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
【教案】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第一章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一、课程标准1.运用地球仪或软件,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
2.结合实例,说出地球自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地球的自转是地球的运动的第一部分内容。
地球的自转重点讲述的是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同时还需要着重强调地球自转的产生的地理现象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于地球的自转还很陌生,他们刚开始会不理解什么是地球的自转,当结合身边的现象来讲解自转时,让学生慢慢地知道原来我们日常生活中就能感受得到地球是在转动的。
因此,在讲授地球的自转这节课时,一定要注意将学生已知的生活经验转化到教学中,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掌握地球的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和地理现象等。
四、教学目标1.运用地球仪或视频动画,让学生能够描述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2.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认识人们是如何根据这一现象协调生产生活的。
(人地协调观)五、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
2.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六、教学方法读图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讲授法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地球的自转》的视频,提问:为什么我们每天看到的太阳都是东升西落?为什么我们看巴黎奥运会运动员们比赛时间是在晚上,难道他们是在晚上比赛的吗?学生:……教师:通过这个视频,大家对地球的自转有了一定的了解,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导致太阳每天都是东边升起西边落下,也导致观看巴黎奥运会的时间出现差异。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地球的自转,去更深刻的认识地球的自转,了解地球的自转对我们生产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
【新课教授】一、地球自转的概况1.地球自转的概念结合地球自转的动画,阅读课文第21页,说说什么是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绕转中心是?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
绕转中心是地轴。
2.地球自转的方向(1)结合地球自转的动画,阅读课文第21页第一段,说说地球自转的方向?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第课时教案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理解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3.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教学重难点】重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速度计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纬线、北极和南极。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吗?地球的运动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二、新课讲解1.地球的自转(1)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
(2)讲解地球自转的周期:24小时。
(3)讲解地球自转的速度:每小时约1667千米。
(4)讲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时区差异。
2.地球的公转(1)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
(2)讲解地球公转的周期:365天。
(3)讲解地球公转的速度:每小时约29.8千米。
(4)讲解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变化。
三、案例分析1.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速度的计算方法。
2.利用地球仪,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观察产生的地理现象。
3.讨论地球自转和公转对生活的影响。
四、课堂小结2.强调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五、课后作业1.复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点。
2.列举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并解释其原因。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引导学生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计算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速度,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一步: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纬线、北极和南极。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吗?地球的运动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第二步:新课讲解1.地球的自转(1)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
《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案【六年级地理上册鲁教版】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地球的运动的第1课时,主要内容有:地球自转现象,地球自转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影响。
教材在学生初步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地球仪等有关知识后,又一次比较系统的探知地球的运动情况。
试图通过探究让学生体会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等知识,使他们能更深入的了解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由此体会到日常生活中的太阳的东升西落和昼夜交替现等现象,同时,也为第2课时地球的公转及其产生的意义做准备。
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旋转的自转特征。
2.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知道晨昏线的含义和昼夜交替周期。
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锻炼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会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
2.探讨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教学难点】1.建立地球运动的空间概念。
2.探讨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地球的自转》,引入地球自转现象。
【讲授新课】一、地球的自转教师提问: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地球是在不停的自转?学生:小组讨论后,学生代表回答。
教师展示图片、播放视频《地球自转的证据——傅科摆实验》后归纳总结1.地球自转的证据:(1)太阳月亮星星东升西落(运动的相对性)。
(2)星星的视运动照片。
(3)傅科摆实验(地球自转,使地面上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发生偏转)。
教师提问:很多同学都有着同一个梦想,像杨利伟一样遨游太空为国争光,还能在太空中俯瞰我们的家园——地球。
那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在太空这个角度观察,地球是怎么转动的呢?假设你坐宇宙飞船飞到了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你看到地球会怎么转动?先来看一个示意图。
总结:2.地球自转我们把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
教师播放动画:“【知识解析】地球的自转”。
请大家注意观察,从不同角度观看,地球是怎么转动的?此处可使用资源“【知识解析】地球的自转”。
学生讨论。
人教版七上第一章 第3节《地球的运动》 课时1 教案
教学课题第一章第3节地球的运动(课时1)教学内容地球的自转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自转中心。
(地理实践力)2.说出地球自转所产生的自然现象,并能解释所产生的昼夜更替、时间差异现象的原因。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3.列举与地球自转相关的生活实例。
(人地协调观)4.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发展过程中领悟科学家们追逐真理的精神。
(人地协调观)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自转中心。
2.说出地球自转所产生的自然现象,并能解释所产生的昼夜更替、时间差异现象的原因。
教学难点说出地球自转所产生的自然现象,并能解释所产生的昼夜更替、时间差异现象的原因。
教学辅助材料与手段多媒体课件读图分析法、演示实验、合作学习法、举例分析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看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提问:通过观察是天动还是地动?观看视频,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
