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博瑞实验科学小鸟进笼

合集下载

大班科学小鸟入笼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小鸟入笼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小鸟入笼教案【含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各种常见的小鸟;2.学生了解小鸟的生长环境和习性;3.学生了解鸟类的分类和特征;4.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和观察,体验和掌握科学实验的方法。

教学准备1.小鸟笼子和饲料;2.带有鸟类图像和分类的幻灯片。

3.科学实验手册。

教学过程第一步:学生的了解小鸟的种类(10分钟)老师介绍小鸟笼子中现有的一些小鸟,询问了解哪些?教师通过幻灯片或卡片等方式展示各种小鸟的图像和简介,听学生口述其了解的小鸟名称、习性和栖息地等信息,帮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它们。

第二步:学生了解小鸟的分类和特征(10分钟)科学家将鸟类根据它们的特征和类别进行分类。

生活中我们也可以按照其学名或其共有的特征进行分类。

让学生通过贴画或观察,将同类鸟类分在一起。

并简单描述它们的特征。

第三步:学生探究小鸟的生长环境和习性(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七孔流的特点和饲养方法。

观察它们的生长习性,了解它们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第四步:学生操作实验(20分钟)将同学分成小组,分配工作让学生进行小鸟的喂养操作。

每个小组应当有三种不同种类的小鸟,学生们需要想办法让它们喂食,喂水、更换饲料等。

并观察其中有什么不同、有什么需要改变和注意的地方。

第五步:总结反思(10分钟)学生和老师一起回顾和总结实验。

对实验中的成功和失误进行讨论。

“和鸟儿相处”是一种令人愉悦的体验,这种体验对学生很有益处。

对于失误,学生们应当反思它们并思考如何避免。

老师也应该发表自己的看法,指出学生在操作中的不足之处,并为解决问题提供建议。

教学反思这次实验可以让学生从实际生长环境中了解鸟类,并且从动手实验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它们的分类。

此外,对于一些较为特殊的小鸟,需要额外注意它们的习性、伙食和保健方面。

在这种交流中,学生可以交流学习到的知识,增强彼此之间的友谊,锻炼沟通与协作能力。

可以将此次实验与科学实验手册相结合,让学生们通过实践,更好地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过程,从而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得心应手。

大班科学教案小鸟进笼

大班科学教案小鸟进笼

大班科学教案小鸟进笼一、引言在大班科学教育中,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和实验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幼儿能够亲身体验和探索自然现象,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本篇教案将介绍一种名为“小鸟进笼”的科学活动,通过此活动,幼儿可以观察和探究动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对其行为和原因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认识小鸟的生存需要,引导幼儿对小鸟行为和环境变化进行观察和思考;2. 培养幼儿独立观察和记录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3. 培养幼儿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幼儿园教室2. 实验用具:一个小鸟鸟笼、水、食物、一个树枝、一块布、一张白纸、不同形状的盒子。

3. 教具:幼儿绘画用品、相机、放大镜。

4. 课堂布置:将实验用具摆放在教室的展示区域,确保每个幼儿都有充足的空间参与活动。

5. 课前准备:提前准备好食物、水和鸟笼,确保鸟笼内的环境符合小鸟生存的条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引导幼儿围坐在实验用具附近,开展一系列引导问题:- 你们见过小鸟吗?小鸟通常生活在哪里?- 小鸟是如何找到食物的呢?它们会有什么样的行为表现?- 如果我们把小鸟放进笼子里,小鸟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为什么?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激发幼儿对小鸟生存环境改变的思考。

2. 实验前讨论项目开始前,教师与幼儿进行讨论,引导幼儿提出关于小鸟在笼子中的行为表现和对环境变化的反应的假设。

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记录在白纸上以备后续对比。

3. 观察实验教师将小鸟放入鸟笼中,并在鸟笼内提供水和食物。

鸟笼附近放置一根树枝,以提供小鸟停歇的地方。

然后教师将一块布覆盖在鸟笼上,盖住一半的笼子,形成“有害环境”。

4. 实验记录教师提供幼儿绘画用品,鼓励幼儿观察小鸟在鸟笼内的行为,并通过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可以引导幼儿关注小鸟是否寻找食物、是否频繁移动、是否停在树枝上等行为表现。

5. 实验观察结果的讨论实验结束后,教师引导幼儿回到集体讨论区,互相展示和分享自己的实验记录,并讨论小鸟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反应。

鸟进鸟笼科学实验教案

鸟进鸟笼科学实验教案

鸟进鸟笼科学实验教案教案标题:鸟进鸟笼科学实验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鸟类的特征和习性。

