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寨手机市场看破坏性创新
联发科技与山寨机的破坏性创新
联发科技与山寨机的破坏性创新联发科技与山寨机的破坏性创新2012年02月17日“山寨山寨””一词一词,,一开始是负面的一开始是负面的,,但随着产业的发展但随着产业的发展,,逐步蕴含了逐步蕴含了““破坏性创新破坏性创新””的意味意味,,也就是熊彼特所称的也就是熊彼特所称的““创造性毁灭的过程创造性毁灭的过程””,即通过新产品即通过新产品、、新市场新市场、、新产业组织新产业组织,,不断地破坏旧结构不断地破坏旧结构,,创造新结构创造新结构。
事实上事实上,,山寨产品从军工产业山寨产品从军工产业、、纺织业开始出现纺织业开始出现,,到计算机配件算机配件,,最终以手机产业的发展达到巅峰最终以手机产业的发展达到巅峰。
早期的山寨手机厂商在市场上是以模仿知名品牌甚至以仿冒品的方式吸引客户品牌甚至以仿冒品的方式吸引客户,,但是随着后来面向客户的需求而逐渐加入自身独特的创意创意,,并迎合消费者的喜好不断推陈出新并迎合消费者的喜好不断推陈出新,,而通过而通过““成本创新成本创新””达到物美价廉的特色达到物美价廉的特色,,使得山寨产品逐渐受到主流社会的肯定得山寨产品逐渐受到主流社会的肯定,,不仅在国内掀起一股山寨机的热潮不仅在国内掀起一股山寨机的热潮,,甚至出口到其他新兴市场或发展中国家他新兴市场或发展中国家。
山寨机的崛起山寨机的崛起 早期的山寨机是以仿冒知名品牌手机起步,产品的外观、功能、品牌及产品名称,都非常贴近原产品,如抢搭iPhone 热潮的HiPhone、模仿HTC 的HIC、模仿Nokia 的Nckia、模仿Samsung 的Sansung 等,希望藉由消费者识货不清来获取利益,甚至有些厂商还会回收旧机并加以贩卖,这一代的山寨机被称为地道的“黑手机”。
时至今日,山寨机已经转型并具备产品创新及成本创新的特质,外观上千变万化,任何可以让消费者驰骋想象力的外型,从手表、跑车、香烟盒到火箭等,应有尽有;功能也是五花八门,从超长待机、双卡双待、电视手机,到安装喇叭或LED 灯等,无奇不有。
破坏式创新
破坏式创新由于我国消费者群体的差异化比较大,高端用户养育了高质量的国有品牌以及绝大部分的国外品牌,然而在我国高端用户毕竟属于少数,纵然他们的消费额所占比重不小,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低端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是万万不能小觑的。
这就是为什么山寨的商品生产厂商能够发展并在市场中取得一定的地位。
面对ABB的强大阵容,我国民营企业制造仿制品并在市场站稳脚跟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我国企业置身于全球竞争环境的时候,就集体性处在弱者位置上。
那么,怎么和那些实力远胜于自己的世界级企业抗争呢?一定要学习怎样搞破坏,即利用低成本进行破坏性创新。
一旦破坏式产品在新市场或低端市场立足之后,就会逐渐进入产品改良阶段,破坏者就有可能成为市场的引领者。
例如沃尔玛,就是从大超市看不上的小镇起家,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它不仅成为全球零售业的第一巨头,而且成为零售业信息、物流领域技术创新的领跑者。
从这个意义上讲,山寨式厂商也是破坏性创新的一种。
当然,山寨式厂商仅仅靠价格破坏是远远不够的,即使在低端产业搞破坏也是不够的。
必须形成一种先搞小破坏后搞大破坏的格局,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企业有望做强做大。
一个企业的优势有时候会转变为劣势。
这个道理跟人类似,骄兵必败。
在这里,我们并不是说ABB有多么骄傲,有多么不思进取,但是他长期形成的一种思维惯式,在初期对企业的发展是有很大好处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发展模式多样化的必然趋势,这种思维惯式反而成为阻碍这些优秀企业进步的障碍。
ABB长期以来龙头老大的地位,使得他并不关注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企业,优厚的资本基础和研发基础,使其在面临一定的发展威胁时,首要想到的是如何维持创新,如何生产出更好的产品来满足客户的需要,时时刻刻关注产品本身、订单本身,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想通过维持性创新出头,做行业的追随者,就会遇到很强大的壁垒,做的非常辛苦,还未必能够如愿以偿。
但是,如果能够通过破坏式创新,做一个行业的破坏者,通过改变行业的进入标准和游戏规则,就可能让行业和市场重新洗牌。
不要忽视山寨机的“野蛮”创新
不要忽视山寨机的“野蛮”创新▪出处:新浪博客作者:金错刀日期:2008-09-22▪最近,山寨机的讨论来势汹汹。
有人把山寨机称为“务实创新”,我借用冯仑的名词,山寨机是“野蛮创新”。
关于山寨机,有人把它等同为黑手机,不妥,我比较认同中国三星研究院孙晓菲的观点:“山寨”一词源于广东语系,“山寨厂”指的是遍布广东的各种电子产品加工制造厂,这些厂商大多没有自己的品牌,生产的手机被称为“山寨手机”。
早期多普达也算是山寨机,靠租用CECT的牌照起家。
有人称山寨机为:功能极其丰富,价格极其低廉,外观极其新颖,品质极其不可靠。
但是,就像在江湖上混的,山寨机虽然要善于造噱头,但是没有点硬功夫还是不行的。
“‘山寨’一词已不单单代表一种产品,而是一种文化。
‘山寨’文化指的是以极低的成本模仿主流品牌产品的外观或功能,并加以创新,最终在外观、功能、价格等方面全面超越这个产品的一种现象。
