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对现代报业的启示
《申报》在新闻实践应用中的贡献研究
《申报》在新闻实践应用中的贡献研究《申报》1872年4月30日在上海创刊,停刊于1949年5月26日,历时78年,共出版25600期。
它是近代中国最有势力、影响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商业性中文报纸。
作为最早创办的现代意义上的中文报纸,《申报》经过几代报人的努力,不断推行自身的改革,在办报实践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立了很多独到的方法,奠定了现代报业的发展方向,为日后我国形形色色的报纸发展树立了典范。
一、业务革新影响深远《申报》由新闻、评论、副刊、广告几大板块组成,形成了所谓的《申报》模式,是一份具有现代意义的报纸,现今的中文报纸从内容到形式上基本延续了这一传统。
(一)早期《申报》新闻业务改革的影响。
1872年英国商人美查创办《申报》,因其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所以十分注重办报质量,不断改进新闻业务。
为《申报》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的同时,也为其他商业性报刊起到了示范作用。
早期《申报》对新闻业务的改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提高新闻的时效性。
《申报》是在国内第一家使用电报传送新闻稿的报纸。
津沪电报线路1881年12月交付使用后,《申报》立刻利用这条电报线路传递南北各报新闻。
②不断拓宽新闻报道面,大量报道社会新闻。
《申报》关于杨乃武被诬与葛华氏通奸并唆使后者谋杀亲夫一案的连续报道达3年之久,使之成为当时家喻户晓的一大社会新闻。
③加强报纸言论工作。
美查声称,“利”和“义”并不完全对立,办报为了盈利,并不排斥在必要时仗义执言,报纸的言论要“上关皇朝经济之需,下知小民稼?{之苦”。
④重视发表副刊性文字。
这是《申报》在新闻业务上的一大创造性举措。
该报公开征集竹枝词等文艺类作品,并在版面上特辟文艺类作品的篇幅,以满足当时主要读者群―旧式文人的兴趣爱好。
这一创举为后起的《字林沪报》、《新闻报》所效仿,开我国报纸副刊之先河。
⑤刊载新闻图片。
1876年后,《申报》开始使用新闻图片。
是年8月18日,《申报》在其发表的题为《拿获九龙山匪党》的新闻中,插刊了用木版雕刻的“九龙山匪党”的臂章图样,为申报刊出第一张新闻图片。
小议《申报》对近代上海的影响
小议《申报》对近代上海的影响文秋莲新闻111 1109010128 内容提要:作为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申报》蕴含的信息丰富多样,是研究近代社会生活变迁不可多得的材料。
本文主要以《申报》为着眼点,对近代上海社会进行考察。
关键词:《申报》近代上海影响晚清时期是中国社会急剧变化的时期,中国社会在外力的作用下被迫转型,艰难地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
当时大众媒体真实地记录了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变化,而报纸作为重要的载体,更是从不同的视角全面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迁,被誉为社会发展的晴雨表。
《申报》作为当时影响巨大的报纸, 它见证、记录晚清以来中国曲折复杂的发展历程,被人称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它由英国商人安纳斯脱·美查于1872年在上海创办,正如其创刊号上的告白所言“: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鄂可喜之事,是所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
”那么一份报纸何以具有如此大的功力能让人们窥见整个中国近现代的真实镜像?一、带动民间舆论的兴起《申报》在创办初期,通过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的报道,轰动朝野,展现了报纸媒体在新闻传播与舆论监督方面所起到的重大作用。
1874年4月18日起《申报》开始报道杨乃武被诬与葛华氏通奸并唆使后者谋杀亲夫一案的相关消息,至1877年4月11日连续报道3年之久,使之成为当时家喻户晓的一大社会新闻。
《申报》紧追此案,发现甚多疑点。
当此案由杭州府报到省里将成铁案时,《申报》连续报道了此案可疑之处,对官员滥施酷刑痛加揭露,引起广泛关注,一时街谈巷议,舆论汹汹。
清政府指派浙江学政(负责文化教育的省级高官)胡瑞澜复审。
胡瑞澜复审之后,仍确认定罪“并无出入”,意图保全浙江官员。
《申报》又公开揭露胡审此案“刑讯至六昼夜”,激起社会公愤。
浙江籍京官联名上书,要求将此案交刑部复查,移棺京师。
验尸结果,葛品连确系病亡,而非中毒,历时3年大案终得大白。
试论《申报》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的贡献
试论《申报》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的贡献【摘要】《申报》作为一份在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具备着很高的人文社科价值。
本文将从史学、新闻学和经济学三个方面角度来分析《申报》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的贡献。
【关键词】《申报》;历史回顾;业务改革;经营创新《申报》创刊于1872年4月30日。
创办人为英国商人安纳斯脱?美查,后转卖给民族资本家并几经易主,抗战初期一度停刊。
1938年10月在上海复刊,直至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几经波折,历时78年,共出版25600期。
《申报》作为中国现代的报纸开端和标志,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有着里程碑的意义。
一、史学价值《申报》保存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资料。
特别是记录了上海当地及全国乃至世界的重大事件,再现了当时军阀、地方势力、中共和其他党派及人民群众的活动。
(一)报道全国性重大事件《申报》曾对五四运动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包括学界如何反对割让领土、拒绝对德合约;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并迫使他们辞职的报道,学生罢课与学生被捕情况的详细记录。
更加珍贵的是,保存了罕见的五四运动的历史照片,将五四运动的全貌更直观的呈现给后人。
(二)报道地区性史实1872—1929年,《申报》对苏沪等地进行了长达80年的持续报道。
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报道区域也精确到具体县市。
《申报》通过这些鲜活的新闻,对江南地区人民生活方式,社会生产方式,社会风貌形成以及社会变动轨迹进行了持续而广泛的报道。
这些细节性的事实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近代中国史研究的空泛,使史的研究更“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二、新闻价值《申报》无论是从办报宗旨,报道角度的拓宽还是新闻业务的改革,都值得后来人学习借鉴。
