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辞海】之《晚年的别名》

合集下载

古代晚年的雅称

古代晚年的雅称

古代晚年的雅称古代晚年的雅称,是对老年人的一种尊称和美好寄托。

在古代,人们对老年人的敬重和崇拜是与众不同的。

他们认为老年人是智慧的象征,是社会的智囊,是家庭的栋梁。

因此,人们对老年人的称呼也更多地体现了这种敬重和崇敬。

古代晚年的雅称有很多,其中最为常用的是“仙人”和“圣人”。

这两个称谓不仅是一种对老年人智慧和功绩的肯定,更是对他们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的赞美。

古人认为,晚年的人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积累了丰富的阅历和智慧,具有开启智慧之门的能力,因此被称为“仙人”。

“仙人”这个雅称在古代文人墨客之间尤为流行。

他们认为老年人才是真正的仙人,他们拥有超凡的智慧和超脱尘世的境界。

他们的言行举止充满着一种超然自得的气质,仿佛与世无争,心灵纯净如一。

他们的诗词歌赋,更是流传千古,被后人奉为经典。

因此,人们对老年文人的尊称就是“仙人”,以表达对他们卓越才华和超凡品质的敬重。

而“圣人”这个雅称则更多地与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有关。

在古代,人们普遍崇拜儒家学说,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而老年人则被视为最具修身之人,他们的道德品质最为高尚,对社会伦理和道德规范的遵守最为严谨。

因此,人们将老年人尊称为“圣人”,以表达对他们道德高尚和品行完美的赞美。

除了“仙人”和“圣人”之外,古代还有许多其他的雅称和美称。

如“贤者”、“至人”、“千古宿儒”等等。

这些称谓都是对老年人的一种尊重和褒奖,体现了古人对晚年人的崇敬和崇拜之情。

古代晚年的雅称不仅仅是对老年人的一种尊重和美化,更是对整个社会价值观的一种体现。

古人认为,老年人承载着社会智慧的传承和延续,他们是社会的精神支柱和文化传承者。

因此,对老年人的尊称不仅是对个人的赞美,更是对整个社会价值观的肯定和崇尚。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老年人的地位和形象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尽管古代晚年的雅称在现代社会中已经不再普遍使用,但对老年人的尊重和敬重仍然是我们应该坚守的价值观。

【别名辞海】之《光阴的别名》

【别名辞海】之《光阴的别名》

【别名辞海】之《光阴的别名》【别名辞海】之《光阴的别名》编著:⽥家双光阴指时间、岁⽉。

北齐颜之推《颜⽒家训·勉学》:“光阴可惜,譬诸流⽔。

”唐韩偓《青春》:“光阴负我难相偶,情绪牵⼈不⾃由。

”明李贽《复邓⽯阳》:“年来每深叹憾,光阴去矣,⽽⼀官三⼗余年,未尝分毫为国出⼒,徒窃俸余以⾃润。

”⽩驹喻流逝的光阴。

《庄⼦·知北游》:“⼈⽣天地之间,若⽩驹之过郄,忽然⽽已。

”三国蔡琰《胡笳⼗⼋拍》:“⼈⽣倏忽兮如⽩驹之过隙,然不得欢乐兮当我之盛年。

”唐杜甫《秋⽇荆南述怀三⼗韵》:“星霜⽞鸟变,⾝世⽩驹催。

”宋艾性夫《郡中逢桐庐⽅冰鉴相⼠》:“⼈间⼀瞬⽩驹⽇,世事⼏番苍狗云。

”宋苏轼《送表弟程六知楚州》:“健如黄犊不可恃,隙过⽩驹那暇惜。

”宋陆游《寄题胡基仲故居》:“浮云每叹成苍狗,空⾕谁能絷⽩驹。

”宋邓肃《谢李舍⼈题额》:“三年真忽尔,过隙⽩驹奔。

”明⽆名⽒《鸣凤记·夏公命将》:“睹此⽩驹弹指,岂堪华发蒙头。

”另,⽩⾊骏马。

⽐喻贤⼈、隐⼠。

《诗·⼩雅·⽩驹》:“皎皎⽩驹,⾷我场苗。

絷之维之,以永今朝。

”《后汉书·崔骃传》:“懿氓蚩之悟悔兮,慕⽩驹之所从。

”奔驹喻光阴。

《隋书·列传》卷⼆⼗⼆:“⼈之百年,脆促已甚,奔驹流电,不可为辞。

”隋⾟德源《短歌⾏》:“忽念奔驹促,弥欣执烛游。

”明钱宰《拟古》:“岁⽉如奔驹,六辔不可挽。

”另,奔跑之马。

王闿运《哀江南赋》:“险⿅⾮⼨铤之所刺,奔驹⾮朽索之所縻。

”璧阴光阴。

因光阴贵逾⾦⽟,故称。

宋洪迈《次韵梦得见⽰之什》:“望道渺逾远,浮⽣真暂寓。

忍持尺璧阴,空作秋⾍语。

”明杨慎《癸未除⼣》:“璧阴逝可惜,琼筹俄已迁。

”徂川流⽔,喻流逝的光阴。

南朝谢灵运《顺东西门⾏》:“鉴徂川,思乐暂舍誓不旋。

”唐李⽩《⽉夜江⾏寄崔员外宗之》:“归路⽅浩浩,徂川去悠悠。

”唐李⽩《赠饶阳张司户燧》:“功业嗟落⽇,容华弃徂川。

【备考资料】2014山东军转考试人文常识:古代年龄的称谓

【备考资料】2014山东军转考试人文常识:古代年龄的称谓

2014山东军转考试人文常识:古代年龄的称谓【导语】山东军转干考试人文常识知识虽占分值比重不大,但更要避免不必要的失分,军转干考试网建议广大军转干考试考生不要放弃复习基础常识知识。

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

以后称童年为“总角”。

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

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

《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

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不惑:指40岁。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

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艾:指5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老年头发苍白如艾。

《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花甲:指60岁。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

