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百名民族民间传统文化

合集下载

云南白族非遗项目

云南白族非遗项目

云南白族非遗项目
云南白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因其独特的文化和传统,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以下是云南白族的非遗项目:
1. 走秧歌:是白族人民在丰收之际的一项传统文化活动,以跳秧歌为主要表现形式。

走秧歌是一种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文学等元素的综合性文艺表现形式。

2. 手工纺织:白族手工纺织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承意义的非遗项目。

白族女性传承了千百年来的手工纺织技艺,织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白族传统服饰。

3. 手工陶艺:白族手工陶艺是一种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非遗文化项目。

陶艺制品形态各异,有酒壶、水瓶、盆、碗等。

陶艺品精美绝伦,色泽鲜艳、图案精美、形态丰富多变,深受人们的喜爱。

4. 民间音乐:白族民间音乐是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以竹笛、芦笙、芦青等乐器为主要表演工具,以古老而又优美的民间歌曲为主要演唱内容。

5. 手工刺绣:白族手工刺绣是一项以线绣布、绸、丝、棉等织物为主要对象的手工艺术,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

白族绣品色彩鲜艳、图案精美、线条流畅,成为了白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1 -。

云南少数民族服饰有哪些

云南少数民族服饰有哪些

云南少数民族服饰有哪些一、彝族:彝族服饰种类繁多,色彩纷呈,是彝族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识的具体体现。

由于大小凉山天堑壑障的隔绝所造成的特定自然地理环境以及特定历史阶段上的社会形态--奴隶制,其服饰古朴、独特,较完整地保持了传统服饰的文化特征。

凉山男女上衣均为右衽大襟衣。

男女老幼皆披擦尔瓦,披毡,裹绑腿,套毡袜。

男子发式为传统的“天菩萨”,即蓄一绺长发椎髻于头顶头,大多头上盘缠黑色或深蓝色长巾,且常裹成一尖锥状,斜插额前,称为“英雄结”,左耳戴蜜腊珠、银耳圈等饰物。

下着长裤,并因语言,地域不同而有大、中、小裤脚之分,佩饰最富特色即为“图塔”,是斜挎于身上的佩带,用细牛筋编织成带,带面镶以白色砗磲片。

妇女着裙,戴头帕,生育后戴帽或缠帕。

双耳佩银、珊瑚、玉、贝等耳饰,重颈部修饰,戴银领牌。

下着百褶长裙,成年裙分为三节,上节为裙腰,中节成筒状,下节多皱褶。

多在腰际佩挂一三角形荷包,包面精饰各种纹样,下端缀以五色飘带,用于盛物。

另在胸前佩戴口弦、针筒以及装饰过的獐牙,信能以之辟邪。

其衣饰的传统衣料以自织自染的毛麻织品为主,喜用黑、红、黄等色,其工艺可用挑、绣、镶、滚等多种技法,火镰、羊角、蕨芨草等图案是其传统纹样,下分依诺、圣乍、所底三个样式。

乌蒙山型本型服饰过去多以毛,麻织品为主,现多用布料,色尚黑,多为青、蓝色。

其基本款式为大襟右衽长衫、长诲。

女服盘肩,领口、襟边、裙沿有花饰。

又可分为威宁式和盘龙式。

红河型本型男装各地基本一致,多为立领对襟短衣、宽裆裤;女装则多姿多彩,其款式既有长衫,也有长衣和短装,大多衣外套坎肩,普通着长裤,系围裙。

头饰琳琅满目,尤喜以银泡或绒线作装饰。

可分为元阳式、建水式及石屏式。

滇东南型本型服饰流行于滇东南彝区及广西那坡等地。

女装以右襟、对襟上衣及长裤为主要款式,个别地区着裙;男装上为对襟,外套坎肩,下穿宽裆裤。

广西那坡、云南麻栗坡部分彝族还保留着贯斗方袍的古老款式,这款服装仅在节日或举行仪式时妇女穿用。

云南的传统文化

云南的传统文化

云南的传统文化云南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颗璀璨明珠,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多民族的共存,为这片土地注入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元素。

以下将为您介绍云南的传统文化,带您领略这片神奇土地的魅力。

云南的传统文化根深蒂固,历史悠久。

数千年来,这片土地上的先民们秉承着勤劳智慧与崇尚自然的精神,培育和传承了许多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深深地烙印在云南人民的血脉中。

首先,云南的传统文化与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紧密相连。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之一,汉、彝、白、傣、哈尼、藏、佤等56个民族在这里共同生活。

各个民族都保留着独特的传统文化,如建筑、工艺品、服饰等方面均有各自的特色。

其中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三等传统节日更是享誉中外,成为云南文化的象征。

云南的传统文化也离不开其壮丽的自然景观。

云南自然资源丰富,山水之间蕴含着浓厚的文化基因。

滇池、丽江古城、石林、虎跳峡等著名景点都成为了云南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吸引了众多文化爱好者和游客前来感受云南的魅力。

云南的传统文化在艺术表演方面也有着独特的魅力。

大理白族的三弦、彝族的芦笙、傣族的傣剧等民间艺术形式,展现了丰富多样的云南传统音乐和舞蹈。

而影响深远的泼水节、东巴文化等也构成了云南独特的传统文化符号。

此外,云南还以茶文化而闻名。

云南是中国茶叶的重要产区之一,以普洱茶为代表的云南茶文化深深影响着这片土地的人们。

茶文化贯穿于云南人民的日常生活,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礼仪和生活态度的体现。

云南的传统文化在许多领域都有着独特的贡献和影响力。

云南的传统医学(中医药)、文学艺术、建筑风格等方面都有着深厚的底蕴和特色。

这些传统文化不仅是云南人民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总结起来,云南的传统文化是一片多彩而又独特的文化沃土。

