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物理基础第一章习题

合集下载

高二物理第一章计算题附答案

高二物理第一章计算题附答案

h 1 h 2图12-17如图12-17所示,一质量为m =0.016kg 、长L =0.5m 、宽d =0.1m 、电阻R =0.1Ω的矩形线圈,从h 1=5m 的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然后进入匀强磁场,当下边进入磁场时,由于磁场力的作用,线圈正好作匀速运动。

(1)求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

(2)如果线圈的下边通过磁场所经历的时间t =0.15s ,求磁场区域的高度h 2.(3)求线圈的下边刚离开磁场的瞬间,线圈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4)从线圈的下边进入磁场开始到线圈下边离开磁场的时间内,在线圈中产生的焦耳热是多少?如图12-19所示,磁场的方向垂直于xy 平面向里。

磁感强度B 沿y 方向没有变化,沿x 方向均匀增加,每经过1cm 增加量为1.0×10-4T ,即cm T x B /100.14-⨯=∆∆。

有一个长L =20cm ,宽h =10cm 的不变形的矩形金属线圈,以v =20cm/s 的速度沿x 方向运动。

问:(1)线圈中感应电动势E 是多少?(2)如果线圈电阻R =0.02Ω,线圈消耗的电功率是多少?(3)为保持线圈的匀速运动,需要多大外力?机械功率是多少?两根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MN 和PQ ,一端接有阻值为R 的电阻,处于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

在导轨上垂直导轨跨放质量为m 的金属直杆,金属杆的电阻为r ,金属杆与导轨接触良好、导轨足够长且电阻不计。

金属杆在垂直于杆的水平恒力F 作用下向右匀速运动时,电阻R 上消耗的电功率为P ,从某一时刻开始撤去水平恒力F 去水平力后:(1)当电阻R 上消耗的功率为P/4时,金属杆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2)电阻R 上产生的焦耳热。

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两块长平行金属板a 、b 相距d=0.10m ,a 、b 间的电场强度为E=5.0×105N/C ,b 板下方整个空间存在着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6.0T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今有一质量为m=4.8×10-25kg ,电荷量为q=1.6×10-18C 的带正电的粒子(不计重力),从贴近a 板的左端以v 0=1.0×106m/s 的初速度水平射入匀强磁场,刚好从狭缝P穿过b 板而垂直进入匀强磁场,最后粒子回到b 板的Q(图中未标出)处,求P、Q之间的距离L.16.解:(1)设线圈刚进入磁场时的速度为v 0,则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 20121mv mgh =(2分) 根据平衡条件可得Rv d B m g 022=(2分),解得B =0.4T (1分) (2)因为线圈的下边进入磁场后先做匀速运动,用时t 0=0.05s , (1分)所以线圈做加速运动的时间t 1=0.1s ,m gt t v L h 55.12121102=++= (2分) (3) 线圈的下边刚离开磁场的瞬间的速度V =v 0+gt 1=11m/s;(2分) 线圈的加速度的大小222/1s m mRmgR v d B a =-= ,方向向上。

计算物理习题

计算物理习题

第一章绪论1. 什么是计算物理?计算物理与计算数学有何不同?答:计算物理学是以计算机及计算机技术为工具和手段,运用计算数学的方法解决复杂物理问题的一门应用科学。

计算物理是用计算机作为实现手段的实验物理或“计算机实验”,计算数学则是解决物理问题的理论基础。

2. 试阐述计算机模拟方法与理论、实验方法相比有什么特殊的优点和局限性。

答:优点:1.省时省钱2.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3.能够模拟极端条件下的实验缺点:1、不能获得物理定律和理论公式2、计算结果缺乏严格的论证,其结果仍需实验验证3. 试阐述计算物理学和实验物理及理论物理的关系?计算物理在物理学研究中主要用于什么方面?答:计算物理在物理学研究中主要用于模拟实验并提供数据,用于验证理论方程还可以与实验结果对照或作为实验的参考数据。

4. 利用计算物理解决问题时,不同计算方法的选取会有什么影响?数值计算的误差包括哪些方面?在计算中如何减小误差?答:不同的方法选取会影响到计算的时间长短和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数值计算的误差包括:模型误差、观测误差、方法误差、舍入误差。

减小误差的方式有:1.两个相近的近似数相减时,有效数字会严重损失,实际计算时要尽量避免;2.保护重要的物理参量;3.注意计算步骤的简化,减少算术运算的次数。

5.计算物理有哪些工作步骤?答:1.物理机理,2.数学提法,3.离散模型,4.算法程序,5.上机计算,6.结果分析。

6. 离散化与逼近的含义是什么?收敛性与稳定性的含义。

答:离散化是为了能让计算机处理数据所做的必要步骤,逼近则是为了让结果尽量接近真值的方式。

收敛性是指通过数值计算得到的近似解是否逼近数学模型的的真解这样一个性质,稳定性是指在数值计算中,误差的传播能否得到控制这样一个性质。

第二章随机数和蒙特卡洛方法1. 随机数列的类型和产生方法?任意分布的伪随机变量的抽样方法有哪些?答:随机数的类型有真随机数、准随机数、伪随机数,产生方法有:物理方法和数学方法。