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别名辞海】之《小路的别名》下卷

【别名辞海】之《小路的别名》下卷

【别名辞海】之《⼩路的别名》下卷【别名辞海】之《⼩路的别名》下卷编著:⽥家双阡陌泛指⽥间⼩路。

汉荀悦《汉纪·哀帝纪下》:“⼜聚会祀西王母,设祭于街巷阡陌,博奕歌舞。

”三国阮籍《咏怀》:“连畛距阡陌,⼦母相钩带。

”晋陶潜《桃花源记》:“阡陌交通,鸡⽝相闻。

”清唐孙华《春⽇病中杂咏》:“却羡⽥间多野⽼,往来阡陌杖藜轻。

”牵⽜蹊供⽜、马及⼈⾏⾛的⼩径。

《周礼·地官·遂⼈》“遂上有径”。

贾公彦疏:“⾃然径不容车轨,⽽容⽜马及⼈之步径。

是以《春秋》有牵⽜蹊,蹊即径也。

”樵径亦作“樵迳”。

打柴⼈⾛的⼩道。

唐杜甫《野望因过常少仙》:“⼊村樵径引,尝果栗皱开。

”唐李华《仙游寺》:“舍事⼊樵迳,云⽊深⾕⼝。

”唐皇甫冉《送窦叔向》:“樵径未经霜,茅檐初负⽇。

”清施闰章《天知庵》:“樵径落松⼦,疏林⼋⽉天。

”青径长满青草苔藓的⼩路。

唐唐彦谦《题证道寺》:“弯环青径斜,⾃是野僧家。

”宋⽅岳《排门夫》:“望青径指三尺坟,踏⽩邀为万⾦货。

”穷径⼩路。

宋苏辙《次韵⼦瞻南溪避世堂》:“柱杖⾏穷径,围堂尚有林。

飞禽不惊处,万⽵正当⼼。

”秋径亦作“秋迳”。

秋⽇荒凉的⼩路。

唐钱起《新⾬喜得王卿书问》:“苦⾬暗秋径,寒花垂紫苔。

” 唐罗邺《萤》:“徘徊⽆烛冷⽆烟,秋迳莎庭⼊夜天。

”唐郑巢《送僧归富春》:“忆过僧禅处,遥⼭抱⽵门。

古房关藓⾊,秋径扫潮痕。

”宋王安⽯《蒙亭》:“春樊乱梅柳,秋径深松菊。

”宋陈与义《⼗⽉》:“莽连万⾥云⼀去,红尽千林秋径归。

”曲径亦作“曲迳”。

弯曲的⼩路。

唐牟融《访请上⼈》:“曲径绕丛林,钟声杂梵⾳。

”唐常建《题破⼭寺后禅院》:“曲迳通幽处,禅房花⽊深。

”宋赵长卿《阮郎归》:“东城沙软马蹄轻,清和⾬乍晴。

柳阴曲径泣流莺,凄凉不忍听。

”宋王安中《蝶恋花》:“曲径深丛枝袅袅。

晕粉揉绵,破蕊烘清晓。

”清纳兰性德《于中好》:“⼩构园林寂不哗,疏篱曲径仿⼭家。

”曲陌曲折的道路。

晋陆机《答张⼠然》:“回渠绕曲陌,通波扶直阡。

【别名辞海】之《晚年的别名》

【别名辞海】之《晚年的别名》

【别名辞海】之《晚年的别名》编著:田家双田家双辽宁营口人微信名田家博客名田家崴子晚年指年老之时。

唐王维《酬张少府》:“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唐王建《冬夜感怀》:“晚年恩爱少,耳目静于僧。

”唐包佶《发襄阳后却寄公安人》:“晚年多疾病,中路有风尘。

”宋陈著《兄弟醵饮访雪航次弟观韵地》:“天女多年为散花,晚年来此寄年华。

”晚年的别名老年的别名艾年晚年,老年。

五十岁叫艾。

《尚书中候》:“齐桓公欲封禅,谓管仲曰:‘寡人日莫,仲父年艾。

’”明徐渭《寿吴宣府》:“艾年佩鹊宁非早,薇省垂鱼不待推。

”清纳兰性德《与顾梁汾书》:“老父艾年,尚勤于役;渺予小子,敢惮前驱。

”残年晚年。

《列子·汤问》:“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唐杜甫《病后遇王倚饮赠歌》:“但使残年饱吃饭,只愿无事常相见。

”唐韩愈《左迁至兰关示侄孙湘》:“欲为圣明除弊政,肯将衰朽惜残年。

”唐寒山《诗三百三首》:“已甘休万事,采蕨度残年。

”宋周密《高阳台》:“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

”宋辛弃疾《八声甘州》:“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

”另,岁暮,一年将尽的时候。

唐白居易《雪夜小饮赠梦得》:“小酌酒巡销永夜,大开口笑送残年。

”《二刻拍案惊奇》卷四:“看看残年将尽,纪老三果然来买年货。

” 迟暮亦作迟莫,喻晚年。

《楚辞·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王逸注:“迟,晚也……而君不建立道德,举贤用能,则年老耄晚暮,而功不成事不遂也。

”《北齐书·李元忠传》:“年渐迟暮,志力已衰,久忝名官,以妨贤路。

”宋陆游《夜出偏门还三山》:“稚子犹读书,一笑慰迟暮。

”明徐渭《菊赋》:“彼苍厚尔以迟莫,又何辞于末年。

”清纳兰性德《金缕曲》:“谁复留君住,叹人生几番离合,便成迟暮。

”另,傍晚。

南朝张率《对酒》:“谁能共迟暮,对酒及芳晨。

”又,犹徐缓。

南朝鲍照《舞鹤赋》:“飒沓矜顾,迁延迟暮,逸翮后尘,翱翥先路。

”李周翰注:“迁延迟暮谓徐缓。

【别名辞海】之《军队的别名》

【别名辞海】之《军队的别名》

【别名辞海】之《军队的别名》军队的别名(一)本甲主力部队。

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擒庞涓》:“环涂甲之所处也。

吾未甲劲,本甲不断。

环涂击柀其后,二大夫可杀也。

”另,旧时户口编制单位。

清黄六鸿《福惠全书·编审·立局亲审》:“如审某里某甲,本甲户长,先投户单,逐户唤问。

”敝甲破旧的战甲。

亦以谦称自己的军队。

《史记·楚世家》:“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

”《资治通鉴·周赧王四年》:“今秦有敝甲凋兵,军于渑池……原渡河逾漳,据番吾,会邯郸之下,愿以甲子合战。

”《续资治通鉴·元纪·元纪》三十五:“公乘尾大不掉之舟,顿兵敝甲,与吾相持。

”边兵边防部队。

《汉书·卢绾传》:“豨以郎中封为列侯,以赵相国将监赵代边,边兵皆属焉。

”唐杜甫《塞芦子》:“边兵尽东征,城内空荆杞。

”唐陈陶《陇西行》:“汉主东封报太平,无人金阙议边兵。

”宋范纯仁《自警》:“俄复统一道,抚民帅边兵。

”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七:“至正德间,江彬用事,引边兵入内操练,而团营之法益坏。

