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42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同步练习苏教必修3

合集下载

4.2 生态系统的稳态 第3课时 同步测试 苏教版必修三

4.2  生态系统的稳态 第3课时 同步测试 苏教版必修三

4.2 生态系统的稳态第3课时同步测试苏教版必修三1.下列属于物理信息的是()A.温度B.乙烯C.蜜蜂跳舞D.生物碱2.下列属于化学信息的是()A.绿色植物接受光刺激B.蛾类具有趋光性C.狗能通过尿液找到来路D.孔雀开屏3.以下现象属于生态系统的行为信息的是()A.蝙蝠的“回声定位”B.萤火虫发出荧光C.蚊虫飞行时发出的声音D.雄鸟的“求偶炫耀”4.下列对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作用(应用)的描述错误的是()A.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B.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C.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D.生物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可以没有信息传递的作用5.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有许多方面的应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提高农产品的产量B.提高畜产品的产量C.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D.可以提高农业害虫的繁殖能力6.蟑螂喜好在夜间出来活动。

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个星期,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尽管实际上是白天)。

这个实验说明()A.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B.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C.行为信息可以影响蟑螂的行为D.蟑螂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7.(双选)下列信息传递的实例中,属于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是()A.莴苣在适宜波长的光下才能萌发生长B.昆虫散发性外激素吸引异性昆虫C.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D.尺蠖的体色能帮助其躲避天敌的捕食8.(双选)夏季既是鱼类摄食与生长的旺季,又是昆虫大量滋生的季节。

有些养鱼专业户发明了一种在夜间鱼塘水面上方安装黑光灯诱集昆虫喂鱼的好方法。

这种方法利用了昆虫的什么特性,给昆虫传递的是何种信息?()A.趋光性B.向光性C.物理信息D.化学信息9.一只猎豹通过气味发现了一个鹿群,并悄悄接近它们,但它的行为被一只雄鹿发现后,引起鹿群奔跑,猎豹放弃健壮的雄鹿而捕捉到一只体弱的小鹿。

试用生物学的观点,分析上述现象中的生物关系和信息传递方式。

4.2生态系统的稳态第4课时同步测试2苏教版必修三

4.2生态系统的稳态第4课时同步测试2苏教版必修三

4.2生态系统的稳态第4课时同步测试苏教版必修三基础过关知识点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的关系1.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图解,对此不正确的解释是()A.a为抵抗力稳定性,b为恢复力稳定性B.a为恢复力稳定性,b为抵抗力稳定性C •恢复力稳定性与食物链和食物网呈相反关系D .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呈相反关系答案B解析食物链和食物网复杂表明物种丰富,动植物种类多,受到外界干扰时自我调节能力大,抵御外界的能力强,故a为抵抗力稳定性,且一旦破坏恢复原来状态的难度较大,b为恢复力稳定性。

2•对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比草原生态系统咼B .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比草原生态系统低C .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高,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低D .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低,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高答案C解析知识点二生态系统的反馈调控 3.下列哪项不属于生态系统为维持稳态而进行的反馈调节 ( ) A .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控 B •异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数量调控 C •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调控 D .群落的演替 答案 D 解析 生态系统为维持自身稳态而进行的反馈调节可表现为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控、异种生物 种群之间的数量调控以及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调控等。

4•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

后期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

关于上述过程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早期属于正反馈调节,后期属于负反馈调节 B .早期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属于正反馈调节 C .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调节 D .早期、后期均属于正反馈调节 答案 B 早期藻类大量緊殖,食藻浮游动物 水蚤大量繁殖费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负反馈调# 起水蚤的减少解析 知识点三生物圈正反馈调节5.下列有关生物圈稳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太阳能是生物圈赖以生存的能量基础B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是生物圈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C •生物圈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接通了物质循环的回路D.生物圈的调节能力反映在一种生物灭绝后有新的物种产生答案D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太阳能是生物圈赖以生存的能量基础。

高中苏教版生物必修3作业:4.2.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含解析】

高中苏教版生物必修3作业:4.2.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含解析】

课时分层作业(十七)(建议用时:40分钟)题组一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1.下列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哪一类信息的作用()①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②草原上的鸟在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向雌鸟发出信号③某种植物根系能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芽的化合物,若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中,就可以使休眠的真菌孢子提前发芽,使其找不到寄主而死亡A.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B.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D.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B[题干中萤火虫通过闪光识别同伴体现了物理信息的作用;草原上的鸟在发现天敌后,急速起飞,扇动翅膀强调了特殊的行为,体现了行为信息的作用;植物根系分泌的是一种化学物质,体现了化学信息的作用。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A.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无法适应环境B.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C.延长短日照植物黄麻的光照时间可提高麻皮产量,这属于行为信息的合理利用D.在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都是密不可分的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主要有三种形式: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都离不开信息传递,此外,信息还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C项中的光照属于物理信息。

]3.如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还有信息传递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A[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而物质循环是反复出现、循环流动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

]4.在草原上,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食的信息;森林中,狼能依据兔留下的气味来猎捕后者,兔同样能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追捕,这说明()A.生命活动的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B.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C.信息传递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生命活动的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C[分析题干可以判断,信息传递能调节兔与狼之间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021年高中生物 4.2.3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每课一练 苏教版必修3

2021年高中生物 4.2.3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每课一练 苏教版必修3

2021年高中生物 4.2.3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每课一练苏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 )A.心猿意马 B.飞蛾扑火C.花香引蝶 D.老马识途解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方式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营养信息和行为信息,飞蛾扑火是通过光,属于物理信息;花香引蝶、老马识途都是通过气味,属于化学信息。

“心猿意马”是形容心思不专、变化无常,好像马跑猿跳一样。

答案:A2.在生态系统中传递着多种多样的信息,下列属于化学信息的是( )A.丹顶鹤求偶时的双双起舞B.雌蚕蛾释放的性外激素C.蜘蛛网的振动频率D.春季鸟类的求偶鸣叫声解析:丹顶鹤起舞求偶属行为信息;蜘蛛网的振动频率和鸟类的求偶鸣叫声属物理信息。

答案:B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主要取决于( )A.生产者 B.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C.分解者 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解析:一个生态系统的物种越丰富,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答案:B4.有关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模拟的动物信息吸引大量的传粉动物,可以提高果树的传粉效率和结实率B.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音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结群或远离农田C.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可以降低种群密度D.利用信息传递防治害虫效果太差解析:利用信息传递防治害虫效果明显,能起到很好的作用,而且对生态系统的无机环境没有较大干扰,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答案:D5.许多同学都曾尝试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缸,下面列举的在设计小生态缸时应遵循的原理中,不合理的是( )A.瓶中动物与植物之间应有捕食关系B.瓶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C.应经常向瓶中通气,保证瓶中生物的呼吸D.瓶中生态系统应获得充足的能量解析:小生态瓶应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应密闭。

生物呼吸所需的氧气由生产者提供。

答案:C6.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就越大,其原因不包括( ) A.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多,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B.某食物链受到破坏,能量可通过其他食物链传到最高营养级C.某一营养级的一些生物消失,可由该营养级的其他生物代替D.能量流经各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解析:A、B、C三项是生态系统通过食物链、食物网而具有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能力的具体体现。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稳态》(同步训练)高中生物必修3_苏教版_2024-2025学年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稳态》(同步训练)高中生物必修3_苏教版_2024-2025学年

《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稳态》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包括哪些?A.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及非生物成分C. 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D. 只有消费者和分解者2、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主要依靠以下哪个因素?A. 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B. 外部环境的稳定性C. 生态系统内部的自然选择D. 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的平衡3、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并储存能量。

以下哪种物质是生产者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A. 水B. 二氧化碳C. 氮气D. 矿物质4、生态系统的稳态是指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其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状态。

