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是一种经营理念

合集下载

什么是改善

什么是改善

什么是改善为达成工作目的,追求更好的手段、方法,重点在于更加简化手段、方法。

改善:一种企业经营理念,用以不断地改进工作的做法和提高人员的效率等。

改善:是由于持续不断的努力,所产生的诸多小步伐改进,而逐次累积而成。

改善:能够胜任此项工作的普通能力及常识。

改善:就是超越目前所赋予的水平。

改善:强调要以员工的努力、士气、沟通、训练、团队参与及自律来达成目标。

这些都是一种常识性和低成本的改进方式。

改善时全员的工作。

改善:改善不是做或不做都可以的,是当今经营战略不可缺少的要素。

任何工作必然有其目的,每位员工必须为其各自的目的全力以赴。

问题是每个人所被交付的“任务目的”似乎只有一个达成的方法或手段。

如果方法、手段真的只有那么一个的话,就没有可供改善的空间,当然也就不必说什么改善了。

唯一的方法就只有努力认真的工作。

但是有许多情况是:达成目的的方法并不限于一个,应该可以有好几个吧!然而,我们却有偏好于“一种方法”的倾向。

但是在今日这样激烈变化的时代里,为了配合条件或状况的变化,“做法”就必须给予相对的变化才行。

这就是手段选择、方法变更。

为了能够更好更快的达成目的,所做的手段选择、方法变更,用浅显易懂的话来说,就是省力省事的方法。

我们的工作项目中,必然有所谓的“绝对无法省略的部分”以及“可以声泪的部分”。

改善不是要将这些“必要是部分”予以省略,我们要从“可以省略的部分”予以省略,就是改善。

同时,再把从省略的部分所得到的能力或时间投入到“绝对无法省略的总要部分”这种改善就是有价值的。

“改变做法的省略法”就是实施改善,就是要做到省略不必要的项目步骤,但是重要的项目绝对不能遗漏。

构成改善的三要素着眼:察觉问题、发现问题、创造问题、指出问题点、应该是的重点。

着想:要怎么样做问题才能化解,解决?思考的改善案或构想,检讨其他的方法或新手段。

判断、实施、效果:何种改善案才能实施?如何才能实现?加以判断,实施,并获得成果!发现问题是改善的开始。

什么是改善

什么是改善

什么是改善1993年版的牛津英文词典收录了“Kaizen”(即改善的日语发音),牛津词典对“改善”的定义为:一种企业经营理念,用以持续不断地改进工作方法和人员效率等。

在日文里的“改善”,意指持续不断地改进。

此词也隐含每一位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要以相对较少的费用来改进工作方法。

“改善”的理念是要求我们自己在工作,社交及居家的日常生活中,应致力于经常不断地改进。

这种观念对许多日本人而言,是天经地义且随处可见。

甚至,有时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日本人具有这些特质。

以我的想法,“改善”对日本竞争力的提高贡献颇巨。

虽然“改善”的步伐是一小步一小步,阶梯式的,但随着时间的演进,它会带来巨大的戏剧性的重大成果。

“改善”的观念也隐含着:为什么在日本的每一家企业公司,不能永久保持不变。

与此同时,欧美的管理界人士则崇尚创新:借科技上的突破,最新管理思想或最新颖的生产技术,来进行大步伐的革命性改变。

创新所带来的是一个充满戏剧性,令人瞩目,感受到实质的成果。

相反地,“改善”没有戏剧性的变化效果,而且是微不足道的小改变效果。

但创新是一触即发式,它的成果经常有争议。

而这种运用尝试的方法即低成本的“改善”手法,即能确保阶梯式的持续进步。

长期而言,所积累的成果足以获得回报。

“改善”也是一种低风险的方式。

因为在改善的过程中,如果发觉有不妥当之处,管理人员随时度可以回复带原来的工作方法,而不需耗费过多的成本。

大部分“独特的日本式”管理实务,如全面质量控制,质量控制小组及日本式劳工关系活动,都可以浓缩成一个名词----“改善”来表示。

使用“改善”一词,可以替代以下这些啰里啰嗦的名词,如生产力、全面质量管理、零缺陷(ZD)、准时制(JIT)及提案建议制度。

“改善”一词,可清晰地描绘出一幅日本工业界一直在进行的事物影像。

“改善”就是容纳了所有这些实务观念里的一把伞。

然而,我所倡导的这些改善实务,并不局限与日本的管理界,而可应用在世界各地管理人员的身上,作为基本原则。

精益生产改善的定义和改善13个基本点,不是每个公司都能做到!

精益生产改善的定义和改善13个基本点,不是每个公司都能做到!

精益生产改善的定义和改善13个基本点,不是每个公司都能做到!一、改善的定义精益生产思想的最后一个基本思想是“尽善尽美”。

“改善”活动是精益生产方式各目标顺利实现的基本的支撑,是精益生产方式的坚固基石,而且也是精益生产方式所追求的目标。

在1993年版(牛津英文词典)中“改善(Kaizen)”的定义:一种企业经营理念。

用以持续不断地改进工作方法与人员的效率等。

也可以同时理解:①改善是为达成工作的目的,追求更好的手段、方法。

②改善就是超越目前所有的水平。

改善有个说法就是,跟对方谈话5分钟,还没有出现过改善的字不会是精益的,因为改善的观念已经深入精益管理人的人心,习以为常,没有人觉得我或者别人发现我自己工作中的过失后或者可改进之处是可耻的事情。