”另,指边境战事。

《汉书·五行志下之下》:“董仲舒以为宿在毕,主边兵夷狄象也。

”又,边防用的武器。

《史记·平准书》:“边兵不足,乃发武库工官兵器以赡之。

”再,边防。

宋张载《贺蔡密学启》:“今戎毒日深,而边兵日弛。

”边戈代称边兵。

宋李曾伯《沁园春》:“君恩重,奈边戈未偃,阃毂犹推。

”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寻属边戈内扰,馆宇至今不立。

”边军守边之军,边防部队。

唐韩愈《送水陆运使韩侍御归所治序》:“吾以为边军皆不知耕作,开口望哺。

”元姚燧《南京路总管张公墓志铭》:“言归闻之上,幸止边军无岁入。

”明韩邦靖《圣上西巡歌》:“边军随驾尽鹰扬,马上文臣亦武装。

”明九皋声公《苦雨怀东皋草堂寄如仲愚》:“四月淫雨寒凄迷,边军夜归闻鼓鼙。

”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一:“工匠处斩,家口发充边军。

汉语中对年龄段相对应的别称

汉语中对年龄段相对应的别称

汉语中对男女老少各年龄段都有相对应地别称,每个别称都有相应地出处,现整理出来,作为资料备用.为了使资料保持完整,篇幅较长.博友阅读时,看前面几段即可;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按年龄段分】未满周岁者,称之为“襁褓之年”;到了三岁则称之为“孩提之年”;男女幼年,泛称“总角”;岁以下,皆称黄口;—岁,为“舞勺之年”;—岁,称为“舞象之年”;岁叫“冠岁”,岁称“而立”之年;岁称“不惑”、“花龄”;岁称“知命”;岁称“花甲”,“耳顺”;岁称“古稀”之年,又称“杖国之年”,“从心所欲”;岁叫“耋”,又称“杖朝”;岁叫“耄”;称老人叫“耋耄”;岁叫“期颐”,“龟年”,又可称为“人瑞”;岁叫“古稀双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按男女孩分】女孩岁,称之“髻年”;女子岁时,称为“金钗之年”;岁则称为“豆蔻之年”;岁称为“及笄之年”;岁称为“碧玉年华”;岁称为“桃李年华”;岁称为“花信之年”;出嫁时称为“标梅之年”.男孩岁,称之“龄年”;古时男子到了岁开始束发,因此称为“束发之年”;岁,称为“弱冠”.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称谓字谜】此外,更为有趣者,古代人寿之称谓,还借助我国汉字形体之奇特,而称为‘喜寿’、“米寿”、“白寿”、“茶寿”等等.有一次,华罗庚先生请教郭沫若先生,如果未到整数,如只有岁、岁、岁,怎么称呼呢?郭老回答说:“岁叫‘喜寿’,岁叫‘米寿’,岁叫‘白寿’.郭老进一步解释说:“‘七十七’,‘八十八’,‘九十九’是三个字谜.‘喜寿’可猜为‘七十七岁’.因为‘喜’字地草体便是‘七十七’三个字组成.‘米寿’可猜为‘八十八岁’,因为‘米’字上中下为‘八十八’,组成.‘白寿’可猜为‘九十九岁’,因为‘白字是那‘百’字去‘一横’,即为‘九十九’.还有一个‘茶寿’,析茶字便知:茶上草头代表‘廿’,下边地‘米’代表八十八,合为岁.‘茶寿’就是岁地高寿者.”郭老既风趣地揭开了“喜寿”,、“米寿”、“白寿”地谜底,又丰富了寿文化,贵为一举两得.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老人尊称】我国是礼仪之邦,素有尊老敬老之风俗,而老年人地别称也颇多.老苍:谓头发苍白地老人.杜甫《壮游诗:“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老宿:年老而在学艺上有造诣地人.如文坛老宿.汪启淑《鹿菲子小传》:“黄景仁著有《浮相斌》,老宿咸称之.”老先生:年高学博者之称.《史记·贾谊传》:“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力为之对.”老父:对老年人地尊称.《汉书·张良传》:“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老丈:对老年男人地尊敬之称号.《称谓录》卷三十二引《孙公谈圃》:“周孟阳春卿,英庙官僚也.圣眷素隆,书简以老丈称之.”老子:老人自称.《晋书·庚亮传》: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老夫:老人自称.《礼记·曲礼上》:“大夫七十而致仕……自称曰老夫.”老身:老人自称.《北史·穆崇传》:“老身二十年待中.”老拙:老人自谦之称.苏轼《章质夫寄惠崔徽真》诗:“卷赠老夫惊老掘.”老朽:老人自谦之称.苏轼《与冯祖仁书》:“辱笺教累幅,文义粲然,礼意谦重,非老朽所敢当.”老骥:老年人自喻.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附:【部分年龄别号地出处】:襁褓之年:未满周岁者,称之为“襁褓之年”(襁褓:襁,背小孩地宽带子;褓,婴儿地被子.原指包婴儿地被子和带子).黄口:岁以下,皆称黄口.(黄口:原指我雏鸟地嘴,后来借指婴儿.如《淮南子.论训》:“古之伐国,不杀黄口.”今天多用“黄口小儿”来讥诮无知年轻人.)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豆蔻年华:岁则称为“豆蔻之年”(豆蔻年华:唐诗人杜牧《赠别》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地诗句,指十三四岁地少女.)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总角:指童年.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垂髫:指童年.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束发:指青少年.一般指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及笄:指女子岁.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地年岁.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地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弱冠:指男子岁.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而立:指岁.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不惑:指岁.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岁地代称.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知命:“五十而知天命”,故五十岁叫“知天命”(知命:《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指年至,能清楚明白人生地道义和职责.后用指岁.)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艾:岁,又叫艾.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地事?”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花甲:指岁.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古稀:指岁.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黄发:指长寿老人.语出《诗经》,如《诗·鲁颂·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鲐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背:指长寿老人.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期颐:指百岁.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拭《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童年称为垂髫之年,岁称为幼学之年,男子岁称为弱冠,岁称为而立之年,岁称为不惑之年,岁称为知命之年,岁称为花甲之年,岁称为古稀之年,岁称为喜寿之年,岁称为米寿之年,岁称为白寿之年,、岁称为耄耋之年,岁称为期颐之年.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别名辞海】之《父亲的别名》

【别名辞海】之《父亲的别名》

【别名辞海】之《父亲的别名》编著:田家双父亲的别名阿马父亲。

元关汉卿《拜月亭》第二折:“阿马,认得瑞兰幺?……自从都下对尊堂,走马离朝,阿马间别无恙?”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一折:“这书房存得阿马,会得宾客。

”阿爸父亲。

吴组缃《山洪》:“奶奶少不得还要说些当年阿爸在日的风光,和近多年人心的败坏、地方上景况的衰落相比较。

”阿伯方言,父亲。

元王冕《与王德强》:“阿伯迁官之五羊,严尊习隐水南庄。

”清梁章巨《称谓录·方言称父》:“吴俗称父为阿伯。

”另,伯父。

《海上花列传》第五二回:“我爷娘刚刚死仔三个月,阿伯就出我个花样,一百块洋钱卖拨人家做丫头。

”又,丈夫的哥哥。

《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翠莲就道:‘阿伯三个鼻子管,不曾捻着你的碗。

媳妇虽是话儿多,自有丈夫与婆婆。

’”阿爹父亲。

汉戴良《失父零丁》:“今月七日失阿爹,念此酷毒可痛伤。

”唐韩愈《祭女拿女文》:“维年月日,阿爹阿八,使汝奶以清酒时果庶羞之奠,祭于第四小娘子拿子之灵。

”元高明《蔡伯喈琵琶记》:“(丑)没奈何。

只有一个孩儿,把来卖。

(净)爹爹,你吃打自吃打。

莫要卖了我。

(丑)你来。

我这孩儿极孝顺,阿爹养孩儿,如何不爱惜你?事到头来,官司逼临,往常将义仓谷家里来吃,终不然都是我吃了?你也有分。

子孙,我如今卖了你,取钱籴谷还官司。

”《水浒传》第二回:“(太公)便教那后生来拜师父,那后生那里肯拜,心中越怒道:‘阿爹,休听这厮胡说。

’”另,对长者的敬称。

清翟灏《通俗编·称谓》:“按今农贾之家称尊老者曰阿爹。

”又,祖父。

《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赵一郎道:‘小人靠阿爹洪福过日的,怎敢泄漏?’”按,赵一郎为赵完心腹义孙。

阿父父亲。

《南史·谢晦传》:“晦女为彭城王义康妃,聪明有才貌,被发徒跣与晦诀曰:‘阿父,大丈夫当横尸战场,奈何狼藉都市。

’”另,伯父,叔父;伯父,叔父的自称。

《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十七年》:“吏部尚书王球,履之叔父也,以简淡有美名,为上所重。

【别名辞海】之《小人的别名》

【别名辞海】之《小人的别名》

【别名辞海】之《小人的别名》编著:田家双田家双辽宁营口人微信名田家博客名田家崴子小人小人的别名的别便孽指擅长谄媚进谗的佞人。

《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纪论》:“然而建光之后,王柄有归,遂乃名贤戮辱,便孽党进,衰斁之来,兹焉有征。

”李贤注:“帝宠用乳母王圣及其女伯荣,出入宫掖,通传奸赂,太尉杨震及邓骘等皆被中官谮诛也。

” 便佞巧言善辩,阿谀逢迎的小人。

《论语·季氏》:“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汉王符《潜夫论·务本》:“今多奸谀以取媚,挠法以便佞。