以下哪种因素对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A. 生物多样性B. 人类活动C.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D. 环境因素5、以下哪种因素不属于生态系统稳态的调节机制?A. 生态位分化B. 物种多样性C. 物质循环D. 生物群落演替6、以下关于生态系统稳态的描述,正确的是:A. 生态系统稳态是静态的,不会随时间变化B. 生态系统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需要外界输入能量C. 生态系统稳态可以通过自然选择来维持D. 生态系统稳态与人类活动无关7、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以下哪项因素最不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直接影响?A. 生物多样性B. 水循环C. 土壤肥力D. 物种遗传多样性8、以下哪项措施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态?A. 大规模捕捞海洋生物B. 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C. 恢复和扩大自然植被D. 大规模砍伐森林用于建设9、在生态系统中,以下哪项不属于生态系统的稳态调节机制?A. 物种多样性B. 物质循环C. 能量流动D. 群落演替 10、以下哪项不是生态系统稳态调节的反馈机制?A. 生态系统内部负反馈B. 生态系统内部正反馈C. 生态系统外部负反馈D. 生态系统外部正反馈11、在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以下哪种因素最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稳态被破坏?A. 气候变化B. 生物入侵C. 水资源短缺D. 土壤肥力下降12、以下哪个选项描述了生态系统稳态的调节机制?A. 系统内部物种数量的无限增长B. 外部环境因素对系统内部变化的完全控制C. 系统内部负反馈机制自动维持稳定D. 系统内部物种数量的周期性波动1、下列哪些因素可以影响生态系统的稳态?A. 物种的引入或消失B. 环境条件的变化,如温度和降水量C. 人类活动的影响,例如污染和资源开发D. 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如捕食和共生2、关于生态系统稳态自我调节机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生态系统通过反馈调节来维持稳态B. 反馈调节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类型C. 正反馈有助于恢复系统的稳态D. 负反馈通常会导致偏离稳态的情况加剧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正确的有:A. 能量流动是单向的B. 能量流动是循环的C. 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D. 能量流动是可逆的4、以下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描述,正确的是:A. 生态系统稳定性越高,其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越强B. 生态系统稳定性越高,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弱C. 生态系统稳定性越高,其恢复力越弱D. 生态系统稳定性越高,其物种多样性越低第一题题目:在某一生态系统中,研究人员观察到初级消费者的数量在一段时间内显著减少。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生物苏教版三同步训练:2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附答案)(第1课时)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生物苏教版三同步训练:2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附答案)(第1课时)

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稳态第一课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一、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1.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_____、______和______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2.特点:______、______。

林德曼的实验表明,由一个营养级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平均只有____左右,故称为______________。

3.应用:推广生态家业,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规律,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

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4.概念: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__________等元素,不断地进行着从______到__________,再回到__________的循环。

