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性质和任务
《现代汉语》课程标准(含课程思政)
《现代汉语》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一)课程性质现代汉语是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必修课,该课程通过系统地讲授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加强学生汉语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理解、分析、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贯切祖国语言文字的政策、推进汉民族共同语向更加纯洁健康方向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定位现代汉语课程是语言类以及文学类课程的基础底座,其前导课程为古代汉语、普通话训练、教师口语,为后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应用文写作、小学语文教学法等专业核心课程奠定基础,在该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课程作用现代汉语课程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其他相关语言文字政策法规为依据,帮助学生对已有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行系统化梳理,形成现代汉语语音、汉字、词汇、语法、修辞等的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为日后从事各项工作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兼有工具、理论和实践三方面的性质。
二、课程目标与要求(一)总体目标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现代汉语基础知识,具备较好的语言理论素养、较高的汉语文化素质和较强的汉语表达能力,能够运用现代汉语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解决工作或者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基本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诚实肯干的劳动精神。
(二)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语音理论知识和汉语拼音方案,熟练地发音和分析语音现象;(2)掌握汉字的产生、特点、形体、构造、规范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3)了解现代汉语词汇单位的涵义、语素、词的构成方法和类型、词义的分析和运用、词汇的构成、变化和词汇规范化等内容;(4)建立现代汉语语法体系,了解词类划分原则、各类词的特点用法、短语和句子的结构类型,掌握分析句子的方法和用词造句的规律;(5)明确修辞和语境,修辞和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掌握词语锤炼、句式调整的方法,熟悉常用修辞方式。
2.能力目标(1)具有准确发音和熟练分析语音的能力,能说比较标准的普通话;(2)具有正确分析和规范使用常用汉字的能力;(3)具有正确辨析和解释词义,提高用词的能力;(4)具有辨别词性、短语和句子类型,析句、造句以及辨析句子正误的能力;(5)具有选词炼句、恰当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不断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达到准确、鲜明、生动、精练、连贯、得体的要求。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课程标准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课程标准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一)课程性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2005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中新增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2021年改名为《思想道德与法治》。
这门课程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一起构成了面向所有高职高专学生开设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
它融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科学性、实践性于一体,是一门综合性基础学科。
(二)课程任务该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与法治问题,依据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课程的教学条件本课程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
理论教学主要是以课堂授课为主,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进行示范、呈现、讲解和分析教学内容,同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通过结合具体的时政内容、鲜活的案例来提高课堂的抬头率。
实践教学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
课内实践主要以辩论、演讲、知识竞答、学生专题研讨等方式进行。
课外实践包括优秀学生事迹报告、参观考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推动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的结合,在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学生、课内与课外的有机联动中,切实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该课程以培养时代新人为要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为核心来展开教学内容。
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他们在思想、政治、道德、法治观念和心理素质方面的要求,引导大学生完善四种认识(认识高职、社会、职业和自己),学会四种技能(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和如何交往),做符合时代新人要求的大学生。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高等学校各个专业的公共必修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本课程的教学主要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教学,使大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主线,理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重点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课程性质:
本课程归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作为高校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我院学生必修的公共课、基础课。
2.课程目的:
本课程主要是对高职学生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教育,帮助高职学生深刻领会和把握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领会和把握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3.课程任务:
使学生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能够运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分析学生面临的社会政治问题,并具有一定的政治鉴别能力、判断能力、选择能力。
《教师口语》课程标准
《教师口语》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教师口语》适用专业:五年专学前教育专业一、课程性质和任务1、课程性质“教师口语”是研究教师口语运用规律的一门应用语言学科,是在理论指导下培养幼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口语运用能力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学前专业学生关于教师职业技能的专业必修课。
2、课程标准设计思路开设本教师口语课程,是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的需要,是我国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学前专业加强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重要内容,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
这门课程是学前专业语文必修课中具有专业特点的应用语言学科。
它的开设,对提高未来幼儿教师的口语表达水平,使学生具有适应幼儿园教育需要的良好语言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以幼儿教师职业口语能力训练为重点,并在深入了解幼儿园口语教学实际情况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探索,尽可能满足学前教育口语运用的实际需求,构建课程教学体系与就业需求的对接。
3、课程任务(1)教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认真学习、积极贯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增强语言规范意识。
(2)能用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一般口语交际,做到: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熟练地发准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音节,掌握语流音变的规律,具备一定的方言辨正能力,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达到二级乙等以上;掌握本职业一般口语交际技能。
(3)初步掌握运用本职业教育口语、教学口语的基本技能,并且掌握指导幼儿口语运用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普通话语音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指导幼儿纠正方音的能力。
2、能力和技能目标:能用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一般口语交际,普通话水平测试达到二级乙等或二级乙等以上;能较好地运用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的基本技巧朗读作品、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并设计得体的体态语。