”《新唐书·外戚传·杨国忠》:“又便佞,专徇帝嗜欲,不顾天下成败。

”唐陆龟蒙《五歌·水鸟》:“妇女衣襟便佞舌,始得金笼日提挈。

”宋晁说之《迎赦一首》:“知人所知岂神圣,偷欢送喜真便佞。

”清顾炎武《与潘次耕札》:“彼之官弥贵,客弥多,便佞者留,刚方者去。

” 便譬谄媚奉承的佞人。

譬,通“僻”,邪僻。

《墨子·尚同》:“今王公大人之为刑政则反此,政以为便譬,宗于父兄故旧,以为左右,置以为正长。

” 嬖佞得宠的奸伪小人。

《南史·陈纪下·后主》:“后主愈骄,不虞外难,荒于酒色,不恤政事,左右嬖佞珥貂者五十人。

”《资治通鉴·梁纪·梁纪十二》:“欢亦集并州僚佐共议,还以表闻,仍云:‘臣为嬖佞所间,陛下一旦赐疑。

臣若敢负陛下,使身受天殃,子孙殄绝。

陛下若垂信赤心,使干戈不动,佞臣一二人愿斟量废出。

’”明沈榜《宛署杂记·三婆》:“是以知乱政不必男戎,移人不必尤物,明或炀于近习,而权或溺于嬖佞,其所由来者渐也。

” 谄佞指花言巧语阿谀逢迎的人。

《汉书·贡禹传》:“选贤以自辅,开进忠正,致诛奸臣,远放谄佞。

”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五:“天后内史宗楚客性谄佞。

”宋莫济《次韵梁尉秦碑》:“群臣谄佞仙药远,死生治乱分两岐。

”《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十:“谄佞盈朝,致闾阎尽荒。

【别名辞海】之《道观的别名》

【别名辞海】之《道观的别名》

【别名辞海】之《道观的别名》【别名辞海】之《道观的别名》编著:⽥家双丹洞道观。

唐王勃《三⽉曲⽔宴得烟字》:“列室窥丹洞,分楼瞰紫烟。

”唐王勃《寻道观》:“碧坛清桂阈,丹洞肃松枢。

”唐岑参《送许⼦擢第归江宁拜亲因寄王⼤昌龄》:“⽞元告灵符,丹洞获其铭。

”唐沈佺期《哭道⼠刘⽆得》:“花⽉留丹洞,琴笙阁翠微。

”宋王迈《瑞鹤仙》:“好⾚城丹洞,丰姿奇绝。

”明刘绘《元⼣同杂宾⾥中观放烟⽕》:“⾚熛忽掣⾦绳断,丹洞齐烘⽟琐开。

”清孔尚任《桃花扇·听稗》:“仙院参差弄笙簧,⼈住深深丹洞旁,闲将双眼阅沧桑。

”另,指仙境。

唐刘禹锡《⿇姑⼭》:“云盖青⼭龙卧处,⽇临丹洞鹤归时。

”清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五:“⾃是神常⼊异境,⽆⾮丹洞⽞圃,⾦堂⽟陛。

其中之⼈,则皆仙也。

”丹房道教炼丹的地⽅,亦指道观。

唐王勃《游庙⼭赋》:“见丹房之晚晦,知紫洞之宵寒。

”宋曹勋《法曲》:“真境丹房,随时沐浴,亦向朝⼣。

”宋杨公远《张道⼠⼭房次程南仲韵》:“丹房萧洒绝纤埃,⽯迳萦纡辟草莱。

”元张宪《井西丹房》:“葛井西头更向西,丹房⾼与⽩云齐。

”元许有壬《太常引》:“煮酒出丹房。

记相见、匆匆⼀觞。

”明沈明⾂《春尽⽇刘道⼠房》:“再过丹房⾥,青⼭酒更⾹。

”另,神仙的住所。

《海内⼗洲记·昆仑》:“碧⽟之堂,琼华之室,紫翠丹房。

”清龚⾃珍《⼩游仙词》:“丹房不是漫兼容,百劫修成忍辱功。

”⼜,对道⼈的敬辞。

《西游记》第⼗七回:“侍⽣熊罴顿⾸拜,启上⼤阐⾦池⽼上⼈丹房。

”⼜,指红⾊的花冠或果实。

南朝沈约《郊居赋》:“开丹房以四照,舒翠叶⽽九衢。

”宋宋祁《和宴相公九⽇郡宴》:“榴熟丹房解,萸⾹紫粒繁。

”道宫道观。

唐佚名《太清宫乐章》:“煌煌道宫,肃肃太清。

”唐杨汝⼠《和段相公登武担寺西台》:“清净此道宫,层台复倚空。

”宋穆修《秋浦会遇》:“道宫披古碣,僧阁凭雕楯。

”宋卢臧《三岩诗》:“岩扃瞰群⾩,畴昔道宫邻。

”宋吕陶《古松馆》:“何年直⼲藏⼭驿,半夜寒声满道宫。

【别名辞海】之《画》的别名

【别名辞海】之《画》的别名

【别名辞海】之《画》的别名编著:田家双画的别名难找,不是没有,而是与书法交织在一起,难以分开。

常言道,书画不分家。

果然。

画的别名31 例笔墨指文字或书画诗文作品。

汉王充《论衡·乱龙》:“子骏汉朝智囊,笔墨渊海。

”宋陈师道《上曾枢密书》:“某不更远引笔墨所载,直以庆历以来耳目所及者明之尔。

”清袁枚《随园诗话》:“汉魏名人笔墨俱在,淮南王刘安隶书最工,自曹子建以下,稍近钟王风格。

”裱轴亦作褾轴。

书画裱褙时装置卷轴并加装饰或指裱成的卷轴。

亦代指画卷。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装背褾轴》:“书画以褾轴贾害,不宜尽饰。

”《说郛》引赵构《翰墨志》:“余自渡江,无复钟王真迹。

间有一二,以重赏得之。

褾轴字法亦显然可验。

”宋陈鹄《耆旧续闻》:“舍此褾轴,悉非珍藏。

”宸翰帝王的墨迹,即亲笔手诏、御札、书画之类。

乾隆皇帝有“乾隆宸翰”玺印一枚。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我渊圣皇帝居东宫日,亲洒宸翰,画唐十八学士,并书姓名序赞,以赐宫僚。

”宋陈鹄《耆旧续闻》:“后有内府印标题品,次皆宸翰也。

舍此褾轴,悉非珍藏。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避暑山庄前后七十二景,匾对皆先朝宸翰,高宗御笔尤多。

”传神谓画人像。

宋张师正《括异志·许偏头》:“成都府画师许偏头者,忘其名,善传神,开画肆於观街。

一日,有贫人,弊衣憔悴,约四十许,负布囊,诣许求传神。

”明叶盛《水东日记·传神》:“吾平生传神,不啻数十人,无一得真,希纯乃能若是。

”清黄宗羲《赠黄子期序》:“有慈溪魏霞生者,无所传授,多为村落传神,无有不肖。

”亦为中国肖像画的传统名称。

图绘人物,当求其能表达出神情意态,故称传神。

清蒋骥《传神秘要》,论述肖像画颇详。

丹青画。

丹指丹砂,青指青雘,本是两种可作颜料的矿物。

我国古代绘画常用丹和青两种颜色。

丹青遂成为画的代称。

《汉书·苏武传》:“竹帛所载,丹青所画。

”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豆蔻、及笄、知天命、花甲、古稀、耄耋、期颐,都有什么含义?

豆蔻、及笄、知天命、花甲、古稀、耄耋、期颐,都有什么含义?

