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森林资源(2004-2008年)

合集下载

森林资源状况分析

森林资源状况分析

我国森林资源状况分析1、森林资源的生态作用1.1森林是空气的净化物随着工矿企业的迅猛发展和人类生活用矿物燃料的剧增,受污染的空气中混杂着一定含量的有害气体,威胁着人类,其中二氧化硫就是分布广、危害大的有害气体。

凡生物都有吸收二氧化硫的本领,但吸收速度和能力是不同的。

植物叶面积巨大,吸收二氧化硫要比其他物种大的多。

据测定,森林种空气的二氧化硫要比空旷地少15-50%。

若是在高温高湿的夏季,随着林木旺盛的生理活动功能,森林吸收二氧化硫的速度还会加快。

相对湿度在85%以上,森林吸收二氧化硫的速度是相对湿度15%的5-10倍。

1.2森林有自然防疫作用树木能分泌出杀伤力很强的杀菌素,杀死空气中的病菌和微生物,对人类有一定保健作用。

有人曾对不同环境,立方米空气中含菌量作过测定:在人群流动的公园为1000个,街道闹市区为3-4万个,而在林区仅有55个。

另外,树木分泌出的杀菌素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

例如,一公顷桧柏林每天能分泌出30公斤杀菌素,可杀死白喉、结核、痢疾等病菌。

1.3森林是天然制氧厂氧气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人体每时每刻都要呼吸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一个健康的人三两天不吃不喝不会致命,而短暂的几分钟缺氧就会死亡,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

文献记载,一个人要生存,每天需要吸进0.8公斤氧气,排出0.9公斤二氧化碳。

森林在生长过程中要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据研究测定,树木每吸收44克的二氧化碳,就能排放出32克氧气;树木的叶子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一克葡萄糖,就能消耗2500升空气中所含有的全部二氧化碳。

照理论计算,森林每生长一立方米木材,可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约850公斤。

若是树木生长旺季,一公顷的阔叶林,每天能吸收一吨二氧化碳,制造生产出750公斤氧气。

资料介绍,10平方米的森林或25平方米的草地就能把一个人呼吸出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供给所需氧气。

诚然,林木在夜间也有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特性,但因白天吸进二氧化碳量很大,差不多是夜晚的20倍,相比之下夜间的副作用就很小了。

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的研究与发展

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的研究与发展

浅论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的研究与发展摘要:“碳汇”是近几年森林生态建设围绕的重点,本文通过有关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方面的研究成果,浅论当前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发展的趋势,用以指导今后在森林生态系统方面的碳汇工作。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碳汇研究发展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将“碳汇”定义为:从大气中清除co2的过程、活动或机制;与之相反的,向大气中排放co2的过程、活动或机制,就称为“碳源”。

林业碳汇是指通过造林、再造林和森林管理,减少毁林等活动,吸收固定大气中co2以及与之相关的管理政策结合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发挥森林作用的核心之义,就是要努力减少由于森林破坏引起的co2排放,增加森林碳汇,抵销工业co2排放,从而减少大气中的含量co2。

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估算: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约储存了2.48万亿t 碳,其中1.15万亿t碳储存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占46%。

实践表明,在减缓气候变化的各种努力中,林业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集中反映在:增强碳吸收、碳替代和保护碳储存。

1 当前森林生态系统减缓全球变暖的作用根据我国第七次(2004—2008年)森林资源清查及森林资源状况的结果显示:全国森林面积19545.22万hm2,森林覆盖率20.36%,活立木总蓄积149.13亿m3,森林蓄积137.21亿m3;人工林保存面积6168.84万hm2,占有林地面积的34.01%,蓄积19.61亿m3;森林植被总碳蓄量78.11亿t,年生态服务功能价值10.01万亿元。

我国森林面积列世界第5位,森林蓄积列世界第6位。

近年来,co2排放量升高而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引起了许多科学家对陆地生态系统中碳平衡以及碳存储和分布的关注[1]。

据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国外专家学者的研究表明,森林作为最主要的植被类型,在全球碳平衡及潜在的碳储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已成为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重要有机体,它维持的碳库占全球总碳库的46.3%,森林植被部分维持的碳库占全球植被碳库的77.1%,土壤碳贮量约占世界陆地土壤总碳库的73% [2]。

中国森林资源-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

中国森林资源-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

中国森林资源(2004-2008年)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一、基本情况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于2004年开始,到2008年结束,历时5年。