”山寨机的出现,对于上游的台湾晶片商算是一个大利好,在他们看来,第二波山寨手机仍然将保持10%的增速,据说,不少台湾晶片厂商已经将目标转到下一个山寨商机:山寨数码相机。
在中国制造手机厂商普遍哀鸿遍野的情况下,山寨机的异军突起——与第一拨国产手机的崛起路径完全不同,也给我们打开一个草根创新的窗口:1、以前国产手机是忽悠消费者,这次是真正尊重消费者。
以前,国产手机的核心仍是以公司为主的生产研发模式,这一次,山寨机采取了以消费者为核心的生产研发模式。
山寨机的目标客户群低收入的大众市场,他们对这部分消费者的理解颇为深刻,这部分人价格需求弹性大、虚荣心强、追求实用。
超长待机、双模双卡、大容量的TF扩展、4个摄像头、验钞功能、PSP手机、内置蓝牙耳机、内置GPS、模拟电视接收等手机功能全面而且花哨。
比如,苹果的IPHONE被高仿后,功能强大,双滑,背面双卡。
2、快速反应。
山寨手机多采用联发科平台解决方案,大大降低手机的研发成本并缩短生产环节。
有一个小的细分市场,有个小的创意,山寨机就会迅速反应,以小团队的模式来达到速战速决的效果,比如,看到一款如来佛手机,显然是做给佛教信徒的,传统的品牌厂商显然不屑此道,却给山寨机留下大的空挡。
山寨文化是否有利于创新
山寨文化是否有利于创新山寨文化是出现在近年的一种亚文化,是对主流文化的一种高模仿,高抄袭的,特别不能原创,特别不能创新的现象。
而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过程。
那么,我们可以将今天的辩题作如下理解:在经过盗取他人的知识产权,经过抄袭,复制,组装,拼凑,并且被冠以“文化”之名的现象是否有利于创新。
我方认为:山寨文化不利于创新。
基于以下几点:一,山寨文化伤害了创新,山寨文化处于黑和白之间的灰色地带,用以柔化规则,消解传统社会中的固有元素,形成某种表面上的裂变,弱化国家法律对原创文化的保护。
“创新”也曾是山寨精神初现时的关键词,而现在山寨产品只剩下越来越赤裸裸、越来越劣质甚至是恶意的抄袭和复制。
山寨文化是一种侵权行为。
有人标榜“山寨”为草根创新,强调群众智慧。
这里面有自娱自乐,模仿搞笑的成分,但根本上是剽窃、侵权。
这种行为受益者是侵权者,而对于原创者,对于创新体制,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
二,山寨文化盗取了创新。
官方不支持山寨文化。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表示,坚决抵制恶搞型山寨文化,曲解他人作品的山寨作品是一种侵权、盗版行为,是不允许的。
只有创新才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本身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创新发展史。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而不是搞山寨。
三,山寨文化打击了真正的创新。
有人说一些高技术行业的垄断利润太高了,但是他们同样要承担开发的费用,而山寨产品挤压了他们的利润空间,降低了市场占有率和销售额,让这些厂商无法投入更多的资金开发新产品。
既然创新者的利益无法保证,谁还会去创新?所以,山寨文化打击了创新。
四,山寨文化抑制了创新。
山寨文化侵犯了创新者知识产权,社会可能会获得短期利益,山寨企业可能会获得某些消费者的支持,但是长此下去,山寨人员就形成一种投机取巧的心态,从而抑制了创新。
山寨文化,正在侵蚀着原创文化的各个领域,正在冲击着中国产业转型的创新之路。
《2024年“山寨现象”反思——从知识产权法的角度》范文
《“山寨现象”反思——从知识产权法的角度》篇一山寨现象反思——从知识产权法的角度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山寨现象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山寨产品、山寨文化等在市场上屡见不鲜,其背后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知识产权法的角度,对山寨现象进行深入反思,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
二、山寨现象概述山寨现象,指的是在市场经济中,一些企业或个人模仿知名品牌、产品或服务,以低廉的价格在市场上销售,从而获取利润。
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原创者的知识产权,还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三、山寨现象产生的原因1. 法律制度不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不够健全,执法力度不够严格,为山寨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2. 成本考虑:山寨产品通常采用低成本的生产方式,以低价策略在市场上获取竞争优势。
3. 消费者需求:部分消费者对价格敏感,追求性价比高的产品,为山寨产品提供了市场空间。
四、山寨现象对知识产权的影响1. 侵犯知识产权:山寨行为直接侵犯了原创者的知识产权,破坏了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秩序。
2. 损害创新积极性:山寨现象削弱了原创者的创新积极性,阻碍了科技进步和文化创新。
3. 影响市场秩序:山寨产品扰乱了市场秩序,导致市场竞争不公平,损害了其他企业的合法权益。
五、应对山寨现象的措施1.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建设,提高执法力度,加大对山寨行为的处罚力度。
