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精编版(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精编版(含答案)

《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精编版)(一)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二】仆①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②。

梅溪③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⑤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⑥。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⑦。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注】①仆:自己的简称。

②薜萝:即薜荔和女萝,皆为香草。

借指隐者所居之处。

③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

④幽岫:幽深的山穴。

⑤葺:修建。

⑥偏:特别。

饶:丰富。

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

这里指山中的物产。

⑦办:具备。

(1)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用法或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清: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水尤清.冽(《小石潭记》)B.时:四时.俱备有时.朝发白帝(《三峡》)C.鳞:沉鳞.竞跃锦鳞.游泳(《岳阳楼记》)D.是:实是.欲界之仙都问其姓氏,是.金陵人(《湖心亭看雪》)(2)把语段【一】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语段【一】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语段【一】和语段【二】同是写山水,除修辞外,在写景手法上有哪些相同之处?请具体分析。

答案:(一)【乙文参考译文】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

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阴森陡峭的崖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洞穴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

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

幸好菊花、竹米多。

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

这种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爱,岂是虚言啊!(1)B(2)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推荐的《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共含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练习题及答案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13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10、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实是/欲界之仙都B. 蝉/则千转不穷C.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D. 水/皆缥碧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消散)B.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跑)C.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D.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通“返”)12、甲文中统领全文的句子是“ ”;乙文中总领下文写景的句子是“ ”。

(2分)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14、甲乙两文都是写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的热爱之情。

但两文的思想格调不尽一样,甲文全篇充满乐观情趣,而乙文则暗含作者对尘世生活的厌弃之情,从文中“ ”即可看出。

(3分)[参考答案]10、(2分)C11、(2分)B12、(2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奇山异水,天下独绝13、(4分)(1)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14《答谢中书书》(解析版)2022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真题汇编

14《答谢中书书》(解析版)2022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真题汇编

14《答谢中书书》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对比阅读(2020·江苏吴江·八年级期中)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颁,沉鳞竟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邀,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婴婴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叫无绝。

鸢飞庆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丙]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①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

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日“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

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相环,云烟之相滋②,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③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故即其事之所以然气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去。

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选自曾巩《醒心亭④记》)[注]①作州:任知州。

②滋:生。

③洒然:不拘束的样子。

④醒心亭:古亭名,在滁州西南丰乐亭东山上,欧阳修所建。

1.下面哪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A.天下独绝.(《与朱元思书》)猿则百叫无绝.(《三峡》)B.负势竞上.(《与朱元思书》) 横柯上.蔽《与朱元思书》)C.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D.山川之.美(《答谢中书书》) 使巩记之.(《醒心亭记》)2.下列关于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甲]文“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短文两篇对比阅读 附答案

短文两篇对比阅读  附答案

(一)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16分)(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乙)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②,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嵚然③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④之登于山。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注释:①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笱。

②突怒偃蹇: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

③嵚(qī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

④罴(pí):棕熊。

译文:寻到西山以后八天,沿着山口向西北探行二百步,又探得了钴铒潭。

潭西二十五步,正当流急水深处筑有垒土阻水,开缺张网的鱼梁。

梁上有个小土丘,丘上生长着竹子树木,丘石或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破土而起,竞相形成奇奇怪怪形状的,几乎数都数不清;有的倾侧堆垒而趋下,就像牛马在溪边饮水;有的又猛然前突,似乎较量着争向上行,就像熊罴在山上攀登。

5.解释加点词。

(4分)(1)五色交辉()(2)四时俱备()(3)与其奇者()(4)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6.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分)(2)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3分)7.回答问题。

(6分)①《答谢中书书》这个字高度概括山川景色的特点,《钴鉧潭西小丘记》这个词简洁概括石头的特点。

(2分)②两篇文章写景的时候运用了不同的手法,甲文动静结合,乙文妙用比喻,请分别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4分)答案:(二)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16分)5.(4分)(1)交相辉映(2)四季(3)参与,这里指欣赏(4)向西北,朝西北6.(6分)(1)(3分)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水中的鱼竞相跳出水面。

