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词中月亮的象征意义

合集下载

唐宋词中“月”的意象分析

唐宋词中“月”的意象分析

唐宋词中“月”的意象分析“月”在中国文学中出现频率呈倍增长,至晚唐北宋达于巅峰。

“月”自从进人人的审美视野,便不断派生、衍播出介蕴不尽的象征喻指。

我们知道,月虽然只是自然界中一个纯客观的物象,但它却逐渐成为华夏之邦人化自然的组成部分,成为诗人某些特定情感的信息载体。

正是由于作者在创作时的处境情怀不同,从而导致了他们作品中“月”这一意象的不同思想内蕴,它们在规定的语境中,展示出了难尽言表的情感流程及其集中鲜明的价值取向。

他们借月来抒怀言志,因而望月思乡,望月怀人,望月感怀几乎成了诗词中的永恒主题。

下面从几个不同侧面归纳分析一下唐宋词中“月”这一意象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一)“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月本无情,人却有意。

月亮的阴晴圆缺,其实只是普普通通的自然现象,但它却映射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在以月破状分离这一意象的词作中,又可细分为两小类:(1) 送别之作中的“月”。

“多情自古伤离别”,离别时的那种落没与惆怅的心情是无以言表的,面对即将离去的亲朋好友,只能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此时此刻的月亮也带有几分凄切伤感的色调。

诸如“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牛希济《生查子》);“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斜照后,新月上西城”。

(张先《江南柳》);“望一川暝霭,雁声哀怨;半规凉月,人影参差。

”(周邦彦(风流子))。

以上送别词中的诗句,具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即“月”的意象都并非“圆月”、“满月”,而是“残月”、“新月”。

对于这一点,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是从自然科学角度分析,古人远行,多启程于黎明之前甚至夜半时分,此时月将西斜,月亮表现出来的特征便是残缺的、低垂的、朦胧的,因此,运用“残月”、“陇月”等意象是符合实际的,是真实的客观描写。

二是从词语意义的角度分析。

“残”与“缺”同意,“残月”即“缺月”,“残月”与“新月”都是不团圆的象征,所以,天边显现的一弯缺月.正是竟取了分离。

古代诗歌意象的解读——月亮篇

古代诗歌意象的解读——月亮篇

古代诗歌意象的解读——月亮《古代诗歌月亮意象的解读》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月亮是一个被广泛运用且具有丰富象征意义的意象。

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内涵,承载着诗人们的情感、思想和哲学思考。

一、月是美的象征月亮皎洁、明净、柔和、可亲,犹如一位温柔美丽且冰清玉洁的女性。

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已诗意地发现了月亮之美,《诗经·陈风·月出》中唱道:“月出皎兮,佼人僚兮”,以月光之美映衬人物之美。

周祗则赋予月以高远、润洁、柔和、清幽的审美内涵,形容其“气融洁而照远,质明润而贞虚,弱不废照,清不激污”。

谢庄将秋月的纯净之美与山水结合,“气霁地表,云敛天末,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濑。

升秋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汇成更加清美的景致。

月亮朦胧柔和的清辉还能赋予山水景物独特的神韵,具有化景的作用。

如张先在《木兰花》中所写“中庭月色下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通过清明月色中飘过的无数淡若无痕的杨花,给人以朦胧的美感。

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不仅营造了清幽绝俗的氛围,让人感到月夜幽林之景空明澄净,弹琴长啸之人安闲自得,外景与内情融为一体。

诗中的“明月来相照”,既与“人不知”形成对照,又起到了点破暗夜的作用,体现出闲、静、淡、远的风格和优美的意境。

总之,在诗人笔下,月亮不管是烟月迷蒙的轻忧淡愁,还是皓月当空的雄浑高古,亦或是月光笼佳人的恬淡婉约的宁静,都是美的象征。

二、月是情的载体(一)寄托恋人相思之情男女相思离别、少妇闺阁之怨是古诗文中常见的主题,月夜往往是相思主题的背景。

《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中“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描绘了主人公独守空帏,在明月流光下的寂寞凄凉,引出她内心的无穷愁思。

曹植的“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徐陵的“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沈俭期的“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月是故乡明的中心句

月是故乡明的中心句

月是故乡明的中心句月是故乡明,这句话来源于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讲述的是杜甫思念故乡的故事。

在中国民间文化中,月亮一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象征物。

在许多文艺作品中,月亮也往往承载着深刻的情感和寓意。

下面我们来一起探究一下月是故乡明这句话的含义以及月亮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

一、月是故乡明——远方的思念月是故乡明这句话的含义很简单,就是用月亮来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在古人眼中,月亮是阴阳之气转化而成的,有着统御万物的神秘力量。

因此,月亮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景象,更是带着深刻的情感的,是诗人、文人表达深情的理想载体。

在我国许多才子佳人的诗词里,常常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比如宋代诗人苏轼的《赤壁》,就有“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垂杨紫陌洛阳城,市南青苔满地。

”这句话。

他在文字中使用了诸如“垂杨”“紫陌”等地方性的物象,来表达自己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

因为他经常随着岳父父亲出使外地,因此对故乡的思念异常强烈,这句话表达了他深深的乡愁情结。

二、月亮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性月亮在我国文化中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拥有着深刻的寓意。

首先,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也是一个家庭团圆的节日。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赏月、吃月饼、赏花灯、赏中秋文化等等,其中,最为核心、最为重要的无疑就是月亮了。

