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词研究
唐宋词研究自考复习资料
唐宋词研究自考复习资料篇一:唐宋词研究自考复习资料07564唐宋词研究(课程代码:07564)复习资料个人融合大纲整理,仅供参考目录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二、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第一编词学论略(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二)课程内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建议第二编唐五代名家词(一)自学目的与建议(二)课程内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要求第三编成北宋名家词(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二)课程内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建议第四编南宋名家词(一)自学目的与建议(二)课程内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要求三、有关表明与实行建议(一)《唐宋词研究》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二)《唐宋词研究》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三)《唐宋词研究》教材与主要参考书(四)关于自学建议和自学方法的指导(五)对社会助学的要求(六)对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的表明(七)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第三章题型举例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唐宋词研究》就是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山大学主考官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一(一)课程性质和特点门必修课,内容包含词学基础、唐五代名家词、北宋名家词、南宋名家词四个部分。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并使自学应考者系统地自学唐宋时期词的发展史,把握住其间诸多名家的代表性作品,以对名家名作的钻研为基础,介绍名作的基本内容、名家的创作特色及在此基础上构成的词史发展的规律和特色。
(二)课程的基本目标本课程的设置目的是协助学生在写作唐宋名家词的基础上,掌控词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以及词的发展历程。
通过自学提高学生对作品内涵的认知、对重点作家艺术特征的把握住。
通过训练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以及作品分析能力,并使学生掌控词作艺术分析的方法,学会对作家展开艺术特色的总结。
为今后专门从事有关方面的教学与文化传播奠定稳固的基础,也为更高层次的自学以及学术研究奠定稳固的基础。
本课程的学习要能够贯彻理论基础与具体作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作品,在具体作品分析的基础上总结艺术规律。
唐宋诗词的流派及其特点
唐宋诗词的流派及其特点唐宋诗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个重要时期。
唐代盛唐之风,诗人们百花齐放、各具特色;而宋代则更强调诗词的意境和艺术性,时代背景的变迁、文化传承的变化,也让唐宋诗词有了独特的流派特色。
本文将从流派入手,探讨唐宋诗词在创作中的不同风格和主题。
一、花间派花间派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一派。
这个流派的出现源于当时的宫廷文化,以及云南道士谢灵运的曲子。
徐峤、李冶等词人相继推崇这种表达方式,使得花间派深得文人喜爱。
花间派的特点是通俗易懂、明快流畅、节奏感强,多使用七言绝句。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花间派的词人能够运用平仄、押韵表达自己的思绪和情感,常常涉及到爱情、欢聚、别离等情感话题。
二、江派江派是唐代中后期流派之一,这个流派的产生也与时代背景的变迁有关。
全唐科举制度的实施,让更多的人可以参与到文学创作和表达中来,江派的崛起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发生的。
江派以杨万里、范成大等为代表,其作品风格清新淡雅、字里行间透露人性的真实感情。
例如范成大的《喜雨》:“长庚微起,绿肥红瘦,春气暗荡。
梦里听琴声,雨轻轻的响动,好一片桃花。
一张麻席,即绿即干。
且听那青蛙,下德之声缓缓的说:前日那一场春雨,不知释放了多少眷恋。
”三、唐宋古文派诗词和古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大支柱。
在唐宋两个时期,古文派也成为一股重要的力量,强调书写历史、表达哲理、坚持真实、打破陈规等。
这个流派以韩愈、柳宗元等文人为代表。
他们在文风上注重简练清晰、言辞精炼、侧重于思想表达和品格高尚的传承。
例如韩愈的《师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唐宋古文派对于文学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四、辞赋派辞赋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形式,主要表现在辞章敷陈、意象凝练、意境深远等方面。
唐宋诗词的风格与特色
唐宋诗词的风格与特色唐宋诗词是我国文化瑰宝,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唐朝的诗歌以五言为主,宋代则以七言近体诗为主。
本文将从语言、题材、风格、表达手法等几个方面,探讨唐宋诗词的风格与特色。
一、语言唐宋诗词的语言独具特色,具备浓郁的文学气息。
唐诗精于运用古汉语,借助象征抒发情感,形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
如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种古典的表达方式,凝练深刻,令人铭记在心。
宋词则更注重表达的舒缓和细腻。
宋词以词藻华丽、造句工整而著称。
如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营造出一种婉约素雅的氛围,配上卓越的音乐,产生非常强烈的感染力。
二、题材唐宋诗词的题材丰富多彩,涵盖了宫廷,山水,情感等各个方面。
例如唐诗普遍表现了士人的风度和宫廷的繁华。
如李白《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用豪迈的语言表现出士人对宫廷的仰慕。
宋词则更注重表述自我感情,清雅书写的女性词人尤为突出。
例如秦观《鹊桥仙》中的“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传递出淡淡的恋爱情怀,以及词人的孤独寂寞之感。
三、风格唐宋诗词的风格各具特色,唐歌风独具特点,宋词则更加优美动人。
唐诗普遍具有豪迈大气、气韵生动、直接表达情感的特点。
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奋发直面自然,借用古风表述情感,使人感到豪放不羁。
