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动脉彩超
头部CT、核磁共振MRI、颈动脉彩超、经颅多普勒、血管造影等脑血管病影像学检查方法优势、特点及选择
头部头颅CT、核磁共振MRI、颈动脉彩超、经颅多普勒、血管造影等脑血管病检查方法优势、特点及选择电子计算机体层成像(CT)常规 CT(NCCT):1)CT 平扫是检测脑出血金标准,可确定出血部位,估计出血量判断出血是否破入脑室,判断有无脑疝形成,是临床确诊急性脑出血的首选方法和鉴别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溶栓前排除脑出血最常规的筛查方法。
2)CT平扫是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首选影像学方法,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内高密度影,对急性期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根据出血部位推测颅内动脉瘤的位置。
3)CT平扫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常规检查和首选检查手段,表现为低密度,其重要作用是排除脑出血。
4)CT 是监测脑梗死后恶性水肿及出血转化常用技术。
5)CT 平扫可作为静脉窦血栓形成首选技术。
在CT上可分为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当显示双侧大脑皮层及皮层下区脑水肿及脑出血时,应考虑CVST可能性。
CT 动脉造影(CTA)和 CT 静脉造影(CTV)1)CTA对颅内外动脉狭窄以及斑块评估,超声显示血管狭窄程度大于50%无临床症状或小于50%有临床症状患者,采取CTA 检查;CTA可以分析斑块形态及CT值,判断斑块性质,鉴别软硬斑块及混合斑块,对卒中风险进行评估。
2)CTA对颅内外动脉夹层诊断,能够很好显示血管管壁及管腔的情况等,并可清晰的显示内膜片、线样征和双腔改变等。
3)CTA对脑动脉瘤诊断,检测颅内动脉瘤方面具有较高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可作为颅内动脉瘤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首选检查方法。
对于直径<3 mm的动脉瘤,敏感性略低,还可以检测动脉管壁钙化和血栓。
4)CTA对血肿扩大、预后预测。
CTA检查对比剂外渗可提示活动性出血,表现CTA上为点样征是早期预测血肿扩大重要影像学证据。
5)CTV对静脉窦血栓诊断。
CTV对上矢状窦、直窦、横窦、乙状窦、大脑大静脉和大脑内静脉的敏感度可达 100%,对于下矢状窦、基底静脉和丘纹静脉的敏感度达90%,CTV和MRV在脑静脉系统显像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颈部动脉彩超PPT课件
ECST 法优点:有较好的可重复性;对狭窄的评估接近面 积法;使用范围广泛;可以为中风的危险性提供预测数据, 并且可对CEA和颈动脉支架治疗提供筛选;缺点:颈动脉 球部管径的评估受检查者主观性影响;受检查者经验的影 响;
CC法和CSI法优点:颈总动脉管径的测量受动脉粥样硬化 的影响很小(<3% );对狭窄的评估接近ECST 法和面积 法;观察者间的差异最低(<15%);缺点:很少使用: 预测数据的实用性较低 ;
19
2020/3/19
20
分段:V0、V1、V2、V3、V4 正常内径0.3-0.40cm 正常椎动脉颈段自C6颈椎横突孔进入椎间隙 CDFI血流方向与CCA一致,调低PRF可见亮带血流; 多普勒频谱具有低阻力特征,与ICA接近,但流速明显
低于ICA,椎间隙段流速≥40cm/s。
2020/3/19
4. 颈内动脉狭窄段与狭窄远段管腔内峰值血流速度比值 ( PSVICA1/PSVICA2 )>4.0;
5. 狭窄远段AT>0.12s
6. 颈外动脉扩张,代偿性流速增高,血管阻力下降,呈颈内 动脉化血流改变-颈内外交通建立
7. 对侧颈内动脉流速代偿性增快-前交通动脉开放
8. 同侧椎动脉流速代偿性增高-后交通开放。
21
2020/3/19
22
2020/3/19
23
2020/3/19
24
2020/3/19
25
2020/3/19
26
病理组织分类:
1. 脂质斑块 2. 纤维斑块
3. 钙化斑块 4、斑块内出血、血栓
形态学分类:
1. 规则型:以扁平型多见
2. 不规则型
3. 溃疡型
2020/3/19
27
颈动脉彩超
颈动脉彩超
颈动脉彩超介绍:
颈动脉彩超是一项用于检查动脉血管是否正常的一项辅助检查。
颈动脉超声是诊断、评估颈动脉壁病变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对动脉粥样硬化预防、治疗试验的有效性评价中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上述仪器检查可以判断相应的病征。
颈动脉彩超正常值:
血管内中膜无增厚、无斑块形成,血管不狭窄,无闭塞。
颈动脉彩超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颈动脉彩超不仅能清晰显示血管内中膜是否增厚、有无斑块形成、斑块形成的部位、大小、是否有血管狭窄及狭窄程度、有无闭塞等详细情况, 并能进行准确的测量及定位, 还能对检测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结果进行分析。
特别是可检测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存在, 使患者得到及时预防和治疗; 对中重度颈动脉狭窄和闭塞的及时确诊, 可作为临床选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的有力依据。
需要检查的人群:心血管疾病患者
颈动脉彩超注意事项:
检查前:颈动脉彩超检查前一般不需要特殊准备,只要在检查前,把会影响检查的颈部饰物除去即可。
如果是刚做完剧烈运动,则需要
先休息5~10分钟,等呼吸及心率相对平稳后再进行检查。
检查时要求:患者积极配合医生检查,按医生的要求做准备,医
生仔细操作。
颈动脉彩超检查过程:
检查时,患者一般不会有不适感。
在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查时,超
声仪器会发出“呜呜”的声音,这声音是血液流动时产生的多普勒频
移信号,通过这种声音,医生可判断血管是否有病,患者大可不必过
分紧张。
整个检查过程仅需十分钟。
你需要做颈动脉彩超检查吗?
你需要做颈动脉彩超检查吗?
