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答谢中书书》与《右溪记》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答谢中书书》与《右溪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右溪记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①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②悬激注。
修木异竹,垂阴③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④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文/唐•元结⑤,有删改)[注]①敬嵌(qīqiàn):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子。
②洄:水回旋而流。
③垂阴:投下阴影。
④逸民:不仕的隐者。
⑤元结:唐代文学家,写作本文时,作者正在道州(今湖南道县)刺史任上。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实是欲界之仙都②而置州以来(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晓雾将歇.②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③不可名.状④则可为都邑之胜.境(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
(4)“一切景语皆情语”,甲乙两文均为写景名篇,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此外,两文还表达了作者哪些不同的情感?【答案】(1)①实是/欲界之仙都。
②而/置州以来。
(2)①消散;②参与,这里指欣赏、领悟;③说出;④美好的。
(3)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间田野,就是很适合避世隐居的人和隐士居住的。
(4)甲文还表达了作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乙文还表达了作者的怅惘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给语句断句的能力。
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再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注意要求限断一处。
①句意为: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实是”作谓语,“欲界之仙都”作宾语,故断句为:实是/欲界之仙都。
2024年陶弘景《答谢中书书》阅读及答案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阅读及答案1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③。仁智所乐,岂徒语哉!——吴均《与顾章书》
5.两文都以写景为主,也有抒情的点睛之笔。摘出两文中的抒情句子。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独一无二 ②超过,比……更快 ③奔驰的马
注释:①薜( bì)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②英英:声音和盛之貌。③办:具备。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四时俱备 前人之述备矣 B.遂葺宇其上 择其善者而从之
C,仆去月谢病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邑人奇之
11.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分)
(吴均《与朱元思书》)
〖注释①缥碧(piǎobì):青白色。 ②轩邈(xuāunmiǎo):争高争远。 ③泠泠(línglíng):形容水声的清越。 ④嘤嘤(yīngyīng):鸟鸣声。 ⑤鸢(yuān):一种猛禽 ⑥戾(lì):至、达到。 ⑦经纶(jīnglún):筹划、治理。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六)
(二)阅读《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完成相关题目。
(15分)【甲】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每空1分)(1)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__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_________(3)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______(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____10.翻译句子。
(4分,每题2分)(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______________________(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分)1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这两篇短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二)(15分) )文言文阅读9.(每题1分,共4分)(1)坠落(2)参与。
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3)共同,一起(4)只是10.(每题2分,共4分)(1)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月光照在院中,好像积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水藻和荇菜交织在一起,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11.(共3分,每句1分)猿鸟乱鸣沉鳞竞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答谢中书书》(解析版)
专题07课内重点文言文篇——《答谢中书书》(解析版)陶弘景(456一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
有《陶隐居集》。
(1)风烟俱净:都。
(2)从流飘荡:跟、随。
(3)一百许里:表示约数。
(4)水皆缥碧:都。
(5)直视无碍:障碍。
(6)急湍甚箭:超过。
(7)负势竞上:凭借。
(8)互相轩邈:高;远。
这里均作动词用。
(9)横柯上蔽:树木的枝干。
(10)在昼犹昏:好像。
(11)疏条交映:掩映。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答案】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答案】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五彩斑斓,交相辉映。
(3)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答案】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答案】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5)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答案】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6)实是欲界之仙都。
【答案】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7)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案】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8)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省略句,“甚”的后面省略介词“于”)【答案】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9)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答案】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就平息下来;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答谢中书书》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答案】《答谢中书书》中的景物非常秀美,山高水净,绚烂多彩,充满无穷生机。