计算物理学课后答案(第一章、第二章)

计算物理学课后答案(第一章、第二章)

第1章:绪论【1.2】设准确值为* 3.78694x =,*10y =,取它们的近似值分【1.1】按有效数字的定义,从两个方面说出1.0,1.00,1.000的不同含义【解】1.0,1.00,1.000的有效数字分别是两位,三位和四位;绝对误差限分别是0.05,0.005和0.0005别为123.7869, 3.780x x ==及129.9999, 10.1y y ==,试分析1212,,,x x y y 分别具有几位有效数字。

【解】*10.000040.00005x x -=<,1x 有5位有效数字;*20.006940.005x x -=>,2x 有2位有效数字;*10.000010.0005y y -=<,1y 有4位有效数字*2||0.10.5y y -=<,2y 有2位有效数字【1.3】(1)设p 的近似数有4位有效数字,求其相对误差限。

(2)用22/7和355/113作为 3.14159265p =L 的近似值,问它们各有几位有效数字?【解】(1)其绝对误差限是0.0005,则相对误差限为0.0005/3.1420.01591%r E ==(2)22/7 3.142857...=,有3位有效数字;355/113 3.14159292...=,有7位有效数字。

【1.4】试给出一种算法计算多项式32216180x a x a x a ++的函数值,使得运算次数尽可能少。

【解】24816328163281632012012,,,,x x x x x a x a x a x a x a x a x Þ++=++,总共8次乘法,两次加法【1.5】测量一木条长为542cm ,若其绝对误差不超过0.5cm ,问测量的相对误差是多少?【解】相对误差为0.5/5420.09%Î==【1.6】已知 2.71828e =L ,试问其近似值1232.7, 2.71, 2.718x x x ===各有几位有效数字?并给出他们的相对误差限。

可打印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计算题专项练习

可打印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计算题专项练习

一、计算题1、一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驶,在汽车的前方有一座峭壁,司机鸣笛后8s听到由峭壁反射回来的回声,求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与峭壁之间的距离.(设当时气温为15℃)2、下列是福州至厦门的D6201次列车沿途部分站点的到站、发车时刻表。

请根据该表回答下列问题:(1)列车从莆田到泉州的时间,路程和平均速度各是多少?(2)列车在07:47的泉州速度为多大?3、建设中常用到爆破技术,在一次山石的爆破中,用了一条长80cm的导火线来引爆装在钻孔里的炸药.已知,导火线的燃烧速度是0.8cm/s,假若爆破者将导火线点着后,迅速以5m/s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爆破前跑到600m远的安全区?4、一列火车长200m,它以15m/s的速度通过长1.6km的大桥,试求这列火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多少?5、一列火车长280m,穿过一个长2000m的隧道用了2min,然后以这个速度通过一个长3520m的大桥,这列火车通过大桥用了多少时间?6、一辆10m的大货车,以36km/h的速度驶进一个隧道,从车头进入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所用的时间为20s,则隧道长为多少米?7、超速行驶非常危险,高速公路上除了设置标识距离的指示牌,还有限制行车速度的指示牌如图1.小明一家利用元旦假日到武汉玩,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了一段时间,他看到了如图所示标志.(1)从图1可知,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最快时速不能超过km/h.(2)在不违规的前提下,若汽车以最快的速度行驶,从图1的标志牌到武汉至少需要的时间是多少h?(3)若以图2所示的速度行驶1.5h,通过的路程是多少km?8、为了减少超速事故,我市计划将“区间测速”作为判断是否超速的依据之一.所谓的“区间测速”,就是测算出汽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如果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若监测点A、B相距18km,全程限速40km/h,由“电子眼”抓拍到某辆货车通过监测点A、B的速度分别为30km/h和45.6km/h,通过A、B两个监测点的时间为20min.请你通过计算解答:(1)该货车通过监测段AB时是否超速?(2)为了不超速,至少需要的时间.9、一辆长200m的火车匀速行驶通过一条电线杆,用时10s.(1)求火车运行速度.(2)若这辆火车以同样的速度匀速通过一条长1km的隧道,需要多少时间?10、小明家与学校的直线距离AB为1500m。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量子运动计算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量子运动计算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量子运动计算题1. 一辆汽车以2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了5秒,求汽车行驶的距离。

- 已知:速度v = 20 m/s,时间t = 5 s- 使用公式:距离 s = 速度v ×时间t- 计算得到:s = 20 m/s × 5 s = 100 m- 因此,汽车行驶的距离为100米。