2. 探索鸟类进入鸟笼的原因和行为。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1. 鸟笼。

2. 各种鸟类图片和视频。

3. 实验记录表格。

4. 实验材料:食物、水、树枝等。

教学步骤:引入:1. 引导学生观察鸟类图片和视频,让他们描述鸟类的特征和习性。

2. 引发学生对鸟类进入鸟笼的原因和行为的思考和猜测。

实验设计: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设计一个实验来观察鸟类进入鸟笼的原因。

2. 实验目标:每个小组应明确实验的目标和假设。

3. 实验步骤:a. 小组成员观察和记录鸟类在自然环境中的行为和活动。

b. 设计一个鸟笼,提供食物、水和树枝等环境要素。

c. 将鸟笼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并观察鸟类是否进入鸟笼。

d. 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

实验过程:1. 学生按照实验设计进行观察和记录。

2. 学生可以使用实验记录表格来记录观察到的鸟类行为和进入鸟笼的情况。

实验结果分析:1. 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鸟类行为。

2. 整体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鸟类进入鸟笼的原因和行为背后的科学原理。

总结:1.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和讨论的科学原理。

2. 引导学生思考鸟类进入鸟笼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索不同种类的鸟类对鸟笼的反应和行为。

2. 学生可以设计其他相关的实验来进一步研究鸟类的特征和习性。

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和合作情况。

2. 评估学生对实验结果和讨论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鸟类的分类和进化。

2. 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科学竞赛或展览,展示他们的实验成果和科学思维能力。

通过以上教案,学生将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了解鸟类进入鸟笼的原因和行为,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鸟进笼大班科学教案反思

小鸟进笼大班科学教案反思

小鸟进笼大班科学教案反思科学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往往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如何让科学知识更具体、更生动,如何在大班教学中实现个性化教学等。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教育界开始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教案设计,其中一种被称为“小鸟进笼”的教案模式备受关注。

“小鸟进笼”是一种通过将学生带入真实的科学实验环境,让他们亲自动手进行实验的教育模式。

这种教学方法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在这个教案中,教师充当引导者的角色,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设计合适的实验项目,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这种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通过亲身实验和互动交流,让学生感受科学的奇妙和魅力。

然而,就像任何教育模式一样,“小鸟进笼”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班级规模较大,教师很难给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反馈。

这可能导致一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其次,由于实验设备和材料的限制,有些实验无法在学校内进行,这给实验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此外,教师在设计教案时,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以确保教学内容的前后衔接和循序渐进。

这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经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针对“小鸟进笼”大班科学教案的反思,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优化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可以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确保学生的参与度和注意力集中。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科学实验的过程和结果,激发学生的兴趣。

其次,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生活和学科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例如,在学习物理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了解物体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在学习化学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亲自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大班科学小鸟入笼教案【含教学反思】2

大班科学小鸟入笼教案【含教学反思】2

大班科学小鸟入笼教案【含教学反思】 2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动物世界》,详细内容为“小鸟入笼”一节。

通过该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小鸟的生活习性和特征,认识不同种类的小鸟,同时引导幼儿关注自然,培养他们关爱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小鸟的基本特征,学会区分不同种类的小鸟。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关爱小鸟、保护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小鸟的基本特征,学会区分不同种类的小鸟。

难点: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自然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鸟图片、小鸟模型、鸟笼、教学PPT等。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校园内的小鸟,引导幼儿关注小鸟的生活习性。

2. 例题讲解(10分钟)a. 教师展示小鸟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小鸟的基本特征。

b. 教师讲解不同种类的小鸟,让幼儿学会区分。

3. 随堂练习(5分钟)a. 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小鸟进行观察和描述。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4. 制作小鸟手工(15分钟)a. 教师分发学具,讲解制作方法。

b. 幼儿动手制作小鸟,教师进行指导。

5. 小结与展示(5分钟)b. 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

六、板书设计小鸟的基本特征:1. 有羽毛2. 有翅膀3. 有喙4. 有爪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你喜欢的小鸟,并描述它的特征。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实践等环节,让幼儿掌握了小鸟的基本特征,并学会区分不同种类的小鸟。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小鸟的认识仍较模糊,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加户外活动,观察大自然中的小鸟,引导幼儿关注动物保护,培养他们关爱自然的情感。

同时,鼓励幼儿在家与家长共同观察小鸟,增进亲子关系。

小鸟入笼实验报告

小鸟入笼实验报告

小鸟入笼实验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博伊德·沃尔森(John B. Watson)在1920年进行的一项经典实验。