邵卫东
【期刊名称】《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年(卷),期】2018(0)3
【摘要】这种筛选测试简单而无痛,但并非适合大多数人。
多年来,以营利为目的公司常常通过邮寄健康检查单来推销体检。
大约花上几百元到一千元不等,你就可以进行一系列的超声波扫描检查了,这些公司声称可以发现潜在的心血管疾病。
有一项检查的部位是颈部两侧的颈动脉。
就像心脏和身体其他部位的动脉一样,颈动脉也会被沉积的脂肪堵塞。
颈动脉狭窄会增加中风的风险,狭窄越严重,中风的风险就越高。
【总页数】2页(P49-50)
【作者】邵卫东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后循环缺血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在颈动脉彩超检查中的关系 [J], 贺光辉;王超;王丽颖;袁晓娟
2.用经颈动脉彩超检查诊断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分析 [J], 方海虹
3.颈动脉彩超检查在诊断颈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J], 曾筱琳
4.CTA检查与动脉彩超检查诊断颈动脉狭窄及粥样硬化病变的效果对比 [J], 李素
林
5.颈动脉彩超检查在老年脑梗死患者粥样斑块诊断中的应用 [J], 张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为何要做颈动脉彩超
为何要做颈动脉彩超田丽到医院看病,医生给他开了个检查:颈动脉彩超,相信不少人都在心里发问:颈动脉彩超是检查什么的?我为什么要做这个检查?为什么要做颈动脉彩超关于做颈动脉彩超的意图,首先介绍个病例加以说明。
某患者,男性,60岁,因右侧肢体乏力1周来院就诊。
患者有高血压史8年,吸烟史32年。
医生给他开的检查中就有颈动脉彩超检查。
通过颈动脉彩超检查,医生发现患者左侧的颈内动脉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造成了血管狭窄。
随后,脑部核磁共振检查中又发现了左侧大脑半球存在脑梗死病灶。
那么,医生通过以上检查就可知道,该患者是因為颈内动脉血管狭窄,供血不足,造成了脑梗死。
找到了病因,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了依据。
颈动脉彩超主要检查哪些内容颈动脉彩超常规检测可查看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的情况。
需要二维检查血管壁的三层结构及管腔回声、有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管径及内中膜厚度,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形态、表面纤维帽的完整性及斑块内声学特性。
然后应用彩色多普勒技术观察检查动脉管腔的血流充盈状态,对溃疡或斑块做进一步评估,提高血管狭窄的检出率。
最后应用脉冲多普勒技术测量所检查血管的血流速度。
因此,可以通过颈动脉彩超检查明确血管情况,并且借助颈动脉彩超和经颅多普勒进一步明确具体的血管、发病机制及危险程度。
总之,颈动脉彩超可以检查颈部血管正常解剖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情况,血管是否正常,管腔有无扩张、狭窄、扭曲及受压。
可以评估各种原因引起的颈部血管狭窄,以及血管闭塞,导致的血管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如内中膜增厚、斑块位置及稳定性评估、血管狭窄程度分级。
它还可以评价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查看颈部血管是否存在先天性发育不良,检测动脉瘤、动静脉瘘等血管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评估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后支架的位置、扩张程度、残余狭窄及治疗后相关解剖结构、血流动力学改变等信息。
此外,颈动脉彩超还可在超声引导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及查看术后动脉解剖结构,评估血流动力学改变。
颈动脉彩超
颈部血管头颈部的血供来源于无名动脉,左侧颈总动脉,左侧锁骨下动脉1. 二维2. 彩色:颜色不同反映血流速度及方向的不同,斑块处充盈缺损,但是并不能仅靠彩色诊断疾病3. 频谱多普勒:进一步认颈内外动脉,提示二维无法显示的低回声斑块,判断近端或远端血管的情况,判断狭窄率颈动脉硬化:1.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表现:内中膜增厚,不光滑,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大于等于1.0mm时称为内中膜增厚或颈动脉粥样硬化,进一步可发展成斑块,局限性内中膜厚度>1.5mm定义为斑块形成,斑块分为无回声,不均质回声,强回声,2. 斑块:一般在横切面时测量,斑块的回声,表面,是否均匀斑块的稳定性,不稳定斑块容易脱落,导致中风(弱回声,溃疡型斑块,斑块内出血)颈动脉狭窄(颈总动脉闭塞,颈内动脉可以开放血流,颈外动脉闭塞意义不大)狭窄测量,PSV是敏感指标,EDV狭窄率大于50%开始上升,随着狭窄增高,1. 狭窄前:流速低,阻力高2. 狭窄处多普勒频谱特点:血流速度增快3. 狭窄即后段多普勒频谱特点:(重度狭窄)加速时间延长的湍流频谱表现为频带显著增快,双相血流,频谱上升支显示不清晰,(收缩峰上升缓慢)与狭窄处相比流速减低。
狭窄即后段频谱频窗消失通常提示直径狭窄率至少为50%,但是需要注意取样的正确狭窄即后段湍流频谱是诊断颈动脉狭窄的重要依据。
不常规测量无名动脉及左侧锁骨下动脉需警惕cca的这种表现,这是两者狭窄的唯一表现4. 狭窄远端动脉波动性减弱,呈小慢波(波形低钝,流速降低,收缩峰上升缓慢,阻力指数降低)锁骨下动脉:高阻的双期双向三相波,老年患者可以没有第二个正向波,但反向血依然存在,如果反向血流消失,则提示近端动脉或主动脉瓣存在病变近段多以收缩期峰值流速大于150cm/s为异常椎动脉波形改变的诊断思路:先长轴检查,先看椎间段椎动脉的峰值流速为20-60cm/s,起始段偏快,为30-100cm/s,内径约3.0-4.5mm,当小于2.0mm 或者两侧椎动脉内径相差1.2mm时称椎动脉发育不良。
颈动脉彩超检查对高血脂病患的诊断意义
颈动脉彩超检查对高血脂病患的诊断意义目的研究分析颈动脉彩超检查对高血脂病患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对120例患有高血脂的病患和138例未患有高血脂的病患在颈动脉检查图像造影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经过对比发现患有高血脂的病患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方面要比没有高血脂的人群有增多的状况,通过诊断结果证明高血脂研究对象的斑块情况有98例,而非高血脂者只有41例,粥样硬化斑块主要在颈动脉的分叉区域较多。
