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行政文化对行政改革的影响.docx

合集下载

体现行政文化影响行政组织的案例

体现行政文化影响行政组织的案例

体现行政文化影响行政组织的案例一、引言行政文化是指在行政组织中形成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习惯,它对行政组织的运作和管理产生深远影响。

行政文化不仅影响着行政组织的内部协调和外部形象,还关系到国家政策的贯彻执行和社会公共服务的提供。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探讨行政文化对行政组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行政文化的现状及改革方向进行讨论。

二、行政文化对行政组织的影响案例分析1.案例一:官僚文化影响下的行政组织官僚文化是一种以权力、地位和官本位为核心的行政文化。

在官僚文化影响下,行政组织表现出以下特点:a.官僚文化的特点:权力至上、等级分明、程序繁琐、效率低下。

b.官僚文化对行政组织的影响:导致行政组织内部关系紧张,对外部公共事务的处理缺乏效率和责任感。

2.案例二:企业家文化影响下的行政组织企业家文化是一种以创新、竞争和结果为导向的行政文化。

在企业家文化影响下,行政组织表现出以下特点:a.企业家文化的特点:注重实效、鼓励创新、强调竞争、追求卓越。

b.企业家文化对行政组织的影响:提高行政组织的执行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3.案例三:协作文化影响下的行政组织协作文化是一种以团队、共赢和合作为核心的行政文化。

在协作文化影响下,行政组织表现出以下特点:a.协作文化的特点:重视团队合作、强调沟通协调、注重共建共享。

b.协作文化对行政组织的影响:增强行政组织的凝聚力和执行力,促进组织内部和谐与稳定。

三、我国行政文化的现状及改革方向1.我国行政文化的特点:我国行政文化兼具官僚文化、企业家文化和协作文化的特点,但总体上仍以官僚文化为主。

2.我国行政文化对行政组织的影响:我国行政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政组织的效率、创新和协作。

为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必须对行政文化进行改革。

3.行政文化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行政文化改革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关键环节。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行政文化改革提出了迫切要求,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为行政文化改革提供了有力保障。

浅谈我国行政文化的特点及创新

浅谈我国行政文化的特点及创新

一、我国传统行政文化的特点(一)消极的特点第一,中国行政文化属伦理型文化,当代中国行政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历史上德治传统的影响。

德治源于周朝的行政文化模式。

德治提倡以治国者的自身道德修养为管理国家的基本出发点,一味强调抽象的品德修养为管理国家的基本出发点,一味强调管理者的抽象品德和修养。

第二,中国行政文化突出表现为人格取向,在行政管理中具体地表现在人格化的权威服从关系和人格化的人际交往关系。

第三,中国行政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带有封闭与排他的特征。

行政体系缺乏与其他社会体系的经常性交流,行政活动也就缺乏相应的透明度,决策过程中缺乏社会成员的积极参与,实施过程中又缺乏来自社会有效的监督。

第四,中国行政文化中形式主义非常明显。

行政活动过分拘泥于形式和常规,因循故习,做官样文章,公文旅行,办事拖拉,久而久之,养成了很大的惰性。

第五,中国行政文化带有浓厚的官本位色彩。

由于泛道德主义,个人取向,封闭排他,形式主义等因素,行政活动缺乏法律的有效约束,有时行政权力甚至凌驾于法律之上。

(二)积极的特点1、导向性。

行政文化作为一种共同的价值观,直接影响着行政目标的确立。

同时,行政文化还能使行政人员、行政组织内部的各种力量在共同价值观的指导下,引导到一个共同的目标。

2、约束性。

行政文化一方面通过将共同价值观向行政人员个人价值观内化,使行政组织在理念上确定一种内在的、自我控制的行为标准,借助其微妙的作用,以看不见的形式操纵着行政组织的活动,规范、指导、约束着行政人员的行为。

3、自律性。

中国行政文化所固有的自律性,是现代行政管理所不可或缺的。

道德作为行政权力的自我约束机制之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整合性。

行政人员坚守的价值观和信念表现出强烈的感染力。

5、人本性。

中国行政文化中的人本主义思想,与现代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是相吻合的中国行政文化中的人本主义特色也是现代行政管理所需要的,它对于增强行政权力的合法性,对于改进行政管理方法,对于强化人们的主人翁意识,都是必不可少的。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论文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论文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论文篇一:我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及其规律、特点和影响我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及其规律、特点和影响(1)地方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a:两汉: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出现王国问题。

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汉景帝实行“削藩”,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等强干弱枝的重要措施,逐步解除王国军政大权;实行刺史制度。

东汉,刺史逐步增添地方行政权和军权;东汉末,州逐渐演变成地方行政区。

地方行政区划由郡县两级制转变成地方行政区。

b:隋唐:隋采用州县两级制,唐时道逐渐成为州县之上的行政实体。

唐朝中期,地方军镇设立节度使,权力膨胀,导致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和扩大。

c:宋代:宋太祖削减地方节度使权力,派文臣做地方官,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宋朝地方政权分为州县两级,后又将唐朝的“道”改为“路”,在州县纸上,形成路州县三级体制。

d: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下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

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2)规律:对地方官制应掌握一个演化、两个重点。

一个演化即各朝代地方官制的变化;两个重点,一是郡县制与行省制两个地方行政制度,二是将地方官制的变化放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分”“合”角度中去考察。

每次国家的大分裂都与制度尤其是地方行政制度的弊端相关。

换言之,我国古代的行政制度是为解决对辽阔国土、众多民族有效管辖的问题而确立的,如秦的郡县制是吸取了春秋战国大分裂后分封制的教训,北宋历经五代十国大分裂后痛革藩镇之弊,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集权。

(3)特点:在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中央的权力得到加强。

在郡县制的发展过程中,中央一直强化对地方的领导、监督和制约,而地方则要求有充分的独立自主权。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一直存在。

历代统治者总是采取调整地方行政结构和限制地方权力的措施以加强集权统治,这种情况到封建社会后期更加加强。

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层级演变的影响因素

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层级演变的影响因素

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层级演变的影响因素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层级演变的影响因素分别是中央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政治变动与经济发展、维护边疆地区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自然地理环境因素。

1、中央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以皇帝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行政制度。

皇帝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并通过军政官僚机关管理、控制国家的政体。

我国古代行政区划制度因时代的变迁而变革,任何一个朝代的统治者都是在前朝的基础上设立了自己的行政区划制度,并给予调整。

其根本原因在于加强中央集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约束力,以巩固和维护其统治地位。

2、政治变动与经济发展政治变动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变迁的一个重要原因。

改朝换代时,统治者通常都要对地方行政区划进行改革式调整。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废除“封藩建卫”制,推行郡县制;汉武帝设立了十三州;隋文帝废除了郡制,实行了州、县制;唐太宗将全国划分为十道等。

