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学 第四版 卷一(曾谨言 著) 答案----第4章-1
量子力学第四版卷一(曾谨言著)知识题目解析第4章
量⼦⼒学第四版卷⼀(曾谨⾔著)知识题⽬解析第4章4.29——6.14.29证明在zL ?的本征态下,0==y x L L 。
(提⽰:利⽤x y z z y L i L L L L =-,求平均。
)证:设ψ是z L 的本征态,本征值为 m ,即ψψm L z=[]x L i =-=y z z y z y L L L L L ,L ,[]y L i =-=z x x z x z L L L L L ,L ,()()()0111 =-=-=-=∴ψψψψψψψψψψψψy y y z z y y z z y x L m L m i L L L L i L L L L i L同理有:0=y L 。
附带指出,虽然x l ?,y l ?在x l ?本征态中平均值是零,但乘积x l ?yl ?的平均值不为零,能够证明:,212y x y x l l i m l l -==说明y x l l ??不是厄密的。
2?x l ,2?y l 的平均值见下题。
4.30 设粒⼦处于()?θ,lm Y 状态下,求()2x L ?和()2yL ?解:记本征态lm Y 为lm ,满⾜本征⽅程()lm l l lm L 221 +=,lm m lm L z =,lm m L lm z =,利⽤基本对易式 L i L L =?,可得算符关系 ()()x y z x z y x y z z y x x x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i L i -=-== 2 ()x y z z x y y x y z y z x y L L L L L L L i L L L L i L L L -+=-+=2将上式在lm 态下求平均,使得后两项对平均值的贡献互相抵消,因此 22yxLL =⼜()[]222221 m l l L L L zy x -+=-=+()[]2222121m l l L L yx-+==∴上题已证 0==y x L L 。
曾谨言量子力学课后答案
h2 2m
∇
2ψ
(rv,
t
)
+
[V1
(rv
)
+
iV2
(rv
)]ψ
(rv,
t
)
V1 与V2 为实函数。
4
(1)
(a)证明粒子的几率(粒子数)不守恒。
(b)证明粒子在空间体积τ 内的几率随时间的变化为
( ) d
dt
∫∫∫ τ
d
3 rψ
*ψ
=
−
h 2im
∫∫
S
ψ
*∇ψ
−ψ∇ψ *
v ⋅ dS +
2V2 h
(1) (2)
5
取(1)之复共轭:
−
ih
∂ψ * 1 ∂t
= −
h2 ∇2 2m
+
V
ψ
* 1
ψ
2
×
(3)
−ψ
* 1
×
(2),得
(3)
对全空间积分:
( ) ( ) − ih
∂ ∂t
ψ *ψ 12
=
−
h2 2m
ψ
2
∇
2ψ
* 1
−ψ 1*∇ 2ψ
2
∫ ∫ [ ] − ih d dt
d
3 rψ
* 1
(rv,
d
3rψ
*
−
h2 2m
∇
2
ψ
(动能平均值)
=
−
h2 2m
∫
d
3
r
[∇
⋅
(ψ
*∇ψ
)
−
(∇ψ
*
)⋅
(∇ψ
曾谨言量子力学(卷I)第四版(科学出版社)2007年1月...
曾谨言《量子力学》(卷I )第四版(科学出版社)2007年1月摘录第三版序言我认为一个好的高校教师,不应只满足于传授知识,而应着重培养学生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这里涉及到科学上的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继往”中是一种手段,而目的只能是“开来”。
讲课虽不必要完全按照历史的发展线索讲,但有必要充分展开这种矛盾,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设想一个解决矛盾的方案。
要真正贯彻启发式教学,教师有必要进行教学与科学研究。
而教学研究既有教学法的研究,便更实质性的是教学内容的研究。
从教学法来讲,教师讲述一个新概念和新原理时,应力求符合初学者的认识过程。
在教学内容上,至少对于像量子力学这样的现代物理课程来讲,我信为还有很多问题并未搞得很清楚,很值得研究。