2. 提高消费者意识:加强知识产权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对山寨产品的识别能力和防范意识。
3. 鼓励原创: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4. 行业自律:加强行业自律管理,建立行业规范和标准,推动企业自觉遵守知识产权法律法规。
5. 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跨境山寨行为,维护全球知识产权保护秩序。
六、结论山寨现象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其背后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不容忽视。
要有效应对山寨现象,需要从完善法律法规、提高消费者意识、鼓励原创、行业自律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入手。
中国自主品牌手机的破坏性创新研究--以小米手机为例
1 .2破 坏 性 创 新 的 特 点
行业 的销售范式 ,这种创新 的销售模式 ,极大地撼动 了当时的 中国手 机 市场 巨头 : 苹果 、三星 、诺基亚索尼 、联想 与华为 。 ( 3 )小米产品销售渠道的破坏性创新 2 0 1 1年之前各大品牌 的手机 销售一 般都 是从手 机厂 商 出货 后 ,经 过多层手机代理渠道才最终到消费者手 中,而多层代理渠道传 递过程 中 产生 的费用最终还是 由消费者埋单 ,因此高配置 的手机 当时动辄需要 四 五千 。但是小米 当时 通过创 新销 售渠 道 ,取 消传统 意义 上 的销售 终端 ( 即店铺 ) ,只在网络上对手机进 行介 绍 和销售 ,实 现 消费者 能直 接从 生产商手上购买手机 ,为降低购机成本成为可能 。此外 ,小米 手机还发 明了 “ 抢购” 手机销售模 式与 “ 预订 ” 模式 ,这 对于三 星、苹果 等厂 商来说是几乎是不可能使用 的销售模式 。
中 国 自主 品牌 手 机 的破 坏 性 创 新研 究
— —
以小米手机 为例
邓 昀
摘 要 :新 进 入 市 场 的 企 业 能使 用破 坏 性 创 新 的 方 法 侵 入 传 统 市 场 。 作 为 自主 手 机 品 牌 的 小米 手 机 从 2 0 1 1 年 上 线 至今 , 已发 展 成 为 我 国最成功 的手机 品牌 。通过 对小米汽车的案例研 究 ,分析 了小米手机进入手机销售 市场的特 点、破坏性创 新的做 法,对我 国其它 自主 手机 品 牌 的发 展 具 有 一 定 的 引 导 作 用 。 关 键 词 :破 坏性 创 新 ;小 米
2 .2 小 米 公 司产 品 的 破 坏 性 创 新 分 析
从破坏性创新的概念来看 ,破坏性创新进入市场的模式可 以视作为 破坏性仓 新从低端市场走 向高端市场 ,这种创新表现为直接侵 入原有市 场或者先侵入一个边缘市场 ,如小 米走 的 “ 高 配低价 ” 手机 生产模 式 与 网上销售模式正是其走在当时手机市场的边缘市场。对于小米 公司 的 所有产品来说 ,包括 小米 手机 、小 米移 动 电源 、未 来 的小米 电视等 产 品 ,产品性能的提高会导致生产成本的提高 ,进而最终使产 品的售价提 高 ,因此小米公司现阶段需要做的就是生产性能更 加优越 的产 品 。而且 要 比三星 、苹果手机的产品更加便宜 ,追求高性能手机的消费者 可能不 会购买在主流性能方面 比传统手机厂商更差的手机 ,但是对于我 国数量 巨大的大众消费者 ,小米手机将是他们的明智之选 。 于此同时 ,从小米手机的成 功之道 仲我们也 可以看 到。 由于 三星 、 苹 果等国际电子巨头的品牌价 值与技 术优势 ,小 米手机想要 冲 出国门、 打开国际市场 ,除了需 要保持产品价格的优 势外 ,还需要 针对各个 市场 的需 求和要 求 ,差异化 地设计 不同版本的手机 ,避 开与国际大 品牌进 行 直 接竞争 。 进, K2 0 1 5 年后 ,国产手机 品牌战全 球手机 市场份 额逐 渐加 大,但 手机 销售 的大部分 利润却 被三星和苹果所牢牢锁住 。因此 ,小米公 司需 要带 动我 国其它 手机 品牌 ,继续 学 习和掌握 三星 和苹 果公 司 的先进 技 术 ,完整 自身 的手机产业链条 ,努力探 寻能让 中国手机走 出国门 的破 坏 性创新 战略。( 作者单位 :广西大学商学院 )
纵容山寨,何来创新
的企 业家们是一 群拿来主 义 的
信奉者 , 他们从 美国和 日本买
来生产线 .
买 来技术 ,
却并没
有创造 出新 的产 品和服 务 尽 ,
管技术创新一 直像烟花一 样每
年都被高高地 燃放 。 但是 它从
来是昙花一 现而没 有落到实
处” 。
知名财经 作家吴晓波如
是 说 。 从 山寨产 业 近 乎 无 限地
自娱 自乐 引人 哈哈 一 .
笑 .
再 怎么 山寨也 无 可 厚 非 : 可 是
一 旦 超越这一 界 限便 无法回避
其
”
”
原罪 :
涉嫌 非 法和侵权 。
小到创新型 企 业 的发展 壮 大 .
大到 整个社会创新激励机制 的
构建 。 都离不 开 对知识 产权有
效保 护 。
它 的流行 .
反 映了我
国 在经 济转 型 中体 制 的不 完
科技创新和文 明进步 。 一 个忽
视 技术 的积 累和 储备 的企 业 ,
产 品缺乏真正 的创新能力 一 ,
遇风 险便很可 能一
振 蹶 不
一
。
个企 业 的发展 . 一 个国家的进
步 .
离不 开 技术进步 和创 新 。
为帮助本 刊改进质 量 . 请告诉您对 这篇文 章的看 法 。
编辑 信 耩
gu o
x
善 反 映 了政府在知识 产权保 ,
护上 的无 奈和乏 力。 人 家辛苦
花钱花力气开 发一
件新产 品 .
