋 系数 06 口
赋与技术G P 亿 元 ) 资本禀赋 劳动力 禀赋 土地 禀赋 增强经济增长后劲 :江苏若要在四 D( 力 万元/ 人 力 公顷/ 人 系数 系数 系数 省 乃至全 国继续保持领跑者角色。 应 当通 过 优化 经 济运 行机 制 .更 进 江苏 22 5 . 0 O14 . 0 2 4 . 1 84 5 O8 0 . 9 O5 1 . 8 03 9 .5 步 强化 人才 要 素 的作用 。确实 加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区域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指的是不同地理区域内的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并且对整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福利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地区的地位非常重要。
每个地区有其独特的资源和特点,这些资源和特点决定了地区在区域经济中扮演的角色。
有些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矿产、农田和水力资源,这些资源可以促进地区的产业发展。
而有些地区则拥有便捷的交通和物流条件,这些地区可以成为物流、交通枢纽中心,从而推动地区的经济发展。
其次,不同地区之间的合作和竞争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合作可以促使地区之间共享资源和技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例如,一些发达地区可以提供资金和先进技术支持,帮助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转型和升级。
竞争则可以激发地区之间的创新活力和竞争优势,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再次,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引导和支持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和区域发展规划,吸引外资和企业投资。
同时,政府也可以通过提供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改善地区的投资环境和生活质量。
政府还可以通过扶持地方企业和培养人才,提升地区的产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最后,区域经济发展也需要广大市民的参与和支持。
市民可以通过就业和创业,推动地区的经济增长。
同时,市民也是消费者,他们的消费需求可以带动地区的市场活力。
因此,市民积极参与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对地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总之,区域经济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地区的地位、合作和竞争、政府的引导和市民的参与都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只有通过全面有效的合作和发展,才能实现区域经济全面发展,提高经济水平和社会福利,推动国家的经济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河南区域经济发展优势与策略
河南区域经济发展优势与策略作者:申浩宇来源:《今日财富》2023年第29期河南省通过优化内部经济环境,出台外部资金吸引政策、人才引入政策等一系列举措,不断吸引高层次人才以及更多外部资金,为其区域经济稳健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河南省作为中部五省之一,位于我国内陆腹地,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
河南在资源、交通、人口、文化等方面所拥有的突出优势,为推动其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
在未来发展中,河南省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进现代产业发展,为区域经济创新发展注入活力。
一、河南区域经济发展优势(一)资源优势:资源丰富,可再生资源发展基础扎实首先,资源储备规模庞大且种类丰富。
河南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比如煤炭资源、石油资源等;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比如全国第二的耕地面积,河流众多等等;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比如少林寺、老君山、龙门石窟等。
庞大的资源规模为河南经济发展夯实了重要基础,也为河南产业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其次,河南省可再生能源开发规模迅猛增长。
“十二五”期间,河南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立足于自身可再生能源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提升可再生能源比重,制定了一批可再生能源重点工程及示范项目,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体系初具规模并且日趋成熟,为“十三五”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大力支持。
截至2020年年底,河南省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251万千瓦,成为河南省第二大电源及新增装机的增量主体。
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年均增速分别达到66.1%、88.0%,分列全国第七位、第十一位。
地热供暖面积突破1亿平方米,较“十二五”末增长1.8倍。
新增农林生物质供暖面积1000万平方米,建成兰考、长垣、新蔡三个生物天然气示范项目,年提纯生物天然气2000万立方米。
最后,新能源产业基础逐步稳固。
随着安阳、许昌等多个风机光伏装备制造基地的竣工,风电产业链正在一步步走向成熟。
储能产业加速崛起,平高、许继等企业市场占有份额快速增长。
郑州、新乡氢能产业集聚效应初显,形成了较稳固的供应链。
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选择
