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第2讲: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第2讲: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1d6f159a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97.png)
二、殷商西周:从神本走向人本 宗法制度的建立
• 周人的文化维新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_《诗经》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 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
• 周代的“制礼作乐” 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礼,供给鬼神,非礼 不诚不庄。”(礼记·曲礼) 礼的形式为“仪” ,即各种礼节和仪式。
• 一 、炎黄时代:中国文化的开端
• 赫赫始祖
• 三皇五帝说 • 三皇
①燧人、伏羲、神农(《尚书大传》) • ②伏羲、女娲、神农(《风俗通义》); • ③伏羲、祝融、神农(同上); • ④伏羲、神农、黄帝(《古微书》)。
• 五帝说法: • ①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大戴礼
记》;
②庖牺、神农、黄帝、尧、舜(《战国 策》);
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译夷书开窗口、 《各
国律例》和《四洲志》、 仿制西舰主张建设新式 海军
• 《海国四说》是“清代史料笔 记丛刊”中的一种,是作者梁 廷(楠)以“筹海防夷”为目 的的著叙中最具代表性的著作。 《海国四说》合《耶苏教难入 中国说》、《合省国说》、 《兰仑偶说》、《粤道贡国说》 为一书,作者在书中历述了英、 法、荷、葡、意、西等西方各 资本主义国家相继东来,企图 用商品打开中国大门的过程与 咄咄逼人的气势,并指出其唯 利是图等特性。《海国四说》 内容新颖、认识敏锐,在近代 中国思想史上起着开先河的作 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反封建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2、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 芽
思想家 时代
思想要点
李贽 明后 期
黄宗羲 明清 之际
顾炎武 明清 之际
王夫之 明清 之际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知识概要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知识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584f40d1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a0.png)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第一节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1 、中国文化中的上古是指发明并使用文字以前的历史阶段,此时正是中国文化发端的初始阶段。
2 、有人就有了历史和文化;中国文化的起源与中国人的起源实质上是联系在一起的,中国文化产生于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其间产生出来的工具(火)不仅是人类物质文化的开端,而且直接标志着文化的起源。
3 、中国先民的原始观念文化的主要表现形态是原始宗教和原始艺术,其中原始宗教是主流。
4 、中国先民原始宗教崇拜的对象分为三大类:一是自然崇拜;二是生殖- 祖先崇拜;三是图腾崇拜。
5 、中国原始社会组织经历了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
其中母系氏族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贯穿整个新石器时代。
父系氏族社会铜石并用,也就是传说中的五帝时期。
五帝是指黄帝、颛顼(zhuan xu)、帝喾(ku)、唐尧、虞舜。
6 、中华民族的远祖可分为华夏、东夷、苗蛮三大文化集团;经过征战和磨合,最终成为中华文化。
第二节商周:从神本走向人本1 、至商周,中国文化的特殊面貌才开始形成。
2 、商代由掌理卜筮和记事的"贞人"书写与保存的典册,便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文献。
3 、商人尊神重巫,体现了强烈的神本文化的特色。
这种神本文化是人类思维水平尚处于蒙昧阶段的产物。
4 、神本文化也就是尊神,率民以事神。
5 、以神为本的文化逐渐开始向以人为本的文化过渡,其契机便是商周之际的社会大变动。
6 、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来说,周人入主中原,具有决定文化模式转换的重要意义。
7 、周人维新,首先表现在宗法制度的建立。
这种兼具政治权力统治和血亲道德制约双重功能的宗法制,影响深入中国社会机体。
8 、周人的另一个文化创新,就是确立把上下尊卑等级关系固定下来的礼制和与之相配合的情感艺术系统,即"制礼作乐"。
9 、周代的礼制是周代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观念文化的集中体现,它既是典章制度的总汇,又是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的各种行为规范的准则。
中国传统文化之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之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fe00591a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49.png)
中国传统文化之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深厚而独特的文化,起源于公元前2000多年。
在其发展历程中,一个又一个文化传统开始发展结实,形成一种独特的中
国文化。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有三个主要阶段:封建
文化、科技文化和现代文化。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开始于封建时代。
在这一时期,整个中国
采用统一的封建法制,君主代表国家权力,受到庄严尊敬。
封建时期,中
国文化和社会习俗以先秦的《诗经》、《礼记》为宗旨,以家、宗、社、
族为主要文化组织形式,将重要的传统文化如儒家、道教、墨家、法家、
兵家等渗入封建统治。
汉朝至清朝,中国传统文化在封建文化阶段发展至
巅峰。
其次是进入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科技文化阶段。
从19世纪中期开始,中国传统文化由封建文化到科技文化的转变,由文化的活动从宗教活动和
社会活动转变为科学活动。
科学活动开始出现,科学思想、科学理论和科
学技术开始被广泛应用,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
历史进入新的时期,科技文化的发展趋势十分明显。
最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进入了现代文化阶段。
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44707cc6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2f.png)
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在此之前,我国的祖先们拥有丰富的口传文化,通过世代相传的传说、神话和故事等方式传递知识和价值观。
随着文字的出现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开始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
这一时期,儒家思想逐渐形成并影响了后来的几千年。
儒家思想主张以道德伦理为基础,追求个人的完善和社会的和谐。
而从战国时期开始,道家、墨子学派等其他思想流派也纷纷兴起,对传统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汉朝时期,儒家思想被正式确立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这使得传统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此外,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与儒家和道家等思想相互交融,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历史的变迁,中国传统文化不断演化和发展。
