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阻滞镇痛术

合集下载

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分析

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分析

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分析【摘要】肌肉麻醉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常用的镇痛方法,其中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是两种常见的技术。

本文旨在比较这两种方法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并分析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笔者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和分析,认为在术后镇痛效果方面,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在一定程度上有着相似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差异。

收肌管阻滞具有作用范围更广、镇痛效果更持久的优势,而股神经阻滞则更易实施、安全性更高。

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患者情况和手术特点选择适合的镇痛方法。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可能会有更有效的方法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管理。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收肌管阻滞、股神经阻滞、镇痛效果、效果分析、临床应用、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分析引言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是两种常见的神经阻滞方法,它们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管理中被广泛应用。

收肌管阻滞通过阻断腿肌神经的传导,可以减轻手术后的疼痛;而股神经阻滞则是通过阻断股神经的传导来实现镇痛效果。

两种神经阻滞方法各有优缺点,但在临床实践中并没有明确的指导方针来选择哪种方法更适合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管理。

对于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进行分析,有助于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治疗选择。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差异,探讨两种镇痛方法的优劣势,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镇痛方案。

通过对镇痛效果进行分析,评估两种方法在减轻手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的表现,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促进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进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可以深入了解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加全面的参考,为进一步完善手术后镇痛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三甲医院阴部神经阻滞麻醉术规范

三甲医院阴部神经阻滞麻醉术规范

三甲医院阴部神经阻滞麻醉术规范【阴部神经阻滞麻醉术服务规范】一、工作目标松弛会阴体肌肉,减轻侧切和缝合给产妇带来的痛苦。

二、工作规范要点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标准预防、安全原则。

2.告知患者操作方法和配合方法,做好准备,排空膀胱,取舒适卧位。

3.操作动作熟练、轻柔,熟悉操作部位的解剖位置。

4.操作时,避开宫缩,避免麻醉药进入血液。

三、结果标准1.孕妇/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在侧切和缝合时减轻产妇痛苦。

【阴部神经阻滞麻醉术操作流程】一、目的1.分娩镇痛。

2.使阴道和会阴松弛,降低会阴撕裂伤的发生机率。

二、实施要点(一)评估患者1.评估孕妇产程、宫口开大,宫缩等情况。

2.评估外阴部皮肤情况。

(二)用物准备穿刺针、20ml空针、利多卡因、抢救用物、手套。

(三)操作要点1.操作前告知孕妇阴部神经阻滞麻醉的目的和作用。

2.根据会阴条件决定麻醉方法。

3.摸清坐骨棘的位置,正确选择进针的位置。

4.阴部神经阻滞麻醉术的方法两种:(1)经阴道途径:取膀胱截石位,穿刺针与含有局部麻醉药液的20ml注射器相连接,阻滞左侧时,左手食指和中指伸入阴道扪及坐骨棘区域,针头通过阴道壁直接推入进到坐骨棘后方约 1.5cm,针头穿过骶棘韧带时有突破感,其前方即为阴部神经,穿刺成功,抽吸无回血后注入2%利多卡因10ml,对侧同法操作。

(2)经会阴途径:手中、食指伸入阴道,触及坐骨棘及骶棘韧带,用细长针自坐骨结节及肛门连线的中点处进针,向坐骨棘尖端内侧约1cm处穿过骶棘韧带,体会到落空感后抽吸无回血注入。

5.取出穿刺针,按压3min,确定穿刺点不出血。

三、指导患者1.告知会阴阻滞麻醉的目的和意义。

2.操作过程中指导孕妇正确的配合方法。

四、注意事项1.阴部神经阻滞广泛应用于会阴切开术,同时也适用于阴道手术助产术,头位异常经阴道头位旋转术,产后检查软产道裂伤等手术。

2.阴部阻滞麻醉术在母体方面发生的并发症有:①局麻药被直接注入血管内,引起药物中毒;②阴道和坐骨直肠窝血肿;③腰大肌后和臀大肌下脓肿。

不同神经阻滞方法在腹股沟疝气手术中的比较

不同神经阻滞方法在腹股沟疝气手术中的比较

不同神经阻滞方法在腹股沟疝气手术中的比较腹股沟疝气是指腹股沟区域的腹壁组织发生破裂或松弛,导致腹腔内的器官或组织突出形成疝囊,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

手术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主要方式,而在手术中,神经阻滞技术可以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和缩短康复时间。

不同的神经阻滞方法在腹股沟疝气手术中具有各自的优缺点,本文将对比不同神经阻滞方法在腹股沟疝气手术中的效果和安全性,为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神经阻滞方法提供参考。

一、椎管内麻醉在腹股沟疝气手术中的应用椎管内麻醉是一种通过腰椎间隙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入蛛网膜下腔,阻滞腰神经和腹股沟神经以达到镇痛效果的神经阻滞方法。

在腹股沟疝气手术中,椎管内麻醉可以提供明显的术中和术后镇痛效果,降低了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量,减少了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椎管内麻醉还可以减轻手术期间对患者心血管和肺功能的影响,降低了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的术后恢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椎管内麻醉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椎管内麻醉需要较强的专业技术和经验,操作难度大,操作风险高,需要在手术室内进行,增加了手术室内感染的风险。

