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药物毒理学绪论
药物毒理学
![药物毒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77e7d60b6edb6f1aff001feb.png)
第一章:绪论(记)掌握药物毒理学的概念和特点,与药理的区别特点药物毒理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有害交互作用的科学。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有害作用及规律,称为药物毒效动力学;二是机体对产生有害作用的药物的处置,称为药(毒)代动力学,即研究机体对其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规律。
与药理学区分特点?★药理学:主要研究药物的有效性与合理应用★药物毒理学:研究药物的安全性(毒性)。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科学,其主要目的在于研究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而药物毒理学只研究药物对机体产生的毒性作用、毒理学机制以及药物中毒的防治措施,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对药物安全应用和风险防范提供服务。
第2章药物(毒物)效应动力学(看一看)药物的毒性作用参数1、绝对致死剂量(LD100)指引起一组受试实验动物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或浓度。
2、半数致死剂量(LD50)指引起一组受试实验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3、最小致死剂量(MLD,LD01)指引起一组受试实验动物个别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4、最大非致死剂量(LD0)指不引起一组受试实验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或浓度。
5、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lowest 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 LOAEL)6、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no 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NOAEL)阈剂量和最大无作用剂量阈剂量(threshold dose)指化学物质引起受试对象中的少数个体出现某种最轻微的异常改变所需要的最低剂量,又称为最小有作用剂量(minimal effect level,MEL)。
急性阈剂量(acute threshold dose, Limac)为与化学物质一次接触所得。
慢性阈剂量(chronic threshold dose, Limch)则为长期反复多次接触所得。
毒作用带(toxic effect zone)是表示化学物质毒性和毒作用特点的重要参数之一,分为急性毒作用带与慢性毒作用带急性毒作用带(acute toxic effect zone,Zac)为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表示为:Zac=LD50/Limac(Zac值小,说明化学物质从产生轻微损害到导致急性死亡的剂量范围窄,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大;反之,则说明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小。
药物毒理学只是分享
![药物毒理学只是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ce39ff8d5727a5e9846a612d.png)
第 1 章绪论1.什么是药物毒理学?它主要包括哪两方面的研究?药物毒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的有害交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科学,它既研究药物对机体的有害作用及作用机制,即药物毒效动力学,又称药物毒效学;也研究机体对产生毒性作用的药物的处置动态变化及规律,包括产生毒性作用的药物在体内随时间发生的量和质的变化,即药物毒代动力学,又称药物毒代学。
第 2 章药物毒效动力学详见教材第 3 章药物毒代动力学详见教材第 4 章药物对肝脏的毒性作用1.药物引起肝损伤的类型主要有哪些?其常见的药物是什么?⑴肝细胞死亡⑵脂肪肝⑶胆汁淤积⑷肝血窦损伤⑸肝纤维化和肝硬化⑹肝脏肿瘤。
常见药物:①抗微生物药:如四环素②激素类药:如性激素③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④调节血脂药:如他汀类⑤非甾体抗炎药:如对乙酰氨基酚⑥全身麻醉药:如氟烷⑦抗肿瘤药物⑧中草药及中成药。
2.药物肝脏损伤的作用机制:①药物在肝脏的代谢(耗竭体内还原型谷胱甘肽)②破坏细胞骨架③ 线粒体损伤④胆汁淤积⑤炎症和免疫反应。
第 5 章药物对肾脏的毒性作用1.药物对肾脏毒性作用按损伤部位分有哪些类型?药源性肾损害表现有哪些临床综合征?请分别举例代表药物。
(一)按损伤部位分类:①肾小球损伤(肾小球是肾单位中药物暴露的起始部位):如嘌呤霉素②肾小管和集合管损伤(近端小管是药物致肾损伤的最常见损伤部位):如氨基糖苷类③肾乳头损伤:如非甾体抗炎药④肾间质损伤:如青霉素⑤肾血管损伤:如环孢素。
(二)按临床表现分类:①急性肾衰竭:如氨基糖苷类②慢性肾衰竭:如非甾体抗炎药③急性间质性肾炎:如B内酰胺类④慢性间质性肾炎:如非甾体抗炎药、顺铂⑤梗阻性肾病:如磺胺⑥肾性尿崩症:如两性霉素B。
2.常见的具有潜在肾毒性的药物有哪些?⑴抗生素类:如氨基糖苷类(新霉素的肾毒性最强,链霉素的肾毒性最低)⑵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短期服用NSAIDS亭药后通常可逆转,长期服用引发以肾乳头坏死为特征的镇痛剂肾病,是一种不可逆的病变)⑶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⑷ 抗肿瘤药:如顺铂⑸对比剂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⑺利尿药和脱水药⑻生物制剂⑼中药。
《药物毒理学》课件
![《药物毒理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bc6671b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ab.png)
药物剂量和个体差异:药物 剂量和个体差异可能导致毒 性反应不同
药物代谢和排泄:药物代谢 和排泄可能导致毒性反应不 同
药物耐药性:长期使用药物 可能导致耐药性,需要不断 更新药物和治疗方案
药物安全性评估:需要建立 完善的药物安全性评估体系, 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THA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01/01
实验结果:观察药物对实 验对象的影响,包括生理、 生化、病理等方面的变化
实验分析:对实验结果进 行统计分析,评估药物的 毒性和副作用
实验报告:撰写实验报告, 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 果、分析和结论等内容
药物毒性评价的指标和标准
• 急性毒性:评价药物在短时间内对机体产生的毒性反应 • 慢性毒性:评价药物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对机体产生的毒性反应 • 遗传毒性:评价药物对遗传物质和生殖细胞的影响 • 致癌性:评价药物对肿瘤发生的影响 • 生殖毒性:评价药物对生殖系统、胚胎发育和后代健康的影响 • 免疫毒性:评价药物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 神经毒性:评价药物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 心血管毒性:评价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 呼吸毒性:评价药物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 肝毒性:评价药物对肝脏的影响 • 肾毒性:评价药物对肾脏的影响 • 皮肤毒性:评价药物对皮肤的影响 • 眼毒性:评价药物对眼睛的影响 • 胃肠道毒性:评价药物对胃肠道的影响 • 骨骼毒性:评价药物对骨骼的影响 • 内分泌毒性:评价药物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 代谢毒性:评价药物对代谢系统的影响
YOUR LOGO
药物毒理学
,
汇报人:
时间:20XX-XX-XX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添加标题
药物毒理学总论
![药物毒理学总论](https://img.taocdn.com/s3/m/7f5a6a27b9d528ea81c779b0.png)
基本理论
药
6h
物
毒
药物对机体各器官的 毒性作用及机制
理
学
20h
新药非临床安全性评 价的基本知识
10h
➢ 药物非临床评价与GLP实验室 ➢ 全身用药的毒理研究 ➢ 一般药理学研究 ➢ 局部用药的毒性研究 ➢ 药物特殊毒性研究 ➢ 药物临床应用的毒性问题
5
药学专业学生为什么要 学习《药物毒理学》?