2、《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2篇

2、《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2篇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6分)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5、甲乙两文都是写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的热爱之情。但两文的思想格调不尽一样,甲文全篇充满乐观情趣,而乙文则暗含作者对尘世生活的厌弃之情,从文中“”即可看出。(2分)
【答案】
1、(1)季,季节(2)鱼(3)通“返”,返回(4)树木的枝干
B.甲乙两文都选择代表性的景物入文,都从远近、高低、动静、色彩搭配入手,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感觉器官进行描绘。
C.甲乙两文写景,不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特征,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作者独特的情感。
D.(甲)文在写景的基础上进行议论,表达情感。(乙)文则先写景,再描写商人卖笋、仆人捞笋的场面,富有生活情趣。
2、B
3、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4、(1)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准确译出“颓”、“沉鳞”,语句通顺)
(2)(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意往东或往西。(准确译出“从”、“东西”,语句通顺)
5、山水自然;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二)
②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
4.(甲)文表达了陶弘景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乙)文中同样表明作者张岱这一生活情趣的句子是(2分)
5.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乙两文分别用“清流见底”“水木明瑟”突出“水”的清澈明净。这与“皆若空游无所依”、“游鱼戏石,直视无碍”等有异曲同工之妙。
1.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①晓雾将歇②沉鳞竞跃
幽窗开卷④无可名言
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两项是()()(2分)

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

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

《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资料使用方法:1.课外文言文参照译文及工具书,逐字翻译,积累文言实词、虚词。

2.先独立完成,然后对照答案订正,最后早晚读反复朗读记忆。

1.【甲】《答谢中书书》【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

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

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

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

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氅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干、丽谯,华则华矣;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

”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岁除日,新旧岁之交,即除夕。

,有齐安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

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选自王禹偁《黄州新建小竹楼记》6.请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

(限一处)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7.解释下列划横线字词。

(4分)(1)晓雾将歇(2)夕日欲颓(3)烟云竹树而已(4)因作小楼二间:8.解释下列句子(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这。

(2)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9.乙文中作者说“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请结合原文分析,作者的志趣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10.甲/乙两文都采用什么手法?表达效果有何异同?(4分)6.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7.(1)坠落(2)消散(3)罢了(4)于是8.(1)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仆去月①谢病,还觅薜萝②。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③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山谷所资,于斯已亦。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选自吴均《与顾章书》)【注释】①去月:上个月。

①还觅薜萝:寻找一种山中生长的藤本植物,这里是指准备隐居。

①葺宇:修建房子。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沉鳞.竞跃(líng)B.与.其奇者(yù)C.葺.宇其上(róng)D.偏饶.竹实(rào)2.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

(1)①晓雾将歇.( )①孤峰限.日( )A.休息B.遮挡C.消散D.限制(2)①夕日欲颓.( )①岂徒.语哉( )A.坠落B.颓废,自甘堕落C.徒弟,学徒D.白白,空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2)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4.【甲】【乙】两文都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歌,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节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下山二里,循旧路,向五老峰。

汉阳、五老,俱庐南面之山,如两角相向,而犁头6.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山川之.美俱庐南面之.山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览不能.兼收C.实是.欲界之仙都始知是.山之阴D.自.康乐以来则五峰排列自.掩7.文中划曲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余始至岭/角望峰顶坦夷/莫详五老面目B.余始至岭角/望峰顶坦/夷莫详五老面目C.余始至岭角/望峰顶坦夷/莫详五老面目D.余始至岭角望/峰顶坦夷/莫详五老面目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答谢中书书》与《与施从事书》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答谢中书书》与《与施从事书》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答谢中书书》与《与施从事书》文言文阅读。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乙】故鄣①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②,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

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

秋露为霜,春罗③被径。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④。

(《与施从事书》吴均)【注释】①故鄣:古县名,在今浙江安吉县西北。

②干天:直插云霄。

③罗:一种地衣类植物。

④散赏:散心,欣赏。

32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古来共谈..( )(2)沉鳞..竞跃( )(3)春罗被.径( )(4)风雨如晦.( )323.翻译文中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2)归飞之鸟,千翼竞来324.甲文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细细品读,你觉得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吗?325.陶弘景和吴均都是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这两封书信在很多方面有相同之处。

