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典籍】《资治通鉴》唐纪三十六
《资治通鉴》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原文及翻译《资治通鉴》原文及翻译100句“《通鉴》不特记治乱之迹而已,至于礼乐、历数、天文、地理、尤致其详。
读者如饮河之鼠,各充其量而已。
”今天我整理了《资治通鉴》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资治通鉴》原文及翻译1、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翻译:都听取别人的意见就会变得明白,偏听偏信就会处于狭隘中,如同看不见一样。
唐太宗的手下有很多名人,比如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王珪、李绩、李靖、马周等,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度,这样一来,太宗就能从各个角度来考虑问题了。
众人拾柴火焰高,所以我们也要多听一听别人的意见。
2、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翻译:只有讲诚信才能管理好民众,只有民众才能守卫好国家。
赢得别人的信任是办事的基础,只有相互信任的人才能很好地配合,也是为人处世的基础。
3、币厚言甘,古人所畏也。
翻译:送来大礼,说话甜言蜜语,这样的人是古人所警惕的.。
“无事不登三宝殿”,如果突然有人向你频频献殷勤,就要想一想他是不是有意图了。
4、得财失行,吾所不取。
翻译:得到了财富但是行为失态,这样的事情我是不会做的。
不义之财不可取,君子做事情永远要正大光明,经得起别人的追问。
5、凡人之情,穷则思变。
翻译:人的本性在到了没有办法的时候,就要设法改变了。
但是与其到了没有办法的时候再被动变化,不如早些就做好应变的准备,未雨绸缪。
6、没齿而无怨言,圣人以为难。
翻译:一辈子一句怨恨的话也不说,恐怕连圣人也觉得很难办到。
抱怨是人的天性,但是抱怨永远不能解决问题。
如果我们能把抱怨的时间用以行动,我们也就接近“圣人”了。
7、汝知稼樯之艰难,则常有斯饭矣。
翻译:如果你能了解耕种收获的艰难,也就常能有一碗饭吃了。
不知道珍惜劳动的人,难免会有饿肚子的时候,只有亲身体验过辛苦的生活,才懂得珍惜。
8.去食去兵,不可去信。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魏纪》即便失去了粮食,失去了武器,也不可以失去诚信。
9. 有功不赏,为善失其望;奸回不诘,为恶肆其凶。
25部国学经典
25部国学经典国学是中国历史上一种重要的学术传统,它集中研究和记录了过去的许多精彩的文化、历史和思想,并在今天尽可能传播着这种渊源深厚的学术传统,以及它给我们世世代代带来的重要影响。
尽管过去几千年来,中国历史上有大量优秀的书籍,但它们只能说有些更优秀,更具影响力。
下面是中国国学经典中的25部最重要的书籍。
1、《论语》:论语,又称《老子》,是《四书五经》之一,作者是孔子。
本书全部以孔子的话语形式记录,着重强调“温故而知新”,要求学生通过细致的反思来研究诸子之言,以继承和发扬古代知识。
2、《大学》:《大学》是《四书五经》之一,也是儒家典籍中最重要的一部。
它把四书拉在一起,以儒家观点解释其中的内容,并且涵盖了几乎所有古代儒家著作的核心思想。
3、《诗经》:诗经是中国第一部文学性古典作品,由十三史史家和汉代司马迁编写而成,包括305首古诗歌,是中国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是今天人们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来源。
4、《墨子》:《墨子》是墨家学派的主要著作,是战国时期最重要的政治思想著作。
它主要包括无政府思想、和平理念和尊重社会和谐。
5、《孟子》:孟子也叫《梦诗》,是儒家著名著作,由孟子编写,内容涉及道德、政治、社会等方面,尤其清楚强调仁爱的伦理道德,开创了中国礼仪文明的先河。
6、《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文献,历时超过1000多年。
本书是十七世纪学者谢灵运根据传统文献收集整理而成,是一部记录迄今所知历史文献中最完整的启发式综合性史书。
7、《淮南子》:《淮南子》是一部关于齐桓公时期的政治、军事和经济问题的著作,是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的根源。
全书由四卷组成,主要内容是介绍齐桓公的政治理想以及治国的方法。
8、《孝经》:《孝经》是古代中国家庭一种重要的传统文化,也是一种道德精神的表达。
它把孝顺父母视为礼仪的根基,要求子女忠于父母,尊重他们,并积极履行自己的义务。
9、《左传》:《左传》是中国古代国家史的一部重要史书,作者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左丘明。
《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三十原文和译文
《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三十原文和译文起阏逢阉茂,尽重光大荒落,凡八年。
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中之中◎开元二十二年甲戌,公元七三四年春,正月,己巳,上发西京;己丑,至东都。
张九龄自韶州入见,求终丧;不许。
二月,壬寅,秦州地连震,坏公私屋殆尽,吏民压死者四千馀人;命左丞相萧嵩赈恤。
方士张果自言有神仙术,诳人云尧时为侍中,于今数千岁;多往来恒山中,则天以来,屡征不至。
恒州刺史韦济荐之,上遣中书舍人徐峤赍玺书迎之。
庚寅,至东都,肩舆入宫,恩礼甚厚。
张九龄请不禁铸钱,三月,庚辰,敕百官议之。
裴耀卿等皆曰:“一启此门,恐小人弃农逐利,而滥恶更甚。
”秘书监崔沔曰:“若税铜折役,则官冶可成,计估度庸,则私铸无利,易而可久,简而难诬。
且夫钱之为物,贵以通货,利不在多,何待私铸然后足用也!”右监门录事参军刘秩曰:“夫人富则不可以赏劝,贫则不可以威禁,若许其私铸,贫者必不能为之;臣恐贫者益贫而役于富,富者益富而逞其欲。
汉文帝时,吴王濞富埒天子,铸钱所致也。
”上乃止。
秩,子玄之子也。
夏,四月,壬辰,以朔方节度使信安王祎兼关内道采访处置使,增领泾、原等十二州。
吏部侍郎李林甫,柔佞多狡数,深结宦官及妃嫔家,侍候上动静,无不知之。
由是每奏对,常称旨,上悦之。
时武惠妃宠幸倾后宫,生寿王清,诸子莫得为比,太子浸疏薄。
林甫乃因宦官言于惠妃,愿尽力保护寿王;惠妃德之,阴为内助,由是擢黄门侍郎。
五月,戊子,以裴耀卿为侍中,张九龄为中书令,林甫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上种麦于苑中,帅太子以来亲往芟之,谓曰:“此所以荐宗庙,故不敢不亲,且欲使汝曹知稼穑艰难耳。
”又遍以赐侍臣曰:“比遣人视田中稼,多不得实,故自种以观之。
”六月,壬辰,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大破契丹,遣使献捷。
薛王业疾病,上忧之,容发为变。
