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词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宋诗词研究》作业题

一、分析:

1.骆宾王《在狱咏蝉》:此诗作于患难之中:情感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意双关。全篇以蝉比兴,以蝉寓

己,寄托遥深,蝉、人浑然一体,以托诗人遭受谗陷之忧,情感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意双关

2.孟浩然《过故人庄》:《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

做客的经过。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

这首诗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细细品味就像是一幅画着田园风光的中国画,将景、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3.高适《燕歌行》:这首诗热烈地颂扬了士兵们的英勇爱国精神,同时严厉地抨击了将领们享乐腐败和视士兵生命

为儿戏的轻敌冒进,使苦与乐、庄严与无耻形成了鲜明的对此。结句借古喻今,点出朝廷因用人不当所造成的恶果,比一般因靖边而思名将的含义更为深刻。全诗形象鲜明,气势奔放,四句一韵,流转自然。

4.李白《行路难》:《行路难》是乐府旧题。很多诗人均用过此题,其中最著名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行路

难》三首。这三首诗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后的感慨。诗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以及高昂的气势,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后人广为称颂的千古名篇。

5.杜甫《兵车行》这首诗是讽世伤时之作,也是杜诗中的名篇,为历代所推崇。诗旨在讽刺唐玄宗穷兵黩武给人民

带来莫大的灾难,充满非战色彩。

6.白居易《长恨歌》:《长恨歌》是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是其代表作之一,作于公元806年(元

和元年)。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的主题是“长恨”。该诗对后世诸多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这首《无题》描写了爱情的珍贵难得和对爱情的贤贞不渝,真实地反映了封建文人

对爱情生活的挚着追求和特有的恋爱心态,可看作一首爱情诗,并无更深政治寓意。此诗构思新巧,想象丰富。首联写见难别难,颔联写爱情之生死不渝,颈联拟想别后对方的生活,尾联表达了无望中的希望,层次清晰,拟想合理,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情人们的离别相思之苦和缠绵灼热之情。此诗语言精美,丰富多彩,“东风无力百花残”的象征,“春蚕”二句的比喻,使诗歌在表达感情方面既淋漓尽致,又委婉深含。深情绵邈,典丽精工,是此诗的风格特色,也是李商隐《无题》诗的总体风格特色。

8.柳永《雨霖铃》:这首词以秋景写离情,情景交融;在表现上,以时间发展为序,虚实相生,层层递进,一气呵

成;语言自然明畅,不尚雕琢,以白描取胜,确实表现了一种“清和朗畅”,“意致绵密”(黄蓼园语)和“秀淡幽绝”

(周济语)的风格特色。

9.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明显受到了李白的影响,李白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被苏轼转化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好像是抄袭,没有什么新意。但若果真如此,苏轼的词就没有必要写了。幸而,苏轼的整个命意与李白有所不同。李白的主题是人的生命与大自然相比是短暂的,但是,虽然短暂,仍然要潇洒地欢度,而苏轼的却不是。李白笔下的月亮是没有具体时间的,而苏轼面对的月亮是中秋的月亮。李白的月亮固然引起了戍客的乡愁和思妇的怀远,但并不是指向具体的个人,而是一般概括,富于哲理性,而苏轼的月亮却很有个人色彩,充满对亲人的怀念。

10.李清照《声声慢》: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亦惟有以赋体

读之,乃得其旨。李清照的这首词在作法上是有创造性的。原来的《声声慢》的曲调,韵脚押平声字,调子相应地也比较徐缓。而这首词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既不委婉,也不隐约,不能列入婉约体。

11.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这是辛弃疾词的压卷之作,怀古伤今,苍凉悲壮。虽作用典颇多,但能关合时事,

用得极为贴切。

12.姜夔《扬州慢》: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日,词前的小序对写作时间、地点及写作动因均作了

交待。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

二、论述:

1.唐诗繁荣原因之我见

唐诗,至今流传下来的就有上万首,大部分都是从清朝编写的《全唐诗》中被重新发现。唐,是继汉、隋之后,华夏大地上第三个实现大一统的朝代,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更是让唐朝走向鼎盛。诗歌,正是在这片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的环境中孕育发展着,逐渐形成唐朝的一种主流文化形式。其实唐诗反映的时代的风格特点很鲜明。唐朝共分为初唐、中唐、晚唐三个主要阶段。初唐,两个盛世接连而至,国力强盛,此时的唐诗风格清新明快,反映出一种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思想;中唐,经历了安史之乱,国力开始衰弱,此时的诗歌,开始变得平实深沉;晚唐,宦官专权,社会动荡不安,此时的诗歌的文字中仿佛渲染出悲观感伤的气氛。唐诗繁荣与其之后的衰落,说到底,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诗在唐朝的盛行,就如汉赋、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一样,是政治大一统的皇朝文化大一统的具体表现,是适应其的产物。有不少诗人本身就是官僚出身,他们的作品或多或少受其曾身处官场的影响,直接就跟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们早就学过,政治影响着经济和文化。只要我们弄明白这一点,就会对唐诗繁荣的真正原因有个明白透彻的了解。唐诗繁荣,同时也是一种人们渴望精神寄托的社会现象,当时人们需要一个精神家园,来表明自己心中不同的世界观,抒发自己对自身、对社会乃至对国家的所感所慨。于是,大诗人陆续应运而生,两李两杜白居易,千年之后,这些名字依然闪耀天际。这里我特别想说下杜甫,他祖父杜审言就是做过高官的诗人,写诗只是业余之遣,杜甫这人饱读诗书,从那里生硬的文字中开始感受了社会上百姓的疾苦,或许在那时起,就决定了他走上了和祖父不同的两条路。在此后的人生岁月中,他始终忧国忧民,尽管生活穷困潦倒,但他心里始终想的都是那个一獗不振的国家和那些流离失所的贫民,那两句千古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和“朱门狗肉臭,路有冻死骨”,正是他表明这种心志的真实写照。他的生命在湘江的一条小船上被终结,一种凄美的方式走向天堂。后世称其为诗圣,一个平民化的诗圣,为万人敬仰!

唐诗,扬抑着多少人的激情,愤怒,是文化人思想的化身。唐诗繁荣,人们利用了这种文学形式,加强了思想的交流,韩愈柳宗元借此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古文运动,他们写仿古体散文,也写诗,将唐诗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成为古代为数不多成功的文化运动之一。历史成过眼云烟,唐诗却永不泯灭!

2.简述初唐诗歌发展演变的线索

初唐诗歌是唐代诗歌走向兴盛的准备阶段。初唐大致是指从唐初到唐玄宗先天时期(618-712)。初唐前期诗歌受南朝齐梁诗风的影响较大。贞观时期聚集在唐太宗周围的宫廷诗人虞世南、李百药等,他们的创作日趋宫廷化、贵族化,多是奉和应制之作,琢磨技巧,雕饰辞藻,齐梁积习犹存。以上官仪为代表的“上官体”,成为当时宫廷诗人创作的典范。初唐后期诗歌虽没有完全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但出现了新的转机。“四杰”的创作开创了不同于宫廷诗人的新诗风,在内容题材、审美追求和风格上都发生了关键性的转变。“文章四友”、“沈宋”虽也都是宫廷诗人,但对律诗的定型和成熟作出了贡献。陈子昂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转变唐代诗风的重要人物,他力反齐梁诗风,主张恢复汉魏风骨和风雅的兴寄传统,并且实践了这个主张。总而言之,初唐诗歌显示了过渡和创新的特点。

3.试论王维山水田园诗歌的主要特征

他创作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静逸明秀诗境,兴象玲珑而难以句诠.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是他山水田园诗艺术结晶.试中表现丰富色彩.晚年思想接近南宗禅,以禅入定,由定生慧.将禅的静默与山水审美体验合而为一

4.试比较高、岑边塞诗风的异同

一.高适反映现实问题要超过岑参。他的诗歌在反映现实的深度方面超过同时许多诗人,应时而生的追求不朽功名的高昂意气,与冷峻直面现实的悲慨相杂糅,使其诗歌创作颇多感慨而不失高亢,深雄浑厚,有一种感慨悲壮的美。二.描写边塞风光,民域风情上,岑参超过高适。在立功边塞的慷慨豪情的支配下,诗人印象中的军旅生活、边塞风物、民域风情,全都变得神奇瑰丽起来,并热情地加以歌颂,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

艺术上的不同:

一.高适将自己的个人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糅为遗一体,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

二.岑参的诗歌中带有感性的色彩,讲究感觉印象,浪漫的想象,飘逸的描写,寓情于景。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这些边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

三.高适的七言歌行多用律句骈语,但并不繁于文采华丽,而是以纵横顿宕,气质深雄和浑厚的骨力取胜。岑参七言歌行纵横顿宕、舒卷自如体势十分灵活。

5.试比较李、杜诗歌在创作方法、艺术风格、抒情方式、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异同

李白属于浪漫主义杜甫属于批判现实主义。李白和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为著名的、影响最为深远的诗人,但自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