(一)办报宗旨它始终都在追求新闻独立自由、客观公正、及时准确、为大众服务的理念,注重新闻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美查称,“利”和“义”并不完全对立,办报为了盈利,并不排斥在必要时仗义执言,报纸的言论要“上关皇朝经济之需,下知小民嫁穑之苦”。
《申报》论文
《申报》浅析内容摘要:《申报》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历史最久,影响最大,规模最完善的一家报纸,经历了中国近代史的大部分和现代史的全部。
保存了大量的珍贵史料,具有深刻的研究价值,因此《申报》在历史上的地位,是学术界公认的。
本文将对它的新闻内容及特色,广告营销,经营管理以及政治倾向进行浅析。
关键词:《申报》、新闻特色、经营管理、广告营销、政治倾向《申报》是中国近代史上历史最久,影响最大,规模最完善的一家报纸,经历了中国近代史的大部分和现代史的全部。
它不仅保存了大量的史料,而且它本身的发展,也给现代的报业发展以很深刻的启迪。
《申报》历史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1872年至1909年为英商办报时期;1909年至1912年为买办办报时期;1912年至1942年为民族资本家办报时期;1942年至1945年为日伪办报时期;而1945年至1949年为国民党办报时期。
前后历经78年,共出版25600号,是中国近代历史中发行量最大的中文报纸,影响甚至扩展到海内外。
著名报人徐铸成曾说:“在我幼年的江南穷乡僻壤,都是把《申报》和报纸当做同义语的。
”①下面本文就开始从各个方面对《申报》进行浅析。
一、《申报》的新闻内容与新闻特色《申报》将新闻报道放在首位。
“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①凡上海及江南主要城市的商业、金融、贸易、交通等变化都有刊载,对上海租界的报道比较多。
值得一提的是,《申报》为了提高新闻的时效性,最先使用了电报。
1874年1月30日,它刊出了国内报纸的第一条电报新闻。
1882年1月16日,《申报》刊出了国内报纸的第一条新闻电讯,开辟了我国报纸利用电报在国内传递新闻的新路。
《申报》不断拓宽新闻报道面,大量报道社会新闻。
自1874年4月18日起,《申报》开始报道杨乃武被诬与葛华氏通奸并唆使后者谋杀亲夫一案的有关消息,报道长达三年之久,自此开始了社会新闻的报道。
《申报》《大公报》比较分析
《大公报》与《申报》的新闻理念分析《大公报》与《申报》是近代中国最有代表性的两大报纸。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百年老报《大公报》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侧影,它以一张民营报纸的超然姿态,秉持民间立场,祈望以新闻舆论影响中国社会进程,并由此形成自己的办报风格,其中尤以“文人论政”最为典型。
同样是百年老报的《申报》其办报实践较为明显地体现了自由主义及新闻专业主义新闻理念。
文人论证与新闻专业理念看似不同,但都是发挥报纸舆论监督作用的重要手段,其目的都是启迪民智,监督政府从而使社会更加民主繁荣。
这对今天的报业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1、《大公报》的文人论证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时代始于1895年,此时的中国社会发生诸多方面的制度性突破,其中现代报业的兴起是一个标志性的大事。
《大公报》适逢其时,于1902年6月17日创办于天津,直接参与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变革。
《大公报》并不以简单发布“消息”为满足,它始终抱有一理想,即“形成真正之舆论”,而真正的舆论,必须“集全国最高智识之权威,而辩论,而研究之;最后锻炼而成之结晶体,始为舆论。
”《大公报》践履这一理想的手段之一,就是倡导“文人论政”。
所谓的“文人论证”,《大公报》在1940年5月10日的社评里道出其中精义:“今日中国知识文化中心之一的上层知识分子,必须脱去沉默旁观态度,坚握当前的政治责任,发为声音,造成独立健全的舆论,方能与政治相辅相成,并轨前进”,这段话提示《大公报》追求两方面的主张:第一,文人(知识分子)的社会良知感;第二,舆论的独立健全。
第一方面指示,《大公报》以文人的社会参与为舆论基础,而实际也形成一个文人圈子为其提供舆论资源;第二方面指示,《大公报》始终怀抱新闻自由主义期待,而实际上这种期待尽管略显尴尬,但毕竟造就了它的舆论品格,使其享誉报林。
2、《申报》的自由主义与新闻专业主义在早期的新闻学中,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新闻自由是作为同义语来使用的。
浅析《申报》早期所反映出的营销思想
浅析《申报》早期所反映出的营销思想《申报》创办于1872年4月30日,是旧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
它不断在创新中发展,首创了许多重大的新闻形式:我国报纸有增刊之始;中国最早的白话文报;中国新闻史上最早的战事通讯员;中文报纸最早的“号外”;我国报纸最早用电讯传递国内新闻;中国最早出版的画报......此外,申报的版面分为新闻、评论、文艺(副刊)和广告,由此奠定了我国中文报纸四大块的基本结构和商业性报纸的基本模式。
创立初期,美查在《论本馆作报本意》中以“新报之开馆卖报也,大抵以行业营生为计”之说确立了“义利兼顾”的办报方针。
从1872创刊到1949年停刊的78年时间里,《申报》虽几易其主(美查,席子佩,史量才),经营状况虽有所起落反复,但总体上坚持了正确的经营策略和营销思想,其成功经验不容小视。
一、在价格定位方面,《申报》创刊后,其发展势头蒸蒸日上,竞争矛头直指先于《申报》出版的《上海新报》,使后者被迫应战。
例如,《上海新报》使用价格很贵的瑞典进口白报纸,每份报纸的售价是制钱30文,而《申报》采用廉价营销手法,定价为8文,《上海新报》也不得不将售价降为8文,以争取读者,由于不胜亏损被迫于1872年12月31日宣告停刊。
物美价廉是人们在选择商品时必然会考虑的因素,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们喜欢的当然是物美价廉的物品,《申报》在纸质上降低成本,但并不影响报纸本身的新闻价值和新闻信息量。
如果相同质量的东西,人们自然而然就会选择价格低廉的。
二、在新闻业务上,《申报》将新闻报道工作放在首位,聘用举人、秀才为主笔,并且刻意适合中国读者口味,不刊登西方宗教文章,主要宣传孔孟思想;还针对市民切身利益的一些问题发表了不少社论,在有限的范围内对某些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揭露。
《申报》十分重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例如,1874年6月,日本借口侨民被杀,派兵侵入台湾,《申报》特派一位记者去前线进行实地采访。
在1883年法国入侵越南并由此而引发的中法战争期间,为取得可靠资料,特雇佣俄国访员深入越南法国军营采访。
《申报》浅析
