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共24张PPT)
宋元时期,翻车种类繁多,技术成熟,人力、畜力、 水力、风力在翻车那里都有运用。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含义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是自然经 济的核心和基础。“男耕女织”就是小农自然 经济的典型写照。地主经济也是一个重要的自 然经济单位,“树之谷,艺之麻,养有牲,出 有车,无求于人”是地主的理想生活。皇宫、 宫廷所需要的用品也多有官府等部门自行制造。 ------所以,在中国封建社会里,上到皇家贵族, 下到地主小农,几乎每一个经济主体就是一个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单位.
——《我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的优良传统》
黄河流域
半坡遗址(陕西)
炭化了的粟和菜籽 (半坡遗址出土)
长江流域
河姆渡遗址(浙江余姚)
碳化稻谷 (河姆渡遗址出土)
生产工具
耕作方式 和技术
原始农业
石刀、石斧 刀耕火种
农作物 种类
人们生活
粟、稻等 经常迁徙
商周农业
出现青铜工具,仍以木制 耒耜和石锄、石犁为主 石器锄耕(耜耕)。 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 制肥料、治虫灭害 西周时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 已具备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粟
稻
黍
稷
麦
桑
麻 豆(菽)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模 式,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 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 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 高单位面积产量。
生产工具 耕作技术 耕作制度
春秋 铁农具、 垄作法 战国 牛耕(开始)
两汉 耦犁、犁壁、 代田法
耧车
(赵过)
一年一熟
魏晋 南北朝
北:耕耙耱技术 南:耕耙技术
第一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1.农作物品种(l)中国就是世界上最早培育水稻和粟的国家。
(2)西周时期,后世主要农作物多已具有。
3.耕作方法和技术(l)原始农业:刀耕火种。
(2)商周时期:懂开沟排洪,除草树苗,迳新制肥料,治虫灭害。
(3)春秋战国:采用当时世界上一流的垄作法。
(4)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5)西汉:实行二牛三人耦犁耕法;赵过推行代田法。
(6)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耕耙耱技术构成,南方水田也使用田耙技术。
3.耕作工具(1)刀耕火种:①使用石刀、石斧砍树木焚烧。
②用石犁翻土播种。
③神农氏创制耒耜。
(2)石器钩耕:①商周时发生青铜农具农具,但很少采用。
②木制耒耜和石钩、石犁仍就是关键工具。
(3)铁犁牛耕:①春秋战国: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②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又出现犁壁;发明了播种工具耧车。
③东汉:使用藕犁的牛耕方法已推广到珠江流域。
④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安装了犁评,可调节犁耕的深浅。
4.耕作制度(1)两汉以一年一甜居多。
(2)宋朝以后,江南形成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5.水利灌溉(1)水利工程:①战国:都江堰。
②汉朝:漕渠、白渠、龙首渠等。
(2)灌溉工具:①曹魏:翻车。
②唐朝:筒车。
③宋朝: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
④明清:出现风力水车。
6.经营方式(l)集体劳作:①原因:工具破旧,生产力水平很低。
②整体表现:商周时期,土地国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
(2)个体农耕(小农经济)①原因:铁农具和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②特点: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小农经济。
③条件:农民有一定土地、农具或耕蓄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经营规模很小;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精耕细作。
④困难:经营规模小;封建剥削沉重;小农经济十分脆弱。
⑤地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在封建社会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优秀课件
图(一)
图(二)
A.我国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D.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7. 关于右图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是继汉代犁耕发展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 B.自此之后,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 C.与旧犁相比具有省力、提速、适应范围广的特点 D.标志着中国传统耕犁的基本完善