该实验旨在研究恐惧情绪的习得和条件反射的形成。

实验通过对小白鼠进行人为的刺激,使其对某些原本无害的刺激产生恐惧反应,从而探讨恐惧情绪的形成机制。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恐惧情绪的习得过程。

2. 探讨条件反射的形成机制。

3. 分析人为干预对动物心理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对象:小白鼠若干。

2. 实验器材:笼子、实验台、食物、电击器等。

四、实验方法1. 将小白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2. 实验组:将小白鼠放入笼子中,每天进行电击,使其产生恐惧反应。

3. 对照组:将小白鼠放入笼子中,不进行电击。

4. 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小白鼠对电击的反应,记录数据。

五、实验过程1. 实验准备:将小白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并准备好实验器材。

2. 实验操作:a. 将实验组小白鼠放入笼子中,每天进行电击,持续一周。

b. 对照组小白鼠放入笼子中,不进行电击。

c. 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小白鼠对电击的反应,记录数据。

3. 数据分析: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小白鼠对电击的反应,分析恐惧情绪的习得和条件反射的形成。

1. 实验组小白鼠在电击后表现出明显的恐惧反应,如尖叫、躲藏等。

2. 对照组小白鼠在实验过程中无任何异常反应。

七、实验分析1. 实验结果表明,恐惧情绪可以通过条件反射的方式在动物身上习得。

2. 实验组小白鼠在经过电击刺激后,对电击产生了恐惧反应,说明恐惧情绪的形成与条件反射有关。

3. 对照组小白鼠未受到电击刺激,因此未表现出恐惧反应。

八、实验结论1. 恐惧情绪可以通过条件反射的方式在动物身上习得。

2. 人为干预可以影响动物的心理状态,使其对某些刺激产生恐惧反应。

九、实验启示1. 恐惧情绪的形成与条件反射有关,人们可以通过条件反射的方式改变自己的心理状态。

2. 在教育、心理治疗等领域,可以借鉴条件反射的原理,帮助人们克服恐惧情绪。

大班科学鸟进笼子教案

大班科学鸟进笼子教案

大班科学鸟进笼子教案教案标题:大班科学探究鸟类:进笼子教案目标:1. 让大班幼儿了解鸟类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幼儿观察和比较的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幼儿探索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4. 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区分不同的鸟类,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 引导幼儿发现鸟类进入笼子的途径。

3. 培养幼儿仔细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4. 提高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教学资源:1. 图片或卡片,展示不同种类的鸟类。

2. 一个大的鸟笼模型,幼儿可以将鸟进入笼子的方式进行实践探究。

3. 一些幼儿适用的绘画工具,如彩色铅笔、彩色纸、剪刀和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引入活动:- 利用图片或卡片展示不同种类的鸟类,激发幼儿对鸟类的兴趣,并简要介绍一些鸟类的特点,如彩色羽毛、翅膀等。

鼓励幼儿观察并提出问题,如“鸟类如何进入笼子?”等。

- 引导幼儿思考并分享他们对鸟进入笼子的方式的猜想和看法。

2. 实践探究:- 准备一个大的鸟笼模型,让幼儿围绕着笼子进行讨论和实践探究。

提供一些可供选择的进笼子方式,如鸟飞入、跳进或通过门等。

引导幼儿选择一种方式,并解释他们的选择原因。

- 组织幼儿小组合作,让他们尝试不同的方式,观察和记录鸟类进入笼子的过程和方式。

鼓励幼儿互相合作,分享观察结果。

3. 结果分享:- 组织幼儿展示他们的观察结果,并鼓励他们用绘画工具表达自己的发现,例如绘制鸟类进入笼子的场景或制作一张海报展示多种进笼子的方式。

- 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和想法。

鼓励其他幼儿提问或提供反馈。

4. 归纳总结:- 结合幼儿的观察结果和讨论,总结鸟类进入笼子的不同方式,并帮助幼儿理解这些方式的原理和背后的科学知识。

- 强调鸟类进入笼子的方式是因为它们的特点和能力,例如飞行和跳跃等。

评估方法:1. 指导观察和记录:教师通过观察和指导帮助幼儿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和发现,以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观察能力。