椎管内麻醉的镇痛作用持续时间有限,不能满足术后长期镇痛的需要,部分患者在术后会出现镇痛效果不佳的情况。

椎管内麻醉在腹股沟疝气手术中的应用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权衡利弊,选择适合的患者和手术类型。

腹壁神经阻滞是一种通过局部麻醉药物阻滞腹壁神经以达到镇痛效果的神经阻滞方法。

在腹股沟疝气手术中,腹壁神经阻滞可以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的手术满意度,促进术后康复。

相比于椎管内麻醉,腹壁神经阻滞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无需在手术室内进行,减少了手术室内感染的风险。

腹壁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持续时间较长,可以满足术后长期镇痛的需要,对于术后疼痛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腹壁神经阻滞也存在一些局限性,腹壁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受到局部麻醉药物的浓度和注射技术的影响,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在术后会出现镇痛效果不佳的情况。

神经阻滞治疗

神经阻滞治疗
精品PPT
七、常用药
局麻药
利多卡因:3~5分钟起效,持续45~60分钟,用于神经 阻滞疗法,可治疗各种急慢性疼痛
布比卡因:5~10分钟起效,作用时间可达5~6小时, 常用于慢性疼痛的治疗,常用浓度为 0.125%~0.15%,一般 不超过0.25%
罗哌卡因:起效时间约为10分钟,作用维持时间为4~5 小时。感觉神经纤维的阻滞优于运动神经纤维,常用浓度为 0.2%
致神经组织的传导功能中断,从而达到较长时间的感觉 和运动功能丧失的一类化学性药物。临床常用的神经破 坏药主要有两种,即乙醇和苯酚。
5%~10%酚甘油:7%酚甘油比重为1.25,比脑 脊液比重(1.006)重,常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椎旁体 神经阻滞、交感神经阻滞、末梢神经阻滞、脑下垂体阻 滞,偶尔用于硬膜外阻滞
2.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当躯体某一部位出现引起疼痛的 原因时,此神经通过末梢感觉神经、后根、脊髓后角、脊 髓丘脑路、丘脑、向中央回传递刺激感到疼痛。另一方面 产生的局部疼痛通过脊髓反射路径,引起支配障碍部的传 出神经(运动神经及交感神经)的兴奋,因此引起肌肉反 射性痉挛和血管收缩、导致局部缺血缺氧、代谢异常、即
糖皮质激素:主要是消炎、消肿、松驰组织粘连,从而起 到镇痛作用。
精品PPT
糖皮质激素特点
泼尼松龙(强的松龙): 吸收代谢均减慢,作用时间延长,局部应用副作用少, 局部刺激作用较强
甲泼尼龙(甲强龙): 作用较强而持久。注射剂配制后应避光保存,其遇紫外 线及荧光可分解
精品PPT
曲安奈德: 作用强而持久,适于关节腔注射,长期应用可能引起关 节损害。局部刺激作用较大,可引起注射部位疼痛
精品PPT
引起疼痛的恶性循环。因而有效的神经阻滞可以阻挡恶 性循环,改善疼痛症状。 3.改善血液循环:通过阻断交感神经,可以使支配区的血 管扩张,血流增加,水肿减轻,缓解内脏和血管疼痛,同时 还可以缓解交感紧张状态。 4.营养神经:通过局部注射一些营养神经的药物,可以减 轻神经水肿,使神经血供丰富,营养神经,恢复神经正常功 能。

神经阻滞超前镇痛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

神经阻滞超前镇痛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
进 入 血管 而 扩 充 血 容 量 , 而 可 提 高 』 压 和 减 轻 脑 及 肺 水 肿 , 从 l I 【 并 可 刺 激肺 的渗 透 压 感 受 器 , 反射 性 地 改 善 血管 功 能 , 善 微 循 环 。 改
【 收稿 日期 】 21 — 7 1 00 0 — 1
( 文编辑 : 本 郎威 )
定血流动力学 , 缩短拔 管时 间, 减轻手术后早期疼 痛。
【 关键词 】 神经 阻滞 ; 超 前镇 痛; 开颅手术 ; 麻 醉
超 前镇痛 即在手术切皮前应用局部神经 阻滞 , 少剂量氯胺酮 不作 处理。操 作完成后 静脉给予 咪达 唑仑 00 g k 镇 静。麻 . 5m / g
或阿片类等药物 , 以阻止手术过程 中中枢神经致敏及感 受伤害 的 传人 , 使术后 疼痛 减轻 , 痛时间延 长 , 减少镇 痛药 的需求 量 , 镇 及
法 6 0例 A A I Ⅱ级 择 期 行 额 颞 顶 部 颅 内 占位 切 除术 患者 随机 分 为 对照 组 ( 组 ) 神 经 阻 滞 组 ( S 或 A 和 B组 ) 每 组 3 , 0例 , B组 麻 醉 诱 导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前 05 . %布 比卡 因行 眶上、 滑车上、 耳颞、 大、 小神经 阻滞 , 枕 枕 A组不作任 何处理 ; 吸入异 氟烷 维持麻 醉, 根据 血压调 节异 氟烷 吸入浓 度 , 制血压在术前基础值 的 一2 % 一+ 0 控 0 2 %之 间。记 录中各时间点的血 压、 心率 、 呼气末异氟烷浓度、 管时间、 拔 术后 2h疼痛视 觉模
肿 , 期 应 用 7 L的 氯 化 钠 和 6 / 早 5 0g L右 旋 糖 苷 一7 0溶 液 扩
[] 2 只达石 , 张赛. 颅脑创 伤 药物治 疗的 新进展 . 中华创 伤 杂志 ,

