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四川省高三11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合集下载

四川省三台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原卷版)

四川省三台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原卷版)

四川省三台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1.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这说明A. 儒家思想延绵的合理性B. 文明发展的相对延续性C. 血缘政治开启于夏朝D. 礼是三代思想的核心2.秦统一中国后,中央政府组织“实关中”,“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以每户6口计,总数在70万以上。

其主要目的是A. 加强君主专制主义统治B. 促进全国经济协调发展C. 强化关中地区中心地位D.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3.苏轼在《东坡志林》中记载:“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

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

”这反映了A. 苏轼关心百姓疾苦B. 《三国演义》盛行当时C. 宋代市井生活丰富D. 尊刘贬曹观念深人民心4.洪武九年(1376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将行中书省改为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布政使司”、“藩司”,派布政使到地方掌管一省之民政与财政。

明太祖这一改革的主要目的是A. 抑制地方藩王割据势力B. 提高地方机构的行政效率C. 削弱丞相行政管理职权D. 改变地方权力过大的弊端5.鸦片战争爆发前后,林则徐组织翻译了大量外国的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资料,还派人迅速编译了《国际法》,这是西方国际法学著作开始正式传入中国的标志。

《国际法》的编译A. 推动了晚清政治体制变革B. 开启了西方法制中国化的历程C. 适应了与列强斗争的需要D. 奠定了政治近代化的理论基础6.下图为俗称“袁大头”的一元银币,由中央银行根据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国币条例》统一发行。

新币发行后,很快风行全国,“袁大头”逐渐成为市场流通的主币。

此举A. 统一了全国流通的货币B. 结束了军阀割据的局面C. 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D. 导致官僚资本不断膨胀7.1942年,毛泽东作了《组织起来》的报告,号召根据地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建立起消费、生产、运输等合作社,并注重“公私兼顾”、“军民兼顾”,有效地组织群众力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大生产运动。

【解析】四川省成都七中2019届高三11月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四川省成都七中2019届高三11月考试历史试题

成都七中高2019届第十二周文科综合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300分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只将答题卡收回。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一、选择题(共35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1.在档案文献的编纂与传承之中,殷商的文字多以卜辞为主,专门记录神鬼之事,而殷商之后的文字以史官记事为主,如“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

据此转变可推断A. 周代逐渐步入信史时代B. 文字书写趋于简化与规范C. 神权和王权进一步结合D. 对人的社会实践更为尊重【答案】D步入信史时代从商朝开始,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文字记录情况,不是文字本身的书写问题,故B项错误;商王被称为群巫之长,即神权和王权的结合,而周代统治者奉行敬天保民、明德慎罚,神权和王权结合不像商朝紧密,故C项错误;题干中“殷商的文字多以卜辞为主,专门记录神鬼之事”到“而殷商之后的文字以史官记事为主,如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说明记载内容由神鬼到人事,反映了社会实践的深入,故D项正确。

2.汉代,朝廷仅允许三公和大将军设置官署并自行任命僚属处理公务。

魏晋时期,经朝廷允许,都督和各州刺史皆可设置官署,出现了“虚立军府,动有百数,五等诸候,复坐置官属”的现象。

这一现象A.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 加重了地方的财政负担C. 巩固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D. 削弱了世家大族的势力【答案】B“魏晋时期,经朝廷允许,都督和各州刺史皆可设置官署”这样无形中增加的官员,会导致政府财政的支出过大,B正确;地方官员的设置过度不一定能有利于地方控制,A错误;材料中是管理地方错误,C和D错误。

3.“灾异示警”是中国古代神学政治理论的核心主张,更是中国古代言谏文化与制度的精神支柱,由于其与“君权神授”同为中国古代天命哲学的构成基础而广为统治阶级所接受,代代相传而深入人心。

2019届四川省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四川省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四川省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

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

研究中国牛耕技术的发展情况时,不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A.汉代画像砖上绘有二牛一人耕地的场景B.近代考古发现,春秋晚期的古墓葬中已有铁犁等多种铁器出现C.《齐民要术》写道:“赵过始为牛耕”D.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认为曲辕犁是古代牛耕技术成熟的标志2. 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最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p3. 妻妾各子详细信息妻(正室)老三( 20 岁,天性顽劣)、老二( 22 岁,老成持重)妾一(侧室)老大( 25 岁,天慧聪颖)妾二(侧室)老四( 18 岁,智勇双全)A .老三 B .老四C .老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 .老二4. 因为缺乏必要的交通保障,所以分封制成为西周的可能选择。