七月,己巳,薨,赠谥惠宣太子。
上以裴耀卿为江淮、河南转运使,于河口置输场。
八月,壬寅,于输场东置河阴仓,西置柏崖仓,三门东置集津仓,西置盐仓;凿漕渠十八里,以避三门之险。
47份国学资料
47份国学资料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诸多领域的资料和知识。
本文将以47份国学资料为题,从人类视角出发,展开一段动人的叙述,让读者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
第一份国学资料是《论语》。
这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对于了解中国古代的思想和伦理道德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孔子的智慧和人格魅力,他的言行举止都彰显着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
第二份国学资料是《史记》。
这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录了从上古时代到汉朝的历史和文化。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情况,感受到古代人民的生活和思想。
第三份国学资料是《周易》。
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典籍之一,是一部关于卜筮的经典。
通过对《周易》的研读,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们对于自然和宇宙的认识,以及他们对于人生命运的思考和探索。
第四份国学资料是《诗经》。
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集,收录了许多民间诗歌。
这些诗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古代人们的情感和生活体验,读来令人陶醉。
第五份国学资料是《论衡》。
这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辩论集,记录了古代人们对于伦理、政治、宗教等问题的争论和思考。
通过阅读《论衡》,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们的思辨能力和对于真理的追求。
第六份国学资料是《孙子兵法》。
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兵书,讲述了战争的策略和战术。
通过研读《孙子兵法》,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和演变,以及古代将领们的智慧和勇气。
第七份国学资料是《太极拳》。
这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以柔和、慢缓的动作和呼吸配合为特点,既是一种身体锻炼的方式,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法。
通过学习太极拳,我们可以锻炼身体,培养平和的心态。
第八份国学资料是《黄帝内经》。
这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医学著作,包括了对于人体结构、疾病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阅读《黄帝内经》,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们对于健康和疾病的认识,以及他们对于生命和身体的尊重。
国学常识之《资治通鉴》
国学常识之《资治通鉴》一、《通鉴》里为什么没有李白作为一部篇幅长达二百九十四卷的煌煌巨著,《资治通鉴》对历史的记载通常被人们认为是详尽的。
事实却并非如此。
举一个例子,《资治通鉴》对前代的历史记载,以叙述唐朝的内容最为丰富。
两汉四百余年,《资治通鉴》不过给了六十卷篇幅,唐朝不到三百年,却占据了八十一卷篇幅。
但当一位读者尝试着在《资治通鉴》中寻找李白的踪迹时,他会发现什么?他会发现,《资治通鉴》中居然没有李白!那可是唐朝最著名的人物之一,《资治通鉴》给予唐朝历史如此高的关注度,却为何只字不提李白?是《资治通鉴》的作者们疏忽了吗?把这个疑问暂时搁在一边,让我们继续在《资治通鉴》中寻找另一位唐代大名人杜甫,又会发现了什么?我们会发现,杜甫的运气比李白好一点点。
为什么是好一点点?因为杜甫的名字至少在《资治通鉴》中被提到了一次。
是的,你没有看错,这也就意味着杜甫事实上在《资治通鉴》中也没有出现过,只不过被别人提到了一次,因为他的名句“出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颇受不得志的政治家们的青睐。
深入核查后,读者们会发现,在《资治通鉴》里失踪的,不仅仅是李白、杜甫,还有很多跟他们同样大腕的中国历史名人,比如屈原。
其他历史小名人,被《资治通鉴》“遗忘”的更是不计其数。
这当然不是以司马光为首的《资治通鉴》编纂团队的疏忽。
如果真像清代学者李光地所讽刺的那样,《资治通鉴》的疏旷“网漏吞舟”,那它也不可能成为屹立千余年不倒的经典著作,更不可能和《史记》一起构成中国传统史学的双峰。
显然,粗心出错的是李光地这样的读者,而不是司马光和他的助手们。
《资治通鉴》为什么会出现这类貌似“疏漏”的现象,如果这并不是真正的疏漏,那它背后的合理性又是什么?我们先来算一笔帐。
《资治通鉴》篇幅的确巨大,总字数约三百万不到。
但大家不要忘了,它所记述的历史时段上起春秋战国之际,下至宋代建立以前,纵横一千四百余年。
平均下来,每年只能占用2000字左右。
【国学典籍】《资治通鉴》唐纪八
【国学典籍】《资治通鉴》唐纪八唐纪八起柔兆阉茂九月,尽著雍困敦七月,凡二年。
高祖神尧大圣光孝皇帝下之下◎武德九年丙戌,公元六二六年九月,突厥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上不受,但诏归所掠中国户口,征温彦博还朝。
丁未,上引诸卫将卒习射于显德殿庭,谕之曰:“戎狄侵盗,自古有之,患在边境少安,则人主逸游忘战,是以寇来莫之能御。
今朕不使汝曹穿池筑苑,专习弓矢,居闲无事,则为汝师,突厥入寇,则为汝将,庶几中国之民可以少安乎!”于是日引数百人教射于殿庭,上亲临试,中多者赏以弓、刀、帛,其将帅亦加上考。
群臣多谏曰:“于律,以兵刃至御在所者绞。
今使卑碎之人张弓挟矢于轩陛之侧,陛下亲在其间,万一有狂夫窃发,出于不意,非所以重社稷也。
”韩州刺史封同人诈乘驿马入朝切谏。
上皆不听,曰:“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朕一一推心置其腹中,奈何宿卫之士亦加猜忌乎!”由是人思自励,数年之间,悉为精锐。
上尝言:“吾自少经略四方,颇知用兵之要,每观敌陈,则知其强弱,常以吾弱当其强,强当其弱。
彼乘吾弱,逐奔不过数十百步,吾乘其弱,必出其陈后反击之,无不溃败,所以取胜,多在此也。
”己酉,上面定勋臣长孙无忌等爵邑,命陈叔达于殿下唱名示之,且曰:“朕叙卿等勋赏或未当,宜各自言。
”于是诸将争功,纷纭不已。
淮安王神通曰:“臣举兵关西,首应义旗,今房玄龄,杜如晦等专弄刀笔,功居臣上,臣窃不服。