神经阻滞疗法在现代疼痛治疗上的地位和作概要

神经阻滞疗法在现代疼痛治疗上的地位和作概要

1诊断性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进展神经阻滞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全身用药带来的较大副作用、手术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缺点,已广泛应用于疼痛治疗,成为疼痛科治疗方法的主体,并且在许多病例中有利于疼痛的正确诊断或预后的判定。

诊断性神经阻滞原理:进行诊断性神经阻滞的前提是对所有适合于进行神经阻滞的病人进行诊断所必要的详细病历记录、查体、临床病理检查、放射学检查,若能做心理学评价更好。

用上述方法也难以确定疼痛原因时,可考虑进行诊断性神经阻滞。

其原理为顺序应用安慰剂(placebo或不同浓度的局麻药阻滞脊神经不同纤维,产生仅阻滞交感神经或感觉神经或运动神经现象,达到诊断心因性、外周性或中枢性神经来源性疼痛的目的。

一般用0.9%生理盐水首次注入安慰剂,如果获得止痛效果,则评价病人为"安慰剂反应者",但须注意器质性病变所致的疼痛中,约30%~35%具有安慰剂效果,当然安慰剂效应是一过性的。

若获长期止痛效果者,则属于心理性疼痛的可能性很大。

低浓度局麻药进行疼痛部位感觉神经阻滞状态。

用针刺皮肤确认感觉消失后疼痛消失,则可断定这是躯体神经来源性疼痛,治疗可选用末梢神经阻滞。

感觉神经阻滞也得不到止痛效果时,可再次注入高浓度局麻药,完全阻断运动神经。

如果用此法可获止痛效果,则可认为这是躯体神经来源性疼痛,宜选用末梢神经阻滞。

如果躯体神经虽被完全阻滞也得不到止痛效果,则可认为疼痛原因位于比阻滞部位更高的中枢侧,此时则末梢神经阻滞、末梢部手术均为无效。

用上述方法达不到止痛效果,常见于中枢神经障碍、大脑化假病、心理性疼痛。

2治疗性神经阻滞2.1阻滞治痛作用机理①感觉神经阻断消除疼痛的恶性循环。

局部疼痛经感觉神经传入脊髓,反射性引起交感兴奋,导致血管收缩,组织缺氧代谢异常,使局部的病损不易修复,同时产生致痛物质,使疼痛加重,形成恶性循环。

神经阻滞后阻断了恶性循环,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疼痛可明显减轻。

有时原发性疼痛的病因可能已去除,但恶性循环仍残留,神经阻滞治疗就可一次阻滞,疼痛治愈。

神经阻滞技术和镇痛的应用及发展

神经阻滞技术和镇痛的应用及发展

神经阻滞技术和镇痛的应用及发展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和科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疾病可以通过现代医学手段得到治疗。

神经阻滞技术和镇痛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这项技术通过阻止神经系统的传递来实现疼痛的缓解和治疗。

本文将探讨神经阻滞技术和镇痛的应用及发展。

一、神经阻滞技术的原理神经阻滞技术是一种利用药物对神经的突触传递进行阻滞,从而缓解或治疗病痛的方法。

其原理是在神经系统的特定位置注入局部麻醉剂或其他药物,直接作用于神经纤维的终末,阻止神经传导,从而抑制疼痛。

这种方法可以在不需要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的情况下实现疼痛缓解。

此外,由于阻塞位置的特定性,此方法避免了药物产生的全身副作用,对患者的自主呼吸等功能也不会影响。

二、神经阻滞技术的应用神经阻滞技术在许多临床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手术中,这种技术常被用于麻醉和镇痛。

在急诊和紧急情况下,神经阻滞技术也可作为一种快速和有效的控制疼痛的方法。

此外,神经阻滞技术还可以用于治疗慢性疼痛,如神经性疼痛,肌肉骨骼疼痛等。

它还可以用于放射性物质和化疗药物等引起的疼痛。

神经阻滞技术还可以改善肌肉痉挛、张力和颜面红斑等症状。

三、神经阻滞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神经阻滞技术将继续得到发展。

新型药物的引入将使得该技术在临床应用中更为广泛。

另外,神经阻滞技术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注射操作的复杂性、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等。

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同时,数字医疗技术的应用也将为神经阻滞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智能算法和机器学习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定位注射点,提高神经阻滞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此外,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也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治疗的过程。