二、教学过程探究一:地球的形状与大小(一)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过程1.地心说——我们看到的日月星辰。
每天东升西落,周而复始。
这究竟是天在转还是地在转?"天转”似乎更符合人类的直觉。
古人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日月星辰围绕地球运动,这是曾在欧洲长期盛行的“地1.互动交流:;利用图片了解地心说。
整个宇宙是一个多层水晶球,地球位于水晶球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在各自心说”的观点。
2.日心说——16世纪中叶,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经过多年的观测研究,发表了《天体运行论》他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不断围绕大阳公转。
哥白尼的“日心说”被当时的统治者视为异端邪说。
直到后来,伽利略使用天文望远镜发现了支持“日心说”的天文现象,"日心说”才逐渐被关注。
如今。
地球自转与围绕大阳公转已经成为大众熟知的科学常识。
(二)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1.阅读课本,并观看动画,完成表格2.小组合作演示提出要求:①正确摆放地球仪,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
-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
-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关概念。
六、知识点梳理
1. 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征
-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己的轴心旋转一周的运动。
-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
-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2. 地球公转的概念和特征
-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一周的运动。
- 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年。
-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季节的变化和五带的产生。
最后,我将制定改进措施,并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实施。例如,如果发现学生对地球公转的概念掌握不牢固,我将在下一节课中更多地运用图表和模型,以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如果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参与度,我将尝试采用更多的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课后作业
1. 简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和特征。
三、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基本运动知识,对地球自转和公转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对自然环境和地球科学感兴趣的学生。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喜欢通过观察和实践来学习。同时,也有部分学生可能对地理学科的抽象概念和理论较为困惑,需要更多的实例和实际操作来帮助他们理解。
教学设计8:1.2.1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地球自转的概念及特点。
2.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利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启发式等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发展中,领悟到科学家们追求真理的精神,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和世界观。
2.初步形成对地球运动的好奇心和探索心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由于地球的自转所产生的地方时差。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昼夜的交替,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
那么大家知道这些现象的形成原因吗?学习本节内容后,同学们就能找到答案了。
二、师生互动理解新知[板书] (一)地球的自转[展示] 课件:地球的自转。
[教师]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思考:地球是绕什么在不停地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怎样?(地轴,自西向东)(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归纳,并讲述自转的周期) [教师] 这里有一个地球仪,哪位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地球的自转?(请2~3名学生上讲台演示。
注意学生旋转地球仪的方向)[提问] 日出日落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日月星辰为什么不西升东落?(由于地球的自转;因为自转是自西向东)[讲述] 这和我们坐在向前行驶的汽车里,感觉公路两侧的树木向后跑的道理是一样的。
[提问] 昼夜的产生只是因为地球的自转吗?[演示] 出示一个较大的玻璃地球仪。
(这因为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演示] 教师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演示昼夜的产生,并讲解产生的原因。
然后再转动地球仪,演示昼夜更替,并讲解产生的原因。
[提问] 地球自转一周,地球表面就完成一个昼夜交替,其经历的时间是多少?(大约是24小时)[活动] 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每组一个地球仪,一个手电筒,完成:(1)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注意昼夜是怎样交替的。
《地球的运动》教案
《地球的运动》教案第一章:地球的自转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让学生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1.2 教学内容地球自转的概念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地球自转的周期(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和现象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参与讨论1.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自转的动画,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2. 讲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让学生通过观察动画加深理解3. 讲解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现象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二章:地球的公转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让学生掌握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让学生了解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2.2 教学内容地球公转的概念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地球公转的周期(一年)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和现象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参与讨论2.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公转的动画,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2. 讲解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让学生通过观察动画加深理解3. 讲解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现象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三章:地球的运动与地球仪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仪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掌握地球仪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3.2 教学内容地球仪的概念和作用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地球的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仪的概念、作用和使用方法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参与讨论3.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仪的概念和作用2. 讲解地球仪的使用方法,让学生通过操作地球仪加深理解3. 讲解地球的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仪的概念、作用、使用方法和地球的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四章:地球的运动与地球仪(续)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让学生了解地球的五带划分4.2 教学内容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地球的五带划分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和五带划分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参与讨论4.