结论颈动脉斑块与高血脂存在一定联系,而彩超技术的检查可以更直观展现颈动脉的病变问题,可准确的检查出斑块的位置、性状、性质和大小,从而有利于判断高血脂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
标签: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高血脂;彩超检查近年来,随着彩超技术广泛使用在颈动脉的诊断检查工作中,因此本文通过对颈动脉彩超检查的情况来对高血脂与颈动脉斑块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具体研究情况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对象来自于在我院诊断为高血脂的120例患者,男性69例,女性51例,年龄在35~81岁,平均年龄63岁,病患的血脂经过了3次或以上的检查,全部符合医学标准中的高血脂指标;此外,还选择了138例被确诊没有高血脂的患者作为参照组,男性80例,女性53例。
年龄在为41~85岁,平均年龄61岁,同时排除其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的问题。
1.2方法本研究对象所使用的彩超设备为多普勒超声仪SEQUO512,在给患者检测时采用的是无枕状态的平卧位,这样可以全面的裸露颈部,让对象的头部偏向一边,而后从下至上的进行纵横切面的颈部动脉检测,包括动脉分叉区域、颈部内外动脉、总动脉区域的后壁及内外膜之间的距离、厚度等。
将内-中膜增厚的标准定为颈部动脉≥1.0 mm,颈部分叉区域动脉≥1.2 mm,将其局限性增厚≥1.5 mm划归为斑块。
而斑块又可分为四种情况,硬、软、混合和溃疡性,同时还需检测其双侧动脉的收缩期间的高峰流速数值、搏动和阻力的数值。
1.3统计学方法数据分析使用SPSS17.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数资料运用χ2来检验,同时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颈动脉加椎动脉彩超话术
颈动脉加椎动脉彩超话术1.请问您需要进行颈动脉和椎动脉彩超检查吗?2.这项检查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您的颈动脉和椎动脉的健康状况。
3.通过颈动脉和椎动脉彩超,我们可以观察到血管内部的血流情况。
4.彩超检查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对身体没有任何伤害。
5.通过这项检查,我们可以检测到是否存在动脉狭窄或堵塞的情况。
6.颈动脉和椎动脉的畅通与血液供应到大脑的健康息息相关。
7.彩超检查可以帮助我们排除或确认颈动脉和椎动脉疾病的可能性。
8.检查时,我们会将一些凝胶涂在颈部,然后使用彩超探头来观察血管。
9.这项检查需要的时间比较短,通常可以在15分钟内完成。
10.您可以在检查过程中保持放松,我们会尽量使您感到舒适。
11.彩超检查可以帮助我们及早发现颈动脉和椎动脉的异常情况。
12.检查完毕后,您可以马上回到正常的日常活动中。
13.如果您有颈动脉或椎动脉相关症状,彩超检查可以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14.这项检查对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15.检查过程中,我们会向您解释您的颈动脉和椎动脉的彩超图像。
16.颈动脉和椎动脉的彩超检查可以帮助我们提前预防卒中等疾病。
17.彩超检查是一种无创、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
18.颈动脉和椎动脉的畅通情况直接关系到大脑的充血供氧。
19.这项检查可以帮助确定颈动脉和椎动脉的血流速度和方向。
20.彩超检查可以提供颈动脉和椎动脉的准确图像,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
21.如果您存在颈动脉和椎动脉血流减少的情况,彩超检查可以提供重要的信息。
22.通过颈动脉和椎动脉彩超,我们可以确定血管狭窄、动脉硬化等情况。
23.这是一项非常安全的检查,不会给您带来任何不适。
24.您可以向医生提问关于颈动脉和椎动脉彩超的任何疑问,我们会尽力为您解答。
颈动脉彩超,查的是什么-
颈动脉彩超,查的是什么?在一些体检套餐里,我们有时会看到颈动脉彩超检查,很多人都对此表示疑惑,颈动脉彩超是检查什么的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颈动脉彩超检查不是检查我们是否患有颈椎病的,借助于彩超技术,医生可以了解到我们的颈动脉的解剖结构、血流状态以及血管内腔的情况。
比如,为患者检查血管是否出现了内中膜增厚的情况,是否有血管狭窄,是否有斑块形成等等。
而为患者监测这些情况都是担心患者会因此类问题诱发脑梗。
一、颈动脉诱发的疾病对于人体而言,我们的颈动脉十分重要,它主要是负责为我们的大脑提供血液,持稳大脑的正常运行。
一旦我们的颈部主要的动脉狭窄或者出现了闭锁的时候,颈动脉类的疾病就有发生了。
颈动脉起自我们的胸前,止步于我们的颅内脑组织,随着年纪的增长,我们患上颈动脉类疾病的风险也就越高。
临床研究表明,虽然会出现症状的颈动脉类疾病在50岁到60岁的人群中其发生的概率只有百分之一,但是在80岁到90岁的人群中其发生的概率却是百分之十左右,而这一结果也印证了颈动脉类疾病会随着年纪增大而概率变大的这一理论。
健康人的动脉内膜其本身应该是光滑平整的,但是随着年纪的逐渐增大,一些粘性物质就会逐渐在动脉内膜中形成,这种粘性物质,在医学上,被称之为是硬化斑块,一旦斑块形成的越多,那么会导致我们的颈动脉变得越窄,出现硬化,这种情况也就是说临床上所说的动脉粥样硬化或者动脉硬化。
所以只要是斑块对人体的颈动脉血运情况产生了干扰,那么就可以被称之为是颈动脉疾病。
颈动脉疾病对于中老人群而言,危险性已经极高了,颈动脉疾病能够诱发中风。
而且当人体颈动脉中的沉积斑块被破坏时,就会形成粗糙且不规则的动脉内膜。
其实,颈动脉类的疾病在早期一般都是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的,如果患者的颈动脉受损情况很严重了,那么最先出现的症状也就是中风了,因此,颈动脉类疾病对于老人群体而言,是头号的健康杀手。
二、关于颈动脉的彩超检查通常像这种具有特性的疾病,其容易患病的人群也會具有一定的特征,如果一个人具有以下的特征,那么从临床角度上来说,就建议最好能够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1)身型肥胖者;(2)已经患有三高的人群: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3)之前就有过冠心病以及出现过脑梗的患者;(4)家族中有人患有心脑血管类的疾病;(5)个人的生活习惯不太健康,比如长期吸烟、喜欢喝酒、喜欢吃油腻油炸类的食物;(6)因为工作或其他原因,长期在外的酒店餐馆进食;(7)久坐少动,没有运动习惯的人群:(8)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头晕、头痛以及耳鸣,还伴有记忆力减退的人群。
你需要做颈动脉彩超检查吗?
