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SmartConfig 技术原理
智控海洋LG系列海水珊瑚灯 使用说明书
使用说明书网络配置公众号智控海洋FM8软件ESP touch网络配置软件目录1.注意事项 (3)2.产品介绍 (3)3.产品结构说明 (4)4.使用前的准备 (4)5.Mode键的作用 (5)6.连接模式切换 (5)7.建立连接 (5)模式一:通过路由器连接的网络模式 (5)模式二:直连模式连接 (6)8.多灯联控操作方法 (6)网络模式下的多灯联控 (6)直连模式下的多灯联控 (7)9.APP的使用介绍 (8)9.1界面介绍 (8)9.2打开APP (8)9.3运行状态切换 (9)9.4校准时间 (9)9.5同步数据 (9)9.6手动调光 (9)9.7风扇设置 (10)9.8预设曲线的使用 (11)9.9日光模拟曲线设置 (11)9.10关于预设曲线的一些说明 (12)10.故障排除与售后 (12)1.注意事项◇本灯具使用电压110V~220V 50Hz交流电。
◇本灯具电源在使用时发热是正常现象,请注意放在通风、干燥、易散热的环境使用。
◇灯具必须悬挂后通电使用,切勿在透镜被遮挡时通电。
因为距离透镜1cm处能量密度大,一旦被遮挡,会快速将遮挡物加热,使可燃物燃烧,也会将灯具自身烧损。
◇本灯具并不防水,切勿将灯具浸入水中,因落水造成的损坏将按损坏程度有偿维修。
◇海水对电路有较强的腐蚀,在使用时切勿将海水溅入灯具内。
◇切勿让孩童触及,以免不正当使用造成视力损伤、烫伤、触电等人身伤害。
2.产品介绍一台珊瑚灯的光谱是决定其性能的最重要参数,本灯具的光谱充分借鉴了国内外知名品牌灯的设计,并通过实验进一步优化设计,使之非常适合于软体、硬骨珊瑚的生长、显色需要。
本系列灯具有LG40和LG60两个型号,LG40最大功率51W,适合40cm尺寸正方形缸及以下尺寸。
LG60最大功率100W,适合60cm方缸及以下尺寸。
密集型灯珠阵列,灯珠间距13mm,非常有利于混光。
透镜选用高透光率PMMA材料制成,透光率高达93%。
智能家居之智能电热毯的研究
智能家居之智能电热毯的研究摘要:电热毯作为一种低功耗、经济适用的取暖设备,在我国城乡居民中使用十分广泛,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冬春季购买电热毯作为取暖设备十分普遍,同时电热毯也具有空调无法取代的取暖效果和经济效果。
文章介绍了一种智能电热毯———基于单片机可控温电热毯的实现机制。
其温控装置采用DS18B20作为传感器采集电热毯温度,并且使用SmartConfig技术与APP通信,实现手机端控制温度,具有简单实用的特点,实现思路清晰。
关键词:智能家居;智能电热毯1、前言传统电热毯结构简单,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发生漏电的现象,并且难以对温度进行控制,易因温度过高影响人体健康。
多功能性能的智能调温型电热毯,能达到迅速切断电源,维护安全的效果。
双重保险,智能控制,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1.1项目背景介绍智能家居,具体来说,就是以家居为平台,通过移动端的各种设备,对家中各种电器以及设备进行控制,从而提升家居个性化以及舒适化的一种智能化系统。
智能家居的未来不可逆转,相关数据显示,在智能家居产品的不断成熟下,市场也不断扩大。
2017-2018年将会是中国智能家居行业高速发展期的开始,2017年中国智能家居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80亿元。
智能家居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物联网领域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物联网领域,入口端连接云端,再由云端连接到接口端,而在智能家居领域,入口端一般以移动端设备为载体,云端为企业搭建的云平台,而接口端一般为智能家电终端。
本项目的云端为阿里云服务器,入口端则为安卓手机,接口端为电热毯终端。
目前许多智能家居产品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的。
通过家庭物联网连接这些产品。
大多数家庭物联网都是采用无线传输技术,本项目智能电热毯采用无线传输技术WIFI和SmartConfig技术。
当用户想要改变温度,通过手机就可以完成,方便实用,省去了不少时间。
1.2项目简介本项目通过温度传感技术和单片机控制技术,(设计出一款可以将温度控制在人体适宜的范围的电热毯。
使用SmartConfig一键配网的心得体会
使用SmartConfig一键配网的心得体会
使用 SmartConfig 一键配网的心得体会, Smartconfig 是一款非常实用的电源管理软件,集成了各类实用功能,对我们的工作生活有很大帮助。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它的特色吧!
小巧轻便是 SmartConfig 最大特点。
只需一个 U 盘就可完成设置,且无须登录到系统,直接在软件界面上进行配置。
SmartConfig 软件小巧精悍,软件安装包不足1m,而且几乎没有文字显示,更加适
合对电脑操作比较熟练的人士使用。
本人使用过 SmartConfig 后感
觉如下:
外观小巧,重量也很轻,携带十分方便;软件界面简洁明快,内容直观易懂,操作也十分方便;设置功能强大,自定义项目丰富;兼容性好,支持几乎所有电脑, Windows7、 Windows8、 Windows10
都可以;支持“主动”和“被动”两种模式;自带中英文双语界面;提供“网络保护”“硬盘保护”“关闭屏幕”三种智能防护模式,使用起来更放心;配套“主页浏览器”使电脑桌面变的井然有序。
还可以选择开机启动和停止两种方式,设置完毕后软件自动退出,这样即省去了传统“电源选项”中繁琐步骤又可以随时切换操作方式。
对于我们普通家庭电脑用户来说, SmartConfig 功能相当全面。
另外, SmartConfig 也是绿色版软件,占用空间极小。
使用了这么
久的 SmartConfig 软件,最让我喜欢的就是它操作简单易懂、界面
清爽干净,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美感,像个漂亮温柔的姑娘似的,总是让人不忍心拒绝她,可以说, SmartConfig 做为一名家庭用户,
无论从功能还是外观来讲都称职得不能再称职了。
微程序控制器的结构原理 -回复
微程序控制器的结构原理-回复微程序控制器(Microprogram Controller)是一种微程序控制逻辑的设备,用于控制和指挥计算机的操作。
它采用微程序的方式将机器指令翻译成一系列的微操作,并通过这些微操作控制计算机的各个部件进行相应的操作。
微程序控制器的结构原理是一种基于控制存储器的控制方式,它通过控制存储器中的微指令来控制计算机的操作。
一、微程序控制器的基本结构微程序控制器的基本结构由控制存储器、微指令寄存器、计数器等组成。
控制存储器中存放着一系列的微指令,通过微指令寄存器将微指令从控制存储器中读取出来,并送至微操作控制逻辑电路进行解码和执行。
计数器则负责控制微指令的顺序执行,从而实现整个计算机的控制。
二、微指令的结构微指令是微程序控制器的最小控制单位,它包含一系列的控制信号,用于控制计算机的各个部件进行相应的操作。
微指令的结构可以分为操作字段和控制字段两部分。
1. 操作字段:操作字段描述了某一类操作的行为,比如存取存储器、进行算术运算等。
用于指示执行的微操作。
2. 控制字段:控制字段用于对操作所涉及到的寄存器、状态位、标志位等进行控制。
包括地址字段、操作码字段和操作数字段。
