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复习与测试 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复习与测试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复习与测试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69d96e48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94.png)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及内能单元测试题学号:姓名: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2021黄石〕以下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运动的是〔 D 〕A.濛濛细雨从空中下落B.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C.水与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D.炒菜时,满屋飘香2.〔2021绵阳〕.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住测力计的读数。
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下图。
那么弹簧测力计的读数〔D 〕A.不变,因为玻璃板重力不变B变大,因为玻璃板沾水变重了C.变小,因为玻璃板受到了浮力作用D.变大,因为玻璃板及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分子引力3.〔2021绵阳〕.物质世界多姿多彩,从浩瀚宇宙到微观世界,所有都表达物质的不停运动与开展。
以下及物质有关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C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不能再分割C.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各种原子都有相似的构造D.物质的不同物态表现出不同的性质是由分子的排列决定,及分子力无关4.〔2021达州〕以下有关热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 〕A.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也不变B.用锯锯木头,锯条发热.这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C.用水作汽车冷却液,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D.火箭用液态氢作燃料,是因为氢的热值大5.〔2021湛江〕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B 〕A、0℃的冰没有内能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C、物体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小D、物体的内能及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6.〔2021自贡〕在以下现象中,利用热传递的方式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B 〕A、用锯锯木头,锯条发热;B、烧水时,水逐渐变热;C、流星在大气层中高速下落,发出光与热;D、小孩从滑梯上滑下,臀部有灼热感。
7.〔2021包头〕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B D 〕A、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多,温度低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少B、夏日,在阳光照射下,地面温度高于湖水外表温度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小C、塑料吸盘能牢牢地吸附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吸引力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温度可能升高8.〔2021烟台〕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人们漫步在海滨,会感到习习海风迎面吹拂,十分畅快.这样的风非常柔与,通常情况下,它白天从海上吹向陆地,夜晚从陆地吹向海上,气象上把这种风称为“海陆风〞.请你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判断海陆风形成的原因.〔B 〕A、海上的风比陆地上的大B、由于陆地与海水的比热容不同造成的C、无论白天还是夜晚,陆地的温度始终比海水的温度高D、夜晚海面上的气温比陆地低9.(2021北京)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B D 〕A.磁铁能吸引大头针,说明分子间有引力B.温度升高越多的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C.长时间压在一起的铅板与金板互相渗入,这种现象是扩散现象D.清扫卫生时房间内尘土飞扬,这种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运动10.〔2021山西〕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如下图,试管口软木塞冲出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B )A.水蒸气对软木塞做功,水蒸气内能增大B.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C.试管中的水沸腾时,内能不断增大,温度不断升高D.试管口的"白气"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11.〔2021年杭州市〕以下表中所列分子的性质与实验现象无关的是〔A 〕12.(201l兰州)用两个一样的电热器给质量一样的物质甲与水加热,它们的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据此判断物质甲的比热容为〔A 〕×103(·℃)×103(·℃)×103(·℃)D.条件缺乏,不能确定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1、〔2021连云港〕冬天手冷时,我们经常将两只手相互搓搓使手暖与,这是利用做功的方式使手的内能增加;也可以用“暖手宝〞焐手,这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增加手的内能。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一章达标检测卷(含答案)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一章达标检测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0c30cccf84b9d528ea7a99.png)
第一章达标检测卷(100分,6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春天,走在农业生态园的树荫道上,阵阵花香扑鼻,这是由于() A.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分子间有空隙C.分子间的吸引力D.分子间的斥力2.美丽的泉城济南,山清水秀、景色宜人。
以下泉城美景的形成,与“分子动理论”有关的是()A.趵突泉,泉水清澈见底B.千佛山,寺内暮鼓晨钟C.大明湖,湖面荷花飘香D.植物园,处处花团锦簇3.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之一,常年平均气温约-25 ℃,一天,企鹅妈妈与小企鹅之间发生了一次有趣的对话,它们的部分说法如下,其中正确的是()A.小企鹅:妈妈,这么冷,我都没温度了B.企鹅妈妈:不对,是没有内能C.小企鹅:冰天雪地的,连水蒸气都没有D.企鹅妈妈:呵呵,水蒸气倒肯定有,因为冰可以升华呀4.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B.60 ℃的水比30 ℃的水所含有的热量多C.热量总是自发地从温度低的物体向温度高的物体传递D.0 ℃的水内能为零(第5题图)5.2015年5月26日印度出现高温天气,首都新德里的一条道路上的沥青被烤化,斑马线变得扭曲模糊,如图所示。
关于这个情景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沥青被烤化属于熔化现象B.沥青属于晶体C.沥青被烤化过程放热D.沥青被烤化后其内能减小6.下列实例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晒太阳B.钻木取火C.搓手取暖D.压缩空气7.用打气筒给篮球快速充气,忽略篮球体积的变化,在充气过程中,球内空气()A.质量不变B.密度不变C.温度不变D.内能增大8.由Q=cm(t-t0)得,c=Qm(t-t0),关于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减小一半B.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C.若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比热容增大一倍D.比热容与物体质量多少、温度变化大小、吸热或放热的多少都无关9.飞机在万米高空飞行时,舱外大气压比舱内气压低,要使舱内获得新鲜空气,必须使用压缩机把空气从舱外压进舱内。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第一章单元测试题_上学期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第一章单元测试题_上学期](https://img.taocdn.com/s3/m/92ebc354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8d.png)