宋代以后,科举制度的推行使得文化教育普及化,文人雅士的兴起也为传统文化的繁荣作出了贡献。
在此期间,绘画、诗词、音乐等艺术形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许多战乱和社会变革。
在这个过程中,传统文化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
然而,在中国文化的韧性和有力的自我更新能力的作用下,传统文化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人民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传承有着更强烈的需求。
总体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是丰富多样的。
它不仅是中国人民智慧和美学的结晶,也是中国民族的重要精神支撑和文化认同。
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贯穿了几千年的历史长河,对中国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概述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c31d05ab770bf78a6529548c.png)
度同制
魏国布币
西周钱币
齐国刀币
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
• 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是西汉末年形成的经学研 究中的两个派别。 “今文”指的是汉代通行的隶书 ,“古文”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古文字。传授 经典的学者,所持底本是用战国时古字写的即为“ 古文家”,用隶书写的便是“今文家”。
• 古文经:尚书、礼记、论语、孝经 、左氏春秋、 毛诗、周官礼等。
• 古文经大师:卫宏、贾逵、服虔、许慎、马融等 ;郑玄遍注群经,融合今古文经 。
五、魏晋南北朝:乱世中的文化多元走向
• 玄学兴起 • 道教创制与佛教
传入 • 儒、玄、道、佛
相与激荡
五、乱世中的文化多元
玄学
玄学是以老庄哲学为 基础发展出的哲学, 它的宗旨就是贵无, 它的最高主题就是对 个体人生意义价值的 思考。
王弼注《老子》
其他文化成就:
• 科技 • 医学 • 文学 • 书法 • 绘画 • 石窟艺术
兰亭序(局部)
2、书法
欧阳询《化度寺碑》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颜真卿《多宝塔碑》
柳公权《玄秘塔碑》
张旭《终年帖》
李邕《李思训碑》
魏晋南北朝建筑麦积山石窟
六、隋唐:隆盛时代
一、文化背景:门阀世族势力急剧没落。科举制度 打破了文化垄断的旧秩序。
(一)原始宗教:自然崇 拜、生殖--祖先崇拜、 图腾崇拜。
(二)原始艺术:陶塑、 陶绘、原始雕刻、岩画 。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大麦 地岩画遗存有史前岩画1万 幅以上 ,最早的岩画在旧石 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之间。
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
• 上古文化分布
华夏:发祥于黄土高原,后沿黄河东进,散布 于中国的中部及北部的部分地区,即仰韶文化、 龙山文化分布区。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2ac0c460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fb.png)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中国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各种历史时期的变迁和演变,其中不乏繁荣昌盛的时期和低谷衰落的时期。
总体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最早的阶段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个时期形成了中国的原始文化。
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使用简单的工具,发展了农耕和畜牧业,形成了最早的文字和书法等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商代(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和西周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出现了中国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产生被认为是中国文化史的重大事件。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形成了一种丰富而独特的宗教和哲学思想,如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等。
同时,传统的礼仪文化和音乐文化也得到了发展。
秦朝(公元前221-206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这一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的文字和尺度,统一了货币和法律等方面,改革了封建制度,进一步巩固了中央集权的体制。
虽然秦朝统治时间短暂,但对后世的影响至关重要。
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王朝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时期之一。
汉朝的文化发展主要体现在文学、艺术、科学和哲学等领域。
著名的文人墨客如司马迁和刘向等在这个时期活跃于文化界。
随着东晋(公元317-420年)和南北朝时期(420-589年)的兴起,佛教开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佛教的传入促进了中国艺术、建筑和文学的发展,同时改变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唐朝(618-907年)被广泛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时期,诗歌、绘画和音乐等艺术形式达到了巅峰,著名的文人如杜甫和白居易等活跃于这个时期。
同时,唐朝还是对外文化交流最为活跃的朝代之一,吸引了许多外国学者和艺术家来华。
宋朝(960-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成就最为显著的王朝之一。
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923e2980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16.png)
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传统文化是在长期演化和发展中形成的,其历程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
在上古时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以神话故事为主要特点。
神话故事中记录了诸多神仙、神灵的传说,揭示了古人对天地万物的观察和探索。
进入古代,中国传统文化开始逐渐形成。
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是《易经》和《诗经》。
《易经》是一本关于自然、宇宙和人类生命的哲学著作,它通过八卦和六十四卦的理论来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
《诗经》则是一本记录了古人生活、风俗和思想的诗集,其中有许多美丽的赋诗和怀人之情。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进入了鼎盛时期。
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是《论语》和《孟子》。
这两本书记录了古代先贤的言行和思想,弘扬了儒家思想,对后来的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古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一段相对低迷的时期。
由于外来文化的影响和政治经济的变革,传统文化受到了冲击和压制。