豆蔻、及笄、知天命、花甲、古稀、耄耋、期颐,都有什么含义?有朋友问:豆蔻、及笄、知天命、花甲、古稀、耄耋、期颐……都有什么含义?这些都是古人对年龄阶段的别称,有一些因为常用,就保留了下来,如“豆蔻年华”,“知天命”,“花甲”、“古稀”等等,另外一些因为字形复杂,或者使用次数很少,就逐渐荒废,随着字成为生僻字,也就成为生僻词,少有人用,像“耄耋”、“期颐”、“及笄”等等。

前段时间不是有位风行网络的人生导师因为“耄耋之年”而翻车了吗?耄耋其实呢,生僻字念错并不是什么大事,只要思想深邃,偶有发错音是正常的,有谁还能把从古到今的汉字都读对了?网络上不过是因为其散步布鸡汤太多,早就有人看不顺眼了,出现这种老师不应该犯的错误,顺便讥讽一番罢了。

“耄耋”这两个字的发音应该是“mào dié”,其实这两个字不认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能因为不认识就读半边,读成“毛至之年”,并且想当然地以为正确,在上公开课的时候大声宣读——翻车的是没有承认不认识的勇气、虚心向学的心态和自以为是的莫名骄傲,而不仅仅是对汉字的认知贫乏。

耄(mào),年纪约八十至九十岁。

耋(dié),年纪为八十岁。

“耄耋”指年纪很大的人,出自曹操的《对酒》:路无拾遗之私。

囹圄空虚,冬节不断。

人耄耋,皆得以寿终。

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路不拾遗,监狱里没人,冬天也不用杀头治罪,人人得以高寿善终,这是一个美好和谐社会,所以得喝酒。

因为“耄耋”这个词成就了“毛至”这个笑话,所以我们先把这个词讲清楚,再看其它年龄阶段的指代称呼。

豆蔻相对于比较官方的“总角”(八到十四岁)、“弱冠”(二十岁)之类的称呼,“豆蔻”这个称呼并不常用,主要原因呢,是因为它虽然十分美好,却出自文学范畴,带有一些艳色。

“豆蔻年华”是专指十三四岁的女孩年纪,出自杜牧的《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这首诗不但红了“豆蔻”二字,其名句“春风十里扬州路”还红了当代某位文学工作者——十里春风,不如你。

【别名辞海】之《疾病的别名》

【别名辞海】之《疾病的别名》

【别名辞海】之《疾病的别名》【别名辞海】之《疾病的别名》编著:⽥家双暗疾隐于体内不易发觉或治疗的疾病。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周先⽣富贵中⼈,何以⾝带暗疾?我为君除之,作润笔资。

’解裙带授药⼀丸。

周幼时误吞铁针着肠胃间,时作隐痛,服后霍然。

”另,隐疾,羞于明⾔的病。

清⽑祥麟《对⼭余墨•⽯珻》:“且有暗疾,⾐葛时,腋臊胜兰麝也。

”病患疾病;患病者。

唐⽩居易《仲夏斋戒⽉》:“初能脱病患,久必成神仙。

”元关汉卿《绯⾐梦》第⼀折:“我觑了你⾯颜,休忧愁染病患。

”元⽩朴《董秀英花⽉东墙记》:“我想陈世英,为⾊事所迷,在那病患之中。

不看见这⼋景象,怎得痊可,我如今将法⼒摄他魂魄前来,与桂花仙⼦相见者。

”萧红《⽣死场》:“母亲回到屋中⼀边烧饭,⼀边叹⽓,她体内像染着什么病患似的。

”京剧《沙家浜》第五场:“寻来草药医病患,弄清敌情就回还。

”病疾疾病。

《墨⼦•天志中》:“⼈之所不欲者何也?病疾祸祟也。

”汉焦赣《易林•旅之蒙》:“⽕宿⼝中,民多病疾。

”《汉书•韩信传》:“⼈有病疾,涕泣分⾷饮。

”另,犹病⾰。

病重。

《北齐书•段荣传》:“今病疾如此,殆将不济,宜善相翼佐,克兹负荷。

”北齐颜之推《还冤记•⽺聃》:“聃病疾,恒见简良等⽈:‘枉岂可受,今来相取,⾃由黄泉。

’经宿死。

”病魔喻⼈所患的疾病。

即像魔⿁⼀样害⼈的疾病。

多指长期重病。

宋刘克庄《题倪鲁公诗后》:“击蒙何⽌闻童稚,遣疟犹堪去病魔。

”元孟汉卿《魔合罗》第⼆折:“⼲着我贩卖南昌利钱好,急回来早⼜病魔缠着。

”明李介《天⾹阁随笔》卷⼀:“病魔⽇⼣成吾懒,春昼如年只下帘。

”清黄景仁《⾦缕曲》:“叹年来病魔穷祟,公然作横。

”缠疾谓疾病缠⾝,久久不愈。

唐韩愈《祭周⽒侄⼥⽂》:“缠疾中年,⼜命不永。

”常疾经久不愈的病。

《庄⼦•⼈间世》:“上有⼤役,则⽀离以有常疾不受功。

”晋王羲之《杂帖五》:“⾜下常疾何如?不得近问,⾢⾢。

”另,指久病者。

《管⼦•幼官》:“养孤⽼,⾷常疾,收孤寡。

【别名辞海】之《车的别名》四卷(之一)

【别名辞海】之《车的别名》四卷(之一)

【别名辞海】之《车的别名》四卷(之一)编著:田家双田家双辽宁营口人微信名田家博客名田家崴子的别名(上)八景舆传说仙人所乘之车。

南朝陶弘景《真诰·甄命授》:“仙道有八景之舆以游行上清。

”唐吴筠《步虚词十首》:“腾我八景舆,威迟入天门。

”《太清宫乐章》:“一奏三清乐,长回八景舆。

”宋曹勋《方诸曲》:“翩翩八景舆,鸣珂下容与。

”宋程公许《山中醮后一日雪仍留山中雾雨溟蒙混然如一气》:“香雾回翔八景舆,帝觞邀我适华胥。

”宋夏竦《奉和御制真游殿告成》:“八景凤舆临紫禁,九微龙檠照祥烟。

”白辂亦作白路。

皇帝于秋季所乘之车。

《晋书·礼志上》:“立秋一日,白路光于紫庭,白旗陈于玉阶。

”《隋书·礼仪志五》:“皇帝之辂,十有二等……五曰白辂,以祀西方上帝及夕月。

”唐张说《词标文苑科策》:“是故青阳元室,遵季孟而观风;白辂朱旗,因离兑而布政。

”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五辂》:“秋乘白辂,驾白骆,戴白旗,衣白衣,服白玉。

”另。

大道。

唐白居易《步东坡》:“欲识往来频,青芜成白路。

”《太平御览·车部》:“天子居青阳左个,乘青天子居总章左个,乘白辂,驾白骆。

天子居玄堂左个,乘玄辂,驾铁骊。

”版舆一种木制的轻便坐车。

晋潘岳《闲居赋》:“太夫人乃御版舆,升轻轩。

”《晋书·礼志中》:“轺辇、版舆、细犊车,皆施缣里。

”唐元结《让容州表》:“臣欲扶持版舆南之合浦,则老母气力艰于远行。

”宋楼钥《送王道州》:“把麾江海非无意,亲扶版舆赋南征。

”宋陈傅良《挽张子由母》:“版舆此去还无恙,芝检重来更不疑。

”清钱谦益《佟母陈氏墓志铭》:“中丞受新命,以兵宪治嘉兴,淑人版舆就养。

”另,版图疆域。

宋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三书》:“而况版舆之地半入夷狄,国家之耻未雪,而臣子之痛未伸。

