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爱心与教育

合集下载

李镇西老师《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李镇西老师《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李镇西老师《爱心与教育》读后感李镇西老师《爱心与教育》读后感(精选6篇)李镇西老师《爱心与教育》读后感1《爱心与教育》是教育家李镇西的成名座、代表作,他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是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展示的是鲜活的校园生活。

透过这些案例,折射出的是李老师的教育理念。

我们的教育活动目标,并不是一张张成绩单,不是一堆分数,不是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站住脚跟、开创事业的人才。

讲到这里,我有点惭愧,回忆我一年的教学活动中,我似乎真的像教育家们所说的那样,把学生当成了承载知识的容器。

我希望我的每个孩子上课能够认真听讲,能够按时完成作业,并且希望那些后进生们别考的太差,别把平均分拉动太大。

事实上,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我们理由让他们变成一模一样的产品啊。

其次,通过本书的阅读,我感受到的是李老师对学生门的一腔爱心,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爱着他们学生们,才能无微不至的关心、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爱孩子,才能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坚持不懈的写下这么多手记、札记。

说实话,我对教育类的书总是有排斥的心里,如若晚上睡不着,它可能是我最好的催眠曲。

很多教育类的书籍总是用高深的理论堆积而成的,可能是我还没有到达那个层次,所以领略不到他们所阐述的情境吧。

但是这本书通过记录校园中的生活,孩子们的日常表现,还有学生们的作文等夹叙夹议地讲述事例,用最真挚、朴质的文字阐述着高深莫测的理论。

李老师教育学生的方法确实跟别人有这不一样的地方,真正的做到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比如说有位后进生上课特别爱唱歌(虽然有时候只是小声哼哼),他知道同学们对他这个坏习惯很反感,自己也想改正,缺乏信心,于是李老师就对他说:“你现在是每堂课都要唱歌,影响同学们的学习。

这样吧,你先试试尽量争取每天有一堂课没唱歌,你就给我来个喜报,好吗?”第一天,他没有来喜报,第二天他来喜报了而且特别兴奋;第三天和第四天他又没来喜报,第五天他来喜报了。

精选李镇西《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

精选李镇西《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

精选李镇西《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篇1:精选李镇西《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1、拥有一颗爱同学的心爱同学,就必需擅长走进同学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同学的情感世界,就必需把自己当做同学的伴侣,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去了解他们最关怀和最感爱好的是什么,他们有哪些欢乐和苦痛。

老师对同学真挚的爱是感染同学的情感魅力,这种爱不应当是居高临下的,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伴侣的爱。

当我们故作尊严,甚至以牺牲同学的尊严来换取自己的尊严时,同学根本不会买我们的帐,只会向我们投来冷漠的眼光;而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精彩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留意维护、敬重同学的尊严时,同学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

老师对同学爱的表达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同学失意的时候,给他一点鼓舞;同学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他一点关心;同学哀痛的时候,给他一点劝慰;同学兴奋的时候,走到他们中间一起共享欢乐……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同学时,同学会不仅把我们当做老师。

拥有一颗爱同学的心,是我们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一道防线。

2、专心灵赢得心灵教育要面对全体同学,面对全体同学就必定面对为数不少的后进生。

教育者对后进生的爱,绝不应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势的“平易近人”,而是教育者真诚情感的自然流露。

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教育者: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

即使是那些被自己认为“一无是处”、“无可救药”的同学,其心灵深处或多或少也有美妙的道德的萌芽。

对后进生的转化,与其向他们“灌输”,不如引导他们发觉自己身上的和善之处、高尚之处,关心他们树立“我是一个有缺点的好人”的道德自信。

这种做法,绝不仅是一种教育技巧,而首先是一种有真诚而产生的相互信任。

而当我们真正走进同学心灵时,将是无比幸福的,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放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胜利的港湾。

3、激励优生超越自我老师对优生的感情几乎是不需要培育的,我们总是盼望自己班上的优生多一些,由于他们有较强的学问接受力量,学习成果优异,各方面的工作力量突出,可以成为老师的助手。

《爱心与教育》李镇西好词好句摘抄

《爱心与教育》李镇西好词好句摘抄

《爱心与教育》李镇西好词好句摘抄1.缺乏爱的教育,是伪教育,它用爱取代一切,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教师还要有职业精神,要有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要有渊博的学科素养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一句话,要有不可替代的专业能力。

