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第12章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D
R 1(1- rd
- c)
R rd c
可见,现金漏出率与存款总额是负相关。
精品文档
银行 存款
பைடு நூலகம்
准备存款
现金漏损
贷款
A
R
R·rd
R·c
R(1- rd -c)
B R(1- rd -c) R·rd (1- rd -c) R·c (1- rd -c) R(1- rd -c)2
C R(1- rd -c)2 R·rd (1- rd -c)2 R·c (1- rd -c)2 R(1- rd -c)3
C R(1-rd-c-e)2 R (1-rd–c-e)2·(rd+e) R (1-rd-c-e)2·c R(1-rd-c-e)3
…
…
…
…
合
R
R (rd e)
计 1(1- rd - c - e) 1 (1 rd - c - e)
Rc
R(1- rd - c - e)
1 (1 rd - c - e) 1(1- rd - c - e)
R
R
D 1(1- rd) rd
精品文档
第12章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银行
A
B
C
…
存款
R
R(1-rd) R(1-rd)2
…
R 1(1- rd)
准备存款
R×rd R(1-rd)×rd R(1-rd)×rd
… R rd 1 (1 rd )
精品文档
贷款
R(1- rd) R(1-rd)2 R(1-rd)3
现金漏损:在商业银行存款(cún kuǎn)货币创造过程中,客户会从商业银 行提取或多或少的现金,从而使一部分现金流出银行系统,形成 所谓的现金漏损,现金漏损会降低存款货币创造乘数。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第十一章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第一节现代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一、现代经济生活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1. 信用货币替代金属货币的过程,早就萌芽于古老的信用工具之中;2. 现代的信用货币:⑴最早的典型形态是银行券;硬辅币的发行通常统一于中央银行,也属信用货币;⑵银行活期存款(活期存款的种种不同的名称);⑶定期存款和居民在银行的储蓄存款。
生活中,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与活期存款,存款与银行券,它们之间时时相互转化,它们之间的界限也不断被打破。
这些现象说明,必须把它们视为同质的货币才符合实际。
4. 所有以银行信用为基础的货币,除钞票和硬币外,IMF概称之为“存款货币”。
二、信用货币与债权债务网1. 形形色色的信用货币之所以成为流通中货币的统治形态,是与信用这种经济联系全面覆盖经济生活紧密相关的。
2. 现代经济生活,所有经济行为主体都由债权债务关系联结在一起,并在债权债务的网络中进行运作。
所以,用信用的支付工具实现债权债务的消长和转移势所必然。
第二节存款货币的创造一、现代银行功能——创造存款货币由于银行券的发行权已集中于中央银行,所以,现代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功能集中体现为创造存款货币。
二、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1. 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这一对范畴,在金属铸币流通的条件下即已存在。
2. 在支票存款和转账结算的基础上,出现了具有如下特点的经济行为:⑴设A银行吸收到客户存入10 000元铸币;根据经验,保存相当于存款额20%的铸币即足以应付日常提取铸币需要。
那么,A银行即可把8 000元铸币贷给乙。
A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⑵乙将8 000元铸币支付给丙,丙把铸币存入自己的往来银行B,按照同样的考虑,B 银行留下20%的铸币即1 600元,其余6 400元铸币贷给客户丁。
这时,B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⑶如此类推,从银行A开始至银行B,银行C,…,银行N,持续地存款贷款,贷款存款,则产生这样的结果:4. 从表可知,当银行根据经验按存款的一定比例——假设是20%——保存铸币库存时,10 000元铸币的存款,可使有关银行共贷出40 000元贷款和吸收包括最初10 000元存款在内的50 000元存款。
第十二章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第十二章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一、名词解释1、原始存款2、派生存款3、现金漏损4、超额准备金5、基础货币6、货币乘数二、填空1、现代经济生活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2、现金在(中央)银行帐户上是负债项目;而在(商业)银行帐户上则是资产项目。
3、存款货币的创造必须具备两个必要前提:(部分存款准备金制度)和(银行清算体系的形成)。
4、基础货币又称为高能货币,包括存款货币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和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
5、扩大资产业务不以负债的增加为前提是(中央银行)特有的权利。
6、从客观经济过程来说,中央银行行为存款货币银行补充存款准备,支持其创造信用货币的能力要受到(货币需求)的约束。
7、银行派生创造存款的倍数大小如何,除了取决于法定存款准备率的高低以外,还要受到(定期存款比率)、(现金漏损率)、(超额存款准备率)等多方面的制约。