九年级第一次单元测试题【2 】班级:姓名:学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准确答案,请把答案填在括号内,每小题3分,共36分)1.下列现象中 ,解释分子不停地做无规矩活动的是()A.糖块放入水中,水变甜了 B. 洒水车将水喷洒在地面上C.地时,在阳光下看到尘土在空中飘动 D.沙粒放入水中,水变污浊了2.平日把青菜腌成咸菜须要几天时光,而把青菜炒熟,使之具有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重要原因是()A.盐分子太小,很轻易进入青菜中 B.盐分子间有互相感化的排挤力C.青菜分子间有闲暇,易集中 D.炒菜时温度高,分子活动加速3.紧缩固体和液体很艰苦解释分子间()A.分子之间消失着斥力B.分子之间消失着引力C.分子不停滴在做无规矩的活动D.固体.液体分子之间没有闲暇4.物资处于哪种状况决议于( ).A.物资的温度B.物体内分子无规矩活动的激烈程度C.物资的分子构造D.物资内部分子感化力的大小5.下列关于物体内能的说法中准确的是()A.物体活动速度越大,内能越大 B.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但有内能C.内能和温度有关,所以0℃的水没有内能 D.温度高的物体必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6.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三者的关系,下列说法准确的是()A.物体接收热量,温度必定升高 B.物体温度升高,必定是接收了热量C.物体温度不变,就没有吸热或放热 D.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长7.下列事例中,属于做功转变物体内能的是()A.在火上点燃火柴头,使火柴头温度升高B.冬天人们围着火炉烤火身材感到温暖C.两手互相摩擦,手感到温暖D.在阳光照耀下,水盆里的水温度升高8.一把勺子的温度升高了()A.它必定接收了热量B.必定和其他物体产生了热传递C.它的热量必定增长D.它的内能必定增长9.关于温度,热传递和热量,下列说法中准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热量多 B.热量老是从热量多的物体传递到热量少的物体C.热量老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 D.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少10.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一杯石油用去一半,它的比热容减为本来的二分之一B.接收热量多的物资,比热容必定大C.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必定多D.质量雷同的水和石油,接收了雷同的热量,石油升高的温度大于水升高的温度11.给必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光的关系如图1中a图线所示.若其他前提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长,则温度与时光的关系图线准确的是( )图1A.a B.b C.c D.d12.下列事实中,最能解释物资接收的热量跟物资种类有关的是( )A.体积雷同的两杯水温度都升高10℃,它们接收的热量雷同B.质量相等的两块钢温度分离升高5℃和10℃,它们接收的热量不同C.体积相等的水和石油温度都升高10℃,它们接收的热量不雷同D.质量相等的水和铜温度都升高10℃,它们接收的热量不雷同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3.一根铁棒很难紧缩是因为分子间消失__________,又很难被拉长是因为分子间消失着__________.14.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从小到大分列的次序一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间的感化力从小到大分列的次序一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15.冬天,双手重复摩擦,手会觉得温暖;用嘴对着双手“呵气”,手也会觉得温暖.前者是应用方法增长了手的内能,后者是应用方法增长了手的内能.16.两个铁块的质量之比为4∶1,升高的温度之比是1∶2,则两铁块的比热之比为_________,接收的热量之比为_________.17.如图2甲是用水来冷却热牛奶的示意图.图乙是记载牛奶.水的温度随时光变化的图像,图中表示热牛奶温度随时光变化的曲线应是;,(填写I 或Ⅱ)图中A 点的物理意义是.若水的质量为1.5kg,在这个进程中水接收的热量是J . C 水=4.2×103J/(kg ·℃)18.一太阳能热水器水箱内装有质量为80kg 的水,经太阳晒2h 后,温度从20℃升高到50℃所接收的热量是J,这是用的方法增长了水的内能.C 水=4.2×103J/(kg ·℃)19.将质量初温雷同的铝.铜.铁三个球,浸没在滚水中煮较长的一段时光,则三个球的温度_________.从滚水中吸热最多的是________球,吸热起码的是________球. (已知C 铝>C 铁>C 铜)20.如图3所示是一个同窗用雷同的酒精灯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资加热时,依据测量成果描写的温度-时光图象.由图可知,甲物资的比热_________(填“>”“=”或“<”)乙物资的比热,个中_________物资是晶体.21.干木材的热值是 1.2×107J/kg,它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要放出 3.6 × 107J 的热量,须要完整燃烧__________kg 的干木材.三、 试验探讨题(每空2分,共24分)22.把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清水中,过一会儿,整杯水都红了,这种现象叫做现象.液体与液体之间,固体与固体之间(填“能”或“不能”)产生这种现象. 23.如图4所示,将一表面清洁的玻璃板挂在弹簧秤下面,手持弹簧秤的上端将玻璃板放至刚与水面接触后,慢慢提起弹簧秤,不雅察到玻璃板未分开水面时弹簧秤的示数比分开水面后的示数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 24.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时,气筒壁温度会(填“升高”或“下降”),这是用 的方法负气筒内气体内能增长的缘故.25.为了探讨液体温度升高时接收热量的若干与哪些身分有关,某同窗做了如下试验:在四个雷同的烧杯平分离盛有水和石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所有的试验记载,依据试验记载答复下列问题. 液体 质量/g 初温/℃ 末温/℃ 加热时光/min ①水300203012图3甲 图2 乙图4(1)剖析比较烧杯的试验记载(选填烧杯号),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都雷同时,不同物资接收的热量不同.(2)剖析比较①②两烧杯的试验记载,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剖析比较③④两烧杯的试验记载,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3)联合(1)(2)中的结论,然后分解归纳可得出,物体温度升高时接收热量的若干与. . 有关系.四.盘算题:(共20分)26..质量为3kg的金属块,温度由20℃升高到100℃时,接收的热量为2.112×105J,求此种金属的比热容?27.34.小明家新安装了一台容积为0.5m3的太阳能热水器,加满水后,经由4h阳光的照耀,水温升高了20℃.问:在这4h内水接收了若干热量?若这些热量由效力为20%的火炉燃烧焦炭来供给,则须要燃烧若干千克焦炭?[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焦炭的热值q=3.0×107J/kg]28.用燃气灶将质量为5kg.温度为20℃的水加热到100℃,则水须要接收若干热量?29.已知铅的比热容为0.13×103J/(kg·℃),质量为100g的铅温度由600℃下降100℃,可放出若干焦耳的热量?参与答案:一.选择题1.A2.D3.A4.D5.B6.D7.C8.D9.C 10.D 11.C 12.D 13.C 14.D 15.A二.填空题:16.斥力引力 17.固体液体气体. 气体液体固体 18.做功.热传递 19.1:1 .2:1 20.Ⅰ.牛奶和水混杂温度,混杂温度是18℃.5.04×104J 21.1.008×107 J 热传递 22.雷同. 铝.铜 23.< . 甲 24.质量为1kg的干木料完整燃烧放出的热量是1.2×107J.3kg 25.吸气.紧缩.做功.排气 26.热值高.污染小 27.35%三.试验探讨题28.集中.能 29.变大.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有引力 30.升高 .做功 31.(1)①③(2)同种物资升高雷同的温度时,质量不同接收的热量不同.同种物资质量雷同时,升高的温度不同接收的热量不同(3)物资的种类.质量.升高的温度五.问答题32. 蜡烛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再转化为风车的机械能,从而促使风车迁移转变六.盘算题:33.0.88×103 J/(kg·℃) 34.4.2×107J.7 kg。