”上曰:“义旗初起,叔父虽首唱举兵,盖亦自营脱祸。
及窦建德吞噬山东,叔父全军覆没;刘黑闼再合馀烬,叔父望风奔北。
玄龄等运筹帷幄,坐安社稷,论功行赏,固宜居叔父之先。
叔父,国之至亲,朕诚无所爱,但不可以私恩滥与勋臣同赏耳!”诸将乃相谓曰:“陛下至公,虽淮安王尚无所私,吾侪何敢不安其分。
”遂皆悦服。
房玄龄尝言:“秦府旧人未迁官者,皆嗟怨曰:‘吾属奉事左右,几何年矣!今除官,返出前宫、齐府人之后。
’”上曰:“王者至公无私,故能服天下之心。
朕与卿辈日所衣食,皆取诸民者也。
【国学典籍】《资治通鉴》汉纪---汉纪十三
【国学典籍】《资治通鉴》汉纪---汉纪十三汉纪十三起玄黓涒滩,尽玄黓敦牂,凡十一年。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上◎元封二年壬申,公元前一零九年冬,十月,上行幸雍,祠五畤;还,祝祠泰一,以拜德星。
春,正月,公孙卿言:“见神人东莱山,若云欲见天子。
”天子于是幸缑氏城,拜卿为中大夫,遂至东莱,宿留之,数日,无所见,见大人迹云。
复遣方士求神怪,采芝药,以千数。
时岁旱,天子既出无名,乃祷万里沙。
夏,四月,还,过祠泰山。
初,河决瓠子,后二十馀岁不复塞,梁、楚之地尤被其害。
是岁,上使汲仁、郭昌二卿发卒数万人塞瓠子河决。
天子自泰山还,自临决河,沈白马、玉璧于河,令群臣、从官自将军以下皆负薪,卒填决河。
筑宫其上,名曰宣防宫。
导河北行二渠,复禹旧迹,而梁、楚之地复宁,无水灾。
上还长安。
初令越巫祠上帝、百鬼,而用鸡卜。
公孙卿言仙人好楼居,于是上令长安作蜚廉、桂观,甘泉作益寿、延寿观,使卿持节设具而候神人。
又作通天茎台,置祠具其下。
更置甘泉前殿,益广诸宫室。
初,全燕之世,尝略属直番、朝鲜,为置吏,筑障塞。
秦灭燕,属辽东外徼。
汉兴,为其远难守,复修辽东故塞,至氵具水为界,属燕。
燕王卢绾反,入匈奴。
燕人卫满亡命,聚党千馀人,椎髻、蛮夷服而东走出塞,渡氵具水,居秦故空地上下障,稍役属真番、朝鲜蛮夷及燕亡命者王之,都王险。
会孝惠、高后时,天下初定,辽东太守即约满为外臣,保塞外蛮夷,无使盗边;诸蛮夷君欲入见天子,勿得禁止。
以故满得以兵威财物侵降其旁小邑,真番、临屯皆来服属,方数千里。
传子至孙右渠,所诱汉亡人滋多,又未尝入见,辰国欲上书见天子,又雍阏不通。
是岁,汉使涉何诱谕,右渠终不肯奉诏。
何去至界上,临氵具水,使御刺杀送何者朝鲜裨王长,即渡,驰入塞,遂归报天子曰:“杀朝鲜将。
”上为其名美,即不诘,拜何为辽东东部都尉。
朝鲜怨何,发兵袭攻杀何。
六月,甘泉房中产芝九茎,上为之赦天下。
上以旱为忧,公孙卿曰:“黄帝时,封则天旱,乾封三年。
”上乃下诏曰:“天旱,意乾封乎!”秋,作明堂于汶上。
【国学典籍】《资治通鉴》晋纪三十六
【国学典籍】《资治通鉴》晋纪三十六晋纪三十六起旃蒙大荒落,尽著雍涒滩,凡四年。
安皇帝己◎义熙元年乙巳,公元四零五年春,正月,南阳太守扶风鲁宗之起兵袭襄阳,桓蔚走江陵。
己丑,刘毅等诸军至马头。
桓振挟帝出屯江津,遣使求割江、荆二州,奉送天子;毅等不许。
辛卯,宗之击破振将温楷于柞溪,进屯纪南。
振留桓谦、冯该守江陵,引兵与宗之战,大破之。
刘毅等击破冯该于豫章口,桓谦弃城走。
毅等入江陵,执卞范之等,斩之。
桓振还,望见火起,知城已陷,其众皆溃,振逃于涢川。
乙未,诏大处分悉委冠军将军刘毅。
戊戌,大赦,改元,惟桓氏不原;以桓冲忠于王室,特宥其孙胤。
以鲁宗之为雍州刺史,毛璩为征西将军、都督益、梁、秦、凉五州诸军事、璩弟瑾为梁、秦二州刺史,瑗为宁州刺史。
刘怀肃追斩冯该于石城,桓谦、桓怡、桓蔚、桓谧、何澹之、温楷皆奔秦。
怡,弘之弟也。
燕王熙伐高句丽。
戊申,攻辽东。
城且陷,熙命将士:“毋得先登,俟铲平其城,朕与皇后乘辇而入。
”,由是城中得严备,卒不克而还。
秦王兴以鸠摩罗什为国师,奉之如神,亲帅群臣及沙门听罗什讲佛经,又命罗什翻译西域《经》、《论》三百馀卷,大营塔寺,沙门坐禅者常以千数。
公卿以下皆奉佛,由是州郡化之,事佛者十室而九。
乞伏乾归击吐谷浑大孩,大破之,俘万馀口而还,大孩走死胡园。
视罴世子树洛干帅其馀众数千家奔莫何川,自称车骑大将军、大单于、吐谷浑王。
树洛干轻徭薄赋,信赏必罚,吐谷浑复兴,沙、漒诸戎皆附之。
西凉公暠自称大将军、大都督、领秦、凉二州牧,大赦,改元建初,遣舍人黄始梁兴间行奉表诣建康。
二月,丁巳,留台备法驾迎帝于江陵,刘毅、刘道规留屯夏口,何无忌奉帝东还。
初,毛璩闻桓振陷江陵,帅众三万顺流东下,将讨之,使其弟西夷校尉瑾、蜀郡太守瑗出外水,参军巴西谯纵、侯晖出涪水。
蜀人不乐远征,晖至五城水口,与巴西阳昧谋作乱。
纵为人和谨,蜀人爱之,晖、昧共逼纵为主,纵不可,走投于水;引出,以兵逼纵登舆,纵又投地,叩头固辞,晖缚纵于舆。
《资治通鉴·唐纪》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唐纪》原文及翻译原文:神功元年冬,闰十月,以幽州都督狄仁杰为鸾台侍郎。
仁杰上疏以为:“天生四夷,皆在先王封略之外,故东拒沧海,西阻流沙,北横大漠,南阻五岭,此天所以限夷狄而隔中外也。
自典籍所纪,声教所及,三代不能至者,国家尽兼之矣。
窃谓宜立阿史那斛瑟罗为可汗,委之四镇,继高氏绝国,使守安东。
省军费于远方并甲兵于塞上使夷狄无侵侮之患则可矣何必穷其窟穴与蝼蚁校长短哉”事虽不行,识者是之。
久视二年夏,四月,戊申,(武则天)太后幸三阳宫避暑,有胡僧邀车驾观葬舍利,太后许之。
狄仁杰跪于马前曰:“佛者戎狄之神,不足以屈天下之主。
彼胡僧诡谲,直欲邀致万乘,以惑远近之人耳。
山路险狭,不容侍卫,非万乘所宜临也。
”太后中道而还,曰:“以成吾直臣之气。
”太后信重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
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
仁杰屡以老疾乞骸骨,太后不许。
入见,常止其拜,曰:“每见公拜,朕亦身痛。
”乃免其宿直,戒其同僚曰:“自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
”太后尝问仁杰:“朕欲得一佳士用之,谁可者?”仁杰曰:“未审陛下欲何所用之?”太后曰:“欲用为将相。
”仁杰对曰:“文学缊藉,则苏味道、李峤固其选矣;必欲取卓荦奇才,则有荆州长史张柬之。
其人虽老,宰相才也。
”太后擢柬之为洛州司马。
数日,又问仁杰,对曰:“前荐柬之,尚未用也。
”太后曰:“已迁矣。
”对曰:“臣所荐者可为宰相,非司马也。
”乃迁秋官侍郎;久之,卒用为相。
仁杰又尝荐夏官侍郎姚元崇等数十人,率为名臣。
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仁杰曰:“荐贤为国,非为私也。
”初,仁杰为魏州刺史,有惠政,百姓为之立生祠。
后其子景晖为魏州司功参军,贪暴为人患,人遂毁其像焉。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译文:神功元年冬季,闰十月,甲寅(二十一日),朝廷任命幽州都督狄仁杰为鸾台侍郎。
狄仁杰上疏认为:“天生四夷,都在先王疆界之外,所以东边抵达沧海,西边阻隔流沙,北边横着大沙漠,南边阻隔着五岭,这是上天用以限制夷狄而隔开中原和外夷的险阻。
第04章 《资治通鉴》-中学教材之国学拾粹(初中版)(二)(史书传记)(解析版)
《资治通鉴》——观照兴替之道的一面镜子。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