量子力学涉及物质运动形式和规律的根本变革.20世纪前的经典物理学(经典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等),只适用于描述一般宏观从物质波的驻波条件自然得出角动量量子化的条件及自然理解为什么束缚态的能量是量子化的:P17~18;人类对光的认识的发展历史把原来人们长期把物质粒子看作经典粒子而没有发现错误的启发作用:P18;康普顿实验对玻尔电子轨道概念的否定及得出“无限精确地跟踪一个电子是不可能的”:P21;在矩阵力学的建立过程中,玻尔的对应原理思想起了重要的作用;波动力学严于德布罗意物质波的思想:P21;微观粒子波粒二象性的准确含义:P29;电子的双缝衍射实验对理解电子波为几率波的作用:P31在非相对论条件下(没有粒子的产生与湮灭),概率波正确地把物质粒子的波动性与粒子性联系起来,也是在此条件下,有波函数的归一化及归一化不随时间变化的结果:P32;经典波没有归一化的要领,这也是概率波与经典波的区别之一:P32;波函数归一化不影响概率分布:P32多粒子体系波函数的物理意义表明:物质粒子的波动性并不是在三维空间中某种实在的物理量的波动现象,而一般说来是多维的位形空间中的概率波。
量子力学第四版卷一(曾谨言著)习题答案第5章-1
量⼦⼒学第四版卷⼀(曾谨⾔著)习题答案第5章-1第五章:对称性及守恒定律P248设粒⼦的哈密顿量为 )(2??2r V p H+=µ。
(1)证明V r p p r dtd ??-=?µ/)(2。
(2)证明:对于定态 V r T ??=2(证明)(1)z y x p z p y p xp r ++=?,运⽤⼒学量平均值导数公式,以及对易算符的公配律: )],,(,[21],[222z y x V zp yp xp p p p p z p y p xz y x z y x z y x +++++++=µ(2)分动量算符仅与⼀个座标有关,例如xi p x ??=,⽽不同座标的算符相对易,因此(2)式可简化成: ],??[],??[],??[]?,??[21]?,??[21]?,??[21222V p z V p y V p xp p z p p y p p x z y x z z yy x x +++++=µµµ (3)前式是轮换对称式,其中对易算符可展开如下:222?2??x x x p i p i p i =+= (4)xVxi ??=?? (5)将(4)(5)代⼊(3),得:代⼊(1),证得题给公式:V r pp r dt d ??-=? µ2?)( (6)(2)在定态ψ之下求不显含时间t 的⼒学量A ?的平均值,按前述习题2的结论,其结果是零,令p r A ?= 则0)??(*2=??-==V r p d p r p r dt d τµτψψ(7)但动能平均值 µτψµψτ22?*22p d p T =≡由前式 V r T ??=21 P249 设粒⼦的势场),,(z y x V 是z y x ,,的n 次齐次式证明维⾥定理(Virial theorem )式中V是势能,T是动能,并应⽤于特例:(1)谐振⼦ T V = (2)库仑场 T V 2-= (3)T V n Cr V n2,==(解)先证明维⾥定理:假设粒⼦所在的势场是直⾓坐标),,(z y x 的n 次齐次式,则不论n 是正、负数,势场⽤直⾓坐标表⽰的函数,可以表⽰为以下形式,式中V假定是有理函数(若是⽆理式,也可展开成级数):∑=ijkkj i ijk z y x C z y x V ),,( (1)此处的k j i ,,暂设是正或负的整数,它们满⾜:n k j i =++ (定数)ijk C 是展开式系数,该求和式可设为有限项,即多项式。
曾谨言量子力学课后答案
= V (x)
x=a
=
1 mω 2 x 2 。 2
−a
0a x
由此得
a = 2E / mω 2 ,
(2)
x = ±a 即为粒子运动的转折点。有量子化条件
∫ ∫ ∫ +a p ⋅ dx = 2
2m(E − 1 mω 2 x 2 ) dx = 2mω 2 +a
a 2 − x 2 dx
−a
2
−a
= 2mωa 2 ⋅ π = mωπ a 2 = nh
因而平面转子的能量
Em = pϕ2 / 2I = m2h 2 / 2I , m =1, 2,3,L
第二章 波函数与 Schrödinger 方程
2.1
设质量为
m
的粒子在势场V
v (r )
中运动。
∫ (a)证明粒子的能量平均值为 E = d 3r ⋅ w ,
w = h 2 ∇ψ *ψ +ψ *Vψ 2m
(3)
w = h 2 ∇ψ * ⋅ ∇ψ +ψ *Vψ , 2m
(4)
且能量平均值
∫ E = d 3r ⋅ w 。
(b)由(4)式,得
∂w ∂t
=
h2 2m
∇ψ. *⋅ ∇ψ
+
∇ψ
*
⋅ ∇ψ.
.
+ψ * Vψ
+ψ
*V ψ.
=
h2 2m
∇
⋅
ψ.
*
∇ψ
+ψ.
∇ψ
*
(能量密度)
(b)证明能量守恒公式
∂w ∂t
+
∇
⋅
v s
=
量子力学第4章(曾谨言)
15
ˆ ˆ 例题:求x、p x 和H在一维谐振子能量表象中的 矩阵表示。 【解】同理可得 p jk ia ( (k 1) / 2 j ,k 1 k / 2 j ,k 1 ) ( p jk ) ia 0 1/ 2 0 0 . 1/ 2 0 2/2 0 . 0 2/2 0 3/ 2 . . 0 . 3 / 2 . 0 . . . 0
已知a和a可以通过幺正变换相联系,即a Sa, S11 幺正矩阵S ( Sk ) S 21 . S12 S 22 . . . , Sk ( , k ) .