5.请将生物圈中碳循环过程图补充完整。

思考讨论:物质是循环的,因此,人们不用向农田中施加肥料也能使庄稼高产,你认为正确吗?答案:1.输入传递散失2.单向流动逐级递减10%林德曼10%定律3.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转化效率4.C、H、O、N、P、Ca无机环境生物群落无机环境5.思考讨论:不正确,所谓物质循环,是指在整个生物圈范围内物质是循环的,而不是某个具体的小的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A.太阳能被绿色植物固定的过程B.生态系统内生物体能量代谢的过程C.系统内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D.能量从生物体返回无机环境的过程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递减,其中的原因不包括()A.各营养级所利用的能源物质不同B.生物体内能量大部分通过细胞呼吸散失C.生物体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不能重新利用D.食物链中的营养关系不可逆转3.(2009江苏淮南模拟)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A.组成生物体的重要元素B.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C.组成生物体的C、H、O、N、P、Ca等元素D.组成生物体的微量元素4.(2009湖北黄冈模拟)假设你流落在荒凉的孤岛上,只有少量玉米和鸡可以食用,那么使你自己生存得最长的办法是()A.先吃鸡,然后吃玉米B.先吃玉米,然后吃鸡C.用玉米喂鸡,然后吃鸡D.用玉米喂鸡,先吃鸡蛋,然后再吃鸡5.生态系统多种多样,但在结构上有许多共同点,这可以用下图所示模型来表示。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第4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第4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3小题每题3分共计39分)1.下面关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B. 某生态系统中某个种群数量的增多能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 河流受到轻微的污染仍保持河水清澈说明其恢复力稳定性强【答案】A【解析】A项生物在维持生态系统方面体现的价值属于间接价值B项抵抗力稳定性与物种种类有关而提高某个种群的数量食物网没有变复杂因此不能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项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项河流受到轻微污染仍能保持清澈说明其具有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属于抵抗力稳定性故选A2.有一种紫腹巨蚊处于幼虫状态时专以毒蚊幼虫为食当它发育成成虫后又以吸食竹类植物的叶汁花浆为生紫腹巨蚊与竹类植物、毒蚊幼虫的关系是()A. 竞争、捕食B. 捕食、竞争C. 寄生、捕食D. 捕食、寄生【答案】C【解析】紫腹巨蚊处于幼虫状态时专以毒蚊幼虫为食紫腹巨蚊与毒蚊幼虫属于捕食关系当它发育成成虫后又以吸食竹类植物的叶汁花浆为生紫腹巨蚊与竹类植物属于寄生关系 ABD不符合题意 C正确故选C3.群居动物中有一种警报系统只要有一个动物发现捕猎者它一发出警报就可引起全群反应有人将一只饥饿的苍鹰放出使之向鸽群袭击观测鸽的种群数量与报警距离之间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在自然界中鸽和苍鹰一定属于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B. 鸽对苍鹰的大声鸣叫属于物理信息C. 鸽种群密度越大反应越快被苍鹰捕杀的机会越多D. 鸽通过报警使同伴逃跑或群起抵抗属于互利共生关系【答案】B【解析】解据图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鸽子的种群数量因变量是报警的平均距离图中显示随着鸽子种群数量的增加报警的平均距离也不断增加A.在自然界的食物链中鸽子可能处于第二营养级或第三营养级苍鹰可能属于第三营养级或第四营养级等 A错误B.鸽对苍鹰的大声鸣叫属于物理信息的传递 B正确C.鸽种群密度越大报警的平均距离越大反应越快被苍鹰捕杀的机会越少 C错误D.鸽通过报警使同伴逃跑或群起抵抗属于种内互助 D错误故选 B4.被誉为“华北明珠”的白洋淀物种丰富下列与白洋淀的全部芦苇处在同一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是()A. 白洋淀中所有的鱼B. 白洋淀中所有的鲤鱼C. 白洋淀中的全部生物D. 白洋淀中的生物和无机环境【答案】B【解析】A.白洋淀的全部芦苇是一定区域中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集合属于种群白洋淀中所有的鱼不是同一个物种也不是所有生物因此不属于种群或群落 A不符合题意B.白洋淀中所有的鲤鱼属于种群 B符合题意C.白洋淀中的全部生物属于群落 C不符合题意D.白洋淀中的生物和无机环境属于生态系统 D不符合题意故选B5.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a、b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的数量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a、b两种群间为捕食关系B. M时b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 两种群的数量变化说明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D. 两种群数量波动的幅度减小说明该生态系统正在衰退【解析】解 A.在捕食关系中被捕食者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的趋势捕食者呈现后增加者后减少的趋势因此图中a种群为被捕食者 b种群为捕食者 A正确B.M点时 b种群的数量呈现上升的趋势此时种群的出生率应大于死亡率 B正确C.图中 a种群增长时促进b种群不断增长但是当b种群增长大一定程度后就会抑制a种群数量的增长因此可以看出两个种群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C正确D.两种种群数量波动的幅度减小说明该生态系统逐渐趋于稳定 D错误故选 D6.下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 kJ)甲、乙、丙代表三个营养级(每个营养级只有一种生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的个体数量一定多于乙的个体数量B. 甲所固定的能量是乙、丙的能量之和C. 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6.67%D. 甲、乙、丙都有一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答案】D【解析】解 A.甲的个体数量可能少于乙的个体数量 A错误B.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因此甲固定的能量大于乙、丙之和 B错误C.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0/200×100%=15% C错误D.甲、乙、丙都有一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如遗体残骸中的能量 D正确故选 D7.稻鳅共作就是在水稻田里放入泥鳅为主虾、黄鳝、蚯蚓等为辅的自组织模式形成“水稻护鳅鳅吃虫饵鳅粪肥田”的天然营养关系体现了一田多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水稻与杂草因争夺共同的生活资源和空间而存在竞争关系B. 泥鳅、虾、黄鳝、蚯蚓等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 “鳅粪肥田”实现了能量在该生态系统中的多级利用D. 该共作模式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答案】C【解析】解 A.水稻与杂草因争夺共同的生活资源和空间而存在竞争关系 A正确B.泥鳅、虾、黄鳝、蚯蚓等生物的存在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正确C.“鳅粪肥田”实现了物质在该生态系统中的循环利用 C错误D.该共作模式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同时也保护了环境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D正确故选 C8.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如将C的食物比例由A B=2 1调整为1 1 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是原来的()A. 1.875倍B. 1.375倍C. 0.575倍【答案】D【解析】9.某地在建设池塘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鲫鱼和鲢鱼生活在不同水层各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相同定期向该池塘投放一定的鱼类饲料关于该池塘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 鲫鱼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B. 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C. 藻类固定的能量小于流入该池塘生态系统的能量D. 该池塘中的所有藻类构成池塘生态系统的生产者营养级【答案】D【解析】解 A.鲫鱼在食物链藻类→鲫鱼→鳜鱼中是初级消费者在食物链藻类→水蚤→鲫鱼→鳜鱼中是次级消费者 A正确B.鳜鱼的营养级高于鲢鱼所以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 B正确C.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人工投放的饲料中的能量藻类固定的能量小于流入该池塘生态系统的能量 C正确D.池塘中不一定只有藻类还有其他植物所以还有其他的生产者 D错误故选 D10.长瓣兜兰姿态美观花形优雅为观赏花卉之上品其花瓣基部长有形似蚜虫的小突起能吸引昆虫前来助其传粉某种雌性食蚜蝇(其幼虫以蚜虫为食雌蝇一般会将卵产在蚜虫的附近)受长瓣兜兰花瓣基部突起吸引也会前来产卵但长瓣兜兰不能为食蚜蝇幼虫提供营养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 长瓣兜兰和蚜虫、食蚜蝇幼虫和蚜虫之间都是捕食关系B. 食蚜蝇将卵产于长瓣兜兰其幼虫寄生在长瓣兜兰花瓣处C. 长瓣兜兰给食蚜蝇传递物理信息促进了食蚜蝇种群的繁衍D. 食蚜蝇对产卵地的选择、长瓣兜兰突起的形成都是进化的结果【答案】D【解析】解 A.根据题意长瓣兜兰和蚜虫之间没有捕食关系 A错误B.长瓣兜兰没有给食蚜蝇幼虫提供营养两者不是寄生关系 B错误C.雌性食蚜蝇看到长瓣兜兰花瓣基部形似蚜虫的小突起前来产卵这个过程中长瓣兜兰给食蚜蝇传递了物理信息但此信息的传递并没有促进食蚜蝇种群的繁衍 C错误D.食蚜蝇将卵产于蚜虫处长瓣兜兰形成形似蚜虫的突起都是生物的适应性特征是经长期进化形成的 D正确故选 D11.如图为国家森林公园中的某山洼中的食物网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①该食物网中共有6条食物链②辛占据3个营养级③丁和辛、丙和乙、乙和丁之间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④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照射在生产者身上的太阳能⑤此生态系统中甲和戊都是生产者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⑥若丙种群数量下降20% 辛种群不会发生明显变化A. ①②⑤B. ③⑥C. ②③⑤D. ①④【答案】D【解析】解①该食物网中共有8条食物链分别为甲→乙→辛、甲→乙→丁→辛、甲→丙→乙→辛、甲→丙→乙→丁→辛、甲→丙→丁→辛、甲→丙→己→庚、戊→己→庚、戊→丁→辛①错误②辛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占据第三、四、五共3个营养级②正确③在食物网中丁和辛、丙和乙、乙和丁之间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③正确④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④错误⑤此生态系统中甲和戊都是生产者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⑤正确⑥含辛的食物链有多条因此丙种群数量下降20%对辛种群不会有太大影响即辛种群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⑥正确故选 D12.如图表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B. 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均参与过程①和②C. 可以通过增强过程②减少大气中CO_2的含量D. 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答案】B【解析】13.骡子是马和驴交配产生的后代但是骡子不能繁殖后代其原因是马和驴之间存在()A. 地理隔离B. 生殖隔离C. 相同的基因库D. 相同的基因频率【答案】B【解析】解骡子不能繁育后代是由于马和驴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故选 B二、多选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3分共计9分)14.多花黑麦草是一种营养价值高且适口性较好的牧草品种蚜虫等的取食会影响多花黑麦草的生长多花黑麦草感染内生真菌后内生真菌在叶和茎的细胞间生长从中获得营养和保护其代谢产物也可以帮助多花黑麦草抵御昆虫的采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受害植株上的蚜虫数量多时宜采用目测估计法调查其种群密度B. 多花黑麦草与内生真菌、蚜虫的种间关系分别是寄生、捕食C. 家畜摄食多花黑麦草后其粪便中有机物所含有的能量属于家畜的同化量D. 感染内生真菌有利于多花黑麦草固定的太阳能更多地流向有益于人类的方向【答案】A, B, C【解析】解 A.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样方法 A错误B.多花黑麦草与内生真菌是互利共生关系 B错误C.家畜摄食多花黑麦草后其粪便中有机物所含有的能量属于多花黑麦草的同化量 C错误D.感染内生真菌后真菌的代谢产物可以帮助多花黑麦草抵御昆虫的采食这样多花黑麦草固定的太阳能就能更多地流向家畜更多地流向有益于人类的方向 D正确故选 ABC15.下图是人工鱼塘中某动物能量流动图解图中字母代表能量流动的去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动物同化的能量约为其摄入量的10%~20%B. 该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其上一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C. 若D表示流向下一营养级则F表示未利用的能量D. 图中B的能量等于A-C-粪便中的能量【答案】B, C【解析】解 A.该动物只是某营养级中的一个个体其摄入的能量不会只有10%~20%被同化 A错误B.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能量的一部分 B正确C.若D表示流向下一营养级则F表示未利用的能量 C正确D.图中B代表呼吸散失的热能等于同化量(A)-储存量(C) D错误故选 BC16.我国西北某山区陡坡地经过封山育林后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优势物种分别是甲、丙、乙它们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陡坡地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 三个物种在共存期间存在竞争关系在竞争中最占优势的是乙C. 在O→b年份丙种群数量增加是由于丙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 在b→c年份甲、丙种群密度的变化与丙更能耐受弱光有关【答案】B, C, D【解析】解 A.由题可知该陡坡地含有多种植物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A错误B.曲线图显示物种乙比物种甲、丙出现的晚随着时间递增当物种甲、丙的种群密度逐渐下降时物种乙的种群密度逐渐增大说明三个物种在共存期间存在竞争关系在竞争中最占优势的是乙 B正确C.在O→a年内物种丙的出生率>死亡率所以物种丙的种群密度不断上升 C正确D.分析题图可知在b→c年份植物甲由于不能适应弱光环境逐渐消失物种丙较能耐受弱光条件而使种群密度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 D正确故选 BCD三、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17.(1)稻—鸭—萍共作生态农业模式中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在群落水平上对稻—鸭—萍共作生态农业模式进行研究研究的内容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等17.(2)研究表明与传统稻田相比稻—鸭—萍共作生态农业模式可显著抑制虫害发生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进行不断循环传统稻田中往往需要施加氮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稻—鸭—萍共作生态农业模式可有效减少氮肥的使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投入饲料中的能量, 丰富度、群落的结构、种间关系、群落的演替等【解析】解(1)稻一鸭一萍共作生态农业模式属于人工生态系统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除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外还包括投入饲料中的能量群落是指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或各种种群的集合丰富度、群落的演替、群落的结构、种间关系等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内容【答案】(2)稻—鸭—萍共作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更多营养结构更复杂抵抗力稳定性更强【解析】(2)由于稻—鸭—萍共作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更多营养结构更复杂抵抗力稳定性更强所以该生态农业模式可显著抑制虫害发生【答案】(3)组成生物体的C、H、O、N、P等元素, 农产品从生态系统中不断输出土壤中的氮不能满足稻田生产所需, 稻—鸭—萍共作生态系统中绿萍与固氮菜类共生增加了土壤中氮含量【解析】(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等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进行不断循环传统稻田中农产品从生态系统中不断输出土壤中的氮不能满足稻田生产所需所以往往需要施加氮肥由题干信息可知稻—鸭—萍共作生态农业模式中绿萍与固氮藻类共生增加了土壤中氮含量可有效减少氮肥的使用18.(1)碳元素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________作用实现的丙的作用是________18.(2)从生态系统成分来看图中丁中的各种生物统称________18.(3)鼠种群减少后 ________(填“会”或“不会”)使鹰的种群数量随之明显减少原因是________ 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能力【答案】(1)光合, 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解析】解(1)如图所示甲为生产者乙为无机环境丙为分解者丁为消费者碳元素通过光合作用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分解者可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答案】(2)消费者【解析】(2)丁为消费者【答案】(3)不会, 鹰可通过捕食其他生物来维持一定的种群数量, 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解析】(3)鼠种群减少后不会使鹰的种群数量随之明显减少原因是鹰可通过捕食其他生物来维持一定的种群数量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力19.(1)太湖蓝藻疯长的主要原因是太湖入湖水体的污染导致水体中________等含量增多使水体富营养化蓝藻与苦草、睡莲等太湖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主要的不同是________19.(2)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蓝藻同化的能量的3个去处有 ________19.(3)若太湖中“聚泥成岛”后岛上长满植被从群落演替角度考虑这属于________演替19.