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项链 中职语文第一册教案

合集下载

中职语文《项链》教学教案

中职语文《项链》教学教案

课题《项链》课型新授授课班级授课时数3支点设计学习内容分析小说主题人物性格教学目标1、通过作品语言分析玛蒂尔德性格特点。

2、理解人物性格的复杂与统一。

3、人物命运包含着的哲理思考。

4、探讨研究人物给人以多种解读的可能。

教学重点从人性的角度诠释玛蒂尔得这一人物,人物命运包含着的哲理思考教学难点从人性的角度诠释玛蒂尔得这一人物,人物命运包含着的哲理思考学情分析学生中学阶段学过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过程导入我们今天学习的短篇小说《项链》是莫泊桑的作品,同学们曾学过他的作品吗?(初中曾学过《我的叔叔于勒》)那篇小说写的什么内容?(写一个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通过菲利普夫妇对至亲兄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揭露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本质)莫泊桑(1850~1893)是19世纪后半叶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短篇小说巨匠。

他出生于法国诺曼第的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

1870年,他中学毕业后刚到巴黎攻读法律,普法战争就爆发了,他被征入伍。

战后退伍,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

1880年,他以短篇小说库中罕见的珍品《羊脂球》,而登上法国文坛,从这开始到1889年的10年创作生涯中,他创作了短篇小说约300篇,长篇小说6部、游记3部和其他一些作品。

短篇小说的成就最为突出。

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段,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本质。

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惟妙惟肖,人物语言精彩生动,故事结尾耐人寻味。

莫泊桑的《项链》是一篇揭露资本主义社会没落本质的短篇小说,曾受到鲁迅先生推崇。

鲁迅说:“无论从形式、结构,以及表现手法来看,都达到了短篇小说要求具备的高度。

”教师板书课题、作者并释题:小说以“项链”作为标题,是小说常用的“物线法”。

请想一想《项链》这个标题与作品的情节有什么关系?(留下悬念,待分析课文中解决)(一)预习检查。

1.指名学生略去具体描写,口述故事梗概,教师评讲口述之后,板书:路瓦栽夫人(主人公):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项链是假的!2.教师板书,要求学生在各括号内注音:伧(chen)黯(àn)碟(dié)肴(yáo)秽(huì)觑(qù)赁(lìn)誊(téng)褶(zhě)惆怅(chóu chàng)3.教师出示小黑板,要求学生口头解释其中词语:丰韵:优美的姿态(多用于女子),也作“风韵”。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10.《项链》教参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10.《项链》教参

十项链课文分析19世纪末,法国社会正处于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大资产阶级当权,政府腐败,社会上道德沦丧。

上流社会糜烂生活和唯利是图的道德观念影响到社会的各个阶层。

图慕虚荣,追求享乐,成为当时的社会风气。

不同阶层的人都企图跻身上流社会,梦想过上贵族的生活,改变自己的地位。

这篇小说写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一个小职员的妻子——美丽动人的玛蒂尔德一心追求高雅奢华,为参加舞会借了项链,结果不慎丢失,跌进了穷苦的深渊。

到头来才知道自己为之付出惨重代价的项链原来是假的。

作品反映当时法国社会中小人物的梦想和痛苦,追求和遭遇,感慨社会的不平和人性的弱点,感慨命运对小人物的残酷。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到“她常常整日地哭好几天”),是小说的序幕。

小说一开始交代了主人公的出身和她不尽如人意的婚姻,她的梦想与苦恼。

这近千字的简幅虽未涉及项链这一主要故事的线索,却交代了故事情节发展的社会大背景,展现了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为全文的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命运的展示作了充分有力的铺垫。

第二部分(从“然而,有一天傍晚”到“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跑了”),是故事的开端。

介绍了路瓦裁夫人向佛来思节夫人借项链的原因和经过。

路瓦裁夫妇受部长之邀将要参加一个晚宴。

玛蒂尔德心中先是一喜,但很快又被没有漂亮衣服,没有像样首饰的自卑情绪所控制,乃至于要流下泪来。

经丈夫提醒,她决定去向不愿多见的女友借首饰。

这一部分作者着意进行描写:她看着各式各样的首饰爱不释手,犹豫不决,最后终于决定借挂钻石项链,并因得到允许而激动不已。

这时她的心态、神情、动作,将平日里只能坐着想想的奢望全都流露出来了。

第三部分(从“夜会的日子到了”到“也可以成全你"),是故事的发展。

这是本文情节展开最丰富、最有起落的部分。

首先是舞会,作者没有将镜头对推舞会热闹、豪华的场面,而是集中描写玛蒂尔德,“她比所有的女宾都漂亮、高雅、迷人”,“所有的男宾都注视她……”,“部里机要处的人员都想跟她跳舞,部长也注意她了,她狂热地兴奋地跳舞,沉迷在欢乐……所有这些都是她向往的,需要的。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0课《项链》word教案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0课《项链》word教案