2. 一辆自行车以10 m/s的速度行驶,经过30秒时,自行车的速度变为15 m/s。

求自行车的加速度。

- 已知:初速度v₁ = 10 m/s,末速度v₂ = 15 m/s,时间t = 30s- 使用公式:加速度 a = (末速度v₂ - 初速度v₁) / 时间t- 计算得到:a = (15 m/s - 10 m/s) / 30 s = 0.5 m/s²- 因此,自行车的加速度为0.5 m/s²。

3. 一颗小行星以2 × 10^7 m/s的速度靠近地球,经过10^5秒时,速度减小到10^6 m/s。

求小行星的加速度。

- 已知:初速度v₁ = 2 × 10^7 m/s,末速度v₂ = 10^6 m/s,时间t = 10^5 s- 使用公式:加速度 a = (末速度v₂ - 初速度v₁) / 时间t- 计算得到:a = (10^6 m/s - 2 × 10^7 m/s) / 10^5 s = -18 m/s²- 因此,小行星的加速度为-18 m/s²,注意加速度为负值表示减速。

4. 一个运动员从静止开始跑步,经过5秒时速度为10 m/s。

求运动员的加速度。

- 已知:初速度v₁ = 0 m/s,末速度v₂ = 10 m/s,时间t = 5 s - 使用公式:加速度 a = (末速度v₂ - 初速度v₁) / 时间t- 计算得到:a = (10 m/s - 0 m/s) / 5 s = 2 m/s²- 因此,运动员的加速度为2 m/s²。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 整章基础练习题(实用)(带参考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 整章基础练习题(实用)(带参考答案)

高一物理第一章认识运动及描述运动的物理量一、学习要点1、知道什么是参考系及如何选择参考系。

2、知道什么是质点,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可看作质点。

3、理解时间和时刻、路程与位移、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速率与速度的区别。

二、学习内容(一)参考系参考系是研究机械运动时的物体,参考系的选择是_______的,同一物体,参考系的选择不同,对运动的描述也不同。

通常以方便研究物体的运动来选择参考系。

问题1:选择参考系的原则是什么?例1、2008年的奥运圣火经珠穆朗玛峰传至北京,观察图1中的旗帜和甲、乙两火炬手所传递的圣火火焰,关于甲、乙两火炬手相对于静止旗杆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旗杆和甲、乙火炬手在同一地区))A.甲、乙两火炬手一定向左运动B.甲、乙两火炬手一定向右运动C.甲火炬手可能静止,乙火炬手向左运动D.甲火炬手可能运动,乙火炬手向右运动图1练习1、在有云的夜晚,抬头望月,发现“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这时选取的参考系是()A.月亮B.云C.地面D.观察者练习2、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A.船和山B.山和船C.地面和山D.河岸和流水问题2:参考系的选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会发生怎样的改变?例2、地面观察者看雨滴竖直下落时,坐在匀速前进的列车车厢中的乘客看雨滴是()A.向前运动B.向后运动C.倾斜落向前下方D.倾斜落向后下方练习3、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并排行驶,甲车内一个人看见窗外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一个人发现甲车没有动,以大地为参考系,上述事实说明()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不动B.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D.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同时向西运动练习4、甲、乙、丙三人各乘一架直升飞机,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机匀速上升,丙看到乙机匀速下降,甲看到丙机匀速上升,则甲、乙、丙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不可能是()A.甲、乙匀速下降,丙停在空中B.甲、乙匀速下降,丙上升;C.甲、乙、丙均下降;D.甲、乙、丙均上升。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热力学运动计算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热力学运动计算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热力学运动计算题在八年级上册物理的第一章中,我们研究了热力学运动的基础知识。

以下是一些与热力学运动相关的计算题。

1. 一杯热水的温度为80摄氏度,如果将它放在室温下,经过30分钟后,温度降低到60摄氏度。

求这杯水的冷却速率。

解答:冷却速率可以通过温度变化和时间变化来计算。

在这个问题中,温度从80摄氏度降低到60摄氏度,时间为30分钟(即0.5小时)。

冷却速率 = (温度变化) / (时间变化)= (80摄氏度 - 60摄氏度) / 0.5小时= 20摄氏度 / 0.5小时= 40摄氏度/小时所以,这杯水的冷却速率为40摄氏度/小时。

2. 一个物体的质量为2千克,加速度为5米/秒²,求它所受的力。

解答: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力 = 质量 ×加速度= 2千克 × 5米/秒²= 10牛顿所以,这个物体所受的力为10牛顿。

3. 一辆汽车以30米/秒的速度行驶,经过5秒后速度变为60米/秒。

求汽车的加速度。

解答:加速度可以通过速度变化和时间变化来计算。

在这个问题中,速度从30米/秒增加到60米/秒,时间为5秒。

加速度 = (速度变化) / (时间变化)= (60米/秒 - 30米/秒) / 5秒= 30米/秒 / 5秒= 6米/秒²所以,这辆汽车的加速度为6米/秒²。

这些计算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热力学运动的概念和公式,提高物理研究的成绩。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热力学运动计算题的内容。

