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破窗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班级管理要重视破窗心理效应
班级管理要重视破窗心理效应【摘要】:破窗心理效应是指环境中出现的破破烂烂就会引发更多破烂的现象。
在班级管理中,破窗心理效应同样存在,不良行为和纠纷一旦被放任不管,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问题产生。
班级管理者要重视破窗心理效应的影响,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明确班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到破窗心理效应对班级管理的负面影响,制定预防措施、建立积极的班级文化以及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只有共同努力,打造和谐的班级环境,才能有效应对破窗心理效应,确保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学生在积极、健康的氛围中成长。
班级管理要重视破窗心理效应的重要性,共同努力,打造和谐的班级环境,确保破窗心理效应不会在班级管理中成为隐患。
【关键词】关键词:班级管理、破窗心理效应、重要性、影响、预防措施、班级文化、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谐环境、共同努力。
1. 引言1.1 破窗心理效应的概念破窗心理效应,又称为“破窗理论”或“破窗理论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学理论,最初由美国社会学家詹姆斯·威尔逊和乔治·凯林恩于1982年提出。
该理论主要阐述了一个简单的概念:如果一个地方出现了一扇破窗,而且很长时间都没有被修理,那么其他人看到这扇破窗会认为这个地方已经被放弃了,从而导致更多的破窗和破坏行为的发生。
破窗心理效应实际上是一种“无序传染”的现象,也就是说,一旦出现了一点不端行为,就会引发更多的不良行为。
这种效应在班级管理中尤为重要,因为学生们往往会受同行的行为影响,从而形成“羊群效应”。
班级管理者应该重视破窗心理效应,并及时采取措施来遏制不良行为的蔓延。
只有通过建立积极的班级文化,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才能有效预防破窗心理效应的发生,营造一个和谐、有秩序的班级环境。
1.2 破窗心理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破窗心理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指的是当班级中存在一些不良的行为或者不良环境时,会引发更多的不良行为的现象。
“破窗效应”在中职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破窗效应”在中职学生管理中的应用破窗效应指的是在一个社区中,如果有一扇窗户被砸了而没有及时修理,那么很快其他窗户也会被砸。
这是因为破损窗户会让人错误地认为这是一个不受关注的社区,从而会导致更多的不良行为。
在中职学生管理中,我们也可以应用破窗效应的理论来促进学生的良好行为和规范管理。
一、修补“破窗户”在学校管理中,破窗户就可以是指一些学生行为上的小问题,比如迟到、旷课、打闹等,如果学校不及时处理,这些小问题就会逐渐演变成大问题,影响学校的整体运营。
因此,学校管理应该定期排查学生的问题并及时处理,防止出现新的问题。
如果我们能及时处理突出问题和不适当的行为,那么学生们会自然而然地认为这个学校管理严格,秩序井然,从而遵守学校规定和要求。
二、重视细节学校管理的另一个方面是细节,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素质,我们需要从小细节出发,从食堂、教室、公寓、图书馆、洗手间等学校的各个方面入手,去规范和改进学生的行为。
从小处入手,遵守细节,就可以做到整个学校的管理规范。
例如,学校可以要求学生在使用各种设施前仔细阅读使用说明,并在用完后及时清洁操作区域,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还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互助合作的态度,自觉维护整个学校的秩序。
三、强调纪律和规矩想要学校拥有良好的秩序,管理者必须严格遵守学校的纪律和规定。
学生也必须被教育和认识到规矩的重要性。
仅仅对“问题”进行临时的处置是不够的,学校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在教学、管理、服务、安全等各个方面制定详细规定。
同时,学校应该对学生进行相关培训,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遵循规章制度。
四、建设公共意识和服务意识在学校中,公共意识和服务意识的培养相当重要,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校园生活,并且充分感受到集体的力量。
在校园中,学生要有团队意识并主动为他人服务,才能协调好与他人的关系。
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发现自己是团队中的重要一份子,从而珍惜集体与个人的荣誉。
总的来说,学校管理中的破窗效应理论告诉我们:只要从各个细节做起,把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问题解决好,就能够使学校的管理更加规范、纪律更加严明。
“破窗效应”在中职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破窗效应”在中职学生管理中的应用1. 引言1.1 破窗效应概述“破窗效应”是由社会学家威尔逊和凯林根据破损窗户引发破坏行为的理论提出的。
他们认为,如果一扇窗户被破坏而没有得到及时修理,那么其他窗户也会被破坏,最终导致整栋建筑变得破旧不堪。
这个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犯罪学和管理学领域。