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极昼极夜现象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2. 讲解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加深理解3. 讲解地球的五带划分,引导学生思考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和五带划分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五章:地球的运动与地理现象(续)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运动对气候的影响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运动对生物的影响5.2 教学内容地球的运动对气候的影响地球的运动对生物的影响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的运动对气候和生物的影响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参与讨论5.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运动对气候和生物影响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的运动对气候和生物第六章:地球的运动与日常生活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地球运动现象解释日常生活现象6.2 教学内容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利用地球运动现象解释日常生活现象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案例分析法:分析日常生活现象,引导学生运用地球运动知识进行解释6.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影响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2. 讲解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加深理解3. 分析日常生活现象,引导学生运用地球运动知识进行解释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和如何利用地球运动现象解释日常生活现象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七章:地球的运动与导航技术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运动在导航技术中的应用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定位和导航7.2 教学内容地球运动在导航技术中的应用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定位和导航的方法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运动在导航技术中的应用实践操作法:进行导航技术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定位和导航7.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运动在导航技术中的应用,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运动在导航技术中的重要性2. 讲解地球运动在导航技术中的应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加深理解3. 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定位和导航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运动在导航技术中的应用和如何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定位和导航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八章:地球的运动与天文观测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运动在天文观测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天文观测8.2 教学内容地球运动在天文观测中的重要性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天文观测的方法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运动在天文观测中的重要性实践操作法:进行天文观测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天文观测8.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运动在天文观测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运动在天文观测中的作用2. 讲解地球运动在天文观测中的重要性,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加深理解3. 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天文观测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运动在天文观测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天文观测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九章:地球的运动与人类文明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运动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让学生学会如何从地球运动的角度解释人类文明的发展9.2 教学内容地球运动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从地球运动的角度解释人类文明的发展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运动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案例分析法:分析人类文明发展史,引导学生运用地球运动知识进行解释9.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运动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运动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性2. 讲解地球运动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加深理解3. 分析人类文明发展史,引导学生运用地球运动知识进行解释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运动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以及如何从地球运动的角度解释人类文明的发展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十章:课程总结与拓展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巩固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学会如何将地球运动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研究中10.2 教学内容巩固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学会将地球运动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研究中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总结本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地球运动现象,引导学生运用地球运动知识进行解释10.4 教学步骤1. 总结本课程的主要知识点,让学生巩固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2. 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地球运动现象,引导学生运用地球运动知识进行重点和难点解析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其方向和周期是本课程的基础知识,需要重点关注。
第一章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 地球自转 教案(表格式)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
师:通过学生有关的生活经验,回答下列问题:
1.自转方向
2.自转周期
3.旋转轴
4.产生的地理现象
活动:演示地球自转,实物直观演示,多媒体课件演示。
1.师:请2-3位学生到台上演示,大家判断演示是否正确。
2.有地球仪的学生与老师一起正确演示地球自转,并做好记录。
3.观察思考:在地球自转示意图上画出:地轴,运动方向。
4.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掌握自转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动手和观察思维能力。
5.通过尝试画图,帮助学生形象的记忆。
并在画图和纠错的过程中轻松的掌握知识。
6.师: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
强调3个演示角度观察地球自转:赤道,北极上空,南极上空。
7.结论:地球自转的方向,中心,周期。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逆时针旋转,南极上空,地球顺时针旋转。
演示活动:说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师借助实物直观进行演示。
利用手机模拟太阳光。
1.在地球仪上用红色标志北京和伦敦,拨动地球仪使北京朝向手机的关系,看看伦敦此时是白天还是夜晚。
2.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北京和伦敦两地的昼夜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3.老师:强调几个点日出。