8.右图为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的牛骨 刻辞,上面刻有“王大令众人曰协田”。 关于卜辞中“众人协田”所包含的信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耕作方式为集体协作 B.小农经济形态已经出现 C.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D.其中的“众人”多为奴隶
东汉·牛耕图画像石 (甘肃嘉峪关市出土)
犁壁
犁评
犁铲
犁箭
唐朝的曲辕犁
西汉赵过推行的 一种适应北方旱作 地区的耕作方法。 在同一地块上的田 垄隔年代换﹐所以 称作代田法。
◆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 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 都江堰。 (余秋雨)
都江堰 造福千秋
李冰父子
边疆地区的坎儿井
井渠法
郑 六辅渠
渠 国 白渠
为主
稻、黍、稷、 麦、菽(五 谷)桑、麻等
3、意义: ①生活方式改变:迁徙
定居
②奠定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4、特点: ①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②植主畜辅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基本特征
耕作工具 耕作技术 耕作制度 水利、灌溉
春秋战国 铁犁牛耕 (使用和推广) 垄作法
都江堰
两汉
耦犁、犁壁
耧车
代田法
(改进和进一步推广)
“伯牛”;另一个是司马耕,字“子牛”。他们有趣的名字可
以印证春秋时期的历史现象是
A.农民可以接受教育
B.牛耕的出现
C.孔子是一位大教育家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高转筒车,能引水上山, 将水提到六十多米高的 地方。这对解决岸高水 低,特别是丘陵山地的 灌溉,有着重要意义。
高转筒车
问题发现 (1)说一说史料所展示的灌溉工具的功能和发展趋势。 (2)本史料在研究“古代农业经济”方面有何价值?
❖ 探究解答
❖ (1)功能:从低处往高处提水灌溉,有抗旱、排涝双 重功能。
❖ 趋势:技术不断创新,效率大幅度提高,动力不断 改进。
❖ (2)价值:水利对古代农业的发展地位重要;人民重 视水利工具的革新;人们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 体现了精耕细作的耕作特点;农民生活艰辛等。
❖ 视角 关注新史观
从农耕文明视角看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传统农业 社会生产 的基本模
式
细节点拨 准确认识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性
❖ (1)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自给自足”中的“足”并 非富足,而是指自耕农的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家 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他们很少在市场上进行商品 交易。
❖ (2)自给自足不等于不与市场联系,小农经济带有自 给自足的封闭性,但不是不与市场联系。如农民生 产所需的铁农具和生活必需品盐等都需要从市场购 买。
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一次革命; 是生产力显著提高的重要标志, 使古代人们有能力耕种更多的土地,能提高土地的产量。
(2)西汉时期,赵过推广耦犁(二牛三人——二牛抬 杠)
犁壁出现。
耦犁的牛耕方法,东汉时推广到珠江流域。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 式
耧车——播种工具,西汉出现,一人一牛,日种一顷 ;
误的是
()
A.《谚语与农耕文化》可作为标题 B.对话内容体现精耕细作的农业特色 C.强调了天时、地利等对农业的重要性 D.是古代科举制的必考内容
原创2: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4.意义及特点:
(1)意义:①生活方式改变:从迁徙走向定居 ②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2)特点:①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②植主畜辅
5.农业生产的根本动力
耕作工具,耕作技术进步
农业生产的发展
生活方式的变化:由频繁迁徙到开始定居
我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4)灌溉水平的提高
时期 战国 汉朝 曹魏 唐朝 宋朝 明清
工程或工具 都江堰 漕渠、白渠、龙首渠 改进翻车 创制筒车 高转筒车 风力水车
“水旱从人”的都江堰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史记》
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全世界迄今为止 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 程。 后人认为李冰的功劳胜过大禹,写诗赞道:“始知李 太守,伯禹亦不如”。
2.精耕细作的体现
(1)耕作工具:铁犁牛耕的发展