无论是多民族文化的交融,还是自然景观与传统艺术的结合,云南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和韵味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这些传统文化不仅是云南人民的宝贵财富,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云南民族民间故事

云南民族民间故事

云南民族民间故事云南,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地区。

在这片土地上,流传着许多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也承载着他们的文化传承和历史记忆。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寻一些有关云南民族的民间故事。

第一则故事是关于彝族的传说。

彝族是云南省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传说中,彝族的先祖是一对来自天上的神鸟,它们化作人形,来到了大地上。

他们教会了彝族人种植庄稼、养殖牲畜,传授了许多生活技能和文化知识。

因此,彝族人把神鸟视为自己的图腾,崇拜神鸟,把它们作为自己的守护神。

第二则故事是关于傣族的传统习俗。

傣族是云南省的另一大少数民族,他们有着独特的服饰、音乐和舞蹈。

在傣族的传统节日水花节上,人们会穿着传统的傣族服饰,手持香花,载歌载舞,沐浴在清澈的河水中,以此来祈求丰收和幸福。

据说,水花节源自一个古老的传说,很久以前,傣族的祖先们在一场旱灾中祈求雨神降雨,雨神被他们的诚意所感动,终于降下了甘霖,使得庄稼茁壮成长。

为了感谢雨神的恩赐,傣族人便世代相传水花节这一习俗。

第三则故事是关于纳西族的传统神话。

纳西族是云南省的另一大少数民族,他们有着独特的语言、宗教和建筑风格。

传说中,纳西族的先祖是一对来自西王母宫的神仙夫妇,他们在丽江建立了第一个家园,教会了人们种植水稻和茶叶,传授了许多医药知识和建筑技艺。

纳西族人为了纪念这对神仙夫妇,便在丽江修建了木府和白沙古镇,每年都会举行盛大的三月三庆典,以此来祈求神灵的保佑和家族的繁荣。

以上所述,这些云南民族的民间故事,不仅反映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也承载着他们的文化传承和历史记忆。

这些故事不仅是一种精神财富,更是一种文化遗产,它们丰富多彩、千姿百态,为我们展示了云南这片土地的多姿多彩。

让我们一起珍惜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民族文化,让它们继续在世代传承中绽放光芒。

彝族风俗习惯是什么

彝族风俗习惯是什么

彝族风俗习惯是什么彝族风俗习惯是什么彝族的风俗文化对彝家民居有着深远的作用和影响,它将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所处的地理环境与建筑有机结合起来,使物质和精神和谐统一。

下面由店铺为你整理的彝族的风俗习惯,希望大家希望!彝族风俗习惯是什么1少女换裙带礼彝族姑娘进入成年时(一般多在15岁),依俗要举行隆重的“换裙礼”。

换裙礼仪式上,姑娘要让姐妹们把她原来的单辫子改梳成双辫子,盘于头顶。

还要把原先佩带两耳的白坠片或穿耳旧线扯下,换上红玛瑙似的珊瑚珠或银光闪闪的耳坠,以示吉祥。

最后,姑娘脱去原先的红白两色童裙,换上绣了花边的上衣和黑、蓝、黄、白等五彩相间的有褶拖地长裙。

换上新裙后,姑娘便可到“玩场”跳舞唱歌,参加社交活动,开始寻找自己的心上人了。

背新娘按照彝家俗规,新娘出阁时,双脚不得落地沾土,否则便有子嗣不蕃之虞,须由接亲的小伙子来背新娘,并扶她上马。

迎娶归途上还有种种规矩:倘山高路窄无法骑马时,须由接亲的小伙子轮流背负新娘而行;过河涉水,更得由人背过河,新娘的绣花鞋万万不能沾水。

泼水接亲彝族认为,清水能驱恶除邪,送走妖魔,带来幸福。

因此,彝族新婚时一定要泼水,为能经受住这个考验,在迎亲时,男家选派未婚伙子去接亲时,既要身体强壮,又要精明能干,既能招架泼水的受寒之苦,又能完成"抢走"新娘的艰巨任务,往往在推荐人选时反复审议,择优录用,有的不惜长途跋涉,选拔良才。

彝族的迎亲是通过“抢”的方式完成的。

在“抢亲”的头一天晚上,姑娘们向小伙子展开了猛烈的水战。

姑娘们用泼、淋、灌、射等各种方式凶猛地攻击小伙子,使来“抢亲”的小伙子难以招架。

于是,聪明的小伙子便在天黑以前找到存水的地方,悄悄地倒掉一部分,以减轻“水灾”的袭击。

经过一晚上的水泼,当早晨来临时,“抢亲”便开始了。

这时,姑娘们拥着新娘,小伙子们前去“争抢”,姑娘们防守严格,小伙子必须机灵多变,乘一瞬间出现的漏洞,抢走新娘便跑,直跑出一二里山路才改为行走。

【传统文化】云南少数民族刺绣讲解 课件

【传统文化】云南少数民族刺绣讲解 课件
因此,别看那蝴蝶在白族女装上只是一种小点缀,并不占多 大比重,它包涵的意义却是非同寻常的。
藏族刺绣
藏族刺绣吸收唐卡的构图手 法,又学习汉族刺绣的技艺, 绣品讲究观赏价值,追求浅 浮雕和富丽堂皇的艺术效果。
藏族刺绣装饰性极强,许多 图案巧妙地组合成互相缠绕、 互相纽套的和谐布局,反映 出团结友爱、互不分离的民
民间十字绣图谱
图谱
十字绣针法
单独一针十字绣 横向前进法 纵向前进法
单独米字十字绣 右下向左上前进去 右下向左下前进去
十字绣针法
缎带绣针法
缎带绣作品
O|中|国|传|统|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O
精工细作 匠人精神
云南少数民族
刺绣
中国 之美
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人民,利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工艺,创作出大批优秀的、 色彩斑斓的刺绣作品,形成了极具浓厚地方民族特色的刺绣艺术。
。,