鸟儿入笼实验报告

鸟儿入笼实验报告

鸟儿入笼实验报告引言鸟类是一类活泼而灵巧的动物,它们在野外可以自由自在地飞翔。

为了深入了解鸟类的行为和适应能力,我们进行了一项实验,将鸟儿关入笼子内,观察其在有限空间内的表现和适应过程。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实验设备与方法、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结果与讨论。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鸟类在受限环境下的行为变化与适应能力,从而对鸟类的生态习性和生活方式有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观察鸟儿在笼中的活动、睡眠、进食等行为,我们可以分析其对新环境的适应过程,以及行为模式是否会发生改变。

实验设备与方法设备1. 大型鸟笼:一个宽1.5米、高2.5米的钢丝网笼子,具备自动喂食和喂水系统。

2. 监控摄像机:用于记录鸟儿在笼中的行为。

方法1. 实验准备:将鸟儿转移到笼子内,并将监控摄像机调节到适宜角度。

2. 观察记录:每天定时观察鸟儿的行为,并在笼外设立摄像机进行全程录制。

3. 数据分析:根据观察记录和录像资料,分析鸟儿在笼中的行为模式变化,如进食、活动、睡眠等。

4. 结果统计:将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制作相关图表。

5. 讨论: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得出结论。

实验过程准备工作我们选取了一只普通文鸟作为实验对象,先将其从原笼转移到大型鸟笼内,并为其提供充足的食物和水。

随后,我们调节监控摄像机的角度,以便能够全程记录鸟儿在笼中的活动情况。

观察记录与数据分析经过10天的观察和数据记录,我们获得了大量关于鸟儿在笼中的行为记录和视频资料。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几点结果。

1. 进食行为:鸟儿入笼后,在最初的几天内,它表现出较为谨慎的进食行为,不太容易接受新食物。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鸟儿逐渐适应了笼中的环境,开始主动尝试新食物,并与笼内其他鸟儿分享食物。

2. 活动行为:在刚入笼时,鸟儿表现出活动范围的局限性,经常停留在笼子的一侧。

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开始更加自由地在笼内飞翔和活动,不再受限于空间。

尽管笼内的自由度有限,但鸟儿仍然尽可能地适应了这个新环境。

大班科学小鸟入笼教案【含教学反思】2

大班科学小鸟入笼教案【含教学反思】2

大班科学小鸟入笼教案【含教学反思】 2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以“小鸟入笼”为主题,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让幼儿了解和掌握空间关系的概念。

教材涉及《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指导手册》第五章第二节“空间关系”,内容包括:空间的上下、前后、左右等概念,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空间概念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空间关系的观察和理解能力;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空间关系的概念,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难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空间关系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小鸟图片、笼子图片、空间关系卡片。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用于画出空间关系。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向幼儿展示一张小鸟在笼子里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小鸟在笼子的哪个位置,引出空间关系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向幼儿讲解空间的上下、前后、左右等概念,并用具体的例子和图片进行解释,让幼儿理解和掌握。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一组空间关系卡片,每张卡片上都有一只小鸟和笼子,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小鸟在笼子的哪个位置。

教师逐个讲解,引导幼儿正确回答。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给每个幼儿一张白纸和一支笔,让幼儿画出一只小鸟和笼子,并标出小鸟在笼子的位置。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幼儿的错误。

5. 小组合作(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有一张笼子和多张小鸟图片。

组内成员互相讨论,如何将小鸟放入笼子中,并说出放入的原因。

组间进行分享,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空间关系概念上下前后左右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出家里的物品,摆放在相应的位置,并用语言描述出空间关系。

答案:如电视放在桌子上,桌子放在地上,地上有沙发,沙发在电视的左边。

2. 请幼儿画出一只小鸟和笼子,并标出小鸟在笼子的位置。

科学小鸟入笼大班教案及反思

科学小鸟入笼大班教案及反思

科学小鸟入笼大班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科学小鸟入笼大班教案及反思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科学小鸟的特征和习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和表达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科学小鸟的不同品种。

2. 大班教室内的观察工具,如放大镜、显微镜等。

3. 学生的观察记录本和绘画工具。

4. 班级的科学角落或书籍,包含关于鸟类的知识。

教学过程:引入:1. 使用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不同品种的科学小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向学生提出问题:“你对科学小鸟了解多少?你知道它们有哪些特征和习性吗?”探究: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科学小鸟品种进行观察和研究。

2. 学生使用观察工具,如放大镜、显微镜等,观察自己选择的科学小鸟品种。

3. 学生记录观察到的特征和习性,并在观察记录本上绘制自己观察到的科学小鸟。

4. 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观察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比较。