你
山 寨 ‘
’
了 ,
还 发展 得很好 .
还 超过 了人 家 那 以后 还 有哪 .
家企 业敢于再投 巨 资搞研 发 7
从“山寨”看创新
从“山寨”看创新作者:李光斗来源:《商界评论》2018年第03期阿里巴巴等9家中国企业再次被列入了美国“恶名市场”名单,这是阿里巴巴自去年重返该名单后连续第二年入选。
虽然阿里巴巴回应称,这是特朗普政府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延续,但这也说明打击山寨售假和规范市场仍是目前中国面临的一大难题。
中国是世界制造大国,在实体经济工业产品中,有220多种产量在世界上位居第一。
但中国品牌在全球100大最具价值的品牌排行榜上却寥寥无几。
中国是制造大国,也是“山寨大国”。
从产品制造到商业模式,从传统经济到互联网经济,中国向来善于模仿而缺乏创新—以至于有人说C2C就是COPY TO CHINA。
中国虽然尚未走出“山寨大国”的阴影,但近些年来,我们也看到了许多新的变化:出现了很多中国式创新的产品。
例如双卡双待手机是中国发明的,就是这种被人们称作“山寨机”的产品,为消费者带来更多方便的同时,还带动三星等企业推出了这一功能的手机。
而当三星开始做双卡双待机的时候,山寨厂商早已经开始开发一机多卡等其他功能了。
大公司往往需要数月的时间才能对市场需求做出响应,而山寨厂商的速度则远远超过它们。
在新品发布前,大公司往往会进行复杂的专利申请,山寨厂商则“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他们最先洞察到消费者的需求,赚得第一桶金。
从国家发展的历程来看,在经济崛起之前都要经历“山寨”的阶段。
“日本制造”现在被认为是优质、严谨的代表,但其实在二战后的经济复苏时期,其同样经历了山寨欧美产品的阶段。
“日本制造”也曾经是假冒伪劣的代名词,比如日本老字号食品生产商“不二家”产品形象标志peko酱(牛奶妹),山寨的是美国品牌Birds Eye的形象Merry。
在很多日本知名品牌身上,都能找到“抄袭”的影子,折射出中国的现状。
在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中国在某些商业领域已经处于领先地位。
我国古代有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而现在,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网购再一次改变了世界。
从模仿到创新:中国企业如何利用管理创新工具实现超越
从模仿到创新:中国企业如何利用管理创新工具实现超越在近年的一次全球性调查中,有93%的高管都将创新视为最优先的战略选择。
对于已经融入全球化市场体系的中国企业,创新还是实现从全球市场加工者转型为全球市场经营者的关键战略选择。
从去年开始成为大众关注点的“山寨手机”现象,从积极的意义上说其实也是一种创新。
因为从经营模式上看,“山寨手机”可以视为是当上游行业(供应商)在技术和分工都十分成熟后的一种业务模式的创新,即企业自身仅仅成为营销商,只不过他们作为营销商还仅仅停留在最简单的模仿层面上(最低营销成本)。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山寨寨主”们的创新,就是DIY的低成本商业化。
我们应该反思的是,为什么很多OEM企业却没有能够成为创新者,为什么很多资源和能力都远超“山寨寨主”们的企业没有能够更好更系统地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创新既是一种战略选择,同时也是一个管理过程,创新的管理依赖于相应的制度、流程和工具。
一旦企业的创新战略得以建立,那么创新过程就存在于企业运营的方方面面,欧盟的一项研究将管理创新的工具和技术分为10类:知识管理、市场信息、协同与网络、人力资源管理、界面管理、创造性开发、流程优化、创新项目管理、设计管理、以及业务开发。
而对于大多数的中国企业目前的管理现状,我们认为亟需在以下三个领域利用不同的工具加强管理创新。
第一类工具与市场信息相关。
很多中国企业仍然停留在产品导向的阶段,而管理创新的核心和出发点是需求管理的创新,目的是不断更好地满足客户的(新)需求。
贝尔实验室开发自动交换机源于调查显示如果仍然使用人工交换台,全美国的妇女都必须从事话务员的工作,强大的需求促进了新产品和技术的开发。
因此,需求管理的创新首先要求企业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及其发展方向以及需求的满足程度。
一般的企业可以通过市场调研和标杆分析(Benchmarking)这两个工具来促进对需求的把握。
市场调研的作用已经为大多数企业所认同,而很多企业对标杆研究的利用还仅仅停留在“知其然”的层面。
因山寨而创新
20NeodoxyE conomy经济怪论“冒牌货”之酷“山寨”大概是现在最热的一个词了,这个词来源于手机市场里的山寨机。
这些手机由不知名的手机厂商生产,模仿著名品牌手机的外形和功能并加以组合,以飞快的速度推出各种潮流机型的仿制版。
在山寨机大本营中,不仅有与品牌机仿制的超级相似的“冒牌货”,如高仿苹果手机(iphone)的桔子手机(Hiphone),还有各种设计组合到一起的雷人机型,如香烟盒手机、汽车模型手机,有的山寨机上甚至组装了有线电视、验钞机、电风扇。
用一句话来概括山寨机,那就是“功能极其丰富,价格极其低廉,外观极其新颖,当然质量可能也极其不可靠”。
随着廉价山寨手机的热卖,山寨也成为一种非主流文化。
恶搞,创新,迎合市场的山寨精神在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的同时,也引起了各式各样的争论。