在古人眼中,月亮代表的是团圆、家庭和睦、和平安宁的象征。

其次,月亮还可以和诗词联系到一起。

在唐宋时期,文人墨客们常常写诗吟咏月亮,将月亮作为自然之美的代表。

如唐朝时期王昌龄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人在这里就运用了月亮,表达一种令人思绪万千的情感。

在元朝时期,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也有“长空万里无云,鹰击长空,浩气长存。

此间山静无声,不闻不问,天宇清澈。

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

雁阵惊寒,声断已随风。

黄叶落风,孤舟蓑笠翁。

相看愁绪几重,语言落泪,泪流黄卷。

”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环境中的月亮、秋水、树叶、垂柳、渔舟等元素,展现出他浓烈的国家大义与家国情怀,表达出自己对祖国的爱护之情。

中国诗词中月亮象征意义

中国诗词中月亮象征意义

美而——唐宋中月亮意象的象征意2009-12-16 12:42先来吟几首我耳熟能的佳篇:李白《静夜思》“ 望明月,低思故”。

《水歌·明月几有》“希望人久,千里共娟”。

九《望月》“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

欧阳修《生子·昨年元夜》“月上柳梢,人夜晚后”。

王昌《出塞》“秦明月关,万里征人未”。

晏几道《江仙·梦后楼台高》“当明月照,曾照彩云”。

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家”⋯⋯无疑,月亮是唐宋中出率很高的一个意象,也正由于人的感情照,使一意象在境地的构造上得这样美而。

不由使我常常会坠入一歌意象的沉思中:是什么原因使人这样关注亘古长远的月亮?又是什么原因人这样惊人同样的将月亮作他抒生命情的寄望?月亮意象终归承了怎的象征含呢?一、“祖先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这样”——光流逝的深沉感想。

月缺月,月升月落,月亮是周期性化着的,随着月亮的周期性化和生命也在静静逝,可是月缺了有的候,月落了能再升起,而和生命呢?却只好是一去不再复返。

面着长远的月亮,人油可是生月无情生命短的深沉感想。

“ 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年如一梦,此身在堪惊。

”(与《江仙· 昔午上》)与在往日旧游的追中显露出不在、青春易老、世事桑的感和悲。

其在史舞台上每个人都不是赶忙客而已,相于广袤无的宇宙和亘永远的月亮,人越感觉到个体生命的细小有限,人生无常,功成,史亡⋯⋯千古关情,异代同心。

于是,李白在“青天有月来几?我今停杯一之”的醉意中研究着“今人不古月,今月曾照祖先”的生命真谛,抒了“祖先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这样”的深沉慨。

(李白《把酒月》)若虚也在“江畔何人初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中引出“人生代代无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生命感悟,光流逝,月留,人也只幸好“不知江月待何人,但江送流水”的力所不及中喟然。

(若虚《春江花月夜》)在看似消极无奈的息中,亦达出人参透生命的人生智慧和个性精神。

浅谈古典诗词中月的意象

浅谈古典诗词中月的意象

浅谈古典诗词中月的意象月亮,古今诗人最钟情的诗歌意象之一,频繁出现在古典诗词作品之中.为什么众多诗人对“月”这一意象情有独钟呢?月的意象与诗歌意境的呈现又有什么关系呢?苏轼《水调歌头》歌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月”这一意象寄托着诗人悲欢离合的主观情思。

一、悲——永恒、无常“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驻足“石头城”的秦淮河畔,仰望苍穹,一弯“旧时月”引起了诗人对历史的浩叹和追思,感慨系之。

月作为历史的见证,阴晴圆缺,循环往复,亘古不变,月在诗人眼中是“永恒”;石头城昔日繁华,今日萧条,可谓“无常”.在永恒与无常的鲜明对照中,在历史与现实的梦幻交错中,诗人不禁悲从中来。

李煜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世事无常,如烟似梦,往昔歌舞升平、雕梁画栋的故国金陵如今只能在追忆中重现——所谓无常;而春花秋月亘古不变-—所谓永恒。

春花秋月的良辰美景只能越发衬托出国破家亡、君王沦为阶下囚的悲哀。

张若虚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的发问中引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感伤。

虽年年岁岁“月”相似,却岁岁年年“人”不同.人生就如同历史长河中稍纵即逝的浪花一般,显得短暂而渺小,而明月、宇宙才是伟大而永恒的存在。

诗人以月作为人生的参照物,通过对月之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哲学思辨,抒发了绵绵无绝期的悲痛之情。

李白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悠悠万世,一轮皎洁的明月长挂碧天苍穹,毫不吝惜地倾泻着邈邈银辉,它晚升日隐,与人总是若即若离.今人看不到古时的明月,古时的人也看不到今天的月亮,明月长在,而人生短暂。

面对亘古如斯的明月,诗人不觉感慨系之,引发了对人生哲理的探求,把宇宙的浩瀚无际、时空的苍茫无限与人生的短暂渺小巧妙融合,抒发了永恒与无常之悲。

古诗中月亮的象征意义

古诗中月亮的象征意义

古诗中月亮的象征意义
在古诗中,月亮常常被赋予多种象征意义。

以下是月亮在古诗中的一些象征意义:
1.思乡之情:月亮常常被用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例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2.离别之痛:月亮也可以用来象征离别的痛苦。