然而,在这个时期仍然诞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如《唐诗》和《宋词》,这些诗词作品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理想和感情,成为后世文人墨客的楷模。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一场现代化的改造。
一方面,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流入中国,对传统文化造成了冲击,另一方面,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重新审视传统文化,提出了一系列复兴传统文化的主张。
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开始受到关注和研究,成为国际上的热门话题。
时至今日,中国传统文化在发展与保护之间保持着微妙的平衡。
中国政府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并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政策。
同时,社会上也涌现出一批热心于传统文化的学者和爱好者,他们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上古神话故事、古代经典著作、鼎盛时期的儒家思想、中古低迷时期、近代现代化改造和当今保护与传承六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贡献,共同构筑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
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778c3404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56.png)
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经历了不同朝代的交替和文化的融合,逐渐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文化传统。
中国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时的人们开始使用陶器和青铜器,形成了以华夏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明。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进入了一个多神论阶段,各地的诸子百家各有见解,形成了儒家、道家、墨家等不同的思想流派。
而到了秦汉时期,儒家的思想得到普遍推崇,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在随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佛教强调修身养性、慈悲为怀,与儒家的仁义道德相互交融,形成了以佛教为主要内容的宗教文化。
同时,道教的发展也为中国的文化传统增添了神秘色彩和宗教信仰。
唐宋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巅峰时期。
唐朝是繁荣的大唐盛世,对外交往频繁,吸收了来自印度、波斯、阿拉伯等地的文化,形成了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
唐代文学、绘画、音乐等艺术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留下了众多经典作品。
而宋朝则是以科技发展为特点,科学技术取得显著进步,陆羽的《茶经》等文化成果也广泛流传。
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演变。
明朝推崇文人学士,儒家文化得到了进一步发扬光大,科举制度的兴起培养了大量的文人,文化教育得到广泛普及。
同时,明朝也传入了西方的文化,如基督教、天文学、医学等。
清朝是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紧随西方工业革命的浪潮,中国面临着与西方文化接触的冲击和挑战。
这一时期,中国出现了康有为、梁启超等思想家,提出了“胶州八诗”、戊戌变法等改革方案。
近代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走出国门,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融合。
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了现代科技的影响,儒家思想的传统与现代价值观的冲突成为热点。
如何在保持传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与现代社会相适应,成为了现代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跨越了几千年的历史,始终保持了其独特的特色。
它通过与不同文化的交流,历经朝代政权更迭,逐渐形成了深厚而丰富的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概述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d02dd70f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fb.png)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道德伦理
传统文化强调仁、义、礼 、智、信等道德伦理,有 助于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和 社会道德水平。
民族认同感
传统文化是民族认同的重 要标志,有助于增强民族 凝聚力和自豪感。
文化软实力
传统文化是国家文化软实 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 于提升国家形象和国际影 响力。
夏、商、周时期
总结词:文化形成
详细描述:夏、商、周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完善,中华文化逐渐形成。这一时期 的代表性文化成果包括甲骨文、青铜器、礼制等,它们在文字、艺术、哲学等方面为后世文化的发展 奠定了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
总结词:文化繁荣
详细描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但文化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诸子百家争鸣,各种思想流派涌现,形成了中国历 史上第一次文化繁荣。这一时期的代表性文化成果包括《诗经》、《尚书》、《论语》等,它们在文学、哲学、历史等方面 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资源。
05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护
通过法律、行政、教育等手段,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如 民间艺术、传统工艺、民俗活动 等。
古籍整理与出版
对古代文献进行整理、修复和出 版,让后人能够了解和继承中华 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文化遗址保护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历程概述
目录
• 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 •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 • 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 •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01
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
远古时期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基本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基本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2c80a10a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30.png)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基本特征一、发展历程1.古代时期(公元前5000年-221年)在这个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逐渐奠定,包括了古代先民们的宗教、哲学、文字、礼制、音乐、绘画等方面。