8、作为存款货币创造的基础,基础货币是由(中央银行)提供的。
9、在经济增长的条件下,存款货币银行的(准备存款)必须不断地得到补充,以便使之既能保证现金的不断提取,又能保证创造出经济生活所必需的越来越多的存款货币。
三、判断1、对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作为辅币的金属货币也属于信用货币的范围。
2、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界定存款货币仅包括活期存款,不包括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
3、对信用货币之所以成为流通中货币的主要统治形态,是与信用这种经济联系全面覆盖经济生活紧密相关的。
4、错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定期存款的利率下调将使货币乘数减小。
5、对现金的增发是以存款准备不断得到补充得以实现的。
6、对向中央银行扩大了资产业务,也就相应形成了存款货币银行的准备存款。
7、错基础货币直接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资产。
8、错通货作为基础货币的一部分,其自身也会随着存款货币的派生过程多倍增加。
四、不定项选择题1、A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存款准备总额增加是来自于A、中央银行B、商业银行自身C、存款人D、其他金融机构2、ABCD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下列哪些途径增加自己的存款准备A、向中央银行再贴现B、向中央银行再贷款C、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外汇D、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债务3、AB存款货币银行的存款准备包括A、准备存款B、库存现金C、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D、贷款4、B现金漏损率越高,则存款货币创造乘数A、越大B、越小C、不变D、不一定5、A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乘数越大,则货币供应量A、越多B、越少C、不变D、不确定6、C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下,如果提高了定期存款利率,则货币创造乘数A、不变B、增大C、减小D、不确定7、D存款货币银行影响派生存款能力的因素有A、财政性存款B、原始存款C、法定存款准备金率D、超额准备金率五、简答题:试述由中央银行和存款货币银行构成的双层次货币创造机制是既能从微观角度又能从宏观角度满足货币需求的机制。
金融学课件第4讲现代货币创造机制
考虑最简单的情况
A银行
存款准备 -20
贷款
-80
甲 -100
B银行
存款准备 -16 乙 -80
贷款Biblioteka -64C银行存款准备 -12.8 丙 -64
贷款
-51.2
可编辑ppt
24
存款
-100 -80 -64
. .
-500
在央行准备存款
-20 -16 -12.8
. . -100
可编辑ppt
贷款
-80 -64 -51.2
可编辑ppt
11
可编辑ppt
12
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
开始的10000元铸币存款全部变为铸币库存 通过银行的存、放、汇业务,10000元铸币
存款使银行共发放40000元贷款,总共吸收 50000元存款 全部存款中,有铸币对应的称为原始存款, 无铸币对应的称为派生存款
在原始存款基础上出现派生存款,就是商业 银行存款货币的创造
可编辑ppt
2
§1 现代信用货币制度
可编辑ppt
3
现代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银行券 金属硬辅币
通货
银行活期存款
定期存款和居民储蓄
……
存款货币
可编辑ppt
4
信用经济中的信用货币
信用关系全面覆盖经济生活,决定了信用货 币成为流通中货币的统治形态
信用货币体现着债权债务关系的存在,货币 支付就是债权债务的消长与转移
B=R+C 直接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
货币乘数
流通中信用货币数量与基础货币的比值
可编辑ppt
33
基础货币与货币供给
可编辑ppt
34
央行体制下信用货币创造模型(续)
现代货币创造机制简答题
现代货币创造机制简答题
现代货币创造机制是指现代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通过贷款和存款活动创造新的货币的过程。
下面是对现代货币创造机制的简答:
1.存款乘数理论:现代货币创造机制的核心是基于存款乘
数理论。
根据这个理论,当一个人将存款存入银行时,银行
可以将一部分存款作为准备金,用于满足存款者的提款需求
,而将其余部分作为贷款发放给其他借款人。
这样,存款乘
数就被引入,使得原始存款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存款和货币。
2.存款准备金率:为了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中央银
行通常会规定商业银行需要持有一定比例的存款准备金作为
储备金。
存款准备金率是商业银行需要留存的客户存款的一
部分。
其他部分可以用于贷款和创造新的存款。
3.贷款创造:商业银行通过向借款人发放贷款来创造新的
存款和货币。
当借款人接受贷款时,他们的账户中会增加存
款,从而增加了银行的负债和借款人的资产。
这样,新的存
款和货币就被创造出来了。
4.存款消失:当贷款偿还或者存款被提取时,存款会减少
或者消失。
当借款人还款时,存款会被销毁,并且银行的负
债也会减少。
同样,当存款被提取时,存款会从银行转移出
去,从而减少了银行的负债和存款。