三、微指令的执行微指令的执行过程如下:首先,计数器将指向当前要执行的微指令的地址;然后,该微指令被取出并送至微指令寄存器;接着,微指令寄存器将微指令分发给微操作控制逻辑电路进行解码,并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最后,这些控制信号将被发送给计算机的各个部件进行相应的操作。
四、微指令的设计与实现微指令的设计和实现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指令执行的功能和流程、指令的格式、操作字段和控制字段等。
一般来说,微指令的设计与实现可以参考以下步骤:1. 确定指令流程:根据计算机的指令执行流程,确定微指令的执行次序和执行流程。
2. 划分指令组:将相似功能的指令划分为一组,方便统一设计和实现。
3. 设计操作字段和控制字段:根据指令功能的不同,设计相应的操作字段和控制字段,并确定其位数和编码方式。
configfs 原理
configfs 原理configfs是Linux内核中的一个文件系统,它的原理是通过在内存中创建一个虚拟的文件系统来实现。
它是一种特殊的文件系统,不是针对存储设备的,而是用来管理内核配置的。
configfs允许用户通过文件系统的方式来配置和管理内核的各种功能和参数。
用户可以通过在configfs中创建文件和目录的方式来添加、修改和删除内核配置项。
这些配置项可以是各种设备的属性、驱动程序的参数、系统的行为等等。
configfs的原理很简单,它将内核中的配置数据以文件和目录的形式暴露给用户空间。
用户可以通过读写这些文件和目录来实现对内核配置的操作。
configfs将这些文件和目录的操作映射到内核中相应的数据结构和函数,从而实现对内核配置的修改。
configfs的目录结构是动态生成的,它根据内核中的配置项和配置层次来自动生成相应的目录结构。
用户可以通过创建和删除目录来动态调整配置的层次结构。
这样,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组织和管理配置项,使配置更加灵活和易于理解。
configfs提供了一组API来操作配置项。
用户可以使用这些API来创建、删除、读取和写入配置项。
这些API提供了对配置项的访问和控制的接口,用户可以通过这些接口来操作内核的配置。
configfs的优点是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组织和管理配置项,使配置更加灵活和易于理解。
同时,configfs 的目录结构是动态生成的,可以根据配置项的变化来自动调整,使配置的层次结构更加清晰和易于管理。
configfs也有一些局限性。
由于configfs是一个虚拟的文件系统,它的性能可能不如其他文件系统。
此外,由于configfs是在内存中创建的,所以它不能存储大量的配置数据。
对于大规模的配置,可能需要使用其他更适合的配置管理工具。
总结起来,configfs是Linux内核中的一个特殊文件系统,它通过在内存中创建一个虚拟的文件系统来管理内核的配置。
configuration机制以及基本原理
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configuration机制指的是软件系统中用来管理和配置系统参数、选项和设置的方法和技术。
它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可以帮助系统进行灵活、高效地运行,同时也可以方便用户对系统进行自定义和个性化设置。
在本文中,我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configuration机制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在软件开发和系统管理中的应用。
1. Configuration机制的原理及常见形式在软件系统中,configuration机制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配置文件、环境变量或数据库等方式,将系统的参数和选项统一管理起来。
这样一来,系统就可以根据需要去读取和应用这些配置信息,从而实现对系统行为的调整和管理。
常见的形式包括INI文件、XML文件、JSON文件、YAML文件等,以及环境变量、数据库表等。
2. 配置管理的重要性配置管理在软件开发和系统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和系统管理员更好地管理系统的参数和选项,从而实现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配置管理也可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使用户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个性化设置,从而提高用户体验和系统的适应性。
3. Configuration机制的应用场景在实际应用中,配置管理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
在软件开发中,配置文件可以用来存储数据库连接信息、日志级别、系统参数等;在系统管理中,环境变量可以用来控制系统的行为和参数设置;在云计算环境中,配置管理工具可以用来管理虚拟机的部署和配置。
在这些应用场景中,configuration机制都可以帮助系统更好地进行管理和配置。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configuration机制是软件开发和系统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手段。
它能够帮助系统更好地进行参数管理和设置,提高系统的可管理性和灵活性。
配置管理也可以帮助用户实现个性化设置和定制化需求,从而提高系统的用户体验和适应性。
我认为配置管理在软件开发和系统管理中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Broadlink智能遥控器
Broadlink智能遥控器远程控制原理在Broadlink官网下载易控手机APP,此APP主要实现通过手机控制Broadlink智能遥控设备。
打开易控手机APP,首先需要进行AP配置,配置成功之后,Broadlink设备就和无线路由器相连接。
相当于Broadlink设备通过无线方式连接到了无线路由器。
具体原理分析:打开易控手机APP之后,点击APP中的配置AP,APP会自动读取到无线路由器的SSID,输入路由器SSID的密码,点击进行配置,就可以完成配置。
在进行AP配置的时候,易控APP会使用UDP报文的方式,向组播地址:224.0.0.251发送报文。
而Broadlink设备接收并读取报文,获取SSID的密码,连接到无线路由器上面,使用DHCP的方式获得IP地址。
配置完成之后,Broadlink设备就连接到了无线无路由上面。
从无线路由器DHCP服务器上面获得IP地址。
如果无线路由器能够访问公网,Broadlink设备就会向Broadlink的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
随时上报和接收远程手机APP端发送过来的控制命令等等。
在Broadlink智能遥控器设备中,使用了TI的SimpleLink™Wi-Fi CC3000 模块,在该芯片中内建了TI公司的SmartConfig技术,TI 开发的Wi-Fi 配置程序,只需一个简单步骤即可让多个无显示器的家用装置透过智能型手机或平板计算机连接Wi-Fi 网络。
