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企业会计准则

合集下载

房地产行业适用的会计准则

房地产行业适用的会计准则

房地产行业适用的会计准则引言:房地产行业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领域,它对经济增长和就业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房地产行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会计准则在这个行业中的应用也有其独特之处。

本文将就房地产行业适用的会计准则进行探讨,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这一行业。

一、房地产行业的特殊性房地产行业具有以下特殊性:1. 长期投资性质:房地产项目通常是长期投资,需要长时间才能获得回报。

因此,会计准则需要考虑如何正确计量和分配投资成本。

2. 高度关联性:房地产项目通常涉及多个关联方,如开发商、建筑公司、销售代理等。

因此,会计准则需要解决关联交易和关联方信息披露的问题。

3. 高度风险性:房地产行业风险较高,市场波动性大。

会计准则需要考虑如何正确处理和披露风险信息,以提高投资者的决策能力。

二、房地产行业适用的会计准则在房地产行业中,适用的会计准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资产计量:房地产项目的资产计量需要考虑其特殊性,如土地使用权、建筑物折旧等。

会计准则应确保资产计量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2. 收入确认:房地产项目的收入通常与项目的进度相关,如售房款项的确认应与项目的施工进度相匹配。

会计准则需要规定收入确认的时机和条件。

3. 费用资本化:房地产项目的开发过程中涉及大量费用支出,如利息、建筑物改造等。

会计准则应规定哪些费用可以资本化,以及资本化的条件和方法。

4. 报告披露:房地产公司需要向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披露相关信息,以增加透明度和可比性。

会计准则需要规定披露的内容和方式。

5. 关联交易:房地产行业中常涉及多个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如开发商与销售代理的合作。

会计准则需要规定如何正确处理关联交易,以避免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冲突。

结论:房地产行业是一个复杂且特殊的行业,会计准则在这个行业中的应用也具有其独特之处。

通过正确应用适用的会计准则,可以提高房地产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增加投资者的信任度,并促进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房地产公司应该严格遵守适用的会计准则,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是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会计处理的准则。

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企业在购买、建造或者租赁房地产用于获得租金或者增值的情况下所持有的房地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规定了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核算、报告和披露要求,以确保相关信息能够准确、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应当经历三个阶段的会计处理:首次确认、持有期间、处置期间。

首次确认阶段,企业应当按照成本进行确认,包括购买成本、建造成本和租赁预付款等。

此外,还应当确认与投资性房地产有关的初始直接相关费用,并在首次确认时进行计量。

持有期间阶段,企业应当根据成本模型或公允价值模型进行计量。

成本模型要求以成本减少累计计提的减值准备进行计量,而公允价值模型要求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并将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处置期间阶段,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或预计出售时的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并将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投资性房地产的报告和披露要求包括财务报表和附注的披露内容。

财务报表应当包括投资性房地产的概述、成本、公允价值、减值准备、租金收入和处置收益等信息。

附注应当包括投资性房地产的主要会计政策、计量方法、风险管理和潜在风险等信息。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对于企业正确处理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核算有重要意义。

准确、完整地报告和披露投资性房地产的相关信息,有助于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方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高投资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然而,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可能难以准确确定,特别是在市场波动较大或者投资性房地产较少的地区。

另一方面,企业在计量投资性房地产时可能存在主观性和估计性,导致信息的可比性和可靠性受到影响。

因此,在实施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时,企业应当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审慎判断,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报告和披露。

同时,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指导,提高企业会计准则应用的质量和规范性,进一步保护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的权益。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解释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解释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解释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以下简称《准则》)是中国的财务会计准则之一,主要规范了企业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处理方法和报告要求。

本文将对《准则》进行解释,并提供1200字以上的内容。

《准则》的目的是为了规范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会计处理,确保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报告真实、准确、全面。

投资性房地产指的是企业用于出租或资本增值而持有的房地产,包括土地使用权。

而非投资性房地产是企业自用的房地产。

根据《准则》,企业应当按照公允价值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初始计量,并在后续会计期间进行重新计量。

公允价值是反映交易市场上的市场价格,或者是适用的估计价格。

企业应当定期评估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并将其进行重新计量。

重要的是要注意,企业不能将其自用的房地产作为投资性房地产来计量。

《准则》还规定了投资性房地产的披露要求。

企业应当按照规定披露投资性房地产的分类、计量基准以及与之相关的重要假设和估计值等信息。

此外,企业还应当披露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变动以及出租收入等关键指标。

对于处置投资性房地产的情况,《准则》也作出了规定。

企业需要将处置投资性房地产所得的差额在综合收益表或利润表中进行披露。

同时,《准则》还要求企业将出售投资性房地产所得的现金流量披露。

在应用《准则》的过程中,企业应当遵守忠实于实质、谨慎、一致性、持续性的原则。

同时,企业还应当遵循合理性、可比性、及时性和充分性的质量特征。

总体而言,《准则》为企业投资性房地产提供了明确的会计处理方法和披露要求。

通过遵守《准则》,企业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其投资性房地产的真实价值和收益情况,为内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全面的信息,促进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是国家财政部制定的一项会计准则,用于规范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处理。