总的来说,现代货币创造机制是通过商业银行的贷款和存款活动,以及存款乘数效应,不断创造和销毁存款和货币。
中央银行通过监管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来调控货币供应量,以维持经济的稳定运行。
金融学第9章现代货币创造机制.ppt
三、现代金融体制下 的存款货币创造
• 此外,为准确认识存款货币创造,须注意:
– 对单个银行而言,吸收存款——扣除准备——发放贷款或 投资额度不可能超出扣除准备金后的余额。即单个银行不 可能进行多倍存款创造,但对无数个银行构成的银行系统 来说——可能。
– 无论是个别银行或是整个银行系统,只要是能够增加准备 金的存款都是原始存款,它们都构成银行贷款或投资扩张 的基础。
25
四、央行资产业务规模与 基础货币量的关系
小结:现代央行体制下,央行可通过资产负债业务 活动,影响基础货量,从而调控商业央行的信用创 造功能,进而调整流通中货币供应量,影响一国经 济运行,达到货币政策目标。
26
五、货币乘数
• 由上述存款货币创造全过程可知,基础货币可引出 数倍于自己的可为流通服务的信用货币,这一过程 理论界称之为“信用创造”。如果把信用创造后形 成的货币量设定为货币供给量,则它与基础货币之 间存在如下关系(公式——通常称为“货币供给模 型”): Ms=m·B 其中:Ms→货币供给量;B→基础货币;m→货 币乘数,它是前述“存款货币创造乘数”的引申。
24
四、央行资产业务规模与 基础货币量的关系
• 由央行资产负债表知:基础货币(存款准备金、银 行体系外通货)属负债项目,其分别对应于各项资 产,且它由资产业务推动。因此,据资产负债表平 衡原理,央行资产总额的增减变动必引起基础货币 相应增减变动。
• 当资产 基础货币 ;而当资产有 有 时,基础货币 是否 或 就要视资产增减变动的相对程度而定。
5
二、金属货币流通条件 下存款货币的创造
• 支票是在存款制度基础上创造出的一种支付结算工具。支票
的使用,可使交易商人之间的支付以非现金方式结算,这一
第11章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派生存款:相对于原始存款而言,指由商业银
行用转帐方式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 活动引申出来的存款,又叫衍生存款。P196
《金融学》石河子大学商学院 刘艳梅
第十一章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12
第三篇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二、存款货币创造的前提条件
• 1.部分准备金制度
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持有的库存现金或在中央银行存
• 货币供给= 16400×2.3576=38664.64(亿)
《金融学》石河子大学商学院 刘艳梅
第十一章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30
第三篇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第十一章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第四节
对现代货币供给形成机制的总体评价
《金融学》石河子大学商学院 刘艳梅
第十一章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31
第三篇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金融学》石河子大学商学院 刘艳梅
第十一章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17
第三篇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派生存款的收缩过程
• 派生存款的倍数缩减过程与其倍数创造、扩张过程是相对 称的,原理一样。 • 存款货币多倍收缩的过程与多倍扩张的过程正好相反。 • 存款货币的多倍扩张由准备金增加引起。 • 存款货币的多倍收缩由准备金减少引起。 • 在前述假设下,多倍收缩的倍数等于多倍扩张的倍数。
第四节 对现代货币供给形成机制的总体评价
• 一、最节约的货币制度 • 二、双层次的货币创造结构 • 三、联结微观金融与宏观金融的关节点
《金融学》石河子大学商学院 刘艳梅
第十一章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32
第三篇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一、最节约的货币制度
• 1.节约了货币材料。现代信用货币中的钞票和硬币是用纸 或贱金属制造的,存款货币本身只不过是银行账户上的一 个数字,而电子货币,更是极大的节约。
第十一章 现代货币创造机制
11.3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小结:现代央行体制下,央行可通过资产 负债业务活动,影响基础货币量,从而调 控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进而调整流 通中货币供应量,达到货币政策目标,影 响一国经济运行。
11.3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3、基础货币的四个属性 可控性 负债性 初始来源唯一性 扩张性
存款准备金和流通中的现金,这两者构成整 个社会货币创造的基础,我们称之为“基 础货币”,通过银行信用创造,社会货币 供应量成倍扩张。
11.3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由此引出整个社会的货币供给模型:
货币供给量=基础货币货币乘数 (存款总额=原始存款存款派生乘数)
11.3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
资产