时期
工具名称
战国
铁犁
特点
只能松土破土,构造简单
西汉
(汉朝以后, 铁犁牛耕成为 主要耕作方式)
耦犁 犁壁 耧车
二牛三人、二牛一人,有很大进步,但不够灵活 可朝同个方向松土,比欧洲早了近千年 播种工具,将开沟和播种结合在一起
隋唐
曲辕犁(完善)
可调节犁耕的深浅,简便灵巧
耕耙耱技术
耕耙耱是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的一种精耕细作技术,在北方是耕耙 耱,在南方是耕耙技术。
耕是指耕地;耙是指把土块弄碎;耱是用荆条等编成的一种农具 平整土地。
耙
耱
(3)耕作制度 ①两汉时以一年一熟为主
宋朝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PPT课件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1)原因:
1. 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2.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春秋战国时期 (2)时间:
1. 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
2.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3.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在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有利因素: 要点: ①铁器牛耕的普及,生产技术的提高;② 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③农民 为生存而努力、精耕细作;④政府的重农政策。 不利因素: 要点①分散、简陋——抗灾能力弱;②分 散、个体——难以开展大生产;③封建剥 削、阶级矛盾、社会动荡。
时期 战国
工具名称 铁犁
特点
没有犁壁,只能松土破土,不能翻土造垄, 构造比较简单
西 汉
隋唐
耦犁 耧车
曲辕犁
二牛三人、一牛二人
播种工具,将开沟和播种结合在一起
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
(1)铁犁牛耕
学思之窗
《国语· 晋语》中记载,晋国范、中行氏 的子孙,因避祸逃亡出国,“将耕于齐”,准 备在齐国当普通百姓,自耕而食。有人就大 加指责。说这是将祭祀的牲畜用来耕地。 这则小故事透露了当时我国农业思想中 的什么现象?
础,它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自 给自足为主要特征。题中四个选项都是小农经 济的弱点,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小农经济脆弱性 的一面。【答案】 C
• 1.下列有关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技术的表 • • • •
•
述,不正确的是 ( ) A.牛耕出现在春秋时期 B.隋唐时期中原地区首先出现曲辕犁 C.汉代出现了二牛抬扛的耦犁 D.牛耕和铁铧犁在东汉时推广到珠江流 域 【解析】 隋唐时期首先出现曲辕犁的不 是中原地区,而是江东地区,所以B项表 述错误。 【答案】 B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如果让你来耕种一块田地,你觉得可以从哪几方 面来提高田地的粮食产量?
☆
耕作工具 耕作技术 耕作制度 水利工程 灌溉工具
春秋战国
两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朝 明清
☆
耕作工具 春秋战国 耕作技术 耕作制度 水利灌溉
1、小农经济的概念 生产单位 生产领域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 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 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 古代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生产目的
并非完全不参 与市场交换
小农经济产生的原因
集体耕作 (土地公有)
刀耕火种 石器耜耕
个体耕作 (土地私有)
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3.耕作制度的发展
(1)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
(2)宋朝以后,江南形成了稳定的一年两熟制 (稻麦轮作),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土 地利用率大大提高.
4.水利工程与灌溉工具的应用
(1)水利工程: 都江堰 漕渠 白渠 龙首渠
(2)灌溉工具:
曹魏:翻车
宋朝:高转筒车
唐朝:筒车
明清:风力水车
铁农具、 牛耕 耦犁、犁壁 耧车
垄作法 一年一熟
都江堰 漕渠、白渠、 龙首渠 翻车 筒车 一年两熟、 高转筒车 一年三熟 风力水车
两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朝 明清
代田法Biblioteka 耕耙耱技术、 耕耙技术 曲辕犁,犁评 (完善)
1.耕作工具的进步
(1)春秋战国时,开始使用铁农具与牛耕并逐渐推广
(2)西汉时的耦犁与犁壁,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炭 化 的 古 稻 粒
粟
黄河流域 半坡遗址 长江流域 河姆渡遗址
稻
早期农业发展状况如何呢?
耕作方式:
刀耕火种
耕作工具:石刀、石斧、石犁
种植作物: 粟、水稻
一、早期农业的出现
1. 农业的起源
2. 商周时期的农业
阅读课本,说说商周时期农 业取得怎样的发展进步?