这些元素对后来的文化传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儒家文化的兴起与鼎盛(公元前汉代-明清时期)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支重要流派,几乎影响了数千年的中国历史和社会发展。
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包括了孝道、仁爱、格物致知等,对中国社会的道德伦理和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佛教和道教的传入与融合(公元前汉代-现代)佛教和道教作为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的传入在中国开启了对宇宙本质的思考,对中国哲学和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道教则发展成为一种追求长生不老、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方式。
4.科技文化的发展(明清时期-现代)明清时期以后,中国传统文化开始迎来科技文化的繁荣,哲学与科学的融合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从整体到个体的全面发展。
二、基本特征1.人本主义2.天人合一3.礼仪文化4.倫理与道德5.文人雅士的精神风貌中国传统文化对知识分子的尊重和推崇是与众不同的。
文人雅士是文化精英的代表,他们以文学、艺术和哲学作为表达自己才华的途径,追求内心的清雅、淡泊,崇尚自然与真理。
文人雅士精神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自身价值观与审美追求。
总结而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基本特征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性与多元性。
这些特征从根本上塑造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社会道德观念和审美追求,并且为中国民族的精神传承与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500字
![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16774732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54.png)
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500字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时期。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繁荣、衰落和复兴等不同阶段。
最早的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哲学、文化和艺术的鼎盛时期。
孔子、老子、墨子等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的思想在这个时期得以发展和传承,形成了儒家、道家、墨家等不同学派。
同时,古代中国的礼仪、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也开始形成。
随着秦朝的统一和汉朝的兴起,中国传统文化进入了一个繁荣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儒家的思想成为了统治阶级的官方思想,并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对中国的哲学、宗教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随着唐朝的兴盛,中国传统文化达到了一个高峰。
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黄金时代,文人墨客如李白、杜甫等在文学、诗歌、音乐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
此外,佛教、道教、儒家等不同宗教和学派也在唐朝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宋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宋朝的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导,注重文化教育和文化传承。
在这个时期,科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科举考试成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选拔人才的方式。
同时,宋朝的文化也注重文人雅士的修养和文化活动,文化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繁荣。
然而,中国传统文化在明清时期经历了一段衰落的时期。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阶段,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变革给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了重大冲击。
此外,西方文化的影响也使得中国传统文化陷入了危机。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复兴。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了重视和保护。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也被提倡和弘扬,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得到了新的发展和传承。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从古代时期的繁荣到近代时期的衰落再到现代时期的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始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塑造和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想、道德和行为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弘扬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弘扬](https://img.taocdn.com/s3/m/9ce1466f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55.png)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弘扬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发源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一种文化,包括语言、宗教、哲学、历史、艺术、道德伦理、礼仪风俗等多个方面。
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历程中沉淀下来的文化财富,具有丰富多样、宽泛深邃的内涵和价值,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瑰宝和民族优秀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开始了智慧的交流和创造。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社会不断发展,文化也在不断演变,逐渐形成了商、周、秦、汉、唐等不同朝代的文化,如古文、诗词、书法、绘画、音乐等。
这些文化遗产丰富多样,深深地印刻在人们的记忆里,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传颂。
第二章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传统文化有许多精髓,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层面,是中华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儒家思想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其中仁义最为重要。