这些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将不断提高神经阻滞技术的诊断和治疗的水平。

四、镇痛的重要性疼痛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症状,在日常生活和医学诊疗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定数量的疼痛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但对于那些需要进行手术、放疗等治疗的人来说,疼痛往往是无法避免的。

医院术后镇痛的方法标准版

医院术后镇痛的方法标准版

术后镇痛的方法
一、口服给药:门诊手术或住院病人体表手术一般以口服给药为宜。

二、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间断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麻醉性镇痛药是传统的术后镇痛方法,常用药物有哌替咤或吗啡。

三、局部镇痛:手术结束时将局麻药浸润注射到手术切口周围,可使切口疼痛减轻或消失数小时。

常用药物为0.25-0.5%布比卡因。

四、神经阻滞镇痛:
4.1肋间神经阻滞
4.2椎旁阻滞
4.3臂丛神经阻滞
五、病人自控镇痛:PCA是一种新型镇痛药给药装置,是现代疼痛治疗的较好方法,是术后疼痛治疗的重要手段。

六、椎管内镇痛
七、新方法:经皮贴剂可经皮肤给药,口腔粘模贴剂也科用于疼痛治疗。

平衡镇痛技术将取得更好的镇痛效果,降低每种药物的剂量和副作用。

脊神经后内支阻滞在胸腰椎手术后的镇痛效果

脊神经后内支阻滞在胸腰椎手术后的镇痛效果

ationwithsex,ageandsideofherniationinpatientswithlumbardischerniation[J].BMCMusculoskeletDisord,2023,24(1):652.[18] ZhuF,JiaD,ZhangY,etal.Moderatetoseveremultifidusfattyatrophyistheriskfactorforrecurrenceaftermicrodiscectomyoflumbardischerniation[J].Neurospine,2023,20(2):637-650.[19] HanG,ZouD,LiX,etal.Canfatinfiltrationinthemultifidusmusclebeapredictorofpostoperativesymptomsandcomplicationsinpatientsundergoinglumbarfusionfordegenerativelumbarspinalstenosis?Acase controlstudy[J].JOrthopSurgRes,2022,17(1):289.[20] LuHB,WangLS,LiMQ,etal.Theassociationbetweenchangesinmultifidusmusclemorphologyandbackpainscoresfollowingdiscectomysurgeryforlumbardischerniation:asystematicreviewandmeta analysis[J].EurSpineJ,2022,31(7):1784-1794.·经验交流·脊神经后内支阻滞在胸腰椎手术后的镇痛效果王海芹,王健,姜蕾,张小引(南京同仁医院麻醉科,江苏南京 210002) 摘要:目的 探讨脊神经后内支阻滞在胸腰椎手术后的镇痛效果。

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分析

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分析

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关节疾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关节功能。

手术后的疼痛管理却是困扰患者和医生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减轻手术后的疼痛,一些镇痛方案被广泛应用,其中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是常见的方法。

本文将就这两种镇痛方式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效果进行分析。

我们来看一下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的原理和机制。

收肌管是位于大腿内侧的区域,通过在这个区域注射局部麻醉药物,可以有效地阻断感觉神经传导,减轻术后疼痛。

而股神经阻滞则是通过在大腿后侧注射麻醉药物,阻断股神经的传导,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

两种方法都可以有效地降低手术后的疼痛程度,但其具体效果如何,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比较分析。

一、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先后被多项研究证实。

以一项针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meta分析为例,该研究对比了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在手术后的镇痛效果。

结果显示,虽然两种方法在镇痛效果上并无显著差异,但收肌管阻滞组的患者在术后镇痛时效果更为持久,而股神经阻滞组的镇痛效果则更为迅速。

这意味着,收肌管阻滞可能更适合需要持续镇痛效果的患者,而股神经阻滞则更适合需要快速镇痛的患者。

一些临床研究还发现,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在镇痛效果上存在个体差异。

有些患者对收肌管阻滞更为敏感,而有些患者对股神经阻滞更为敏感。

这说明,选择镇痛方法时,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以达到最佳的镇痛效果。

二、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的安全性比较除了镇痛效果外,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的安全性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由于患者的术后情况会存在一定的变化,因此需要考虑镇痛方法的安全性,以防止出现并发症或不良反应。

据临床研究显示,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在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

研究也发现,收肌管阻滞在术后可能会导致肌肉乏力、感觉障碍等不良反应,而股神经阻滞则可能会导致大腿后侧的疼痛、感染等并发症。

麻醉科手术中的镇痛方法评估

麻醉科手术中的镇痛方法评估

麻醉科手术中的镇痛方法评估麻醉科手术中的镇痛方法评估是为了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能够得到充分的疼痛缓解,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综述目前常用的麻醉科手术中的镇痛方法,并对其评估方法进行介绍。

一、静脉镇痛静脉镇痛是一种通过静脉输注镇痛药物来缓解手术患者疼痛的方法。

在手术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手术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并通过静脉注射来实现镇痛效果。

静脉镇痛的评估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血压和心率等生理指标的变化,以及患者的镇痛反应和满意程度等因素。