具备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能适应在各种不同场合与不同对象口语交际的需要;具备幼儿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口语能力,能与学生和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
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课程标准(2023年修订)
XXXX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课程标准(2023年修订)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一)课程性质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基本社会实践活动。
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
(二)课程任务当前实施劳动教育的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二、课程目标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的培养要求,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正确理解劳动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认识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价值、创造财富、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尊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
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
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正确使用常见劳动工具,增强体力、智力和创造力,具备完成一定劳动任务所需要的设计、操作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
领会“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内涵与意义,继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弘扬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的时代精神。
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能够自觉自愿、认真负责、安全规范、坚持不懈地参与劳动,形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质。
珍惜劳动成果,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杜绝浪费。
三、课程内容根据《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纲要(试行)》,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中的知识、技能与价值观。
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立足个人生活事务处理,结合开展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注重生活能力和良好卫生习惯培养,树立自立自强意识。
生产劳动教育要让学生在工农业生产过程中直接经历物质财富的创造过程,体验从简单劳动、原始劳动向复杂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发展过程,学会使用工具,掌握相关技术,感受劳动创造价值,增强产品质量意识,体会平凡劳动中的伟大。
《幼儿园课程概论》课程标准
《幼儿园课程概论》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幼儿园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幼儿园教育的特点,掌握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实施与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本课程的任务包括: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培养良好的教育素养;2. 培养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三个方面。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幼儿园课程的定义、特点、类型、设计原则等基本知识;能力目标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幼儿园教育的实际需要,设计和实施合理的课程方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素质目标要求学生具备爱心、耐心、责任心等职业素养,以及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等综合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幼儿园课程的定义、特点、类型、设计原则等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评价等实践知识。
具体要求如下:1. 幼儿园课程的定义和特点:要求学生掌握幼儿园课程的定义和特点,理解幼儿园课程的本质和功能;2. 幼儿园课程的主要类型:介绍各种幼儿园课程类型,如学科中心课程、经验中心课程、活动中心课程等,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课程的优缺点;3. 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原则:介绍幼儿园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如儿童发展理论、教育目标理论等,帮助学生掌握课程设计的原则和方法;4. 幼儿园课程的实施:介绍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如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等,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5. 幼儿园课程的评价:介绍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如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等,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对课程进行评价和改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同时,将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课件等,以增强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此外,还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如提问、回答、讨论等,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考能力。
《钳工》课程标准
《钳工》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钳工》课程是机械制造类专业的基本技能训练课程,是金工实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机械类专业学生生产实践能力的一门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前修课程为《材料与成型工艺》、《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后续课程为《几何精度测量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基础实训》以及各专业实训和顶岗实习等。
本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钳工操作职业习惯,使学生熟悉常用的钳工方法和钳工加工工艺,掌握钳工操作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同时.,通过实际生产环境,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为学生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实践基础,对培养适应现代化生产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起到重要的基础作用。
二、课程目标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钳工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必备职业素质,能独立完成含有划线、锯削、铿削、钻孔、攻螺纹和套螺纹等钳工任务,达到以下具体目标:1.素质目标(1)养成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2)养成严谨踏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3)养成安全第一、注重规范的职业习惯和素养;(4)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4)养成自主学习、协作探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知识目标(1)了解钳工工艺理论,会使用钳工工具、设备进行简单零件的加工;(2)掌握正确使用、维护和保养钳工常用设备的方法。
(3)掌握使用划线平台、高度游标卡尺、游标卡尺、刀口型直角尺、丝锥、钱杠进行零件加工与检测方法;3.能力目标(1)能够正确识读零件图;(2)能够根据零件图纸要求制定工艺方案,并根据制定的方案进行零件加工;(3)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钳工工具,独立完成含有划线、锯削、铿削和钻孔的钳工作业件;三、课程结构与内容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基本技能训练课程,主要学习钳工的基本知识、钳工加工的基本操作及技能要领、机械加工工艺要素等知识。
课程内容遵循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项目情境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钳工加工操作能力。
《创业实践》课程标准
《创业实践》课程标准课程学时数:54适用的专业范围及层次:经济管理系全体学生学分:3考核方式:考查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经济管理系全体学生(包括物流管理、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会计、旅游管理、文秘,共六个专业)素质拓展课程之一。
项目实施方式:将学生分为8-10人的创业小组若干组,各组独立完成创业计划书。