一、药物毒理学 ➢ 概念 ➢ 药物毒理学与药理学的区别
药物毒理学—Pharmaceutical (drug) Toxicology,“致病” 药 理 学—Pharmacology,“治病”
20
沙利度胺的临床新用途
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治疗口疮性溃疡病
治疗原发性、继发性肿
瘤 治疗麻风结节性红斑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反应停在西德的销售量
年份
销售量(公斤)
1957
33
1958
728
1959
3800
1960
14480
1961至8月止
11060
10
关于这次短肢畸形流行的地区分布于具体 病例数缺乏确切资料。据估计,西德10000病 例,日本1000例,美国4000例,加拿大200例, 斯堪的纳维亚国家280例,比利时60例,挪威 28例。其他如瑞士、葡萄牙、芬兰、巴西、丹 麦、阿根廷、叙利亚、意大利、瑞典、非洲和 中国台湾省等均有病例发生。
药物毒理学 Drug toxicology
基本理论
药
物
毒
药物对机体各器官的 毒性作用及机制
理
学
新药非临床安全性评 价的基本知识
2
总论
1-3-药物毒理学绪论
![1-3-药物毒理学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93fdd52189eb172dec63b7b8.png)
第一章药物毒理学绪论药物毒理学(drug toxicology):研究药物对机体的毒性反应、中毒机制及其防治方法的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也是药理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是研究药物对生命有机体有害作用的科学✹是毒理学的分支学科之一✹是一门与药学、药理学、临床药物治疗学密切相关和交叉的药学边缘学科。
第一节毒理学概述毒理学 (toxicology) :传统毒理学:研究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损害作用的学科。
现代毒理学:以毒物为工具,在实验医学和治疗学的基础上,发展为研究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机体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危险度评价和危险度管理的科学。
一、毒理学简史:(一)古代与中世纪毒理学✹萌芽 5000前(3000-2000 B.C),有文字记载约3500年历史。
✹最早的毒物研究开始于1500 B.C,人类最早的医书、古埃及的《埃伯斯草文稿》已记载了700多种的毒物和药物,如毒芹、铅和锑等。
✹公元50年希腊医生迪奥斯克理德斯(Dioscorides)所著的《药物论》,把毒物分成动物、植物和矿物,描述配图,成为之后16世纪毒物的主要资料。
✹我国明朝初的《本草纲目》等也记载了有关毒物。
如砒石、钩吻、乌头、番木鳖等。
(二 )启蒙时代毒理学✹产业革命前由于社会上中毒、误服——法医毒理学化学药物的合成——药物毒理学✹产业革命后(19世纪)工业革命快速发展,职业中毒——工业毒理学(三 )现代毒理学✹二次世界大战药品、农药、工业化学物生产的大量增加,毒理学研究亦应运而生。
✹ 20世纪20年代许多药物毒性事件的发生,形成了毒理学研究的雏形:砷中毒、氨基比林退热、 2,4二硝基酚减肥、磺胺事件等。
✹ 20世纪50年代,FDA对毒理学的职能开始加强✹ 20世纪60年代,震惊世界的“反应停事件”极大地推动了毒理学科学的发展。
1.现代毒理学特点:✹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合作研究机构应运而生。
✹研究内容不断深入,并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
毒理学第一讲 绪论 基本原理
![毒理学第一讲 绪论 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795414a4d1f34693daef3ecd.png)
第一章 药物毒理学的基本原理第一节 毒理学概述 毒理学:研究外源化学物(X enobiotics )对生物有机体毒性作用性质和机理的一门学科。
早期毒理学:研究不同毒物的使用,着重毒物对机体的急性危害或致死作用★ 外源化合物(X enobiotics ):是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的生物学作用的化学物质,又称为“外源生物活性物质”。
包括药物、农药、食品添加剂、化工产品及环境化学物等。
内源化学物:是指机体内原已存在的和代谢过程中所形成的产物或中间产物。
毒理学:是研究毒性物质对机体的有害作用及其发生、机制、结果以及危害因素的科学。
主要用于对外源性物质的安全性评价和危险性评估。
药物毒理学:是毒理学的一个相对年轻的分支,已广泛体现在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临床试验及临床合理用药。
● 药物毒理学(drug toxicology ):是研究药物对生物有机体毒性作用性质和机理的一门学科。
药物是用于诊断、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化学物质,其特殊性在与药物具有明显的两重性, 它一方面可以解除人们的病痛,造福于人类,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化学异物,可能会对用 药的有机体产生一定的损害作用(Adverse effect )。
药物毒理学工作者即研究、分析和阐述药物对机体的这种损害作用。
药物毒理学的研究目的1、了解药物的毒性反应确定药物毒性作用的剂量,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剂量依据,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关键取决于剂量。
16世纪 瑞士 帕拉塞尔苏斯(Paracelsus )All substances are poisons :there is none that is not a poison. The right dose differentiates a poison and a remedy.在新药开发阶段有助于评价一个新药是否具有开发利用的价值,倘若一个新化合物其治疗剂量与毒性剂量十分接近,则开发成新药的价值就几乎不存在了。
《药物毒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药物毒理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1be7fc8195f312b3169a5c4.png)
《药物毒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003627085 课程名称:药物毒理学英文名称:Drug toxicology 课程类别:专业课授课对象:药学专业学时数:80学分数:5 执笔人:李秀东一、课程教学目的药物毒理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基础学科,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毒作用及其机理,本门课程主要包括药物毒理学基础理论,药物的各种毒性作用及其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程序,并结合实验课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药物对机体毒作用的本质及规律,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为将来从事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及新药的申报工作或实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学时分配课时分配表章节授课内容理论教学时数实习教学时数合计第一章绪论 2 2第二章药物的生物转运 4 4第三章药物的生物转化 2 2第四章药物毒副作用机理 2 2第五章影响药物毒作用的因素 2 2第六章药物的一般毒性作用 6 8 14第七章药物的致突变作用 4 20 24第八章药物的致癌作用 4 4第九章药物的生殖发育毒性作用 4 8 12第十章药物的免疫毒性作用 2 2第十一章药物其他毒性试验 2 8 10第十二章新药安全性评价程序 2 2学时合计 36 44 80三、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1.