①工具: ②耕作技术: ③作物种类:
①工具:
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
春秋战国
铁制农具
牛耕
西汉时期
西汉时期的耦犁 (形象图)
二牛抬杠的牛耕画像石
唐代
曲辕犁
耕作技术的进步:
垄作法(春秋战国) 代田法(西汉) 耕耙耱技术(魏晋南北朝) 轮作制度
代 田 法
耕耙耱技术
古代著名水利工程:
战国:都江堰
西汉:漕渠、白渠、龙首渠
(坎儿井)
时水 无旱 荒从 年人 ,, 谓不 之知 天饥 府馑 ,
C
A
3、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
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C.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D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D.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威胁。
本课小结
一、早期的农业生产 ——原始农业的起源与特点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传统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练习:
1、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刀伐木,纵火焚 烧。”其反映的耕作方式是 A、青铜耕作 B、个体农耕 C、刀耕火种 D、石器锄耕 2、“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这句话反映了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D、商品经济的发达
第一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双 齿 木 耒 复 原 及 使 用 方 法 示 意 图
青铜农具
青铜耜起土农具
战国时代的铁制农具
铁犁铧冠
(1951年于河南辉县出土)
汉代的犁和犁壁
西汉时的“耦犁”。
机架牵引 排种管
种子箱 输种管
开沟器
耧车:西汉发明的播种工具,是近代条播机的雏形
五谷:
粟
稻
黍
稷
麦
桑
麻
豆 (菽)
六畜:
猪 羊
马
牛
鸡
狗
十二生肖:
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羊
猴
鸡
狗
猪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 起源 距今10000年左右,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
(1)原始农业经历了从采集经济 种植经济的发展 (2)农业区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3)农作物结构:北粟南稻 (4)家畜饲养业兴起:六畜、生肖纪年
的最高评价( ) A、春秋时期的芍陂 B、西汉的白渠 C、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D、汉代治理黄河
B 3、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 )
①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②精耕 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③“男耕女织”式的 经营方式④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④ D.①③④
4.汉代以后,我国农具改革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是:
代 田 法
耱 我国现在的边远地区仍使用的耕耙耱技术
这是一幅航拍照片, “鱼嘴” 使岷江水从两边 分流,右边的外江用于分 洪,左边的内江用于灌溉。
白渠 漕渠
A
• B.种植业和家庭饲养业相结合
• C.“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
• D.种植业为主、渔猎为辅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文科班)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
A、耕作方式的进步
C、手工业的进步
B、土地制度的变化
D、赋税制度的变化
2、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注 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主,主要是因为
A、统治者的雄才大略 B、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 C、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影响 D、中国“民本思想”和“农本思想”的
我耕田来你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歌曲《夫妻双双把家还》 从这段唱词中你能总结出小农经济的最突出 特点吗?
区别与联系:
• 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 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 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 济。(存在于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相对,自给自足,产品不 用于交换(存在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 会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风力水车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阅 读 交 流
第一组:小农经济产生的条件?
第二组:什么是小农经济?它有 哪些特点?小农经济的地位?