项目设计思想:第一,202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致开幕辞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人人创新”、“万众创新”的新局面,通过创业创新,为中国经济提质增效打造不熄引擎,顺利过渡到经济新常态。
大学生作为双创活动的主体,必须积极参与到各级创新创业活动中。
对经济管理类学生来讲,创新创业教育对培养其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第二,结合“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广东省“互联网+”等各级创新创业计划竞赛,有效的将教学课程与参加比赛有机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能通过学生参赛乃至获奖提升学生乃至学院的形象,与此同时也能促进教师的创新思维,促进个人能力的提升。
2、课程任务与目标(一)项目课程的知识目标和要求:1.具有创新意识,了解创业相关知识、程序、技能;2.并掌握分析环境的基本方法和实践运用;3.了解风险投资的基本情况,熟悉企业运作模式以及各职能战略选择;4.掌握市场调研各种方法手段,并能综合运用分析市场环境;5.掌握财务运营分析基本知识。
(二)项目课程的能力目标和要求:1.掌握将创新意识转变为创业计划流程的能力;2.掌握宏观环境数据以及市场数据的收集整理并进行综合分析、应用的能力;3.掌握根据实际,拟定融资方案,组建企业结构,进行各职能战略的选择的能力;4.掌握综合市场研究分析结论,提出针对性的市场推广方案的能力;5.掌握企业财务报表(3主表)的编制以及进行杠杆分析的能力;6.掌握创业计划书以及市场调研报告书的写作能力;7.创业实施阶段与创业企业利益相关体谈判的技能。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中职)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机械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基础课程。
旨在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机械基础知识和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能力。
其任务是使学生熟悉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及应用, 会合理选用机械工程材料;了解金属材料热处理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机构、机械传动、轴系零件的基本知识, 初步具有分析和选用机械零部件及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能熟练查阅、运用有关资料, 初步具有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的能力;熟悉常用机械制造基础知识;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机器的基本概念, 掌握机器的组成;2.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分类、牌号、性能及应用;明确热处理的目的, 了解热处理的方法及应用;3.掌握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等常用机构的组成、原理及应用;4.掌握带传动、齿轮传动等常用机械传动的组成、工作原理、传动特点;了解轮系的分类与应用, 会计算定轴轮系的传动比;5.掌握轴、轴承、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等轴系零件的结构、特点、常用材料和应用场合及有关标准和选用方法。
(二)能力目标1.初步具有合理选择材料、确定零件热处理方法的能力;2.初步具有分析和选用机械零部件及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3.初步具有使用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4.具有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的基本能力;5.培养学生独立寻找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 把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运用到新的实践中, 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职业情感与素养目标1.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品德;2.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分析问题的学习习惯;3.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提高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5.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处的社会生存能力。
三、参考学时120学时。
四、课程学分12学分。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六、教学实施建议(一)教学方法1.力求通过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实例, 让学生感到学习《机械基础》课程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前卫生学》课程标准
《学前卫生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学前卫生学》课程类型:理论课学时:68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五专)一、课程性质和任务1.课程性质:《学前卫生学》主要以脑科学、现代医学、生物学、营养学等学科为研究的理论依据,研究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学前儿童生长发育规律,以及维护和增进学前儿童健康、促进学前儿童正常发育的一门学科。
课程主要围绕学前儿童保健工作重点,从理论到实践展开了论述和讨论,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如何保护学前儿童,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该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理论课,也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
《学前卫生学》与学前教育专业后续开设的课程,如《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以及各科教学法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学前卫生学》中的学前儿童生理特点为上述学科在生理方面提供了科学依据,它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
2.课程标准设计思路:《学前卫生学》课程标准的设计主要是根据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结构的要求及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制定的。
根据这些标准,认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学前儿童的生理特点、懂得对学前儿童进行营养管理、懂得学前儿童常见疾病的护理与预防及托幼园所的卫生与保健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因此将《学前卫生学》课程的内容定为下面五大模块:学前儿童的生理特点、学前儿童的营养管理、学前儿童健康评价、学前儿童疾病的护理与预防、集体儿童的卫生与保健等五方面。
接着再根据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在每一模块下面选择了相应的教学内容,然后以项目为载体,每一个具体的项目都提出相应掌握的知识点与能力要求。
最后根据拟定的这些内容、项目,再查找相关的参考资料,在查找中发现《学前卫生学》(2004年第二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较符合我校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在学前卫生方面的要求,与既定的五大模块内容较为接近,因此选择《学前卫生学》为本课程的教材,同时还参考了其他相关的资料,对教材进行调整、重组与补充,形成了《学前卫生学》课程标准。
中职艺术课程标准
中职艺术课程标准
中职艺术课程标准包括以下内容:
1、课程性质与任务:艺术课程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是包含音乐、美术、舞蹈、设计、工艺、戏剧、影视等艺术门类的综合性课程,与义务教育阶段艺术相关课程相衔接,具有思想性、民族性、时代性、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是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美育的基本途径。
2、课程目标:通过艺术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公共艺术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艺术感知、审美鉴赏、创意表达和文化理解与传承。
通过艺术学习与实践,学生能进一步积累艺术知识、技能和方法,掌握不同艺术门类的特征和相关的艺术语言;能主动结合艺术知识、生活经验等,运用比较、联想和想象等方法,感受艺术特点与风格,体验艺术情感,熟悉艺术表达和艺术形象,增强感性认识,把握艺术内涵,获得艺术理解,丰富艺术经验。
4、课程实施:教学要求、学业水平评价、教材编写要求、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对地方与学校实施本课程的要求等。
《体育》课程标准
体育》课程标准课程名称:《体育》课程类型:理论课+实践课学时:253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五专)一、课程性质和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按照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及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依据学校体育教学原理,结合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设计与构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科学健身的能力,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实现学校教育的整体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而发挥体育教学的特殊功能。
2.课程标准设计思路本课程根据幼儿园发展需要和完成幼儿园教学工作所需的体育运动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有针对性地选取教学内容,在教学设计上,根据不同对象,因材施教的原则,以提高学生就业需要和运动能力发展为目的,以增强学生体质、掌握必须的运动技术和体育基本功为原则,正确处理知识与技能的关系,把能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既传授理论知识又注重技能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以学生身体练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等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进行组织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精讲多练,个别辅导,不断纠正错误,使学生通过不断的实践,提升自身运动技能。
