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智哲思见精神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哲理让你的作文更深刻(参考修改题目)
睿智哲思见精神
——哲理类作文素材的运用技巧
山西省运城市教育局教研室王瑢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柴海军
柴海军:全国中学语文界首届学术先锋人物,三晋名师,山西省骨干教师,山西省高考阅卷先进工作者,三次全国全省讲课比赛一等奖获得者,在全国各级期刊杂志发表论文90余篇,主编参编教辅图书20余册。

王瑢:山西省教学能手,山西省优秀教研员,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优秀指导
教师。

在高考作文阅卷过程中,我们时不时会听到有老师边评分边夸赞:你看这素材用的,那叫一个好!你看这个作文写得多好,多有深度!那究竟是什么样的素材运用让阅卷老师刮目相看了呢?又是什么样的作文让阅卷老师感觉很有深度呢?借用一个阅卷老师当时的话语:“一看到学生作文中说什么黑格尔说,什么休谟如何说,什么康德、罗素、维特斯根坦如何如何说,就感觉到这样的作文好有深度啊!”诚然如此,高考作文要想有深度,要让阅卷老师一看就感觉高大上的感觉,就一定要富有哲思,要善于运用古今中外名家名人的富有哲理的话语来论证。

这类作文素材就可以叫做哲理类作文素材。

那么哲理类的作文素材在作文中应该如何运用呢?一般来说有以下几个思路可以借鉴。

一、在文章开头引用要注意切题。

高考作文的写作要求“不能抄袭不能套作”,有的写作要求中还有“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义的范围作文”。

如何判定不是抄袭和套作呢?不少考区阅卷组明确要求评判的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是作文中必须要能联系材料。

如果在作文开头就引用哲人名言的话,一定要在引用后面紧接着联系材料并分析,这样既显得文章深刻,又不脱离材料作文。

如2013年辽宁卷高考满分作文《坚硬的沙子脆弱的珠子》在开头就连接引用两句话语:
“假如尊严是骡马,那乞丐也应该有代步。

”这是钱钟书在四十年代受访于《大公报》时所引的一句话。

英国哲人罗素也说:“尊严是每个人的基本。

我们一出生,便成了人”。

不管面对的是沙子的命运还是珍珠的命运,前提是我们都是人,都有做人的尊严。

作文一开头直接用钱钟书和罗素的话语,并且将这些话语直接和作文材料相结合,给人读来眼前一亮,让人不禁有拍案叫绝的感觉,使得阅卷老师一眼看后就特别惊叹,基本上就可以将作文定位为一类作文了。

再如2013年甘肃满分作文《心中有他人》在开头中也是直接引用:
“他人即地狱。

”萨特本来是想说他人的目光、言论会让人不自由,顶多是像庄子般感慨不够逍遥,仅此而已。

而现在,我们以维护自我意识为借口,确实把他人当作地狱,当作仇人,当作仇恨和攻击的对象,不管“他人”是父母,是朋友,还是普通人。

2014年贵州满分作文《理智的爱》在一开头就说: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以善,犹为不教也”……这些久负盛名的家教名言,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从古至今,也涌现出很多家教名人,如管子、诸葛亮、颜之推、曾国藩等,他们因教育子女立身处世,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而为后世推崇。

2014年福建卷满分作文《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开头写到:
死亡跟他没有什么关系,而生命对他才有意义。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我日夜兼程、跋山涉水,只因听闻你立于空谷之巅。