《申报》浅析《申报》浅析内容摘要《申报》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历史最久影响最大规模最完善的一家报纸经历了中国近代史的大部分和现代史的全部保存了大量的珍贵史料具有深刻的研究价值因此《申报》在历史上的地位是学术界公认的本文将对它的新闻内容及特色广告营销经营管理以及政治倾向进行浅析关键词《申报》新闻特色经营管理广告营销政治倾向《申报》是中国近代史上历史最久影响最大规模最完善的一家报纸经历了中国近代史的大部分和现代史的全部它不仅保存了大量的史料而且它本身的发展也给现代的报业发展以很深刻的启迪《申报》历史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1872年至1909年为英商办报时期1909年至1912年为买办办报时期1912年至1942年为民族资本家办报时期1942年至1945年为日伪办报时期而1945年至1949年为国民党办报时期前后历经78年共出版25600号是中国近代历史中发行量最大的中文报纸影响甚至扩展到海内外著名报人徐铸成曾说在我幼年的江南穷乡僻壤都是把《申报》和报纸当做同义语的下面本文就开始从各个方面对《申报》进行浅析一《申报》的新闻内容与新闻特色《申报》将新闻报道放在首位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凡上海及江南主要城市的商业金融贸易交通等变化都有刊载对上海租界的报道比较多值得一提的是《申报》为了提高新闻的时效性最先使用了电报1874年1月30日它刊出了国内报纸的第一条电报新闻1882年1月16日《申报》刊出了国内报纸的第一条新闻电讯开辟了我国报纸利用电报在国内传递新闻的新路《申报》不断拓宽新闻报道面大量报道社会新闻自1874年4月18日起《申报》开始报道杨乃武被诬与葛华氏通奸并唆使后者谋杀亲夫一案的有关消息报道长达三年之久自此开始了社会新闻的报道其中不乏说胡谈鬼之作但是大多为读者茶余饭后的谈资此外《申报》还最早刊登了国际旅行通讯《申报》还很重视报纸言论它鼓吹该报大抵以行业营生为计宣传所卖之报张皆属卖与华人故依恃者惟华人标榜自己谋利而兼仗义立论公道所刊言论从最初的八股气息浓厚的社会新闻议论到后来的对国内外重大事件的议论并对中国的富强献计献策将言论列为每期必有内容重视发表副刊性文字这是《申报》在新闻业务上的一大创举开创我国报纸副刊之先河该报公开征集诗词歌曲散文译著在版面上开辟文艺类版面以满足旧式文人的兴趣和爱好1876年后《申报》开始使用新闻图片8月18日《申报》在发表题为《拿获九龙山匪党》的新闻中插刊了用木板雕刻的九龙山匪党臂章图样为《申报》刊出的第一张新闻图片1879年5月24日美国前总统格兰特访问上海《申报》于当日石印格氏画像1万张随报分送读者为国内报纸刊载新闻人物画像之始对其他报纸及后世报纸影响深远抄录清廷的谕旨奏折和宫门抄初时这部分内容占了一个版面供官僚绅士地主了解朝廷意图人员升迁等情况便于传播国家的方针政策总之《申报》不同于之前的中文报纸它既刊军国大事也刊闾阎琐闻既有生意行情又有吃喝玩乐此时《申报》新旧杂陈雅俗共有商政皆存包含了几乎所有方面因此稳定和扩大了读者群它使近代报纸发展到了有一个新高度第一次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报纸二《申报》的经营管理《申报》是由英国商人安纳斯脱·美查创办的在初创时美查就说过若本馆之开馆······原因谋利所开者耳把它定义为商业报纸以谋利为目的在美查管理经营时期他只把握报纸的大方向把笔政和管理全权交给华人馆内从主笔到访员及其他的工作人员全部都是华人这样便可以利用本土优势扩大新闻源与人际网更好的把握市场从而办出最大程度的迎合大众的报纸除此之外随着《申报》的发展美查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首先重视言论每天一篇言论且放在头版其次重视新闻提高时效性采用电报再次改进新闻报道和写作改进纸张这些措施使得《申报》的发行量不断上升再此基础上美查创办了一系列文化出版事业扩大了申报馆的经营面盈利甚多在面对《新闻报》的竞争威胁时《申报》提出了12项改革措施更新宗旨改良形式革新设备与技术扩大信息来源强化时事评论增加新闻国际战事政治经济地方新闻五个方面经过改革《申报》又重新确立了上海报业霸主地位由此可见美查的经营方式是很成功的为《申报》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07年春美查将《申报》卖与席子佩自己带着巨额利润返回英国席子佩接手之后对《申报》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经营首先文字运用了改良圈点法方便了读者阅读其次1909年报纸由单面印刷改为双面印刷同时改变了过去书本式的版式再次1911年8月24日《申报》开始刊登天气预报同时开辟了副刊《自由谈》由于副刊过于强调趣味性加上当时整个社会风气的影响因此《自由谈》很难保持较高的格调但是它对后来副刊的进一步发展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是中国现代报刊中创办最久的副刊虽然席子佩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是由于他本身的局限性以及缺乏新意最终使《申报》走了下坡路最后席子佩于1912年以低价将《申报》卖给了报人史量才史量才是一位很有作为的新闻事业家自从1912年接手《申报》后在企业经营方面取得引人注目的成效他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是《申报》走向企业化道路首先在新闻业务方面为了采集翔实的新闻他在国内外建立了完善的新闻搜集网其中著名记者黄远生邵飘萍都被聘为北京特别通讯记者为《申报》增色不少其次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他又增出了各种专刊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再次在报社设备与办报条件方面他采取了引进先进设备扩大报馆规模改善员工待遇等措施使得《申报》的发行量直线上升成为实力雄厚的大报最后为了扩大报社收入史量才对广告业务进行扩展广告所得的利润成为《申报》的财务重要来源在史量才的精心经营下《申报》又向前迈了一大步在1942年到1949年之间《申报》沦为附属品不论是日伪政府还是国民党政府都是利用它来达到为自己鼓吹宣传的作用因此在经营方面不值一提三《申报》的广告营销首先重视广告形式早起报纸刊登的广告没有图案只有文字枯燥无味而《申报》的广告与其相比就高了一个层次一是讲究版面设计以1910年某一天的广告为例这天第七版将近一半版面为五洲大药房的广告所占据左上为艾罗补脑汁左下为肺部大将呼吸香胶右上为黄楚九制日光铁丸二是文字典雅它的语言都是中国式的情感诉求令人难忘三是插图秀丽在为白雪雪花膏做广告时插图是甜美的少妇妆容一丝不苟的让人赏心悦目其次注重传播效果它在内容上迎合了当时社会的时尚展现了商品的个性特点《申报》中广告篇幅最多的就是电影了因为那时看电影时非常时髦流行的事情在《申报》17张68版的篇幅中电影专刊就有10版或12版占了20左右这些广告在香艳恐怖煽情上极具渲染力使得其广大读者为之吸引再次注重受众《申报》是在鱼龙混杂的上海滩上发展起来的它想扎根于那里就得懂得如何抓住受众的心由于上海的特殊历史使得上海人在文化上是亦中亦西的既有资本主义文化的影响也保留着民族传统的思想《申报》做作的广告都是充分的考虑了受众后才做出的最能迎合大众审美的广告四《申报》的政治倾向《申报》作为以华人为主要受众的商业性报纸一直以来力图保持不偏不倚的民间报纸立场标榜自己无党无偏绝不一味夸助西人以轻蔑华人但是由于《申报》存在的这几十年是一个复杂动荡的时代加上人员的变动《申报》的政治倾向也是复杂多变的下面就通过几个大事件来分析它的政治倾向变化《申报》初办时秉承谨慎保守的温和政治态度但在甲午战争之际却逐渐体现出了它的政治色彩除了报道战事新闻外还加强了对战事和政局评论在战争失败后归结败因在于一误于畏缩不前再误于威武不振三误于蒙蔽军情四误于粉饰战事五误于器械窊敝六误于粮饷克扣七误于不遵调遣八误于各相推诿九误于畏死贪生十误于忘辜负义实际上就是指责清政府腐败无能可见此时《申报》依然带有政治色彩辛亥革命之前《申报》对于徐锡麟在安徽刺