这个状态在今天是合理的,是高效低成本的,所以主动去改善是保持高竞争力的最好方法。

要想做到尽善尽美,仅仅靠精益生产中的那些用法、工具是不够的。

还需要有持续不断人人参与的改善机制,密切协同无缝搭接的团队合作精神,异体同构离而不散的供应链系统,全员全方向全过程推动保障品质的TQM(全面质量管理)机制。

也就是下图中四个部分。

而唯有这四个方面的协同推动,整个企业的运作才有可能朝尽善尽美的方向发展。

二、“改善”的13个基本要点1、领导者要以身作则不要认为“改善的工作是部下的事,上司不必去做这些”。

事实上,不论是领导者还是员工,都必须要能致力于改善。

如果他自己没有办法首先身体力行,那么其部下也就无法跟着前进。

作为领导者,每天都要督促自己力行改善,同时也要常常要求下属人员“改善,再改善”,从而激发和提高下属人员改善工作的意愿和情绪。

当然,领导者所进行的改善与生产现场一线作业人员所进行的改善的主题是不相同的。

现场作业人员的改善是以作业程序和操作方法为主,而领导者则以组织、制度、管理体制等软件方面的改善为主。

尽管两者各自的具体改善对象和内容不相同,以身作则,并不断督促部下要“改善,再改善”,但是上级人员如能为人表率、那么下属人员就会增强改善意识,自觉贯彻上级的改善意图。

什么是“改善”

什么是“改善”

什么是“改善”摘要:“改善”作为精益的核心思想之一将贯穿于精益管理变革活动的始终。

改善在日语中意为“为了更好而改变”,在英语中类似的等同词是“Improvement”。

改善是一种企业经营理念,用以持续不断地改进工作方法和“改善”作为精益的核心思想之一将贯穿于精益管理变革活动的始终。

改善在日语中意为“为了更好而改变”,在英语中类似的等同词是“Improvement”。

改善是一种企业经营理念,用以持续不断地改进工作方法和人员的效率。

改善是一小步一小步、阶梯式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取得意想不到的、巨大的变化。

现场是各项经营活动(设计、生产、销售、与客户交流等)的发生场所,也是企业产生附件价值的地方,是企业生产管理的载体和基础。

狭义的现场是指制造产品或提供服务的地方。

其涉及企业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其中包括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工艺管理、设备工装管理、人员管理、物流管理、组织管理、成本管理、环境管理和安全管理等方面。

它最大限度地激活人、物、设备的作用,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每道工序追求高效率化。

现场改善是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查找真因、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对现场持续不断、反复进行改善和优化的过程。

现场改善活动从改善方法和改善目的来解读,可以判断现场改善应该应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通过设定一定的目的和目标,以事实为依据进行分析和改善。

现场改善最核心的思想就是遵循PDCA的循环思维。

在“改善的过程”中,第一个步骤就是要建立计划(Plan)→执行(Do)→查核(Checek)→处置(Action)的PDCA循环。

以PDCA循环作为“改善”持续运作的工具,以达成“维持标准”和“改进标准”的目标。

PDCA强调不断地循环,一旦完成一个循环后,在改善后的基础上,寻找进一步改善的可能。

为维持精益的优势并使其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以精益思想为基础,支撑现场稳步开展生产管理的持续改善活动就变得尤其重要,管理者要保证每一个现场都没有不合理的现象出现,要将物料、设备和人员更为有效地组合起来,保证产品数量和品种的均衡,减少甚至消除生产过剩和异常发生造成的损失,只有充分理解这些才能够消除浪费,精益生产的思想才能得到巩固,而所有这一切都要通过现场改善来实现。

提案改善基础知识

提案改善基础知识
修缮不是改善 修缮是没有对真正的原因去采取措施。改善是对真正原因而 采取措施。
修缮会使同样的现象持续不断地发生。
解决问题的方式有两种
第一种是“创新” -----应用最新,最高成本的科技,例如:计算机
和其它工具,以及投资大笔的金钱;
第二种是“改善” -----利用常识性的工具,查检表及技巧,不须
花费多少金钱!
改善必须持续不断
持续不断地进行改善值得鼓励。 首先,先试作看看,如果效果好的话,再做一件!再做一件! 这就是改善的窍门。
何谓改善
改善的定义
改善的就是“为了能够更快速的达到业务目的,所做的手段选 择及方法变更”。也就是根据“目的”及“手段”的关系所下的定
改善就是省力省事的方法
为了能够更快更好的达成目的,所做的手段选择、方法变更。 用浅显易懂的话来讲,就是“省力省事的方法”。
1.問題點的發現
問題點現狀
2.問題點的指出 3.問題意識
4.打破現狀的態度
1.原因追究 ,調查的程
改善案
2.研究 ,檢討的程度 3.發現轉換的程度
4.視角 ,視野的開闊度
1.推行實施的努力程
效果 2.后續追蹤的程度
3.效果的大小
提案制度 的目的 參加
能力開發
效果
构成改善的三要素
着眼: 察觉问题.发现问题.创造问题;指出问题点,应改善的
提案制度 提案制度是要吸引公司员工的创意与动脑的一种经营工具!
改善.实施型提案制度特征: 1.主要是以自己的工作或职场之改善为主; 2.其目的始终都放在业务的改善,所要求的不只是构想,而 更重要的是其实施! 3.改善的效果是当然的,但是更应重视的是工作场所的活性 化及其员工之能力开发
改善提案活动的几项指标及意义

