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硝酸地氧化性 教学设计课题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学案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学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学习导引】一、浓硫酸的特性思考:实验室为什么常用浓硫酸干燥气体1.浓硫酸的吸水性:在盛有少量硫酸铜晶体的试管里注入浓硫酸,现象是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浓硫酸的脱水性: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现象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蔗糖变黑的本质是:C12H22O1112C+11H2O思考:如果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怎么办比较:比较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吸水性脱水性含有“H2O”去______为“吸”无“H2O”去______、______为“脱”义3.浓硫酸的强氧化性(1)浓硫酸与金属铜反应探究探讨1:根据反应的现象,你能写出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探讨2:上述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各是什么物质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元素各是什么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是多少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探讨3:考虑本实验的产物为有毒气体,请你想一想如何改进实验装置若想同时证明SO2溶液显酸性,如何改进实验装置画出简图。
(2)浓硫酸与非金属(如C)的反应思考: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结合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的现象,你能写出浓硫酸与木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吗(3)浓硫酸能跟铁、铝反应,为什么还能用铁、铝容器来盛放浓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浓硫酸、稀硫酸的组成及氧化性的比较】二、硝酸的氧化性1.浓硝酸与铜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设计6:4.4.2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第2课时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复习稀硫酸的酸性。
2.学习并掌握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三、情感目标通过对比学习浓、稀硫酸的性质,加深对自然辨证法的认识。
教学重点浓H2SO4的特性教学难点浓H2SO4的强氧化性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知识回顾:写出硫酸、硝酸和盐酸的电离方程式,分析它们的共同特点,解释什么是酸?学生书写分析,回答。
归纳整理:电离时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物质称之为酸。
酸的通性就是H+表现出来的性质。
思考与交流:你学过的酸都能和哪些物质反应?写出它们的离子方程式。
学生书写,交流答案,整理回答。
二、新课教学归纳整理并板书:(二)硫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与碱反应1.稀硫酸的性质与碱性氧化物反应(酸的通性)与Na2CO3、Na2SiO3等弱酸盐反应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H2过渡: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浓硫酸是否具有和稀硫酸相同的性质呢?硫酸的浓度不同,会不会引起性质上的差异?实验探究:展示一瓶浓硫酸,学生观察,说出它的物理性质,体会浓硫酸和稀硫酸的区别。
归纳整理:2.浓硫酸的性质(1)物理性质:浓硫酸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高沸点,难挥发,密度大,极易溶于水。
过渡:浓硫酸与稀硫酸中溶质都是H2SO4,它们的化学性质是否相同呢?实验探究:(1)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硫酸和稀硫酸分别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
(2)向两支小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硫酸铜晶体,然后分别滴入几滴浓硫酸和稀硫酸。
(3)用两个小烧杯分别盛取少量蔗糖,然后分别加入浓硫酸和稀硫酸,用玻璃棒搅拌。
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解释这种现象体现了浓硫酸何种特性?归纳整理:(1)滴有稀硫酸的试纸变红色,而滴有浓硫酸的试纸先变红后变黑。
试纸变黑和蔗糖变黑,是因为它们被浓硫酸“炭化”变成了炭,表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
(2)滴入稀硫酸的固体不变色。
而滴入浓硫酸的固体由蓝色变为白色,是因为晶体中的结晶水被浓硫酸吸收,表现了浓硫酸的吸水性。
人教课标版高中化学必修1《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名师教学设计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二课时浓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能够通过实验现象,并对现象做出客观解释的科学探究素养,以及重视实验尾气处理,提倡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
教学内容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第二课时教材分析硫酸、硝酸是硫、氮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重要的含氧酸,氨是氮的氢化物。
在硫、氮元素的知识体系中,比较重要的是氧化物和含氧酸。
硫酸、硝酸既有酸的一些通性,又有它们自己的特性。
本节主干知识:浓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它们能与绝大多数金属反应,反应的特点是浓硫酸、硝酸中的硫、氮元素被还原,生成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对浓硫酸和硝酸的相关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掌握了浓硫酸和硝酸作为酸所具有的酸的通性,本节课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建构新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对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描述的准确性,并且能够根据现象推测实验产物,写出反应方程式。