这次清查参与技术人员2万余人,采用国际公认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方法,以数理统计抽样调查为理论基础,以省(区、市)为单位进行调查。

全国共实测固定样地41.50万个,判读遥感样地284.44万个,获取清查数据1.6亿组。

二、清查结果全国森林面积19545.2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0.36%。

活立木总蓄积14 9.13亿立方米,森林蓄积137.21亿立方米。

除港、澳、台地区外,全国林地面积30378.19万公顷,森林面积19333.00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145.54亿立方米,森林蓄积133.63亿立方米。

天然林面积11969.25万公顷,天然林蓄积114. 02亿立方米;人工林保存面积6168.84万公顷,人工林蓄积19.61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

第六次清查与第七次清查间隔五年内,中国森林资源呈现六个重要变化:两次清查间隔期内,森林资源变化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一是森林面积蓄积持续增长,全国森林覆盖率稳步提高。

森林面积净增2054.30万公顷,全国森林覆盖率由18.21%提高到20.36%,上升了2.15个百分点。

活立木总蓄积净增11.28亿立方米,森林蓄积净增11.23亿立方米。

二是天然林面积蓄积明显增加,天然林保护工程区增幅明显。

天然林面积净增393.05万公顷,天然林蓄积净增6.76亿立方米。

天然林保护工程区的天然林面积净增量比第六次清查多26.37%,天然林蓄积净增量是第六次清查的2. 23倍。

三是人工林面积蓄积快速增长,后备森林资源呈增加趋势。

人工林面积净增843.11万公顷,人工林蓄积净增4.47亿立方米。

未成林造林地面积1046. 18万公顷,其中乔木树种面积637.01万公顷,比第六次清查增加30.17%。

四是林木蓄积生长量增幅较大,森林采伐逐步向人工林转移。

07森林资源

07森林资源

(二)引发水土流失,导致土地沙化
由于森林的破坏,每年有大量的肥沃土壤流失。 哥伦比亚每年损失土壤4×108t,埃塞俄比亚每年损 失土壤10×108t;印度每年损失土壤60×108t;我国 每年表土流失量达50×108t。近年来,我国长江上游 森林的大量砍伐使长江干流和支流含沙量迅速增加。 据长江宜昌站的资料统计,近几年来长江的平均含沙 量由过去的1.16kg/m3,增加到1.47kg/m3,年输沙量 由5.2×108t增加到6.6×108t,增加了27%。 水土流失加速了土地沙漠化的进程。目前世界上 平均每分钟就有10hm2土地变成沙漠。
矿、采煤、采油、大型基建工程等,则除应规定缴
纳征占用林地的有关费用外,还应对生态效益的损 失进行补偿。
(三)利用森林景观优势, 发展森林旅游
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向往大自然, 希望到大森林、大自然中,去调节精神、消 除疲劳,探奇揽胜,丰富生活,达到增进身 心健康、愉悦精神的目的。因此森林旅游已 成为世界各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热点,同时 也给森林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提供了一个良好 的契机。
•生态功能与经济功能相结合的原则。
•行政手段与市场运作手段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采育平衡 多种经营、综合 利用”,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原则。
(二)实行森林资源有偿采伐, 建立林业投入补偿机制
森林的生态功能与经济功能在人类社会 的经济生活中体现了自己的价值。然而在人
类的社会生活中森林长期得不到回报,森林
据2014年发布的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 果显示,全国森林面积2.0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 21.63%,森林蓄积151.37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 0.69亿公顷,蓄积24.83亿立方米。该次清查从 2009年开始,到2013年结束,历时5年,投入了近 2万名调查和科研人员,运用了卫星遥感和样地调 查测量等现代科技手段,调查内容涉及森林资源 数量、质量、结构、分布的现状和动态,以及森 林生态状况和功能效益等方面。