而Broadlink正是使用了此种芯片,使得智能遥控设备可以很容易的连接到WI-FI设备上面。
SmartConfig技术简介:Wi-Fi CC3000模组,会监听一些手机APP发送过来的特殊报文,报文中会携带一些SSID 和SSID Key信息,从而设备获取到了SSID和Key的信息,从而连接到无线路由器上面。
SSID和Key信息采用了一些手段加密,使其不是明文,加密原理如下:把SSID信息的ASCII分为高四位和低四位,并把它们进行编号,从0开始,假如SSID有n个字符,那么序号就从0,到2n – 1,序号为0的字符高四位,变为低四位,高四位填充上0x00,从序号为1开始,上一个序号的字符和序号进行异或运算,作为此序号的高四位,然后加上原来字符的四位,总共组合成8Bit的字符,依次类推,最后,含有n个字符的SSID 信息变为了2n个字符,最后在这些变换的字符加上一个sum。
smart原理
smart原理
智能原理(Smart原理)是指在设计和开发智能系统时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
这些原则旨在确保智能系统能够以智能的方式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1)具体(Specific):智能系统的任务和目标必须明确和具体,不能含糊不清。
只有当系统被赋予明确的任务和目标时,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
(2)可衡量(Measurable):智能系统的任务和目标需要能够被度量和评估。
通过设定可衡量的指标和标准,可以对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估和改进。
(3)可实现(Attainable):智能系统的任务和目标需要是可实现的。
系统设计时需要考虑资源、时间和技术等因素,确保任务和目标的可实现性。
(4)相关(Relevant):智能系统的任务和目标需要与系统所处的环境和上下文相关。
系统设计时需要考虑环境因素,确保任务和目标与环境相匹配。
(5)时限(Time-bound):智能系统的任务和目标需要设定明确的时间限制。
通过设定时间限制,可以促使系统高效地完成任务并及时反馈结果。
综上所述,智能系统的设计与开发需要遵循具体、可衡量、可
实现、相关和时限的原则,以确保系统能以智能的方式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SmartConfig 技术原理
SmartConfig 技术原理简单来说, 这是一种让你可以在没有和其他设备(支持SmartConfig技术)建立任何性质的通讯链路的情况下, 配置该设备接入wifi网络虚构一个实际场景的话, 会是这样:你购买了一个带有wifi的摄像头, 不过这个摄像头没有usb, 没有以太网, 没有蓝牙, 没有nfc, gsm就更不可能了, 只有wifi, 那么问题来了:你如何配置这个摄像头接入你家的wifi?乍一想, 没有数据链路, 如何进行数据交换?对的, SmartConfig就是用在这种场景下的, 如果这个摄像头的wifi支持SmartConfig技术, 那么你只需这样几个步骤1. 摄像头插上电源2. 安装制造商提供的手机app(应用无需任何特殊权限, 只需要手机当前是接入wifi的)3. 在摄像头附近打开app, 输入你家wifi的密码, 点击确认, 稍等片刻,?不出意外的话, 摄像头已经接入你家wifi了这项技术由德州仪器提出, 并且应用在自己的CC3000系列芯片上. 不过, 从原理上来说, 支持混杂模式的wifi芯片都可以应用该技术猜想首先, 你可能会联想到是不是这个app控制了手机, 让手机主动接入摄像头的wifi网络, 然后交换数据. 这确实是一个行得通的办法, 但是却不实用, 控制操作系统更换当前的网络连接是敏感操作, 普通的app没这个权限, 那么就需要用户参与其中, 对于一般的用户而言, 这样的流程就显得复杂且难以理解了这样看来, 摄像头并没有和你控制的任何一个设备建立任何性质的连接一般来说, 我们潜意识里会默认通讯都是双向的, 以这个习惯来看待SmartConfig似乎觉得匪夷所思其实, 在这种场景下, 我们只需要能够把wifi的名称和密码告诉摄像头就行了, 摄像头有没有回馈并不重要顺着这个思路, 我们发现可以这么做, 手机app上生成一个包含wifi名称和密码的二维码, 然后放置在摄像头前, 摄像头只要识别了二维码自然就可以接入wifi但是, 扫二维码的方式依赖视频信号输入, 并不是通用的手段(因为现实场景中的设备并不都是摄像头), 而且场景里也没有采用这种做法这么分析下来, 传播wifi信息的渠道只可能是wifi本身了摄像头尚未接入wifi, 况且wifi也是加密的, app并没有能力控制wifi的底层通讯, app又是如何将信息成功外泄给摄像头的?共识理解SmartConfig原理前需要说两个共识1. 无线数据的传播形式必定是广播至少目前是这样, 因为我所知道的能做到点对点的无线传输只有量子隐形传输, 可惜还在实验室中既然是广播, 那么必然可以被监听, 就像一个酒吧里有两个中国人和两个俄罗斯人, 中国人和中国人说话, 俄罗斯人听得到, 只不过听不懂, 反之亦然2. 任何可控的模式都可以被用于编码, 用于数据交换当前wifi应用的几种主流加密方式都存在一个特点, 明文的长度和加密后的密文长度之间是线性关系即: 密文长度= 明文长度+ 算法相关的常量C, 也就是说, 只要明文长度可控, 密文的长度即是可控的这个特点是SmartConfig的核心原理原理如果了解的帧格式, 你就知道, 链路层载荷数据(即网络层头部及网络层数)在数据帧中是清晰可辨的, 只要接收到帧就可以立刻提取出载荷数据, 计算载荷数据的长度自不用说, 而这里的载荷数据, 通常就是密文常见的两种数据帧格式:Station to APAP to Station密文长度有了,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明文的结构普通权限的应用程序是没有能力完全控制和定义传输层及下层所有协议数据的, 唯一可以完全控制的就是应用层数据, 那就继续分析一下TCP/IP协议栈中的网络层和传输层的数据结构常用的网络层协议非IPv4莫属, IPv4的头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定长的20字节, 长度几乎完全可控传输层协议我们选择UDP, 因为UDP协议头部为定长的8字节, 完全可控(当然, 选择UDP还有别的原因)这么看来, 我们有能力完全控制明文的长度明文长度= 20 + 8 + 应用层数据长度密文长度也脱口而出密文长度= 20 + 8 + 应用层数据长度+?算法相关的常量C如果我需要你发出一个密文长度为1000字节的帧, 那么你只需要在UDP中塞满任意(1000 – 20 – 8 – C)个字节即可接下来, 只要我们利用可控的密文长度定义一张编码表即可将数据告诉任何知道这张编码表的设备了原理说完了, 按照这个原理, 几乎可以实现任意数据的传播, 至于SmartConfig采用何种编码, 没必要关心流程示例我们定义一张编码表, 简单示意一下整个过程:密文长度=> 映射释义1234 => 起始符; 连续的3个起始符, 用于表示数据传输开始1324 => 结束符; 连续的3个结束符, 用于表示数据传输结束110 => 间隔符; 连续的2个间隔符, 用于表示数据符之间的间隔1000 => 数据符; 表示ASCII 0x001001 => 数据符; 表示ASCII 0x01…1127 => 数据符; 表示ASCII 0x7F假设我们要把字符串”CJey”(密码)告诉摄像头, 整个流程大致如下: (假设常量C为16)手机app部分:1.