塞 。颈动脉狭窄会增加 中风的风险 , 说 ,当一 种 常见 的 、严重 的疾 病 可 以
狭 窄越严 重 ,中风 的风 险就 越高 。
在早 期发 现并 在 症状 出现 之前 治疗 更
不必 要 的 担 心
除非 你有 症状 或 多种 心脏 病 的危 险因素 ,做颈动脉超声检查的意义不
有 效 时 ,筛选 试验 是有 意 义 的 。但 是 颈动脉 狭窄 的情 况有 点复 杂 。
颈动脉狭 窄的症状
颈 动脉 狭 窄 通 常 不 会 引 起 症 状 , 除非动 脉狭 窄 已经很 严 重 了 ,或 者完 全 阻塞 。它 有个 体 征是 医生 将 听诊器 放 在 动脉上 可 以听 到一 种异 常 的血 管 杂音 。
有 些 人 可 能 存 在 短 暂 性 脑 缺 血 IA)或是 轻 度 脑 梗 的 症 状 ,通 常 在 24小 时 内短暂 消失 。
治疗颈动脉狭窄 的方法有药物 、 手术 或 支架植 入 ,就是 用一 个 微小 的 金属 支架 把动 脉撑 开 。但这 些 程序 本 身 就可 能引发 中风 。如 果 颈动 脉 阻塞 少 于 70%的话 ,除 非 有 症 状 ,否 则 医生 通常不 会推荐 那些 侵入性 的治 疗 。
那 些有 心血 管疾 病风 险 因素 的人 可 以考 虑做 颈动 脉超声 ,比如 有 高血 压 、高 血脂 、吸烟 、以及 父母 或 兄弟 姐 妹有 心血 管疾 病 。如果 评估 一 个人 有 下肢 动 脉阻塞 ,可 能会 建议 他 们做 一 个颈动脉彩超 。颈动脉狭窄很少会 引起 症状 ,腿 部动 脉阻 塞常 常在 人 们 走 路 时会 引起疼 痛 。动 脉狭 窄 的人 身 体 其 他部 分 的动脉也 很 有可 能存 在 狭 窄 问题 。
颈动脉彩超的临床价值
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4,(15):53-53. [5] 赵旭林,侯慧云.TCD及颈动脉彩超联合检查在脑梗死患者诊治中的意义[J].医
学临床研究,2014,(3):575-576,577. [6] 王霞.hs-CRP水平和颈动脉 IMT检测对急性心脑血管突发事件风险的评估价值
分析[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21(2):84-87. [10] 田英,张梅,赵世光等.后 循 环 缺 血 的 颈 动 脉 彩 超 检 查 结 果 分 析 [J].河 北 医 药,
1相关资料与方法 1.1相关资料 将 8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这些患者分到研究组中, 这些患者为 2010年 3月与 2012年 4月之间到医院检查时,发现患有脑血管疾病,并带 有缺血的特点。研究组中男女比例基本持平,患者多以中老年为主,50岁与 75岁不等, 平均年龄为(63.4±6.3)岁,患者的主要症状有头颅内部供血不均、脑梗死、血液在头部 短时间内供血不良,例数分别是 26例、28例、33例。用 CT技术和磁共振技术对这 80 例患者进行头部检查,专家确诊了这些病人患有脑血管疾病。 1.2方法 用颈动脉超声技术检查研究组的患者,并探讨检查结果。患者保持仰卧 的姿态,将颈部裸露在外,协调好声速与血流,确保合适的角度。保持横向的角度,对颈 部动脉进行系统的扫描,并从锁骨开始往下延伸,合理的扫描颈部动脉。必须重点观察 动脉血管壁斑块的综合情况,可以从斑块位置和形状等多方面出发[3.4]。 2结果 用以上方法对脑血管疾病进行探究,发 现 研 究 组 中,颈 动 脉 血 管 的 膜 厚 度 在 (0.91 ±0.16)mm之间。在研究组颈部均发现斑块,并且斑块数量众多,硬斑 80个,软斑 150 个,共计 230个斑块,检查情况准确可靠。 3讨论 颈动脉内膜毛糙是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但是根本原因还是颈动脉与主动 脉硬化[5.6]。若使用颈动脉彩超技术将极大的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颈动脉彩超不会 受颈部血管位置的影响,而且不会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能够有效帮助医护人员对脑血 管疾病的病灶进行初步了解;能够有效的监测动脉血液的流动变化[7~11]。根据本组 资料显示,使用颈动脉彩超进行检查均发现有大量斑块,并且在这 80例患者中,单发斑 块和多发斑块的检测机率较高。 除了以上情况能够证明颈动脉彩超的作用外,还有其他病例能够佐证颈动脉彩超 的临床价值。就比如病例 1:女性 70岁胸痛入心内科,临床疑诊心梗,常规心脏彩超见 升主动脉夹层,并见右颈总动脉夹层,超声诊断:考虑右颈总动脉斑块及夹层,夹层逆行 累及升主动脉。经 CTA确诊;经过我院积极处理后转院。病例 2:男 71岁,DSA术后右 颈总动脉血管杂音,临床疑诊夹层,彩超证实后即刻行支架植入术,患者安返。病例 3: 女性 73岁,脑梗入住神经内科,常规颈动脉超声见右颈总动脉上段后壁斑块,厚约 1. 6mm,局部膜下隐约可见液性暗区,超声诊断:右颈总动脉斑块,夹层可疑。急诊 DSA 证实后支架植入术。病例 4:男性患者,58岁头晕入院,彩超见右颈总动脉近段可见,内
颈动脉彩超检查在中老年人群健康体检中的价值研究
颈动脉彩超检查在中老年人群健康体检中的价值研究发布时间:2022-12-08T01:03:54.732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2年9期作者:李金清[导读] 目的本文旨在观察中老年健康体检中采用颈动脉彩超检查的价值李金清屏南县总医院(屏南县医院) 352300摘要:目的本文旨在观察中老年健康体检中采用颈动脉彩超检查的价值。
方法我院体检于2021年9月/2022年5月(开始/结束)中老年体检者103例为研究观察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行颈动脉彩超检查,观察颈动脉彩超检查中老年人体检者颈动脉硬化情况、颈动脉粥样硬化影响因素。
结果 103例中老年体检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共计检出32例。
颈动脉粥样硬化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基础疾病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老年人群体检中可以采用颈动脉彩超检查,全面获取体检者颈动脉影像,及时发现中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
中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同年龄、基础疾病有关,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重点关注。