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内容涵盖了上下十六朝共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各朝各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民族关系。
全书卷帙浩繁、洋洋大观,是我国第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一直备受历朝历代文人墨客的追捧,对其做过批注、点评的名士鸿儒也不胜枚举。
《资治通鉴》在中国史学上的地位足以同另一部赫赫有名的史家巨著《史记》相媲美,司马光也因此与司马迁一起被称为“史学两司马”。
《资治通鉴》全书共294卷,约300多万字,书中记载的历史由公元前403年,也就是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写起,一直到959年,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征淮南为止。
是司马光以为君亲政,贤明之道为出发点所编写成的一本巨著,所谓“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
在横跨中国16个朝代,一共1362年的历史中,详近略远,隋唐五代371年,占全书40%,史料价值最高。
很明显的他多次着墨在其中的贤明政治时期,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等。
帝后死称“崩”,王公死称“薨”。
天子近出称“还宫”,远出称“还京”,列国诸侯远出称“还某郡”。
《资治通鉴》具有强烈的正统立场,在分裂时代,如三国,魏有纪,蜀、吴无“纪”;南北朝时代,南朝有“纪”,北朝无“纪”;五代有“纪”,而十国无“纪”。
又如《通鉴》载魏明帝太和五年:“(诸葛)亮帅诸军入寇,围祁山,以木牛运。
”对此朱熹曾表达他的不满曰:“三国当以蜀汉为正,而温公乃云,某年某月‘诸葛亮入寇’,是冠履倒置,何以示训?缘此遂欲起意成书。
推此意,修正处极多。
若成书,当亦不下通鉴许多文字。
但恐精力不逮,未必能成耳。
若度不能成,则须焚之。
”司马光是为了巩固当时的封建政权,才编写《资治通鉴》,这就决定了此书的内容主要是政治史。
资治通鉴唐纪原文与解析
资治通鉴唐纪原文与解析唐纪是《资治通鉴》的一部分,记录了唐朝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对研究唐朝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唐纪》的原文以及对其进行的解析。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涵盖了从周朝到五代的历史。
唐纪是其中包含的一个部分,主要记录了唐朝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通过对《唐纪》的原文和解析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唐朝的历史发展和人物传记,深入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首先,我们来看一段《唐纪》的原文:“武德四年,初置天策府,以开元故事,修补官舍。
是时,又以他日迁邑赐与之地,有司参议尚书令李渊职,以为天策东北郊也。
渊性剽勇,及有天下,衣冠视事,张揽群英,天下咸服。
阐教塾授,讲明儒术,修行自养,熏陶士众。
凡天策府所领,凡三百人,俗号曰‘李渊家奴’。
时人谓渊为‘李家驸马’,服色夷狄也。
”接下来,我们对上述原文进行解析:在武德四年,唐太宗李渊首创了天策府,按照开元时期的盛况修建官舍。
当时,通过迁邑等方式给予了天策府一块土地。
由官员参议尚书令李渊负责管理,作为天策的东北郊。
李渊性格勇敢,天下大乱之后,他以显赫的仪表和行为,亲近文臣武将,天下人都尊服他。
他还设立教育机构,传授儒家学问,培养士人,修养自身,影响了许多人。
天策府下辖300人,人们俗称这些人为“李渊家奴”。
当时的人们认为李渊就像“李家的婿马”,服饰和外表都有些异域风格。
通过上述解析,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了该段《唐纪》的内容,以及其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通过对原文的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唐朝的历史背景和文化风貌。
在整篇文章中,我们将按照这种格式,介绍不同段落的《唐纪》原文,并进行相应的解析,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唐朝的历史。
通过《唐纪》的原文和解析,我们可以了解唐朝的历史发展和人物传记,深入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为我们深入研究唐朝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必读的6部国学经典著作推荐
必读的6部国学经典著作推荐我们的很多国学典籍对我们影响深远,多看一些国学,学习国学文化,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下面是由店铺给大家带来关于必读的6部国学经典著作推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必读的6部国学经典著作推荐必读的国学经典:《孙子兵法》它被称为中国最杰出的兵法著作,历来备受推崇,是各国军事家,经济家的必备之书没有之一,它的作者孙武被称为兵圣,世界兵学鼻祖。
每个中国人必读之书,再多的语言也无法形容它的地位。
必读的国学经典:《三十六计》这本书是后人根据经典的案例总结而成的一本书,对我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里面的内容被大家所熟知,被大家运用自如,相比于其他的谋略典籍,此书易懂易学易会,只要你识字不傻就能读懂。
没读过此书的应该很少,这里我也不过多的废话了。
必读的国学经典:《厚黑学》《厚黑学》是民国时期李宗吾的著作,主要宣扬脸皮要厚如城墙,心要黑如煤炭,这样才能成为“英雄豪杰”,列举了曹操、刘备、孙权、司马懿、项羽、刘邦等人物的脸皮厚和心肠黑。
书中内容富有讽刺意味从某些角度反映了人性黑暗的一面,但也反映了人的为人处世之道。
本人只宣扬正能量,之所以将此书列为十大之一是想通过这本书的内容去警示人们不要上当受骗,希望好人看了之后能提防坏人,坏人看了可能会变的更坏,但会自食其果的。
心理素质高,自控能力强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相反自控能力差的朋友不要去看。
必读的国学经典:《素书》知道这本书的朋友想必不多,但它成就了一位家喻户晓的人: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张子房)。
张良运用此书中的一小部分内容帮助刘邦取得了天下。