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企业为赚取租金、资本增值或者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包括土地使用权、建筑物及附属设施等。

该会计准则共分为六个部分,包括目的范围、定义和分类、公允价值和其变动、初始确认和后续计量、转移与重分类以及披露等。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企业在评估是否将房地产资产作为投资性房地产时,应当考虑以下因素:是否用于出租、预期的投资收益、市场租金、租赁条件、现金流量、地价与建筑物价值等。

准则要求,一旦将其中一资产作为投资性房地产进行确认,就要按照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和披露。

该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应当将投资性房地产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初始确认,并按照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公允价值是指市场上在买方和卖方交易时可以获得的价格,准则要求企业按照持有的房地产分类进行公允价值的确定。

企业还需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进行定期评估,并将评估结果记录在会计凭证中。

企业还需根据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还规定了转移与重分类的事项。

转移是指投资性房地产由一种类别转为另一种类别,重分类是指不再将其中一资产作为投资性房地产进行确认。

准则要求,转移和重分类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并且要进行充分的披露说明。

最后,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应当按照准则的要求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披露。

准则要求,企业应当披露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基础、主要假设、公允价值计算结果、公允价值变动及其影响、投资性房地产的转移与重分类等信息。

企业还需对投资性房地产的风险及管理政策进行充分的披露说明。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的制定和实施,旨在提高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处理的准确性和可比性,进一步规范企业的财务报告,为投资者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以保护投资者的权益。

这将有助于提高企业透明度与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投资性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 投资性房地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 投资性房地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应当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

第三条本准则规范下列投资性房地产:(一)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

(二)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

(三)已出租的建筑物。

第四条下列各项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一)自用房地产,即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房地产。

(二)作为存货的房地产。

第五条下列各项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一)企业代建的房地产,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

(二)投资性房地产的租金收入和售后租回,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

第二章确认和初始计量第六条投资性房地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一)与该投资性房地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该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第七条投资性房地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一)外购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和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其他支出。

(二)自行建造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

(三)以其他方式取得的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按照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确定。

第八条与投资性房地产有关的后续支出,满足本准则第六条规定的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投资性房地产成本;不满足本准则第六条规定的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第三章后续计量第九条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但本准则第十条规定的除外。

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建筑物的后续计量,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

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土地使用权的后续计量,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

第十条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讲解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讲解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讲解
首先,投资性房地产被定义为用于出租、增值或者作为长期投资的房地产,包括土地使用权、房屋以及其他附属设施。

该准则要求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准确的计量和报告。

在计量方面,企业应当根据公允价值模式或成本模式进行计量。

如果选择公允价值模式,企业应当将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计量,并将公允价值之间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如果选择成本模式,企业应当将房地产的成本作为初始计量,并按照成本减值原则对其进行减值测试。

此外,准则还要求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披露。

企业应当披露投资性房地产的类别、计量模式、所持有的数量和金额、重要的计量假设和参数、成本减值损失以及其他与投资性房地产相关的信息。

在报告方面,企业应当将投资性房地产列示为非流动资产,并在财务报表中将其单独呈现。

如果企业将投资性房地产用于营业活动,相关收入和支出应当在财务报表中单独列示。

此外,企业还应当披露有关租赁、投资性房地产的持有及处置、金融风险和主要的合同条款等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准则还对企业在转换使用权房地产、租入的投资性房地产等情况下的计量和披露进行了规定。

企业在进行转换时,应当按照转换成本进行计量,并披露转换成本和转换后的净值。

总结来说,投资性房地产在企业会计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企业需要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的规定对其进行准确的计量、报告和披露。

这样可以确保企业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投资者对企业的信任度和决策的准确性。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会计准则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会计准则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会计准则1. 引言房地产开发企业是指专门从事房地产开发、销售和租赁等业务的企业。

鉴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特殊性,为确保其会计信息准确、可靠、真实,制定专门的会计准则对这类企业的会计处理和披露进行规范。

本文将介绍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会计准则,包括应遵循的法律法规、会计处理的方法以及财务报告的披露要求等内容。

2. 法律法规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进行会计处理时,需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该法律规定了企业会计的基本原则和会计核算制度,房地产开发企业应根据该法律的要求进行会计处理。

•《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该法规规定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经营行为和管理要求,包括土地使用权、开发建设和销售等环节的规定。

•《企业会计准则第十号——房地产企业会计准则》:这是专门针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制定的会计准则,包括财务报告编制规范、应计入成本的项目、资产评估和收益确认等内容。

3. 会计处理方法3.1 记账方法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会计处理主要包括资产的确认、计量和披露。

具体的记账方法如下:•房地产项目的确认:房地产开发企业应确认自有土地、在建工程和已竣工的房地产项目,同时对购建的存货进行确认。

•应计入成本的项目:在建工程和已竣工的房地产项目需要计入成本,包括建筑材料、直接人工、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等。

•资产的计量:房地产项目应按成本与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同时对预收款项和预付项目进行核销和披露。

•收益的确认:根据销售合同的具体条款,房地产开发企业应确认销售收入,同时计提坏账准备、销售回购权和销售退回的准备金等。

3.2 财务报表编制房地产开发企业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编制相应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财务报表的编制要求如下:•资产负债表:房地产开发企业应按照资产的流动性进行划分,同时披露资产减值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应收款项的减值准备等。