3.课程任务(1)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
(2)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技能,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
(3)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体育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掌握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建立体育卫生与健康的基本意识。
2.能力与技能目标:(1)增强学生体质,提高体育素质和运动技术。
(2)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掌握一两项自我锻炼身体的方法。
(3)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4)具备较强的组织与指导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能力。
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协作精神(2)促进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体育基本功能力,又符合将来工作岗位需要的合格人才。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大学语文》课程类型:理论课学时:60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五专)一、课程性质和任务1.课程性质《大学语文》属于高等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程。
是以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阅读、欣赏、写作及口头表达等综合语文实践能力的课程。
本课程继《语文》、《教师口语》、《幼儿文学》之后开设,与前续课程均有一定联系,同时又有性质上的区别和内涵上的汇总与提升。
是集工具性、审美性和人文性于一体,提高幼儿教师文化修养、职业素养和从教素质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2.课程标准设计思路以树立大语文观为主导。
引导学生将本课程和中学语文区别开来,作为较高层次的语文课程,教材、教法和理念均与中学有本质区别,淡化中学语文的应试性,提升语文的审美性、人文性和实践性,为学生具备良好的适岗能力和素质做储备。
以培养人文情怀为内驱。
基于当前社会对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呼吁,在课程中要弘扬中华优秀人文传统,传布民族精神和道德能量,使学生在古今文学经典的熏陶下,感受文学魅力,感悟人生真谛,在审美的过程中坚定理想信念、完善人格情操、追求高远境界。
以提高综合能力为目标。
围绕听、说、读、写,以任务驱动让学生始终处于语文学习的主体地位,师生互动,协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通过开拓视野、启发思维,使学生勤于自学,善于自悟,勇于创新。
以契合就业需要为方向。
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以幼儿园教师为主要岗位的专业人员,所以本课程设计要契合幼教专业特点,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和未来的幼教工作联系起来,并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从语言表达和文本欣赏等多方面训练学生教学才能。
3.课程任务本课程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的培养。
通过学习文学经典作品,使学生接受高雅文化熏陶,吸纳优秀文化传统,拓宽文化视野。
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鉴赏、书面表达及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学好本专业其他课程和未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语言文字基础。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为今后从事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具备从事护理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护理工作的基本规律,提高护理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熟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
2. 技能目标:具备基本的临床护理技能,包括观察病情、评估、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等;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素质目标: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备人文关怀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护理学基本理论:包括人体结构与功能、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护理学基本概念等。
2. 临床常见疾病的护理: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和措施,包括病情观察、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等。
3. 护理技能操作:包括基础护理技能,如生命体征监测、给药、输液、输血等;以及专科护理技能,如手术前后的护理、分娩室护理、新生儿护理等。
4. 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与评估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模拟训练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2. 评估方式:通过课堂表现、操作考核、理论考试等方式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 评估标准: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包括知识掌握程度、技能熟练程度和素质表现等方面。
五、教学条件与支持1. 师资队伍:教师应具备丰富的护理学基础知识和临床经验,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2. 实验设备:学校应提供充足的实验设备和场地,满足学生实践操作的需求。
3. 教材选用:选用高质量的教材和参考书,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前沿性。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学校管理是中央电大开放教育试点教
三、 学校管理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科学、 简明、实用的要求,讲授学校管理的一般理论知识,使学员理解和掌握 有关概念、原理、原则、事实,形成必要的现代学校管理观念和理论思 维能力。 2. 学校管理实务是本课程教学的重点。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 讲授学校管理的实务与规范,使学员理解和掌握其目标、特点和要求, 提高从事学校管理的技能和能力。 3. 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突出操作性,促进管理理论向管理规 范进而向管理技能和能力的转化,培养学员面向学校教育改革实际的实 践意识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第一篇 学校管理原理 第一章 学校管理概述 一、学校管理的含义: 学校管理,一是指管理学校的实践活动;另一种是指教育管理科学的 一门分支学科,即学校管理学。 二、学校管理的性质 学校管理具有二重性,即同时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学校管理的自然属性体现于学校教育及其管理的一般规律或共性职能 方面,又称为一般属性或科学属性。 社会属性则表现在学校管理是与一定阶级的利益,意志和一定社会制 度的需要联系在一起的特殊过程。 *认识学校管理的二重性质的意义:做到科学地取众家之长,发展自我, 突出特色。 三、学校管理学的性质、研究对象: 学校管理学的性质:学校管理学是介于教育科学体系与管理科学体系 之间的边缘性学科,同时是两个学科体系的分支。此外,它还是介于理 论科学和技术科学之间的一门应用性科学。 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内部管理活动。
六、学校管理学科的理论基础:学校管理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其理论 基础主要是: 1.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基础; 2.系统方法论基础; 3.教育学的理论; 4.心理学理论; 5.管理学理论。两者关系:个性与共性,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七、学校管理研究方法: 1.总结法;2.调查法;3.文献法;4.实验法;5.行动法;此外, 还有比较法、统计法、个案法等。是人们对于管理的理性认识,多表现 于人们对管理思想的观念、主张、看法或根本观点之中。
大学体育课程