在中职学生管理中,破窗效应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学校对一些学生的小问题置之不理,比如迟到、早退、逃课等,其他学生也会觉得这种行为是可以接受的,从而导致更多学生出现同样的问题。
如果学校不能及时制止和纠正这些行为,就会埋下更多问题的种子,最终影响整个学校的管理和秩序。
了解和应对破窗效应对中职学生管理至关重要。
只有及时发现和处理学生的问题行为,建立规范和严肃的管理制度,才能有效预防破窗效应的发生,维护学校的良好秩序和形象。
【破窗效应概述】的内容到此结束。
1.2 中职学生管理的重要性中职学生管理是中等职业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中职学生是我国未来技术和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而学生管理则是确保中职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学习成绩、培养综合素质的关键举措。
中职学生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职学生管理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
中职学生管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和技能水平,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就业和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中职学生管理还可以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共同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职学生管理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只有加强学生管理,才能更好地实现中职教育的宗旨和目标,为国家的发展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技术人才。
2. 正文2.1 中职学生存在的问题中职学生存在的问题包括学生自身素质较低、行为不端、学习态度不端正、道德观念淡漠、纪律意识淡薄等问题。
部分中职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动力和自我激励能力;部分学生存在过度依赖家长和老师的问题,缺乏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些学生存在道德观念淡漠、精神状态不佳、行为不端的情况,甚至有的学生会出现欺凌、吸烟、违纪等不良行为。
“破窗理论”在教学管理中的运用
“破窗理论”在教学管理中的运用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这是转化。
如果挤出的是草末,这是加工;如果吃的是奶挤出是草,这是可怕的转化。
我觉得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在于转化,既能不能把新理念、新思路转化为我们自己的理念、思路,并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用于我们的工作之中。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当具备这种功能,把其他领域的一些成型的理论,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来。
下面就这方面的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破窗理论在教学管理中的运用心理学家凯琳曾注意到一个问题:在她上班的路旁,有一座非常漂亮的大楼。
有一天她注意到有一个窗户的玻璃被打破了。
那扇破窗与整座大楼的整洁美丽极不协调,显得格外刺眼。
又过了一段时间,她惊奇的发现:那扇破窗没有得到及时的维修,反而又增加了几扇破玻璃窗子……这一发现使她的心中忽有感悟: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得到某些暗示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玻璃。
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会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其结果是:在这种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
这就是凯琳的著名的“破窗理论”。
凯琳是研究犯罪心理的,她认为外在恶劣的环境是导致错误或者犯罪的一个诱因。
在班级的管理中同样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当一个班级开始乱的时候,会越来越乱,即使换了班主任后,还是乱。
原因时换汤不换药。
班主任是汤,管理方法是药。
换汤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换药才是解决问题的良策。
根据凯琳的“破窗理论”,在教学的管理中,首先应当建立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育人的环境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环境,一种是人文环境。
自然环境指的是教室的布置和教学用品的管理。
在布置教室的时候,要注意色彩的运用。
因为色彩与人的情绪有很大的关系。
在黑板的上方,一般都挂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或者“团结拼搏、勇于进取”等一些激励性的语言。
