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与因果推断

合集下载

病因与因果推断

病因与因果推断
溃疡、慢性胃炎,病理改变与人类感染相似 ✓ 根除性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可预防十二指肠溃
疡复发
➢剂量-反应关系
随着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的下降,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和复 发率也呈下降趋势,存在较为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
过去的30多年间,欧美等很多发达国家 的幽门螺杆菌的人群感染率出现了明显 下降,而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率和患病率 也随之出现了下降
➢ 关联的时间顺序是必需满足的;关联的强度、关联的 可重复性、剂量反应关系及实验证据有非常重要的意 义;其他标准可作为参考。
➢ 在因果关系的判断中,并不一定要求8条标准全部满 足。但满足的条件越多,则其因果关联成立的可能性 越大。
应用实例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十二指肠溃疡
1982年澳大利亚医生Barry Marshall 和 Robin Warren 发现了幽门螺杆菌与胃溃疡 的因果关联
暴露剂量越大、时间越长,疾病发生的概率也越大。
➢生物学合理性 (biologic plausibility)
指能从生物学发病机理上建立因果关联的合理性;
但是,在当前虽不能用已有的生物医学知识解释的因 果假设,不一定没有成立的可能性,也可能在未来被 科学进步所证实。
➢关联的一致性(coherence)
指因与果出现的时间顺序 怀疑病因X→疾病Y,则X必须发生于Y之前,这在病因判断 中是唯一要求必备的条件。
➢关联的强度(strength)
指疾病与暴露因素之间关联程度的大小,常用 OR 或 RR 值来描述
关联强度越大,存在因果关联的可能性也越大
➢关联的可重复性(consistency)
指某因素与某疾病的关联在不同研究背景下、不 同研究者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均可获得一致性的结 论;
第 九 章

病因研究中因果推断的标准

病因研究中因果推断的标准

病因研究中因果推断的标准在病因研究中,因果推断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关联的时序性:指因与果出现的时间顺序,有因才有果,作为原因一定发生在结果之前。

这是病因判断中唯一要求必备的条件。

2. 关联的强度:指疾病与暴露因素之间关联程度的大小,常用OR或RR值来描述。

在除外偏倚和随机误差的条件下,关联的强度可作为判别因果关系和建立病因假说的依据,关联强度越大存在因果关联的可能性也越大。

3. 关联的可重复性:指某因素与某疾病的关联在不同研究背景下、不同研究者用不同的研究方法约可获得一致性的结论。

重复出现的次数越多,因果推断越有说服力。

4. 关联的特异性:指某因素只能引起某种特定的疾病,也就是说某种疾病的发生必须有某种因素的暴露才会出现。

从传染病的病因研究角度来看,常可确立某病原微生物与某疾病之间的特异性因果关联。

而从慢性非传染病角度来讲,大多情况下不易确立某因素与某疾病间的特异性。

5. 剂量-反应关系:指某因素暴露的剂量、时间与某种疾病的发生之间存在的一种阶梯曲线,即暴露剂量越大、时间越长则疾病发生的概率也越大。

6. 生物学合理性:指能从生物学发病机制上建立因果关联的合理性,即所观察到的因果关联可以用已知的生物学知识加以合理解释。

7. 关联的一致性:指某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与该病已知的自然史和生物学原理相一致。

8. 实验证据:指用实验方法证实去除可疑病因可引起某疾病发生频率的下降或消灭,则表明该因果关联存在终止效应,其作为因果关联的判定标准论证强度很高。

实验证据可来自人群现场试验,也可来自临床试验或基础医学实验。

9. 研究方法的论证强度:一般来讲,在因果关联论证强度上,实验性研究大于观察性研究,有对照的研究大于无对照的研究,以个体为分析单位的研究大于以群组为分析单位的研究。

总之,在病因研究中,根据上述标准综合评估和判断病因与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可以得出更加科学和可靠的结论。

09章病因与因果推断讲稿

09章病因与因果推断讲稿

第九章病因与因果推断(3学时)讲稿吴云凤各位同学是否还记得,流行病学主要研究什么?我们第一次讲绪论部分的内容时,就已经很明确了流行病学的研究任务之一也即是病因学的研究。