可以证明,矩阵L ( Lkj )和L ( L )可以通过 幺正矩阵S相变换:L SLS 1
因此,在离散表象中量子力学的诸方程的 形式如下:
20
1 ,两态正交: 0 (1)态的归一:
(2)力学量的平均值(若 已归一)
F F (3)本征方程: F ,
,
d H(t ), (4)Schrodinger方程: i dt
以上各式中的乘法均理解为矩阵(包括列、 行矢量)乘法。
c( p, t ) ( x )( x, t )dx,
p
( x)
p
1 i exp px 2
( x, t ) 和 c( p, t )
可以互求,它们包含同样多的信息。 称这样做是变换到了动量表象,
3
2 一般情形。力学量 Q ,本征值离散,本征集为 {q1 , q2 , } ,本征函数系为 {u1 ( x ), u2 ( x ), } 则波函数可以本征函数展开
( x, t ) an (t )un ( x),
量子力学-第四版-卷一-(曾谨言-著)习题答案第5章-1
第五章: 对称性及守恒定律P248设粒子的哈密顿量为 )(2ˆˆ2r V p H+=μ。
(1) 证明V r p p r dtd ∀⋅-=⋅μ/)(2。
(2) 证明:对于定态 V r T ∀⋅=2(证明)(1)z y x p z p y p xp r ˆˆˆˆˆˆ++=⋅,运用力学量平均值导数公式,以及对易算符的公配律:]ˆ,ˆˆ[1)ˆˆ(H p r i p rdt d⋅=⋅]ˆ,ˆˆ[H p r =⋅=)],z y (2) ˆ[r⋅ x x x x p x p p x p p xˆˆˆˆˆ]ˆ,ˆˆ[232-= x x x x x x p x p p x p p x p p xˆˆˆˆˆˆˆˆˆˆˆ2223-+-= x x x x x p p x p p p xˆ]ˆ,ˆ[ˆˆ]ˆ,ˆ[2+= 222ˆ2ˆˆx x x p i p i p i =+= (4)],ˆ[ˆˆˆˆˆˆˆˆˆˆˆˆˆ],ˆˆ[V p x p V x V p x p x V V p x V p xx x x x x x =-=-=xV x i ∂∂=ˆˆ (5) 将(4)(5)代入(3),得:}{)ˆˆˆ(]ˆ,ˆˆ[222zV z y V y x V x i p p p i H p rz y x ∂∂+∂∂+∂∂+++=⋅ μ }ˆ{2V r pi ∀⋅+=μ代入(1),证得题给公式:V r pp r dt d ∀⋅-=⋅ μ2ˆ)( (6) 的平均值,按前述习题2的结论,其 则=⋅p r dt d 由前式P249 ) (2)库仑场 T V 2-= (3)T V n Cr V n2,==(解)先证明维里定理:假设粒子所在的势场是直角坐标),,(z y x 的n 次齐次式,则不论n 是正、负数,势场用直角坐标表示的函数,可以表示为以下形式,式中V假定是有理函数(若是无理式,也可展开成级数):∑=ijkkj i ijk z y x C z y x V ),,( (1)此处的k j i ,,暂设是正或负的整数,它们满足:n k j i =++ (定数)ijk C 是展开式系数,该求和式可设为有限项,即多项式。
曾谨言量子力学课后答案
∴ px = nxh / 2a ,
同理可得,
p y = ny h / 2b , pz = nz h / 2c ,
nx , ny , nz = 1, 2,3,L
粒子能量
Enxnynz
=
1 2m
(
p
2 x
+
p
2 y
+
p
2 z
)
=
π 2h2 2m
n x2 a2
+
n
2 y
b2
+
n
2 z
c2
nx , ny , nz = 1, 2,3,L
p = h/λ
1
(1) (2)
而能量
E = p 2 / 2m = h 2 / 2mλ2 = h2n2 = π 2h2n2 2m ⋅ 4a 2 2ma 2
(n = 1, 2,3,L)
(3)
1.2 设粒子限制在长、宽、高分别为 a, b, c 的箱内运动,试用量子化条件求粒子能量的可能取值。
解:除了与箱壁碰撞外,粒子在箱内作自由运动。假设粒子与箱壁碰撞不引起内部激发,则碰撞为弹性碰撞。
(4)
且能量平均值
∫ E = d 3r ⋅ w 。
(b)由(4)式,得
∂w ∂t
=
h2 2m
∇ψ. *⋅ ∇ψ
+
∇ψ
*
⋅ ∇ψ.
.
+ψ * Vψ
+ψ
*V ψ.
=
h2 2m
∇
⋅
ψ.
*
∇ψ
+ψ.
∇ψ
*
− ψ. *
∇ 2ψ
+ψ.
∇ 2ψ
量子力学第四版卷一(曾谨言著)知识题目解析第4章
4.29——6.14.29证明在zL ˆ的本征态下,0==y x L L 。
(提示:利用x y z z y L i L L L L =-,求平均。
) 证:设ψ是z L 的本征态,本征值为 m ,即ψψ m L z=[]x L i =-=y z z y z y L L L L L ,L ,[]y L i =-=z x x z x z L L L L L ,L ,()()()0111 =-=-=-=∴ψψψψψψψψψψψψy y y z z y y z z y x L m L m i L L L L i L L L L i L同理有:0=y L 。
附带指出,虽然x l ˆ,y l ˆ在x l ˆ本征态中平均值是零,但乘积x l ˆyl ˆ的平均值不为零,能够证明:,212y x y x l l i m l l -==说明y x l l ˆˆ不是厄密的。
2ˆx l ,2ˆy l 的平均值见下题。
4.30 设粒子处于()ϕθ,lm Y 状态下,求()2x L ∆和()2yL ∆解:记本征态lm Y 为lm ,满足本征方程()lm l l lm L 221 +=,lm m lm L z =,lm m L lm z =,利用基本对易式 L i L L =⨯,可得算符关系 ()()x y z x z y x y z z y x x x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i L i -=-== 2()x y z z x y y x y z y z x y L L L L L L L i L L L L i L L L -+=-+=2将上式在lm 态下求平均,使得后两项对平均值的贡献互相抵消,因此 22yxLL =又()[]222221 m l l L L L zy x -+=-=+()[]2222121m l l L L yx-+==∴ 上题已证 0==y x L L 。