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物理初二第一章练习题答案

物理初二第一章练习题答案

物理初二第一章练习题答案1. 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根据物理学的基本概念,速度是物体运动的一个重要参量,而加速度则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在初二的物理学习中,我们常常需要研究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第一章练习题的答案:题目1:一个从静止开始的物体以恒定的加速度3 m/s²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求它在5秒后的速度是多少?答案:根据物理学中的加速度公式v = u + at,其中v是末速度,u是初速度,a是加速度,t是时间。

给定初速度u=0,加速度a=3 m/s²,时间t=5秒。

代入公式计算可得v = 0 + 3 × 5 = 15 m/s。

题目2:一辆汽车在道路上以25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经过10秒后它的位置是多少?答案:根据物理学中的位移公式s = ut,其中s是位移,u是速度,t 是时间。

给定速度u=25 m/s,时间t=10秒。

代入公式计算可得s = 25 ×10 = 250 m。

题目3:一个物体的速度从10 m/s增加到20 m/s,经过2秒的时间,求它的加速度是多少?答案:根据物理学中的加速度公式a = (v - u) / t,其中a是加速度,v是末速度,u是初速度,t是时间。

给定初速度u=10 m/s,末速度v=20 m/s,时间t=2秒。

代入公式计算可得a = (20 - 10) / 2 = 5 m/s²。

2. 动量守恒定律在物理学中,动量守恒定律是一个重要的原理,它指出在一个系统内,所有物体的总动量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保持不变。

以下是第一章练习题中涉及到动量守恒定律的答案:题目1:一辆质量为1000 kg的小轿车以20 m/s的速度向东行驶,和一辆质量为1500 kg的卡车以15 m/s的速度向东行驶发生碰撞,碰撞后两车结合在一起,求结合后的速度是多少?答案:根据动量守恒定律,碰撞前的总动量等于碰撞后的总动量。

小轿车的动量为mv1,卡车的动量为mv2,碰撞后的总动量为(m1 +m2)v。

初二物理上第一章册练习题

初二物理上第一章册练习题

初二物理上第一章册练习题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能源、物质、力和时间等基本规律的科学,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我们身边的事物和现象都有着物理学的原理支撑。

在初中物理学习的第一章,我们学习了一些基本概念和公式,并通过练习题来巩固所学内容。

本文将按照初始物理上第一章练习题的内容,以解题的形式来进行论述。

1. 某物体的质量是5kg,试求其重力。

解析:重力的公式为:重力 = 质量 ×重力加速度题目中给出了物体的质量为5kg,而重力加速度是普遍的数值,可以根据题目要求使用9.8m/s²。

代入公式计算:重力 = 5kg × 9.8m/s² = 49N2. 已知物体的质量是100g,试求其质量在地球上的重量。

解析:重量的计算与质量密切相关,其关系为:重量 = 质量 ×重力加速度。

注意单位的换算,1kg = 1000g,重力加速度为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即9.8m/s²。

代入公式计算:重量 = (100g × 9.8m/s²)/ 1000 = 0.98N3. 某物体在水中的浸没深度为20cm,试求其比重。

解析:比重是物体密度与水的密度之比。

可以使用公式:比重 = 物体的密度 / 水的密度。

知道物体在水中的浸没深度可以计算出其体积。

水的密度是1g/cm³,可换算成1000kg/m³。

比重 = 物体的密度 / 1000kg/m³,物体的密度 = 质量 / 体积。

代入已知条件计算:体积 = 浸没深度 ×截面积。

设截面积为A,则体积 = 20cm × A比重 = (质量 / (20cm × A))/ 1000kg/m³4. 某物体的体积为0.5m³,它的比重为5000kg/m³,试求其质量。

解析:比重的计算公式为:比重 = 物体的密度 / 水的密度。

已知比重和水的密度,可以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电动力学运动计算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电动力学运动计算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电动力学运动计算题题目一一个小车沿着水平直线上运动,其速度随时间变化如下表所示:1. 计算小车在1到4秒的加速度。

2. 根据速度-时间图像,判断小车的加速度是否是恒定的。

解答:1. 在1到4秒的时间间隔内,速度增加了6 m/s(从2 m/s到8m/s)。

根据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加速度 = (末速度 - 初速度) / 时间间隔,可以得到小车在1到4秒的加速度为:(8 m/s - 2 m/s) / (4 s - 1 s) = 6 m/s^2答:小车在1到4秒的加速度为6 m/s^2。

2. 根据速度-时间图像,如果小车的加速度是恒定的,那么图像应该是一条直线。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小车的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且增加的幅度在整个时间段内保持一致。