《项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内容,把握小说三要素。

2、欣赏小说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3、正确认识评价主人公的性格特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分析马蒂尔德的性格特征,体会心理描写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教学难点:在探究人物特征及小说主题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课前任务]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明确创作背景(社会环境),理清小说情节,批注人物描写,将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词句标划出来。

2、小组合作分析:问题1 本文构思精巧,一波三折,情节发展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请整理出本文的故事情节,并说说其中哪些情节让你既感意外又觉合理?说说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艺术效果。

问题2 人们对主人公玛蒂尔德的评价历来不一,你是如何看待玛蒂尔德这个人的?请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教学过程:一、导入:《项链》的主人公----玛蒂尔德,历来被视为追求虚荣、追求奢华的牺牲品,是遭批判的人物,但也有人认为她的身上有着许多美好品质,是作者理想的化身。

是什么原因让大家对同一人物褒贬不一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疑问来共同学习莫泊桑的《项链》二、学生展示小组合作成果:(一)梳理情节、理解情节设置的巧妙小说的线索:项链序幕:写梦想开端:收请柬发展:借项链高潮:失项链结局:还债务尾声:明真相(二)品析情节,体会情节的作用1、学生展示问题1探究成果2、明确:“失项链”是命运变化的转折点。

作者说:如果她没有弄丢那串项链,今天又该是什么样子呢?谁知道呢?谁知道呢?生活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可以把你断送,也可以把你拯救出来!这段话的意思是什么?“失项链”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

(过渡到人物形象的分析评价)明确:性格决定命运,情节的发展是由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所推动的。

孤立地看“失项链”是一件偶然的事,但联系全文,可以看出其必然性,一方面,是由其性格决定的,如果她不去借,那么也就不会丢;另一方面,晚会上的“狂热”“兴奋”“沉迷”“陶醉”及后来的“赶快逃走”,这种慌乱陶醉中丢失东西也是很合乎情理的。

中职教育高一年级语文 项链教学设计

中职教育高一年级语文      项链教学设计

《项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对比阅读充分理解人物形象。

2、把握小说细节,关注人物心理描写。

教学重点:1、通过对比阅读充分理解人物形象。

2、把握小说细节,关注人物心理描写。

教学难点:多元化理解小说主题,在对比阅读中多角度理解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学生画作,显示十年带给玛蒂尔德的沧桑,创造情境。

提出学习目标。

二、对比阅读《项链》这篇小说不仅构思巧妙,而且处处蕴含对比。

抓住这些对比将对我们理解小说主题与人物形象有很大的帮助。

下面我们就以第一部分为例来进行对比阅读。

1、首先请大家朗读课文第三段。

品味玛蒂尔德在现实与梦想的矛盾间的痛苦。

2、接着让学生讨论小说还有哪些地方形成了对比。

分组进行有关对比阅读的讨论。

让学生随机拟出讨论题,比如:(1)对比阅读十年间玛蒂尔德遇见佛来思节夫人的变化:痛苦——平和;借还首饰:漫不经心——小心翼翼(2)夫妻间对待“肉汤”与请柬的截然不同的态度显示出一个虚荣,一个安于现状。

(3)舞会上的满足(四个陶醉)与十年艰辛的对比。

(4)赔偿的巨大付出与项链的低廉价值间的对比。

三、心理描写1、请大家从文中找出心理描写的关键语句,并简要分析主要刻画人物的何种性格。

2、学生深入探讨后,教师归纳总结。

A:第一部分七个“梦想”:玛蒂尔德爱慕虚荣,醉心奢华,渴望拥有上流社会的生活。

B:舞会部分四个“陶醉”:玛蒂尔德狂热兴奋,欣喜若狂,忘乎所以。

C:艰辛部分一个“回想”:玛蒂尔德虽并未彻底抛弃虚荣,但勇于承担责任,诚实守信,吃苦耐劳,自强务实。

四、评论人物1、玛蒂尔德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2、讨论主题:各抒己见:根据个人的阅读和理解,这是一篇关于的小说。

五、小结通过同学们广泛探讨,我们深入领会了文本主题的多义性,学会了通过对比阅读来对文本主题和人物作多元解读,学会了通过品味心理描写理解人物。

六、作业1.续写《项链》2对比阅读《项链》与其姊妹篇《珠宝》3品读《项链》细节——“手”。

粉嫩的手指磨粗了,手变得通红。

10项链中职语文第一册教案

10项链中职语文第一册教案

10项链中职语文第一册教案10 项链【教学目标】1.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2.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3.分析玛蒂尔德的形象及其意义;4.培养学生德辩证思维、发散思维能力。