•利润表:房地产开发企业应按照收入的来源进行分类,同时披露营业成本、营业利润和利润分配等。

学生用:房地产企业新会计准则账务处理

学生用:房地产企业新会计准则账务处理

房地产企业新会计准则账务处理一、会计科目二、基本业务一、房地产公司设立:参与投资组建公司的股东名称并非真实的,而是为了核算方便临时编写的。

北京综合投资公司、北京化工集团总公司、北京东城新兴投资总公司、吴文嘉于2007年1月10日共同发起设立新兴房地产开发公司有限公司,公司符合一资质等级,报经北京市建委核定,取得《暂定资质证书》。

新兴房地产开发公司注册资本8000万元。

北京综合投资公司公司出资3200万元,占新兴公司40%股权;北京化工集团总公司公司出资2000万元,占新兴25%股权;北京东城新兴投资总公司公司出资1600万元,占新兴20%股权;吴文嘉公司出资1200万元,占新兴公司15%股权。

北京综合投资公司公司投入现金2115万元,非货币出资评估价:土地使用权2500平方米,1000万元,使用年限50年;奥迪轿车85万元,尚可使用年限7年;北京化工集团总公司公司投入现金1000万元,非货币出资评估价:三地宾馆30%股权,作价1000万元,三地宾馆2006年净资产3500万元;北京东城新兴投资总公司公司投入现金1500万元,非货币出资评估价:北京东城新兴投资总公司公司持有甲公司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三年期企业债券100万元,债券面值112.5万元,票面利率6%(每年利息6.75万元)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利息归新兴房地产开发公司),债券到期日2007年6月30日;吴文嘉公司投入现金1000万元,非货币出资评估价:丰田轿车80万元,尚可使用6年;宝马轿车100万元,尚可使用8年;捷达轿车两辆12万元,均尚可使用5年;HP电脑5台1万元,,联想电脑5台1万元,电脑尚可使用2年;HP激光打印机0.16万元,爱普森针式打印机0.3万元,打印机尚可使用3年;工程复印机3.54万元,尚可使用3年;金杯面包车1辆2万元,尚可使用3年。

1月10日公司设立时会计处理:公司办公用房尚未建成时暂时租用办公用房。

1月15日租赁办公用房(我选择在预付账款科目核算,也可以在管理费—开办费核算,房租一次支付半年,按月摊销,新企业会计准则取消待摊费用会计科目,发生时可在预付账款核算,会计报表在预付账款项目列报,每月摊销9000元):1月16日办理土地使用权过户手续,支付契税300000元(10000000×3%)注:契税、耕地占用税属于财产税,计入财产成本。