这本书的主题内容是讲为人处世之道,讲为人处世之道的书怎会让张良帮助刘邦夺取天下呢?在这里先卖个关子,请大家订阅“第九文化”自媒体(搜狐或者微信),2014年5月6日将刊登连载:一恩先生聊《素书》,届时大家可以通过两个自媒体平台更深一步的了解《素书》寻找答案。
必读的国学经典:《资治通鉴》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顾名思义,这是一部治国的参考书。
《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三十六原文和译文
《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三十六原文和译文起强围作噩九月,尽著雍阉茂,凡一年有奇。
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中之下◎至德二年丁酉,公元七五七年九月,丁丑,希德以轻骑至城下挑战。
千里帅百骑开门突出,欲擒之;会救至,千里收骑退还,桥坏,坠堑中,反为希德所擒。
仰谓从骑曰:“吾不幸至此,天也!归语诸将,善为守备,宁失帅,不可失城。
”希德攻城,竟不克,送千里于洛阳,安庆绪以为特进,囚之客省。
郭子仪以回纥兵精,劝上益征其兵以击贼。
怀仁可汗遣其子叶护及将军帝德等将精兵四千馀人来至凤翔。
上引见叶护,宴劳赐赉,惟其所欲。
丁亥,元帅广平王亻叔将朔方等军及回纥、西域之众十五万,号二十万,发凤翔。
亻叔见叶护,约为兄弟,叶护大喜,谓亻叔为兄。
回纥至扶风,郭子仪留宴三日。
叶护曰:“国家有急,远来相助,何以食为!”宴毕,即行。
日给其军羊二百口,牛二十头,米四十斛。
庚子,诸军俱发;壬寅,至长安城西,陈于香积寺北澧水之东。
李嗣业为前军,郭子仪为中军,王思礼为后军。
贼众十万陈于其北,李归仁出挑战,官军逐之,逼于其陈。
贼军齐进,官军却,为贼所乘,军中惊乱,贼争趣辎重。
李嗣业曰:“今日不以身饵贼,军无孑遗矣。
”乃肉袒,执长刀,立于阵前,大呼奋击,当其刀者,人马俱碎,杀数十人,阵乃稍定。
于是嗣业帅前军各执长刀,如墙而进,身先士卒,所向摧靡。
都知兵马使王难得救其裨将,贼射之中眉,皮垂鄣目。
难得自拔箭,掣去其皮,血流被面,前战不已。
贼伏精骑于阵东,欲袭官军之后,侦者知之,朔方左厢兵马使仆固怀恩引回纥就击之,翦灭殆尽,贼由是气索。
李嗣业又与回纥出贼阵后,与大军交击,自午及酉,斩首六万级,填沟堑死者甚众,贼遂大溃。
馀众走入城,迨夜,嚣声不止。
仆固怀恩言于广平王亻叔曰:“贼弃城走矣,请以二百骑追之,缚取安守忠、李归仁等。
”亻叔曰:“将军战亦疲矣,且休息,俟明日图之。
”怀恩曰:“归仁、守忠,贼之骁将,骤胜而败,此天赐我也,奈何纵之!使复得众,还为我患,悔之无及!战尚神速,何明旦也!”亻叔固止之,使还营。
资治通鉴汉纪36翻译
资治通鉴汉纪36翻译《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卷,历时19年完成,我们看看下面的资治通鉴原文加翻译吧!周纪三家分晋【原文】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年)初,智宣子将以瑶为后。
智果曰:"不如宵也。
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诛者一也。
美髯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忠。
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福孔蒙蒂涅县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攻灭"。
弗听到,智果别族[1]于太史辅以氏。
赵简子之子,短曰伯鲁,幼曰圉。
将复置后,无人知晓所公。
实乃书训戒之辞于二珍,以授二子曰:"谨识之"。
三年而反问之,伯鲁无法举其辞,谋其珍,已失之矣。
反问圉,诵其言甚习,谋其珍,出来诸袖中而疏之。
于是简子以圉为贤,公以为后。
简子并使尹铎为晋阳。
恳请曰:"以为茧丝[2]呼?抑为确保[3]呼"?简子曰:"确保哉"!尹铎损其户数。
【注解】[1]别族:从智氏宗族划出,自立族姓。
[2]茧丝:指敛取人民的财物像抽丝一样,不抽尽就不停止。
[3]确保:指待民谦逊,太少敛挑财物,有如筑堡为屏障一样。
【译文】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年)当初,智宣子准备立智瑶为继承人。
族人智果说:"不如立智宵的好。
因为智瑶比别人贤能的地方有五点,却有一点短处。
他留有美髯,身材高大,是一贤;擅长射箭,驾车有力,是二贤;技能出众,才艺超群,是三贤;巧言善辩,文辞优美,是四贤;坚强果决,刚毅勇敢,是五贤。
虽然有如此的贤能,但他唯独没有仁德之心。
如果他运用这五种贤能去驾驭别人,而用不仁之心去力行,谁能受得了呢?如果立智瑶为后,智氏种族必遭灭门之灾"。
智宣子对此置之不理。
智果为了避灾,改依别族为辅氏。
赵国大夫赵简子的大儿子叫伯鲁,小儿子叫无恤。
赵简子不知道立哪一个为继承人会更好,于是他把日常训诫之言刻写在两块竹简上,分别交给两个儿子,并嘱咐道:"用心记住这些话"!过了三年,赵简子叫来两个儿子,询问他们竹简上的内容。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六》(八)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六》(八)显宗孝明皇帝上世祖光武皇帝下,永平元年戊午(改元)春,正月,帝率公卿已下朝于原陵(在原陵朝拜),如元会仪(像光武时的元旦大典)。
乘舆拜神坐(皇帝叩拜先帝神位),退,坐东厢;侍卫官皆在神坐后,太官上食,太常奏乐;郡国上计吏以次前(各地上报帐策),当神轩占其郡谷价及民所疾苦(在光武牌位前奏报各项民生)。
是后遂以为常(成为惯例)。
夏,五月,高密元侯邓禹薨。
东海恭王强病,上遣使者太医乘驿视疾,骆驿不绝(派多批太医看病)。
诏沛王辅、济南王康、淮阳王延诣鲁省疾(让刘强的几个亲兄弟去探视)。
戊寅,强薨,临终,上疏谢恩,言:“身既夭命,孤弱复为皇太后、陛下忧虑(我死之后,留下孤儿寡妇还要烦劳皇太后、皇帝看顾),诚悲诚惭(悲伤而惭愧)!息(子息)政(刘政,刘强子),小人也(小孩子),猥当袭臣后(本当世袭王爵),必非所以全利之也(不是什么好事),愿还东海郡(归还朝廷)。
今天下新罹大忧(大变故),惟陛下加供养皇太后,数进御餐(好好侍奉太后,努力加餐饭)。
臣强困劣,言不能尽意,愿并谢诸王,不意永不复相见也(和诸位弟弟们在此作别)!”帝览书悲恸,从太后出幸津门亭发哀(为刘强举哀),使大司空持节护丧事,赠送以殊礼(超规格待遇),诏楚王英、赵王栩、北海王兴及京师亲戚皆会葬(都参加葬礼)。
帝追惟强深执谦俭,不欲厚葬以违其意,于是特诏:“遗送之物,务从约省,衣足敛形,茅车瓦器,物减于制,以彰王卓尔独行之志。
(遵照刘强不愿厚葬的遗嘱,简省办理)”将作大匠留起陵庙。
半民: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殊为难得,不得不说,阴皇后的宽厚谦恭的教育起了很大作用。
看前太子刘强遗言,作为以为失去皇位的人,有如此至诚胸怀,真让人感动。
秋,七月,马武等击烧当羌,大破之,馀皆降散。
山阳王荆私迎能为星者(私自聘请占星人),与谋议,冀(希望)天下有变。
帝闻之,徙封荆广陵王,遣之国(从山阳迁到广陵)。
辽东太守祭肜使偏何(人名,鲜卑部首领)讨赤山乌桓,大破之,斩其魁帅。