KAIZEN-工作改善之道

KAIZEN-工作改善之道
不能出,只能出不能进。 (6) 以“电流”用量的方式来完成 例 :家庭的电源开关皆装置保险丝,用电过量
时,保险丝就熔断,造成断电。 (7) 以“温度”控制的方式来完成 例 :家庭内冷气机之温度控制,冷度够时,自动
停止,温度上升时,自动开启。 (8) 以“压力”控制的方式来完成 例 :厨房内之快锅内压力过大时,则“液压阀” 就
AP CD
维持管理(狭义的管理)
改善 A P
CD
改善目标
维持与改善
高层管理 中阶管理 督导人员 作业人员
改进
维持
日本观的工作机能
高层管理 中阶管理 督导人员 作业人员
创新 改善
维持
改进分为创新和改善
改善的主要观念
一﹒客户第一,下道工序就是客户 二﹒遵循PDCA循环/SDCA循环 三﹒基于事实的想法,用数据说话 四﹒重视过程 五﹒重点导向 六﹒层别与分析 七﹒再发防止 八﹒标准化
防错法 — 案例一
You must be at least this tall to ride.
上厕后洗手检测器 游乐设施身高底限要求
不规装 符格置 标剔 准除
案例二
最补示 低充 库量 存提
案例三
彩机 色墨 打盒 印
案例四
案例五
案例六
装盒机利用扫 描警示技术防 止用错花盒
案例七
案例八
防错法的应用原理(八)
7. 复制原理 同一件工作,如需做二次以上,最好采用“复制”方
式 来达成,省时又不错误。 (1) 以“复写”方式来完成 例 :经常见到的例子就是“统一发票”。 (2) 以“拓印”方式来完成 例 :信用卡上的号码都是浮凸起来的,购物时只须将 信用卡放在拓印机上底下放上非碳复写纸,将滚 轴辗过即可将号码拓印在纸上,又快又不会发生 错误。 (3) 以“复诵”方式来完成 例 :军队作战时,上级长官下达命令之后,必须由属 下人员,将命令复诵一次,以确保大家完全明

持续改善的经营理念

持续改善的经营理念

持续改善的经营理念2011-04-25 08:34:09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 文字大小:[大][中][小]一、改善是一种经营理念在美国MBA教材这样写到:日本人用“改善”一词来描述永无休止的改进过程-----不断制定并达到更高目标。

在美国,则用TQM、零缺陷和6σ来描述类似的努力。

在1993年版牛津英文词典中“改善(KAIZEN)”的定义:一种企业经营理念。

用以持续不断地改进工作方法与人员的效率等。

国内不少企业经营、管理者热衷于借助科技上的突破、最新的管理思想或最新颖的生产技术,来进行大步伐的革命性改变。

虽然这种创新式的改革也能带来一个充满戏剧性、令人瞩目、感受到实质的成果,但是创新是一触即发式、有风险、并且它的成果经常有争议。

而且,毕竟科技上的突破、最新的管理思想或最新颖的生产技术并不是经常有的,有些管理思想也并不适合国内的企业现状。

比如6SIGMA,对国内目前绝大多数企业来说,全面的6SIGMA 是无法触及的。

一定要推行,结果就是事倍功半,甚至半途夭折。

相对于一触即发式的创新思想而言,改善思想所带来的效果许多看来是微不足道的小效果。

但改善的步伐虽然是一小步一小步、阶梯式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带来戏剧性的重大成果。

改善思想要求每一位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要以相对较少的费用来改进工作方法。

而这种运用常识的方法及低成本的改善手法,即能确保阶梯式的持续进步。

长期而言,所积累的大成果足以获得回报。

“改善”也是一种低风险的方式,因为在改善的过程中,如果发觉有不妥当之处,管理人员随时都可回复到原来的工作方法,而不需耗费大成本。

事实上,许多“独特的日本式”管理,如:TQC、QCC等都可以浓缩成一个名词--"改善"来表示。

日本式的TPM管理、美国式的6SIGMA管理的核心部分:TPM课题、6SIGMA课题的实际上就是一个改善课题,通过改善来达到良好的成果。

二、达标--被动式的管理思想过多的达标要求会损害企业自身主动改进的精神,会消弱企业干部积极改进的工作意识国内许多企业强调达标。

CI持续改善知识介绍

CI持续改善知识介绍

CI持续改善知识介绍持续改善(Continuous Improvement,CI)是一种经营理念和方法,旨在不断提高和完善组织的业务流程、产品和服务质量,以适应市场和顾客需求的变化。

CI强调所有员工的参与和贡献,以推动创新和持续进步。

下面将介绍CI的知识内容。

首先,CI的基本原则是沟通与合作。

它着重于组织内外的信息共享和团队合作,以推动改进和创新。

CI的认同者相信通过增加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和相互学习,可以促进知识和经验的共享,并减少重复劳动和浪费。

通过建立开放和支持的沟通渠道,员工可以分享问题和解决方案,不断改善工作流程和方法。

其次,CI的关键概念包括持续学习和持续改进。

CI倡导以持续学习和自我反思为基础的改进活动。

这要求员工具备学习的心态和能力,将观察和反馈机制纳入日常工作,并不断试验和调整。

CI还鼓励组织建立一套持续改进的方法和工具,如Kaizen(改善)和PDCA(计划、执行、检验、行动)循环。

这些方法和工具帮助组织在识别问题、制定目标、实施措施和评估结果方面更加系统和有效。

第三,CI的关注点在于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CI致力于改进业务流程和产品/服务质量。