比较优势是个动态概念---近年来,经济学者们讨论较多的一个话题是比较优势问题。
从讨论的情况来看,不少学者的思维还是集中在当前中国的比较优势是什么以及应如何发挥上面。
当然这是极有意义的探讨,但笔者认为仅止于此是远远不够的。
比较优势是动态的,如果不用动态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人口众多的中国势必长期只能成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国,而永远不能攀上以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为主的高端产品阶梯,成为经济和科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古典经济学中,比较优势原理是人们作出选择和决策的基本理论依据之一,是分工、交易以及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前提。
比较优势是相对优势。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对比较优势原理作了生动形象的说明:在狩猎社会,一个人一开始既打猎又造弓箭,后来发现自己更擅长造弓箭,于是就专门造弓箭换猎物;另一个人一开始也是既打猎又造弓箭,后来发现自己更擅长打猎,于是就专门打猎,然后用猎物交换弓箭。
如此一来,两个人的“蛋糕”都可以做得更大,整个社会的“蛋糕”也因之更大。
在斯密比较优势原理的基础上,大卫·李嘉图提出了比较成本学说,认为一国只要生产自己在成本上具有优势的产品,然后与其他国家交换即可。
例如,甲国较为发达,呢绒和葡萄酒的生产较之乙国都有成本优势,但相比之下呢绒更有优势,于是甲国可以集中资源专门生产呢绒;乙国虽然两种商品的生产效率都不如甲国,但相对而言,生产葡萄酒的效果更好一些,于是乙国可以专门生产葡萄酒。
甲国和乙国彼此进行交换,双方乃至整个社会都可以由此把“蛋糕”做得更大。
后来,瑞典经济学家俄林在其要素禀赋理论中进一步认为,各国之间的贸易缘于各国资源条件的差别,各国、各地区应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中国人民大学李义平教授在回顾了经济学说史上的观点后指出,根据这些基于比较优势原理的理论,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的成功就在于能够准确把握自己的比较优势,并不失时机地将比较优势转化为市场需求。
区域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解析
区域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解析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各个地区之间的产业竞争日益激烈。
区域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和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从人力资源、技术创新、产业链和政策支持等方面解析区域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
首先,人力资源是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竞争优势。
人力资源的素质和数量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的产业发展水平。
拥有高素质的劳动力能够提供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增强了地区的竞争力。
此外,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公司在选择投资地时也会考虑当地的人力资源,因此一个地区拥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能够吸引更多的外资和投资。
其次,技术创新是区域产业发展的关键竞争优势之一。
技术创新不仅可以提高产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能够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一个地区如果能够培育和吸引创新人才,并且拥有研发机构和科研基地,将能够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优势。
此外,技术创新还能够为地区吸引投资提供竞争力,因为跨国公司通常愿意将研发中心设立在创新能力较强的地区。
产业链是区域产业发展的另一个关键竞争优势。
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包括原材料供应商、零部件生产商、组装制造商和销售商等各个环节。
一个地区如果能够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并且各个环节之间形成紧密的配合和合作关系,将能够实现规模效益和降低成本,提高整体竞争力。
此外,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还有利于构建地区的产业生态系统,促进创新和产业升级。
最后,政策支持是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竞争优势之一。
政府在产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制定各种政策和措施来引导和支持产业的发展。
政府的政策支持能够提供资金、土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条件,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利环境。
此外,政府还能够通过培训人才、改善基础设施、提供专业服务等方式,提高地区产业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技术创新、产业链和政策支持是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竞争优势。
一个地区如果能够在这些方面取得突破和优势,将能够实现经济增长和区域发展的目标。
然而,不同地区之间的优势不同,因此每个地区都需要深入分析自身的条件和优势,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以实现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
从资源的角度看
胡鞍钢老师最近研究国家(地区)发展的八 大资本:
维护保值自然资本 优化配置物质资本(以上为有形资本) 开发利用人力资本 强化投资知识资本(以上为无形资本) 加快吸引国际资本 创新发展制度资本 努力增强社会资本(以上为环境资本)
三、经济学如何解释经济发展的动力?