我国森林资源现状

我国森林资源现状

生态经济学精品课程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工程。该工程涉及
云南、贵州、四川、甘肃、青海等13个省(区)的 645个县(市),总面积约160×104 km2。1989年国 家批准了《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第一期工 程总体规划》。该工程在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的 同时,大力植树造林,增加森林面积2 000×104 hm2。其中1989—2000年营造林1 210×104 hm2, 新增有林地面积666×104 hm2。第1期工程建成后, 森林覆盖率由1988年的20%提高到40%左右,水 土流失面积下降40个百分点以上,土壤年侵蚀量 减少4×108 t。
生态经济学精品课程
生态林业的基本经营方针
• 变“木材利用”为 “生态利用” • 分类经营 • 发展方针要因地制宜,山区采取以林为主的综合发展,并立足本
地产品和资源,形成多层次、多品种、粗精结合的加工工业体系 ;林区则采取以封为主封造结合,实行轮封、轮造、轮放办法, 使眼前与长远利益结合。要建成立体林业。 • 目的是:提高森林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森林对调节生态环境的整 体功能;充分发挥森林效应和互补作用;保护资源永续利用的动 态平衡;提高系统各资源单位面积产量,缩短生产周期;形成商 品生产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发展加工工业,实现多次增值;协 调同有关各业的互利关系,维护生态功能与经济效益的同步性。
我国森林资源现状:
• 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表明,我国森林资源进 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森林面积净增2054.30万公顷,全 国森林覆盖率由18.21%提高到20.36%。活立木总蓄 积量净增11.28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净增11.23亿立 方米。
• 目前,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森林覆盖率只有全球 平均水平的2/3,排在世界第139?位。人均森林面积 0.145公顷,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人均森林蓄 积量10.151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7。

林地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

林地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

林地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是森林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根基,在保障木材及林产品供给、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中具有核心地位,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

国务院明确要求“要把林地与耕地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高度重视林地保护”。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好林地资源的保护利用,不断增加森林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和《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林地保护管理的方针、政策,制定《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

本《纲要》主要阐明规划期内国家林地保护利用战略,明确全国林地保护利用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引导全社会严格保护林地、节约集约利用林地、优化林地资源配置,提高林地保护利用效率,实现2020年森林覆盖率奋斗目标,实现我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提出的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和蓄积分别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和13亿立方米的目标。

《纲要》是指导全国林地保护利用的纲领性文件。

本《纲要》的规划范围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第一章林地保护利用面临的形势第一节保护利用现状根据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004-2008年)结果,全国林地总面积30378.19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31.6%;森林覆盖率20.36%。

林地中,有林地18138.09万公顷,灌木林地5365.34万公顷,疏林地482.22万公顷,未成林造林地1132.63万公顷,苗圃地45.4万公顷,迹地(含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709.61万公顷,宜林地4403.54万公顷,林业辅助用地101.36万公顷。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党中央、国务院的林业发展方针、政策,林地保护利用取得了明显成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同步教案:中国在世界中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同步教案:中国在世界中

《中国在世界中》教案成就。

2.阶段一.国民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成绩斐然。

出示图片:①1953年,中国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鞍山钢铁公司恢复并扩建。

②1956年,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诞生。

③1956年,中国试制成功第一批喷气式飞机。

④1957年,长江上第一座铁路和公路两用大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3.阶段二.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加速发展(1)深圳速度(2)我国有6个经济特区展示我国的海南经贸特区和喀什经济特区3.阶段三.进入21世纪,经济持续高速增长(1)我国重要工农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数据展示(2)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出口国(3)我国成功完成了无人和载人航天飞行,跻身于世界先进航天国家之列。

(4)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5)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4.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改革开放以来,体现我国2.读一读,说一说感受我国人们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而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

3.合作交流(1)解读深圳的变化:1978年,我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

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2)1980年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增设海南岛经济特区2010年设立喀什经济特区3.合作探讨:(1)分析图表数据,初步认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2)说一说(3)联系生活见闻,说一说4.合作交流:受祖国逐步发展的强大,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增强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频率利用学生生活中的见闻和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进入21世纪后发展成就的新名词、新事物不断涌现,下面列举了一些,你还能列举哪些?展示图片:纳米技术、一带一路、太空授课、二维码等。

取得的成就活动二:谋发展谈面临的挑战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即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也十分突出,面临诸多挑战。

1.提出问题:我国发展中面临的挑战有哪些?(1)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世界排序居后。

森林资源调查[精选]