房地产企业会计准则

房地产企业会计准则

房地产公司会计准则一、总说明(一 )为了规范房地产开发公司的会计核算,便于贯彻履行《公司会计准则》,特拟订本制度。

(二 )本制度适应于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房地产开发公司。

(三 )公司应按本制度的规定,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

在不影响会计核算要求和会计报表指标汇总,以及对外供给一致的会计报表的前提下,能够依据本质情况自行增设、减少或归并某些会计科目。

本制度一致规定会计科目的编号,以便于编制会计凭据,登记帐簿,查阅帐目,推行会计电算化。

各公司不得任意打乱重编。

在某些会计科目之间留有空号,供增设会计科目之用。

公司在填制会计凭据、登记帐簿时,应填制会计科目的名称,或同时填列会计科目的名称和编号,不该只填列会计科目编号,不填列会计科目名称。

(四 )公司对外报送的会计报表的详细格式和编制说明,由本制度规定 ;公司内部管理需要的会计报表,由公司自行规定。

公司会计报表应按月或按年报送当地财税机关、开户银行、主管部门。

国有公司的年度会计报表应同时报送同级国有财产管理部门。

月份会计报表应于月份终了后10 天内报出 ;年度会计报表应于年度终了后35天内报出。

还有规定者,从其规定。

会计报表的填列以人民币“元”为金额单位,“元”以下填至“分”。

公司向外报出的会计报表应挨次编定页数,加具封面,装订成册,加盖公章。

封面应注明:公司名称、地点、开业年份、报表所属年度、月份、送出日期等,并由公司领导、总会计师 (或代行总会计师职权的人员 )和会计主管人员署名或盖印。

公司对外投资如占被投资公司资本总数多半以上,或许本质上拥有被投资公司控制权的,应该编制归并会计报表。

特别行业的公司不宜归并的,可不予归并,但应将其会计报表一并报送。

(五 )本制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负责解说,需要更改时,由财政部订正。

(六 )本制度自 1993 年 7 月 1 日起履行。

附注:公司能够依据本质需要增减或归并以下会计科目:1.有所属内部独立核算单位的公司,能够增设“ 302拨付所属资本”科目 ;隶属单位能够相应增设“142上司拨入资本”科目 ;2.公司发生调进外汇业务的,能够增设“ 118外汇价差”科目;3.公司内部各部门、各单位周转使用的备用金,可独自设置“ 120备用金”科目核算 ;4.采纳本质成本进行资料平时核算的公司,能够不设“物质采买”和“资料成本差别”科目,增设“122在途物质”科目 ;5.依据需要,公司能够不设置,“资料成本差别”科目,而在“库存资料”、“低值易耗品”科目内分别设置“成本差别”明细科目核算 ;6.低值易耗品较少的公司,可将其并入“库存资料”科目核算;7.预收、预支帐款不多的公司,能够不设置“预收帐款”、“预支帐款”科目,将预收、预支帐款业务在“应收帐款”、“对付帐款”科目核算 ;8.公司刊行不超出一年期的短期债券,能够增设“ 205对付短期债券”科目;9.公司依据管理要求,能够将“开发成本”、“开发间接花费”科目归并为“ 402 开发花费”科目 ;或将“开发成本”科目分为“403土地开发”、“404房子开发”、“405配套设备开发”、“406代建工程开发”四个科目 ;10.有施工队伍的公司,对开发项目采纳自营施工建设的,能够增设“ 408工程施工”、“409施工间接花费”科目 ;11.房地产经营业务之外的其余业务中,经营规模较大、收入许多的常常性业务,公司能够参照财政部印发的相应行业会计制度,增设相关财产、收入、成本、花费、税金等科目,独自核算 ;12.还有其余未包含在会计科目表范围内的其余财产、其余欠债,公司可依据详细状况,增设相关会计科目进行核算。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一、准则的适用范围和定义准则规定了什么样的房地产可以归类为投资性房地产,并明确了该准则适用于所有拥有或租赁的投资性房地产的主体,包括合营安排下的投资性房地产。

二、会计处理1.初始成本计量准则规定,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成本应包括购买价格以及与购买房地产相关的可直接归属于该房地产的其他成本。

对于已存在的房地产,初始场地准备费用应按照减值时的净额进行计量。

2.成本模型根据准则,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可采用成本模型或公允价值模型。

采用成本模型的企业应按照成本减值和摊销计提准备金,并在报表中披露相关信息。

3.成本减值准则要求企业按照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来计提投资性房地产的减值准备。

如果减值发生后,当资产回收价值变得超过其账面价值时,应减少或取消准备金。

4.租赁人作为承租人的租赁转让准则规定,企业将租赁转让的房地产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并按照公允价值模型进行计量。

三、披露要求准则要求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详细的披露,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投资性房地产的分类、计量模型和计量基础;2.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成本、公允价值、摊销期间和计量方法;3.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减值和摊销情况,以及减值准备金的计提和取消情况;4.租赁人作为承租人的租赁转让的披露。

四、其他规定准则还对企业进行了其他相关会计处理的规定,如固定资产转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理、将投资性房地产转回固定资产的处理等。

总结来说,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为企业在投资性房地产方面的会计处理和披露提供了详细的规定和要求,帮助企业进行合规会计处理,并增强了投资者对企业在投资性房地产方面信息的透明度。

企业应按照准则的规定,认真执行相关会计处理,并及时披露相应信息,以确保企业的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房地产企业开发成本确认依据的会计准则

房地产企业开发成本确认依据的会计准则

房地产企业开发成本确认依据的会计准则
房地产企业开发成本确认依据的会计准则主要是《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存货》和《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

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存货》规定了存货的定义、确认、计量、披露等方面的要求,其中包括了房地产企业开发产品的存货确认和计量。

具体来说,房地产企业开发产品的存货确认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已经取得了土地使用权或者土地出让合同;
2.已经开始进行开发活动,并且已经取得了必要的批准和许可证;
3.已经开始投入资金和人力进行开发活动;
4.已经开始进行销售或者出租等经营活动。

而房地产企业开发成本的确认则需要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规定。

该准则规定了收入的确认原则,即只有当企业已经履行了合同义务,并且能够可靠地计量收入金额时,才能确认收入。

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收入的确认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已经签订了销售合同或者出租合同;
2.已经交付了房屋或者提供了出租物业的使用权;
3.能够可靠地估计收入金额。

因此,房地产企业开发成本的确认需要遵循上述两个会计准则的规定,并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具体操作。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

C.70
D.75
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和处置
(三)公允价值模式下的转换 1.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非投资性房地产 应当以其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作为自用房地产或存货 的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 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开发产品(公允价值)
贷: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投资性房地——公允价值变动(或借记)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或借记)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和处置
(2)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小于原账面价值的, 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公允价值)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或存货跌价准备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固定资产或开发产品
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和处置
注意: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 ●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房地产,公允价值 与账面价值的差额都是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的。 ●自用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 大于账面价值的情况下,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的情况下,差额计入公 允价值变动损益。
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一、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确认条件:两个。 投资性房地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1.外购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 相关税费和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其他支出。 2.自行建造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 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 构成。
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和处置
2.非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 (1)作为存货的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 借:投资性房地产(存货在转换日的账面价值)
存货跌价准备(已计提的跌价准备)
贷:开发产品(账面余额)
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和处置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解释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解释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解释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是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一项重要规定,旨在规范企业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处理。

该准则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定义、分类、计量以及披露等方面作出了详细规定。

下面将对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进行解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准则的内容。