照此逻辑,以下说法最合理的是 ( )A.秦朝修建驰道使郡县制的存续成为可能B.隋朝大一统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C.唐朝政通人和促成了经济文化的大繁荣D.明清专制主义的强化使学术风气很沉闷5.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奉命留在南方八省的部分红军和游击队,在项英、陈毅等的领导下,充分依靠人民群众,开展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

关于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对中国革命的历史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 )A.支援了其它革命根据地的游击战 B.扩大了革命根据地C.在战略上策应了主力红军的长征 D.保存了原中央苏区6. 从11世纪末到13世纪,在意大利,威尼斯、热亚那、比萨、佛罗伦萨、米兰等城市,不仅取得了自主,而且还控制了周边农村,发展成独立的城市共和国。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四川省三台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四川省三台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

四川省三台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试室号和座位号。

用2B型铅笔把答题卡上试室号、座位号对应的信息点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型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这说明A. 儒家思想延绵的合理性B. 文明发展的相对延续性C. 血缘政治开启于夏朝D. 礼是三代思想的核心【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孔子的意思是商朝承袭了夏朝的政治制度,后来的周朝又承袭了商朝的政治制度,后世继承周朝礼乐制度的,即使经过百世也可以看到前代的影子,据此可知材料说明了文明发展的相对延续性,故选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朝时还没有出现儒学,所以A的说法不符合材料的意思,故可排除;材料中没有涉及到血缘政治,故可排除C;材料中的礼是指政治制度,所以D项是对材料的错误理解,故可排除。

2.秦统一中国后,中央政府组织“实关中”,“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以每户6口计,总数在70万以上。

其主要目的是A. 加强君主专制主义统治B. 促进全国经济协调发展C. 强化关中地区中心地位D.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中央政府组织实关中,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万户”可知秦朝将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便于充实关中地区的人口,从而提升关中地区的地位,故选C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强化关中地区的地位,而不是强调加强君主专制主义统治,排除A项;据材料“中央政府组织实关中”,可知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关中地区的发展,而未涉及到全国经济协调发展,排除B项;材料主旨并未强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排除D项。

2019届高三历史11月月考试题(1)

2019届高三历史11月月考试题(1)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11月月考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共14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清代《景德镇陶录》载:“坯房发给人工(工钱),其为地下印利、做坯等工,则皆四月内给值,十月杙满(补足),年终再给少许;其为画作上工,则按五月端节、七月半、十月半及年竣分给。

”对此解读有误的是A.陶瓷业的分工较细B.陶瓷业存在雇佣关系C.工人领取计件工资D.工钱发放因工种而异【答案】:C25.隋唐时期,宗教文化政策一直是朝野上下争论不休的政治问题之一。

但总的来说,隋唐帝王对儒、道、佛三教采取兼收并蓄、严密控制的政策。

这说明A.宗教已经成为国家意识形态 B.隋唐时期思想文化的多元化C.帝王力图借助三教巩固统治 D.宗教信徒众多影响社会安定【答案】:C26.商代的统治者在封赏贵族时,往往会冠以相应名号。

例如,血缘相近而辈分低者称为“子”;辈分高或年长者称为“公”“伯”;负责边境地区警戒安全任务者称为“侯”“卫”;在畿内主要负责垦殖者称为“男”“甸(田)”。

这说明商代A.宗法分封制形成中B.贵族爵位等级萌芽C.统治秩序尚未稳固D.神权色彩比较浓厚27.根据《共同纲领》的规定在1949年的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新中国”的标志一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要在活动中实现合法化,仪式化。