黎族刺绣
~•~•~•~•~•~•~•~•~•~•~~•~•~•~•~•~•~•~ ~•~•~•~•~•~•~•~•~•~•~~•~•~•~•~•~•~•~
在彝族中,引人注目的是彝族女子兜胸腰上绣 的十朵彩色大花,叫十姐妹花,那是彝乡风调 雨顺山花烂漫人间充满亲情的标志;衣上绣的 图案,包含着云、霞、日、月、星、山、水、 石、路、树、草、花、鸟、鸡、猴、鱼、蛙等 物的原型和变形纹样,是彝乡秀丽自然风光和 多彩生活的成。
折不中和要图各饰 叠论找对的案样要 ,沿到称特,色挑 都横圆性点这彩绣

纹可和工用瑶 图绣一具画族 案出双,图妇 。各灵只,女
种巧需也绣 不的一不花 同手针用时 的,一其既 花便线它不
用又使套围胸瑶
与能衣上裙襟族
审增物绣、、妇

云南各地区非遗文化占比排名表

云南各地区非遗文化占比排名表

云南各地区非遗文化占比排名表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云南非遗文化的概述
2.各地区非遗文化的占比情况
3.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4.结论
正文
云南,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非遗文化是云南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根据云南各地区非遗文化占比排名表,对云南的非遗文化进行分析和探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云南非遗文化的概述。

云南的非遗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涵盖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多个领域。

这些非遗文化是云南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对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各地区非遗文化的占比情况。

根据云南各地区非遗文化占比排名表,我们可以看到,昆明、大理、丽江等地区的非遗文化占比较高,这些地区的非遗文化种类丰富,涵盖了多个领域。

而普洱、临沧等地区的非遗文化占比相对较低,这可能与这些地区的历史文化底蕴、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有关。

面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

一方面,政府应该加大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力度,通过立法、规划、资金投入等手段,保障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另一方面,社会各界也应该积极参与非遗文
化的保护和传承,通过举办非遗文化展览、演出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触非遗文化,从而增强非遗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总的来说,云南的非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珍视和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昆明的传统民间工艺品

昆明的传统民间工艺品

昆明的传统民间工艺品昆明是中国云南省的省会,有着丰富的民间工艺品文化。

以下是昆明的一些传统民间工艺品:1.云纹绣:云纹绣是云南传统的刺绣工艺品,以其繁复的纹饰和精致的手工艺而闻名。

云纹绣多以花鸟、傣族服饰等图案为主题,常用云南特产的丝线绣制而成,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情。

2.石雕:昆明的石雕工艺源远流长,以制作石狮子、石床、石桌椅等著称。

昆明的石雕作品常以大理石、黑曜石等石材为原料,雕刻出具有唐卡风格的图案和精美的纹饰,展现了云南独特的文化魅力。

3.银饰品:云南是中国的银饰品之乡,昆明作为云南的省会,也有着丰富的银饰品文化。

昆明的传统银饰品常见的有银手镯、银项链、银耳环等,以其精湛的银器制作技艺和独特的设计风格而受到国内外游客的喜爱。

4.建盏:建盏是昆明传统的茶具,也是中国古老的制陶工艺之一。

昆明的建盏多以黄泥为原料制作而成,采用特殊的烧制工艺,使得建盏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和独特的色泽。

建盏被广泛应用于茶道和茶艺表演中,成为昆明地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5.竹编:云南是中国竹编之乡,昆明也有着悠久的竹编工艺历史。

昆明的竹编品种类繁多,常见的有竹篮、竹帽、竹椅等。

昆明的竹编工艺品以其精美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设计风格而闻名,常被用于日常生活的器具和家居装饰。

6.木雕:昆明的木雕工艺发展悠久,以其精细的手工技艺和独特的创作风格而著名。

昆明的木雕作品多以花鸟、人物、神兽等为题材,造型逼真、雕刻细腻。

木雕工艺品常被用于制作门窗、屏风、雕花板等,展示了云南独特的木雕艺术风貌。

以上是昆明传统的一些民间工艺品,它们承载了昆明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展示了云南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昆明旅游时,可以深入了解和欣赏这些传统工艺品,体验云南的独特魅力。

云南宣威的传统文化与民俗介绍

云南宣威的传统文化与民俗介绍

云南宣威的传统文化与民俗介绍云南宣威是中国南方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瑰宝的地方。

这里保存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绝佳机会。

以下将以不同的方面介绍云南宣威的传统文化和民俗。

1. 传统节日与庆典云南宣威的居民秉承着丰富多彩的民俗传统,每年都举办着各种传统节日和庆典。

其中,春节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节日之一。

人们在春节期间会合家团圆,共庆新年。

此外,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也备受重视,并且有独特的风俗习惯与之相伴。

游客来到宣威可以亲身体验和参与这些传统节日,感受浓厚的节日氛围。

2. 传统手工艺制作云南宣威以其传统手工艺制作而闻名。

这里的居民擅长织锦、制陶、编竹器等手工艺,这些技能已经代代相传。

织锦是宣威的特色之一,织锦的图案精美独特,色彩斑斓,以其精湛的工艺和优雅的设计吸引着游客的眼球。

在宣威的陶器工坊,游客还可以亲自参与制陶过程,体验传统的陶艺技术。

3. 传统音乐与舞蹈云南宣威还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音乐和舞蹈艺术。

传统音乐以编钟、团鼓和竹编乐器为主要表现形式,并结合独特的歌唱方式,奏出优美的乐曲。

此外,宣威的舞蹈形态也多种多样,既有富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也有古典舞蹈。

这些音乐和舞蹈艺术常常在传统节日、庆典和文艺演出中展现给观众,吸引了大量游客。

4. 传统建筑与园林宣威的传统建筑和园林也是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民居以琉璃瓦、木雕和砖砌为主要材料,外观古朴典雅,内部布局讲究。