了解药物毒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2.了解药物毒理学的基本概念3.理解药物毒理学的目的和意义[讲授内容]1.药物毒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2.基本概念3.药物毒理学发展史4.历史上的药害事件和教训[授课时数] 2学时[外文专业术语] Drug toxicology[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讲授第二章药物的生物转运[目的]1.掌握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机理及相关概念2.了解药物的吸收、排泄途径3.理解药物体内分布的特点及影响药物吸收、分布的因素4.了解毒药物毒代动力学的概念、目的、基本理论5.掌握不同毒性试验的毒代动力学的试验设计方法[讲授内容]1.生物转运机理2.吸收3.分布4.排泄5.药物毒代动力学[授课时数] 4学时[外文专业术语] Biotransportation[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讲授第三章药物的生物转化[目的]1.掌握生物转化的概念、意义及代谢活化的机理2.了解各反应的类型和特点3.理解药物代谢酶的诱导和抑制的概念、机理及结果[讲授内容]1.I相反应2.II相反应3.代谢活化4.药物代谢酶的诱导和抑制[授课时数] 2学时[外文专业术语] Biotransformation[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讲授第四章药物毒副作用机理[目的]1.掌握毒副作用机理2.理解药物过量毒性原因3.了解药物毒性作用的定义及几种抗菌素的毒性作用[讲授内容]1.药物毒副作用定义2.药物毒性分类及机理3.药物毒性副作用现状[授课时数] 2学时[外文专业术语][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讲授第五章影响药物毒作用的因素[目的]1.掌握影响药物毒作用的因素[讲授内容]1.药物的结构和理化性质2.种属和个体差异对药物毒作用的影响3.给药途径和赋形剂对药物毒作用的影响4.实验条件和操作技术[授课时数] 2学时[外文专业术语][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讲授第六章药物的一般毒性作用[目的]1.掌握相关概念、试验设计方法及长毒试验剂量设计要求及方法2.了解蓄积毒性试验方法3.理解一般毒性试验的目的、意义及毒性评价方法[讲授内容]1.急性毒性试验2.蓄积毒性试验3.长期毒性试验[授课时数] 6学时[外文专业术语] General toxic effects[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讲授[实习内容]1.实验动物一般操作技术2.急性毒性试验[实习时数] 8学时第七章药物的致突变作用[目的]3.掌握突变的有关概念、突变类型、突变机理4.理解主要的致突变试验原理、方法3.了解突变的后果4.了解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及致突变试验中的一些问题[讲授内容]1.基本概念2.突变的遗传学基础3.诱发突变的类型4.致突变作用机理5.突变的后果6.药物致突变试验[授课时数] 4学时[外文专业术语] Mutagenesis[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讲授[实习内容]1.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2.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3.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4.染色体、微核标本分析5.人类染色体试验技术简介[实习时数] 20学时第八章药物的致癌作用[目的]1.掌握有关概念、致癌机理及致癌试验方法及评定2.了解致癌物的分类3.理解药物与肿瘤的关系及肿瘤的化学预防[讲授内容]1.药物与肿瘤2.致癌物分类3.致癌机理4.致癌试验及评定5.肿瘤的化学预防[授课时数] 4学时[外文专业术语] Chemical carcinogenesis[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讲授第九章药物的生殖发育毒性作用[目的]1.掌握相关概念、生殖发育毒性试验方法及评定2.理解致畸作用的毒理学特点3.了解生殖发育毒性的表现及生殖发育损害作用的特点4.掌握致畸作用机理[讲授内容]1.相关概念及药物对生殖发育损害作用的特点2.生殖毒性及其评定3.发育毒性及其评定[授课时数] 4学时[外文专业术语] Reproductive toxicity & Developmental toxicity [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讲授[实习内容]1.小鼠精子畸形试验2.致畸试验[实习时数] 8学时第十章药物的免疫毒性作用[目的]1.了解免疫毒理学的概念、目的2.了解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种类3.掌握药物对免疫功能影响的机理4.理解免疫毒性作用的表现5.掌握免疫毒性检测方法[讲授内容]1.药物对免疫功能的影响2.免疫毒性研究方法[授课时数] 2学时[外文专业术语] Immunotoxicology[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讲授第十一章药物其他毒性试验[目的]1.掌握各种毒性试验方法2.了解试验方法注意事项[讲授内容]1.皮肤用药毒性试验2.腔道用药毒性试验3.药物依赖性试验4.抗生育药毒性试验5.细胞毒性抗肿瘤药毒性试验[授课时数] 2学时[外文专业术语][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讲授[实习内容]1.皮肤刺激试验2.皮肤致敏试验[实习时数] 8学时第十二章新药安全性评价程序[目的]1.掌握评价程序的基本要求、GLP的要点、评价步骤2.了解新药安全性评价的目的意义、安全性评价程序的选用原则3.了解新药安全性评价的局限性及评价程序的基本内容[讲授内容]1.新药安全性评价的目的意义2.安全性评价程序的基本内容和要求3.新药安全性评价程序[授课时数] 2学时[外文专业术语][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讲授四、考试形式与方法1.笔试(80%)2.技能测试(20%)五、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和分工先修课及后续课:《药理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医用免疫学》、《生物化学》、《生理学》本课程“第二章生物转运”第1节生物转运机理的教学内容与《生理学》中相关内容有联系,第2、3、4节教学内容与《药理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中相关内容基本相似,可简单介绍,启发同学回忆学过的知识,第5节药物毒代动力学的教学内容与《药理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中药代动力学内容相似,药物毒代动力学与药代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血药浓度分析方法是相同的,但在实验步骤安排和对数据要求上则不完全一样,毒代动力学试验侧重观察长期重复给药下的血药浓度变化,而不要求提供全面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专业选修课-《毒理学》教学大纲
![专业选修课-《毒理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121046e69dc5022abea00bf.png)
《毒理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对象:药学本科生(学分:2;学时:36,24理论课+12实验课)课程属性:专业选修课开课单位:华侨大学生物医学学院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药物毒理学是高等综合性大学院校药学专业选修课程之一。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药物毒理学的目的在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及减少因药物毒性导致的新药开发失败。