森林资源调查[精选]
(正方形、0.08公顷、每条边28.28米)
二、森林调查技术理论基础
6、标准地的测量与设置
标准地的境界测量 是指在地面上标出标准地的范围。通常用罗盘仪测 角,皮尺或测绳量水平距(林地坡度大于5°时,要将 斜距改算为水平距离)。要求境界闭合差不得超过 1/200。为使标准地在调查作业时保持有明显的边界, 应将测线上的灌木和杂草清除,同时在边界外缘树木的 胸高处,朝向标准地内标出明显记号,以示界外。为了 方便核对和检查,在标准地四角设临时标桩。如为固定 标准地,要在标准地四角埋设一定规格的标桩。标桩上 标明标准地号、面积和调查日期等。
标准地的形状和面积 1 标准地的形状 一般为正方形或矩形,并尽可能使面积为整数,以便于测 量、调查和计算。 2 标准地的面积 为了充分反映林分结构规律和保证调查结果的精度,标准 地内必须要有足够数量的林木株数,因此,应根据要求的林 木株树确定其面积大小。我国一般规定:在近熟林和成过熟 林中,标准地内至少应有200株以上的林木;中龄林250株以 上;幼龄林300株以上。在林相整齐的人工林中也不能少于 150株。
二、森林调查技术理论基础
2、全国森林资源清查
(简称一类调查) 是全国或大林区为调查对象,要求在保证一定精度的 条件下,能够迅速及时地掌握全国或大区域森林资源总的状 况和变化,为分析全国或大区域的森林资源动态,制定国家 林业政策、计划,调整全国或大区域的森林经营方针,指导 和控制全国的林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森林资源的落 实单位在国有林区为林业局,集体林区为县,也可以为其他 行政区划单位或自然区划单位。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面积、 蓄积量、生长量、枯损量以及更新采伐等。一般在国家林业 局的组织下定期实施,复查间隔期一般为5年。
森林资源调查技术

森林资源概况

森林资源概况

• 常绿阔叶林是浙江的地带性植被,但经过长期的人为活动,原生植被 已几乎破坏无遗,次生的天然常绿阔叶林主要组成为壳斗科、樟科、 山茶科、木兰科、竹亚科等常绿性种类;常绿阔叶林屡经破坏后,耐 瘠薄、喜光的马尾松等针叶树种和枫香等落叶阔叶树种乘隙侵入或人 工造林形成了过渡性的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或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 全省乔木林按树种结构划分:针叶林面积257.91万公顷,蓄积 11761.04万立方米;阔叶林面积119.90万公顷,蓄积3436.72万立方 米;针阔混交林面积42.37万公顷,蓄积2025.38万立方米。乔木林的 树种结构以针叶树种为主。 • 按浙江省历史沿用的优势树种组划分:松木林面积158.65万公顷, 蓄积6833.81万立方米;杉木林面积125.22万公顷,蓄积6141.55万立 方米;阔叶林面积109.74万公顷,蓄积4247.78万立方米;乔木经济 林面积26.57万公顷。松木林、杉木林合计的面积、蓄积分别占乔木 林面积、蓄积的67.55%和75.34%。
• 天然乔木林按龄组划分:幼龄林面积 146.99万公顷,蓄积4006.56万立方米;中 龄林面积96.22万公顷,蓄积4769.47万立 方米;近熟林面积25.17万公顷,蓄积 1920.72万立方米;成过熟林面积7.19万公 顷,蓄积518.11万立方米。幼龄林、中龄 林合计的面积、蓄积分别占天然乔木林的 88.26%和78.25%,天然乔木林以幼、中龄 林为主。
• 2004年,浙江省完成了第六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为使全省社会各界 更好地了解本省的森林资源状况,现将2004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主 要结果公布如下: • 一、浙江森林资源概述 • 全省林地面积667.97万公顷,森林面积584.42万公顷。活立木总蓄 积1.94亿立方米,森林蓄积1.72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7.4%(若按 浙江省以往同比的计算方法,则森林覆盖率为60.5%),其他灌木林 覆盖率3.1%,森林覆盖率居全国前列。 • (一)森林资源概况 • 1.林地面积 • 林地面积中,森林面积584.42万公顷,疏林地面积3.83万公顷,其 他灌木林面积31.36万公顷,未成林地面积(含未成林造林地和未成 林封育地)12.93万公顷,苗圃地面积3.35万公顷,无立木林地面积 14.84万公顷,宜林地面积17.24万公顷。(林地各地类面积比例见图 1)

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及森林资源状况_

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及森林资源状况_

2010年2月第1期林业资源管理F O R E S TR E S O U R C E SM A N AG E M E N TF e b r u a r y2010N o.1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及森林资源状况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摘要:在系统分析第七次(2004-2008年)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总体情况的基础上,总结了此次清查的5个特点;从森林资源结构、资源数量、区域分布、资源发展变化等方面揭示了我国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最新成果;剖析了森林资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清查结果显示:全国森林面积1.95亿h m2,森林覆盖率20.36%,森林蓄积137.21亿m3;人工林保存面积0.62亿h m2,蓄积19.61亿m3,人工林面积继续保持世界首位;森林植被总碳储量78.11亿t,年生态服务功能价值10.01万亿元。