再贴现和再贷款 政府债券和财政借款 外汇、黄金储备 国外资产 其他资产
负债
流通中货币 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 国库及公共机构存款 对外负债 其他负债和资本项目
合计
合计
11.3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2、央行资产业务规模与基础货币量的关系
由央行资产负债表知:基础货币(存款准备金、 银行体系外通货)属负债项目,其分别对应于 各项资产,且它由资产业务推动。因此,据资 产负债表平衡原理,央行资产总额的增减变动 必引起基础货币相应增减变动。 当资产↑时基础货币↑;当资产↓时基础 货币↓;而当资产有↑有↓时,基础货币是否 ↑或↓就要视资产增减变动的相对程度而定。
虽然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受制于法定准
备率、超额准备率和现金漏损率等因素,但首
•
要的是视其在放款中所能获得的原始存款的数
量。而这些原始存款正是源于央行创造和提供
的基础货币,故有以下逻辑推导:央行把通货
12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21
⑹C银行在中央银行有了6 400元的准备存款,按照20%的 法定准备率,则它的最高可贷数额不得超过5 120元。如向客 户贷出,则C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22
⑺当C银行的客户己向D银行的客户庚用支票支付6 400元的应付款,而客户庚委托D银行收款后,C银行 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23
⑻如此类推,存款的派生过程如下表:
15
2. 如果暂不考虑顾客从存款提取银行券,则有一个无现 金的支付流转模型。在这个模型下,存款货币创造怎 样开始? “原始存款” 来源可以是存款货币银行从中央银 行借款;可以是客户收到一张中央银行的支票——比 如由国库开出的拨款支票——并委托自己的往来银行 收款;也可能是客户向存款货币银行出售外汇并形成 存款,而银行把外汇售与中央银行并形成准备存款, 等等。
款将以倍数扩张。
这里的 K 值只是原始存款 能够扩大的最大倍数,实 际过程的扩张倍数往往达 不到这个值。
28
五、扩展的存款货币创造模型和创造乘数
1.引入定期存款 设D为包括最初存款在内的活期存款总量,rd为活期存款 的法定准备率;进一步假定T为包括最初存款在内的定期 存款总量,rt 为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且定期存款与活 期存款之比为t(T/D)。则有:
9
3. 例如:
⑴设A银行吸收到客户存入10 000元铸币;根据经 验,保存相当于存款额20%的铸币即足以应付日常提 取铸币需要。那么,A银行即可把8 000元铸币贷给乙。 A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10
⑵乙将8 000元铸币支付给丙,丙把铸币存入自己 的往来银行B,按照同样的考虑,B银行留下20%的 铸币即1 600元,其余6 400元铸币贷给客户丁。这 时,B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011第十一章+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g78 共79页
c=C /D; C=c ·D
41
第十一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
现金与存款货币的创造乘数
3. 当设定包括现金的情况下,存款货币的创造乘 数为:
42
第十一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
超额准备金与存款货币的创造乘数
1. 为安全或应付意外之需,银行实际持有的存款 准备金常常高于法定准备金。超过法定要求的 准备金,称超额准备金,以 E 代表。超额准备 金与活期存款总额的比,称为超额准备金率, 以 e 代表。这时,银行的初始准备为:
21
第十一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
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
5. 这里有:⑴原始存款R、⑵贷款总额L、⑶经过派 生后的存款总额(包括原始存款)D、⑷必要的铸 币库存对存款的比率 r,这四者的关系可表示为:
22
第十一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
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
6. 在原始存款的基础上出现了派生存款,其核心意义 即在于存款货币的创造。 就上面的例子来说,原来流通中有10 000元铸 币为各种支付服务。现在,银行则为经济创造了40 000元的存款货币,即为流通服务的货币已增至50 000元。
存款货币创造的两个必要的前提条件
1. 各个银行对于自己所吸收的存款只需保留一定 比例的准备金;。
2. 银行清算体系的形成。
37
第十一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
存款货币创造的乘数
1. 银行存款货币创造机制所决定的存款总额,其 最大扩张倍数称为派生倍数,也称为派生乘数。 它是法定准备率的倒数。若以K代表;则如下 式: 2. 这里的 K 值只是原始存款能 够扩大的最大倍数,实际过 程的扩张倍数往往达不到这 个值。
8
第十一章第一节 现代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现代经济生活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第八讲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从表7-1可知,在支票存款转账系统中,当银 行根据经验按存款的一定比例(假设是20%) 保存铸币库存时,10000元铸币的存款,可使有关 银行共发出40000元贷款和吸收包括最初10000 元存款在内的50000元存款。从先后顺序来 说,10000元是最初的存款,40000元是由于有了 最初的存款才产生的。 因此,通常把最初的存款称为"原始存款", 把在此基础上扩大的存款称为派生存款。