杀恩铭案和秋瑾就义一案都做了报道表现了对革命的同情但是由于它本身的政治保守思想一度将革命党称为乱党在革命爆发后政治态度有所改善它不顾清廷禁令大量报道了武昌起义和各地起义活动开始称赞和宣传革命并且在揭露袁世凯反革命面目本质时极为有远见认为袁氏自始至终不过一反复小人若民国举为总统则是以暴易暴此时的《申报》明显站在拥护孙中山政府的立场上1925年五卅运动期间《申报》在广告栏内刊出为英国制造五卅惨案辩解的《诚言》完全否认了资本家的残酷剥削《诚言》一出立即遭到国人的批评与责骂史量才刊登道歉启事发表《辟诚言》才平息了风波由此也看出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性要保持不偏不倚根本不可能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申报》在民族危机的影响下日益倾向进步大量报道了日军的侵略行径揭露日本侵略的野心打破了国民党的新闻封锁支持宋庆龄等爱国人士最终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使史量才认清了现实积极投入到团结抗日的活动中去在1932年6月30日发表时评《剿匪与造匪》7月2日和4日又发表了两论和三论矛头直指蒋介石国民党当局自然不能容忍他的这些行为最后将其暗杀史量才死后《申报》便没有了原来的反抗精神随后被日伪和国民党政府控制直至1949年停刊对于政治也是模棱两可不再出头从整个《申报》的政治倾向变化过程可以看出它并没有如最开始希望的远离政治中立立场在特殊的时代影响下表现出了它的政治倾向虽然有时因为政治保守和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而进行反动报道但在整体大趋势上《申报》还是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反抗精神对新闻传播和舆论导向起到了积极作用《申报》的出现结束了中国近代只有外国人在华办报的局面是近代第一份具有现代意义的中文报纸它的经营理念和新闻业务等方面不止在近代具有示范性作用而且对于现当代报业的发展仍人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申报》历经了78年之久记载了我国近一个世纪的风云变幻可谓中国近现代的百科全书是中国年文化和历史的瑰宝参考文献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年戈公振《中国报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年方汉奇《新闻史的奇情壮彩》北京华文出版社 2000年徐铸成《报海旧闻》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发刊辞》《本馆条例》及《申江新报缘起》1872年4月30日《申报》《论本馆作报本意》1875年10月11日《申报》马光仁《上海新闻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论本馆作报本意》1875年10月11日《申报》论说栏1905年2月7日《申报》《本馆告白》1874年5月12日《申报》《宜及时修省论》1895年2月25日《申报》《袁世凯的历史》1911年11月《申报·自由谈》。
近代名报对当今报业的启示——以《大公报》、《申报》、《新闻报》为例
在《大公报》、《申报》、《新闻报》三大报刊发展的过程中,它们的经营者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新闻报刊发展的脉搏,在办报宗旨、角色定位、报业经营管理、报业集团化和差异化竞争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在当今报业蓬勃发展并且遭遇前所未有挑战的时刻,三大报的经验仍然值得借鉴。
一、《大公报》、《申报》的办报理念对现代报业社会服务功能实现以及角色定位的启示“忘己之为大,无私之为公”,英敛之创办《大公报》时,就提出要办一张忘己无私的报纸,他提倡报纸要启迪民智,开化社会风气。
“新记”时代,张季鸾在《本社同仁之志趣》中宣布“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四不”方针,决心办一张言论独立、针砭时弊的报纸。
胡政之在发刊词中写道:“报业天职,应绝对拥护国民公共之利益,随时为国民贡献正确实用之知识,以裨益国家,业言论者,宜不媚强梁,亦不阿群众”。
后来,张季鸾又说“夫报纸者,表现舆论之工具”。
《大公报》从始至终报道中立,坚持“文人论政,文章报国”的基本立场,把社论作为报纸的精神支点。
可以说,《大公报》的办报理念中,包含着许多新闻专业主义的理论因素,把报纸当作“社会公器”,进行舆论监督,引领社会风气,倡导先进文化,不仅实现了报纸的一系列的社会功能,也在读者中树立了良好形象,发行量大增,经济收入也随之增加。
在新闻理念和角色定位上,《申报》与《大公报》有着很多的一致性。
创刊之初,美查称办报为了盈利,但并不排斥仗义执言。
他坚称报纸言论要“上关皇朝经济之需,下知小民稼穑之苦”,利义两全。
史量才时期的《申报》,更是大力谋求经济上的独立,以得到政治上的自主,把《申报》打造成“民众的喉舌”。
关注国事,发表、转载大量政论文章,比如梁启超的《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针砭时弊;发表《中大学潮评论》,披露当时中大校长挪用水灾捐款的丑闻。
极力探求社会问题症结,以求正当解决之道。
总之,《申报》和《大公报》都是在谋求经济上的独立,以获得更多言论上的自由,而其社会舆论监督功能的突出表达也是现代传媒业正在探索的地方。
《申报》
4.抗战结束至停刊:
抗战后,由于战时《申报》为日军强占,于是政府以《申报》“附 逆”为名,成立以CC系要员潘公展为主任的申报报务管理委员 会,对其实施接管,将设备封存。1945年11月22日《申报》复 刊,潘公展任指导员,立法委员陈训悆为总经理兼总编辑。从此, 《申报》完全被国民党CC系控制。到1946年5月,国民政府强迫 史泳赓出让51%股份给政府,实行官商合办,彻底改变了74年来 申报的民营性质。同时,在此基础上,改组申报董事会,调整报 社工作机构,政府委派杜月笙任董事长,陈冷任发行人,潘公展 任社长兼总主笔,陈训悆任总经理兼总编辑。而史泳赓则转任副 董事长。(CC系指由陈立夫和陈果夫二人领导的中央俱乐部组 织)
1932年11月30日,《申报月刊》上刊发了本报的《申报六十周年革新计
划宣言》,提出申报在新闻和广告编排、国内外通讯、《自由谈》副刊 等12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此次改革尤以副刊“《自由谈》”方面的 改革效果最为显著。《自由谈》创刊于1911年,自创办以来一直是鸳鸯 蝴蝶派作家的重要阵地,而在这次改革中,史量才撤换了担任了12年主 编的周瘦鹃,任命曾留学法国的黎烈文担任《自由刊》的主编。在黎烈 文的主持下,以鲁迅为代表的大批左翼作家的文章得以在《自由刊》上 发表,其文紧扣时事,尖锐泼辣,风格多样,颇受当时读者的欢迎。此 次改革显示了评论在《申报》的地位上升到相对重要的地位。
1915年《申报》刊登的广告启事
1915年,《申报》刊登的广告启事在我们谈论1915年《申报》刊登的广告启事之前,让我们首先了解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
1915年,正值民国初年,我国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
国家政局不稳定,社会风气混乱,经济发展缓慢。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申报》作为当时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承载着时局的观察、反映和引导。