一、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基本情况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维持生态平衡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森林具有多种功能,既能固碳释氧、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物种和净化大气环境,又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提供木材、药材和食品等多种林产品,还为人类提供森林观光、休闲度假、生态疗养和传承文化的场所,是人类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

为了及时掌握森林资源现状以及森林资源消长变化动态,预测森林资源发展趋势,为林业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完成了7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

国家森林资源清查简称“一类清查”,是全国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省(区、市)为单位,采用世界公认的连续清查方法,依据数理统计原理进行系统布设样地,按统一的技术标准,定期复查样地获取数据,采用统一的计算机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统计,获得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成果。

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工作由国家林业局统一部署,局森林资源管理司组织实施,各省(区、市)负责清查《工作方案》《技术方案》的制定,组织技术培训,组建调查队伍,开展外业调查等工作;国家级区域森林资源监测中心负责对清查方案的审查、技术指导、外业和内业检查验收、统计分析以及全国汇总工作。

森林资源概况

森林资源概况
森林资源概况
• 森林的益处 改善空气质量、缓解“热岛 效应” 、减少泥沙流失 、涵养水源 、减少风沙危害、丰富生物品种、增加景 点景区、带动种苗、花卉产业、减轻噪音 污染、优化投资环境、美化自然环境
森林资源概况
森林与人体健康
•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森林所具有 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吸毒、除尘、杀菌、净 化污水、降低噪音
• 有22个国家和地区将30%以上的森林指定用于生物多样 性保护,有些国家如留尼汪、中非共和国、新加坡、塔吉 克斯坦和新西兰指定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森林比重大于 70%。全球指定用于水土保持的森林面积比重为9.3%, 其中有31个国家的比重超过30%,有些国家如肯尼亚、 利比亚、科威特、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90%以上的 森林用于水土保持。全球指定用于提供休闲、旅游、教育 及宗教场所等社会服务的占3.7%,有些国家如塞拉利昂 、亚美尼亚、德国和巴西指定用于提供社会服务的森林比 重超过20%,德国达42.3%。
森林资源概况
一、世界各国森林资源现状及特点
• 森林面积居世界前10位的国家中,俄罗斯 、中国、刚果民主共和国和印度尼西亚的 森林全部公有,印度、加拿大、秘鲁和澳 大利亚的公有林分别占98.4%、92.1%、 83.1%和72.0%,
• 美国的私有林在森林面积中的比重较大, 为57.6%。国森林资源现状及特点 根据《200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报告
》,2005年全球森林占陆地面积的30.3% ,人均森林面积0.62公顷,单位面积蓄积 110立方米/公顷。从世界各国情况看,森 林资源呈现如下特征:
森林资源概况
一、世界各国森林资源现状及特点
• (一)世界各国森林面积分布不均衡 • 全球三分之二的森林集中分布在俄罗斯(20.5%

我国天然林现状与变化分析

我国天然林现状与变化分析

2013年6月第3期林业资源管理FOREST RESOURCES MANAGEMENT June 2013No.3我国天然林现状与变化分析蒲莹(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北京100714)摘要:根据1973—2008年7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的资料,对我国天然林的现状、结构变化以及需抚育的面积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1973—1988年,天然林面积和蓄积明显减少,15年间面积减少10%,蓄积减少11%;1989—2008年,天然林面积和蓄积稳步增长,20年间面积和蓄积分别比1973年增加25%和34%。

同时,林种结构变化明显,成过熟林面积和蓄积比例大幅降低,中幼龄林面积剧增,需抚育的面积巨大,全国约3780万hm 2。

关键词:天然林;森林结构;抚育中图分类号:S75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622(2013)03-0119-03An Analysis on Natural Forest Status and Changes in ChinaPU Ying(Academy of Forestr Inventory and Planning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714,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data of the general surveys of forest resources from 1973to 2008and 7assess-ments of nationwide forest resouce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nationawide natural forests ,their structural changes and potential areas that need tending.It is found that between 1973and 1988there had been obvious decrease of both area and stock volume of natural forests ,10%in area and 11%in stock uolume respectively.Between 1989and 2008,however ,there had been steady increase in both ar-ea and stock uolume of natural forests ,25%in area and 34%in stock uolume in these 20years compared to those of 1973.In addition ,the structural changes of forest category are prominent ,and the proportion of mature and overmature forests decreased sharply while the proportion of sapling and half -mature forests increased strikingly in terms of area and stock uolume ,which shows that the areas that need tending are tremendously large ,amounting to 37.8million hm 2.Key words :natural forests ,forest structure ,tending 收稿日期:2013-05-02;修回日期:2013-05-23作者简介:蒲莹(1977-),女,甘肃天水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资源监测工作。