打开手机app, 在输入框中填入要发送的字符串”CJey”, 点击发送2.app连续发送三个UDP广播包, 填充数据为1190个0x00字节(1234 – 16 – 20 – 8 = 1190), 表示传输开始3.app发送一个UDP广播包, 填充数据为1023个0x00字节(1067 – 16 -20 – 8 = 1023), 传输字符C4.app连续发送两个UDP广播包, 填充数据为66个0x00字节(110 – 16 – 20 – 8 = 66), 表示数据间隔5.app发送一个UDP广播包, 填充数据为1030个0x00字节(1074 – 16 -20 – 8 = 1030), 传输字符J6.app连续发送两个UDP广播包, 填充数据为66个0x00字节(110 – 16 – 20 – 8 = 66), 表示数据间隔7.app发送一个UDP广播包, 填充数据为1057个0x00字节(1101 – 16 -20 – 8 = 1057), 传输字符e8.app连续发送两个UDP广播包, 填充数据为66个0x00字节(110 – 16 – 20 – 8 = 66), 表示数据间隔9.app发送一个UDP广播包, 填充数据为1077个0x00字节(1121 – 16 -20 – 8 = 1077), 传输字符y10.app连续发送三个UDP广播包, 填充数据为1280个0x00字节(1324- 16 – 20 – 8 = 1280), 表示传输结束11.从1开始循环多次, 直到超时或者摄像头成功接入wifi, 向app汇报成功摄像头部分:1.摄像头通电, 没有可用的wifi, 进入混杂模式, 开始监听信号覆盖范围内的所有wifi数据帧2.捕获数据帧, 如果连续收到3个密文长度为1234, 且来自于同一个发射源X的数据帧, 则进入下一步, 否则重复23.捕获发射源X的数据帧, 持续捕获密文长度为110或者1000-1127之间的数据帧, 直到捕获到连续3个密文长度为1324的数据帧4.将上述数据帧按照编码表进行映射, 由于手机app并非是独占网络, 所以捕获到的数据可能有噪音, 比如解码出来的结果可能是(/表示分隔符): ACX/J/o@e/ymmm5.如果没有噪音, 记为候选数据RC, 重复捕获X, 进行二次验证, 通过则表示接收完成, 没通过也重复捕获X, 将这次所得结果同上一次做交集, 循环如此直到得出唯一结果, 即RC, 之后再重复56.由于捕获的数据帧头部信息中已经包含了wifi的bssid信息, 使用”CJey”作为密码去尝试连接相应的wifi, 成功则向app报告, 失败则继续重复2混杂模式(Promiscuous Mode)混杂模式(Promiscuous Mode)是指一台机器能够接收所有经过它的数据流,而不论其目的地址是否是他。
SmartConfig技术原理
精心整理1. 无线数据的传播形式必定是广播至少目前是这样, 因为我所知道的能做到点对点的无线传输只有量子隐形传输, 可惜还在实验室中既然是广播, 那么必然可以被监听, 就像一个酒吧里有两个中国人和两个俄罗斯人, 中国人和中国人说话, 俄罗斯人听得到, 只不过听不懂, 反之亦然2. 任何可控的模式都可以被用于编码, 用于数据交换当前wifi应用的几种主流加密方式都存在一个特点, 明文的长度和加密后的密文长度之间是线性关系即: 密文长度= 明文长度+ 算法相关的常量C, 也就是说, 只要明文长度可控, 密文的长度即是可控的这个特点是SmartConfig的核心原理原理如果了解802.11的帧格式, 你就知道, 链路层载荷数据(即网络层头部及网络层数)在数据帧中是清晰可辨的, 只要接收到802.11帧就可以立刻提取出载荷数据, 计算载荷数据的长度自不用说, 而这里的载荷数据, 通常就是密文常见的两种数据帧格式:Station to APAP to Station密文长度有了,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明文的结构7.app发送一个UDP广播包, 填充数据为1057个0x00字节(1101 – 16 -20 – 8 = 1057), 传输字符e8.app连续发送两个UDP广播包, 填充数据为66个0x00字节(110 – 16 – 20 – 8 = 66), 表示数据间隔9.app发送一个UDP广播包, 填充数据为1077个0x00字节(1121 – 16 -20 – 8 = 1077), 传输字符y10.app连续发送三个UDP广播包, 填充数据为1280个0x00字节(1324- 16 – 20 – 8 = 1280), 表示传输结束11.从1开始循环多次, 直到超时或者摄像头成功接入wifi, 向app汇报成功摄像头部分:。
动态配置原理
动态配置原理动态配置原理是一种软件开发中常用的技术,它允许在运行时动态地修改和更新应用程序的配置参数,而无需重新编译和部署整个应用程序。
这种技术的使用可以极大地提高应用程序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动态配置原理的核心思想是将应用程序的配置参数与应用程序的代码分离开来,将配置参数存储在外部的配置文件、数据库或者其他的配置存储介质中。
应用程序在运行时可以读取这些配置参数,并根据配置参数的值来调整自身的行为。
动态配置的实现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1. 定义配置参数:首先,需要明确定义应用程序需要的配置参数,并确定每个配置参数的类型和默认值。
例如,一个Web应用程序可能需要配置数据库连接信息,可以定义配置参数包括数据库的URL、用户名、密码等。
2. 配置文件或存储介质:接下来,需要选择一个适合的配置文件或存储介质来存储配置参数。
常见的选择包括XML文件、JSON文件、数据库表等。
选择合适的存储介质可以根据应用程序的需求和开发团队的喜好。
3. 读取配置参数:在应用程序启动时,需要读取配置文件或者从存储介质中读取配置参数的值,并将其加载到应用程序的内存中。
这样,应用程序就可以在运行时访问这些配置参数。
4. 动态修改配置参数:一旦应用程序启动,可以通过某种方式动态地修改配置参数的值。
这可以通过重新加载配置文件、通过命令行参数传递新的配置值或者通过特定的API接口来实现。
修改配置参数后,应用程序可以根据新的配置值来调整自身的行为。
5. 配置参数的生效:修改配置参数后,应用程序需要重新加载配置参数,并使新的配置参数生效。
这可以通过重新加载配置文件、重新连接数据库或者重新初始化应用程序的某些组件来实现。
动态配置原理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在不停止应用程序的情况下,快速地调整应用程序的行为。
这对于应对不同的部署环境、应对不同的用户需求或者进行A/B测试等场景非常有用。
同时,动态配置也可以提高应用程序的可维护性,因为配置参数的修改不需要重新编译和部署整个应用程序,而只需要修改配置文件或者存储介质中的值。
WiFi一键联网SmartConfig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图1 无线WiFi数据包
4 SmartConfig技术工作原理及实现 4.2 SmartConfig技术实现
图2 802.11帧格式
发送端将登录信息转换为UDP数据包的长度,数据内容固定。
接收端解析一系列的数据包即可获取本地网络的登数据单元,数据单元的定义是一个包含了长度和数据的UDP 包中的内容,这个长度是UDP的有效内容数据长度,数据
图3 每个无线数据包组装过程
图4 无线数据包发送序列
对一个SSID为“123”,没有密码的AP进行运算处理。
图5 带密码配置帧的发送序列
图6 不带密码配置帧的发送序列
技术,可以帮助人们便捷地实现一键联网,因此,相关工作人员有必要加大对SmartConfig技术
[2]尚艳艳,鲁宏伟.基于通用家庭网关的智能家庭网络[J].现代计算机,2003(6):41-44.