有人不屑地说,山寨就是盗版、是冒牌货、是不尊重知识产权;也有人坚持认为,山寨并不是简单的盗版,山寨在模仿中也有创新,值得鼓励。
不管怎样争论,模仿或者说抄袭是山寨机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山寨现象中最没有争议的事实。
那么模仿或抄袭就是可耻的吗?从学生到老师20世纪30年代,日本还是个不太富裕的国家,只有3家小规模的汽车制造厂,年产量几百辆,此时的美国福特公司每天下线l 万辆T 型轿车。
1930年看好汽车业发展前景的丰田喜—郎,投资13万美元成立了丰田汽车公司。
虽然对这个行业热血沸腾,但他们在汽车制造方面并没有实际经验,怎么办呢?丰田汽车公司开始抄袭、模仿当时汽车技术比较成熟的美国同行。
美国克莱斯勒的Airflow 车型是第一个被抄袭的对象,模仿出来的AA 样车进入小批量生产,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丰田的创业者们相信:模仿比创造更简单,如果能在模仿的同时给予改进,那就更好。
丰田公司对美国车进行了逆向工序分解,并大量采用福特、雪佛兰的零部件。
为了让这些从美国拿来的技术能够更适应日本的市场环境,他们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创新。
例如,当时日本的汽车市场比美国小得多,而从美国引进的生产线只适合大批量生产,为了让这些生产线能够适应少量生产,他们把投资巨大的冲压工序改为手工敲打,以此来节省模具,减少机床数量。
山寨利不利于创新,一辩稿
谢谢主席,再次问候大家我方观点是山寨不利于创新,山寨表现在物质层面是山寨产品,表现在精神层面是山寨文化,表现在能动层面是山寨行为,而所有的山寨层面都是以模仿为核心内涵的。
并且山寨产业生产过程的颠覆性与法律边缘性决定了自身生存基础的缺乏与对创新的扼杀。
山寨不利于创新,原因有三:第一、山寨不利于山寨者自身创新。
如此多的厂商选择做山寨,主要是因为前期资金、人才、技术的不足,希望吸取别人的先进技术,消化创新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
然而山寨产业适合完成的是原始积累,但并不适合可持续发展。
山寨产品制作成本低,收益大,这样的经济利益,让山寨者不愿用相当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去创新只想投机取巧。
正是山寨者的创新意识被利益日渐消磨,才导致了山寨现象泛滥不可抑制,虽然山寨产业带来的山寨文化部分迎合了大众心理与审美取向,然而山寨产业在为打破现有规则而欢呼后,并没有及时建立一个可持续创新的新规则,只能使山寨成为一种空有模仿。
第二、山寨不利于原创者的创新。
需要承认的是,世界上的顶级大公司,比如说苹果、诺基亚等只是少数,而更多的是中小型企业。
面对山寨军团的冲击,这些知名大企业几乎不会受到影响,而是在创新与被模仿的过程中占主导地位。
而那些中小型企业,却没有一直创新下去的科研资本,为了自身利益,不得不降低成本,减少研发基金,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山寨们不投入过多的研发费用,并且凭借低廉的成本优势,无情的鲸吞着正规品牌厂商的市场占有比重。
根据经济学中的“长尾理论”,众多的中小型企业对整个市场经济造成的影响是大于几个大型企业的和的,所以整体看来,山寨的泛滥,势必造成众多中小正规品牌企业技术创新集体性缺失,对中国创造造成很大打击。
第三、山寨不利于社会的创新。
这一点主要是针对山寨行为而言的,正如上文中提到,山寨行为站在法律的边缘,利用法律规则的空白,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国人的价值观,迎合了部分人的特殊心理需求。
长此以往,整个社会就会有一种投机取巧的心态,既然创新者的利益无法保证,谁还会激励去创新,等别人去发明,到时候模仿、拷贝岂不更好?另外模仿是山寨的内涵,但我国法律对可以接受的模仿度却没有明确规定,所以模仿到了一定程度就变成了抄袭,建立在对大企业知识产权的侵犯之上,可以说是违法与侵权行为。
山寨手机的破坏性技术创新应用与价值网的构建——基于互补性资产视角
满足这些市场消费者需求 ; 二价值定位 。 功 境 , 在此环境中建立属于 自己的成本结构 观造型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 三是加速了
能新 颖 , 简单 、 方便使用 。 性能差 , 价位低 ; 和运 营流程 , 并 且和供应商及其合f 1 i 伙 | ' 产业垂童分离。在没有联发抖技术方案之 三竞争规则。破坏性创新改变了产品性能 . 进行合作服务于某类客户, 从中赢利 在价? 前 乖机产业进入了成长后期, 产业垂直分
衡 量 标 准 和 商业 运 作 模 式 。产 生 了 新 竞 争 值 网 中企 业 的 竞争 战 略 以及 成 本 结 构 和 市 离 已形 成 .联发 科 的 破 坏 性创 新 则 加 速 了
规则 ; 四商 业隔离 , 由于 上述 不同 , 在位 企 场客 户定位都决定了它对 于创新抱有什么 这种分离。 四是减 少了资本需求量。 山寨商
