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湘夫人图》:沧桑中有豁达(图文)
【名品赏析】傅抱石人物画欣赏(十六)
【名品赏析】傅抱石人物画欣赏(十六)傅抱石人物画欣赏(十六)洗手图设色纸本 1942年作题识:张彦远云:昔桓元爱重图书,每示宾客,客有非好事者正食寒具,以手捉书画大点污,元惋惜移时,自后每出法书,辄令洗手。
此吾国书画鉴玩史上可念之一幕。
壬午酷暑,漫传斯图,斗室流汗二日而就,还视此性贪好奇之,桓大司马果终不为人所谅也。
六月初一日,于重庆金刚坡山斋,新喻傅抱石。
钤印:傅抱石印、抱石入蜀后作《洗手图》是东晋桓玄的故事。
桓玄在正史家并没有好评,说他是桓温的孽子,性贪鄙,好奇异,性嗜书画,必使归己。
这位桓大司马,和顾恺之、羊欣是好朋友,常常请两位到家里辩论书画,他坐在一旁静听,且在宴客的时候,喜欢把书画拿出来观览,有一次某客人吃了“油饼”没有揩手,把书画污了,他十分生气,以后,凡有宾客看书画即令先洗手再看。
桓玄那种人,贪鄙好奇,偏偏对于书画护持不啻头目。
在五尺对开的宣纸上,画四人观画,一人正在洗手,而桓玄则庄重地望在屏风之旁。
青枫欲赤设色纸本1943年作(1100万元,2006年8月浙江皓翰)款识:十月江南未陨霜,青枫欲赤碧梧黄,停桡坐对西山晚,新雁题诗小着行。
三十二年七月廿七日岁次癸未夏,万程先生惠临,金刚坡下山斋漫画,即乞海正,抱石记。
钤印:傅(朱)、抱石大礼(白)题跋:元气淋漓。
抱石先生早年真迹,亚明,丘水山庄观。
钤印:亚明之印(白)联吟图手卷设色纸本 1943年作款识:联吟图。
癸未九月中浣,万程兄自山城返成都嘱写斯图,乞颂吾兄道安。
弟抱石。
钤印:抱石之印、抱石得心之作、其命唯新引首:联吟图。
健碧。
钤印:大乐、健碧签条:傅抱石联吟图。
高花阁健碧题。
钤印:乂之、健碧卷跋:傅抱石以人物画当行出色,勾线飘逸似藤而有仞力。
此卷为其东川时期所写,款署癸未九月中浣,上款作万程先生,则亦长沙崔翁所藏也。
余为其品题傅抱石画者,此是第廿七件矣。
戊寅秋九月,健碧跋于海上。
钤印:陈氏、佩秋按傅抱石高足伍霖生教授《再论傅抱石卓越艺术成就》文中指出,抱石先生《论中国画的特点》一文中明确肯定,线条是中国画的造型基础。
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三十三)
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三十三)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三十三)1、白雪石《烟雨漓江》【赏析】白雪石的山水画清新俊逸,挺劲多姿,而最能代表其风格的是他以桂林为题材的山水画。
他对漓江情有独钟,曾五次南下桂林,漫游漓江,以独特的艺术语言把握桂林山水的物质和灵魂,在众多表现桂林山水的画家中独树一帜。
2、宋徽宗《枇杷山鸟图》【赏析】图中枇杷果实累累,枝叶繁盛。
一山雀栖于枝上,翘首回望翩翩凤蝶,神情生动。
此图纯以水墨勾染而成,格调高雅,别具一种苍劲细腻之韵致。
对开有乾隆御题诗一首:“结实圆而椭,枇杷因以名。
徒传象厥体,奚必问其声。
鸟自讬形稳,蝶还翻影轻。
宣和工位置,何事失东京。
”3、张大千《松下憩者》【赏析】张大千此幅绘一高士倚松长卧,是传统的“行乐图”题材。
虬屈的松枝与劲利坡石在用笔上相对统一,造型也相互呼应,体现出画家较为注重画面构造的技巧。
整幅画松秀豪劲,清丽洒脱。
4、清钱杜《虞山草堂步月诗意图》【赏析】此图以大密大疏之反差为特色。
层层茂林,以精细的点法为之,卷云般的山石,以密集而具装饰趣味的解索皴写成,与空旷的天地及白墙形成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强烈对比。
画法融王蒙之繁密与文徵明之细腻为一体。
5、于非闇《富贵寿考》【赏析】于非闇的工笔花鸟和书法受宋徽宗赵佶影响较多。
图中所绘牡丹和小鸟形象刻画细致精微,从茎干、枝叶到花头的用线严谨讲究,劲挺有力;枝叶之墨与花头之红形成对照,富贵典雅并具有装饰。
6、陶冷月《月夜归舟》【赏析】“雪后轻挠入翠微,寒溪花气袭人衣,过桥南岸寻春去,踏遍梅花带月归。
”7、嘉庆《楷书七言诗》【赏析】“塔影凌霄塞岭晴,秋风古道旧青城。
积场禾黍连村市,又山田穑事成。
旧陌周环峙废邱,传闻辽后建楼。
烟云聚散皆陈迹,只有伊逊河自流。
青城。
”8、郎静山摄影作品《花好月圆》【赏析】皓月当空,缥缈朦胧的云影衬托得这轮圆月越发饱满皎洁,一枝寒梅斜逸,颇有宋词“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燕脂匀注”之清雅风格。
虽题识“花好月圆”寓意美好吉祥,但梅花轻盈清素,圆月孤高清冷,仿佛空气中暗香浮动,自成一种超逸俊秀的格调,韵味绵长。
30幅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四)
30幅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四)30幅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四)【组图】1、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图卷(局部)》【赏析】我国现存的《八十七神仙图》,是北宋时期白描人物的真迹,画卷上有八十七位“朝元”列队行进的神仙,其中女神尤多。