2.到冬初,我们的景况更拮据了,然而还喝酒,讲笑话。

忽然是武昌起义,接着是绍兴光复。

第二天爱农就上城来,戴着农夫常用的毡帽,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3.柔和的阳光斜挂在苍松翠柏不凋的枝叶上,显得那么安静肃穆,绿色的草坪和白色的水泥道貌岸然上,脚步是那么轻起轻落,大家的心中却是那么的激动与思绪波涌。

4.真正富有教育之爱的教师,必须拥有深厚的文化功底、丰富的学科素养和高超的育人艺术。

这些最后都体现于如何带好班、如何上好课、如何与学生谈心、如何进行家访、如何处理每一次突发事件等方面的智慧。

离开这一切,空谈对学生的爱是没有用的,没有民主的爱是专制的爱,没有智慧的爱是愚蠢的爱,唯有民主和智慧的爱,才是我们需要的教育之爱。

5.希望源于失望,奋起始于忧患,正如一位诗人所说:有饥饿感受的人一定消化好,有紧迫感受的人一定效率高,有危机感受的人一定进步快。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读完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心中满是感动与思索。

这本书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教育的真谛——那就是爱。

在书中,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故事,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李镇西老师对学生那真挚而深沉的爱。

他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守护者和引路人。

他愿意倾听学生的心声,理解他们的困惑与迷茫,用无尽的耐心和关怀去温暖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这种爱不是表面的、肤浅的,而是发自内心的、深入骨髓的。

爱心在教育中的力量是无穷的。

它可以让自卑的孩子变得自信,让调皮的孩子变得懂事,让迷茫的孩子找到前进的方向。

就像书中的万同,在李镇西老师持续的关爱与引导下,发生了令人惊叹的转变。

这让我明白,一个老师的爱可以改变一个学生的命运,而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都应该拥有这样的爱心,去点亮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

同时,这本书也让我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

我是否给予了学生足够的爱和关注?是否真正理解他们的需求?我懂得了,只有将爱心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才能与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情感纽带,才能让教育变得更加有意义。

《爱心与教育》让我坚信,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我愿以李镇西老师为榜样,用爱心去浇灌每一朵祖国的花朵,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精选李镇西《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五篇

精选李镇西《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五篇

精选李镇西《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五篇李镇西《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一)读完李镇西老师所著的《爱心与教育》,我被他的爱心所震憾;被他用全身心的爱心投入到教育事业所震撼;被他的一幕幕真实的、感人的故事所震撼;为他所教的学生而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让我深深体会到"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读《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

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

我自己是非常赞同这话的。

假如没有爱学生的心又何来的教育好学生呢?假如没有爱心和童心,又何来与孩子打成一片,更好地教育孩子呢?说爱心和童心是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再恰当不过了!李镇西老师对爱的执著深深打动了我。

李老师毫不掩饰自己对学生的爱,他也收获着学生的爱。

李老师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其实许多老师都做过。

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我们却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工作越来越没劲?这当然有本身素质的不同,但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执著,对爱的坚持。

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

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我们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职业。

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

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老师对待万同同学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李老师说:"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情感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

弱势群体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很难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

如果我们能还他们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么好的教育!"是啊,爱是我们的语言,和学生相处,只有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只有爱才能换来学生的真心和信任,成为真正受学生爱戴的老师。

读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有感

读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有感

读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有感今日,一口气读完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心中豁然开朗,什么是教育?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做一个成功的教育者?……这一切都从中找到了答案。

从这本书里,我们可以得到一个重要的启示:我们的教育,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的人,培养的应该是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站住脚跟,开创事业的人才,他们不但能在学校里读书,而且要有终身读书的兴趣和求知的愿望;他们要有远大的理想,坚强的意志,优良的品质,能经历顺利和艰难,成功和挫折的考验。

我们还应感受到:爱孩子才能培养孩子的爱心,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才能为他们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而由衷的喜悦。

“‘素质教育"大旗上,有一个大写的‘人"字:它是目中的‘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为了一切人全面发展的教育。

”这就是李老师对于素质教育的精辟论断。

当前的教育,虽然教师们对学生充满了教育热情,但在某一程度上还是把学生仅仅当作接受教育的客体,而未把他们看作有自己独特心灵世界、有充分主体意识的人。

我们经常说要“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然而什么叫“好人才”?就是时代需要的人才,应该是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这样的人才,当然具有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和民主作风。