因此,小车的加速度是恒定的。

答:根据速度-时间图像判断,小车的加速度是恒定的。

题目二一个小球以20 m/s的初速度沿直线运动,沿途受到5 N的恒定合外力。

小球恰好停止的时间为4秒,请计算小球的质量。

解答:根据运动学的公式,小球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末速度 = 初速度 + 加速度 x 时间在这个问题中,末速度为0 m/s,初速度为20 m/s,时间为4 s,加速度为质量乘以恒定合外力与质量的关系。

将已知数据代入公式,可以得到:0 m/s = 20 m/s + (5 N / m) x 4 s / m化简后得到:0 = 20 + 20 / m解得:m = 20 / 20 = 1 kg答:小球的质量为1 kg。

题目三一个物体以20 m/s的速度向东运动,受到10 N的向西的合外力,这时物体的加速度为多少?解答: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合外力和物体的质量有关,可以表示为:加速度 = 合外力 / 质量在这个问题中,合外力为10 N,质量未知。

代入已知数据,可以得到:加速度 = 10 N / m答:物体的加速度为10 N/m。

以上是关于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电动力学运动计算题的解答,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八下物理第一章习题带答案

八下物理第一章习题带答案

八下物理第一章习题带答案八下物理第一章习题带答案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的是物质和能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八年级物理的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物理的基本概念和物理量的计算。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些习题及其答案。

1. 一个物体的速度是2m/s,它在10秒钟内所走的距离是多少?答案: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即v = s/t。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得到位移s = v × t = 2m/s × 10s = 20m。

所以,这个物体在10秒钟内所走的距离是20米。

2.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以每秒2m/s的速度匀速运动,经过5秒钟后它的速度是多少?答案:匀速运动的速度是不变的,所以在经过5秒钟后,它的速度仍然是每秒2m/s。

3. 一个物体以每秒5m/s的速度运动,经过8秒钟后它的位移是多少?答案:位移等于速度与时间的乘积,即s = v × t = 5m/s × 8s = 40m。

所以,这个物体经过8秒钟后的位移是40米。

4. 一个物体以每秒10m/s的速度向前运动,经过6秒钟后它的位移是多少?答案:同样地,位移等于速度与时间的乘积,即s = v × t = 10m/s × 6s = 60m。

所以,这个物体经过6秒钟后的位移是60米。

5. 一个物体以每秒8m/s的速度向前运动,经过4秒钟后它的速度是多少?答案:在匀速运动中,速度是不变的,所以经过4秒钟后,它的速度仍然是每秒8m/s。

通过以上的习题,我们可以看到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速度、位移和时间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它们的关系可以用一些简单的公式来表示。

掌握这些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物理问题。

除了上述的习题,还有一些其他的习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巩固这些知识。

比如,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实验,测量物体的速度和位移,并通过计算来验证上述公式的正确性。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实验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典型(必考)计算试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典型(必考)计算试题

1.一列火车长200m,以72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长为1.8km的大桥,问火车全部通过该大桥需要多长的时间?2.科研人员为测出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在海面上向海底发出超声波,14.26秒后收到返回的声信号,请你计算出此处海沟的深度(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1m/s)3.一列长100m的列车,穿过500米的某一山洞,若火车的运行速度为108km/h,火车穿过山洞所用时间是多少秒?4.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30m/s,为了探测水下有无暗礁,探测船利用回声探测仪垂直向海底发出信号,经0.6s便收到回声。

估算出海底障碍物到探测船的距离。

5.在平直的路面上,一辆轿车正匀速驶向一座高山,司机鸣笛6s后听到回声,若汽车行驶时的速度是20m/s,则汽车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有多远?(空气温度为15℃)6. 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

经过某交通标志牌时,小明注意到了牌上的标示如图所示。

小明想了想,马上就明白了这两个数据的含义:⑴15km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0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若小明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时0.5h,则汽车的速度为多少km/h?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试计算从标志牌到上桥最快需要用几分钟?7. 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 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深度是多少米? (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 m/s) 科学家发现这种方法是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的距离的,其原因是什么?8. 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m。

求:(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计算题专项练习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计算题专项练习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计算题专项练习四、计算题:(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初中物理计算题和数学不同,数学中的计算不要求写出公式,只列出计算式就可以了,单位要求也不严格,但物理计算题要求比较全面,一般有如下几步:解:1.写出题目中没有给出的解题要用到的常数,如光速、声速、水的密度等,这一步有需要就写,不需要就不写。