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各个科学小鸟品种的特征和习性。

2. 学生将自己的观察记录本展示给全班,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3. 教师对学生的观察记录和绘画进行评价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拓展:1. 学生可以利用科学角落或书籍进一步了解其他科学小鸟品种。

2. 学生可以进行科学小鸟的分类和归纳,比较它们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反思:本次教案设计注重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际观察科学小鸟,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它们的特征和习性。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学生能够培养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观察记录和绘画的评价和鼓励,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拓展环节,学生可以进一步扩展自己的知识,比较不同科学小鸟品种的特征和习性,培养学生的分类和归纳能力。

大班科学小鸟入笼教案【含教学反思】 (2)

大班科学小鸟入笼教案【含教学反思】 (2)

大班科学小鸟入笼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这节课是对于大班幼儿科学课程的一次教学,需要对幼儿进行科学常规知识的培养。

本次教学内容是围绕小鸟入笼的话题展开,旨在通过带领幼儿观察、体验、探究,让幼儿学会初步观察自然生态现象,并了解小鸟的基本特征及其生活习性。

二、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了解小鸟的基本特征;2.通过体验,了解小鸟的生活习性;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第一手资料的收集能力;4.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导入通过引导幼儿互相认识和交流,营造开放自由的氛围,增强幼儿的参与性。

然后向幼儿介绍小鸟入笼的话题,引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观察小鸟1.准备一些小鸟实物模型,向幼儿展示小鸟的体型、羽毛、喙、爪等基本特征,让幼儿通过手摸、眼看等方式了解小鸟的外观特性。

2.带领幼儿观察小鸟的行为特征,如喜欢飞翔、愿意在树枝上歇息等,伴随着幼儿的观察过程,引导他们思考小鸟选择栖息场所的原因。

3.配合幼儿的观察,引导幼儿描述小鸟的特征、行为,并与幼儿交流思考小鸟为什么会飞,有什么飞行技巧。

3. 探究小鸟的生活习性1.通过课件和实物,向幼儿展示小鸟的栖息地及食物来源,引导幼儿探究小鸟的生活习性。

2.由指导教师分发相关图表让幼儿统计不同种类小鸟的食物来源,及不同种类小鸟在栖息地中占据的位置,引发幼儿的思考。

4. 制作小鸟笼子1.为幼儿准备相关材料,如树枝、毛线、麻绳、卫生纸等,让幼儿准备制作小鸟笼子。

2.引导幼儿构思,设计并制作自己的小鸟笼子。

5. 反思通过让幼儿分享自己制作小鸟笼子的心得体会,引导幼儿进行反思。

对于幼儿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让幼儿通过观察、体验、探究,学习了小鸟的基本特性和生活习性,并让他们在设计和制作小鸟笼子的过程中提高了观察和动手实践能力。

同时,幼儿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也得到了增强。

此次教学活动中,我在导入部分稍显不足,导致有些幼儿比较闷,缺乏主动积极的参与。

科学活动《小鸟进笼》

科学活动《小鸟进笼》
科学活动《小鸟进笼》
活动过程:
一、1.引入:小朋友,你们喜欢小鸟吗?小鸟喜欢在天空中飞,那小朋友要怎样把喜欢的小鸟留在身边呢?
2.师:如果小朋友吧小鸟留在了身边,那小朋友可以让小鸟为我们做什么呢?
3.原来小鸟可以为我们做这么多,那我们就动手把小鸟留在身边吧
二、出示材料
师:小朋友看老师手上有什么?(.操作卡中的材料,圆棒,双面胶)。请小朋友想一下,我们如何利用这些材料把小鸟留在身边?
目标环境设置与材料内容过程与指导重点会玩小鸟入笼玩具发现转动速度与小鸟入笼的关系体验视觉暂留现象的奇妙
第4周9月24日 星期三
目标
环境设置与材料
内容、过程与指导重点
1.会玩小鸟入笼玩具,发现转动速度与小鸟入笼的关系,体验视觉暂留现象的奇妙。
2.喜欢科学活动,乐于探索,积参与科学活动。
幼儿用书中的操作材料,圆棒,双面胶
三、师制作,幼儿观察
1.师制作,请幼儿观察过程
2.师:看,老师已经做好了,可现在小鸟没有在笼中,那小朋友应该怎样做呢?
3.师.小朋友,那你们知道转动的速度与小鸟入笼有什么关系吗?
4.师再次讲解制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四、幼儿动手制作,是巡回指导
五、成品投放区域,让小朋友继续探索
日教育工作计划

