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沪教版初中物理分章节思维导图(最新整理)

沪教版初中物理分章节思维导图(最新整理)

目录
一、声现象
二、光现象
三、透镜及其应用
四、物态变化
五、电流和电路
六、电压和电阻
七、欧姆定律
八、电功率(一)——电能与电功率
电功率(二)——电热与安全用电
九、电与磁
十、信息的传递
十一、多彩的物质世界
十二、运动和力
十三、力和机械(一)——常见的力力和机械(二)——简单机械十四、压强和浮力(一)——压强
压强和浮力(二)——浮力
十五、功和机械能
十六、热和能
十七、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一、声现象
二、光现象
三、透镜及其应用
四、物态变化
七、欧姆定律
九、电与磁
十、信息的传递
十一、多彩的物质世界
十二、运动和力
十四、压强和浮力(一)——压强
压强和浮力(二)——浮力
十五、功和机械能
十六、热和能
十七、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21。

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2.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第二章运动的世界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它们关系是:1km=1000m=103m;1dm=0.1m=10-1m1cm=0.01m=10-2m;1mm=0.001m=10-3m;1um=10-6m;1nm=10-9m。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分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不要用磨损的零刻度线);(3).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尺的位置要放正;(4).读数时视线要与正对刻度线,不可斜视;(5).在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4.在实验室里常用量筒、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它们常用毫升做单位,1ml=1cm3;测量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凹形底部(或凸形顶部)相平。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2)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如: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7.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沪科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沪科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沪科版)初二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第一节 动与静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第三节 快与慢第四节 科学研究:速度的变化第一节 动与静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参照物:(1)研究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这个物体不动。

(3)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会不同。

(4)静止的概念: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称这个物体静止。

(5)世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米(m)②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 )、厘米(c m)、毫米(mm)、微米(u m)、纳米(nm)③换算关系:m 101km 3 ,nm 10=μm 10=mm 10=100cm =10dm =1m 9632、时间单位:①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秒(s )②常用单位:时(h),分(min ),毫秒(ms ),微秒(μs )。

③换算关系:1h=60min ,1mi n=60s,μs 10ms 101s 63==。

3、用刻度尺测长度:(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使用时要注意: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厚尺子要使有刻度面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

④读取数据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⑤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位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录无意义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 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时间的测量:(1)用停表或手表测量一段时间。

(2)采用数脉搏跳动次数的方法估测一段时间。

中考物理复习指导:沪科版(新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中考物理复习指导:沪科版(新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 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第三章声的世界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 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 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中考物理复习指导:沪科版(新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大全
八年级新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物理学(Physics)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2、科学探究环节: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2、长度时间的及其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常用的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微米(µm)”、“纳米(nm)”等。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km=103m;1m=10dm;1dm=10cm;1cm=10mm; 1mm=103µm;1µm=103nm。 (2)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等。 (3)正确使用刻度尺:为了便于记亿,这里将刻度尺的使用总结为六个字:认、放、看、读、记、算。①“认”清刻度尺的零刻度 线、量程和分度值。②“放”尺要沿着所测直线、刻度部分贴近被测长度放置。③“看”读数看尺视线要与尺面要垂直。④“读”估读 出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正确记录测量结果。⑥“算”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长度的估测:受条件的限制,有时需要对长度进行估测,此时可以借助身边的物品进行估测,比如指头的宽度大约为 1cm,拳头的宽度大约为10cm等。 2.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问的单位是“秒(s)”。其他的单位还有“时(h)、”“分(min)”、“毫秒(ms)”、“微秒(µs)”等。它们

完整版)沪教版初中物理全部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沪教版初中物理全部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沪教版初中物理全部知识点总结是由于振动的波形不同所造成的。

2.噪音:指无规律的、不和谐的声音,对人体有害。

3.声音的反射和回声:声波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声音的反射。

当反射的时间大于0.1秒时,我们就能听到回声。

4.共鸣:当一个物体受到外界振动的作用时,如果它的振动频率与外界振动频率相同或相近,就会发生共鸣现象。

5.声音的干扰:当两个声源发出的声波相遇时,会发生干扰现象,分为同相干涉和异相干涉两种。

6.声音的衍射: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弯曲现象,这种现象叫做声音的衍射。

7.声音的吸收:声波遇到物体时,会被吸收,吸收的程度与物体的材质、厚度和声波的频率有关系。

2.人们用分贝来衡量声音的强度,30到40分贝是较理想的环境。

为了保护听力,噪声应该控制在90分贝以下。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噪声应该控制在50分贝以下。