如此类推,从银行A开始至银行B,银行C,银行N, 持续地存款贷款,贷款存款,则产生表7-1的结果。
银行 A B C D 。。。
合计
存款 10000(甲) 8000(丙) 6400 5120 。。。
50000
库存铸币 2000 1600 1280 1024 。。。
10000
贷款 8000(乙) 6400(丁) 5120 4096 。。。
基础货币与货币供给量C+D的关系可用图表示:
4、双层次的货币创造结构 市场经济的货币供给机制,由两个层次构成的 货币创造系统。 第一个层次——创造存款货币的存款货币 银行。存款货币银行的分散决策,才有可能针 对千差万别的需求机动灵活地供给货币。 第二个层次——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层次
课堂练习题:
备金率。
这种情况下,整个存款货币银行体系的存 款货币创造是怎样开始的? 我们假设A银行的客户甲收到一张中央银 行的支票,金额为10000元;客户甲委托A银行收 款。从而A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增加 10000元,而甲在A银行账户上的存款等额增加 10000元。这时A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A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①
资产 在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10000 负债 甲客户存款 10000
现代货币创造机制
01
银行券
02
钞票
03
发行权在央行
04
硬币
05
不以现钞形态存在的货币
06
商业票据、支票、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
07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3称为“存款货币”
二、现代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1
现代商业银行只是创造存款货币,称为存款货币银行
2
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
3
Primary deposit derivative deposit
现金发行
现金发行是增长的根本原因为经济增长
4
3
5
四、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2
B(或H)=R+C
3
R:准备存款+现金库存
1
定义:又叫高能货币、强力货币
5
基础货币直接表现为央行的负债
4
C:漏损现金
(三)基础货币
2
分析
1
含义: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的比值
(四)货币乘数
发行收入是铸币收入的延伸
01
设 为活期存款法定准备率
为定期活期存款法定准备率
D为活期存款量增额
R为总准备存款的增额
现金漏损
现金漏损率 C=△C/ △D
6、扩展的存款货币创造模型和创造乘数
K=△D/△R
超额准备金
超额准备金率e=超额准备金/
存款货币创造乘数
活期存款总额
2
1
现金的理解
现金回笼
现金通过存款货币银行从央行的准备存款账户上提现而进入流通
第三节 货币流通—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一、货币流通的基本概念 二、现代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三、存款货币的创造 四、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五、对现代货币供给形成机制的总体评价
第十五章 现代货币创造机制
•
若银行准备率由20%降为16%,新增货币1000 万元将扩大为6250万元,其中5250万元靠信用创造 的货币。反之,若银行准备率由20%升为25%,新 增货币将扩大为4000万元,其中3000万元为靠信用 创造的货币。 • 总之,凡是源于商业银行体系之外的资金(基 础货币)流入,都会使商业银行系统的可用资金增 加,反之则使商业银行系统的可用资金增加减少。
发行和基础货币量的控制能力则取决于微观经济
主体的意愿。
四、货币供给的影响因素(略)
(一)货币需求决定货币供给 货币需求决定于经济运行中的诸多经济变量 一定时期的货币需求要通过货币供给得到满足 货币供求本身是非常复杂的经济运行过程 (二)企业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1、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会扩大货币需 求与供给。 2、生产规模不变时,经营效益好的企业,资 金周转快,会减少对货币供应的压力。 3、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的转换,能促进货币供 给的合理增长。
(三)货币创造或存款创造原理 •
在银行信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商业银行通过 它的资产业务,发挥其货币创造功能,将吸收的原 始存款纳入银行系统,按照一定的比例再次形成存 款,从而在银行体系内使原始存款成倍增加。
•
比如中央银行增发10000元货币,法定准备率为 20%,那末,A银行得到10000元存款后留下准备金 2000元,贷出8000元。人们又将这8000元存入B银行, B银行留下准备金1600元后再贷出6400元。这一存贷 过程不断继续下去,可以创造40000元货币,这叫做 货币创造或存款创造(原理见后页)。