儒家思想强调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如知人善任、教育子女、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关心社会等德行都是儒家思想提倡的。
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个重要精髓是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强调天人合一,讲究自然,主张“无为而治”,追求身心合一的境界。
在道家思想中,谷神不死,是谷神长生的终极目标。
毕竟,想要长寿、健康,秉持宁静致远、与自然和谐并存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章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尽管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史和文化精髓非常有价值,但现在的文化传承遇到了一些问题。
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冲突似乎越来越大,许多年轻人似乎失去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理解。
面对这种情况,中国文化界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弘扬传统文化,如文化传承类电影、综艺节目、文化论坛、展览等。
此外,政府也开始注重传统文化的教育,将其融入到中小学教育中。
这些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接受度。
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除了政府和文化界的努力外,每个人都可以为弘扬传统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某种程度上,所有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新兴艺术形式都是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延伸和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dfd33b39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59.png)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传统文化涵盖面广,门类众多,其发展必然是不平衡的,而不可能是同步的。
但从历史行程看,也有其一致性,可以大致划分为以下阶段。
(一)雏形期历史学家习惯地把文字产生以前的历史称为远古时期。
中国传统文化正是萌芽于这一现代人看来极为遥远的时期。
我们常说自从有了人,就开始了人类社会及其历史,也就有了人在历史活动中所创造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远古源头正是因此而被逻辑地确定的。
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中国传统文化,从一开始就呈多元状态,不但黄河流域,而且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甚至东北地区等北方地区以及青藏高原,都有旧石器及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广泛发现。
从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到马坝人、长阳人、丁村人再到柳江人、资阳人、河套人、山顶洞人,在这样一个从猿到人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萌生并发展起来。
与多元状态相联系,中国远古时期的文化也就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状态。
原始人不仅在劳动中创造了语言,而且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提高了技能,增长了才智,不断有所创造发明。
于是,创造了文字,出现了绘画、雕刻、音乐和舞蹈,出现了原始宗教。
原始文化如黄河源头,她的每一片积雪、每一朵浪花,都直接孕育了华夏文化;原始文化的丰富,最终才流淌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传统文化在走过了远古的萌芽期之后,至夏、商、周三代伴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而逐渐具备了雏形。
关于夏代的文化,虽因文献不足,还看不到它的全貌,但正如孔子所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夏代文化为商、周两代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政权。
夏代的历法,是我国最早的历法。
保存在《大戴礼记》中的《夏小正》就是现存的有关“夏历”的重要文献。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夏代农业发展水平,保存了我国最古的珍贵的科学知识,这是无庸置疑的。
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500字
![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6f6b0510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b3.png)
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500字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中国,经历了漫长而丰富多彩的发展。
以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的简要概述:1. 古代华夏文明(约公元前2100年-公元前256年):古代华夏文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包括了夏、商、西周、春秋和战国等时期。
这个时期形成了中国的文字、礼仪、音乐、哲学、历法等基本元素,如《诗经》、《礼记》、《易经》等经典文献。
2. 儒家文化的兴起(公元前256年-公元220年):儒家文化在秦汉时期达到鼎盛,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儒家强调仁爱、孝道、礼仪、忠诚等价值观,对中国社会和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著名的儒家经典包括《论语》、《大学》、《中庸》等。
3. 佛教与道教的传入(公元1世纪-公元10世纪):佛教和道教是两大重要的宗教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佛教强调慈悲、禅定、般若智慧等,道教注重自然、养生、修炼等。
佛教和道教的传入使得中国文化更加多元化,并与儒家思想相互影响、融合。
4. 文人雅集与文化繁荣(唐宋时期,公元618年-公元1279年):唐宋时期是中国文化的黄金时代,文人雅集成为文化交流和艺术创作的重要场所。
文人们崇尚诗词、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形成了精致而优雅的文化风气。
著名的文化人物如杜甫、白居易、苏东坡等在这个时期活跃。
5. 明清时期的文化变革(公元1368年-1912年):明清时期,中国经历了明朝和清朝两个朝代,文化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变革。
这个时期,科学技术、历史地理、小说戏剧等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如明代的郑和下西洋、明清小说的兴盛、清代的康熙字典等。
6. 近现代的文化复兴与变革(20世纪至今):近现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变革,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冲击和影响。
在文化复兴的推动下,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了重新审视和推崇,例如中国画、传统音乐、传统医学等传统文化元素得到了保护和发扬。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635e2229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30.png)