[3]唐思敏.WiFi技术及其应。
HX-M02wifi模块SmartConfig功能说明
================SmartConfig功能说明==================说明:SmartConfig是给用户提供了一种简洁的配置模块的方式。
使用SmartConfig用户不需要首先连接到模块,即可实现对WiFi模块的配置。
注意问题:由于WiFi模块对用户路由器的名称(ssid)、加密类型、秘钥、信道等等情况一无所知。
还要实现连接路由器操作。
因此,SmartConfig配置将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完成。
并且配置过程有可能失败。
如果配置没有成功,请重新进行配置。
流程说明:WiFi利用了一种类似监听的方式,来传输必要的信息。
用户的APP只需要将必要的信息发送出来即可。
1、用户需要将连接路由器的ssid以及密码,2项参数根据编码的方式通过无线网络的方式发送到空中。
编码方式见:staCom::sendencodeSsidString(char * Ssid,SOCKET sockClient,SOCKADDR * sockAdr) //////Ssid编码方staCom::sendencodeKeyString(char * KeyStr,SOCKET sockClient,SOCKADDR * sockAdr) /////密码编码方式2、用户在发送编码以前,需要发送通讯的同步头,同步头发送的流程如下sendto(ScansockClient,"abcd",strlen("abcd"),0,(SOCKADDR*)&sockAdr,sizeof( SOCKADDR));sendto(ScansockClient,"abcd",strlen("abcd"),0,(SOCKADDR*)&sockAdr,sizeof( SOCKADDR));sendto(ScansockClient,"abcdefghijklmnopqrstuvw",strlen("abcdefghijklmnopq rstuvw"),0,(SOCKADDR*)&sockAdr,sizeof(SOCKADDR));sendto(ScansockClient,"abcdefghijklmnopqrstuvw",strlen("abcdefghijklmnopq rstuvw"),0,(SOCKADDR*)&sockAdr,sizeof(SOCKADDR));sendencodefromwifi(ScansockClient,(SOCKADDR*)&sockAdr,1399);3、用户在发送路由器的ssid与秘钥key之间需要插入发送以下数据:sendencodefromwifi(ScansockClient,(SOCKADDR*)&sockAdr,1299);4、用户在发送路由器的ssid与秘钥key以前,需要发送ssid与key的长度信息。
android configuration 原理流程
android configuration 原理流程Android Configuration 原理流程Android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移动操作系统,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穿戴设备等移动设备上。
Android系统的配置是为了优化系统的性能和资源管理,使得应用程序能够在各种硬件设备上平稳运行。
本文将通过以下步骤来说明Android配置的原理流程。
一、概述Android的配置涉及到应用程序、设备硬件和操作系统的三方面内容。
应用程序的配置包括应用程序的权限、运行环境、界面布局等;设备硬件的配置包括处理器、内存、存储等硬件资源的管理;操作系统的配置包括系统的启动过程、运行状态的管理等。
二、应用程序的配置1.权限管理Android系统通过权限管理机制来限制应用程序的访问权限,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应用程序在安装时会向用户申请一些权限,如访问设备的相机、麦克风、位置等。
用户可以选择授予或拒绝这些权限,而开发者需要在代码中处理权限的申请和使用情况。
2.运行环境配置Android应用程序可以在不同的运行环境中执行,如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等。
为了适配不同的设备,开发者可以为每个设备配置特定的资源文件,如布局文件、图像资源等。
此外,Android还支持不同的屏幕尺寸和分辨率,通过适配器类来自动调整界面的大小和布局。
3.界面布局Android系统使用XML文件来描述应用程序的界面布局,包括控件的位置、大小、样式等。
开发者可以使用布局管理器来控制控件的位置和大小,如线性布局、相对布局、表格布局等。
通过灵活使用布局和控件,可以实现各种复杂的用户界面。
三、设备硬件的配置1.处理器管理Android系统支持多种处理器架构,如ARM、x86等。
为了充分利用处理器的性能,系统会根据处理器的架构进行优化和编译,生成相应的二进制代码。
此外,系统还提供了多线程编程的支持,开发者可以利用多核处理器来提高应用程序的性能。
generatorconfig工作原理讲解
generatorconfig工作原理讲解GeneratorConfig是一个生成器配置文件,用于配置生成器的参数和选项,以便生成器能够根据这些配置生成相应的内容。
下面将详细讲解GeneratorConfig的工作原理。
GeneratorConfig文件通常是一个文本文件,以特定的格式和语法编写。
生成器会读取该文件并解析其中的内容,根据解析的结果进行生成器的配置。
解析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文件读取:生成器首先会读取GeneratorConfig文件并获取其中的内容。
2.语法分析:生成器会对文件内容进行语法分析,检查是否符合配置文件的语法规定。
生成器通常会使用特定的语法解析器来完成这一步骤。
3.解析参数:生成器会解析文件中的参数,这些参数表示生成器的配置选项。
参数通常包括生成器的路径、生成的文件名、生成的文件类型、模板文件的路径等。
4.验证参数:生成器会验证解析得到的参数是否合法和有效。
这个过程通常包括检查路径是否有效、文件是否存在、文件类型是否支持等。
5.配置生成器:生成器会根据解析得到的参数配置自己。
这个过程包括设置生成器的路径、生成文件的路径、文件的类型等。
6.开始生成:生成器会根据配置好的参数和选项进行生成工作。
生成器会根据模板文件和数据文件等生成相应的文件内容,并将生成的文件保存到指定的路径。
从上述过程可以看出,GeneratorConfig的工作原理基本可以总结为读取、解析和配置生成器。
GeneratorConfig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灵活性:GeneratorConfig文件可以灵活地配置生成器的参数和选项。
通过修改配置文件中的参数,可以调整生成器的行为,实现不同的生成效果。
2. 可重用性:可以将GeneratorConfig文件保存下来,以备将来使用。
当需要再次生成相同或相似的内容时,可以直接使用已有的配置文件,避免重复的配置工作。
3. 统一性:GeneratorConfig文件可以用于统一管理生成器的配置。
generatorconfig工作原理讲解
generatorconfig工作原理讲解Generatorconfig是一个用于生成配置文件的工具,其工作原理如下:1. 输入参数:Generatorconfig首先接收输入参数,包括配置文件的模板以及需要替换的变量。
2. 解析模板:Generatorconfig读取配置文件的模板,并从中解析出所有的变量。
3. 用户输入:Generatorconfig提示用户输入各个变量的值,并将这些值与变量名关联起来。
4. 替换变量:Generatorconfig将用户输入的变量值替换到配置文件模板中的相应位置,生成最终的配置文件。
5. 输出文件:Generatorconfig将生成的配置文件输出到指定的路径。
6. 完善逻辑:Generatorconfig还可以提供一些扩展功能,例如根据不同的条件生成不同的配置文件,可以使用条件判断语句或循环语句来控制生成的配置内容。