4.学生观察思考:(1)北京和伦敦的昼夜会发生怎样的变化?(2)假设地球不自转,还会产生昼夜更替吗?(3)假设地球是一个透明的球体还会有昼夜更替吗?。
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
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地球自转定义、方向和周期,并学会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学会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并说明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的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体验通过用地球仪和光源演示地球的自转2.通过观察地球自转时地球上出现昼夜更替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观察地球的运动,初步了解许多地理现象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使学生认识到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点以及它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和变化以及五带的划分。
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实验演示法教学用具:地球仪、多媒体课件、手电筒【复习提问】(1)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哪条纬线?(2)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级、穿过地心的轴叫什么?【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每天都会看到太阳东升西落,那么究竟是地球在动,还是太阳在动呢?前几节课,我们从静态的角度认识了地球。
事实上,地球如同宇宙中的所有物质一样,一刻不停地运动着。
你们知道地球运动有哪两种基本形式吗?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观察和讨论,从动态的角度去认识地球。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坐地日行八万里” 请大家解一下原因。
一、地球的自转(一)自转的规律(看多媒体)观察:地球的自转有什么特征?并回答下列问题:1.地球绕着什么在旋转? 2.地球自转是什么方向?3.地球自转一圈需要的时间,也就是地球自转的周期是多长呢?4.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若在南极上空俯视呢?。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边演示)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不停的自转,自转一周是一天。
在北极上空看,地球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5.假定它是静止的,地球表面向着太阳的一面和背着太阳的一面各有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而地球自转又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呢?演示:多媒体展示昼夜交替现象。
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1.2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规律。
2.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
3.初步了解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知识。
4.知道地球公转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变化。
5.知道五带的界线及各自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能用简单的工具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3.能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4.初步学会绘制简略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地球运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的物质是运动变化的,探索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必须用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无神论教育。
●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
2.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五带的划分。
●教学难点1.实例解释时差现象。
2.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教学方法演示、分析、写结论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1.地球仪和手电筒等。
2.绘制有关投影片及教具。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规律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第二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季节变化第三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五带划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毛泽东主席七律《送瘟神》中的诗句。
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原来地球不是固定不动的,而是始终在运动着。
赤道的周长约4万千米,在赤道上每天随地球自转一周正好是八万里。
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地球是怎样运动的及其产生的现象。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讲授新课]设问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呢?请同学们先看一个演示,大家要注意仔细观察。
演示教师用三球仪演示地球的运动。
(如没有三球仪,教师可在讲桌中假设一个太阳,用地球仪进行演示)提问从刚才的演示中同学们观察到地球的运动有哪两种形式?结论一是围绕地轴自转,二是围绕太阳公转。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能从方向、周期、速度等方面分析自转和公转的一般规律。
2.了解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
3.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过程及其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能够准确地画出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科学的宇宙观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线速度和角速度。
2.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教学难点]1.恒星日和太阳日、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变化规律、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2.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1.运用对比的方法学习“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2.运用FLASH动画演示,并适时提出研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寻找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教具准备]地球仪、多媒体课件[讲授过程]:(引入新课)1.直接引入:前面两节课我们主要研究的是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从本节开始,我们把关注的焦点由宇宙空间转移到地球本身。
研究其作为行星的基本特征之一——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运动是很复杂的,除了自转和公转以外,还有其他许多形式的运动。
一般情况下,我们只谈地球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两种运动,即自转和公转。
2.演示引入:运用 FLASH 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3.诗词引入:让学生边看边思考毛泽东同志的一句脍炙人口的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为什么这样说呢?(学习新课)【板书】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1.地球自转的一般特点(展示flash1:地球的自转运动)【讨论】①绕转的中心是,其空间指向有何特点?②自转的方向是,你能从不同视角描述自转的方向吗?请你画出示意图。
③自转的周期是,其时间长度因参考点不同而。
【归纳】地球绕转的中心是地轴,其空间指向不变,一端恒指北极星附近。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教案(优秀15篇)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教案(优秀15篇)初一地理教案1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首都和主要城市圣保罗,里约热内卢2、运用地图,联系巴西自然条件特点,讨论该国如何开发利用和保护热带雨林3、运用地图,联系巴西的地形和气候特点,分析亚马孙河水量丰富的原因,了解巴西农业和工业的基本特点4、运用地图,了解巴西的城市建设和人种构成特点重难点重点:巴西的地理位置、主要城市。
工农业特点难点:亚马孙和水量特别丰富的原因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很多同学都喜欢看足球,也知道球王贝利,你知道球王贝利是哪个国家的人吗?一、地理概况1、引导学生在“世界政区图”找出巴西的位置,并指出它是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世界第五大国。