这幅名画传了800多年后不幸流落海外。
1936年由徐悲鸿赎回国宝。
1953年,徐悲鸿辞世,他夫人遵照他的遗嘱,将《八十七神仙图》献给了国家博物馆。
2、经典油画《月夜》【赏析】这是一幅被人誉为“爱情诗”的油画,画家用银灰色的调子,来渲染恬静的夏夜,没有微风,参天的菩提树显得神秘幽邃,夜色中的蔷薇花散发出清香。
人物与环境处理得十分和谐,迷蒙的月光洒满林中,恍若仙境,令人陶醉。
画家:俄国伊凡.尼古拉耶维奇.克拉姆斯柯依。
3、胡佩衡《深山小径》【赏析】此幅为画家早期作品,笔法上变化王蒙皴意,在南宗笔法中又糅入北宗之力,兼以干擦湿染,浅绛复施青绿,得山重水复、林木郁茂之致,足见画家深厚的传统功底。
整幅画结体虽然复杂,但气韵周流、疏朗清幽,也许这正是他在题跋中所谓“寓镖缈于沉着之中”的旨趣。
4、宋徽宗书法【赏析】瘦金体是宋徽宗(赵佶)创造的书法字体。
其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竖钩细长,结体笔势取黄庭坚大字楷书,舒展劲挺。
赵佶治国无能,但其擅长于书画艺术,对于书画艺术的提倡和创作,以及对于古代艺术的整理与保存有突出贡献,也推动宋代书画达到了新的高峰。
5、林风眠《黄山松涛图》【赏析】此幅为其少见的采取非方形、立轴构图风景图画。
黄山的壁裂千仞,化为远处朦胧的山峦;被秋色染得金黄的蓊郁山林,则是历历在目,成为画面最显目的焦点。
画家寄情于山水怀想,融入真情与诗意在其线条、造型与色彩结构之中,没有过多的雕饰,仅有怡然自得的朴真写意。
6、徐悲鸿《巴人汲水图》【赏析】2010年12月10日,北京翰海拍卖场上,徐悲鸿巨幅以1.71亿元成交。
此图是一幅真实记录重庆人民辛勤劳作的艺术珍品,被誉为徐悲鸿最具人民性和时代精神的四大代表作之一。
傅抱石《湘夫人》
傅抱石《湘夫人》
佚名
【期刊名称】《大美术》
【年(卷),期】2004(000)005
【摘要】<正> 傅抱石首先是一位学者,他精通中国历史、文学,在学校教授中国美术史数十年。
早岁留学日本,接触世界艺术,从比较中加深了对祖国传统的理解和热爱。
眼界的开阔,思维的时代性,使他得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天才,产生了划时代的创造。
抱石先生的这幅《湘夫人》来自于一个亘古久远的传说:舜帝的妃子娥皇、女英闻听舜帝死讯,前去奔丧,点点泪痕落在翠竹上,立
【总页数】1页(P105-1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12
【相关文献】
1.傅抱石的“美术日记”——漫说傅抱石速写与创作的关系 [J], 曹清
2.屈原《湘夫人》与杜甫《湘夫人祠》抒同一情怀说 [J], 曾亚兰
3.傅抱石的"美术日记"——漫说傅抱石速写与创作的关系 [J], 曹清
4.过云楼书画鉴考—以《真草〈千字文〉》《七君子图》《四梅花图》《湘君湘夫人图》《梦境图》为例 [J], 熊晓慧; 张恨无
5.《湘夫人》审美教学实践探索 [J], 王红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湘君湘夫人图》
的女 神 ,形 容 古朴 ,气 度 超 然 。技 法上 运 登 题 跋 ,这 两 则 跋 一 则 为 文 徵 明 回 忆 石
用 宛 如 春 蚕 吐 丝 的 高 古 游 丝 描 勾 勒 形 象 , 田先生 (沈周 )让 自己临摹赵孟烦 的 《二
设色古雅 ,与今传 《洛神赋图 》宋 摹本在 湘 图 》. 文 徵 明 当 时 、“谢 不 敢 ”, 可 能 是
之 不 来 、盼而 不 见 的 恫 ,}长, 隋。说 到 湘 君 为 男性的却较 为罕见。学 者衣若 芬认为 ,
和 湘 夫 人 。就 得 说 到 另 一 个 人——· 明代 文 这是 因为古代 画家 在将 文学题 材创作 为
人 、画家文徼 明,他 擅长 山水 、花鸟 、兰竹 , 绘画时 ,往 往根}居名家评 注 而对 于 “二
尤 其 以 山 水 名 重 于 世 ,人 物 画 极 为 罕 见 , 湘”的众 多解释 中 ,朱熹评注最 为主流 ,
其代 表作 《湘君湘 夫人 图 》(简称 《二湘 使得 画家在 绘画时 往往 将其表 现为娥 皇 、
图 》)的 题 材 贝U来 源 于 屈原 《九 歌 》中 “湘 女英 二妃 形 象 。
图像 上 高 度 相似 。
逸生认动为。 自己功力 未到,直到 2O年后 才下 笔
文 徵 明 笔 下 的 “二 湘 ” 为 两 位 女 神 全图创无作背了景这 幅 衬画托;,一湘则 为 君王、樨湘登夫追 忆 人文一徵前 一后,人物衣纹柔丝细描
形 象 ,历史上 关于 “湘君 ”的性 别可谓 ▲ 《=明湘曾君让湘仇实夫父人(仇图英)))为 是《根二据湘图诗》人设色屈, 原 ((九歌 ))中湘 水女神 所描
0
君 ” “湘 夫 人 ” 两 章 。 画 面 正 中描 绘 了两