这些文字应该以黄色调为主,黄色是暖色调能够兴奋人的情绪,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最好不要用红色,这样会使学生太兴奋了,可能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运用“破窗理论”加强班级管理
运用“破窗理论”加强班级管理“破窗理论”首先是在政治学和经济学中被广泛接受和运用的,但随着它的逐渐被认知和接受,在教育教学中也具有了一定的市场,尤其是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更为广泛。
近几年来我运用“破窗理论”,加强班级管理作了一些思考和实践,现将体会总结如下:一、“破窗理论”的内涵、“破窗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猖獗。
“破窗理论”有三个关键点:1.对“破窗”的出现要及时修补,强调办事的时效性,拖延的处理就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失。
2.对小事的出现一定要严肃处理,否则这种“麻木不仁”的“从罪心理”就会蔓延开来。
3.管理者要建立完备的制度体系,避免制度体系中出现“破窗”。
基于以上三个关键点,“破窗理论”在经济学和政治学的管理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启示作用,在实际的运用操作中也切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但是,教育是培养人的行为,它是一种很特殊的过程。
因此,盲目地将“破窗理论”的关键点嫁接到教育管理中来,就会产生误区。
二、“破窗理论”的误区1、小事严厉处理基于“破窗理论”的启示,为了避免班级管理中个别班级成员的不正当行为带来班级内部的蔓延之势。
班主任在具体的班级管理中,总是对学生所犯的小事处以严厉的惩罚,怕班级中的这一个黑点成为毁“千里之堤”的“蚁穴”。
著名心理学教师熊荣老师认为,“学生之所以是学生,就是因为他们的知识构成和人格成长都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
”所以,因为他们是学生,就必然会有行为中的不足,如果老师因为这点不足而严厉处理的话,不知道会有多少未来的爱迪生、爱因斯坦被扼杀。
2、错误即时批评“破窗”造成蔓延之势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及时的修补,如果及时修补蔓延似乎难以形成。
于是盲目者就会在学生犯下错误的时候,立即对学生进行批评。
班级管理要重视破窗心理效应
班级管理要重视破窗心理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破窗心理效应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一些小问题如果被忽视或未及时解决,就会导致更大的问题不断出现。
这个概念最早由社会学家威尔森和凯林汉所提出,他们指出,当一个社区中出现了破窗、涂鸦和其他破坏行为,如果不及时加以纠正,就会导致更多的破坏行为和不法行为的发生。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班级管理,如果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忽视了一些小问题,就会导致班级纪律松懈,学生行为失范,甚至影响到整个学校的秩序和声誉。
破窗心理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体现在班级管理中,破窗心理效应通常会表现为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问题被忽视,导致班级纪律松懈,学生行为失范,最终影响到整个班级的秩序和学习氛围。
假如一个学生经常迟到、旷课、未完成作业、在课堂上讲话、与同学打架等,如果老师对这些问题不加以重视和及时处理,其他学生也会觉得这些行为是可以容忍的,然后也纷纷效仿。
最终导致班级纪律松懈,学习氛围不好,教学质量下降。
如果班级管理者对学生的违纪行为不采取有效的措施,不及时进行教育和纠正,那么这些行为将逐渐扩大,影响到整个班级的秩序。
有学生在学校内散播谣言、欺负弱小、破坏公物等,如果学校不及时制止和处理,其他学生也会觉得可以随意行事,导致整个班级的秩序混乱,甚至影响到整个学校的声誉。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应该重视破窗心理效应,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确保班级的秩序和学习氛围良好。
如何应对破窗心理效应的发生要有效应对破窗心理效应的发生,班级管理者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1. 提高班级管理者的意识和能力:班级管理者应该加强对破窗心理效应的认识,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和应对能力。
只有了解破窗心理效应的特点和危害,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避免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
2. 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班级管理者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和行为规范。
班级管理要重视破窗心理效应
班级管理要重视破窗心理效应破窗心理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学上的现象,也被称为“破窗理论”,是由社会学家威尔逊和凯琪在1982年提出的。
破窗心理效应的基本概念是,如果一个环境中出现了一个破窗玻璃不修补,那么人们就会认为这个环境是被废弃的,因此会更容易忽视其他的问题。
这个理论在管理学中也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在班级管理中。
在班级管理中,破窗心理效应表现为一种“恶性循环”,即当班级中出现了一些不良的行为或者环境时,其他学生会更容易对这些问题无动于衷,甚至在这种环境中表现出更糟糕的行为。