培养这些人才,就是我们这些教育者的任务,就是我们搞素质教育的目的。

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

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

只有童心能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

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李老师对待学生真可谓付出了全部的精力:学生生日,送上一张生日卡片;气温骤降,提醒学生多穿一件衣服;节假日,邀学生远足郊游;课余,与学生海阔天空……他已完全走进了学生的情感世界,真正把学生当作了自己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李镇西爱心与教育读后感3篇_读后感作文_

李镇西爱心与教育读后感3篇_读后感作文_

李镇西爱心与教育读后感3篇《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作者是鼎鼎大名的李镇西。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李镇西爱心与教育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李镇西爱心与教育读后感1《爱心与教育》启发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不要吝啬自己动人的微笑,由衷的赞叹,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帮助和无私的爱心,它们是清香宜人的玫瑰,它们是哺育万物的阳光雨露,它们是滋补孩子们心灵的灵丹妙药。

我由衷地佩服蒋老师,尊敬蒋老师,因为她是那么富有爱心、童心,真心,信心。

也正是因为是这样的人,蒋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总是充满无限真情,也正是因为这样,蒋老师以爱回报爱,从而使教育获得最终的“成功”。

想着,看着,愧疚之心不自觉地油然而生,诚然,我也是爱孩子的。

我会为孩子生病而忧心忡忡,我会为孩子的退步而发愁,我会为孩子的一点进步而感到欣慰万分……但,我的性子有些急燥,常常忍不住发火,蒋老师却能坚持不懈地播撒爱的种子,细心呵护着那颗颗幼芽,让她们不断地成长,这一点无颖深深地震憾了我,是的,我们对学生充满真挚的情感,无颖会使学生接近我们并乐于接受我们的教育,但仅止于此是远远不够的。

爱的教育,最终目的应该是使学生在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

是对我们思想的洗涤,心灵的震撼。

蒋老师的爱是那样的博大,那样的无私,我深深地被她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书中“与顽童打交道,后进生的转化”一节,给了我极大的震撼。

师爱是阳光雨露,学生是花朵幼苗。

对学生的爱既要像阳光一样普照大地,对学生一视同仁,又要对一些缺少爱的同学有所倾斜。

蒋老师说:“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情感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

弱势群体是不幸的,因为她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很难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

如果我们能还她们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么好的教育!”蒋老师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其实许多老师都曾做过。

但是她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让我感触很深。

爱心与教育作文5篇

爱心与教育作文5篇

爱心与教育作文5篇通过写作文,我们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写作的流畅度,一篇引发读者反思的作文是值得我们去赞赏的,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爱心与教育作文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爱心与教育作文篇1之前听说过李镇西老师的书很值得一看,说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就利用假期拜读了一下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读完之后觉得深深地佩服他。

李镇西老师说: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

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

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

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我非常认同用爱心去教育孩子的学生,也一直用这样的方法去感化学生,去教育学生。

对于品行端正、成绩优异的学生,我想每个老师都是爱的,但是对于一些总是惹祸、成绩不好的学生,老师们也都是头疼的。

对于后进生,我总觉得是个巨大的麻烦,有时会想他要是不在我们班该多好啊,但这样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也不对,正因为有了后进生,才有我们教师存在的意义,如果每个孩子都是聪明伶俐的,那还要我们老师做什么呢?对于后进生,我们更要用真诚的爱去教育他们,把他们当做朋友,去了解他们,或许你把他们当朋友时,他们也愿意敞开心扉和你交流,告诉你生活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你对学生的关爱,学生是能感觉到的,只要真心付出,学生也一定会真心喜欢你的,利用你的人格魅力,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这也是一个好办法。

李镇西老师有关后进生的每天自省的习惯,我觉得非常好,也想以后用到自己班级中去:一问今天影响同学学习没有?二问今天上课开小差没有?三问今天学习上提出什么问题没有?四问今天的功课复习预习没有?五问今天做过什么不文明的事没有?六问今天说过脏话没有?七问今天战胜弱点没有?八问今天有进步没有?九问今天有什么遗憾没有?这些都是平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小事,学生也会经常打小报告,那通过学生的每天自我反省,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从而自己改正问题。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应该以李镇西老师为榜样,奉献我们的爱心。

2023年读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有感

2023年读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有感

读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有感李镇西老师写到素养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

离开了感情,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读李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每个故事都能读出李老师对学生的爱心。