湘夫人实用精美PPT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湘夫人将要降临北洲上,放眼远眺呵使我分外惆怅。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秋风阵阵,柔弱细长,洞庭波涌,落叶飘扬。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登上长满白薠的高地放眼望。我与佳人约会,在黄 昏张设罗账。
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
鸟儿啊为何聚集在水草边?鱼网啊为何挂到树枝上?
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者,他有崇高的 理想。为实现理想,他苦苦追求,尽管 饱受打击,还是坚持不懈,九死而未悔 。他的忧愤深广,富于悲剧精神。这一 切,都体现在《湘夫人》中。这首诗写 到湘君为追求理想和爱情,是多么执着 ,多么痴情,一再遭到挫折却绝不退缩 。但在失望远多于希望的情况下,又透 露出来不可抑制的哀怨、惆怅、焦虑之 情。这一切,不正折射出屈原的身世悲 剧吗?
湘夫人的美丽高洁。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
把我的夹袄投入湘江中,把我的单衣留在澧水边。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在水中的绿洲采来杜若,要把它送给远方的恋人。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欢乐的时光难以马上得到,暂且放慢步子松弛心神。
第四段
这首优美的诗歌,主要写湘君求 合于湘夫人,因思念深切、神情恍惚 而产生种种幻觉,希望和绝望交织在 一起,从而更显得他们的爱情缠绵哀 怨、深挚执著。
第一段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写景如画,仿佛一幅秋风图,湘湖 洞庭秋景如在目前,作者妙在以可见之 水波、木叶,写出不可见之袅袅秋风, 写风而有画意。
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 而惆怅的意境。
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
运用比兴(主要是“比”)的手法,鸟儿本 应在树梢上,渔网本应在水草里,而这里用 不合乎逻辑的现象来比喻所愿不得,失其应 处之所。用事物的错位,暗示湘君内心的焦 虑,与美人的期约恐怕不能实现。
湘夫人ppt
第三层写湘君担心不可与湘夫人相见而产生了 幻想。在幻想中似乎听到佳人呼唤,见到与湘 夫人在水中宫殿美满生活的图景。这时,九嶷 山的神仙纷纷出动,与湘君一起迎接湘夫人, 但湘夫人并没有来。于是湘君一切的等待和期 盼都化为了泡影。描述了湘君对湘夫人的焦灼 期待扣反复追寻,表现出对爱情的执著追求。
第四层:失落
小记
通过全篇,我们可以认为湘君对真挚爱情、美 好生活的执着追求寄托了屈原对政治理想的至 死不渝,湘君期约遇难的悲剧反映了屈原一再 被楚王疏远的遭遇。 浪漫主义的风格特色。整篇作品情感深沉,如 诉如泣,语言华赡,意象丰富,在修辞上又多 用比喻手法和排比句式,典型地反映了楚辞的 浪漫主义的风格特色。这一切对于后世的中国 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而积极的影响。
从结构上,它以湘君赴约不遇时的情感活动作 为中心线索,把景物变化、人物活动都串连起 来,既有曲折起伏,又能融会贯通。 从情感上,整篇对期待过程的描写,有开端, 有矛盾,有发展,有高潮,有低潮,有平息。 意识线路清晰可见。
写作手法
(1)融情入景,以景染情。 以景现情,寓情于景。可以说是这首诗的 一大特色。它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而是与主人 公的心理活动相映衬,使用大量景物白描手法 来侧面描写人物心理,情与景水乳交融。 举例:“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 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一凄清杳茫的 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成功地 渲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被后人称为“千古言 秋之祖”。
屈 原
湘 夫 人
相关画作
相关传说 篇章赏析
写作手法
《湘夫人》为傅抱石所作屈原《九歌》组画之一。湘夫人为 民间传说中的湘水女神,既有人的情感,又有神的灵性,曾 被作者反复描绘。此画中的湘夫人体态颀长,面目丰腴,面 容凄惋,不见所思之人,似哀似愁仪态端庄,似有唐以前仕 女风貌,为傅抱石绘古代仕女的典型造型。其情态如思如慕,
《湘夫人》ppt课件完整版
01
作品所倡导的爱情观念,对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婚
姻观具有积极意义,有助于建立稳定、和谐的家庭关系。
对忠贞品质的弘扬
02