3、维护边疆地区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我国幅员辽阔,边疆地区地域十分广袤。

然而边疆地区一般都是少数民族聚集地,由于地理人文原因,边境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与内地有着一定的差距,这就引发了多种多样的边疆问题,边疆动乱、民族不和谐是历朝统治者的一块心病。

4、自然地理环境因素以天然的山脉、河流、湖泊作为各个行政区域的边界是世界文明古国行政区划设置的原则,也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变迁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谓“州县之设,有时而更;山川之形,千古不易”,正是表明了自然地形对于行政区划的重要标志作用。

一般来说,在高山、河流的两侧都会形成不同的风土人情,因此,按照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划分行政区域有利于各地区经济的发展和风俗文化的形成。

老子行政管理思想对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启示

老子行政管理思想对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启示

老子行政管理思想对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启示老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老子的行政管理思想在中国古代就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应用,对于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也有着启示作用。

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政府的职能也在不断变革和完善。

借鉴老子的行政管理思想,对我国政府职能转变进行思考和探讨,可以为政府改革和发展指明方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老子的行政管理思想强调“无为而治”,主张追求“无为”而不是“有为”,主张“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治”。

这与现代行政管理中的“简政放权”、“减轻行政负担”等理念具有相通之处。

老子认为,行政管理者不应该过分干预事务的发展,而应当顺应事物的规律,随顺自然,不做无用之事。

这就要求政府职能要由过去的“有为”向“无为”转变,不再过多干预市场和社会事务,而是更多地去引导和服务。

这也正是现代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政府要改变过去以“管”为主的观念,转变为“服务型政府”,更多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多地为市场主体提供公共服务和保障制度,逐渐将政府的职能转移到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上来。

老子的行政管理思想强调“天人合一”,主张政府要顺势而为,顺应社会发展的规律。

老子认为,政府的职能是要顺势而为,顺应社会事物自然发展的规律,促进事物的良性发展。

这一思想对于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政府也应当顺应时代的潮流,顺应社会的发展,调整自身的职能和作用,适应社会的需求。

政府要不断地调整和变革职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更好地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老子的行政管理思想强调“以德治国”,主张善治和德治。

老子认为,政府的职能不在于施政,而在于立德。

政府宜以德为先,善于用德治国,通过道德规范和自律来引导人们。

在现代社会,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弘扬社会正气,增强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注重道德建设,推行以德治国,加强政府自身的职业操守,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论传统文化对行政管理的影响-二稿

论传统文化对行政管理的影响-二稿

2015届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论文(设计) 课题名称:论传统文化对行政管理的影响学生:指导教师:江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15年2月摘要:中华五千年大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沉淀在中国社会中的文化密切而又深远地影响着中国的社会转型与体制改革。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的行政管理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从传统文化对行政管理积极和消极的双面影响,去深刻认识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其与当代的行政管理合理衔接,更好的服务于当代行政管理活动。

关键字:传统文化,行政管理,影响目录一、引言二、了解传统行政文化涵1、德治文化2、统御文化3、全能文化4、专断文化5、保守文化6、泛政治化文化7、“暗箱行政”文化三、传统文化对现代行政管理的积极影响1、传统文化中“民重君轻”的思想2、人本思想与人情思想相融3、“以身作则”的思想4、赏罚明确的行政管理手段四、传统文化对现代行政管理的消极影响1、以王权主义为中心的政治意识形态,轻视人利2、重视群体效应,个人思想过于保守3、社会等级区分明显,不能实现真正明主4、注重形式主义,办事效率低五、加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行政管理衔接的重要意义六、继承中国传统行政文化,加强现代行政管理建设1、利用传统文化营造管理层与被管理层的和谐关系(1)“德治文化”可以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重要启示(2)传统的强调政治价值准则的行政文化可以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推动了(3)服从大局、集体主义等传统行政文化的组成部分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思想氛围。

2、传承“以人为本”的历史精华六、结论论传统文化对行政管理的影响一、引言中华五千年大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沉淀在中国社会中的文化密切而又深远地影响着中国的社会转型与体制改革。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被其历史束缚的国家”,传统文化使统治者们的统治备受影响,行政管理与改革也显得举步维艰。

数千年文明史使得行政文化持有厚重的传统特征,君权大于人权,所以在古代的行政管理中赋予了更多的人性化的东西,统治者的一句话大于一切,但在中国历史上也不乏勤政爱民、以德为政、以人为本等等古代行政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的制度变革对社会有何影响

中国古代的制度变革对社会有何影响

中国古代的制度变革对社会有何影响中国古代的制度变革是中国历史演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制度变革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论述中国古代的制度变革对社会的影响。

一、政治体制的变革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变革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深远而广泛。

在秦朝统一中国之前,各个诸侯国采取的是封建制度,政权高度分散。

而秦始皇统一六国并推行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统一的中央政权。

这种中央集权体制的建立,有效地遏制了地方势力的膨胀,减少了内战频发的可能,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随后的汉朝,实行了以皇帝为中心的封建官僚制度,进一步加强了中央政权的统治能力。

政府在各地设立官员,明确了行政区划,规范了地方行政,并通过科举制度选拔官员,提高了政府的管理能力。

这种政治体制的变革使政府能够更好地应对社会问题,提高了社会的治理效能。

二、经济制度的变革古代中国的经济制度变革对社会的影响同样深远。

在封建社会中,土地被贵族和地主垄断,农民没有土地所有权,生活贫困,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随着中国历史的演进,农民起义和土地改革的斗争逐渐兴起。

唐朝的平田制实行了小农自耕制,解决了土地集中问题,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收入水平。

宋朝的均田制进一步深化了土地制度改革,使农民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耕种土地,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农民的收入。

这些经济制度改革促进了农民的生产能力提升,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经济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文化制度的变革中国古代的文化制度变革对社会的影响同样显著。

从秦朝开始,推行的文字统一政策使得汉字成为中国人通用的书写系统,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这一变革使得中国人能够更好地进行文字交流,拉近了地域和民族之间的距离,促进了社会的统一和稳定。

唐朝的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大制度变革,通过考试选拔文才和官员。

这种制度不仅在政治上提升了官员的素质和能力,还在文化领域培养了大量的文化人才,推动了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中国传统行政文化对现代行政文化的借鉴意义