m 为货币乘数,它代表的是每一元基础货币的 变动所能够引起的货币供给量的变动。 M1层次的货币乘数 m 1=(1+c)/(r+rt· t+c+e) M2 层次的货币乘数 m 2=(1+t+c)/(r+rt· t+c+e)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第十二章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第一节现代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现代经济生活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现代货币最早的典型形态是银行券。
当今世界各国所使用的钞票都是银行券。
银行活期存款也应视为货币,其根本特征是随时可据以签发支票用以购买和支付,同时也有权从中提取钞票。
所有以银行信用为基础的货币,除钞票和硬币外,统称“存款货币”。
今天的货币无一例外都是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与债权债务网现在的钞票都是银行券,是银行的债务,银行券持有者的债权。
购物时买方支付钞票,银行券的债权从买者转移到卖者手中。
各种支付义务的过程也类似,这就使得整个经济中的任何经济交往都同时伴随着债权债务的转移。
第二节存款货币的创造现代银行创造货币的功能集中体现为存款货币的创造作为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的银行,在其调剂货币资金余缺和组织客户相互结算的基础上,发展了发行银行全和创造存款货币的功能。
现代银行创造货币的功能集中体现为存款货币的创造。
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存款货币的创造与银行以支票存款为依据组织的转账结算有着直接联系,这在金属铸币和信用货币流通的条件下都存在。
把最初的存款称为“原始存款”,把在此基础上通过转账结算而扩大的存款称为“派生存款”。
现代金融体制下的存款货币创造以ΔD表示包括原始存款在内的经过派生的存款增加总额,以ΔR表示原始存款或准备存款的初始增加额,rd表示法定存款准备率,ΔL 表示贷款总额,则:存款货币创造的两个必要前提条件存款货币创造的两个必要前提条件:1、各个银行对于自己所吸收的存款只需保留一定比例的准备金。
2、银行清算体系的形成。
存款货币创造的乘数银行存款货币创造机制所决定的存款总额,其最大扩张倍数称为派生倍数,也称派生乘数。
它是法定准备率的倒数。
若以K表示派生乘数,则如下式:这里的K值只是原始存款能够扩大的最大倍数,实际过程的扩张倍数往往达不到这个值。
存款货币创造乘数=活期存款/基础货币扩展的存款货币创造模型和创造乘数存款之区分为活期、定期与创造乘数仍设ΔD为活期存款量的增额,rd为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再假定ΔT为定期存款量的增额,rt为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ΔR为总准备存款的增额(即基础货币),ΔL为贷款增量,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之比为t(ΔT/ΔD)。
人民大2024金融学(第六版)精编版课件第十一章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叫派生存款,也是10000与40000的比。
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
原始存款、贷款总额、经过派生后的存款总额(包括原始
存款)、必要的铸币库存对存款的比率,这四者的关系可
以用如下公式表示:
1
=×
=+
D 为经过派生的存款总额(包括原始存款);R 为原始
中,基础货币的数额均占中央银行负债总额的绝大比重。
货币乘数
把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相比,其比值称为货币乘数
(money multiplier)。以MS代表货币供给,以B代表基础
货币,则可列出下式:
= ×
代表货币供给,B为基础货币,为货币乘数,
进一步可推倒出下式:
+
+
+
按存款的一定比例——假设是20%——保存铸币库存时,
10000元铸币的存款,可使有关银行共发40000元贷款和
吸收包括最初10000元存款在内的50000元存款。从先
后顺序来说,10000元是最初的款,40000元是由于有
了最初的存款才产生的。因此,通常把最初的存款称为原
始存款,把在此基础上扩大的存款称为派生存款。如果把
∆ 1
=
=
∆
存款区分为活期、定期与存款货币创造乘数
假设ΔD犇为活期存款增加额,rd为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
率;另假定ΔT犜为定期存款增加额,rt 为定期存款法定
准备金率,ΔR为总准备存款增加额,且定期存款与活期
存款之比(ΔT/ΔD)为t,则有
现金与存款货币创造乘数
如用∆代表现金漏损额,用c代表现金漏损率,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第一节现代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现代经济生活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现代货币最早的典型形态是银行券。
当今世界各国所使用的钞票都是银行券。
银行活期存款也应视为货币,其根本特征是随时可据以签发支票用以购买和支付,同时也有权从中提取钞票。
所有以银行信用为基础的货币,除钞票和硬币外,统称“存款货币”。
今天的货币无一例外都是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与债权债务网现在的钞票都是银行券,是银行的债务,银行券持有者的债权。
购物时买方支付钞票,银行券的债权从买者转移到卖者手中。
各种支付义务的过程也类似,这就使得整个经济中的任何经济交往都同时伴随着债权债务的转移。