六、以“第三部门(The Third Sector)”方式,投资构建基础结构组织(Infras tructure); 七、通过获取知识产权,提高地方的科学技术水平; 八、通过终生学习,培育地方人力资源; 九、扩充保健、卫生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十、发扬重视家族的东方文化传统,增进区域社会的 凝聚力。
区域竞争的特点
(1)地方政府是参与区域竞争的重要主体之一
中央地方分权后,地方行使更多的经济决策权; 地方政府是发展地方经济的直接受益者,有动力来源;
(2)区域竞争的内涵是资源汲取能力的竞争
区域发展的优势已不再是对传统土地、资源、产品等固定 物质财富的占有,而是更多体现在对诸种流动财富的吸引 力和利用这些流动财富创造新价值、强化区域经济地位的 能力; 地方政府参与地区竞争的主要内容和手段是尽可能在全球 范围内搜索发展资源,组织经济活动,鼓励本地企业扩大 投资,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区内汇聚,形 成经济发展“资源谷”。
增长极理论(法国经济学家帕鲁)
运用非均衡经济增长理论
• • • 引入“推动性产业”和“增长极”概念 经济增长不是同时出现在所有部门,首先出现在具有创 新能力的行业和主导产业部门,形成“推动性产业”; 推动性产业是一种起支配作用的经济单位,当它增长或 创新时,能诱导其他经济单位增长。推动性单位总是集 聚于空间某一点上,这就形成了增长极; 增长极是围绕主导工业部门而组织的有活力的高度联合 的一组工业,它不仅本身迅速增长,而且通过乘数效应 带动其他经济部门增长。 增长极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 推动性产业是增长极形成和发展的关键,而增长极的培 育和发展对于区域竞争力的提高至关重要。
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是加快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是加快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中共哈尔滨市呼兰区委党校高级讲师李颖“十二五”期间,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正在打破区域界限而呈现出新的竞争态势,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强弱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是否具有现实的和潜在的竞争优势的重要标志,成为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因素。
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是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和不竭动力,是加大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增强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关键所在。
它是现阶段中国经济提质升级、增强整体竞争力、加快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区域经济与区域经济竞争力区域经济是指在社会劳动地域分工的基础上,随着经济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各具特色和以密切联系为基础的地域经济综合体。
区域经济是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经济体,处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交叉结合部分。
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区域经济有两种类型:经济区域经济和行政区域经济。
现阶段,我国的区域经济呈现明显的行政区域经济特征,区域经济的形成决定于行政区划体制的规定性,因而范围相对固定,即以行政区划为基础形成的区域经济。
我国行政区划一般为省、市、县(区)、镇(乡)四级。
区域经济竞争力是一个区域为其自身发展而在其从属的大区域内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换言之,就是一个区域较之于其它区域、在更大区域范围内对资源的吸引力和市场的抢占力。
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高低,可用该区域输出产品占全国或全世界输出产品总量的比重以及吸引要素资源占全国或全世界要素输出总量的比重来表示。
分析一个区域的经济竞争力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初始竞争力,指由区位条件、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人口与劳动力、资本存量等自然或静态因素所决定的区域竞争优势;二是潜在竞争力,指由基础设施、法规体系、政府管理水平、市场化程度、对外开放程度、社会条件、保障体系、企业家精神等人为可变的软硬环境因素构成的动态区域发展优势;三是现实的竞争力,指经济实际运行效果与效率:如GDP、增长速度、劳动生产率、资本产出率、主要产品市场占有率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等。
地理位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性
地理位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性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地理位置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地理位置所处的地域条件、交通通达性以及自然资源分布等方面,都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地理位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性。
一、地域条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地域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环境因素,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例如,一些位于沿海地区或河流流域的地区,具有良好的港口资源和丰富的水资源,这为发展航运业、港口经济以及水利工程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机会。
相反,一些位于内陆地区或高山地带的地方,由于交通不便和资源匮乏,会面临更大的发展困难。
其次,不同地域的自然资源分布也直接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
例如,富含矿产资源的地区,如青藏高原的藏南地区和云南的昆明地区,由于天然资源的丰富,往往具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