四川省双流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1月月考试题扫描版

四川省双流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1月月考试题扫描版

四川省双流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1月月考试题(扫描版)工人d俩分)関曙材朴完成下列寒船材料一辽丈审比了火;售▲于不即牡会鑒展协段、耳同主严典盘的备規人氏,建奂丁北插吿(官暑设崔直帝才斥之北)*倉和盲(以鼻亍看诡息丄帝牙權丈曲)、”尊菰少询"构.讷百蛮垃龍”汉悯“怖右泼人&吗人,舍府淇啸治壬籽為甘子和熨丹廿谯;北掛g以"国會H {辽献谢此》純殆餐丹人和换他少枝比氓「札构比風間章"理扯框吳打邯直的伶蜒建立趣粗的,一尊任用罪弄费葆*章政疑歓磧主旻宓总枢股您**北楓塾祝兵部,南杞费观史邻・”即此好冋所说的广牝厨不理直・肃世展理真昇一编自刘本年悄毛订朝“因借而泊”的义》材料二19372月.中并中夬牧IB氏乂並冷三.中全佥电中典虫丁薯主箱祈五理鼻弹”血H四理压珏耳祁,保证中同臭产弋備导的R工衣氐府哉启內中平N3I将區球府,4#sM.aaM内奏ft擔追的脚恵的&主割矍七将”虹耳at念肖團扎罩命辜" 直播叠祈京申黑菽府与军暮空PI金用孚F暮,迖是中闻员農瓷搞一次旨开歆认韵寓如肾曾魯地il ■”八一三寧覽”廉製,日尊大举进攻上为.亶蛭盘剧里国段粧鏡洽的申P 意区,撐d石育■于便丘军由则丼圾‘才同港此卑此輪和通总櫛1*卯.齐曾立萃渣•法& 1?37-^9 b日.陵甘宁过区联合Jfc舟扈雀宝世弍让立,谴城叔4邊韋辰主?11 区杷口凡主垠杈,从此,申IS悶个欢权±r犬祝珅上特牡为并存會彷的易:fcu一编自李荣就.范耐<M~次也并音作拦**-国画制■、材科三“一国囲制”的粕岂迪"丸从霹决吿灣间ft幵*提出晨绚,由十睿电冃題的提就到棗.值it-鞠想首売雇斡决暮问亀上时申黑见「H溥即4知戍功尖融也廿证明.耶小舟“k凰的创”的构毎是算合爭国实毎的權丸构息具軒总餐韵環论芳楚和現矣詰久・一篇自卢墙琪<从香滝回归的威功宾践看“-囲两创■禅想的伟丸痙论®:文和現实就文}U)据村糾一并跨舍所喉知识.概括“蕃汉分淆”制度的主契内客駁夹出特点「井说叨这一制度的枳扱作用.(12分〉(20 «1霍材料二并绪舍丽攀知识* 1U析!937年9月出现两个理圾井稈合作局而的JMB 码井)(时規据材料三井结會所学知识,说明*一贾两划广的"理论意文和观实义"・(4分」42. I匹分)阅读材料.充磁下列雯炭占材斡1937—1945卑械貝期何PM押分着份枢发左丁人轻级计缜<4U:寿人、。

2019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 题号-二二三总分得分、选择题1.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并不在“五经”之中。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 • “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 •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 •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 •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2. 下图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 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_____________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3. 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 •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 •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 •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4. 明初改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这一变化有助于A .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 .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 .削弱六部的权限D .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5.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情况表明A .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 .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 .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6.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

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 .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 .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7. 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A. 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B. 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C. 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 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8. 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193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_______________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_______________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9. 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

四川省2019届高三11月月考文科综合试题

四川省2019届高三11月月考文科综合试题

四川省2019届高三11月月考试题文科综合试卷全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作答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作答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卡。

第Ⅰ卷(共14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表为四个地区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公顷)和农业人口人均粮食产量(吨)表。

据此回答1~2题。

1.四个地区中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最高的是(B)A.甲B.乙C.丙D.丁2.若四个地区人口密度和耕地比重都相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D)A.甲B.乙C.丙D.丁2013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布《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规划目标到2020年),从开发内容上将全省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

完成3~4题。

3、图中代表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的分别是(D)A.Ⅰ、Ⅱ、Ⅲ B.Ⅰ、Ⅲ、ⅡC.Ⅱ、Ⅲ、Ⅰ D.Ⅲ、Ⅰ、Ⅱ4、三类区域中( A)A.区间人口迁移主要由Ⅱ区迁到Ⅰ区 B.铁路建设成本Ⅱ区一般大于Ⅲ区C.商业网点密度Ⅲ区一般大于Ⅰ区 D.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主要是Ⅱ区“冷岛效应”指地球上干旱地区的绿洲、湖泊,其夏季昼夜气温比附近沙漠、戈壁低,温差最大可达30℃左右,这是由于周围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形成一种温润凉爽的小气候。

读图,据此完成5~6题5. “冷岛效应”会使绿洲地区(B)A.空气对流增强B.热量交换变缓C.水汽蒸发加快D.地面风速增强6.图2中甲、乙、丙、丁四地,“冷岛效应”最显著的是( B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100多年前,美国的纺织厂都在新英格兰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四川省高三11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全球通史》在记述中国战国时期某学派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人民群众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商人和学者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这一学派() A.主要代表人物是墨子 B.其思想蕴含有发展观、法制观C.主张“治之经,礼与刑” D.其思想成为西汉王朝治国理念2. 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作坊多配有专门“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