请从艺术手法方面,选一个共同点,简要分析。

【答案】322.共同谈赏的指水中潜游的鱼覆盖(同“披”)昏暗、不明323.(1)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

(2)还巢的鸟儿,千翼相连,竞相飞来324.结尾一句,含有三层言外之意:其一,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其二,自谢灵运之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其三,“我”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写出其中一点即可)325.示例一:艺术手法方面,两篇短文都运用了夸张手法,如《答谢中书书》中“高峰入云”,《与施从事书》中“绝壁干天”,都写出了山之高峻。

示例二:两文都运用借景抒情的写法。

甲文描写自然美景,表现了自己欣赏美景的愉悦与自得之情。

《答谢中书书》的对比阅读

《答谢中书书》的对比阅读

(二)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8分)【甲】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

其前山曰陶山,华阳外史弘景之所隐居……有泉焉,其始出石罅,涓涓然冬温而夏寒。

浸为小渠,冬夏不枯,乃溢而西南流,乃伏行沙土中,旁出为四小池,东至山麓,潴为大池,又东注于若耶之溪,又东北入于湖。

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

故秘书卿白野公恒来游,终日坐水旁,名之曰活水源。

其中有石蟹,大如钱,有小鲼鱼,色正黑,居石穴中,有水鼠常来食之……有二脊令”,恒从竹中下,立石上,浴饮毕,鸣而去……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群动咸来依,有君子之德焉。

奎上人又曰:“属岁旱时,水所出,能溉田数十亩。

”则其泽又能及物,宜乎白野公之深爱之也。

(节选自刘基”《活水源记》)【注释】①刘基:字伯温,明朝开国元勋。

为官清明,体恤民情。

②罅(xià):裂缝。

③脊令:鸟名。

④奎上人:当时的一位僧人。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6.请用“1”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画两处)(2分)乃溢而西南流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4分)①名.之曰活水源_▲②出之不穷._ ▲③恒.从竹中下_▲④晓雾将歇._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

②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9.【甲】文画线句写活水源及其周围的小生物有何用意?(4分)10.同是写景,请结合【甲】【乙】选段内容,简析作者的志趣有什么不同之处。

(4分)分)。

(三)阅读名著,完成各题。

(12分)选段一大圣见他不睬,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叫“变!”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

那长老左右躲不脱,好道也受了一拜。

大圣跳起来,把身一抖,收上毫毛,却又吩咐沙僧道:“贤弟,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言语,途中更要仔细。

2024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精选《答谢中书书》

2024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精选《答谢中书书》

2024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精选《答谢中书书》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一、阅读选文,完成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印度之人,随地称国,语其所美,谓之印度。

若其封疆之域,可得而言。

五印度①之境,周九万余里。

三垂大海,北背雪山。

北广南狭,形如半月。

画野区分,七十余国。

时特暑热,地多泉湿。

北乃山阜隐轸②,丘陵舄卤③;东则川野沃润畴④陇膏腴南方草木荣茂。

西方土地硗确⑤……斯大概也,可略言焉。

(选自《大唐西域记》,有删节)【注释】①五印度:指当时印度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部分。

②山阜(fù)隐轸(zhěn):很多高山。

③丘陵舄(xì)卤:丘陵地带是盐碱地。

舄卤,盐碱地。

④畴:已耕作的田地。

⑤硗(qiāo)确:指土地十分贫瘠,多形容沙石之地不适宜耕种。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印度之.人马之.千里者B.随地称国国..恒亡C.北乃.山阜臆轸乃.不知有汉D.西方土地.硗确今齐地.方千里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北广南狭,形如半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斯大概也,可略言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断两处)东则川野沃润畴陇膏腴南方草木荣茂4.《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时陶弘景写给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境界清新,《大唐西域记》是千多年前玄奘西行的情况记述,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复习