5.【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体会小说精巧的构思难点:玛蒂尔德形象及其意义【教学时数】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简介作者、概述故事情节教学步骤:一、简介作者、作品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短篇小说巨匠。

他出生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

1870年,他中学毕业后刚到巴黎攻读法律,普法战争就爆发了,他被征入伍。

战后退伍,先后在炮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

1880年,以《羊脂球》登上法国文坛,一举成名。

他创作短篇小说约300篇,长篇小说6部,游记3部和其他一些作品。

二、通读全文,理清结构。

1、口述故事梗概。

玛蒂尔德,一心向往上流社会,在接到教育部长举办舞会的请帖后,却“懊恼”“发愁”,她在舞会上大获成功,眼看踏上了成功之路。

不料,丢失了项链,使她再次坠入了厄运。

用十年的青春赔了一挂项链,最后才得知项链是假的。

2.列出情节结构。

七个“梦想四个“陶醉”十年青春一个“回想”爱慕虚荣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假项链苦不堪言三、讨论a、这个故事中有两处重要的曲折波澜,谁能说一说?——故事中问,路瓦栽夫人参加晚会大出风头后乐极生悲,丢失了项链;另一处是故事结尾,洛瓦栽夫人经历十年磨难,赔偿了巨额债款后,乃知所丢的项链是假的。

b、设想一下,假使路瓦栽夫人大出风头后,项链没有丢失,以后的情节如何发展,(以课文内容作合乎情理的假设推想,力求符合原小说的主题思想)——路瓦栽夫人第二次又去商店借了更昂贵的首饰,可是因为招摇过市,遭到抢劫,从此落入苦难……(同后)——路瓦栽夫人从此在虚荣的道路上陷得更深,每天与丈夫纠缠,要他购买贵重首饰,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最后不得不上法院离婚。

——她终于成了一位显贵的情妇,被玩弄后,又遭抛弃,她郁郁寡欢、最终自尽。

《项链》教案

《项链》教案

《项链》教案《项链》教案汇总5篇《项链》教案篇1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我们教师只要把语文的课堂教学深入到生活中,把学习语文的快乐释放到生活实际中去欣赏品味,由此再由生活的快乐返回到对语文学习的钟爱和快乐中,不断循环往复!真正让孩子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生活的丰富多彩,把语文和生活紧紧地联系起来!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特别注重和学生心与心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

通过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整合,不断使主题得以升华,让学生充分感受文中所蕴含的真情。

同时,非常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自我展示的平台:可以自由选择识字方法,可以自由选择读书方式,可以发表自己读文后的独特感受??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体现其个性,体现快乐学习。

课前准备1.词语卡片,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投影,歌曲《童年》。

(教师)2.赞美大海的好词佳句,预习生字,朗读课文;童年玩耍的照片、纪念品、画。

(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感受美1.学生用课前搜集的好词佳句赞美大海。

师:孩子们,你们眼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能不能用你搜集到的好词好句来描绘一下。

2.引入课文题目。

(教师播放海浪及笑声的录音)师:听,这是什么声音?(海浪声)听,这是什么声音?(笑声)今天让我们下海好吗?脱下鞋子,光着脚丫,一同体验一下踩在松松软软的海滩上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去感受那里带给我们的快乐。

板书课文题目,美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本课起始体现了读和说的相互联系,丰富了学生的语言。

然后抓住孩子年龄小、爱玩的特点,让他们觉得这节课又要去游玩了,精神先愉悦、轻松起来,让学生对本课学习充满兴趣。

二、领略美1.课件播放课文内容和朗读动漫。

2.问:大海好玩吗?小娃娃快乐吗?同学们,此时你们想读一读这篇课文吗?自己读一读吧,注意读准字音,再把圈画的字词读一读。

3.标出自然段。

4.同桌分段读一读,纠正读错的字音,再把圈画的字词一起读一读。

设计意图:描画面,想意境,让学生初步感受美,感受快乐,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愿望和学习兴趣。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项链教案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项链教案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项链教案教案标题:中等职业学校语文项链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听说读写能力,培养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通过学习语文课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实践。

教学难点:1.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

2.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实践。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材》。

2. 准备课件、多媒体设备和教具等教学辅助工具。

3. 准备与教材相关的练习题和活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例如通过展示一些有关项链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项链的好奇心。

2. 提问学生对项链的认识和了解,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二、讲解和学习(25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和教材,讲解项链的定义、种类、材质等相关知识。

2.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和课外阅读,了解项链在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意义和用途。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项链的理解和感受。