小鸟进笼大班科学教案

小鸟进笼大班科学教案

小鸟进笼大班科学教案引言:科学教育是培养孩子探究、观察和思考的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幼儿园阶段,通过科学活动,可以让孩子们拓宽视野,培养动手能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本教案旨在通过一个名为“小鸟进笼”的科学实验,让幼儿们亲身体验观察、记录和思考的过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一、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小鸟的生活习性和飞行特点。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二、教具准备:1. 大班教室或户外场地。

2. 手工制作的小鸟、笼子和树枝。

3. 彩色粘纸、剪刀、胶棒等。

三、教学步骤:1. 学习和认识小鸟(15分钟)a.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图片或手势引导幼儿们想象小鸟的形象,让他们描述小鸟的特征和颜色。

b. 教师播放小鸟的鸣叫声,引发幼儿们的兴趣,让他们模仿小鸟的声音。

2. 制作小鸟和笼子(20分钟)a. 教师带领孩子们用彩色纸和剪刀制作小鸟和笼子的模型,并进行简单的装饰。

b. 教师鼓励幼儿们亲自动手制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观察小鸟飞行(20分钟)a. 将小鸟模型固定在一根树枝上,让孩子们围绕树枝观察小鸟的飞行姿态和飞行行为。

b. 学生们应该记录下小鸟飞行的方式,包括翅膀的摆动频率、飞行的速度和高度等。

4. 小鸟进笼实验(30分钟)a. 准备一个小鸟笼子,将小鸟放入笼子中。

b. 引导孩子们观察小鸟在笼子中的行为变化,并记录下来。

c. 学生们应该观察小鸟是否变得焦躁、停止飞翔,甚至不再鸣叫等。

5. 分享观察结果(15分钟)a. 教师邀请学生们围坐成一个圈,轮流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b. 学生们可以用手工制作的小鸟和笼子来解释他们观察到的现象。

四、教学扩展:1. 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小鸟进入笼子后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变化,并给出解释。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观点。

2. 角色扮演:让学生们模仿小鸟和观察者的角色,通过表演来展示小鸟进笼后的行为变化和情感体验。

2024年大班科学小鸟入笼教案【含教学反思】2

2024年大班科学小鸟入笼教案【含教学反思】2

2024年大班科学小鸟入笼教案【含教学反思】2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手册》第五单元“动物世界”,具体内容为第二章“小鸟入笼”。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了解小鸟的基本特征,探究小鸟入笼的原因,学习保护小鸟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小鸟的基本特征,了解小鸟入笼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小鸟的意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小动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小鸟入笼的原因,掌握保护小鸟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小鸟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保护小鸟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鸟模型、鸟笼、图片、视频等。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小鸟模型、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小鸟的外形特征,让学生了解小鸟的生活习性。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小鸟入笼的原因,如生态环境恶化、人类捕捉等,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小鸟的重要性。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小鸟,每组提出一种保护方法,并进行分享。

4. 动手操作(10分钟)学生利用学具,制作小鸟保护宣传画,展示保护小鸟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小鸟的基本特征外形:羽毛、翅膀、喙、脚生活习性:飞翔、觅食、繁殖2. 小鸟入笼的原因生态环境恶化人类捕捉3. 保护小鸟的方法建立保护区减少污染加强宣传合法捕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份关于保护小鸟的宣传海报。

2. 答案:海报内容包括小鸟的基本特征、入笼原因、保护方法等,要求图文并茂,色彩鲜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学生掌握了小鸟的基本特征,了解了小鸟入笼的原因,培养了学生保护小鸟的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加户外活动,观察鸟类生活,开展实地保护行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大班科学小鸟入笼教案【含教学反思】2

大班科学小鸟入笼教案【含教学反思】2

大班科学小鸟入笼教案【含教学反思】 2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探索自然》的第四章《动物世界》,详细内容为“小鸟入笼”一节。

通过观察和分析小鸟的生活习性,引导幼儿了解鸟类的特点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小鸟的基本特征,如体型、羽毛、翅膀、腿等。

2. 学习观察和分析小鸟的生活习性,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小鸟的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的关系。

2. 教学重点:了解小鸟的基本特征,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关爱动物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鸟模型、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小鸟鸣叫的视频,引导幼儿关注小鸟的生活环境,激发幼儿对小鸟的兴趣。

2. 讲解:向幼儿展示小鸟模型和图片,讲解小鸟的基本特征,如体型、羽毛、翅膀、腿等。

3. 实践:分组讨论,让幼儿观察和分析小鸟的生活习性,引导幼儿了解鸟类与人类的关系。

4. 例题讲解:以“为什么小鸟会飞”为例,引导幼儿运用观察和思考,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小鸟,并描述其特点和生活习性。