《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复习

《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甲】《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注释:①四时:四季;②歇:消散;③与:参与,这里是欣赏、领悟的意思。

参考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乙】《与顾章书》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选自吴均《与顾章书》)注释:①谢:辞去、告退;②重:推崇;③遂:于是;④富:多;⑤斯:这。

⑥素:向来,一直。

参考译文:我上个月因为生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

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

阴森陡峭的崖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洞穴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

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

幸好菊花、竹米多。

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

这种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爱,岂是虚言啊。

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1)甲、乙两文思想感情的相同点?答:都表达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乙】《山中与裴秀才笛书》北涉玄灞,清月映郭。

夜登华子冈,辋川沦涟,与月上下。

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

3_4《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2022-2023统编版八上语文知识梳理+精准训练】

3_4《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2022-2023统编版八上语文知识梳理+精准训练】

《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一)(2022·云南玉溪·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故彰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①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

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②水之猿,百臂相接。

秋露为霜,春罗③被径。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信④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⑤。

(节选自吴均《与施从事书》)【注释】①干:连接。

②企:祈求,盼望得到。

③春罗:即绿萝。

④信:的确,确实。

⑤悟衷散赏:让内心有所启发感悟,使观赏变得随便自由。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四时..俱备四时:_______(2)晓雾将歇.歇:_______(3)夕日欲颓.颓:_______(4)孤峰入汉.汉: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归飞之鸟,千翼竞来。

3.请从角度和内容两方面赏析“高峰入云,清流见底”的写景特色。

4.简要概括两文在思想感情上的共同点。

【答案】1.四季消散坠落银河、天河2.(1)从谢灵运以来,再没有能欣赏这奇丽景色的人了。

(2)归来的鸟,比翼竞飞。

3.运用仰观和俯察两种不同的视角,写出了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境界清新。

4.示例:①热爱自然,娱情山水;②避世退隐,鄙弃名利;③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理等。

【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四季常存。

四时:四季;(2)句意: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

歇:消散;(3)句意:夕阳快要坠落。

颓:坠落;(4)句意:山峰直插银河。

汉:银河、天河。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比较阅读练习6篇

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比较阅读练习6篇

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比较阅读练习6篇一)甲】山川之美,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共同谈论的话题。

高峰插入云霄,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彩缤纷,青林翠竹四季常绿。

清晨的雾气即将消散,XXX和鸟儿们开始喧闹;傍晚的夕阳渐渐西下,鱼儿开始跃出水面。

这里真是一个仙境。

自从康乐以来,再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与此相比。

XXX《答谢中书书》)乙】夜晚登上XXX,辋水在下面流淌,与月亮一同升起。

远处的山上有篝火在燃烧,明灭不定。

深巷里的狗狗发出豹子一样的嗥叫声。

村庄里有人在舂米,与敲钟声交替响起。

此时独自一人静静地坐着,仆人们也静静地站着,我多想起曾经和朋友一起赋诗、漫步在清澈的溪水边的情景。

等到春天来临,草木萌发,XXX可见,轻盈的鱼儿跃出水面,XXX在空中翱翔,青草上挂满了露珠,麦田里传来欢声笑语。

这样的场景并不遥远,如果你能和我一起来游玩,那该多好啊!如果你不是一个天资聪颖的人,也不会因为这些琐事而邀请你。

但是这其中却蕴含着深深的意境。

摘自XXX《山中与裴秀才迪书》1.实是欲界之仙都。

2.(1)XXX将歇:早晨的雾气即将消散。

(2)XXX:傍晚的夕阳渐渐西下。

3.(1)傍晚的夕阳渐渐西下,鱼儿开始跃出水面。

(2)如果你不是一个天资聪颖的人,也不会因为这些琐事而邀请你。

4.【甲】文中的“猿鸟乱鸣”是描述动物的声音,而【乙】文中的“吠声如豹”是描述狗的声音。

两种声音描写的对象不同,表现的情感也不同。

5.【甲】和【乙】两篇文章都表达了作者对美景的赞美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二)甲】山川之美,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共同谈论的话题。