关键词:中老年;颈动脉彩超检查;健康体检;颈动脉粥样硬化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逐渐提高,年龄升高身体各项机能减弱,出现冠心病、脑梗塞、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增加,及时发现机体存在的异常,便于在早期予以科学治疗,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致残率与致死率[1]。
颈动脉粥样硬化为常见性疾病,其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关系密切,可作为早期探测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窗口。
动脉超声检测作为无创性检查手段之一,可以获取检测者颈动脉具体影像,准确鉴别检测者是否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2-3]。
本文研究以103例我院体检中老年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意在分析颈动脉彩超检查在中老年人群健康体检中的价值,具体报道下述。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于2021年9月~2022年5月我院体检103例中老年体检者为研究观察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行颈动脉彩超检查。
103例中老年体检者分布情况,男性52例、女性51例,年龄33岁~82岁,平均年龄(52.03±5.69)岁。
颈动脉超声--你不知道的那些细节
颈动脉超声 --你不知道的那些细节超声影像学是目前临床上用于诊断疾病的重要医学技术手段。
生活中经常发现很多人前往医院就诊时会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但是面对检查报告往往又是一头雾水,超声影像检查与医生的检查水平和诊治经验有着重要的联系。
但是,面对着普通检查人群而言,如何正确认识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超声又该如何进行?一系列的问题都值得思考,故本文会对颈动脉超声作系统的介绍,尽可能让读者科学的看待颈动脉超声。
1.颈动脉是什么?颈动脉是存在于人体颈部的动脉。
主要可以分为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其中颈外动脉主要分布在人的头顶和颜面部,颈内动脉主要分布在颅内至脑和眼眶內。
右侧动脉发自无名动脉,左侧直接性发自主动脉弓,当头面部和颈部出血的时候会压迫颈动脉,可能会出现临时急性出血。
1.颈动脉超声检查--你不得不知道的内容颈动脉超声检查适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经常性出现脑血管症状的患者(如头痛、头晕、晕厥等)、有过缺血性脑血管病病史的患者以及有既往颈动脉手术史和大动脉炎病史的患者。
年龄超过50岁的老年心脑血管患者应该尤其重视颈动脉超声检查。
颈动脉超声的基本作用原理为应用线阵和突阵探头,探测颈部动脉及其主要的分支,结合超声设备的血管影像和血流动力学分析功能,可以获知血管病变的诊断信息。
颈动脉的常规检查部位包括: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及其分支、椎动脉、锁骨动脉以及无名动脉等。
检查内容主要包括管径、血流速度、频谱形态、内膜和中膜的厚度、斑块(位置、大小、形态、内部回声、特征等)、位置、狭窄程度、长度、闭塞情况等。
颈动脉超声检查的一般流程为:先看二维结构,然后观察彩色血流的充盈情况,最后对比观察频谱提供的血流速度以及频谱形态指标。
该过程主要用于了解动脉的斑块情况、狭窄和闭塞情况、病变原因等。
如颈动脉超声在临床上可以用于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判断内膜增厚、斑块的形成情况、动脉狭窄以及闭塞程度);先天性颈内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可以看见动脉管径不规则缩窄,内膜和中膜结构模糊等);大动脉炎(动脉内膜相对均匀增厚,官腔均匀缩窄,内膜钙化和外膜粗糙等)。
颈动脉彩超的操作方法
颈动脉彩超的操作方法
颈动脉彩超是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方法,用于评估颈动脉的结构和功能。
下面是颈动脉彩超的操作方法:
1. 让患者躺平在检查床上,保持头部稍微向后仰的位置。
2. 将适量的无水酒精涂抹在患者的颈部,以提供良好的超声传导。
3. 操作者戴上手套并涂抹适量的超声凝胶在探头上。
4. 将超声探头轻轻放置在涂有凝胶的颈动脉区域上,确保与皮肤紧密接触。
5. 调节超声机的设置,选择适当的频率和深度,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6. 使用适当的探头和探头角度扫描颈动脉,包括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
7. 在扫描过程中,操作者可以通过调节探头的位置和角度来获得更全面的图像。
8. 在检查过程中,操作者可能需要询问患者做一些深呼吸或暂停呼吸,以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9. 检查完成后,操作者可以将超声凝胶擦拭干净,并提供其他必要的指导或建议。
请注意,这仅仅是一般的颈动脉彩超操作方法,具体的操作步骤可能会因医院、医生和设备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在进行任何医学检查之前,请咨询专业的医生或医学技术人员。
浅谈彩超在颈部动脉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浅谈彩超在颈部动脉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辜忠敏
【期刊名称】《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年(卷),期】2017(000)009
【摘要】目的:颈部动脉,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查的临床效果研究。
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颈部血管情况检查、正常体检的患者、人群,进行研究,分组后给予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检查者的检查结果。
结果:两组研究对象,依次进行了检查,观察组在颈部血管的各项指标检查中,检出率高于对照组,指标数据对比后差异大有意义,且P<0.05。