中国传统行政文化对现代行政文化的借鉴意义

中国传统行政文化对现代行政文化的借鉴意义范本一:一、引言1.1 背景介绍1.2 研究目的和意义二、中国传统行政文化的特点及意义2.1 儒家文化对行政文化的形塑作用2.1.1 仁爱之道的影响2.1.2 礼治之道的重要性2.2 法家文化对行政文化的影响2.2.1 以法治国的理念2.2.2 偏重权威与秩序的文化传统2.3 其他传统文化对行政文化的借鉴意义2.3.1 道家思想对行政理念的启示2.3.2 佛教文化对行政传统的影响三、现代行政文化的发展与变革3.1 西方行政文化对传统行政文化的冲击3.1.1 法治观念的引入与改革3.1.2 民主价值观的影响与传播3.2 现代化进程对行政文化的影响3.2.1 市场经济与公共管理的挑战3.2.2 全球化背景下的行政文化革新四、中国传统行政文化对现代行政文化的借鉴意义4.1 借鉴儒家文化传统4.1.1 弘扬仁爱之道4.1.2 建立和谐社会的实践4.2 借鉴法家文化传统4.2.1 坚持以法治国的原则4.2.2 维护社会秩序与公正4.3 综合借鉴其他传统文化4.3.1 重视道德修养与自我约束4.3.2 弘扬佛教的慈悲精神五、结论5.1 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和论证5.2 对未来行政文化发展的展望附件:1. 行政文化调查问卷2. 相关统计数据法律名词及注释:1. 仁爱之道:儒家思想中的核心理念之一,强调人间的仁爱与亲近。

2. 礼治之道:儒家思想中的行政理念,通过人伦关系的建立来维护社会秩序和道德准则。

3. 以法治国:法家思想中的核心理念,通过法律的制定、实施和执行来管理社会。

4. 全球化:指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全球互动与整合过程。

5. 佛教:起源于印度的宗教,强调慈悲与智慧的培养。

范本二:一、引言1.1 背景介绍1.2 研究目的和意义二、中国传统行政文化的特点及意义2.1 儒家文化对行政文化的形塑作用2.1.1 仁爱之道的影响2.1.2 礼治之道的重要性2.2 法家文化对行政文化的影响2.2.1 以法治国的理念2.2.2 偏重权威与秩序的文化传统2.3 其他传统文化对行政文化的借鉴意义2.3.1 道家思想对行政理念的启示2.3.2 佛教文化对行政传统的影响三、现代行政文化的发展与变革3.1 西方行政文化对传统行政文化的冲击3.1.1 法治观念的引入与改革3.1.2 民主价值观的影响与传播3.2 现代化进程对行政文化的影响3.2.1 经济全球化对行政文化的挑战3.2.2 市场经济对行政文化的要求四、中国传统行政文化对现代行政文化的借鉴意义4.1 借鉴儒家文化传统4.1.1 弘扬仁爱之道4.1.2 建立和谐社会的实践4.2 借鉴法家文化传统4.2.1 坚持以法治国的原则4.2.2 维护社会秩序与公正4.3 综合借鉴其他传统文化4.3.1 重视道德修养与自我约束4.3.2 弘扬佛教的慈悲精神五、结论5.1 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和论证5.2 对未来行政文化发展的展望附件:1. 行政文化调查问卷2. 相关统计数据法律名词及注释:1. 仁爱之道:儒家思想中的核心理念之一,强调人间的仁爱与亲近。

[应用]行政文化对行政组织的影响

[应用]行政文化对行政组织的影响

行政文化对行政组织的影响行政文化是相对于社区文化、乡村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而言的一种具有行政特点的文化形态,这里主要是特指各级党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在行政活动中,影响甚至决定其行为的一系列行政理念、行政道德、行政规则、行政环境等。

文化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在不同的社会生活领域具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在行政活动领域即表现为行政文化。

行政文化是与行政相关的文化,它包含人们行政行为的态度、信仰、感情和价值观,以及人们所遵循的行政方式和行政习惯等,具体来说包括人们的行政观念、行政意识、行政思想、行政理想、行政道德、行政心理、行政原则、行政价值、行政传统等。

行政文化是一种多层次的、复合的文化,它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历史条件、地理环境、社会制度、民族特性、文化心理、文化背景、传统习惯等。

行政文化是在社会文化的基础上,在具体的行政活动中形成的,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的行政活动培育出不同的行政文化,行政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一旦形成则具有不少相对稳定的特性。

如(1)时代性和民族性。

神权政治时代的行政文化是迷信的、神秘的,封建专制时代的行政文化是尚权威、重服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行政文化是讲人权、尚实效、重法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时代的行政文化则重科学、为民众、尚服务。

行政文化又往往因不同的国度和民族形成不同的模式和色彩,美国的行政文化通常表现为民主、自由、积极、奋发的特色,德国的行政文化表现为重法、守纪、严正、整齐的特色,英国的行政文化则有尚典、守旧、泥古、重名的色彩。

(2)社会性和积淀性。

行政文化是一种社会积淀物,是人们在长期行政活动中知识、经验、理想、信仰、道德、价值的积淀,是通过长期创造、延续、传承而实现的。

(3)整合性与多元性。

行政文化是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中,在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发展和治国安邦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在不同社会文化的冲突和交融中,由不同的区域和人群逐渐整合而成,不同的人群和区域使行政文化呈现出多元的特性。

当代中国行政环境的特点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doc

当代中国行政环境的特点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doc

当代中国行政环境的特点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摘要:我国正处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这是当前我国行政环境的总体态势。

这一总体态势对我国的行政管理提出一系列的要求,即要求为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创造各种条件。

一个方面要培养市场经济的各种新的因素,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制度、价格体系、市场法律体系,等等。

另一方面,还要克服在转变过程中由于社会利益结构和政治权力结构的变化所带来的各种消极现象,解决转变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阻碍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问题等等。

因此,探讨当代我国的行政环境的特点以及对行政管理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集中阐述了行政环境的相关概念及内涵,围绕行政环境的具体内容,分析了我国政府管理面临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和国际环境的特点,结合这些环境的特点,进一步探讨了它们对我国行政管理的影响。

本文系运用规范研究方法进行的专题研究。

全文分三个部分:首先(第一部分),是讨论了行政环境的相关概念及其分类。

其次(第二部分),是对我国政府面临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和国际环境的特点进行了剖析。

最后,是对这些环境的特点对我国行政管理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本文主要创新体现在对当代中国面临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和国际环境的特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由此出发研究其对我国行政管理的影响。

关键词:行政环境;行政管理;政府一、行政环境的涵义及分类环境是人类活动赖以进行与延续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文化条件等的总和,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都与它周围的事物相辅相成。

就某一主体而论,环境一般指主体自身以外的、与主体直接或间接地相互作用着的各种因素或条件。

行政环境的涵义,学术界虽然表述不一,但基本上都是借鉴或依据环境的含义而类推出来的。

一般来讲,行政环境是指围绕政府系统的、能直接或间接影响和作用于行政管理活动的各种因素或条件的总和1[1]。

依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对行政环境做不同的分类。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变化的认识与论述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变化的认识与论述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变化的认识与论述一、引言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演变对于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从古代尧舜禹时期的传统君主制到中世纪的封建王朝,再到近现代的改革开放,中国的行政制度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变化的全面评估和论述,探讨其深度和广度,并提供一个有价值的认识。