首先是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定义。

准则将投资性房地产定义为企业为赚取租金或增值并将其持有的房地产。

其中,租金可以是通过直接租赁或者租赁给关联企业等方式获得。

这一定义较为明确,有助于企业正确理解投资性房地产的性质。

接下来是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分类。

准则将投资性房地产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用性房地产,即企业自己使用的房地产;另一类是出租性房地产,即企业出租给他人使用的房地产。

这一分类有利于企业识别不同类型房地产的会计处理。

准则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提供了详细的规定。

对于初始计量,企业应当按照成本计量,包括购置价款、直接与购置相关的税费等。

对于后续计量,企业可以选择按照成本模型或公允价值模型进行计量。

成本模型下,企业将按照成本减除累计已计提的折旧、摊销以及减值准备计提金额计量;公允价值模型下,企业将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且必须在财务报表中披露公允价值变动的金额。

这些计量规定有助于企业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计量模式。

准则对投资性房地产的披露要求也比较详细。

企业需要在财务报表中披露投资性房地产的政策、分类、计量方法以及公允价值模型下的公允价值变动金额等信息。

此外,准则还要求企业披露与投资性房地产相关的租约信息、利润分析以及风险控制等内容。

这些披露要求有助于外部用户了解企业与投资性房地产相关的重要信息。

总的来说,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是一项重要的会计准则,对于规范企业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该准则的解读,可以帮助企业正确理解投资性房地产的定义、分类、计量和披露等方面的规定,从而更好地进行会计处理。

同时,这也有助于提高企业财务报表的透明度,增强对外界的信息披露和沟通。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应用指南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下文简称《准则》)是由中国国家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的关于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的应用指南,本文将对《准则》进行解读与分析。

首先,《准则》的目的在于规范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处理,进一步增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透明度。

《准则》适用于所有以出租、财政租赁或资本化为目的的房地产。

在应用本《准则》时,企业应根据其交易性和长期持有的分类来确定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处理方法。

《准则》明确了投资性房地产的定义和分类。

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企业出租、财政租赁或资本化以获取租金、增值或进行受益于投资物业的资金投资的房地产。

企业应根据投资性房地产的使用目的和预期获取的收益来确定其分类,分为交易性和长期持有两类。

交易性投资性房地产是指准备进行快速出售或进行,或按成本衡量的房地产,而长期持有投资性房地产是指拥有并准备在相当长时间内使用或出租的房地产。

《准则》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提供了详细的规定。

交易性投资性房地产应按公允价值计量并计入当期损益,同时公允价值变动应记入利润表。

而长期持有投资性房地产应按成本计量,并通过资产减值测试进行减值测试,如有必要,进行资产减值准备的冲销。

《准则》进一步明确了投资性房地产的资产减值测试和资产减值准备的确定方法。

企业应当根据投资性房地产的特定情况和市场条件,进行资产减值测试,如若发现有减值迹象,则应进行资产减值准备。

而对于长期持有投资性房地产,企业应当根据公允价值模型或成本模型进行减值测试,选择较低的值进行资产计量。

《准则》还对投资性房地产的信息披露提出了要求。

企业应在财务报表中明确披露投资性房地产的分类、计量、减值测试、减值准备等信息,以便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的投资性房地产相关情况。

综上所述,《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应用指南对企业会计处理投资性房地产提供了指导,并规定了投资性房地产的定义、分类、计量、减值测试和披露要求。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明确了投资性房地产的定义,即指企业为获得租金或者资本增值而持有的所有非居住用途的房地产。

根据该准则的规定,投资性房地产包括有意开发的未来出租的土地和建筑、闲置的未来出租的土地和建筑、用于产生租金或资本增值的长期持有的土地和建筑、已抵押给他人的土地和建筑等。

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处理主要包括初始确认、计量、转换和报告等环节。

初始确认时,企业应将投资性房地产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并将费用计入相关资本化的费用项目。

计量阶段,企业应按照成本模式或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计量。

成本模式下,企业将投资性房地产按照成本减少累计折旧和减值损失计量;公允价值模式下,企业将投资性房地产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并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转换环节,指当投资性房地产的用途发生变化时,企业应进行转换处理,即从投资性房地产转到自用房地产或者从自用房地产转到投资性房地产,转换时应按照公允价值进行重新计量。

报告环节,企业应按照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财务报表,并披露投资性房地产的相关信息。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还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减值损失进行了规定。

减值损失是指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企业应按照一定的测试程序进行减值测试,如果有迹象表明投资性房地产可能存在减值,企业应进行详细的减值测试。

减值损失应及时计提,并在财务报表中进行披露。

此外,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还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转让、退役和摊销等进行了详细规定。

包括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自用房地产的转让、投资性房地产的退役以及租赁过程中的摊销等。

综上所述,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规定了企业在处理投资性房地产方面的核算方法和会计处理原则,为企业提供了准确、合规的会计准则指引。

企业在处理投资性房地产时,应遵守该准则的规定,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解释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解释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解释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以下简称"准则3号")是关于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准则。

它规定了企业在财务报告中如何核算和披露投资性房地产的相关信息,以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企业为获取租金收入、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