这些传统建筑体现了宣威地区独特的建筑理念和技艺。

此外,宣威还有一些古老而壮丽的园林,如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这些园林以其独特的造景和精美的匠心,向游客展示着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之美。

5. 传统美食与茶文化云南宣威的传统美食和茶文化丰富多样。

传统美食包括过桥米线、宣威鸡丝凉粉等,这些美食以其独特的风味和烹饪技艺,吸引了众多游客尝试。

同时,宣威地区也是茶叶的生产和流通中心,茶文化在这里得到了极大的弘扬和发展。

云南白族非遗项目

云南白族非遗项目

云南白族非遗项目云南白族非遗项目,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文化内容。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云南白族非遗项目。

一、云南白族非遗项目的概述云南白族非遗项目是指由中国政府正式认定具有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在全国重要的非遗名录中被列入并受到保护的云南白族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这些项目包括歌舞、传统手工艺品、传统节日等,是白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云南白族非遗项目的特点1. 多样性云南白族非遗项目涵盖了丰富多样的文化表现形式,如打糍粑、跳兴堆舞、白沙狮子舞等。

2. 源远流长作为云南白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这些非遗项目源远流长,有些甚至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

白族民族自古以来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他们的文化历史与现实相互交织,传承久远。

3. 民族特色云南白族非遗项目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白族民族是一个勤劳、智慧、勇敢的民族,其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是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的产物。

三、云南白族非遗项目的分类云南白族非遗项目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舞蹈类兴堆舞、踩花鞋、花儿葬、白沙狮子舞等。

2. 手工艺品类雕刻、编织、绣花、染色、紫茶等。

3. 音乐类白族民歌、竹笛、木鱼等。

4. 节日庆典类盘王节、达尼节、泸沽湖祭祖节等。

四、云南白族非遗项目的价值1. 文化遗产价值云南白族非遗项目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价值。

2. 艺术价值这些非遗项目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是中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 经济价值这些非遗项目也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许多手工艺品、特色小吃等都是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总结云南白族非遗项目不仅仅是一些具有文化、艺术、经济价值的非遗传承,更是一种生动的文化历史,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体现。

通过对这些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和创新,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这个美丽的民族,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

云南的传统文化

云南的传统文化

云南的传统文化云南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多元文化的地区,其传统文化丰富多样,包括语言、建筑、服饰、音乐、舞蹈、戏曲、绘画等方面。

以下是关于云南传统文化的一些介绍:云南地域广阔,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其中以彝族、傣族、白族、纳西族、哈尼族等民族文化最为著名。

这些民族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信仰体系。

云南是中国西南的一个重要的丝绸之路节点,自古以来就是文化交流的枢纽。

这里存在着传统的佛教、道教和藏传佛教的交汇,且云南还是新兴儒教的发源地之一。

云南寺庙众多,其中最著名的有大观楼、佛峡寺、雲海寺等。

这些寺庙保存了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是信仰者朝拜和文化研究的重要场所。

云南的建筑风格也具有独特的特色。

云南建筑融合了汉族、藏族、傣族、纳西族等多个民族的特色,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建筑艺术。

著名的建筑有丽江古城、大理古城、石宝寨等。

这些古城保存着传统建筑的风貌,是游客了解云南民俗文化的重要景点。

云南的传统服饰也是其独特之处。

彝族、傣族、纳西族等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传统服饰,色彩鲜艳、图案独特,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特色。

在传统节日和重要场合,人们会穿上传统服装,展现自己的文化身份和族群认同。

云南的音乐和舞蹈是云南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有广泛流传的民歌、民间乐器演奏和舞蹈表演。

其中最著名的舞蹈有傣族的泼水节舞蹈、纳西族的三尖舞等。

这些音乐和舞蹈富有节奏感、热情洋溢,是人们表达情感和庆祝节日的重要方式。

云南还拥有悠久的戏曲文化。

该地区有彝剧、普剧、傣剧等多种戏曲形式。

其中,彝剧是云南本土的民间戏剧形式,多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现实生活为题材,表演形式独特,以唱、念、做、打为基本技巧。

云南的绘画艺术有着独特的风格。

云南的民族画是当地各个民族所创作的,充满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

这些作品以鲜艳的色彩、夸张的形象、丰富的绘画技法为特点,在画作中展现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和自然景观。

总而言之,云南的传统文化丰富多样,融合了不同民族的传统,反映了这片土地的历史、生活和信仰。

云南国家级非遗名录

云南国家级非遗名录

云南国家级非遗名录尊敬的读者们,您们好!欢迎来到云南,一个充满神奇和美丽的地方。

在这里,我们不仅拥有秀美的山川、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天,我们将带您们走进云南国家级非遗名录的世界,感受那些世代传承下来的文化瑰宝。

一、传统医药1. 彝族医药:彝族医药是云南少数民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方法。

其中,彝医临床指南、彝族火灸疗法等项目已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2. 傣医药:傣医药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医疗经验和独特的理论体系。

傣医傣药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方面具有显著疗效,深受广大群众信赖。

二、传统舞蹈1. 傣族孔雀舞:傣族孔雀舞是云南最具代表性的民族舞蹈之一,具有独特的舞步和优美的音乐,已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2. 彝族烟盒舞:彝族烟盒舞是云南彝族地区流传已久的民间舞蹈,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欢快的音乐,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三、传统手工艺1. 刺绣: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刺绣技艺独具特色,如彝族、白族、傣族等民族的刺绣作品,色彩艳丽、图案精美,已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2. 陶器制作: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陶器制作技艺独具特色,如彝族的制陶技艺,以手工制作出各种形态的陶器,已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四、民间文学1. 苗族古歌:苗族古歌是云南苗族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神话传说和史诗价值,已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2. 彝族火把节传说:彝族火把节是云南彝族的重要传统节日之一,传说丰富多彩,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民俗价值。