在前面章节学习的基础上,今天给大家讲解病因与因果推断的内容。

首先看一下本章的学习目的和要求:a)了解病因模型、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b)掌握流行病学的病因概念、建立病因假说的逻辑推理方法及病因推断原则。

第一节病因的概念首先看一下人们对病因的认识历程:单一病因说(特异性病因)(1)在特异性病因学说领域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是德国19世纪著名细菌学家-Robert Koch(1852-1885),他发现炭疽菌和结核菌,并于1905年获得医学诺贝尔奖。

他提出了4条法则即Koch法则:①每一例病人体内都可以通过纯培养分离到该病原体;②在其他疾病患者中没有发现该病原体;③该病原体能够使实验动物引发同样的疾病;④被实验感染的动物中也能分离到该病原体。

(2)20世纪80年代对非传染性疾病的病因的认识的代表人物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流行病学教授-Lilienfeld AM(1920-1984),他提出:“那些能使人群发病概率增加的因素就是病因,减少这些因素中的一个或多个就会降低疾病发生的频率”。

(3)20世纪90年代,美国另一位流行病学家-Rothman KJ:从另一个角度提出:“病因是疾病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的事件、条件或特征,没有这些因素的存在,疾病就不会发生”。

他还进一步论述了必要病因和充分病因的概念。

a)充分病因(sufficient cause):最低限度导致疾病发生的一系列条件、因素和事件。

b)必要病因(necessary cause):某种疾病的发生必须具有的某种因素,这种因素缺乏,疾病就不可能发生。

但是有该因素的存在,却并不会一定导致疾病的发生。

那么现代流行病学对于病因是如何定义的呢?目前流行病学的“病因”定义:那些能使人群发病概率增加的因素,就可以认为是疾病的病因,其中某个或多个不存在时,人群疾病发生频率就会下降。

病因研究与因果推断(研究生)

病因研究与因果推断(研究生)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胡利人
(2) 天平模式
病因 宿主 → 失衡 →疾病
▲ 环境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胡利人
(3) 轮状模式
宿主
社会环境
理化环境
→失衡→疾病
生物环境
遗传内核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胡利人
二、病因的定义
(一)病因的定义
能使人群某病发病概率增加的因素,称 为 该 病 的 病 因 因 素 ( 或 病 因 因 子 , causal factor of disease ) , 简 称 病 因 (cause of disease)。在流行病学研究中,通常把尚未最 后确定的可能病因因素称为危险因素(或危险 因子, risk factor)。
可能因果联系
统计误差 间接联系 因果真实性判定
偏倚 间接联系
图 二事物是否有因果关联的推断步骤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胡利人
二、因果关联判定的条件
1. 关联的强度(strength of association)
2. 关联的时间顺序(temporality of association)
3. 剂量反应关系(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病因存在。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胡利人
(三)疾病发生类型
1.单因单果型
即一种(组)因素仅可引起一种疾病或结 局,而且该疾病或结局只由该因素引起。
2.单因多果型
即一种(组)因素可以引起几种疾病或 结局。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胡利人
3.多因单果型
这种类型可有如下几种方式,多种
(组)因素都可独立引起一种疾病或结局; 多种(组)因素协同作用引起一种疾病或结

流行病学复习笔记第十章 病因和因果推断

流行病学复习笔记第十章 病因和因果推断

流行病学复习笔记第十章病因和因果推断第十章病因和因果推断一、病因(一)概念:那些能使人群发病概率升高的因素,就可认为是病因,其中某个或多个因素不存在时,人群疾病频率就会下降。

(二)病因模型1、生态学:①流行病学三角②轮状模型(简明,整体性强,但失之于笼统。

)2、疾病因素模型:外围的远因和致病机制的近因。

(在病因分类上操作性强,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没有确定必要病因的困难。

)3、病因网模型(表达清晰具体,系统性强,能很好地阐述复杂的因果关系。

)(三)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局限性:要放弃因果决定论的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概念)1、充分而且必要病因:传统因果观,几乎不存在2、必要但不充分病因:传染病中的病原体,维生素缺乏症中的维生素不足3、充分但不必要病因:致死量的毒物,实际上也不存在4、不充分且不必要病因:吸烟与肺癌二、病因推断(一)逻辑方法(归纳推理法)1、假设演绎法:描述性研究,形成病因假设(1)因为假设H,所以推出证据E(演绎推理)(2)因为获得证据E,所以反推假设H成立(归纳推理)如果假设H而且条件C,则证据E;如果证据E不成立,所以假设H或(和)条件C不成立,而不是否定假设H。