一个班级中出现了一些学生的损坏行为,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和惩戒,其他学生就会认为这是一个被废弃的环境,从而对班级纪律也会更加漠不关心。
要重视班级环境的整洁和秩序。
班级环境整洁、秩序井然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和习惯的重要条件。
如果班级中出现了破损的窗户、门窗、墙壁等现象,导致环境变得凌乱不堪,就会给学生一种不重视环境的暗示,从而造成更多的不良行为的产生。
班级管理者要重视窗户、门窗等的维护和修补,使班级环境保持整洁、有序,防止破窗心理效应的发生。
要重视学生行为的规范和纪律。
学生行为的规范和纪律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防止破窗心理效应的关键。
如果班级中出现了一些不良行为,比如作业抄袭、校园欺凌、违纪等,管理者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给予学生适当的惩戒和引导,使学生认识到不良行为的后果,避免其他学生效仿或者无动于衷,形成恶性循环。
要重视班级管理者的角色和责任。
班级管理者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和监督者,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榜样,做好班级管理的工作。
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要积极采取措施,不仅给予学生惩戒,还要给予适当的关怀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也要与学生和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建立起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良好联动,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要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和塑造。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精神灵魂,是学生行为和心态的重要影响因素。
破窗效应 班级管理
破窗效应班级管理
破窗效应是由美国社会学家菲利普·泽姆巴多(PhilipZimbardo)提出的一个理论,指的是当一个环境中存在着破窗、垃圾、涂鸦等不良行为时,会引发其他人的模仿和加剧这种行为的趋势。
这个理论在班级管理中也同样适用。
在学校班级中,如果存在一些不良行为,比如学生不遵守纪律、不尊重教师、恶意欺凌同学等,会引发其他学生的模仿和加剧这种行为的趋势。
这种情况下,班级管理往往会变得越来越困难。
因此,班级管理中要避免破窗效应的发生,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建立明确的班规班纪,强化学生的纪律意识和自律意识;
2. 加强教师的监管和引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3. 倡导正面行为,鼓励学生在班级中发扬正能量,积极向上;
4. 加强班级内部的沟通和合作,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
总之,班级管理中要注意防范破窗效应的发生,避免不良行为在班级中扩散蔓延,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和文化,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保障。
- 1 -。
试论“破窗理论”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试论“破窗理论”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使得信息全面畅通,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同时也为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很多新的困难。
作为一线的班主任,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管理好班级就成为当务之急。
破窗理论也叫破窗效应(Break Pane Law),最初的涵义是一扇窗户被打破,如果没有修复,将会导致更多的窗户被打破,甚至整栋楼被拆毁。
这个由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观察总结的“破窗理论”指出环境可以对一个人产生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
这一理论在学校管理中同样适用。
作为初中班主任,我将”破窗理论”运用于学生管理工作中,颇有收获。
现将我的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列举如下,以供商榷。
一、细致管理,防微杜渐班级管理是一项艰巨繁杂而意义重大的工作。
班主任是学校班级工作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是教学工作的协调者,也是学校目标管理的具体实施者。
要真正管理好班级,班主任要高度重视班级中出现的“第一次”。
如第一次班会,第一次作业,第一次大扫除……如果每个“第一次”班主任都能精细设计,严格管理,那么各项管理工作就能很好地完成;反之,若对“第一次”的管理不到位、不严密,想再亡羊补牢,严格要求,难度就大得多,也很容易在班级中形成“破窗效应”等一系列连锁反应。
比如说,每个班级中都会有一些调皮的学生,使得班级的凳子少一个螺丝、缺一块板,如果你不追查原因,落实责任,及时修理,明天就可能掉另一条腿,后天另一张桌子就可能同样遭此厄运;再比如说,学生脚下有一张纸,没有人去及时拾起,也没有人提出异议,说不定过一会儿就会有两张、三张废纸,甚至某个地方垃圾成堆……针对类似的小事情,班主任一定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做到精细化管理,防微杜渐。