高峰插入云霄,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彩缤纷,青林翠竹四季常绿。

清晨的雾气即将消散,XXX和鸟儿们开始喧闹;傍晚的夕阳渐渐西下,鱼儿开始跃出水面。

这里真是一个仙境。

自从康乐以来,再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与此相比。

XXX《答谢中书书》)乙】在西山游玩了八天之后,我在XXX往西北走了两百步,发现了钴鉧潭。

在潭的西侧二十五步处,有一种捕鱼的设施叫做鱼梁。

答谢中书书课内外对比阅读

答谢中书书课内外对比阅读

答谢中书书课内外对比阅读《答谢中书书》这篇文章,真的是一块宝藏,写得那叫一个美啊。

你想想,谢灵运,这位诗人,真是个字里行间都充满了情感的人。

读这篇文章,就像是在看一幅山水画,风景美得让人心醉,细腻的情感流露出来,简直让人忍不住想要深入探索一下。

他的文字总是那么生动,仿佛能把我们带到他所描绘的场景里。

那些细腻的描写,仿佛在诉说着他对友谊的珍视,对生活的热爱。

这种感觉,像是夏天的微风,轻轻拂过,让人心里一阵暖意。

再说说中书的部分,那可真是个大牛啊。

你想想,他可是个官员,背负着不少责任。

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感觉他就像是一个人间的“扛把子”,不仅仅是一个写信的人,更是把生活的哲理融入其中。

他用一种平易近人的方式,把复杂的情感变得简单易懂。

那些直白的话,像是和朋友聊天一样,没那么多的架子,让人感觉亲切得很。

读到这些,我总是忍不住点头,心想“没错,生活就是这样”。

文章里还有不少的情感交流,特别是对朋友的感激之情。

那种“老友记”的感觉,让人倍感温暖。

谢灵运和中书之间的那种默契,仿佛不需要多说什么,彼此心里都懂。

每当我看到这种描写,就像是回到了自己的青春岁月,和朋友一起分享快乐与忧伤,似乎那种纯真的情感,从未褪色。

就像是我们常说的“细水长流”,真挚的友谊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文章的情感并不是单一的,它还有着波澜起伏的美。

谢灵运在信中表达了自己的思念之情,那种惆怅和期待交织在一起,真是让人感同身受。

谁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呢?思念一个人,心里那种酸甜苦辣的感觉,就像是吃了块榴莲,既香又怪,让人欲罢不能。

他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情感,读起来让人心里一颤,就像在看一场精彩的电影,带着你走进他的世界,感受他的喜怒哀乐。

读《答谢中书书》,不仅仅是读文字,更像是走进了一个情感丰富的世界。

每一个字都在诉说着生命的真实,每一句话都让人感受到那份温暖。

无论是对友情的珍视,还是对生活的思考,都在字里行间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感觉,就像是在阳光下喝了一杯清凉的 lemonade,既解渴又让人心情愉悦。

专题15 答谢中书书(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15 答谢中书书(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15 答谢中书书(2023·湖南衡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答谢中书①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②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始得西山宴游记③柳宗元自余为僇人④,居是州,恒惴⑤栗。

其隟⑥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节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注释】①谢中书:即谢征,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

②康乐:指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他承袭祖父谢玄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③《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被贬永州所作“永州八记”之一。

④缪人(lù):同“戮人”,受过刑辱的人,罪人。

⑤惴栗:恐惧不安。

⑥隟(xì):同“隙”,指空闲时间。

1.下面对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晓雾将歇.(歇:消散)B.夕日欲颓.(颓:颓废)C.穷.回溪(穷:走到尽头)D.倾.壶而醉(倾:倒出来)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B.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C.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D.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觉而起,起而归。

4.文人雅士寄情山水,境遇不同,则情感有异,请写出两位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情感。

【答案】1.A 2.C 3.(1)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2)睡醒了就起来,起来了就回家。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含答案)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含答案)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专项训练:《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二)轼①顿首再拜。