【国学典籍】《资治通鉴》后唐纪二
【国学典籍】《资治通鉴》后唐纪二后唐纪二起阏逢涒滩,尽旃蒙作噩十月,凡一年有奇。
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中◎同光二年甲申,公元九二四年春,正月,甲辰,幽州奏契丹入寇,至瓦桥。
以天平军节度使李嗣源为北面行营都招讨使,陕州留后霍彦威副之,宣徽使李绍宏为监军,将兵救幽州。
孔谦复言于郭崇韬曰:“首座相公万机事繁,居第且远,租庸簿书多留滞,宜更图之。
”豆卢革尝以手书假省库钱数十万,谦以手书示崇韬,崇韬微以讽革。
革惧,奏请崇韬专判租庸,崇韬固辞。
上曰:“然则谁可者?”崇韬曰:“孔谦虽久典金谷,若遽委大任,恐不叶物望,请复用张宪。
”帝即命召之。
谦弥失望。
岐王闻帝入洛,内不自安,遣其子行军司马彰义节度使兼侍中继严入贡,始上表称臣。
帝以其前朝耆旧,与太祖比肩,特加优礼,每赐诏但称岐王而不名。
庚戌,加继严兼中书令,遣还。
敕:“内官不应居外,应前朝内官及诸道监军并私家先所畜者,不以贵贱,并遣诣阙。
”时在上左右者已五百人,至是殆及千人,皆给赡优厚,委之事任,以为腹心。
内诸司使,自天祐以来以士人代之,至是复用宦者,浸干政事。
既而复置诸道监军,节度使出征或留阙下,军府之政皆监军决之,陵忽主帅,怙势争权,由是籓镇皆愤怒。
契丹出塞。
召李嗣源旋师,命泰宁节度使李绍钦、泽州刺史董璋戍瓦桥。
李继严见唐甲兵之盛,归,语岐王,岐王益惧。
癸丑,表请正籓臣之礼,优诏不许。
孔谦恶张宪之来,言于豆卢革曰:“钱谷细事,一健吏可办耳。
魏都根本之地,顾不重乎!兴唐尹王正言操守有馀,智力不足,必不得已,使之居朝廷,众人辅之,犹愈于专委方面也。
”革为之言于崇韬,崇韬乃奏留张宪于东京。
甲寅,以正方为租庸使。
正言昏懦,谦利其易制故也。
李存审奏契丹去,复得新州。
戊午,敕盐铁、度支、户部三司并隶租庸使。
上遣皇弟存渥、皇子继岌迎太后、太妃于晋阳,太妃曰:“陵庙在此,若相与俱行,岁时何人奉祀!”遂留不来。
太后至,庚申,上出迎于河阳;辛酉,从太后入洛阳。
二月,己巳朔,上祀南郊,大赦。
《资治通鉴·唐纪》原文及翻译译文
《资治通鉴·唐纪》原文及翻译译文《《资治通鉴·唐纪》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资治通鉴·唐纪》原文及翻译译文《资治通鉴·唐纪·长孙皇后》原文及翻译资治通鉴原文:长孙皇后性仁孝俭素,好读书,常与上从容商略古事,因而献替①,裨益弘多。
上或以非罪谴怒宫人,后亦阳怒,请自推鞫②,因命囚系,俟上怒息,徐为申理,由是宫壸③之中,刑无枉滥。
豫章公主早丧其母,后收养之,慈爱逾于所生。
妃嫔以下有疾,后亲抚视,辍己之药膳以资之,宫中无不爱戴。
训诸子,常以谦俭为先,太子乳母遂安夫人尝白后,以东宫器用少,请奏益之。
后不许,曰:“为太子,患在德不立,名不扬,何患无器用邪!”上得疾,累年不愈,后侍奉,昼夜不离侧。
后素有气疾,前年从上幸九成宫,柴绍等中夕告变,上擐甲出阁问状,后扶疾以从,左右止之,后曰:“上既震惊,吾何心自安!”由是疾遂甚。
太子言于后日:“医药备尽而疾不瘳,请奏赦罪人及度人入道,庶获冥福。
”后曰:“死生有命非智力所移若为善有福则吾不为恶如其不然妄求何益赦者国之大事不可数下”太子不敢奏,私以语房玄龄,玄龄白上,上哀之,欲为之赦,后固止之及疾笃,与上诀。
时房玄龄以谴归第,后言于上曰:“玄龄事陛下久,小心慎密,奇谋秘计,未尝宣泄,苟无大故,愿勿弃之。
妾之本宗,因缘葭莩④,以致禄位,既非德举,易致颠危。
欲使其子孙保全,慎勿处之权要,但以外戚奉朝请足矣。
妾生无益于人,不可以死害人,愿勿以丘垄劳费天下,但因山为坟,器用瓦木而已。
仍愿陛下亲君子,远小人,纳忠谏,屏谗慝,省作役,止游畋,妾虽没于九泉,诚无所恨!儿女辈不必令来,见其悲哀,徒乱人意。
”因取衣中毒药以示上曰:“妾于陛下不豫之日,誓以死从乘舆,不能当吕后之地耳。
”己卯,崩于立政殿。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节)[注]①献替:“献可替否”的略语,言劝善规过,诤言直谏。
资治通鉴唐纪翻译
资治通鉴唐纪翻译《资治通鉴》唐纪翻译《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史书名著,由司马光于北宋时期编纂而成。
该书以纪传体方式叙述了自公元前403年至公元959年的历史事件,共计294卷。
其中,唐纪是该书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了唐朝长达两百多年的历史。
唐纪的内容包括唐高祖李渊的起兵讨伐突厥、开创唐朝的盛世,唐太宗李世民的执政贤德,唐中宗李显的荒淫无道,唐睿宗李旦的角逐与政变,唐玄宗李隆基的改革与渐衰,以及安史之乱、黄巢之乱等重大历史事件。
此外,唐纪还记录了唐朝的文化繁荣,如玄宗时期的文学艺术盛世,以及唐朝对外交往、军事征战等方面的重要内容。
《资治通鉴》的翻译工作需要在保持原著内涵的基础上,注重语言准确性、流畅性和可读性。
以下是对《资治通鉴》唐纪的一段翻译示例:原文:唐玄宗开元年间,国家安定,朝中清治,文治武功兼备。
玄宗与史学家钟嵘共同编修《文苑英华》,聚集天下文人的杰作,促进了文学的繁荣。
同时,玄宗还注重军事的发展,加强了对西域的控制,并在朝廷内部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使得唐朝达到了一个较为繁荣的阶段。
译文: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 Xuanzong of Tang Dynasty, the country was stable and the court was clean and efficient, withboth literary and military achievements. Emperor Xuanzong, together with the historian Zhong Rong, compiled "Wenyuan Yinghua", which gathered the masterpieces of literati from all over the country and promoted the prosperity of literature. At the same time, Emperor Xuanzong also paid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ilitary, strengthened control over the Western Regions, and implemented a series of political reforms within the court, leading to a relatively prosperous period in the Tang Dynasty.以上是对《资治通鉴》唐纪进行的一段翻译展示,希望能够帮助您了解该书的内容和翻译方式。
《资治通鉴》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原文及翻译《资治通鉴》原文及翻译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省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资治通鉴》原文及翻译相关内容。