这则广告启事,作为当时社会的一面镜子,无疑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时代意义。
它所关联的内容和主题,不仅代表了当时的商业活动、社会风气,更蕴含着当时人们的思想和情感。
从广告启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社会生活以及人们的消费观念如何,这对我们了解当时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意义。
而更深层次的分析,则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挖掘。
这则广告启事的出现,必然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与人们的需求密不可分。
从简单的商品推销到社会风气的侧面反映,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当时的市场需求和人们的消费心理。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深入挖掘其中所蕴含的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或许这则广告启事的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社会现象和文化内涵。
与其它同期的广告启事相比,这则广告启事可能有着独特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
我们可以通过它来了解当时的时尚流行、商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同时也可以推断出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文化品位。
对这则广告启事的深入探讨,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
从这则广告启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当时的商业模式和市场竞争情况。
在信息匮乏的当时,广告启事无疑是商品与消费者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重要渠道,而这也直接关系着产业的发展和市场的繁荣。
通过对这则广告启事的分析,可以为我们了解当时的商业环境和市场机制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1915年《申报》刊登的广告启事,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内涵和社会价值的文化符号。
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和商业风貌,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细节和文化信息。
通过对它的深入挖掘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从而更好地把握民国初年的历史脉络和社会发展轨迹。
《申报》
《申报》为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和标志。
原先全称《申江新报》,创刊于1872年4月30日(清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
创办人为英国商人安纳斯脱·美查(Ernest Major)。
1949年5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上海防务后,因为《申报》为中国国民党党产而宣布停刊。
前后总计经营了78年,共出版25600期。
有一套,不成套的大都已纸质松脆,风化发黄,很难翻检;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申报》不仅是中国最早出版的报纸之一,还因为它堪称中国近代史史料之宝库。
《申报》是体现新闻自由的典范1908年的《申报》,在光绪去世前的几个月里,一直密切关注其病情的变化,连续报道达30次以上,并多次刊出御医入诊的“脉案”和药方。
兹将有关内容择要摘录如下: 6月23日“陈御医请脉近闻”:“皇上违和,近日耳响发堵、腰酸足痛诸症依然如旧,而口干心烦、大便溏稀、头蒙觉疼、夜寐不实等症亦未见增减。
8月22日:“江督所保御医周景涛,于月初到京,进内请脉,所开药方与陈、曹各医所开者不甚相同。
据内监云,近两月来,各医所开药方,皇上辄不愿饮,十剂之中仅服一二剂,独周医之药,颇得圣上欢心,故四日之中已诊三次。
”(周景涛的脉案药方略) 11月16日,《申报》发布光绪帝驾崩的电讯:“上病大渐,今日酉正二刻升遐。
”这条电讯附一按语:“此电于前夜接到,因恐不确,未录昨报。
”《申报》刊发的这些消息,不是来自官方的通报,而是通过自己的信息渠道获得的独家新闻。
值得注意的是,《申报》的报道持续近半年之久,并未受到清政府的干涉,为《申报》提供消息的人亦安然无事,一直不断地发来最新的消息,《申报》在报道中还经常标明“据内廷人云”、“据内监云”等,以显示消息之可靠。
有报史云:“光绪末叶数年,出报既不报知官厅,其言论之自由,可谓有闻必录。
对于政治之得失,内外大员之善恶,皆可尽情指责;人民之冤抑隐疾,更可尽情登载。
从《申报》看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
②喻国明,
《镶嵌、创意、内容:移动互
责编:姚少宝
2015 年第 12 期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85
NEWS WORLD
媒 介 纵 横
就刊出利用电讯传递来的新闻。
‘ 十二月
经营规模,赢得了更多读者和广告商,成
社会现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适应了中国
“把关”环节才能推向市场,进行广泛的传
只有正视其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才能在
播和流动。
实践中不断地控制冲突、化解冲突和避免
4、自我广告接收能力与自净能力的
冲突,
推动原生广告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平衡
数据采集设备的广泛利用使得用户数
①黄升民、刘珊,
《
“大数据”背景下营
据存在易追踪性、
易挖掘性,
任何用户行为
《申报》是上海的第二份中文商业报
信息交流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基本需
纸,提出“夫新报之开馆,大抵以行业营生
首先,利用先进技术加快新闻信息的
求,报纸就是为适应这种需求而产生的,
为计” 。要办好一份报纸就必须提高质
传播速度。报纸所刊登的新闻信息,不仅
报纸向人们提供所需的新闻信息,这是它
量,扩大发行量,争取更多的市场占有率。
部右侍郎监管钱法堂事物,着孙毓骧寰
促进报纸的有效发行。报纸的有效发行是
时,也创办其他产业,如创办了《点石斋画
理。钦此。’”这是《申报》的第一条电讯稿,
指在报纸的销售过程当中,能够有效地扩
报》等。
也是我国新闻史上的第一条电讯稿。电讯
大报纸的市场份额、阅读量和影响力,并
稿的传播无疑开创了技术革新的时代。
《申报》解读
1907年,上海金融世家席裕福以75000元购买了申报所有的 股权,成为唯一股东。自此《申报》的产权与管理权均由中 国人进行掌控