作品对忠贞品质的弘扬,有助于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
德,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
对现实社会的启示
03
作品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和人性的弱点,对现实社会具有警示作
用,提醒人们要关注社会问题、加强道德修养。
THANK YOU
2024/1/28
27
2024/1/28
20
不同文化背景下爱情表达方式差异
中方表达方式
含蓄内敛,通过细微之处表达爱意,如关心、照顾、默契等 。在表达爱情时,注重委婉和谦逊,避免直接和张扬。
2024/1/28
西方表达方式
开放直接,通过言语、行动、礼物等表达爱意,如表白、求 婚、庆祝纪念日等。在表达爱情时,注重真诚和坦率,勇于 表达自己的感受。
历史意义
《湘夫人》作为《九歌》中的一篇,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具有深厚的历史意义。它反映了古代楚国的祭祀文化 和社会风貌,展现了屈原对楚国命运的关切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同时,《湘夫人》也是研究屈原思想和《楚辞 》艺术特色的重要文献之一。
2024/1/28
6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2024/1/28
7
篇章结构梳理
楚辞的代表作品
楚辞的代表作品包括《离骚》、《九歌》、《天问》等, 其中《湘夫人》是《九歌》中的一篇。这些作品展现了作 者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楚辞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楚辞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开创了浪漫主义诗歌 的先河。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后世文学 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借鉴。
傅抱石《湘夫人》中国美术馆
傅抱石《湘夫人》中国美术馆
傅抱石《湘夫人》,纸本,水墨设色,纵36.5cm,横47.9cm。
创作年代:1954。
收藏:中国美术馆。
《湘夫人》为傅抱石所作屈原《九歌》组画之一。
湘夫人为民间传说中的湘水女神,既有人的情感,又有神的灵性,曾被作者反复描绘。
此画中的湘夫人体态颀长,面目丰腴,仪态端庄,似有唐以前仕女风貌,为傅抱石绘古代仕女的典型造型。
其情态如思如慕,面容凄惋,不见所思之人,似哀似愁,正如题记所写:“公主们来在这偏僻的岛上,望眼将穿,绕着愁肠。
草木摇落秋风凉。
洞庭湖中起着波浪。
”高古游丝描般的衣纹劲健飘逸,色彩淡雅,明净高洁。
湖水中的波浪为画家特创的笔法,与飘落的秋叶相衬托,深得“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之意境。
湘夫人14 人教课标版最新公开课优选PPT课件
屈原
• (约前340年~约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人, 名平,字原;自名正则,字灵均。中国战国末 期楚国丹阳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主张联齐抗秦,提倡“美政”。
• 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 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他创立了 “楚辞”这种文体(也就是创立了“词赋”这 一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离骚》、《九章》、 《九歌》、 《天问》 是屈原最主要的代表作。《离骚》是我国最长 的抒情诗。
• 这时怀王稍有醒悟,“悔不用屈原之策”,“于是复 用屈原”,让他出使齐国,重修楚齐之盟。
• 仪到楚以后,贿赂了郑袖、靳尚之流,在怀王面前花 言巧语后,糊涂的楚怀王居然又把张仪放了;还和秦 王结下了婚姻关系。等到屈原使齐回来,说明利害, 怀王想追回张仪,张仪已走得无影无踪。楚国对齐国 又一次失信用。前305年,楚怀王二十四年,楚又一 次背齐合秦,去秦迎亲;
漂亮善跑的——我的黑骏马哟 拴在那门外——那榆木的车上 善良心好的——我的妹妹哟 嫁到了山外——那遥远的地方 走过了一口——叫做“哈莱”的井 呵 那井台上没有——水桶和水槽 路过了两家——““艾勒”的帐篷哟 那人家里没有——我思念的妹妹 向一个放羊的人打听音讯 他说,听说她运羊粪去了 朝一个牧牛的人询问消息 他说,听说她拾牛粪去了 我举目眺望那茫茫的四野呵 那长满艾可的山梁上有她的影子 黑骏马昂首飞奔哟,跑上那山粱 那熟识的绰约身影哟,却不是她