二、硬膜外镇痛硬膜外镇痛是一种将镇痛药物注射到硬膜外腔来缓解手术患者疼痛的方法。

相比于静脉镇痛,硬膜外镇痛可以提供更为持久和局部化的疼痛缓解效果。

硬膜外镇痛的评估方法主要包括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镇痛药物的使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等指标。

三、神经阻滞镇痛神经阻滞镇痛是一种通过注射局部麻醉药物来阻断神经传导,从而达到缓解手术疼痛的效果。

常见的神经阻滞镇痛方法包括硬膜外神经阻滞、纵隔硬膜外阻滞和周围神经阻滞等。

对于神经阻滞镇痛的评估,主要包括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以及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

四、植入式镇痛技术植入式镇痛技术是一种通过将药物输送系统植入到患者体内,连续输送镇痛药物来达到疼痛缓解的效果。

这种技术适用于长期需要镇痛的患者,如术后疼痛控制和慢性疼痛治疗等。

植入式镇痛技术的评估主要包括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药物输送系统的功能和并发症等因素。

五、综合评估方法针对麻醉科手术中的镇痛方法,综合评估是必不可少的。

综合评估的方法包括主观评估和客观评估两个方面。

主观评估主要通过与患者交流,了解他们的疼痛程度和满意度等;客观评估主要通过生理指标的监测和疼痛评分等方法,来评估镇痛效果的好坏。

总结:麻醉科手术中的镇痛方法评估是为了提供患者最佳的疼痛缓解效果,减少手术的不适和并发症风险。

在评估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疼痛程度、生理指标的变化和患者的满意度等因素。

神经阻滞及注射疗法

神经阻滞及注射疗法

第七章神经阻滞及注射疗法第一节概述2008-10-23【字体:大中小】【打印】疼痛是一种由急性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引起的或以这些损伤来描述的不愉快的感觉及情感体验。

疼痛治疗的方法很多,包括药物治疗、脊髓刺激及心理治疗、手术治疗、神经阻滞疗法和注射治疗。

神经阻滞术又称为神经阻滞疗法,它是在痛症患者的脑、脊神经的节、根、干、丛或末梢等处的神经内或神经附近注入化学药物或以物理方法阻滞神经传导功能,切断“疼痛——肌肉痉挛——缺血——疼痛”的恶性循环,以达到止痛、治痛治疗目的手段。

注射疗法是指在诊断明确的前提下,将合理组合的治疗药液注射到炎症灶的局部区域,通过直达局部的、相对高浓度的少量药物,取得控制甚或消除局部病灶效果的注射方法。

自大约200年前劳动人民发现古柯叶汁有伤口止痛作用,到1936年Rovenstin首次利用神经阻滞术治疗痛症,神经阻滞疗法经历了局部麻醉药的发现、发展,注射器的发明使用及神经解剖、生理学的现代研究,特别是在近20~30年,神经阻滞疗法更是以其独特的手法、戏剧性的疗效促成了一个临床医学专业学科——疼痛(诊疗)科的新生与成长。

神经阻滞疗法既不同于神经阻滞麻醉,又不同于俗称的“封闭”。

神经阻滞麻醉要求所阻滞神经辖区手术操作时必须无痛,肌肉松弛,亦即大多数情况下要求同时达到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交感神经的完善阻滞。

所用药液绝大多数为单纯的局部麻醉药,且局麻药的浓度远高于神经阻滞疗法所使用的浓度。

而神经阻滞疗法使用的局麻药仅需较低的浓度,多不影响运动神经功能。

注射的药液除局麻药外,多伍用抗炎、营养神经或活血化瘀药;以及毁损神经组织的药物,如乙醇、酚甘油、多柔比星等。

神经阻滞疗法和注射疗法通过阻滞痛觉冲动的神经传导通路和交感神经的反射性反应,改善局部血供,清除炎性致痛物质以消除炎症,调理引起疼痛的局部环境,达到止痛、治痛的目的。