Generatorconfig工作原理的详细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读取模板文件:Generatorconfig会读取配置文件的模板,这个模板一般是一个文本文件,其中包含了一些需要被替换的变量,例如数据库的连接地址、用户名、密码等。
2. 解析模板:Generatorconfig会解析模板文件,找出其中所有需要被替换的变量,并记录下来。
3. 用户输入:Generatorconfig会依次提示用户输入各个变量的值,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输入相应的值。
4. 变量替换:Generatorconfig将用户输入的变量值与其对应的变量名关联起来,并将这些值替换到模板文件中相应变量的位置。
5. 输出配置文件:替换完所有的变量后,Generatorconfig会将生成的配置文件保存到指定的路径中,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决定保存的文件名和路径。
6. 扩展功能:Generatorconfig还可以提供一些额外的功能来增强生成配置文件的灵活性。
例如,可以引入条件判断语句来根据不同的条件生成不同的配置文件,也可以使用循环语句来生成一系列相似的配置文件。
generatorconfig 工作原理讲解
generatorconfig 工作原理讲解【原创版】目录1.概述2.generatorconfig 的组成3.generatorconfig 的工作原理4.generatorconfig 的应用场景5.总结正文1.概述generatorconfig 是一个用于生成各种配置文件的工具,它可以帮助开发者快速地创建和维护配置文件,使得开发过程更加高效和便捷。
2.generatorconfig 的组成generatorconfig 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模板:模板是 generatorconfig 的核心部分,它定义了配置文件的结构和格式。
通过模板,开发者可以自定义配置文件的各个部分。
- 配置文件:配置文件是 generatorconfig 的输出结果,它包含了应用程序所需的各种配置信息。
- 插件:插件可以扩展 generatorconfig 的功能,它可以帮助开发者实现更多的自定义功能。
3.generatorconfig 的工作原理generatorconfig 的工作原理非常简单,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读取模板:首先,generatorconfig 会读取开发者定义的模板,理解配置文件的结构和格式。
- 解析配置文件:然后,generatorconfig 会对配置文件进行解析,提取出配置文件中的各个部分。
- 应用插件:在解析配置文件的过程中,generatorconfig 会根据需要应用插件,实现更多的自定义功能。
- 生成配置文件:最后,generatorconfig 会根据模板和解析后的配置信息,生成最终的配置文件。
4.generatorconfig 的应用场景generatorconfig 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开发场景,例如:- 创建应用程序的配置文件- 生成数据库的配置信息- 自动生成代码文件5.总结generatorconfig 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工具,它可以帮助开发者快速地创建和维护配置文件,提高开发效率。
ldconfig 原理
ldconfig的基本原理1. 引言ldconfig是Linux系统中的一个工具,用于配置共享库的动态链接器运行时的行为。
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扫描指定的文件和目录,创建共享库的缓存索引,以供动态链接器在程序运行时快速找到和加载所需的共享库。
2. 共享库在理解ldconfig的原理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共享库的概念。
共享库是一组可被多个程序共享使用的预编译二进制代码和数据的集合。
它们通常包含一些常用的函数、变量和资源,如操作系统的API函数、数学库、图形库等。
共享库的好处是可以减少程序的体积,提高代码的重用性和维护性,同时也方便了软件的升级和更新。
3. 动态链接器动态链接器是操作系统的一个组件,负责在程序运行时将程序所需的共享库加载到内存中,并解决程序与共享库之间的符号引用问题。
动态链接器在程序启动时或运行时通过一系列的步骤来完成这个过程。
动态链接器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查找程序所需的共享库的路径,找到对应的共享库文件,并将其加载到内存中。
但是,由于系统中可能存在多个版本的共享库,动态链接器需要能够正确地找到并加载程序所需的共享库。
这就是ldconfig工具的作用所在。
4. ldconfig的工作原理ldconfig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步骤 1:扫描共享库文件ldconfig首先会扫描指定的文件和目录,查找系统中的共享库文件。
在Linux系统中,共享库文件的命名规则通常是以lib开头,后跟库名和版本号,以及文件后缀。
ldconfig默认会扫描以下几个目录中的共享库文件:•/lib•/usr/lib•/usr/local/lib步骤 2:解析共享库文件ldconfig会解析共享库文件的文件名和路径,获取库名和版本号等信息,以便后续的操作。
步骤 3:创建共享库缓存索引ldconfig会将扫描到的共享库文件的信息记录到一个缓存文件中,这个缓存文件通常位于/etc/ld.so.cache。
缓存文件中包含了共享库的路径、库名和版本号等信息。
smartconfig技术原理
S m a r t C o n f i g技术原理(总4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SmartConfig 技术原理简单来说, 这是一种让你可以在没有和其他设备(支持SmartConfig技术)建立任何性质的通讯链路的情况下, 配置该设备接入wifi网络虚构一个实际场景的话, 会是这样:你购买了一个带有wifi的摄像头, 不过这个摄像头没有usb, 没有以太网, 没有蓝牙, 没有nfc, gsm就更不可能了, 只有wifi, 那么问题来了:你如何配置这个摄像头接入你家的wifi?乍一想, 没有数据链路, 如何进行数据交换?对的, SmartConfig就是用在这种场景下的, 如果这个摄像头的wifi支持SmartConfig技术, 那么你只需这样几个步骤1. 摄像头插上电源2. 安装制造商提供的手机app(应用无需任何特殊权限, 只需要手机当前是接入wifi的)3. 在摄像头附近打开app, 输入你家wifi的密码, 点击确认, 稍等片刻,不出意外的话, 摄像头已经接入你家wifi了这项技术由德州仪器提出, 并且应用在自己的CC3000系列芯片上. 不过, 从原理上来说, 支持混杂模式的wifi芯片都可以应用该技术猜想首先, 你可能会联想到是不是这个app控制了手机, 让手机主动接入摄像头的wifi网络, 然后交换数据. 这确实是一个行得通的办法, 但是却不实用, 控制操作系统更换当前的网络连接是敏感操作, 普通的app没这个权限, 那么就需要用户参与其中, 对于一般的用户而言, 这样的流程就显得复杂且难以理解了这样看来, 摄像头并没有和你控制的任何一个设备建立任何性质的连接一般来说, 我们潜意识里会默认通讯都是双向的, 以这个习惯来看待SmartConfig似乎觉得匪夷所思其实, 在这种场景下, 我们只需要能够把wifi的名称和密码告诉摄像头就行了, 摄像头有没有回馈并不重要顺着这个思路, 我们发现可以这么做, 手机app上生成一个包含wifi名称和密码的二维码, 然后放置在摄像头前, 摄像头只要识别了二维码自然就可以接入wifi但是, 扫二维码的方式依赖视频信号输入, 并不是通用的手段(因为现实场景中的设备并不都是摄像头), 而且场景里也没有采用这种做法这么分析下来, 传播wifi信息的渠道只可能是wifi本身了摄像头尚未接入wifi, 况且wifi也是加密的, app并没有能力控制wifi的底层通讯, app又是如何将信息成功外泄给摄像头的?