• 以后,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有了划龙舟、吃粽子、喝雄 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 (据闻一多《端午考》考证在屈原投江之前,吴越一带已有端 午节存在,但从屈原2200多年前逝世一直到今天,中国社会主 流所公认的一直是端午节祭祀屈原。)
• 端午节的风俗流传到周边的许多国家:朝鲜、日本、韩国、缅 甸、越南、马来西亚等国。
傅抱石湘夫人图
傅抱石湘夫人图
纸本设色48.8×56.7cm 1961年3月
南京博物院藏
题识:白匋同志属写湘夫人,即乞教正。
辛丑二月中浣。
傅抱石。
钤印:抱石私印(白文)、一九六一(朱文)
湘夫人,是傅抱石仕女画的主要题材之一。
他一生创作无数,或立轴、或册页、或扇面,深受人们的喜欢。
傅抱石创作湘夫人将画面定格于屈原《九歌·湘夫人》之“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满纸木叶随风飘洒,或近或远,或聚或散,徐徐翻飞落下;一位典雅的女性,亭亭玉立,微步其间,娟秀的面庞上,柳眉、杏眼、樱口,是古典的至美,那穿过落叶含情远望的眼波,隐隐透出了些许惆怅,完全是一个清空洒落的境界,一个曼妙美丽的倩影。
傅抱石第一幅《湘夫人》绘于1943年12月17日,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傅抱石的湘夫人由于时空环境的不同也产生一些变化。
1940年代,湘夫人脸面和眉眼都偏长,受到顾恺之《女史箴图》影响,或是忠义气节的代表,或是清逸雅丽的标志,表情又时有怅然若失的愁情。
1949年以后,湘夫人脸面渐圆,也稍稍丰满了,眉眼略短更合于比例了,眼目明媚起来,愁绪减弱了许多。
由此推衍,傅抱石一生的仕女画创作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49年之前的仕女画风格大致可以妩媚来概括,1949年之后的仕女画则以端庄来形容。
这一变化,反映着社会、思想、性情的转化。
此幅湘夫人饱含深情,高洁典雅,超凡脱俗,是画家理想的女性美的标志。
就技法而言,人物线描流畅劲健,双眸以淡墨轻勾,造就了透明清纯的神采,落叶点虱洒脱淋漓,相互对照中愈显精彩。
第二讲 《楚辞》·《湘夫人》
二、什么是楚辞
泛指:“楚地的歌辞 楚地的歌辞”。 楚地的歌辞 专指:战国后期 战国后期产生于楚国 楚国的富有南方文化特 战国后期 楚国 南方文化特 新诗体, 新诗体 色的新诗体,以屈原的创作为代表。这种诗体 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如宋人黄伯思所说 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 “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 (《东观余论》)。 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及汉代人 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成《楚辞》一书。东汉王 《楚辞》 逸作《楚辞章句》
川泽山林,物产富足 川泽山林,物产富足。《史记》:“地广人稀, 饭稻羹鱼”水产丰富,无饥馑之虞 《国语》楚大夫出使晋国,自夸楚地多宝:金、 木、竹、箭,龟珠角齿皮革羽毛······ 独具一格的“南冠”、“楚服” 独具一格的“南冠” 楚服” 独特的官制: 独特的官制:令尹、莫敖、连尹、左徒。 音乐: 音乐:操南音,歌南风。“四面楚歌” 楚 信仰: 信仰:“信巫鬼,重淫祀”“其祠必作歌乐鼓 舞以乐诸神” 性格: 性格:桀骜不驯,个体意识强烈活跃,思虑好 奇异,浪漫洒脱。
19、 编结。 19、罔:同“网”,编结。 20、 (pĭ 掰开。 n):檐间木。 20、擗(pĭ):掰开。櫋(mi á n):檐间木。 21、 镇压坐席之物。 21、镇:镇压坐席之物。 22、 分列。23、荷屋:荷叶覆顶的房屋。 22、疏:分列。23、荷屋:荷叶覆顶的房屋。缭: 缠缭。24、 会集。 充实。25、 缠缭。 24、合: 会集。实 :充实。 25、馨:远 传的香气。 走廊。 传的香气。庑:走廊。
第二讲
楚辞》 湘夫人》 《楚辞》 ·《湘夫人》
屈原
一、楚文化与楚辞
楚:中原祝融部落 中原祝融部落一支在夏商时期迁徙 中原祝融部落 南方长江、汉水一带,征服南方土著 南方土著部 南方土著 落,形成了与中原文化有相似之处又有 独特个性的楚文化。 在地理、物产、风俗、民情、服饰、制 地理、 地理 物产、风俗、民情、服饰、 语言、音乐、审美趣味等方面,都 度、语言、音乐、审美趣味 与中原有所不同。
楚辞湘夫人注释译文赏析
•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 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
生动有力,充分显示出湘君极目远望‘望得越远越好的激 切心理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麋鹿本应处山野, 为什么到庭院里来吃东西?蛟龙本应居深渊,为什么 游到水边?)