2、Mill准则(对于观察性研究或非确定性条件,需要控制混杂或作概率性推广)(1)求同法(必要条件):病例中A――都有a因素(2)求异法(充分条件):对照组中非A――没有a因素(3)同异并用法(必要且充分条件)(4)共变法:求同法的特例,剂量-反应关系(5)剩余法:求异法的特例(二)统计关联到因果关联偶然关联(随机误差)关联非因果关联(选择、测量或混杂偏倚)有统计学意义关联间接因果关联(间接病因)因果关联(有时间先后)直接因果关联(直接病因) 1、关联的时间顺序(前因后果)实验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和生态学时间序列研究〉横断面研究对于慢性病,考虑病因X和疾病Y的时间间隔。

2、关联的强度(1)一般而言,关联的强度越大,该关联为因果关联的可能性就越大。

病因与因果推断

病因与因果推断

虚假关联(spurious association) 间接关联(indirect association)
病因推断 病因与因果推断
虚假关联(spurious association)
研究过程中某些人为误差或机遇,使得本来没有联系 的某因素和疾病之间表现出了统计学上的联系。
病因推断 病因与因果推断
间接关联(indirect association)
亦称继发关联(secondary association),通常指由 混杂偏倚所致的关联。
病因推断 病因与因果推断
从统计学联系到因果联系
病因推断 病因与因果推断
因果关联的推断标准 Hill’s criteria of causation
关联的时间顺序(temporality) 指因与果出现的时间顺序:怀疑病因X→疾病Y,则X必须 发生于Y之前,这在病因判断中是唯一要求必备的条件。
“三间”分布
知其然 知其所以然 防患于未然
病因推断 病因与因果推断
找出原因
提供措施
病因的概念和分类 病因推断的方法和步骤 因果关联推断
病因推断 病因与因果推断
第一节
病因的概念
病因推断 病因与因果推断
病因概念的发展
唯心主义病因论:鬼、神、上帝
朴素唯物主义病因观: (公元前5世纪)
微生物特异病因学说: (19世纪末)
病因推断 病因与因果推断
病因链
社会经济因素 生物学因素 环境因素 心理、行为因素 卫生保健因素 远因
医学生物学因素 (致病机制)
疾病
近因
病因推断 病因与因果推断
常见慢性病的病因链
疾 病 近端病因 中间病因 - 超重/肥胖 - 高血压 - 高血糖 …

第十章病因与因果推断

第十章病因与因果推断

第十章病因与因果推断一、学习要求 1. 应掌握内容病因的定义病因的判定标准病因模型、因果关联以及因果联结方式。

2. 需熟悉的内容几种病因模型的原理及在防制疾病中的指导意义病因推理方法假设演绎法和Mill准则统计关联与因果关联的关系。

3. 需了解的内容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的概念及对它们局限性的基本认识因果实验中的对照法则二、学习要点一病因的概念1. 病因的定义1现代科学的概率论因果观原因就是使结果发生概率升高的事件或特征即一定的原因只是可能而不是必然导致一定的结果。

2流行病学的病因定义Lilienfeld1980从流行病学角度这样给出了病因的定义那些能使人群发病概率升高的因素就可认为是病因其中某个或多个因素不存在时人群疾病频率就会下降。

流行病学中的病因一般称为危险因素risk factor它的含义就是使疾病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这里的危险风险是指不利事件发生的概率。

3防治效应的原因定义在受控条件下研究者有意改变一个或多个因素处理并前瞻地确定其效应的研究。

如果实验处理使特定效应发生的概率升高该处理就是特定效应的原因。

2. 病因模型1生态学模型将机体与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具体包括流行病学三角和轮状模型图10-1、图10-2它们给出了寻找病因的分类大框架。

致病因素动因是从环境因素中分离出来的即狭义的病因。

2疾病因素模型将因素分为外围的远因社会经济、生物学、环境、心理和行为以及卫生保健因素和致病机制的近因医学生物学因素操作性和指导性较强。

流行病学的危险因素主要是指外围的远因。

3病因网模型多个病因按时间先后联结起来就形成病因链多个病因链交错联结起来就形成病因网它提供因果关系的完整路径表达清晰具体系统性强。

4寻找病因的条目指南具体病因可以分为宿主和环境两大方面。

针对病因的具体研究涉及遗传学、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病理学病因如何起作用、营养学、环境卫生学、劳动卫生学、行为心理医学和社会医学等。