宋词则更注重描写细腻入微,注重搭配音乐,构造独特的韵味。
如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的“月下独酌,对影成三人。
千里共婵娟,百毫无一辨。
此时只有门外汉,偷看一阵香。
”突显出对感情的致命痴迷,阐述出了爱情的烦恼。
四、表达手法唐宋诗词也有着多种表达手法。
唐宋诗词的创作背景与流派研究
唐宋诗词的创作背景与流派研究1. 引言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巅峰时期之一,这个时期产生了大量优秀的诗人和词人,他们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创作风格成为了文艺史上不可忽视的存在。
本文旨在探讨唐宋诗词的创作背景与流派特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段伟大时期生成的文学珍品。
2. 唐宋诗歌创作背景2.1 社会背景在唐代,政治稳定、国力强盛、经济繁荣为诗歌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而宋代则是经历过战乱后的重建时期,社会气候日渐稳定,这种社会环境也影响到了当时诗歌创作的主题和风格。
2.2 文化环境唐代被誉为“开元盛世”,汇聚了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潮。
与此相对应,宋朝则拥有充满哲学思辨和文学追求的文化氛围。
这些文化背景对于诗词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3. 唐宋诗流派研究3.1 唐代流派唐代诗歌的特点多种多样,涌现了许多不同的流派。
其中包括:•神秘主义:以玄象、仙境为题材,充满幻想和超越性。
•田园派:写田园生活、婉约细腻,表达感情与自然交融的美。
•豪放派:以雄浑豪放、直抒胸臆见长,展现壮丽恢弘的宏图。
3.2 宋代流派宋代注重意境描摹和理性表达,在唐代的基础上发展出一些新的流派。
主要包括:•哲学性诗歌:对世界、人生、作者自身等进行思辨,并表达哲学思想。
•士人诗社:将儒家经典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价值观。
4. 结论唐宋时期是中国诗词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段时期,众多杰出诗人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主题各显才华。
唐代流派丰富多样,而宋代则注重意境描摹和理性表达。
通过对唐宋诗词的创作背景与流派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欣赏这一时期的文学之美。
以上为本文关于唐宋诗词创作背景与流派研究的内容概述。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为读者提供有益的信息,并引发更深入的讨论与研究。
唐宋诗词研究论文素材
唐宋诗词研究论文素材
1. 引言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和词人。
诗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旨在研究唐宋诗词的特点和意义,探讨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 唐诗的特点
唐代诗歌以创作广泛、风格多样而闻名。
在唐代,杜甫、李白等诗人以其思想深刻、感情真挚的作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的作品以舒展豪放和豪迈激昂的风格为主,同时融合了儒家的思想和佛教的禅意。
3. 宋词的特点
宋代词的特点是表达细腻、缠绵悱恻的情感。
词以婉约清新的风格著称,常常反映了女性的柔情和宫廷生活的细腻情感。
辛弃疾、李清照等词人通过他们的作品,展示了他们对人生和爱情的思考和感悟。
4. 唐宋诗词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唐宋诗词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唐宋诗词为后世诗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唐诗的雄浑豪放和宋词的细腻婉约成为后来文人在创作诗歌时所追求的理想。
其次,唐宋诗词为后世散文的发展提
供了重要的素材。
诗意的表达和感情的描写在后来的散文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5. 结论
唐宋诗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不仅仅具有艺术价值,更是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研究唐宋诗词的特点和意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并在当今时代中以其为启迪,创作出更加优秀的文学作品。
(字数:312)。
西南大学《唐宋诗词研究》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 1:[单选题]提出词"自是一家”之说的词人是( )。
A:苏轼B:秦观C:周邦彦D:李清照参考答案:A2:[单选题]下列词人中,对周邦彦起直接影响的是( )。
A:欧阳修B:苏轼C:晏殊D:秦观参考答案:D3:[单选题]为《花间集》作序的词人是()A:温庭筠B:欧阳炯C:孙光宪D:孟昶参考答案:B4:[单选题]柳永长调善于铺叙,其铺叙的主要表现手法是()A:多用博喻B:多用赋体C:以文为词D:多用比兴=================================================================================================== 参考答案:B5:[单选题]开宋词豪放词风先声的边塞词是()A:范仲淹《渔家傲》B:苏轼《定风波》C:王安石《桂枝香》D:贺铸《六州歌头》参考答案:A6:[单选题]下列词集中属于周邦彦创作的是()A:《乐章集》B:《漱玉词》C:《片玉集》D:《珠玉词》参考答案:C7:[单选题]下列词调中,属于三叠的是()A: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B: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C:姜夔《暗香》(旧时月色)D:周邦彦《兰陵王》(柳阴直)参考答案:D8:[单选题]词体确立的一个重要标志是( )。
A:选词以配乐B:以近体诗入乐C:依曲拍为句D:扮演戏弄===================================================================================================参考答案:C9:[单选题]词大都分为数片,其中最常见的是( )。
A:单调B:双调C:双拽头D:三叠参考答案:B10:[单选题]词是随着隋唐_______兴盛而起的一种音乐文艺。
唐宋时期的诗词鉴赏与解读
唐宋时期的诗词鉴赏与解读一、背景介绍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期,也是诗词创作最为繁盛的阶段。
唐代以其大气磅礴的风格和华丽辞藻而闻名,宋代则注重细腻含蓄,以婉约清新的风格引人入胜。
本文将围绕这一时期的诗词进行鉴赏与解读。
二、唐宋时期的文化背景唐朝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隋唐文化显得空前充实和丰富。
在这个时期,文人雅士追求艺术成就成为主要关注点之一,并形成了自己独特且多样化的创作风格。