结论:在颈部血管的检查中,可以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进行颈动脉内-中膜(I M T)厚度测量、颈动脉斑块的位置、数量、性质及颈部血管指标变化情况的检查与诊断,疾病检出率较高,可间接反映颈动脉硬化情况,便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早期诊断、指导治疗以及观察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总页数】2页(P129-130)
【作者】辜忠敏
【作者单位】荣县中医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1
【相关文献】
1.浅谈彩超在颈部动脉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J], 辜忠敏
2.头颈部动脉CTA检查在头颈部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刘治兵; 袁圆; 张
锐; 杨澳洲
3.头颈部动脉CTA检查在头颈部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刘治兵; 袁圆; 张锐; 杨澳洲
4.头颈部动脉CTA检查在头颈部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J], 王英济
5.头颈部动脉CTA检查在头颈部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J], 王英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颈动脉彩超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颈动脉彩超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随着社会老龄化和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升高,超声检查技术的日益提高,超声检测颅外段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动脉粥样硬化,判断斑块的特性以及有无狭窄和闭塞,观察狭窄处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目前已引起临床广泛重视,这对心脑疾病的预测和防治均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内-中膜增厚是衡量动脉硬化的早期指标,颈动脉斑块形成管腔狭窄属于疾病的晚期表现,Kitamura等[1]对1289例年龄60~74岁且无卒中或冠心病史的男性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随访,结果表明颈总动脉IMT增厚可使ICVD风险增高3倍。
另有研究提示,IMT对ICVD的预测作用强于颈动脉狭窄程度[2]。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作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但近几年的研究结果表明,颈动脉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更为密切,而且血管内的硬化斑块不一定存在严重的狭窄。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脑卒中的发生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造成管腔狭窄和血流通过减少只占一部分,与斑块潜在性危险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如斑块内破裂、出血,栓子脱落等。
因此颈动脉斑块的内部结构,特别是不稳定斑块内出血和溃疡形成是导致出现脑血管症状的重要原因,斑块破裂出血可导致斑块体积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斑块表面毛糙致血栓形成从而引起脑血管意外发生率提高。
一般认为,均匀性斑块和钙化性斑块为稳定性斑块,混合性、溃疡性及出血性斑块为不稳定性斑块[3]。
颈动脉病变的各种检查方法的比较:颈动脉病变检测方法主要有介入性或非介入性两种。
前者为颈动脉造影是一种创伤性检查,它能充分评价和测量血管狭窄程度、部位和范围,但对动脉壁损伤的评价是间接的,对斑块性质的判断无能为力。
动脉粥样硬化常可累及全身的大中型动脉,因颈动脉较为表浅且易于暴露,是观察有无动脉硬化的最佳窗口之一。
彩色多普勒超声集中了二维图像、彩色血流显像及多普勒频谱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目前被认为是临床上诊断颈动脉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4],他具有其他检测方法无法取代的优势,开创了无创性血管检查的新篇章。
双侧颈动脉彩超注意什么?
双侧颈动脉彩超注意什么?
科技的不断进步,手机屏幕也越来越大。
现在的人们也越来越懒,经调查用手机看电视比喜欢用电视的人还多,大家走到哪手机都不离身,甚至一玩两三个小时都不动,导致血液不通畅,颈椎受损,平时呢,不管是坐久了还是玩手机久了,都要起来运动下脖子和腰部,还可以看看远方保护视力。
检查准备: 1.检查前无需空腹。
2.进入检查室前,将手机、呼机关闭,勿在检查室拨打手机,以避免电磁信号对仪器的干扰。
3.刚做完相对剧烈运动的患者,需要休息5—10分钟,待呼吸及心率相对平稳后再进行检查。
如何检查:患者平卧位,颈后垫薄枕,头部稍抬高,充分暴露颈部,检查时颈部放松,头偏向检查者对侧约45度。
医生将
探头置于颈部,探头直接接触颈部皮肤。
一般可以观察颈动脉的内径、血管壁、内-中膜的厚度、有无斑块以及斑块的形态、大小、性质及管腔是否狭窄及其程度等情况。
什么样的症状应该进行该项检查 (1) 视觉异常:短暂性黑矇、单眼失明(部分或全部光感消失)、视物模糊或完全失明; (2) 头痛; (3)
短暂性意识模糊; (4) 单侧肢体力弱:一侧上肢或下肢、面部和舌肌的麻木或功能障碍或出现偏身感觉障碍如麻木等;(5)
语言障碍:语言表达不清,或失语(说不出话来)。
想必你们也好奇吧,知道怀孕前照B超,现在的科技越来越发达,对人类的探求也比以前多了很多。
双侧颈动脉彩超这听上去普通的一个东西,但是呢其中的学
问还真不少,甚至还有我们目前还没有发现的。
关于颈部血管彩超检查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的描述
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是一种无创的医学检查方法,通过超声波技术来观察和评估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的情况。