六、板书设计1. 小鸟的基本特征:体型、羽毛、翅膀、腿等。

2. 小鸟的生活习性:飞行、觅食、繁殖等。

3. 鸟类与人类的关系:生态环境、观赏价值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周围的小鸟,描述其特点和生活习性。

答案示例:我观察到的小鸟是麻雀。

它体型小巧,羽毛灰褐色,翅膀短而圆,善于在地面跳跃。

麻雀喜欢吃谷物和昆虫,对农作物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2. 作业题目:以“保护小鸟”为主题,画一幅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让幼儿了解了小鸟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关爱动物的意识。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小鸟的兴趣,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和研究其他动物,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大班有趣的科学探究小实验《小鸟进笼》教学设计

大班有趣的科学探究小实验《小鸟进笼》教学设计

大班科学活动:《小鸟进笼》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初步了解视觉暂留的现象。

2.技能目标:会玩小鸟进笼游戏,发现转动速度与小鸟入笼的关系。

3.情感目标:在游戏中体验科学的奇妙与乐趣,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

活动准备笼子卡片、小鸟卡片、木棍、双面胶、陀螺、彩色风车、视频活动重难点重点:会玩小鸟进笼游戏,发现转动速度与小鸟入笼的关系。

难点:了解视觉暂留的现象,通过探索发现转动速度与小鸟入笼的关系。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视频导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导语:小朋友们看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出示:画有鸟和笼子的卡片)怎样让这只小鸟飞进笼子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究“小鸟进笼”。

有一天,小牛顿也遇到了这样的难题,可是他在智慧能量屋找到了答案,我们也一起去看看吧!(教师组织幼儿观看视频,播放结束后提问。

)提问:刚才视频中牛顿在智慧能量屋中找到了什么答案?怎样才能让小鸟飞进笼子呢?(幼儿自由回答)二、基本部分:幼儿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认识材料老师给每位小朋友准备了同样的操作材料,等会大家有序进入操作区域,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自主探究,怎样用细木棍、卡片让小鸟进到笼子里呢?(二)幼儿自由探索,初步感知视觉暂留现象,了解其产生的条件。

1.游戏规则:小朋友们接下来要进入操作区进行游戏了,但是我们要提前约定好游戏规则哦!小朋友自由选择游戏区域,注意不要拥挤,进入区域后,要爱护操作材料,每个小朋友都要尝试操作哦!(教师巡回指导,操作结束后小朋友有序的回到座位)(播放轻音乐)2.视觉暂留现象产生的条件:幼儿发现将两张卡片背靠背粘在一起,快速转动木棍就可以让小鸟飞进笼子。

3.初步感知视觉暂留现象。

小朋友们刚才都玩成功了,小朋友和小牛顿一样厉害有同样的发现,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吗?(刚才这种现象叫视觉暂留现象)播放视频第二段揭示实验现象。

原来啊刚才这种现象叫视觉暂留现象,我们的眼睛在观事物时,光信号传入大脑,,视觉形象并不立即消失,会停留0.1—0.4秒,我们把这种现象叫视觉暂留现象。

大班科学领域《小鸟进笼》教案

大班科学领域《小鸟进笼》教案

大班科学领域《小鸟进笼》教案大班科学领域《小鸟进笼》教案大班科学领域《小鸟进笼》教案1活动目标:1、能欣赏和理解儿歌《留住小鸟》。

2、了解保护树木的途径、爱惜树木,知道我们人类的呼吸离不开大树。

3、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材料:请幼儿搜集树的资料或图片活动流程:欣赏理解--讨论活动过程:(一)欣赏和理解1.教师朗诵儿歌《留住小鸟》。

2.提出问题:小猫和小狗用什么办法留小鸟?为什么没有留住小鸟?3.小兔子用什么办法留小鸟?为什么留住小鸟了?你们有什么好办法留住小鸟吗?小鸟为什么喜欢树呢?你喜欢树吗?你为什么喜欢树?你喜欢什么树?(帮助幼儿理解树呼出氧气,供给我们人类呼吸)(二)讨论1.师:我们来看看小朋友自己找到的图片和有关树的资料。