课程教学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课程性质: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课程任务:使学生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及运动技能,增强体能;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1、通过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体质、健康与体育的关系,为体育锻炼提供有效的指导;2、通过运动技能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3、发展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增强体质;4、了解各项规则与裁判法,提高欣赏高水平比赛的能力;5、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团结协作、敢于竞争的优良品质;教学要求:1、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学生的需求、气候情况、场地器材为基本出发点,力求课设置的新颖性,多样性,注重实效,实事求是;2、教师要以提高学生身心健康为主线,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安排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把体能的发展与知识技术技能有机结合起来;4、教师必须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避免伤害事故;三、教学内容一体育基础理论教学目的:使学生提高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健身的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了解运动竞赛规则、裁判法,提高欣赏能力;主要内容:1、体育概论:体育的功能2、终身体育:终身体育原则、内容与方法3、运动竞赛:规则与裁判法教学重点:终身体育、各项目竞赛规则;教学难点:怎样理解和运用体育与健康知识、竞赛规则;4、运动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二田径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短跑、中长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锻炼方法;发展学生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主要内容:1、短距离跑2、中长跑3、身体素质练习教学重点:中长跑教学难点:掌握中长跑正确的呼吸方法;三篮球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篮球项目的一般技术、一般战术,了解比赛规则和裁判方法;发展速度、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顽强拼搏的竞争意识;主要内容:1、移动2、传、接球3、投篮4、运球5、持球突破6、个人防守7、抢篮板球8、基本战术9、比赛方法和规则介绍10、身体素质练习教学重点:掌握篮球的传、接球、投篮、运球技术;教学难点:篮球战术的运用;四足球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足球项目的一般技术、一般战术,了解比赛规则和裁判方法;发展速度、灵敏、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顽强拼搏的竞争意识;主要内容:1、颠球2、踢球3、停球4、头顶球5、运球6、抢截球7、掷界外球8、基础战术9、场地器材和竞赛规则介绍10、身体素质练习教学重点:掌握踢球、运球基本技术;教学难点:基础战术的运用;五排球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排球项目的传、垫等技术和基本战术,了解比赛规则和裁判方法、提高欣赏高水平比赛的能力;发展弹跳、协调、速度等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顽强拼搏的竞争意识;主要内容:1、准备姿势和脚步移动2、垫球3、传球4、发球5、扣球6、拦网7、基本战术8、比赛和规则简介9、身体素质练习教学重点:掌握排球垫球、传球技术;教学难点:基本战术的学习和运用;六网球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掌握网球运动主要技术,基本战术及练习方法;提高学生速度、爆发力,灵敏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精神;了解网球运动比赛基本规则与裁判方法,提高欣赏水平;主要内容:1、握拍法2、正手击球3、反手击球4、发球5、截击球6、挑高球7、高压球8、步伐9、基本战术10、场地、器材和规则介绍11、身体素质练习教学重点:正手、反手击球、发球;教学难点:控制球的能力培养;七乒乓球教学目的:使学生基本掌握乒乓球技术;提高灵敏、速度、爆发力等身体素质;培养竞争意识;发展判断、注意、反应等心理素质;了解乒乓球运动比赛规则与裁判方法,并能进行一般的裁判工作;主要内容:1、握拍法2、基本站位与基本姿势3、基本步伐4、发球5、接发球6、推挡球7、攻球8、撮球9、基本战术10、规则介绍11、身体素质练习教学重点:掌握接、发球技术;教学难点:如何提高接、发球质量;八羽毛球教学目的:掌握羽毛球基本技术、战术;了解羽毛球的竞赛规则、裁判工作;发展灵敏性、协调性;增进身体健康;培养勇敢顽强、吃苦耐劳、遵守纪律的品质;教学内容:1、发球法2、接球法3、击球法4、球路5、战术运用6、力量素质教学重点:掌握发球、接发球技术;教学难点:如何提高接、发球质量;九健美操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健美操的基本步伐、成套动作;知道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增强学生体质;发展灵敏、力量、协调性等身体素质;教学内容:1、健美操的基本姿态2、健美操的基本步伐及基本技术3、大众健美操一、二、三级4、有氧耐力练习教学重点:健美操的基本步伐;教学难点:动作力度、节奏感;十武术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武术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防身自卫能力;懂得武术的锻炼价值;发展力量、灵敏、协调素质;培养顽强拼搏的竞争意识;教学内容:1、手型:拳、掌、勾2、手法:冲拳、架拳、推掌、亮掌3、步型:弓步、马步、虚步、仆步、歇步4、步法:击步、垫步、弧型步5、步型与步法组合练习6、武术套路:三路长拳7、24式简化太极拳8、散打9、身体素质练习教学重点:手型、手法、步型、步法;教学难点:手型、手法、步型、步法的组合;六、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要讲究个性化和多样化,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助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不仅要注重教法的研究,更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七、学时分配二选修课学时分配第三学期1、篮球2、足球3、排球4、网球总学时 32学时,理论 4 学时,实践 28 学时;5、乒乓球6、羽毛球7、健美操8、武术三、保健课学时分配八、成绩评定1、体育课成绩每学期评定一次,实践课考试按教学计划规定的项目,均在每项教学内容结束后随堂进行,实行同一项目统一标准;体育理论考试采用笔试形式在第二学期末进行,由教务处统一安排;2、记分比例第一、三学期:学习态度、出勤情况20%;实践部分80%;第二学期:学习态度、出勤情况20%;实践部分60% ;理论成绩20%。
《唱歌》课程标准
《唱歌》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唱歌》课程类型:实践课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五专)一、课程性质和任务1、课程性质:《唱歌》是学前教育五年专的一门专业实践课,旨在训练学生能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歌唱及艺术表现,培养学生具有从事幼儿音乐教学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为核心的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均较强的专业技能课程。
2、课程标准设计思路:(1)本课程注重技能、强化能力,加强素质教育。
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实践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2)本课程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渗透,注意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从学生的教师职业需求出发,以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为指导,践行“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3)本课程共开设9个学期,总学时152。
对《声乐》教材第一至三册、《中外声乐曲选集》进行整合,分为六个模块进行教学,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歌曲由浅至深,由易到难,选取了部分不同风格、类型的歌曲,同时在“幼儿歌曲”环节中增加了歌曲表演唱项目,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演唱、指挥技巧和歌曲教学能力为主线。
在实践教学方面,本课程增开了课外实践环节,以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为辅助阵地来加强综合音乐能力的培养。
3、课程任务: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声乐、合唱指挥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能分析处理一般声乐作品,有一定的范唱、指挥能力;掌握幼儿发声的生理特点、训练方法、保护嗓音的常识以及歌唱教学中的科学方法。
能胜任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和课外儿童声乐活动的辅导工作。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声乐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歌唱发声的基本方法,掌握合唱、指挥基础知识和训练方法,掌握儿童发声的生理特点、训练方法、保护嗓音的常识及歌唱教学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流畅、有感情地演唱不同风格、类型的中外歌曲;具有对声乐作品的鉴赏与表现能力;掌握幼儿歌曲的范唱和教学技能;具有创造性地开展音乐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3、素质目标:了解声乐艺术的一般审美规律,接触中外优秀的声乐作品,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具有对声乐作品的审美、鉴赏和表现能力,增强职业道德意识,提高综合素养。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课程标准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课程类型:理论课+实践课学时:64适用专业:学前特殊教育专业(五专)一、课程性质和任务1.课程性质《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是一门研究从0—6、7岁间,即婴幼儿阶段具有特殊需要,属于特殊教育范畴的儿童的一门学科,属于理论课程,同时又兼具较强的应用性。
本课程的突出特点是在学习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要紧密结合不同残疾类型的特殊需要儿童的行为表现、认知能力、残疾特点等方面进行实际的学习,并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学前特殊儿童的教育、康复、评估。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是学前特殊教育方向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学前特殊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特殊教育的发生、发展,政策法规、相关理论基础,熟悉学前特殊需要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掌握学前特殊需要儿童的评估方法、内容、手段,教育与康复方法的实际运用。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课程与学前教育专业的其他课程,如《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幼儿园游戏理论与实践》以及幼儿园各科教学法(如学前语言教育等课程)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科之间的相互结合,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视野。