二、尧舜禹时期的传统君主制中国古代的行政制度起源可以追溯到尧舜禹时期的传统君主制。

在这个时期,天子(尧、舜、禹)是国家和社会的最高统治者,拥有绝对的权力。

他们负责治理国家、制定法律和政策,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拥有最高指挥权。

尧舜禹时期的行政制度以君主为中心,君臣之间的关系是基于忠诚和服从的。

尧舜禹时期的行政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石,对后来的行政制度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制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演变与秦始皇的统一国家有着密切的关系。

秦始皇通过推行中央集权制度,将各个封建诸侯国纳入自己的统治体系之下,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行政的中央化。

在秦汉时期,行政机构逐步完善,国家事务的管理和决策集中在中央政府手中。

秦始皇和汉武帝的改革举措进一步加强了中央行政机构的权力,并推动了国家行政制度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秦汉时期的行政制度对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唐宋时期的官僚制度在唐宋时期,中国的行政制度出现了官僚制的特征,这是中国古代行政制度演变的一个重要阶段。

唐代建立了完备的官僚制度,在国家行政管理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官僚制度明确了官员的职责和权力,规定了官员的选拔和晋升制度。

唐代的官僚制度为宋代的行政制度奠定了基础,并在宋代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宋代的官僚制度在政治和军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明清时期的封建王朝制度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另一个重要阶段,也是封建王朝制度的全盛时期。

明朝和清朝都以皇帝为最高统治者,实行封建王朝制度。

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重点整理

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重点整理

2014年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重点整理(一) 行政管理的主体、客体、根本原则和主要特征Ø 行政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活动。

Ø 行政管理的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即行政机关。

我国为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行政管理的支配权即行政权,在我国,行政机关的行政权力是国家权力机关依法授予的。

Ø 行政管理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行政机关内部事务。

Ø 行政管理活动的根本原则是依法管理。

Ø 行政管理的特征:1、政治性与社会性。

2、权威性。

(国家强制力做后盾)3、合法性。

(依法行政是现代行政管理的主要标志之一)4、服务性。

5、统筹性。

(统筹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 (二) 行政环境Ø 行政环境就是政府管理的环境,它是指围绕行政活动和行政现象这一主体的外部环境,是各种直接的或间接地作用和影响行政活动的客观因素的总和。

Ø 利格斯从行政的经济环境方面将行政管理区分为三种模式:1)融合型即农业社会的行政模式。

2)棱柱型即过渡社会的行政模式。

3)衍射型即工业社会的行政模式。

Ø 国内行政环境包括社会和自然两大领域。

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人口、民族、历史传统等也是行政社会环境的构成因素,对行政管理也有重要作用。

自然环境:作用于行政系统的、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

Ø 国际行政环境:国际社会环境和国际自然环境,对行政管理有重要影响的主要是国际社会环境。

Ø 行政环境有宏观行政环境、中观行政环境和微观行政环境。

Ø 宏观行政环境即通常所说的国情,包括国际的社会、自然环境和国内的社会、自然环境,它是行政环境的基础,对行政活动有决定性的作用。

Ø 中观行政环境是指行政系统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情况,包括行政组织结构是否合理,职能划分是否明确,沟通是否顺畅,制度是否健全等。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中国古代行政制度1. 背景介绍中国古代行政制度是指中国古代社会中用于管理国家事务的一套制度安排和运作机制。

这些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经历了多次改革和调整,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起源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

在夏朝,由夏王帝尧、舜建立的推行郡县制的行政管理体系成为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始祖。

在商朝,商王帝汤建立了郡县制的基础,但实际上还是以封建制度为主。

到了周朝,周王帝武王推行了分封制和郡县制相结合的行政管理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基础。

3. 郡县制和分封制郡县制是中国古代行政制度中的一种较为重要的制度形式。

在郡县制中,国家将国土划分为一级行政区域的郡,再将每个郡划分为二级行政区域的县。

郡县制的实行,有效地加强了地方行政管理和对地方政权的控制。

而分封制是在郡县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封建制度将国土划分为诸侯国,实现分散政权和统一管理的目的。

4. 中央政府的组织和职能中国古代行政制度中的中央政府起着核心和总体管理的作用。

中央政府由君主和各级官吏组成,负责领导国家的决策和施政。

君主通常由君主世袭或选拔出来,拥有绝对权力,但也受到传统礼法和士人的约束。

官吏则根据补官制度进行选拔和任命,从而形成了职位等级森严的官僚体系。

中央政府的职能包括制定法律法规、征收税收、组织军事行动等。

5. 地方政府的组织和运作中国古代行政制度中的地方政府是中央政府下设的行政机构,负责管理本地区的行政事务。

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和中央政府类似,也由官吏组成,按照等级进行管理。

地方政府的职能主要包括统治本地区、收集地方财税、维持社会秩序等。

地方政府在具体行政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中央政府的施政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6. 行政管理的运作机制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运作机制主要通过君主的诏令和官吏的行政命令来进行。

日本行政文化对我国当前行政改革的启示

日本行政文化对我国当前行政改革的启示

日本行政文化对我国当前行政改革的启示行政文化作为行政管理的灵魂,对行政体制的运行和改革有着深远的影响。

日本作为亚洲的发达国家,其行政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特点,对于我国当前的行政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日本行政文化的特点之一是强调集体主义。

在日本的行政体系中,个人往往将自身视为集体的一部分,注重团队合作和协调。

这种集体主义观念使得日本在应对重大问题和挑战时,能够迅速整合资源,形成强大的合力。

相比之下,我国在一些领域中可能存在个人主义倾向,导致资源分散和效率低下。

因此,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的集体主义精神,加强团队建设,培养公务员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提高行政效率。

日本行政文化中的等级观念较为浓厚。

严格的等级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行政命令的高效执行,但也可能限制了基层员工的创新和主动性。

在我国的行政改革中,应当在保持行政层级的合理性和权威性的基础上,适度打破等级束缚,鼓励基层创新,给予基层公务员更多的自主权和发挥空间,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日本行政文化注重细节和精细化管理。

从行政决策的制定到具体政策的执行,都追求精益求精。

这种精细化的管理理念使得日本的行政工作能够高质量地完成。

我国在行政改革中,也应当强化精细化管理意识,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注重政策执行的细节,避免粗放式管理带来的资源浪费和效率损失。

日本行政文化还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

政府部门将为民众提供优质服务视为重要职责,努力满足民众的需求。

这启示我国在行政改革中,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树立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强化公务员的服务意识,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民众满意度。

日本对于法律法规的尊重和严格遵守也是其行政文化的重要特征。

依法行政确保了行政行为的规范性和公正性。

我国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需要加强对公务员的法制教育,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确保行政权力在法律的框架内运行,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此外,日本行政文化中的学习与创新精神也值得我们关注。