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掌握浓硫酸吸水性、脱水性,浓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2.能力目标培养观察能力及实验动手能力、形成规律性认识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知识的建构能力的,理解知识结构由主干知识和基本知识构成,主干知识作支撑。
(2)重视实验尾气处理,提倡环境保护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浓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教学过程设计【提问】硫酸和硝酸都具有酸的通性,具体有哪些?【学生讨论后回答】1、使指示剂变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2、与碱发生中和反应: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4、与盐反应5、与活泼金属反应【思考】实验室里用金属和酸的反应制取氢气时,往往用稀硫酸或盐酸,而不用浓硫酸或硝酸,这是为什么?【学生回答】:性质决定用途,可能是具有某些性质使它们不能制取氨气【新课】浓硫酸的氧化性教师: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在学习了今天的内容后就知道了,首先来复习浓硫酸的两个特性。
1、吸水性实验室常用做干燥剂。
2、脱水性【演示实验】观看浓硫酸与蔗糖实验视频浓硫酸与蔗糖反应生成了黑色的碳,而产生了气体使它变得疏松多孔(辨析脱水性和吸水性的本质)【提问】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刺激性气味是什么呢?稀硫酸可以和活泼金属反应制取氢气,而浓硫酸不能制取氢气,下面我们以实验的方法来探究这个问题。
【教育资料】《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说课稿学习专用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说课稿下一页 1 2 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硝酸硫酸和氨》。
新课标将本节内容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第二课时:氨下面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四个方面谈一谈关于《硝酸硫酸和氨》第一课时《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的设计:一:说教材1.地位和功能:氨、硝酸、硫酸是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在工作、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
教材把这一节内容放在基本实验和基础理论、以及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之后,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形成完整的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具有巩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基础知识的作用,在第三章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化合物知识和研究方法,为元素族概念的形成、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形成以及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积累感性认识的材料。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硫酸、硝酸的酸性以及浓硫酸的脱水性、吸水性。
(2)、掌握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
(3)、了解硝酸与金属或非金属反应时,随着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的不同,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不同。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蔗糖与浓硫酸脱水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体验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2)、通过浓、稀硫酸性质的对比,浓、稀硝酸性质的对比,了解对比这一重要方法在学习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浓、稀硫酸性质的对比,浓、稀硝酸性质的对比,体会内因与外因、量变引起质变、现象到本质的辩证关系(2)、通过对实验装置的探讨,提高实验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3、重点、难点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
二、说教法本节内容无论从本章还是从整个教材看,都是非常重要的,它知识点多,难点多,同时又是考试热点。
对于硫酸的通性,在初中学生已学过,难度并不大,教学时以预习学案的方式进行复习巩固。
对于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在初中学生虽有了解,但比较浅显,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也未做过,二者的区别学生并不是太清楚,因此,必须做好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实验浓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而且浓硫酸、硝酸与铜、碳的反应不符合学生原有的知识逻辑,为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增加了困难。
“硝酸、硫酸氧化性”教学设计
“硝酸、硫酸氧化性”教学设计摘要:为更好的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在化学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在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的基础上,创新设计了“硝酸、硫酸氧化性”的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化学课堂的效率。
关键词:氧化性;教学;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1第四章第四节的内容。
本课设计的4个特点为:重视知识构建。
通过实验构建浓硫酸、硝酸的主干知识强氧化性;(2)重视环境教育。
由于浓硫酸、硝酸的反应均有污染物产生,实验重点改进是减少浓硫酸、硝酸的反应时对环境的污染;(3)加强思想方法教育。