第三组:如何评价小农经济?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一)背景: (小农经济形成的条件)
1.随着
农具
和 生产技术的进步,耕作方式
从集体劳作向 个体农耕变化。 2. 春秋战国 时期,铁农具 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 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程标准: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 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 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早期的农业生产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2、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3、落后性:阻碍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 4、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
思考: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生产工具的进步 2、生产技术的发展 3、水利工程的修建 4、人民的辛勤劳动 5、统治者的政策 6、自然因素 ······
2.耕作技术 3.水利灌溉
请您思考
1、精耕细作的含义
精耕细作是现代人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 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包 括改善农业环境和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的一系列 技术措施。精耕细作的基本要求是在遵守客观规 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争取高产。 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也是 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
课堂小结
发 达 的 古 代 农 业
刀耕火种
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石器锄耕 铁犁牛耕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耕作技术进步 灌溉水提高 含义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点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发展有利不利条件 地位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水稻、粟 1、种植: 狗、猪、鸡、水牛 2、家畜: 3、耕作方式: 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4、农具: 耒耜、青铜农具
从迁徙走向定居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生产工具
春秋战国:开始使用铁、牛 西汉: 耦犁、犁壁 隋唐: 曲辕犁、犁评
垄作法、代田法、 耕耙耱、耕耙技术 一年一熟、一年两熟、一年三熟 水利工程: 都江堰、漕渠等 灌溉工具: 翻车、筒车等
●铁农具出现,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
背景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小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精耕细作 农 特点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经 ●自给自足 济 ●有一定生产资料,有生产积极性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诗经·小雅·北山》 古者……田里不鬻。
——《礼记·王制》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 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论语·季氏》
井田畴均,则民不憾。 ——《国语·齐语》
都江堰
李冰父子
◆ 中国历史上最激动 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 而是都江堰。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标要求
• 知道中国农业的主要 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 济的基本特点。
農、辳
会意, 甲骨文从 林,从辰。古代森林遍 野, 农耕前必伐木开 荒,故从“林”;古代 以蜃蛤的壳为农具进 行耕耨,故从“辰”。 小篆认为从晨,囟 (xìn)声。取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之意。本义: 耕,耕种。
——余秋雨
始知李太守,伯禹亦 不如。
——杜甫
郑 国渠 白渠 漕渠
地下长城——坎儿井
桔 槔
翻 车
筒 车
“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 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
明清风力水车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男耕女织 :
我国古代社会家庭生产的自然分工方式,在 家庭内部,男子耕田,女子织布,即“耕织经 济2、”小。农经济:
垄作法
代田法 北方旱地耕耙耱技术 南方水田耕耙技术
垄作法
又叫畎亩法,由畎 和亩两部分组成,畎是 沟,亩是垄。
采用“上田弃亩, 下田弃畎”两种方式— —在高田里,将作物种 在沟里,有利于抗旱保 墒;在低田里,将作物 种在垄上,有利于排水 防涝和通风透光。
亩
亩
亩
亩
畎
畎
畎
亩
亩
课件7: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耕犁的演进
时期
演进
影响
春秋 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 大大提高了当时的农业生产
战国 并将其逐渐推广
效率
①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
来又出现了犁壁
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
汉代
②到东汉时耦犁已推广 的主要耕作方式
到珠江流域
江东地区出现了曲辕犁, 耕犁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
隋唐
这种犁安装了犁评
宋朝以后 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 效率
地方形成了一年三熟制
3.农业灌溉的发展 (1)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时期的漕渠、 白渠和龙首渠。 (2)灌溉工具:曹魏时期的翻车、唐朝时期的筒车、宋 朝时期的高转筒车、明清时期的风力水车。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①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
形成原因 推广 ②生产关系的变革: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形成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①生产单位: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 ②生产目的: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
基本特征 赋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③技术特色:精耕细作
历史地位 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自主思考 为什么古代中国封建政府大都推行重农政策? 提示: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具有较强的自 我恢复和发展能力,是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为 封建社会的繁荣提供了条件;小农是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 要承担者,他们关系到封建政权的稳定与发展。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原始农业 (1)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 (2)耕作技术: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
2.商周农业 (1)耕作技术 ①生产工具:很少使用青铜农具,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 仍是重要工具。 ②生产技术:已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用杂草沤制肥料,治 虫灭害。 (2)作物品种:西周时期,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3)社会影响:人们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4)历史地位:农业已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 基础。