秦代《均工律》中就规定“工师善教工,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

由此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A.注重新技术的研究与传承 ________ B.强化了对技术市场的垄断C.注重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 _________ D.具有严密的产品制作工序3. 康熙曾创行密折制度,经常指令一些亲近大臣、内务府出差官员如织造曹寅、李煦等人,刺探绅民动向,查访某些官员的言行,留意所在地区雨水、米价,用折子随时秘密奏闻。

这些情况说明密折制度()A.提高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为皇帝决策提供了信息来源C.进一步地强化了君主专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为巩固统一国家提供了条件4. 光绪十六年(1890)宜昌海关在报告中说:“印度棉纱和(中国东部诸省来的)棉花的零售价格相差无几,所以买进棉花再来纺纱,反而比直接用洋纱更贵。

”材料现象()A.促进近代棉纺织业的发展 B.导致清政府提高关税税率C.传统纺纱业日益走向破产 ________ D.使中国沦为西方经济附庸5. 下图“滑稽魂”漫画,为民国初年画家周慕桥所绘。

画中人物手拿一杆旱烟枪在楼梯口对着电灯泡,仿佛在说:“取个火吧。

”漫画的内容反映出()A.民国初年电灯已经在中国普遍使用B.当时的民众生活深受西方科学影响C.清末民初的广大民众生活贫困落后D.民众接触西方文明时出现认知反差6. 清末上海《神州画报》载:镇江机户因米粮价贵,向各绸号要求增长工价,不得,相约一律停工,并至道署请求加价,聚至千余人之多。

经镇道谕令,每织绸一尺加价四文,始各解散。

此亦欧美工党同盟罢工之小影也。

这反映出()A.镇江工人阶级为争取自身权益而进行斗争B.镇江出现了类似欧洲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工人运动C.清末地方官员为化解危机,采取了有利于民生的举措D.清末地方官员开始扶持地方工商业的发展7.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胡适在1919年发表的《“新思潮”的意义》中说:“……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

”即倡导“整理国故”运动。

这表明胡适()A.对传统思想文化完全否定否定 B.与新文化运动的宗旨背道而驰C.反对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力图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8. 1909年2月6日,清廷颁布诏谕,禁止蓄养买卖奴婢,历经两千余年的奴婢制度终告结束。

此次废奴诏谕规定,“凡从前旗下家奴”,“概听赎身,放出为民”,“其经放出及无力赎身者,以雇工人论”。

清廷的废奴举措()A.摧毁了世界上最大的奴隶贸易市场B.推动了明清以来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C.为辛亥革命的到来准备了群众基础D.是顺应世界时代发展潮流的进步之举9. 五四运动爆发后,直系军阀吴佩孚发给大总统徐世昌通电:“大好河山,任人宰割,稍有人心,谁无义愤?彼莘莘学子,激于爱国热忱而奔走呼号,前仆后继,以草击钟,以卵投石,……如必言直言者有罪,讲演者被逮捕,则是扬汤止沸,势必全国骚然!” 这说明吴佩孚()A.同情学生并支持学生的正义行动______________ B.表面上支持实质上主张镇压学生 C.借机对北洋政府施压以争权夺利______________ D.冒充爱国欺骗舆论企图统治中国10. 1923年1月,苏联特使越飞来沪,在香山路中山寓所内与孙中山会晤,商讨改组国民党、建立革命军以及共产国际援助中国革命问题。

1月26日,双方发布《孙文越飞宣言》(如下图)据此,你从中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是()①孙中山领导国民党在国民革命中占主导地位②苏联力图为中共争取合法政党的身份③维护国家主权是孙中山与苏联合作的前提④共产国际竭力支持国民党的改组A.①② B.②③C.①③________ D.③④11. 我国著名的民国史专家杨天石在《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一书中记录蒋介石日记的有关内容: 1919年12月4日看《新青年》杂志; 1923年9月6日下午看马克思经济学说; 1923年9月22日下午看《马克思学说概要》。

从以上日记内容可以看出()A.蒋介石是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蒋介石是马克思主义者 C.蒋介石想寻找证据屠杀共产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蒋介石对新思潮感兴趣12. 某一个主题展览中出现了下列关于我国某民主革命势力发展态势三幅图片,下列有关的解说正确的是()A.图一到图二反映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共的态势B.左倾错误的发展是导致图一到二的根本原因C.图二到图三的发展是中共反击国民党的结果D.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导致图二到三的原因二、综合题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

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芍陂稻田。

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耢,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是岁,牛疫。

京师及兰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摘自《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材料二 1931年蒋介石拟定交通建设五年计划,规定到1937年完成85000公里铁路建设任务。