三、唐宋诗词鉴赏方法1.语言风格:唐宋时期的诗词语言优美而精炼,使用了丰富多样、形象生动的修辞手法。
通过分析作者使用的意象、比喻、描写等手法来感受其表达方式。
2.抒情主题:诗歌是文人表达内心情感的主要媒介,探究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理解其中所表达的主题与背景。
3.音韵格律:唐宋时期的诗词有严格的格式要求,例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等。
了解其韵律规则以及对整体效果造成的影响。
四、著名唐宋诗人及作品选析1.李白:作为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李白创作了许多具有豪放风格和超凡意境的作品。
比如《静夜思》、《将进酒》等。
2.杜甫: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揭示了唐朝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并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苦难。
他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登高》、《月夜忆舍弟》等。
3.苏轼:苏轼是北宋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他才华横溢,在政治和文学领域都有非凡影响力。
他的作品充满了悲壮与豪情,如《江城子·密州出猎》、《赤壁怀古》等。
五、唐宋诗词的影响和意义1.文学艺术价值:唐宋时期的诗词作品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情感表达方式,成为中国文学历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文人影响深远。
2.社会意义:这一时期的诗人通过创作表达对政治、社会和人生等方面问题的思考,体现了当时社会风貌和民众命运。
3.审美享受:鉴赏唐宋诗词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这一时期历史文化背景,同时也能够从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和享受。
六、结语唐宋时期的诗词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无数读者眼球,在长久岁月中保持着活力。
对唐宋诗词风韵气骨研究的收获感想
对唐宋诗词风韵气骨研究的收获感想唐宋诗之争为中国诗史上聚讼纷繁的一大公案,在历代的唐宋诗之争中,实已包含有对唐宋诗艺术特征的认识。
如严羽《沧浪诗话》讲的宋人“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向来被认为是对宋诗创作特色的概括,人们对宋诗特征的认识,常通过唐、宋诗的比较来加以说明。
在现代的古典文学研究中,也一直存在着唐、宋诗之高下优劣的争论,涉及唐、宋诗创作特色和艺术风格的比较。
当同光体之类的旧诗成为遗迹,宗唐与宗宋的门户之见不复存在之后,这依然是唐宋诗研究无法回避的问题。
在1922年为纪念《申报》创刊五十周年而作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中,胡适说:“这五十年(指1872—1922)是中国古文学的结束时期。
”他认为,“这个时代之中,大多数的诗人都属于‘宋诗运动’。
宋诗的特别性质,不在用典,不在做拗句,乃在做诗如说话。
北宋的大诗人还不能完全脱离杨亿一派的恶习气;黄庭坚一派虽然也有好诗,但他们喜欢掉书袋,往往有极恶劣的古典诗(如云‘司马寒如灰,礼乐卯金刀。
')。
南宋的大家——杨、陆、范——方才完全脱离这种恶习气,方才贯彻这个‘做诗如说话’的趋势。
但后来所谓‘江西诗’派,不肯承接这个正当的趋势(范、陆、杨、尤都从江西诗派的曾几出来),却去模仿那变化未完成的黄庭坚,所以走错了路,跑不出来了。
”很显然,胡适是从提倡白话文学的角度评判宋诗的,肯定宋诗中那些很近白话的诗,而对江西诗派掉书袋的古典诗则持否定态度。
新文学运动提倡白话平民文学,要打倒贵族的古典文学,所以当时的桐城派之文和宋诗运动中的江西派之诗,均在被排斥之列。
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说:“所谓‘江西派’者,山谷之偶像也。
”他将江西诗派归入“阿谀的虚伪的铺张的贵族古典文学”而加以否定。
鲁迅在《致杨霁云》中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此后尚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
”这些新文学运动倡导者的言论,虽非专为研究宋诗而发,影响却十分深远,给宋诗运动以致命的一击,造成很长一段时间唐诗研究受重视而宋诗遭贬斥的局面。
唐宋诗词的意象研究
唐宋诗词的意象研究1. 引言1.1 概述唐宋诗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意象和文化内涵。
本文旨在对唐宋诗词中的意象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背后隐藏的意义与艺术表达方式。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主要部分:引言、唐宋诗词的意象研究、具体意象分析与解读、意象在唐宋诗词中的艺术表达作用分析以及结论。
通过这样的章节划分,我们将全面探索唐宋诗词中各种类型的意象,并深入剖析其在情感、审美和文化传递方面的重要作用。
1.3 目的本文旨在揭示唐宋诗词中意象所承载的丰富内涵与审美价值,并进一步探讨其对于读者情感共鸣与文化传承的作用。
通过对具体意象进行深入解读,我们希望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唐宋诗词作品,同时也能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2. 唐宋诗词的意象研究2.1 唐宋诗词的背景及特点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黄金时代,也是中国古代诗词创作最为繁盛的时期之一。
唐代以其雄浑豪放、气势磅礴的作品而著称,而宋代则注重细腻的表达和内省性思考。
在唐宋时期,作者们在政治、社会经济、历史事件等方面有着广泛的阅历和深入的体验。
这些丰富多样的经历与感悟成为了他们创作诗词时所借用和表现的主要素材。
2.2 意象在唐宋诗词中的重要性意象是指通过具体形象来传达抽象思想和情感体验的艺术手法。
在唐宋诗词中,意象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能够更生动地描绘出本文所提到的自然景物、人物形象及社会文化等方面,还能够传递深刻的情感与思想内涵。
2.3 唐宋诗词中常见的意象类型在唐宋诗词中,常见的意象类型包括自然景物、人物形象以及社会文化等方面。
自然景物意象是最为常见也最为重要的一类意象。
通过描绘大自然中的山水、花草、鸟兽等元素,诗人们能够表达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向往或者对世界万物的思考和感慨。
人物形象意象是唐宋诗词中另一个重要的意象类型。
这些人物形象可以是历史上的名士、文人墨客,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诗人所经历的各种情感与命运之力量的象征。
社会文化意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下人们对于世风民俗、宴会娱乐等方面的思考和观察。
唐宋诗词的比较研究:平仄与韵律的差异