五、云南的“撒尼跳乐”也是一项备受关注的非遗项目。

这是一种源于唐宋时期的舞蹈形式,融合了舞蹈、音乐、武术等多种元素。

在撒尼人的传统生活中,“跳乐”是他们庆祝丰收、祈求平安的重要方式。

如今,这项传统舞蹈已经成为了云南文化旅游的一张名片,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和学习。

当然,云南的非遗项目远不止于此。

白族的三道茶制作技艺、傣族的孔雀舞、纳西族的东巴文化等等,都是云南的非遗瑰宝。

昆明非遗目录清单

昆明非遗目录清单

昆明非遗目录清单昆明,中国南方山城,作为滇池腹地的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自古就被誉为“孔府之城”,有着灿烂的传统文化。

昆明是有记载以来最早的汉字地名之一,其文化底蕴深厚,有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独特的民俗习俗和古老的传统手艺。

自2006年起,中国第一份被国务院批准发布的非遗目录,便被确定为昆明。

其中包括了56个昆明特有的传统文化技艺和手艺。

昆明照耀着传统文化的光辉,让我们回归传统,激发创新精神,为世界领略昆明传统文化的绚烂多彩。

昆明市非遗目录清单如下:一、民间艺术1、告示牌雕刻:这是一种利用木材、牛皮、石头等材料,雕刻精美的艺术形式,创作方式传统而古老。

2、草帽制作:由植物纤维制作而成,颜色鲜艳,有护脸、护胸等,民间传说而传统的一种艺术形式。

3、糯米花叠法:用切好的糯米块叠成各种形状的艺术品,棱角分明,精致绝伦。

4、少林寺普渡伞:用细软的棉花纱制作而成,柔韧轻便,风格独特,喻示着师徒之情,并通过伞的形状传达隐藏的文化内涵,传承了昆明的特有技艺。

5、金银塔供奉:金银塔是江南地区多年来最为出名的文化遗产,由一系列看似无穷无尽的金银塔组成,其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深厚,是传统民俗的象征。

二、民族音乐1、云南传统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云南民间音乐文化的缩影,每句歌词都蕴藏着深刻的意象。

2、大浪淘沙:它是民间曲艺的一种,流传广泛,唱法多样,其歌词描绘着边疆梦想家的心路历程,为民族文化注入了活力。

3、昆明唢呐:是一种古老的民族乐器,发源于中国古代戏曲,以幽婉细腻、柔和流畅的曲调,传唱了昆明特有的文化内涵。

4、白酒歌:是民间快腔的一种,可追溯到明朝广西地区时期,在唱腔上具有了昆明特色,体现着昆明独有的文化。

三、绘画1、昆明花鸟:是一种由昆明官画创作出来的绘画,花鸟是江南水乡的代表,用昆明画家的向往描绘出了传统文化的美丽和民间的温馨。

2、山水画:它是中国宋代婉约山水画派创作出来的艺术形式,集江南水墨、昆明绢画、昆明画家等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元素于一体,表现出了绚烂多彩的昆明风情。

云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云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草人舞
$'
金竹舞
$$
男子手巾舞
传统 $) 戏剧 大词戏
$!
昭通清拳
传统体
$* 育游 艺 团山民间传统武术
与杂技
$&
点苍派武术
民族 纳西

属地
保护单位
古城区非物质文化遗 古城区
产保护管理中心
江川县 江川县文化馆
彝 石林县 石林县文化馆
彝 永仁县 永仁县文化馆
汉 绥江县 绥江县文化馆
哈尼 红河县 红河县文化馆
汉 禄丰县
醋制作技艺!禄 丰 醋(剥
限公司
隘七醋"
富宁金泰得剥隘七醋 汉 富宁县
有限公司
吉庆祥云腿月饼制作技
昆明吉庆祥食品有限
汉 五华区

责任公司
瑶族医学诊疗法
瑶 金平县 金平县人民医院
无敌治骨疗伤法
拨云锭传统配方及制作 技艺
汉 汉 (彝
云南无敌制药有限责 昆明市
任公司 楚雄老拨云堂药业有 楚雄州 限公司
彝 石屏县 石屏县文化馆
永德县民族民间文化 彝 永德县
艺术研究所
彝 寻甸县 寻甸县文化馆
彝 蒙自市 蒙自市文化馆
彝 麻栗坡县 麻栗坡县文化馆
苗 威信县 威信县文化馆
哈尼 绿春县 绿春县文化馆
哈尼 墨江县 墨江县文化馆
傈僳 藏 白 苗
维西县 维西县文化馆 德钦县文化遗产保护
德钦县 所 大理州文化艺术研究
古城区非物质文化遗 古城区
产保护管理中心 云南滇红集团股份有 凤庆县 限公司 昆明市五华区宝翰轩 五华区 书画修复装裱店 昆明市天宝斋墨业有 五华区 限公司 呈贡区 呈贡区文化馆 玉溪市 玉溪技师学院 昭阳万和食品有限公 昭阳区 司 罗平县 罗平县文化馆

云南省第一、二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云南省第一、二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云南省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4项)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增补名单(21项)附件5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当我被上帝造出来时,上帝问我想在人间当一个怎样的人,我不假思索的说,我要做一个伟大的世人皆知的人。

于是,我降临在了人间。

我出生在一个官僚知识分子之家,父亲在朝中做官,精读诗书,母亲知书答礼,温柔体贴,父母给我去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李清照。