例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清高与雅致:月亮还被用来表现清高、雅致的情感。

例如:“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唐·王维《竹里馆》。

上述只是我提供的一个简略列表,符合的诗词可能还有很多。

总的来说,月亮在古诗中是一个富含象征意义的意象,不同的诗人和诗篇可能会赋予它不同的含义。

李白诗中的月意象

李白诗中的月意象

李白诗中的月意象
李白作品中的月亮意象非常丰富,通常表现为崇高、神秘和浪漫等方面。

以下是几个例子:
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在这句脍炙人口的诗中,月亮被描绘为清澈明亮的光芒,给人以美好的感觉,但同时也带有一些神秘和不可捉摸的气息。

2.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将进酒》):在这首豪放洒脱的诗中,月亮被用来形容城市的景象,强调了夜晚的宁静和温馨,但与此同时,也暗示了人们的辛勤劳动。

3.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这句诗表达了人们在异乡漂泊时的思乡之情,月亮被用来象征故乡的远方,强调了人对家园的眷恋和怀念。

总之,李白诗中的月亮意象是丰富多彩的,既具有美好的形象,又充满了神秘和浪漫的色彩,它在诗人笔下成为一种深邃而富有感染力的文化符号。

别样月光别样情--浅析唐宋诗词中的月亮意象

别样月光别样情--浅析唐宋诗词中的月亮意象
忧 伤 的 感 觉 。 花 前 月下 暂 先逢 , “ 苦恨 且 从 容 。 况 酒 醒 梦 何 断 , 谢 月朦 胧 。 不 尽 , 花 花 月无 穷 , 心 同 。 时 愿 作 , 柳 两 此 杨

离 时落惆 与 别 的寞怅
离人 , 执手相看 泪眼 , “ 竟‘
词家的 笔下 , 往带有几j 往 晓风残 月” 柳 永 ‘ ( 雨霖 铃 : ( r 菩萨蛮> ;望 …J 韦 E‘ )“ 『 影参差。” ( 邦彦 ‘ 。 周 风 晓 ” 牛希济‘ 查子> 。 。( 生 )
作 者浓烈感情 色彩的一种意 象。“ 自从进入人的审美 月”
视 野 , 不 断 派 生 、 播 出 含 蕴 不 尽 的 象 征 喻 指 。尤 其 是 便 衍 住唐 宋 诗 词 中 , 月抒 怀 、 月思 乡 、 月怀 古 、 人 几乎 借 望 望 怀 成 了 诗 词 中 的 永 恒 的 主 题 。 本 文 试 分析 唐 宋 诗 词 中 的 几 种 月亮 意 象模 式 , 其 背 后 所 蕴 涵 的 “ 及 男子 作 闺 音 ” 象 , 现 探 寻 月亮 意 象 之 中 的 诗 人 、 人 的 心 态 。 词
维普资讯
20 0 2年 6月 2卷 第 2{ l
Jn ,0 2 u e 2 0
V0 . 1 2 N0. :
宁 波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0URNAL OF NI NGB0 P0LYI CHNI 匿 C
别 样 月 光 别 样 情
千丝 , 绊惹春风 。” 张先‘ ( 诉衷情> , )全词用 花 、 月的意象
贯 串 而 成 ,谢 月朦 胧 ” 借 花 象 借 花
象征爱情受阻 , “ 借 花不尽 , 月无穷” 象征对爱情 的美好期 待与执著追求 。“ 手看 花深径 , 肩待 月斜 廊 。” 贺铸 携 扶 ( ‘ 江 月> , 出了花光月影中 ,男女欢会的缠 绵情 态。 西 )写 “ 闲云归后 , 月在庭花旧栏 角” 晏几道 ‘ 幺令 > , ( 六 ) 在这 里 为我们点明 了情 人幽会的地点 、 环境 。 但愿 人长久 , “ 千里

解读古诗词中月亮意象

解读古诗词中月亮意象

展开浩如烟海的诗卷,咏月诗词俯拾皆是,更不乏名篇佳作:或描绘其绰约妩媚的姿影,或抒发相思和离别之情,或感伤身世和流离之苦,或倾诉旷达潇洒之胸襟,或寄托济世报国之壮志,或是借以抒发对宇宙、社会人生的思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这一意象常常成了人类思想情感的载体,她的意蕴十分丰富。

在很多咏月诗歌中,诗人将月融于的内心思想情感之中,并使月与内心的思想情感互为辉映,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并将诗的文学品位、思想内涵与艺术造诣提升到一个极高的水平。

由于作者心境不同,在不同的古诗词中,月亮这一意象表现出的意蕴也往往不尽相同,体现出其意蕴的丰富性。

月亮这一意象在诗人们的心中有着多种不同的意蕴:幽美、自由、纯洁、美好、永恒、凄凉、悲惨、悲欢离合等等,无不表达。

月亮的不同意蕴,形成不同的审美意境,烘托出诗人们的不同情怀。

在这方面,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有所积累。

否则,就容易犯囫囵吞枣、生搬硬套的错误。

一、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在恬淡闲适、乐观旷达的人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成了清幽雅致、悠闲自在的代名词。

在不少古诗词中,文人墨客常常以明月来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超脱旷达的情怀。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一幅多么幽雅、明净而又充满情趣的画面啊!在这里,一切都显得自在安然、新鲜活泼,洋溢着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隐逸山水间的飘逸情怀。