闻足下名久矣,又于相识处往往见所作诗文,虽不多,亦足以仿佛其为人矣。

木有瘿②,石有晕③,犀④有通,以取妍于人,皆物之病也。

谪居无事,默自观省,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多其病者。

足下所见皆故我,非今我也,无乃闻其声不考其情,取其华而遗其实乎?抑将又有取于此也?此事非相见不能尽。

(苏轼《答李端叔书》)【注】①轼:苏轼。

①瘿(yǐng):树木上生长的瘤状物。

①晕(yùn):环形花纹或波纹。

①犀:犀角。

1.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夕日欲颓.(坠落)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C.闻.足下名久矣(听说)D.谪.居无事(被贬官)2.把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①虽不多,亦足以仿佛其为人矣。

3.下列对语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语段(一)“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B.语段(一)“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使人烦闷。

C.语段(二)“轼顿首再拜”中的“顿首”是本是指磕头,是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也可用于书信的末尾或开头,用在这里表示作者对关心自己的同辈李端叔的敬重。

D.语段(二)“闻足下名久矣”中的“足下”是谦辞,这里是对晚辈李端叔的爱称。

4.语段(一)(二)题材相同,其中也都有“值得与言”之人。

但两个语段语言风格有很大差别,试比较两个语段句式和用词的不同之处。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答谢中书书》全文南朝齐梁·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五则

《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五则

《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五则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短文,完成7~9题。

(12分)与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施从事①书吴均故鄣县②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③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青崖万转。

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

秋露为霜,春罗④被径。

风雨如晦,鸡呜不已。

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⑤。

(选自欧阳询《艺文类聚》卷7)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归飞之鸟,千翼竞来。

9.陶弘景和吴均都是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这两封书信在很多方面有相同之处。

请从艺术手法和思想感情两个方面,各选一个共同点,简要分析。

(4分)一、答案:7.①②③③8.(1)从谢灵运以来,再没有能欣赏这奇丽景色的人了。

(2)还巢的鸟儿,千翼相连,竞相飞来。

9.艺术手法和思想情感各归纳出一个共同点,得 2 分;结合文本分析,得 2 分。

艺术手法有:(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2)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3)多种感官角度:(4)多种修辞手法:(5)动静结合;(6)色彩变化;(7)远近高低的视角等。

思想感情有:(1〕热爱自然,娱情山水;(2)避世退隐,鄙弃名利;(3)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理等。

示例;艺术手法方面,两篇短文都运用了夸张手法;(分)如《与谢中书书》中“高峥入云”,《与施从事书》中“绝壁干天,都写出了山之高竣(2分);思想情感方面,两位作者都表达了对自然山川的热爱(2 分)。

【译文】故鄣县东边三十五里的地方,有青山,悬崖陡峭,直耸云霄;绿树浓密:山路崎岖.归巢的鸟儿,千翼相连,竞相飞来:渴了想喝水的猿猴,成群结队,百臂相接,秋天清展的露水成了霜花,女萝铺满了小路.即使风雨交加,日光昏暗,鸡叫声也不停息,漫步在这么优美的环境里,可以消除烦恼,怡情养性,有所感悟。

《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比较阅读练习6篇

《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比较阅读练习6篇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比较阅读练习6篇班级: 姓名: 整洁: 得分:(一)【甲】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夜登华子冈, 辋水沦涟, 与月上下。

寒山远火, 明灭林外。

深巷寒犬, 吠声如豹。

村墟夜舂, 复与疏钟相间。

此时独坐, 僮仆静默, 多思曩昔携手赋诗, 步仄径, 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 草木蔓发, 春山可望, 轻鲦出水, 白鸥矫翼, 露湿青皋, 麦陇朝雊。

斯之不远, 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 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也。

——节选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1.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只标一处)实是欲界之仙都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晓雾将歇: (2)夕日欲颓: (3)白鸥矫翼: (4)然是中有深趣也:3. 翻译下列语句。