小时侯,受父母影响的我饱读诗书,聪明伶俐,在朝中享有“神童”的称号。

小时候的我天真活泼,才思敏捷,小河畔,花丛边撒满了我的诗我的笑,无可置疑,小时侯的我快乐无虑。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青春的我如同一只小鸟,自由自在,没有约束,少女纯净的心灵常在朝阳小,流水也被自然洗礼,纤细的手指拈一束花,轻抛入水,随波荡漾,发髻上沾着晶莹的露水,双脚任水流轻抚。

身影轻飘而过,留下一阵清风。

可是晚年的我却生活在一片黑暗之中,家庭的衰败,社会的改变,消磨着我那柔弱的心。

我几乎对生活绝望,每天在痛苦中消磨时光,一切都好象是灰暗的。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千古叠词句就是我当时心情的写照。

最后,香消玉殒,我在痛苦和哀怨中凄凉的死去。

在天堂里,我又见到了上帝。

上帝问我过的怎么样,我摇摇头又点点头,我的一生有欢乐也有坎坷,有笑声也有泪水,有鼎盛也有衰落。

我始终无法客观的评价我的一生。

我原以为做一个着名的人,一生应该是被欢乐荣誉所包围,可我发现我错了。

于是在下一轮回中,我选择做一个平凡的人。

我来到人间,我是一个平凡的人,我既不着名也不出众,但我拥有一切的幸福:我有温馨的家,我有可亲可爱的同学和老师,我每天平凡而快乐的活着,这就够了。

天儿蓝蓝风儿轻轻,暖和的春风带着春的气息吹进明亮的教室,我坐在教室的窗前,望着我拥有的一切,我甜甜的笑了。

我拿起手中的笔,不禁想起曾经作诗的李清照,我虽然没有横溢的才华,但我还是拿起手中的笔,用最朴实的语言,写下了一时的感受:人生并不总是完美的,每个人都会有不如意的地方。

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精)

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精)
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序号
类别
项 目 名 称
民 族
属地
责任单位
1
濒危民族语言文字
金平傣文
傣族
金平县
金平县文化馆
2
民间文学
叙事长诗《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
哈尼族
墨江县
墨江县文化馆
3
坡芽情歌
壮族
富宁县
富宁县文化馆
4
创世史诗《目瑙斋瓦》
景颇族
德宏州
德宏州文化馆
5
创世史诗《阿细先基》
彝族
弥勒县
弥勒县文化馆
布朗族传统纺织技艺
布朗族
双江县
双江县文化馆
66
藏族传统金属铸造工艺
藏族
迪庆州
迪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67
纳西族传统纺麻技艺
纳西族
香格里拉县
香格里拉县文化馆
68
铜器制作技艺
汉族
罗平县
罗平县文化馆
汉族
江川县
江川县文化馆
69
传统手工技艺
火草纺织技艺
彝族
马龙县
马龙县文化馆
壮族
丘北县
丘北县文化馆
彝族
永胜县
永胜县文化馆
70
壮族刺绣技艺
壮族
文山州
文山州文化馆
71
苗族蜡染技艺
苗族
文山县
文山县文化馆
72
壮族银器制作技艺
壮族
广南县
广南县文化馆
73
傣族银器制作技艺
傣族
潞西县
潞西县文化馆
74
瑶族蓝靛制作技艺
瑶族
丘北县
丘北县文化馆
75

云南少数民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云南少数民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引言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云南省作为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拥有着众多独特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云南各个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习俗和技艺,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其中,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更是代表着云南省非常特殊的文化符号,具有重要的保护和传承意义。

二、云南少数民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 哈尼族撒尧节撒尧节是哈尼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举行。

在这一天,哈尼族人民会穿上节日盛装,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表达对土地、自然和先祖的敬仰之情。

撒尧节以其独特的仪式和民俗风情而闻名,是哈尼族非常重要的文化节日。

2. 瑶族火把节瑶族火把节是瑶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举行。

在这一天,瑶族人民会点燃盛大的篝火,围绕火堆跳舞、歌唱,展示瑶族特有的歌舞艺术和民俗风情。

瑶族火把节的举办,不仅能增进瑶族人民的文化认同,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是瑶族文化的重要传承项目。

3. 傣族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四月十三至十五举行。

在这三天里,傣族人民会举行盛大的水仗活动,相互泼水以祈求好运和祈年。

泼水节是傣族最盛大、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节日之一,也是我国境内规模最大的泼水活动,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体验傣族独特的文化风情。

4. 傈僳族吹箫音乐傈僳族吹箫音乐是傈僳族的传统音乐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民族特色。

傈僳族人民会利用竹制乐器吹奏箫音,演奏出悠扬的旋律,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和情感。

傈僳族吹箫音乐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着傈僳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历史积淀。

5. 彝族鼓龙舞鼓龙舞是彝族的传统舞蹈形式,以其独特的鼓乐和龙形舞蹈而闻名。

彝族人民会在节庆或婚礼等重要场合舞动鼓龙,表达对生活和未来的美好祝愿。

彝族鼓龙舞不仅是一种舞蹈形式,更是彝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部分,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三、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保护和传承云南省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视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和传承政策。

云南的非遗项目

云南的非遗项目

云南的非遗项目介绍非遗,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手工艺技艺等非物质文化资产的总称。

云南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非遗项目。

这些非遗项目不仅代表了云南的文化底蕴,也是云南独特的文化符号。

云南的非遗项目一:彝族绣球1. 起源彝族绣球是彝族传统手工艺品,起源于云南彝族地区。

彝族绣球最早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明代,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彝族妇女传统的手工艺技艺。

2. 制作工艺彝族绣球的制作工艺非常独特。

首先,选取优质的丝绸线作为绣球的主要材料。

然后,将丝绸线缠绕在一个小球上,形成球状。

接着,用五颜六色的丝线在球状物上进行绣花。

彝族绣球的绣花图案多种多样,有花卉、动物、人物等各种元素。

3. 文化意义彝族绣球不仅是一种装饰品,更是彝族文化的象征。

彝族绣球常用于彝族妇女的婚礼上,代表着吉祥和美好的寓意。

彝族绣球还常常作为礼物赠送给亲朋好友,表达彝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云南的非遗项目二:傣族傩戏1. 简介傩戏是傣族传统的表演艺术形式,被誉为东方的嘉年华。