3.噪音和乐音的区别在于是否有规律的振动。

4.减弱噪声的方法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第二章光1.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而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为3×108米/秒。

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近似为3×108米/秒。

3.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包括影子、日食和小孔成像。

2-1 光的反射1.我们之所以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线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2.光的反射定律是: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需要注意的是,光路是可逆的。

3.反射有两种类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4.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5.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包括:成的是虚像、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此外,平面镜成像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6.平面镜的应用包括成像和改变光路。

2-2 光的折射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光的折射。

沪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沪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沪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在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许多基础的物理知识点。

下面是沪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1. 运动与力- 运动的两种基本状态: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 速度的概念以及速度、时间、位移之间的关系;- 力的概念以及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形状;-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力平衡;- 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和力之间的关系,F=ma;-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力的相互作用。

2. 物体的稳定平衡- 物体受力条件:力的合成与力的分解;- 支持力与重力的平衡关系:平衡浮力、平衡力、摩擦力;- 力矩与力偶的概念以及物体平衡的条件;- 杠杆原理以及杠杆的计算方法。

3. 声- 声的产生和传播:物体振动引起空气的振动;- 声的特性:音调和音量;- 声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关系;- 声的反射与回声;- 单位和量纲:频率的单位为赫兹,声强的单位为分贝。

4. 光与影-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传播;- 镜面反射与平面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 光的折射与透镜成像规律;-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光的颜色与光的三原色。

5. 电- 电流与电压的基本概念;- 电阻与电阻率;- 欧姆定律:I=U/R;- 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特性;- 电功、电能、电功率的定义与计算;- 传感器和电路的应用。

6. 能源与能量转换- 能源的概念及分类;- 能量的转换与守恒;- 热能的传递:- 热传导;- 热辐射;- 热对流;- 机械能和动能的转换; - 电能与其他能源的转换。

7.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物质的存在形式及分类; - 物质的组成;- 物态变化:- 固体的熔化和凝固;- 液体的汽化和液化;- 气体的液化和气化;- 物质的性质与化学反应;- 酸、碱、盐的基本概念及性质。

这些知识点是沪教版初中物理课程的核心内容,掌握这些知识点对进一步学习高中物理以及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都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电学物理知识点总结(沪教)

初中电学物理知识点总结(沪教)

九年级电学知识点总结一、物质和电荷1.导体和绝缘体: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

2.电荷:自然界中存在着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a .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b .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二、电流1.定义: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3.形成持续电流的条件:a .保持导体两端有电压;b .电路是通路。

4.电流强度:表示电流强度的物理量,定义式t Q I =(Q 为在时间t 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电流单位是安(A )(安培表),在电路中相当于导线。

三、电压1.含义:电压是使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2.单位:伏(V )3(伏特表),在电路中相当于断开的电键。

4.一节新的干电池的电压为1.5伏(正极碳棒,负极锌筒),我国家庭照明电路电压为220伏,安全电压24伏。

四、电阻1.物理意义:反映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物理量。

2电阻的大小只由导体本身的因素决定,而与其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3.单位:欧姆(Ω)4.影响因素: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还跟导体的材料有关,对于一般的导体,其电阻大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大。

5.测量:伏安法间接测量IU R =(中考考纲要求)五、滑动变阻器1.原理:导体的材料和横截面积一定时,导体的电阻随着导体长度的增大而增大。

2.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丝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或电压。

实物图 原理图 电路符号举例3.铭牌标识,如滑动变阻器铭牌上刻有“100Ω,2A ”,说明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为100欧,可以在0~100欧之间连续改变,允许通过变阻器的最大电流值是2安。

实验电路接通前,应把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调节到最大,以保护电路。

六、欧姆定律1.内容:通过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沪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总结

沪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总结

沪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总结一、内容概括基础知识:涵盖物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如物质与能量、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等。

力学:重点介绍力和运动的关系,包括牛顿运动定律、重力、弹力、摩擦力等知识点,以及相关的运动学问题和实验探究。

热学:介绍温度、热量、热能、内能等概念,以及热传递和热力学定律的应用。

光学:涵盖光的传播、反射、折射、成像等光学基础知识,以及光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电磁学:介绍电的基本概念,包括电路、电阻、电容、磁场等,以及电磁感应、交流电和电磁波等内容。

