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寨手机市场看破坏性创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山寨手机市场看破坏性创新

摘要:破坏性创新理论是christensen在1997年提出的理论,本文借鉴破坏性创新理论,结合新兴技术的跃迁模型,通过对山寨手机市场行为个案进行解析,来跟深入的理解破坏性创新理论,以及其存在的问题。帮助企业更好的提高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破坏性;山寨;市场

一、何为破坏性创新

christensen在深入研究了磁盘驱动器、机械挖掘机、钢铁冶炼等诸多行业的兴衰过程,将技术创新与市场创新成功地融合在一起,在1997年提出了破坏性创新理论。他以目标市场为基础将创新分为两种,即维持性创新和破坏性创新。维持性创新是以主流市场的高端消费者为目标,这些消费者往往要求得到性能更好的产品。破坏性创新提供了不同于原有技术或产品的价值组合和性能组合,为非主流市场中的低端用户或新兴用户创造了适宜价值。破坏性技术的改进将逐步向原有主流市场侵蚀,最终取代原有技术。所以破坏性创新目标并不是向主流市场上的消费者提供功能更强大的产品,而是通过引入与现有产品相比尚不够好的产品和服务,或者提供比较简单、更加便利与廉价的产品,吸引处于次要市场上不太挑剔的消费者,甚至是非消费者。由于破坏性创新常常开启新的市场,改变行业竞争的重心,弱化了在位企业的核心能力,给在位企业带来巨大的管理挑战。

二、山寨手机市场分析

2006年台湾芯片商联发科研制出的廉价mtk手机芯片使得生产手机变得不再遥不可及。因此一大批国际品牌的国内高仿手机瞬间开始占据市场。据不完全统计,2007 年,山寨手机产量至少有1.5 亿部,几乎与国内市场手机总销量相当,掀起了强大市场冲击波,国产手机品牌几乎全部亏损,并相继倒闭。山寨手机凭借其价格优势、成本低和迅速推出产品的市场灵活性。

从山寨手机的市场行为个案,可以看出大公司比新成立的小公司有更多的资源,理论意义上成功的机会更大,但在新兴技术面前却常常输给小公司。现有的理论解释可能是:技术预见力不足;企业现有的组织文化不利于新兴技术的发展,对新兴技术起到抑制作用;对新兴技术的商业模式认识不足等等。但是结合跃迁模型进行分析,山寨手机的市场行为个案反映了新兴技术条件下的经营战略制定。主要包括:一是用新性能过滤线选择技术方向。mtk 手机芯片对于原有手机技术来说是破坏性创新,是新兴技术,基于原有手机技术的品牌手机虽然一度很成功,但它对顾客的服务功能或者说对顾客的吸引力只是处于图中的旧这个等级的范畴。

由于山寨手机本身的产品优势、成本优势、研发速度优势、市场个性化优势等优越特性,决定了基于mtk 手机芯片的技术必然会最终取代基于原有手机芯片的技术,因此,品牌手机企业要想在手机通讯市场上赢得市场,就必须选择开发基于mtk 手机芯片的技术。山寨手机的“新性能过滤线”的主要含义就是山寨手机mtk 手机芯片的优越特性,基于原有手机技术是无法穿越的。二是扩大市场的

有效路径。山寨手机在基本功能的使用上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在初始阶段由于基于原有手机技术下的品牌手机统治了市场,而使用mtk 手机芯片开发的山寨手机,在满足手机的基本功能的同时,更能够满足手机的研发速度和市场需求快速多变的个性化需求的契

合度,从成本、包装、设计、功能、外观上解决了性能“足够好”的问题,山寨手机相对于原有技术在整体性能上确实有一个明显的飞跃,而这种整体性能上的差别使人们愿意支付山寨手机和品牌手机之间合理的价格差,即山寨手机在价格上也解决了价格“足够低”的问题。因此以品牌手机为主的以前基于原有手机技术的公司的大部分客户在短时间内就发生了向山寨手机的跃迁,山寨手机因而赢得了较大市场。品牌手机企业要在新兴技术市场中重新夺回市场份额,需要从性能上解决基于山寨手机mtk 手机芯片的情况下通过自主研发成功获得所需要的功能。同时,针对市场用户的使用习惯对产品进行专门的设计,比如对学生、女性、新潮流行族等不同用户设计的不同手机,达到性能满足“足够好”的要求。

结合跃迁模型的理论框架,山寨手机的市场行为个案提供了品牌手机与山寨手机的竞争过程生动案例,说明企业的自主创新应该根据不同的阶段确定不同的重点,先以技术“足够好”和价格“足够低”获得市场,然后再争取技术领先。这里主要包括:1.根据新兴技术的特征性能选择新兴技术族内的技术,结合市场实际需求状况先使性能达到足够好,因为在性能足够好的情况下,低价格往往是竞争制胜的切入点,因此,要结合市场实际需求状况寻找降低成本

的方法,在通过价格优势占领一定的市场之后,企业可以侧重于在性能上不断改进,逐步赶超先进技术;2.在选择新兴技术时,首先判断备选技术是否具有“新性能过滤线”所代表的性能。消费者从老技术市场跃迁转移到新兴技术市场的充分条件说明,企业想赢得市场,要同时考虑技术“足够好”和价格“足够低”。技术相对落后企业需要关注如何在已经形成的新兴技术市场中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并争取最后战胜技术领先企业。对于技术相对落后的企业,进入市场的切入点应该放在低成本上,尤其在技术选择、针对当地市场用户的设计等方面创造出明显的成本优势和市场优势。

三、破坏性创新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破坏性创新作为一个崭新的理论,尚有许多亟待深化和完善的地方。首先目前对破坏性创新的概念、内涵及理论体系进行研究多处于归纳分析阶段,虽然各学者从不同学科角度作出了贡献,但没有真正实现多学科的交融来丰富对概念及理论框架深入、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在研究方法上,当前研究多采用文本分析与语义分析方法,通过个案总结来界定破坏性创新的基本特征,缺乏有力的系统研究。此外,在解释破坏性创新的作用机制时,没有深入探讨各种措施或方案是如何影响企业的战略制定和实施的,也没有说明创新是如何在产业内传播扩散,并最终改变整个产业的竞争格局。实证研究上,针对我们国家破坏性创新的案例还需要更多人的关注和整理,以奠定该理论在我们国家的基础,并进一步研究在我们国家的实用性和如何在理论方面扩展。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具有

潜力巨大的非主流市场。我国企业可以通过引入破坏性创新理念,以最低成本提供真正符合消费者价值结构的产品与服务,释放非主流市场的购买力。这种基于“蓝海”的思维模式为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打开了一片广阔的非竞争领域,从而有利于实现技术跨越与竞争获胜的双重战略目标。因此,研究破坏性创新对指导我国企业的科技创新工作,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具有现实意义。另一方面,对主流市场的主导厂商来说,如果赞同破坏性创新,则等于放弃了自身的优势,并与后来的竞争者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而忽视破坏性创新又会在未来的竞争中丧失先机,因而陷入了破坏性创新的战略困境。而后来者由于不具备既成的优势,因而也就没了开展破坏性创新的包袱,结果反而更具开展破坏性创新的动力。优势一旦离开了特定的时间和条件就变成了劣势,这正是辩证法的充分体现。从这个意义上看,破坏性创新的理论为发展中国家如何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理论指导,具有很高的理论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吴贵生,谢伟.“破坏性创新”与组织响应[j].科学学研究,1997,(12):35-39.

[2]宋建元.成熟型大企业开展破坏性创新的机理与途径研究[d].浙江大学博士论文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