神经阻滞疗法和注射疗法,具有应用及时便捷,镇痛效果确切,阻滞范围随意可控,阻滞时效相对可调,阻滞操作可重复性强等特点。

神经阻滞治疗

神经阻滞治疗
防止消毒液造成结膜或者角膜损伤;穿刺时术者左手食 指一直保护患者眼球;匡内神经阻滞不可注射神经损毁药 品,如出现局部肿胀可用冰袋冷敷。
神经阻滞治疗
第29页
上颌神经阻滞:
不提议重复注射神经损毁药,防止局部阻滞萎缩;
下颌神经阻滞:
穿刺出血;多见于经卵圆孔出炉后外侧出棘孔脑膜中动脉 损伤。
舌咽神经阻滞:
神经阻滞治疗
第10页
5.抗炎作用:近年来发觉内因性抗生素是白细胞微小蛋白, 此物质不佳时不能发挥作用,交感神经节阻滞后区域血流 量增加,因而使内因性抗生素增加,而发挥抗炎作用
神经阻滞治疗
第11页
六、神经阻滞特点
止痛效果显著可靠 对诊疗疾病非常有用 治疗范围及时效可选择性强 较少需要特殊器材和装置 不良反应小 操作技巧和疗效亲密相关
神经阻滞治疗
第31页
神经阻滞治疗
第9页
引发疼痛恶性循环。因而有效神经阻滞能够阻挡恶 性循环,改进疼痛症状。
3.改进血液循环:经过阻断交感神经,能够使支配区血管 扩张,血流增加,水肿减轻,缓解内脏和血管疼痛,同时 还能够缓解交感担心状态。
4.营养神经:经过局部注射一些营养神经药品,能够减轻 神经水肿,使神经血供丰富,营养神经,恢复神经正常功 效。
CEB:注意事项:
1.穿破硬脊膜 意外穿破硬脊膜约占硬膜外穿刺1%。一 旦穿破硬脊膜,可将适当剂量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隙,则变 为脊神经阻滞。如仍需硬膜外阻滞,可上移一个椎间隙重新 穿刺置管,使硬膜外导管头端远离已穿破硬脊膜处。但应考 虑经此硬膜外导管注药后有发生脊神经阻滞可能性。
神经阻滞治疗
第26页
3.药品误入血管 局麻药误注入硬膜外血管,可引发中枢 神经系统和心血管毒性反应,造成惊厥和心脏停搏。

神经阻滞麻醉

神经阻滞麻醉

神经阻滞麻醉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种常见的局部麻醉技术,通过阻断疼痛神经的传导,实现对局部部位的麻醉效果。

本文将从定义、适应症、技术操作、优缺点、并发症等方面对神经阻滞麻醉进行详细介绍。

一、定义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种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在神经传导路径上阻断疼痛信号传导的局部麻醉方法。

它常被应用于外科手术、疼痛管理、康复治疗等领域,可以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会感到疼痛。

二、适应症神经阻滞麻醉适用于各种外科手术,特别是在需要对特定部位进行手术的情况下。

常见的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 四肢手术:神经阻滞麻醉在各种四肢手术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上肢骨折修复、下肢关节置换手术等。

2. 疼痛管理:对于一些慢性疼痛患者,神经阻滞麻醉可以提供长时间的疼痛缓解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3. 产科手术:在某些产科手术中,神经阻滞麻醉可以用于麻醉分娩过程中的疼痛缓解,减少手术风险。

三、技术操作神经阻滞麻醉的技术操作需要由熟练的医务人员完成。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患者准备:患者需要保持舒适的体位,局部皮肤消毒,并采取无菌操作。

2. 神经定位:医务人员通过触诊或超声等方法,准确定位神经的位置。

3. 麻醉药物注射:使用麻醉药物局部注射于神经周围,药物将阻断神经的传导,实现麻醉效果。

4. 监测: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监测。

5. 镇痛效果观察:根据患者是否有疼痛反应,可评估麻醉效果。

四、优缺点神经阻滞麻醉相比全身麻醉具有一些优点,但也存在一些缺点。

1. 优点:- 减少全身麻醉风险:避免了全身麻醉引起的意识丧失、呼吸抑制等风险。

- 局部麻醉效果明显:可以提供长时间、强效的疼痛缓解效果。

- 术后恢复快速:相对于全身麻醉,神经阻滞麻醉术后恢复更快。

2. 缺点:- 操作技术要求高:相比全身麻醉,神经阻滞麻醉对医务人员的操作技术要求较高,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操作。

- 麻醉局部度难控制:神经阻滞麻醉的局部麻醉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可能导致局部麻醉度不均匀。

神经阻滞与术后镇痛

神经阻滞与术后镇痛

神经阻滞与术后镇痛在现代医学中,手术是治疗许多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术后疼痛却是患者面临的一个常见且棘手的问题。

如何有效地控制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康复质量,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

神经阻滞作为一种有效的镇痛方法,在术后镇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神经阻滞,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射到神经周围,暂时阻断神经的传导功能,从而达到镇痛的效果。

这种方法可以在手术前、手术中或手术后进行,其目的都是为了减轻患者的疼痛。

与传统的全身性镇痛药物相比,神经阻滞具有一些明显的优势。

首先,它能够提供更精准的镇痛效果。

由于药物直接作用于特定的神经,因此可以有效地阻断疼痛信号的传递,而不会像全身性药物那样影响整个身体,从而减少了药物的副作用。

例如,全身性的阿片类药物可能会导致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而神经阻滞则可以避免这些问题。

其次,神经阻滞的镇痛持续时间相对较长。

一次成功的神经阻滞可以提供数小时甚至数天的镇痛效果,这对于术后早期的疼痛控制非常重要。

患者在术后能够更好地休息和进行康复锻炼,有助于加快身体的恢复。

此外,神经阻滞还可以减少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

研究表明,良好的术后镇痛可以降低神经系统的敏感性,从而减少慢性疼痛的形成风险。

这对于患者的长期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神经阻滞方法有多种,包括硬膜外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外周神经阻滞等。

硬膜外阻滞是将药物注射到硬膜外腔,阻滞脊神经根,常用于胸腹部和下肢手术的镇痛。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置入硬膜外导管,持续输注药物,以维持镇痛效果。