2.教师请幼儿展示和分享自己搜集的树的资料或图片。

3.教师请幼儿讨论树的作用、好处。

(为人类调节温度、提供大量的木材、药材、食物、改善我们的环境、能防风固沙,防暑降温,减低风速、保持水土、净化污水、减小噪音等。

4.教师请幼儿讨论保护树木的办法与途径。

(不乱刻、乱画、浇水等)附:儿歌《留住小鸟》小鸟飞进小狗的院子里,小狗想留住小鸟,为它搭了一间漂亮的积木房子,小鸟看见了,扑扇着翅膀飞走了。

小鸟飞进小猫的院子里,小猫想留住小鸟,为它编了一只精美的小笼子。

小鸟看见了,扑扇着翅膀又飞走了。

小鸟飞进小兔的院子里,小兔想留住小鸟,为它栽了一棵小树苗。

小树苗慢慢的长大了,长出了许多绿叶。

小鸟扑扇着翅膀说:"谢谢!谢谢!"小狗和小猫明白了:树是鸟儿的家,有树才能留住小鸟。

瞧,他们拿起铁锹去种树啦!活动反思:“保护环境,关爱我们的家园”现在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更应从小做起。

所以在今天的社会活动中,我从幼儿的角度出发,从故事教学入手,渗透环境教学。

故事中:小狗为留住小鸟,为它搭了一间漂亮的积木房子、小猫为留住小鸟,为它编了一只精美的小笼子,都没能留住小鸟,小鸟都扑扇着翅膀飞走了。

鸟进笼子实验作文

鸟进笼子实验作文

鸟进笼子实验作文
《鸟进笼子实验》
嘿,你知道不?我们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超有意思的鸟进笼子实验。

那天上课的时候,老师神秘兮兮地拿出来一个奇怪的东西。

那玩意儿有两个圆筒,一个圆筒上画着一只小鸟,另一个圆筒上画着一个笼子。

老师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

”我们都好奇得不得了,眼睛紧紧地盯着老师手里的东西。

老师开始转动两个圆筒,一开始速度很慢,我们啥也看不出来。

接着老师加快了速度,哇,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那只小鸟好像突然就飞进了笼子里。

我们都惊讶得张大了嘴巴,“这也太神奇了吧!”有个同学忍不住叫了起来。

老师笑着说:“这是因为我们的眼睛有一个视觉暂留的现象。

当我们快速转动圆筒的时候,小鸟和笼子的图像在我们的眼睛里停留了一下,所以看起来就像小鸟飞进了笼子里。

”我们听了老师的解释,还是觉得很神奇。

然后老师让我们自己动手试试。

我赶紧拿起圆筒,开始转动。

一开始我转得不好,小鸟怎么也进不了笼子。

我有点着急,“这咋回事啊?”旁边的同学说:“你转得太慢了,要快点。

”我听了他的话,加快了速度,嘿,还真成功了。

那只小鸟一下子就飞进了笼子里,我高兴得差点跳起来。

这个实验可太好玩了。

后来我回家还跟爸爸妈妈讲了这个实验,他们也觉得很有趣。

从这个实验里我也学到了一个道理,就是生活中有很多神奇的事情,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就能发现其中的奥秘。

嘿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7 6 5
9
10
11
12
13
14
15
16
4
3
2
1
可是,刚刚走到门口,捣蛋鬼咪口又来捣乱了.
咪口挡着门口大声喊道:
你们知道 这是哪里 吗? 是鸟语林, 里面有各种 各样的小鸟.
那好,我这里有一 只小鸟找不到自己 的家了。你们来帮 它回家,它回到家 了,我就放你们过 去。
小莱克,想了想 说:“好吧!”
哼,你们能够完成 任务吗?我出的题 目可都是很难的。
小朋友们 加油啊!
开始游戏
思考:回家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利 用视觉暂留而产生的神奇的现象呢?
小朋友们真是太棒了!你们帮助小精灵解决了咪口的难题! 为了感谢大家,小精灵们准备了一个小礼物准备送给大家。 大家猜一猜会是什么呢?
小朋友们,真是太棒了,你们都拿到了神秘水晶!今天
你们玩的开心吗?你们想不想知道下一所宫殿里面有什么 神奇的实验呢?我们下次见了!
2.认识材 料宝宝 1.故事导入 3.操作步骤
小鸟进笼
4.互动课堂
5.原理说明
8 7 6 5
9
10
11
12
13
14
15
16
4
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1
我们已经集齐了10颗水晶,第11所宫殿在哪里呢? 里面是什么地方呢?我们一起进去看看吧!
咦,这是哪儿啊?
孩子们,我们一起出发吧 !
哦,原来是鸟语林啊!我们一起进去看看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