一所学校,有校纪校规;一个班,也有班纪班规。
作为班主任,应该在班级中广泛征求师生的意见,形成共同意愿,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的规章制度,对犯错误学生的教育、惩罚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这样就会使坏风气、坏习惯、坏思想无机可乘,防止产生“破窗效应”。
班级管理要重视破窗心理效应
班级管理要重视破窗心理效应1. 引言1.1 破窗心理效应的定义破窗心理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学理论,指的是如果一个地区出现了一扇破窗玻璃,而且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得到修理,那么其他窗户也有可能被破坏。
这种心理效应暗示着人们的行为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一旦出现了不良行为或破坏现象,就会传染并导致更多的不良行为。
在班级管理中,破窗心理效应也同样适用,如果班级中出现了一些不端行为或纪律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和纠正,就会导致更多的学生效仿或者纷纷跟风,形成恶性循环。
班级管理者应该及时关注和处理一些小的不良行为,及时纠正,防止形成破窗心理效应,保持良好的班级秩序和学习氛围。
1.2 破窗心理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破窗心理效应是指一旦一个地方出现了破窗等不良迹象,如果不及时加以修复和处理,就会引发更多的破窗和犯罪行为。
在班级管理中,破窗心理效应同样能够发挥作用。
如果在班级中出现了一些小的纪律问题或学生行为不当的情况,如果教师和管理者不及时进行处理和纠正,这些问题就会逐渐扩大,并影响整个班级的秩序和学习氛围。
班级管理要重视破窗心理效应的作用,及时处理学生行为问题,维护良好的班级秩序。
通过对破窗心理效应的理解,教师和管理者可以更好地制定班级管理策略,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行为问题,避免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和严重。
在班级管理中,应该注重预防性措施,建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
只有如此,才能有效地应对破窗心理效应,促进班级的健康发展和学生的全面成长。
2. 正文2.1 破窗心理效应的起源与理论破窗心理效应的起源与理论可以追溯到1982年,美国社会学家威尔逊和凯林斯在《破窗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这一概念。
破窗心理效应的理论核心是指,环境中出现的一些细微迹象和违规行为,会引发更多的犯罪和不良行为,从而导致整体环境的恶化。
威尔逊和凯林斯以一座废弃的建筑物为例,指出如果这座建筑物被打破了窗户却没有及时修理,那么围绕这座建筑物的环境就会迅速蔓延出更多的破窗、涂鸦和垃圾堆积,最终吸引更多不法分子前来破坏和犯罪。
破窗效应对班级管理的启示
破窗效应对班级管理的启示
破窗效应是指一个社区中的一扇破窗,如果不及时修补,可能会导致其他窗户也被破坏,最终整个社区的治安环境恶化。
这个效应可以启示我们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
首先,班级管理中的破窗可以是任何小问题,例如迟到、旷课、作业不交等。
如果这些小问题不及时处理,就可能会导致更大的问题,例如学生之间的冲突、学生对学校的不满等。
因此,班级管理者应该及时发现和解决这些小问题,避免它们演变成更大的问题。
其次,班级管理中的破窗也可以是学生的不良行为。
如果学生的不良行为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就可能会影响到其他学生的行为,形成一种“以恶制恶”的氛围。
因此,班级管理者应该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价值观和道德观。
最后,班级管理中的破窗也可以是班级内部的不和谐氛围。
如果班级内部存在着不和谐的氛围,例如学生之间的互相攀比、互相排挤等,就会影响到班级的整体氛围和学习效果。
因此,班级管理者应该及时发现和解决班级内部的不和谐氛围,建立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总之,破窗效应对班级管理的启示是,班级管理者应该及时发现和解决班级内部
的小问题,避免它们演变成更大的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价值观和道德观,建立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班级的整体氛围。
破窗效应理论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实践
··教育管理
【摘要】在小学教育工作当中,班级管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其决定着学生在怎样的班级生活、学习环境中成长,对学生的学习、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而为了提高班级管理成效,为学生营造出更好的班级环境,教师在实践中可引入和应用相关的心理学理论——
—如破窗效应,以更科学的方法指导班级管理工作开展。
【关键词】破窗效应;小学;班级管理
一、破窗效应的概念
二、破窗效应理论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实践
1.加强教育、引导,预防首窗破碎
2.发动学生自主管理,保护好班级窗户
3.及时修补破窗,防止破窗效应显现
【参考文献】
[1]齐爱萍.新时期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发展与创新探索[J].学周刊,2020(01):164-165.