中国传统行政文化对服务型行政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行政文化对服务型行政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行政文化对服务型行政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行政文化是指中国古代的行政体制和行政管理方式,其特点是注重集权、官僚主义和权威主义。

而服务型行政文化则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公众需求为导向,以提供高效、便捷和优质的公共服务为目标的行政管理方式。

传统行政文化对服务型行政文化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传统行政文化对服务型行政文化的影响体现在思维方式上。

传统行政文化注重集权和官僚主义,追求权威和行政效率,而服务型行政文化强调公众参与、民主决策和公共服务的便捷性。

传统行政文化中普遍存在的权威思维和官僚主义对服务型行政文化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在推进服务型行政文化的过程中,需要改变传统行政文化中对权威的过度依赖和对公众参与的忽视,注重权力下放、权力制约和公众参与,才能实现公共服务的优质、高效和便捷。

中国传统行政文化对服务型行政文化的影响体现在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上。

传统行政文化中的组织结构通常是以层级制度为基础的,权力集中在上级部门手中,管理方式注重纪律和规范,而服务型行政文化则强调弹性和创新。

传统行政文化中的严格规范和官僚主义对服务型行政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

在推动服务型行政文化的转变过程中,需要改革传统的行政机构和管理方式,打破层级制度,建立灵活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提高行政效能。

中国传统行政文化对服务型行政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推动服务型行政文化的转变过程中,需要改变传统行政文化中集权、官僚主义和权威主义思维,改革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培养公共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素养,建立健全的问责制度,改革行政体制和完善行政法规体系,才能实现向服务型行政文化的转变。

行政管理常考考点

行政管理常考考点

行政管理常考考点公共行政常考知识点集粹一、主要1.衡量行政组织是否健全的主要标志是法规制度的完善程度。

2.一般说来,领导机关及其所属机关的问题主要是官僚主义作风问题。

3.政府管理经济的主要手段是经济手段。

4.在我国,政党监督主要是中国共产党对行政机关的监督。

5.党的纪律检查主要是通过党的基层组织来进行的。

6.在我国,司法监督主要是指国家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

7.提高行政效率始终是行政管理学研究的主题和宗旨。

8.确定政府职能的主要依据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9.行政组织与除国家权力机关外的其他国家机构的关系主要是协作配合,相互制约的关系。

10.财务监督,主要指审计监督。

11.财务计划,主要是国家预算。

12.行政组织对行政效率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行政机构的设置、结构、编制和活动原则是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具体来讲,主要包括功能是否齐全,机构是否精简,权责是否清楚,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是否适度,行政组织设置和活动的原则是否明确。

13.政府社会服务职能的主要内容是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和搞好社会保障,如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

14.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①由原来的微观经济管理与调控转向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②由原来管企业转向管市场③由原来人治计划经济管理转向法制经济④由对经济生活全面的直接干预和高度封闭的管理向全方位开放15.影响政府职能转变的四个主要因素①社会环境的变迁②公共行政的科学化③技术手段的创新④传统行政文化的影响16.政企分开的三项主要内容①政府与企业的社会职责分开②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③政府的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与行政管理职能分开或①政府的职能和企业的职权分开②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企业自主经营职能分开③政府的国有企业所有者职能和企业自主经营职能分开17.政企分开的主要措施①解除政府主管部门与所办经济实体和直属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②大量裁减专业经济部门和各种行政性公司,发展社会中介组织③加强和改善国有企业的监管方式18.编制管理的主要原则①精简原则②统一原则③编制立法原则19.机构编制管理的主要任务①职能管理②机构管理③人员编制管理20.同西方文官制度相比较,我国公务员制度的主要特色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国家公务员不搞“政治独中”②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国家公务员不是独立的利益集团③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国家公务员不搞“两官分途”④坚持德才兼备标准,国家公务员既不重德轻才,更不重才轻德21.与传统人事制度相比较,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色主要有①有较完备的法律体系②有较科学的竞争激励机制③有正常的新陈代谢机制④有廉政勤政的保障机制22.行政组织部门划分的主要方法包括①职能部门化②区域部门化③服务对象部门化④行业和产品部门化23.行政组织的主要特点①阶级性②服务性③系统性④法制性⑤适应性24.行政组织的主要类型①领导机关②职能机关③辅助机关④派出机关25.行政决策的主要特点是①其主体具有法定性②其目标具有公益性③其程序具有规范性④全局性⑤执行性⑥稳定性26.行政组织领导体制的主要类型有①首长制②委员会制③混合制27.行政权力的主要特点是①是一种公共权力②具有合法性③是一种操作性很强的执行权力④是一种强制权力28.中国行政管理的主要特征是①国家性②社会性③民族性④政治性⑤法制性29.行政职能的主要特征是①阶级性②服务性③动态性④多样性30.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要性主要体现为①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②是合理配置行政职能体系的根本需要③是机构改革的重要前提31.我国行政组织机构改革循环往复的主要原因①改革未触动旧体制和旧的经济管理模式②改革未与干部管理制度改革相结合③缺乏科学的机构设置和调整,随意性较大④缺少科学规划和法律依据32.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向:①职能重心的转变②职能方式的转变③职能关系的转变33.西方行政改革的主要内容①通过对组织机构的调整,力争实现廉政和政府各项目标②把市场机制引入政府管理工作,提高政府整体管理水平③通过公务员制度改革,引进目标管理、绩效评估等管理方法④把管理变为服务,树立“顾客至上”的新观念34.我国现行行政监督制度的主要内容①外部监督机制立法监督司法监督政党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②内部监督机制行政监督审计监督政法机关监督党内监督35.影响行政效率的主要因素①环境因素②体制、组织因素③人员因素:是影响行政效率的决定性因素④决策因素⑤法制因素⑥技术方法因素36.行政效率的综合性,主要表现在①它是定性与定量的统一②它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③它是局部效益与整体效益的统一④它是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的统一⑤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37.行政效率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①它是衡量行政管理活动优劣的综合指标②它是行政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③它是行政改革的准绳④始终是行政管理学研究的主题和宗旨38.我国实行分税制的主要内容①中央与地方收入的划分②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支出的划分39.我国行政首长应负的主要责任①公务员的责任②行政责任通报批评赔偿损失行政处分③政治责任④领导责任对所辖公共事务承担领导责任对管辖内各方面的工作,承担相应后果40.我国采用的主要税率①比例税率:适用于流转税和所得税的征收②累进税率:一般适用于对所得税的征税③定额税率:最典型的是车船使用牌照税41.提高行政效率的主要途径①实现行政组织机构设置的合理化②实现行政管理的法律化制度化③积极推行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务员制度④实现行政管理程序的科学化⑤善于利用时间⑥实现行政管理手段与方法的现代化42.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①转变职能(重点)②理顺关系③精兵简政④提高效率(最终目的)43.行政管理现代化主要包括①行政管理物质现代化②行政管理行为和方式现代化③行政管理理论和思想现代化44.行政监督体系内部监督主要包括①一般监督上级对下级的监督下级对上级的监督职能监督主管业务监督②专门监督行政监察机关的监督审计监督外部监督主要包括①立法监督②司法监督③政党监督④社会监督⑤舆论监督45.由传统经验决策向现代化科学决策转变的标志主要体现在:①决策主体由个人转向集体②决策过程由主观随意性转向程序化③“谋”与“断”的相对分离④“断”与“行”的相对分离⑤决策技术手段的运用日益增强46.行政领导者的三大要素:①行政领导职务②行政领导职权③行政领导责任47.行政领导者的主要职能:①科学决策职能(最主要职能)②知人善任职能③组织指挥职能④协调监督职能48.行政监督的主要作用①预防作用②补救作用③改进作用49.政府职能对行政组织机构变化的影响主要取决于①行政职能的变化②管理方式的变化③新的社会问题的出现④行政管理权限的转移⑤临时的特定管理任务50.领导者的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①洞察力②预见力③决断力④推动力⑤应变力51.一般而言,行政决策中枢系统的决断方式主要有①集体决断式②个人决断式52.行政系统结构的协调机制纵向结构的协调机制主要有①权力委托②行政分权③行政督导横向结构的协调机制主要有①政府会议制度(基本机制)②专门议事协调机构的协调③行政改组53.立法监督的主要方式①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②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计划和财政预算、决算③审查政府的法规、决定和命令④质询和询问⑤代表视察和执法检查⑥罢免政府组成人员54.中共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行为的监督主要方式①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的监督②党的基层组织的监督③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监督55.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协调机制主要有①行政反馈②行政功能分化③行政参与④行政委托56.行政决策的主要特点①从决策主体来看,只有具有行政权的组织和个人,才能成为决策的主体②从决策客体来看,是法定的行政管辖区域和部门所要解决的有关国家社会公共事务③从决策依据来看,它依据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来制定和实施④从决策目的来看,必须体现国家利益和意志⑤从决策约束范围来看,它具有广泛性、普遍性和强制性57.行政决策中枢系统的主要任务①确定决策问题、目标体系和研究课题②组织有关机构和人员拟定若干备选方案③抉择决策方案④指挥检查、监督决策方案的实施和组织对某些决策方案进行局部试点58.政府采购制度的主要内容①规定政府采购主体与采购机构的制度②规定政府采购的基本原则③规定政府采购的程序与方式④规定政府采购的规模⑤投标申诉与控告制度59.政府采购公共性主要体现在①采购主体的公共性②资金来源的公共性③采购目的的公共性60.测定行政效率的质的标准主要有①社会主义行政职能的实现程度②行政目标的正确性和实现程度61.测定行政效率的量的标准主要有①比率标准②计划标准③历史标准④社会平均标准⑤行业先进标准⑥国际先进标准62.测定基层行政机关工作效率的方法主要有①行政费用法②行政功能测定法③标准比较法④行政要素评分法63.测定决策效率(组织效率)的方法主要有①因素分析法②纵横比较法③民意测验法64.行政环境主要包括①自然环境②人文环境③精神环境65.责任行政的主要内容①基本目标:是实现行政活动的有责任状态②责任主体③责任法律制度66.实现我国行政政治的主要途径①加强立法工作②提高执法水平③严格法律监督④保障司法独立⑤争取社会认同二、基本1.政府的基本职能(政府职能的基本内容)有: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职能。