中国林业资源概述

中国林业资源概述
返回
南方亚热带区:保护秦巴山区、喀斯特 地貌区、云贵高原石漠化区等生态脆弱区 林地;保护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栖息地; 在四川盆地及盆周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区 以及沿海积极营造防护林,构建生态屏障; 在低山丘陵区发展优质丰产用材林、珍贵 树种大径级材和工业原料林基地,适度发 展经济林地,建设商品林生产基地;在平 原及东部沿海区发展经济林和工业原料林 基地。 返回
林地类型比例图
返回
林地资源分布
• 受气候、地质、地貌、水文等自然条件和 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对我国林业进行划 分,可划分为10个区域,分别是大兴安岭 区、东北区、华北区、南方亚热带区、南 方热带区、云贵高原区、青藏高原峡谷区、 蒙宁青区、西北荒漠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
• 我国林地资源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 生态环境相对较好,气温湿润或者半湿润、 人口密度相对较小的大兴安岭区、东北区、 云贵高原区3个区的土地面积占全国面积的 43%,但林地面积却占全国林地总面积的 64.6%。
中国林业资源概述
林地类型 林地资源数量 林地资源分布 中国林地资源的利用特点和存在问题
1.林地质量较高,但利用程度低 2.森林覆盖率不高,区域分布不均 3.林地生产力水平低,但发展潜力大 4.林地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水平低 5.可开发的森林资源濒于枯竭,资源状况急剧恶化 6.森林防护效能降低,区域生态环境恶化
序号 1
林地分类表
一级 有林地
二级 乔木林 红树林
三级 纯林 混交林
竹林 2 3 疏林地 灌木林地 国家特别规定灌木 林
其它灌木林 4 5 未成林造林地 苗圃 人工造林未成林地 封育未成林地
返回
林地资源数量
• 根据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004- 2008年)结果,全国林地总面积30378.19 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31.6%;森林覆盖率 20.36%。林地中,有林地18138.09万公顷, 灌木林地5365.34万公顷,疏林地482.22万 公顷,未成林造林地1132.63万公顷,苗圃 地45.4万公顷,迹地(含采伐迹地和火烧迹 地)709.61万公顷,宜林地4403.54万公顷, 林业辅助用地101.36万公顷。

国有林区“两危”的现状分析

国有林区“两危”的现状分析

林业经济学论文题目国有林区“两危”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国有林区“两危”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摘要国有林区已经成为绿化荒山的中坚力量、资源保护发展的成功典范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现代林业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由于林业体制、国民思想意识以及缺乏科学指导原因所造成的我国国有林区“两危”即资源危机、经济危困问题的产生,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国有林区;资源危机;经济危困;原因分析;对策建议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我国森林面积19545.2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0.36%。

我国森林面积位列世界第五,森林蓄积量位列第六。

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使得人均森林面积仅为0.145公顷,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人均森林蓄积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7[1]。

一、我国林区基本概况截至2007年底,全国已建国有林场4507处,经营面积9.3亿亩,其中林业用地7.5亿亩,森林面积6亿亩,森林蓄积量22亿立方米,分别约占全国有林地面积、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的18%、23%和17%[2]。

国有林区已成为绿化荒山的中坚力量、资源保护发展的成功典范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现代林业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传统的林业经济具有产业经济、资源型经济的属性。

(一)国有林区“两危”的表现与特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林业长期面临着木材生产上的压力,随着过度的开采与砍伐,使我国国有林区产生了困扰国有森工企业的“两危”即资源危机、经济危困问题[3]。

正是由于我国过去长期采用“独木支撑”的林业经济做法,导致了森林资源危机和林区经济危困加剧。

1、国有林区经济危困国有林区经济危困主要指的是我国林业企业的经济状况陷入困境。

由于林业经济过于轻视森林培育、木材采运和木材加工利用方面,使得林业企业具有产业链条短、产品结构单一、企业布局重复的特性[4]。

正是由于这些特性使得林业企业面临的经济问题越来越严峻。

目前,林业行业的工资仍为全国最低,属于特困行业。

森林覆盖率

森林覆盖率

森林覆盖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资源丰富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以一定区域内森林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来表示。