脚下可是悬崖?回顾兮?止步兮?我望见你一石一木修栈道、架桥梁,衣袂飘飘如仙而过。

勇者如你,纵使空谷万丈,勇气也可直达云霄。

在文章的开头直接运用这类素材进入,既达到了直接切题的作用,又可以让阅卷老师有一个直接的感触:这孩子读的书真不少,眼界真宽!这样一下子作文的得分就上去了。

二、在文章中间引用要注意论证。

我们不少考生在作文时经常容易犯的错误是只有材料不论证,整篇作文不管是一个材料到底,还是几个材料并用,往往只是材料的罗列,这样一来,材料就不能成为文章观点的支撑。

文章就会缺少说服力。

甚至有时候还会出现所运用的素材根本不能支持文章的主题的情况。

所以,在作文中间运用这类素材必须考虑两点:“运用的素材是不是可以支撑文章的主题”和“引用的素材有没有经过论证”。

2010年山西有一篇低分作文《人生不能没有奋斗》中间这样写到:
苏轼本来是宋朝的大才子,和他父亲以及弟弟并称为北宋“三苏”。

但自从乌台诗案之后,他就开始了一生颠沛流离,一贬再贬的命运。

但他毫不在意,能够看淡人生得失,不管到了那里都能够积极投入新的生活。

这就是一种奋斗的精神。

认真分析一下:苏轼这种看淡人生得失的精神是奋斗的精神么?这分明是“旷达”,而且苏轼是不是真的“不管到了那里都能够积极投入新的生活”?显然不管到了哪里,苏轼的文章中都会有一种深深的失落。

所以,这样的素材根本就没有考虑能不能论证作文的主题,也没有论证就直接硬拉强扯过去,运用就是很不到位,自然也不会得到高分。

2012年河南高考满分作文《补洞》在作文中间这样写到
突然想起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吉卜林给儿子的一封信中的循循教导:“发现你的缺点和不足,尽你的能力去弥补,那么你的德行将与天地般博大,你就是我的儿子。

”而面对世人吉卜林的期望与教导,我们每个人不应该好好思考并积极采取行动吗?
2013年山东卷高考满分作文《以人为镜》中引用:
而“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诸葛亮的信任给了马谡自大的理由,不听王平的劝诫,驻扎山上,结果让司马懿乘虚而入,造成街亭失守。

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人,把朋友、亲人的劝诫当做耳边风,为所欲为,终走上一条不归路,悔恨当初。

由此可见,以人为镜,何尝不是一种大智慧,何尝不是一个可以让我们在纷杂世界中保持自我、活出淡然的大谋略。

2014年云南满分作文《成长是苦难的历程》中间说到
尼采说过:“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

”是的,地震时,没有喊晕的权利;失火时,没有喊熏的权利;成长中,没有永远赖在襁褓中的权利。

只有不喊晕的人,才能逃离危楼;只有不怕熏的人,才能逃离苦海;只有甩掉襁褓,自己走路,才能成为真正的人。

这三段哲理类素材都是在引用后紧接着继续分析论证,使得素材能够和作文主题紧密结合,也使得素材和文本水乳交融,不着痕迹,同时又能体现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和认真踏实的积累功底,自然会让作文锦上添花。

三、作文结尾引用要注意升华。

有些同学写作文总是很纠结,尤其是到结尾处,总是匆匆结束,甚至是虎头蛇尾。

殊不知,一篇好的作文,结尾一定不会简单,很多作文都会在结尾的时候升华主题。

即使是引用哲理类素材也是如此。

2014年上海满分作文《心不为形所役》结尾这样说到:
孔子说过,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

我想,这里所说的随心所欲,应该就是思想的自由吧。

心不为形役,我们生活在一个美好的时代,作为莘莘学子,更应努力拼搏,在自己的一片天地里,放飞思想,创造美好的未来!
这篇作文的结尾不仅引用了孔子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而且从这一句话出发,提出“心不为形所役”其实就是思想的自由,进而引申到我们所处的时代,引申到学生身上,提出要放飞思想,创造美好的未来。

直接升华了主题。

2014年吉林卷满分作文《绿荫的过错》在结尾处写到:
有大树的荫庇,孩子是幸福的,可是,他能茁壮成长吗?他能练就一身铜枝铁干吗?不要忘了,你在给他提供荫庇的同时,你也剥夺了他经风雨见世面的机会。

“父母之爱,则为之计深远”,触龙曾这样劝说赵太后。

然后我看见,齐国万乘兵车浩浩荡荡奔赴而来,当头一位壮士,摇旗呐喊,赫然且威然,他不是别人,正是那赵国的长安君!
2014年上海满分作文《执掌人生之舵,扬帆远航》
人生无坦途,难免会遭遇困境和坎坷。

面对人生的“沙漠”,我们要积极努力,勇敢前行。

宋人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冰心说,“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把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

作为莘莘学子,在路上必然会遭遇困惑和荆棘,每当这时,我们一定要直面现实,树立自信,乐观面对,迎难而上。

这两个作文的结尾也都是引用哲理类素材,然后结合素材进一步升华提升,使得作文结尾昂扬向上且别有趣味,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