()()()[]2222222121m l l L L L L L L x x x xx x -+==-=-=∆∴ 同理 ()()[]222121m l l L y-+=∆。
量子力学-第四版-卷一-(曾谨言-著)习题答案第5章-1
第五章: 对称性及守恒定律P248设粒子的哈密顿量为 )(2ˆˆ2r V p H+=μ。
(1) 证明V r p p r dtd ∀⋅-=⋅μ/)(2。
(2) 证明:对于定态 V r T ∀⋅=2(证明)(1)z y x p z p y p xp r ˆˆˆˆˆˆ++=⋅,运用力学量平均值导数公式,以及对易算符的公配律:]ˆ,ˆˆ[1)ˆˆ(H p r i p rdt d⋅=⋅]ˆ,ˆˆ[H p r =⋅=)],z y (2) ˆ[r⋅ x x x x p x p p x p p xˆˆˆˆˆ]ˆ,ˆˆ[232-= x x x x x x p x p p x p p x p p xˆˆˆˆˆˆˆˆˆˆˆ2223-+-= x x x x x p p x p p p xˆ]ˆ,ˆ[ˆˆ]ˆ,ˆ[2+= 222ˆ2ˆˆx x x p i p i p i =+= (4)],ˆ[ˆˆˆˆˆˆˆˆˆˆˆˆˆ],ˆˆ[V p x p V x V p x p x V V p x V p xx x x x x x =-=-=xV x i ∂∂=ˆˆ (5) 将(4)(5)代入(3),得:}{)ˆˆˆ(]ˆ,ˆˆ[222zV z y V y x V x i p p p i H p rz y x ∂∂+∂∂+∂∂+++=⋅ μ }ˆ{2V r pi ∀⋅+=μ代入(1),证得题给公式:V r pp r dt d ∀⋅-=⋅ μ2ˆ)( (6) 的平均值,按前述习题2的结论,其 则=⋅p r dt d 由前式P249 ) (2)库仑场 T V 2-= (3)T V n Cr V n2,==(解)先证明维里定理:假设粒子所在的势场是直角坐标),,(z y x 的n 次齐次式,则不论n 是正、负数,势场用直角坐标表示的函数,可以表示为以下形式,式中V假定是有理函数(若是无理式,也可展开成级数):∑=ijkkj i ijk z y x C z y x V ),,( (1)此处的k j i ,,暂设是正或负的整数,它们满足:n k j i =++ (定数)ijk C 是展开式系数,该求和式可设为有限项,即多项式。
曾谨言量子力学课后答案
2
得a2
=
nh mωπ
=
2hn mω
(3)
2
代入(2),解出
En = nhω,
n = 1, 2,3 u 2 du = u a 2 − u 2 + a 2 arcsin u + c
2
2
a
1.4 设一个平面转子的转动惯量为 I,求能量的可能取值。
∫ 提示:利用
2π 0
(1) (2)
5
取(1)之复共轭:
−
ih
∂ψ * 1 ∂t
= −
h2 ∇2 2m
+
V
ψ
* 1
ψ
2
×
(3)
−ψ
* 1
×
(2),得
(3)
对全空间积分:
( ) ( ) − ih
∂ ∂t
ψ *ψ 12
=
−
h2 2m
ψ
2
∇
2ψ
* 1
−ψ 1*∇ 2ψ
2
∫ ∫ [ ] − ih d dt
d
3 rψ
* 1
(rv,
因而平面转子的能量
Em = pϕ2 / 2I = m2h 2 / 2I , m =1, 2,3,L
第二章 波函数与 Schrödinger 方程
2.1
设质量为
m
的粒子在势场V
v (r )
中运动。
∫ (a)证明粒子的能量平均值为 E = d 3r ⋅ w ,
w = h 2 ∇ψ *ψ +ψ *Vψ 2m
d
3rψ
*
−
h2 2m
∇
2
ψ
(动能平均值)
=
量子力学 第四版 卷一 (曾谨言 著)习题答案
第二章:函数与波动方程P69 当势能)(r V 改变一常量C 时,即c r V r V +→)()(,粒子的波函数与时间无关部分变否?能量本征值变否?(解)设原来的薛定谔方程式是0)]([2222=-+ψψx V E mdx d将方程式左边加减相等的量ψC 得:0]})([]{[2222=+-++ψψC x V C E mdx d这两个方程式从数学形式上来说完全相同,因此它们有相同的解)(x ψ, 从能量本征值来说,后者比前者增加了C 。
(证)E =υT = = =用高斯定理 中间一式的第一项是零,因为ψ假定满足平方可积条件,因而0>T 因此 V V T E >+=,能让能量平均值V V min >因此V E min >令ψψn=(本征态)则EnE =而VE nmin>得证2.1设一维自由粒子的初态()/00,x ip ex =ψ, 求()t x ,ψ。
解: () /2200,⎪⎪⎭⎫ ⎝⎛-=t m p x p i et x ψ2.2对于一维自由运动粒子,设)()0,(x x δψ=求2),(t x ψ。
(解)题给条件太简单,可以假设一些合理的条件,既然是自由运动,可设粒子动量是p ,能量是E ,为了能代表一种最普遍的一维自由运动,可以认为粒子的波函数是个波包(许多平面波的叠加),其波函数: p d ep t x i E px ip )()(21),(-∞-∞=⎰=φπψ (1)这是一维波包的通用表示法,是一种福里哀变换,上式若令0=t 应有 ex px i∞)0,(ψx δ)(将(2)(3(ψ,代入(4)(ψ p d eet x p i mx p m it timx ⎰∞-∞=--=)2(22221),(πψ利用积分απξαξ=⎰∞∞--d e 2: ti m et x ti m x ππψ221),(22=写出共轭函数(前一式i 变号):ti m et x timx -=-ππψ221),(22 t mt m t x πππψ22)2(1),(22=⨯=本题也可以用Fresnel 积分表示,为此可将(6)式积分改为:dp tmx p m t i dp t mx p m t 22)](2[sin )](2[cos ---⎰⎰∞∞-∞∞-用课本公式得timxetm i t x t x 2*2)1(21),(),(ππψψ=,两者相乘,可得相同的结果。
量子力学 第四版 卷一(曾谨言 著) 答案----第3章-1
2 2 α ⋅ e − α x 2 ⋅ H n+ 1 (α x ) n π ⋅ 2 ⋅ n!