准则3号要求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公允价值计量,并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按照公允价值模型还是成本模型进行会计处理。

按照公允价值模型进行会计处理的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企业将投资性房地产按其公允价值进行核算,并将公允价值变动通过损益表反映。

按照成本模型进行会计处理的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企业按照成本计量模式进行核算,并在后续按成本减值或增值进行调整。

准则3号还要求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定期评估,以确认是否存在减值风险。

如果发生投资性房地产减值,企业需要及时计提减值准备,并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相关信息。

除了核算和减值方面的要求,准则3号还规定了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披露要求。

企业需要在财务报告中披露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成本、租赁收入、减值准备、出租情况等相关信息,以提供给利益相关方全面的信息。

准则3号的实施对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它使企业能够准确核算和报告投资性房地产的价值和变动情况,帮助管理者了解企业投资性房地产的状况和收益情况。

同时,它也为利益相关方提供了全面的信息,增强了对企业的理解和评估能力。

在实施准则3号时,企业需要确保遵守相关的会计准则和法规,并与审计机构进行密切合作,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企业还应密切关注准则3号的更新和修订,及时调整自身的会计处理和披露,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和会计准则的要求。

总结而言,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规定了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处理和披露要求,以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可靠性和透明度。

企业应根据准则3号的规定核算投资性房地产,并在财务报告中充分披露相关信息,以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和可理解性。

房地产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的区别

房地产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的区别

房地产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的区别房地产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拗口?其实说白了,就是两种会计规则,一种是专门针对房地产行业的,另一种是适用于所有行业的。

你可以理解为,房地产企业会计准则就像是给房地产这行量身定做的“定制版”,而企业会计准则呢,则是普遍适用的“大众款”。

你说,怎么回事,为什么不能都用同一个准则呢?这就得从这两个准则的背景和目标说起了。

先来说说企业会计准则。

你想啊,企业无论是做什么行业,总得有一个标准来记录和报告它们的财务状况对吧?不管是卖鞋子的、做餐饮的,还是搞科技的,他们的财务报表基本上都遵循着相同的一套规则,目的就是为了让投资者、债权人这些人能一眼看清楚企业的“财务健康状况”。

你想象一下,如果企业的财务报告没有统一的标准,大家各自为政,投资者都不知道自己看的是啥,怎么能做出明智的决策呢?所以,企业会计准则基本上就像是一把钥匙,给所有行业的企业开了一个共同的大门。

不过,事情并不总是这么简单。

你肯定知道,房地产这个行业的特殊性。

房地产企业一方面是做生意,另一方面又涉及到大量的土地、房产这些不太“动”的资产,甚至还跟相关部门的、市场的波动有着很紧密的关系。

所以啊,房地产企业的财务报表就需要特别考虑到这些因素,不能光用一个“大众款”的会计准则了。

就像你穿衣服,去参加一个正装宴会肯定不能穿运动鞋对吧?得根据场合换装备。

房地产企业会计准则就是为了给这些“特殊情况”量身定做的。

举个例子,房地产企业通常会面临一个巨大的项目开发周期,这个周期可能会长达几年甚至十几年,期间涉及的成本、收入、预售款项这些东西都得按照特别的规则来记录。

这可不是一般的“做生意”就能解决的事。

说到这里,肯定有人想问了:那这两个准则的区别究竟在哪儿呢?来来来,给你捋一捋。

房地产企业会计准则比企业会计准则更加注重与房地产开发相关的具体内容。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房地产企业通常会在项目开发初期就先卖出去一部分房子,这时候他们需要根据“预售款”来安排财务,而这些预售款并不是直接的收入,还要根据项目的开发进度来确认收入。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一、准则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发展,投资于房地产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为了促使企业正确地处理投资性房地产交易,提供有关会计记录和信息披露方面的准则,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简称:会计准则委)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以下简称会计准则3号)。

二、会计准则3号的适用范围会计准则3号适用于按投资性房地产分类的企业,以及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将资产转化为投资性房地产的企业。

受到会计准则3号约束的投资性房地产包括:为了获得租金和(或)资本增值而持有的土地、建筑物或建筑物以及土地的组合,或用于逐渐取得投资性房地产的目的。

此外,会计准则3号还适用于准备出租或以其他方式获得经济利益的投资性房地产。

三、会计准则3号的核心原则(1)确认和计量:企业应当以成本进行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确认,并按照相关规定加计折旧或调减价值。

(2)计价:投资性房地产的计价基准为成本法和公允价值法,并按照持有状态的不同选择适用。

(3)披露与相关事项:企业应当披露与投资性房地产相关的重要事项,包括投资性房地产的计价基准、公允价值计量的方法和假设、投资收益、重大投资性房地产项目的事项等。

四、会计准则3号的关键要点(1)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企业应当按照相关规定确认投资性房地产,包括土地使用权、不动产单位以及与投资性房地产有关的专有权益。

(2)计量方法的选择: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成本法或公允价值法进行计量,但选择一种计量方法后,应当一贯地应用。