教科版】初三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达标检测卷》(附答案)
![教科版】初三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达标检测卷》(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6ba549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58.png)
教科版】初三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达标检测卷》(附答案)第一章达标检测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春天,走在农业生态园的树荫道上,阵阵花香扑鼻,这是由于()A。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
分子间有空隙C。
分子间的吸引力D。
分子间的斥力答案:C解析:花香扑鼻是因为花中的分子散发到空气中,分子间的吸引力使得这些分子聚集在一起,形成花香。
2.美丽的泉城济南,山清水秀、景色宜人。
以下泉城美景的形成,与“分子动理论”有关的是()A。
趵突泉,泉水清澈见底B。
千佛山,寺内暮鼓晨钟C。
大明湖,湖面荷花飘香D。
植物园,处处花团锦簇答案:A解析:趵突泉的泉水清澈见底是由于水分子间的吸引力,使得泉水中的杂质分子被过滤掉,只有水分子透过泉眼喷出。
3.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之一,常年平均气温约-25℃,一天,企鹅妈妈与小企鹅之间发生了一次有趣的对话,它们的部分说法如下,其中正确的是()A。
小企鹅:妈妈,这么冷,我都没温度了B。
企鹅妈妈:不对,是没有内能C。
小企鹅:冰天雪地的,连水蒸气都没有D。
企鹅妈妈:呵呵,水蒸气倒肯定有,因为冰可以升华呀答案:B解析:内能是物体分子间的运动能、势能和内部结构能的总和,与温度有关,而不是与热量有关。
4.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B。
60℃的水比30℃的水所含有的热量多C。
热量总是自发地从温度低的物体向温度高的物体传递D。
0℃的水内能为零答案:A解析: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运动的平均能量,温度升高表示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内能也随之增加。
5.2015年5月26日印度出现高温天气,首都新德里的一条道路上的沥青被烤化,斑马线变得扭曲模糊,如图所示。
关于这个情景的说法正确的是()答案:C解析:沥青被烤化是由于受到高温的影响,分子间的热运动增强,分子间的吸引力减弱,导致沥青分子间的结构松散,变得软化。
6.下列实例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同步检测卷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复习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同步检测卷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复习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90c6fecbe23482fb5da4c8e.png)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检测卷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共40分)1. 下列物理量中,单位不是焦耳的物理量是A. 功B. 内能C. 功率D. 热量2. 如图所示,四个完全相同的杯中各盛入一定温度和一定质量的水,关于杯中水的内能说法正确的A. 杯中水分子平均运动比杯中的剧烈B. 、两杯中水的内能无法比较C. 杯中水的内能比杯中大D. 杯中水的内能最小3. 如图所示实验或事例,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A. 由滑梯上滑下,臀部会有灼热感B. 搓手取暖C. 钻木取火D. 水蒸汽将软木塞冲出4. 将的水与的酒精混合后,液体体积小于。
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最合理的是A. 分子间是有空隙的B.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C.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D. 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5. 在“比较水与煤油吸收热量时温度升高的快慢”实验中,需要控制某些变量,以下做法多余的是A. 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B. 采用酒精灯加热时,酒精灯里加入的酒精量相同C. 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D. 盛放水和煤油的容器相同6. 关于温度和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温度的高低表示物体所含热量的多少B. 两物体的温度差越大,传递的热量一定越多C. 含热量多的物体能够将热量传给含热量低的物体D. 热传递时,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7. 下面几个有趣的物理现象中,属于热现象的是A. 在地热喷泉架一个锅,能煮熟食物B. 1988 年在我国山东蓬莱海面出现一次奇特的日出现象,双日重叠,蔚为壮观C. 下雨时,天上先出现闪电而后听到雷声。
(教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 第一章综合测试试卷02及答案
![(教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 第一章综合测试试卷02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0edacd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f4.png)
第一章综合测试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共30分)1.我国很多的民间谚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谚语与物理知识对应正确的是()A.小小秤砣压千斤——等臂杠杆B.摘不到的镜中花——光的折射C.墙内开花墙外香——扩散现象D.下雪不冷化雪冷——凝固放热2.热现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子测温枪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B.喷洒消毒液能闻到浓浓的气味,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C.冬天,室外盆中的水结成冰的物态变化是凝华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3.塑料泡沫具有质轻、隔热、吸音、耐腐蚀等特点。
用塑料泡沫箱可长时间保存冰冻的食品,这利用了该材料的什么性质()A.密度小B.导热性差C.导电性差D.隔音性好4.下列关于内能、热量、温度和做功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把温度传给温度低的物体B.某铁块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小C.物体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D.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5.质量相等的水和砂石,吸收了相等的热量后()A.砂石的温度高B.水的温度高C.砂石的温度升高得多D.水的温度升高得多6.下列现象中,可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A.液体很难被压缩B.端午节粽子飘香C.平整的两块铅挤压后会粘在一起D.水和酒精均匀混合后总体积变小7.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热量一定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B.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C.物体的温度为0℃,其内能也为零D.对物体加热,物体的温度一定升高8.在下列实例中,用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用热水袋暖手,手温度升高B.在炉子上烧水,水的温度升高C.将冰块放入饮料中,饮料的温度降低D.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铁丝的温度升高9.物体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温度()A.