在CI的视角下,质量不仅是达到标准要求,更是超越顾客期望。

CI追求无故障、零缺陷的流程和产品,并通过消除浪费和不必要的环节,提高效率和生产力。

CI还注重使用数据和指标来评估和监控业务绩效,以便在改进的基础上持续提高。

最后,CI需要有一种改进和创新的文化。

CI追求组织内部的领导者和员工的参与和责任感。

它要求组织提供具有挑战性和鼓励创新的环境,鼓励员工提出和实践新想法。

CI强调小步快走的方法,即通过一系列小规模的改进来实现更大范围和更持久的变化。

在CI的文化中,错误被看作是学习和改进的机会,而不是指责和惩罚的对象。

通过CI的实践,组织可以持续改进和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顾客期望。

CI的成功还要求组织高度重视员工的参与和反馈,以及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

提案改善简介

提案改善简介

改善的 改善的基本方法
问题的发源地问题的发源地-现场
P,Q,C,D,S,M
人 员 设 备 材 料 方 法 环 境 检 测 系 统
人员管理 作业管理 物料管理 设备管理
哪些工作需要改善(一) 哪些工作需要改善(
金钱, 成 本:金钱,工作时间以及机器的使用上 花费最多的工作 工作量: 工作量:工作量最多的工作 永续性:需要持续很久的工作 永续性: 人 数:有很多员工从事的工作 熟练度: 熟练度:设法把需要的高熟练度的人担任的 工作改由熟练度的作业人员来担任
现场的主要问题-八大浪费 现场的主要问题 八大浪费 问题
管理浪费 不良修正浪费
动作 浪费 等待 浪费 在库量过多浪费 搬运浪费
制造过 多浪费 加工过 剩浪费
提案改善的步骤
一、发现问题 选定题目; 二、选定题目; 现状分析; 三、现状分析; 研究对策; 四、研究对策; 拟出方案; 五、拟出方案; 实施追踪; 六、实施追踪; 效果确认; 七、效果确认; 效果巩固. 八、效果巩固
计划解决方案: 计划解决方案
1、流程表、作业标准; 2、整体方案; 3、相关审核,验证; 4、备用方案. 4、 .
六、实施追踪
1、上级认可; 2、试行,调整; 3、动员,知会; 4、落实责任; 5、跟踪检讨; 6、处理意外.
七、效果确认
1、是否达到改善的预期目标; 2、是否产生其他问题; 3、不佳效果的再改善(修正).
提案改善简介 改善的基本知识 改善的 改善的基本方法 提案改善活动推动方法 改善建议书和改善报告
Hale Waihona Puke 提案与改善何为提案 企业内员工针对现行作业程序,工作方法,工具, 设备及产品质量等,可改善的地方提出的建设性 的改善意见或构思,谓之"提案"或"建议" 何为改善 把理所当然的事做成理所当然就是改善,或者说 把事情改得更好.

改善提案发布会发言稿

改善提案发布会发言稿

改善提案发布会发言稿
解决问题的方式。

第一种是“创新"创新的本质是不做复制者。

创新就要淘汰旧观念、旧技术、旧体制,培育新观念、新技术、新体制,把新设想、新成果成功实施获得更高效益。

第二种是“改善”
“改善”即通过持续不断地设定新的、更高的目标来强化、提高现有的标准。

从许多成功企业身上,尽管也可以发现创新的功劳,但更多的是一种不断自我完善、自我修炼的持续改进。

持续的主动改进与偶发性的被动改进是许多企业虽有改进却未能实现业绩飞跃的重要原因所在,持续改进是一-种积跬步以至千里的行为。

解决问题的方式改善作为一种管理方式,注重全员的参与,注重日常工作的不断改进,它是通过对员工合理化建议的实施,达到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和提高质量、改善工作环境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改善活动与我们常说的质量改进相比,更强调借助于改变员工的做事方法来完成,而非要花费大量的金钱。

改善作为一种经营理念,意味着每-位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在工作中
永不满足现状,积极地寻找问题,寻求改进的机会,不断地向现有的绩效水平发起挑战并寻找更佳的解决方法。

它通过激发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企业的长足发展解决问题的方式,日本的“KAIZEN”活动“KAIZEN”活动是日本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之一,强调发挥员工的力量对现场的问题进行改进。

由于改善活动在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得到了世界的关注,其管理体系及概念也就用“KAIZEN”这一日语名称普及开来。