三、实践和应用(3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设计并制作自己的项链,可以使用不同材质和风格,展示个性和创意。

2. 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项链,并进行简短的口头介绍,分享设计的灵感和意义。

3. 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鼓励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四、总结和评价(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对项链的理解和创作进行归纳和概括。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提供具体的建议和指导,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五、拓展延伸(5分钟)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阅读和研究,了解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珠宝和饰品文化。

2. 提供相关的练习题和活动,巩固和拓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中职语文 《十 项链》教学设计

中职语文 《十 项链》教学设计

《项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与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

2.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及其作用。

3.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表现主题、推动情节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4.引导学生从人性论的角度重新审视玛蒂尔德,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5.引导学生公正客观评价玛蒂尔德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同情心、责任感,使他们能够发扬人性中的善与美,摒弃虚伪与丑陋,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灵,完善自己的人格。

【教学重点】1.学习作者精巧的构思。

2. 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及其发展过程。

3.赏析对人物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发掘人物复杂的精神世界。

【教学难点】全方位地评价玛蒂尔德这一复杂人物,从而领悟小说所表现的深刻主题。

【教学方法】1.运用点拨法、比较阅读法、小组学习法等教法,引导学生多读多思,教师抓住重难点适时点拨,并鼓励学生对小说进行合作探究式阅读;2.以小组讨论研究为主要交流方式,以学生畅所欲言的个性表达方式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质疑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水平。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仪【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本课时主要引导学生理清小说的情节脉络,并且针对小说中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进行探究性阅读,分析人物复杂的精神世界,从整体上全方位地把握人物形象。

一、课文导入在外国文学史中有三位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他们分别是:俄国的契科夫、法国的莫泊桑和美国的欧·亨利。

这三位作家都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我们已经学过了契科夫的《变色龙》,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而欧·亨利的代表作品主要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等。

今天我们要学习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另一篇代表作《项链》。

二、作家作品1. 作者简介学生利用手中的智能手机搜集作者、作品和背景等相关资料,筛选、整理后,抽取学生代表简介作者、作品。

2.测试小结利用“问卷星”,以填空的形式进行小测试,检测、巩固相关文学常识。

《项链》教案

《项链》教案

《项链》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学习分析故事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故事中人物的心理和行为。

2. 难点:分析故事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漂亮的项链图片或讲述一些关于项链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入《项链》这篇小说。

(二)阅读和理解(20 分钟)
1. 让学生自行阅读《项链》,然后回答一些关于故事的基本问题,如: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故事发生的地点和时间是什么?
2. 引导学生注意故事中的细节和描写,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心理和行为。

(三)分析和讨论(20 分钟)
1. 让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如:项链代表什么?故事中人物的欲望和虚荣是如何体现的?
2.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然后进行全班讨论。

(四)总结(5 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故事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以及对人物心理和行为的分析。

五、作业布置: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故事中人物和主题的理解。

《项链》教案 2022—2023学年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项链》教案 2022—2023学年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授课人班级授课时间课时审核人(3)提问:本部分着力写女主人公的梦想、苦恼,揭示了她怎样的心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玛蒂尔德自恃面貌标致,人品出众,渴望过上流社会那种奢华的生活,希望自己成为男人们追求的目标,女人们羡慕的对象。

然而现实(低等的社会地位和并不富裕的家境)生活束缚了她,因此,她只能在梦想中获得一时满足。

这就揭示了她“爱慕虚荣”的心理。

这一部分的描写与后面主体情节是面与点的关系, 因与果的逻辑,是后面情节发展的铺垫。

正是有了前面的叙述,读者才知道玛蒂尔德爱慕虚荣;也正因为她爱虚荣,才产生了她付出十年艰辛的悲剧,才发生了小说以后描写的故事。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即从“然而,有一天傍晚”至“不过你得把这件长衣裙做得好看些”。

然后思考:玛蒂尔德接到晚会的请柬后,有怎样的表现?她的情绪有着怎样的变化?怎样认识她的喜与忧?明确:玛蒂尔德只有在拆信封时短暂的“高高兴兴”,接下来便是“懊恼”“恼怒”和“不耐烦”。

这种情绪的变化在玛蒂尔德身上表现出来,并不矛盾。

因为请柬给她带来在上流社会风光一番的机会,但穿戴的寒酸又令她苦恼不已。

最后硬从丈夫手里抠出四百法郎添置衣裙。

这又让我们再次认识了她的爱面子、好虚荣的特点。

3.提问:当玛蒂尔德借到项链后,“她跳起来,搂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亲她,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跑了”。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明确:作者连用“跳”“搂”“亲”“跑”几个动词,形象地刻画了玛蒂尔德借到项链后兴奋至极之情。

