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罗氏)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变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家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变迁
家族由来及祖籍地点:南雄珠玑古巷罗氏是中原罗氏南迁之一大系。罗氏族谱记载,南迁珠玑巷始祖为宋开国功臣罗廖環。北宋乾德二年(964年),罗廖環时任安国君节度使,举家由河南开封县南迁广东南雄珠玑巷,历七代。到南宋绍兴元年(1136年),珠玑巷皇妃祸起,裔孙罗贵挺身而出,依然率领37性98家履险南徒,各安居于珠江三角洲一带。罗贵一家卜居于冈州㙟底(今新会良溪),至今880多年,子孙蕃衍,播迁广东,广西,海南诸省,港澳台以及海内外各地,庞然三百余支近百万众,蔚为南国望族。
家族历史:氏族之兴衰,有内在和外在因素,内因即氏族之素质。珠玑巷罗氏是一支勤劳勇敢、善于开拓创业的群体。他们居珠玑巷一百七十多年,耕读传家,不务功名,而致力于经济发展,尤重农业开发,与南迁各氏族一起,开发沙水河两岸,建起连片万亩农田。罗氏先人还在距珠玑巷二十多里的地方垦荒造田千亩,后人名之为罗田,而今已成一片膏沃。罗氏先人又在塘村砌石筑陂,截沙水河灌田二千余亩,名为罗陂,是古代南雄三大陂之一,至今犹在发挥效益。南雄的红土地深深地印着珠玑巷罗氏先人的足迹。罗贵一族南迁冈州㙟底之后,在荒芜的滩涂上筑堤造田,垦土而种,结草而居,风餐露宿,兴家立业,终把瘠薄的㙟底变成富庶的良溪。罗贵的九子四十七孙,皆善皆善述,不株守家园,先后择地徙居各地,不断开创新的基业,为子孙繁衍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珠玑巷罗氏在不断的迁徙中,养成了一种十分可贵的家风,这就是和族睦邻,异姓一家,扶危济困,团结互助。他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和当地人民和衷共济,这又为子孙繁衍创造了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一个在经济上能不断创业发展,又能与周围的人们友好相处的氏族,必然是一个兴旺发达的氏族。珠玑巷罗氏就是这样一个氏族。
家族在近代抗日战争时期从广州逃来佛山,后居于佛山南海西樵。当年以务农为生活,家附近有小溪,饮溪水。家加入一个生产队,分红很少,原因当时卖了许多地,不过现在好像政策变了,具体不怎么清楚。先人罗干(1870-1911)南海人。新加波洋服工人。1910年加入同盟会,弃业返粤,入清军巡防营策划起义。事泄藏匿乡间。1911年春与陈春等准备广州黄花岗之役。4月27日参与攻督署,转战小北一带,弹尽被执就义。
家族在改革开放前一般都是买布自己做衣服,而且一年一般也就做一、二件;现在大家基本上都买成衣,而且每年都买许多件,甚至都很难数得清楚。近代时家族人从吃不饱(当时在城市的人们在吃完饭时可以是饱的,但没有多久就饿了,原因是没有油水);现在已经发展到吃得过饱,有许多人要减肥。当年,很多人都是二代人、三代人同居一室(指成人),房间里面搭木头架子,做成双层床,甚至做成“阁楼”,有些城市人均还不到三平方米;现在一些富裕家庭有几套房子,人均几十甚至几百平方米,那些不富裕的家庭,住房情况也大为改善,至少我没有再听说有二代人同居一室的情况了。当年大家出行主要靠公交车和步行,那时的公交车少,等一、二个小时是常事,如果有辆自行车是件让人羡慕的事,经常有同事、朋友要来借;现在有许多人都有了自己的汽车,现在的公交条件也比过去强多了,班次多、车况好、密度也高,许多城市还修了地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