目前,国内外已直接采用“KAIZEN”这个外来语,积极地学习和引进日本的质量改进活动,并在不少企业获得了很好的成效。

论“改善,再改善”经营理念的基本要点

论“改善,再改善”经营理念的基本要点

切 相关 , 业 中 引入 改 善活 动 同样 需 要 领 导 的大 力 支 持 。 的 改 善 意 图 。 企
2 创 新 能 力 研 究
2 I 区 域 技 术 创 新 实 力 的 分 析 .
3 2 技 术 创 新 支 撑 能 力 .
如 中国科技 发展 战略 小 组 在 19 9 9年 进 行 的 地 区 科 技 竞 争 力 的 研 究 , 光 、 福 国 也 建 立 了 一 个 指 标 体 系 , 我 陈 唐 对 国 各 地 的技 术 创 新 能 力 进 行 了 分 析 , 御 林 、 志 坚 ( 0 2 柳 胡 20) 在 《 国 区域 创 新 能 力 的 分 布 与 成 因 》 分 析 了 中 国 区 域 创 中 中 新 能 力 的 演 化 过 程 , 立 了 一 套 综 合 的 创 新 能 力 指 标 体 系 建 并 对 中 国 的 区域 创 新 能 力 做 出 了 一 个 基 本 判 断 。部 分 文 献 研 究 如 何 通 过 优 化 区 域 创 新 组 织 结 构 来 增 强 区 域 创 新 实 力 , 赵 沂 蒙 、 林 岩 ( 0 1 对 于 西 部 制 造 企 业 研 发 组 织 创 如 孙 20)
现代 商贸工业 M o enB s es rd n ut d r ui s T a e d s y n I r
21 0 1年 第 2 2期
论 “ 善 , 改 经 营 理 念 的基 本 要 点 改 盖" 再 口
金 健
( 安 建 筑科 技 大 学 管理 学 院 , 西 西 安 7 0 5 ) 西 陕 1 0 5
种 企业文化 。
关键词 : 改善 ; 业 文 化 ; 营 理 念 企 经 中 图 分 类 号 : 2 F7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3 9 (0 1 2 —1 80 1 7— 1 8 2 1 ) 20英 文 词 典 》 “ 善 ( i n ” 定 领 导 在 活 动 中 的 作 用 是 : 牛 中 改 Ka e ) 的 z 义 : 种 企 业 经 营 理 念 , 以 持 续 不 断 地 改 进 工 作 方 式 与 人 一 用 () 励 员 工 并 为 员 工 创 造 条 件 开 展 改 善 活 动 ; 1激 员 的效 率 等 。我 们 也 可 以 同 时 理 解 : 1 改 善 是 为 了 达 成 工 () ( ) 于 激 发 员 工运 用 新 的 思 维 方 式 ; 2善 作 的 目 的 , 求 更 好 的 手 段 、 法 。 ( ) 善 就 是 超 越 目前 追 方 2改 ( ) 于对 改 善 改 进 措 施 的 实 施 负 责 任 ; 3敢 所 有 的 水 平 。“ 善 ” 是 一 种 低 风 险 相 对 高 回 报 的 做 事 方 改 也 () 与 改 善 活 动 的 协 调 和 控 制 过 程 。 4参 式 , 是 一种经 营理念 、 种 企业文化 。 它 一 当然 , 导 者 所 进 行 的 改 善 与 生 产 现 场 一 线 作 业 员 所 领 进 行 的 改 善 的 主 题 是 不 相 同 的 。现 场 作 业 人 员 的 改 善 是 以 1 领 导者 要 以身 作则 从事 改 善 而 制 管 不 要 认 为 “ 善 的 工 作 是 部 下 的 事 , 司 不 必 去 做 这 作 业 程 序 和 操 作 方 法 为 主 , 领 导 者 则 以 组 织 、 度 、 理 改 上 些” 。事 实 上 , 论 是 领 导 者 还 是 员 工 , 必 须 要 致 力 于 改 体 制 等 软 件 方 面 的 改 善 为 主 。 不 都 尽 管 两 者 各 自 的 具 体 改 善 对 象 和 内 容 不 相 同 , 是 上 但 善 。如 果 他 自 己 没 有 办 法 首 先 身 体 力 行 , 么 其 部 下 也 就 那 级人员 如能为 人表率 、 以身 作 则 , 不 断 督 促 下 属 要 “ 善 , 并 改 无 法跟着前 进 。 , 自觉 贯 彻 上 级 项 管 理 活 动 在 企 业 中 的 成 果 与 领 导 的 意 识 和 信 任 密 再 改 善 ” 那 么 下 属 人 员 就 会 增 强 改 善 意 识 ,

“持续改善”:精益生产中一种重要的管理理念

“持续改善”:精益生产中一种重要的管理理念

“持续改善”:精益生产中一种重要的管理理念中国有世界上堪称最为灿烂的文化,其博大精深恐怕使用任何赞美之词都不会有言过其实之虞。

“改善”一词的发源地是中国。

它的中文含义是“改变原有情况使之好一些”。

日本人从中国把“改善”(日语音读:Kaizan)两个汉字原封不动借用到日本,而且所表达的含义也丝毫没有改变。

日本民族是一个善于吸收外来文化并善于在吸收中创新的民族。

丰田人将“改善”这个朴素得再也不能朴素、简单得再也不能简单的道理领悟、运用到了极至。

“改善”这种观念,对丰田人而言,是天经地义而且随处可见的。

他们已经形成了“注重细节,追求完美”的特质,并将“改善”运用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而且持之以恒、不舍不弃,创建了具有丰田特色的文化内涵之一——“持续改善”。

不仅如此,“改善”一词已正式演变成了英语词汇。

Kaizan(改善)由美国日资企业员工的日常生产管理用语,被正式收录入New Shorter Cxford 英文词典,并定义为:“一种企业经营理念,用以持续不断地改进工作方法和人员的效率等”。

凡是工作场所,凡是生产现场,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合理现象(3M:Muda、Mura、Muri)无论现场属于哪种行业,无论现场的规模是大是小,无论现场的生产手段是先进还是落后,都存在着各种各样不合理的现象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只不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员素质的提高,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程度的进步,不合理的现象会越来越少而已。

从另一个角度讲,旧的不合理现象解决了,新的层次上的不合理现象又产生了。

我们通常所说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丰田公司正是悟透了这个朴素的道理,抓住了“持续改善”这把金钥匙,才使企业在70年充满激烈竞争的经营之路上一步一步攀上新的高峰。