唐宋诗词的比较研究:平仄与韵律的差异一、背景介绍唐宋两代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两个时期,而其中的诗词更是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闪烁的明珠。
本文将对唐宋两代诗词进行比较研究,着重关注其中的平仄和韵律两个方面的差异。
平仄和韵律作为汉语中特有的音节特征,在唐代和宋代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其运用上却存在着明显差异。
二、平仄在唐宋诗词中的差异1. 唐代平仄的规范性唐代古体诗以五言绝句为主流,尤其是五言律诗,对平仄有相对严格的限制。
五言绝句分为四行,每行五个字,总共二十个字。
其中第一、二、四行需要符合押韵要求,并且每个字都有明确的平仄属性。
2. 宋代平仄表达的变化宋代以七言绝句和律词居多,在平仄方面相对于唐代出现了一些变化。
宋代诗词更加追求意境的表达,对押韵和平仄的要求相对宽松。
七言绝句在行数和字数上都较多,因此平仄的选择也有更多的灵活性。
三、韵律在唐宋诗词中的差异1. 唐代韵律的精确性唐代的律诗,在音节和押韵上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
每个字都需要符合特定的音调模式,并能准确地配合其他字形成有效的押韵。
这种精确性使得唐代律诗具有高度美学品质。
2. 宋代韵律变得更加自由化与唐代不同,宋代文人开始尝试破除传统束缚,追求与语言自然亲切流畅的感觉。
因此,虽然宋代依然注重押韵,但对于音调模式变得更加随意。
一些作品甚至故意打破传统规则,以达到艺术效果。
四、结论总体而言,在唐宋两代的诗词创作中,平仄和韵律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唐代诗词对平仄和韵律有更加严格的要求,追求精确和规范性;而宋代诗词在这两个方面更加自由灵活,注重意境的表达。
这种差异反映了唐宋时期文化氛围和审美观念的变迁,也为后世文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思想与艺术资源。
(字数:266)。
关于唐诗宋词的研究选题
关于唐诗宋词的研究选题
唐诗宋词作为中国文化瑰宝的代表,一直以来都是文学研究的热门话题。
针对唐诗宋词的研究,有很多选题可以展开。
1. 诗人创作背景与社会风貌
探索唐宋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了解唐诗宋词创作的背景与特点,例如唐朝的盛世景象和社会变革,宋朝的士人文化和政治秩序,以及这些背景对于诗人创作的影响。
2. 诗歌体裁与艺术特点
研究唐诗宋词的体裁分类和演变,分析不同体裁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例如唐诗的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和律诗,宋词的词牌和曲调等,探讨其艺术魅力的源泉。
3. 诗人个体与创作风格
聚焦某位具有代表性的唐诗宋词诗人,深入研究其创作风格和文学思想,例如杜甫的忧国忧民之诗,李白的豪放洒脱之诗,苏轼的豪放和婉约并存之词,辨析他们的诗歌特色和影响力。
4. 唐宋文人与诗词文化
探索唐宋文人的生活方式、人际关系和文化交流,分析他们在文人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例如文人宴会、诗会、诗社等,以及他们对于诗
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5. 唐诗宋词的意象与意义
研究唐诗宋词中经典的意象和意义,例如山水、花鸟、季节、爱情等,分析这些意象的象征性和审美价值,以及它们所传达的思想情感。
总之,唐诗宋词的研究选题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拓展,无论是探索历史背景,分析艺术特点,研究诗人个体,还是关注文人社会和意象意义等,都能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经典之作提供重要的线索。
唐宋文人的诗词美学研究
唐宋文人的诗词美学研究唐宋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高峰时期,文学艺术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辉煌。
其中,唐宋诗词更是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唐宋文人的诗词美学研究,对于了解中国文化和文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论述唐宋文人的诗词美学研究。
一、唐宋文人的诗词表现方式唐宋时期的诗词主要表现为抒情和写景两个方向。
抒情方面,唐宋文人用心灵的声音表达个人情感,追求情感的真挚和深刻,探索情感与人性的本质。
同时,唐诗强调形式美,主张“诗以言志,不作情调”,即情感表现要跨越场景与情境,达到对人的启示和教化。
写景方面,唐宋诗人表现出了强烈的对大自然生态的热爱,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甫的《登高》等,描绘了美丽的山水、花草树木,感慨人生、任它荒凉、田园牧歌、风刀霜剑、战乱灾荒等各种抒情天地。
在诗人们的笔下,自然和人之间产生了强烈的交流。
二、唐宋文人的诗词美学思想唐宋文人的诗词美学思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文心雕龙」的艺术追求唐宋文人追求的不仅是意蕴深厚,而且更追求诗词的艺术性与审美价值。
他们提出了许多诗学、墨学理论思想,强调文学艺术的表现力,例如:「白话文艺术论」、「陶渊明自伯之东篇」、「蜀道难赏析」等等。
2. “山水田园诗人”思想唐宋文人强调诗词作者的现实性和学术背景,明确提出了“山水田园诗人”这个观念,强调诗人要关心民生、投身治国和人民的与时代的变化,做一个“有志之士”,代表着社会中底层人群的利益。
3. “风骨清朗”的审美要求唐宋文人强调诗词的意境与文化气息,要求诗词雅致、合乎时代标准,使人愉悦、深深的感受到诗词中寄托的殷切心境和跨越时空的艺术感染力。
三、唐宋文人的诗词美学的现实意义唐宋文人的诗词美学研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蕴含了以下几方面的价值:1. 诗词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唐宋文人传承并发扬了历代文人的艺术传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词风格。
这种传统和发展是我们现代文化中的宝贵财富,对于我们对诗词这一文化遗产进行深刻探索和挖掘具有重要的意义。
唐宋诗词的艺术风格研究
唐宋诗词的艺术风格研究唐宋诗词作为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类拔萃的艺术风格在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唐宋时期的诗词不仅是文学艺术的典范,也深刻地反映了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变迁和时代特征,对当代文化研究和传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文化的复兴和文学研究的深入,唐宋诗词的艺术风格也成为了热门的研究课题,本文将就此展开探讨。
一、唐宋诗词的传承与发展唐宋诗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自唐代盛行至宋代达到了巅峰期,创造了无数的文学佳作和艺术珍品。
唐代诗词主要表现为丰厚的情感表达和含蓄的意蕴,其基本特点是以笔触奔放、气象雄浑、形神兼备、格调高远著称,凝练了唐代文化的精华。
而宋代诗词则更注重细腻的意境描绘和情感交流,对于词的抒发上,力求深入细致,以及对于艺术表现手法、修辞技巧和韵律音韵的更为讲究。