共识理解SmartConfig原理前需要说两个共识1. 无线数据的传播形式必定是广播至少目前是这样, 因为我所知道的能做到点对点的无线传输只有量子隐形传输, 可惜还在实验室中既然是广播, 那么必然可以被监听, 就像一个酒吧里有两个中国人和两个俄罗斯人, 中国人和中国人说话, 俄罗斯人听得到, 只不过听不懂, 反之亦然2. 任何可控的模式都可以被用于编码, 用于数据交换当前wifi应用的几种主流加密方式都存在一个特点, 明文的长度和加密后的密文长度之间是线性关系即: 密文长度 = 明文长度 + 算法相关的常量C, 也就是说, 只要明文长度可控, 密文的长度即是可控的这个特点是SmartConfig的核心原理原理如果了解802.11的帧格式, 你就知道, 链路层载荷数据(即网络层头部及网络层数)在数据帧中是清晰可辨的, 只要接收到802.11帧就可以立刻提取出载荷数据, 计算载荷数据的长度自不用说, 而这里的载荷数据, 通常就是密文常见的两种数据帧格式:Station to AP AP to Station密文长度有了,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明文的结构普通权限的应用程序是没有能力完全控制和定义传输层及下层所有协议数据的, 唯一可以完全控制的就是应用层数据, 那就继续分析一下TCP/IP协议栈中的网络层和传输层的数据结构常用的网络层协议非IPv4莫属, IPv4的头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定长的20字节, 长度几乎完全可控传输层协议我们选择UDP, 因为UDP协议头部为定长的8字节, 完全可控(当然, 选择UDP还有别的原因)这么看来, 我们有能力完全控制明文的长度明文长度 = 20 + 8 + 应用层数据长度密文长度也脱口而出密文长度 = 20 + 8 + 应用层数据长度 +?算法相关的常量C如果我需要你发出一个密文长度为1000字节的802.11帧, 那么你只需要在UDP中塞满任意(1000 – 20 – 8 – C)个字节即可接下来, 只要我们利用可控的密文长度定义一张编码表即可将数据告诉任何知道这张编码表的设备了原理说完了, 按照这个原理, 几乎可以实现任意数据的传播, 至于SmartConfig采用何种编码, 没必要关心流程示例我们定义一张编码表, 简单示意一下整个过程:密文长度 => 映射释义1234 => 起始符; 连续的3个起始符, 用于表示数据传输开始1324 => 结束符; 连续的3个结束符, 用于表示数据传输结束110 => 间隔符; 连续的2个间隔符, 用于表示数据符之间的间隔1000 => 数据符; 表示 ASCII 0x001001 => 数据符; 表示 ASCII 0x01…1127 => 数据符; 表示 ASCII 0x7F假设我们要把字符串”CJey”(密码)告诉摄像头, 整个流程大致如下: (假设常量C为16)手机app部分:1.打开手机app, 在输入框中填入要发送的字符串”CJey”, 点击发送2.app连续发送三个UDP广播包, 填充数据为1190个0x00字节(1234 – 16 – 20 – 8 = 1190), 表示传输开始3.app发送一个UDP广播包, 填充数据为1023个0x00字节(1067 – 16 -20 – 8 = 1023), 传输字符C4.app连续发送两个UDP广播包, 填充数据为66个0x00字节(110 – 16 – 20 – 8 = 66), 表示数据间隔5.app发送一个UDP广播包, 填充数据为1030个0x00字节(1074 – 16 -20 – 8 = 1030), 传输字符J6.app连续发送两个UDP广播包, 填充数据为66个0x00字节(110 – 16 – 20 – 8 = 66), 表示数据间隔7.app发送一个UDP广播包, 填充数据为1057个0x00字节(1101 – 16 -20 – 8 = 1057), 传输字符e8.app连续发送两个UDP广播包, 填充数据为66个0x00字节(110 – 16 – 20 – 8 = 66), 表示数据间隔9.app发送一个UDP广播包, 填充数据为1077个0x00字节(1121 – 16 -20 – 8 = 1077), 传输字符y10.app连续发送三个UDP广播包, 填充数据为1280个0x00字节(1324- 16 – 20 – 8 = 1280), 表示传输结束11.从1开始循环多次, 直到超时或者摄像头成功接入wifi, 向app汇报成功摄像头部分:1.摄像头通电, 没有可用的wifi, 进入混杂模式, 开始监听信号覆盖范围内的所有wifi数据帧2.捕获数据帧, 如果连续收到3个密文长度为1234, 且来自于同一个发射源X的数据帧, 则进入下一步, 否则重复23.捕获发射源X的数据帧, 持续捕获密文长度为110或者1000-1127之间的数据帧, 直到捕获到连续3个密文长度为1324的数据帧4.将上述数据帧按照编码表进行映射, 由于手机app并非是独占网络, 所以捕获到的数据可能有噪音, 比如解码出来的结果可能是(/表示分隔符): ACX/J/o@e/ymmm5.如果没有噪音, 记为候选数据RC, 重复捕获X, 进行二次验证, 通过则表示接收完成, 没通过也重复捕获X, 将这次所得结果同上一次做交集, 循环如此直到得出唯一结果, 即RC, 之后再重复56.由于捕获的数据帧头部信息中已经包含了wifi的bssid信息, 使用”CJey”作为密码去尝试连接相应的wifi, 成功则向app报告, 失败则继续重复2混杂模式(Promiscuous Mode)混杂模式(Promiscuous Mode)是指一台机器能够接收所有经过它的数据流,而不论其目的地址是否是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martConfig技术原理简单来说, 这是一种让你可以在没有和其他设备(支持SmartConfig技术)建立任何性质的通讯链路的情况下, 配置该设备接入wifi网络虚构一个实际场景的话, 会是这样:你购买了一个带有wifi的摄像头, 不过这个摄像头没有usb, 没有以太网, 没有蓝牙, 没有nfc, gsm就更不可能了, 只有wifi, 那么问题来了:你如何配置这个摄像头接入你家的wifi?乍一想, 没有数据链路, 如何进行数据交换?对的, SmartConfig就是用在这种场景下的, 如果这个摄像头的wifi支持SmartConfig技术, 那么你只需这样几个步骤1. 摄像头插上电源2. 安装制造商提供的手机app(应用无需任何特殊权限, 只需要手机当前是接入wifi的)3. 在摄像头附近打开app, 输入你家wifi的密码, 点击确认, 稍等片刻, 不出意外的话, 摄像头已经接入你家wifi了这项技术由德州仪器提出, 并且应用在自己的CC3000系列芯片上. 不过, 从原理上来说, 支持混杂模式的wifi芯片都可以应用该技术猜想首先, 你可能会联想到是不是这个app控制了手机, 让手机主动接入摄像头的wifi网络, 然后交换数据. 这确实是一个行得通的办法, 但是却不实用, 控制操作系统更换当前的网络连接是敏感操作, 普通的app没这个权限, 那么就需要用户参与其中, 对于一般的用户而言, 这样的流程就显得复杂且难以理解了这样看来, 摄像头并没有和你控制的任何一个设备建立任何性质的连接一般来说, 我们潜意识里会默认通讯都是双向的, 以这个习惯来看待SmartConfig似乎觉得匪夷所思其实, 在这种场景下, 我们只需要能够把wifi的名称和密码告诉摄像头就行了, 摄像头有没有回馈并不重要顺着这个思路, 我们发现可以这么做, 手机app上生成一个包含wifi名称和密码的二维码, 然后放置在摄像头前, 摄像头只要识别了二维码自然就可以接入wifi但是, 扫二维码的方式依赖视频信号输入, 并不是通用的手段(因为现实场景中的设备并不都是摄像头), 而且场景里也没有采用这种做法这么分析下来, 传播wifi信息的渠道只可能是wifi本身了摄像头尚未接入wifi, 况且wifi也是加密的, app并没有能力控制wifi的底层通讯, app又是如何将信息成功外泄给摄像头的?