是 专 用性 的 , 这 些 资产 仅 与 特 定 产 品 、 技 术 创 造 产 品 或 服 务 价 值 的 一 系 列 各 类 互 补 和经 营 模 式相 联 系时 才 有 价 值 ,对 提 高 从 性 资 源 整 合 在 一起 构成 价 值 网 络 , 网 络 的 创 新 中攫 取 利润 极 其 重 要 。 由于 破 坏 性 创 每 个 成 员 为 产 品 创 造 的 价 值 都 是 最 终 价 新给 产 品带 来 了新 价 值 主 张 .因此 与 创 新 值 不 可 分 割 的 一部 分 。 相 配 套 的许 多互 补 性 资 产 是 专 用 性 的 。 需 要 创新 构 建 。美 国 西北 大 学 教授 S a w h n e y 的 知 识创 新 中 保护 知 识 的 最佳 方 式 是 通 过 充分发挥创新知 识的价值对其进行保护 , 破 坏 性 创 新 给 市 场 带 来 了 不 同 产 品 价 值 围绕 产 品价 值 的 实 现 来 组 织 互 补 性 资产 ; 二 是 通 过 对 互 补 性 资 产 活 动 整 合 才 能 构
低端市场破坏关于山寨手机的案例分析
低端市场破坏:关于山寨手机的案例分析一、引言从2005年开始,手机市场上出现了许多不知名的山寨手机,到2007年,山寨手机的发展达到顶峰,销售量占据了整个市场的半壁江山。
对于山寨手机的出现,手机从业人士与评论家们各有褒贬,有人认为山寨手机的出现是技术进步的结果,代表了未来技术发展的潮流,相反,有人认为山寨手机的出现破坏了市场规则,被谓之以“黑手机”之名。
2008年12月3日《新闻联播》首次对山寨文化进行了报道,这是山寨现象第一次得到官方的公开关注。
随后,人民日报也发表了时评,认为山寨文化是一种非主流文化,基本内涵是“低成本模仿”;分歧也很鲜明,在于如何定性“非主流”、“低成本模仿”等。
如何看待山寨文化,需要从不同领域、多个层面的角度进行分析,也需要以一种辩证的态度和一个发展的视野进行审视。
案例研究作为实证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开始为国内学者关注和采用。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运用历史数据、档案材料、访谈、观察等方法收集数据,运用可靠技术对一个事件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带有普遍性的结论。
本文从破坏性创新理论出发,运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对山寨手机的破坏性创新特征进行分析。
全文共分6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第二部分对破坏性创新与手机的破坏性技术进行了介绍,第三部分对turn key方案的市场破坏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描述了破坏发生的过程,第五部分对破坏性创新中的一些特殊问题进行了分析,第六部分是研究结论总结。
二、破坏性创新与联众科的芯片技术1.破坏性创新理论Christensen(1997)将对现有主流市场上产品性能改进作出贡献的创新称为维持性创新,而将立足于低端市场并对主流市场具有破坏性的创新称为破坏性创新。
这里的“破坏”是指对现有主流市场的竞争规则和主流市场中在位企业的优势竞争地位的破坏。
而Thomond等则认为破坏性创新是被成功开发出的过程、技术、产品、服务或商业模式,能够使组织显著改变传统竞争规则,并改变现有市场上的需求。
山寨是否阻碍创新辩题分析
创新的定义创新是从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
一般包括1、更新2、创造新的东西3、改变山寨的定义1、物质层面“山寨”从字面来解释是:一种由民间IT力量发展起来,通过盗版、克隆、仿制,逃避政府管理的产业。
其主要特点主要表现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
主要表现形式通过小作坊起步,快速模仿成名品牌,涉及手机、游戏机等不同领域。
这些手机多抄袭手机生产厂家的正规产品从而节省了研发费用,其价格只有正规产品的五分之一甚至更低。
加之其虽然材质和做工会稍逊一筹但其功能繁多、外观新潮,从而得到中低端消费者的青睐。
2、精神文化层面即我们理解的狭义的一种精神文化现象。
其中包括了山寨行为所折射出的主体行为者乃至当前大众的社会心理、审美取向以及社会思潮的涌现、价值体系的新建等。
山寨的历史广州、深圳等地非常规、小作坊式的手机生产厂商,在2003年开始依靠对品牌手机的技术、外观的复制或多种品牌机功能的综合,制造出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山寨手机。
山寨产品优点:眼花缭乱的外观设计、繁多的功能(抄袭热销产品。
其中所有的元素和核心技术,无一是自己开发的)、(主要是)低廉的价格。
缺点:质量差、无售后保障。
特点:盗取他人的知识产权,低成本运营、偷税漏税和快进快出。
成因:不受法律监管,不用缴纳17%的增值税、销售税,不用花大价钱研发产品。
现状:2009年年底有研究机构发布报告称,2009年中国山寨手机市场出货量达到1.45亿部,相当于全球行货手机销售量的13%,全国行货手机销售量的一倍多。
影响:1、行业本身山寨产品逃避政府管理、不纳税、不打广告、无售后服务,质量无保证,以低廉的价格占据大量的市场份额。
山寨产品使得正规企业为了压缩成本,不得不裁减研发费用,从而危害正规品牌企业的创新。
山寨产品已经迫使正规手机企业大幅裁员。
由于企业不会裁掉生产团队,于是被裁掉的很多都是科研开发工程师,甚至有的手机企业研发中心仅留一个员工坐镇。
又由于山寨模仿速度极快,创新者能够获利的时间越来越短(例如CMMB 手机电视刚刚推出不久就出现了价格战),因此谁都不愿意付出大成本做深层次的创新。
基于破坏性创新视野下对山寨手机未来发展的思考
Liaoning Economy一、山寨手机概念的引出和界定“山寨”一词源于广东话,最初是以手机生产为媒介,由民间IT力量发展起来的产业现象,其生产加工特点是仿造化、快速化、平民化,主要表现形式是通过私人小作坊加工起步,快速模仿知名品牌手机产品。