第二节存款货币的创造现代银行创造货币的功能集中体现为存款货币的创造作为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的银行,在其调剂货币资金余缺和组织客户相互结算的基础上,发展了发行银行全和创造存款货币的功能。
现代银行创造货币的功能集中体现为存款货币的创造。
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存款货币的创造与银行以支票存款为依据组织的转账结算有着直接联系,这在金属铸币和信用货币流通的条件下都存在。
把最初的存款称为“原始存款”,把在此基础上通过转账结算而扩大的存款称为“派生存款”。
现代金融体制下的存款货币创造以ΔD表示包括原始存款在内的经过派生的存款增加总额,以ΔR 表示原始存款或准备存款的初始增加额,rd 表示法定存款准备率,ΔL表示贷款总额,则:存款货币创造的两个必要前提条件存款货币创造的两个必要前提条件:1、各个银行对于自己所吸收的存款只需保留一定比例的准备金。
2、银行清算体系的形成。
存款货币创造的乘数银行存款货币创造机制所决定的存款总额,其最大扩张倍数称为派生倍数,也称派生乘数。
它是法定准备率的倒数。
若以K表示派生乘数,则如下式:这里的K值只是原始存款能够扩大的最大倍数,实际过程的扩张倍数往往达不到这个值。
存款货币创造乘数=活期存款/基础货币扩展的存款货币创造模型和创造乘数存款之区分为活期、定期与创造乘数仍设ΔD为活期存款量的增额,rd为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再假定ΔT为定期存款量的增额,rt为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ΔR为总准备存款的增额(即基础货币),ΔL为贷款增量,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之比为t(ΔT/ΔD)。
则有:现金与存款货币的创造乘数以上的分析模型没有涉及现金:贷款、存款、货币支付均在银行的账页上进行。
然而,客户总会从银行提取或多或少的现金,从而使一部分现金流出银行系统,出现所谓的“现金漏损”。
现金漏损额与活期存款总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也称提现率。
如用ΔC代表现金漏损额,用 c 代表现金漏损率,则c=ΔC /ΔD;ΔC=c·ΔD当设定包括现金的情况下,存款货币的创造乘数为:超额准备金与存款货币的创造乘数为安全或应付意外之需,银行实际持有的存款准备金常常高于法定准备金。
超过法定要求的准备金,称超额准备金,以ΔE代表。
超额准备金与活期存款总额的比,称为超额准备金率,以e代表。
这时,银行的初始准备为:这时的存款货币创造乘数---考虑到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之分,考虑到现金漏损,考虑到超额准备---则是:以上模型,只是就基本可测因素对存款派生倍数影响所推导出的银行扩大贷款的最大限度。
但是,贷款不仅取决于银行行为,还要看企业是否有要求。
在经济停滞和预期利润率下降的情况下,可能的派生规模并不一定能够实现。
派生存款的紧缩过程派生存款的倍数缩减过程与其倍数创造、扩张过程是相对称的,原理一样,方向相反。
第三节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关于“现金”的再说明现金又叫通货(M0):钞票和硬币。
货币(M1):现金+活期存款现金是怎样进入流通的现金不足补充的基本途径就是从自己在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账户提取;如果银行库存的现金过多,则会及时存入自己在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账户。
现金的增发与准备存款必须不断得到补充总的来看,现金的发行是增长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的增长。
随着经济的增长,必然也同时要求存款准备增大以支持存款货币有足够的增长,这样不仅能创造越来越多的现金,也能创造出越来越多的存款货币以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
所以,在经济增长的条件下,准备存款必须不断得到补充。
财政部发行债券,无论最终购买者是中央银行还是企业和个人,最终都会增加基础货币,造成现金和存款货币的增加。
准备存款的不断补充必须有中央银行的支持准备存款的补充来自中央银行,要使存款货币银行整体的准备存款总额增加,必须有中央银行资产业务的增加。
从中央银行方面补充准备存款的途径:1、向中央银行再贴现和直接取得贷款。
2、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债券。
3、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外汇。
而补充后的准备存款必然一分为二:现金漏损、减去现金漏损的准备存款。
由于从中央银行方面补充准备存款是一个连连续的过程,在这个连续的过程中,中央银行一方面积累了自己的资产;而另一方面则形成两大负债项目:⑴不断补充、不断提取现金的准备存款余额;⑵由一笔笔现金漏损所累积形成的流通中现金。
中央银行是否可以无限制地为存款货币银行补充准备存款中央银行的行为也不是完全不受任何约束。
就技术层面、就可能性来说,中央银行为存款货币银行补充存款准备、支持存款货币银行创造信用货币的能力可以是无限的。
但从客观经济过程来说,约束则是强有力的。
没有货币需求,存款货币银行不需要补充准备存款时,中央银行有能力也无从发挥;强行支持无限制的货币创造,则会促成通货膨胀,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
基础货币B=R+CB称为基础货币或准备货币;R为存款货币银行的存款准备,它包含准备存款(在央行的存款准备金)和库存现金;C为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