同时,宋代诗词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即注重于通过诗词表达道德观念和审美意识,继承发扬了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二、唐诗的艺术风格特点1、多样化的艺术表现手法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开篇的一句名言,以便才情之妙和形象描述之高超,成为了唐诗的经典之作,也代表了唐诗的艺术表现手法:自由奔放、意境深远、形式多样。
唐诗以五言为主,同时辅之以七言和律诗,强调格律音韵,韵味悠长,行文之间多见结构的变换,形式的自由变化和不受限制的想象的创造,使得唐诗兼具了形式的创新和空灵的诗情,让读者充分体验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
唐诗的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反映出唐代文化的多元发展,同时也为后代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比兴手法的取长补短唐代诗歌的艺术风格最有特色的是其比兴手法。
比兴是中国古代诗歌中一种典型的修辞手法,通过对于自然界、感性事物等的类比,让读者在意象的深处尝到美的味道。
通过比兴,唐诗歌表现出的丰富的想象力,气象雄浑,诗句化用成为世间的名言,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杜甫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王之涣的“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些经典的诗句不仅反映出了当时的历史、社会和人文背景,也让人们在文学的众多形式中触摸美的本质。
唐宋诗比较研究
唐宋诗比较研究内容摘要众所周知,唐宋诗歌在风格情调上有着整体性的差异,这也早已是诗学界公认的事实。
自南宋始,历代诗论家便十分重视二者的比较,且褒抑不一,其中较中肯的评述莫过于钱钟书先生《谈艺录》中诗分唐宋之论述:“唐诗,宋诗,亦非仅朝代之别,乃性格分之殊。
天下有两种人,斯分两种诗,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简单地说就是唐诗重情,而宋诗逐理把握。
缘何形成这两种审美追求明显不同的诗歌范型,是深入了解唐宋诗分别的重要环节。
但是关于唐宋诗孰劣孰优的问题,历来见仁见智。
在此,本文通过唐宋两个不同朝代的社会背景和根据严羽在其《沧浪诗话》中的诗之五法:体制、格力、气象、兴趣、音节为划分,着力从这两大方面对唐诗和宋诗进行粗浅的比较研究。
关键词唐诗宋诗比较研究诗法正文中国是诗的国度。
从上古歌谣的起源,经历《诗经》《楚辞》到汉乐府民歌,再到梗概多气、志深笔长的建安诗风,穿过正始之音与太康风流,接着是晋宋诗歌和南北朝民歌,最终在盛唐时形成笔力雄壮、气象浑厚之诗,以至于越过“夕阳无限好”的晚唐风韵,见于深析透辟、以意见胜的宋朝诗歌,到这,中国诗歌的发展已经达到一个高潮。
然而,唐宋诗歌,在风格情调上有其整体性差异,这早已是诗学界公认的事实。
自南宋始,历代诗论家便十分重视二者的比较,且褒抑不一,其中较中肯的评述莫过于钱钟书先生《谈艺录》中诗分唐宋之论述:“唐诗,宋诗,亦非仅朝代之别,乃性格分之殊。
天下有两种人,斯分两种诗,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简单地说就是唐诗重情,而宋诗逐理把握。
缘何形成这两种审美追求明显不同的诗歌范型,是深入了解唐宋诗分别的重要环节。
但是关于唐宋诗孰劣孰优的问题,历来见仁见智。
在此,本文通过唐宋两个不同朝代的社会背景和根据严羽在其《沧浪诗话》中的诗之五法:体制、格力、气象、兴趣、音节为划分,着力从这两大方面对唐诗和宋诗进行粗浅的比较研究。
首先,唐宋诗都深刻体现着各自时代的烙印。
唐宋诗词的韵律与音韵研究
唐宋诗词的韵律与音韵研究唐宋诗词是中华文化精髓之一,其诗歌之美令人叹为观止。
其中,韵律和音韵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何研究唐宋诗词韵律与音韵,是当前学术界的一个热点话题。
一、韵律与音韵的概念与区别韵律是指诗歌的韵部规律。
唐宋诗词中的韵律多采用“平水韵”或“四声调”等方法,使得整首诗歌中的韵部相互呼应,形成谐美的整体效果。
而音韵是指语音的规律,是从声母、韵母、声调三个方面来考虑的。
唐宋诗词韵律和音韵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共同构成了唐宋诗词独特的韵味。
二、唐宋诗词韵律与音韵的演变唐代是中国古代诗词的黄金时期。
唐诗的韵律多采用“平水韵”法,使得声调、韵母、声母都有一定的规律。
唐代大多数韵部的调值为平声,只有“仄”声韵部较少。
唐诗中的文人雅士们注重对韵律和音韵的把握,他们研究和使用了大量额外的韵部和声调,形成了多种复杂而美妙的韵律模式,如八斉、十五字、七绝、喻体等等。
唐诗的音韵则以它的精美而闻名于世。
宋代,唐诗的韵律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诗人们更注重声调的运用,在韵律和语音的选择上更为丰富多样。
宋诗钱仲联有言:诗足宜声,声足宜和,和足宜神。
因此,宋诗的风格在长度、调式、韵律和主题方面都有了不同寻常的变化。
三、唐宋诗词韵律与音韵的研究意义研究唐宋诗词的韵律与音韵不仅对于文学研究有着长足的意义,也对语言学、音乐学等学科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研究唐宋诗词的韵律与音韵对于文学批评和文学鉴赏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于深刻理解和欣赏唐宋诗词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历史意蕴等更具有指导意义。
另外,研究唐宋诗词的韵律与音韵对于汉语语言学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唐宋诗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品,其音韵规律对于汉语语音和语法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
同时,也可以为汉语国际教学提供参考。
最后,唐宋诗词的韵律与音韵还对音乐学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唐宋诗词中蕴含着美妙的韵律和音乐形式,它们可以为音乐创作提供灵感和借鉴。
四、唐宋诗词韵律与音韵的未来研究将来,研究唐宋诗词的韵律与音韵不仅要继续对唐宋诗词的内涵和形式进行深入研究,同时也要结合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以新的视角、新的方法来探讨韵律和音韵规律的演变。
唐宋中秋诗词研究报告
唐宋中秋诗词研究报告唐宋中秋诗词研究报告中秋佳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而在唐宋时期,诗人们对于中秋的描写更是丰富多彩。
本研究报告将对唐宋时期的中秋诗词进行研究,并对其中的特点和意义进行分析。
一、唐宋中秋诗词的特点1. 抒发思乡之情:在唐宋时期,由于官员往往会远赴他乡,因此中秋成为了寄托思乡之情的时刻。
许多中秋诗词中都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 描绘月亮之美:中秋的代表象征物就是明亮的月亮,因此许多中秋诗词都会细腻地描绘月亮的美丽。
如杜牧的《秋夕》中:“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3. 运用象征手法:中秋是诗人们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机会,因此他们常常运用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主题。