一定升高B.一定降低C.一定不变D.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10.把质量相等的两块铁,放入沸水中加热一段时间,取出后迅速地放入相同的装有初温相等、质量也相等的酒精和水中,待热平衡后(不计热量损失),关于温度的判断正确的是()A.放酒精的温度高B.放水的温度高C.两杯内液体温度一样高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二、填空题(共8小题;共16分)11.甲、乙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水杯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分别盛有质量相等、温度不同的纯净水,其中甲杯装有常温下水温20℃的水,乙杯装有水温80℃的热水。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各一套)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各一套)](https://img.taocdn.com/s3/m/142ea22602d276a200292ec0.png)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一章测试题(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1.(3分)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这一特点的是()A.汽车发动机用水循环冷却B.冬天睡觉时用热水袋取暖C.初春的晚上向秧田里灌水防冻D.炎热的夏天为降温而在室内泼水【考点】GE:水的比热容的特点及应用.【分析】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升高或降低的温度少。
【解答】解:A、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汽车发动机用循环水冷却,不符合题意;B、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冬天睡觉时用热水袋取暖,不符合题意;C、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晚上向秧苗田里放水,水可以放出更多的热量以防冻坏秧苗,不符合题意;D、炎热的夏天为降温而在室内泼水,是利用了水的蒸发吸热,与水的比热容无关,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以及应用的了解和掌握,理解并用好:相同的m、△t,c大的Q多,可以通过Q=cm△t帮助记忆。
2.(3分)下列关于物体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内能越大B.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C.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但有内能D.内能和温度有关,所以0℃的水没有内能【考点】G4:内能的概念.【分析】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内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起而具有的动能,以及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
物体内能的大小跟物体的温度有关,跟物体内分子的多少有关。
【解答】解:A、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内能越大。
不对,因为内能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
B、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不对,因为内能还跟物体内部所含分子的多少有关。
C、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但有内能,正确。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一学期单元测试卷第一章.docx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一学期单元测试卷第一章.docx](https://img.taocdn.com/s3/m/9ef00907bceb19e8b8f6baa2.png)
3
0.88 × 10
3
0.84 × 10
3
0.39 × 10
15. 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分子间的距离越大作用力也越大
B. 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有关,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有关
C. 震后疾病防控消毒时空气中散发一股浓浓的药味,是药物分子的扩散现象
( 1)水吸收的热量; ( 2)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 3)燃气灶烧水时的效率.
A. 煎:煎锅一般用铁制造,主要是利用了铁的比热容大
B. 炒: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藜蒿和腊肉的内能增加
测酒精热值的计算式:
;( 2)有一种“涡轮增压” ( T 型)轿车,通过给发
动机更足量的空气使汽油更充分地燃烧,比普通轿车(
L 型)更节能,排气更清洁 . 同样的
汽油( 97#)加在 T 型轿车内比加在 L 型轿车内热值
(填“更大”或“一样大”
或“更小” ) .
10. “可燃冰”作为新型能源, 有着巨大的开发使用潜力. 同等条件下, “可燃冰”完全燃烧放
90℃,
8. 通常情况下,暖气片应该安装在窗户的
方(选填“上”或“下” ),这样空气受热后密度
(选填“增大”或“减小” ),使室内空气对流加快 .
9. ( 1)某同学用如图装置测酒精的热值。加热前酒精灯的质量为
m1,加热一段时间后变为 m2;
烧杯中水的质量为 M,水的初温 t 1,末温 t 2,水的比热容用 c 表示。用以上符号表达该同学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 10 小题,每空 1 分,共计 20 分)
(教科版)初中物理九上 第一章综合测试01
![(教科版)初中物理九上 第一章综合测试01](https://img.taocdn.com/s3/m/34fd8a915acfa1c7ab00cca7.png)
第一章综合测试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共30分)1.下列事例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A.春天,百花齐放B.夏天,绿树成荫C.秋天,丹桂飘香D.冬天,万里雪飘2.分子的热运动是指()A.少数比较活跃的分子在运动B.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C.一个分子的无规则运动D.温度较高的分子的无规则运动3.2010年,两名俄裔科学家发现纳米材料石墨烯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最近,研究人员利用石墨烯解决了半导体材料散热的问题,解决散热问题是利用石墨烯的()A.导热性好B.熔点高C.硬度大D.密度小4.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物体的温度一定升高B.物体的温度越高,物体所含的热量越多C.物体的温度为0℃,物体的内能也为零D.温度相同的两个物体之间不能发生热传递5.两只完全相同的杯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若使两杯液体吸收相同热量后,发现甲液体温度升高比乙大,则以下分析中合理的是()A.若两杯液体的质量相等,则甲液体的比热容一定小B.若甲液体的质量小于乙,则甲液体的比热容一定大C.若两种液体的比热容相等,则甲液体的质量可能大D.若甲液体的比热容小于乙,则甲液体的质量一定小6.下列有关分子动理论的说法,错误的是()A.客厅里摆上鲜百合花,花香弥漫客厅,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B.在冷、热两杯水中各滴入一滴墨水,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C.一根铁棒不容易被拉长,是因为其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D.水、酒精等液体都能流动,说明液体分子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7.把一滴温度较高的蓝墨水滴入冷水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蓝墨水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B.蓝墨水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C.蓝墨水放出热量,内能减小D.杯中的冷水吸收了热量,内能增加8.将装有酒精的金属管固定在桌子上,并用塞子塞紧。
快速来回拉动绕在管上的绳子。