(4)太湖的“生态清淤和蓝藻离岸打捞处置”治理实例体现了人类活动能够改变群落演替的________19.(5)请你提出一项能增加经济效益的蓝藻无害化处理的合理措施 ________【答案】N、P, 反应场所和光合色素种类不同【解析】【答案】自身呼吸作用散失、流向分解者和流入下一营养级【解析】【答案】次生【解析】【答案】速度与方向【解析】【答案】引入能食用的水生植物(如莲藕)等与蓝藻竞争营养物质引入能捕食蓝藻的鱼类【解析】20.(1)下图是对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某池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情况调查后得到的食物网示意图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该池塘生态系统能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各组分间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信息传递紧密联系形成统一整体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是其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 上图生物中所含能量最少的是________ 如果去除该生态系统中的浮游动物和双翅目幼虫则短时间内鲈鱼的产量将________ 由图可知下一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一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原因是①少数能量被分解者利用②上一营养级的部分能量未被下一营养级利用③_______________ 该池塘生态系统每年夏季易发生鱼类浮头、甚至死亡的现象可能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0.(2)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每年输入生产者的能量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一部分储存在生产者体内其余能量的去向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_1过程表示________ 初级消费者的粪便中所含有机物的能量属于________(用图中字母作答)图中_____________过程表示通过细胞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用图中字母作答)调查初级消费者中的某一个种群若初次捕获60只已经标记再次捕获20只中有标记的4只且每只个体平均体重4kg 则生产者最少应有____________才能维持该种群的稳定【答案】(1)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自我调节能力, 鲈鱼, 上升, 细胞呼吸散失, 气温太高、水中的溶解氧减少【解析】解(1)该生态系统各组分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紧密联系形成统一整体所以该池塘生态系统能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是其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上图生物中鲈鱼所处的能量级最高所含能量最少如果去除该生态系统中的浮游动物和双翅目幼虫鲈鱼营养级降低则短时间内鲈鱼的产量将上升由图可知下一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一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原因是①少数能量被分解者利用②上一营养级的部分能量未被下一营养级利用③细胞呼吸散失该池塘生态系统每年夏季易发生鱼类浮头、甚至死亡的现象可能的主要原因是气温太高、水中的溶解氧减少【答案】(2)自身细胞呼吸散失、流向分解者, 光合作用, \ Z_1, Z、\ Y_1、Y_2、Y_3, 6000kg【解析】(2)每年输入生产者的能量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一部分储存在生产者体内其余能量的去向是自身呼吸作用散失、流向分解者 X_1过程表示光合作用初级消费者的粪便中所含有机物的能量是上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属于 Z_1 图中Z、 Y_1、 Y_2、Y_3过程表示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调查初级消费者中的某一个种群若初次捕获60只已经标记再次捕获20只中有标记的4只该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60×20)÷4=300只且每只个体平均体重4kg 则初级消费者为300×4=1200kg 至少消耗按20%传递因此生产者最少应有1200÷20%=6000kg21.(1)该生态农场建设依据的生态学基本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21.(2)为提高果树产量果农不仅需要适量施肥和浇水还要进行除草和灭虫工作从物质循环角度分析进行施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进行除草灭虫工作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3)与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相比该系统提高了能量 _________________(填“传递效率”或“利用率”)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能量多级利用、物质循环再生【解析】解(1)该生态农场建设依据的生态学基本原理是能量多级利用、物质循环再生【答案】(2)本系统不断向外输出农产品和畜产品, 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解析】(2)为提高果树产量果农不仅需要适量施肥和浇水还要进行除草和灭虫工作从物质循环角度分析进行施肥的原因是本系统不断向外输出农产品和畜产品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进行除草灭虫工作的意义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答案】(3)利用率, 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有一部分以生活能源或食物中化学能的形式再度被人利用【解析】(3)与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相比该系统提高了能量利用率原因主要是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有一部分以生活能源或食物中化学能的形式再度被人利用。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第4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第4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9小题每题3分共计57分)1.图a、b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均由3个营养级组成B. 两个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C. 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D. 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答案】B【解析】解 A.在两个生态系统中图示的是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不是能量金字塔营养结构中不一定只有3个营养级 A错误B.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有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作用 B正确C.城市生态系统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只是自我调节能力弱抵抗力稳定性低 C错误D.流经农村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由于城市生态系统中耕地较少生产者中能提供食物的较少流经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由外界有机物输入较多例如市民吃的蔬菜、水果、面粉等食物均为外来输入 D错误故选 B2. 下列与信息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 动物的特殊行为即生物的行为特征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传递某种信息B. 高等植物细胞之间可以通过胞间连丝传递信息C. 下丘脑与垂体之间可通过激素分子传递调节信息D. 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向的【答案】D【解析】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大气中CO_2浓度增加有利于碳反应固定CO_2B. 消费者的存在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C. 根据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推测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所获得兔的能量约为10%D. 生态系统中的第一营养级所含能量最多体内浓缩的有害物质含量最高【答案】A【解析】A、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_2浓度增加有利于碳反应固定CO_2 A正确B、各级消费者的存在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B错误C、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一个营养级中的能量只有10%~20%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利用不能以个体为单位来衡量D、由于富集作用 D错误4.有关图示的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A. 图中有两条食物链B. 狐与鸟之间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C. 细菌占有第二、三、四、五营养级D. 该图表示生物群落狐为第三、四营养级【答案】A【解析】A、图中有两条食物链分别是草→兔→狐草→昆虫→鸟→狐 A正确B、狐与鸟之间只存在捕食关系 B错误C、细菌是分解者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 C错误D、该图有阳光和二氧化碳等非生物成分它们与图示生物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D错误故选A.5.下列属于生物圈范围的是()A. 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上层B. 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C. 大气圈下层、水圈和岩石圈上层D. 大气圈下层、水圈和岩石圈【答案】C【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的范围是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岩石圈上层6.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经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的图解图中字母代表相应的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若\ C_1代表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此部分能量不包括第二营养级生物粪便中的能量B. \ D_1代表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这部分能量除了用于自身呼吸消耗外全部流入下一营养级C. \ W_1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为\ D_1/W_1D. 由于捕食关系两营养级之间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方向只能是单向的【答案】C【解析】解 A.若 C_1代表流向分解者的能量由于第二营养级生物粪便中的能量并未被第二营养级生物同化仍然属于第一营养级生物而这部分能量要被分解者利用所以 C_1包括第二营养级生物粪便中的能量 A错误B. D_1代表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这部分能量除了用于自身呼吸消耗外和流入下一营养级外还有被分解者利用的以及未被利用的 B错误C. W_1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能量传递效率是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总同化量的比值所以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为 D_1/ W_1 C正确D.由于捕食关系是不可逆转的所以两营养级之间能量流动只能是单向的但是彼此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D错误故选 C7.农田生态系统是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出现的其主要功能是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季节规律B. 输入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农作物固定的太阳能C. 农田生态系统中物种的数目少营养结构简单D. 灭虫和除草能提高农田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答案】D【解析】解 A.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其群落结构受季节影响随季节呈现出有规律的改变 A正确B.输入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农作物固定的太阳能 B正确C.农田生态系统中物种的数目较少营养结构简单 C正确D.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是固定的灭虫和除草能调整能量的流动方向但并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D错误故选 D8.(2020·山东德州模拟)由于“赤潮”的影响一条6kg 重的杂食性海洋鱼死亡假如该杂食性海洋鱼的食物有 1/3来自植物 \dfrac1来自食草鱼类 1/3来自以食草鱼类为食的小型肉食鱼类那么按能量流动效率 20\%来计算该杂食性鱼从出生到死亡共需海洋植物()A. 310kgB. 240 kgC. 180kgD. 150kg【答案】A【解析】答案A9.某生态系统中有a、b、c、d四种生物构成食物链a→b→c d为分解者下图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入b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图中的甲表示b的同化能量乙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B. 蘑菇可参与丁过程C. 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 b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值D. 图示中d的能量全部来自b生物同化的能量【答案】D【解析】解分析题图图示是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入b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其中甲表示b的同化量乙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丙表示呼吸作用散失丁表示分解者呼吸作用散失图中d为分解者A.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的甲表示b的同化能量乙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A正确B.蘑菇是一种真菌属于分解者参与图中的丁过程 B正确C.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 b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值 C正确D.图中d的能量不全部来自b生物还来自a生物(b粪便中的能量是b未同化的能量仍属于其上一个营养级a) D错误故选 D1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 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构成了生物圈B. 生态系统的结构就是指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与非生物物质和能量C. 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植物体再利用D. 在食物网中一种生物可能处于不同的营养级【答案】B【解析】1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 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C. 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 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答案】B【解析】解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A正确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有能量输入和散失 B错误C.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C正确D.生态系统的稳态主要是通过负反馈调节方式进行的 D正确故选 B1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A. 当鹿吃草时鹿和草间进行了信息传递B. 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从无机环境进人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C.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全球性的D. 生态系统的能量是逐级递减、循环流动的【答案】D【解析】解 A.鹿吃草属于捕食关系当鹿吃草时鹿和草间进行了信息传递 A正确B.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 B正确C.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全球性的 C正确D.生态系统中能量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时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而物质循环是往复进行的不会减少 D错误故选 D13.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部分食物网简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该食物网中含有4条食物链B. 草和鼠共有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C. 鹰和鼬、兔和鼠之间都存在竞争关系D. 大量捕杀鼬不会导致鹰的数量明显下降【答案】B【解析】解 A.该食物网中的食物链有草→兔→鹰、草→兔→鼬→鹰、草→鼠→鹰、草→鼠→鼬→鹰共4条 A正确B.草是植物没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B错误C.鹰和鼬竞争兔和鼠兔和鼠竞争草 C正确D.鹰的食物种类有多种故大量捕杀鼬不会导致鹰的数量大幅下降 D正确故选 B14.稻鳅共作就是在水稻田里放入泥鳅为主虾、黄鳝、蚯蚓等为辅的自组织模式形成“水稻护鳅鳅吃虫饵鳅粪肥田”的天然营养关系体现了一田多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水稻与杂草因争夺共同的生活资源和空间而存在竞争关系B. 泥鳅、虾、黄鳝、蚯蚓等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 “鳅粪肥田”实现了能量在该生态系统中的多级利用D. 该共作模式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答案】C【解析】解 A.水稻与杂草因争夺共同的生活资源和空间而存在竞争关系 A正确B.泥鳅、虾、黄鳝、蚯蚓等生物的存在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正确C.