政治上的强盛、宽容、开放,造就了一个丰富热 烈的艺术世界。唐代诗歌创作热情高涨,留下了许多 脍炙人口的诗篇,绘画在唐代已有明确的分科,人物 画极盛,书法在唐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等,造就了 一批杰出的诗人、画家、书法家、散文大家。
人物画仍然是主流,并且由于佛教艺术的传入,中 国宗教绘画开始繁荣起来。
书法成为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以王羲之、王献之 父子为代表的一大批文人士大夫书法家在这一时期出现, 被称作书法艺术的一大高峰。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四、汉唐时期
隋、唐不仅继承了南北朝汉族传统的封建文化, 而且还采撷了国内各少数民族文化的精华,体现出兼 容并包的宏大气派,造就了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五、宋元明清时期
辽夏金元的统治体现了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 的冲突与融合。这造成了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冲 突的双重效应,元代蒙古人把汉族士人文化践踏 得支离破碎,科举一度中止,文人仕进之路堵塞, 于是一部分文人投身于杂剧创作,
汉文化被少数民族吸收,元帝国对欧亚大陆 的征服,西方人的涌入,也带来了异邦的先进文 化,在外域文化输入的同时,中国文化也源源不 断地传入欧洲。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四、汉唐时期
秦汉以后,中国历史进入了分裂、动乱的三国两晋 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打破了秦汉帝国所形成的 以经学为核心的一元文化格局,出现了内容更加丰富、 更加生动活泼的多元发展局面。
在宗教方面,玄学兴盛成为道教和佛教发展的土壤。 五胡乱中原不仅使得大量的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并融 入汉族,还通过南渡繁荣了江南地区文化。
完整版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完整版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d3017332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33.png)
完整版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逐渐形成了独特
而丰富的文化传统。
本文将从古代至现代,细致地探讨中国传统文化
的完整发展历程。
古代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夏、商、周三个朝代。
在夏朝时期,人们开始书写甲骨文,这标志着中国文字的起源。
商朝
时期,青铜器的盛行体现了古代中国工艺美术的特点。
周朝时期,儒
家学说开始兴起,孔子等思想家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
这一时期,中国传统文化逐渐形成并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进入中古时期,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兴起和统治,也为中国传统
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隋朝的大运河和均田制,唐朝
的大永初政策和科举制度,宋朝的王安石变法和文学艺术等,都是中
国传统文化在中古时期的重要表现。
元明清时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更加深入人心,包括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等,形成了中
国传统文化的多元化格局。
随着现代化的推进,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也得到了继续传承和发展。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以及改革开放等历史事件对中国
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同时,现代中国传统文化
的传承也体现在文化产业的繁荣、书法绘画的传承、传统戏曲的发展
等方面。
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不仅漫长而丰富多彩,更是凝聚
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
今天的中国,正以崭新的姿态继续
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为世界文化的多元共融作出积极的贡献。
愿中国传统文化的璀璨之光永远闪亮于世界的文化舞台上。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f9363083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6f.png)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悠久、最丰富多样的文化之一,深深地影响并塑造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道德伦理、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
本文将从不同的时期来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展示其丰富多彩的面貌。
一、古代文化的萌芽与形成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可以追溯到约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当时的华夏族群在黄河流域逐渐形成了最早的农业社会,并培育出独具特色的文化。
古代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即孔子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等,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封建社会中的传统文化繁荣时期封建社会时期,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繁荣发展。
在这一时期,儒家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并成为统治阶级的官方思想。
儒家的道德伦理和礼制观念深入人心,指导了社会的制度建设和人际关系的规范。
此外,佛教和道教也逐渐传入中国,在中国文化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路径。
三、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时代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更迭,伴随着政治和经济的变革,文化交流和融合也不断发生。
例如,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期,具有强烈的开放精神。
在这一时期,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在中国迅速传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大量的外国文化和思想也在这一时期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之中。
四、近现代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近现代中国传统文化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
中国历经八年抗战和解放战争,成功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统文化经历了一段时期的抑制和压抑。
但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中国传统文化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新的社会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符号和精神追求。
结语: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如同一条绵延不绝的长河,流淌了几千年的时间。