而一些鲜有资源的地区,如西藏的拉萨地区和青海的西宁地区,则需要依靠其他产业的发展,如旅游业和文化产业,来推动经济增长。
二、交通通达性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交通通达性是指区域内外交通条件的便利程度。
交通的便利与否,直接影响着区域经济的联系和资源配置效率。
地理位置优越,并且交通便利的地方,往往能够更好地参与国际和区域经济合作,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源流入。
例如,中国的上海、北京等沿海城市由于地理位置优越,连通了全球重要的海上航线,成为了国内外企业投资的热门目的地。
此外,交通通达性还能够促进区域内部的经济合作和资源优化配置。
当地区内部的交通网络发达时,企业可以更便利地进行物资和资金的流通,同时也有利于技术和人才的合作。
例如,中国的珠三角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和交通便利性,吸引了大量企业的投资,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地缘政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地缘政治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互相制衡和影响的关系。
地缘政治的不稳定会对区域经济产生重要影响,例如战争、内乱等冲突将直接影响区域内经济的稳定性。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竞争力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竞争力随着全球化的加剧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化,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竞争力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
区域经济发展是指各地区内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目标。
而区域竞争力是区域在经济、科技、产业等方面相对于其他区域的竞争能力。
在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竞争力方面,地理位置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地理因素决定了一个地区的资源禀赋和交通条件,对经济发展和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一个地理位置优越的地区可以通过发展物流、加工制造等产业来获取竞争优势。
此外,交通条件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竞争力的重要标准。
现代交通网络的发展使得地理位置不再是制约区域经济发展和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同时也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
资源禀赋是区域经济发展与竞争力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资源禀赋,通过合理利用和开发这些资源,可以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资源禀赋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等。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如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人力资源则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人才可以为企业和地区提供创新力和竞争优势。
此外,知识资源的积累和创新能力也是提高区域竞争力的关键。
产业结构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不同的产业结构决定了一个地区的经济特征和竞争优势。
制造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提升地区的竞争力。
而服务业的发展则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加地区经济的附加值。
在当前全球产业链分工的背景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寻找自身优势领域,提升区域的发展潜力和竞争力至关重要。
政策支持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
政府在区域发展中可以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如提供金融支持、减免税收、优惠土地政策等,吸引外资和优秀人才,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
政府还可以通过调整产业政策、培育创新创业环境等,推动区域内部的产业升级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区域市场竞争分析报告
区域市场竞争分析报告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开放程度的提升,区域市场竞争已经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而对于企业来说,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充分了解和掌握所在区域的市场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对区域市场进行分析,为读者提供一份详实的区域市场竞争分析报告。
一、区域市场的概述区域市场简单来说就是指一个固定地域范围内的市场。
这个固定地域范围可以是省、市、县、或是某个具体的商圈。
区域市场的发展水平与人口规模、城市化率、经济发展状况等有很大关系。
所以,了解区域市场的概况是进行竞争分析的第一步。
为了便于阅读,本文以江苏省南京市作为研究对象,对南京市的区域市场进行分析。
南京市位于中国东部,是江苏省的省会和地级市。
南京市紧邻杭州湾经济区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政治、文化和金融中心。
根据南京市政府提供的数据,截至2020年,南京市人口总量已经超过91万,城市化率已经达到83%以上。
同时,南京市GDP总量已经突破1.7万亿元,是中国内地第十五大城市。
二、南京市区域市场的竞争环境分析1. 行业竞争格局了解行业竞争格局是进行竞争分析的一个重要维度。
以南京市的餐饮行业为例,目前南京市餐饮企业数量已经突破15万家。
然而,大量的餐饮企业却并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竞争,而是单纯的同质化竞争。