[2]季丽琴.例谈心理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与成效[J].教书育人,2019(11):27-28.
[3]邹燕.重视“第一次”——
—防止班级管理中的“破窗效应”[J].中国教师,2017(13):84-86.
破窗效应理论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实践
广东省惠东县吉隆第三小学陶春红
XIAOXUE SHIDAI·2020年第29期
90。
“破窗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破窗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一个差班的产生,固有学生组成,教学师资情况,班主任情况等各种因素,但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却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因素。
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心理学中著名的“破窗理论”: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地抛,丝毫不觉羞愧。
一座房子、一个地方是如此,一个班级的管理又岂不是如此?如果把一个好的班级比作一座完美的房子,如何避免“第一扇破窗”的出现呢?一、营造全班竞争氛围营造一个班级的竞争氛围可以用多种方式,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自然环境条件可以教育人,人文环境条件可以熏陶人。
我们往往把一个班级的环境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两种。
硬环境有班级的黑板报、宣传画、墙上的标语等等。
以下是一个班级的格言:“为了考出好的成绩,你一刻不停地学习;为了不挨批评,你管住了爱说话的毛病。
你说,是负担让你前进,我静静地听着。
良久你告诉我,你渴望负担,它很美。
至少在我们心中浑身是胆,永不言败!跨越高度,挑战极限!”这样的格言既有人性化的一面,又充满了让人奋进的力量,不失为一篇佳作。
软环境就是班级学风和班风的营造。
在一个充满了竞争的环境中,学生的弦每时每克都绷得紧紧的。
而学生为了班级的氛围和荣誉自然会克制自己,那么避免“第一扇破窗”的出现自然就成为可能。
其实,避免“第一扇破窗”出现的一个好办法是采用班际之间的竞争。
班际之间的竞争是最容易激发起班级中每一个孩子的热情和班级荣誉感,即使是后进的学生也会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两个班级的竞争往往会让两个班级都有所进步。
二、加强班级自我管理加强班级的自我管理是避免“第一扇破窗”出现的另一个有效的办法。
班级的自我管理可以采用多种办法。
例如:班长组阁制:由学生民主推出一位大家信得过的班长,其余的班干部由这位班长组阁。
学生自有其理性的一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样的班干部既容易和班长之间的配合,又往往是真心为班级做事的学生。
教你如何在班级管理中运用破窗理论
教你如何在班级管理中运用破窗理论(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教你如何在班级管理中运用破窗理论一、破窗理论的由来多年前,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进行了一项实验。
“破窗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破窗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破窗效应是由美国政治学家詹姆士·威尔逊和犯罪学家乔治·凯林提出的。
原意是指如果一座房子的窗户破了,没有人去理会它,那么不久之后,其它的窗户也会被人打破。
此理论认为环境可以对一个人产生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
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破窗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1、学校中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如果对这种现象熟视无睹或纠正不力,就会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
比如,学校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除掉,很快的,墙上就会布满乱七八糟的东西;学校一个干净的地方,学生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学生就会毫不犹疑地扔上垃圾。
在具体教育教学中,如果个别违纪学生没有被教育好,就可能会影响到其他学生;如果学生学习一个知识点的疑惑或一个难题没有被解决,就会有更多的疑惑和难题得不到解决。
因此,我们在学校教育中,要懂得防微杜渐,将不好的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要明白“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教育学生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我们不仅不能做第一个打烂窗户的人,也不能在第一个窗户被打烂后去做第N次打破窗户的人,我们还要努力做及时修复“第一扇窗户”的人。
2、提升师生素养,让师生不要成为“破窗”。