结尾一句,含有三层言外之意:其一,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其二,自谢灵运之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其三,“我”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14《答谢中书书》(解析版)2022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真题汇编
14《答谢中书书》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对比阅读(2020·江苏吴江·八年级期中)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颁,沉鳞竟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邀,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婴婴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叫无绝。
鸢飞庆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丙]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①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
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日“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
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相环,云烟之相滋②,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③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故即其事之所以然气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去。
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选自曾巩《醒心亭④记》)[注]①作州:任知州。
②滋:生。
③洒然:不拘束的样子。
④醒心亭:古亭名,在滁州西南丰乐亭东山上,欧阳修所建。
1.下面哪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A.天下独绝.(《与朱元思书》)猿则百叫无绝.(《三峡》)B.负势竞上.(《与朱元思书》) 横柯上.蔽《与朱元思书》)C.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D.山川之.美(《答谢中书书》) 使巩记之.(《醒心亭记》)2.下列关于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甲]文“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题目及详解
《答谢中书书》题目及详解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词语在文中表示“五彩缤纷”?A. 五色交辉B. 青林翠竹C. 沉鳞竞跃D. 晓雾将歇答案解析:A. "五色交辉"指的是多种颜色交相辉映,形容色彩斑斓,与“五彩缤纷”意思相近。
2. 文中“高峰入云”这句话主要描绘了山的什么特点?A. 高耸B. 云雾缭绕C. 雄伟D. 连绵起伏答案解析:A. "高峰入云"直接描绘了山峰之高,直插云霄,突出其高耸的特点。
3. 以下哪个词语在文中表示“清晨的雾气即将消散”?A. 晓雾将歇B. 夕日欲颓C. 猿鸟乱鸣D. 沉鳞竞跃答案解析:A. "晓雾将歇"中的“将歇”意味着即将结束,这里指的是清晨的雾气即将消散。
4. 文中“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的“其”指的是什么?A. 山川之美B. 欲界之仙都C. 谢灵运D. 陶弘景答案解析:A. "其"指的是前文提到的“山川之美”,表明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与这山川之美相比。
5. 以下哪个句子描述了傍晚时分的美景?A.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B.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C.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D.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答案解析:B.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描述的是夕阳即将落下时,鱼儿在水中跃动的景象,属于傍晚时分的美景。
二、解释字词1. 请解释“清流见底”中的“见底”。
答案解析:“见底”指的是水清澈到能够看到底部,形容水流清澈透明。
2. 请解释“五色交辉”中的“交辉”。
答案解析:“交辉”指的是不同颜色相互辉映,形容色彩斑斓,光彩夺目。
3. 请解释“晓雾将歇”中的“将歇”。
答案解析:“将歇”意味着即将停止或消散,这里指的是清晨的雾气即将散去。
4. 请解释“沉鳞竞跃”中的“竞跃”。
答案解析:“竞跃”指的是争相跳跃,形容鱼儿在水中活泼跳跃的情景。
5. 请解释“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的“奇”。
答案解析:“奇”在这里指的是非常奇特、美妙,用来形容山川之美的独特和非凡。
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集锦(含答案).
《答谢中书书》中考题集锦1.台州市(09 浙江省)(二)(11 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9、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 分)A、四时俱备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B 、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C、泠泠作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 、有时见日胡不见我于王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4 分)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1.【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 ,【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22.【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答:二、1. “书”的意思是_____ ,“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
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3.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 __________ 本文分层,写出各层大意。
5.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⒈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⑴五色交辉()⑵晓雾将歇()⑶夕日欲颓()⑷沉鳞竞跃()⒉翻译句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⑵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4.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5.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6.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8、“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中考题及答案2020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答谢中书书》2020中考试题汇编(一)背诵默写1《答谢中书书》中统领全文的语句是:。