5充分和必要病因的概念及局限性充分病因sufficient cause是指有该病因存在必定概率为100导致疾病发生。

病因与因果推断

病因与因果推断

15
因果推断的标准
1.联系的时间顺序(必要条件)
2.联系的强度: RR 、OR 3.联系的特异性:暴露与疾病一对一、联系强度大 4.联系的一致性(重复性) 5.剂量-反应关系 6.分布的一致性 7.联系的合理性(生物学言之有理) 8.实验证据: 动物实验、人群实验
16
17

5
宿主
病因
图2-1 三角模型
环境
6
图2-2
轮状模型
7
(三)因果联系方式
8
二、病因研究方法
• 流行病学是进行病因研究不可缺少的方法。
• 流行病学在提供病因线索和验证病因方面起着独 特的作用。
• 病因研究合理的顺序:
描述性研究
(揭示现象)
分析性研究
(分析原因)
实验性研究
(采取措施)
(因果关系的论证强度逐渐增加)
是由于研究过程中的某些错误(选择偏倚 或信息偏倚)造成的统计学联系。
2.间接联系:
是由于两事件(暴露和疾病)都与另外一 种因素有关(混杂偏倚)所造成两者之间的统 计学联系。
14
(二)判断因果联系
某一事件(暴露)的频率或性质的改变,
会引起另一事件(疾病)的频率或性质的改变,
则暴露与疾病之间的联系即为因果联系。
9
(一)建立病因假设
• 假设是在疾病分布以及已有的医学知识基础上, 通过逻辑思维、科学推理等各种可能的方法而形 成的。 • 应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帮助提出病因假设。 • 逻辑推理方法: 求异法、求同法、共变法、类推法、排除法
10
(二)检验病因假设
应用分析性研究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和 队列研究)检验暴露与疾病之间的关联。
2
• 流行病学病因概念的优越性:

流行病学:病因与因果推断

流行病学:病因与因果推断

➢关联的强度
综合多项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十二指肠溃疡间 存在着强的关联性,OR值可达4~16
生。
充分病因 sufficient cause:
最低限度导致疾病发生的一系 列条件、因素和事件。
XAC B XD EFX
图9-1 必要病因、充分病因和组分病因的关系
Rothman用饼图举例说明了某病发生的3种充分病 因, 其中,A为必要病因。没有哪一个因素可以是某病的 组充分分病病因因(,c从om而p引on入en组t 分ca病us因es的)概:念联。合作用效果中的 各个因素称为组分病因。 但并不意味着各组分病因 必须同时发挥其致病作用,他们可以在疾病形成、发 生、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相辅相成,产生交互作用。
检验假设
➢ 流行病学常用的分析性研究方法有病例对照研 究和队列研究
➢ 论证的步骤一般是先做病例对照研究,然后做 队列研究
验证假设
➢ 无论是通过流行病学,还是通过基础医学或临床医 学研究方法获得的病因假说,最终仍需回到人群中, 用实验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验证
➢ 研究方法多数是干预试验或类试验
表9-1 不同研究方法的因果关系论证强度比较
随机对照试验 现场干预试验
病因推断
建立假设
---- 逻辑推理法(Mill准则)
1.求同法 2.求异法
4.共变法 5.剩余法
3.同异并用法
求同法
• 如果从不同情况下的某病病人中,均观 察到有一个共同的因素,则这个因素很 可能为该病的病因。
如某学校教职工、家属、学生中都有发生腹泻,这些患 者都有在校内某一食堂某冷饮食用史,则食用该冷饮 可能与腹泻有关。
生 物 环 境