课件14: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小试牛刀
(2020全国Ⅰ.20)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
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
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
这说明宋代( )
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
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
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
【答案】A 【解析】把福建的水稻推广到江浙一带甚至北方,同时广南和四川都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程标准
课标: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知识框架
经济 结构
农业 手工业
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
经济 政策
重农抑商 海禁、闭关锁国
概念辨析
经济结构
是产业结构、经济形态、经营方式、分配方式等经济要素之间 的比例状态。
国内史学界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分期
含义 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
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发展 演变 形成:春秋战国;开始解体:鸦片战争后
形成 ①铁犁牛耕的出现,提高了生产力 条件 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
分散性 封闭性 落后性 脆弱性
深化理解:小农经济的特点
①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 ②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新中国成立后
原始农业 (最原始、简陋)
传统农业
现代农业
(铁犁牛耕、精耕细作) (应用现代科技)
1. 起源: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 左右。
2. 概况
原始 社会
生产工具 石刀、石斧、耒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国内史学界一般将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划分为原始 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大阶段。
• 所谓原始农业是指人类社会早期最原始、最简陋的 农耕生产。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大致属于这个时期。
• 传统农业则以铁犁牛耕、精耕细作为其典型形态。 整个封建社会都属于传统农业。
(3)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 动荡。
四、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主要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2.主要组织方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 3.主要生产特点——精耕细作 4.土地制度的基本特点——封建土地私有制。
1、我国进入文明时代以后农业生产工具①耒耜
• 至于现代农业,一般是指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化后出 现的农业现代化,它首先发轫于西欧,然后向世界 各国扩散。我国的现代农业一般认为是在新中国成 立以后才开始形成,至今还在进程之中。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资本主义萌芽
单元结构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精耕细作的特点与男耕女织的模式
仍是重要的生产工具②商周时期青铜工具广泛
使用③春秋时期铁农具开始出现,到战国时期
D 普遍推广④铁农具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正
确的是( )
D A. ①②③④ B. ①③ C. ②④ D.①③④
2、关于小农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出现于春秋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经营
B. 是我国古代主要的生产方式
C.男耕女织是其基本特征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神农 农神
神农氏又称炎帝, “因天之时, 分地之利,制耒耜(lěi sì), 教民农作”成为农业的始祖。
被国际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联合国授予“杰出的发明家”;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神农氏发明农业的传说
神农氏塑像
神农尝百草
你知道“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五谷丰登”中 的“五谷”指的是什么吗?“六畜兴旺”中的 “六畜”指什么?十二生肖的出现反映了怎样的
这是在河姆渡遗址发现的已经炭 化了的稻谷。它说明河姆渡人已 经学会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 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半坡遗址出土的窑穴和陶罐中 发现了大量炭化了的粟和菜籽。 它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 展农业和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 一。
原始农业出现(时间)
原始社会:刀耕火种(火耕)
商周:少量青铜,主要是“耜耕”或“石器锄耕”
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也 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 因素。
(二)精耕细作的体现
1、生产工具的更新——铁犁牛耕
时期 战国
西 汉
隋唐
工具名称 铁犁 耦犁 耧车
曲辕犁
特点
没有犁壁,只能松土破土,不 能翻土造垄,构造比较简单
二牛三人、一牛二人
播种工具,将开沟和播种结合 在一起
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 又轻巧
掌握施肥、灌溉、除草、治虫等技术
西周:后世农作物多已具备 人们从频繁迁移开始走向定居
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开始形成 汉朝以后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发展根本原 因是生产力的发展。突出表现为生产 工具的改进和施肥、灌溉技术的掌握 和提高等。
• 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 原因,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我 们评价历史现象的根本标准。
(二)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③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 料,拥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能支配一部 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 ④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 作技术,尽可能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 进精耕细作的农业的发展。 ⑤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源,明智的统治者大 都采取重农政策。
五谷:
麦
豆
麻
稻
稷
黍shǔ
粟
六畜:
猪 羊
马
牛
鸡
狗
十二生肖:
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羊
猴
鸡
狗
猪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思考:
(1)世界农业起源的中心?中国农业起 源时间? (2)中国古代农业是怎样完成从刀耕火 种到铁犁牛耕的演变的? (3)推动整个发展过程的根本原因是什 么?
耜耕阶段的半坡、河姆渡农业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西 希腊民主、罗马法、欧美代议 方制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当今世界政治的多极化趋势
资本主义经济的形成、发 展和新变化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与教训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 势
学习方法点拨
如何学习经济史?