”宝驾天神或帝王的车驾。

隋江总《摄山栖霞寺碑》:“三乘谓筏,六度为舟,金幢合盖,宝驾驱輈,地祇来格,天众追游。

”唐高宗《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雕轩回翠陌,宝驾归丹殿。

【别名辞海】之《道路的别名》

【别名辞海】之《道路的别名》

【别名辞海】之《道路的别名》【别名辞海】之《道路的别名》编著:⽥家双川陆⽔陆。

亦指⽔陆路途。

汉张衡《天象赋》:“迤奎娄之分野,辨邓鲁之川陆。

”晋潘岳《西征赋》:“凭⾼望之阳隈,体川陆之污隆。

”唐杜甫《龙门》:“往还时屡改,川陆⽇悠哉!”唐李中《邮亭早起》:“星河吟⾥晓,川陆望中春。

”唐武元衡《送吴侍御司马赴台州》:“卢耽佐郡遥,川陆共迢迢。

”宋杨万⾥《得寿仁寿俊⼆⼦中涂家书》:“默数川陆程,⼏⽇当返役。

”清刘光第《万寿⼭》:“维昔经营⽇,淫潦迷川陆。

”川途亦作“川涂”。

道路。

南朝谢灵运《九⽇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岂伊川途念,宿⼼愧将别。

”《宋书·沈攸之传》:“⽽攸之密迩内畿,川涂弗远。

”唐张说《出湖寄赵冬曦》:“川途倏忽间,风景依如昨。

”另,⽔路。

唐刘长卿《越江西湖上赠皇甫曾之宣州》:“莫恨扁⾈去,川途我更遥。

”宋梅尧⾂《⾈中闻蛩》:“时节不苦留,川涂⾏已半。

”明王问《⾃⼭中泛湖归》:“川涂风浪平,沿流弄清浅。

”宋周邦彦《氐州第⼀》:“景物关情,川途换⽬,顿来催⽼。

”槐路指京城槐荫道。

南朝梁元帝《长安道》:“雕鞍承赭汗,槐路起红尘。

”北周庾信《兖州刺史⼴饶公宇⽂公神道碑》:“报功之册,则槐路是仪;赠⾏之典,则荆河惟牧。

”唐陈⼦良《赞德上越国公杨素》:“桂宫擅鸣珮,槐路独飞缨。

”宋梅尧⾂《袷享观礼⼆⼗韵》:“黄麾转槐路,朱辇驾云虬。

”郊衢城外的道路。

《列⼦·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饯于郊衢,抚节悲歌。

”南朝江淹《杂体诗》:“薄⾔遵郊衢,揔辔出台省。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续黄粱》:“偶出郊衢,醉⼈适触卤簿,即遣⼈缚付京尹,⽴毙杖下。

”峤路⼭路。

南朝颜延之《车驾幸京⼝三⽉三⽇侍游曲阿后湖作》:“⼭祇跸峤路,⽔若警沧流。

” 唐王勃《九成宫颂词》:“⽅神护野,岳将清涂,回麾峤路,逗跸⼭枢。

”径术道路。

《吕⽒春秋·孟春》:“王布农事,命⽥舍东郊,皆修封疆,审端径术。

【别名辞海】之《燕的别名》

【别名辞海】之《燕的别名》

【别名辞海】之《燕的别名》编著:田家双田家双辽宁营口人微信名田家博客名田家崴子燕的别名飞燕飞翔的燕子。

《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南朝江淹《效李陵从军》:“袖中有短书,愿寄双飞燕。

”宋秦观《江城子》:“南来飞燕北归鸿,偶相逢,惨愁容。

”元虞集《风入松》:“御沟冰泮水挼蓝,飞燕语呢喃。

”另,汉成帝赵皇后。

《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孝成赵皇后……学歌舞,号曰飞燕。

”唐李白《清平调》:“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宋辛弃疾《摸鱼儿》:“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又,良马名。

晋张协《七命》:“驾红阳之飞燕,骖唐公之驌驦。

”张铣注:“红阳,唐公人也,并有良马名飞燕。

”南朝谢灵运《会吟行》:“飞燕跃广途,鹢首戏清沚。

”又,指古曲名。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乐府》:“有娀谣乎《飞燕》,始为北声。

”清姚鼐《送侍路川主德州书院》:“经谭东鲁麟,曲唱西《飞燕》。

”指古卜名。

《史记·龟策列传》:“涂山之兆从而夏启世,飞燕之卜顺故殷兴。

”飞乙燕的别名。

宋欧阳修《渔家傲》:“画栋归来巢未失,双双款语怜飞乙,留客醉花迎晓日。

”宋宋祁《送萧山宰刘寺丞》:“畏蛟俗富风移古,飞乙天长日际冥。

”海燕燕子的别称。

古人认为燕子产于南方,须渡海而至,故名。

唐张九龄《咏燕》:“海燕虽微渺,乘春亦暂来。

”唐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五代冯延巳《鹊踏枝》:“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宋李清照《浣溪沙》:“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

”宋陆游《春晚泛湖归偶成》:“分泥海燕穿花径,带犊吴牛傍柳阴。

”近代宁调元《哲夫》:“枯荷着雨怜秋意,海燕结巢隐画梁。

”另,小海鸟。

曹禺《雷雨》:“在无边的海上……有一只轻得像海燕似的小帆船。

”又,一种海洋动物。

《南齐书·五行志》:“永明九年,盐官县石浦有海鱼乘潮来,水退不得去,长三十余丈,黑色无鳞,未死,有声如牛,土人呼为海燕,取其肉食之。

老年群体别称和雅称

老年群体别称和雅称

老年群体别称和雅称我国是礼仪之邦,素有尊老敬老之风俗,老年群体别称和雅称颇多。

主要有以下几种:1、老苍:谓头发苍白的老人。

杜甫《壮游诗:“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

”2、花甲:指六十岁的老人。

《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捋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3、古稀:指七十岁的老人。

杜甫《曲江》诗:“清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4、耄耋:指八十、九十岁的老人。

《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日耄。

”5、期颐:指一百岁的老人。

《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6、老宿:年老而在学艺上有造诣的人。

如文坛老宿。

汪启淑《鹿菲子小传》:“黄景仁著有《浮相斌》,老宿咸称之。

”7、老先生:年高学博者之称。

《史记·贾谊传》:“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力为之对。

”8、老父:对老年人的尊称。

《汉书·张良传》:“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

”9、老丈:对老年男人的尊敬之称号。

《称谓录》卷三十二引《孙公谈圃》:“周孟阳春卿,英庙官僚也。

圣眷素隆,书简以老丈称之。

”10、老子:老人自称。

《晋书·庚亮传》: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

11、老夫:老人自称。

《礼记·曲礼上》:“大夫七十而致仕……自称曰老夫。

”12、老身:老人自称。

《北史·穆崇传》:“老身二十年待中。

”13、老拙:老人自谦之称。

苏轼《章质夫寄惠崔徽真》诗:“卷赠老夫惊老掘。

”14、老朽:老人自谦之称。

苏轼《与冯祖仁书》:“辱笺教累幅,文义粲然,礼意谦重,非老朽所敢当。

”15、老骥:老年人自喻。

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现代对晚年的雅称

现代对晚年的雅称

现代对晚年的雅称在现代社会中,晚年人群逐渐增多,因此,一些新的雅称也被提出来,以尊重和体面地称呼这些老年人。

这些雅称适用于不同性别和文化背景的老年人。

本文将介绍现代对晚年的雅称及其在社会中的影响。

一、晚年的新雅称1. 尊者 (The venerable)“尊者”这一雅称来自佛教文化,用于尊称佛教中具有德行的人物。

现在这个称呼已经被应用于普通老年人,表示对他们的尊重和崇敬。

这个称呼适用于男性和女性,不仅体现了老年人的尊严,而且也是一种文化传承。

2. 长者 (The elder)“长者”是另外一个非常常见的雅称,既包含一定的尊重,又有家庭文化的意味。

这个称呼通常用于老年人的社交场合或者教堂礼拜中,强调老年人的智慧、贡献和成就。

3. 社区长者 (Community elders)社区长者指的是社区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老年人,它是一种针对社区公共事务的称呼。