2、引导学生完成P90活动2题,从纬度位置的角度了解巴西的位置特点3、引导学生完成P90活动第1题,思考:巴西的地形以哪两种基本地形为主,各属于什么气候类型?4、结合板图,讲述亚马孙平原的范围及亚马孙热带雨林5、学生自读材料‘地球之肺“,了解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现状6、学生讨论完成活动第3题,(过渡)平原一般是有河流冲积而成,亚马孙平原是有哪条河流冲积而成的呢?二、亚马孙河1、引导学生观察图3-41,思考:亚马孙河的发源地,流向,注入的海洋2、设问:亚马孙河在世界上地位如何?(学生阅读思考3、思考:为什么亚马孙河能成为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大河?4、引导学生完成活动1、2题三、迅速发展的经济1、学生自读教材,思考:巴西经济在南美洲地位如何?其经济强势可以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过渡)巴西工业的迅速发展,离不开巴西丰富的自然资源2、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册P37图,了解巴西丰富的铁矿资源和水力资源。
四、人口和城市1、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册P37巴西人口分布图,指出巴西人口分布的特点并结合地图册上的有关资料,了解巴西人种的特点。
2、引导学生阅读P90图3-41,找出巴西的主要城市并突出其特点。
1.3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高一地理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必修1)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地理现象以及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通过梳理知识点,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
3.强调地球自转和公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知识与实际的联系。
4.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
3.小组合作:本节课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和实践中共同探究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现象。这种教学策略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地理实践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方法和经验。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地理知识掌握程度、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评价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地图等,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现象,讨论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地理观察能力。
4.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5.教学内容与过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详细且具有逻辑性,从导入新课到讲授新知,再到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条理清晰。教师运用人性化的语言,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此外,教师还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内涵和外在表现。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教案)
《地球的运动》教案第1课时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地球的运动的第1课时,主要内容有:地球自转现象,地球自转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影响。
教材在学生初步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地球仪等有关知识后,又一次比较系统的探知地球的运动情况。
试图通过探究让学生体会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等知识,使他们能更深入的了解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由此体会到日常生活中的太阳的东升西落和昼夜交替现等现象,同时,也为第2课时地球的公转及其产生的意义做准备。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地球自转的含义,掌握地球自转的中心、方向和周期。
过程与方法:1.能够用简单的方法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如地球仪实验演示、角色扮演等;并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现象。
2.借用地球运动动画及地球仪演示,培养读图能力,逐渐形成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并解释其原因,初步了解地理现象背后的地理规律和地理意义。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在学习地球自转基本特征、规律及其地理意义的过程中,培养合作精神,初步树立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学会用科学方法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热爱生活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地球自转的中心、方向和周期。
2.能够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并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教学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法、逻辑推理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导入:播放视频《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提出问题:观看视频,思考回答问利用影像资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自转。
引导学生交流自转的基本特征。
2.引导学生开展演示实验:要求:(1)分小组合作演示:每组4人,一个地球仪。
动手演示地球的自转,拨动地球仪,观察,然后保持转动,先后将地球仪的北极和南极对着自己,观察地球仪的转动方向。
(3)请每人转动一次,并做好记录,交流成果。
3.观察交流:3.提出要求:你能从不同角度描述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呈逆时针,南极呈顺时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公转的轨道形状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形,太阳处在公转轨道中的一个焦点位 置上。
5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大小及变化规律。
A.角速度:近日点(1月初)较快,远日点(7月初)较慢,平均角速度 为59'/d,约为1°/d。
B.线速度:近日点较大,远日点较小,平均线速度约为30km)/s。
C.变化规律:根据开普勒定律,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大小与日地距离呈 负相关。即日地距离越长,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越小;反之,日地距离越短, 则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越大。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九江三中 兰主进
[
本节要求学生学会分析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能从方向、周期、速度等方面分 析自转和公转的一般规律。
2.了解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
3.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过程及其原因。
(举例3)略
【小结并板书】
(1)地球绕转的中心是地轴,一端恒指北极星附近
「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2)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的周期是一日<
(或一天)I1太阳日(24小时)
「角速度:除南北极点为0外,其余各地均约为15°/h, 每4分钟1°(经度)。
2大小:除南北极点为0外,其余各地均约为15°/h,每4分钟1°;分布 规律:地球表面除南北极点外,其余各地的自转角速度都相同。
3大小:赤道为1670千米/小时,南北纬30°处是1447千米/小时,南北纬60°处为837千米/小时,约为赤道的一半;分布规律:A.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 道最大,极点为0;B.同纬度地区,随海拔增高而增大。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能够准确地画出从夏至日到冬 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科学的宇宙观和科学探究精神。
[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线速度和角速度。
2.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
1.恒星日和太阳日、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变化规律、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2.演示引入:运用FLASH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3.诗词引入:让学生边看边思考毛泽东同志的一句脍炙人口的诗词“坐地日
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为什么这样说呢?