2.写出需要换算单位的物理量的符号、数值和单位,并把单位换算好。

如S=300cm=3m,如果不需要换算单位,这一步就可省略。

一些题目要求设未知量,这时候不能像数学那样,设“x或y”,一定要假设用专门的物理符号。

3.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例如:物体前50m的平均速度。

4.写出公式,这一步非常重要,物理计算题如果不写公式,会不得分的,等于没做。

例如:S=vt5.在公式后面依次带上各物理量的数字和单位。

例如:S=vt=10m/s×5s6.正确计算,写出结果和单位,例如:S=vt=10m/s×5s=50m。

最后结果不能用分数表示,除不开的保留1~3位小数。

7.最后别忘了写答,如果一题有多问,不能一问一答,要在题目全解答完后一起写答。

练习题1、如图1所示是汽车仪表盘上的速度计,如果汽车以现在的速度行驶30min,通过的路程为多少2、某同学平常走路步行30m,需40s的时间,现在这个同学用6min30s的时间沿操场跑道走完一圈,则跑道的周长为多少3、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5s内通过10m,则求:(1)它的速度;(2)它在第3s内通过的路程。

4. 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m。

求:(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5.玄武湖隧道工程是南京市规划的“经六纬九”路网以与快速“井”字型内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编基础物理学第1章习题解答和分析

新编基础物理学第1章习题解答和分析

第1章质点运动学1-1. 一质点沿x 轴运动,坐标与时间的变化关系为 x = 8t 3— 6t ( m ),试计算质点(1)在最初2s 内的平均速度,2s 末的瞬时速度;⑵ 在1s 末到3s 末的平均加速度,3s 末的瞬时加速度 分析: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物理含义不同,分别用V ―和v dx 求得;平均加速度和瞬时 tdt加速度的物理含义也不同,分别用 a v 和ta 史求得. dt 解:(1)在最初2s 内的平均速度为2s 末质点的瞬时速度为21-2.一质点在xOy 平面内运动,运动方程为x 2t(m), y 4t 8(m).(1 )求质点的轨道方程并画出轨道曲线; (2 )求t = 1 s 禾口 t= 2 s 时质点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 分析:将运动方程 x 和y 的两个分量式消去参数 t ,便可得到质点的轨道方程•写出质点的运动 学方程r(t)表达式•对运动学方程求一阶导、 二阶导得v(t)和a(t),把时间代入可得某时刻质点 的位置、速度、加速度.解:(1) 由 x 2t,得:t —, 代入 y 4t 282 2 可得:y x 8,即轨道方程.画图略 (2)质点的位置矢量可表示为v 2 v (4t 8)jv2ti 则速度\/v dr v v v 2i 8t j 加速度dt \/v dv v 8ja 当t=1s 时,有dt r r r r r r 1 r r 4 j (m), v 2i 8j (m s ), a 8j m s r 2ix x(2) x(0) t t (8 23 6 2) 0 2 26(m s 1)V 2等 24t 2 6 190(m s ) (2) 1s 末到3s 末的平均加速度为v(3) v(1) (24 32 6) (24 6) 96(m s 2)3s 末的瞬时加速度a 3dv dt48t 2 144 (m s )r r r r r r 1 r r 2 r 4i 8j(m), v 2i 16j(m s 1), a 8j m s 21-3.一质点的运动学方程为x t 2, y (t 1)2 , x 和y 均以m 为单位,t 以s 为单位.求: (1) 质点的轨迹方程;(2) 在t 2s 时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分析: 同1-2.解:(1)由题意可知:x X), y 由x t 2,可得t , x ,代入y (t 1)2 整理得:一 y x 1即轨迹方程(2)质点的运动方程可表小为 1)2[ r r t 2i r i (t 则v d v r rv 2ti 2(t 1)jdtv dv r ra 2i 2jdt 因此 ,当t 2s 时,有r r r 1 r r r 2v 4i 2j(m s ), a 2i 2j(m s ) 1-4. 一枚从地面发射的火箭以 20m s 2的加速度竖直上升后,燃料用完,于是像一个自由质点一样运动•略去空气阻力并设 g 为常量,试求:(1 )火箭达到的最大高度;(2 )它从离开地面到再回到地面所经过的总时间 分析:分段求解:0 t 30s 时,a 20m s 2,可求出v 1,x 1 ;t > 30s 时,a g .可求出v 2(t),v x 2894 9.8t 当t =2s 时,有 X 2(t) •当V 2 0时,火箭达到的最大高度解:(1)以地面为坐标原点,竖直向上为 求出t 、x .再根据x 0,求出总时间 x 轴正方向建立一维坐标系,设火箭在坐标原点时,t=0s ,且=30s.则当 0wt < 30,由 a xdv x dt ,得 300 20dt V x0 dv x , 解得v x 20t当W 由V x 则当火箭未落地 解得30s 时v 1 600m sdxdt , 得3020tdt 0 为 9000m且t > 30s,又有t30 9.8dtx 1 dx ,同理由v x dt 得t30(894 9.8t)dtxdxx1解得x 4.9t2 894t13410…①由v x20,得t91.2s, 代入①得x max27.4km(2)由①式可知, 当x0时,解得t1166st216s<30s (舍去)2 21-5•质点沿直线运动,加速度a 4 t ,式中a的单位为m s , t的单位为s,如果当t=3s 时,x=9m,v 2m s 1,求质点的运动方程.分析本题属于第二类运动学问题,可通过积分方法求解解由分析可知v dv v0t0atdt 0(4t2)dt积分得v v°4t It33由x t t 1 3x dx x0°vdt0(v°4t t )dt3得2 1 4x X o + V o t 2t t12将t=3s时,x=9m,v 2m s1代入上两式中得v01m s 1,x o=O.75m所以质点的运动方程为2 1 4x 0.75 t 2t2t4(m) 121-6. 一艘正在沿直线行驶的电艇,在发动机关闭后,其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大小与速度大小平方成正比,即dv/dt kv2,式中k为常量•试证明电艇在关闭发动机后又行驶xkx距离时的速度大小为v v°e .其中v o是发动机关闭时的速度大小.分析:要证明v〜x关系,可通过积分变量替换将时间变量替换掉,即 a 史v包,积分即dt dx '常量•求:(1) t 时刻质点的加速度大小及方向;(2) 在何时加速度大小等于 、、2b ;可证明•证:分离变量得 两边积分证得dv dv dx dv — --- ----- v - dt dx dt dxdv kdxvv 1 xdv kdx V o v 0 v v 0e kxln — v o 1-7.—质点沿半径为 R 做圆周运动,运动学方程为kxs v o t -bt 2,其中v o ,b 都是大于零的 2 分析:由质点在自然坐标系下的运动学方程s s t ,求导可求出质点的运动速率v 兰,而 dt切向加速度a t 牛,法向加速度a n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加速度a .. a 2 a 2,当a 2b 时,即可求解:(1 )质点的运动速率五 v 0 bta t法向加速度 a n加速度大小a方向 业b dtvt (v 。