强调分类观和氧化还原理论在分析物质性质和反应特点上的运用,通过内外因关系理解量变引起质变,深化自然辩证法的认识。
(4)比较归纳法的运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元素化合物、氮和硫的氧化物的污染问题、酸的主要性质(通性)及氢前金属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置换出氢气规律等知识的学习为学生研究浓硫酸和硝酸的强氧化性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
知识承前启后方面,本节课强化了如下两个设计:(1)先运用分类法,从物质类别、化合价等角度预测硫酸和硝酸的性质;(2)实验探究之后,对金属与酸的反应进行全面小结。
三、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目标通过实验认识硝酸、浓硫酸的氧化性,对全面认识金属与酸的反应。
2.核心素养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逐步掌握比较研究法;(2)设置难度适宜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提高学习化学兴趣;(3)加深对自然辩证法的认识。
3.教学重点、难点浓硫酸、硝酸的主干知识就是强氧化性,它们能与绝大部分金属反应,也能氧化一些非金属,反应的特点是浓硫酸、硝酸中的硫、氮元素被还原,生成硫、氮的氧化物。
四、教学方法本文采用教学方法有:实验探究、对比研究及讨论法等。
五、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新课堂的理念、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掌握了实验探究的基本流程,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4.4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实用教案设计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一)教材分析与处理本节教材重点介绍了三种重要化合物的性质:氨、硝酸、硫酸,这些知识虽然在课标中都是了解的内容,但仍然需要3节课来完成。
教科书所介绍的学习内容主要有:⑴氮的固定;⑵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氨水的成份;⑶氨盐的性质,氨的合成、实验室制法和氨的用途;⑷硝酸的工业制法及强化性;⑸浓硫酸的氧化性及用途。
虽然这些内容仅仅被安排为一节,但其知识点基本上包络了原高中教学大纲中对氨、硝酸及硫酸的要求。
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既要把握其要求在了解层次,还要注意相关知识又是中学生所必备的学科知识,处理好这方面的关系是完成本节教学任务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要秉承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将理论、应用与结论紧密结合起来,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实现教学的科学化。
在内容编排上,既重视了知识的构建,又重视了环境教育。
(二)学情分析知识方面:学生在初中时对氮肥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比如受热易分解,遇碱性物质放出氨气,但对于氨气的性质缺乏系统性掌握。
能力方面: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但在对比学习、实验设计和操作方面缺乏训练,而且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不习惯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独立思考。
情感方面:通过半年的化学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环保意识,但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认识不足。
(三) 课题分析氨、硫酸和硝酸是重要的基本化工产品。
掌握硫酸、硝酸和氨的性质,可以更好地认识它们在工农业生产和国防中的重要用途。
自然界中氮的循环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因此,本节教科书选择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氨气的性质和制法,以及自然界中氮的循环为内容,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这些重要化工产品的主要性质,了解氮的循环对生态平衡的作用。
硫酸、硝酸是硫、氮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重要的含氧酸,氨是氮的氢化物。
非金属单质、氢化物、氧化物、含氧酸等构成某一非金属元素的知识体系。
在硫、氮元素的知识体系中,比较重要的是氧化物和含氧酸。
4.42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导学案
4.12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导学案(第2课时)【学习目标】认记硝酸的性质和硫酸的性质。
理解硝酸和硫酸的氧化性。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硝酸和硫酸的氧化性。
难点:理解硝酸和硫酸的氧化性。
【新课引入】初中我们学过,浓硫酸的稀释。
是把浓硫酸加入到水中,并不断的用玻璃棒搅拌。
那么为什么这样做呢?如果不着么做的后果怎样?我们就学习一下有关浓硫酸的知识。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有个获诺贝尔奖的犹太科学家,在逃离纳粹迫害的时候,把金制诺贝尔奖章溶化在王水里,逃过了纳粹的检查。
那么什么是王水呢?为啥它能溶解金子呢?今天我们就学习有关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有关知识。
【自主学习】一、浓硫酸的化学性质1.稀硫酸的化学性质酸的通性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与金属单质的反应与碱或碱性氧化物的反应硫酸根的性质2.浓硫酸的特向吸水性脱水性(强腐蚀性的表现,使物质的氧和氢按1:2脱去生成水)强氧化性(1) 使铁铝单质表面钝化,生成氧化生成氧化物薄膜,阻止酸进一步与金属的反应。
可以用铁铝容器来盛浓硫酸。
(2) 与非金属的反应(海绵碳的生成)C +2H2SO4(浓)=====△CO2↑+2SO2↑+2H2O实验现象(3)与金属的反应Cu +2H2SO4(浓)=====△CuSO4+SO2↑+2H2O ,实验实验现象a 试管中:铜丝表面 ;b 试管中:品红溶液 ;c 试管中:紫色石蕊溶液 ;实验结束:将a 试管中的溶液慢慢倒入水中,溶液 。
(3)结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浓硫酸的用途吸水性 做 干燥剂 酸性 酸洗剂 做化工原料 蓄电池的电解质 制备挥发性酸二、 硝酸的性质 1. 酸性2. 强氧化性与金属的反应(可以和金属活动顺序表金之前的金属反应)3Cu +8HNO3(稀)===3Cu(NO3)2+2NO↑+4H2OCu +4HNO3(浓)===Cu(NO3)2+2NO2↑+2H2O与非金属的反应C +4HNO3(浓)=====△CO2↑+4NO2↑+2H2O 。