浅析传统行政文化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影响

浅析传统行政文化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影响

浅析传统行政文化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影响作者:杨凤娇来源:《资治文摘》2017年第04期【摘要】行政文化是当代“行政管理之魂”。

作为一种新型的行政管理理论,行政文化的提出,为各国当前进行的行政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行政文化与行政改革互为因果相辅相成,要进行行政改革,就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行政文化。

立足我国传统行政文化的内容,联系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分析我国传统行政文化对行政改革的双重影响,这对我国构建与当前的行政改革相适应的行政文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行政文化;传统行政文化;行政改革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是在丰富的实践中积累形成的,中国传统的行政文化,其精神内涵博大精深,长期以来是我国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当前,几乎所有国家都卷入了全球范围内的行政改革浪潮,而我国党的十八大更是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

为了推动行政体制改革,就必须着重分析传统行政文化对行政改革的影响,从而建设与之相适应的现代行政文化。

一、我国传统行政文化对行政改革具有积极影响从内容和实质来看,中国传统行政文化注重伦理道德,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倡导仁政、爱民、注重德治,强调个人私德和自身修养,对于这些传统行政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我们要认真继承和发扬其精髓,以推动当前的行政改革。

我国传统行政文化对行政改革的正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行政思想对行政改革的影响。

在古代的行政文化体系中,民生、仁政、和而不同等思想对我们当前的行政改革仍然具有重要意义:(1)民本思想、仁政思想能够指导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服务型政府要求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这项宗旨从理论上就是植根于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

(2)在政府决策时坚持和而不同思想。

和而不同是指针对不同要通过包容来实现统一,同时还要保留其他意见。

当前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就吸取了和而不同的思想。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的法定程序。

试论行政文化在公共行政中地位与作用

试论行政文化在公共行政中地位与作用

试论行政文化在公共行政中地位与作用摘要:文化作为一种深层力量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活动和行为方式。

行政系统由于本身的开放性,受行政文化的影响也是必然的。

在行政体系的运行中,行政体制的成长与变革、行政行为的发生与选择、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行政人员的思想和精神状态等是直接受着行政文化的影响的,或者说,一国的一般文化是通过转化为行政文化而对公共行政产生直接影响的。

可见行政文化的影响力量是巨大的。

关键词:道德化政府;行政文化;制度道德化;公共管理伦理一个和谐的社会,不仅是各项法律都得到人们普遍遵守的社会,而且必定是一个具有良好社会道德风气的社会。

政府是社会公共管理的主体,也是社会道德建设的主体和保障。

政府能否在道德上作出表率,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

政府要在道德上作出表率,就需要加强自身的道德化建设,把道德化政府作为行政改革和行政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建设道德政府是以德治圜的需要,以德治国是我国的基本社会治理方式,以德治国需要公共管理道德化,公共管理道德化需要政府的道德化;建设道德政府是以法治国的需要,因为法律的基本立足点是道德,法律的正确执行离不开道德;建设道德政府更是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需要,因为道德是服务精神和服务行为的基础。

没有道德作基础,政府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公共服务精神和行为。

1、公共行政的内涵和作用公共行政可以概括为国家行政组织或公共行政组织在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范围之内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