又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在这首诗中,月亮以动态的形式出现,一个“惊”字打破了宁静,唤醒了一个息息相通的世界。

在这夜静春山空中,一轮明月的出现,更加渲染了清幽与雅致!其它咏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如: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万丈生白毫”(苏轼《和子由中秋见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前赤壁赋》)等。

唐诗宋词中月亮的意象

唐诗宋词中月亮的意象

唐诗宋词中月亮的意象摘要:月亮在中国人的心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古神话中的嫦娥奔月,到各类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的诗人对月亮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他们惊叹月亮的纯洁与美丽。

同时月亮也深深牵动着游子的心,每当十五满月,月圆人缺,这是何等的伤感,思乡之情在此时完全迸发出来,勾起他们对家乡的美好回忆。

在唐诗宋词中月亮的意象有离别与相思;故园与思乡;永恒与惜时;美的象征。

关键词:唐诗宋词月亮意象月亮在中国人心中有一个不可磨灭的地位,从中国文化开始之时就有关于月亮的传说,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

假如没有这一轮晴新明亮的的月光,那么中国的神话传说就少了一份神秘而又浪漫的色彩,中国的文学史上也将减少许多优美的诗篇。

对月亮的偏爱这世上没有一个民族能和中国人相比。

唐朝诗人李白在创作的诗共1059篇,其中有314篇是关于月亮的。

月亮这样一个人类思想情感的载体,她的意蕴十分丰富,幽美、自由、纯洁、美好、永恒、凄凉、悲惨、离别等。

这说明在中国人心中,月亮已经超过了她原来的本质了,她的意象正是中国人心中的情感代表。

一、借月亮抒发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在古代,交通是非常不发达的,一旦离开自己的家乡,少则半年,多则几年甚至几十年都不能回去。

这对于古人来说,思乡之情无疑是常有并且痛苦的。

别是在他乡的夜晚,看到天上有一轮圆圆觉得月亮高挂空中,月圆人圆,而此时自己却和家人相隔千里,思乡之情倍增。

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李白《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表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几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这首诗前半部分描述的是无限开阔的边疆之地,下半部分就表达了边塞将士对家乡的思念,“来由征战地,不见几人还”,一旦离开家乡,出征边塞,能活着回去的有几个人呢?月亮刚从天山那边出来,还伴随着一阵长风吹的人的心都凉了,那些“戍客”们的思乡之情都寄托在这轮明月上。

月的意象

月的意象

一、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在恬淡闲适、乐观旷达的人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成了清幽雅致、悠闲自在的代名词。

在不少古诗词中,文人墨客常常以明月来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超脱旷达的情怀。

二、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者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或是寄托恋人间的苦苦相思,或是蕴含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无限思念。

在众多的咏月古诗词中,这一类是最多的。

三、以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怀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寄寓了文人墨客的身世感伤和流离之苦。

四、以月蕴涵时空的永恒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常常引发诗人们的哲理思考:明月亘古如斯,跨越时空,而相比之下,人生是多么的短暂和渺小。

在他们的诗歌中,月亮这一意象成了亘古不变的象征和世事变迁的永恒见证。

展开浩如烟海的诗卷,咏月诗词俯拾皆是,更不乏名篇佳作:或描绘其绰约妩媚的姿影,或抒发相思和离别之情,或感伤身世和流离之苦,或倾诉旷达潇洒之胸襟,或寄托济世报国之壮志,或是借以抒发对宇宙、社会人生的思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这一意象常常成了人类思想情感的载体,她的意蕴十分丰富。

在很多咏月诗歌中,诗人将月融于的内心思想情感之中,并使月与内心的思想情感互为辉映,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并将诗的文学品位、思想内涵与艺术造诣提升到一个极高的水平。

由于作者心境不同,在不同的古诗词中,月亮这一意象表现出的意蕴也往往不尽相同,体现出其意蕴的丰富性。

月亮这一意象在诗人们的心中有着多种不同的意蕴:幽美、自由、纯洁、美好、永恒、凄凉、悲惨、悲欢离合等等,无不表达。

月亮的不同意蕴,形成不同的审美意境,烘托出诗人们的不同情怀。

在这方面,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有所积累。

否则,就容易犯囫囵吞枣、生搬硬套的错误。

一、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在恬淡闲适、乐观旷达的人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成了清幽雅致、悠闲自在的代名词。

中国古人的月亮隐喻

中国古人的月亮隐喻

亲情: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
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五年(756)八月。是年六月,安禄山叛乱,兵破临潼,玄宗逃蜀。七月,肃宗继位。正携家避难的杜甫,将家小留在鄜州(今陕西富县),只身前往肃宗行在(甘肃灵武)“保驾”,途中不幸被叛军虏至长安。这首诗就是作为俘虏的杜甫在长安望月思亲而作,它表现的是社会动乱中离人的情感,而且,杜甫能以他的卓绝的诗才将这种情感表达出来。其实,在平常的岁月里,在千家万户中,在千千万万不一定能以诗歌来表现月下思亲的普通人心里,见月思人,见月伤情都是一样的。
《中国古人的月亮隐喻》全文在豆瓣录 请使用IE7或IE8预览本页,个别文件很大超过5M,请等几分钟后再下载!谢谢!
中国古人的月亮隐喻
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月亮与中秋
在咏月诗词中,莫过于咏中秋节。因为中秋节为农历八月十五日,时逢秋季,气候较为干燥,天空总显得秋高气爽,能见度大大提高。而且,从科学的角度看,这一天月亮与地球的距离最近,所以从地球上看月亮,就觉得月亮是一年中最圆满和最明亮的。而这种世上最“圆”的事物,又切合了中国文化中追求人生、事业圆满的心理,于是在几千年八月十五祭月、庆丰收的意义上,又加入了追求“团圆”的内容,中秋节成了“团圆节”。因此产生了浩如烟海的中秋节感怀的诗词。
苏轼自己就是这样做的。他一生起起落落,风风雨雨,六十多岁还被贬到儋州(今海南省)。但他每到一地都照吃照睡不误:在杭州,有“东坡肉”;在黄州,有“东坡饼”;在汴州,吃河豚(“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在惠州,吃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睡懒觉(“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在海南,喝椰汁、戴“东坡帽”(椰壳)。他总是那么洒脱,那么乐观。