实验技能:强调物理实验的探究过程,包括实验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实验结论的得出等实验技能的培养。

综合应用:结合生活实际,介绍物理知识的应用,如物理在科技、工程、医学等领域的应用。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系统学习和掌握,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提高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1. 阐述物理学科的重要性物理学科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九年级的学习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物理学的核心在于研究物质的基本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揭示自然界的奥秘和规律。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掌握物理知识不仅是为了应对考试和学业要求,更是为了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学的学习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身边的现象,如光的传播、声音的产生、物体的运动等,还能为未来的科技发展和工程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深入理解物理学的概念、原理和规律,对于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接下来的全一册知识点总结中,我们将详细阐述物理学的各个重要领域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2. 概括全书内容全书内容围绕九年级物理的核心知识点展开,涵盖了力学、热学、光学、声学、电学等基础知识。

力学部分介绍了物体的运动规律,包括牛顿运动定律、重力、弹力等。

热学部分讲解了热量和温度的关系,以及物态变化的基本原理。

光学部分重点介绍了光的传播和反射折射现象,以及光学仪器如透镜和显微镜的原理。

声学部分则讲解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机制。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章节知识点整理大全(完美格式可打印)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章节知识点整理大全(完美格式可打印)

目录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2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5第十四章了解电路———————————————————9第十五章探究电路———————————————————11第十六章电流做功与电功率———————————————14第十七章从指南针到磁悬浮列车—————————————17第十八章电能从哪里来—————————————————19第十九章走进信息时代—————————————————19第二十章能源、材料与社会———————————————20附件1:初中常用物理量及其单位—————————————22附件2:初中常用物理概念、规律公式———————————23附件3:力学计算公式——————————————————24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一、温度与温度计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2、摄氏温度:(1)我们采用的温度是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4)常考的温度: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7℃;舒适的气温:26℃,洗澡水的温度40℃。

3、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4、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5、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沪科版汇总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沪科版汇总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第一章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定义: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2、参照物:定义: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米(m)常用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 m dm ㎝ mm μm nm换算关系:1km=1000m;1m= 10 dm = 10 2㎝ = 103mm= 106 μm= 109nm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使用前的观察:三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测量的五会: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分度值和量程。

会放: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刻度尺的一侧紧贴被测物。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测量的转化法: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

化曲为直:一段铁丝,可用细棉线。

化直为曲:测量操场的跑道。

2、时间的单位:国际制单位:秒(s)常用单位:小时、分、秒、h min s换算关系:1h=60min=36003、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仪器精密度不高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③测量者估读误差的减小:①误差可以减小,但不可避免②改进仪器材料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④设计更合理的测量方案1、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方法:①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多少②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长短③不同时间和路程,比较速度的大小2、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定义: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多少。

公式:υ= s/t单位:国际制单位:米/秒 符号:m/s换算关系:1m/s=3.6km/h3、直线运动:①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径是直线运动;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②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平均速度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 。

初中沪教版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沪教版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沪教版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能量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的规律,是中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科目。

沪教版物理教材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主要教材之一,本文将对沪教版物理教材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以供学生复习和备考使用。