教学设计7:4.4.2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第四节氨硫酸硝酸第2课时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浓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氨的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观察能力及实验动手能力、形成规律性认识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道德情感目标】1、重视对学生知识的建构能力的培养,让同学们理解知识结构由主干知识和基本知识构成,主干知识作支撑。
2、重视环境教育,提倡环境保护的思想。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浓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氨的化学性质。
【难点】浓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氨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器材投影仪四、教学方法与过程:探究式教学,实验总结法[问题引课]:学生思考回答课本P.100的【思考与交流1、2、3】。
(1)它们都是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H+,硫酸和硝酸是含氧酸,盐酸是无氧酸;硫酸是二元强酸,硝酸和盐酸是一元强酸……(2)在水溶液中都电离出氢离子。
(3)从盐酸、稀硫酸是非氧化性酸,浓硫酸或硝酸是氧化性酸的角度加以讨论。
一、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实验激趣]:结合教科书图4-27,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指出浓硫酸的脱水性和吸水性(实验中经常做干燥剂)。
[实验演示]:演示【实验4-8】并投影下列思考题:(1)反应的条件是什么?(2)反应前后溶液及铜片有哪些变化?(3)实验发生后品红溶液(或紫色石蕊溶液)有何变化?由此得出什么结论?盛品红溶液试管口的棉花起什么作用?(该实验只有在持续加热时,才有稳定的SO2气流。
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时能发生反应,放出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或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
反应后生成物的水溶液显蓝色。
)[讨论释疑]:浓硫酸、稀硫酸中溶质都是H2SO4,为什么与Cu反应的性质有如此大的差异?分析浓硫酸的强氧化性的实质。
指出:浓硫酸、浓硝酸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但都没有氢气生成;常温下,浓硫酸可使铁、铝等发生钝化。
指出:浓硫酸不仅能够氧化大多数金属,还能够氧化非金属:如C 、S、P等。
C+2H2SO4(浓)≜CO2↑+2SO2↑+2H2O补充例题:现欲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红热的炭与浓硫酸发生反应所生成的各种产物。
教学设计1:4.4.2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硫酸、硝酸和氨(第1课时)教学目标1.复习硫酸酸性,学习并掌握浓硫酸吸水性、脱水性,浓硫酸的氧化性。
2.通过学习浓、稀硫酸性质的比较,引导学生从量变引起质变角度,加深对自然辨证法的认识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浓H2SO4的强氧化性难点:浓H2SO4的强氧化性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新课导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让我们攀越硫的最高山峰,去领略它特别的风光。
新知学习实验探究请大家分述以下实验的实验现象,并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学生叙述并分析稀硫酸显酸性的原因:H2SO4=2H++SO 24过渡稀硫酸主要体现酸的通性,那么浓硫酸呢?硫酸的浓度不同,会不会引起性质上的差异?如何通过实验验证你的结论?学生猜测并设计验证实验。
实验探究1、展示一瓶浓硫酸观察现象,总结物理性质,体会浓、稀硫酸的区别。
思考交流现有失去标签的浓硫酸、浓盐酸各一瓶(瓶相同,酸体积相同),不用化学方法....如何鉴别?根据是什么? 注意观察、对比。
根据物理性质的区别。
学生分析总结整理归纳1.物理性质浓硫酸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
高沸点难挥发的强酸,密度大,极易溶于水。
过渡浓硫酸与稀硫酸中溶质都是硫酸,那么它们的化学性质是否一样?实验探究1、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滴兰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先变红后变黑)2、在胆矾晶体中加入浓硫酸,(固体由兰色变为白色)观察实验现象思考交流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变黑,黑色的物质是什么?这种现象体现浓硫酸何种特性?这两个实验体现浓硫酸的何种性质?拓展提高在胆矾晶体由兰色变为白色体现浓硫酸的吸水性。
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变黑,黑色物质为炭,浓硫酸使它逐渐变黑的现象称为“炭化”。
这是浓H2SO4酸性和脱水性的体现。
思考交流吸水性和脱水性有何区别?实验探究蔗糖与浓H2SO4的反应观察物质颜色、体积的变化,闻气味并抚摸烧杯外壁。
知识整理吸水是指吸收物质中本来就有的湿存水(或水蒸气),脱水是指将化合物(主要是有机物)分子中的氢、氧两种元素按原子个数比2∶1(即按水的组成比例)脱去。
21-22版:4.4.2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创新设计)
15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创新设计》
探究一、浓H2SO4的特性 【探究讨论】
1.浓H2SO4使蔗糖变黑,体现浓H2SO4的什么性质? 提示 脱水性。
2.浓H2SO4使蓝矾变成白色粉末,体现了浓H2SO4的什么性质? 提示 吸水性。
3.浓H2SO4与过量的Zn充分反应,发生反应有哪些?写出化学方程式。
21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创新设计》
装置B的作用是储存多余的气体。当D处有明显现象后,关闭旋塞K,移去酒精灯,但
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气体产生,此时B中现象是____________。
B中应放置的液体是________(填字母)。
A.饱和Na2SO3溶液
B.酸性KMnO4溶液
C.浓溴水
D.饱和NaHSO3溶液
14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创新设计》
答案 (1)久置硝酸显黄色是由于硝酸见光或受热发生了分解,生成的 NO2 溶于浓 硝酸所致 保存时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并置于阴凉处 (2)1∶1 (3)B (4)NO2、NO Cu+4H++2NO3-===2NO2↑+2H2O+Cu2+、 3Cu+8H++2NO3-===3Cu2++2NO↑+4H2O (5)稀硝酸 3Ag+4HNO3(稀)===3AgNO3+NO↑+2H2O (6)浅绿色变棕黄色 不变色