(3)资产管理:企业应当根据投资性房地产的现金流量、市场情况和其他相关因素,决定投资性房地产的持有、出租或出售。

(4)与投资性房地产相关的业务违约:企业应当审视投资性房地产相关的业务违约情况,对于租赁业务违约和购买或销售过程中的违约行为,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五、会计准则3号的主要贡献会计准则3号提供了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处理的统一标准,并提出了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和披露要求。

企业会计准则 房地产项目收入确认原则

企业会计准则 房地产项目收入确认原则

企业会计准则房地产项目收入确认原则以企业会计准则房地产项目收入确认原则为标题的文章房地产项目收入确认是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它规定了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销售房地产项目时应如何确认收入。

这一原则对于房地产企业的财务报告和经营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房地产项目收入确认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收入确认时间点的确定房地产项目的收入确认时间点是指确定收入应计入财务报表的具体时间。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房地产项目的收入应在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房地产项目的所有权已转移给购买方,购买方对房地产项目具有实质上的控制权,且可预计的经济利益将流入企业。

这意味着收入确认的时间点应该是在房地产的交付和购买方具有实质上的控制权时。

2. 收入确认金额的确定房地产项目的收入确认金额是指确认为收入的金额。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房地产项目的收入应当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确认。

公允价值是指在正常市场条件下,交易双方自愿进行交易时可以获得的金额。

因此,在确认房地产项目收入时,应基于市场价格或评估价值来确定收入金额。

3. 收入确认的方法房地产项目的收入确认方法是指确认收入的具体方式。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房地产项目的收入确认应根据销售合同的执行进度来确定。

一般来说,房地产项目的销售合同通常分为多个阶段,如预售、施工、交付等。

在每个阶段完成时,应确认相应的收入。

同时,企业还需要根据合同约定的条款和条件,考虑相关的风险和收益,进行合理的收入确认。

4. 收入确认的会计处理房地产项目的收入确认会计处理是指将确认的收入计入财务报表的具体方法。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房地产项目的收入应计入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并同时确认相应的成本和费用。

此外,还应根据相关规定,披露与房地产项目收入确认相关的重要事项,如销售合同的条款、收入确认的假设和判断等。

房地产项目收入确认原则的正确应用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非常重要。

合理准确地确认收入不仅影响企业的财务报表,还关系到企业的经营决策和风险控制。

房地产企业会计新制度准则

房地产企业会计新制度准则

房地产企业会计新制度准则房地产企业会计新制度准则指的是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房地产销售》(以下简称新准则),该准则于2015年1月1日开始实施,适用于所有房地产开发企业和相关涉税部门的会计核算。

有关该制度准则的内容,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介绍,分别为实施背景、会计处理方法、期末披露信息、影响因素和建议措施。

一、实施背景新准则的实施是为了解决旧制度下房地产销售的会计处理问题,如折扣、收益确认和成本核算等问题。

旧制度主要关注房地产的成本,无法较好地反映出销售过程中的实际收益和成本。

因此,新准则在之前的老准则基础上进行修订,重点关注房地产的销售收入和成本核算,以更加准确地反映出房地产销售的实际情况。

二、会计处理方法根据新准则,房地产企业在销售商品房时,应当采用收入确认的实质性条件,即:在不存在不确定性或较低不确定性的情况下,确认与现金收入相应的收入,如下:1.已经发生商品房销售合同, 并已获得了已售商品房买家的确认,并且按规定足额支付了首期按揭款的,应该确认已经发生的销售收入;2.已经移交给买家并按照合同约定结算文书的商品房的,应该确认已经发生的销售收入;3.保留物业管理权的销售,应该按照建筑面积所对应租赁服务价值的模式,分期确认销售收入;4.尚未发生物业交付的销售,不能确认收入。

三、期末披露信息新准则要求房地产企业在财务资料中必须有专门的销售房地产的科目,并且应当对销售情况进行详细披露,同时需要对销售对收入贡献度较高的合同进行披露。

四、影响因素新准则的实施将会对房地产企业的财务和经济活动产生重大影响。

一方面,由于新准则的要求更加严格,如果房地产企业不能完全符合要求,可能会受到行政罚款、税收处罚等严重后果。

另一方面,随着新准则的实施,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绩效表现将会更加透明,增加监管部门对房地产企业的监控和约束。

五、建议措施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建议采用合理的差异化销售策略来规避销售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房地产企业会计准则
一、总说明
(一)为了规范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会计核算,便于贯彻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应于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房地产开发企业。

(三)企业应按本制度的规定,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

在不影响会计核算要求和会计报表指标汇总,以及对外提供统一的会计报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会计科目。