这种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颈部血管的状况,包括是否存在动脉狭窄、堵塞、血栓形成等问题,从而及时发现并治疗血管疾病,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颈部血管彩超检查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术前准备:患者在进行检查前需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包括清空腹部、穿戴宽松舒适的衣服等。
2. 检查位置:患者需要平躺在检查床上,医生会在患者的颈部涂抹一层凝胶,这样可以使超声波更容易穿过皮肤并观察到血管。
3. 检查仪器:医生会使用专业的超声波仪器对颈部血管进行检查,通过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颈部血管的影像。
4. 观察颈内动脉:医生会依次观察颈内动脉,包括颈动脉分叉、颈内动脉主干、髓内侧支、颈内动脉前、中、后动脉等部位,从而了解动脉的直径、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等情况。
5. 观察颈外动脉:医生会观察颈外动脉,包括锁骨上动脉、颈横动脉、颈下动脉等部位,以判断动脉的血流速度、管腔狭窄程度等情况。
通过以上步骤,医生可以全面地了解患者颈部血管的情况,对血管疾病进行及时发现和诊断,为后续的治疗和预防提供重要参考。
值得注意的是,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属于非创伤性检查,不需要进行任何穿刺或切开操作,患者通常不会感到不适,且无放射线损伤,非常安全可靠。
对于一些老年人或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裙来说,定期进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非常重要。
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医学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全面了解患者颈部血管的情况,对心脑血管疾病进行及时预防和治疗。
我们鼓励患者在医生的建议下,主动接受这项检查,以维护自身健康。
接受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对于一些特定人裙来说尤为重要。
对于已经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及时了解血管病变情况,并进行有效干预,避免进一步发展成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
有吸烟史、饮食不健康、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裙,更容易出现动脉硬化等血管疾病,定期接受颈部血管彩超检查也有助于及早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生活方式,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颈部彩超
纵向探测:观察血管内膜变化,测量内膜-中膜厚度(IMT),部位:颈总动脉远端近分叉部1CM,分叉部及颈内动脉起始部上方1cm处后壁进行测量。
方法:从内膜表面至中膜的外表面的垂直距离。
注意管腔有无斑块、狭窄、闭塞等形态异常,测量斑块大小、表面及内部特性测量向心性狭窄的内径狭窄百分比CDFI:观察血流充盈情况及狭窄阻塞部位PWD:血流参数测定横向探测识别分叉部、颈内、颈外动脉所在位置测量血管内径:测量从内膜内表面至外侧内膜内表面的距离,以心脏收缩期为准部位:颈总动脉中部、颈内动脉距其窦1cm处颈外动脉距分叉1cm处观察各血管壁四周有无斑块测量残腔大小、计算面积狭窄百分比脉冲多普勒检测1取样门放置:要置于管腔中心,在层流情况下,以窄门取样,原则上取样门宽-----被探测血管腔内径的1/4-1/3。
2声束与血流方向间夹角应小于等于60度,2血流参数检测血流参数的部位检测均在血管长轴进行,选择血流平稳不受生理因素影响的部位定量测量。
颈部动脉:距分叉部位2cm处颈内动脉:距起始膨大部位远端1.0~1.5cm处椎动脉:颈椎第5~4或4~3椎体间管腔内定量分析的指标1血管内壁的厚度,正常值小于等于0.9mm2斑块所致管腔的狭窄程度,即狭窄比值(STEN%)(血管长轴测量)公式:(D1-D2)/D1*100%D1:血管本身的内径D2:血管狭窄处内径3狭窄面积比值(血管短轴测量)公式:(A1-A2)/A1 *100%A1:血管横截面本身的面积A2:血管狭窄处剩余管腔面积血流速度MAX:最大血流速度,测定频谱收缩期最高峰MIN:最小血流速度,测定频谱舒张期最末点MEAN:平均血流速度,测定时收缩早期始至舒张期末期止,用包络线沿一个心动周期的频谱勾划。
临床意义:影响血流速度的因素:心输出量、心搏力、血管形状、血管壁弹性、管径粗细等。
MAX(最大血流速度):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即心脏射血力及颅内外脑动脉的阻力MIN:(最小血流速度)因主动脉壁弹力贮存器的作用,加之脑组织丰富的血床处于低阻状态,保证了血管在舒张期仍有低流速的血流向脑部流动。
颈部动脉彩超PPT课件
*
颈部动脉的彩色血流多普勒检测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最常见原因不在颅内而在颅外段颈动脉,是近年来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研究的重大成就。
*
*
*
*
缺血性脑血管病病因
颅外段颈动脉上行性栓子占50-60%。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狭窄,硬化斑块表面破裂、溃疡,形成血栓,脱落后形成栓子进入颅内造成动脉栓塞。 心源性栓子占40% 其它原因。颈动脉损伤后血栓形成、人工关节置换术中的脂肪栓塞、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的固体或气体栓子等。
*
*
颈内动脉闭塞
*
*
颈内动脉闭塞
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
颅外段ICA通畅,CDFI无典型正常层流血流信号,出现单色低弱血流信号。根据闭塞位置与眼动脉关系,具有2种不同血流动力学改变特征: 位于眼动脉分支水平之前:舒张期无血流或出现瞬间折返征 位于眼动脉分支水平之后:与健侧相比,流速明显减低,尤以舒张期明显,呈高阻力型改变。
*
*
颈动脉性脑缺血的常见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动脉瘤 大动脉炎 先天性肌纤维发育不良 颈内动脉走向异常 颈内动脉周围病变:颈动脉体瘤、颈部肿瘤等占位病变压迫
*
*
颈动脉病变的检测方法
CTA MRI、MRA DSA-金标准 SPECT PET US、TCD