3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创新设计》
实验操作
实验 说明
4
a.通过可抽动的铜丝来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 b.浸有碱液的棉花团可以吸收多余的SO2,以防止污染环境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a.试管中铜丝表面__逐__渐__变__黑__色__,__有__气__泡__产__生_____ 实验 b.试管中的品红溶液逐渐变为__无__色____ 现象 c.试管中的紫色石蕊溶液逐渐变为__红__色____
2022年 教学教材《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参考优秀教案2
氨硝酸硫酸〔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通过探究硫酸、硝酸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脑、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浓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教学难点: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
教学过程[引言]硫酸、硝酸和盐酸是我们常说的三大强酸,它们在组成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相似的性质,又有那些不同的性质?[投影]酸的通性稀硫酸盐酸硝酸离子方程式H2SO4==2H SO42-HC==H C-HNO3==H NO3-指示剂紫色石蕊变红与碱反响H OH-== H2O与碱性氧化物反响CuO 2H == Cu2H2O与盐反响CO32-2H == CO2↑ H2O与金属反响Fe 2H == Fe2H2↑〔HNO3不产生H2〕我们在实验室制取氢气时,不用浓硫酸和硝酸来制取,说明它们除了具有酸的通性外还具有特殊性质。
[实验4-8]浓硫酸与铜反响,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并观察溶液的颜色。
[师问]品红溶液有什么变化?[生答]品红溶液褪色。
[补充实验]加热褪色的品红溶液,观察其现象。
[提问]浓硫酸与铜反响产生什么物质会引起这样的变化? [生答]产生了SO 2气体。
[展示]浓硫酸与铜反响后的溶液,并提问:溶液的颜色说明产生了什么离子? [生答]产生了Cu 2。
[师问]硫酸和铜中的元素化合价有什么变化,并分析产物是什么,硫酸和铜各表现什么性质?[生答]产生了SO 2和Cu 2,硫元素从6价变成了4价,化合价降低,被复原;铜从0价变成了2价,被氧化。
硫酸表现氧化性,作氧化剂;铜表现复原性,作复原剂。
[讲解]浓硫酸与铜反响除了表现氧化性,还表现酸性。
[板书]一.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1.浓硫酸的氧化性 ①与金属反响2H 2SO 4浓 Cu === CuSO 4 SO 2↑ 2H 2O[补充实验]浓硫酸与蔗糖实验。
请同学观察现象,并闻一闻放出气体的气味。
[现象]蔗糖中参加浓硫酸,蔗糖变黑,体积膨胀,变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的炭,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硝酸、硫酸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硝酸硫酸【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⑴通过实验认识硝酸的氧化性。
⑵通过实验认识浓硫酸的氧化性,掌握浓硫酸的特性。
⑶对金属与酸的反应形成更全面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逐步掌握比较研究法,进一步形成交流、反思、评价的学习习惯。
⑵以硝酸、硫酸的知识学习为线索,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学习物质及其化学性质的一般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设置适宜难度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获得探究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体会到学习的过程是渐进的过程。
【教学重点】浓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
【教学难点】浓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欲望。
硝酸的强氧化性【提问】描述实验现象。
【提问】如何解释上述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现象:反应剧烈,锌溶解,生成红棕色气体。
小组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反应生成了NO2,说明浓硝酸中被还原,浓硝酸中也具有氧化性。
使学生从化合价变化角度认识浓硝酸性质,加强化学概念在元素学习中的作用。
硝酸的强氧化性【引入】不活泼金属能否与浓硝酸反应?【演示实验】向浓HNO3中插入铜丝。
【提问】描述实验现象。
【提问】分析上述反应。
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Cu+4HNO3(浓)= Cu(NO3)2+ 2NO2↑+2H2O【提问】对比Cu与H+、Cu与HNO3的作用,有什么新发现?【引入】铜能否与稀硝酸反应?观察。
描述实验现象:反应剧烈,溶液由无色变成绿色,生成红棕色气体。
小组分析、讨论,得出结论:不活泼金属铜被氧化,浓硝酸中被还原,生成NO2,体现氧化性。
分析、讨论,得出结论:浓硝酸中的氧化性比H+强。
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
通过演示实验提供丰富的感性素材,使学生充分了解硝酸中的氧化性。
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展现、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思维更加严谨、清晰。
通过对比,引导学生更深入了解反应的本质。
【演示实验】向稀HNO3中插入铜丝。
【提问】描述实验现象【提问】分析上述实验现象。
高中化学必修1《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说课稿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说课稿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硝酸硫酸和氨》。
新课标将本节内容分为两个课时:一:说教材1.地位和功能:氨、硝酸、硫酸是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在工作、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