第一章:物质的内部结构1. 原子与分子1.1 原子的结构:原子核、电子1.2 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1.3 分子的结构:分子式、分子量1.4 原子与分子的运动:热运动、力的作用2. 物质的组成2.1 混合物和纯物质2.2 组成物质质量的测定2.3 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第二章:机械运动1. 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1.1 质点和物体1.2 位移、速度、加速度1.3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2. 初等运动学2.1 匀速直线运动2.2 匀加速直线运动2.3 自由落体运动2.4 竖直上抛运动3. 物体受力3.1 受力的基本概念3.2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3.3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引起加速度 3.4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第三章:物理量的测量1. 物理量、单位和测量1.1 基本物理量和导出物理量1.2 单位和国际单位制1.3 测量误差和有效数字2. 计算2.1 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2.2 速度的计算2.3 加速度的计算2.4 力的计算第四章:力和压力1. 力的来源和性质1.1 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 1.2 力的合成和分解1.3 等效力的概念2. 压力2.1 压力的定义和计算2.2 液体的压力2.3 大气压力和压强计第五章:能量与功率1. 能量1.1 动能和势能1.2 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1.3 能量的计算和单位2. 功和功率2.1 功的概念和计算2.2 功率的概念和计算第六章:光的反射和折射1. 光的反射1.1 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定律 1.2 平面镜的成像和特点1.3 曲面镜的成像和特点2. 光的折射2.1 光的折射定律和折射率 2.2 布儒斯特角和全反射现象 2.3 声光信号传输和光纤第七章:电与电路1. 电荷与电流1.1 电荷的基本概念和性质1.2 电流的基本概念和计算1.3 电流的方向和电流表的使用2. 电阻与电路2.1 电阻的基本概念和计算2.2 系列电路和并联电路2.3 电阻的大小和材质的关系3. 电流的效应3.1 热效应和化学效应3.2 电力和电能的计算3.3 电流的安全使用和用电常识第八章:能量与电的转化1. 电压与电能1.1 电压的定义和计算1.2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压的关系1.3 电能的转化和损耗2. 电的传导2.1 金属导体和电的传导2.2 熔化和蒸发2.3 导电材料和绝缘材料第九章:磁与电磁感应1. 磁的基本概念1.1 磁的性质和分类1.2 磁场及其表示1.3 磁力线和磁力示意图2. 电磁感应2.1 感生电动势和发电原理2.2 变压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2.3 电磁铁和电动机以上是初中沪教版物理教材中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和归纳。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精选6篇)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精选6篇)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精选6篇〕篇1: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一、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①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③ 换算关系T=t + 273K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展工作。

分类及比拟: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用处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量程 -20℃~110℃ -30℃~50℃ 35℃~42℃分度值1℃ 1℃ 0.1℃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 酒精(红) 水银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分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分开人体读数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合适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外表相平。

二、物态变化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1、熔化和凝固① 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熔化图象:② 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2、汽化和液化:① 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外表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外表积⑶液体外表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外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沪教版初中物理总复习总复习:热和能(提高)知识讲解

沪教版初中物理总复习总复习:热和能(提高)知识讲解

沪教版初中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总复习:热和能(提高)【考纲要求】1.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2.知道物体的内能,知道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3.掌握比热容的概念,能利用比热容解释有关现象;4.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知道汽油机、柴油机的工作原理及能量转化;5.知道热机的效率;知道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6.知道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知识网络】【考点梳理】考点一、分子热运动1.物质的构成:常见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分子的热运动:(1)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2)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温度。

(3)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即存在斥力也存在引力。

要点诠释:1.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温度的高低是物体内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2.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只是对外表现不同:(1)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2)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大,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3、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1)常见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2)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3)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考点二、内能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单位:焦耳,符号:J。

3.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温度、质量、体积、状态等。

4.改变内能的方式:热传递、做功。

5.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物体的内能大小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是物体能量的微观表现;物体的机械能则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及相对位置有关,是物体能量的宏观表现。

物体的内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为零(因为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总有动能),而物体的机械能可以相对为零。

所以内能和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

沪教版初中物理全部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初中物理全部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初中物理全部知识点总结一、运动的描述1.位移、位移的无关性、位移的相消性2.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3.加速度、匀速运动、变速运动、等速圆周运动4.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加速度与位移的关系、速度与位移的关系5.变速运动自由落体二、力和运动1.力和压强2.推力、拉力、摩擦力、重力、浮力、支持力3.内力、外力、合力、分力4.平衡力、不平衡力5.牛顿第一定律、惯性、惯性原理6.牛顿第二定律、动量、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7.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动力系统三、机械能守恒定律1.势能、动能、机械能2.势能的转化、动能的转化3.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4.力学能、化学能、核能、电能、能量转化与守恒四、测量和物理量1.量和单位、国际单位制、国际单位制的优点2.物理量的四种基本量、运动学量、力学量、能量量、功3.误差、绝对误差、相对误差、有效数字五、机械结构1.机械原理、杠杆原理、桥梁原理、滑轮原理2.杠杆的平衡条件、无法平衡条件3.裂纹、磨损、疲劳六、能量转化1.动能转化、动能转化模型2.弹性势能转化、弹性势能转化模型3.机械能转化、机械能转化模型4.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损失、能量转化效率七、电路和电流1.电流、电荷、电量、电流的大小、电流的方向2.电流的单位、电流表的使用、电压、电阻、欧姆定律3.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电流的分配、电压的分配、电阻的分配4.电功率、电流表、电压表、欧姆表、电热效应八、光的传播及其反射1.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弯曲和衍射2.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平面镜、反射成像、实像、虚像3.光线、入射线、反射线、法线、入射角、反射角4.视觉、视差、视觉距离、视差的成因九、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源、振动、声波的波动、声音的传播2.声音的特点、声音的频率、音调、噪声、音量3.声音的损失、声音的反射、声波的反射、声波的衍射4.声音的吸收、声音的拓展、声音的缩小十、溶液和电解质1.溶液、溶剂、溶质、溶液的浓度、浓溶液、稀溶液、饱和溶液2.溶解度、饱和浓度、电解质、强电解质、闪点、吸热反应3.电解质的导电性、电解能力、电解质的类别、电解质的溶解度表。