颈部动脉的解剖及结构
*
*
*
*
*
*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部位
低频凸阵探头
低频凸阵探头
高频线阵探头
颈动脉超声检测方法
一、实时灰阶图像扫查法 横断面扫查 纵断面扫查:前后位、内外侧位、后前位。 颈动脉结构的测量:颈总动脉远段(颈动脉分叉下方1-1.5cm)、颈内动脉球部(颈内动脉分叉后管腔相对扩大部位)、颈内动脉近段(球部以远1-1.5cm)的管腔内径和IMT。 病变部位描述:三段、四壁描述病变的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0/26
4
颈动脉病变的检测方法
CTA MRI、MRA DSA-金标准 SPECT PET US、TCD
2020/10/26
5
颈部动脉的解剖及结构
2020/10/26
6
2020/10/26
7
颈动脉管壁结构
2020/10/26
9
颈部动脉超声检查
探头选择 1. 5-10MHz线阵高频探头 2. 3.5-5.5MHz凸阵探头 一般检测程序 1. 患者仰卧位,检查一侧颈动脉时嘱患者头向对侧倾斜; 2. 线阵高频探头自颈总动脉近心端向头端连续扫查,依次
颈动脉超声检测方法
一、实时灰阶图像扫查法 横断面扫查 纵断面扫查:前后位、内外侧位、后前位。 颈动脉结构的测量:颈总动脉远段(颈动脉
分叉下方1-1.5cm)、颈内动脉球部(颈内 动脉分叉后管腔相对扩大部位)、颈内动脉 近段(球部以远1-1.5cm)的管腔内径和IMT。 病变部位描述:三段、四壁描述病变的位置。
19
颈内、颈外动脉鉴别
位置
内径
有无分支 频谱
颞浅动脉拍 击实验
颈内动脉
外侧
宽
无
低速低阻 无震荡波
颈外动脉
内侧
细
有
高速高阻 有震荡波
2020/10/26
20
椎动脉的超声特征
分段:V0、V1、V2、V3、V4 正常内径0.3-0.40cm 正常椎动脉颈段自C6颈椎横突孔进入椎间隙 CDFI血流方向与CCA一致,调低PRF可见亮带血流; 多普勒频谱具有低阻力特征,与ICA接近,但流速明显
2020/10/26
17
颈内动脉的超声特征
颈内动脉近端局部管腔相对扩 张为颈内动脉球部,球部的测 量在颈内动脉显示清晰的状态 下进行;
正常颈内动脉管径0.45-0.65cm; CDFI示颈内动脉舒张期层流带
较CCA明亮,球部具有低流速 涡流的特征,中央为红色,层 流带不明亮,管腔周边为蓝色; 颈内动脉的血流频谱应从近、 中、远段三个位置进行分析, 频谱与CCA比较,具有相对高 流速、低阻力的特征;球部频 谱具有双向舒张期连续的特征。
2020/10/26
18
颈外动脉的超声特征
颈外动脉可见分支血管;
内径与颈内动脉相比,小 于ICA;
CDFI舒张期可见亮带血流;
多普勒频谱呈高阻力特征, 收缩峰高尖,加速度时间 短,舒张末血流接近基线, 或部分折返于基线下方, 血流阻力高于CCA;
颞浅动脉拍击实验可见震 颤血流信号。
2020/10/26
不足之处在于造影剂在大动脉内停留时间很短, 不利于长时间观察。
2020/10/2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6
颈总动脉的超声特征
双侧颈总动脉管径基 本对称,正常0.6-0.8cm;
IMT<1.0mm
CDFI为单向中心有亮 带血流;
多普勒频谱为窄带型, 频窗清晰,舒张期血 流位于基线上方,血 管阻力介于ECA与ICA 之间。
2. 心源性栓子占40% 3. 其它原因。颈动脉损伤后血栓形成、人工关节
置换术中的脂肪栓塞、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的 固体或气体栓子等。
2020/10/26
3
颈动脉性脑缺血的常见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动脉瘤 大动脉炎 先天性肌纤维发育不良 颈内动脉走向异常 颈内动脉周围病变:颈动脉体瘤、颈部肿
2020/10/26
12
颈动脉超声检测方法
二、彩色多普勒影像 正常颈动脉CDFI为单一的中心亮带式层流
血流; 正常颈动脉球部显示为血流分离特征,可
见生理性涡流;
2020/10/26
13
颈动脉超声检测方法
三、多普勒频谱分析
正常颈动脉取样位置: 1. 颈总动脉:近段、远段(颈动脉分叉下方1-1.5cm ); 2. 球部 3. 颈内动脉:近段(球部以远1-1.5cm )、中段(近段以远1-
低于ICA,椎间隙段流速≥40cm/s。
2020/10/26
21
2020/10/26
22
锁骨下动脉的超声特征
双侧锁骨下动脉既是上肢动脉也是双侧椎动脉的 供血动脉,锁骨下动脉的病变不仅引起上肢血流 异常,同时也可以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障碍, 诱发CVD的发生。
检查方法:使用低频凸阵探头,沿椎动脉向下追 踪至锁骨上窝,可以显示椎动脉开口及锁骨下动 脉,或以CCA横切面为基础,探头置于锁骨上窝, 与CCA长轴基本垂直,略向下外倾斜可以显示锁 骨下动脉长轴图像;
测量颈总动脉、球部、颈内动脉近段内径、内膜-中层 厚度(IMT),颈总动脉近、远段,球部,颈内动脉近 段,颈外动脉近段血流速度;椎动脉V1、V2段内径。 3. 换凸阵探头测量颈内动脉中、远段血流速度,锁骨下动 脉血流速度,椎动脉V1、V2、V3段血流速度。
2020/10/26
10
低频凸阵探头
高频线阵探头 低频凸阵探头
颈部动脉的彩色血流 多普勒检测
2020/10/26
1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最常见原因不在颅内而 在颅外段颈动脉,是近年来对缺血性脑血 管疾病研究的重大成就。
2020/10/26
2
缺血性脑血管病病因
1. 颅外段颈动脉上行性栓子占50-60%。颈动脉粥 样硬化性血管狭窄,硬化斑块表面破裂、溃疡, 形成血栓,脱落后形成栓子进入颅内造成动脉 栓塞。
2020/10/26
15
五、超声造影:
借助静脉注射造影剂与超声造影谐波成像技术 而获得的血管内血流的对比增强图像。
可高选择性地获得血流信息,能增加图象的对比 分辨率,可以提高颈动脉内血流的显示率,有助 于提高>99%狭窄和闭塞的诊断。
可以显示斑块内的血供情况,有助于鉴别易损斑 块和稳定性斑块。
1.5cm)、远段(颈内动脉颅外段最远端,入颈动脉管之前);
4. 颈外动脉近段(颈外动脉第一分支水平上方); 5. 双侧锁骨下动脉和椎动脉(开口处、颈段、椎间隙段、枕段) 分析参数: 1. 峰值流速(PSV) 2. 舒张期末流速(EDV) 3. 狭窄段/狭窄远段流速比值 4. AT
2020/10/26
14
颈动脉超声检测方法
四、能量多普勒
是采用多普勒效应的反射回声信号所具有的能量信息进 行成像,无论血流速度的高低,只要存在多普勒效应,检 测的血流所产生的能量和振幅的变化均可用于成像。 血流成像对声波入射角度的非依赖性; 对低流速、低能量的血流信号相对敏感; 易受机体其它低频运动的影响,如呼吸、吞咽动作均可形 成彩色能量干扰信号; 不能反映血流的方向和流速的高低; 不能区分动脉或静脉的血流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