教材把这一节内容放在基本实验和基础理论、以及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之后,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形成完整的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具有巩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基础知识的作用,在第三章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化合物知识和研究方法,为元素族概念的形成、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形成以及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积累感性认识的材料。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硫酸、硝酸的酸性以及浓硫酸的脱水性、吸水性。
(2)、掌握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
(3)、了解硝酸与金属或非金属反应时,随着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的不同,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不同。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蔗糖与浓硫酸脱水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体验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2)、通过浓、稀硫酸性质的对比,浓、稀硝酸性质的对比,了解对比这一重要方法在学习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浓、稀硫酸性质的对比,浓、稀硝酸性质的对比,体会内因与外因、量变引起质变、现象到本质的辩证关系(2)、通过对实验装置的探讨,提高实验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3、重点、难点氨、铵盐的化学性质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
二、说教法本节内容无论从本章还是从整个教材看,都是非常重要的,它知识点多,难点多,同时又是考试热点。
对于硫酸的通性,在初中学生已学过,难度并不大,教学时以预习学案的方式进行复习巩固。
对于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在初中学生虽有了解,但比较浅显,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也未做过,二者的区别学生并不是太清楚,因此,必须做好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实验浓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而且浓硫酸、硝酸与铜、碳的反应不符合学生原有的知识逻辑,为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增加了困难。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教学设计
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二课时《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教学设计一、设计背景1.理论背景《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化学教学要让学生“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教材背景本节课的地位比较重要,其内容是建立在初中《酸的通性》、《常见的酸—硫酸》基础之上的,学生对稀硫酸性质已有较全面的认识,而对浓硫酸、硝酸只有初步认识,浓硫酸和硝酸的强氧化性则与学生原有认知矛盾冲突。
所以,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共同参与探究式教学,学生认知结构完全可能通过同化和顺应达到新的平衡,对以后研究其他物质具有指导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硫酸和硝酸的物理性质及其用途;掌握硫酸和硝酸的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研能力,增强探究性学习的水平;学会操作、观察和分析实验,培养、提高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学会运用化学理论分析、推理化学现象和物质性质,提高思维能力;了解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思路,提高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
三、重难点及突破方法重点:H2SO4 、HNO3的性质。
难点:浓H2SO4、HNO3的氧化性。
难点突破方法:充分运用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观察现象、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四、教法方法本节课将演示实验全改为学生分组实验,设计为“实验→思考与讨论→归纳总结→分析和解决问→拓展与应用”的课型,强调学生在实验活动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
6.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设问】铜能与稀硫酸反应吗?为什么?铜能与浓硫酸反应吗?【指导学生实验】按课本图4-32装置实验,观察反应现象。
【引导讨论】1、铜片与浓硫酸能否反应?反应的条件是什么?2、根据实验现象你认为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写出反应方程式。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学案
磴口一中“十六字”高效教学法学案(电子版)备课教师备课组长教务主任班级组别姓名年月日
二、硫酸
任何改革必须具备坚持、坚持再坚持,落实、落实再落实的精神才能成功!——王永恒
修改、补充
品红
KMnO 4石灰水
品红
检验水检验SO 2
除去SO 2
检验CO 2
五) SO 42―
的检验方法:先加盐酸酸化,再加入
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有SO 42―
的
【自我评价】
、高沸点性 B 、强酸性 C 、吸水性 D 、脱水性 E 、强氧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
——魏书生。
中学化学教学设计-电子教案-案例5-5 硫酸硝酸的氧化性 教学设计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教学设计1 教学背景分析1.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是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第二部分内容,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学生已初步了解浓硫酸的强腐蚀性、吸水性、脱水性,氧化还原反应,硫和氮的氧化物等知识,为学习硫酸、硝酸的酸性、氧化性、稳定性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本节运用分类观和氧化还原理论来分析物质的性质和反应的特点,进一步深化分类观和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的运用,也为后续学习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作了知识铺垫。