共识理解SmartConfig原理前需要说两个共识1. 无线数据的传播形式必定是广播至少目前是这样, 因为我所知道的能做到点对点的无线传输只有量子隐形传输, 可惜还在实验室中既然是广播, 那么必然可以被监听, 就像一个酒吧里有两个中国人和两个俄罗斯人, 中国人和中国人说话, 俄罗斯人听得到, 只不过听不懂, 反之亦然2. 任何可控的模式都可以被用于编码, 用于数据交换当前wifi应用的几种主流加密方式都存在一个特点, 明文的长度和加密后的密文长度之间是线性关系即: 密文长度= 明文长度+ 算法相关的常量C, 也就是说, 只要明文长度可控, 密文的长度即是可控的这个特点是SmartConfig的核心原理原理如果了解802.11的帧格式, 你就知道, 链路层载荷数据(即网络层头部及网络层数)在数据帧中是清晰可辨的, 只要接收到802.11帧就可以立刻提取出载荷数据, 计算载荷数据的长度自不用说, 而这里的载荷数据, 通常就是密文常见的两种数据帧格式:Station to APAP to Station密文长度有了,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明文的结构普通权限的应用程序是没有能力完全控制和定义传输层及下层所有协议数据的, 唯一可以完全控制的就是应用层数据, 那就继续分析一下TCP/IP协议栈中的网络层和传输层的数据结构常用的网络层协议非IPv4莫属, IPv4的头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定长的20字节, 长度几乎完全可控传输层协议我们选择UDP, 因为UDP协议头部为定长的8字节, 完全可控(当然, 选择UDP还有别的原因)这么看来, 我们有能力完全控制明文的长度明文长度= 20 + 8 + 应用层数据长度密文长度也脱口而出密文长度= 20 + 8 + 应用层数据长度+ 算法相关的常量C如果我需要你发出一个密文长度为1000字节的802.11帧, 那么你只需要在UDP中塞满任意(1000 – 20 – 8 – C)个字节即可接下来, 只要我们利用可控的密文长度定义一张编码表即可将数据告诉任何知道这张编码表的设备了原理说完了, 按照这个原理, 几乎可以实现任意数据的传播, 至于SmartConfig采用何种编码, 没必要关心流程示例我们定义一张编码表, 简单示意一下整个过程:密文长度=>映射释义1234 =>起始符; 连续的3个起始符, 用于表示数据传输开始1324 =>结束符; 连续的3个结束符, 用于表示数据传输结束110 =>间隔符; 连续的2个间隔符, 用于表示数据符之间的间隔1000 =>数据符; 表示ASCII 0x001001 =>数据符; 表示ASCII 0x01…1127 =>数据符; 表示ASCII 0x7F假设我们要把字符串”CJey”(密码)告诉摄像头, 整个流程大致如下: (假设常量C为16)手机app部分:1.打开手机app, 在输入框中填入要发送的字符串”CJey”, 点击发送2.app连续发送三个UDP广播包, 填充数据为1190个0x00字节(1234 – 16 – 20 – 8 = 1190), 表示传输开始3.app发送一个UDP广播包, 填充数据为1023个0x00字节(1067 – 16 -20 – 8 = 1023), 传输字符C4.app连续发送两个UDP广播包, 填充数据为66个0x00字节(110 – 16 – 20 – 8 = 66), 表示数据间隔5.app发送一个UDP广播包, 填充数据为1030个0x00字节(1074 – 16 -20 – 8 = 1030), 传输字符J6.app连续发送两个UDP广播包, 填充数据为66个0x00字节(110 – 16 – 20 – 8 = 66), 表示数据间隔7.app发送一个UDP广播包, 填充数据为1057个0x00字节(1101 – 16 -20 – 8 = 1057), 传输字符e8.app连续发送两个UDP广播包, 填充数据为66个0x00字节(110 – 16 – 20 – 8 = 66), 表示数据间隔9.app发送一个UDP广播包, 填充数据为1077个0x00字节(1121 – 16 -20 – 8 = 1077), 传输字符y10.app连续发送三个UDP广播包, 填充数据为1280个0x00字节(1324- 16 – 20 – 8 = 1280), 表示传输结束11.从1开始循环多次, 直到超时或者摄像头成功接入wifi, 向app汇报成功摄像头部分:1.摄像头通电, 没有可用的wifi, 进入混杂模式, 开始监听信号覆盖范围内的所有wifi数据帧2.捕获数据帧, 如果连续收到3个密文长度为1234, 且来自于同一个发射源X的数据帧, 则进入下一步, 否则重复23.捕获发射源X的数据帧, 持续捕获密文长度为110或者1000-1127之间的数据帧, 直到捕获到连续3个密文长度为1324的数据帧4.将上述数据帧按照编码表进行映射, 由于手机app并非是独占网络, 所以捕获到的数据可能有噪音, 比如解码出来的结果可能是(/表示分隔符): ACX/J/o@e/ymmm5.如果没有噪音, 记为候选数据RC, 重复捕获X, 进行二次验证, 通过则表示接收完成, 没通过也重复捕获X, 将这次所得结果同上一次做交集, 循环如此直到得出唯一结果, 即RC, 之后再重复56.由于捕获的数据帧头部信息中已经包含了wifi的bssid信息, 使用”CJey”作为密码去尝试连接相应的wifi, 成功则向app报告, 失败则继续重复2混杂模式(Promiscuous Mode)混杂模式(Promiscuous Mode)是指一台机器能够接收所有经过它的数据流,而不论其目的地址是否是他。
是相对于通常模式(又称“非混杂模式”)而言的。
这被网络管理员使用来诊断网络问题,但是也被无认证的想偷听网络通信(其可能包括密码和其它敏感的信息)的人利用。
一个非路由选择节点在混杂模式下一般仅能够在相同的冲突域(对以太网和无线局域网)内监控通信到和来自其它节点或环(对令牌环或FDDI),其是为什么网络交换被用于对抗恶意的混杂模式。
混杂模式就是接收所有经过网卡的数据包,包括不是发给本机的包。
默认情况下网卡只把发给本机的包(包括广播包)传递给上层程序,其它的包一律丢弃。
简单的讲,混杂模式就是指网卡能接受所有通过它的数据流,不管是什么格式,什么地址的。
事实上,计算机收到数据包后,由网络层进行判断,确定是递交上层(传输层),还是丢弃,还是递交下层(数据链路层、MAC子层)转发。
通常在需要用到抓包工具,例如ethereal、sniffer、capsa时,需要把网卡置于混杂模式,需要用到软件Winpcap。
winpcap 是windows平台下一个免费,公共的网络访问系统。
开发winpcap这个项目的目的在于为win32应用程序提供访问网络底层的能力。
对于广播式集线器(Hub)来说,假如PC1、PC2、PC3接在同一个Hub上,当PC1给PC3发送包时,Hub将广播这个包,所以PC2实际上也可以看到这个包,但一般情况下它会将这个发给PC3的包丢弃,但如果处于混杂模式,PC2的网卡驱动程序就不会丢弃这个包,而是把这个包送给上层的驱动程序,应用程序。
简单的说,网卡的混杂模式是为网络分析而提供的。
网卡具有如下的几种工作模式:1) 广播模式(Broad Cast Model):它的物理地址(MAC)地址是0Xffffff 的帧为广播帧,工作在广播模式的网卡接收广播帧。
2)多播传送(MultiCast Model):多播传送地址作为目的物理地址的帧可以被组内的其它主机同时接收,而组外主机却接收不到。
但是,如果将网卡设置为多播传送模式,它可以接收所有的多播传送帧,而不论它是不是组内成员。
3)直接模式(Direct Model):工作在直接模式下的网卡只接收目地址是自己Mac地址的帧。
4)混杂模式(Promiscuous Model):工作在混杂模式下的网卡接收所有的流过网卡的帧,信包捕获程序就是在这种模式下运行的。
网卡的缺省工作模式包含广播模式和直接模式,即它只接收广播帧和发给自己的帧。
如果采用混杂模式,一个站点的网卡将接受同一网络内所有站点所发送的数据包这样就可以到达对于网络信息监视捕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