2.史量才时代:
1912年,由于经营不善,席裕福将《申报》股份全 盘售予史量才、张謇、应德闳、赵凤昌和陈冷等五人。 由史量才担任总经理,陈冷为总主笔。席裕福仍任经 理直至该年年末辞职,由张竹平继任。1915年,张 謇等人相继退出申报的经营,将股份转手售予史量才, 于是《申报》所有股权均归史量才一人所有。史量才 自全面接手《申报》后,聘用张竹平担任经理,在报 馆内设置广告推广科和报纸推广科,大力拓展广告业 务以及营销业务。
1949年5月25日,解放军接管上海苏州河南岸市区,中共委派工 作组进入报馆。由于此时《申报》已为中国国民党官方报纸,因 而终刊必在意料之中。5月27日,《申报》出至第25599号后宣 布终刊。翌日,中共中央华东局兼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 在申报馆原址上出版第一期。
申报的历史影响
《申报》在创办初期,通过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的报道,轰动朝野,展现了报 纸媒体在新闻传播与舆论监督方面所起到的重大作用。及至史量才时代,《申 报》以“无偏无党”“独立之精神”为办报宗旨。《申报》所倡导的舆论的 “独立”对中国近现代报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早期《申报》广告价值分析
1、针对目标受众的广告定位
《申报》在商业广告定位上非常明确,其目标受众主要是商人、企业家和广 大市民。这些受众对于市场动态、商业机会、产品信息和交易信息等都有强烈的 兴趣。因此,《申报》在广告策略上会侧重于为这些受众提供具有实用性和针对 性的商业信息。
2、多元化的广告类型
《申报》的商业广告涵盖了多种类型,包括硬广告、软文广告、分类广告等。 其中,硬广告主要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宣传商品或服务的特点和优势;软文广 告则采用新闻报道的形式,介绍商家的背景、发展历程和业绩等;分类广告则以 分类目录的形式,提供各类商品和服务的供求信息。这些广告类型相互补充,为 读者提供了传统媒体将进一步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为广告主提供更为 广阔的宣传平台和多元化的营销手段。但同时,也对广告主的创新能力、媒介选 择和营销策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本内容
《申报》是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之一,以其独特的新闻报道 和商业广告吸引了众多读者。本次演示以《申报》为例,探讨其商业广告宣传策 略的几个方面。
广告个案分析
以“杂货店”为例,其广告策略和宣传材料如下所示:
1、广告媒介:《申报》纸质版 及官方网站。
2、广告创意:通过在《申报》上发布图片和文字,展示“杂货店”的招牌、 店内环境及各类商品,突出品牌的传统文化特色和诚信经营理念。同时,在官方 网站上发布电子优惠券和活动信息,吸引消费者。
3、广告文案:“品味老上海,首选杂货店!”以“老上海”为切入点,突 出“杂货店”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同时,强调店铺所售商品的品质和价格优 势,以及诚信经营的服务理念。
3、强调品牌和信誉
《申报》的商业广告非常重视品牌和信誉的宣传。许多商家通过在《申报》 发布广告,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信誉。例如,一些老字号品牌在《申报》上 发布广告,强调其历史悠久、品质可靠,吸引了许多消费者。此外,《申报》还 对一些诚信经营的企业家进行报道,进一步提升了这些企业的信誉度和美誉度。
《申报》的发展过程及影响
《申报》的发展过程及影响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刘凯晖3201140101751872年初英商安纳斯美查等人在上海集资创办了《申报》。
《申报》原全称《申江新报》,“申”字常被用来代表上海,于是就缩写成了《申报》, 《申报》从发刊到终刊,历时77年,出版时间之长,影响之广泛,同时其他报纸难以企及,在中国新闻史和社会史研究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因《申报》见证、记录晚清以来中国曲折复杂的发展历程,被人称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共出版2.56万号。
1909年为买办席裕福收买,1912年转让给史量才,次年由史接办,先后创办《自由谈》等副刊,发表民主自由言论。
1934年史量才被蒋介石派遣特务暗杀后,言论又趋保守。
1937年7月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
同年12月15日,因日军检查新闻,自动停刊。
抗战期间,曾在日伪控制下出版。
抗战胜利后被国民党接收。
1949年上海解放时停刊。
《申报》初创时期完全为盈利目的,因而十分重视办报质量。
在外国人所办报刊中,申报为第一家一直由中国人主持笔政的。
《申报》聘用举人、秀才为主笔,刻意适合中国读者口味,不刊登西方宗教文章,主要宣传孔孟思想;还针对市民切身利益的一些问题发表了不少社论,在有限的范围内对某些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揭露。
初创时期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新闻方面,重视新闻报道,重视猎奇性、趣味性强的社会新闻。
在其他城市聘请特约记者,还注重新闻的真实性,派记者实地采访,不断拓宽新闻报道面,大量报道当地社会新闻。
第二,为提高实效性,在国内报纸中最早使用电报传送新闻稿。
如刊出第一条国内报纸的电报新闻,第一条国内新闻电讯,第一次用电报传递有关科举考试的消息,在国内报纸中最早发布号外。
第三,报纸版式采用中国传统书册式。
文章风格适合中国传统文人口味。
1909年《申报》因营业不振,产权由华人经理席子佩收买, 1912年秋天,在社会急剧转型之际,32岁的史量才得到张謇等实业家的支持,以12万元从席子佩手里买下了已有40年历史的《申报》,从此踏上办报之路,开创了一生的事业,并将《申报》走进了全盛时期。
史量才与《申报》
醒现 在 的新 闻从 业者 。
报 。 ’ 史量才接-( T( -申报》 2 年间(92 94 , 申 的 2 11. 3 )使《 1 报》 的事业达到了颠峰。 一方面通过引进先进设备, 建立
与编 辑地 方报 纸人 才 , 训练 采访 新 闻通 讯技 能之 宗 旨” ( 申报 函授学 校章程 》 , 讯 的方式 培养 当时 罕缺 见《 )以通
的外埠记者与通讯员, 以课程以实用为主 , 所 分必修与
选 修两 大类 , 1 , 括基 础 知识 、 共 8门 包 辅助 知识 及写 作
记者 队伍 , 建立 通讯 社 , 广告 业务 , 善发 行渠 道等 扩大 完
一
系列改革措施 , 申报》 使《 走上了现代报业的发展之路;
另一 方 面在发 展 民族 危亡 的关 头 , 积极 引导 大众 舆论 ,
树立起正义敢言的形象 , 申报》 使《 成为抗 日 救亡运动的
喉舌 和 主阵地 。2 年 间 ,申报 》 行量 快速 增长 , 2 《 发 日发 行 量 一度 突破 1 万份 , 5 成为 中国现代 史 上最 著名 的 民 营报 纸 , 取得 了 良好 的经 济效 益 和社会 效 益 。 探究 史量 才 成 功办 报 的诸多 原 因 , 以从 以下 几个 方面来 解 析 。 可
的黑暗, 遂退出仕途 , 全身心投入到新闻事业 当中, 与实