例如,明月常被诗人视为难以触摸的远方,代表着遥远的思乡之情;兔子被视为与月亮有着特殊关系的动物,代表了诗人的情感。
二、唐宋中秋诗词的意义1. 诗歌美化了中秋节:唐宋时期的中秋诗词丰富了中秋节的内涵,将其美化为寄托思念之情和表达浪漫愿望的节日。
2. 诗歌感召了人们的情感:唐宋中秋诗词中所表达的思乡之情和对亲人的思念,引起了人们共鸣和思考。
这种共鸣使诗歌更加深入人心,并加深了人们对中秋节的认同和热爱。
3. 诗歌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神:唐宋中秋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传承了中华文化中对自然美和人情亲情的讴歌。
这种精神对于后世的文人墨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唐宋时期的中秋诗词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意义,成为了我国中秋文化中的瑰宝。
通过对唐宋中秋诗词的研究,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优美的诗句,还能够深入理解和感受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
唐宋时期的诗词与文学盛世
唐宋时期的诗词与文学盛世唐宋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代,也是诗词与文学盛世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诗词创作达到了巅峰,同时文学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作品和著名的文学家。
本文将从唐宋时期的诗词创作、文学流派、作品特点以及文学家等方面来探讨唐宋时期的诗词与文学盛世。
一、唐宋时期的诗词创作唐宋时期,诗词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成为了中国文学的代表。
唐代是中国诗歌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盛产了许多文坛巨匠如杜甫、李白等。
他们的诗作题材广泛,表现了社会风貌、人情世态以及个人情感。
杜甫的《登高》、李白的《静夜思》等作品成为了经典。
宋代则注重诗词的格律和修辞技巧,追求诗词的严谨与细腻。
宋代诗人苏轼、辛弃疾等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词作品,其中苏轼的《水调歌头》、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等作品被后人广为传诵。
二、唐宋时期的文学流派在唐宋时期,文学创作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涌现出许多不同的文学流派。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分别是“唐宋古文运动”、“唐宋词派”和“唐宋小说”。
“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宋时期兴起的一种文学运动,主要是以写作古文为特点。
这种文风注重辞章、文采、词藻,重视修辞技巧和意境的准确表达。
“唐宋词派”则是唐宋时期产生的一种以词为载体的文学流派。
它与宋词的兴盛和发扬有着密切的关系,以其音韵优美、表达精细的特点受到了广泛的推崇。
唐代的王之涣、白居易等,宋代的欧阳修、李清照等都是唐宋词派的代表人物。
“唐宋小说”则是在唐宋时期大量兴起并取得重大成就的小说创作。
代表作品有《聊斋志异》、《水浒传》等,其中《红楼梦》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三、唐宋时期诗词与文学的特点唐宋时期的诗词与文学有着一些独特的特点。
首先,唐诗注重对物象的描绘和表现,追求意象的独特性和形象的生动性,力图通过对物象的描摹来表现作者的感受与思想。
其次,宋词更注重情感的抒发和意境的描绘。
宋代的词以其婉约、浪漫、抒情的特点,对人情世故以及爱情婉转细腻的描写,使之成为词史上的瑰宝。
唐宋诗词风格变迁研究
唐宋诗词风格变迁研究唐宋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唐宋诗词的风格变迁在许多学者的研究中都受到重视,这篇文章就以唐宋诗词风格变迁为主题,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和对后世的影响。
一、唐宋诗词风格特点唐诗风格以富于感情的诗句和广阔的胸怀著称,这种感情在唐代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辽阔和真实。
唐诗在诗句中表现出的情感主要是诗人和自然的融合,所以唐诗更注重自然的表现和叙述。
此外,唐诗在语言的表现上也很有特点,其语言简练、更注重意境,用字更严谨,整首诗更讲究整体的结构。
宋诗风格则更加注重诗歌的工艺性,即诗歌的艺术处理与诗意的表现。
宋诗中的诗歌语言更加华丽、生动,但是不如唐诗那样富有感情。
宋代的社会背景是一个更加开放的时代,这也为宋诗的风格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宋诗对自然的表现也更多样化,采用了更多的艺术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宋词中,最具代表性的特点就是“意境”。
这种意境已经超越了具体的事物,而更多的是一种情感表达,使人沉浸其中。
宋词的意境主要表现在词语使意、形象思维和联想之间的结合上,诗人可以通过联想和比喻来表现出深刻的含义和情绪,从而传达诗歌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二、唐宋诗词风格变迁原因1. 社会背景的变化唐宋两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存在巨大的变化,这也是唐宋诗词产生风格变化的重要因素。
唐代是一个争奇斗艳的时代,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交流和对抗提供了许多诗人的创作素材。
唐诗大量地涉及情感和人际交往,并借此表现诗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宋代则有着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和工商业发展,因此,宋诗更关注个人情感和生活体验。
2. 文学史传承唐宋诗词的变迁与文学史的传承密不可分。
唐诗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唐代前后文化的影响,例如佛教历史和文学遗产,都为唐代诗歌的崛起和繁荣提供了有力支撑。
宋代时期文化的传承相对不平衡,唐诗的经典地位一直没有动摇,使得宋诗的文化价值和地位增加不易。
3. 诗人的个性和风格唐宋诗词风格的变迁还与诗人的个性和风格有关。
唐宋时期的诗词艺术与社会风气研究
唐宋时期的诗词艺术与社会风气研究唐宋时期是中国文化史上璀璨辉煌的时代,也是中国诗词艺术的黄金时代。
在那段辽阔的历史长河中,唐宋诗词艺术与社会风气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本文将从唐宋时期诗词艺术的独特性、思想风貌以及社会审美背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唐宋诗词艺术的独特性体现在其独创的表达形式和艺术语言上。