4.提问:如何理解玛蒂尔德在舞会上的“陶醉”?明确:作者连用四个“陶醉”写出了玛蒂尔德得到梦想的东西而兴奋激动到疯狂地步的心理状态,充分揭示了她追求豪华生活,爱慕虚荣的思想品质,同时又为丢项链埋下了伏笔。

达标检测假如项链没有丢掉,或者丢了以后立即得知项链是假的,玛蒂尔德的结局将会怎样?课堂小结这样的结局有力地表现了作品的主旨。

小说以“失项链”为转折点, 写出了路瓦栽夫人玛蒂尔德命运的前后鲜明对比:一时欢乐,十年辛酸。

《项链》教案

《项链》教案

《项链》教案【教案】《项链》教案目标:1. 通过阅读《项链》这个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中人物、情节等元素的分析能力;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能够进行主题式写作。

教学内容:1. 文学作品《项链》的阅读;2. 人物、情节的分析;3. 创作一篇关于“现实与幻想”的作文。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教师简单地介绍《项链》这个文学作品的背景,并引起学生的兴趣。

阅读《项链》:(30分钟)教师让学生阅读《项链》,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把握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以及主题等方面。

小组讨论:(15分钟)分成小组,让学生分享对《项链》的理解和感悟,引导他们讨论并分析小说中的不同人物及情节发展。

个人分析:(15分钟)让学生个别思考和写下对故事中人物的评价、情节的分析,以及自己对主题的理解等。

准备作文:(10分钟)根据所学内容,让学生准备一篇关于“现实与幻想”的作文。

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或其他文学作品进行写作。

朗读作文:(10分钟)学生可以上台或在班内逐一朗读自己的作文,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总结:(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作文进行总结,强调文学作品的价值以及对学生思维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延伸:1. 设计一场文学剧,让学生将《项链》搬上舞台,通过表演来进一步理解和感悟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2.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化身为故事中的人物,展开对话和互动,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评估方式:1. 学生阅读理解的测验;2. 学生的小组讨论和个人分析的质量;3. 学生的作文写作。

资源准备:1. 《项链》的文本材料;2. 阅读材料的复印件;3. 黑板或白板;4. 学生作文本。

3.3《项链》-高二语文中职(基础模块)教学设计

3.3《项链》-高二语文中职(基础模块)教学设计

3.3《项链》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感受小说精巧的构思及波澜起伏的情节;2.把握主人公玛蒂尔德的性格特征及发展过程;3.探讨小说主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巧妙的构思,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所起的作用。

教学难点:剖析作者对整个事件与主要人物的认识。

三、教学设想职高学生已经有初步的阅读能力,可以通过预习领会课文内容,把握课文大意。

但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和方法,摄入的信息量比较狭窄,不能主动地、积极地合作探究学习。

个别学生对语文缺乏兴趣,依赖性较强,学习较为被动。

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教材配有两幅直观的插图,利用图文对照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中牢牢抓住这两方面的优势,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观察图画,进行图文对照入手,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

恰当地利用电教媒体,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本课时紧扣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及热爱自然的热情。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探究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六、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设计她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但小资产阶级的她却生活在道德沦丧、生活糜烂、惟利是图的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她不可避免地染上羡慕上流社会追求虚荣的习气。

她曾在一次舞会上出尽风头、备受青睐,却也为此付出了极不寻常的代价。

她就是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经典之作《项链》中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这个既可怜又可爱的女主角吧!二、预习检测1.作者简介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短篇小说巨匠。

他出生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

1870年,他中学毕业后刚到巴黎攻读法律,普法战争就爆发了,他被征入伍。

战后退伍,先后在炮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

10《项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10《项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10《项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学内容项链教学目标知识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概述故事内容;2、分析小说主人公的性格特点,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3、体会小说构思的精巧。

能力通过阅读分析、掌握小说基本常识,增强学生学习小说的能力。

情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和用意。

德育培养学生坚强勤劳、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分析小说主人公的性格特点,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小说构思的精巧。

教学准备PPT备课时间第6周授课时间2课时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讲授法、讨论法、分析法作业布置课后作业板书设计项链莫泊桑情节:借项链丟项链赔项链假项链_________ 人物:马蒂尔德——贪图享乐、诚实守信、爱慕虚荣___ 坚强勤劳教学后记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人们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问题的另一方面,凡事过犹不及,过度的虚荣心,过度的爱美,不仅不会得到美的享受,反而还会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今天将要学习的《项链》这篇课文里,它是一篇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一个身处社会底层的漂亮女子为了满足自己一时的虚荣心,由于在得意忘形之际,丢失了向朋友借的项链,为此付出了10年的代价,结果怎样请同学们开始迅速地浏览即将学习的课文。