用自然现象的错位、颠,比喻诗中主人公的爱 情不顺利、愿望得不到实现。
2、楚文化 1)、丰厚的物质条件 据历史记载,楚是春秋战国时拥有黄金 很多的国家。 从近年地下考古发掘来看,战国时代楚 国的青铜器,足以代表先秦青铜器冶铸 的最高水平。 楚地漆器、丝织品精美,北方无法比拟。
2)、较强烈的个体情感 据《韩非子》,楚国的贵族也一直拥有比 较独立的势力。-------个人受集体的压抑 较少,个体意识相应就比较强烈活跃。
15荪:香草名。荪壁指以荪草装饰墙壁。紫:紫贝。坛: 中庭,楚地方言。16椒:花椒,多用以除虫去味。成: 借作“盛”。17栋:屋梁。橑(l ă o):屋椽。 18辛夷:香木,初春开花。楣:门上横梁。药:即白芷。 19罔:同“网”,编结。薜荔:一种蔓生香草。帷:幕 帐。 20擗(pĭ):掰开。櫋(mi á n):檐间木。 21镇:镇压坐席之物。22疏:分列。石兰:香草名。 23芷:白芷。荷屋:荷叶覆顶的房屋。缭:缠缭。杜衡: 香草名。24合:会集。百草,制众芳草。实:充实。 25馨:远传的香气。庑:走廊。 26九嶷:即位于湖南的九嶷山,即传说中舜的葬地。缤: 众多纷杂的样子。27灵:神灵。如云:形容众多。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贾岛《忆江上吴
处士》)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宋 · 范仲淹《苏幕遮》)
二、楚辞
1、 “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 张汤 传》。可见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 称。 本义,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称, 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 诗体。这种诗体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 彩,如宋人黄伯思所说,“皆书楚语, 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东观余 论》)。音韵清切,句式参差。
傅抱石《二湘图》
傅抱石《二湘图》湘君和湘夫人是传说中帝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
她俩都嫁给舜,姐姐是正妃,称君;妹妹为二妃,称夫人。
舜南行巡狩,不幸崩于苍梧九嶷,二妃追随不及,闻之恸哭不已,洒泪染竹成斑。
由于深痛的思念,不久,二妃死于江湘之间,葬于洞庭之山,遂成湘水之神。
湘君、湘夫人为民间传说中的湘水女神,既有人的情感,又有神的灵性,傅抱石反复创作这两位传说中古代仕女的形象,既有大副巨制,也有细件小品,有分别绘画的《湘君》和《湘夫人》,也有合在一起的《二湘图》,是傅抱石最具代表性的题材之一。
根据资料显示可以断定傅抱石最初画此题材应该在1943年末,当时与夫人同读《楚辞》,读到“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句,联系时局,顿生家国危亡之忧,竟自激愤无言,《湘夫人》图就此面世,而后遂又有《二湘》及《九歌图》之制。
傅抱石兼擅山水、人物。
他的人物画多为历史人物、古诗意境的再创造,尤爱屈原之精神,故笔下与屈原有关人物画颇多。
傅抱石所画二湘,形象大都古朴典雅,凝重端庄,面相丰满美丽,表情沉毅而略带忧伤,特别是眼神的描绘,用笔轻快,先以淡墨轻涂,再以很少的浓墨稍加勾勒,给人以明亮晶莹、顾盼生动、妩媚而又深邃的感觉。
再加体态轻盈,姿势灵动,线条飞舞,更是惟妙惟肖,飘飘欲仙。
《二湘图》反映出傅抱石高超的技巧和强烈的审美观。
画中人物的脸庞圆润丰盈,眼神明朗。
湘君和湘夫人迎风而立,体态婀娜,和蔼可亲的眼神中流露出仁慈安详的性格,呈现出一副高洁、高尚的模样。
她们的裙裾微微掀动,仿佛一阵清风轻轻吹过,又带起周遍落叶缤纷。
整幅作品笔简意远,潇洒入神,风格高古,给人一种灵动、飘逸的感觉。
修长的身裁、长袍大袖,宽裙曳地,所用线条幼细、绵长、柔劲,没有方折。
在绘画衣纹转折处皆作弧形圆转,别有趣味。
在描绘人物面部表情时,所用之线条更是纤细、优雅和精确。
描写衣纹仍是用圆转的长条,流畅而充满活力。
整幅作品将傅抱石的线条功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令人不禁拍案叫绝。
傅抱石《九歌图》册
东皇太一
云中君(云雨之神)
湘君(舜帝妃-娥皇)
湘夫人(舜帝妃-女英)
大司命(专司人间生死寿命、诛恶护善之神)
少司命(主管人间生育子嗣之神)
东君(日神)
河伯(黄河水神)
山鬼(巫山之神女)
国殇(为国牺牲的人们)
高清欣赏:清代任熊《湘夫人图》
高清欣赏:清代任熊《湘夫人图》
《湘夫人图》轴,清,任熊作,纸本设色,121.4×35.3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任熊(1823-1857)清代晚期著名画家,“海派”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
字谓长,一字湘浦,号不舍,浙江萧山人。
任熊是绘画全才,人物、花卉、山水、翎毛、虫鱼、走兽,无一不精。