傩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傣族的宗教信仰,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富有娱乐性和艺术性的舞台表演形式。

2. 表演形式傩戏通常在傣族的传统节日或庆典上进行表演。

表演者身着华丽的傣族传统服饰,化妆成各种神秘的角色。

他们通过舞蹈、歌唱和音乐演奏,展示傣族的传统文化和民间故事。

3. 文化传承傩戏不仅是一种表演艺术,更是傣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傩戏的表演,傣族人民能够传承和弘扬自己的文化传统,增强族群凝聚力和自豪感。

云南的非遗项目三:白族三道茶1. 茶文化白族是云南的主要民族之一,也是中国少数民族中茶文化最为发达的民族之一。

白族人民对茶的热爱和独特的制茶工艺,使得白族的茶文化成为非遗项目。

2. 三道茶的制作白族的三道茶是一种特殊的茶制作方法。

首先,将茶叶炒制成绿茶。

然后,将炒制好的茶叶用木锤轻轻敲打,使得茶叶变得细腻。

云南民族文化————彝族

云南民族文化————彝族
云南民族文化
彝族
概况

彝族,现有人口657.2万。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 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最著名的卫星发射基地西昌,就 是彝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

彝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族 文字是一种音节文字,形成于13世纪。
彝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云贵地区部 分彝族受道教和佛教影响。

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根据彝族太阳历所定、十 月为一年,以末月将终五至六天为节日,节前, 人们要把神龛打扫干净,插上松枝,堂屋里辅上 松叶(据传为崇拜黑虎图腾遗俗),供献肉、酒、 添制新衣、火麻籽豆花和燕麦饭等,迎接祖宗回 来过年。年节期间,首天接祖,末天送祖,其间, 或拜访亲友,或游乐饮宴,或放牧逐猎,惟忌农 事。现威宁彝族一般只过年节第一天,改和汉族 一样盛行过春节。
楚雄彝州有两个地方有赛装节。一个是永仁县直 苴村的赛装节,时间为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日。一 个是大姚县三台乡的赛装节,时间为每年的三月二 十八日。
赛装节为居住分散,平时很难有机会相聚相识的
青年男女提供了一个表白爱情的机会。 彝族少女既是服装的设计者,也是制作者,更 是表演中的“时装模特”。而姑娘们最能显示自己 的,就是看谁的衣服最漂亮
打歌又有“左脚舞”、“踏歌”、“跳芦笙”等名称。
每逢收获、婚嫁或节庆,生活在云南的彝族,少则数十 人,多则数百上千人,围着一堆堆熊熊的烈火,以四周沉 寂肃穆的青山和深邃神秘的天幕为背景,合着芦笙、短笛、 月琴和树叶吹奏的音乐节拍,男女手拉手,围成圆圈,逆 时针方向踏足而歌,通宵达旦,兴尽方休。
彝族年
“火把节”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晚
上举行,是彝族最盛大的节日。
当夜幕降临后,人们挥动火把,成群结队绕村串寨,翻山 过田,互相往对方的火把上撒松香粉,打火把仗,满山遍野照 耀得如同白昼。

云南 传统文化活动

云南 传统文化活动

云南传统文化活动
云南是中华民族多民族聚居的宝地,其丰富的传统文化活动让人们品味到不同的民族特色和文化精髓。

云南的传统文化活动包括了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民族歌舞、手工艺制作等等。

其中,春节是云南最盛大的传统节庆之一,人们会举行龙灯舞、花灯展、打糍粑等活动。

另外,彝族的三月三、白族的三月三、云南少数民族的火把节等传统节庆活动也吸引了众多游客的驻足观赏。

在云南,还有着独特的民族歌舞表演。

如苗族的踩堂舞、傈僳族的摆手舞、彝族的龙舞和花鼓舞等,每个族群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舞蹈和音乐文化。

此外,云南的手工艺制作也是传统文化的一大亮点。

比如,傣族的刺绣、彝族的纺织、哈尼族的梯田等等,都在传承和发扬着传统手工艺的精髓。

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云南的传统文化活动成为了国内外游客的热门目的地之一,也让世界更多地了解和认识了中国的多彩文化。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百名民族民间传统文化
突出人才扶持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云南省百名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突出人才”(以下简称“百名人才”)选拔扶持管理工作,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实施意见》(云发〔2015〕20号)和《关于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云发〔2014〕1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突出人才”是指熟悉和掌握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能传承坚守和推广开发传统技艺,懂市场、善经营、会管理,对抢救保护、传承发展民族文化具有示范带头引领作用的突出人才。

第三条“百名人才”培养工程目标:“十三五”期间,推出100名全国知名的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创新带头人。

“百名人才”培养工程由省民族宗教委牵头,省级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

第二章选拔原则、对象和条件
第四条“百名人才”选拔以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为原则,以推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目标,统筹兼顾民族、区域、行业和文化类别。

坚持客观、公正、公平、择优选拔。

第五条“百名人才”选拔对象为云南省范围内掌握民族传统文化技艺并开展传承或市场化工作的人员。

第六条“百名人才”选拔条件:
(一)具有较好的政治品格和道德品质。

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有较高、较强的文化自觉;
(二)熟练掌握其传承项目。

能详细表述和传授所传承的文化项目,知晓所传承项目的文化起源、传承历程、文化内涵、文化特点,与其他相近项目的基本区别等;
(三)在特定领域内具有代表性,在一定区域内具有较大影响。