基础物理学上册习题解答和分析第一章习题解答和分析

基础物理学上册习题解答和分析第一章习题解答和分析

基础物理学上册习题解答和分析-第一章习题解答和分析————————————————————————————————作者: ————————————————————————————————日期:习题一1-1.质点运动学方程为:cos()sin(),r a t i a t j btk ωω=++其中a ,b,ω均为正常数,求质点速度和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分析:由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将运动方程()r t 对时间t 求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可得到速度和加速度的表达式。

解:/sin()cos()==-++v dr dt a t i a t j bk ωωωω2/cos()sin()a dv dt a t i t j ωωω⎡⎤==-+⎣⎦1-2. 一艘正在沿直线行驶的电艇,在发动机关闭后,其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大小与速度平方成正比,即2/d d v v K t -=, 式中K 为常量.试证明电艇在关闭发动机后又行驶x 距离时的速度为 0Kxv v e-= 。

其中0v 是发动机关闭时的速度。

分析:要求()v v x =可通过积分变量替换dxdvv dt dv a ==,积分即可求得。

证:2d d d d d d d d v x vv t x x v t v K -==⋅= d Kdx v=-v⎰⎰-=x x K 0d d 10v v v v , Kx -=0ln v v0Kxv v e -=1-3.一质点在x Oy 平面内运动,运动函数为22,48x t y t ==-。

(1)求质点的轨道方程并画出轨道曲线;(2)求t =1 s t =2 s 和时质点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

分析:将运动方程x和y 的两个分量式消去参数t ,便可得到质点的轨道方程。

写出质点的运动学方程)(t r表达式。

对运动学方程求一阶导、二阶导得()v t 和()a t ,把时间代入可得某时刻质点的位置、速度、加速度。

解:(1)由2,x t =得:,2x t =代入248y t =-可得:28y x =-,即轨道曲线。

物理学 第1章--第9章 计算题 答案

物理学 第1章--第9章 计算题 答案

第一章1、质点沿x 轴运动,其加速度和位置的关系为226x α=+,a 的单位为2m s -⋅,x 的单位为m.质点在x =0处,速度为10 1m s -⋅,试求质点在任何坐标处的速度值. 解: ∵ xv v t x x v t v a d d d d d d d d ===分离变量: x x adx d )62(d 2+==υυ 两边积分得c x x v ++=322221 由题知,0=x 时,100=v ,∴50=c∴ 13s m 252-⋅++=x x v2、飞轮半径为0.4 m ,自静止启动,其角加速度20.2rad s β-=⋅,求t =2 s 时边缘上各点的速度、法向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合加速度. 解:当s 2=t 时,4.022.0=⨯==t βω 1s rad -⋅则16.04.04.0=⨯==ωR v 1s m -⋅064.0)4.0(4.022=⨯==ωR a n 2s m -⋅ 08.02.04.0=⨯==βτR a 2s m -⋅22222s m 102.0)08.0()064.0(-⋅=+=+=τa a a n3、如图所示,一匀质细杆质量为m ,长为l ,可绕过一端O 的水平轴自由转动,杆于水平位置由静止开始摆下.求: (1)初始时刻的角加速度; (2)杆转过θ角时的角速度.解: (1)由转动定律,有β)31(212ml mg=∴l g23=β(2)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22)31(21sin 2ωθml l mg=∴l g θωsin 3=4、如图所示,一物体质量为2 kg ,以初速度v 0=3 m·s -1从斜面A 点处下滑,它与斜面的摩擦力为8 N ,到达B 点后压缩弹簧20 cm 后停止,然后又被弹回.求弹簧的劲度系数和物体最后能回到的高度.题4图解: 取木块压缩弹簧至最短处的位置为重力势能零点,弹簧原 长处为弹性势能零点。