本课程将详细介绍药物对人体重要器官和六大系统的毒性作用,和对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与临床研究人体安全性评价的重要作用。
引导学生在开展临床前研究时应关注的毒理学作用,为后续从事药学有关的科学活动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含每章教学目的、基本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药物毒理学是一门研究药物对机体有害作用及其规律的科学。
主要研究人类在应用药物防病治病过程中,药物不可避免地导致机体全身或局部病理学改变,甚至引起不可逆损伤或致死作用;同时也研究药物对机体有害作用的发生发展与转归、独立机制及其危险因素,因此也包括新药上市前的安全性评价和危险性评估。
药物毒理学基本目的是认识并掌握某种药物的毒性作用,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依据,避免或减轻用药过程中有毒作用的发生。
具体内容如下:1.总论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药物毒理学的性质和任务;熟悉药物毒性的类别;了解药物毒性作用的机制。
教学内容:药物毒理学的性质和任务;药物毒理学的作用类别;从临床使用角度分类药物的毒性作用;药物毒理学在新药研究中的应用;药物的毒性机制(4个步骤)。
2.药物的毒代动力学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药物的毒代动力学的定义和目的;药物在体内过程中的毒性作用。
教学内容:药物的毒代动力学的定义和目的;药物在吸收环节的毒性;药物在分布环节的毒性;药物在代谢环节的毒性;药物在排泄环节的毒性。
3.药物对肝脏的毒性作用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药物对肝脏损伤的类型;常见的肝毒性药物。
教学内容:肝脏的形态与功能;肝脏损伤的形态学和生理学基础;药物对肝脏损伤的类型;常见的肝毒性药物;药物对肝脏损伤的评价指标;药物肝毒性的一般表现。
《药物毒理学》PPT课件
![《药物毒理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0e762d2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bc.png)
药物毒理学与生物学
01
研究药物对生物体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探讨药物对生物大分
子、细胞和器官的损害。
药物毒理学与化学
02
研究药物分子的结构与毒性之间的关系,为新药设计和安全性
评估提供依据。
药物毒理学与环境科学
03
研究药物对环境的影响,探讨药物在环境中的降解、转化和归
趋。
药物毒理学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01
或染色体异常。
药物毒性评估方法
动物实验
通过动物模型来评估药物的毒 性作用和剂量-反应关系。
体外实验
利用离体组织、细胞或生物分 子进行药物毒性研究。
临床研究
通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和 安全性数据进行药物毒性评估 。
流行病学研究
通过大规模人群调查和数据分 析来评估药物的危害性。
药物毒性评价指标
半数致死量(LD50)
体外研究方法
细胞毒性试验
遗传毒性试验
通过培养细胞,观察药物对细胞生长、存 活和功能的影响。
检测药物对细胞或细菌DNA的损伤作用, 预测潜在的致癌性。
膜渗透性试验
酶活性抑制试验
研究药物对细胞膜的通透性和作用机制。
检测药物对特定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了解 药物的代谢和作用机制。
计算毒理学方法
药代动力学模拟
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与报告
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要求医疗机构、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 经营企业等及时报告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监测技术与方法
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统计学方法,对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分析 和评估,为药品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不良反应预警与应对
对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药品进行预警,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防 止药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药物毒理学考试复习要点
![药物毒理学考试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7d65ea49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28.png)
药物毒理学考试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1、毒理学(toxicology):研究毒物(poisons)的科学,研究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s)对生物体(living organisms)的伤害作用(adverse effects)及其机制的学科。
2、现代毒理学(modern toxicology):研究外源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生物体和生态系统的伤害作用/有害效应与机制,以及中毒的预防、诊断和救治的科学。
3、毒理学要紧研究领域:描述毒理学descriptive toxicology;机制毒理学mechanistic toxicology;治理毒理学regulatory toxicology。
4、毒理学研究办法:流行病学研究;受控的临床研究;毒理学体内试验;毒理学体外试验。
5、毒理学替代法alternative toxicological methods(又称“3R”法):优化(refinement)实验程序、办法和技术;减少(reduction)受试动物的数量和痛苦;取代(replacement)整体动物实验;4th R: responsibility 责任。
第二章基本概念一、毒性和毒效应1、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s)是在人类日子的外界环境中存在、也许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的生物学作用的一些化学物质,又称为“外源生物活性物质”。
2、内源化学物:机体内原已存在的和代谢过程中所形成的产物或中间产物。
如含氧自由基、含氮自由基、同型半胱氨酸等。
3、毒性(toxicity)是指化学物引起有害作用的固有能力。
4、毒效应(toxic effect)化学物对机体产生的有害作用。
毒效应是化学物毒性在某些条件下引起机体有害的生物学改变。
5、中毒(poisoning)是生物体受到毒物作用而引起的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后浮现的疾病状态。
6、毒物(poison)是指在较低的剂量下可导致机体损伤的物质,是法规治理的名词。
《药物毒理学》第一章 -毒理总论(清华版) ppt课件
![《药物毒理学》第一章 -毒理总论(清华版)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c93e5f202020740bf1e9ba0.png)
药物毒理学研究的领域
1、描述性毒理学(drug) 主要观察和研究药物对人体的作用和影响,包括药物临床前毒
理学研究和药物临床毒理学研究。考虑药物毒性的结果,为药物安 全性评价和其他常规需要提供信息。主要内容:急性或长期毒性、 遗传毒性、生殖毒性和致癌性;毒物的代谢和清除、毒物的吸收分 布蓄积;毒性作用的量效试验。临床描述毒理学研究主要包括Ⅰ~ Ⅲ期临床试验中的安全性评价及药物上市后的不良反应监测(即Ⅳ 期临床试验) 2、机制毒理学