业家 张謇 合资 1 万元 购进 了《 2 申报 》 。
训练等 。聘请谢六逸 、 郭步陶、 伍蠡甫、 赵君豪、 钱伯涵 等著名教授和报人授课 , 学员达 8 0 0 余人 , 远及内蒙 古、 西藏、 新疆 、 西欧、 南洋 。 这一举动 , 不仅对地方报纸
2024年报社实习心得体会(3篇)
2024年报社实习心得体会作为一名实习生,我有幸在2024年得以加入一家知名报社进行实习。
这段实习经历给了我宝贵的机会与经验,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新闻行业的运作和工作流程。
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和意识。
在这____字的报社实习心得体会中,我将分享我在实习中的所见所闻和所得所失。
首先,报社实习让我意识到了新闻行业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在报社里,不仅有记者、编辑、摄影师等专业人士,还有行政、市场等部门。
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密切配合,才能保证综合报纸的质量和效率。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有幸与不同专业的人士合作,共同完成一篇篇报道。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和合作,我深刻认识到每个环节的重要性,也逐渐明确了自己的职业方向。
其次,实习期间,我积极参与报道的策划和撰稿工作。
我学到了如何根据市场需求和读者喜好进行新闻报道的策划。
同时,我也学到了如何深入挖掘一个新闻事件的背后故事,如何从众多的信息中提取核心内容,并将其编撰成易读易懂的稿件。
这个过程中,我懂得了信息的价值和权衡,锻炼了自己的审美和判断能力。
再次,实习过程中,我也面临了一些挑战和困惑。
新闻行业的竞争激烈,报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如何保证稿件的质量和准确性,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在实践中,我学到了如何高效地收集信息和采访,如何准确地核实和估算数据,如何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待新闻事件。
同时,我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协调和沟通,这些是新闻行业不可或缺的素质。
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我在实习中还收获了一些人生的启示和感悟。
首先,我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要时刻保持敏感和独立的思维,不断追求真相和公正,不被利益和压力所左右。
其次,我明白了团队合作和平衡的重要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和优势,只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才能让团队更好地发展和成长。
最后,我也认识到了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重要性。
新闻行业是一个快速变化的行业,只有持续不断地学习和适应,才能保持自己的竞争力。
2024年报社实习心得体会(2篇)
2024年报社实习心得体会作为一名实习生,我有幸在2024年得以加入一家知名报社进行实习。
这段实习经历给了我宝贵的机会与经验,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新闻行业的运作和工作流程。
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和意识。
在这____字的报社实习心得体会中,我将分享我在实习中的所见所闻和所得所失。
首先,报社实习让我意识到了新闻行业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在报社里,不仅有记者、编辑、摄影师等专业人士,还有行政、市场等部门。
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密切配合,才能保证综合报纸的质量和效率。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有幸与不同专业的人士合作,共同完成一篇篇报道。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和合作,我深刻认识到每个环节的重要性,也逐渐明确了自己的职业方向。
其次,实习期间,我积极参与报道的策划和撰稿工作。
我学到了如何根据市场需求和读者喜好进行新闻报道的策划。
同时,我也学到了如何深入挖掘一个新闻事件的背后故事,如何从众多的信息中提取核心内容,并将其编撰成易读易懂的稿件。
这个过程中,我懂得了信息的价值和权衡,锻炼了自己的审美和判断能力。
再次,实习过程中,我也面临了一些挑战和困惑。
新闻行业的竞争激烈,报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如何保证稿件的质量和准确性,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在实践中,我学到了如何高效地收集信息和采访,如何准确地核实和估算数据,如何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待新闻事件。
同时,我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协调和沟通,这些是新闻行业不可或缺的素质。
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我在实习中还收获了一些人生的启示和感悟。
首先,我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要时刻保持敏感和独立的思维,不断追求真相和公正,不被利益和压力所左右。
其次,我明白了团队合作和平衡的重要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和优势,只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才能让团队更好地发展和成长。
最后,我也认识到了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重要性。
新闻行业是一个快速变化的行业,只有持续不断地学习和适应,才能保持自己的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申
报
》
改
革
对
现
代
报
业
的
启
示
班级:统本新1301
姓名:***
学号:**************
《申报》是我国商业性报纸的一个成功典范,从1872创刊到1949年停刊,《申报》的经营长达77年之久。
《申报》的各种改革,时至今日,依旧值得现代报业认真思考与学习。
《申报》发展历史中,比较重要的经营策略以及对现代报业的启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降低成本
在《申报》创建初期,在与当时已经占据上海报业市场半壁江山的《上海新报》竞争时,就没有和其一样使用进口白纸,而是用土产的连史纸印报,虽然只单面印报,但成本甚低,每份零售价定位8文(外埠10文),大大低于每份30文的《上海新报》,占据了竞争优势.