α π ⋅2
n− 1
⋅ ( n − 1) !
⋅ ⋅
n − α 2x2 2 ⋅e ⋅ H n− 1 (α x ) 2 n + 1 − α 2x2 2 ⋅e ⋅ H n+ 1 (α x ) 2
n+ 1
π ⋅ 2 n+ 1 ⋅ ( n + 1) !
(1)
其中,归一化常数
α , π ⋅ 2 n ⋅ n!
α =
mω
(2)
H n (α x) 的递推关系为 ∴ xψ n ( x ) = An e − α = = = + =
2 2
H n + 1 (α x) − 2α xH n (α x) + 2nH n − 1 (α x) = 0. ⋅ xH n (α x ) =
1 mω 2 x 2 − qε x 2
( 1)
p2 1 H= + mω 2 x 2 − qε x = H 0 − qε x 2m 2 = An e − α
2 2
(2)
H 0 的本征函数为ψ
x 2
n
1 ( 0) H n (α x) ,本征值 E n = n + ω 2
现将 H 的本征值记为 E n ,本症函数记为 ϕ n ( x) 。 式(1)的势能项可以写成 其中 如作坐标平移,令 由于
3 2
sin
π ny y π nx x πn y sin sin z a a a
n x = n y = n z 时,能级不简并; n x , n y , n z 三者中有二者相等,而第三者不等时,能级一般为三重简并的。 n x , n y , n z 三者皆不相等时,能级一般为 6 度简并的。
曾谨言量子力学课后答案
+
V
ψ
* 1
ψ
2
×
(3)
−ψ
* 1
×
(2),得
(3)
对全空间积分:
( ) ( ) − ih
∂ ∂t
ψ *ψ 12
=
−
h2 2m
ψ
2
∇
2ψ
* 1
−ψ 1*∇ 2ψ
2
pϕ dϕ
= nh,
n = 1, 2,L,
pϕ 是平面转子的角动量。转子的能量 E = pϕ2 / 2I 。
解:平面转子的转角(角位移)记为ϕ 。
它的角动量 pϕ = I ϕ. (广义动量), pϕ 是运动惯量。按量子化条件
∫ 2π 0
pϕ dx
= 2π
pϕ
= mh,
m =1,2,3,L
∴ pϕ = mh ,
2im
h
(3)
即
∂ρ ∂t
+∇⋅
v j
=
2V2 h
ρ
≠
0
,
此即几率不守恒的微分表达式。
(b)式(3)对空间体积τ 积分,得
∂ ∂t
∫∫∫d τ
(3r ψ
*ψ
)=
−
h 2im
∫∫∫∇ τ
⋅ (ψ
*∇ψ
−ψ∇ψ
)* d 3r
+
2 h
∫∫∫d τ
( 3rV2 ψ
*ψ
)
( ) ∫∫ ∫∫∫ = − h 2im S
ψ *∇ψ −ψ∇ψ *
⋅
v dS
+
2
h
τ
d 3rV2ψ *ψ
∫∫ 上式右边第一项代表单位时间内粒子经过表面进入体积τ 的几率( = −
量子力学_答案_曾谨言
量子力学的诞生
⎧∞, x < 0, x > a V ( x) = ⎨ ⎩0, 0 < x < a
试用 de Broglie 的驻波条件,求粒子能量的可能取值。 解:据驻波条件,有
a = n⋅
λ
2
( n = 1, 2 , 3 , )
(1)
∴ λ = 2a / n
1 mω 2 x 2 中运动,用量子化条件求粒子能量 E 的可能取值。 2 p = 2m[ E − V ( x)]
∫ p ⋅ d x = nh,
n = 1, 2 ,
,
V ( x)
1
解:能量为 E 的粒子在谐振子势中的活动范围为
x ≤a
其中 a 由下式决定: E = V ( x) x = a = 由此得
(1)
(a)证明粒子的几率(粒子数)不守恒。 (b)证明粒子在空间体积 τ 内的几率随时间的变化为
2V d d 3 rψ *ψ = − ( ψ *∇ψ − ψ∇ψ * ) ⋅ dS + 2 ∫∫∫ ∫∫ 2im S dt τ
证: (a)式(1)取复共轭, 得
d ∫∫∫ τ
3
rψ *ψ
−i
2 ∂ * ψ =− ∇ 2ψ * + (V1 − iV2 ) ψ* ∂t 2m
0
pϕ dϕ = nh, n = 1, 2 ,
2 , pϕ 是平面转子的角动量。转子的能量 E = pϕ / 2I 。
解:平面转子的转角(角位移)记为 ϕ 。 , pϕ 是运动惯量。按量子化条件 它的角动量 pϕ = I ϕ (广义动量)
.