沙立度胺与海豹畸形 药物:沙立度胺,反应停;
治疗妊娠呕吐; 时间: 1957年上市; 国家: 欧洲、日本等地; 危害:海豹畸形; 原因:沙利度胺未经过严格的临床前毒理实验,再加上药物上 市后制药厂又隐瞒了已收到有关沙利度胺毒性反应的报告 意义:
美国FDA当时审查该药时发现其缺乏足够的临床试验数据而拒绝进口, 从而避免了此次灾难。 此次事件激起了公众对药品安全性及药品监督法规的普遍兴趣,使人们 对药物毒理学在保证用药安全方面的作用的认识提到了新的高度。 美国也由此对《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做了重大修改,确定了新药上 市审批的必要程序,例如新药上市前须向FDA提供临床实验证明的安全性 和有效性的信息;同时规定FDA有权力将已经上市销售的但被认为缺乏安 全性的药品从市场上取缔。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耳聋
• 药物:庆大霉素,卡那霉素; • 治疗:感染性疾病; • 危害:我国聋哑儿童180万,药物 致聋哑占60%,约100万。
严重的药害事件使人们认识到新药临 床前等药物毒理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三、药物毒理学的任务和研究领域 药物毒理学为临床安全用药服务,其主要学科任务是:
① 通过临床前和临床毒理学试验研究,观察新药对机体健康的 危害作用及程度,观察已上市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为新药的安全性评价提供客观的试验资料依据; ② 阐明药物的毒性作用机制和相关的防治措施,为指导开发安 全有效的新药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③ 为药物的风险管理,包括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建立和完善,提 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④ 参与新药研发早期的化合物筛选,减少因药物毒性导致的新
药物毒理学绪论 (2)
![药物毒理学绪论 (2)](https://img.taocdn.com/s3/m/06f9a3cef46527d3240ce0d4.png)
第一章药物毒理学绪论药物毒理学(drug toxicology):研究药物对机体的毒性反应、中毒机制及其防治方法的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也是药理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是研究药物对生命有机体有害作用的科学✹是毒理学的分支学科之一✹是一门与药学、药理学、临床药物治疗学密切相关和交叉的药学边缘学科。
第一节毒理学概述毒理学 (toxicology) :传统毒理学:研究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损害作用的学科。
现代毒理学:以毒物为工具,在实验医学和治疗学的基础上,发展为研究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机体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危险度评价和危险度管理的科学。
一、毒理学简史:(一)古代与中世纪毒理学✹萌芽 5000前(3000-2000 B.C),有文字记载约3500年历史。
✹最早的毒物研究开始于1500 B.C,人类最早的医书、古埃及的《埃伯斯草文稿》已记载了700多种的毒物和药物,如毒芹、铅和锑等。
✹公元50年希腊医生迪奥斯克理德斯(Dioscorides)所著的《药物论》,把毒物分成动物、植物和矿物,描述配图,成为之后16世纪毒物的主要资料。
✹我国明朝初的《本草纲目》等也记载了有关毒物。
如砒石、钩吻、乌头、番木鳖等。
(二 )启蒙时代毒理学✹产业革命前由于社会上中毒、误服——法医毒理学化学药物的合成——药物毒理学✹产业革命后(19世纪)工业革命快速发展,职业中毒——工业毒理学(三 )现代毒理学✹二次世界大战药品、农药、工业化学物生产的大量增加,毒理学研究亦应运而生。
✹ 20世纪20年代许多药物毒性事件的发生,形成了毒理学研究的雏形:砷中毒、氨基比林退热、 2,4二硝基酚减肥、磺胺事件等。
✹ 20世纪50年代,FDA对毒理学的职能开始加强✹ 20世纪60年代,震惊世界的“反应停事件”极大地推动了毒理学科学的发展。
1.现代毒理学特点:✹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合作研究机构应运而生。
✹研究内容不断深入,并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
药物毒理学
![药物毒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2ca86b63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fb.png)
药物毒理学Have an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November 2, 2021第1章绪论1.什么是药物毒理学它主要包括哪两方面的研究药物毒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的有害交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科学,它既研究药物对机体的有害作用及作用机制,即药物毒效动力学,又称药物毒效学;也研究机体对产生毒性作用的药物的处置动态变化及规律,包括产生毒性作用的药物在体内随时间发生的量和质的变化,即药物毒代动力学,又称药物毒代学;第2章药物毒效动力学详见教材第3章药物毒代动力学详见教材第4章药物对肝脏的毒性作用1.药物引起肝损伤的类型主要有哪些其常见的药物是什么⑴肝细胞死亡⑵脂肪肝⑶胆汁淤积⑷肝血窦损伤⑸肝纤维化和肝硬化⑹肝脏肿瘤;常见药物:①抗微生物药:如四环素②激素类药:如性激素③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④调节血脂药:如他汀类⑤非甾体抗炎药:如对乙酰氨基酚⑥全身麻醉药:如氟烷⑦抗肿瘤药物⑧中草药及中成药;2.药物肝脏损伤的作用机制:①药物在肝脏的代谢耗竭体内还原型谷胱甘肽②破坏细胞骨架③线粒体损伤④胆汁淤积⑤炎症和免疫反应;第5章药物对肾脏的毒性作用1.药物对肾脏毒性作用按损伤部位分有哪些类型药源性肾损害表现有哪些临床综合征请分别举例代表药物;一按损伤部位分类:①肾小球损伤肾小球是肾单位中药物暴露的起始部位:如嘌呤霉素②肾小管和集合管损伤近端小管是药物致肾损伤的最常见损伤部位:如氨基糖苷类③肾乳头损伤:如非甾体抗炎药④肾间质损伤:如青霉素⑤肾血管损伤:如环孢素;二按临床表现分类:①急性肾衰竭:如氨基糖苷类②慢性肾衰竭:如非甾体抗炎药③急性间质性肾炎:如β内酰胺类④慢性间质性肾炎:如非甾体抗炎药、顺铂⑤梗阻性肾病:如磺胺⑥肾性尿崩症:如两性霉素B;2.常见的具有潜在肾毒性的药物有哪些⑴抗生素类:如氨基糖苷类新霉素的肾毒性最强,链霉素的肾毒性最低⑵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短期服用NSAIDS停药后通常可逆转,长期服用引发以肾乳头坏死为特征的镇痛剂肾病,是一种不可逆的病变⑶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⑷抗肿瘤药:如顺铂⑸对比剂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⑺利尿药和脱水药⑻生物制剂⑼中药;3.肾脏易受药物损伤的原因是什么⑴药物代谢方面:肾脏是绝大多数药物和或其代谢物的最主要排出途径⑵血液供应方面:血流丰富,使肾皮质成为肾毒性药物的首要靶器官⑶解剖结构及物质成分构成方面:肾小球滤过膜的蛋白成分使其容易受药物免疫机制的损伤⑷生理功能方面:肾髓质及肾乳头部位药物浓度高,损伤肾乳头和肾小管;第6章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毒性作用1.药物对心血管系统毒性作用有哪些类型常见药物有哪些一药物对心脏毒性作用的类型:①心律失常②心脏肥大③心力衰竭;二药物对血管毒性作用的类型:①高血压、低血压②动脉粥样硬化③水肿④出血;一心脏毒性药物:①抗心律失常药:Ⅰ类,如利多卡因;Ⅱ类,如普萘洛尔;Ⅲ类,如胺碘酮;Ⅳ类,如维拉帕米②强心药:如强心苷③中枢神经系统药物④抗微生物药及抗病毒药⑤蒽环类和其他抗肿瘤药⑥抗组胺药⑦抗炎药物⑧免疫抑制剂;二血管毒性药物:①交感胺②可卡因③尼古丁④抗肿瘤药⑤非甾体抗炎药⑥口服避孕药⑦精神药物;2.