1.2学生情况分析(1)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高一学生整体上表现为一种过渡性特点,思维上正从经验型思维向理论型思维过渡。
虽然已经经历了三章化学知识的学习,但并未形成系统的化学学习方法和成型的化学思想。
但好奇心较重、学习主动参与性较高、对新知识的渴求度较高,容易调动其积极性。
(2)已有的相关知识和经验。
在初中就已经做过浓硫酸的脱水性和吸水性实验,并且掌握了酸的通性。
在前面三章的学习中,初步学会从物质分类和氧化还原反应的视角来研究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思维方法,初步具备通过设计实验来验证预测或假设的经验和能力。
2 教学目标设计2.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道并能区分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2)认识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3)能简单列举硫酸和硝酸的用途;[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装置,类比设计铜与浓硫酸的实验装置,并且从浓硫酸的氧化性类比学习硝酸的氧化性。
体会到类比学习的魅力,从而获得类比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2)通过硫酸、硝酸的氧化性探究过程,以“激发疑问-猜测现象-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的基本实验探究模式,学会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将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的改进,增强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
(2)通过浓硫酸氧化性的探究过程,体验严谨的科学精神,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从现象到本质的唯物。
主义世界观。
2.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教学难点: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2.3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引导-发现法3 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设计3.1 教学设计总体思路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和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探究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建构主义的思想设计的。
教学设计2:4.4.2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第2课时教学设计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巩固稀硫酸的性质;掌握浓硫酸的特性及强氧化性。
2.培养学生用新概念重新理解旧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可能的规律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浓硫酸和稀硫酸性质比较教学,分析其可能有的性质,并设计实验来证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探索新知识的欲望,且在实验研究中培养求实、进取的优良品质。
2.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方法——结构分析、推测可能的性质、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再辩证地分析结论的适用范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浓硫酸和稀硫酸性质比较教学,对学生进行“现象与本质”“量变与质变”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通过动手实验,使其体会理论上的理解和亲手实验的不同,而且实验不总是每次都能成功,分析教训、总结经验,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和认真仔细、实事求是的作风。
教学重点浓硫酸的化学性质(强氧化性)教学难点研究某物质的程序和方法教具准备浓硫酸、纸、火柴、白糖、铜片、布、硝酸、硝酸钡、烧杯、玻璃棒、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导管等教学过程[多媒体]化学家的“元素组成通式”——C4H4Clear—Head 清醒的头脑Curious—Heart 好奇的精神Clever—Hands 灵巧的双手Clean—Habit 洁净的习惯师:如果我们能以化学家的科学素养来要求我们自己,那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科学高峰一定瑰丽多姿。
下面请同学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听一则小故事。
[投影]清华学子刘海洋伤熊事件。
清华大学机电系四年级学生刘海洋先后两次用火碱、浓硫酸将北京动物园的五只熊烧伤,其中一头黑熊双目失明。
这一故意残害动物的事件经媒体披露后,引起了公众的强烈愤慨!同时,“高材生为何会犯如此低级错误?一个‘好学生’为什么没有成为一名好公民”的疑问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地讨论与深入地思考。
(材料有很强的震撼力,学生陷入了沉思)师:刘海洋为何用浓硫酸残害黑熊?浓硫酸又具有哪些重要性质?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第2课时) 教师教学实施方案
收集小组共性问题,选择必要的作解释。
第二层级
重难探究1:浓硫酸的性质实验
组织学生分析、思考预学案第二层级【重点难点探究】中【互动探究1】及【探究拓展】内容
学生先自主学习后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互动探究】及【探究拓展】内容。
组织学生展示、点评互动探究和探究拓展的知识,针对学生的的回答予以点拨、点评。
快速完成练习并同桌对比答案、进行讨论
PPT展示课堂检测答案
第四层级
课堂总结
老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师生共同完成“思维导图”,并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固学案》;最后要求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反思