基础货币直接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
基础货币的数额占中央银行负债总额的绝大部分。
货币乘数把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相比,其比值称为货币乘数,即货币供给的创造乘数。
用Ms代表货币供给,B为基础货币,m为货币乘数,则有下式:Ms = m·B虽然基础货币是由处于流通中的现金C和存款准备R两部分构成,但C并不能引起倍数的增加,只有R能引起倍数的增加。
R经过倍增产生D的存款,C+R是基础货币量,C+D是货币供给量变形得,C与D的比,称为通货-存款比。
R与D的比,称为准备-存款比。
其大小等于存款准备率。
发行收入与铸币税在铸币流通条件下,铸币收入(也称铸币税)是指铸币面值与铸币成本的差额。
在钞票代替了铸币时,发行收入是指钞票的面值与钞票发行成本的差额。
中央银行不被允许把印制的钞票直接用来买东西。
钞票的发行是中央银行的负债。
与发行钞票对应的资产有三项:1、对政府的债权。
这是中央银行以负债的增长换得对政府债权的增长。
与此同时,政府通过增加对中央银行的负债而取得相应金额的收入。
对于这样的收入,政府是可以实实在在地安排支出的。
因此,这种情况与政府直接发钞在性质上并无差别。
至于对银行的负债,政府的实际负担是按照规定支付利息。
2、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债权。
这实际意味着负债的单位或个人以对中央银行负债的方式来换取钞票。
单位或个人的负担是按照规定支付利息。
3、收购外汇、金银。
中央银行不能用发行的钞票直接购买,但收购外汇、金银则是例外。
在这里的确是利用钞票发行集中了巨额的外汇财富,但这种财富既可能有收益,也可能受损失。
而是,这是在执行国家货币政策的任务,损益单独核算,不归中央所有。
中央银行的钞票发行构成了国家财政的债务收入和经济行为主体的借款收入。
无论是政府还是经济主体,使用这种借入的收入,负有按约定归还本金的义务,其代价则是按期支付利息。
中央银行的所谓发行收入,实实在在地就是这两种利息收入。
第四节对现代货币供给形成机制的总体评价现代信用货币制度是最节约的货币制度现代信用货币制度是最节约的货币制度:1、节约了货币材料。
现代信用货币中的钞票和硬币是用纸或贱金属制造的,其价值大大低于票面价值。
存款货币本身只不过是银行账户上的一个数字,而电子货币,更是极大的节约。
2、节约了有关货币流通方面的费用。
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越来越多的交易采用非现金方式进行,转账结算和电子货币的成本更是大大降低了货币的流通费用。
3、货币流通速度的加快,可以减少货币需要量。
双层次的货币创造结构货币供给机制,是由两个层次构成的货币创造系统:1、第一个层次在创造存款货币的存款货币银行。
在这个层次上,众多的存款货币银行及其分支机构面对众多顾客随时随地提出的形形色色的货币需求。
它们如何有区别地满足和在多大程度上满足这些需求,取决于它们自己根据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准则,经衡量利弊得失所做的判断。
这就是说,在这一层次上创造多少存款货币是由许许多多存款货币银行,在经济生活中无数的时点和地点上,通过自我约束机制分散地决策。
正是存款货币银行的分散决策,才有可能针对千差万别的需求机动灵活地供给货币;而存款货币银行的自我约束机制则使它们不能不认真地对客户所提出的需求进行评价和筛选,并事实上把住了货币供给是否真正符合客户需求的第一道关口。
2、第二个层次是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层次。
光凭存款货币银行的自我约束机制并不能保证货币均衡:即使每一笔存款货币的创造都合理,也并不等于创造的存款货币总量必然符合经济的客观要求。
于是,要求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层次。
联结微观金融与宏观金融的关节点在金融领域,信用货币的创造机制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在于:这一机制是金融的微观方面向金融的宏观方面过渡和金融的宏观方面向金融的微观方面过渡的关节点。
信用货币创造清楚地显示,都是企业、个人、商业银行、中央银行环绕一笔一笔具体的货币存、取、借、贷所进行的诸多微观经济行为的过程。
但微观经济行为主体的微观金融行为却为经济生活连绵不断地提供了流通中的货币。
流通中的货币构成货币供给范畴。
货币供给面对的是经济生活整体,是宏观经济总量指标,与之相对应的是货币需求。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对比,构成宏观金融的核心。
了解了信用货币的创造机制就会了解,正是纯属微观的金融行为具体地导出了宏观经济的结果,体现着金融的微观方面向金融的宏观方面过渡。
当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失衡,从而客观经济生活从金融的宏观方面提出调整要求时,其实现也不能绕过信用货币的创造机制。
也就是说,只能通过利益机制(通过利率)影响参与金融行为的公司、公众、存款货币银行这些微观经济主体分别决策,是否调整以及如何调整自己的行为:也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有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宏观均衡状态的改变。
当然,在非常时期可有非常措施,但也不是把这一机制全然撇开。
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当货币供给不足时,不能摄像中央银行可以从飞机上撒钞票。
这就是说,金融的宏观方面向金融的微观方面过渡也必须通过信用货币创造机制来实现。
所以,只有了解信用货币的创造机制,才能具体理解金融的微观方面向金融的宏观方面过渡和金融的宏观方面向金融的微观方面过渡是怎样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