从公共行政的定义f{l可以看出这个定义包含着“谁在管理”、“知fu』管理”、“管理什么”三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国家行政组织或公共行政组织是行政管理的主体,山于各圆国家政治体制和行政体制各不丰H同,行政管理的主体也不同,用这种较为抽象的概念可以史多地概括它们的本质和共同点;第二,行政管理的主体并不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而是与立法、司法部门相对而言的行政执行部门或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它对执行宪法和各种政策、法律负有责任;第三,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突出了“公共”的特性,涉及到公共权力的运用、公共利益、公共政策、公共服务等问题。

2024年我国行政改革动力研究论文

2024年我国行政改革动力研究论文

2024年我国行政改革动力研究论文一、引言在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化的背景下,各国政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行政领域进行了多次深刻的改革,以应对时代的变迁和国内外的需求。

那么,究竟是什么推动着中国行政改革的步伐?本文旨在探讨我国行政改革的动力来源及其影响。

二、外部环境的驱动力全球化进程的影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受到了深刻的影响。

为了与国际接轨,提高国家的竞争力,行政改革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例如,为了吸引外资,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行政效率,成为了行政改革的重要方向。

信息技术的革新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行政改革提供了新的手段。

电子政务、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使政府能够更加高效地处理信息,提高行政决策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这种技术革新推动了行政改革的深入发展。

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加强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加强,中国与其他国家在行政领域的合作日益增多。

这种合作不仅为中国带来了先进的行政理念和管理经验,还为中国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机会,从而推动了行政改革的深化。

三、内部需求的推动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行政体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适应这种发展,行政改革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环。

例如,为了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需要转变职能,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

民主政治的推进民主政治的推进是行政改革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在民主政治的背景下,政府需要更加注重公民的权利和利益,提高行政的透明度和参与度。

这要求政府在行政改革过程中更加注重民意,积极回应公众关切。

行政管理问题的暴露行政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也是推动行政改革的重要力量。

例如,腐败问题、行政效率低下、公共服务不足等问题,都促使政府进行深入的行政改革,以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行政效能和公信力。

四、行政改革的动力机制行政改革的动力机制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系统。

国家政府机构单位行政管理

国家政府机构单位行政管理

国家政府机构单位行政管理第四部分行政治理1、政府职能的进展变化自然状态下的政府职能要紧为〝御外〞、〝安内〞,一方面表现为统治职能的极端强化,另一方面表现为经济治理和社会治理职能的相对弱化;近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职能要紧为〝御外〞、〝安内〞、〝建设公共设施〞;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职能要紧有: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稳固宏观经济,调剂社会分配,爱护市场秩序。

2、政府职能的重要地位政府职能表达了公共行政的本质要求,是公共行政的核心内容,也是公共行政的本质表达,直截了当表达公共行政的性质和方向;政府职能是政府机构设置的全然依据;政府职能的转变是行政管制体制和机构改革的关键;政府职能的实施情形是衡量行政效率的重要标准。

政府职能的实施手段要紧是依法行政。

3、政府的差不多职能〔1〕政治职能,政治职能亦称统治职能,要紧包括:军事保卫职能;外交职能;治安职能;民主政治建设职能。

其中,以通过政府活动,推进国家政权完善和民主政治进展为目的的民主政治建设职能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全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国家行政治理的差不多原那么。

〔2〕经济职能,要紧包括:宏观调控;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市场监管。

市场必须在一定的规那么下才能够有效运行,正是在那个意义上,市场经济也称为〝法制经济〞。

〔3〕文化职能,要紧包括:进展科学技术;进展教育;进展文化事业;进展卫生体育事业。

〔4〕社会职能,要紧包括:调剂社会分配和组织社会保证;爱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促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提高人口素养,实行打算生育。

4、阻碍与制约政府职能转变的因素〔1〕社会环境的变迁。

社会环境变迁是决定政府职能转变的外在动因。

〔2〕公共行政的科学化。

公共行政的科学化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在动力。

要按照统一、精简、高效的原那么大力精简机构和人员;要按照权责统一的原那么,合理划分和界定各级各部门的事权和职能分工。

〔3〕技术手段的创新。

技术手段的创新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全然保证。

举例:政府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工具能够间接、宏观地对市场进行调控;政治科学和治理科学的进展使政府的机构设置和组织运作更加合理有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当前行政文化中传统行政文化的表现特征11官本位思想盛行中国传统行政文化得益于特定社会历史条件的行政实践,求官是十年寒窗的巨大动力。

在中国封闭落后的社会制度及较低经济水平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官本位思想在当今的行政改革中仍然盛行,且泛滥于整个社会中的各个阶层,而不单单是政府官员之间。

这对于政府来说不利于塑造其廉洁的政府形象,更阻碍政治统治的权威性与合法性。

12人治观念根深蒂固由于受到宗法思想和等级观念的影响,传统行政文化中虽有法治,但更强调人治。

人们习惯只接受控制,而不主动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形成了人情至上、任人唯亲的负面行政文化传统。

这种影响持续到现在,法治观念仍未完全深入人心,行政文化中法治内容仍较薄弱,更有甚者认为法律在于治民而不是用来约束行政人员及相关机构。

13集权、等级观念并行不悖传统行政文化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崇尚权威和集权,君主的行政权力至高无上,可以侵入和管束与百姓相关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此,政府往往强调权力由地方向中央集中,强调下级的绝对服从,阻碍着行政权力的分配、中央向地方的纵向放权。

无独有偶,全能政府观也阻碍着政府把权力分流给第三部门、企业、市场、非政府组织,使得政府行政权力横向调整困难,政府机构
臃肿,人员冗杂,官僚之风盛行,政府效率低下。

2传统行政文化阻碍我国行政改革的进程事实上,任何行政系统的活动都受一定行政文化的制约,但又都以一定的行政文化为前提。

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作为行政领域的一种集体意识,传统行政文化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行政人员和广大群众的思想意识上,进而阻碍行政实践和政府机构改革的顺利进行。

21行政文化的专职阻碍行政改革变通透、变彻底211行政职能的转变因全能政府观而迟滞传统行政文化的产物——全能政府观阻碍着行政职能的转变,它会让公民、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对各级行政组织产生依附观念。

在这种文化环境中,政府不愿放手甚至不知该如何放手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从而加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的难度;与此同时,公民、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仍期待与政府保持千丝万缕的联系,自立、自主意识遭到泯灭;因自我评价组织能力较弱,竟也不希望政府放弃对诸多复杂矛盾事务的控制和管理,政府仍然管着许多管不了、管不好和不该管的事务。

我国行政职能的转变是要从计划经济时代的那种全能政府转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有限政府,即把行政职能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虽然我国的行政价值观有利于维持行政体制的正常运转,但也不能轻易尝试堕落或因一时疏忽而走上集权专权的旧路、坏路、假路。