过一会儿塞子跳起来,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拉动绳子过程,金属管温度升高,内能增加B.拉动绳子过程,管内酒精温度升高,蒸发加快C.塞子跳起时,管内气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D.塞子跳起时,管内气体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9.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B.物体的内能增大可能是吸收了热量C.高温物体把温度传递给低温物体D.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10.甲、乙两个物体质量相等,温度相同,把甲放入一杯热水中,平衡后温度降低了10℃,将甲取出,再把乙物体放进去,平衡后水温又降低了10℃,由此可知()A.甲物体比热容大B.乙物体比热容大C.两个物体比热容一样大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二、填空题(共8小题;共16分)11.空气清新剂能将香味散发到室内的各个地方,这是________现象。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df619310661ed9ac51f392.png)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A.扫地时灰尘飞舞B.下雪时雪花飘飘C.暴雨后河水浑浊D.八月桂花飘香2.用高强度钛材料做成的钛管很难被拽长,说明钛分子间()A.没有引力B.没有斥力C.存在引力D.存在斥力3.两只相同的集气瓶中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NO2)气体,用玻璃板隔开后按图示水平放置,抽去玻璃板,保持两瓶口紧贴静置较长时间后,两瓶中气体颜色变得相同。
已知瓶中NO2气体的密度比瓶中空气的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B.此现象与“扫地时灰尘飞扬”的成因相同C.颜色变得相同后,瓶中气体分子停止运动D.颜色变得相同后,左侧瓶中气体密度变大4.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0 ℃的冰没有内能B.冰熔化时虽然温度保持不变,但它的内能增加C.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D.只要物体的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5.如图所示是古人锻造铁器的过程,关于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热和锻打属于热传递,淬火属于做功B.加热属于热传递,锻打和淬火属于做功C.加热和淬火属于热传递,锻打属于做功D.加热和淬火属于做功,锻打属于热传递6.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具有机械能的物体不一定具有内能B.物体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C.物体没有吸热,内能一定不变D.在温度、状态和物质种类均相同的情况下,物体的质量越大,内能越大7.关于分子和物体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杯子里的水可以任意倒出,说明水分子间没有引力B.固体间能扩散,表明固体物质分子是运动的C.把0 ℃的冰块加热熔化成0 ℃的水,其内能不变D.用力搓手,手发热是通过热传递增加手的内能8.由Q=cm(t-t0)得c=Qm(t-t0),关于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减小一半B.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C.若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比热容增大一倍D.比热容与物体质量多少、温度变化大小、吸热或放热的多少都无关9.2018年4月2日,“天宫一号”圆满完成预定任务后返回地球。
最新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单元专题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单元专题测试题及答案全套](https://img.taocdn.com/s3/m/c26f6c38192e45361066f566.png)
最新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单元专题测试题及答案全套专训1: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1.实验设计有两种方案:一是让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温度变化的大小来比较物质吸热的能力;另一种方法是让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来比较物质吸热的能力。
2.实验方法:通过比较温度的变化来比较物质的吸热本领,体现了转换法...;而控制质量、加热器等其他条件相同,只改变物质的种类进行研究,用到的是控制变量法.....。
实验方法的运用1.小明和小华同学在做“探究比较水与煤油吸收热量时温度升高的快慢”的实验时,使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设计实验方案时,他们确定以下需控制的变量,其中多余的是()(第1题图)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B.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量相同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D.盛放水和煤油的容器相同实验过程的设计2.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A.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分别装入等体积的水和煤油;B.用两支温度计分别测出水和煤油的初温;C.在烧杯中分别放入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相同时间;D.用温度计分别测出水和煤油的末温。
小聪认为:(1)步骤A存在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C,加热相同时间是为了使水和煤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B和D是为了得出水和煤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过程的评估(第3题图)3.(中考·苏州)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情况”的实验中:(1)小丽和小明用一套器材做加热水和煤油的实验,如图甲所示。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达标测试卷附答案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达标测试卷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df85fe52ea551811a687b7.png)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达标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下列选项中不能用分子热运动理论解释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B.炒菜时放盐使菜变咸C.环境恶化尘土满天飞D.教室喷清新剂,香气四溢2.关于分子热运动及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B.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气体与液体中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D.-20 ℃的冰块没有内能3.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阳光晒热棉被B.锯木头时锯条变热C.用热水袋取暖D.冷气使房间温度降低4.【新题】第七届山东省花博会于2020年9月29日在青州盛大开幕!步入展厅,花开烂漫,满厅清香。