作者:司马光起昭阳大渊献,尽阏逢困敦,凡二年。
孝惠皇帝中之下◎ 太安二年癸亥,公元三零三年春,正月,李特潜渡江击罗尚,水上军皆散走。
蜀郡太守徐俭以少城降,特入据之,惟取马以供军,馀无侵掠,赦其境内,改元建初。
罗尚保太城,遣使求和于特。
蜀民相聚为坞者,皆送款于特,特遣使就抚之;以军中粮少,乃分六郡流民于诸坞就食。
李流言于特曰:“诸坞新附,人心未固,宜质其大姓子弟,聚兵自守,以备不虞。
”又与特司马上官惇书曰:“纳降如待敌,不可易也。
”前将军雄亦以为言。
特怒曰:“大事已定,但当安民,何为更逆加疑忌,使之离叛乎!”朝廷遣荆州刺史宗岱、建平太守孙阜帅水军三万以救罗尚。
岱以阜为前锋,进逼德阳。
特遣李荡及蜀郡太守李璜就德阳太守任臧共拒之。
岱、阜军势甚盛,诸坞皆有贰志。
益州兵曹从事蜀郡任睿言于罗尚曰:“李特散众就食,骄怠无备,此天亡之时也。
宜密约诸坞,刻期同发,内外击之,破之必矣!”尚使睿夜缒出城,宣旨于诸坞,期以二月十日同击特。
睿因诣特诈降。
特问城中虚实,睿曰:“粮储将尽,但馀货帛耳。
”睿求出省家,特许之,遂还报尚。
二月,尚遣兵掩袭特营,诸坞皆应之,特兵大败,斩特及李辅、李远,皆焚尸,传首洛阳。
流民大惧,李流、李荡、李雄收馀众还保赤祖。
流自称大将军、大都督、益州牧,保东宫,荡、雄保北营。
孙阜破德阳,获B120硕,任臧退屯涪陵。
三月,罗尚遣督护何冲、常深等攻李流,涪陵民药绅等亦起兵攻流。
流与李骧拒深,使李荡、李雄拒绅。
何冲乘虚攻北营,氐苻成、隗伯在营中,叛应之。
荡母罗氏擐甲拒战,伯手刃伤其目,罗氏气益壮;营垂破,会流等破深、绅,引兵还,与冲等战,大破之,成、伯帅其党突出诣尚。
流等乘胜进抵成都,尚复闭城自守。
智慧树答案国学经典导读知到课后答案章节测试2022年
第一章1.在中国古代,“国学”指的是:答案:国家设立的学校2.提出“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的是:答案:章太炎3.国学典籍的经、史、子、集四分法始于:答案:隋代4.中国古代的道教、佛教典籍存录于:答案:子部5.本门课程主要研读的国学典籍有答案:《论语》和《庄子》;《诗经》;《史记》6.下列属于国学典籍的有:答案:《三字经》;《唐诗三百首》;《黄帝内经》;《九章算术》7.古代的经学就是现代学科中的哲学。
答案:错8.中国传统学术中存有重政轻技、重道轻器的观念。
答案:对9.国学已经过时了。
答案:错10.国学主要指政治学、哲学,不包括文学艺术。
答案:错第二章1.在四部分类中和《诗经》同属一部的是答案:《论语》2.“六经”中到汉代失传的是答案:乐3.下列典籍属十三经范畴的有答案:《论语》;《尔雅》;《孝经》;《礼记》4.《诗经》中风、雅、颂的划分标准是答案:音乐5.下列关于四书的说法正确的有答案:四书中的《大学》《中庸》出自《礼记》;《论语》《孟子》是语录体6.汉代传授《诗经》的鲁、齐、韩、毛四家中,属于古文经的是答案:毛诗7.下列关于《诗经》中诗歌的说法正确的有答案:《七月》是风诗中最长的一首;《硕鼠》是怨刺诗8.下列诗句使用了起兴手法的有答案: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9.《蒹葭》的时间背景是一个深秋的早晨。
答案:对10.《蒹葭》描写了抒情主人公对“伊人”的思念。
答案:错第三章1.下列说法出自孔子的有答案: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君君、臣臣、父父、子子2.下列关于《论语》的说法正确的有答案:《论语》“子曰”中的“子”全部指孔子;《论语》的第一篇是“学而”篇;《论语》共20篇3.下列出自《论语》“学而”篇的成语有答案:巧言令色;一日三省;慎终追远4.下列解释正确的是答案:“孝弟”的“弟”通“悌”,指敬爱兄长5.下列不是孔子弟子的是答案:子产6.孔门四圣中被尊为“亚圣”的是答案:孟轲7.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典籍】《资治通鉴》唐纪三十六唐纪三十六起强围作噩九月,尽著雍阉茂,凡一年有奇。
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中之下◎至德二年丁酉,公元七五七年九月,丁丑,希德以轻骑至城下挑战。
千里帅百骑开门突出,欲擒之;会救至,千里收骑退还,桥坏,坠堑中,反为希德所擒。
仰谓从骑曰:“吾不幸至此,天也!归语诸将,善为守备,宁失帅,不可失城。
”希德攻城,竟不克,送千里于洛阳,安庆绪以为特进,囚之客省。
郭子仪以回纥兵精,劝上益征其兵以击贼。
怀仁可汗遣其子叶护及将军帝德等将精兵四千馀人来至凤翔。
上引见叶护,宴劳赐赉,惟其所欲。
丁亥,元帅广平王亻叔将朔方等军及回纥、西域之众十五万,号二十万,发凤翔。
亻叔见叶护,约为兄弟,叶护大喜,谓亻叔为兄。
回纥至扶风,郭子仪留宴三日。
叶护曰:“国家有急,远来相助,何以食为!”宴毕,即行。
日给其军羊二百口,牛二十头,米四十斛。
庚子,诸军俱发;壬寅,至长安城西,陈于香积寺北澧水之东。
李嗣业为前军,郭子仪为中军,王思礼为后军。
贼众十万陈于其北,李归仁出挑战,官军逐之,逼于其陈。
贼军齐进,官军却,为贼所乘,军中惊乱,贼争趣辎重。
李嗣业曰:“今日不以身饵贼,军无孑遗矣。
”乃肉袒,执长刀,立于阵前,大呼奋击,当其刀者,人马俱碎,杀数十人,阵乃稍定。
于是嗣业帅前军各执长刀,如墙而进,身先士卒,所向摧靡。
都知兵马使王难得救其裨将,贼射之中眉,皮垂鄣目。
难得自拔箭,掣去其皮,血流被面,前战不已。
贼伏精骑于阵东,欲袭官军之后,侦者知之,朔方左厢兵马使仆固怀恩引回纥就击之,翦灭殆尽,贼由是气索。
李嗣业又与回纥出贼阵后,与大军交击,自午及酉,斩首六万级,填沟堑死者甚众,贼遂大溃。
馀众走入城,迨夜,嚣声不止。
仆固怀恩言于广平王亻叔曰:“贼弃城走矣,请以二百骑追之,缚取安守忠、李归仁等。
”亻叔曰:“将军战亦疲矣,且休息,俟明日图之。
”怀恩曰:“归仁、守忠,贼之骁将,骤胜而败,此天赐我也,奈何纵之!使复得众,还为我患,悔之无及!战尚神速,何明旦也!”亻叔固止之,使还营。
怀恩固请,往而复反,一夕四五起。
迟明,谍至,守忠、归仁与张通儒、田乾真等皆已遁矣。
癸卯,大军入西京。
初,上欲速得京师,与回纥约曰:“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
”至是,叶护欲如约。
广平王亻叔拜于叶护马前曰:“今始得西京,若遽俘掠,则东京之人皆为贼固守,不可复取矣,愿至东京乃如约。
”叶护惊跃下马答拜,跪捧王足,曰:“当为殿下径往东京。
”即与仆固怀恩引回纥、西域之兵自城南过,营于浐水之东。
百姓、军士、胡虏见亻叔拜者,皆泣曰:“广平王真华、夷之主!”上闻之,喜曰:“朕不及也!”亻叔整众入城,百姓老幼夹道欢呼悲泣。
亻叔留长安,镇抚三日,引大军东出。
以太子少傅虢王巨为西京留守。
甲辰,捷书至凤翔,百寮入贺。
上涕泗交颐,即日,遣中使啖庭瑶入蜀奏上皇,命左仆射裴冕入京师,告郊庙及宣慰百姓。
上以骏马召李泌于长安。
既至,上曰:“朕已表请上皇东归,朕当还东宫复修人子之职。
”泌曰:“表可追乎?”上曰:“已远矣。
”泌曰:“上皇不来矣。
”上惊,问故。
泌曰:“理势自然”。
上曰:“为之奈何?”泌曰:“今请更为群臣贺表,言自马嵬请留,灵武劝进,及今成功,圣上思恋晨昏,请速还京以就孝养之意,则可矣。
”上即使泌草表。
上读之,泣曰:“朕始以至诚愿归万机。
今闻先生之言,乃寤其失。