蛛网膜下腔阻滞则是将药物直接注入蛛网膜下腔,作用迅速且效果确切,但由于其对交感神经的影响较大,可能会导致血压下降等并发症,因此在使用时需要谨慎。

外周神经阻滞则是针对特定的外周神经进行阻滞,如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股神经阻滞用于下肢手术等。

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外周神经阻滞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医生可以在超声引导下清晰地看到神经的位置和周围结构,从而更精准地将药物注射到目标位置,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神经阻滞麻醉

神经阻滞麻醉

神经阻滞麻醉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种用于局部麻醉的方法,通过阻滞神经传导来产生麻痹效果。

它被广泛应用于手术和疼痛管理领域,具有很多优点和适用场景。

本文将讨论神经阻滞麻醉的原理、技术和临床应用。

原理神经阻滞麻醉通过注射麻醉药物或导管放置,将药物输送到特定神经周围,阻断神经传导,从而产生局部麻痹的效果。

这种麻醉方法可以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无痛或减少疼痛感觉,并提供较好的手术可控性。

神经阻滞麻醉的药物通常是局部麻醉药物,如利多卡因或布比卡因。

这些药物能够干扰神经纤维的传导功能,从而阻断疼痛信号的传递。

通过合理的药物选择和剂量控制,可以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

技术神经刺激定位神经刺激定位是神经阻滞麻醉的关键步骤,其目的是确定准确的注射位置。

常用的神经刺激定位方法包括:1.神经电刺激法:通过在神经附近插入电极,传递脉冲刺激神经,观察患者是否有相应的肌肉收缩反应,以确定神经位置。

2.神经定位仪:利用超声波或电磁定位技术,实时地显示神经和与之相关的血管、组织结构,提供可视化的定位引导。

麻醉药物注射确定了注射位置后,可以开始注射麻醉药物。

常见的注射技术包括:1.单次注射法:将麻醉药物一次性注射到神经周围组织,快速起效。

2.持续输注法:通过导管放置,将麻醉药物缓慢输注到神经周围,能够维持较长时间的麻醉效果。

相关考虑在进行神经阻滞麻醉之前,有一些相关的考虑需要注意:1.患者评估: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病史以及对药物的过敏情况。

2.麻醉药物选择:根据手术类型和部位选择适当的麻醉药物和剂量,以达到安全有效的麻醉效果。

3.麻醉监测:在神经阻滞麻醉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氧饱和度等指标。

临床应用神经阻滞麻醉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外科手术领域,尤其在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疼痛管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临床应用:1.术前镇痛:在手术前用神经阻滞麻醉给予患者局部麻醉,可以减轻术后疼痛感,提高手术后的恢复情况。

疼痛科枕大神经阻滞术操作记录

疼痛科枕大神经阻滞术操作记录

操作名称:右侧枕大神经阻滞术
操作时间:2022年9月21日09:00-09:20
操作步骤:患者俯卧位,取枕骨隆突下2c m,再向右侧2c m处为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超声引导穿刺针进针,到达右侧枕大神经处,回抽无血液等后,推入(0.5%利多卡因:1.5m l+地塞米松5m g+维生素B12 0.5m g)消炎镇痛液后,拔出穿刺针,局部敷贴固定。

操作中情况:操作顺利,过程中患者无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继续卧床休息观察1小时,患者仍无上述症状。

术后注意事项:嘱患者回病房后继续卧床休息1小时,如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应尽快通知操作医师,1天内禁止洗澡,防止穿刺点感染,注意观察右下肢感觉及肌力情况。

操作医师:钟世奂。

手术后的福音: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术的镇痛效果

手术后的福音: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术的镇痛效果

手术后的福音: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术的镇痛效果620010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镇痛技术,其通过精确定位和局部麻醉来减轻患者疼痛。

本文旨在探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术的镇痛效果及其应用研究,以期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镇痛治疗方法。

一、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术概述1.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术的概念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术是一种利用超声技术引导针头精确到达目标神经的方法,通过局部麻醉药物注射达到神经阻滞的目的。

这种麻醉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效果确切等优点,已成为临床上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

1.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术的原理在神经阻滞过程中,通过向局部麻醉区域注射麻醉药物,使神经传导受到阻断,从而达到疼痛控制的目的。

然而,传统的神经阻滞方法往往依赖于医生的经验和直觉,容易出现误注、过量注射等问题。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术则通过利用超声波的特性,实现了对神经结构的精确定位和可视化,从而提高了阻滞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1.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术的操作步骤①患者准备:在进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术前,需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过敏史、手术部位、拟行麻醉的范围等信息。

同时,要确保患者处于适当的体位,便于操作者观察和操作。

②超声仪器准备:选择合适的超声仪器,如便携式超声仪或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等。

确保超声探头与皮肤紧密贴合,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③麻醉药物准备:根据手术部位和拟行的麻醉范围,选择合适的局部麻醉药物。