“鳅粪肥田”实现了物质在该生态系统中的循环利用 C错误D.该共作模式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同时也保护了环境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D正确故选 C15. 某一生态系统中其中的一条食物链为“绿色植物→昆虫→小鸟→鹰” 若一只鹰增重2kg 则在此食物链中至少需要消耗绿色植物()A. 125kgB. 250kgC. 1000kgD. 2000kg【答案】B【解析】16.下列各项分别表示一组概念的从属关系其中正确的是()A.B.C.D.【答案】C【解析】A、ATP不属于RNA A错误B、淀粉不属于还原糖 B错误C、原核生物包括蓝细菌蓝细菌包括发菜等 C正确D、细胞膜不包括溶酶体膜溶酶体膜属于细胞器膜 D错误17.下列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是()A. 亚马逊热带雨林B. 呼伦贝尔草原C. 湘江D.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答案】A【解析】解 A.热带雨林生物种类最多营养结构最复杂所以抵抗力稳定性最强恢复力稳定性较弱 A正确B.温带草原中生物种类最少营养结构最简单恢复力稳定性最强 B错误C.湘江生态系统生物种类相对较少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较弱 C错误D.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属于人工干预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弱 D错误故选 A1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就是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B. 流经第三营养级的总能量是指三级消费者摄入到体内的能量C. 生态系统的能量随着物质循环被循环利用D. 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 ~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答案】A【解析】解 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就是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 A正确B.流经第三营养级的总能量是指二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 B错误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单向流动的不能循环 C错误D.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 ~20%的能量会被下一营养利用 D错误故选 A19.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 种群内的个体在水平方向的分布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 环境容纳量也称 K值是指一定空间中种群的最大数量C. 捕食者的存在客观上起到促进被捕食者种群发展的作用D. 在沙丘、火山岩、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答案】C【解析】解 A.不同种群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A错误B.环境容纳量是在环境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B错误C.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共同进化 C正确D.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所以火山岩、沙丘上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弃耕农田上原来有植被存在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D错误故选 C二、多选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20.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是分解者B.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交错连接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食物链中占有不同营养级C. 该食物网中蛇与鼠、食虫鸟与蛙的关系分别是捕食和竞争D. 若植食性昆虫减少在短期内食虫昆虫的数量将会减少【答案】B, C, D【解析】A、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是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A错误B、食物网形成的原因是同一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占据不同营养级 B正确C、由图可知蛇与鼠存在捕食关系食虫鸟与蛙都捕食食虫昆虫二者存在竞争关系 C正确D、植食性昆虫是食虫昆虫的唯一食物来源所以若植食性昆虫减少在短期内食虫昆虫的数量将会减少 D正确故选BCD.三、解答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10分共计100分)21.(1)沙地经过改造成为林场使生态系统的组分增多食物网变复杂使其________能力增强其中的土壤小动物由于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一般采用________进行采集、调查类群丰富度21.(2)林场在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________也有差别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它们常呈________的特点群落的________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21.(3)生态学家不会以林场的一片森林生态系统为单位进行物质循环的研究试从物质循环特点的角度进行解释其原因是________ 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指的是________ 物质循环离不开能量流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答案】(1)自我调节, 取样器取样法【解析】(1)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沙地经过改造成为林场生态系统的组分增多食物网变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能力增强土壤小动物活动能力较强身体微小不宜采用标志重捕法一般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类群丰富度【答案】(2)种群密度, 镶嵌分布, 物种组成【解析】(2)由于地形起伏、光照明暗、湿度、酸碱度等的不同林场在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不同种群的种群密度也有差别不同生物呈镶嵌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不同群落物种组成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答案】(3)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解析】(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即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物质循环一片森林生态系统单独不能完成物质循环其中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由于每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能的形式散失且热能不能被生物体同化部分流向分解者只有部分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所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表现为单向流动逐级递减22.(1)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kJ.22.(2)从A到B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22.(3)欲使C增加3 kg 需A________kg.22.(4)如图2表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则①图中A表示________ B表示________ 除了图中所示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还有一部分________.②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1250【解析】解(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即175+ 200+ 875= 1250 KJ【答案】16%【解析】(2)能量传递效率是指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占本营养级同化能量的百分比所以从A到B传递效率是\dfrac2001250\times 100\% = 16\% 从B到C的传递效率是\dfrac30200\times 100\% = 15\%【答案】125【解析】(3)C增加3 KJ 需要A的量是 3\div 15\% \div 16\% = 125 KJ【答案】初级消费者同化,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以热能形式散失, 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解析】(4)图示为对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能量分析 A表示第二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 B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同化的能量除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还有相当一部分能量用于自身的呼吸消耗.由于一部分用于各级生物呼吸消耗一部分随遗体残骸流向分解者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就会很少又由于能量只能沿着食物链、食物网进行流动所以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23.(1)建立生态农业可以将秸秆作饲料喂牲畜牲畜粪便进入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燃料沼渣用来肥田沼渣肥田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功能牲畜粪便中的能量属于_____________(填“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或“第二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23.(2)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_ 生态农业往往选择豆科植物和玉米、小麦等农作物进行轮作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态农业控制害虫数量时往往通过喷施性引诱剂干扰昆虫交尾性引诱剂属于____________信息该实例说明___________离不开信息传递23.(3)人类对受到严重破坏而退化的草原和森林生态系统进行恢复主要利用的是_____________理论在不同的阶段种植不同的植物并采用生态工程的办法使其恢复到正常状态【答案】(1)物质循环, 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解析】解(1)沼渣肥田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功能牲畜以秸秆为食牲畜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秸秆同化的能量是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答案】(2)(互利)共生, 使豆科植物中根瘤菌所固定的氮肥得到合理利用减少对氮肥的施加, 化学, 种群繁衍【解析】(2)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属于互利共生的种间关系生态农业往往选择豆科植物和玉米小麦等农作物进行轮作主要目的是使豆科植物中根瘤菌所固定的氮肥得到合理利用减少对氮肥的施加性引诱剂属于化学信息用性引诱剂杀灭害虫说明种群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答案】(3)群落演替【解析】(3)利用群落演替的理论在不同的阶段种植不同的植物并采用生态工程的办法使受到严重破坏而退化的草原和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到正常状态24.(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_______型24.(2)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24.(3)理论上除药物灭鼠外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鼠害如引入天敌天敌和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24.(4)通常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等那么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________【答案】(1)J【解析】解(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种群呈“J”型增长【答案】(2)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解析】(2)决定种群数量大小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因此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答案】(3)捕食【解析】(3)天敌和山鼠之间是捕食关系【答案】(4)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解析】(4)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25.(1)这个食物网包括________条食物链?25.(2)狮子在这个食物网中占据________营养级?狮子和野狗的种间关系________ 25.(3)图示食物网中未包含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________25.(4)食物网中的一种生物减少其他的生物都减少这种生物是________ 若蛇的数量减少狮子和鼠的数量变化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答案】(1)5【解析】解(1)分析题图可知图中含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草→羚羊→狮子草→羚羊→野狗→狮子草→斑马→狮子草→斑马→野狗→狮子草→鼠→蛇→食蛇动物→狮子【答案】(2)第三、第四和第五, 捕食和竞争【解析】(2)根据(1)中的5条食物链可知狮子占据第三、第四和第五营养级狮子捕食野狗且狮子和野狗都可以羚羊为食因此两者属于捕食和竞争关系【答案】(3)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解析】(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除了生产者、消费者以外还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答案】(4)草, 蛇的数量减少狮子可以更多的捕食野狗、斑马、羚羊狮子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蛇数量减少鼠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后趋于相对稳定【解析】(4)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在图示食物网中草减少其他生物都减少若蛇的数量减少狮子可以更多的捕食野狗、斑马、羚羊狮子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蛇数量减少鼠因缺少天敌一段时间内数量会增多但因食物等因素的影响鼠的数量又会减少最后趋于相对稳定26.(1)森林、草原、湖泊都属于生态系统它们都具有一定的结构其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沿着________进行的26.(2)西藏那曲地区降雨少蒸发量大气候寒冷、干燥分布着广阔的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那曲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 其原因是 ________ 26.(3)西藏林芝地区降雨较多气候湿润森林生态系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森林中的云杉、松树上常常挂满“松萝” “松萝”吸附在这些植物上并从中吸取汁液“松萝”与这些植物的关系为________ “松萝”还具有很强的抗菌和抗原虫的功效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26.(4)西藏各地区也分布着很多湖泊某一湖泊的食物网如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KJ/(m^2•a)据图分析该食物网中裸鲤位于________营养级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________【答案】食物链和食物网【解析】【答案】较低, 那曲草原生态系统的组分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抵抗力稳定性较低【解析】【答案】寄生, 直接【解析】【答案】第二和第三, 19.8%【解析】27.(1)图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鼠为________消费者27.(2)鹰和蛇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27.(3)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是生产者通过________作用来实现的能量从草传递到鸟和鼠的过程中传递效率大约是________【答案】(1)4, 初级【解析】解(1)图中食物链有草→鸟→鹰、草→鼠→鹰、草→鼠→蛇→鹰、草→鸟→蛇→鹰共4条初级消费者以植物为食因此鼠为初级消费者【答案】(2)捕食和竞争【解析】(2)鹰捕食蛇鹰和蛇又都捕食鼠所以鹰和蛇之间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答案】(3)光合, 10%~20%【解析】(3)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来实现的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28.某松林受到新型松毛虫的危害引起松林成片死亡人们通过向松林引入灰喜鹊从而有效控制虫害下图为该松林植被的碳转移途径示意图单位:吨/ (公顷·年)(1)图中途径①是指________ 一年内植被碳储量的净增加量是________ 研究表明新型松毛虫繁殖力很强在定条件下新型松毛虫短时间内可呈J型增长假设迁入某地的新型松毛虫初始种群数量为a只每天可增加b% 10 天后新型松毛虫的种群数量为________(2)向松林引入灰喜鹊以控制新型松毛虫危害的方法属于________灰喜鵲捕食新型松毛虫摄入体内的能量大于灰喜鹊从新型松毛虫处同化的能量原因是________(3)碳在松林植破和无机环境中转移的同时往往伴随能量的转移那么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答案】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8吨/公顷, \ ale left( 1+b% right) ^10, 生物防治, 灰喜鹊摄入的新型松毛虫未被完全消化吸收有一部分能量随粪便排出后被分解者利用, 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解析】(1)图中途径①是指生产者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图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生物群落中的有机物图中的生产者的同化量为35.9 生产者的呼吸为12.1 生产者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2.4 生产者残枝落叶中的能量。