1932年国民政府公布“铁道法”,制订了“国营铁道于不损主权及利权范围内得借外资”的原则。

1934年公布公营铁道条例和民营铁路条例,鼓励省办、民营商办铁道。

举借公债筹措铁道建设资金。

建设新路的同时修补整理旧路:加固桥梁、添购机车,装设调度电话、增设防空设施等。

本期修筑的新路主要有,中央与地方合营的浙赣路,省营的杭江路及同蒲路,商办的江南路和淮南路、因国防军事原因赶修的苏嘉路。

完成长江渡轮工程,使沪宁路与津浦路相接,便利长江南北的经济沟通。

交通建设为国防建设奠定了基础,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据宗玉梅《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述评》材料三京津冀地区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下表是某同学收集的相关资料:p14. 时间历史资料 1878年清政府在唐山正式成立“开平矿务局” 1878 年朱其昂在天津创办贻来牟机器磨坊 1895年“公车上书”创办《万国公报》成立强学会 1895年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1897年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后出版译著《天演论》1912年清帝颁布退位诏书 1917年范旭东在天津创办永利碱厂 1917年《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 1919年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 1924年孙中山北上京津,宣传新三民主义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农业发展状况。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国民政府铁路交通建设的特点。

(3)请从材料三中选择恰当的材料论证“京津冀地区见证中国XX近代化进程”这一主题。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国礼”是以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以国家和国家政府名义互赠的礼品。

作为体现国家形象与政治语言的国礼,可谓五花八门。

p16. 时间礼物说明 1405—1433年郑和代表皇帝,“赏赐丝绸、金银、瓷器等珍贵礼品”;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四夷归附、万国来朝”,“贡品”包括象牙、宝石、珍禽异兽等 1793—1794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乘坐“狮子号”等炮舰携带贺礼:天文地理仪器、蒸汽机模型、战舰模型等500多件,蒸汽机模型等贺礼被清政府束之高阁;乾隆帝赏赐丝绸瓷器玉器及各类工艺品逾3000件。

1853—1867年 1853年,由美国传教士丁韪良等将徐继畲《瀛环志略》中赞美华盛顿的文字刻碑送到美国,镶嵌在华盛顿纪念塔内。

1867年美国政府将一副华盛顿画像作为官方礼物送给总理衙门大臣徐继畲。

1941年11月宋氏姐妹代表国民政府将熊猫赠与美国联合救济中国难民协会 1943年2月宋美龄将国宝邮票一册作为礼物送给罗斯福,并在美国发表精彩演讲 1949—1950年毛泽东访苏,准备了山东大葱、江西金桔、西湖龙井、湘绣被面等礼品;苏联回赠了吉斯轿车等礼物1957年11月中国党政代表团访苏,带去了长江大桥、第一机床厂、第一汽车制造厂等项目的模型,以及青花瓷等礼品 1972年2月中国赠送美国白玉提红釉大瓶、苏州双面绣等礼品,还表示将向美国赠与两只熊猫;尼克松赠送了象征和平的瓷制天鹅 1986年11月中美金融市场研讨会在京举行,邓小平会见了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约翰·范尔霖,并赠送面值50元的上海飞乐音响公司股票,对方则赠送了纽约证交所证章 2014年9月习近平将国产品牌中兴手机作为国礼送给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的与会代表国礼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请根据以上材料,提取国礼演变趋势中的一种并说明历史原因。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17.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东南沿海地区被日军占领,中国政府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税收,军费开支剧增,财政状况极为窘迫。

中国108所高等院校中,91所遭日军轰炸,25所院校被迫停办。

一些人力主实施战时非常教育或国防教育,主张中断一切正规教育,停办高中及大专院校。

国民政府提出“战时应作平时看”,“教育是立国的根本,尤其当国家临到存亡断续的关头,成为绝对的需要,这是一个国家最强韧、最可靠的生存力量”。

政府有计划地将沦陷区90%的高级知识分子和37所高校转往大后方,教育部长以个人名义建立贷金制度,为来自沦陷区学生提供生活资助,后改为公费制,对大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费,共资助学生128000余人,其中包括杨振宁、李政道、邓稼先等一批日后闻名世界的科学家。

对海外留学生给予救济,并继续派遣留学生赴海外学习。

抗战期间,全国专科以上高校增加了33所(31%),教员增加了3623人(48%),学生增加了41575人(99%)。

学龄前的儿童入学率从战前的43.4%上升到了胜利前的76%,初等学校学生数量几乎是战争爆发前的2倍。

在职业教育方面进步更加明显,在校学生人数由战前的7000人增长到了25000余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