∫
∴
因而平面转子的能量
量子力学 第四版 卷一 (曾谨言 著) 科学出版社 课后答案
目次第二章:波函数与波动方程………………1——25第三章:一维定态问题……………………26——80第四章:力学量用符表达…………………80——168第五章:对称性与守衡定律………………168——199第六章:中心力场…………………………200——272第七章: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273——289第八章:自旋………………………………290——340* * * * *参考用书1.曾谨言编著:量子力学上册 科学。
19812.周世勋编:量子力学教程 人教。
19793.L .I .席夫著,李淑娴,陈崇光译:量子力学 人教。
19824.D .特哈尔编,王正清,刘弘度译:量子力学习题集 人教。
19815.列维奇著,李平译:量子力学教程习题集 高教。
19586.原岛鲜著:初等量子力学(日文) 裳华房。
19727.N.F.Mott.I.N.Sneddon:Wave Mechanics and its Applications 西联影印。
19488.L.Pauling.E.B.Wilson:Introduction to Quantum- Mechanics(有中译本:陈洪生译。
科学) 19519. A.S.Davydov: Quantum Mechanics Pergamon Press 196510. SIEGFRIED.Fluegge:Practical Quantum- Mechanics(英译本) Springer Verlag 197311. A.Messian:Quantum Mechanics V ol I.North.Holland Pubs 1961ndau,E.Lifshitz:Quantum-Mechanics1958量子力学常用积分公式 (1) dx e x an e x a dx e x ax n ax n ax n ⎰⎰--=11 )0(>n (2) )cos sin (sin 22bx b bx a b a e bxdx e axax-+=⎰ (3) =⎰axdx e ax cos )sin cos (22bx b bx a b a e ax++ (4) ax x a ax a axdx x cos 1sin 1sin 2-=⎰ (5) =⎰axdx x sin 2ax a x aax a x cos )2(sin 2222-+ (6) ax a x ax a axdx x sin cos 1cos 2+=⎰ (7) ax aa x ax a x axdx x sin )2(cos 2cos 3222-+=⎰))ln(2222c ax x a ac c ax x ++++ (0>a ) (8)⎰=+dx c ax 2)arcsin(222x c a a c c ax x --++ (a<0) ⎰20sin πxdx n 2!!!)!1(πn n - (=n 正偶数) (9) = ⎰20cos πxdx n !!!)!1(n n - (=n 正奇数)2π (0>a ) (10)⎰∞=0sin dx xax 2π-(0<a ) (11)) 10!+∞-=⎰n n ax a n dx x e (0,>=a n 正整数) (12) adx e ax π2102=⎰∞- (13) 121022!)!12(2++∞--=⎰n n ax n an dx e x π (14) 10122!2+∞-+=⎰n ax n a n dx e x (15) 2sin 022a dx xax π⎰∞= (16) ⎰∞-+=0222)(2sin b a ab bxdx xe ax (0>a ) ⎰∞-+-=022222)(c o s b a b a b x d x xe ax (0>a )。
曾谨言量子力学第4章
守恒量:力学量的值不随时间变化 动量守恒: 质点受的合外力为零 机械能守恒:外力和内非保守力不做功 角动量守恒:质点所受到的合外力矩为零
2. 量子力学中的守恒量 守恒量:在任意态下力学量的平均值不随时间变化
在任意量子态ψ下,力学量A的平均值为 Aˆ (t) (t), Aˆ (t)
利用U的幺正性,及U+HU=H
d Aˆ(t) 1 (Uˆ HˆUˆUˆ Aˆ Uˆ Uˆ Aˆ UˆUˆ HˆUˆ )
dt
i
1 (HˆAˆ(t) Aˆ(t)Hˆ ) i
则
d Aˆ(t) 1 [Aˆ(t), Hˆ ] (12)
dt
ih
上式称为Heisenberg方程。
F(r) F(r) 时,波包中心 r 的运动规律才与经典粒子相同。
2. 用波包描述粒子运动时对波包的要求:
(1) 波包很窄,其大小与粒子的大小相当;
(2) 势场V(r)在空间的变化很缓慢,使得波包中心 处的势场 V(r与) 粒子感受到的势场很接近;
(3)波包的扩散不太大。
如: 一维波包的运动
在波包中心 xc x 附近对 V (x) / x作Taylor 展开,
令ξ=x-xc,则有
V x
V (xc ) xc
ξ
2V (xc ) xc2
1ξ
2
2
3V (xc ) xc3
利用 ξ 0 得
V x
dx
( x, t )
V x
( x, t )
V (xc xc
)
1 2
2
3V (xc xc3
)
L
可见只有当
1 2 3V (xc ) V (xc )
量子力学 第四版 卷一 (曾谨言 著)习题答案第4章-1