苏教版生物必修三 4.2生态系统的稳态 同步测试

苏教版生物必修三 4.2生态系统的稳态 同步测试

苏教版生物必修三 4.2生态系统的稳态同步测试田群落中杂草的物种数目D. 鸭的引入增加了稻田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的复杂性,从而使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功能提高2.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A. 开展生态旅游 B. 发展畜牧业 C. 增加木材产量 D. 改善生态环境3.环境污染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

从生物圈的功能上分析,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A. 人类排放废物的增加B. 物质循环回路被阻断C. 自动净化能力被阻断D. 物质循环回路在一定程度上受阻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恢复力稳定性越强B. 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是不同的C. 恢复力稳定性较高的生态系统,往往抵抗力稳定性较低D. 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是因为其内部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5.将水生植物和小鱼放入盛有水的玻璃缸中,密闭后置于光照、温度等适宜条件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植物为鱼的生存提供氧气B. 鱼可为植物的光合作用生存提供CO2C. 能量流动可以从植物到鱼,也可以由鱼到植物 D. 若该玻璃缸长期置于黑暗中,鱼和植物将会死亡6.下列属于化学信息的是()A. 绿色植物接受光刺激B. 蛾类昆虫具有趋光性C. 狗能通过尿液找到回路D. 孔雀开屏7.某生物实习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水草、洗净的砂、草食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的生态瓶如图。

下列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生态瓶必须是透明的,放在散射光下 B. 该生态瓶是一个营养结构极为简单的生态系统C. 该生态瓶的物质和能量都可以自给自足 D. 该生态瓶稳定性的大小可用小鱼存活时间的长短来衡量8.下图表示某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此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不足10%B. 该生态系统的全部食肉动物构成一个种群C. 该生态系统的浮游生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构成群落D. 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彼此独立9.调查某生态系统两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关系如下图所示。

高中生物 42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稳态的维

高中生物 42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稳态的维

第3课时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1.下列属于化学信息应用的是 ( )。

A.利用光信息调节和控制生物的发育B.虫媒花通常有发达的蜜腺,吸引昆虫来采蜜,同时帮助它完成受粉C.利用昆虫的趋光特点进行诱杀D.蝙蝠通过自身发出的声波,对目标进行“回声定位”答案 B2.下列信息传递的实例中,属于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是 ( )。

A.莴苣在适宜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B.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C.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D.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解析莴苣在适宜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属于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信息传递;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属于生物种内的信息传递;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反映的是草与食草动物两种不同的生物之间的营养信息传递。

答案 C3.如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还有信息传递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解析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而物质循环是反复出现,循环流动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

答案 A4.下列哪一做法不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 )。

A.捆扎稻草人驱赶稻田里的鸟类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C.利用秋水仙素诱导形成多倍体D.播放鸟鸣录音招引鸟类解析捆扎稻草人驱赶稻田里的鸟类、播放鸟鸣录音招引鸟类都是利用了物理信息的作用,利用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是化学信息的应用。

答案 C5.以下实例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是 ( )。

A.豆科植物能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同时能通过根瘤菌获得含氮养料B.草原上羊的数量剧增会导致草的数量减少,进而抑制了羊群数量的增长C.山区植被遭到破坏或掠夺式砍伐后造成水土流失甚至泥石流的发生D.废弃多年的耕地上会逐渐生长出杂草,进而逐渐出现小灌木林解析A项中体现的是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互利共生关系,C项说明山区植被遭到破坏或掠夺式砍伐后该生态系统恶化甚至崩溃,D项反映的是群落演替。

4.2生态系统的稳态第1课时同步测试2苏教版必修三

4.2生态系统的稳态第1课时同步测试2苏教版必修三

4.2生态系统的稳态 第1课时 同步测试2苏教版必修三基础过关知识点一能量流动的一般过程1.如图是某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该图中能表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箭头的是答案 C解析 农作物的能量可传给人、鸡、猪、牛,而鸡、猪、牛的能量也可传给人;但人和鸡、 猪、牛的能量不能传给农作物,这是由食物链的方向决定的。

2•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如果要研究被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去向,不应包括下列选项中 的() A •羊的呼吸消耗量 B •羊的粪便量 C •羊的生长量 D •部分死亡羊的重量答案 B解析 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被第二营养级摄入后,一部分被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同化,用于生 长、发育和繁殖及通过呼吸作用消耗,还有一部分未被同化,通过粪便等排出体外。

因此羊 的粪便量不是被羊同化的能量去向。

3•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叙述 不正确的是( )生产者卜匕團级逍费者|次级消费者卜三级消费者A .生物之间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不能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B .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C .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 10%〜20%D .从能量关系看:① > ②+③ 答案 B解析 ①表示的是生产者流向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而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应该是 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

知识点二能量流动的基本特征4•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已知初级消费者与次级消费者的个体数分别为 N i 、N 2,个体平均重量分别为M i 、M 2,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 .①③B .②③⑤A . N i M i > N2M2B . N1M1V N2M2C . N1 M i = N2 M 2D . N1 M i》N2 M2答案A解析能量流动是逐级减少的,生物量可以代表能量值,所以N1 M 1> N2 M2。

5•如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图解,①代表一定的能量值。

4.2生态系统的稳态第2课时同步测试苏教版必修三(3)

4.2生态系统的稳态第2课时同步测试苏教版必修三(3)

4.2生态系统的稳态第2课时同步测试苏教版必修三、选择题1 •下图是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的关系曲线,其中正确 的是()1稳定性恢复力 人一抵助 营养结鞫更杂程度稳疋性 -抵抗力 />复力 持养结构袞杂程度€ “稳定性抵抗力 恢复力百养结构址杂程度D【解析】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 力稳定性越高,但恢复力稳定性越低。

【答案】 A2 •下列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A •生态系统具有保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相对稳定的能力 B. 生态系统有完整而且稳定不变的营养结构 C.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收支稳定不变 D •生态系统破坏后不具有恢复原状的能力【解析】 生态系统具有保持和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叫生 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维持决定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决定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处在不断变 化过程中。