李老师的教育故事,让我深深感激;他的爱心与智慧,也让我十分敬佩。

李老师的爱心表达在每一件小事上。

李老师给学生送生日礼物,为学生过生日。

李老师为每一位教过的学生都送过礼物,大到生日蛋糕,小到一张精美的书签,既表达了对学生的感情,还有教育的意义。

李老师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赠送最合适学生的书籍,投其所好,又让学生得到了更好的开展。

李老师送的笔记本上都写下了鼓励的话语,作为生日的祝福。

从言语中读出李老师的寄予,也看出李老师对学生的了解以及才华。

比方赠黄金涛同学的是“名字也许太一般,人格永远不会平凡;生活也许很清贫,事业永远不会黯淡;歌声也许会暂停,旋律永远不会中断;理想也许还遥远,追求永远不会遗憾!〞信任收到祝福的同学会倍加感激,深受鼓舞!为学生过生日看似是一件小事,但坚持为每一位学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宁玮的故事,让我深深感激。

她的家庭困难,但她的精神很富有,她善良、正直、勤奋、懂事。

她被选为班委生活委员,为班集体积极付出;自身很困难,却能对别人伸出援助之手,给没带吃的阿姨两个鸡蛋;酒家打架有顾客打架,明知飞旋的盘砸伤人,还扑上去,导致砸在了她的鼻梁上,鼻梁骨折了;面对邪恶行为,没有同流合污,主动伸张正义。

宁玮的一系列故事无不在揪着我的心,我在为她的善良感激,为她受到的不公感到气愤,为她有好转时又快乐着,为她高尚的品行而吸引。

我的情绪在随着她的喜怒哀乐而变化。

当然这都得益于李老师写的文章真实﹑形象,如同自己经历了一般。

宁玮经历过挫折与磨难,但她也是幸运的,因为她遇到了李老师,李老师对她的关怀﹑扶持﹑引导﹑鼓舞,对她肯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她更加的正直善良,敢于面对人生中的困难与挫折。

想想我们的很多学生,和宁玮一样可能成绩并不突出,生活是平凡的,但是他们的人格并不平凡,他们同样的正直善良,踏实肯干,勤奋刻苦,那他们同样是国家需要的人才。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爱心与教育》读后感(15篇)《爱心与教育》读后感1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是怎样地爱他,真是让人感动。

书中所描述的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尽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

他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正的爱。

一般的老师是难以做到的,他对学生的爱,不但是爱优秀生,而且更爱差生。

尤其我在书中读到他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级中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坚持按号轮流家访等等,李老师在教育岗位上处处闪耀着爱的火花。

李老师对爱的执著也深深打动了我。

李老师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我们也都可以做到。

可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而我们却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呢?这是因为李老师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

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

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们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

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

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后进生有多难。

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

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着哪一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

而万同身上所体现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老师,只有爱心的坚持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李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还说:“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师爱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剂。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所以,让我们对孩子多一份爱吧。

李镇西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五篇

李镇西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五篇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一)“教育仿佛是行驶的列车,老师就好似是乘务员,不同的时段迎来不同的乘客,这一批乘客我们还没等充分了解,也许在下一站他们就要离开这列火车,同时上来另一批乘客。

这些乘客也许来自同一个省份,也许来自全国各地,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搭乘这列火车到达心中的目的地。

不管道路有多坎坷,不管沿途的风景有多美妙,不管天气有多恶劣,将这批乘客平安送达,将是我们最根本的责任。

珍惜上来的每一批乘客,关心每一位乘客,为他们送上最贴心的效劳,最真诚的问候,最美好的祝愿,让每一位乘客在乘车的过程中都得到心灵的享受,这样的旅途才算愉快。

〞——题记花了一些时间,终于把?爱心与教育?读完了,良久无言。

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 !这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席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这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文字:没有屠龙的玄虚,没有弄巧的文笔,没有油滑的高调,没有剪切的痕迹这是我所熟悉的文笔:朴素中闪烁着华美,流畅中渗透着忧虑,峻急中深藏着思考,舒展中流动着智慧这样的文字是生活之树上最大的果,实践的枝头最美的花!一个教师,能够做到书里面所写的这些已经相当不易了,在做到这些的同时,又能够有丰厚的理论素养,能够以一种高度的自觉意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更属凤毛麟角!?爱心与教育?应该怎么读?我以为,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

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镇西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感受很多,难以一一述及,这里选一那么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点思考,算是给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爱心与教育?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是什么?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都是,但是最能打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