中国诗词中月亮的象征意义

中国诗词中月亮的象征意义

中国诗词中月亮的象征意义
月亮在中国诗词中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象征,它通常象征着爱情、思念、孤独、华丽、蓝色、纯洁、雅致、恬静和静谧等意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国诗词中月亮的象征意义:
1. 和爱情相关的意义
月亮常常被用来象征爱情和思念,尤其是在中国古典诗词中。

它经常被用来描述两个人之间的浪漫关系,并且通常被描绘为一个美丽的女人。

月亮也经常被用来表达一个人对爱人的思念和留恋之情。

2. 孤独和忧伤的象征
月亮也可以象征孤独和忧伤。

在夜晚,月亮总是独自一人悬挂在天空中,这个形象经常被用来表达一个人的孤独感或者思念爱人的难过之情。

3. 华丽和优雅的象征
月亮还常常被用来象征华丽和优雅。

月亮经常被描绘成一件华丽的艺术品,例如一枚美丽的珠宝或者一个精美的玉佩。

这种象征意义经常被用来描述优雅的女性或者让人想起华丽的宫廷文化。

4. 蓝色和纯洁的象征
月亮经常被描绘为一片蓝色天空中的一块白色纯洁的区域,这种象征意义让人想起天空和广袤的海洋。

月亮也经常被用来象征纯洁和无瑕的美丽。

月亮还被用来象征雅致和恬静。

它通常被描绘为一个静静地悬挂在天空中的物体,并且常常被用来表达一个人渴望平静和宁静的心情。

浅析唐宋诗词中的月亮意象

浅析唐宋诗词中的月亮意象
见月 光 , 接着一疑 、 一望 、 一思 , 在 最 后 一 句 中 直抒 自己 的 思 乡 胸臆 , 把月 亮 和 思 乡 紧密 地 联 系 起 来 。 还 有 白居 易 的 《 望 月 有 感》 中 的尾 联 “ 共 看 明 月 应垂 泪 , 一夜乡心五处同” 。 这 一 联 写 到 自己分 处 五 地 的 家 乡 骨 肉 .同看 一 轮 明月 产 生 同样 一种 感情 , 即强 烈 的 让 人垂 泪 的思 乡之 情 。 与 李 白齐 名 于 中 国文 学 史 的杜 甫 , 写起“ 月” 来 别 有 深 意 “ 安史 之 乱 ” 使 杜 甫滞 留 长安 , 不能还家团圆 , 时值 秋 寒 月 冷 之 夜, 他 思 念 久 别 的妻 子 儿 女 , 写下《 月夜 》 : “ 今 夜郎州月 , 闺 巾 只独 看 , 遥怜4 , J L 女, 未 解 忆 长安 。 香雾 云环 湿 , 清辉玉臂寒 , 何时依虚幌 , 双 照 泪 痕 干 。” 诗 人 略显 狡 黠 , 他本是思情切切 , 却不 如实 说 出 , 反 说 妻 子 在 家望 月 思 念 他 。 孩 子 们 虽 然 不 知 道 母 亲望 月 有 何 种 意 义 , 却 是 万般 思 念 父 亲 。 这 样 写 反 衬 诗 人 思念 故 乡 、 想 念 亲 人 的情 怀 。月 光 使 手 臂 清 冷 , 更 可 知 望 月 之 久, 思 夫之 切 。情 境优 美 , 格 调 压抑 低 沉 。 再 有杜 甫 的《 月 夜忆 舍弟 》 中有 “ 露从今夜 白, 月是故乡 明” 一句 , 直 接 抒 发 思 乡之 情, 明 明是 普 天 之下 共 一 轮 明 月 , 本该没有 区别 , 但 存 诗 人 眼 中 却 生 出 了故 乡 的 月 亮 更 加 明 亮 的 幻 觉 ,若 非 思 乡 到 了 情 切 之地, 则 诗 人何 以能 生 出此 种 错 觉 ? 自此 , 望 月 而 思 乡 逐 渐 成 为 中 国文 人 常 有 的 思 维 映 射 ,月 亮 隐 喻 思 乡 也 成 为 巾 国 文 化 中特 有 并 常 见 的 一种 范 式 。 三、 月 亮启 迪人 们 对 字 宙 、 人生、 历 史 的思 索 和 领 悟 月亮 作 为 一 种 永 恒 而 宁 静 的 存 在 .启 迪 着 敏 锐 的诗 人 叩 问 苍 穹 的宏 大 宇 宙 意 识 。月 亮 自古 至 今 由缺 到 圆 ,再 由 圆至