画法宗陈洪绶,与弟任薰,儿子任预、侄任颐合称“海上四任”,又与朱熊、张熊合称“沪上三熊”。
图绘潇湘夫人手持羽扇,在秋风中怅然而立的形象。
湘夫人头戴花朵式饰物,身穿绿点考究长裙,微睁双眼,面部慈详,驻足于落叶纷纷的空地上。
来源:网络。
“往往醉后”《湘夫人》
“往往醉后”《湘夫人》《湘夫人》是傅抱石一生所画屈原《九歌》题材中的一件极为精采的作品,纵105厘米,横62厘米,设色纸本。
《九歌》相传是夏代与祭祀有关的乐歌,屈原的《九歌》是在民间祭祀乐歌的基础上加工创作的一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优美诗篇,其中的“九”表示多数,并非实指,包括《东皇太乙》《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等11篇,祭祀的对象是天神、地祗、人鬼。
湘君和湘夫人都是湘水之神,湘君为男神,旧说指舜。
传说帝尧的女儿娥皇和女英都嫁给了舜,舜于南巡时死于苍梧,二妃寻至,自投湘水,成为湘水女神,即湘夫人。
屈原的《湘夫人》描写的是湘君对湘夫人的殷切思念以及不能相遇的怨怅,叙述的是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
傅抱石画《九歌》题材是受郭沫若的影响,当时他们都在重庆,郭沫若正在研究屈原和《九歌》,并进行戏剧《屈原》的创作。
傅抱石十分崇拜这位伟大的诗人,《九歌》因此成为他热衷表现的绘画题材。
他的第一幅《湘夫人》绘于1943年12月17日,尺幅与此图基本一致,画上除了全文录写《湘夫人》诗以外,还有长题叙说绘画缘由。
12月17日,是他的女儿益珊四周岁生日,此时日寇强兵压境,战火烧至湖南沅澧之间。
这天他取出《楚辞》,为夫人罗时慧吟诵《湘夫人》,读至“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时,不禁神情悲悯,夫妇二人相对无言,于是援笔泻情,绘制一幅《湘夫人》。
此画后来在郭沫若50寿诞时送给了他,郭沫若又将它转赠周恩来,并由周恩来把它带回陕北。
整个过程发生在1943年末至1944年的11月之间。
(画藏中南海,参见《中南海珍藏书画集》)。
从此傅抱石不断涉及《九歌》题材创作,所绘《湘夫人》都是心血之作。
如果说第一幅《湘夫人》傅抱石是为悲悯忧国而作,这一幅《湘夫人》则是传达了他的喜悦之情。
转眼过了将近两年,此时日本已经无条件投降,抗战胜利,举国欢腾。
稍前数日,傅抱石也绘一幅《湘夫人》,图中湘夫人取侧面相,少见且极为精美,画为陈之佛长女嗣雪作。
论中国画中的湘夫人形象
目录中文摘要 (1)Abstract (2)绪论 (3)1、选题源起 (3)2、学术回顾 (3)3、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4)第1章《楚辞.九歌》概述 (5)第1.1节屈原生平介绍 (6)第1.2节《楚辞.九歌》概述 (6)第2章历代中国画中湘夫人形象的造型特点 (8)第2.1节李公麟:淡毫轻墨,落笔成诗 (8)第2.2节张渥:一点一拂,笔精墨妙 (9)第2.3节陈洪绶:独树一帜,无与伦比 (10)第2.4节萧云从:润笔之绢,曲尽其妙 (12)第2.5节傅抱石:破笔散锋,清新古雅 (13)第3章湘夫人题材在绘画中的因缘际会 (15)第3.1节画家的时代背景及社会境遇 (16)第3.2节画家的审美取向 (17)第3.3节湘夫人形象的文化意蕴 (18)第3.4节屈原的人格感召力及作品的意象美 (19)结语 (20)参考文献 (22)致谢 (24)附录 (25)中文摘要屈原的《九歌》以浪漫主义的情调,诉说了诸多奇妙绝伦的神鬼故事。
其中的《湘夫人》更是以其悲情浪漫的故事令人感慨动容。
深受文人墨客所传颂,湘夫人题材的绘画更是数不尽数。
纵观不同时期的《湘夫人图》,可以发觉当中高超技法的承继,更能窥探不同时代所蕴含的文化意蕴和时代特征。
屈原伟大的作品和他人格魅力又是怎样影响不同时代境遇下画家的内心,与他们的审美产生跨时代的共鸣,当中的因缘际会值得更深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屈原九歌湘夫人图审美风格AbstractQu Yuan's "Nine Songs", with the romantic sentiment, tells a lot of wonderful ghost stories. Among them, "Xiang Fu Ren" is a sentimental and romantic story. By the literati and poets, the painting of the theme of Xiang Fu Ren is more than the number. Looking at the pictures of Xiang Fu Ren at different times,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inheriting of the technique is more able to explore the cultural implic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Qu Yuan's great works and his personality charm and what situation the painter's inner affect different age, and their aesthetic across the resonance of The Times, karma is worth of further research.Keywords:Qu Y uan, Nine Songs, The picture of Xiang Fu Ren, Aesthetic style.