(2020泰安中考模拟)2《答谢中书书》中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2020盘锦中考)3 《答谢中书书》中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语句是:(2020玉门中考)4 《答谢中书书》中写晨昏景物变化之美的语句是:(2020鞍山中考)(二)解释词语、翻译句子与简答题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2020泰安中考模拟)(1)山川之.美 (2)五色交辉. (3)四时俱.备 (4)夕日欲.颓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3分)(2020赤峰中考)(1)答谢中书书.(2)晓雾将歇.(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3分)(2020玉门中考模拟)(1)四时.俱备(2)夕日欲颓.(3)沉鳞.竞跃4翻译句子(6分)(2020泰安中考模拟)(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3)实是欲界之仙都5文中“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2020玉门中考模拟)6赏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中加点的字(4分)(2020鞍山中考)(三)阅读选择题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时俱.备(俱:都)B.晓雾将歇.(歇:停止)C.沉鳞.竞跃(鳞:鱼)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参与,领悟)2.下列句中加点字或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晓.雾将歇(晓:早晨)B沉鳞竞跃..(竞跃:竞相跳跃)C.夕日欲颓.(颓:坠落)D.实.是欲界之仙都(实:实际)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才美不外见.( 《马说》)B.晓.雾将歇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杞人忧天》)C.实是.欲界之仙都是.亦不可以己乎( 《鱼我所欲也》)D.自.康乐以来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爱莲说》)4下面句中加点字的用法或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山川之.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B.实是.欲界之仙都问今是.何世( 《桃花源记》)C.四时俱备.前人之述备.矣( 《岳阳楼记》)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愚公移山》)5下列各项是对字词的理解,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山川之美”与“实是欲界之仙都”中的“之”字用法完全一样。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6篇《答谢中书书》作业(含答案)
第6篇答谢中书书一、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山行留客张旭山光物态①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②。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①物态:景物,这里指(山中的)景色。
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四时..俱备四时:(2)沉鳞..竞跃沉鳞:(3)实.是欲界之仙都实:(4)纵使..晴明无雨色纵使: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答谢中书书》中,描绘山高水清的句子是: 。
《山行留客》中,对春山美景进行整体描绘的句子是: 。
(2分)4.面对山川美景,陶弘景发出“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感叹,张旭则是极力“留”客于春山之中,试比较两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异同。
(6分)二、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5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二十三日,始过江山①之青湖。
山渐合,东支多危峰峭嶂,西伏不起。
悬望东支尽处,其南一峰特耸,摩云插天,势欲飞动。
问之,即江郎山也。
望而趋,二十里,过石门街。
渐趋渐近,忽裂而为二,转而为三;迫②之,则又上锐下敛,若断而复连者,移步换形,与云同幻矣!(节选自徐霞客《游九鲤湖日记》) 【注】①江山:地名,江山县。
②迫:靠近。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五色交辉..交辉:(2)四时俱.备俱:(3)晓雾将歇.歇:(4)势欲.飞动欲:(5)若断而复.连者复: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仆去月①谢病,还觅薜萝②。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③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山谷所资,于斯已亦。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选自吴均《与顾章书》)【注释】①去月:上个月。
①还觅薜萝:寻找一种山中生长的藤本植物,这里是指准备隐居。
①葺宇:修建房子。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沉鳞.竞跃(líng)B.与.其奇者(yù)C.葺.宇其上(róng)D.偏饶.竹实(rào)2.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
(1)①晓雾将歇.( )①孤峰限.日( )A.休息B.遮挡C.消散D.限制(2)①夕日欲颓.( )①岂徒.语哉( )A.坠落B.颓废,自甘堕落C.徒弟,学徒D.白白,空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2)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4.【甲】【乙】两文都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歌,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节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下山二里,循旧路,向五老峰。
汉阳、五老,俱庐南面之山,如两角相向,而犁头6.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山川之.美俱庐南面之.山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览不能.兼收C.实是.欲界之仙都始知是.山之阴D.自.康乐以来则五峰排列自.掩7.文中划曲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余始至岭/角望峰顶坦夷/莫详五老面目B.余始至岭角/望峰顶坦/夷莫详五老面目C.余始至岭角/望峰顶坦夷/莫详五老面目D.余始至岭角望/峰顶坦夷/莫详五老面目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024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精选《答谢中书书》
2024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精选《答谢中书书》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一、阅读选文,完成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印度之人,随地称国,语其所美,谓之印度。
若其封疆之域,可得而言。
五印度①之境,周九万余里。
三垂大海,北背雪山。
北广南狭,形如半月。
画野区分,七十余国。
时特暑热,地多泉湿。
北乃山阜隐轸②,丘陵舄卤③;东则川野沃润畴④陇膏腴南方草木荣茂。
西方土地硗确⑤……斯大概也,可略言焉。
(选自《大唐西域记》,有删节)【注释】①五印度:指当时印度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部分。
②山阜(fù)隐轸(zhěn):很多高山。
③丘陵舄(xì)卤:丘陵地带是盐碱地。
舄卤,盐碱地。
④畴:已耕作的田地。