这个称呼通常用于参与社区组织或者义工团体的老年人,以强调他们对社区的贡献和价值。

4. 智者 (The sage)“智者”这一称呼旨在强调老年人的智慧和知识,可以用于各个场合。

这个称呼既包含了一定的尊重,也彰显了老年人的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称呼可能会被认为过分感性,因此不应在严肃的场合使用。

5. 老爷 (Grandpapa)“老爷”这个称呼源于英国的封建社会,通常用于尊称身份高贵的老年男性。

但是,在现代社会,这个称呼已成为一种亲密而温馨的称呼,表达对老爷的尊重和感激。

在此基础上,后来衍生出了“奶奶”、“老奶奶”、“外公”等其他称呼。

二、雅称在社会中的影响1. 帮助传承文化尊重老年人的传统是普遍存在于不同文化中的。

在现代社会中,新的雅称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弘扬文化,并将其传承下去。

2. 保障老年人的尊严老年人通常有丰富的经验,智慧和历史,他们在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使用适当的雅称有助于保障老年人的尊严,尊重他们为社会作出的贡献。

3. 反映社会对老年人的态度适当的雅称可以反映社会对老年人的态度,代表着对他们的尊重和认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别名辞海】之《晚年的别名》编著:田家双田家双辽宁营口人微信名田家博客名田家崴子晚年指年老之时。

唐王维《酬张少府》:“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唐王建《冬夜感怀》:“晚年恩爱少,耳目静于僧。

”唐包佶《发襄阳后却寄公安人》:“晚年多疾病,中路有风尘。

”宋陈著《兄弟醵饮访雪航次弟观韵地》:“天女多年为散花,晚年来此寄年华。

”晚年的别名老年的别名艾年晚年,老年。

五十岁叫艾。

《尚书中候》:“齐桓公欲封禅,谓管仲曰:‘寡人日莫,仲父年艾。

’”明徐渭《寿吴宣府》:“艾年佩鹊宁非早,薇省垂鱼不待推。

”清纳兰性德《与顾梁汾书》:“老父艾年,尚勤于役;渺予小子,敢惮前驱。

”残年晚年。

《列子·汤问》:“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唐杜甫《病后遇王倚饮赠歌》:“但使残年饱吃饭,只愿无事常相见。

”唐韩愈《左迁至兰关示侄孙湘》:“欲为圣明除弊政,肯将衰朽惜残年。

”唐寒山《诗三百三首》:“已甘休万事,采蕨度残年。

”宋周密《高阳台》:“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

”宋辛弃疾《八声甘州》:“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

”另,岁暮,一年将尽的时候。

唐白居易《雪夜小饮赠梦得》:“小酌酒巡销永夜,大开口笑送残年。

”《二刻拍案惊奇》卷四:“看看残年将尽,纪老三果然来买年货。

” 迟暮亦作迟莫,喻晚年。

《楚辞·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王逸注:“迟,晚也……而君不建立道德,举贤用能,则年老耄晚暮,而功不成事不遂也。

”《北齐书·李元忠传》:“年渐迟暮,志力已衰,久忝名官,以妨贤路。

”宋陆游《夜出偏门还三山》:“稚子犹读书,一笑慰迟暮。

”明徐渭《菊赋》:“彼苍厚尔以迟莫,又何辞于末年。

”清纳兰性德《金缕曲》:“谁复留君住,叹人生几番离合,便成迟暮。

”另,傍晚。

南朝张率《对酒》:“谁能共迟暮,对酒及芳晨。

”又,犹徐缓。

南朝鲍照《舞鹤赋》:“飒沓矜顾,迁延迟暮,逸翮后尘,翱翥先路。

”李周翰注:“迁延迟暮谓徐缓。

” 迟阳夕阳,喻晚年。

宋毛滂《清平乐》:“旧是天津花下客,老对山青水碧。

而今转惜年华,迟阳为缓西斜。

”宋郭印《次韵蒲大受瀛游富仁院二首》:“衲子幽栖地,青山绕四旁。

林昏知暝霭,溪暖觉迟阳。

” 齿耋亦作齿耋,喻晚年。

《汉书·孔光传》:“臣光智谋浅短,犬马齿耋,诚恐一旦颠仆,无以报称。

”颜师古注:“耋,老也。

读与耋同。

”三国吴质《答魏太子笺》:“时迈齿耋,犹欲触匈奋首,展其割裂之用也。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瞿萨旦那国》:“其王迁都作邑,建国安人,功绩已成,齿耋云暮,未有胤嗣,恐绝宗绪。

”宋刘克庄《居厚弟和七十四吟再赋》:“齿耋自应陪九老,诗低不足列三豪。

”齿耄老年,年老。

宋刘克庄《小暑日寄山甫二首》:“比鹿门翁吾齿耄,作鱼梁吏汝官卑。

”宋陆游《祭朱元晦侍讲文》:“路修齿耄,神往形留。

”宋陆游《养疾》:“齿耄婴新疾,才衰减旧名。

” 齿暮年老,老年。

宋陆游《秋夜读书》:“读书喜夜长,著书悲齿暮。

”宋邵雍《首尾吟》:“齿暮乍逢新岁月,眼明初见旧亲知。

”明张居正《答蓟镇抚院刘北川言分将当虏书》:“惜其齿暮,无以自见,得公为之表章,亦足以偿其平生矣。

”清钮琇《觚剩·圆圆》:“延陵潜蓄异谋,邢窥其微,以齿暮请为女道士。

” 齿宿老年,年老。

《新唐书·李百药传》:“帝尝与偕赋《帝京篇》,叹其工,手诏曰:‘卿何身老而才之壮,齿宿而意之新乎?’”宋刘克庄《次韵林太渊二首》:“齿宿何妨意尚新,向来误认假为真。

”宋郑刚中《答喻郎中书》:“某再拜,骈缄烂然,与来帖俱玩,不能去手,齿宿意新,字字有来处,非后生浅学所能读也。

”宋魏了翁《临江仙》:“争如齿宿彩衣新,亲年开百岁,又见子生孙。

” 徂生余生,晚年。

南朝颜延之《赠王太常诗》:“庭昏见野阴,山明望松雪。

静惟浃群化,徂生入穷节。

”刘良注:“伤我既往之年入此穷固之节,喻年已老也。

”宋何梦桂《次山房韵古意四首》:“往事化蜩翼,徂生遗鼠肝。

” 10垂暮傍晚,喻老年。

宋张元干《醉落魄》:“天涯万里情怀恶,年华垂暮犹离索。

”清周亮工《送汪舟次游庐山序》:“岁行暮矣,尚携幞被访垂暮之人于江干。

”清龚自珍《已亥杂诗》:“设想英雄垂暮日,温柔不住住何乡。

”苏曼殊《断鸿零雁记》:“尔知吾今已垂暮,生平亲属咸老,势必疎远,安能如盛年时,往来无绝?” 垂年晚年,生命将尽之年。

汉刘向《列女传·梁夫人嫕》:“父既湮没,不可复生,母垂年七十,弟棠等远在绝域,不知死生。

”前蜀韦庄《秦妇吟》:“家财既尽骨肉离,今日垂年一身苦。

”《资治通鉴·唐武宗会昌六年》:“万一致一方不宁,岂惟上负朝廷,使垂年之母衔羞入地,何以见汝之先人乎!”胡三省注:“垂,末垂也。

垂年,犹言末垂之年。

” 风烛残年衰老之晚年。

清俞万春《荡寇志》七六回:“见著你日后出头,为国家出身大汗,老夫风烛残年,倘不能见,九泉之下,也兀自欢喜。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二十一回:“设或生个不肖之子,慢讲得济,只这风烛残年,没的倒得‘眼泪倒回去往肚子里流,胳膊折了望袖子里褪。