目前,“持续改善”已经在日本、在世界企业界公认为一种重要的管理理念,并被运用于管理实践之中。

改善与自主改善

改善与自主改善
改善的定义
改善 改善就是改正过失或错误,改变原有的情况使其比较好一些。 对于企业而言,改善是一种经营理念,用以持续不断的改进 工作方法和人员的效率等。 自主改善:
是指个人通过自觉自发的手段与方法的变更,使工作或结果变得更 好,从而获得制度化的嘉奖,并使改善后的工作标准化的过程。
改善三要素及方法
自主改善三要素:
能力知识
有承受不了的作业 环境(换气、噪音、 粉尘等)
浪 费
人数 >工作量改善 效果的设施
不 均
有的忙,有的闲 两人作业时,一 人操作一人等待
交货期不一致
改善着眼点
对身边带“不”字工作内容的改善
品 质 不 良 是否出现品质不良 不稳定 是否出现品质不稳定 不确定 品质的标准是否不确定 安 全 不安全 有无出工伤的可能性 不卫生 是否对身体有害
改善着眼点
每天的工作中,我们是否问过自己这样的问题?……
1.如果这样做才安全吧?
2.如果这样工作是不是更轻松一些? 3.如果这样做是不是费用更低一点? 4.还有没有让工作效率更高一点的方法? 5.如何让作业强度更低一些?
每天带着问题意识投 入工作中
6.怎样可以更安全一点?
……
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 最佳方法
3.塑造文化:塑造公司与个人追求卓越的文化
4.鼓舞士气:鼓舞公司与个人共同砥砺的士气
改善的主要内容
1.安全,卫生:作业人员操作中的安全改善 2.质量:产品质量的提升与不良的递减 3.工艺:作业方法,工艺流程,加工时间及工具改善 4.现场5S:现场环境改善 5.设备:布局,保养维护,维修改善 6.成本:制造成本降低,减少浪费,人员精简 7.管理: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员工士气提升 8.其他:看板,报表,劳动强度降低

QCD基本知识精要

QCD基本知识精要

处置 Action
标准化 Standardize
改进
检查 Check
执行 Do
维持
检查 Check
执行 Do
2018/11/14 6
2、QCD改善观念 质量第一 管理层做出承诺,并推进质量提高活动。
数据化 所有的必须量化,建立数据体系。 下一流程是顾客 内部与外部的顾客。
2018/11/14 7
3、 QCD改善目标
QCD改善的目标
数要 对 保的 后 证品 工 质程 做所 全必
备( 以 )人 最 制、 少 造物 的 、资 设源
间产 对 制品 后 作, 工 必依 程 要必 所 的要 需 数的 要 量时 的
妥 善 照 顾 人 员
Q
C
D
M
2018/11/14 8
3、QCD改善目标
QCD改善的目标----消除浪费 浪费的种类: 机会浪费---由于质量而使企业失去信用及销售机遇 资源浪费---人力、物力、设备未能充分利用
DFL
7、 QCD改善课题的基本步骤
8) 改善成果标准化、规范化、系列化、固定化。 7) 执行成果测评,若效果不好回到程序2继续工作。 A
P D
6) 执行提案(由工厂和有关部门去做, QCD部只作支持工作)。 5) 向上汇报提案(总裁、本部长、……), 确认下达改善计划。 4) 解决对策、方案的制定(组织相关人员、部门)。 3) 寻找问题点、课题(关键在于发现和找出问题, 用直观的、客观的,数据的证据说话、对比)。
形式:加工、检查、搬运、停滞、作业、设备等6个方面
工作过程的浪费--针对反常的对策不合理,反常现象继续发生; 作业未实现标准化 未严格执行作业标准
DFL
4、 QCD改善基本要求

持续改善是企业的一种经营理念与文化

持续改善是企业的一种经营理念与文化

如六 西 格 玛
企业 来说


对 目前 国 内绝 大 多数
: 业 独 特 的6 s 企
RP
管理 方 式 ) 推行

最 新 的管理 思
全 面 的六 西 格 玛 是 无 法
企 业 资源 管理 系统 实施
I S 0
想 或 最 新 颖 的 生 产 技 术 来进 行 大 步 伐 的革 命 性 改 变

触及 的 半
名词— — “ 善 ”来 表示 。 日本 式 改
清 扫 ( E 0 S s )其 含 义 是 使 工 过 程 中 ,我 们 发现 ,原 来 的物 品放 l
的T M P 管理 、美 国式 的六 西 格 玛 管 作 岗 位 无 垃 圾 、 无 灰 尘 ,= 净 整 置确 实 有 不 合理 的地 方 ,如 一 F 一开始
泽翮 雾 怎
笔 者 在 企 业 工 作 多年


更 换过
高 目标

从 哲 学角度



改善


瞩目

感 受 到 实质 的 成 果


但 是创
个 岗位

对于 企 业 基层管理 人员
是 持 续 地 不 断进 步
就 是不 断在否

新有 风 险
并 且 人们 对 它 的成 果

I管 理
能力 与管理 素养 方面有较为
在 MB A 教 材 中


改善


是描
i 永 无 休 止 的 改进 过 程
以达 到 更
32
经 营 与管理
P N NG I L 0 90 RI TI F E D 2 0 .4

什么是现场改善

什么是现场改善

什么是现场改善1.改善定义“改善”在中文里有两个意思:一是改正过失或错误;二是改变原有情况使其比较好一些。

当我们把改善与企业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它就变成了一种企业经营管理的手段和思想。