药物对心血管系统毒性的作用机制有哪些⑴影响离子通道及离子泵的功能⑵缺血缺氧⑶代谢障碍⑷血管内皮损伤⑸氧化应激⑹血管平滑肌损伤⑺炎性损伤;3.常见的可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的药物:⑴抗心律失常药:如奎尼丁⑵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嗪⑶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⑷大环内酯受体阻断剂:如特非那定;类抗生素:如红霉素⑸氟喹诺酮类:如氧氟沙星⑹H14.强心苷中毒的常见诱发因素包括:⑴给药不当⑵低钾血症或低镁血症⑶心肌对强心苷的耐受性降低⑷肝肾功能不全⑸高钙血症⑹甲状腺功能低下;第7章药物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1.药物对神经毒性作用有哪些表现请分别举例代表药物;⑴头痛:如硝苯地平⑵癫痫样发作:如氟喹诺酮类⑶帕金森综合征:如氯丙嗪⑷神经衰弱综合征:如氟喹诺酮类⑸精神病样症状:如异烟肼异烟肼可促使维生素B排泄,使体内维6缺乏⑹听觉和前庭功能损害:如氨基糖苷类⑺周围神经病:如异烟肼;生素B62.常见的神经毒性的药物有哪些一中枢神经系统药物:①阿片类镇痛药,如吗啡②镇静催眠药,如巴比妥类③抗精神病药,如吩噻嗪类④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二作用于传出神经系统的药物:如阿托品、麻黄碱;三抗肿瘤药:如多柔比星、紫杉醇;四抗菌药:如喹诺酮类;3.药物神经系统损伤的作用机制有哪些请分别举例代表药物;⑴损伤神经元:如多柔比星⑵干扰轴索运输:如紫杉醇⑶干扰髓鞘的形成和维持:如哌克昔林⑷干扰神经传递系统:如麻黄碱;第8章药物对呼吸系统的毒性作用1.药物对呼吸系统毒性有哪些类型各类型有哪些代表性药物㈠呼吸抑制:如吗啡㈡肺水肿:如镇痛药㈢肺炎:如环磷酰胺㈣肺纤维化:如博来霉素该药能被博来霉素水解酶水解,而肺和皮肤缺乏该酶、白消安出现“白消安肺”㈤肺气肿:如焦油㈥哮喘:如青霉素㈦肺癌:如烷化剂㈧肺血管拴塞:如口服避孕药㈨肺动脉高压:如阿米雷司㈩肺血管炎:如金盐;2.药物对呼吸系统毒性的作用机制有哪些⑴颗粒物的沉积和清除⑵氧化负荷⑶肺的毒性介质⑷细胞增殖Ⅰ型细胞受到损伤时可以通过Ⅱ型肺泡细胞的增殖进行修复⑸超敏反应;3.药物引起哮喘可能的机制有哪些请分别举例代表药物;⑴超敏反应:如青霉素⑵抑制环氧化酶:如阿司匹林类引起阿司匹林性哮喘⑶β-受体阻断作用:如普萘洛尔⑷药物对呼吸道黏膜的局部刺激:如色甘酸钠;4.呼吸系统对药物的易感性的原因:⑴呼吸系统直接暴露于空气中⑵呼吸系统接受全部心脏的排血量⑶呼吸系统氧气分压高;第9章药物对血液系统的毒性作用1.药物对红细胞毒性作用有哪些请分别举例代表药物;缺乏、㈠贫血:①缺铁性贫血:如异烟肼②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如奥美拉唑致维生素B12乙胺嘧啶致叶酸缺乏③再生障碍性贫血:如氯霉素④溶血性贫血:如伯氨喹;㈡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如伯氨喹;2.药物对白细胞毒性作用有哪些请分别举例代表药物;㈠白血病:如烷化剂㈡粒细胞缺乏症:如抗肿瘤药;3. 药物对血小板及凝血因子的毒性作用有哪些请分别举例代表药物;㈠血小板减少症:如免疫抑制剂㈡药物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如阿司匹林㈢药物对凝血因子的影响:如青霉素;第10章药物对免疫系统的毒性作用1.药源性免疫介导疾病有哪些常见的相应药物是什么一免疫抑制:如糖皮质激素类、烷化剂二超敏反应:Ⅰ型,如青霉素;Ⅱ型,如解热镇痛抗炎药;Ⅲ型,如青霉素;Ⅳ型,如磺胺类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肼屈嗪;2.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的机制是什么Ⅰ型过敏反应机制:青霉素的降解产物与体内大分子物质结合后形成完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IgE,并结合到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表面,使宿主进入致敏状态;当致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可与致敏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表面的IgE结合,诱导细胞释放多种活性介质作用于效应器官,使其发生病理变化,从而出现过敏性休克的症状;第11章药物对内分泌系统的毒性作用⒈药物对内分泌系统肾上腺和甲状腺的毒性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分别举例代表药物;一药物对肾上腺的影响:⑴导致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如糖皮质激素类⑵导致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如糖皮质激素类⑶导致损伤性萎缩:束状带和网状带萎缩,如米托坦;球状带萎缩,如螺内酯、卡托普利⑷降低糖皮质激素水平:氨鲁米特⑸影响肾上腺髓质功能:如烟碱;二药物对甲状腺的影响:⑴影响甲状腺摄取碘:如高氯酸根⑵影响甲状腺合成、释放或干扰外周T4转变为T3:如丙硫氧嘧啶、甲硫咪唑⑶损伤甲状腺细胞:如放射性碘⑷免疫机制影响甲状腺功能:如α干扰素⑸促进甲状腺激素代谢:如苯二氮卓类;2.药物对内分泌系统损伤的作用机制:⑴影响激素水平⑵直接破坏组织细胞;第12章药物对皮肤的毒性作用1.常见药物对皮肤的毒性作用有哪些类型㈠接触性皮炎:①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②超敏反应性皮炎③光敏性皮炎㈡荨麻疹㈢痤疮㈣色素异常;2.药物对皮肤毒性作用有哪些作用机制⑴原发性刺激⑵药物超敏反应⑶药物的光敏反应:光毒性作用和光超敏反应;第13章药物对眼的毒性作用1.药物对眼毒性作用有哪些类型请分别举例代表药物;①角膜损伤是药物致盲的主要原因:如氨基糖苷类②眼压升高:如糖皮质激素类③晶状体混浊:如糖皮质激素类④视网膜损伤:如氯丙嗪在视网膜黄斑区可见点状棕色色素堆积、氯喹出现“靶心状”眼底改变⑤视神经损伤:视乳头水肿,如糖皮质激素类;视神经炎,如乙胺丁醇;视神经萎缩,如氯喹;2.药物眼损伤的作用机制:①直接刺激作用②过敏反应③沉淀或色素沉着④干扰眼的生理生化或代谢功能;3.眼易受药物损伤的靶点有哪些①角膜②眼睑③晶状体④视网膜⑤视神经;第14章药物依赖性1.什么是药物依赖性什么是精神依赖性什么是躯体依赖性药物依赖性指由于周期性或反复性使用依赖性药物使机体产生的特殊精神和躯体依赖状态,表现为对依赖性药物的强制性渴求和继续用药的行为以及相应的不适反应;精神依赖性,又称心理依赖性,指由于用药使人产生一种特殊的欣快感和欢愉舒适的内心体验,在精神上驱使用药者表现为一种周期性连续用药的渴求和强迫用药行为,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避免精神上的不适;躯体依赖性,又称生理依赖性,是指由于反复连续用药使机体处于一种适应状态,当中断用药后便可产生一系列强烈的躯体不适反应,出现由于生理功能改变而产生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即药物戒断综合征;而且往往同时伴随强烈的用药心理渴求和强迫性的觅药行为;2.简述药物依赖性形成的奖赏通路机制;简述药物依赖性形成的生物化学机制;奖赏通路机制:依赖性药物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可以产生奖赏效应,是一种正性强化效应,使用药者产生强烈的渴望重复用药的倾向,这与中枢奖赏系统的兴奋有关;奖赏通路,即中脑边缘系统多巴胺能神经通路,从中脑的腹侧被盖区胞体发出的纤维,通过前脑内侧束投射到部分边缘叶,特别是伏核、杏仁核以及额皮质;依赖性药物可以刺激奖赏通路,增加伏核多巴胺的释放或者抑制细胞对多巴胺的重摄取,使多巴胺含量相对增多;大脑奖赏系统发生欣悦冲动,使药物依赖者精神上产生欣快感和陶醉感;生物化学机制:依赖性药物首先抑制腺苷酸环化酶,进而减少cAMP的形成;继续慢性给药,某些脑区如伏核中继发性的腺苷酸环化酶表达增强,酶活性增加,对cAMP合成的急性抑制作用进行补偿,使得cAMP生成量在给药的情况下恢复,cAMP上调使蓝斑核细胞对依赖性药物存在代偿反应,即出现耐受和依赖,停止给药产生戒断综合症;3.