本制度统一规定会计科目的编号,以便于编制会计凭证,登记帐簿,查阅帐目,实行会计电算化。

各企业不得随意打乱重编。

在某些会计科目之间留有空号,供增设会计科目之用。

企业在填制会计凭证、登记帐簿时,应填制会计科目的名称,或同时填列会计科目的名称和编号,不应只填列会计科目编号,不填列会计科目名称。

(四)企业对外报送的会计报表的具体格式和编制说明,由本制度规定;企业内部管理需要的会计报表,由企业自行规定。

企业会计报表应按月或按年报送当地财税机关、开户银行、主管部门。

国有企业的年度会计报表应同时报送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

月份会计报表应于月份终了后10天内报出;年度会计报表应于年度终了后35天内报出。

另有规定者,从其规定。

会计报表的填列以人民币“元”为金额单位,“元”以下填至“分”。

企业向外报出的会计报表应依次编定页数,加具封面,装订成册,加盖公章。

封面应注明:企业名称、地址、开业年份、报表所属年度、月份、送出日期等,并由企业领导、总会计师(或代行总会计师职权的人员)和会计主管人员签名或盖章。

企业对外投资如占被投资企业资本总额半数以上,或者实质上拥有被投资企业控制权的,应当编制合并会计报表。

特殊行业的企业不宜合并的,可不予合并,但应将其会计报表一并报送。

(五)本制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负责解释,需要变更时,由财政部修订。

(六)本制度自1993年7月1日起执行。

附注:
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减或合并下列会计科目:
1.有所属内部独立核算单位的企业,可以增设“302拨付所属资金”科目;附属单位可以相应增设“142上级拨入资金”科目;
2.企业发生调进外汇业务的,可以增设“118外汇价差”科目;
3.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周转使用的备用金,可单独设置“120备用金”科目核算;
4.采用实际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的企业,可以不设“物资采购”和“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增设“122在途物资”科目;
5.根据需要,企业可以不设置,“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而在“库存材料”、“低值易耗品”科目内分别设置“成本差异”明细科目核算;
6.低值易耗品较少的企业,可将其并入“库存材料”科目核算;
7.预收、预付帐款不多的企业,可以不设置“预收帐款”、“预付帐款”科目,将预收、预付帐款业务在“应收帐款”、“应付帐款”科目核算;
8.企业发行不超过一年期的短期债券,可以增设“205应付短期债券”科目;
9.企业根据管理要求,可以将“开发成本”、“开发间接费用”科目合并为“402开发费用”科目;或将“开发成本”科目分为“403土地开发”、“404房屋开发”、“405配套设施开发”、“406代建工程开发”四个科目;
10.有施工队伍的企业,对开发项目采取自营施工建设的,可以增设“408工程施工”、“409施工间接费用”科目;
11.房地产经营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中,经营规模较大、收入较多的经常性业务,企业可以参照财政部印发的相应行业会计制度,增设有关资产、收入、成本、费用、税金等科目,单独核算;
12.还有其他未包括在会计科目表范围内的其他资产、其他负债,企业可根据具体情况,增设有关会计科目进行核算。

(二)会计科目使用说明(略)
(二)会计报表编制说明
资产负债表
一、本表反映企业月末、年末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情况。

二、本表“年初数”栏内各项数字,应根据上年末资产负债表“期末数”栏内所列数字填列。

如果本年度资产负债表规定的各个项目名称和内容同上年度不相一致,应对上年年末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名称和数字按照本年度的规定进行调整,填入本表“年初数”栏内。

三、本表各项目的内容和填列方法:
1.“货币资金”项目,反映企业库存现金、银行结算户存款、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和在途资金等货币资金的合计数。

本项目应根据“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科目的期末余额合计填列。

2.“短期投资”项目,反映企业购入的各种能随时变现,持有时间不超过1年的有价证券以及不超过1年的其他投资。

本项目应根据“短期投资”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3.“应收票据”项目,反映企业收到的未到期收款也未向银行贴现的应收票据,包括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

本项目应根据“应收票据”科目的期末余
额填列。

已向银行贴现的应收票据不包括在本项目内,其中已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应在本表下端补充资料内另行反映。

4.“应收帐款”项目,反映企业应收的与企业经营业务有关的各项款项。

本项目应根据“应收帐款”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填列。

5.“坏帐准备”项目,反映企业提取尚未转销的坏帐准备。

本项目应根据“坏帐准备”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其中借方余额应以“-”号填列。

6.“预付帐款”项目,反映企业预付给承包单位的款项和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

本项目应根据“预付帐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如“预付帐款”科目所属有关明细科目有贷方余额的,应在本表“应付帐款”项目内填列。

如“应付帐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有借方余额的,也应包括在本项目内。

7.“其他应收款”项目,反映企业对其他单位和个人的应收和暂付的款项。

本项目应根据“其他应收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8.“存货”项目,反映企业期末在库、在用、在途、在建和在加工中的各项存货的实际成本,包括库存材料、库存设备、低值易耗品、开发成品、分期收款开发产品等。

本项目应根据“物资采购”、“采购保管费”、“库存材料”、“库存设备”、“低值易耗品”、“材料成本差异”、“委托加工材料”、“开发成品”、“分期收款开发产品”、“出租开发产品”、“周转房”、“开发成本”等科目的期末借贷方余额相抵后的差额填列。

9.“待摊费用”项目,反映企业已经支出但应由以后各期分期摊销的费用。

企业的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以及摊销期限在一年以上固定资产修理支出和其他待摊费用,应在本表“递延资产”项目反映,不包括在本项目数字之内。

本项目应根据“待摊费用”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预提费用”科目期末如有借方余额,在本项目内反映;增设“外汇价差”科目的企业,该科目如有借方余额,也在本项目内反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