因此,本课程教学对于帮助学生开展学前特殊儿童的教育、康复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课程标准设计思路基本思路是:梳理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基本理论、原则,以及方法体系;融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反映领域前沿;加强能力培养,注重实践运用。
本课程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目的,重点使学生形成专业的教师观念,并具有从事学前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能力和素质。
本课程将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面对的学前儿童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使教育教学工作与将来的实际岗位工作连成一体,做到活用(创造性开展学前儿童的早期干预工作)、实用(能尽快适应学前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和好用(专业思想牢固,职业操守过硬),更能适应学前教育机构对特教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学前教育课程标准
幼儿教育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任务是学习学前教育的法规与政策;掌握幼儿园课程、教学、游戏的一般原理;正确实施班级管理和幼小衔接工作;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逐步树立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幼儿教育学的概念、目标、任务和原则;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特点与方法;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要素;幼儿园的各种教育活动;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及幼儿园教育评价等;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幼儿教育学基本理论;联系幼教实习情况;正确认识和分析各种幼儿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树立现代化的儿童观、教师观及教育观;培养热爱儿童、热爱学前教育工作的情感及投身学前教育事业的职业品质..三、参考学时216学时五、课程内容和要求一教学方法1.本课程学习应当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内容有意识地去观察幼儿园教育活动规律和特征;培养学生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课后思考与练习题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思考能力的培养;宜采用案例教学法实现教学目标;有的要采取适当方式组织讨论;有的要课后书面完成..2.学习方式采取班级集中学习与安排学生到幼儿园旁听上课、实习见习相结合的学习的形式;有时还可以组织收听、收视音像教材或教学节目;指导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收看幼教电视节目..3.实践性环节教学要求: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学实习活动;要求每个学生每学期到幼儿园跟班听课和教学实习的学时数不得少于8学时二评价方法1. 建立知识能力综合评价体系;以每章节的任务为个考核项目;分阶段进行考核;根据课堂听课状态和课后练习;以及学生本人的学习态度进行综合评价..2. 强调目标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加强实践比教学环节的考核;注重平时成绩的记录;关注学生个体的阶段差异化;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议本课程的实践考核要占大部分权重..3. 本课程按百分制考评;60分为及格..最后折算成学分..三教学条件1.资源条件:本课程的教学媒体有文字教材、录像两种..教室配备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施..2.教师条件:具有幼儿教育学的理论知识;掌握幼儿教育学教学的最新教学动态;有一定幼儿教学工作经验并从事过幼儿教育学教学的教师;具有讲解理论知识、演示多媒体课件的能力;能够组织、实施项目教学活动..四教材编写1.本标准是编写教材的基本依据..教材编写者需充分领会和掌握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2. 教材要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工作方面的知识需求;设置全面合理够用的课程内容;课程要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3.教材应以学生对知识需求为本;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原则;文字宜简明扼要;原理通俗易懂;增强实践应用环节;力求模拟工作现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注意反映幼儿心理教育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各章节均要有强化训练环节;利于学生巩固知识点..4.本课程标准主要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3年制高中起点、2+3或3+25年制初中起点..五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1.充分利用实训中心;让学生有动手操作的条件;可以成立一些以学习为目的的社团让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训练”..2.注意开发、收集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多媒体课件、幻灯片、视频等数字化教学资源;让学生观看幼儿计算教学的录像;拓宽眼界;有利于学生对于整个学前教育专业有更加全而系统的了解..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基础..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幼儿园教学工作必需的心理学知识和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特别是幼儿心理的年龄特点、发展趋势;幼儿认知、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等各个方面发展的规律和特征..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逐步树立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和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幼儿心理学涉及到的心理学基本概念;幼儿心理的年龄特点、发展趋势;使学生了解幼儿认知、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等各个方面发展的规律和特征;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为发展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能力奠定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养成认真负责、善于沟通协作的思想品质;树立服务意识..三、参考学时180学时四、课程内容和要求一教学方法1.本课程学习应当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内容有意识地通过多种途径;去观察幼儿认知、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等各个方面发展的规律和特征;提高学生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课后思考与练习题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思考能力的培养;要求课后书面完成;宜采用案例教学法实现教学目标..2.学习方式采取班级集中学习与安排学生到幼儿园旁听上课、实习见习相结合的学习的形式;提高课堂实效;还可以组织收听、收视音像教材或教学节目;指导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收看幼教电视节目..3.实践性环节教学要求: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开展一些课堂讨论和教学实习;做好平时作业和开展见习活动;要求每个学生每学期到幼儿园跟班听课和教学实习的学时数不得少于6学时二评价方法1. 建立知识能力综合评价体系;以每章节的任务为个考核项目;分阶段进行考核;根据课堂听课状态和课后练习;以及学生本人的学习态度进行综合评价..2. 强调目标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加强实践比教学环节的考核;注重平时成绩的记录;关注学生个体的阶段差异化;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议本课程的实践考核要占大部分权重..3. 关注知识理解和技能掌握等方面的考核;建议在教学中按课程教学案例场景分别进行综合评价;按不同权重的计入总成绩..4.本课程按百分制考评;60分为及格;最后折算成学分..三教学条件1.资源条件:本课程的教学媒体有文字教材、录像两种..教室配备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施..2.教师条件:具有幼儿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掌握幼儿心理学教学的最新教学动态;有一定幼儿教学工作经验并从事过幼儿心理学教学的教师;具有讲解理论知识、实习操作、演示多媒体课件的能力;能够组织、实施项目教学活动..四教材编写1.本标准是编写教材的基本依据..教材编写者需充分领会和掌握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2. 教材要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工作方面的知识需求;设置全面合理够用的课程内容;课程应该加大参观实践的环节;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以便增强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3.应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具有启发性..教材应以学生对知识需求为本;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原则;文字宜简明扼要;原理通俗易懂;增强实践应用环节;力求模拟工作现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注意反映幼儿心理教育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各章节均要有强化训练环节;利于学生巩固知识点..4.