作者简介莫泊桑(全称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出身于法国西北部诺曼底省一个没落贵族家庭。

从小由母亲培养起对文学的爱好。

著名作家福楼拜是其成名的得力导师。

莫泊桑的《项链》是一篇揭露资本主义社会没落本质的短篇小说,曾受到鲁迅先生推崇。

鲁迅说:“无论从形式、结构,以及表现手法来看,都达到了短篇小说的要求具备的高度。

"小说以项链作为标题,是小说常用的“物线法”。

拓展: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是谁?明确:他们是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他们的短篇小说不仅数量众多,文学价值更是不容忽视,因而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案《项链》

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案《项链》

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案《项链》教案名称:《项链》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项链》,使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以及情节发展,掌握故事的基本含义和结构。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和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感知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掌握文学描写的技巧。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准确把握情节发展,对于人物的思想感情进行细致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有没有遇到过因为一件小事而后悔的事情?你认为这种后悔是如何形成的?2.预习指导(10分钟)通过学生自主阅读《项链》,帮助他们提前了解故事情节,理清主要人物和事件的顺序。

3.导读(15分钟)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她是一个怎样的人物?2)珍妮的生活是幸福的吗?为什么?3)为什么珠宝商要耗尽家底购买一条项链?4)珠宝商夫妇为什么决定买一条与原来项链样式相同的项链给珍妮?5)珍妮借的项链丢了,她找到了原来失去的自由吗?为什么?4.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1)小说的标题《项链》和整个故事有什么关联?2)珍妮的命运是否被这条项链所影响?为什么?3)珠宝商夫妇是否是一个幸福的夫妻?为什么?5.结对阅读(15分钟)将学生两两配对,互相阅读各自的观点,并讨论彼此观点的不同之处。

6.整理观点(10分钟)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观点整理成文章,并向全班呈现自己的观点。

7.讲解重点难点(10分钟)分析小说的主题和情节发展,解释故事中人物的内心变化。

8.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鼓励学生多读好书,培养阅读兴趣。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于文学作品理解的深度。

2.作业评价:对学生的阅读笔记进行评价,对学生写的观点文章进行评价。

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案(项链)

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案(项链)
一提问:文章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从结局往前看,连续发生了哪些事情?
请柬借项链丢项链子还项链发现真相
二提问:从文章的内容看,大家不难理解出人意料,可说它是合乎情理的,有什么根据吗?
有。三处:a佛来思节夫人答应得非常爽,甚至没有一句叮嘱的话。
b送还时,佛来思节夫人没有打开盒子。
cபைடு நூலகம்宝店里只卖出盒子。
三提问:文中56页有这样一句话“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在文中这一件“极细小的事”是什么事?
讽刺(主要是讽刺)同情赞赏
作者在讽刺她的同时,又倾注了同情与赞赏。
4、教师归纳
玛蒂尔徳该不该有梦想?该如何看待她的梦想?该如何评价这个人物?
从人性的角度看,这是一种正常的生活追求,符合人性中爱美、想过的好一些的心理。她参加舞会只是展示美丽,想得到羡慕,并没有损害他人,而且晚会后也并没有依靠男宾,甚至部长去解决困难。至于她那狂乱的虚荣心,是她的缺点,也是人性的弱点。她毅然决然地选择偿还债务,表现了她在命运面前的坚强、勇敢、果断。再次见到女友,坦然面对,说明他对命运无所抱怨与悲叹,有敢作敢为的自豪。她的美丽可爱表现在她的诚实守信,勤劳坚忍。
视着这只虫子,感叹地说:“一只小小的虫子,这样的执著、顽强;失败了,不屈服;
课时授课计划




跌倒了,从头干;真是百折不挠啊!我遭到了一点点挫折,我能气馁、退缩、自暴自弃吗?难道我还不如这只虫子?!”第二个人注视着这只虫子,禁不住叹气说:“可怜的虫子!这样盲目地爬行,什么时候才能爬到墙头呢?只要稍微改变一下方位,它就能很容易地爬上去;可是它就是不愿反省,不肯好好看一看。唉——可悲的虫子!”然后这个人想:“反省我自己吧,我正在做的那件事一再失利,我该学得聪明一点,不能再闷着头蛮干一气了——我是个有头脑的人,可不是虫子。”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课《项链》教学设计 (一)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课《项链》教学设计 (一)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课《项链》教学设计 (一)本篇文章将围绕“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课《项链》教学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课程背景及授课目标二、教学过程及策略安排三、教学评价与反思一、课程背景及授课目标《项链》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代表作之一,是一篇关于恒久价值的短篇小说。