“满厅清香”体现的物理知识是()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B.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C.分子间存在力的作用D.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5.水具有比热容大的特点,图中的现象中与此特点无关的是()6.小李喜欢喝咖啡,冲调咖啡时总能闻到浓浓的香味,以下关于咖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咖啡在变冷的过程中,内能不断增加B.咖啡在变冷的过程中,以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内能C.咖啡香飘四溢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运动D.咖啡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7.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机械能和物体的内能是同种形式的能,都与物体的机械运动和分子热运动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B.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只存在斥力C.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D.扩散现象只能说明分子是运动的,不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8.下列关于分子动理论与内能,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体传递了热量给乙物体,说明甲物体内能大B.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C.扩散现象是由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D.两物体温度相同,内能一定相同9.科技人员研发了采用氢能源系统的“未来汽车”,此氢能源汽车充氢气3分钟可续航650千米,它采用氢气作为燃料主要是因为氢气具有()A.较小的密度B.较低的沸点C.较高的热值D.较大的比热容10.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热量可以从内能小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大的物体B.0 ℃的冰水混合物内能为零C.水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和内能均不变11.下列小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①端来一盘美味佳肴,香气扑鼻,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②将红墨水滴在不同温度的等量水中,通过现象能证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变剧烈③两玻璃使劲挤压后无法合并成一块玻璃,说明分子间有斥力④用手捏海绵,海绵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12.【新题】如图装置,将温度传感器、两个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两试管装有质量相同的不同种液体,温度传感器的探头部分与试管内的液体良好接触,传感器通过数据采集线与计算机相连接,在计算机上得到的实验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热t1时间,甲吸收热量多B.甲的比热容大C.甲、乙升高相同的温度,甲吸收热量多D.吸收相同的热量,甲升温比乙多二、填空题(19、20题每题2分,其余每空1分,共20分)13.如图所示是一款3D打印笔。
2022学年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基础测试题附答案
![2022学年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基础测试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02626b51e79b8969022662.png)
1.分子动理论知识点 1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1.1 g水含有3.35×1022个分子,1 g蔗糖含有1.8×1021个分子,这些都说明物质是由组成的。
春季人们容易感染流行性感冒,感染病人咳嗽所产生的飞沫直径约为1×10-6~5×10-6m,由此可以判断飞沫(选填“是”或“不是”)分子。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B.将一铜块挫成的极细的铜粉就是铜分子C.分子非常小,人们无法直接用肉眼进行观察D.扫地时扬起的灰尘就是一个个分子知识点 2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如图1所示,将图甲中两集气瓶间的玻璃板抽去,会发现两瓶内的气体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图乙中水和硫酸铜溶液的分界线在30日后就完全看不到了;图丙中,五年后,将紧压在一起的金块和铅块切开,发现它们彼此渗入对方。
不同物质在互相时,彼此进入的现象,叫做扩散。
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还可以说明分子间有。
实验表明,体、体、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图14.将50 mL的水与50 mL的酒精混合后,液体体积小于100 mL,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最合理的是()A.分子间有间隙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D.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5.如图2所示的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图2知识点 3 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6.清晨荷叶上的两颗露珠靠近后成了更大的一颗水珠,表明分子之间存在力;给自行车车胎打气时要用力,说明气体分子间存在着力。
7.如图3所示,把一段粗熔丝用刀斜切成两段,使两段熔丝的平滑表面紧密接触,然后把一端悬挂起来,在另一端挂一个较轻的物体,两段熔丝(选填“会”或“不会”)被拉开,这说明分子间存在。
图38.如图4所示,用注射器抽取半筒水,用手指封闭注射器的筒口。
推压注射器的活塞,发现水(选填“容易”或“不容易”)被压缩,这说明分子间存在。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第一章单元测试题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第一章单元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dbbd6d49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76.png)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第一章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 骏马在奔驰。
B. 流星划过夜空。
C. 地球绕太阳公转。
D. 植物开花结果。
解析:机械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A骏马奔驰,骏马相对于地面位置改变;B流星划过夜空,流星相对于地球位置改变;C地球绕太阳公转,地球相对于太阳位置改变;而D植物开花结果是植物的生长过程,不是物体位置的改变,不属于机械运动,答案为D。
2. 一位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机在向上运动,直升机相对地面的运动是()A. 一定上升。
B. 一定下降。
C. 一定静止。
D. 无法判定。
解析:跳伞运动员在下落,如果直升机相对于地面静止或下降速度比运动员慢,那么运动员就会看到直升机向上运动,所以仅根据运动员看到的现象无法判定直升机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答案为D。
3. 关于速度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 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 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D. 物体在相等的路程内所用的时间越长,速度越大。
解析: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根据v = (s)/(t)。
A选项只说路程长,没考虑时间,无法确定速度大小;B选项只说时间短,没考虑路程,也无法确定速度大小;C选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路程越长,根据公式可知速度越大;D选项在相等路程内所用时间越长,速度越小,答案为C。
4. 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为3:1,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那么甲、乙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之比是()A. 2:9.B. 2:1.C. 9:2.D. 1:2.解析:根据t=(s)/(v),t_甲=frac{s_甲}{v_甲},t_乙=frac{s_乙}{v_乙},则frac{t_甲}{t_乙}=frac{frac{s_甲}{v_甲}}{frac{s_乙}{v_乙}}=frac{s_甲v_乙}{s_乙v_甲},已知v_甲:v_乙=3:1,s_甲:s_乙=2:3,代入可得frac{t_甲}{t_乙}=(2×1)/(3×3)=(2)/(9),答案为A。
物理教科版九年级上第1--2章单元测试附答案
![物理教科版九年级上第1--2章单元测试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e3d0b1c850ad02df80413b.png)
物理教科版九年级上《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单元测试[测试范围:第一章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和________。