本课程标准主要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 2+3或3+25年制初中起点..五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1.充分利用实训中心;让学生有动手操作的条件;可以成立一些以学习为目的的社团让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训练”..2.注意开发、收集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多媒体课件、幻灯片、视频等数字化教学资源;让学生直观感受幼儿计算教学的方式方法和操作技能;并且让学生观看幼儿计算教学的录像;以利于学生对于整个学前教育专业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幼儿卫生学课程标准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研究学幼儿生理解剖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维护和增进幼儿身体健康;促进幼儿正常发育的一门科学..它是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与“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并称“三学”.. 本课程是学习“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等课程的基础..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幼儿的机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探求影响幼儿健康的多种因素;提出相应的卫生要求和措施;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以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以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 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向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普及开展幼儿卫生保健工作应具备的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了解未来的工作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摆正学生的职业态度..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的了解;促进学生形成职业意识;帮助学生做好海耶生涯规划;并通过学习具备幼儿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素质; 在此基础上达到以下职业技能:1.能用正确的方法测量幼儿的身高、头围;会看身高发育标准曲线图;2..能运用营养学基础知识及配膳原则对幼儿食谱进行分析评价;3.能对幼儿常见意外进行初步处理;4.能较熟练地进行体温测量、物理降温、滴眼药、鼻腔滴药、及外耳道滴药等..三、参考学时162学时四、课程内容和要求五、一教学方法1.根据本课程的特点;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技能;结合见习和实习活动;丰富感性知识;以加深对理性知识的理解..教学中采用讲授法、分组讨论法、启发式教学、分层次教学等教学方法;增强学生本学科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2.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配合实物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学、数字化教学等手段;因材施教..二评价方法1.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作用..2.重视多元化评价;在学生知识评价的基础上;体现对学生学习态度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三教学条件1.课堂教学条件:本课程教学所必须的教具、挂图、演示实验仪器;声像资料等教学设备应较为齐全..如人体主要器官的解剖模型;人体骨架模型;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解剖挂图、解剖生理光盘;幼儿园一日活动光盘;CPR光盘等..这些教学设备的恰当使用对学生了解幼儿解剖生理特点、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的卫生要求;掌握健康检查的方法都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主讲教师要非常注重将传统的讲授方法与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运用PowerPoint制作了大量与本课程配套多媒体课件..课件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实用性强;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此外;我们还充分利用互联网工具;逐步建立起网上教学辅导系统;本课程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其教学大纲、授课教案、教学课件、作业习题、试题库、参考资料等内容全部上网;并向学生免费开放;改变传统呆板、单调的教学方式;通过网络化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在课外自主学习提高..2.教师条件:幼儿卫生学教师应是是既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也具备实践教学的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同时;根据课程的“卫生”属性;该门课程的教师还应具有深厚的人体解剖学、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储备..教学团队要求有责任心强、教学有特色;能紧密联系实际;与时俱进..四教材编写1..本标准是编写教材的基本依据..教材编写者需充分领会和掌握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2..教材内容要注意通用性和实用性;运用幼儿教师行业的常用专业术语;减少不必要的理解上的麻烦..3..教材的呈现方式要突出学生的认知特点;多运用插图和图表等形式;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五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制作和收集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多媒体课件、视频和网络资源等;提供满足不同教学需求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提供较为全面的资源支持..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学的一门应用性专业基础课;是以幼儿为主体以适合幼儿的活动为客体;通过教师设计和指导的活动;使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一种教育活动..本课程主要任务是研究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般理论及各种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手段、方法、设计以及教师的指导等问题;旨在让学生系统而全面的了解幼儿园各种教育活动的设计内容与方法;以便为学生将来从事幼教工作奠定基础..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教学目标主要是使学生提高教育活动的理论认识;帮助学生形成和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必需的态度、基本知识及技能;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活动组织能力;为开展各种幼儿教育和科研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达到以下职业能力目标:1.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对于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重要作用..2.具备幼儿园教师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如导入、讲解、提问、观察等技能..3.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幼儿园的各种教育和教学活动..4.能组织幼儿园的各种教育和教学活动..三、参考学时162学时五、课程的内容和要求(一)教学方法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用讲授、讨论、见习、实践观摩、角色模拟等教学方法;以任务驱动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实行分组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分析为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教学必须充分利用学校和见习实习基地两种教学资源;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和现场实践教学相结合;注重学做结合;“教”“学”互动;做到教中学;学中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二评价方法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积极发展..应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各考核;对在学习和运用上有创新的心声给予特别鼓励;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针对不同层次、特点的学生;实行差别考核机制..鼓励学生不断向别人学习;超越自我..三教学条件1.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制作和收集挂图、幻灯片、视听光盘、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等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2.加强教学资源库和精品课建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满足课程教学需要..3.加强校内实验实习条件建设;实现教学做一体化..4.加强校外实习见习基地建设;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四教材编写1.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或选用教材;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2.教材的编写既要符合教材指导方案中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结合本省乃至全国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趋势;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紧跟时代步伐..3.