牛津英文词典将“改善”(KaiZen)定义为:一种企业经营理念,用以持续不断地改进工作方法和人员的效率等。

而这个词汇是来自于日语,其含义是指持续不断地改进。

虽然改善的步伐是一小步一小步、阶梯式的,但随着时问的推进,就会带来戏剧性的重大成果。

同时,改善也是一种低风险的方式,因为在改善的过程中,如果发觉有不妥当之处,管理人员随时都可回复到原来的工作方法,而不需耗费大成木。

什么是现场改善2.现场定义现场(Gemba)指的是实际发生行动的场所,但是通常我们所指的现场,是狭义的现场,是指制造业或提供服务的地方现场,可以简单地说为工作场所。

现场小仅是所有改善活动的场所,也是所有信息的来抓地。

现场(Genba)、现物(Genbutsu)、现实(Genjitsu),称之为三现主义,具体是指当发生问题的时候,要亲临现场,亲眼确认现物,认真探究了解现实,并据此提出和落实符合实际的解决办法和措施。

3.现场改善综上所述,现场改善就是对工作场所的所有要索进行改良和优化,以提高效率、质量及降低成本的活动。

4.注改善步骤5S咨询公司在这里所说的改善步骤是指整个改善体系建立和推行的步骤,它就像一个金字塔。

最底层的是老板的支持,这是最基本的东西,因为在改善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阻力,有很多人不理解,所以就一定需要首先得到老板的支持,才能放开手脚去干。

假如没有老板的支持,其他改善就很难开展了,甚至可以说是没有意义了。

在得到老板的支持以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是5S,这是改善能继续进行的一个基础,5S改善木身就是对工作环境以及人员意识的一次改善,如果一个企业连5S都做得很差,又何谈其他改善呢?5S之后是车间的改善,在这里指的主要是作业改善,先通过简单的方法、简单的工其等来消除生产过程中的浪费,而不是改造机器去追求机械化。

“改善”是一种经营理念

“改善”是一种经营理念

“改善”是一种经营理念
肖智军
【期刊名称】《企业管理》
【年(卷),期】2003(000)007
【摘要】@@在国内不少企业管理者看来,“改善”是小打小闹的玩意,对企业来说意义不大,企业需要流程再造、需要TPM(全面生产管理)、需要6SIGMA,但“改善”实际上是一种经营理念,是企业文化中最具活力的部分。

【总页数】2页(P50-51)
【作者】肖智军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
【相关文献】
1.树立林业集约化经营理念改善森林资源危机状况 [J], 李柏玲
2.持续改善是企业的一种经营理念与文化 [J], 周玲
3.提高经营理念规范经营改善银行业服务价格 [J], 黄运斌
4.树立投诉经营理念,改善客诉服务质量 [J], 马淳玲;勾雪刚
5.论“改善,再改善”经营理念的基本要点 [J], 金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善”是一种经营理念
改善是一种经营理念
在美国MBA教材这样写到:日本人用“改善”一词来描述永无休止的改进过程-----不断制定并达到更高目标。

在美国,则用TQM、零缺陷和6σ来描述类似的努力。

在1993年版牛津英文词典中“改善(KAIZEN)”的定义:一种企业经营理念。

用以持续不断地改进工作方法与人员的效率等。

国内不少企业经营、管理者热衷于借助科技上的突破、最新的管理思想或最新颖的生产技术,来进行大步伐的革命性改变。

虽然这种创新式的改革也能带来一个充满戏剧性、令人瞩目、感受到实质的成果,但是创新是一触即发式、有风险、并且它的成果经常有争议。

而且,毕竟科技上的突破、最新的管理思想或最新颖的生产技术并不是经常有的,有些管理思想也并不适合国内的企业现状。

比如6SIGMA,对国内目前绝大多数企业来说,全面的6SIGMA是无法触及的。

一定要推行,结果就是事倍功半,甚至半途夭折。

相对于一触即发式的创新思想而言,改善思想所带来的效果许多看来是微不足道的小效果。

但改善的步伐虽然是一小步一小步、阶梯式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带来戏剧性的重大成果。

改善思想要求每一位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要以相对较少的费用来改进工作方法。

而这种运用常识的方法及低成本的改善手法,即能确保阶梯式的持续进步。

长期而言,所积累的大成果足以获得回报。

“改善”也是一种低风险的方式,因为在改善的过程中,如果发觉有不妥当之处,管理人员随时都可回复到原来的工作方法,而不需耗费大成本。

事实上,许多“独特的日本式”管理,如:TQC、QCC等都可以浓缩成一个名词--"改善"来表示。

日本式的TPM管理、美国式的6SIGMA管理的核心部分:TPM课题、6SIGMA课题的实际上就是一个改善课题,通过改善来达到良好的成果。

达标 -- 被动式的管理思想
过多的达标要求会损害企业自身主动改进的精神,会消弱企业干部积极改进的工作意识
国内许多企业强调达标。

所谓“标”无非是国际、国家或者上级主管单位、行业协会制定的标准、要求,达到了这些标准或要求就是达标。

标准达到后,就一直等(!)下一个标准的出台,如果没有新的标准的出台,企业就没有管理提升的意愿。

有一次笔者去指导一家企业,某车间主任说,我参观过几家优秀的企业,现场管理得非常好。

看到这位主任所管的车间现场的混乱状况,笔者问道,既然参观了优秀企业的现场管理,为什么你不在车间里推行这些好的管理方法呢?这位主任的回答是:公司企管部没有要求。

明明知道现场有问题,但因为上面没有要求就不去改进,这就是国内许多企业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达标”思想。

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中,因为行政部门会逐步减少对企业的干预,来自国家、上级主管部门的标准、规定会逐渐减少,如果企业仍然保留这种“达标”思想,无疑将会面临越来越沉重的竞争压力。