此篇小说对读者的情感、理智和价值观都带有冲击和启示意义,是中职语文教学中常用的经典材料。

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能够通过此篇小说感悟到人生的意义及追求;2、学生理解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培养阅读能力;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较为准确地表达和阐述自己的思想。

二、教学过程及策略安排1、热身环节:教师可通过背景介绍或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入《项链》,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

同时也适当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知道的关于“项链”这个话题的信息和看法,给学生进一步了解小说的情况。

2、阅读环节:学生开始阅读小说,可在课堂上组织小组阅读的形式,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的阅读与理解。

教师可利用提问等方式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力。

并着重讲解《项链》中人物、情节的内涵,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小说,思考其中所体现的价值观。

3、辅导环节:在学生阅读小说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适当从语言、文学技巧和阅读策略等方面进行指导,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分析小说的能力和方法,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启示。

4、总结环节:让学生总结前面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并在主题探究的基础上,通过课堂讨论、写作或演讲等方式实现对人物形象、情节深层次分析和文学理论的运用。

三、教学评价与反思教学评价是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体现。

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地指导和评价,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缺失和不足之处,并对教学效果进一步进行评估和反思。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记录学生在阅读和解析小说、理解叙事思维等方面的表现情况,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表达思想、应用语言工具等方面的能力,并对上述主要领域的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项链
【教学目标】
1.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
2.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分析玛蒂尔德的形象及其意义;
4.培养学生德辩证思维、发散思维能力。

5.【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体会小说精巧的构思
难点:玛蒂尔德形象及其意义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简介作者、概述故事情节
教学步骤:
一、简介作者、作品
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短篇小说巨匠。

他出生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

1870年,他中学毕业后刚到巴黎攻读法律,普法战争就爆发了,他被征入伍。

战后退伍,先后在炮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

1880年,以《羊脂球》登上法国文坛,一举成名。

他创作短篇小说约300篇,长篇小说6部,游记3部和其他一些作品。

二、通读全文,理清结构。

1、口述故事梗概。

玛蒂尔德,一心向往上流社会,在接到教育部长举办舞会的请帖后,却“懊恼”“发愁”,她在舞会上大获成功,眼看踏上了成功之路。

不料,丢失了项链,使她再次坠入了厄运。

用十年的青春赔了一挂项链,最后才得知项链是假的。

2.列出情节结构。

七个“梦想四个“陶醉”十年青春一个“回想”爱慕虚荣
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假项链苦不堪言
三、讨论
a、这个故事中有两处重要的曲折波澜,谁能说一说?
——故事中问,路瓦栽夫人参加晚会大出风头后乐极生悲,丢失了项链;另一处是故事结尾,洛瓦栽夫人经历十年磨难,赔偿了巨额债款后,乃知所丢的项链是假的。

b、设想一下,假使路瓦栽夫人大出风头后,项链没有丢失,以后的情节如何发展,(以课文内容作合乎情理的假设推想,力求符合原小说的主题思想)——路瓦栽夫人第二次又去商店借了更昂贵的首饰,可是因为招摇过市,遭到抢劫,从此落入苦难……(同后)
——路瓦栽夫人从此在虚荣的道路上陷得更深,每天与丈夫纠缠,要他购买贵重首饰,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最后不得不上法院离婚。

——她终于成了一位显贵的情妇,被玩弄后,又遭抛弃,她郁郁寡欢、最终自尽。

c、再设想一下:路瓦栽夫人在偿还巨额债款后,忽然得知所丢的项链原来是假的,接着她又会怎样?
——她震惊过度,发了疯
——她回家后自杀了
——她老毛病发作,兴致勃勃地用还给她的钱买了高贵的首饰去参加夜会,却又因老又丑而遭冷淡、讥笑
——她接受了教训,从此勤俭过日子,生活很美满
——这个问题不重要,原作的结尾给人深深回味的余地,妙不可言,硬要说出某一具体的结局,是没有必要的。

不具体说出来,使人想得更多。

因为一方面说明原作精湛的艺术,我们的设想往往有续貂之嫌;另一方面,我们的设想,也有原作异曲同工之处,不必妄自菲薄。

四、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在小说的三要素中,处于第一位的是人物,情节与环境完全服从人物性格塑造的需要,因此,要读懂小说,就要读懂人物;要学习写作,就必须学习人物形象的塑造。

提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玛蒂尔德形象的塑造及意义
二、分析玛蒂尔德形象
提问:A.“失项链”形成了十年前的玛蒂尔德和十年后的玛蒂尔德,你喜欢什么时期的?
有关玛蒂尔德的评价,文坛一直颇有争议,要求学生对照“练习二”进行讨论。