李镇西《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李镇西《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李镇西《爱心与教育》读后感•相关推荐发自肺腑的爱不求回报,但孩子们却经常“秘密行动”给他惊喜,在李老师住院的时候,大家集体来看他;在李老师不在家的情况下,还爱屋及乌给他刚生过孩子的爱人送鸡蛋;全班同学给秘密给他准备生日礼物……李镇西老师向我们诠释了作为一名教师如果爱,请深爱!李老师还是有教育智慧的。

让我们颇为头疼的“后进生”,在李老师那里却迎刃而解。

他认为“后进生”教育指导思想应该是科学、民主与个性,要用心灵赢得心灵,把教育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不以分数论英雄;应该把更多的关注投向他们,分析“后进生”家庭、学校及个人等方面的原因后进而去寻找办法。

培养优等生李老师的方法也颇值得学习,李老师眼里品学兼优的学生才是优生,对优生不能只注重分数,更要关注他们的思想和人格;优生培养有六大方法:树立志向、认识自己、保持童心、超越自我、训练“受挫”心理、培养创造能力……李老师的教育智慧对于我们普通老师来说具有极强的借鉴性和可操作性。

李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又是深远的。

学生毕业后给他的信中说:“李老师,您放心,不管以后怎样,我永远会做一个正直的人,至少不能有愧于自己的良心”;还有学生在他的影响下也成为了教师;还有一些人因为报纸等媒体认识了李老师,向他写信求助,李老师悉心回信开导谈心……“父母爱之则为之计深远”,李老师为他接触到的每个孩子负责,为之计深远,在学生心里,无论走到哪里,李老师也早已是他们内心牵挂的家人。

读完李老师的著作后,为他源源不断的爱的能量、历久弥新的教育火花,深深折服。

李老师给孩子们上的不仅仅是学校一堂堂的课,更是点燃了孩子们人生路上永不灭的指明灯……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始于爱心,却不止于教育。

向李老师学习!李镇西《爱心与教育》读后感范文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对于居住空间有限而闲暇时间也极少的教师来说,读书无疑是开阔视野最好的捷径。

我在读书的过程中便常常感叹于“开卷有益”的道理所在。

读书是一种享受,可以暂时忘却自己所处的空间位置,忘却繁杂的琐事。

李镇西著作《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五篇

李镇西著作《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五篇

李镇西著作《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五篇李镇西著作《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1在暑假闲暇之余,我有幸读了《爱心与教育》。

这是一本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和他的学生们之间一则则深动感人的故事。

读完李镇西老师的这本教育手记,让我思考到这样一个问题: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在这本书中我找到了答案:拥有一颗爱孩子的心!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

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

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

李老师就是带着这样的一个基本条件去做好老师的。

他说:“爱学生就必须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身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每个孩子都会引起他的兴趣,如孩子们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上面,孩子们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孩子们的快乐和痛苦有哪些,这使李老师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扩大,并且连他不曾教过课的那些孩子也成为了他的朋友,可想而知李老师在孩子们的心中是多么富有影响力的一位老师啊!在书中一个典型的案例深深吸引了我。

有一个学生是一个典型的双差生。

它父母离异,家庭复杂,先后和父母的新家庭居住过,和爷爷奶奶共同生活过,也和社会上的一些混混有过一段流浪的生活。

李镇西从激励其自信心入手,让自身和班集体共同关心他,用爱感化他,使其脱离过去那种不良的生活,从最初的勉强接受,到后来自觉的去除身上的不良习惯,行为反复,以致后来坚决与社会上的小混混断绝往来。

然后再想方设法从万同的学习基础出发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共同为其留特殊的作业,进行特殊的考试,让一个在绝望、孤独中长大的孩子看到了希望,成为一个因为自身活着而让别人感到幸福的人。

实际上,李老师的做法已经超越了一般的师爱,也可以说是他对学生所做的越过我们一般教师能做到的。

尤其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功利的社会里,作为教师还是应有最为纯洁的思想,用一颗纯净的心去对待我们的学生,为学生的生活注入一股清泉。

“爱”与“教育”——《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爱”与“教育”——《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感做教师,没有人不认识李镇西。

自有了媒体和网络,这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就开始进入每所学校、每个有情怀的教育人的心里。

我知道李镇西是来自网络,照片中那个“混”在孩子中间的真挚的笑容最能打动人;初见李镇西,是在2017年潍坊的一次讲座,讲坛上那个身着针织毛衣,儒雅而朴实的人,便是日常生活中的李镇西;走进李镇西是从《爱心与教育》那本书中,一个个往事中筑起来的师者李镇西。