⑤硗(qiāo)确:指土地十分贫瘠,多形容沙石之地不适宜耕种。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印度之.人马之.千里者B.随地称国国..恒亡C.北乃.山阜臆轸乃.不知有汉D.西方土地.硗确今齐地.方千里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北广南狭,形如半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斯大概也,可略言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断两处)东则川野沃润畴陇膏腴南方草木荣茂4.《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时陶弘景写给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境界清新,《大唐西域记》是千多年前玄奘西行的情况记述,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并完成试题。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答谢中书书.()(2)晓雾将歇.()(3)实是欲界. 之仙都()(4)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4.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1)书信(2)消散(3)指人间(4)参与,这里指欣赏。
2.(1)两岸的石壁色彩更深,交相辉映。
(2)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3.C (“乱”在文中应该是“此起彼伏”,不是“繁多杂乱”)4.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表,与古今知音影后得意之感。
试题2: 《答谢中书书》阅读练习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选出划线字意思不同的一项()A.高峰. 入云重岩. 叠嶂B.晓.雾将歇朝.发白帝C.青.林翠竹清.流见底D.夕日.欲颓不见曦.月2.选出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A.与: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选贤与. 能B.将:晓雾将. 歇出郭相扶将.C.是:实是. 欲界之仙都自是. 指物作诗立就D.自:自. 康乐以来自. 李唐来3.选出划线词解释有误的项()A.古来共谈.(称赞)B.五色交辉.(交相辉映)C.夕日欲颓.(落下)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奇怪)4.选出说法有误的一项()A.本文是陶弘景给谢中书书信中的一段文字,历来被当作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来欣赏。
中考语文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阅读考题及答案汇集
中考语文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阅读考题及答案汇集一、阅读《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完成相关题目。
(15分)【甲】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每空1分)(1)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__(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_________(3)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______(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____10.翻译句子。
(4分,每题2分)(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______________________(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分)1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这两篇短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二)(15分))文言文阅读9.(每题1分,共4分)(1)坠落(2)参与。
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3)共同,一起(4)只是10.(每题2分,共4分)(1)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月光照在院中,好像积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水藻和荇菜交织在一起,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含答案)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专项训练:《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二)轼①顿首再拜。
闻足下名久矣,又于相识处往往见所作诗文,虽不多,亦足以仿佛其为人矣。
木有瘿②,石有晕③,犀④有通,以取妍于人,皆物之病也。
谪居无事,默自观省,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多其病者。
足下所见皆故我,非今我也,无乃闻其声不考其情,取其华而遗其实乎?抑将又有取于此也?此事非相见不能尽。
(苏轼《答李端叔书》)【注】①轼:苏轼。
①瘿(yǐng):树木上生长的瘤状物。
①晕(yùn):环形花纹或波纹。
①犀:犀角。
1.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夕日欲颓.(坠落)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C.闻.足下名久矣(听说)D.谪.居无事(被贬官)2.把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①虽不多,亦足以仿佛其为人矣。
3.下列对语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语段(一)“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B.语段(一)“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使人烦闷。
C.语段(二)“轼顿首再拜”中的“顿首”是本是指磕头,是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也可用于书信的末尾或开头,用在这里表示作者对关心自己的同辈李端叔的敬重。
D.语段(二)“闻足下名久矣”中的“足下”是谦辞,这里是对晚辈李端叔的爱称。
4.语段(一)(二)题材相同,其中也都有“值得与言”之人。
但两个语段语言风格有很大差别,试比较两个语段句式和用词的不同之处。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答谢中书书》全文南朝齐梁·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答谢中书书》专项训练(含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答谢中书书》专项训练(含答案)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答谢中书书》专项训练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古来共谈天山共色(《与朱元思书》)B.实是欲界之仙都解衣欲睡(《记承天寺夜游》)C.四时俱备风烟俱净(《与朱元思书》)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记承天寺夜游》)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选文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4.选文和课文《三峡》中都提到了“猿鸣”,请你分别说明“猿鸣”在这两篇文章中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阅读《答谢中书书》,完成问题。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四时俱备万籁俱寂声色俱厉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相与步于中庭荣辱与共C.五色交辉天山共色察言观色D.晓雾将歇市南门外泥中歇停工歇业6.把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7.选文具有写景精妙、景物极富生命力的特点,请你举两个例子简要分析。