教材内容要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和实用性原则;及时纳入本专业的新知识、新理论;使之更加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五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1.注重多媒体教学课件、视听光盘、多媒体仿真软件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2.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促进教学媒体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使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项传递向双向传递转变;使学生从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同时;积极创建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美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各种幼儿绘画及教学的方法;获得绘画造型、色彩调配、绘画作品欣赏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工作能力;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简笔画、色彩调配、手工制作等内容;使学生会用基本的简笔画绘制和手工制作及幼儿美术教学方法..三、参考学时252学时四、课程内容和要求一教学方法1.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绘画造型能力;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实现教学目标..2.教师灵活运用启发、演示、讨论、巡回指导、阶段性和通用性总结、企业参观等形式强化教学效果..3.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利用网络教程资源..二评价方法1.坚持过程评价的原则;关注学生个体的阶段差异化;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在多元化评价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操作规范、安全意识、基本操作能力等方面;促成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三教学条件1.环境条件:画室..配备计算机机房、投影仪、画架、写生台等教学设施..2.教师条件:具有工艺美术设计师职业资格证书;具备良好的绘画能力、熟练绘画工具的能力、扎实的绘画理论知识;能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制定任务;能组织、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四教材编写1.本标准是编写教材的基本依据..教材编写者需充分领会和掌握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并整体反映在教材之中..2.教材内容要注意实用性、规范性;便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反映绘画教学的现代教学手段..3.教材的呈现方式应当贴近实际工作要求;对学生具有吸引力..五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收集网络教程;制作视频、多媒体课件;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提供较为全面的资源支持..舞蹈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舞蹈基本功及幼儿舞蹈教学的方法;获得舞蹈表演及舞蹈创编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工作能力;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舞蹈基础理论知识;等内容;使学生学会民间舞蹈表演、幼儿舞蹈教学、幼儿舞蹈创编的能力..三、参考学时252学时四、课程内容和要求一教学方法1.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实现教学目标..2.教师灵活运用启发、演示、讨论、巡回指导、阶段性和通用性总结、企业参观等形式强化教学效果..3.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利用网络教程资源..二评价方法1.坚持过程评价的原则;关注学生个体的阶段差异化;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在多元化评价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操作规范、安全意识、基本操作能力等方面;促成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三教学条件1.环境条件:舞蹈房..配备计算机机房、投影仪、压腿杠、海绵垫等教学设施..2.教师条件:具有舞蹈6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具备良好的舞蹈表演能力、熟练舞蹈动作变化的能力、扎实的舞蹈理论知识;能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制定任务;能组织、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四教材编写1.本标准是编写教材的基本依据..教材编写者需充分领会和掌握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并整体反映在教材之中..2.教材内容要注意实用性、规范性;便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反映舞蹈教学的现代教学手段..3.教材的呈现方式应当贴近实际工作要求;对学生具有吸引力..五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收集网络教程;制作视频、多媒体课件;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提供较为全面的资源支持..现代礼仪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礼仪的基本范畴;获得各种礼仪展示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工作能力;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礼仪基础理论知识;等内容;使学生学会各种公共礼仪以及校园礼仪、社交礼仪、语言礼仪的能力..三、参考学时72学时四、课程内容和要求一教学方法1.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礼仪展示能力;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实现教学目标..2.教师灵活运用启发、演示、讨论、巡回指导、阶段性和通用性总结、企业参观等形式强化教学效果..3.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利用网络教程资源..二评价方法1.坚持过程评价的原则;关注学生个体的阶段差异化;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在多元化评价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操作规范、安全意识、基本操作能力等方面;促成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三教学条件1.环境条件:美容房..配备计算机机房、投影仪、美容设备等教学设施..2.教师条件:具有美容师职业资格证书;具备良好的舞蹈表演能力、熟练舞蹈动作变化的能力、扎实的舞蹈理论知识;能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制定任务;能组织、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四教材编写1.本标准是编写教材的基本依据..教材编写者需充分领会和掌握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并整体反映在教材之中..2.教材内容要注意实用性、规范性;便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反映舞蹈教学的现代教学手段..3.教材的呈现方式应当贴近实际工作要求;对学生具有吸引力..五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收集网络教程;制作视频、多媒体课件;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提供较为全面的资源支持..毕业顶岗实习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的一门实习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熟悉企业环境;理解企业文化;掌握专业相关的新知识、新材料、新设备、新技能;获得理论知识与操作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企业实际生产一线的知识与技能等实践相关内容;使学生充分融入企业环境;熟悉岗位工作内容;能根据企业需要进行相关的岗位操作;会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三、参考学时600学时四、课程学分20学分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学引论(1)教学大纲(初稿)
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意图回答这样的问题:物理是什么?为什么要研究物理?我们应该如何研究物理?同时介绍基本的物理知识。
物理学引论完整课程涵盖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等内容。
物理学引论(1)主要包括力学和热学。
由于本课程面对对象来自于物理、数学、生物、计算机等不同学科的学生,因此本课程强调物理学的最基本的方面,包括概念以及一般性的处理方法。
如何理解物理是本课程关注的核心。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对于物理的基本思想和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有比较清晰的图像。
能够运用掌握的物理知识处理不太复杂的物理问题。
参考书:
●The Feynman Lectures on Physics
●Fundamentals of Physics: Halliday, Resnick, Walker
●大学物理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卢德馨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测量:长度、时间、参照系、物理量、单位制、量纲
●一维运动
●惯性、动量和力
●牛顿定律
●二、三维运动
●功与能量
●势能与能量守恒
●转动、角动量与力矩●动量守恒与角动量守恒●万有引力
●振动与波
●温度与热
●物态
●热力学第一定律
●理想气体
●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熵●分子运动论
●统计物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