(学习新课)
【板书】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1.地球自转的一般特点
(展示flashl:地球的自转运动)
【讨论】
2.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
1课时
[
1.运用对比的方法学习“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2.运用FLASH动画演示,并适时提出研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寻找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
地球仪、多媒体课件
[
(引入新课)
1.直接引入:前面两节课我们主要研究的是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从本节开 始,我们把关注的焦点由宇宙空间转移到地球本身。研究其作为行星的基本特征 之一——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是很复杂的,除了自转和公转以外,还有其他 许多形式的运动。一般情况下,我们只谈地球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两种运动,即 自转和公转。
2公转的方向是,你能从不同视角描述公转的方向吗?请你画出
示意图。
3公转的周期是,时间长度为,称为一
个。
4公转的轨道形状是,太阳处在公转轨道中的位置上。
5结合课本P14图1.17分析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大小及变化规律。
【归纳】
1绕转的中心天体是太阳。
2公转的方向与自转的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 绕日公转。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绕日公转。
(举例2) 略
(展示flash2:地球自转的速度)
【讨论】
1什么是角速度?什么是线速度?
2自转角速度的大小及分布规律怎样?
3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及分布规律怎样?
4如何比较两地自转角速度和自转线速度的大小?
【归纳】
1角速度是指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线速度是指做圆 周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弧长。
4A.看两地是否在极点上,极点上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0;
B.看两地纬度和海拔,自转角速度不受纬度高低和地面海拔高低的影响, 除南北极点外,其余各地都相同;而自转线速度则随纬度增高而减小(不考虑地 形影响),同纬度地区,随海拔增高而增大。
【应用】根据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及分布规律判断某地的纬度位置或海拔高低。
(引导学生阅读图1.14)
【讨论】根据图1.14,我们能得出哪些结论?
【归纳】
1地球在绕地轴作自转运动,②地轴的一端恒指北极星附近。
【应用】
1利用北极星的地平高度判定当地纬度。
只有北半球才能看到北极星,北极星的地平高度等于当地纬度。
(举例1)有人在当地测得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为50°,那么,该地的地理纬度是50°N。
2利用北极星附近的北斗星的“斗柄”朝向判定季节。
“斗柄”朝向东、南、西、北分别对应春、夏、秋、冬四季。
3在经纬网地图中判断地球自转方向的方法:A.东经度数增大(或西经度
数减小)的方向,为地球自转的方向;B.在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中,既可以根
据中心点标注的内容来判断,也可以根据东经度数增大(或西经度数减小)的方 向来判断地球自转的方向。当然,以后还会学习到其它的判断方法。
(4)自转的速度Y
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极点为0(不考
虑地形影响);同纬度地区,随海拔增高而增大。
(承转)前面我们一起分析了地球自转的一般特点,接下来,我们用对比法 来分析地球公转的一般特点。
【板书】2•地球公转的一般特点
(展示flash3:地球的公转运动)
【讨论】
1绕转的中心天体是。
1绕转的中心是,其空间指向有何特点?
2自转的方向是,你能从不同视角描述自转的方向吗?请你画出
示意图。
3自转的周期是,其时间长度因参考点不同而。
【归纳】
地球绕转的中心是地轴,其空间指向不变,一端恒指北极星附近。自转的方 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 顺时针方向旋转。自转的周期是一日(或一天),其时间长度因参考点不同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