第四章:力学量用算符表示P186 15.设A 与B 为厄米算符,则()BA AB +21和()BA AB i-21也是厄米算符。
由此证明,任何一个算符F 均可分解为-++=iF F F ,+F 与-F 均为厄米算符,且()()+++-=+=F F iF F F F 21,21 证:ⅰ)()()()()BA AB AB BA B A A B BA AB +=+=+=⎥⎦⎤⎢⎣⎡++++++21212121()BA AB +∴21为厄米算符。
ⅱ)(AB i ⎢⎣⎡21ⅲ)令F =且定义 由ⅰ)则由(14.1证τϕ∑τψτϕτψd P A d P F n n ˆ)ˆ(⋅≡⋅⎰⎰⎰⎰⎰⎰*⎰⎰⎰⋅∑=*ττϕψd P A n nn ˆ⎰⎰⎰-*⋅∑=τϕψd P P A n n )ˆ(ˆ1 ⎰⎰⎰-*⋅∑=τϕψd P P A n n )ˆ()ˆ(1⎰⎰⎰-*⋅∑=τϕψd P P P A n n )ˆ(ˆ)(2 τϕψd PP P P A n n )ˆ(ˆ)ˆˆ(3-*⋅∑=⎰⎰⎰⎰⎰⎰-∙∑=τϕψd P P PA n n )ˆ(ˆ)ˆ(32τϕψd P P P A n n )ˆ(ˆ)ˆ(42-∙∑= ⎰⎰⎰-∙∑=τϕψd P P PA n n )ˆ(ˆ)ˆ(42 ⎰⎰⎰∙=ττϕψd PF ])ˆ([ )ˆ(PF 满足厄密算符的定义。
4.2证明2ˆn m m n nm n m p x x pA +∑-(nm A 实数)是厄密算符。
(证明)方法同前题,假定已经证明pˆ,x ˆ都是厄密算符,即:⎰⎰⎰⎰⎰⎰x p m n ⎰*⋅ˆˆψ这证明mmx pˆˆ⎰ψ同理可证明⎰ψ⎰ψ因此2ˆˆˆˆn m m n p x x p+是厄密算符,因此∑-+nm n m m n nm p x x p A 2ˆˆˆˆ也是。
又假定用0ˆ0ˆ=+作为厄密算符0ˆ的定义,并设=∙+)ˆˆ( B A )ˆˆ(++∙A B 则本题可用较简方式来证明如下: 因为 *=p pˆˆ *=x x ˆˆ 所以有 nnp p)ˆ(ˆ*= mmx x )ˆ(ˆ*= n m n m m n m n p x p x x p x pˆˆ)ˆ()ˆ()}ˆ()ˆ{()ˆˆ(==∙=**** 同理有m n m n n m n m x p x p p x p xˆˆ)ˆ()ˆ()}ˆ()ˆ{()ˆˆ(==∙=**** 相加除2,得:这证明右方一式是厄密算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ˆ= p ˆ∗ p
ˆ= x ˆ∗ x ˆm = (x ˆ∗ )m x
ˆn = (p ˆ ∗ )n p
ˆ nx ˆ m )∗ = {( p ˆ n ) • (x ˆ m )}∗ = ( x ˆ m )∗ ( p ˆ n )∗ = x ˆm p ˆn (p
同理有
ˆm p ˆ n )∗ = {( x ˆm ) • ( p ˆ n )}∗ = ( p ˆ n )∗ ( x ˆ m )∗ = p ˆ nx ˆm (x
∑
∞
C mn x m x, p n
[
]
= i ∂F = ∂p
m,n= 0
∑
∞
C mn x m nip n − 1
(
) )
而
m,n= 0
∑
∞
C mn x m nip n − 1 ∂ F ∂p
(
∴
[ x, F ] =
i
4.6 设 F(x,p)是 xk,pk 的整函数,证明:
[ pk , F ] =
)∗ ⋅ ϕ dτ )∗ ⋅ ϕ dτ
∗
∗
∫ ∫ ∫ ( xψ
又按题意得证算符是一维的
ˆnx ˆ mϕ dx = ∫ ψ ∗ ⋅ p ˆ( p ˆ n− 1 x ˆ mϕ )dx = ⋅p ˆ nψ ) • x ˆ mϕ dx = = ⋯⋯ ∫ ( p ˆm p ˆ nψ ) ⋅ ϕ dx = ⋯⋯ ∫ ( x
[证明]根据题给对易式外,另外应用对易式
[ p, f ( q )] =
( f ') ≡
df dq
2 p f' i
[ p, p 2 f ] = p 2 f − p 2 fp = p 2 ( pf − fp ) = p 2 [ p, f ] =
(5) [ p, pf (q ) p] =
pf ' p (证明)论据同(4): i pf ' p i
∗
ˆψ ∫ (p
n
ˆ n− 1 x ˆ mϕ )dx ) ⋅(p
m− 1
ˆp ˆ ψ )• x ˆ ∫ (x
ϕ dx
ˆ mx ˆ m 不是厄密算符,但满足 这证明 p
∫ψ
同理可证明
∗
ˆnx ˆ m )ϕ dx = ⋅(p
ˆ ∫ (x ˆ ∫ (p
m
ˆ nψ )∗ ⋅ ϕ dx p
∫ψ
∗
ˆm p ˆ n )ϕ dx = ⋅ (x
[ p, pfp ] = p 2 fp − pfp 2 = p( pf − fp ) p =
(6) [ p, f ( q ) p ] =
2
f ' p 2 (证明)论据同(4): i f ' p2 i
[ p, fp 2 ] = pfp 2 − fp 2 = ( pf − fp) p 2 =
4.4 设算符 A,B 与它们的对易式[A,B]都对易。证明
∑
mn m n mn m n mn m n mn m n mn m n {C11 x1 p1 + C12 x1 p 2 + C13 x1 p 3 + C 21 x 2 p1 + C 22 x2 p2
mn
n mn m n mn m n mn m n + C x p3 + C 31 x3 p1 + C 32 x3 p 2 + C 33 x3 p3 } mn m n [ p x , F [ x, p ]] = [ p x , ∑ C ki x k pi ] mn ki