完成并理解掌握“思维导图”,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反思总结,课后完成相应练习
PPT展示思维导图内容
板书设计
1、稀硫酸:酸的通性;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二、浓硫酸
1.吸水性
2.脱水性
3.强氧化性
三、硝酸的化学性质
1.酸的通性
2.强氧化性
3.不稳定性
PPT展示
小组展示答案,其它组做点评
1.PPT展示互动探究及探究拓展参考答案
2.浓硫酸性质实验的微课
教师指导学生小结浓硫酸的性质、检验硫酸根离子的注意事项
重难探究2:硝酸的强氧化性及有关计算
组织学生分析、思考预学案第二层级【重点难点探究】中【互动探究2】及【探究拓展】内容
学生先自主学习后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互动探究】及【探究拓展】内容。
程序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预设)
媒体运用
引入新课
情境导入
2006年8月,京杭运河余杭段中一艘运硫酸的船发生浓硫酸泄露事件,产生了十多米高的白雾,船体附近的河面像沸腾了一样冒着水泡,船里还发出砰砰的爆炸声,硫酸泄露的河段有不少死鱼浮起。你知道为什么浓硫酸遇水会产生大量白雾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标准文案
精彩文档《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教学设计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的第二部分《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本节知识用时一课时。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主要是高一上普通班的学生。
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课标对这部分的要求通过实验了解氮、硫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人教版将它放在了经过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前三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储备了不少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对于氮和硫的氧化物的污染问题也留有深刻印象。
初中学生认识到硝酸是一种强酸,已从物质分类角度了解了酸的通性。
对于氢前金属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规律非常熟悉。
这为研究浓硫酸和硝酸的强氧化性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知识支持。
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从氧化还原反应和物质的特性角度去认识和理解硫酸及硝酸的强氧化性,进而引出不同价态的氮元素之间的转化,对以前所学内容的深化和完善。
不仅巩固《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量等概念,也为《化学必修2》形成元素概念和元素周期律提供感性材料。
体现了新教材对知识的“螺旋上升”的编排特色。
教学重点:硫酸及硝酸的氧化性。
教学难点:硫酸及硝酸的氧化性。
2、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在初中时已经学习过浓硫酸与硝酸的物理性质,在这儿只需让学生在课前复习即可。
学生在初中就已经接触过稀硫酸,但是本节所介绍的浓硫酸的一些性质与稀硫酸还有很大的区别。
比如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表现在+6价的硫元素上,可与铜,碳单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硫;而稀硫酸的氧化性表现在氢离子上,与活泼的金属反应放出氢气。
因此,在此应慢慢引导学生加以理解并予以区别。
高一学生,在学这节时已经具备了一些鉴别物质的能力,所以对于浓硫酸与碳的反应,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鉴别产物。
这样,不仅可以巩固知识,还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其实验能力。
对于硝酸在这节要讲的氧化性,学生是陌生的。
做好相关实验以及与硫酸的对比学习,还有浓稀硝酸的对比学习是突破的重点。
实用标准文案
精彩文档
二、教学方案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巩固稀硫酸的性质,探究硫酸及硝酸的特性及强氧化性,对金属与酸的反应形成更全面的认识,
2、知道硫酸及硝酸的工业用途,形成氮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的知识网络,
3、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硫酸与硝酸性质的对比学习,学到类比学习的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假说、实验验证、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历程,学习从现象到本质的推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不同浓度酸的反应,让学生形成“现象与本质”“量变与质变”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实验探究过程,体会到学习的过程是渐进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
3、通过硝酸的用途和学以致用,关注化学的运用及科技的发展,建立对化学的认同感。
2、教学方法
问题解决法、讨论法、讲授法、实验法指导教学。
实用标准文案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精彩文档
课堂总结
练习巩固
【课堂小结】归纳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对本节课知识总结。
【课堂练习】与课堂知识有关的检测题。
做好练习,准备回答。
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课后作业】课本103页
第1、3题。
巩固所学知识。
4、板书设计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一、稀硫酸及硝酸的通性
二、浓硫酸的性质
1.难挥发性——制挥发性酸
2.吸水性
3. 腐蚀性
4.氧化性
①与非金属反应,如C,S,P等
2H2SO4(浓)+C = CO2↑+2H2O+2SO2↑
②与金属反应
Cu +2 H2SO4(浓)= CuSO4 + SO2↑+ 2H2O 三、硝酸的性质
1.硝酸的物理性质
2.硝酸的化学性质
①不稳定性
4HNO3 = 2H2O+ 4NO2↑+ O2↑
②与非金属反应,如C,S,P等
4HNO3(浓)+ C = CO2↑+ 4NO2↑+ 2H2O ③与金属反应
Cu+4HNO3(浓) = Cu(NO3)2+2NO2↑ +2H2O 3Cu+8HNO3(稀) =3Cu(NO3)2+2NO↑ +4H2O 王水:浓硝酸与浓硫酸体积比为3:1 四、浓硝酸、浓硫酸的钝化反应
实用标准文案
精彩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