绪论1、选题源起诗人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耀眼的明星,他以浓烈的抒情性,对诗歌的表达技巧进行了充实,将作品和自己的思想情感相结合,手法夸张又充满想象,使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的基调,对我国文学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傅抱石《湘夫人图》:沧桑中有豁达(图文)
2014-11-21 来源:国家文化市场调查评估中心
傅抱石(1904~1965)湘夫人图设色纸本立轴 68×67.5cm
傅抱石先生在山水画之外所寻到的畅心达性的又一门径则是人物画。
它取材于古典诗词,格调高古,立意不俗,在近现代绘画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以屈原及其诗歌《九歌》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人物画作品,而《湘夫人》是傅抱石最喜欢表现的题材。
此画由题跋地点可知,作于1946年以后,即傅抱石自四川回南京之后,大致在五十年代中后期至六十年代初期。
此画较四十年代所绘第一件《湘夫人图》,多了几分豁达和沧桑,亦有几分潇洒,更去除了最初隐含于画中的政治意义,直面湘夫人祈之未至、盼而未到的惆怅之美。
此本《湘夫人图》,设色幽淡,画风古雅,构思巧妙。
画中湘夫人左顾而右探,迎风独立湖畔,双眼迷离,遥望远方,衣带随风轻举,落叶飘落于四周。
人物衣纹如春蚕吐丝,画家以东晋画家顾恺之所创立的高古游丝描绘人物,巧妙地将树叶顺势分布于画面左上方至右下方,不仅突出了“秋风”更多了几分装饰意趣。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九歌·湘夫人》
《九歌》作为《楚辞》中的名篇,在绘画史上,被众多画家反复描绘,并成为人物画史上的一大“母题”。
精通画史、画论、画法的傅抱石,以其独特的视角将《湘夫人》这一“千古常新”的题材发挥到极致,可谓“质沿古意而文变今情”。
他以魏晋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为技术支援,以战国《楚辞》为文化支撑,对绘画史上“诗画一律”、“古意”等命题做了全新的解读。
这篇词描写湘水之神——湘夫人与湘君相约于洞庭湖畔,湘夫人苦等湘君未至,望眼欲穿,恍恍惚惚的遥望远方。
大文学家屈原根据流传于楚国的祭歌整理出这篇在文学史上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佳作。
相传,湘夫人的原型为尧的女儿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五帝”之一的舜,南巡至湘。
未曾想,帝舜撒手人寰,二女痛哭不已,泪水滴落于湘江之畔的竹子上,随即竹竿之上现出斑斑泪痕,后世名曰“湘妃竹”。
傅抱石以屈原及其诗歌为题材作画,一方面来自其对屈原诗歌的喜爱,另一方面则与其有着亦师亦友关系的郭沫若密切相关。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傅抱石赴日留学,结识了因“四一二”政变流亡日本的郭沫若,二人日后的深情厚谊由此发端。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1939年初,时任民国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的郭沫若正在重庆主持抗日宣传工作。
傅抱石应郭沫若之邀赴重庆担任三厅秘书。
因此也开启了他艺术生涯中的高峰时期——重庆金刚坡时期。
傅抱石在担任三厅秘书期间,政治思想上深受郭氏影响。
为回应抗战号召,1942 年郭沫若创作了历史话剧——《屈原》。
1943年11 月,傅抱石第一张《湘夫人图》的创作完成可看作是其对郭沫若文艺创作思想的呼应。
他在画中自题曰:“屈原九歌自古为画家所乐写,龙眠李伯时、子昂赵孟頫其妙迹尤光辉天壤间。
子久欲从事,愧未能也……此时强敌正张焰于沅澧之间。
因相量写此,即撷首数语为图。
至夫人服饰种种,则损益顾恺之女史箴。
中土墨宝,固莫于是云。
时民国癸未十一月二十一日,重庆西郊金刚坡下山斋记。
”
次年,郭沫若在此画上亦跋曰:“恩来兄以十一月十日,由延安飞渝。
十六日适为余五十三初度之辰,友好多来乡居小集。
抱石、可染诸兄出展其近制。
恩来兄征得此《湘夫人图》,将携回陕北。
余思湘境已沦陷,湘夫人自必以能参加游击战为庆幸矣。
三十三年十一月廿日。
郭沬若。
”
人物画自诞生时即有着“成教化,助人伦”的鉴戒功能。
在此,这一功能满足了傅抱石以艺术救国的政治理想。
这与郭沫若“要借古人的骸骨,另行吹嘘些生命进去”的艺术思想别无二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