ˆ ψ )∗ ⋅ ( ˆ n− 1 ϕ )dτ = ∑ An ( Pψ )∗ ⋅ P ˆ ( ˆ n− 2 ϕ )dτ = ∑ An ∫ ∫ ∫ ( P P P ∫∫∫ ˆ⋅P ˆ ψ )∗ P ˆ ( ˆ n− 3 ϕ )dτ = ∑ An ∫ ∫ ∫ ( P P
ˆ 2ψ ) • P ˆ (P ˆ 2ψ ) • P ˆ (P ˆ n− 3 ϕ )dτ = ∑ An( P ˆ n− 4 ϕ ) dτ = ∑ An ∫ ∫ ∫ ( P ˆ 2ψ ) • P ˆ (P ˆ n− 4 ϕ )dτ = ⋯⋯ ∑ An ∫ ∫ ∫ ( P = ˆ )ψ ] • ϕ dτ ∫ ∫ ∫ [F (P
(甲法)递推法,对第一公式左方,先将原来两项设法分裂成四项,分解出一个因式,再次分裂成六项,依次类 推,可得待证式右方,步骤如下:
按题目假设
重复运算 n-1 次以后,得
(乙法)数学归纳法,待证一式当 n=1 时,是明显成立的,假设当 m=k 时该式成立 现在计算 有:
利用前述的假设
但又按题目假设
用于前一式得待证一式。 关于第二个公式也可按相同的步骤证明,不另列述。 但若第一式证实,则亦可从第一式推第二式,注意
τ
ˆ ) 满足厄密算符的定义。 F (P
4.2 证明 ∑ Anm
m− n
ˆ n xm + xm pn p ( Anm 实数)是厄密算符。 2 ˆψ ∫∫∫ (p
ˆ ,x ˆ 都是厄密算符,即: (证明)方法同前题,假定已经证明 p
∫∫∫ψ ∫∫∫ψ ∫ψ
∗
∗
ˆ ϕ dτ = ⋅ p ˆ ϕ dτ = ⋅x
[ q, pfp ] = qpfp − pfpq = qpfp − pf ( qp − hi ) = qpfp − pfpq + hipf = qpfp − pqfp + hipf = ( qp − pq ) fp + hipf = hi ( fp + pf )
(3) [q , f ( q ) p 2 ] = 2ifp [证明]同前一题论据:
m,n= 0
∑
∞
C mn p, x m p n
[
]
m,n= 0
∑
∞
C mn − mix m− 1 p n
(
)
而
m ,n = 0
∑
∞
C mn − mix m − 1 p n 。 − i ∂ F ∂x
m,n = 0
(
)
[ p, F ] =
[ x, F ] =
又
∞ m n x, ∑ C mn x p = m,n = 0
∂F i ∂ xk
⑴
[ F , p k ] = i
∂F ⑵ ∂ pk
整函数是指 F [ x, p] =
∑∑
mn
123 ki
mn m n mn C ki x k pi , C ki 是数值系数
[证明]本题照题给的表示式应当是三维的算符,其展开形式:
F [ x, p ] =
mn 23 m 2
2
qp 2 f − p 2 fq = qp 2 f − p 2 qf
= qppf − p( pq ) f = qppf − p(qp − i ) f = (qp − pq + i ) pf = 2ipf
(2) [q , pf ( q ) p] = i( fq + pf ) (证明)同前一论题
+
ⅲ)令 F = AB ,则 F + = ( AB ) = B + A + = BA , 且定义
F+ =
+
1 ( F + F + ), 2
F=
1 (F − F+ ) 2i
(1)
由ⅰ),ⅱ)得 F+ = F+ , 则由(1)式,不难解得
F− + = F− ,即 F+ 和 F− 皆为厄米算符。 F = F+ + iF−
先证第一式
= = =
∑ ∑ ∑
mn m n m n C ki { p z xk pi − x k pi p z }]
mn ki mn m m m C ki {( p z x k − xk p z ) pin + x k ( p z pin − pin p z )}]
mn ki mn m m C ki {[ p z , x k ] p in + x k [ p z , pin ]}
+
F=
1 (F − F+ ) 2i
1 ( AB + BA) = 1 ( B + A + + A + B + ) = 1 ( BA + AB ) = 1 ( AB + BA) 2 2 2 2 ∴
+
1 ( AB + BA) 为厄米算符。 2
1 1 ⅱ) ( AB − BA) = ( B + A + − A + B + ) = − 1 ( BA − AB ) = 1 ( AB − BA) − 2i 2i 2i 2i ∴ 1 ( AB − BA) 也为厄米算符。 2i
。
[ p, x ] =
m
x m − 1 [ p, x ] + p, x m − 1 x
m− 1
= − ix
+ x
= − 2ix m − 1 +
= − 3ix m − 1 + p, x m − 3 x 3 = ⋯
= − ( m − 1) ix m − 1 + p, x m − ( m− 1) x m − 1
相加除 2,得:
这证明右方一式是厄密算符。
4.3 设 [ q, p] = i , f (q ) 是 q 的可微函数,证明下述各式:[一维算符] (1) q , p 2 f (q ) = 2ipf . (证明)根据题给的对易式及 [ q, f ( q )] = 0;
~91~
[
]
[ q, p f ] =
[ A,B ] = − [ 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