常见的依赖性药物及其临床表现:⑴阿片类药物⑵巴比妥类和非巴比妥类中枢镇静催眠药物⑶苯丙胺类药物戒断症状出现“回闪”效应⑷大麻主要是四氢大麻酚⑸可卡因类药物可卡因抑制神经末梢突触前膜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转运体对儿茶酚胺类递质的再摄取⑹乙醇⑺烟草呼吸麻痹而死亡;尼古丁作用于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主要是α4β2亚型;4.药物依赖性评价和药物依赖性的防治措施:一躯体依赖性试验:自然戒断试验,催促戒断试验,替代试验二精神依赖性试验:自身给药试验,条件性位置偏爱试验,药物辨别试验;①缓解戒断症状②长效替代③阻断性作用④厌恶治疗⑤缓解渴求感;第18章中药的毒性作用1.什么是有毒中药有毒中药广义是指一切中药或中药的偏性,狭义是指容易出现毒副作用的中药,指进入人体后能损害机体的组织器官、扰乱或破坏机体正常生理功能,使机体产生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的中药;2.常见有毒中药的毒性成分有哪些⑴含生物碱类有毒中药:多为含颠茄碱类、乌头碱类、雷公藤碱、钩吻碱及马钱子碱类的中药⑵含毒苷类有毒中药:因毒苷引起中毒的有强心苷类、氰苷类、皂苷类⑶含毒性蛋白类中药⑷含萜类与内酯类有毒中药⑸其他有毒中药⑹动物类有毒中药⑺矿物类有毒中药:主要为含砷、汞、铅等的中药⑻中成药类;3.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有哪些①对中药毒性的认识不足②剂量不当③用法不当④服药时间不当⑤品种混淆或误服伪品⑥炮制不当或未经炮制⑦配伍不当:辨证用药,中西药配伍,配伍禁忌,妊娠禁忌,服药食忌,证候禁忌;第19章药物安全性评价和GLP实验室1.简述临床安全性评价的分期;Ⅰ期临床试验,为Ⅱ期临床试验提供依据;Ⅱ期临床试验,为Ⅲ期临床试验提供依据;Ⅲ期临床试验,为新药的注册审查提供充分依据;Ⅳ期临床试验;2.实验的设计除应遵循随机、对照和重复的原则外,在动物在体实验设计时还应注意贯彻减少、优化和替代的3R原则;:优良实验研究规范,也称为非临床安全性研究工作质量管理规范,广义上是指严格实验室管理的一整套规章制度,包括对实验设计、操作、记录、报告、监督等整个环节和实验室的规范要求;4.简述GLP实验室建设的基本要求;①必须要有严密的组织管理体系②必须要有一批高素质的研究人员③必须要建立质量保证部门④必须要制定一套完善的标准操作规程⑤必须要有良好的实验设施及仪器设备;第20章一般药理学研究1.药物一般药理学研究的概念、研究内容是什么一般药理学是对主要药效学作用以外进行的广泛的药理学研究,包括次要药效学和安全药理学的研究;次要药效学:主要研究药物非期望的、与治疗目的不想关的效应和作用机制;安全药理学:研究药物治疗范围内或治疗范围以上的剂量时,潜在不期望出现对生理功能的不良影响;第21章全身用药的毒性评价1.什么是急性毒性试验简述其常用方法;急性毒性试验又称单次给药毒性试验,系研究动物一次或24h内多次给予受试物后,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毒性反应;常用方法:半数致死量法、最大给药量法、近似致死剂量法、固定剂量法、序贯法和累积剂量设计法;2.什么是长期毒性试验长期毒性试验又称反复给药毒性试验,是研究实验动物连续多次给予较大剂量的受试物后产生的毒性反应;3.简述注射制剂的安全性试验;注射给药部位的刺激性试验、过敏性试验、溶血性试验和热原试验;第22章局部用药的毒性评价1.局部用药毒性的评价方法包括哪些①皮肤用药的急性毒性试验②皮肤用药的长期毒性试验③局部刺激试验④皮肤超敏试验⑤皮肤光敏试验⑥眼刺激性试验等等;第23章药物特殊毒性评价1.简述药物特殊毒性评价的内容和基本原则;特殊毒性评价内容包括遗传毒性、致癌性、生殖和发育毒性及药物依赖性评价;进行药物特殊毒性评价时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必须执行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②试验设计应该在对受试物认知的基础上,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③试验设计应符合毒理学试验的基本原则,即随机、对照和重复的原则;2.简述已被OECD及欧盟等相关国际组织接受的评价药物遗传毒性的主要方法;主要有细菌回复突变试验、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体外微核试验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药物毒理学绪论药物毒理学(drug toxicology):研究药物对机体的毒性反应、中毒机制及其防治方法的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也就是药理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就是研究药物对生命有机体有害作用的科学✹就是毒理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就是一门与药学、药理学、临床药物治疗学密切相关与交叉的药学边缘学科。
第一节毒理学概述毒理学 (toxicology) :传统毒理学:研究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损害作用的学科。
现代毒理学:以毒物为工具,在实验医学与治疗学的基础上,发展为研究化学、物理与生物因素对机体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危险度评价与危险度管理的科学。
一、毒理学简史:(一)古代与中世纪毒理学✹萌芽 5000前(3000-2000 B、C),有文字记载约3500年历史。
✹最早的毒物研究开始于1500 B、C,人类最早的医书、古埃及的《埃伯斯草文稿》已记载了700多种的毒物与药物,如毒芹、铅与锑等。
✹公元50年希腊医生迪奥斯克理德斯(Dioscorides)所著的《药物论》,把毒物分成动物、植物与矿物,描述配图,成为之后16世纪毒物的主要资料。
✹我国明朝初的《本草纲目》等也记载了有关毒物。
如砒石、钩吻、乌头、番木鳖等。
(二 )启蒙时代毒理学✹产业革命前由于社会上中毒、误服——法医毒理学化学药物的合成——药物毒理学✹产业革命后(19世纪)工业革命快速发展,职业中毒——工业毒理学(三 )现代毒理学✹二次世界大战药品、农药、工业化学物生产的大量增加,毒理学研究亦应运而生。
✹ 20世纪20年代许多药物毒性事件的发生,形成了毒理学研究的雏形:砷中毒、氨基比林退热、 2,4二硝基酚减肥、磺胺事件等。
✹ 20世纪50年代,FDA对毒理学的职能开始加强✹ 20世纪60年代,震惊世界的“反应停事件”极大地推动了毒理学科学的发展。
1、现代毒理学特点:✹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合作研究机构应运而生。
✹研究内容不断深入,并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
✹在宏观管理与立法方面的作用日益重要,危险度评定开始成为现代毒理学研究的主要目的与任务。
✹趋于早期参与新产品开发,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更加密切。
✹学术队伍不断壮大,国际间学术交流不断发展。
2、众多学科交叉渗透3、从高度综合到高度分化4、新技术新方法在毒理学研究的应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的原理与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建立高通量毒性检测、有害因素鉴定方法提供了技术支特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与确定,为工业毒物、药物、环境毒物的危险度评价提供了工具。
5、系统毒理学人类基因组计划(HGP,1990启动)环境基因组计划(EGP,1998启动)毒理基因组学(Toxicogenomics,2000)系统毒理学(Systems toxicology,2002)……二、毒物(toxicant)1、定义:毒物(toxicant/poison ):指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
三、毒物的分类毒物:人工制造的毒素:天然产生的四、毒性(Toxicity)泛指药物或其她物质对人体的毒害作用。
物质就是否有毒性及毒性的高低,与药物的剂量与疗程有关。
1、剂量-效应关系(量效关系)指在一定范围内同一药物的剂量(或浓度)增加或减少时药物效应也相应增加或减少,简称量效关系。
包括:剂量-量反应关系剂量-质反应关系量反应:毒性效应用具体数字或最大反应的百分率表示,称作量反应,有强度与性质的差别。