传承项目体现当地民族特色、贴近群众生产生活,在群众中具有较高知名度;传承人作为所属传承项目的顶尖人才,在知名度、影响力和传承开发的效果上有突出优势;
(四)积极开展传承活动。

在主观上有传承的意愿,客观上开展授徒、传艺,积极参加政府和民间社团组织举办的文化活动;
(五)注重当地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传承项目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和开发价值,能够形成文化产品和品牌,促
进当地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经营模式,带动各民族群众增收致富。

第七条“百名人才”优先选拔的条件:
(一)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大师,或传承开发活动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突出人才;
(二)有着较为成熟的经营载体和文化产品,能够推动传统文化市场化的突出人才;
(三)传承项目为濒危传统文化,且能够通过传承开发消除濒危现象的突出人才。

第三章选拔程序
第八条“百名人才”选拔本着自愿的原则,采用自荐、单位推荐和评选委员会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单位推荐和评选委员会推荐需征得被推荐人同意。

第九条自荐和单位推荐实行逐级推荐申报程序。

个人认真填写《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突出人才申报表》,向所在县(市、区)民族事务部门提出申请或推荐,经县(市、区)民族事务部门初审,报州、市民族宗教事务部门审核,报送省民族宗教委。

州、市及县(市、区)民族宗教事务部门应对申报材料进行严格把关,按规定条件择优推荐,认真审核并签署推荐意见。

第十条成立“百名人才”评选委员会,由省民族宗教委领导和熟悉民族文化工作的专家组成。

评选委员会可推荐培
养人选,与自荐和单位推荐的对象共同列入评选对象。

第十一条省民族宗教委对评选对象进行资格审查,合格者方可参加评选。

第十二条评选委员会负责评选选拔“百名人才”人选。

下设评选培养办公室在省民族宗教委文化宣传处,负责评选、培养计划的组织实施、联络协调、督促考核等工作。

第十三条评选委员会实行会议评选和表决制,必须有三分之二的评选委员会委员到会,评选结果方为有效。

评选委员会分若干专家评选小组,对民族传统文化不同类别的申报人,采用分类计分法方式,逐一评选后提出小组推荐意见,评选委员会办公室汇总后提交评选委员会,评选委员会召开会议,表决确定培养人选,报经省民族宗教委下发通知,并授予牌匾和证书。

第四章扶持与管理
第十四条“百名人才”培养工程为期5年,以项目形式进行培养和扶持。

“十三五”期间,省民族宗教委每年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经费中安排1000万元,专项用于扶持“百名人才”传承开发活动。

“十三五”期间,“百名人才”每年根据所传承文化发展情况,提出科学、切实的传承开发方案,以项目形式报送省民族宗教委。

省民族宗教委根据扶持标准,每年选择20个项目予以扶持。

第十五条“百名人才”项目扶持标准:
(一)能创办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经济实体,能够形成一定规模的经济,或能够与旅游深度融合,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并开展传承授徒的,给予重点扶持。

(二)较难形成规模经济,但可以形成文化市场产品和服务,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并开展传承授徒的,给予一般扶持。

(三)不能形成文化市场产品,但可促进文化的传承延续,并开展传承授徒的,适当给予扶持。

第十六条项目扶持资金不得用于:
(一)生活或娱乐支出;
(二)除传习馆(工作室)外的楼堂馆所建设;
(三)交通工具及通讯设备;
(四)偿还债务;
(五)其他与传承开发项目无关的支出。

第十七条省民族宗教委将“百名人才”纳入示范区建设绩效考核中,每年进行抽查考核,对业绩突出的培养对象,在项目扶持上给予倾斜。

第十八条省民族宗教委组织专家,为“百名人才”培养提供指导、咨询和服务。

十三五期间,从“百名人才”中遴选出能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和开发,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引领示范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相关人才,分年度、分批次进
行专项培训。

第十九条“百名人才”的主要责任:
(一)积极履行职责和义务,主动接受管理和监督;
(二)遵循文化传承发展和市场化规律,制定传承、开发方案并报所在县(市、区)民族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三)建立或完善传承实体(如传习馆、工作室等),主动带徒、传艺或教学,固定培养传承人原则上不少于5人。

能够熟练掌握传承技艺的不少于2人。

(四)根据文化类别和市场需求,扶持所属文化项目的产品推向市场,并形成较为科学的经营模式;
(五)科学规范使用扶持经费,保障传承开发活动所需,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六)每年将本年度传承开发活动总结,书面报所在县(市、区)民族宗教事务部门。

第二十条建立信息管理和跟踪服务制度。

省民族宗教委建立人才及传承开发项目数据库,加强跟踪管理和服务。

不定期开展联系、座谈和走访,了解掌握传承开发情况,帮助解决相关问题。

第二十一条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十三五”期间,各级民族宗教工作部门积极加强培养对象的宣传和项目推广,总结宣传“百名人才”培养工程的经验和做法,大力宣传工程成果和典型事迹,为实施“百名人才”培养工程提供良好氛围。

第五章监督与考核
第二十二条培养对象所属县(市、区)民族宗教事务部门,负责培养对象传承开发活动的管理、检查和监督,每年度12月1日前将管理总结报州、市民族宗教事务部门汇总后,报省民族宗教委文化宣传处。

省民族宗教委不定期委派人员实地检查和监督。

第二十三条省民族宗教委根据考核办法、培养对象个人总结和县(市、区)民族宗教事务部门的管理总结,每年度对培养对象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下年度省民族宗教委项目安排的依据,并于2019年第一季度组织专家进行验收。

培养对象在培养期间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取消“百名人才”称号,涉及违反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的,追究相应责任。

(一)违反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行为的;
(二)培养对象不履行责任,不开展传承开发活动的;
(三)抽查考核不合格的;
(四)违反十六条相关规定的;
(五)其他原因不宜再作为“百名人才”的。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由省民族宗教委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