目前市面上通常认为有三种山寨手机存在:一是以贴牌起家的企业。
早年由于受到手机牌照的制约,出于资金安全、市场风险和审批牌照时滞,而商机稍纵即逝的考虑,这些企业选择了贴牌,而没有创造和推广属于自己的品牌。
二是代工企业。
这些手机生产加工企业的销售管道主要集中在国外。
三是山寨手机。
这类产品以地下生产为主,逃避政府管理,没有入网许可,属于典型的三无产品。
本文研究的重点是第一和第三类的山寨手机。
山寨手机本身有太明显的市场痞性,让市场利益相关者和不知细节情况者望而生畏,避之唯恐不及,甚至欲除之而后快。
但“山寨手机以非常规手段游走于主流圈子边缘,然后逐渐做大,最终向所谓的正统势力发起挑战,甚至取而代之”,这就是山寨手机的弱者强势生存法则。
二、山寨手机的发展现状(一)山寨手机的发展历程山寨手机最早可追溯到2001年5月,当时广东市面上出现了诺基亚高仿手机,而价格却比正牌手机便宜了很多,于是大批模仿诺基亚各种型号手机的小作坊式生产工厂开始在深圳华强北一代涌现;当地人借用广东语系中的“山寨”一词称呼这类手机;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延续这一模式,大量以模仿诺基亚、三星等国际知名手机品牌来进行做工粗糙、质量低劣的翻新。
散件走私、高仿和套牌的黑手机继续肆虐市场,盘踞在购买力不高的农村和乡镇市场。
根据统计资料,2006年中国山寨手机的出货量为5000万台,但到了2007年则占到全国手机产量的近20%,即1.5亿台。
2008年及2009年分别高达2亿台和1.79亿台。
2010年,由于国家开始加大力度整治制假售假以及侵犯知识产权的商品,山寨手机成为了重点整治对象,同时手机市场开始由功能机转向智能手机,手机价格的大幅度下降,也使得山寨手机的竞争优势受到了巨大的削弱,因此2011年成为了我国手机市场的分水岭。
破坏性创新的跃迁模型:山寨手机的市场行为个案解析
破坏性创新的跃迁模型:山寨手机的市场行为个案解析
刘娜;何继新;顾凯平
【期刊名称】《北方经济》
【年(卷),期】2008(000)024
【摘要】本文借鉴破坏性创新理论,结合新兴技术的跃迁模型,通过对山寨手机市场行为个案进行解析,提出企业在竞争中新性能过滤线是企业新兴技术方向的选择;扩大市场的有效路径是以降低成本尽快获得较大规模市场份额,并结合市场实际需求状况,使性能技术达到足够好和价格足够低,然后再争取和强化技术领先地位.
【总页数】3页(P12-14)
【作者】刘娜;何继新;顾凯平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3;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3;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山寨式召回山寨手机的一次"破坏性创新" [J],
2.VCD产业的破坏性创新对山寨手机产业的启示 [J], 黄韦华
3.基于破坏性创新视野下对山寨手机未来发展的思考 [J], 夏谦
4.山寨企业转型自主创新品牌——基于山寨手机产业发展研究的演进跃迁路径模型构建 [J], 陈曦;周靖凯
5.山寨式召回——山寨手机的一次“破坏性创新” [J], 马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山寨手机市场看破坏性创新
摘要:破坏性创新理论是christensen在1997年提出的理论,本文借鉴破坏性创新理论,结合新兴技术的跃迁模型,通过对山寨手机市场行为个案进行解析,来跟深入的理解破坏性创新理论,以及其存在的问题。
帮助企业更好的提高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破坏性;山寨;市场
一、何为破坏性创新
christensen在深入研究了磁盘驱动器、机械挖掘机、钢铁冶炼等诸多行业的兴衰过程,将技术创新与市场创新成功地融合在一起,在1997年提出了破坏性创新理论。
他以目标市场为基础将创新分为两种,即维持性创新和破坏性创新。
维持性创新是以主流市场的高端消费者为目标,这些消费者往往要求得到性能更好的产品。
破坏性创新提供了不同于原有技术或产品的价值组合和性能组合,为非主流市场中的低端用户或新兴用户创造了适宜价值。
破坏性技术的改进将逐步向原有主流市场侵蚀,最终取代原有技术。
所以破坏性创新目标并不是向主流市场上的消费者提供功能更强大的产品,而是通过引入与现有产品相比尚不够好的产品和服务,或者提供比较简单、更加便利与廉价的产品,吸引处于次要市场上不太挑剔的消费者,甚至是非消费者。
由于破坏性创新常常开启新的市场,改变行业竞争的重心,弱化了在位企业的核心能力,给在位企业带来巨大的管理挑战。
二、山寨手机市场分析
2006年台湾芯片商联发科研制出的廉价mtk手机芯片使得生产手机变得不再遥不可及。
因此一大批国际品牌的国内高仿手机瞬间开始占据市场。
据不完全统计,2007 年,山寨手机产量至少有1.5 亿部,几乎与国内市场手机总销量相当,掀起了强大市场冲击波,国产手机品牌几乎全部亏损,并相继倒闭。
山寨手机凭借其价格优势、成本低和迅速推出产品的市场灵活性。
从山寨手机的市场行为个案,可以看出大公司比新成立的小公司有更多的资源,理论意义上成功的机会更大,但在新兴技术面前却常常输给小公司。
现有的理论解释可能是:技术预见力不足;企业现有的组织文化不利于新兴技术的发展,对新兴技术起到抑制作用;对新兴技术的商业模式认识不足等等。
但是结合跃迁模型进行分析,山寨手机的市场行为个案反映了新兴技术条件下的经营战略制定。
主要包括:一是用新性能过滤线选择技术方向。