我国的森林覆盖率,经过第7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004~2008年),现已达到20.36%,比第6次清查(1999~2003年)的18.21%增加2.15个百分点。

森林覆盖率低我国森林面积和林木蓄积量在世界上排第6位,但人均量分别仅及世界人均值的1/6和1/8。

我国森林覆盖率为13.9%,仅为世界平均值的一半,世界上排名100位之后。

生物种类正在加速减少和消亡。

联合国《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的740种世界性濒危物种中,我国占189种。

森林破坏情况2010-03-19 21:10:33|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目前中国森林未受侵扰的部分仅占中国森林资源总量的2%,为55448平方公里。

而且其中受到严格保护的只占0.1%。

由于历史原因,及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我国生态条件十分脆弱,尤其是,我国森林资源稀少,人均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仅分别为世界的1/4、1/6。

由于森林的缺乏,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影响当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六大生态危机。

(1)沙漠化。

我国是世界上沙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成为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心腹之患。

全国荒漠化土地达26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9%,沙化土地174.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8.2%,全国有4亿人口直接饱尝沙害的痛苦。

(2)水土流失。

我国的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1/3,每年流失土壤50亿吨,其养分相当于4000万吨化肥。

全国8.2万座水库总库容的三分之一被泥沙淤积。

过去50年中,因水土流失而损毁的耕地在270万公顷左右,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特别是农村的发展。

(3)干旱缺水。

我国是世界上的贫水大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全国约有400个城市供水不足,缺水60亿吨以上;农村居民有4300多万人饮水困难,农作物年均干旱面积达到3.8亿亩,每年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2300亿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森林资源(2004-2008年)
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
一、基本情况
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于2004年开始,到2008年结束,历时5年。

这次清查参与技术人员2万余人,采用国际公认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方法,以数理统计抽样调查为理论基础,以省(区、市)为单位进行调查。

全国共实测固定样地41.50万个,判读遥感样地284.44万个,获取清查数据1.6亿组。

二、清查结果
全国森林面积19545.2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0.36%。

活立木总蓄积149.13亿立方米,森林蓄积137.21亿立方米。

除港、澳、台地区外,全国林地面积30378.19万公顷,森林面积19333.00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145.54亿立方米,森林蓄积133.63亿立方米。

天然林面积11969.25万公顷,天然林蓄积114.02亿立方米;人工林保存面积6168.84万公顷,人工林蓄积19.61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

第六次清查与第七次清查间隔五年内,中国森林资源呈现六个重要变化:两次清查间隔期内,森林资源变化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一是森林面积蓄积持续增长,全国森林覆盖率稳步提高。

森林面积净增2054.30万公顷,全国森林覆盖率由18.21%提高到20.36%,
上升了2.15个百分点。

活立木总蓄积净增11.28亿立方米,森林蓄积净增11.23亿立方米。

二是天然林面积蓄积明显增加,天然林保护工程区增幅明显。

天然林面积净增393.05万公顷,天然林蓄积净增6.76亿立方米。

天然林保护工程区的天然林面积净增量比第六次清查多26.37%,天然林蓄积净增量是第六次清查的2.23倍。

三是人工林面积蓄积快速增长,后备森林资源呈增加趋势。

人工林面积净增843.11万公顷,人工林蓄积净增4.47亿立方米。

未成林造林地面积1046.18万公顷,其中乔木树种面积637.01万公顷,比第六次清查增加30.17%。

四是林木蓄积生长量增幅较大,森林采伐逐步向人工林转移。

林木蓄积年净生长量5.72亿立方米,年采伐消耗量3.79亿立方米,林木蓄积生长量继续大于消耗量,长消盈余进一步扩大。

天然林采伐量下降,人工林采伐量上升,人工林采伐量占全国森林采伐量的39.44%,上升12.27个百分点。

五是森林质量有所提高,森林生态功能不断增强。

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增加1.15立方米,每公顷年均生长量增加0.30立方米,混交林比例上升9.17个百分点。

有林地中公益林所占比例上升15.64个百分点,达到52.41%。

随着森林总量的增加、森林结构的改善和质量的提高,森林生态功能进一步得到增强。

中国林科院依据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和森林生态定位监测结果评估,全国森林植被总碳储量78.11亿吨。