如果要说起其他的教育家,我们仿佛都能说出他们所倡导或者提出的教育的理论,但沉下心来想一想,李镇西是不是也有一套理论可以直接铺展开来,我没有找到,如果真要说一说他能给我们当老师的一种启示,那便是,把孩子当做人,是一种目中有人的教育。

李镇西是活的。

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生活,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普通人,有普通人的喜怒,有普通人敏感,也知晓普通人的冷暖与人情。

他不吝啬在每个人生日那天自己掏钱买符合每个人的生日礼物;也会组织一群孩子们,在最需要陪伴的时候,适时的出现在大家面前……而这样一些用心的付出,也让每一个孩子和每一位孩子的家长都看在眼里,在李老师的办公桌上有小小的惊喜,在李老师生日这天,也会有大大的蛋糕,甚至也有家长感念于李老师对孩子的用心,送来一篮子鸡蛋,当这些东西出现在李老师面前,他没有再生硬的拒绝,而是坦然接收,带着谢意,转而把鸡蛋,分次,煮了给那个孩子长身体。

是的,李老师不是一个高高在上不近人情的“神”,他用心解读每个人的心情,更坦然接受,只是,他又用另外一种方法反馈,将爱与信息无限的传递下去。

李镇西是敏感的。

他的敏感不是把一群性格各异的学生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框育”成统一的形态,他能从孩子的衣着中感受到家境的窘迫,而通过一些方式,将孩子自身的尴尬化解;他在给孩子所选取的十八岁的礼物,是真正为每个人量身定做;面对怯懦缺乏自信的孩子,他能引导发现自我的担当,能更深层次的引入孩子的自我认知觉醒中……可以说,孩子们在李老师的眼中都是独一无二的,而李老师也能用独一无二的教育来对其因材施教,这其中,离不开的就是李镇西对孩子的尊重,是对人性的一种崇高敬畏,是一种人性之美,人性之爱。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4篇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4篇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4篇《爱心与教育》一书的作者是李镇西。

该书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成名作、代表作,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这本书的读书笔记,欢迎大家阅读!《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一)在弥漫着浓浓年味儿的春节期间,除了大饱口福,还不忘加餐精神食粮。

这不,拿在手里的是这样一本书,书名是《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作者是鼎鼎大名的李镇西。

打开书,一页页翻看下去,因为是手记,所以读的过程并不艰涩。

相反一个个充满温情、行云流水的故事开篇了就想一读到底:把汪斌父亲送的鸡蛋每天煮一个带给汪斌吃;夜里背周慧到山顶的住院部治疗;给学生过生日、送书籍、写祝辞,为贫困的学生买菜票;跋涉三十多里带着学生来到伍健劳作的田头大声呼喊“伍健你好”;一而再再而三地给后进学生关爱与引导;与陌不相识朋友的书信交往、心灵对话……并且越读越感到这种师生之爱,在逐渐扩展!“让人们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成为李老师及所有被老师影响的人的共识,可谓达到了爱的最高境界。

在读故事中再来反刍咀嚼书名,其实李镇西的素质教育探索并不空洞,并不理论化。

他无非是把孩子当作人,当作完完整整的人,不只是分数、不只是成绩单,并且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

所以当有人问他好老师的基本条件时,他总是不假思索地回答:拥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李镇西的博客名是“风中芦苇在思索”。

名字源于帕斯卡尔的一段著名的话——“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是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思想决定行动。

李镇西的可贵更在于他始终坚持在教育第一线,并身体力行实践着自己的观念、丰厚着自己的思想。

这里特别推荐的是他转化后进生“万同”的故事。

万同来自于离异的家庭,不良的家庭环境荒废了万同,使他在整个街道具极高的“知名度”。

而对这样的孩子,李镇西付出比其他孩子更多的行动:抓住教育的良机经常与万同聊天,让万同体会“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注重“集体”这个有力的教育工具,帮万同赶走了社会上的小痞子,召唤回万同那颗孤独流浪的心,使万同感受到“每位同学才是我真正的哥儿们”。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合集15篇)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合集15篇)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合集15篇)《爱心与教育》读后感1读完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让我感受到,李镇西老师特别勤奋。