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是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使其恢复原状的能 力。

【答案】 A3. (2013太原期末)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A .温带阔叶林B .热带雨林C •寒带针叶林D .温带草原【解析】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最强,反映在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最强。

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决定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或者说生物种类和种群 的多少。

种类和种群越多,越复杂,则抵抗力稳定性越大,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由此,抵抗力 恢复力稳定性可知热带雨林的生物种类和种群最多,其自我调节能力最强。

【答案】B4.自然生态系统中,往往“有虫不成灾” ,其根本原因是( )A•昆虫的繁殖能力有限B.食物的限制C.天敌的捕食D.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解析】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即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因而不会有哪种生物会过度繁殖。

【答案】D5.一般来说,生物种类繁多的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较强。

高中生物4.2生态系统的稳态习题(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4.2生态系统的稳态习题(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4.2生态系统的稳态习题(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1.在由草、兔、狐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兔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应该包括( )A.通过兔的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B.通过兔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能量C.通过狐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能量D.流入到狐体内的能量解析兔子摄取了草,其中一部分被同化了,兔子同化的能量可以流向下一营养级——狐,可用于自身的呼吸作用,也可流向分解者。

在兔子摄入的能量中,以粪便形式排出体外的不属于其同化的能量,而是属于生产者同化的能量。

答案B2.如果一个人的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来自羊,那么该人每增加1 kg体重,至少消耗植物( )A.10 kgB.40 kgC.100 kgD.280 kg解析由题意知人的能量来源于三条食物链,分别是①植物→人,②植物→羊→人,③植物→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人。

设通过①②③三条食物链消耗的植物分别为a、b、c,则a×20%=1×1/2 kg,b×20%×20%=1×1/4 kg,c×20%×20%×20%=1×1/4(kg),求出a=5/2(kg),b=25/4(kg),c=125/4(kg),进而求出a+b+c=40(kg)。

答案B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主要循环形式是CO2B.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C.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答案B4.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过程示意图,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乙、丙、丁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B.图中②③④过程均可表示不同生物的呼吸作用C.缺少类群甲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D.由于呼吸作用的消耗,丁对食物的同化量远小于摄入量解析根据图中箭头指向判断,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初级消费者,丁为次级消费者。

4.2.2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及稳态的维持每课一练(苏教版必修3)(3)

4.2.2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及稳态的维持每课一练(苏教版必修3)(3)

422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及稳态的维持每课一练(苏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1•蟑螂喜好在夜间出来活动。

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个星期,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尽管实际上是白天)。

这个实验说明()A •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B. 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C. 化学信息可以影响蟑螂的行为D •蟑螂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解析:选A。

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光对生物的影响属于物理信息的传递。

2 .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B.在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与细胞、个体与个体、种群与种群之间传递C .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 .禾U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齐U诱捕害虫也属于信息传递解析:选B。

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是个体内的信息传递,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范畴。

3 .下图为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模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还有信息传递C .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D .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解析:选A。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

4. (2014湛江市普通高中测试)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情况。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M吋间(月)A .两个种群间能量流动方向是乙T甲B. M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 •两个种群数量变化说明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D •两个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解析:选A。

由图中曲线可知,乙随甲的变化而变化,且甲的起始数量多,故两种群间能量流动方向为甲T乙。

5. 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的是()A .利用人工合成的化学信息素吸引昆虫前来,提高传粉率和结实率B.草原返青时的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可以采食的信息C •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家禽产蛋量D .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解析:选B。

4.2生态系统的稳态练习题(苏教版必修三)

4.2生态系统的稳态练习题(苏教版必修三)

4.2 生态系统的稳态练习题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解析:选D。

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无机环境,也可以是生物。

信息传递系统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是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二是信息还能调节生物种间的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以下现象属于生态系统行为信息起作用的是()A.蝙蝠的“回声定位”B.萤火虫发光C.菜粉蝶飞向十字花科植物D.孔雀开屏解析:选D。

孔雀开屏是雄孔雀求偶的一种行为信息。

3. “国宝”大熊猫虽然性情温顺,行动迟缓,胆小如鼠。

但是,在野生环境中,无论是人还是其他一些大型动物都很难找到它,即便是专门的野生动物考查人员,也是如此。

然而,它却能在2公里以外的地方,发现人或其他动物,进而逃避保生。

它发现人类或动物的依据可能是()A.声音B.颜色C.气味D.地表的振动解析:选C。

人和动物各自均有特殊的气味,它可以随空气向远处传播,这在生态系统中是一种化学信息,若大熊猫的嗅觉较为敏感,即可在很远的地方发现人和动物,故C符合题意。

4.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的是()A.利用人工合成的化学信息素吸引昆虫前来,提高传粉率和结实率B.草原返青时的“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可以采食的信息C.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家禽产蛋量D.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解析:选B。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①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如养鸡场在秋季通过延长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②对有害生物进行控制,如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远离农田或利用性引诱剂防治害虫。

B选项是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即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生态系统的稳态 同步练习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生态系统的稳态 同步练习

生态系统的稳态 同步练习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当狼吃掉一只兔子时,就获得了兔的全部能量B .当狼捕食兔子并经消化吸收后,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了第二营养级C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时,能量就由非生物环境流入了生物群落D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往复循环的【解答】C2.实验调查得到某一树林生态系统各营养级和能量流动关系如下表所示(其中D 为分解者;P g 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 n 表示生物贮存的能量;R 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单位为2A B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即四个P g 之和C .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9.9%D .在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可有可无【解答】C3.某个沼泽以网茅属植物和藻类为其主要的自养生物,下图是这个沼泽每年每平方米能量流动的数据(单位:千焦)。

以下的数据支持下面哪一种说法( )A .网茅属植物大约固定了入射到它们那里的太阳能的2%B .网茅属植物的净生产量为每平方米144898千焦C .藻类在将光合作用的产物转化为自身物质方面比网茅属植物效率更高D .大约40%的太阳入射能量被反射了【解答】C于 营养级。

(4)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图中只体现了两种成分,未体现的成分是 。

(5)若分析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应从系统中 开始。

若第二营养级所阳光 2514000 呼吸损失 117299 网茅属植物 144898 藻类 7542 呼吸损失 754同化的能量为2124.7kJ ,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271.7kJ ,则能量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均为 。

【解答】(1)多种生物在食物链中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2)捕食 捕食和竞争 (3)8×105kJ 第三(4)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 (5)绿色植物固定太阳能 12.79%5.大象是植食性动物,有一种螳螂则专以象粪为食。

设一大象在某段时间所同化的能量为107kJ ,则这部分能量中可流入螳螂体内的约为( )A .0 kJB .106 kJC .2×106 kJD .106~2×106 kJ【解答】A6.下表是某生态系统层次上的能量流动情况,其中Pg 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m 2/年)分析回答:(1)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转化效率为%,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转化效率为 %。

4.2生态系统的稳态第2课时同步测试苏教版必修三(2)

4.2生态系统的稳态第2课时同步测试苏教版必修三(2)

4.2生态系统的稳态第2课时同步测试苏教版必修三1 •在阳光明媚、水草丰茂的鄂尔多斯草原上,生活着牛、羊、鹿、狼、兔、鼠,还有秃鹫、苍鹰、蜣螂、细菌、真菌等,关于它们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②它们中的牛、羊、鹿分别组成了3个种群③它们中的动物是一个生物群落④它们中的蜣螂、腐生菌是分解者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解析】牛、羊、鹿等是消费者,蜣螂、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与真菌等是分解者,此外还包括了阳光、空气、温度、水、土壤等无机环境,即它们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其无机环境构成的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是一个生态系统。

它们中的牛、羊、鹿分别是三种动物的总称,每一种动物会涉及很多具体种类,因而不能把它们中的牛、羊、鹿仅看作是3个种群。

它们中的动物只是其中的一类生物,并不包括该环境中的所有生物,与群落概念不符。

【答案】D2. (2012大庆检测)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都位于能量金字塔同一营养级B. 一定能固定CO2C •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D. —定是植物【解析】凡是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包括光合细菌、蓝藻、绿色植物等。

【答案】D3. (2012白山检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B. 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C. 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D. 能量金字塔可以倒置【解析】生物群落中的生物与生态系统成分的关系分析如下:所有细菌并不都是分解者,有可能是生产者(如硝化细菌)或消费者(如寄生细菌),但腐生细菌只能是分解者。

自养型生物能将外界无机物合成自身有机物,都是生产者,生产者也都是自养型生物。

能量从一个营养级流向下一个营养级总是逐渐减少的,故能量金字塔不会是倒置的。

【答案】C4. (2011海南高考)某地区常年栖息着30万只鸟类,其中灰椋鸟占了最大优势,数量达10万只之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同步练习1.谚语“一山不容二虎”,用生态学的观点来解释应是()A.虎的个体太大,生活的空间也大B.虎的性情孤僻,不喜欢群居C.虎的性情凶残,把幼虎吃掉了D.虎是营养级很高的生物,能得到的能量少,个体数量也就答案:D2.如果一个人的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来自羊肉。