这就需要有些餐饮企业想办法提升服务质量,从而取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2. 消费者行为分析消费者是市场中最重要的一环,了解消费者行为对于企业制定相关营销策略至关重要。
在南京市,一线及以上城市的消费者更加注重消费品牌和服务质量。
但是,在二线及以下城市,消费者们则更加注重价格,而且更加倾向于在传统商圈购物。
3. 竞争对手分析市场竞争无法避免,所以企业需要将竞争对手的情况掌握清楚。
以下是南京市vivo手机的竞争对手分析:对手1:华为手机优势:拥有更全面的销售渠道,在终端销售方面更具优势。
劣势:在市场推广和媒体宣传方面需要更强的投入。
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竞争力的关系
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竞争力的关系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各个城市的竞争力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区域经济发展则成为支撑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竞争力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
一、区域经济发展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城市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其竞争力对促进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可是,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并不仅仅靠自身内部的因素,更需要依托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区域经济的强弱影响了整个地区的商业、政治等各方面的发展,也反过来影响了各个城市的竞争力。
首先,区域经济的发展对城市的人口流入、市场规模和消费能力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增强作用。
例如,深圳市就是通过全球化的市场,获得了更广泛的消费市场和容纳了更多的移民,这一切都对城市发展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的持续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区域经济发展能够给城市带来产业集聚,提高城市的技术含量和吸引力。
例如,中国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地区,都是经济发展快速、生产要素富裕的区域,其城市的产业密集度也相对较高。
而这些产业集群的成功形成,除了受城市规模和地域条件的影响外,更受到了区域经济的强有力支持。
最后,区域经济发展可以使城市的整体形象得到提升,反过来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人才来到这座城市。
很多城市都在不断地推进城市更新、城市形象设计和城市品牌塑造等工作,享受到带来的良好经济效益,如上海的浦东、北京的CBD等一些区域,它们的成功,也源于所处的地域优势及经济环境良性。
因此,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好坏,对于城市的发展和竞争力之间具有重要的关联性。
二、城市竞争力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城市竞争力的提升不仅可以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而且使得城市成为地区经济中心。
它的背后,是城市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实力不断提高,以及能力与市场竞争中不断获胜的情况。
城市竞争力的提升也受到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例如,城市需要区域经济的支持和配合,才能实现资源、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质整合。
同时,区域内的产业集聚和经济结构也能够给城市带来一定的竞争优势。
以比较竞争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很 好 的 比较 优 势 , 难 成 经 济 发 展 气 候 , 济 的 发 展 也 经 差 距 仍 会 突 然 拉 大 , 可 能 再 也 难 追 上 。 总 之 , 有 很 没
及 政 府 效 能 等 决 定 的 交 易 效 率 。 比 较 优 势 是 由 土
地域优势与区域经济发展策略
案例一:利用地域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的策略
以云南为例, 利用其独特的 气候条件和生 物多样性优势, 发展特色农业
和旅游业
01
• 发展特色农业:如普洱茶、 花卉等 • 发展旅游业:如丽江古城、 西双版纳等
制定相应的政 策措施,支持 特色农业和旅 游业的发展
02
• 提供资金支持:如农业补贴、 旅游项目投资等 • 提供政策优惠:如税收减免、 土地使用等
• 经济增长评价指标:如GDP增长率、 人均收入水平等 • 社会发展评价指标:如教育、医疗、 社会保障等 • 生态环境评价指标:如环境质量、生 态保护等
地03域优势与区域经济发展策略 的关联性
地域优势在区域经济发展策略中的角色
• 地域优势是区域经济发展策略制定的重要依据,决定了策略的方向和重点 • 根据地域优势选择适合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如资源型、交通枢纽型、旅游型等 • 根据地域优势确定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如农业、工业、服务业等 • 根据地域优势制定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如投资、税收、人才等
• 区域经济发展策略是指为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目标,对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资源、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 组合的一系列行动计划和措施
• 经济增长策略:以提高区域经济增长速度为目标,通过扩大投资、提高生产率等方式实现 • 产业结构调整策略:以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为目标,通过发展新兴产业、淘汰落后产业等方式实现 • 人才培养与引进策略:以提高区域人才素质为目标,通过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等方式实现 • 科技创新策略:以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等方式实现 • 区域经济发展策略的目标是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区域居民的生活水平 • 经济增长目标:如GDP增长率、人均收入水平等 • 社会发展目标: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 • 生态环境目标:如环境质量、生态保护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什么是竞争力 或竞争优势?