中秋节古诗中的月亮象征着什么

中秋节古诗中的月亮象征着什么

中秋节古诗中的月亮象征着什么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

这一天,人们往往会仰望那一轮皎洁的明月,心中涌起无尽的思绪。

而在众多的中秋节古诗中,月亮更是一个被反复吟咏的意象,它承载着诗人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寓意。

月亮在中秋节古诗中,常常象征着团圆。

中秋节本就是一个象征团圆的节日,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赏明月,品尝月饼,享受天伦之乐。

在这样的氛围中,月亮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团圆符号,高悬在天空,照亮着人间的欢聚。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的这句诗,可谓是将月亮与团圆的寓意表达得淋漓尽致。

即使相隔千里,只要能共赏这同一轮明月,仿佛彼此就在身边,心也紧紧相连。

这种对团圆的渴望和向往,通过月亮这个意象得以传递,让无数游子在异乡的夜晚,望着明月,思念着远方的亲人。

月亮也象征着思念。

当游子漂泊在外,无法在中秋节与家人团聚时,那轮明月便成了他们寄托思念的载体。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的这首《静夜思》,生动地描绘了一个独处他乡的人,在明月的照耀下,心中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

在寂静的夜晚,明月的清辉洒在身上,那种孤独和思念之情愈发浓烈。

此时的月亮,如同一位忠实的信使,默默地传递着游子的思念之情,让远方的亲人能够感受到他们的牵挂。

在中秋节古诗中,月亮还象征着时光的流转和岁月的变迁。

月亮有阴晴圆缺,就如同人生有起有落,岁月有春夏秋冬。

诗人通过对月亮的描写,感慨时光的匆匆流逝,抒发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以月亮的永恒不变与人生的短暂无常相对比,引发了人们对生命和宇宙的深沉思索。

月亮见证了世间的沧桑变化,它的存在提醒着人们珍惜时光,把握当下。

此外,月亮还象征着美好的愿望和憧憬。

在古代,人们对自然的认知有限,月亮常常被赋予神秘而美好的色彩。

在中秋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对着明月许下心愿,希望生活幸福美满,希望家人平安健康。

浅析唐宋诗词中的月亮意象

浅析唐宋诗词中的月亮意象

浅析唐宋诗词中的月亮意象作者:王强罗永妃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92期摘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不仅是光照人寰的一个普通星体,还是洒脱淡泊的文化象征,负载着民族深刻的文化内涵,在中华民族的审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梳理出唐宋诗词中的月亮的象征意蕴。

关键词:古典诗歌月亮意象月亮这一自然天体引发了历代文人墨客的无穷遐想。

中国人对月亮的赞美和深情远远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

我们把月亮当做传情达意的艺术载体,对月咏志,望月抒怀,千种思绪,万般情感,涌上心头,留下多少千古流传的动人篇章。

“月”在古诗中是极具表现力、深厚意蕴的语言形象,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的地位不可取代。

唐宋诗词中的月亮意象富有弹性,是人生悲欢离合的演绎,是对宇宙人生的思考,是志行孤高的象征,是历史长河的美的烟波。

我们可在唐宋诗词中感受月亮这一意象的永恒的艺术魅力。

一、月亮象征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月亮的形状时圆时缺。

圆形在中国是完满的形象;反之,残缺则是不完美的情况,因此就有了月圆喻指相聚团圆,月缺喻指离别四散。

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在这一句中,作者以“月”的圆缺类比人们之间的聚散,由此告诉其弟(该词为他们兄弟不能相聚而宽解其弟所作)大可不必把朋友亲人间的相聚离散看得太重,这好比月亮总是圆少缺多,是本就难以避免的,这句之后又紧跟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月亮”的别称,作者在此宽慰那些陷入离愁之人,即使跟所思之人不能相聚,但起码所赏的明月是同一个,心灵是可以穿越群山阻隔走到一起的,这里作者更多了一些祝福和期望,由此表达了自己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明月寄托千里相思之情由于月亮象征离合,因此观月之人便触景生出期盼团圆之情,尤其是与家人的相聚,所以月亮又隐喻了思乡思聚之情。

脍炙人口的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为抒写思乡之情的经典之作,作者眼见月光,接着一疑、一望、一思,在最后一句中直抒自己的思乡胸臆,把月亮和思乡紧密地联系起来。