从古代的萌芽与形成,到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再到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时代,以及近现代的现代转换,传统文化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精髓,与时俱进,保持了自身的连续性和创新性。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不仅为世界文化遗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和经验。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c7158642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1a.png)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内容最丰富的文化之一,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从古代至现代,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一、古代文化的繁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时期。
这个时期,中国的文化在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哲学方面,孔子、老子等思想家的思想深刻而丰富,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在文学方面,古代诗歌、散文等文学形式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不论是《诗经》还是《楚辞》都成为了后人学习的典范。
同时,在艺术、建筑、科技等领域,古代中国也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中世纪文化的传承在中世纪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了更多的传承和发展。
这个时期,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体系逐渐形成,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在文学方面,唐诗、宋词等经典作品层出不穷,为后人提供了极大的学习价值。
同时,绘画、雕塑、戏剧等艺术形式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为中国传统文化增添了更多的色彩。
三、近现代文化的复兴近现代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挑战,但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这个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和更新,努力寻找与时俱进的发展方向。
在革命、改革开放等历史时期,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了西方文化的一些元素,呈现出了新的面貌。
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在这个时期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各种保护、传承措施相继出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环境。
结语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一个绵延不绝、博大精深的过程。
从古代到中世纪再到近现代,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发展、传承,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展现出不同的特点。
相信在未来,中国传统文化将继续焕发出勃勃生机,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展现出中国的独特魅力。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概述-张课件 (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概述-张课件 (一)](https://img.taocdn.com/s3/m/cd6dd1ef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41.png)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概述-张课件 (一)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多个方面,从哲学到文学,从艺术到道德,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发展的智慧结晶。
下面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概述。
1.奠基阶段(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221年)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阶段是从商周时期开始的。
在此时期,典籍《诗经》和《易经》问世,儒家学说开始兴起,齐物论成为孟子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学说和墨家学说也相继出现。
2.发展阶段(公元前221年-公元618年)秦汉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阶段,此时儒家学说的盛行使得孔子教育思想及儒家经典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在此时期逐渐成为考试科目,儒学成为官员必修学科,理论体系逐渐完善。
同时,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佛教文化也在中国继续发展。
3.繁荣阶段(公元618年-公元1368年)隋唐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阶段,唐代诗人李白、杜甫等诗人在文学领域有重大贡献,隋唐时期也是儒家学说和佛教文化相互渗透的时期。
此时期的代表作品有《四书五经》以及儒家经典《大易》《周易》《春秋》等。
4.变革阶段(公元1368年-1911年)明清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变革的时期,儒家学说逐渐失去原有的威望,科举制度被废除,终止了繁荣了近千年的科举文化。
此时期,南明学人开始了对朱熹学术的批判和反思,并以阳明学说为代表开始逐渐发展。
同时,西方传入的文化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影响,如天文学、医学等。
5.现代阶段(1911年以后)20世纪初期,新文化运动兴起,科学、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逐渐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此时期的代表人物有胡适、鲁迅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又得到了新的发展,也吸引了更多的国际关注和学者的研究。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历程,在这段漫长的历史中,中国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它不仅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表现。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a212a94e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11.png)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传统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经历了漫长而辉煌的发展过程。
本文将从三个阶段来讨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分别是古代文化的形成阶段、中古文化的繁荣阶段以及近代文化的变革阶段。
古代文化的形成阶段在远古时期,中国的文化起源于早期人类的群体性活动。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原始、朴素和神秘。