(1)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2)非子天机清妙者, 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4. 【甲】文中的“猿鸟乱鸣”和【乙】文中的“吠声如豹”都是声音描写, 其作用有何不同?5. 【甲】【乙】两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 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二)【甲】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得西山后八日, 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 又得钴鉧潭。

潭西二十五步, 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

梁之上有丘焉, 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②, 负土而出, 争为奇状者, 殆不可数。

其嵚然③相累而下者, 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 若熊罴④之登于山。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注释: ①鱼梁: 一种捕鱼的设施。

②突怒偃蹇: 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16分)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乙)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②,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嵚然③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④之登于山。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注释:①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笱。

②突怒偃蹇: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

③嵚(qī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

④罴(pí):棕熊。

5.解释加点词。

(4分)
(1)五色交辉()(2)四时俱备()
(3)与其奇者()(4)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
6.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分)
(2)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3分)
7.回答问题。

(6分)
①《答谢中书书》这个字高度概括山川景色的特点,《钴鉧潭西小丘记》这个词简洁概括石头的特点。

(2分)
②两篇文章写景的时候运用了不同的手法,甲文动静结合,乙文妙用比喻,请分别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4分)
答谢中书书课内外比较阅读
三、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7—9题(12分)
【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鯈(tiáo)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gāo),麦陇朝雊(gòu),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王维《山中与裴迪秀才书》节选)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
(1)负势竞上()(2)鸢飞戾天者()
(3)白鸥矫翼()(4)倘能从我游乎()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2)然是中有深趣矣!
9. 同为书信,【甲】【乙】两文写作目的有何不同?(4分)
《答谢中书书》与《小石潭记》比较阅读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不可知其源
B、自康乐以来以其境过清
C、夕日欲颓日光下澈
D、清流见底以其境过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实是欲界之仙都。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都突出了水的共同特点:。

但各采用的描写角度不同,甲文是描写,乙文是描写。

4、仔细阅读甲乙两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两文描写景物的空间顺序不同,甲文是由到,乙文是
从到。

②从人的感官来看,甲乙两文所描写的景物给人的感受不同,甲文给人的感受是,乙文给人的感受是。

5、下面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
者。

②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
邃。

《醉翁亭记》《答谢中书书》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翻译下面的句子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译: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
2.在描写景物方面,两文都充分调动感官,将景物写得有声有色。

请举例加以说明。

3.两文都写到作者与山、水等自然景物的融合,但表达的感情却有所不同,试结合下面句子作一下分析。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醉能同其乐
答案:
(二)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16分)
5.(4分)(1)交相辉映(2)四季(3)参与,这里指欣赏(4)向西北,朝西北
6.(6分)
(1)(3分)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水中的鱼竞相跳出水面。

(2)(3分)鱼梁的上面有个小山丘,生长着竹子树木。

7.(6分)(1)异奇状(2)甲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由静到动,描绘出一幅秀美、富有生机的山川图;乙文“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把向下的岩石比
作牛马饮于溪,生动形象写出岩石的奇形怪状。

(或“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把向上的岩石比作熊罴之登于山,生动形象写出岩石的奇形怪状。


三、7.(1)凭借(仗恃,依靠,依仗)(2)至(到)(3)举起(抬起,展开)(4)跟随(随从,跟着,随着)
8.(1)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

(2)但是这其中(游览观赏之中)有很深的意趣啊。

9.甲段借景来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向往和自己不热衷功名利禄的心志;乙段邀请裴迪共赏山中美景,委婉希望他不要热衷功名利禄。

四、1、C 2、①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②(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3、清澈(或:清)正面(或:直接)侧面(或:间接)
4、①高低近远②美丽而愉悦幽静而凄清(或: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5、①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山川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流露出作者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的情。

②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

五.1.(1)译: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译: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而欢乐,但是不知道太守自有他的乐趣。

2.示例:如“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一句充分将视觉与听觉结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的气息。

如“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调动嗅觉、视觉、触觉等,将四季的景物的各自特征很好的体现出来,这样更好地体现出作者娱情山水的情怀。

3.(1示例: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2)示例:作者娱情山水,但让他陶醉的是与滁洲的老百姓一起出游,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