’”常杰淼《雍正剑侠图》十九回:“自己六十多岁,已是风烛残年,此番能平安回家,还乡告老,一定保举李士钧为八班总役。

”《雍正剑侠图》六十四回:“哥我九十六啦,风烛残年,有今天没明天,桑榆晚景。

” 风烛之年衰老之晚年。

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陈图后》:“时年五十有三,或恐风烛奄及,聊遗教于子孙耳。

” 季年晚年,末年。

《左传·文公元年》:“晋文公之季年,诸侯朝晋。

”《汉书·鲁恭王刘余传》:“好治宫室苑囿狗马,季年好音,不喜辞。

”唐刘兼《蜀都道中》:“季年必不延昏主,薄赏那堪激懦兵。

”另,指第三年。

唐白居易《胡旋女》:“天宝季年时欲变,臣妾人人学圜转。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自咸丰季年,中西重立和约。

”陈垣《党使我获得新的生命》:“我出生在清朝季年。

”王国维《观堂集林·唐写本敦煌县户籍跋》:“《唐六典》户部尚书职,每一岁一造计帐,三年一造户籍,凡定户以仲年,造籍以季年。

” 老年晚年。

《晋书·何曾传》:“曾以老年屡乞逊位。

”唐钱起《蓝上茅茨期王维补阙》:“老年疏世事,幽性乐天和。

”唐刘长卿《青溪口送人归岳州》:“歧路相逢无可赠,老年空有泪沾衣。

”宋曾巩《和邵资政》:“世路贱贫从所好,老年胸臆固无奇。

”宋韩维《请微之饮》:“禁阁不忧连夜直,好山应许老年看。

”宋李新《龙游寺南屏轩和宋宠父韵》:“老年知涉世,临事却衔枚。

” 落晖夕阳,夕照,喻晚年。

谓晚年如落日的余晖。

晋陆机《拟东城一何高》:“三闾结飞辔,大耋嗟落晖。

”唐司空图《杨柳枝寿杯词》:“莫言万绪牵愁思,缉取长绳系落晖。

”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唐许浑《赠河东虞押衙二首》:“生平志气何人见,空上西楼望落晖。

”唐薛奇童《云中行》:“河边不语伤流水,川上含情叹落晖。

”明戴笠《有感》:“凭阑尽日思佳句,西北遥瞻是落晖。

” 埋暮犹迟暮,喻年岁大。

南朝江淹《娼妇自悲赋》序:“泣蕙草之飘落,怜佳人之埋暮。

”埋年方言,谓老年。

《晋书·志》第十九章:“惠帝世,杜锡家葬而婢误不得出,后十年开冢祔葬而婢尚生。

始如瞑,有顷渐觉,问之,自谓再宿耳。

初,婢之埋年十五六,及开冢更生,犹十五六也,嫁之有子。

”《中国谚语资料·一般谚语》:“埋年女人似癫婆,新年女人似姣婆。

” 耄荒年老,老年。

《书·吕刑》:“惟吕命,王享国百年,耄荒,度作刑以诘四方。

”孔传:“耄,乱;荒,忽。

言百年大期,虽老而能用贤。

”孔颖达疏:“意在美王年老能用贤而言其长寿。

”按,《礼记·乐记》:“武王之志荒矣。

”郑玄注:“荒,老耄也。

”是“耄”、“荒”义同。

孔传与经义不洽。

另,年老昏愦。

《宋史·宁宗纪赞》:“既而弥远擅权,幸帝耄荒,窃弄威福。

” 20耄年老年。

《后汉书·杨彪传》:“(彪)耄年被病,岂可赞惟新之朝?”宋陆游《北窗》:“半世蝉嘶坐北窗,耄年依旧守残缸。

”宋陆游《舟中作》:“已迫耄年宜易感,人生五十即称翁。

”宋陆游《野兴》:“早见高皇宇宙新,耄年犹作太平民。

”明汪广洋《奉旨讲宾之初筵》:“耄年儆畏深,罔敢贻怠荒。

” 耄皤老而头白。

泛指高龄。

清梅曾亮《杨忠武公赞》:“元臣来朝,天子叹嗟。

念其勤功,与其耄皤。

稽首归里,帝锡繁祉。

” 耄期老年,高年。

《书·大禹谟》:“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载,耄期倦于勤。

”孔传:“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颐。

言己年老,厌倦万机。

”《孔子家语·观乡射》:“好学不倦,好礼不变,耄期称道不乱者,在此位也。

”宋陆游《纵笔》:“冉冉残年迫耄期,肱虽三折未成医。

”宋陆游《初春书怀》:“耄期自许诗情在,雪里犹能跨蹇驴。

”宋方回《全州吕农簿挽诗三首》:“晚节遭多难,耆年对耄期。

”清姚鼐《张贞女传》:“行必久而后信,女子固然;非耄期不乱者,曷以为士乎哉?” 冥暮比喻晚年。

南朝颜延之《自陈表》:“禀恩明世,负报冥暮,仰企端闱,上恋罔极。

” 末暮老年。

南朝颜延之《拜陵庙作诗》:“幼壮困孤介,末暮谢幽贞。

”李周翰注:“末暮,谓衰老时也。

”唐韩愈《与李正封晚秋郾城夜会联句》:“平生耻论兵,末暮不轻诺。

”明戴良《至杭宿钱塘驿》:“平生昧陈力,末暮忝为郎。

”宋舒岳祥《正仲思归作篆畦今夜月十诗非篆畦月乃雁苍月盖杜子美鄜州月之意也予作十章乃篆畦月也》:“平生大敌勇,末暮小诗行。

”末年老年;晚年。

《庄子·齐物论》:“昭文之鼓琴也,师旷之枝策也,惠子之据梧也,三子之知几乎,皆其盛者也,故载之末年。

”成玄英疏:“皆少年盛壮,故能运载形智至于衰末之年。

”《南史·隐逸传下·阮孝绪》:“(阮孝绪)末年蔬食断酒。

”明李贽《又与周友山书》:“秉忠自幼为僧,世祖至大都见之,乃以释服相从军旅间,末年始就冠服。

”另,指一个君主在位或一个年号的最后一段时期。

《汉书·孔光传》:“霸亦治《尚书》,事太傅夏侯胜,昭帝末年为博士。

”又,指一个朝代最后的一段时期。

如:明朝末年。

暮齿指晚年。

南朝谢灵运《石壁立招提精舍》:“壮龄缓前期,颓年迫暮齿。

”唐王维《叹白发》:“宿昔朱颜成暮齿,须臾白发变垂髫。

”唐白居易《把酒》:“勿忧渐衰老,且喜加年纪。

试数班行中,几人及暮齿?”唐钱起《广德初銮驾出关后登高愁望二首》:“渴日候河清,沉忧催暮齿。

”唐韩愈《奉使常山早次太原呈副使吴郎中》:“暮齿良多感,无事涕垂颐。

”清唐孙华《戊寅除夕》:“冬温几日气如春,暮齿惊逢改岁频。

” 暮景喻晚年。

唐张泌《秋晚过洞庭》:“征帆初挂酒初酣,暮景离情两不堪。

”宋胡宿《乞杨安国改官奏》:“安国授经老臣,年近八十,桑榆暮景,光阴几何?”宋刘克庄《乙丑元日口号十首》:“俗情讳老难藏老,暮景添年是减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