关于月的诗句和暗示性

关于月的诗句和暗示性

关于月的诗句和暗示性1.“月”具暗示性的诗句,及象征意义1.月亮的基本象征意义之一:月亮是母亲与女性的化身,反映女性祟拜的生命意味,代表母系社会的静温与和谐,她反映着女性世界的失意与忧伤.2.月亮的基本象征意义之二:月亮时晦时明,时圆时缺,周而复始,它既是运动的代表,又是永恒的象征,于是它总是引导人们对生生不已的哲学精神的礼赞,也启示人们对宇宙永恒的思考,激发人们宏大的天问意识和人生喟叹.3.映照在中国人心灵世界里有两种不同的月亮世界:一种是神话观念中的月亮,神话的月亮是诗化的月亮,它谈泊静温空寂通脱给中国的古典艺术以深刻的象征启示;一种是科学本体的月亮它盈亏变化,时晦时明,启迪着中国的科学与智慧.因而月亮可以有很广泛的衍生意:(1)思乡或相思:(2)月亮反映着古代诗人骚客孤独与寂寞的心态,反映着失意者寻求慰藉与解脱的心理.(3)月亮的永恒和盈虚的循环变化,让人想到时间和宇宙中事物在正反两面之间的辩证发展.(4)月亮作为一种永恒与自然的象征它又成为士大夫逃避纷纭的现实苦难、超群拔俗、笑傲山林的人格化身,在否定了现实的功利的人生目的和道德之后,月亮就成为一种飘逸的风范.2.关于写月的诗句,及分类分析(明月:明月松间照(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向往自然美的情感);(清新秀丽,给人以愉悦美感。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沧海月明珠有泪(沧海月明泣泪成珠,以美景衬迹长管短攮的归痊害花感伤之情)冷月: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冷月即冷心,桥虽在,时已非,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见痛惜之情,伤今怀古之意跃然纸上)秋月:春花秋月何时了;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暗示曲声的感人)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写谪居的郁闷心情,感慨)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夜月:又闻子规啼夜月(哀愁,更觉蜀道之难)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残月: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透别后心境的凄清冷落。

曲折写出作者的离情,细致深婉,被视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江月: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写饯别时的凄凉情景。

古诗词中“月”之意象简析

古诗词中“月”之意象简析
古诗词 中“ , 月’ . 之意象简析
■ 河北 省廊坊市第二 中学 靳 兰芳

“ 出皎兮 , 僚兮 。舒 窈纠兮 , 悄兮 。” 精 妙 的典 型 , 月 佼人 劳心 后来 许 多月 下怀 远 的诗 歌都 能看 到这 (诗经 ・ 《 陈风 ・ 出》 ;明月何 皎皎 , 罗 床帏 。” 几句 的影 子 。 月 )“ 照我
( 古诗十九首 )“ ;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李白 (
此 后 , 李 白 的“ 寄愁 心 与明 月 , 如 我 随君 直 到夜
《 关山月》 ;明月几时有, )“ 把酒问青天。( ”苏轼《 水调 郎西” 孟郊 的“ , 别后唯所思 , 天涯共 明月” 等等 , 都
歌头 ・ 月几 时 有》 ;好 诗 多在 月 明中 。”黄宗 羲 是 分 离远 隔 的人们 在那 天 涯共 有 的清 朗月光 里 , 明 )“ ( 借 《 朝宿石 井》。 花 )这散发 着澄 澈光芒 的月亮 自先 秦 的 明月 以寄 相思 的 书写 。在一 次 又一 次 的吟 唱当 中 ,
的老师就 是我 的妈妈 , 课时 我叫 上 三、 写话 要有真情 实感
写话要 有真情实感 。没有真 个品学兼优的小学生。刨
( 上接 第 7页)
月有 阴晴圆缺 ”的书写使得 其 松间 照 , 泉石上流 。” 王维笔 下皓月 、 清 在 幽松 、 流泉 、
笔 下 的月充满 了探 索思辨 的哲 理意 味 。他 通过 对 卧石 四个 意象组 合成空 明幽妙 的意境 , “ 这 明月” “ 、清 月 亮 的 自然运 转规 律去完 成对 人生 、 会 的思考 , 泉 ” 社 暗含禅 意 , 是诗人探 求佛理 的物化形 式 。 正
字的魅力 , 孩子们不但可以像小作 家 。” 年级小 学生 能写 出这样 近孩子 们 的生活实 际。让他 们有 一

月的意象

月的意象

月亮断想 文人墨客常视月亮为多情物,借它抒情 写意,寄托情怀。东坡居士在把酒对月时, 也曾发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的感喟。 固然月亮很有具人性,给人的感觉总是 娇羞善愁而多情,实在呢,她却是朴实无华 的,她有一颗不加雕饰的灵魂。 月亮身居高位,却没有咄咄逼人的态势。 她不像太阳带着灼人的火焰。她那淡淡的光 辉永远亲切、柔和。
来源于神话传说的别称
月亮的许多别称,都来源于一些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 1.玉兔捣药──“兔”字系列别称 传说月亮上有玉兔在长年累月的捣药,由此产生了月 亮的“兔”字系列别称──玉兔、白兔、银兔、冰 兔、金兔、玄兔、卧兔、兔影、兔辉、兔月、月 兔……玉兔捣药用的“玉杵”也成了月亮的别称。 如: ①玉兔半升魄,铜壶微滴长。(李绅《奉酬乐 天立秋日有怀见寄》) ②金兔犹悬魄,铜龙欲启扉。(江总《答王均 早朝守建阳门开》) ③玉杵秋空,凭谁窃药把嫦娥奉。(汤显祖 《牡丹亭· 闹殇》) ④沉钩摇兔影,浮桂动丹芳。(卢照邻《江中 望月》)
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揽明月。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 别校书叔云》
பைடு நூலகம்
月是理想的象征。
1、了见水中月,青莲出尘埃。 ——《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 升公清风亭》 2、天清江月白,心静海鸥知。 ——李白《赠汉阳辅录事》其一
月是纯洁、正直的象征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2、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诗人把对朋友的一腔思念化作奇 思妙想,请明月清风代劳去夜郎转达自 己的问候,寄托自己对老友的牵挂与思 念。
将上述别称相互交错,两两组合,又派 生出许多生词──兔轮、兔魄、桂轮、桂 魄、圆舒、圆蟾、娥轮、镜轮、蟾轮、蟾 盘、蟾魄、蟾钩等等。如: ①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王维《秋夜曲》) ②桂轮秋半出东方,巢鹊惊飞夜未央。 (唐· 方干《月》) ③慈鸟夜夜向人啼,几度沙窗兔魄低。 (元· 范椁《赠郭判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宋诗词中月亮的象征意义
月亮本无生命情感,是人们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成败得失,溶进月光里,注入明月中,从而使月亮这一无生命的物象变得多姿多彩,有情有义有理。