则由功能原理,有⎪⎭⎫ ⎝⎛︒+-=-37sin 212122mgs mv kx s f r 222137sin 21kx s f mgs m v k r -︒+=式中m 52.08.4=+=s ,m 2.0=x ,再代入有关数据,解得-1m N 1390⋅=k再次运用功能原理,求木块弹回的高度h '2o 2137sin kx s mg s f r -'='- 代入有关数据,得 m 4.1='s , 则木块弹回高度m 84.037sin o ='='s h第二、三章1、如图所示的U型玻璃管,两臂的内直径分别为1.0mm和3.0m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用fplot绘制曲线cos(tanπx)。

答案:fplot('cos(tan(pi*x))',[0.01 10.1],1e-3) 。

+y=0。

18.用ezplot绘制曲线e y+cos x
x
答案:ezplot('exp(y)+cos(x)/x+y')。

19.用ezsurf绘制曲面。

{x =e −s cos t y =e −s sin t z =t
(0≤s ≤8,0≤t ≤5π)
Answer: ezsurf('exp(-s)*cos(t)','exp(-s)*sin(t)','t',[0,8,0,5*pi])
21.画曲面和等高线z =x 2y +
√y x (−5≤x ≤5,0≤y ≤10)的图像
答案:
x=linspace(-5,5,100);
y=linspace(0,10,100);
[X,Y]=meshgrid(x,y); %1.构造数据网格
Z=X.^2.*Y+sqrt(X)./X; %2.建函数 surf(X,Y,Z) CONTOUR(X,Y,Z)
CONTOURF(X,Y,Z);
26. 画出牛顿环的干涉图样。

f2014120401.m
在光学上,牛顿环是一个薄膜干涉现象。

光的一种干涉图样,是一些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环。

在加工光学元件时,广泛采用牛顿环的原理来检查平面或曲面的面型准确度。

%program 画出牛顿环的干涉图样。

f2014120401.m
lambda=589.3e-9;
R=0.8551;
x=-3:0.01:3;y=x; % 设定两轴的范围及间隔[X,Y]=meshgrid(x, y);
r2=X.^2+Y.^2;% 产生n×n个网格点的坐标
B=2*cos(2*pi*r2*1.e-6/R/lambda); % 光强的计算
colormap(gray(255))
W=B*255/5;
image(x,y,W)
title('牛顿环干涉图样');
xlabel('x(mm)');ylabel('y(mm)');
27. 画出等容、等压、等温曲线。

f2014112702.m
%program 画出等容、等压、等温曲线。

f2014112702.m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令nR=1
%等温图,令T=1
figure
subplot(1,3,1)
P=0.001:0.01:10;
V=1./P;
plot(P,V);
xlabel('P');ylabel('V');
set(gca,'xlim',[0 10],'ylim',[0 10])
title('等温图(T=1)','fontsize',15)
%等压图,令P=1
subplot(1,3,2)
V=0:10;
T=V;
plot(V,T);
xlabel('V');ylabel('T');
set(gca,'xlim',[0 10],'ylim',[0 10])
title('等压图(P=1)','fontsize',15)
%等容图,令V=1
subplot(1,3,3)
P=0:10;
T=P;
plot(P,T);
xlabel('P');ylabel('T');
set(gca,'xlim',[0 10],'ylim',[0 10])
title('等容图(V=1)','fontsize',15)
28. 画出表面水波的干涉图样。

f2014112701.m
%program 画出表面水波的干涉图样f2014112701.m %缺陷:理论应标注
a=4;w=4;A0=1;A1=1;k=1;
[x,y]=meshgrid(-4*pi:pi/20:4*pi,-4*pi:pi/20:4*pi);
r1=sqrt((x-a).^2+y.^2)+5;
c1=1./r1;
r2=sqrt((x+a).^2+y.^2)+5;
c2=1./r2;
t=0:0.1:10
figure
for j=1:91
z=A0*c1.*cos(w*(t(j)-k*r1))+A1*c2.*cos(w*(t(j)-k*r2));
surf(x,y,z);
colormap(gray);
axis equal;
shading interp;
view(50,36);
axis off;
title(['剩余传播时间(秒):',num2str(fix((91-j)*0.2))],...
'fontsize',20,'Color','r')
pause(0.2)
en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