遗传核

第9章 病因与因果推断

第9章 病因与因果推断

例子: 假设H :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导致原 发性肝癌(PHC) 根据该假设H,加上相关背景知识为前提,演 绎地推出若干具体经验证据: E1: 肝癌病例的HBV感染率高于对照 E2: HBV感染队列肝癌发生率高于对照 E3: 控制HBV感染后,肝癌的发生率下降 如果证据E1,E2,E3 成立,则假设H亦获 得相应强度的归纳支持。
(三)、防治效应的原因定义
防治实验研究 (因 果)
研究因果关系的实验是指:在受控条件下,研 究者有意改变一个或多个因素(处理),并 前瞻地确定其效应的研究。 防治实验中的处理(treatment or maneuver)如 果使特定效应发生的概率升高,该处理就是 特定效应的原因。
二、病因模型
病因模型是用简洁的概念关系图来表达因 果关系,它给我们提供因果关系的思维框架、 涉及的各个方面或因果关系的路径。由于对因 果关系的理解不同,有多种病因模型 。 目前具有代表性的因果模型有三类:
二、实验研究
1、生化实验:可对营养缺乏、代谢疾病、药物和毒物中毒
进行鉴定,也可对因疾病导致的体内生化代谢异常进行诊断。
2、微生物学实验:当疑为传染性病原微生物致病时,可
选微生物实验,或辅以免疫学方法作病原诊断。
3、分子生物学实验:可从分子水平研究可疑病因及其致
病机理,建立诊断方法。如检查某癌基因判断肿瘤发生的可 能性。
这种概念显然比三角模式更接近实际,有利于 疾病病因的探讨及疾病的防治,该模式将病因分为 以下几类: (1)宿主方面:来自宿主方面的病因最重要的是遗传,认
为慢性病与多基因遗传有关,还与染色体异常,年龄、性别、 发育、营养状态、行为心理、免疫状态等有关。
(2)生物环境:包括细菌、病毒及其他微生物、寄生虫、

流行病学正文部分-第6版第10章.病因与因果推断

流行病学正文部分-第6版第10章.病因与因果推断

第十章病因与因果推断研究结果的解说涉及到因果推断的问题。

病因的研究不仅同疾病的诊断有关,还直接关系到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因此,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均非常重视病因的研究。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病因(cause of disease)与因果推断(causal inference),后者还包括处理-效应关系,实际上是分析或实验流行病学的指导框架和评价准则,对于形成正确的因果思维和准确地理解研究结果,是至关重要的。

第一节病因的概念一、病因的定义(一)从决定论因果观到概率论因果观的发展传统的决定论因果观认为,一定的原因必然导致一定的结果。

实际上,从经验证据得出的结论只能是归纳性的,归纳性结论只能是概率性的。

而且更重要的是,客观世界本身的发展变化就是概率性的。

现代科学产生了概率论因果观或称广义因果律:原因就是使结果发生概率升高的事件或特征,即一定的原因只是可能而不是必然导致一定的结果。

(二)现代流行病学的病因定义早期的流行病学着重于研究传染病的流行问题,对病因的注意力主要放在空气、水和居住条件等环境卫生上,如Snow发现伦敦宽街霍乱流行与饮水污染有关。

在细菌学兴起以后,对病因的注意力转到特定的病原体上,如Koch发现了结核病和霍乱的病原体。

20世纪50年代以后,现代流行病学研究逐渐扩展到非传染性疾病,“病因”也就不仅仅限于传染病的病原体。

Lilienfeld(1980)从流行病学角度这样给出了病因的定义:那些能使人群发病概率升高的因素,就可认为是病因,其中某个或多个因素不存在时,人群疾病频率就会下降。

因此,现代流行病学中的病因观是符合概率论因果观的。

流行病学中的病因一般称为危险因素(risk factor),它的含义就是使疾病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这里的危险(风险)是指不利事件发生的概率。