【安全】沪教版初中物理分章节思维导图

【安全】沪教版初中物理分章节思维导图

【关键字】安全
目录
一、声现象
2、光现象
三、透镜及其应用
四、物态变化
五、电流和电路
六、电压和电阻
七、欧姆定律
八、电功率(一)——电能与电功率
电功率(二)——电热与安全用电
九、电与磁
十、信息的传递
十一、多彩的物质世界
十2、运动和力
十三、力和机械(一)——常见的力
力和机械(二)——简单机械
十四、压强和浮力(一)——压强
压强和浮力(二)——浮力
十五、功和机械能
十六、热和能
十七、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一、声现象
二、光现象
三、透镜及其应用
四、物态变化
五、
电流和电路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六、电压和电阻
七、欧姆定律
八、电功率(一)——电能与电功率
八、电功率(二)——电热与安全用电
九、电与磁
十、信息的传递
十一、多彩的物质世界
十2、运动和力
十三、力和机械(一)——常见的力
十三、力和机械(二)——简单机械
十四、压强和浮力(一)——压强
压强和浮力(二)——浮力
十五、功和机械能
十六、热和能
十七、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2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总结(沪教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总结(沪教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总结(沪教版)知识点总结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温度知识点1.定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常用单位:摄氏度(℃)。

3.摄氏温度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O℃,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O℃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4.热力学温度以宇宙中温度的下限——绝对零度(约-273℃)为起点的温度,叫热力学温度。

单位是开,符号K,它是温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

5.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f的关系T=t+273( K)。

温度计知识点1.用途:测量物体温度。

2.构造内径很细且均匀的玻璃管,下端与玻璃泡相连,泡内装有适量的液体,如水银、染色的酒精或煤油等;玻璃管外标有均匀的刻度和采用单位的符号标志。

3.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水银、酒精、煤油等液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4.种类(1)按用途分:实验室温度计、家用温度计——寒暑表、医用温度计——体温计等。

(2)按测温物质分: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和煤油温度计。

5.常用温度计的比较(1)寒暑表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所装液体:煤油、酒精测量范围:-30℃—50℃最小刻度:l℃构造:玻璃泡上部是均匀细管。

使用方法: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不能甩。

(2)实验室温度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所装液体:水银、煤油、酒精等测量范围:-20℃—ll0℃最小刻度:l℃构造:玻璃泡上部是均匀细管。

使用方法: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不能甩。

(3)体温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所装液体:水银测量范围:35C~42℃最小刻度:0.1℃构造:玻璃泡上部有一段细而弯的缩口。

使用方法: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使用前要甩几下。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知识点估测:根据被测液体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观察: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放置: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能接触底或壁。

读数:让温度计在液体中稍待一会儿,等示数稳定后再读数,在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要与液柱的液面相平。