我们周围总有不少师生抱怨学校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可他们却很少反思自己的言谈举止,实际上,他们自己就是造成学校这个不好,那个不好的因素,他们自己也自觉不自觉地成为了学校的一扇“破窗”。
因此,学校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师生的综合素质,努力消除学校的“破窗”现象。
同时要教育广大师生,即使是在我们无法选择环境和改变环境时,我们也要努力使自己不要成为环境中的一扇“破窗”。
_破窗理论_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_张维微
吉林日报/2014年/12月/13日/第004版学习实践“破窗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张维微美国犯罪学家凯琳和政治学家威尔逊提出了著名的“破窗理论”。
该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破了某个建筑物的一块玻璃却没有得到及时修复,其他人可能会在这种暗示性的纵容下去破坏更多的玻璃,最终将造成千疮百孔、积重难返的局面。
“破窗理论”曾被用于商业界、社会管理等多个领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同时也为高校班级管理提供了一个思路,要保证班级工作的正常顺利开展,必须建立一种预警及修复机制。
避免“第一扇破窗”。
“破窗理论”得以成立的前提就是“第一扇破窗”的出现。
要避免“第一扇破窗”的出现,最重要的就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在班级建设方面,要遵循的东西就是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根据本班实际制定的班规。
大一新生刚迈进大学校门,对周围的一切都是陌生而好奇的。
当然,他们也不知道大学的班级是怎样的管理和运行模式。
面对学生们的观望和好奇,辅导员老师要及时并全面了解学生的要求,把学生的要求与本班实际相结合,制定符合实际的班级管理制度,从而要求学生们树立起遵章守纪的意识,按照规章制度办事。
另外,来自四面八方的新生,在志趣、情感、能力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了解,所以很难进行真诚的交流,因此,辅导员应该抓住新生入学教育的关键时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交流创造条件,进而增强集体观念,形成群体合力,使学生们在集体认同的基础上真正从心理上接受班级的规章制度并互相监督严格执行。
及时修复“第一扇破窗”。
“破窗理论”不是不可以破解的。
“第一扇破窗”是事情恶化的起点,也是事情无法控制的导火索。
它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在冥冥之中向人们传递出一种打坏也无所谓的信息。
所以,班级中若出现了“第一扇破窗”,一定要及时修复,妥善处理,否则,将导致更多矛盾突显出来。
首先,勿以事小而不惩。
学校及班级的规章制度确立以后,总会有个别人心存侥幸,去打破有序的规章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破窗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破窗理论”的内涵是既要防患于未然,又要“亡羊补牢”。
在班级管理中利用“破窗理论”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培养和谐文明的班集体。
破窗理论班级管理应用
多年前,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进行了一项试验,他找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摆在帕罗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布朗克斯街区。
停在布朗克斯的那一辆,他把车牌摘掉了,并且把顶棚打开,结果这辆车一天之内就给人偷走了。
而放在帕罗阿尔托的那一辆,摆了一个星期也无人问津。
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这辆车的玻璃敲了一个大洞,结果,仅过了几个小时车就不见了。
后来,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以这项试验为基础,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
该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
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
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猖獗。
还有一个被称为校园里的“破窗现象”:班里新来了一个留级生,由于他的勤奋努力,使得原本想混日子的同学受到震动,学习气氛开始转好,有时老师反复强调的重点,有的人或许不以为然,但是他的一句话——这个内容要考试,便会立即引起同学们的高度重视,留级生的话比老师的话还有效!这说明及时修好第一扇被打破
的玻璃,能有效阻止“破窗现象”于萌芽状态。
“破窗理论”告诉我们,班级管理中,一旦发现“破窗现象”,要及时“维修”,否则将会暗示和纵容、引诱更多的学生去模仿、去破坏。
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形成不良的人格行为和习惯;形成不良的班风和学风。