而在现代报业中,报业集团应该根据自身的受众定位选择印刷纸张,而不是盲目的为了提升自身品牌形象而选择昂贵纸张,挑选合适的印刷纸张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可以在自身受众群里面增加亲切感,并以此提升报业口碑。
2.发行灵活
现代报业发展之初,报纸收入主要靠发行,所以《申报》在发行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它在上海设立了22个代销点,并请人给各商号上门服务,并雇报童沿街叫卖。
对外埠,一面请各信局捎带销售,一面设立了一批代销处。
批给分销处卖报人的报纸每份6文,而且是先取报,月底缴款,销剩的报纸月底可退回,不收报价。
这大大激发了各分销处的销售积极
1918年10月,为在发行量上赶上《新闻报》,《申报》又用附送画报的办法积极发展订户,并探求快速投递的方法。
类似推动报纸发行业务的手法,还有很多。
随着时代带动的科技大发展,现代消息的传播途径也呈现多样化,病毒式的快速传播成为了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型媒体的重要标志,而使得报纸在现代社会的传播优势逐渐降低,所以现代报业必须根据当先形势实现企业发展方式的快速转型。
报道内容上,应弥补网络媒体的劣势,即多做深入报道,多做接近性报道,多做专业分析报道,多作背景开掘和信息解释。
就在邻国日本,报纸仍然是媒体中的“领头羊”,主要就在于其报道的信息质量高,报纸的“准确、公正、责任”博得了人们极高的信赖。
传统媒体除了要加强和新媒体的融合外,纸媒特别是在兄弟晚报之间,在坚持导向正确和遵守相关报道要求的前提下,如果能在报道的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创新和突破,那么这种合作也应该有很大的空间,有了突破口,就能不断强化意识,找到战机扩大战果。
3.发展广告
《申报》较早认识到广告是报纸的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这个经营理念,大力招登广告。
推出政策:凡连登两天者,价格优惠。
该报还对华人和西人采取不同收费标准,华人的广告费相当于西人的四分之一,另外,在外埠延揽广告者可得到相当于广告费50%的“饭费”。
广告是把双刃剑,报业集团如果能合理安排广告植入,不仅可以让受众愿意接受广告信息,还能让报业集团有额外收入来源。
但如果报业集团滥刊登广告还不注重排版,这不仅不能让广告商得到好的传播效果,更严重的还会对报业形象产生负面影响。
现代报业的广告选择应该结合报业自身发展规划,比如受众定位为普通市民的广告选择应该偏重生活类,以及医药类等贴近市民日常起居的广告类型,而受众定位于科技人士,或者其他专业性较强的报类,广告投放以选择与其关注点接近的广告类型……
4.多种经营
比如1872年11月《申报》出版了第一份文艺期刊《瀛寰琐记》;1878年出版了一种通俗附刊《民刊》,并被认为是中国最好的白话报纸;1884年,出版了中国第一份时事画报《点石斋画报》。
后来进入史量才时期,多种经营的范围越来越广。
这些经营上的理念和策略,都是至今值得现代报业好好研究和借鉴的。
以最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为例,公司董事长兼作家郭敬明在发展后期就开始逐渐对公司进行多种经营模式,其中以刊物《最小说》系列为首发展到后期的《最漫
画》,而《最漫画》最先也是由《最小说》分离出来的独立刊物,但两者在目前中国青少年市场都保持着较高的口碑的销售量。
5.其余方面
多发表政论文章。
报纸的言论要“有系乎国计民生”,要“上关皇朝经济,下知小民稼穑之苦”。
同时改革新闻报道。
重视新闻的真实性,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和经过都经得起核对,没有明显掺和新闻编写者的主观意见。
日本侵略台湾,美查为了了解事实真相,派人去台湾采访,这是上海中文报纸中军事通讯的开端,也是《申报》重视新闻真实性的反映。
其次是注重反映社会实际生活,《申报》曾连续三年报道“杨乃武冤案”,这是当时中文报刊中最早最长的连续报道,最后披露了冤案的真相。
三是重视发表副刊性文字。
不仅可以吸引读者购买阅读和吸引广告商,也为了和电视、电影、图书、网络等传播媒体争夺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
《申报》的著名副刊“自由谈”创刊后一直以刊载低级趣味性文字为主,该刊由黎烈文主编期间,锐意革新,内容偏重杂文、短评等民主、自由言论。
这也是《申报》在与《上海新报》的激烈竞争中始终保持绝对优势的一个重要原因。
《申报》做为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同时也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和标志。
其自身独有的发展模式在当时的竞争环境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报业的多样化,专业化的趋势逐渐明显,在借鉴《申报》发展思路的前提下,我们更加应该结合当下社会环境,与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当前现实,现代报业更应该强化纸媒优势,打造全媒体理念。
在逐步的探索中实现报业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