(三)防治效应的原因定义防治实验研究也是一种因果性研究。

研究因果关系的实验是指:在受控条件下,研究者有意改变一个或多个因素(处理),并前瞻地确定其效应的研究。

病因与因果推断-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课件

病因与因果推断-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课件

病因模型
A 三角模型
宿主
动因
环境
从因素间平衡和整体性观点看,疾病是三大因素宿 主、环境、动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缺点是对三要素等量齐观,不很妥当。
轮状模型
生物环境 遗传内核
社会环境
宿主 理化环境
社会经济因素 生物学因素 环境因素
心理、行为因素 卫生保健因素
医学生物学因素 (致病机制)
远因
近因 C 疾病因素模型
疾病
精神状态 生活水平
预防接种
暴露于结核杆菌
易感宿主
感染
侵犯组织 产生反应
结核病
遗传
运因
结核病的病因示意图
近因
病因网模型(web of causation)
乙肝
病毒
环境因素
感染
社会因素
肝癌
黄曲 霉毒 素
卫生保健
不洁 饮水
糙皮病
BEINGS Model Preventable causes of disease
生榨棉籽油的摄入量与烧热病的剂量反应关系
吃油量(斤/年) 调查人数
<5
78
5-
221
7-
148
≥10
50
发病数 15 53 44 24
发病率(%) 19.23 23.98 29.73 48.00
5 、重复性,或称“关联的一致性” (consistency) “求同法”原则,不同场合的共性
6 、关联的合理性(plausibility) 也即“言之有理”:医学上和生物学上的可能性
Lilienfeld AM. ( 1920-1984)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流行病学教授
Lilienfeld(1980)的病因定义:

病因及因果推断050403

病因及因果推断050403

四、因果联接方式
(一) 单因单果
不存在, 不存在,是错误的观念
(二)单因多果
例如: 例如: 吸烟可引起肺癌、慢性支气管炎和冠心病。 吸烟可引起肺癌、慢性支气管炎和冠心病。 病因多效应作用。 病因多效应作用。 但这些疾病并非仅仅由单一病因所致。 但这些疾病并非仅仅由单一病因所致。 单因多果仅仅从病因多效应方面是正确 的。
Host
Cause
Environment
2. 轮状模型 (Wheel model) )
疾病是由环境和宿主相互间作用的结果 环境包括生物、 环境包括生物、理化和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
宿主 遗传内核
生物环境 理化环境 病因模式 轮状模型
(二)疾病因素模型
• 外围的远因包括社会经济、生物 外围的远因包括社会经济、 环境、 学、环境、心理行为和卫生保健 因素。 因素。 即通常流行病学所指的危险因 素。 • 疾病近因指通过一定致病机制的 直接病因。 直接病因。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性病艾滋病中心 流行病学室


流行病学的因果推论
causal inference of the Epidemiology
第一节 病因的概念
concepts of the causes of disease
一、病因的定义
(1) 病因概念的演变
特异致病因子 (Specific etiologic factors) 机械决定论、单一病因观。 机械决定论、单一病因观。 附加致病因子 (Additional causative factors) 充分和必要病因观。 充分和必要病因观。 危险因素 (Risk factors) 概率论的因果观。 概率论的因果观。
1 求同法(method of agreement) 求同法( ) 2 差异法 (method of difference) 3 同异并用法 (joint method of agreement and difference) 4 共变法 (method of concomitant variation) 求同法的特例。 求同法的特例。 5 剩余法 (method of residues) 差异法的 特例。 特例。

第九章 病因与因果推断

第九章 病因与因果推断

Host
Any susceptible organism invaded by an infectious agent
©by Jing Su
2、轮状模型 Wheel model
Chemical Environment
Biological Environment
Human organism
Genetic core
©by Jing Su
机遇 (chance):随机误差 (random error)
随机误差是随机分布,不可避免的 随机误差是可以估计的 可通过增加样本量或多次测量取均值来减小
©by Jing Su
3、疾病因素模型 Disease—factor model
社会经济因素 生物学因素 环境因素 心理、行为因素 卫生保健因素
医学生物学因素 (致病机制)
远因
近因
©by Jing Su
疾病
4、病因网络模型 Web of causation model
生态学模型或疾病因素模型提供了多方面的病因, 这些病因相互联系串成一条病因链 多病因 相互作用
A A+B
and
C C+D
Cohort study
©by Jing Su
如果
A A+B
≠பைடு நூலகம்
C C+D
A≠ B
C
D
Exposure
Yes No Total
Disease Yes No
AB CD A+C B+D
Total
A+B C+D
A+B+C+D
那么暴露和疾病之间的统计学联系是显著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
R1 R2 R3
F1 F2 F3
R1 R2 R3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一节 病因的概念
寻找病因的条目指南
宿主病因
先天
基因 染色体 性别差异
后天
年龄 发育 营养状态 体格 行为类型 心理特征 获得性免疫 既往史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一节 病因的概念
环境物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一节 病因的概念
鬼神、上帝、天意 迷信阶段 人
病 因 概 念 的 发 展