(一)月亮象征着伤情愁绪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日是太阳,月是太阴,太阳对应于男性、父亲,月亮对应于女性、母亲。

月亮高挂苍穹,放射出皎洁而又凄清的柔辉,让人不自觉会对之伤情。

在忧患意识极其深重的中国古典诗人眼中,“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温庭筠《菩萨蛮》十四首之二)的“月色”、“夜景”,充满了忧怨凄凉的意味。

类似借月抒发哀哀愁绪的诗句真是数不胜数。

像“可怜歌吹明月中,此夜不堪肠断绝”(权德舆《秋闺月》),像“忧来如其何,凄怆摧心肝”(李白《古朗月行》),像人们熟知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像“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像“可怜今夕月,恍惚使人愁”(辛弃疾《木兰花慢》),都是“怎的一个愁字了得”。

另外,月亮有明也有阴,有圆也有缺,常常让人联想到人世的圆满、欠缺。

所以中国古代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敏感,常常因月明月阴月圆月缺而倍增。

宋代苏轼面对明月慨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豁达中带着挥之不去的忧愁。

(二)月亮象征着思乡怀人
当一轮明月升起,由于在极广阔空间中的人都可以看到,所以诗人以明月为媒介,抒发思乡怀人之情的作品便几成定式。

在诗人笔下,明月与诗人一样深沉而多情,温暖着离情与客思。

谢庄的“隔千里兮共明月”(《月赋》)、孟郊的“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古别怨》)、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建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白居易的“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等诗句,都是抒发客旅思乡怀人的千古绝唱。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是杜甫《月夜》中的句子。

当时诗人身陷敌中,而妻子儿女却在鄜州,明明是他看着长安之月思念亲人,却想着妻子在鄜州也在看月想念着他。

(三)月亮象征着边塞关隘
一轮明月高悬夜空,跨越了时空的距离。

戍守边疆的征夫、苦待闺中的思妇,苦苦相思,唯有明月可以相共,唯在梦中可以相逢,所以许多边塞诗中离不开“明月”这个意象。

比如李白《关山月》中有“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句子,诗中关、山、月三种物构成了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征人怀乡的情绪。

唐诗中有“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王维《陇头吟》)的啜泣诉说,有“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沈全期《杂诗三首·其三》)的寂寥深沉,有“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的幽怨悲
亢,有“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从军行七首》)的悲凉凄婉。

当然,边关的明月也不全是幽怨和哀愁,唐诗里也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的雄浑苍茫,有“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高适《塞上听吹笛》)的开朗壮阔,有“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七首》)的雄心忧患。

在明月辉映之下,那些边塞关隘分外苍茫而悲壮。

(四)月亮象征着时空更迭
月亮的升沉圆缺,周而复始,循环不已,多像人类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绵延不绝。

因此遥望月亮总让人浮想联翩感慨不已。

如《春江花月夜》中张若虚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发问和感叹。

李白的《把酒问月》问出了“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的生命哲理。

月亮是永恒的,人生是短暂的,在茫茫的历史舞台上人始终只是匆匆过客。

所以古人常以月的意象伤感生命的流逝岁月的流逝。

李煜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在李煜眼里,往事如梦,只能在月明之夜悲怆地追忆。

“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李白《越中览古》)物是人非,惟有江月不败。

诗人抒发的是对物是人非、沧桑巨变与历史兴亡的深沉感叹。

在这里,明月成了目睹吴王由盛极一时的辉煌走向衰败、灭亡的沧桑巨变、朝代更迭、历史兴亡的见证人。

月的时间意象是充满哲理的意象。

它是诗人通过对月的观察、认识、理解而获得的一种思想上的领悟和升华,不仅给读者以精美的艺术审美享受与感染,同时也给读者以深刻的哲理启迪和情感陶冶。

(五)月亮象征着品高质洁
月亮高居苍穹,冰清玉洁,引发了人们对纯洁无瑕的崇拜。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皎空中孤月轮”,是对月亮的皎洁、纯净的最好赞誉。

李白经常用月来象征人的高洁品质。

“了见水中月,青莲出尘埃”(《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写水中月若青莲出污泥而不染的芳洁本性,以比喻升公“济人不利己”的清廉正直形象;“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行路难》其三),劝人淡泊名利,要善待他人和自身,不要追求所谓清高等等虚名;再如“天清江月白,心静海鸥知”(《赠汉阳辅录事》其一),“观心同水月,解领得明珠”(《赠宣州灵源寺仲浚公》),都借月写人的清静淡泊的高远情怀和孤高出尘的高洁心灵。

一轮明月,催发了多少伟大诗人的诗兴,滋润了他们清风般的诗笔。

诗人又赋予明月多少美丽而深邃的象征意义。

那些美妙的诗文流传到今天,成了一笔我们受用不尽的文化财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