人类通过狩猎、采集等方式获取食物,在生活中与自然界密不可分。
这种原始社会的文化表现在宗教信仰、图腾崇拜和原始绘画中。
当时的人们通过祭祀和祈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进入了农耕时代,这也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化的形成。
农耕文化成为古代中国社会的基础,人们开始栖息于固定的居住地,并逐渐形成村落和城市。
这个时期的文化继承了原始文化的特点,注重礼仪、信仰与秩序。
诸如《诗经》、《易经》等经典著作应运而生,贯穿着对美的追求和道德准则的体现。
中古文化的繁荣阶段中古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高峰期。
这个阶段受到了汉、唐、宋等朝代的影响,文化艺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诗歌、绘画、音乐、舞蹈等形式全面发展,成为中古文化的代表。
在唐朝,以杜甫、白居易为代表的文人墨客写下了大量优美的诗歌,艺术达到了巅峰。
同时,佛教的传入也推动了文化的发展,佛教艺术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
壁画、佛像等艺术品广泛流传,令人叹为观止。
宋朝时期,儒家文化的兴起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程朱理学的兴盛使得儒家经典重新重视,儒家思想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潮。
宋代的绘画也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以北宋的“四君子”画法和南宋的“文人画”为代表。
此外,戏曲也在宋代达到了巅峰,如福建的“闽剧”和江苏的“金陵曲”等。
近代文化的变革阶段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新的变革与发展。
西方文化的传入以及近代科技的发展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冲击,并带来了新的思想观念和艺术形式。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中,传统文化受到了严重的质疑和反思。
一些思想家主张摒弃传统文化,推崇西方文化和现代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熹:他认为“理”存于事先,是万 事万物的根本本体,同时理还沟通了 宇宙与伦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 就是理的具体显现。
陆九渊:他认为“理”存在于自己的 心中,“心即理也”,求理也就变成 了体会自己的心。
建筑:最辉煌的是唐都长安。
(2)、宋代科技:
三大发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仅 宋代就有三项,即火药、活字印刷、 指南针。
宋代的大科学家沈括,写出了《梦溪 笔谈》,这是一部涉及数学、物理、 天文、地理、冶金等方面的百科全书 式的科技作品。
(3)、雕塑:现存于敦煌莫高窟中的 唐代造像共有228洞,,作品吸收了西 域成果,是大唐气象的反映。
(4)、陶瓷:
唐三彩陶俑:古朴而绚丽,是我国制 陶业“真瓷”之前最典范的工艺美术 品。
宋代将陶瓷业推向了高峰,涌现出了 汝窑、哥窑、钧窑等著名陶瓷烧制地, 景德封建社会的末期,因新 的生产关系的萌芽与发展,以及西学 东渐而使传统文化呈现出明显的转向。 这种转向,对于一个积累了两千年的 文化,对于儒学根深蒂固于民族无意 识深处的文化,其进程便显得曲折而 复杂,斗争也便显得尖锐而激烈。
(2)、理学:儒佛几经交锋,北宋诸 子兼收并蓄,走出了一条贯通儒佛道 的新路子。理学的创立是儒学内发展 的最高形态,也中国传统文化从思辨 角度看最为严谨的成果,大体上经历 了由周敦颐到程颢、程颐兄弟,最后 由朱熹和陆九渊完成的过程。
周敦颐:他援引佛道入儒学,创立了 太极到阴阳五行再到化生男女与万物 的宇宙发生模式,并将社会伦理道德 与之挂钩,构造其伦理哲学的体系。
(1)、玄学提倡尚自然,笃名教。尚 自然,就是要崇尚道家的无为;笃名 教就是要笃信儒家的三纲五常。
(2)、玄学还从本体论出发,论证了 名教与自然的关系等问题。
(3)、玄学在探讨世界本体的过程中, 富于理性思辨。
二、唐宋,中国文化的繁荣期
唐代的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也 中国文化经历先秦萌芽、魏晋奠基后 走向成熟的黄金时代。举凡科学技术、 宗教文艺、学术思想、建筑雕塑,都 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丰硕成果。
3、唐宋时期的科学技术
(1)、唐代科技:
天文:僧一行第一次发现了“恒星自 动”的现象,并准确地测出了子午线 的长度,还修编了《开元历》。
医学:最著名的医学家是“药王”孙 思邈,他搜集唐以前的各种药方,编 成了《千金方》,书中记载了800多种 药物和5300多个药方,成为中医发展 史上的一块丰碑。
1、启蒙思想的兴起与发展
(1)启蒙思想的兴起:明王朝为了统治的 需要,把程朱理学加以篡改,因此一些头脑 清醒的知识分子不满于此,开始了学术思想 上改革。
首先由王阳明提出了“致良知”,强调我的 能动性,进而强调“知行合一”。
明清之际,中国社会出现激烈动荡,受传统 文化熏染的士大夫面对清朝的统治,内心的 痛苦变得愤激沉郁,加之新的生产关系发展 的必然要求,对君主制的批判就产生了。其 代表人物有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人。
(2)、明清两代的朝廷调动巨大的人 力物力编纂类书和辞书。有《永乐大 典》、《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 书》、《康熙字典》等。
(2)、清中叶国门被打开之后, 东渐的西学和经世致用相互结合, 构成了代表新兴生产力的新文化派 别,这时,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向才 有了它的大致方向:中西结合。
2、文学艺术中的反叛精神
(1)、文学:明代中叶,社会安定与工 商业的发展,,使城市中的市民社会得以 丰富,描述市民生活的话本小说开始大量 涌现,这种以市民生活、世态人情为主的 作品打破了以往文学的格局,也从文学艺 术的角度显示着文化的转向,以启蒙思想 灌注的文艺作品充满着强烈的叛逆精神。 其中著名的作品有汤显祖的《牡丹亭》、 冯梦龙的《三言》,还有章回小说《水浒 传》、《西游记》、《红楼梦》、《儒林 外史》等。
白居易:他强调诗歌为时为事而作,其诗的 特点是语言明白浅近,针砭时弊准确精当。
(2)宋词:宋代文化最大的成就是词 的产生和发展。词本起源于中晚唐的 民间小曲,在北宋很快成熟了,出现 了以柳永为代表的婉约派和以苏轼为 代表的豪放派,柳词清新缠绵,苏词 雄壮豪迈,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3)、散文:诗词之外,唐宋散文也 达到了先秦之后的又一个高峰,唐代 古文运动扭转了六朝以来的形式主义 文风,奠定了散文中古文的地位。
(2)、艺术:
书法:此时成就不大,明清书法文人 趣味浓厚而创新不足,,也可以从中 看出中国传统文化需要融入新的因素 了。
绘画:明清绘画比书法稍有长进,徐 渭用书法笔法绘写意花卉,陈洪绶用 隶书笔法绘画,中国画走入了多元时 代。
3、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总结
(1)、考据学兴起:考据学的创始人 是顾炎武和阎若璩,形成潮流是在乾 隆、嘉庆年间,出现了乾嘉学派,该 学派有两支脉,即以惠栋为代表的吴 学和以戴震为代表的皖学。
一、魏晋玄学
经黄巾起义军的冲击和董卓之乱,东 汉政权瓦解,儒学也因为经学化和谶 纬化而渐趋衰败,到魏晋时期,玄学 控制了思想文化领域。玄学,因研究 阐发《老子》、《庄子》、《周易》 这三本书的玄理而得名,这三本书被 称为“三玄”。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 者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 郭象等。玄学主要主张:
(4)、艺术:书法成就宋不如唐,绘 画成就唐宋各有千秋。
2、儒佛斗争与理学兴起
(1)、儒佛的斗争:隋唐时期,佛教 在中土得到前所未有的传播,但是, 佛教的出世与虚无,讲究生死轮回, 一方面对于现世中受苦的人们是一种 慰藉,另一方面也对儒家君臣父子的 纲常造成了一种威胁,以儒学正宗自 谓的韩愈极力地反对佛教。儒在与佛 的斗争中吸收其精华却为宋代理学的 兴起开了先河。
1、文学艺术的辉煌成就
(1)唐诗:中国文化中最优秀的代表是唐 诗,可谓气象万千、群星璀璨,其内容之广 泛、艺术之精纯、数量之巨大,都无愧我国 诗歌史的最高峰唐诗中成就最高的当推李白、 杜甫、白居易。
李白:其诗气势澎湃,境界雄浑壮阔。
杜甫:他以纯儒自谓,忧国忧民,其诗沉郁 顿挫,律诗作品对仗精工,声律严格,堪称 七言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