212行政权力的调整遭受集权观念纵横阻碍行政职能转变和行政
机构精简有赖于行政权力的调整。

无论是从横向上看还是从纵向上看,政府都要在中央和地方之间进行自上而下的放权的基础之上,将权力交还于市场、企业、社会中介组织。

但传统行政文化中的集权观念阻碍行政权力的调整,宪法法律能提供给权力划分与制约的依据又过于原则化、笼统化、理论化。

使得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权限划分不科学、不具体,最终导致调整中央和地方政府关系的改革陷入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恶性循环之中;另一方面阻碍市场发挥作用,造成社会中介组织自我组织能力的缺失,影响企业对自觉约束、自我发展素质的塑造,对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能力的提升。

我国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上强调权力由地方向中央集中,且两者间权限划分的科学性和具体性值得商榷,体行政权力的调整必然十分困难。

22行政文化德缺失和泛滥阻碍行政改革变民主、变深刻221人治思想阻碍着行政法制的建设传统行政文化中的人治观念仍阻碍着行政法制建设的推进,此观念延续到现在体现为德治,即把道德看作是调整社会利益关系的主要手段,法律只是次要手段;道德教化是目的,刑罚只不过是工具。

由此,行政法制建设的目的仅仅是要对行政组织和人员实行道德控制,而不是要其树立法律至上的信仰。

一旦行政组织和人员的道德素养有所提高,行政法制建设就变得
可有可无。

人治观念还衍生为今天隐晦的行政领导文化获得正式或非正式权威的行政领导者均被贴上人治标签,从而对评价领导者的标准打感情牌;扭曲领导者素质,使其行政行为发生结构性变化,直接或间接推动该领导作风成为文化载体及思维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法制建设虽取得很大成绩,但离市场经济的要求仍相距甚远。

就目前而言,尚无一个完整的行政组织法体系,《政府职能转换法》和《行政机构编制法》也不够系统完整,在行政改革中加强法制建设已迫在眉睫,防止政府机构改革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

222行政人员的分流贴上官本位意识标签对行政人员分流是转变行政职能、精简行政机构的必经之路,也是行政体制改革要攻克的难点之一。

从行政文化角度看,之所以是难点和必经之路,归因于‘特权’观念由传统‘官本位’衍化出的‘等级’观念内生出的现象的阻碍。

某些行政人员认为其一旦被拉进分流的队伍,本人及利益相关者权力、地位的丧失就近在眼前,为此进而通过种种手段,尝试缓解行政改革的冲击,使行政人员的分流往往有其名而无其实,表现为设置一些翻牌公司和从属于行政组织的社会组织来缓解行政改革的冲击。

更让人不难以置信的是变种的宗法血缘关系现在仍然支配着行政人员的录用和管理,维系着行政机构的运行。

此现象大多生成于我国政府内部较低的行政层次中,一旦涉及分
流,其所构建的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就会立即启动,并对其进行阻挠。

23行政文化的封闭、晦涩阻碍行政改革变开放、变具体231透明度的缺乏压制着行政组织的活力每一个行政组织均在一定的环境,即独一无二的行政文化中建立和发展,被该行政文化所指引、磨合、熏陶。

行政组织缺乏透明度会产生不良氛围,难以迸发活力,表现在方式、手段和程度上1对行政组织决策的影响。

表现为政府决策过程习惯于暗箱操作、拒绝公开决策信息;行政机构安于现状,拒绝与外界交流。

既曝光了政府决策过程的神秘性,也隐藏了权力拥有者权力独享的行政心态,民众始终无法看到政府决策在阳光下进行。

2对行政组织沟通的影响。

表现为上层决策不是更多地来自下级,领导只能靠猜测、经验,对下没有服务之心,更多指挥干涉之意;下级往往依习惯和经验办事,只有执行没有创新,安于现状,办事拖拉,造成行政执行不力,信息传达失真度创新高、上下级互信互敬创新低。

决策信息的不对称不仅使得民众无法对其进行有力监督,还造成决策过程中行政领导独断专行、以权谋私。

结果造成行政决策、执行体制弊病丛生。

232重物重形不重人阻碍着行政行为的高效据调查,封闭式行政文化往往表现为拒绝交流并抵制参与。

人民大众的消极被动往往体现出传统行政文化的封闭保守,压抑的行政文化氛围往往伴随着对政治的冷漠和对政府的远离,人们对选择自我实现的采取被动的态度,对注重安全的采取主动的态度。

人们评价一项行政活动正确与否往往只重视是否贯彻上级的指示和任务,而不太注重评估实际的社会效应;评价一项行政活动效率的高低只重视任务的当前完成速度,而不太注重评估该活动所产生的后续效益。

这种行政价值观导致行政组织无视行政环境变化,造成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官员能上不能下、相互扯皮推诿,决策在执行中变形与扭曲的现象。

作为行政系统的软件部分,行政文化不仅塑造行政组织的形象,也影响行政人员的行为,忽视了行政人员行政素质的提高,哪怕行政规章制度和政治体制近乎完美,也是不合理的、不健康的。

一定的行政文化影响着人们对参与行政过程的感受,有的人大快朵颐,有的人消化不良,有的人望而生畏。

我国的行政价值观虽然有利于维持行政体制的正常运转,但我国的行政客体——人民大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不高,对政治的冷漠使得行政参与理念很难深入人心。

3良好传统行政文化推动现代行政文化建设的体现虽然传统行政文化因当时历史条件、科技水平、社会制度等限制存在隐患,但仍存有许多有价值的思想至今仍需我们大力提倡和发扬。

建立新型行政文化是行政体制改革的思想基础,尤其在市场经济
环境下,强化公务员的道德建设更是当务之急。

民本、仁政思想,贵和、忠恕等观念遍布于行政改革的每个领域,我们应当在此基础上继续现代行政文化建设的脚步,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培养科学的行政意识和行政信念,保障决策民主、执行高效、监督合理。

31可借鉴的良好传统行政文化311民本思想古代民本、仁政思想要求以民众为根本,以民众为发政施治基础,关心民情民生。

当代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也体现了民本思想。

只有重视人的主体性,考虑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将人民的利益作为工作信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忠实地为群众谋福利,才能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才能有利于行政改革目标的实现。

312贵和观念传统行政文化中的贵和观念可以作为行政关系协调的一个重要原则。

目前我国行政改革面临着许多突出问题,如政治现代化、腐败、社会保障、社会就业等,解决这些问题要求加强行政沟通和协调。

不仅要协调政府内部的关系,还要协调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

我国行政改革目前仍面临着许多突出问题,如政治现代化、社会保障、社会就业等突出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求加强行政沟通和协调。

32行政文化的革新与建设虽然传统行政文化的不合理因素给行政改革带来了不小的阻力。

但无论是促进政府机构改革目标的实现,还是推动行政关系的协调,抑或是鼓励行政道德的建设,都少不了良好行政文化氛围的带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