2.如图1所示,两个容积相同的保温杯,同时装满温度相同的热水,过了一会儿,甲杯的外壁比乙杯热,由此可判断________杯的保温性能好,杯壁变热是通过________方式改变了它的内能。
图13.如图2所示是海陆风形成的示意图,海陆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与海洋相比,陆地的比热容较________,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________。
图24.如图3所示是A、B两种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Q与其质量m的关系图,从图中可看出,A燃料的热值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燃料的热值,同种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Q与其质量m的比值________。
图35.生活中的“热”含义非常丰富,物理学中,“天气很热”中的“热”是指________高;“两手相互摩擦手会发热”的“热”是指________增加。
6.“汽车不但要吃油,有时也要喝水”,用水冷却发动机是因为水的________较大,在发动机工作一段时间后,水箱中水的内能会增加,这是通过________方式来改变内能的。
7.同学们写作业时,常会用透明胶带把错误处揭去,操作时往往要把胶带用手按几下使之与纸贴紧,才能揭干净,这是因为用手按几下,可以使胶带与纸之间的分子距离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增大胶带分子与纸分子间的________(选填“引力”或“斥力”)。
8.胡晓同学用电饭煲做饭,过了一会儿听到“噗-噗-噗”的响声,走近一看,发现水蒸气冲动了锅盖。
他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了这一现象:水蒸气对锅盖________,水蒸气的内能__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少”)。
9.小明漫步在凤翔东湖湿地公园时,闻到阵阵花香,这是________现象;清晨草叶上的两颗露珠接触后成为更大的一颗水珠,这表明水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第1节分子动理论同步测试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第1节分子动理论同步测试](https://img.taocdn.com/s3/m/536e5a7f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d4.png)
第 1 节分子动理论一、选择题1.对于分子动理论,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翻开香水瓶,不久就满房屋都能闻到香气,说明分子在永不暂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B.打扫教室地面时,看到尘埃在空中飞舞,说明分子在永不暂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C.酒精和水混淆后体积减小的实验,说明分子间有引力D.堆在墙角的煤会使墙体内部变黑,说明分子间有引力2.以下认识正确的选项是()A.固体分子是静止不动的B.原子核带负电,电子带正电C.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分的D.太阳是宇宙的中心且固定不动3.端午节,妈妈蒸制粽子的过程中,波及到的相关物理现象表述正确的选项是()A. 蒸粽子时,冒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B. 粽子香味迎面而来,说明分子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C. 水沸腾时汲取热量,温度高升D. 蒸粽子主假如经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4.分子动理论是人们用来解说热现象的初步知识,以下几幅图中所描绘的物理现象不切合分子动理论内容的是()A.气体扩散现象实验B.铅块未被重物拉开C.被压缩到必定程度的气体难以在压缩D.卫星环绕地球转动5.液体很难被压缩,主假如因为()A. 液体分子不断地运动B.液体分子间存在引力C. 液体分子间存在斥力D.液体分子间没有缝隙6.以下现象中,不可以说明分子在做永不暂停的无规则运动的是()A. 红墨水在水中散开B. 美味佳肴香气扑鼻C. 扫地时灰尘飞扬D.嗅气味鉴识物质7.生活中的热现象随地可见,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 夏季酒水降温,是利用水蒸发吸热B. 冬季搓手取暖,说明做功能够改变内能C. 海边日夜温差小,是因为海水的比热容小D. 端午节米棕飘香,说明分子不断做热运动8.以下事实不可以作为相应看法的凭证的是()A. 灰尘飞扬,说明分子是运动的B. 电解水获得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是可分的C. 气体被压缩后体积发生了较大变化,说明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大D. 将两个洁净平坦的铅柱紧压在一同会联合起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9.从物理学角度解说诗句,以下说法与物理知识符合的是()A. “潭清疑水浅”其实是一种光的反射现象B. “看山好似走来迎”中描绘的“山”在“走”,是以山为参照物C. “花气袭人知骤暧”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强烈D.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愿休”,诗中磁针指向南方的一端是磁针的N 极二、填空题10.低质的油性油漆、板材、涂料、胶粘剂等资料含有许多的甲醛、苯、二甲苯等有毒有机物,用来装饰房子,会造成室内环境污染,这是因为有毒有机物分子都在做永不暂停的无规则运动,这类现象在夏时节特别严重,因为________越高, ________越强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单元测试题学号: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2011黄石)下列现象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D )A.濛濛细雨从空中下落 B.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C.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 D.炒菜时,满屋飘香2.(2011绵阳).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住测力计的读数。
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图所示。
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D )A.不变,因为玻璃板重力不变B变大,因为玻璃板沾水变重了C.变小,因为玻璃板受到了浮力作用D.变大,因为玻璃板与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分子引力3.(2011绵阳).物质世界多姿多彩,从浩瀚宇宙到微观世界,所有都体现物质的不停运动和发展。
以下与物质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不能再分割B.纳米科学技术的研究对象是比原子更小的微粒C.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各种原子都有相似的结构D.物质的不同物态表现出不同的性质是由分子的排列决定,与分子力无关4.(2011达州)下列有关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也不变B.用锯锯木头,锯条发热.这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C.用水作汽车冷却液,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D.火箭用液态氢作燃料,是因为氢的热值大5.(2011湛江)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 )A、0℃的冰没有内能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C、物体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小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6.(2011自贡)在下列现象中,利用热传递的方式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 B )A、用锯锯木头,锯条发热;B、烧水时,水逐渐变热;C、流星在大气层中高速下落,发出光和热;D、小孩从滑梯上滑下,臀部有灼热感。