8.选文与【链接材料】中作者在写景后都流露出得意之情,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二者“得意”的原因。
【链接材料】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①,响若操琴。
揭跣②而往,折竹箭,扫陈叶,排③腐木,可罗胡床④十八九居之。
交络⑤之流,触激⑥之音,皆在床下;翠羽⑦之木,龙鳞之石⑧,均荫⑨其上。
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⑩耶?得意之日,与石渠同。
答谢中书书 试题及答案
答谢中书书一、基础部分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
北宋_______家,_______家。
和父亲_______、弟弟_________________同列于“唐宋八大家”,合称“_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五色交辉(交相辉映)晓雾将歇(消散)B.夕日欲颓(坠落)沉鳞竞跃(争相跳)C.月夜入户(窗户)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但少闲人(只是)3.翻译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二、(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4~8题。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书”的意思是__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6.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7.本文分_______层,写出各层大意。
8.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列文段,完成9~12题。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反问句。
10.把全文划为三层,并写出各层大意。
11.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
苏轼写竹柏的用意是什么1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
这些句子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心境(结合苏轼被贬的情况)?三、试一试18.人们常把“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请写出它们所比喻的高贵品质。
中考语文专题5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解析版)
答谢中书书(一)(2022·广东佛山·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①殊可过。
足下方温经猥②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③,清月映郭。
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④,与月上下。
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村墟夜舂⑤,复与疏钟相间。
此时独坐,僮仆静默⑥,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⑧,麦陇朝雊⑨,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⑩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然是中有深趣矣!(选自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有删减)【注释】①故山:旧日所居住的山。
②猥:鄙贱。
自谦之词。
③玄灞:深青色的灞水。
④沦涟:泛起涟漪。
⑤舂:这里指捣米。
⑥静默:这里指已入睡。
⑦鲦:一种细长的淡水鱼。
⑧青皋:青草地。
⑨雊(gòu):野鸡鸣叫。
⑩天机清妙:性情高远。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四时俱.备( )(2)沉鳞..竞跃( )(3)与山僧饭讫而去.( )(4)然是.中有深趣矣( )2.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4.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在空白处填写一句相应的内容。
5.读完【甲】【乙】两文,小顺将两文表达的情感进行了对比,请帮他完成下表。
材料情感相似处情感相异处甲文作者对自然山川的(1)___之情独赏美景,有(2)____之感乙文友人不在,有(3)___之感【答案】1.都水中潜游的鱼离开这2.⑴两岸的石壁五彩斑斓,交相辉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谢中书书》中考题集锦
1.“书”的意思是__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3.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⒈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⑴五色交辉
..()⑵晓雾将歇.()⑶夕日欲颓.
()⑷沉鳞
..竞跃()
⒉翻译句
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⑵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4.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5.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
6.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
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
8、“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阅读训练
⒈解释下面的加点词
⑴念.无与为乐者( )????⑵遂.至承天寺( )
⑶怀民亦未寝.( )?????? ⑷相与
..步于中庭( )
⒉用现代汉语翻译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
12.简答。
①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
《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 ”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 ”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二、参考答案:
1.信给谢中书的信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三、1.⑴交相辉映⑵消散⑶坠落⑷潜游在水中的鱼
2.⑴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⑵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3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4“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5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6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7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四、参考答案:
(一)1.⑴考虑,想到⑵于是,就⑶睡觉⑷共同,一起
2.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3. 2.月色,月光? 竹柏影? 比喻 4.既有欣喜愉悦,又有落寞孤寂的心情。
这是因为苏轼政治上失意,内心苦闷,才纵情山水,在江山月夜中找到美景寄托自己的苦闷;另一方面大自然给了作者无穷的愉悦,令作者陶醉,远离人间世俗,使作者感到了世人难以得到的满足和自慰。
12.①描写议论(答“抒情”也可)(1分,每对一处给0.5分)
②闲仙 (1分,每对一处给0.5分)以上共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