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每年涵养水源量4947.66亿立方
米,年固土量70.35亿吨,年保肥量3.64亿吨,年吸收大气污染物量0.32亿吨,年滞尘量50.01亿吨。

仅固碳释氧、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净化大气环境、积累营养物质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6项生态服务功能年价值达10.01万亿元。

六是个体经营面积比例明显上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效显现。

有林地中个体经营的面积比例上升11.39个百分点,达到32.08%。

个体经营的人工林、未成林造林地分别占全国的59.21%和68.51%。

作为经营主体的农户已经成为我国林业建设的骨干力量。

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表明,我国森林资源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重点林业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森林资源总量持续增长,森林的多功能多效益逐步显现,木材等林产品、生态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存在问题
从本次清查结果看,我国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依然面临着以下突出问题:
一是森林资源总量不足。

我国森林覆盖率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2/3,排在世界第139 位。

人均森林面积0.145公顷,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人均森林蓄积10.151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7。

全国乔木林生态功能指数0.54,生态功能好的仅占11.31%,生态脆弱状况没有根本扭转。

生态问题依然是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最突出的问题之一,生态产品依然是当今社会最短缺的产品之一,生态差
距依然是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最主要的差距之一。

二是森林资源质量不高。

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85.88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8%,平均胸径仅13.3厘米,人工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仅49.01立方米,龄组结构不尽合理,中幼龄林比例依然较大。

森林可采资源少,木材供需矛盾加剧,森林资源的增长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木材需求的增长。

三是林地保护管理压力增加。

清查间隔五年内林地转为非林地的面积虽比第六次清查有所减少,但依然有831.73万公顷,其中有林地转为非林地面积377.00万公顷,征占用林地有所增加,局部地区乱垦滥占林地问题严重。

四是营造林难度越来越大。

我国现有宜林地质量好的仅占13%,质量差的占52%;全国宜林地60%分布在内蒙古和西北地区。

今后全国森林覆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四、对策措施
今后,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兴林富民为宗旨,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全面推进森林经营,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着力增加森林总量,提高森林质量,增强森林功能。

一是加快造林绿化步伐,确保2020年实现森林面积增加4000万公顷的目标。

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林业工作的第一要务,攻坚克难,扎实推进造林绿化进程。

加快构筑北方防沙治沙和沿海防风消浪两大绿色生态屏障,推进主要江河流域生态保护网络建设。

加强重点区域生态修复,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和矿区植被恢复。

大力推进“身边增
绿”,充分挖掘森林资源增长潜力。

二是全面推进森林经营,着力提升森林质量和效益。

建立健全造林、抚育、保护、管理投入补贴制度,全面加强森林经营工作。

建立森林经营技术体系,推动森林分类经营向纵深发展,以科技支撑森林经营。

改革和完善采伐管理,科学编制并严格执行森林经营方案,建立森林可持续经营新机制。

三是立足国内增强木材供给能力,维护国家木材安全。

科学制定林业发展规划,优化发展布局,强化森林资源培育,有效提高木材供给能力。

在南方集体林区,大力推进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以及珍贵大径材基地建设,形成我国商品林发展和木材生产的重点区域。

在东北内蒙古林区,尽快将木材产量调减到合理定产水平,加大森林抚育经营和保护管理的力度,建成大径材和珍贵用材战略储备基地。

在平原地区,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和四旁植树,建成以人工林为主体的补充木材供给的新兴产业基地。

四是实行严格的林地保护制度,保障林业发展空间。

坚持把林地放在与耕地同等重要的位置严加保护,建立基本林地保护制度。

尽快颁布《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08-2020年)》,编制并落实省、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

及早出台《征占用林地定额管理办法》,对涉及征占用林地的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提前介入,加强监管。

五是大力增加森林固碳总量,提高林业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大力培育碳汇林和生物质能源林,增强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固碳能力。

抓好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预防和减少各类灾害造成森林资源的损
失。

严格林业行政执法,打击乱砍滥伐林木行为,减少毁林,防止森林退化。

尽快建立森林碳汇计量标准和监测体系,提高森林固碳监测能力。

六是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基础建设,提升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水平。

强化各级队伍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全面提高森林资源管理能力和执法水平。

建立国家森林资源监测的专门机构,增强综合监测与评价能力。

加快林业数表修编进程,构建实物度量、效益评估和经营评价标准化体系。

加快推进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管理改革,建立国有森林资源管理的新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