假如传递效率为10%,那么该人每增加1千克体重,约消耗植物()A.10千克B.28千克C.100千克D.280千克答案:D3.根据生态学原理,要使能量流经食物链的总消耗量降到最低,应采取下列哪种食物结构()A.以淡水养殖的鱼类为主B.以家畜的肉类为主C.以谷类和植物蛋白为主D.以禽类的肉和蛋白为主答案:C4.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因为上一个营养级的生物不可能以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为食B.能量逐级递减流动的原因之一是呼吸消耗C.能量的流动特点说明自然界中的能量是不守恒的D.能量的传递效率大约为10%~20%答案:C5.农民经常拔除稻田里的稗草,人们要不断地清除鱼塘中食肉的“黑鱼”。

用生态学的观点分析,这样做是为了()A.保持生态平衡B.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C.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方向D.使物质和能量能尽快地流动答案:C6.能量在生态系统内单向流动的原因不包括()A.各营养级利用的能源物质不同B.生物体内的能量最终以呼吸散失C.生产者不能固定呼吸热D.食物链中各营养级关系不可逆转答案:A7.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已知初级消费者与次级消费者的个体数分别为N1、N2,个体平均重量分别为M1、M2,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N1·M1> N2·M2B.N1·M1=N2·M2C.N1·M1<N2·M2D.N1·M1≥N2·M2答案:A8.关于碳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群落中的碳元素主要是依靠光合作用固定的B.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造成的C.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相等时,大气中的CO2即可维持稳定D.碳循环过程中伴随着能量流动答案:C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当狼吃掉一只兔子时,就获得了兔子的全部能量B.当狼把兔子肉同化为自身有机物时,能量便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C.当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时,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了生物群落D.当物质循环进行时,能量流动早已开始了答案:C10.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占陆地面积的一部分,可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

这种现象说明了()A.DDT是挥发性物质B.DDT已加入全球性的生物地化循环C.考察队将DDT带到南极D.南极动物也偶尔到施用农药的地区寻食答案:B11.20世纪60年代,美国农庄主为了提高农业作物产量,曾用飞机反复大面积地喷洒有机磷杀虫剂,几年后显而易见的是()①彻底消灭了该地区的害虫②害虫的抗药性愈来愈强③消灭了该地区杂草④这个地区鸟类数量减少⑤未喷洒农药的邻近地区一些生物体内也含有农药的成分A.①②B.②④⑤C.③④D.②③答案:B12.到南极进行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体尿液、粪便等废物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A.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B.缺少生产者C.没有消费者D.分解者很少答案:D13.夏季既是鱼类摄食与生长的旺季,又是昆虫大量滋生的季节。

有些养鱼专业户创造了一种夜间在鱼塘水面上方安装黑光灯诱集昆虫喂鱼的好方法。

这种方法利用了昆虫的什么特性,给昆虫传递的是何种信息()A.趋光性物理信息B.向光性物理信息C.趋光性行为信息D.向光性化学信息答案:A14.下面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因B.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C.并非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D.信息传递的作用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一样,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成一个整体,并且有调节系统稳定性的作用答案:C15.以下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谈不上对环境的适应,就不可避免地要被大自然所淘汰B.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可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C.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提高麻皮产量,这是对行为信息的合理利用D.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问题处于不可分割的密切相关状态答案:C16.昆虫的性外激素在个体之间起什么作用()A.促进个体发育B.引诱异性个体前来交尾C.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D.传递物理信息答案:B17.某学生兴趣小组,为了解昆虫对日光的反应而开展了捕捉蝶和蛾的活动。

他们在白天捉了60只,晚上捉了40只。

那么,其中蛾有()A.20只B.40只C.60只D.100只答案:B18.“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主要说明了草原的()A.恢复力稳定性较强B.抵抗力稳定性较弱C.恢复力稳定性较弱D.抵抗力稳定性较强答案:A19.将一处原始森林开辟为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为了继续维持森林的生态平衡,应当采用的措施是()A.在森林里放入一些珍奇的野生动物,增加食物网的复杂性B.在森林中引种一些珍奇的野生动物,提高生产者的能量蓄积能力C.定期清理森林的枯枝落叶,以利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D.对森林作简单的隔离,避免人类过多的干扰答案:D20.在自然条件下,下列不符合生态系统正常发展方向的是()A.物种组成多样B.营养结构复杂C.功能完善D.食物链缩短答案:D21.下列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最弱的是()A.天然落叶林B.天然常绿林C.人工纯种林D.人工混交林答案:C22.在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封闭生态系统内,要使其中的动物能长时间存活,必须提供()A.O2B.H2OC.足够的有机物D.太阳能答案:D23.在下列生态系统中,最容易退化的是()A.农田生态系统B.湖泊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D.淡水生态系统答案:A24.下列四种措施能提高区域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是()A.减少该生态系统内的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B.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C.使该生态系统内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D.减少该生态系统内生物的种类答案:B25.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其中的两条食物链是:水稻害虫青蛙蛇老鼠,如果大量捕食青蛙,造成的严重后果是()A.蛇的数量大大增加B.虫害严重,水稻减产C.老鼠大量增加,危害粮食D.青蛙减少,维持了生态系统平衡答案:B26.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说法错误的是()A.恢复力稳定性和抵抗力稳定性成负相关B.并不是所有生态系统都具有恢复力稳定性C.外界干扰刚产生时,主要是抵抗力稳定性起作用D.生态系统中,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并不能说明其稳定性大小答案:B27.实践证明:混交林要比纯种林生长良好,其本质原因是()A.混交林适应性强B.混交林抵抗力稳定性高C.混交林恢复力稳定性高D.混交林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强答案:D28.在某一动、植物种类繁多的森林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基本保持稳定。

那么下列哪一项与之不符()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保持动态平衡B.食物链和食物网保持相对稳定C.各种群的年龄组成维持增长型D.各类生物所含的能量值基本不变答案:C29.下表是对某水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

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Pn=Pg-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

单位:102千焦/m2/年分析回答:(1)能量流动是从A、B、C、D中的哪个营养级开始的?为什么?答案:B;B营养级含能量最多,是生产者。

(2)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三营养级传递到第四营养级的效率是多少?答案:5.7%(3)从能量输入和输出角度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增加?为什么?答案:增加;该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大于所有生物消耗能量之和〔或答Pg(生产者)>R(所有生物的呼吸消耗能)〕。

30.下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分析图解。

图中A、B、C代表三个营养级,数字均为实际测得的能量数,单位为百万千焦。

已知该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118872百万千焦,但其中118761百万千焦的能量未被利用。

请回答:(1(2)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转化效率为________%,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转化效率为________%。

(3)次级消费者通过异化作用消耗的能量占其同化作用所得能量的百分比是________。

(4)由图可知,下个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个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原因有:①各营养级生物内的大量能量被________;②其次是上个营养级的部分能量________;③还有少数能量被________利用。

答案:A (111) 生产者 (2)13.5 20 (3)60% (4)呼吸作用消耗 未被下个营养级利用分解者31.下图是生态系统中某元素循环模式图,这种元素是按箭头方向循环,然而,图中缺少了一个重要的箭头。

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B煤、石油(1)图上所缺的箭头是________。

(2)这是________的循环。

(3)A 、B 、C 、D 各是什么生物?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4)由此可见,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如下特点:a.________;b.________。

(5)参与过程⑤的生物种类有( ),这些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从同化作用方式看,应属于( ),从异化方式看,应属于( )。

A.寄生细菌B.腐生细菌C.真菌D.硝化细菌E.自养型F.异养型G.需氧型 H.厌氧型(6)写出①~⑥所示过程的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

答案:(1)由A 到CO 2的箭头 (2)碳 (3)绿色植物 腐生细菌、真菌 肉食动物 植食动物 (4)带有全球性 组成生物体的一些基本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可以反复地循环流动 (5)B 、C F G 或H (6)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捕食 分解作用 燃烧32.下列各项,属于物理信息的是( );属于化学信息的是( );属于行为信息的有( )。

A.毒蜂身上斑斓的花纹 B.抗生素 C.光周期 D.花的颜色 E.花的气味 F.孔雀开屏 G.蚜虫腹部后方分泌的一种萜烯类挥发性物质 H.乌贼喷出黑液,赶跑敌人 I.国外报道为让番茄增产而让其“听”的音乐 J.豪猪遭遇敌人时,竖直体刺 K.猛兽的吼叫答案:ACDIK BEG FHJ33.当烟草叶片受到甲种蛾幼虫的采食刺激后,会释放出挥发性的化学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