如心率(次/分)、血压(mmHg)等。
质反应:毒性效应以阳性或阴性(全或无)表示者,称为质反应,如生存或死亡、惊厥或不惊厥。
没有强度的差别,不能以具体的数值表示。
其大小就是以一组受试者正性反应(或负性反应)出现的个数或百分率表示。
2、化学物质毒性比较多种比较指标:半数致死量(LD50)半数中毒量(TD50)半数有效量(ED50) ……多种比较参数:治疗指数 (therapeutic index,TI)药物的LD50与ED50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TI),用以表示药物的安全性。
TI= LD50/ ED50此值越大越安全。
治疗指数一般由动物试验中获得,多认为新药的TI大于5具有价值。
但治疗指数(TI )评价药物安全性的可靠性如何?(参见P4)、TI不够完善,没有考虑药物疗效与毒效应剂量-反应关系的斜率,故仅用TI 用于评价药物安全性具有不完全可靠性。
a、如果药物的剂量-效应曲线与剂量-死亡曲线一致时,则治疗指数相等的药物安全性相同,治疗指数大的药物相对较治疗指数小的药物安全;b、如果药物的剂量-效应曲线与剂量-死亡曲线不一致时,斜率较小的有效曲线在接近最大有效量时,有可能已经落完全在最小致死剂量范围内。
所以仅仅用TI评价药物安全性具有不完全可靠性。
更好的评价药物安全性的指标:安全范围(margin of safety, MOS):LD5与ED95的比值,称作安全范围。
即:MOS=LD5/ED95安全范围越大越安全可靠安全系数(certain safety factor, CSF)CSF=LD1/ED99安全系数<1,说明有效剂量与致死量有重叠,就是不安全的。
3、毒理学常用指标(1)致死剂量——毒性上限参数①半数中毒剂量或浓度(TD50或TC50)②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LD50或LC50)③绝对致死量(LD100)④最小致死量(MLD,LD01)⑤最大耐受剂量(MTD,LD0)❑半数中毒剂量 (medium toxic dose,TD50):指化学物质能引起50%动物中毒的剂量。
❑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 LD50):指药物一次给药或24h内多次给药,引起50%动物死亡的剂量。
❑绝对致死量(absolute lethal dose,LD100):指化学物质能引起100%动物死亡所需要的最低剂量。
❑最小致死量(minimal lethal dose,MLD):指化学物质能引起受试对象中的个别成员出现死亡的剂量。
❑最大耐受剂量(maximum tolerated dose, MTD):指化学物质不引起受试对象出现死亡的最高剂量,高于此剂量即可出现死亡。
指动物单次大剂量给药或在24小时内接受多次大剂量受试药物后,不引起动物死亡的最大给药量的试验。
——毒性下限参数❑有害作用阈(adverse effect threshold):指化学物质引起受试对象中的少数个体出现某种最轻微的异常改变所需要的最低剂量,又称为最小有作用剂量(minimal effect level,MEL)。
❑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lowest 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 LOAEL):在规定的暴露条件下, 一种物质引起机体形态、功能、生长、发育或寿命某种有害改变的最低剂量或浓度。
❑末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no 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NOAEL):在规定的暴露条件下,一种物质不引起机体形态、功能、生长、发育或寿命的有害改变的最高剂量或浓度。
❑最大无作用剂量 (maximal no-effect dose,ED0):指化学物质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机体接触,用现代的检测方法与最灵敏的观察指标不能发现任何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2)阈剂量阈剂量(threshold dose):指化学物质引起受试对象中的少数个体出现某种最轻微的异常改变所需要的最低剂量。
➢急性阈剂量(acute threshold dose, Limac):为与化学物质一次接触所得。
➢慢性阈剂量(chronic threshold dose, Limch):为长期反复多次接触所得五、毒理学研究领域与任务:毒理学 (toxicology) 就是以毒物为工具,在实验医学与治疗学的基础上,发展为研究化学、物理与生物因素对机体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危险度评价与危险度管理的科学。
毒理学研究的三个主要研究领域:❑机制毒理学(mechanistic toxiicology)❑描述毒理学(descriptive toxicology)❑应用毒理学(applied toxiicology)1、描述性毒理学:对某化合物/药物的毒性鉴定。
研究目的:为化学物安全性评价与危险度管理提供信息;还可为化学物的毒作用机制研究提供重要线索。
研究内容:毒物/药物急性毒性、长期毒性、遗传毒性、生殖毒性与致癌性、毒代动力学等。
2、机理毒理学通过试验,阐明化学物/药物产生毒性的细胞或组织的生理生化改变,确定并阐明对肌体产生毒性的机制。
3、应用毒理学该领域基于描述性毒理学与机制毒理学提供的资料,并通过系统的毒性研究,确定某受试物就是否具有毒性,以确保化学物、药品、食品等进入市场足够安全。
应用毒理学分支:✹法医毒理学(forensic toxicology)✹临床毒理学(clinical toxicology)✹环境毒理学(environmental toxicology)✹职业毒理学(occupational toxicology)✹药物毒理学(drug toxicology)第二节药物毒理学概述药物毒理学(drug toxicology):研究药物对机体的毒性反应、中毒机制及其防治方法的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也就是药理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1、药物毒理学的基本目的:❑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指导药物合成❑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减少因毒性导致的新药研发失败2、药物毒理学的任务:❑新药临床前毒理学研究:基础理论研究、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新药临床试验:新药Ⅰ、Ⅱ、Ⅲ临床实验❑临床药物毒性监测:地高辛等药物毒性监测❑药物流行病学研究:耐药性、不良反应、新药上市再评价❑其它新领域:如纳米药物3、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别副作用:在正常剂量情况下出现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称为副作用(side effect)。
如阿托品用于解除胃肠痉挛时,引起口干心悸、便秘等副反应、➢一般说来,副作用比较轻微;➢多为可逆性机能变化,停药后通常很快消退;➢副作用随用药目的不同而改变。
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停药以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最低治疗浓度以下时残存的效应。
如:短暂的效应:如苯二氮唑类催眠药的“宿醉现象”持久的效应: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停药后引起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停药反应:长期用药因减量太快或突然停药时引起的不良反应,包括“反跳现象”(原病复发或加重)及“停药症状”(病人出现一些原来疾病没有的症状)。
毒性作用(toxic reaction):指外源化学物/药物作用下,机体表现的不良或有害的生物学改变。
包括:①毒性反应 (toxic reaction )在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或体内药物蓄积过多时对机体的危害性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