唐宋诗词以古典文体为基础,借鉴了古代诗词的各种表现形式,并赋予其新的内涵和意义。
比如,唐代的五言绝句格律严谨,句句押韵,意境深远;而宋代则出现了更为开放的词体,使得诗词更具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思潮的功能。
另外,唐宋诗人还多以山水、花鸟等自然景物为题材,通过描绘细腻的自然景色和传递深沉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爱情、社会等方面的体悟与思考。
其次,唐宋诗词艺术还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的多元与变迁。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鼎盛的时期之一,社会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和事物。
这种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也促使了唐代诗词艺术的繁荣。
唐代的士人风流倜傥,他们在土地、文化、思想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色,这也为唐代诗词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而宋代则是一个风华绝代的时期,由于金朝入侵,宋代士人的生活和表达方式开始变得内敛和低调。
因此,宋代的诗词作品多以抒发内心情感为主,体现了当时士人的自我安慰和精神追求。
另一方面,唐宋诗词艺术的繁荣与当时社会审美背景的紧密联系密不可分。
在唐代,诗词艺术被官方广泛推崇和赞美,许多著名诗人受到了朝廷的厚待和崇拜。
这种社会审美的背景使得唐代诗词创作更加繁荣和自由,许多士人以诗词作品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地位。
而到了宋代,由于朝政的变化以及封建统治的压制,士人们的审美追求开始变得更加内敛和私密。
他们更注重个人的情感表达和内心的自我抒发,这也使得宋代诗词艺术具有了更为深刻和细腻的内涵。
总结起来,唐宋时期的诗词艺术与社会风气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长卷。
唐代以丰富多变的社会背景为基础,塑造了宏大而丰盛的诗词艺术;而宋代则以细腻内敛的审美观念为支撑,形成了精致而深沉的诗词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宋诗词研究》作业题一、分析:1.骆宾王《在狱咏蝉》:此诗作于患难之中:情感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意双关。
全篇以蝉比兴,以蝉寓己,寄托遥深,蝉、人浑然一体,以托诗人遭受谗陷之忧,情感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意双关2.孟浩然《过故人庄》:《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
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
这首诗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细细品味就像是一幅画着田园风光的中国画,将景、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3.高适《燕歌行》:这首诗热烈地颂扬了士兵们的英勇爱国精神,同时严厉地抨击了将领们享乐腐败和视士兵生命为儿戏的轻敌冒进,使苦与乐、庄严与无耻形成了鲜明的对此。
结句借古喻今,点出朝廷因用人不当所造成的恶果,比一般因靖边而思名将的含义更为深刻。
全诗形象鲜明,气势奔放,四句一韵,流转自然。
4.李白《行路难》:《行路难》是乐府旧题。
很多诗人均用过此题,其中最著名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行路难》三首。
这三首诗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后的感慨。
诗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以及高昂的气势,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后人广为称颂的千古名篇。
5.杜甫《兵车行》这首诗是讽世伤时之作,也是杜诗中的名篇,为历代所推崇。
诗旨在讽刺唐玄宗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莫大的灾难,充满非战色彩。
6.白居易《长恨歌》:《长恨歌》是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是其代表作之一,作于公元806年(元和元年)。
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的主题是“长恨”。
该诗对后世诸多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这首《无题》描写了爱情的珍贵难得和对爱情的贤贞不渝,真实地反映了封建文人对爱情生活的挚着追求和特有的恋爱心态,可看作一首爱情诗,并无更深政治寓意。
此诗构思新巧,想象丰富。
首联写见难别难,颔联写爱情之生死不渝,颈联拟想别后对方的生活,尾联表达了无望中的希望,层次清晰,拟想合理,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情人们的离别相思之苦和缠绵灼热之情。
此诗语言精美,丰富多彩,“东风无力百花残”的象征,“春蚕”二句的比喻,使诗歌在表达感情方面既淋漓尽致,又委婉深含。
深情绵邈,典丽精工,是此诗的风格特色,也是李商隐《无题》诗的总体风格特色。
8.柳永《雨霖铃》:这首词以秋景写离情,情景交融;在表现上,以时间发展为序,虚实相生,层层递进,一气呵成;语言自然明畅,不尚雕琢,以白描取胜,确实表现了一种“清和朗畅”,“意致绵密”(黄蓼园语)和“秀淡幽绝”(周济语)的风格特色。
9.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明显受到了李白的影响,李白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被苏轼转化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这好像是抄袭,没有什么新意。
但若果真如此,苏轼的词就没有必要写了。
幸而,苏轼的整个命意与李白有所不同。
李白的主题是人的生命与大自然相比是短暂的,但是,虽然短暂,仍然要潇洒地欢度,而苏轼的却不是。
李白笔下的月亮是没有具体时间的,而苏轼面对的月亮是中秋的月亮。
李白的月亮固然引起了戍客的乡愁和思妇的怀远,但并不是指向具体的个人,而是一般概括,富于哲理性,而苏轼的月亮却很有个人色彩,充满对亲人的怀念。
10.李清照《声声慢》: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
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
李清照的这首词在作法上是有创造性的。
原来的《声声慢》的曲调,韵脚押平声字,调子相应地也比较徐缓。
而这首词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
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既不委婉,也不隐约,不能列入婉约体。
11.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这是辛弃疾词的压卷之作,怀古伤今,苍凉悲壮。
虽作用典颇多,但能关合时事,用得极为贴切。