”立命中使奉表入蜀,因就泌饮酒,同榻而寝。
而李辅国请取契钥付泌,泌请使辅国掌之;上许之。
泌曰:“臣今报德足矣,复为闲人,何乐如之!”上曰:“朕与先生累年同忧患,今方相同娱乐,奈何遽欲去乎!”泌曰:“臣有五不可留,愿陛下听臣去,免臣于死。
”上曰:“何谓也?”对曰:“臣遇陛下太早,陛下任臣太重,宠臣太深,臣功太高,迹太奇,此其所以不可留也。
”上曰:“且眠矣,异日议之。
”对曰:“陛下今就臣榻卧,犹不得请,况异日香案之前乎!陛下不听臣去,是杀臣也。
”上曰:“不意卿疑朕如此,岂有如朕而办杀卿邪!是直以朕为句践也!”对曰:“陛下不办杀臣,故臣求归;若其既办,臣安得复言!且杀臣者,非陛下也,乃‘五不可’也。
陛下向日待臣如此,臣于事犹有不敢言者,况天下既安,臣敢言乎!”上良久曰:“卿以朕不从卿北伐之谋乎!”对曰:“非也,所不敢言者,乃建宁耳。
”上曰:“建宁,朕之爱子,性英果,艰难时有功,朕岂不知之!但因此为小人所教,欲害其兄,图继嗣,朕以社稷大计,不得已而除之。
卿不细知其故邪?”对曰:“若有此心,广平当怨之。
广平每与臣言其冤,辄流涕呜咽。
臣今必辞陛下去,始敢言之耳。
”上曰:“渠尝夜扪广平,意欲加害。
”对曰:“此皆出谗人之口,岂有建宁之孝友聪明,肯为此乎!且陛下昔欲用建宁为元帅,臣请用广平。
建宁若有此心,当深憾于臣;而以臣为忠,益相亲善,陛下以此可察其心矣。
”上乃泣下曰:“先生言是也。
既往不咎,朕不欲闻之。
”泌曰:“臣所以言之者,非咎既往,乃欲陛下慎将来耳。
昔天后有四子,长曰太子弘,天后方图称制,恶其聪明,鸩杀之,立次子雍王贤。
贤内忧惧,作《黄台瓜辞》,冀以感悟天后。
天后不听,贤卒死于黔中。
其辞曰:‘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犹为可,四摘抱蔓归!’今陛下已一摘矣,慎无再摘!”上愕然曰:“安有是哉!”卿录是辞,朕当书绅。
”对曰:“陛下但识之于心,何必形于外也!”是时广平王有大功,良娣忌之,潜构流言,故泌言及之。
泌复固请归山,上曰:“俟将发此议之。
”郭子仪引蕃、汉兵追贼至潼关,斩首五千级,克华阴、弘农二郡。
关东献俘百馀人,敕皆斩之;监察御史李勉言于上曰:“今元恶未除,为贼所污者半天下,闻陛下龙兴,咸思洗心以承圣化,今悉诛之,是驱之使从贼也。
”上遽使赦之。
冬,十月,丁未,啖庭瑶至蜀。
壬子,兴平军奏:破贼于武关,克上洛郡。
吐蕃陷西平。
尹子奇久围睢阳,城中食尽,议弃城东走,张巡、许远谋,以为:“睢阳,江、淮之保障,若弃之去,贼必乘胜长驱,是无江、淮也。
且我众饥羸,走必不达。
古者战国诸侯,尚相救恤,况密迩群帅乎!不如坚守以待之。
”茶纸既尽,遂食马;马尽,罗雀掘鼠;雀鼠又尽,巡出爱妾,杀以食士,远亦杀其奴;然后括城中妇人食之;既尽,继以男子老弱。
人知必死,莫有叛者,所馀才四百人。
癸丑,贼登城,将士病,不能战。
巡西向再拜曰:“臣力竭矣,不能全城,生既无以报陛下,死当为厉鬼以杀贼!”城遂陷,巡、远俱被执。
尹子奇问巡曰:“闻君每战眦裂齿碎,何也?”巡曰:“吾志吞逆贼,但力不能耳!”子奇以刀抉其口视之,所馀才三四。
子奇义其所为,欲活之。
其徒曰:“彼守节者也,终不为吾用。
且得士心,存之,将为后患。
”乃并南霁云、雷万春等三十六人皆斩之。
巡且死,颜色不乱,扬扬如常。
生致许远于洛阳。
巡初守睢阳时,卒仅万人,城中居人亦且数万,巡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
前后大小战凡四百馀,杀贼卒十二万人。
巡行兵不依古法教战陈,令本将各以其意教之。
人或问其故,巡曰:“今与胡虏战,云合鸟散,变态不恒。
数步之间,势有同异。
临机应猝,在于呼吸之间,而动询大将,事不相及,非知兵之变者也。
故吾使兵识将意,将识士情,投之而往,如手之使指。
兵将相习,人自为战,不亦可乎!”自兴兵,器械、甲仗皆取之于敌,未尝自修。
每战,将士或退散,巡立于战所,谓将士曰:“我不离此,汝为我还决之。
”将士莫敢不还死战,卒破敌。
又推诚待人,无所疑隐;临敌应变,出奇无穷;号令明,赏罚信,与众共甘苦寒暑,故下争致死力。
张镐闻睢阳围急,倍道亟进,檄浙东、浙西、淮南、北海诸节度及谯郡太守闾丘晓,使共救之。
晓素傲很,不受镐命。
比镐至,睢阳城已陷三日。
镐召晓,杖杀之。
张通儒等收馀众走保陕,安庆绪悉发洛阳兵,使其御史大夫严庄将之,就通儒以拒官军,并旧兵步骑犹十五万。
己未,广平王亻叔至曲沃。
回纥叶护使其将军鼻施吐拨裴罗等引军旁南山搜伏,因驻军岭北。
郭子仪等与贼遇于新店,贼依山而陈。
子仪等初与之战,不利,贼逐之下山。
回纥自南山袭其背,于黄埃中发十馀矢。
贼惊顾曰:“回纥至矣!”遂溃。
官军与回纥夹击之,贼大败,僵尸蔽野。
严庄、张通儒等弃陕东走,广平王亻叔、郭子仪入陕城,仆固怀恩等分道追之。
严庄先入洛阳告安庆绪。
庚申夜,庆绪帅其党自苑门出,走河北;杀所获唐将哥舒翰、程千里等三十馀人而去。
许远死于偃师。
壬戌,广平王亻叔入东京。
回纥意犹未厌,亻叔患之。
父老请率罗锦万匹以赂回纥,回纥乃止。
成都使还,上皇诰曰:“当与我剑南一道自奉,不复来矣。
”上忧惧,不知所为。
数日后,使者至,言:“上皇初得上请归东宫表,彷徨不能食,欲不归;及群臣表至,乃大喜,命食作乐,下诰定行日。
”上召李泌告之曰:“皆卿力也!”泌求归山不已,上固留之,不能得,乃听归衡山。
敕郡县为之筑室于山中,给三品料。
癸亥,上发凤翔,遣太子太师韦见素入蜀,奉迎上皇。
乙丑,郭子仪遣左兵马使张用济、右武锋使浑释之将兵取河阳及河内;严庄来降。
陈留人杀尹子奇,举郡降。
田承嗣围来瑱于颍川,亦遣使来降;郭子仪应之缓,承嗣复叛,与武令珣皆走河北。
制以瑱为淮南节度使。
丙寅,上至望贤宫,得东京捷奏。
丁卯,上入西京。
百姓出国门奉迎,二十里不绝,舞跃呼万岁,有泣者。
上入居大明宫。
御史中丞崔器令百官受贼官爵者皆脱巾徒跣立于含元殿前,搏膺顿首请罪,环之以兵,使百官临视之。
太庙为贼所焚,上素服向庙哭三日。
是日,上皇发蜀郡。
安庆绪走保鄴郡,改鄴郡为安成府,改元天成;从骑不过三百,步卒不过千人,诸将阿史那承庆等散投常山、赵郡、范阳。
旬日间,蔡希德自上党,田承嗣自颍川,武令珣自南阳,各帅所部兵归之。
又召募河北诸郡人,众至六万,军声复振。
广平王亻叔之入东京也,百官受安禄山父子官者陈希烈等三百馀人,皆素服悲泣请罪。
亻叔以上旨释之,寻勒赴西京。
己巳,崔器令诣朝堂请罪,如西京百官之仪,然后收系大理、京兆狱。
其府县所由、祗承人等受贼驱使追捕者,皆收系之。
初,汲郡甄济,有操行,隐居青岩山,安禄山为采访使,奏掌书记。
济察禄山有异志,诈得风疾,舁归家。
禄山反,使蔡希德引行刑者二人,封刀召之,济引首待刀,希德以实病白禄山。
后安庆绪亦使人强舁至东京,月馀,会广平王亻叔平东京,济起,诣军门上谒,亻叔遣诣京师,上命馆之于三司,令受贼官爵者列拜以愧其心,以济为秘书郎。
国子司业苏源明称病不受禄山官,上擢为考功郎中、知制诰。
壬申,上御丹凤楼,下制:“士庶受贼官禄,为贼用者,令三司条件闻奏;其因战被虏,或所居密近,因与贼往来者,皆听自首除罪;其子女为贼所污者,勿问。
”癸酉,回纥叶护自东京还,上命百官迎之于长乐驿,上与宴于宣政殿。
叶护奏以“军中马少,请留其兵于沙苑,自归取马,还为陛下扫除范阳馀孽。
”上赐而遣之。
十一月,广平王亻叔、郭子仪来自东京,上劳子仪曰:“吾之家国,由卿再造。
”张镐帅鲁炅、来瑱、吴王祗、李嗣业、李奂五节度徇河南、河东郡县,皆下之;惟能元皓据北海,高秀岩据大同,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