在这本手记中,他常常整篇摘录过去教过的学生的优秀日记或作文,作为第一手最真实的资料,增加了__的可读性和可信性。

对比之下,我在学生资料的保存和利用方面就怠惰得多。

我也常常把天道酬勤作为口头禅,但是实际上行动却不如心动。

曾经有过的成功都是勤奋与幸运牵手使然。

而寄希望于侥幸和偶然,总是让人心里不踏实。

我想,今后如思进取,则需套用梁启超激励儿女的一句话: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从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这本手记里,还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做老师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教师职业,固然辛苦,但却极富挑战性。

在和每一个学生每一天的相处中,要针对学生千差万别的个性因材施教,面对一个个活生生有自己独特想法的学生,工作要时时创新,但更应遵循教育的规律。

在《爱心与教育》的前半部分,李老师教给学生的自我激励方法是每日九问,而在手记三中他在指导优生黄金涛学习时提出了每日十问的要求:一问今天在家早读外语没有?二问今天上课开小差没有?三问今天学习上提出什么问题没有?四问今天的功课复习没有?五问今天预习明天的功课没有?六问今天做过闲事没有?七问今天过电影没有?八问今天计划完成没有?九问今天有未弄懂的难题没有?十问今天有无浪费的时间?他要求黄金涛把这十个问题制成表格,每天按实际情况填写。

并鼓励学生一两天做到这每日十问并不难,但关键是要坚持下去,唯有这样,你才能真正步入学习的良性循环。

我对比了一下,这每日十问就是原来的九问中的一问今天的功课复习预习没有?拆分开来的,但我觉得这样更合理,因为复习和预习是两件事,各自要费不少时间,不能一言涵盖。

这十问不仅对中学生有用,对于每一个自学自励的人都有启发。

我如果照搬来指导小学生恐怕会有困难,但可以借鉴改编然后指导家长督促孩子的学习。

虽然李镇西老师教的是中学,而我教小学,但我感受颇深的就是:教师首先必须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爱心与教育》读后感1本书是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的成名作、代表作。

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

从李镇西的手记里,我们可以得到的最重要的启示,首先是认清自己的教育活动的目标,不是一张张的成绩单,不是一堆分数,不是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站住脚跟、开创事业的人才。

这样的人才,不仅要在学校里读书,通过读书获得一定的扎实的知识,更需要终身有读书的兴趣,求知的欲望,并且有能力自己学习,有能力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有能力吸取这些知识。

这样的人才,还要能够正确的处理社会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经历顺利和艰难、成功和挫折的考验。

他们需要有知识,更需要有理想,有坚强的意志,有优良的品质,这一切都是需要在学校中奠定基础的。

李振西同志认为,这正是自己的职责。

我深深体会到我作为教师的`职责,作为体育教师,根据培养知识技能、补偿生理缺陷、增强身体素质的要求,落实“三维”健康观,认真备课、上课,开展课间体育活动,组织好校内体育锻炼和各项竞赛活动。

抓好每年一次的校田径运动会及各类单项体育竞赛活动,活跃师生的体育生活并使学生的体育成绩不断提高……“终身教育”一说,经由继续教育专家朗格朗首次提出,体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终身体育”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体育学者的赞同,并逐渐形成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

中学时期是掌握体育知识、技能、技术,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体育意识的重要时期。

自我体育意识的培养是终身体育的关键。

首先在培养体育兴趣和爱好的基础上,提高对体育的理性认识,应当对体育的目的意义、作用功能等有全面的理解,进而积极主动的参加体育锻炼,变被动为主动,使自己成为体育学习和各种体育活动的主体。

学习开展的大课间学生体育就是很好的终身体育的养成方式,教师大课间锻练则是终身体育的延伸,很好体现了终身教育的理念。

我们要把终身体育意识深入到每个师生的思想深处,鼓励每个人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最近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

书中所体现出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在书中,李镇西老师强调了“爱心”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学生,不仅仅是关心他们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

只有真正爱学生,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成长。

李镇西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故事让我深刻感受到了爱的力量。

他会为学生的进步而高兴,为学生的挫折而担忧。

他能够敏锐地察觉到学生情绪的变化,并及时给予关心和帮助。

比如,有一位学生因为家庭变故而变得消沉,李镇西老师通过多次与他谈心,帮助他重新树立了生活的信心。

这种关爱不仅仅是在言语上,更是体现在实际行动中。

他用自己的耐心和爱心,让学生感受到了温暖和支持。

同时,书中还提到了教育的民主。

李镇西老师主张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意见,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和决策中来。