7.(2011包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D )A、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多,温度低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少B、夏日,在阳光照射下,地面温度高于湖水表面温度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小C、塑料吸盘能牢牢地吸附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吸引力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温度可能升高8.(2011烟台)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人们漫步在海滨,会感到习习海风迎面吹拂,十分畅快.这样的风非常柔和,通常情况下,它白天从海上吹向陆地,夜晚从陆地吹向海上,气象上把这种风称为“海陆风”.请你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判断海陆风形成的原因.( B )A、海上的风比陆地上的大B、由于陆地和海水的比热容不同造成的C、无论白天还是夜晚,陆地的温度始终比海水的温度高D、夜晚海面上的气温比陆地低9.(2011北京)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D )A.磁铁能吸引大头针,说明分子间有引力B.温度升高越多的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C.长时间压在一起的铅板和金板互相渗入,这种现象是扩散现象D.打扫卫生时房间内尘土飞扬,这种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10.(2011山西)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如图所示,试管口软木塞冲出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 A.水蒸气对软木塞做功,水蒸气内能增大B.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C.试管中的水沸腾时,内能不断增大,温度不断升高D.试管口的"白气"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11.(2011年杭州市)下列表中所列分子的性质和实验现象无关的是( A )12.(201l兰州)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相同的物质甲和水加热,它们的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判断物质甲的比热容为( A )A.2.1×103J/(kg·℃)B.4.2×103J/(kg·℃)C.1.2×103J/(kg·℃)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1、(2011连云港)冬天手冷时,我们经常将两只手相互搓搓使手暖和,这是利用____做功___的方式使手的内能增加;也可以用“暖手宝”焐手,这是利用____热传递____的方式增加手的内能。
2、(2011莆田)、核电站发生重大事故时,为了降低核安全壳周围的温度,采用水对其进行冷却,因为水的_____比热容____较大,且它汽化时能___吸收___(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
3、(2011江西)生活中的“热”含义非常丰富,物理学中,“天气很热”中的“热”是指___温度___;“两手相互摩擦手会发热”的“热”是指______内能_______。
4、(2011广安)水的比热容较大,生活中,我们常用水来加热或散热,例如:冬天常用热水袋取暖,把质量为2Kg,温度为900C的热水装入热水袋中,到温度降为300C的时侯,这些水放出了______504000______ J的热量;如果用相同质量,相同温度的沙来取暖,沙会冷得_______快些________(填“快些”或“慢些”)。
5、(2011安徽芜湖)国家“西气东输”工程正源源不断地向我市输送清洁能源——天然气,天然气燃烧时,可以将_____化学_____能转化为内能,已知天然气的热值为4×107J/m3,则每输送100m3的天然气,完全燃烧后就相当于向我市输送了_______4000000000______J的能量。
6、(10绵阳)将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三块金属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放到上表面平整的冰块上。
经过一定时间后,冰块形状基本不再变化时的情形如图所示。
则三块金属放出热量最多的是____丙_____;比热容最小的是____甲_____。
7、(09兰州)汽油的热值是4.6×107 J/ kg,完全燃烧210g汽油能放出 J的热量;若这些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可使 100 kg的水,从20℃升高到43℃。
(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8分)1.(2011柳州)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1)从表中数据可知,水和食用油的质量____相同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加热结束时,食用油的温度比水温度__高___(选填“高”或“低”).(2)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____大于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3)实验表明,______水_______(选填“水”或“食用油”)吸热的能力更强。
2.(2011大连)在探究“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和水升高的温度是否有关”实验中,记录的实验数据如实验次数质量m/kg 初温t0/℃末温t/℃加热时间t/min 吸收热量Q/J1 0.1 20 30 22 0.2 20 30 43 0.3 20 30 64 0.3 20 40 125 0.3 20 50 18(1)该实验中,记录加热时间有什么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____1·2·3______这三次实验,是探究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是否有关。
(3)第3次实验数据的特殊作用是:_____________实验组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探究结论是:水吸收的热量与______水的质量有关___________,与________加热时间有关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2011扬州)太阳能热水器是直接利用太阳能给水加热的装置,下表是小明家的太阳能热水器某天在阳光照射下的相关信息太阳照射时间/h 装水量/Kg 吸热板面积/m2水升高的温度/℃水的比热容/J(kg.℃)—1太阳辐射功率/J.(m2 -h)—110 100 2.5 50 4.2×103 1. 68×106其中太阳辐射功率是指1h内投射到1m面积上的太阳能.求:(1)水在10h内吸收的热量;(2)如果水吸收的热量用天然气来提供,需要完全燃烧多少m3的天然气;(天然气的热值为8.4×l07J/m3,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全部给水吸收)(3)该太阳能热水器的能量转化效率.2、(2011安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小汽车越来越多地走进了百姓人家。
一辆使用汽油为燃料的小汽车,以72km/h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发动机的实际功率为20 kW。
若小汽车行驶的距离为100km,汽油的热值g=4.6×107J/kg,小汽车发动机的效率为25%。
求小汽车在这段路程中:(1)运动的时间;(2)发动机所做的功;(3)消耗汽油的质量。
3.(2011年杭州市)人类的祖先钻木取火,为人类文明揭开了新的一页。
钻木取火的一种方法如图所示,将削尖的木棒伸到木板的洞里,用力压住木棒来回拉动钻弓。
木棒在木板的洞里转动时,板与棒互相摩擦,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而热集中在洞内,不易散发,提高了木棒尖端的温度,当达到约260℃时木棒便开始燃烧。
因木头是热的不良导体,故受热厚度很薄,木棒受热部分的质量只有0.25g。
已知:来回拉一次钻弓需1.0s,弓长为s=0.25m,人拉弓的力为16N,木头比热C=2× 103J/(kg·℃),室温为20℃。
问:(1)人来回拉一次钻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多少?(2)人克服摩擦力做功使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若其中有25%被木棒尖端吸收,则1s内可使木棒尖端温度提高多少℃?(3)请你估算用多长时间才能使木棒燃烧起来?(选做)4、今年我省出现大面积干旱,造成农田缺水,严重影响农作物生长,为缓解旱情,很多地方采用柴油抽水机从江湖中引水灌溉。
某柴油抽水机把湖水抬升4.5m流入沟渠,再去灌溉农田。
已知在2h内抬升了1600 m3的水,此柴油抽水机的效率为40%,柴油的热值为4.5×107J/kg,g取10N/kg,求:(1)此柴油抽水机2h做了多少有用功?(2)此柴油抽水机工作2h消耗了多少柴油?(3)此柴油抽水机的总功率为多少千瓦?答案:一.选择题D D C A B B D B C B A A二.填空题1、做功热传递2、( 比热容吸收 )3、(温度内能)5、【答案】化学,4×1096、(丙,甲)三.实验题1、相同,高;大于;水。
2、答案(1)用加热时间间接反映水吸收的热量;(2)1、2、3;(3)两个分探究共用的数据;4)水的质量有关;水升高的温度有关。
四.计算题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