那么,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利用“破窗理论”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培养和谐文明的班集体呢?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具有很好的时效性。
一、养成教育是基础
班级管理中,首先要从养成教育抓起。
养成教育要以《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根据学生的行为习惯对学生进行一日常规教育和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等的养成教育。
这些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懂得上课时应准备好书本和学习用具,上课要专心听讲,听老师的话,不乱扔废纸废物,不吃零食,穿着整齐,佩戴红领巾等。
二、文明礼仪是素养
班级管理中要把文明礼仪作为学生的素养常抓不懈。
要经常对学生进行称谓礼仪、就餐礼仪、做客待客礼仪、穿着礼仪、行为礼仪、尊师礼仪、同学礼仪、购物礼仪、升旗礼仪、假日礼仪等的教育。
让同学们知道对老师、对长辈不能直呼其名,不给同学起绰号;知道吃饭请长辈先入座,有秩序,不争抢不挑食;知道待人要热情,去亲朋好友家做客仪表要整洁,言行要文明;知道见老师要行队礼,
向老师问好;知道升国旗时要行队礼,唱国歌声音要洪亮,听国旗下讲话要认真等等。
使同学们懂得该怎样做就怎样做,还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等,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文明礼仪的教育让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逐步向家庭、社会拓展,使同学们成为懂文明、懂礼貌的受老师、家长、社会喜欢的好学生、好孩子、好公民,从而达到“五小”教育的初步目的。
三、诚实守信是准则
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要经常开展“人人知诚信,人人讲诚信”为主题的班队会、作文、演讲、知识竞赛;开展节约一分钱、一粒米、一张纸、一块煤和比精神面貌、比班风学风、比文明礼仪、比卫生纪律、比学习成绩等活动;开展创建“规范校园”、“书香校园”、“绿色校园”、“文明校园”、“诚信校园”、“快乐校园”、“爱的校园”活动。
还要利用每年的“9·20”公民道德宣传日,“5·12”汶川地震纪念日,学雷锋活动日,“6·26”禁毒日专题教育日活动以及“反对邪教、崇尚科学”,“拒绝毒品,珍爱生命”等专题教育活动进行诚信教育。
使同学们懂得做人要言行一致,不说谎话;作业考试求真实,不抄袭、不作弊;言必信、信必果;乐于助人,知错就改。
知道诚实守信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
四、关爱自己是起点
面对一个小孩子,我们对他讲要爱祖国、爱人民、爱家庭、爱他人,他是很难理解的,孩子们即使接受了这些大道理也觉得无从下手,很难以用实际行动去表现。
因此,不妨对学生从关爱自己着
手进行教育,如教育他们干净的衣服不要弄脏,学习用具不要弄坏、丢失,等等。
只要他们做到了爱自己,他们才能爱同学、爱班级、爱老师,从而做到爱父母、爱家庭,循序渐进,最终达到爱他人、爱社会、爱祖国的目的。
五、安全意识是保障
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安全常识教育。
要让学生懂得不打架,不玩有害身心健康的游戏,不吃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小食品,不佩戴小饰品,不玩弄电器,冬天不玩火,夏天不玩水;知道怎样过马路,怎样乘车,怎样与陌生人打交道;知道在遇到困难和危险时会拨打110、119、120等救助电话;知道在遇到水灾、火灾、地震、溺水等灾难时如何逃生,等等。
只要学生知道了这些初步知识,也就具备了一些安全生存的能力,对学生的成长是有很大的益处的。
六、心理健康是根本
小学生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小学生身心变化快,加之知识欠缺,使小学生很容易产生这样那样的不健康心理,如叛逆、嫉妒、失落、自卑、孤独、自责、焦虑等。
如果这些不良的心理因素不及时疏导、纠正,很容易造成学生学习成绩下降,离家离校出走,甚至自残自杀等不良后果。
因此,要针对不同年龄的儿童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对那些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父母离异家庭儿童、组合家庭儿童给予更多的关注。
要经常与他们沟通、交流,消除他
们的逆反心理,自卑孤独心理,脆弱心理等,给他们增强自信心,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和坚强的意志,提高他们的自控、耐挫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使他们有更多的兴趣参与各种活动,结交知心朋友,从而达到他们与同学、与教师、与家人互相信任,平等、和谐相处的目的,形成他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完美人格。
总之,班级工作是繁纷复杂的系统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
“破窗理论”的内涵是既要防患于未然,又要“亡羊补牢”。
因此,在班级工作中要以人为本,晓之以理,和谐管理,持之以恒,才能更好地完成思想品德教育和促进学生学习的双重任务,才能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