他认为,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学生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班级制定规章制度时,他会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让学生们共同参与讨论和制定。

这样的做法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规则意识,也让他们更加自觉地遵守规则。

另外,李镇西老师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

他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如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关爱他人的品质。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成为有道德、有情感、有担当的人。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也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和行为。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常常会因为各种压力而忽略了学生的内心需求。

我们可能会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

李镇西老师的书让我明白,教育是一项充满爱的事业,我们要用爱心去呵护每一个学生,用耐心去倾听他们的声音,用智慧去引导他们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对后进生:用心灵赢得心灵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就必然面向 为数不少的后进生。教育者对后进生的爱,绝不应是 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平易近人”, 而是教育者真诚情感的自然流露。
三、对优等生:激励优生超越自

教师对优生的感情几乎是不需要培养的,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班上 的优生多一些,因为他们有较强的知识接受能力,学习成绩优异, 各方面的工作能力突出,可以成为老师的助手。但他们也存在着作 为老师的“好学生”,家长的“好孩子”所特有的一些毛病:容易自满, 不求上进,比较骄傲自负,容易产生虚荣心,面对困难挫折的心理 承受能力较差,当然还有个性方面的一些特点。
李老师说,当好一个好老师最基本
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确实如此,只有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才会真诚地与学生们交朋友,切身体 会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他们的学习 困惑和心理障碍。像苏霍姆林斯基那
样“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李老师用自己的真诚和优生,要注意: 1、引导优生树立志向。 2、帮助优生超越具体的考试分数和名次。 3、教育优生保持童心。 4、激励优胜超越自我。
TPM咨询: TPM的特点就是三个"全",即全效率、
谢谢观看 全系统和全员参加。全效率:指设备寿
命周期费用评价和设备综合效率。全 系统:指生产维修系统的各个方法都要 包括在内。即是PM、MP、CM、 BM 等都要包含。全员参加:指设备的计划、 使用、维修等所有部门都要参加,尤 其注重的是操作者的自主小组活动。
一、对每个学生: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二、对后进生:用心灵赢得心灵
三、对优等生:激励优生超越自我
一、对每个学生:拥有一颗爱
学生的心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 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 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去了解他们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他们有哪些快乐和痛苦。
作者简介 李镇西,1958年9月生。1982年2月毕业于四川师范大
学中文系,2003年6月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毕业。先后任 四川乐山一中、成都玉林中学、成都石室中学班主任、语文 教师,成都市教科所教育发展研究室主任,现任成都武侯实 验中学校长、语文教师、班主任。
他先后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作教育学术报告数百场, 上语文教学示范公开课200多堂,出版了19部著作。他的书 成为近十年来中国教育教学类畅销书。很多学校、教育局把 他的著作作为培训教材,教师人手一册。其赛课、论文、著 作曾获各种大奖,本人获“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 等称号,享受成都市人民政府专家特殊津贴待遇。2000年被 提名为“全国十杰教师”。
内容简介
李镇西对学生真挚的爱,学生对李老师爱的回报,让成 千上万的读者----教授、学者、公务员、学生及其家长感动d 的流泪。李老师所到之处,总有很多风尘仆仆朝圣般赶来听 他讲座的教师和学生。很多教师读了本书后,深为震撼和自 省,从此改变了态度,因而改变了人生。
学生汪斌的父亲执意留下一筐鸡蛋感谢李老师对儿子的 关爱,李老师每天用小煤油炉煮上一个鸡蛋给汪斌送去。家 境困难而品学兼优的宁玮善良节俭,李老师送钱给她补充营 养。在高考以几分之差落榜后,宁玮情绪波动很大,李老师 一直鼓励她,八年如一日的通信,电话联络,成为宁玮成功 人生的最大动力。父亲病逝,家庭欠债的伍建有了辍学的念 头,李老师支持同学们给他捐款捐物。假期,李老师带着学 生步行三十多里山路,来到伍建劳作的田头。齐声大喊: “伍—建—你—好!”伍建泪水长流。李老师教育“后进生”万 同转化的过程,更像一个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
假期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非常的 震撼,李老师结合自身的教学体验,深入简出地阐述了 爱心与教育的深层关系,展现了李老师教学的不凡风采, 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付出真诚的爱心之与学生们的重要。 李老师给予我无限的启迪,要让爱心掌舵,扬起教育风 帆,让学生们都能在我们的引导和教育下,开始幸福快 乐的人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