提示1.形象是发展的,也是丰富的,十年前与十年后的玛蒂尔德有天壤之别,但但在分析人物形象时不能割裂。

2.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这个角度去分析。

人物描写方法有肖像、心理描写、行动描写和语文描写。

《项链》在塑造玛蒂尔德形象上成功地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方法。

B.师生结合课文共同讨论,问题设计:
1.“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中“也”有什么含义?
这个“也”字告诉我们,她未能凭借自己的美貌跻身于上层社会的无可奈何的处境。

是“金钱”的围墙把她挡在了上流社会的圈外,那种“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她只能在梦中享受。

2.她为什么“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
明确:因为她“美丽动人”,按照当时社会的价值标准,她具有优越的“出身”和“资本”。

3.当她“看着那个替她做琐碎家事的勃雷大涅省的小女仆,心里就引起悲哀的感慨”,她到底感慨什么?
明确:①“勃雷大涅省的小女仆”是佣金最廉价的;
②小女仆只能做“琐碎家事”,她感慨自己家境的平民化。

4.小说中写了她七个“梦想”,怎么辩证看待?“虚荣心”的“虚”是怎么体现的?(要求学生朗读“夜会的日子到了……陶醉在妇女们所认为最美满最甜蜜的胜利里”。


明确:①追求幸福生活本身无可非议,但她不切实际,仅仅只能是“梦想”;
②用服饰和项链来掩饰自己;
③她“陶醉”的是一种虚假的,稍纵即逝的假相;
④一个“逃”字更形象地说明说明她的虚荣心。

5.“失项链”后玛蒂尔德可以选择哪些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只选择“赔”说明了什么?
明确:①她可以选择骗、偷、逃等方式;
②之所以选择“赔”说明了她人格的自尊、诚实。

6.“赔项链”使玛蒂尔德形象的塑造产生了一个飞跃,那么在“借项链”中小说是否有些铺垫?
明确:①她的“梦想”与追求实际上是希望自己的人格得到别人的尊重;
②她并没有利用姿色去沉沦,只是“常常整天整天地哭泣”;
③她的“迟疑”说明她对丈夫的了解,表现她的善良;
④舞会上她陶醉在所有的人都注视她,说明她希望自己的人格受人尊重。

7.为什么玛蒂尔德会“带着天真的得益的神情笑了”?
明确:因为她已经抛弃娇气和任性,远离了虚幻的遐想,而成了为明确生活目标而一步步攀登的奋斗女性,她为之自豪。

★归纳
玛蒂尔德漂亮
——美丽的外表小职员、小书记、寒伧
——低微的出身爱慕虚荣、想入非非、不妄于现状
——扭曲的性格诚实、善良、勇于面对困难
——可敬的人格
★分析:“丢项链”对玛蒂尔德的影响
“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的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项链》
提问并讨论:
这件事对玛蒂尔德到底是“败坏”还是“成全”?十年后她常常“回想”有何感慨?
明确:是“败坏”也是“成全”,她丢失了美丽和平静的生活,成全了人格的尊严。

联系到小说结尾抖出那串项链是假的,可以认为:玛蒂尔德最初向往而不得的那些东西,就如同那挂项链,原来每一颗都是假的;而她用了十年艰辛换来的这一挂,就象真真切切领悟到的人生一样,每一颗都是真实的,只不过她付出的代价多了一些而已。

三、分析玛蒂尔德悲剧的成因
学生讨论明确:《项链》包含着许多哲学命题:偶然与必然、现象与本质、真相与假象等。

(引导学生分析第一、二自然段以及路瓦栽及佛莱思节夫人的虚荣心。

)小说中的情节确实看似偶然,但有一定的必然性,因为:
①当时社会的价值取向;②她性格的弱点。

归纳:玛蒂尔德的悲剧既是她个人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

四、评析玛蒂尔德形象的意义:
(一)提示:
1.“文学就是人学”,是艺术地再现真实的生活,因此人物形象、小说主题也正如生活一样丰富多彩。

2.莫泊桑虽然是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但受自由主义“纯客观”主张的影响,有时对所描写的事务缺乏明朗的态度,限制了思想的深度,消弱了批判的光芒。

3.“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个读者都可以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需要角度去评判。

(二)提问:除了对玛蒂尔德虚荣心的讽刺,十年艰辛的同情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外,你还怎么看待玛蒂尔德这个形象?请用一句话概括。

(要求学生不拘泥于书本的提示,不拘泥于传统的定论)
(三)师生讨论:可预见的要点
对玛蒂尔德的评价1、错位到复位的女性2、金钱与人格的较量3、一曲诚挚相爱的颂歌4、对诚实守信的赞扬5、对英雄气慨的赞扬
五、课后练习:补充心理描写
小说最后当佛莱思节夫人告诉她那串项链是假的的时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