水 火 土 人

朴素唯物主义
活的传染物

生物学病因的萌芽
病原物 三角模式 环境 生 物 机体 社 会 宿主 物 质
A causal relationship would be recognized to exist whenever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the factors from part of the complex of circumstances that increases the probability of the occurrence of disease and that a diminution of one or more of these factors decreases the frequency of that disease.
化学 营养素 天然有毒动植物 化学药品 微量元素 重金属等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一节 病因的概念
物理 气象 地理 水质 大气污染 电离辐射 噪声 振动
社会
社会/人口 经济 家庭 饮食习惯 嗜好兴趣 教育文化 医疗保健 职业 政治 宗教 风俗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一节 病因的概念
防治效应的原因定义
防治实验研究 (因 果)
研究因果关系的实验是指:在受控条件下,研究 者有意改变一个或多个因素(处理),并前瞻地 确定其效应的研究。 原因
防治实验中的处理(treatment or maneuver)使 特定效应发生的概率升高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一节 病因的概念
二、病因模型
Lilienfeld的病因定义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轮状模式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一节 病因的概念
一、病因的定义
从决定论因果观到概率论因果观的发展
传统 (决定论)
一定的原因必然导致一定的结果
现代 (概率论因果观或称广义因果律)
一定的原因只是可能而不是必然导致一定的结果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生态学模型
将机体与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宿主
分类 流行病学三角 轮状模型
动因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图10-1 流行病学三角
环境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一节 病因的概念


物 环 境
宿主
遗传 内核
会 环 境
理 化 环 境
图10-2 轮状模型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一节 病因的概念
疾病因素模型
第 十 章
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流行病学
主 编 / 叶冬青 指 导 / 李立明
配套光盘
人民卫生出版社
研究的解说涉及到因果关系 问题,从研究结果如何做出正确 的因果推断,是非常重要的。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一节 病因的概念 第二节 因果推断的逻辑方法 第三节 统计关联到因果关联 第四节 因果关联的推断标准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一节 病因的概念
总之,对于按某病因进行分类的 疾病(包括非传染病),该病因就是 它的必要病因,而正因为有该病因才 被分类为该疾病。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二节 因果推断的逻辑方法
假设演绎法 Mill准则 因果性实验中的对照法则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几乎是一回事(因果同一),失去了因果关系的意义。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一节 病因的概念
必要病因的局限性
传染病的特定病原体为必要病因。 对于一般的慢性病,从字面或定义上,我们不可能得到“必 要病因”的启示。 对某些按“病因”分类的慢性病,可知道它们的必要病因。 如“血管性痴呆”,脑血管病变就是它的必要病因。
第一节 病因的概念
现代流行病学的病因定义 Lilienfeld: 那些能使人群发病概率升高的 因素,就可认为是病因,其中 某个或多个因素不存在时,人 群疾病频率就会下降。
Lilienfeld AM. (1920-1984)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流行病学教授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一节 病因的概念
第一节 病因的概念
病因网模型
根据生态学模型或疾病因素模型提供的 框架可以寻找多方面的病因,这些病因 相互存在联系,按时间先后联接起来就 构成一条病因链,多个形成病因网 (web of causation)。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一节 病因的概念
因果联接方式 F R F1 F2 F3 R
三 、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
概念
充分病因(sufficient cause)是指有该病因存在,必
定(概率为100%)导致疾病发生。
必要病因(necessary cause)是指有相应疾病发生,
以前必定(概率为100%)有该病因存在。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一节 病因的概念
按病因是否充分或必要分类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二节 因果推断的逻辑方法
一、假设演绎法
假设演绎法的推理过程
因为假设H ,所以推出证据E
充分且必要病因 传统因果观;几乎不存在 必要但不充分病因
传染病病原体;Vit缺乏症的Vit不足
充分但不必要病因 致死量的毒物;实际也不存在 不充分且不必要病因 吸烟——肺癌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一节 病因的概念
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的局限性
充分病因的局限性
充分病因几乎是不存在的,牵强的例子造成病因和疾病结果
特点 病因分类操作性强 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没有动因确定的困难 层次 外围的远因 致病机制的近因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一节 病因的概念
社会经济因素
生物学因素
环境因素 心理、行为因素 卫生保健因素 医学生物学因素 (机制)
疾病
图10-3
疾病因素模型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