沪教版初中物理分章节思维导图

沪教版初中物理分章节思维导图

目录一、声现象二、光现象三、透镜及其应用四、物态变化五、电流和电路六、电压和电阻七、欧姆定律八、电功率(一)——电能与电功率电功率(二)——电热与安全用电九、电与磁十、信息的传递十一、多彩的物质世界十二、运动和力专业资料学习参考十三、力和机械(一)——常见的力力和机械(二)——简单机械十四、压强和浮力(一)——压强压强和浮力(二)——浮力十五、功和机械能十六、热和能十七、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专业资料学习参考一、声现象专业资料学习参考专业资料学习参考二、光现象专业资料学习参考三、透镜及其应用专业资料学习参考四、物态变化专业资料学习参考五、电流和电路专业资料学习参考六、电压和电阻专业资料学习参考七、欧姆定律专业资料学习参考八、电功率(一)——电能与电功率专业资料学习参考八、电功率(二)——电热与安全用电专业资料学习参考九、电与磁专业资料学习参考十、信息的传递专业资料学习参考十一、多彩的物质世界专业资料学习参考十二、运动和力专业资料学习参考十三、力和机械(一)——常见的力专业资料学习参考十三、力和机械(二)——简单机械专业资料学习参考十四、压强和浮力(一)——压强专业资料学习参考压强和浮力(二)——浮力专业资料学习参考十五、功和机械能专业资料学习参考十六、热和能专业资料学习参考十七、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专业资料学习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第一册测量的历史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 m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 米.3.长度的单位关系是: 1千米= 103米;1分米= 10-1米, 1厘米= 10-2米;1毫米=10-3米4.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 mm 地球的半径:6400 km5.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是否磨损;(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6.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2)辅助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7.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秒表。

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秒 (s),它的常用单位有小时,分。

1h= 60 min= 3600 s.第一章声1-1声波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40m/s 。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 气体 体快。

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总总vt S s 2121== 4.声音的传播形式:声波5.声音传递 信息 和 能量6. 可听声:频率在20Hz ~20000Hz 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1-2 声音的特质1.乐音的三个特征: 音色 、 音调 、 响度 。

(1)音调:是指声音的 高低 ,它与发声体的 振动频率 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 强弱 ,跟发声体的 振幅有关 、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3)音色:不同乐器、不同人之间他们的 音色 不同2.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30dB ~40dB 是较理想的环境,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90 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50 分贝。

3.噪音与乐音的区别:是否为有规律的振动4.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 声源处 减弱;(2)在 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 人耳 处减弱第二章 光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3.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4.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影子、日食、小孔成像、2-1光的反射1.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光路是可逆的)3.反射的种类:镜面反射、漫反射4.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5.平面镜成像特点:光(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6.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2-2 光的折射1.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2.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2-3透镜成像1.透镜的种类: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透镜成像规律:2-4光的色散1. 光的色散:将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2.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3.作光路图注意事项:(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4.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5.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第三章运动和力3-1 机械运动1.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2.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3-2 匀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3.速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s=vt4.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

1米/秒=3.6千米/小时5.路程-时间图像:过原点倾斜的直线,速度越大越靠近S轴6.速度-时间图像: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速度越大两线之间的距离越大3-3 变速直线运动1.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2.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用公式:;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3-4 力力的图示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

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 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5)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7. 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8. 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具体的画法是:(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3-5 重力力的平衡1. 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2. 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3. 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4. 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所产生的力。

物体发生的形变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5.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静摩擦力6.静摩擦:物体将要滑动而未发生滑动,接触面所受到的力。

(人走路时,脚和地面的摩擦力)7.滑动摩擦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它的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相反8.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1)增大压力;(2)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9.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1)使接触面更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

10. 二力平衡: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11.平衡状态: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12. 二力平衡的条件: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13.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3-6 惯性惯性定律1. 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2.牛顿第一定律: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伽俐略等科学家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力或所受的合力为零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八年级第二册第四章机械和功4-1 机械功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力作用在物体上;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2.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 (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s)的乘积。

(功= 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3. 功的公式: W=Fs ;单位:W→ J ;F→ N ;s→ m 。

(1焦=1N·m ).4. 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少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5. 功率(P):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功率。

计算公式: P=W/t ,或 P=F·V 。

单位:P→ W ;W→ J ; t→ S 。

(1瓦= 1J/S 表示的物理意义是:物体1S内做功1J。

1千瓦=1000瓦)6. 功率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4-2 机械能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3.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4.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物体的形变程度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5.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机械能=动能+势能)能量的单位是: j 6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7.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如果没有摩擦等阻力,那么机械能的总量不变4-3 简单机械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3.杠杆的平衡:(1)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作缓慢的匀速转动都叫杠杆平衡4.杠杆平衡的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式表示为: F1L1×F2L25.三种杠杆:(1)省力杠杆:L1 > L2,平衡时F1 <F2。

特点是省力,但费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