常用的有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等。

准备好所需的注射器和消毒器具。

④麻醉操作步骤:a.消毒:在操作部位进行消毒处理,遵循无菌原则,减少感染风险。

b.定位:利用超声图像,准确定位待阻滞的神经。

可通过观察神经在肌肉中的走行方向和深度,结合超声图像进行定位。

定位时要注意避开血管、神经束和其他重要组织结构。

c.穿刺:在定位后的神经周围,选择合适的穿刺点。

用消毒器具进行皮肤切开,插入超声引导下的针头,沿着神经走向缓慢推进,直至针尖抵达神经末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at are not derived from opium. It refers particularly to opioid peptides, i.e. endogenous compounds that bind to opioid receptors and mimic the effect of morphine-like compounds.
genital system
(1) Gastrointestinal tract
GIT tone GIT motility delays passage
absorption of water
secretion of digestive gland central inhibition indigestion
nociceptor
Spinal cord
Pain transmission pathway
Drug treatment of pain
severe pain inflammatory pain local anaesthesia smooth muscle colic Opioids (eg. Morphine) NSAIDs (eg. Aspirin)
(3) Respiratory depression
respiratory rate ,tidal volume the most common cause of death from acute poisoning influenced by stimulus Mechanisms: the sensitivity of respiratory center
1975
1973
1962
Opioid receptors
NH2 Extracellular


Cytoplasmic

HOOC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Opioid receptors
•: supraspinal analgesia, sedation, euphoria, dependence, respiratory depression, miosis •: spinal analgesia, sedation •: spinal analgesia, sedation, euphoria, dependence, respiratory depression •: dysphoria (烦躁不安), hallucination
drowsiness and Sedation: clouding of mentation sleep induced and aroused easily
a sense of contentment and well-being
Euphoria
the main reason for drug abuse Site: limbic system and locus ceruleus
抑制冲动传导
The cellular mechanisms
• Presynaptic inhibition: activation of opioid receptors on presynaptic nerve terminals. Close Ca2+ channel, decrease Ca2+ input, and thereby reduce transmitter release (Ach, NA, Glu, 5-HT, P). • Postsynaptic inhibition: activation of postsynaptic opioid receptors. Open K+ channels on postsynaptic neurons, increase K+ output , and thereby cause hyperpolarization and thus reduce postsynaptic neuronal excitability.
1. CNS
(1) Analgesia
insensitive: muscle spasms pain, deafferentation pain partially sensitive: nerve pain, CNS compression injury, bone cancer sensitive: myocardial infarction, other types of cancers relieve anxiety and distress, tolerance of pain
Opium (阿片) is the dried exudate obtained from unripe
seedpods of the poppy Papaver somniferum, containing morphine, codeine, and other alkaloid substances.
Limbic system
Somatosensory cortex
the sensory aspect of pain
Primary afferent fibres Noxious stimuli
PGs
BK 5-HT K+、H+
神经肽类 (如P物质)
Dorsal horn
谷氨酸 突触前膜 Ca2+突触后神经元Lo来自al anaesthetics
cholinoceptor-blocking drugs
vasodilator drugs (eg. Nitroglycerin) Carbamazepine
angina pectoris induced by coronary artery spasm
trigeminal pain
•Endogenous opioid peptides
Descending pain inhibitory pathways
Ascending pain transmission pathways
Pain
Local inhibitory interneuron in spinal cord
Pharmacological actions
Opiate (阿片剂) means that a substance is extracted from
opium or is similar in structure to natural substances present in opium.
Opioid (阿片样物质) is a term that designates substances
a call of nature
defecation reflex
constipation
(2) Biliary tract
constrict biliary smooth muscle constrict Oddi's sphincter
pressure in the biliary tract
Cortex
Opioids
NSAIDs PGs
BK 5-HT K+、H+
Dorsal horn
Spinal cord
Sites of action of different drugs
opioid analgesics
(narcotic analgesic, addictive analgesics)
•灼性神经痛(causalgia)系指在明确的神经损伤后,与损伤神经支配范围相 一致的区域内出现的以剧烈灼样疼痛主要症状,表现为痛觉异常、痛觉过 敏、交感神经机能障碍、血流障碍、出汗异常、骨、肌肉萎缩,有时表现 出水肿性改变的慢性顽固性疼痛综合征。
(2) Sedation and euphoria
Widely use term
Opium (阿片)
Opium
The flower of papaver
Opiate (阿片剂)
• Morphine • Codeine • Papaverine (罂粟碱) ……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海洛因
•吗 啡
•OH
(1) peripheral arterial and venous dilatation orthostatic hypotension Mechanisms:
release of histamine
vasomotor center
(2) intracranial pressure
to increased CO2 tension
(4) Cough suppression
codeine
• antitussive effect by inhibiting cough center
(5) Other CNS effects
Miosis: pinpoint pupils Nausea and vomiting: CTZ
Analgesics
Zhang, Bin
somatic sensation
affective (emotion)
two components
a. Acute pain (sharp pain) b. Chronic pain (dull pain)
mood effect, the affective aspect of pain
1. CNS
2. Smooth muscles
3. Cardiovascular system
S effects: principal effects
Analgesia Sedation & euphoria Respiratory depression Cough suppression Others: miosis, nausea, hormon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