上级制定的标准、规定不是针对某企业、某车间的,还是对许多企业共性的要求,比如要求设备安全、完好,但具体到本企业某台设备,什么是真正的安全?什么是真正的完好?一套设备几十个甚至上百个阀门,如何操作才是安全?仅靠工人的记忆进行操作能保证安全吗?许多优秀的外资企业没有什么设备“达标”之说,只强调对每台设备都要管理人员自己制定出十分有效的管理方法(当然需要借鉴以前的经验),与要求进行设备管理达标的国内许多企业相比,现场设备实际的管理状况差距之大,实在让我们感到汗颜。

"达标"意识造成企业管理没有个性,各企业千篇一律地按上级制定的标准指导工作,但各企业因人、环境、文化的不同,即使同类型的企业,在实际工作其管理也不尽相同的。

在国内许多企业,达标的思想不仅存在于企业的重大管理决策上,而且在日常管理中也是如此。

许多企业对现场干部的考核中有各种各样的指标,例如,吨耗指标(生产一吨产品允许消耗的各种材料或能源),只要在半年内或一年内实际消耗数值在吨耗指标以内就是好的,在吨耗指标以外就是差的。

所强调的是吨耗指标这条相对静止的线,比这条线好就是达标。

不去关心整个过程的变化趋势:是逐月越来越好?还是越来越差?还是没有实质性的变化?这实际是一种静态管理的思想。

海尔提出每天进步一点点,这是一种动态管理思想,不只是与吨耗指标这条线比较,更重要的是与历史比较:与去年比较、与上月比较、与昨天比较!在动态管理上,优秀的制造型企业几乎莫不如此。

此外,当重点强调吨耗指标这条线时,各级管理者就会讨价还价,想法要求降低这条线。

而如果重点是改善的动态管理思想时,各级管理者将会致力于不断改进、不断提高,此时,吨耗指标的达成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改善 -- 主动式的管理思想
改善是一种开放式的管理,追求比现状更好:成本更低、效率更高、质量更好、交货期更短,至于如何达到的方法没有规定,需要每个人贡献出自己的智慧
与达标思想不同,改善思想所强调的是越来越好,“标”固然重要,需要的“标”当然要去达到。

但更重要的是持续不断的改善意识,追求更好的意识!
当企业经营管理者认识到改善的意义,刻意培养改善文化时,各级管理者一定会一改“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状况,努力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提高。

达标许多都是一种封闭式管理,只要求按标准、规定的去做就可以,容易束缚人的思维;改善却是一种开放式的管理,追求比现状更好:成本更低、效率更高、质量更好、交货期更短,至于如何达到的方法没有规定,需要每个人贡献出自己的智慧。

改善意识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

笔者刚出任某世界500强公司在国内最大的部门制品制造部时,1000多人的部门月人均改善提案件数只有0。

07件。

一年后达到月人均3件,月改善提案数量上升40多倍,因改善所带来的年效果金额高达数百万人民币,整个部门形成一种以改善为荣,比改善件数、比改善效果金额、比改善事例发表、比改善事例揭示等充满活力的改善氛围。

有此改善文化,低成本、高品质的产品自然就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

下面是一家国有企业的设备管理达标与改善的案例:
某公司遵照前国家部委制定的企业设备达标、安全达标的文件及标准,组织大量人力物力贯标(编制许多标准文件、背诵、考核),历时一年终于达标。

一年后,3A公司咨询师前去指导时,选择四个不同的岗位,每个岗位二人(工作要求一样,只是白、晚班次不同),让每个人写出所负责设备的巡检要求,结果全部八人中相同岗位的人写出来的内容只有20%一致,80%不一样(项目、顺序、方法、频次等)。

下面是3A咨询师与现场工人的一问一答,问:不是大家都背过并且达标了吗?怎么不一致呢?答:达标时只有设备要干净、不缺件、没有异音、异常要记录、定期加油等笼统的要求,至于每个具体设备每天应该擦什么地方、检查什么部位、检查基准、方法、频次等并没有明确,还且那些贯标文件都是公司组织人写的,我们只是背下来这些“宏观”要求而已。

问:为什么同岗位的人员做法不一样。

答: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工作了多年,都有自己的经验教训,每个人按照自己的经验、想法去做。

问:那大家理解可能不一样,异常记录有可比性吗?答:因理解、方法等不完全一样,不同人的异常记录可能没有可比性。

不过,记录仅仅是记录而已,并没有定期仔细分析异常记录,针对设备薄弱部位进行改善。

3A咨询师指导企业进行改善的做法:在公司整体设备管理的要求下,组织每一个车间干部、工人从自己所操作的设备开始,对每个设备进行问题发掘、问题分析、改善对策、交流,拟订每个设备具体的、详细的巡检方法(明确部位、项目、方法、基准、频次、工具、耗材等),甚至巡检线路图。

统一工具、耗材种类,使得其种类变少,库存、购入量减少31%左右。

这个事例说明除了公司的宏观要求以外,还必须引导现场干部工人参与改善,针对每一台设备制定可操作性的、具体的要求,并将方法标准化,任何人都必须按标准作业,从而保证设备巡检的准确性及效率。

而且今后随着改善的深入,更多好的方法将充实、完善作业标准。

培养“只有更好,没有达标结束的理念”。

此外,在现场管理方面,重要的不是采用美式的6SIGMA、还是日式的TQC、TPM,培养不断改善的意识、培养改善文化才是至关重要的。

“改善”决不是像国内有些企业管理者想象的那样只是一种现场管理的补充活动,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小打小闹的做法,它是一种经营理念、一种企业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