mtk 手机芯片对于原有手机技术来说是破坏性创新,是新兴技术,基于原有手机技术的品牌手机虽然一度很成功,但它对顾客的服务功能或者说对顾客的吸引力只是处于图中的旧这个等级的范畴。
由于山寨手机本身的产品优势、成本优势、研发速度优势、市场个性化优势等优越特性,决定了基于mtk 手机芯片的技术必然会最终取代基于原有手机芯片的技术,因此,品牌手机企业要想在手机通讯市场上赢得市场,就必须选择开发基于mtk 手机芯片的技术。
山寨手机的“新性能过滤线”的主要含义就是山寨手机mtk 手机芯片的优越特性,基于原有手机技术是无法穿越的。
二是扩大市场的
有效路径。
山寨手机在基本功能的使用上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在初始阶段由于基于原有手机技术下的品牌手机统治了市场,而使用mtk 手机芯片开发的山寨手机,在满足手机的基本功能的同时,更能够满足手机的研发速度和市场需求快速多变的个性化需求的契
合度,从成本、包装、设计、功能、外观上解决了性能“足够好”的问题,山寨手机相对于原有技术在整体性能上确实有一个明显的飞跃,而这种整体性能上的差别使人们愿意支付山寨手机和品牌手机之间合理的价格差,即山寨手机在价格上也解决了价格“足够低”的问题。
因此以品牌手机为主的以前基于原有手机技术的公司的大部分客户在短时间内就发生了向山寨手机的跃迁,山寨手机因而赢得了较大市场。
品牌手机企业要在新兴技术市场中重新夺回市场份额,需要从性能上解决基于山寨手机mtk 手机芯片的情况下通过自主研发成功获得所需要的功能。
同时,针对市场用户的使用习惯对产品进行专门的设计,比如对学生、女性、新潮流行族等不同用户设计的不同手机,达到性能满足“足够好”的要求。
结合跃迁模型的理论框架,山寨手机的市场行为个案提供了品牌手机与山寨手机的竞争过程生动案例,说明企业的自主创新应该根据不同的阶段确定不同的重点,先以技术“足够好”和价格“足够低”获得市场,然后再争取技术领先。
这里主要包括:1.根据新兴技术的特征性能选择新兴技术族内的技术,结合市场实际需求状况先使性能达到足够好,因为在性能足够好的情况下,低价格往往是竞争制胜的切入点,因此,要结合市场实际需求状况寻找降低成本
的方法,在通过价格优势占领一定的市场之后,企业可以侧重于在性能上不断改进,逐步赶超先进技术;2.在选择新兴技术时,首先判断备选技术是否具有“新性能过滤线”所代表的性能。
消费者从老技术市场跃迁转移到新兴技术市场的充分条件说明,企业想赢得市场,要同时考虑技术“足够好”和价格“足够低”。
技术相对落后企业需要关注如何在已经形成的新兴技术市场中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并争取最后战胜技术领先企业。
对于技术相对落后的企业,进入市场的切入点应该放在低成本上,尤其在技术选择、针对当地市场用户的设计等方面创造出明显的成本优势和市场优势。
三、破坏性创新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破坏性创新作为一个崭新的理论,尚有许多亟待深化和完善的地方。
首先目前对破坏性创新的概念、内涵及理论体系进行研究多处于归纳分析阶段,虽然各学者从不同学科角度作出了贡献,但没有真正实现多学科的交融来丰富对概念及理论框架深入、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而且在研究方法上,当前研究多采用文本分析与语义分析方法,通过个案总结来界定破坏性创新的基本特征,缺乏有力的系统研究。
此外,在解释破坏性创新的作用机制时,没有深入探讨各种措施或方案是如何影响企业的战略制定和实施的,也没有说明创新是如何在产业内传播扩散,并最终改变整个产业的竞争格局。
实证研究上,针对我们国家破坏性创新的案例还需要更多人的关注和整理,以奠定该理论在我们国家的基础,并进一步研究在我们国家的实用性和如何在理论方面扩展。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具有
潜力巨大的非主流市场。
我国企业可以通过引入破坏性创新理念,以最低成本提供真正符合消费者价值结构的产品与服务,释放非主流市场的购买力。
这种基于“蓝海”的思维模式为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打开了一片广阔的非竞争领域,从而有利于实现技术跨越与竞争获胜的双重战略目标。
因此,研究破坏性创新对指导我国企业的科技创新工作,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具有现实意义。
另一方面,对主流市场的主导厂商来说,如果赞同破坏性创新,则等于放弃了自身的优势,并与后来的竞争者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而忽视破坏性创新又会在未来的竞争中丧失先机,因而陷入了破坏性创新的战略困境。
而后来者由于不具备既成的优势,因而也就没了开展破坏性创新的包袱,结果反而更具开展破坏性创新的动力。
优势一旦离开了特定的时间和条件就变成了劣势,这正是辩证法的充分体现。
从这个意义上看,破坏性创新的理论为发展中国家如何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理论指导,具有很高的理论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吴贵生,谢伟.“破坏性创新”与组织响应[j].科学学研究,1997,(12):35-39.
[2]宋建元.成熟型大企业开展破坏性创新的机理与途径研究[d].浙江大学博士论文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