对于一个区域而言其经济发展的动力取决于: • 若干产业的竞争力(产业集群的活力); • 若干企业的竞争力(市场占有率、产品销售率、
增加值率、销售利税率和综合要素生产率); • 吸引外部投资进入的环境(投资环境的改善)
(硬环境:区位、资源、人才、资本、科技、环境、设施、结构、集 聚等)
(软环境:文化、制度、政策、管理、市场、服务、开放等。)
地区竞争优势与区域经济
网络发展理论
o 在区域点轴体系完善后,开发重点放在点轴与 其腹地之间的综合网的建设,以促进区域经济 一体化,特别是城乡一体化;
o 通过综合网,由点轴体系向外伸展,将发展机 会转播到更多地区,生产要素的利用更加充分, 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o 网络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走向成熟阶段的标志。
o “点”的特点:区域创新中心,主导产业明确的产业 综合体,基础设施条件优越,具有明显的区域比较优 势;
o “轴”实质上是产业带,其特点是:处于水陆空交通 干线上有稠密的运输网,是资源开发、产品和劳务生 产流通的基地
o 点轴发展战略:将区位条件好的重要干线作为重点开 发轴,在发展轴内确定重点发展的中心城市及其发展 方向,确定中心城市和发展轴的等级体系与网络结构。
根据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Y=C+I+G+NX
地区竞争优势与区域经济
• 增长经济学——
研究长期经济增长的原因
哈罗德-多马模型
地区竞争优势与区域经济
索洛模型
总量生产函数: Q = A(t)Lα Kβ
GDP增长率: G =GA+EL ·GL+EK ·GK g = + ·n + ·gi
经济增长除了靠投入外,还要靠技术进步、制度源自管理创新地区竞争优势与区域经济
循环累积因果理论(缪尔达尔)
发展快的区域,竞争优势的循环累积,因而 发展得更快。
发展慢的区域,竞争劣势的循环累积,因而 发展得更慢。
发挥发达地区带头作用,刺激落后地区发展 “回流效应”、“扩散效应”。
地区竞争优势与区域经济
点轴发展理论
o “点”是指一定区域内的各级中心城市,即“增长极”, “轴”是指连接各“点”的交通运输线路等基础设施;
地区竞争优势与区域经济
从资源的角度看
胡鞍钢老师最近研究国家(地区)发展的八 大资本:
n 维护保值自然资本 n 优化配置物质资本(以上为有形资本) n 开发利用人力资本 n 强化投资知识资本(以上为无形资本) n 加快吸引国际资本 n 创新发展制度资本 n 努力增强社会资本(以上为环境资本)
地区竞争优势与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政府作用
o 苏南模式:政府推动型 o 温州模式:政府引导型 o 珠江模式:混合型
地区竞争优势与区域经济
o 青岛:合文齐武,企业与城市双赢 o 杭州:协调配合,和谐发展 o 成都:避实击虚、扬长克短
地区竞争优势与区域经济
二、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从全球来看
o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主要体现在该国重点区域的 经济发展水平上。
新能力的行业和主导产业部门,形成“推动性产业”; • 推动性产业是一种起支配作用的经济单位,当它增长或
创新时,能诱导其他经济单位增长。推动性单位总是集 聚于空间某一点上,这就形成了增长极; • 增长极是围绕主导工业部门而组织的有活力的高度联合 的一组工业,它不仅本身迅速增长,而且通过乘数效应 带动其他经济部门增长。 • 增长极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 • 推动性产业是增长极形成和发展的关键,而增长极的培 育和发展对于区域竞争力的提高至关重要。
集聚因素包括:
• 特殊集聚因素(如便利的交通和丰富的矿藏) • 一般集聚因素(如一个工厂规模的增大能给工厂带来利益
或节约成本,而若干工厂集聚在一个地点能给各个工厂带 来更多效益和节省更多成本,所以工厂有集聚的愿望)
地区竞争优势与区域经济
增长极理论(法国经济学家帕鲁)
运用非均衡经济增长理论
引入“推动性产业”和“增长极”概念 • 经济增长不是同时出现在所有部门,首先出现在具有创
全国GDP比重
美国 硅谷 128公路 五大湖地区 68%
日本 东京都 阪神地区 名古屋
63%
英国 伦敦 伯明翰 利物浦
80%
澳大利亚
悉尼
墨尔本
70%
马来西亚
吉隆坡
50%
中国 长三角 珠三角 京津冀地区 38.2%
(19.5%) (9.8%)
(8.9%)(2003年)
地区竞争优势与区域经济
从一个区域来看
三、经济学如何解释经济发展的动力?
微观经济学—— 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消费者)、企业 (生产者)的行为特征,以及企业竞争力的来 源:
*低成本战略、差别化战略; *技术创新、产业集聚。
地区竞争优势与区域经济
宏观经济学——经济发展与增长 亚当.斯密:研究一国财富的来源 熊彼德: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凯恩斯:一国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方法手 段(增长、就业、物价、财政、国际收支)。
地区竞争优势与区域经 济
2020/11/10
地区竞争优势与区域经济
内容提要
o 第一部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特点、 动力及竞争力
o 第二部分:案例分析 o 第三部分:我国区域发展趋势分析
地区竞争优势与区域经济
第一部分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特点、
动力及竞争力
地区竞争优势与区域经济
内容提要
➢ 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特点 ➢ 二、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 三、经济学如何解释经济发展的动力? ➢ 四、什么是竞争力或竞争优势?
地区竞争优势与区域经济
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
o 深圳: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始终坚持创新, 不断引领中国潮流;
o 珠江三角洲:得改革开放之先气及地缘之便 利,最早引进外资;
o 苏州:在国内激烈的竞争中,始终掌握着发 展和竞争的主动权;
o 温州:为生存而不懈努力,开拓进取求发展;
地区竞争优势与区域经济
地区竞争优势与区域经济
o 区域经济学
n 区位理论 n 增长极理论 n 循环累积因果理论 n 点轴发展理论 n 网络发展理论
地区竞争优势与区域经济
工业区位理论(韦伯)
影响工业区位的经济因素分为区域因素和位 置因素
• 实际对区位起作用的区域因素:运输成本&劳动成本 • 实际对区位起作用的位置因素:集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