从涉及的内容来说,主要包括农业、 手工业、商业、对外贸易的发展及经济政 策、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等。
西汉播种耧车 战 国 铁 犁 犁 冠
西汉时的耦犁
东汉牛耕画像石 甘肃嘉峪关市出土
犁壁
犁铲
犁评 犁箭
隋唐时的曲猿犁
2.耕作技术的进步
出现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 ──垄作法;代田法;耕耙耱技术
垄作法,又叫畎(quǎn)亩法,由畎和亩两部 分组成。畎是沟,亩是垄,畎亩法也就是一种垄作 法。这种耕作法对于土地的利用包括“上田弃亩, 下田弃畎”两种方式。它的特点是:在高田里,将 作物种在沟里,而不种在垄上,这不叫做“上田弃 亩”。在低田里,将作物种在垄上,而不种在沟内, 这就叫“下田弃畎”。高田种沟不种垄,有利于抗 旱保墒;低田种垄不种沟,有利于排水防涝,且有 利于通风透光。
D.有利于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3、“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
C 谓之天府。”这则材料是对哪一个水利工程
的最高评价( ) A、春秋时期的芍陂 B、西汉的白渠 C、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D、汉代治理黄河
B 4、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 )
①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②精耕 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③“男耕女织”式的 经营方式④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④ D.①③④
(三)特点
①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 具有生产积极性
②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具有分散性
③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少有交换,具有封闭性
④注重精耕细作,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 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 心理状态,具有落后性
(四)小农经济发展的地位
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 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 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它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 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和经济的进步;但是正由于小农经济牢 固的存在导致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 长期延续。
(五)小农经济发展的不利条件
(1)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 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
(2)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加之封建 剥削的沉重,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 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西汉赵过推行的 一种适应北方旱作 地区的耕作方法。 在同一地块上的田 垄隔年代换﹐所以 称作代田法。
3.耕作制度的发展
(1)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 (2)宋朝以后,江南形成了稳定的一年两 熟制(稻麦轮作),有些地方形成一年 三熟制,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
4.水利工程与灌溉工具的应用
(1)水利工程: 战国的都江堰 汉朝的漕渠 白渠 龙首渠小农经济的概念来自生产单位生产领域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 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 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
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
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生产目的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一)耕作方式: (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
1.商周,土地国有集体耕作 2.春秋战国,个体耕作
(2)灌溉工具: 曹魏时的翻车 唐朝时的筒车 宋朝出现的高转筒车 明清时的风力水车
都江堰 造福千秋
◆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 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 都江堰。 ——余秋雨
李冰父子
这是一幅航拍照片,“鱼嘴”使岷江水从两边分流, 右边的外江用于分洪,左边的内江用于灌溉
翻车的模型
宋代的高转筒车 唐代筒车
筒车
我国古代农具是怎样逐步得到改 进的?
1、从材质方面看,从最初的石、骨、 木器等到后来的青铜、铁等金属农具;
2、从制造工艺方面看,从打制到磨制 再到冶炼、铸造;
3、从牵引动力方面看,从人力操作到 畜力再到自然力牵引。
你知道牛郎织女的传说吗?
牛 郎 织 女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天仙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历史必修②——古今中外的经济史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 础起反作用。经济问题是国家问题之根本。
与历史必修1政治文明历程相比, 其主要内容有哪些呢?
政治发展史
古代政治制度 近代列强入侵及民主革命 中 国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经济成长史
古代经济基本结构 近代经济结构变动与资本 主义的曲折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海南的刀耕火种
骨 耜
← 左图为 打制石器。
右图→ 为磨制石器。
青铜农具(商周时期)
铁制农具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一)精耕细作的含义
请您思考
精耕细作是现代人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 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 系,包括改善农业环境和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的 一系列技术措施。精耕细作的基本要求是在遵 守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以争取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