12.姜夔《扬州慢》: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日,词前的小序对写作时间、地点及写作动因均作了交待。
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
二、论述:1.唐诗繁荣原因之我见唐诗,至今流传下来的就有上万首,大部分都是从清朝编写的《全唐诗》中被重新发现。
唐,是继汉、隋之后,华夏大地上第三个实现大一统的朝代,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更是让唐朝走向鼎盛。
诗歌,正是在这片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的环境中孕育发展着,逐渐形成唐朝的一种主流文化形式。
其实唐诗反映的时代的风格特点很鲜明。
唐朝共分为初唐、中唐、晚唐三个主要阶段。
初唐,两个盛世接连而至,国力强盛,此时的唐诗风格清新明快,反映出一种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思想;中唐,经历了安史之乱,国力开始衰弱,此时的诗歌,开始变得平实深沉;晚唐,宦官专权,社会动荡不安,此时的诗歌的文字中仿佛渲染出悲观感伤的气氛。
唐诗繁荣与其之后的衰落,说到底,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诗在唐朝的盛行,就如汉赋、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一样,是政治大一统的皇朝文化大一统的具体表现,是适应其的产物。
有不少诗人本身就是官僚出身,他们的作品或多或少受其曾身处官场的影响,直接就跟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我们早就学过,政治影响着经济和文化。
只要我们弄明白这一点,就会对唐诗繁荣的真正原因有个明白透彻的了解。
唐诗繁荣,同时也是一种人们渴望精神寄托的社会现象,当时人们需要一个精神家园,来表明自己心中不同的世界观,抒发自己对自身、对社会乃至对国家的所感所慨。
于是,大诗人陆续应运而生,两李两杜白居易,千年之后,这些名字依然闪耀天际。
这里我特别想说下杜甫,他祖父杜审言就是做过高官的诗人,写诗只是业余之遣,杜甫这人饱读诗书,从那里生硬的文字中开始感受了社会上百姓的疾苦,或许在那时起,就决定了他走上了和祖父不同的两条路。
在此后的人生岁月中,他始终忧国忧民,尽管生活穷困潦倒,但他心里始终想的都是那个一獗不振的国家和那些流离失所的贫民,那两句千古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和“朱门狗肉臭,路有冻死骨”,正是他表明这种心志的真实写照。
他的生命在湘江的一条小船上被终结,一种凄美的方式走向天堂。
后世称其为诗圣,一个平民化的诗圣,为万人敬仰!唐诗,扬抑着多少人的激情,愤怒,是文化人思想的化身。
唐诗繁荣,人们利用了这种文学形式,加强了思想的交流,韩愈柳宗元借此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古文运动,他们写仿古体散文,也写诗,将唐诗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成为古代为数不多成功的文化运动之一。
历史成过眼云烟,唐诗却永不泯灭!2.简述初唐诗歌发展演变的线索初唐诗歌是唐代诗歌走向兴盛的准备阶段。
初唐大致是指从唐初到唐玄宗先天时期(618-712)。
初唐前期诗歌受南朝齐梁诗风的影响较大。
贞观时期聚集在唐太宗周围的宫廷诗人虞世南、李百药等,他们的创作日趋宫廷化、贵族化,多是奉和应制之作,琢磨技巧,雕饰辞藻,齐梁积习犹存。
以上官仪为代表的“上官体”,成为当时宫廷诗人创作的典范。
初唐后期诗歌虽没有完全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但出现了新的转机。
“四杰”的创作开创了不同于宫廷诗人的新诗风,在内容题材、审美追求和风格上都发生了关键性的转变。
“文章四友”、“沈宋”虽也都是宫廷诗人,但对律诗的定型和成熟作出了贡献。
陈子昂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转变唐代诗风的重要人物,他力反齐梁诗风,主张恢复汉魏风骨和风雅的兴寄传统,并且实践了这个主张。
总而言之,初唐诗歌显示了过渡和创新的特点。
3.试论王维山水田园诗歌的主要特征他创作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静逸明秀诗境,兴象玲珑而难以句诠.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是他山水田园诗艺术结晶.试中表现丰富色彩.晚年思想接近南宗禅,以禅入定,由定生慧.将禅的静默与山水审美体验合而为一4.试比较高、岑边塞诗风的异同一.高适反映现实问题要超过岑参。
他的诗歌在反映现实的深度方面超过同时许多诗人,应时而生的追求不朽功名的高昂意气,与冷峻直面现实的悲慨相杂糅,使其诗歌创作颇多感慨而不失高亢,深雄浑厚,有一种感慨悲壮的美。
二.描写边塞风光,民域风情上,岑参超过高适。
在立功边塞的慷慨豪情的支配下,诗人印象中的军旅生活、边塞风物、民域风情,全都变得神奇瑰丽起来,并热情地加以歌颂,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
艺术上的不同:一.高适将自己的个人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糅为遗一体,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
二.岑参的诗歌中带有感性的色彩,讲究感觉印象,浪漫的想象,飘逸的描写,寓情于景。
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这些边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
三.高适的七言歌行多用律句骈语,但并不繁于文采华丽,而是以纵横顿宕,气质深雄和浑厚的骨力取胜。
岑参七言歌行纵横顿宕、舒卷自如体势十分灵活。
5.试比较李、杜诗歌在创作方法、艺术风格、抒情方式、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异同李白属于浪漫主义杜甫属于批判现实主义。
李白和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为著名的、影响最为深远的诗人,但自唐代以来,人们多喜将他们并论,更有学者对他们的进行比较,以致很多诗评家都卷入了对李杜孰优孰劣的争论。
进入二十世纪以后,虽然学界还存在着李杜优劣论,但人们更喜探讨李杜之间的交谊、李杜诗歌思想和艺术之异同。
八十年代以前从本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就有学者对李杜的思想和诗歌艺术进行了比较。
如胡小石的《李杜诗之比较》就对李杜诗歌艺术和成就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比较。
再如,汪静之在《李杜研究》中也就思想、性格、艺术、境遇、行为、嗜好、身体等方面对李杜进行了比较。
五十年代,苏仲翔在《李杜诗选〃导言》中首先探讨了李杜思想方面的异同。
他认为,在对于祖国的爱慕、对于人民的热爱、对于侵略战争的憎恨等三方面,李杜是共同的;至于二人不尽相同而且在诗中比较突出的,则为李多人民自豪感与反抗精神,杜富人道主义与悲天悯人之怀。
接着从在诗歌史的地位上说,李杜"都是继往开来、沾溉百世的人物。
李白是第一个吸取民族优良传统和外来形式,奄有陶谢庾鲍沈宋各家之长,把中国诗歌推向全面发展的\'先驱\';杜甫则是随着时代进展又把诗歌创作提到现实主义空前未有的高度,因而赢得\'诗史\'、\'诗圣\'称号的集大成者。
"八十年代以后从八十年代初开始,对李杜各方面进行比较的成果就越来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